《游園不值》教學設計(精選16篇)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
一 詞語導入,激發情感
1.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組詞,(小黑板出示詞語)
春暖花開 春光爛漫 萬紫千紅 桃紅柳綠 姹紫嫣紅 鳥語花香
2. 從這六個詞語中你發現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學們心中應該是怎樣的?
過渡: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都用詩文來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關于春天的古詩《游園不值》
設計意圖: 以成語導入,既幫助學生積累了詞語,又為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 初讀古詩
1 解讀詩題
a 生齊讀課題
b“值”什么意思? 游園不值呢?
c誰去花園游玩沒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葉紹翁簡介
2 自瀆全詩
a 詩人這次未遇主人的游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好好讀一讀,注意讀準生字讀音。
b 生自瀆
c 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 以疑問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欲望
三 突破重點,讀懂全詩
1探尋“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作者沒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開”
“柴扉”:柴門用草和木頭編成的門,(結合插圖理解。)
“小扣”:輕輕敲,作者很有禮貌。
c 詩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卻“久不開”,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預設
主人不在家
因為輕輕敲打,所以主人沒聽見
主人在睡覺
主人在院子里欣賞春色,被園子里的花草樹木陶醉了,所以沒有聽到敲門聲
過渡:大家的想象力真豐富,那么詩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導學生用詩句回答。
e 出示“應憐屐齒印蒼苔”
蒼苔:綠色的苔蘚 (結合圖理解)
屐齒:木頭做的鞋子下面的橫條。(結合圖理解)
憐:是可憐的意思嗎?
應:大概 可能
f 理解“應憐屐齒印蒼苔”
g 看來同學們都理解了這句詩,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開”了嗎? 你能用“因為 …… 所以……”的 句式說一說一二兩句的意思嗎?
f 詩人專程來朋友家欣賞美景,卻沒有遇到這就是 引說(游園不值) 這時詩人的心情如何? (結合回答相機板書:失落)
2 欣賞紅杏,感受春意
a 詩人失落的心情并沒有持續太久,突然間他抬起頭發現了 (引說:一枝紅杏出墻來)
b 發揮想象動筆寫一寫滿園春色.
c 交流
d 看到這滿園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樣?
e 指導朗讀 (相機板書:興奮)
設計意圖 : 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讓學生發揮想象,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 拓展升華,體驗詩人情感
1 集體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補充閱讀《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對具體的字詞和詩句的理解。
3.依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體悟古詩的意蘊和詩人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依據詩句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情景,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體悟古詩的意蘊和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2
《游園不值》是九年義務小語教材第十冊《古詩三首》中的一首贊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詩中描述了詩人原想訪友賞花,不料輕敲柴門卻許久未開,遺憾之余揣測大概是園主人怕外人踐踏青苔,印上痕跡吧!正待離去時,猛然發現一枝粉紅的杏花越墻而去,詩人因此而驚喜異常,不遇朋友的惆悵一掃而光。整個詩風流韻藉,情趣盎然。
在教學中,我試圖煥發起學生對古典詩歌含蓄凝煉之美的淺淺感悟和深深喜愛,也力求使學生得到諸如自信、合作、嘗試等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提升。
環節設計如下:
一、在“激情導入、以舊引新”中傾注學習的熱情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并“逐漸培植其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課伊始,我飽含深情地介紹:“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差不多和語言同齡。千百年來,形成了輝煌燦爛,博大精深的詩文化……”老師的語言渲染煥起了學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們學習熱情。
再請學生回憶以往學過的描寫春天的詩句,將其頭腦中原有的先備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
二、在“范讀激趣,初讀正音”中揚起自信的風帆
大屏幕展示全詩后,我在古典樂曲的伴奏下深情吟詠,以詩所特有的韻美,將學生帶入雅致悠遠的古詩文情境。“喜歡嗎?喜歡就大聲地讀讀吧!”由于剛才的朗讀已積蓄起了學生強烈的讀詩欲望,話音剛落,他們就迫不急待而投入地讀了起來。
在充分的自讀之后,“誰愿意讀給大家聽呢?”一部分學生勇敢地舉起了手,另一部分則由于羞怯而無動于衷。我先請所有愿意讀的學生起立,“我們大家一塊兒為同學們讀讀,不一定讀齊,只要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即可。”由于老師在即將滿足個別學生表現欲望的同時又將讀文時的個人壓力軟化為集體的壓力,減少了難度。這時那些原本不愿讀的學生也開始躍躍欲試,我沒有急于讓起立的學生讀詩,而是不斷地鼓勵那些坐著的孩子:“還有愿意讀的嗎?剛才不想讀,現在改變了主意?可以一起來讀。”“還有嗎?”越來越多的學生戰勝了內心的膽怯,勇敢地站了起來。讀文后老師面對著一張張因興奮而漲紅的臉,微笑著點頭并告訴他們:“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還有誰會相信你呢?”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要將老師的要求化作學生的需求”新的《課程標準》也在強調“要養成學生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這便成了我在本次教學中努力達成的目的。
三、在“‘咬文嚼字’、品悟詩意”中培養善思的品質
由于古詩文體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詞都體現著詩人錘煉語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藝。我們在學習古詩時,就無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則將無法透視其深層意蘊,問題是,我們究竟該如何在傳承中有所創新我在設計這一環節時,先讓學生“仔細讀讀下方提供的注釋,爭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閉上眼睛想一想詩中描寫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情形。”老師只提供一個方法,而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這一過程中,我沒有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讓個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時,方可尋求幫助,自學一段后提示“同學們如果哪一處理解起來有困難,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學共同探討。”教師允許課堂上“竊竊私語”、“交頭接耳”,但前提是個體必須在進行過深入的思考之后。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學會共同探究是難能可貴的,但對于個體善思品質的形成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亦不容忽視。
四、在“集體交流、體悟詩境”中展示靈動的想象
引導學生在自學后匯報成果,“你通過詩中的注釋弄懂了哪一行哪一句的意思呢?”讓學生充分展示其思維過程。教師只在學生探究思路受阻時,啟發點撥,相機指導。
但對學生對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意義上,“詩人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如何讓學生入境呢?學生在理解“春色滿園關不往,一枝紅杏出墻來”時,將其簡單地解釋為“主人園中的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有一枝紅杏伸出墻來。”我便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的想象,“一枝紅杏伸出墻來?還有更形象的說法嗎?”“竄出墻來”“因為怕主人發現,所以悄悄的跑出墻來,……。”“探出墻來,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誰最美。”“躍出墻來,急著留住詩人,想安慰他掃興的心情,……。”學生的想象隨處閃爍著靈動的光輝。“同學們加上想象,你的語言會比詩還美呢?” 再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學生的表述一下子生動了許多。而且在這一番再造想象之后,師生漸漸步入了詩所描畫的意境之中,并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我再進一步的驅遣想象,“小院中會是一種什么情形呢?”學習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五、在“讀誦深化、感悟詩韻”中學會合作與包容。
讀誦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我先從各組成員中任選一人作為參賽代表。(許多學生表示不滿,認為這并不代表本組朗讀的最高水平,情緒有些低落。)我請學生一定要相信別人,并讓各小組先開一個賽前準備會,幫參賽者出謀劃策、點撥指導。學生們隨即投入了熱烈的討論,情緒又高漲了起來。這一次團隊的學習,學生懂得了真誠地幫助,寬容地接納,謙虛地汲取,友善的信任。
隨后的朗讀,參賽學生極為認真、投入地讀出了詩情詩韻,有的還要求配上音樂,課堂上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讀詩后,老師提問:“通過學習這首詩,你感受到了什么?”“春天很美好。”“詩人在贊美春天。”“園主人是一個愛花的人……”,學生的感受是多樣而又稚嫩的。我放棄以往的教學中對“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蘊含深刻哲理的揭示。那種凌空而上的升華,并不附合當時當地情形下學生的認知狀態。或許有一天當他們獲得某種情感的印證的時候,會豁然開朗,會突然想起這首詩。今天的教學中是為學生今后更深入更多樣的體悟埋下一粒種子,種下一個根。
六、在“拓展延伸、積累運用”中勇于大膽的嘗試。
(1)即興“創作”。“現在我們這里恰好也是春天,大家也來寫一首春天的詩吧!老師要求不高,順口就行。”學生心中的詩是什么樣子的,就大膽的寫成什么樣子吧!感受一次古詩文創作的喜樂,喚起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向往。
(2)豐富積累。我在下課前又送給學生兩首描寫春天的詩。要求他們課下結合著注釋弄清詩的大致意思,并且背會。學生在更多次的與古詩的接觸中一定會越來越容易的體悟到詩的意境,接受到情感的熏陶,也會為今后進一步的學習文言文奠定基礎。
在以上的各個環節之中,我都在努力營造著一種輕松、和諧、自主、尊重的教學氛圍。因為我深信,今天的教學不應該僅僅是一種告訴,今天的課堂也不應該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容器,它也必須是一方生發情感的場域,是一次心靈晤對的機遇,是一次萌生智慧的喜悅,是一個快樂有趣的經歷!因此我想:享受課堂與享受生命同等重要。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課前準備】課件《春江花月夜》詞帶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贊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游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于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掌握節拍)
2、復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 知詩人,解詩題。
② 抓字眼,曉詩意。
③ 入詩境,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搜集資料,現在大家交流后,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后進行匯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① 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② 師點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里應該是“愛惜”的意思。“小”字本意與“大”相對,這里引申為“輕輕”
③ 讀全詩。
④ 完整地說說詩意。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4
一、導入
師: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一顆明珠,一首古詩就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婉轉動聽的歌。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古詩,我們來學習第12課《古詩三首》。
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今天老師就帶來了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游園不值》。
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知詩人 解詩題
詩中的美景正等著我們去尋找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請同學們輕輕的翻開書58頁。
1、初讀(要求:讀通詩句,劃節拍。)自由讀
2、學習古詩的方法。(課件出示)
(1)知詩人,解詩題。(2)抓字眼,明詩意。(3)入詩境,悟詩情。
3、知詩人,解詩題。
a過渡:這首古詩是葉紹翁寫的,那你說說對作者了解多少呢?(指名學生交流)
師匯總:(課件出示)
b師:這個“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不值呢?(沒有相遇、遇到要拜訪的人)
c同桌合作,根據注釋解詩題。
(二)再讀古詩
1、大家想讀這首詩嗎?讀之前先要把課文里這幾個字讀好了。(課件出示)
2、重點指導“應、屐、苔、扣、扉”
3、用怎么樣的節拍去讀呢 (出示內容)
那就請同學們用這樣的節拍,帶著你的感情大聲地讀一讀吧。
自由讀 聽錄音示范讀 指名讀 配樂男女生賽讀 配樂齊讀
三、感悟詩意
師:同學們,葉紹翁在游園的時候沒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指名說)
蒼苔、柴扉、紅杏(課件出示)
師:結合你們平時所知道的,說說它們是什么樣子?
總結:綠綠的,長在地上的,有點像青苔。陰暗潮濕的地方。厥類植物。春雨過后,這個貼著地面長出的小植物就是蒼苔!(課件出示蒼苔圖片)
師:你感覺到了什么?(春天很美生機勃勃)
師:這綠綠的蒼苔把春天喚醒了!
(齊讀第一句)
師:柴扉 (柴扉是用柴和樹編成的門。很簡陋,很破舊。就是用竹子或樹枝支起來的大門,這樣的門太簡陋,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師:誰再來讀讀這句。
師:紅杏,什么時候開的?
總結:早春二月開,紅杏是一種美麗的花。(課件出示杏花圖片)
這么美的杏花,所以,葉紹翁也禁不住的贊嘆他所見的這枝紅杏。
師:紅杏很美,綠油油的蒼苔也美。春天真是生機勃勃啊!
四、品讀詩情,理解詩意
師:同學們,這就是葉紹翁游園所遇。那么,詩人來訪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看什么呢?(師板書)
過渡:一首古詩也是一個故事,想把這個故事講清楚明白,還必須理解詩意。
這樣的一座園,這樣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詩人又對他們付于怎樣的感情呢?詩中哪個字飽含了對這些景物的感情?(憐)
師:這個"憐"字,用在今天就是?可憐
1、“憐蒼苔”主人僅僅是喜歡蒼苔嗎?對,主人不僅僅是憐蒼苔,也是憐春天。老師也希望你們熱愛春天,愛春天的一草一木。
2、理解“應”、“屐齒”
師:在當時,穿木屐鞋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這是一種自然的打扮,輕松的打扮,葉紹翁穿著木屐鞋,那是說明自己很休閑)他要穿木屐鞋來游園,這說明他對蒼苔的愛。
從這句你讀懂了什么?
這句意思:大概是花園主人愛惜這蒼苔,怕我的木底鞋踩在上面留下腳印吧。
3、扣的意思(敲)
師:小扣的意思就是?小扣就是輕輕地敲。小心翼翼地敲
師:扣了多長時間?(很久)表示時間長。
師:“小扣”說明對園主人的(尊重)(對春天的喜愛)
(作者不僅扣出了對主人的尊敬,也扣出了對春天的熱愛。老師也希望你們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這一句你又讀懂了什么呢,或者說你怎樣理解呢?
詩句意思:我輕輕地敲那柴門好久了也沒有人來開。
過渡:詩人說是園主人怕苔蘚被踩壞,其實我覺得是詩人太愛這些綠色了,是他舍不得踩懷。說明他愛大自然的一切,連這些不起眼的蒼苔在他眼里都是不能被破壞的。
老師引導:剛才同學們理解得不錯,很有道理,在有感情地讀讀這句。
4、理解“春色滿園”你怎樣理解這句呢?
意思:滿園的花開得正艷,這美好的春色是關不住的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關不住,壓制不了的。
5、詩人想進去卻沒能進去,他看到了什么?
這句應該怎樣理解呢?
意思:一枝開得正旺的紅杏伸出了墻外。
老師引導:讀了這句你又有什么感受
一枝紅杏就代表春天來了。從字面看是寫一個花園的春色,實際是表達作者對春天美景的向往。這整句詩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贊嘆。杏花是春天最有特色的景物之一,因此他由杏花想到了春天。
帶感情讀。讀出作者贊美春天美景,對春天向往的感情。
6、老師引導總結全詩意思。同學們理解得很正確,誰愿把全詩的意思完整的說一遍呢?
7、配樂再次有感情的朗誦全詩。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培養學生的理解、想象、作畫、寫作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時間: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1、揭題,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學習游園不值
2、解題: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
3、介紹作者(用網上資料示作者情況)。
4、初讀,大體了解詩的內容。
5、師示范朗讀。
6、生隨師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7、投影課本上的插圖: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8、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9、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10、指導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1、啟發想象:
①、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有柳樹和各種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
12、將詩中的內容通過畫面展示出來。(學生各自據詩意畫畫)
13、交流:投影學生的畫,師生評議。
14、試試:將本詩用自己的話改作一下(可以是詩,也可以是散文。)
15、習作,交流,評議。
16、背誦詩句。
17、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業: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學中怎樣激發興趣、發展想象,讓學生樂學會學呢?我的教學設計是:在學生初步懂詩句的基礎上,緊緊扣住詩中的關鍵詞句進行推敲探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掌握學習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開”讓學生追究久不開的原因。讓學生議論后再引導學生細讀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從而弄清“久不開”的真正原因,體會上下句倒裝的關系。再讓學生口頭練習把詩句中的倒裝句改為直敘:“讓我輕輕敲門很久也不開門,大概是園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壞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讓學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維方法,也就是聯系上下句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接著又進一步抓住“柴扉久不開”時詩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樣?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失望、掃興、遺憾,為下文詩人看到紅杏的快慰心情的轉變打下基礎。這也是教給學生體會感情的學習方法。
二、抓住“春色滿園”的“滿”字,激發學生想象春色之美,并從描述春色滿園美景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教師設題:詩人根據什么想象園內春色滿園,你能從一個“滿”字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述園內美麗景色。發展學生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然后再問:詩人看見一枝紅杏出墻來,想到園內滿園春色,感情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快慰心情。
三、抓住三四句中“關”和“出”這一對關鍵詞一對矛盾對立的詞去引導學生探索體會這兩句的深刻含義——春天美在富有生命力,任何東西都阻攔不了,教師提出:是誰關住春色,用什么“關”住春色?紅杏是怎樣“出”墻來?紅杏為什么能“出”墻?高墻大門關不住出墻的紅杏,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這些設問由淺至深由現象到實質。富有思考想象價值也有趣味性。這就比較順利的讓學生領會詩句的深刻含義——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它們會沖破牢籠,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發展生長起來。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程序: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春天到了,春姑娘邁著輕輕地腳步走來了,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春天、親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書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說說)
今天,我們學習宋代大詩人——葉紹翁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游園不值
二、檢查預習
請問讀熟的同學有多少?這首詩讀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的時候用心體會、琢磨、看誰讀得不但正確、流利,而且還體會出詩歌的感情,能讀好古詩。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評議,反復朗讀古詩
(2)不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春天的美景,體會著把春天的美景讀出來,通過評議理解重點的詞句。
3、教師示范讀書,引導學生評議老師讀的和同學們讀的有什么不同?(重點指導:情緒飽滿、氣息暢通)
4、學生再次練習讀書,爭取超過老師讀的情況
5、指名學生讀書,引導男、女展開比賽讀書
6、總結:通過我們多遍讀書,有的同學已經把詩的意境讀出來了,有的同學讀的感情還差一點點,不要緊,大家一會兒還有機會,一會兒我們再練習著讀書。
四、感受情境,語言描繪
1、通過我們多遍的讀書、體會、揣摩,大家肯定有許多想法,下面請大家在小組內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詩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講一講。
2、學生分組交流
3、指學生匯報:有誰愿意講講詩句的意思?
(學生回答之后請同組的同學互相補充,其余的小組展開評議)
4、教師創設情境:這個園子的主人養的花是遠近聞名,詩人慕名前來觀賞,但是卻沒有敲開門,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樣?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紅色的杏花,開的是那樣鮮艷,那樣旺盛,此時詩人的心情怎樣?又會想到些什么?
五、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展開想象,誦讀全詩
1、詩人不是畫家,但是用了28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句子?為什么?
3、再次誦讀古詩,力爭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進步。
4、下面我們都做小詩人,不拘形式地練習背誦古詩。
六、適當擴展,學習古詩
過渡:剛才,我們一邊讀書,一邊揣摩;一邊讀書,一邊體會,不僅學懂了古詩,而且還把這首詩讀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試著用這種方法再學習一首描寫明媚春光的古詩嗎?
1、請大家看材料——《絕句》,這也是一首描寫春日景色的小詩。
2、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復練習讀古詩,看誰用最段是時間就能夠把古詩學會!(學生自學古詩)
3、大家讀書真認真!下面我們人人都做小老師,把自己感受到的內容給同組小伙伴講一講、讀一讀、說一說。大家也可以另外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結合成小組,或者是和老師組成一個小組咱們一起共同學習、交流。
4、各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5、檢查學習效果
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學習成果,可以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匯報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補充、評價,理解古詩的意思,讀好古詩。
6、現在誰能把這首讀出感情了?學生誦讀《絕句》
7、教師總結:看來同學真的是無比的聰明,一塊合作就學會了古詩。在詩歌的百花園中,描寫春光的詩歌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請大家邊聽音樂,邊欣賞著美麗的春光,想想:你還能回憶起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或者是想說哪些贊美春天的話?
8、放錄像,學生欣賞
9、現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如果你認為古詩不足以表達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話。
10.師總結: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作贊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韻——詩歌朗誦會》。
教學要求:
1、理解詩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贊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間的惜別之情。
2、運用電教媒體,展現出一片春色滿園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1、解題:誰知道題目是什么意思?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
2、介紹作者(用投影片將作者情況演示出來)。
3、初讀,大體了解內容。
4、聽錄音,聽示范朗讀。
5、隨錄音磁帶播放小聲朗讀,體會讀音的準確性。
6、指名讀,其他同學想句子的意思,勾畫出不懂的詞語。
7、用投影儀演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詩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② 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詩的大意是: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地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院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8、有感情地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① 老師范讀,指導有節奏,讀出重音。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② 出示插圖,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9、啟發想象:
①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
a、有柳樹,有美麗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濃郁的花香。
10、學生講完后,自己動手設計,畫畫。
11、將滿園的春色展現出來(打在投影儀上)。
12、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來描寫園中的春景。
編兒歌或詩:老師示范
春色滿園綠青苔,
鳥語花香蝶蜂纏,
花紅柳綠笑開懷,
紅杏出墻引客來。
13、背誦詩句。
14、小結:作者看花雖然進不了門,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過學習和體會詩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氣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業:背誦、默寫《游園不值》
一、教材分析:
古詩《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的好詩。他寫得別具特色,是一篇發展學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體上有一定的敘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聯想與猜測,第四句是畫龍點睛,神來之筆。以小見大的,以偏概全的寫法,給人留下無限的遐想。其重點是朗讀基礎上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的意境;難點是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二、學生分析:
學生學習古詩一定的基礎,并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節奏上、情感滲透方面需要指導。由于是四行詩句,課上容易在課上完成背誦。
三、設計理念:
1. 運用多種方法嘗試背誦,進而達到積累古詩文的目的。
2. “以讀為本”,“以解決問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體驗古詩的節奏、音韻之美。
3. 尊重學生利用多種方法學習,情感的激發與習慣的養成。
4. 注意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
5. 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詩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教學目標: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 利用各種方法學習詩句,體會感情,體驗作者的創作過程,感受詩文的意境。
3.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五、課前準備:
課件《春江花月夜》詞帶
六、教學流程:
一、 激發興趣,精講引思。
1.(課前)集體背一首古詩。我從同學們的背誦古詩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它以簡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反映了炎黃子孫的智慧,歌頌了祖國山川田園之美,贊揚了英勇將士的愛國精神,表達了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詩。(板書:游園不值)
2.(投影出示課文插圖、播放<<春江花月夜>>)詩人在春暖花開時去拜訪友人,準備同他一起賞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園門緊鎖,友人不在,一扇柴門竟隔斷了視線,這不免令詩人掃興,心中升起一股惆悵之情,正當詩人彷徨無著之際,不經意間抬頭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現眼前:高高的墻上,一枝紅杏從園中伸了出來。詩人有所感悟,寫下了《游園不值》這首詩。(板書)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自讀自悟,樂于探索。
1.指名讀古詩。(糾正字音)自讀---交流讀---小組讀---齊讀(掌握節拍)
2.復習古詩學法
我們以前學習古詩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詩人,解詩題。
②抓字眼,曉詩意。
③入詩境,悟詩情。
3.同學們通過課前的搜集資料,現在大家交流后,進行簡單的整合。然后進行匯報第一部分的內容。(知詩人,解詩題)(學生回答的內容略;師生互動)
4.利用你手中的各種資料,自學第二部分內容。(合作完成)(師生互動結合課件)(抓字眼,曉詩意)
① 在交流的過程中,指導學生學習理解古詩中所表現的古今漢語不同特點。(學生回答的問題略)
② 師點撥“憐”在漢語中有“可憐”、“愛惜”兩種解釋,這里應該是“愛惜”的意思。“小”字本意與“大”相對,這里引申為“輕輕”
③ 讀全詩。
④ 完整地說說詩意。
三.學生質疑、樂于探索。(入詩境、悟詩情)
1. 學生質疑的問題(略)
2. 師問一個問題:你認為園主人是怎樣一個人?(淡泊名利的人)
師點撥:小中見大,給讀者想象的空間。“紅杏”一詞一語雙關,喻園中主人閉門隱居,但他的美德、名聲在外。說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壓抑不住的。
詩人本來要掃興而歸,一轉身卻看到墻頭脈脈含情的一枝紅杏,蒙著陰影的心情頓時一亮,這是什么樣的心情呢?(板書:掃興、喜悅)
3、你認為這首詩應該怎樣讀更能表達詩人當時的心情呢?(前兩句應該讀出掃興、惆悵之感,后兩句應讀出歡快、喜悅之情)
4、指名讀,齊讀。
詩人雖然沒有看到滿園的春色,仍然滿腔的喜悅,請同學們看著課文插圖給這個園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滿園的春色是什么樣的?
5、聽了你們的描述,老師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的美景之中,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覺來背誦全詩。同學們可否用音樂來唱出來。(自擬題目,寫一則短文)
四.思維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筆下不息的主題。老師這里也有一首描寫春天的詩,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投影出示)(學生有感情朗誦)自由欣賞,小組自定。
2.齊讀,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聲中通過感情來朗讀細細體味大自然賦予我們的美麗春色吧!(播放音樂,學生有感情朗讀)
3.同學們還搜集了哪些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或者葉紹翁的詩句,讓我們大家共同來分享。(小組選一名同學讀)
4.讓我們用一句話來抒發對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掌握學習古詩人的方法去發現,去感悟、去動情。但無論用什么方法,應因文而宜,與時俱進,去雕琢、去彩飾,反璞歸真。
(作業: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題詩作畫)
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掃興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喜悅
(看)一枝紅杏(想)滿園春色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扣”。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讀懂詩句,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和體會詩歌描寫的意境。
教學難點:理解“應”、“憐”、“屐齒”等字詞;學習詩人的寫作手法。
教具準備:幻燈,課文插圖,小黑板,電子琴,鮮花、蝴蝶、枝葉、小鳥的圖片,“紅杏出墻”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了解詩題。
1、同學們,大家喜愛春天嗎?(生:喜愛)
2、誰能背出一首贊美春天景色的古詩呢?(學生背《春曉》、《惠崇春江晚景》等。)
[聯系舊知識,激發學習思維的“熱點”,以較強的探究心理投入新課學習。]
3、背得真好,我們掌聲表揚。(學生報以熱烈的掌聲),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和欣賞宋朝詩人葉紹翁寫的一首贊美春天景色的古詩,請大家打開課文第十二課。(教師板書詩題,學生齊讀。)
4、詩題中,同學們有不明白的詞嗎?
[提倡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養成勤思好問的習慣]
生:“不值”是什么意思?
師:“不值”這個詞可不容易理解,請大家看看字典上的解釋,選擇最佳答案。(幻燈出示“值”字在字典上的六種解釋,引導學生選擇第5項解釋:遇到、碰上)
[教會學生勤查工具書的學習方法。]
師:一起來說說整個詩題的意思。
二、看圖激趣,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請看上這幅圖畫,(出示掛圖)畫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條石子小路,上面布滿了青苔。
生2:我看到了一枝紅杏伸出了墻外……
生3:我看到了詩人站在園外敲打柴門……
……
[學生自由看圖說話,既激發興趣,又能增強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三、品讀詩文,理解詩意。
1、朗讀訓練。
(1)、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古詩。(小黑板出示詩文)
(2)、指名朗讀古詩。
(3)、大家說他讀得好不好?哪里讀得不好?怎樣才能讀出感情?[讓學生懂得對周邊事物進行評價,懂得讀好古詩的關鍵是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感情。]
2、小組合作
(1)、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討論詩句的意思和詩人的感情,小組內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請做上記號。(交流匯報)
[小組合作學習,能在集體中表現出互幫互助的好風氣。]
(2)、大家先看第一、第二句話,有什么不明白的嗎?(根據學生的提問在小黑板上畫出“應”、“憐”、“屐齒”、“印”等字詞,其他問題即問即答。)
3、理解難解詞語。
(1)、理解“印”。要想理解這詞的意思,得先從“蒼苔”入手。蒼苔喜歡長在什么地方?一到春天,蒼苔毛茸茸、綠油油的一片,如果從蒼苔上走過,會留下什么?“印”字的意思是(留下腳印)。
(2)、理解“屐齒”。什么東西會把蒼苔踩壞?舊時人們所穿的木底鞋叫做“屐”,木底鞋上的橫梁叫做“屐齒”。
(3)、理解“憐”。穿著屐齒踩在綠油油的青苔上,主人會覺得可惜嗎?為什么?(因為主人愛惜蒼苔)誰來說說“憐”字的意思?(愛惜、憐惜)
(4)、理解“應”。
師:“應”這個字很難理解,大家先別忙著知道它的意思,我們先來看第二句話。(全班齊讀)誰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詩人輕輕地敲打柴門,好久也不見主人來開門。(板書:柴門不開)
師:為什么好久也沒人來開門?詩人是怎么猜想的呢?
生:他想,大概是園主人愛惜蒼苔,怕客人踩壞了吧!
師:詩人想,大概是這樣吧!表示猜測的詞語除了“大概”還有哪些?(可能、也許、或許)這回大家知道“應”字怎么解釋了嗎?
[對難度較大的問題,我采用鋪墊提問,逐層設置提問,為整體理解鋪下“墊腳石”,讓學生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4、讓學生齊讀第一、二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重點詞語“扣、值”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體會古詩中表達的意境。
讀懂詩句,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自然之美,語言文字之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培養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理解“春色滿園關不住”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從“一枝紅杏出墻來”體會“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欣欣向榮之美。
教學難點:在對比中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用此的考究和魅力。體會“一”“滿”“關”“出”的妙用。
教學準備:搜集描寫春天的景物的名句。
《游園不值》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1、引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中國是詩的國度,我國詩歌的起源比文字還早。千百年來,形成了燦爛輝煌,博大精深的詩文化,詩給人以靈性,給人以美感,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許多詩人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力作,請同學們看投影《題李凝幽居》,找學生讀。
(教師引導:按照古人最基本的讀法,在朗讀時,一二聲應該讀的聲音拉長,三四聲應該讀的短促。)
3、剛才我發現這名同學在讀時“敲”字讀的很重,你們知道“推敲”的故事嗎?(教師介紹:唐代詩人賈島去探訪友人李凝,結果李凝不在家。賈島不遠萬里而來,一心想見到李凝 ,并想從他那里得到回來的盤纏。這個時候的賈島,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極度沮喪, 不但撲了個空,而且還可能冒著沿街乞討的危險回去。幸虧賈島是個聰明人,于是他很 快湊了幾句詩,打算找幾個識字不多又極度崇拜詩人的文學青年騙點銀子花。當時賈島 騎在驢上,想起了一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是又覺得不好,想改成敲,又 覺得不好。便在驢背上作“推敲”之狀,不覺一頭撞在了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上。韓愈 問他緣由,賈島說出了自己的疑慮。韓愈問他:“你說那和尚為什么半夜回來呢?”賈 島道:“前一句已經交代過了,他在池邊樹旁剛犯了色戒(詳情參照影片《色戒》,著 名艷星鐘麗緹勇敢出演)然后興沖沖的就回來了。如此說來,應該用推啊,因為他不想 被師父知道自己夜不歸宿么。”韓愈說:“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來,更顯得行止 不端,惹人懷疑。如果是個聰明的和尚,就一定會若無其事的敲敲門。”賈島贊道:“ 好見識!”然后找出一張紙,把這首詩寫了下來,又特意讓韓愈在一旁注明:“此處用 敲好!韓愈”又表達了滔滔敬仰之情,這才拜謝離去。 次日,賈島于路邊高聲叫賣:“京兆尹韓愈先生親筆簽名啦!”終于安全回家。推敲二 字遂成佳話。后人便把認真切磋學問叫作“推敲”。 )
“敲”字的使用使全詩更具魅力,這又讓我想起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也是詩人推敲的經典之舉。同學們這種思維品質多么值得我們學習呀!
再看看賈島的另一首《尋隱者不遇》(投影點擊),按照剛才的讀法自由讀詩。
師:又是“不遇”,兩首詩都是找隱者的,都是沒有見到。作者就“不遇”寫詩,看來這“不遇”真的是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呀!可是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和他們不同,我們在延安小學的大教室里(相遇),這可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呀!
就在這春光明媚的季節,拜讀南宋著名的詩人葉紹翁富有靈性的代表作《游園不值》吧!(板書齊讀題目:游園不值)
分析題目:理解“值”“不值”的意思。教師適時激勵。
二、深入理解,品讀古詩:
1、葉紹翁在杭州西湖一帶長期隱居,雨過天晴之時,他去拜訪友人,可是卻不遇,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什么呢?(投影朗讀,引入情景)
2、生自由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3、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吧!看看作者游園看到了那些事物?(學生匯報:蒼苔,紅杏、柴扉)
4、結合你生活中對這些事物的理解匯報。
(教師適時引導:蒼苔---一種綠色的植物,空氣潮濕的時候,春雨過后就會貼地皮長出來,沿著街門的小路不斷的生長,蒼就是綠,苔就是沿街而上的。)
蒼苔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學生說出給人一種春天的欣欣向榮之感,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發出由衷的贊美:春天真美呀!(請你帶著這中感受讀一讀。)
5、一種普通的植物,讓我們拿起筆來,一邊讀一邊品,推敲推敲這句詩中的哪個字飽含了對我們所見的這些景物的特別情感呢?(引導學生說出“憐”“印”。說體會,再讀。)
6、用以上的方法匯報:“紅杏”“柴扉”
(紅杏:引出幻燈片“紅杏”一句的比較,體會“紅杏“的妙用。
師:杏花二月就開,這讓我想起孔子當年在四棵杏樹下給學生講學,每到二月,學生要進京趕考。抬頭看那紅紅的杏花,就是給他們的希望啊!)(比較投影:陸游的詩“楊柳不爭春,一枝紅杏出墻頭。”“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葉紹翁也禁不住贊嘆這枝杏花:齊讀一枝紅杏出墻來。
7、“柴扉”重點理解“小扣”之意,(教師引導動作,學生學著用手輕輕敲)
8、我們只是發現了如此普通的景物,如此而已的園,卻給你怎樣的感覺。你是從哪個句子感受到的。(春色滿園關不住),引導學生從“滿”字體會園內的景色。(師:一怎么就是“滿園”,我想起了一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乃無窮盡也,一想象怎么多就怎么多。沒有一就沒有滿。難怪后來有人將這樣的景色概括為(春色滿園)。
9、你就是那一枝紅杏,你回頭望望園子里,你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匯報,給學生以豐富的想象的空間。)(百花爭艷、花團錦簇、桃紅柳綠、姹紫嫣紅、百花盛開、春意盎然、生機勃勃、萬紫千紅……)
10、教師適時表揚。
11、同學們,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這蒼苔將我們的眼睛染綠了,這紅杏將我們的心肺滋潤了,此時無聲勝有聲啊!我們還有必要進到園子里嗎?游園訪友沒能進園,隔墻觀花,神游園中,作者心愿意酬。這么美就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吧!配樂齊讀。
三、拓展延伸,總結升華。
1、領略了名家的力作,在品詞析句中我們感受了語言的魅力,親愛的同學們,我們真的好像是一名偉大的鑒賞家,喜歡古詩嗎?我們來檢驗一下:(投影顯示練習題)和學生一起做。
2、告訴你,你也可以做詩,老師這里搜集了學生的作品(投影),結合老師給你的描寫春天的資料,你來贊美春天。(板書:魅力)
3、拜讀朱自清的優秀散文《春》。(此項機動)
四、結束語:
回過頭來,讓我們再看題目:不值,如果說不值是不遇的意思,那么,學完詩,猛然間,我又有了新的收獲,不是不值,在不值中,還有一份美好的感覺,是不遇中有遇。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太多了,可是在不遇中往往會有不知中的可知,不能中的可能,不遇中依然有遇。讓我們再讀課題,(游園雖不值,不遇中有遇,同學們今天的相遇不是不遇而是---------值。)
五、布置作業:
把想象中的春天美景記錄下來。
五、板書設計: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就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8
《 游園不值 》 教 學 設 計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58
《 游園不值 》 教 學 設 計
梁平縣屏錦一小 鄧熊英
【教學背景】
隨著國家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的大力實施與深入推廣,我校不僅有了先進的設備,更讓先進的設備走進了教室、走進了教師辦公室、走進了教師家庭。為了讓優質的教學資源面向學生,服務教學,促進校本教研,我校教師常常根據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項目所提供的三種模式,因地制宜的選擇相應的模式進行教學。對于本課的教學,我面向的是中心校四年級的學生,于是選擇的是模式二(多媒體資源、衛星ip資源——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視頻+聲音)。
【教材分析】
《游園不值》是九年義務小語教材第十冊《古詩三首》中的一首贊美春天的著名詩篇,為宋代詩人葉紹翁所作。詩中描述了詩人想游園賞春景,不料輕敲柴門卻許久未開,于是便猜測是園主人怕自己的木屐鞋踐踏了青苔,破壞了春景。正待他掃興地準備離去時,猛然發現一枝粉紅的杏花越墻而出,詩人因此而驚喜異常,剛才失落的心情一掃而光。整篇詩的重點是訓練學生有感情、有韻味的朗讀;難點是體會詩歌的意境。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古詩有一定的基礎,并知道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是沒有接觸過這樣抽象、極其富有哲理的詩文,在讀詩的韻味上,情感滲透方面仍需要指導。
【遠程教育資源分析】
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主要內容有、“時事動態”、“課程資源”、“專題教育”、“少年文化”、“為農服務”、“教師發展”等版塊。基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選擇的是 “小學頻道”中的“課程資源”和“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詩詞”來輔助教學。
【設計理念】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學習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教學本課我遵循了古詩教學的一般過程(初讀——細讀——品讀——研讀),牢牢抓住朗讀這條主線,并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對學生有針對性的、實效性的教學。我用“課程資源”中的“媒體展示”上的朗讀資源來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用視頻資源使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來理解詩意,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最后用“少年文化”中的“古代詩詞”來激發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豐富他們的認知。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詩歌的意境。
2.運用遠教資源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想象和寫作能力。
3.用遠教資源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以詩會友 進入主題
1.中國是詩的國度,從牙牙學語的小孩到滿頭花白的老翁,誰都
會吟誦韻味十足的古詩。那么,我們就來“以詩會友”!我說上半句,你們接下半句。
“春眠不覺曉”——
“日出江花紅似火”——
“竹外桃花三兩枝”——
“不知細葉誰裁出”——
2.我們剛才吟誦的詩句都和什么有關?今天,我們去宋朝詩人葉紹翁的《游園不值》中再次去領略誘人的春景。(板書:游園不值)
【設計意圖:從舊知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春天的確是詩的季節。】
二、以讀為主 品味詩韻
(一)初讀
1.詩中的美麗春色正等著你們去尋找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齊讀)
2.誰來評一評剛才的朗讀?
3.老師請來了一位朗讀高手,我們來“三聽其聲”,聽聽她怎樣讀的?(播放朗讀資源)第一遍聽字音(可讓學生小聲跟讀)第二遍聽節奏(注意哪里該停頓,可用筆在本上劃下來)第三遍聽味道(注意哪個詞讀得短促,哪個詞拖音稍長)
4.再次放聲地練習朗讀!
5.指名讀,再評價。
【設計意圖:用遠教資源中的朗讀資料讓學生“三聽其聲”,會使學生在字音、節奏、韻味上有所感悟,對后面的品讀打好基礎。】
(二)細讀
1.一首古詩就是一曲優美的歌,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你們從詩中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想親眼看看這美麗的春景嗎?(播放視頻畫面)
2.一首古詩也是一個故事,想把這個故事講清楚明白,還必須理解詩意。現在,我們就根據剛才看到的畫面,并結合注釋來細讀古詩,獨立思考每一行詩的意思,遇到有難懂的字詞可以和同桌商量討論。
3.指名交流對詩的理解。
①誰去游園?卻——?
②哪一行詩可以證明?主人為什么不來開門?根據我們平時的生活經驗猜一猜。詩人卻和我們想得不一樣,他是怎樣猜測的?園主人是一個怎樣的人?
③誰來完整地說出第一句古詩的意思。(說詩的意思時,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添上一些詞語,或把詞、句的順序換一換。)
④指名完整地說出第二句古詩的意思。詩人并沒有走進園中,他怎么知道是春色滿園呢?
4.用引讀的方式加強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師說詩意,生對出相應的詩句。)
【設計意圖:古詩的理解是最乏味、最枯燥的,用遠教資源中生動形象的視頻畫面,既減輕了學生理解詩意的難度,也避免了老師瑣碎的講解。】
(三)品讀
1.這首詩既寫了事,又寫了景,你覺得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練習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人感情的變化。(多種方式練習朗讀:打著節奏讀、搖頭晃腦地讀、帶著表情和動作表演讀、和同桌比賽讀、放視頻畫面入情入境地讀……)
3.雖然宋朝離我們已經上百年了,但這首古詩仍流傳至今,特別是詩中的最后一句,詩人用了“關”和“出”這一對意思相反的詞,到底是誰想關住春色?關得住嗎?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道理?
4.一切有生命的事物是不能禁錮的,它們會沖破牢籠,按照自己的成長規律,發展生長起來。讓我們再次吟誦這千古佳句吧!
【設計意圖:多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方法,在學生把握了古詩情感的基礎上,讓他們看著視頻畫面,身臨其境地讀,更能讀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體會詩歌的意境。】
(四)研讀
1.在這節課里,我們讀了詩歌、欣賞了美麗的畫面,也說了自己對詩的理解,你們想寫點什么?(學生自由寫作,老師作一定的寫作指導。)
2. 我們對這首古詩已經有了這樣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學們能否背誦這首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背誦)
3.葉紹翁是游園不值,我們這次的游園值嗎?
【設計意圖:讀后的小練筆是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內容,是一種快樂的表達,也是一種寫作習慣的培養。用表演的方式來背誦古詩集趣味、知識為一體,讓學生背得輕松有趣。】
三、連接遠教 豐富認知
我們學習的古詩只是滄海一粟,想要不斷感受古詩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為一位詩人,就常到“遠程教育網”上瀏覽吧,“少年文化”欄目中有很多古詩等著我們去誦讀、去感悟、去積累呢!(出示遠程教育網,讓學生欣賞風格各異的古詩詞。)
【設計意圖:讓學生持之以恒地讀詩、背詩,他們便會“腹有詩書氣自華”!】
轉載自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9
一、激情導入:
1.歌曲欣賞:(課件播放)
現在正是春天,美麗的春天總是帶給我們無限的遐想。在這個百花爭艷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來欣賞一首歌《春天在哪里》,好不好?
2.引入:
同學們,聽了這樣動聽的歌曲,欣賞著春天生機勃勃、五彩斑斕的景色,你們的心中是否有一種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尋訪春天的蹤跡?當然,春天不僅是春游的好時節,也是走親訪友的好季節。看,同是南宋詩人的葉紹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誘惑,合上了詩書,去拜訪他的老朋友了,讓我們一起看看他為此寫下的詩。(出示課件)
師板書題目《游園不值》。
二、初讀感知:
1.解讀詩題:
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釋“園”、“不值”: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2.介紹作者:(出示課件)
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葉氏。 生于1194年,卒,不明。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游園不值》歷來為人們所傳誦。其他如《夜書所見》寫兒童夜挑促織,景象鮮明,反襯出客中的孤寂;《嘉興界》寫江南水鄉景色,頗饒風味;《田家三詠》寫田家的生活片斷,平易含蓄,詞淡意遠,耐人尋味。
3.初讀,大體了解詩的內容。
4.聽配樂朗讀。 (出示課件)
5、生自讀詩,質疑不理解的生字、詞語,并學習生字詞。
屐齒 蒼苔 小扣 柴扉 出墻來 不值
6.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來:
師讀,生仿讀:自讀,指讀,齊讀。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三、解讀詩意:
1.自讀全詩,思考:
詩人這次未遇主人的游園過程中,發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好好地讀一讀。(生自由朗讀)
請生讀,齊讀(要求:字正腔圓)
2.咬文嚼字’、品悟詩意
(1)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2)字詞質、釋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當“大概”、“可能”講。
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當“可憐”講。
屐齒:木底鞋下的橫梁。
小扣:輕輕地敲。
柴扉:柴門。
久:很長時間。
(3)指名逐句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愛惜園中的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四、感悟詩情:
1、探尋“不值”原因,找出印證“不值”的詩句。(小扣柴扉久不開)
(1)重點理解“扣”什么意思?(敲)
把“敲”代進去讀,做動作演示,體會“敲”與“扣”的不同之處(“扣”的力量比較輕,顯得禮貌)
(2)訓練朗讀(讀出“輕輕”的感覺)
(3)詩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長時間?(久)
2、詩人如此久扣柴扉,柴扉卻久久不開,這是為什么呢?(學生交流)
詩人認為是什么原因呢?
(1)用詩句回答。(應憐屐齒印蒼苔)
(2)詩人的哪個動作證明了他的愛惜?(印)
為什么不用“踩”?(進一步理解詩人對蒼苔的愛惜)
(3)訓練朗讀(讀出愛惜)
(4)大家想過嗎?為什么主人和詩人都如此愛惜這蒼苔?(愛蒼苔其實是愛春色)再讀“應憐屐齒印蒼苔”
(5)體會詩人此時心情:懷抱著無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園中觀賞春色,主人卻沒有在家,不能得償心愿,詩人內心充滿了怎樣的情感呢?(失落)(板書:失落)
(6)再讀詩的前兩句,讀出詩人的失落,失望。
3、欣賞紅杏,感受春意
專程來拜訪好友,然而“小扣柴扉久不開”詩人心情難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卻讓他眼前一亮。
(1)(生讀后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是啊,一枝鮮艷的紅杏已經伸出墻外,與“出”相對的是哪個字?(關)
想想詩人為什么用“關”?(討論,交流)
(“關”說明關得緊,紅杏能出更顯示其生命力之旺盛。)
滿園春色關在里面,但一枝紅杏卻偏偏出來了,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導朗讀“一枝紅杏出墻來”(讀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紅杏,肯定長得非常(美麗)
你喜歡這枝紅杏嗎?(喜歡)訓練朗讀(讀出喜歡)
4、啟發想象:
①詩人并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園中早已是滿園春色呢?
②園中的景象是怎樣的?(4人組討論)
(有柳樹和各種美麗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濃郁的花香等。)同學們,這一枝出墻的紅杏讓詩人想到的其實是(春色滿園)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0
游園不值
原文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本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
朝代:南宋 詩人:葉紹翁
【作者背景】 葉紹翁 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后嗣于龍泉(今屬浙江)葉氏。生卒年不詳。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葛天民互相酬唱。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
【注釋】
1.游園不值 : 我在游園時沒有遇到主人。 古時游園,是游私園,和后世的公園不同.這里是說沒有進園游賞。
2.應:可能,大概。
3.憐:愛惜:這個詞在此不是“可憐”。
4.屐: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
5.蒼苔:青苔。
6.小扣 : 輕輕地敲。
7.柴扉 : 柴門。
8.屐齒 :木屐底的鋸齒,可以防滑。
【今譯】
園主人大概是怕我木底鞋下的兩屐齒踩壞了綠色的蒼苔,所以我輕輕地敲著柴門,門卻久久不開。但滿園的花開的正好,春色早已關不住,一枝紅艷艷杏花已經早早地探出墻來,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賞析】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這首詩情景交融,千古傳誦。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敲了半天柴門,沒有人來開。詩人從露在墻頭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滿園的春色,說園門雖然關得緊,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所以“柴扉”久扣不開。將主人不在家,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由于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才引出后兩句更新奇的想象: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后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它是一首無法成游、卻勝于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遠離塵囂的清高,但清高得有點做作。倒是“憐”字有情致,高齒的木板鞋(屐,音jī擊)不避苔滑路僻,去探訪春天消息,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情,盡管它吃了“閉門羹,輕拍木編門扇(柴扉,音fēi非)而久久不見打開。“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后者更貼合“游園不值”、無緣進門的詩題。無緣進得園門,游賞的愿望受阻,未免有點掃興。但掃興之余驚喜地發現奇遇、奇興,由一枝紅杏出墻,想象著墻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游園”了。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補償,彌足珍貴。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沖破圍墻,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游人的情趣,這就不僅是游人憐屐,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來憐屐了。從某些語句上看,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平橋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靄浮。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有點馬上觀花,不及葉紹翁之作那么精神專注,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迸發出春光難鎖、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也可能出現奇跡。
名句賞析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他想,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短短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后兩句。柴門雖然不開,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你看一枝紅杏探出墻頭,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關不住”、“出墻來”,簡單的幾個字,寫出的并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盡管主人沒有訪到,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
中心思想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紅杏出墻的動人情景。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
you yuan bu zhi
游 園 不 值
yīng lián jī chǐ yìn cāng tái
應 憐 屐 齒 印 蒼 苔,
xiǎo kòu chái fēi jiǔ bù kāi
小 扣 柴 扉 久 不 開 。
chūn sè mǎn yuán guān bù zhù
春 色 滿 園 關 不 住 ,
yī zhī hóng xìng chū qiáng lái
一 枝 紅 杏 出 墻 來 。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味,并能當堂成誦。
2、了解詩人游園所見所感,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并學習古人做詩的反復推敲。
3、揣摩詩句所蘊含的情感,感悟詩歌包含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感悟詩歌包蘊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1、師生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背誦古詩。
2、師:同學們積累了許多的詩歌。古詩可以讀、吟、唱、詠,關鍵在古詩的每一個字都是推敲出來的精華。那我們就來讀讀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和《尋隱者不遇》,體會在他身上發生的推敲的故事。師指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注意五言詩的節奏。
3、師:賈島的兩首詩是都是寫不遇的。老師補充(課件出示)一些寫不遇的詩文題目。為什么他們要把這些不遇記下來呢?看來,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二、導入新課,通讀全詩,指導朗讀
1、師:雨過天晴,讓我們跟著宋朝的詩人葉紹翁一起來——游園,在游園的路上推敲推敲這個——不值。師板書課題,生解釋“不值”即“不遇”。
2、師指導朗讀,生自己試讀,談朗讀心得,教師及時指導。
3、指生再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了解“相遇”內容
1、自讀基礎上,師引導學生找出詩人游園所遇的事物:蒼苔、柴扉、紅杏。
2、師指導學生分別談對于“柴扉”“蒼苔”和“紅杏”的認識。
(1)生談柴扉: 窮困,簡陋,簡單。讀出這扇門的特別。
(2)生談蒼苔:綠色的小植物,將春天的生命喚醒了。讀出蒼苔的綠。
(3)生談紅杏:美麗,早春開花。師補充部分古人描寫贊美紅杏的詩句。
(生齊讀最后一句。)
3、師小結,配樂,生齊讀。
四、細讀品味,體會用詞和情感
1、師:我們對這些普通的景物賦予了怎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哪個字的字形看出來? 生:“憐”字。師板書。
2、引導學生體會“印”字體現得對蒼苔的憐愛
3、引導體會“扣”字,對比“敲”字,體會對柴扉的憐愛。
4、學生談“出”和“關”、“ 一枝”和“滿園”的用詞,對比“出”和“遮”字的用法,體會對“一枝紅杏”的憐愛之情。
5、指一個學生扮紅杏,其他學生扮關在園內的花草,和紅杏對話。
6、師扮園主人,生扮詩人,和園主人對話,談游園的見聞感受。
7、師總結提升:我們想象園子有多美,園子就有多美,想象園子怎么熱鬧,園子就怎么熱鬧。這些都源于那一枝紅杏。我們明白了,心有多大,園子就有——多大。一切全憑我們的心啊!(老師和生齊讀整首詩。)
五、拓展閱讀,品悟哲理
1、師: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所以我還有必要非要進園子內不可嗎?我還有必要非要見園主人不可嗎?為什么?
生:詩人已經知道園子里春意盎然,所以沒有必要見園主人了。
師:我們明白了,原來這么多的不遇,是因為不遇中,已經獲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 師:所以不遇中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 師板書
師: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
生:游園不值。 師:游園雖不值,但不值就是——生:值。
2、師:那就讓我們蕩起歡快的雙槳,唱起來吧。
(師生把《游園不值》填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中齊唱。)
【教材分析】
這首久享盛名的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和憐春惜春的情懷,后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使人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2
《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169
《 游園不值》
薛法根
一、 激趣導入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邁著輕輕的腳步走來了,現在正是春暖花開,萬物復蘇的季節。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春天,親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書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
生:春天來了,小鳥在空中飛舞,小草發芽了,小孩子在樹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麗。
師: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鳥在枝頭在嘰嘰地歌唱。
生:春天來了,鮮花盛開,綠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從南方飛回來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著。
生:柳樹發芽了,露出嫩綠的葉子,看著這碧綠的柳枝,不禁讓人想起賀知章的詩《詠柳》。
師:讓我們一起來背誦一下他的詩,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齊背: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春天是美麗的,是誘人的,令人陶醉。古往今來,有許多文人墨客用詩文來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贊美春天的詩——《游園不值》。
生讀題。
二、 自讀詩文。
師:這首詩的作者是葉紹翁。有誰了解他?
生:我知道葉紹翁是南宋時期的詩人,字嗣中,號清逸。
生:我來補充,葉紹翁最擅長七絕,著有《四朝聞見錄》。
師:自由朗讀全詩,能不能做到通順流暢。
生朗讀后指名讀。(誰來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評一評,他讀得怎么樣?)
第一位讀后,評價:
生:老師,總體上他讀得不錯,但剛才他讀錯了一個字,“扉”讀第一聲,不讀作第三聲。
第二位讀后,再評:
生:他讀得字音正確,也比較流利。
生:老師,我覺得他們讀得太平淡了。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給讀出來,行嗎?
師:好呀,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生讀。師:讀得真好,不僅把字音讀準了,而且抑揚頓挫,很有韻味。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生比賽。
師:聽你們讀得這么熱烈,老師也想讀一讀。師讀。
師:老師讀得怎么樣?
生:老師讀得很有感情,情緒飽滿。
師:謝謝夸獎,不過,老師的聲音有點沙啞,沒有你們的聲音好聽。我相信,你們中一定有比老師讀得還要好的。有信心超過老師嗎?
生挑戰。
三、 理解詩意。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比老師要棒多了。通過剛才的朗讀,你從詩文中讀懂了什么?
生:我讀懂了“一枝紅杏出墻來”這句詩。就是說,有一枝紅杏從墻里伸到墻外來了。
師:對,大家一起來看一下課文中的插圖,畫中的杏花開得多艷哪,它已經越過墻頭。
生:我讀懂了“春色滿園關不住”,這句說這滿園子里春色是關也關不住的。
師:對,這句淺顯易懂,表述方式和現在的一樣。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開”中的“小扣”一詞,它指的是輕輕地敲打柴門。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門。
生:我懂了“久不開”的意思,是說很久也沒有人來開門。
師:為什么很久沒有來人來開門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為他輕輕地敲打柴門,所以主人聽不見呀。
生:也許是因為主人在睡覺,沒有聽見敲門聲。
生:也許是主人在園子里欣賞春色,被園的花草樹木陶醉了,因而沒有聽到敲門聲。
師:你們的想象可真豐富,那么詩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請同學們讀一讀第一句詩。生讀。
生:老師,什么是屐齒?
生:我知道,屐齒是指木頭做的鞋子下面的橫條。
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紋路吧,(抬起腳,演示給同學看。)
師:對,不過詩人穿得不是我們這樣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種木頭鞋。請大家觀察一下插圖。
生:我知道這句是“蒼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們平時說的苔蘚。可是我不知道這句中“應憐”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資料,我知道這里的“憐”不是指現在的可憐,而應該解釋為“愛惜”。
師:對,你能通過查閱資料來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這里的“憐”是喜愛,舍不得的意思。因為是詩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應”字,這里解釋為大概、可能。誰能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生;主人舍不得屐齒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舍不得我的屐齒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跡。
生:他們說得還不完整。應該解釋為:大概是因為主人愛情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腳印吧。
師:看來同學們都理解了這句詩。現在你們明白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開”了吧,你們能用“因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為——”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嗎?
生:大概是因為主人愛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壞吧,所以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很久也沒有人來開。
生:之所以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門,也許是因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 領悟詩情。
師:詩人滿懷喜悅去朋友家觀賞美景,結果卻沒有見到主人。現在你知道《游園不值》的意思了嗎?
生:游園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園游玩,結果沒有碰到主人,撲了個空。
生:沒有遇到主人,吃了個閉門羹。(學生大笑)
師:對,說得很形象,詩人興致勃勃地來,卻碰了個釘子。你們想,他此時的心情怎樣?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的掃興。
生: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這個朋友真不講交情,不夠義氣。
生:我覺得他朋友真夠小氣的,美景是讓人欣賞的,何必自己一個人獨占呢?
師:詩人游園卻沒有遇到主人,本來十分掃興,無意間抬起頭,卻發現了“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枝紅杏帶給了詩人意外的驚喜,不由發出感嘆。生齊答: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一起再讀全詩。
學生朗讀全詩。
五、 品評詩文
師:詩人葉紹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經歷用凝煉的詩句描繪出來,表達了他對春天美景的喜歡之情。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一句?說說原因。
生:我喜歡“一枝紅杏出墻來”一句,這句話告訴我們春天已經到來了,紅杏已經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向人們報告喜訊呢。
生:我喜歡“春色滿園關不住”一句,這句告訴我們,春天的到來不會因為你的吝嗇小氣而推遲到來的腳步。
生:我也喜歡這句,春天的美景是關不住的,季節的輪換也是誰也擋不住的。
六、 拓展學習
師:剛才,我們一邊學習讀書,一邊揣摩;一邊讀書,一邊體會,不僅學懂了古詩,而且還把古詩讀得有滋有味。大家愿意試著用這種方法再學習一首描寫明媚春光的古詩嗎?
生齊:愿意。
師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齊讀: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師: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復練習讀古詩,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學會它。
生讀詩,小組討論交流。
師: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需要老師幫助嗎?
生:我有個問題,我不知道“泗水”的意思。
生:泗水是一條河。
生:為什么識得東風面,不是西風面或者南風面?
師:你很會動腦筋,學習貴在有疑。你們知道為什么嗎?
生:我覺得隨便什么風都可以,詩人寫了東風那么就東風了。
生:我不同意,古人寫詩很講究的,不會隨隨便便寫。
師:你們知道一年四季都吹什么樣的風嗎?
生:冬天一般刮西北風,夏天時東南風較多。
生:我明白了,作者寫東風是因為春天,現在的季節剛好是春天,你們看刮的是東風,紅旗往西面飄。
師:對,你能結合生活實際來理解非常好。作者能準確抓住春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所感。解決了詩中的難點,誰把詩意給大家描繪一下。
生::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詩人興致勃勃,到泗水河畔觀賞景物。滿眼望去無限風光,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詩人悠閑自得,感受著春風的清新的溫暖;春風吹拂,百花盛開,到處是萬紫千紅,洋溢著春的氣息。
師:詩人所見,滿目無限風光。現在誰能把這首詩的感情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誦讀《春日》
師:在詩歌的百花園中,描寫春光的詩歌還有許多許多。下面就請大家邊聽音樂,邊欣賞著美麗的春光,想想:你還能回憶起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或者是想說哪些贊美春天的話?
生回答:杜甫的《絕句》,白居易的《憶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黃鶯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賀知章的《詠柳》
師:現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
生背誦。
七、 語文實踐。
師: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作贊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歌——詩歌朗誦會.
唐繼康小學語文教學在線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3
一、景中寓理,含蓄蘊藉
劉乃昌先生在(璀璨恢宏的宋代文代)(《中國教育報》1999年5月4日)一文中指出:“宋人重視思想,一些作家慣于以哲人慧眼審視生活,使許多詩文寓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借登山觀景,暗示站得高方能看得遠的哲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之所以傳誦千古,歷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蘊藉。在詩人筆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紅杏之體,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沖破墻門禁錮,燦然而笑,生機勃勃!詩人格滿園春色乃至整個春天,聚焦為一枝紅杏,賦予它生命,給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氣。如不細加玩味,“蜜詠恬吟”,這一哲理是探尋不到的。
二、景中有情,詩中有人
“應憐展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初讀時覺無甚可嚼,細品時方有疑竇頓生。“柴扉不開”的原因是什么呢?從表面看,是詩人的老朋友愛憐蒼苔,怕心愛之物道傷害之故。這是詩人的揣度之詞。正是這揣度之詞,暗含著園之主人在園內,且已聽到了扣門聲。園主人惜花愛草,連最不起眼的蒼苔也珍視為生命,可見,他是一個與世無爭、淡泊名利、品質高潔之人。物以類聚。葉紹翁與其為友,可見也是一個高潔之人。春天來了,葉紹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訪,去賞春。正當葉紹翁“扣柴扉不開”掃興之時,猛然間見到了一枝伸出墻外的紅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靈感突至,“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便脫口而出。伸出墻外的紅杏,寄托了詩人的情感。詩人的感情歷程是,去訪友看春高興——進不了園,掃興——見杏花,欣喜,可謂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這就是本詩的特點。
根據詩文的含義及其特點,教學本詩的過程設計如下:
1.課前準備。
讓學生復習以前學過的寫春的古詩。
2.自學古詩。
自學方法:先朗讀古詩幾遍,把古詩讀熟,再借助文中注釋、課后“思考題”,大體上讀懂古詩,提出疑難問題。
3.深入探究。
①組織學生匯報學習情況,讓好、中、差學生朗讀古詩,講一講詩句的意思,教師指導解決學生自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
②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注意讀出節奏,讀好重音,把握語調。前兩句,語速平緩,聲音以柔和為佳。“久不開”后,要有較長的停頓,以蓄勢讀好后兩句。后兩句應語速輕快,聲音以洪亮為妙而又不失穩健。這樣讀,可以傳出詩人的情感變化。
③啟發學生想象,培養想象能力。一方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古詩時就進行,主要方法為邊讀邊想,如“滿園春色”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另一方面,在朗讀后,讓學生說一說想到的內容。
4.體味哲理。
①“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詩反映了小草怎樣的品性?
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想一想,畫中人有怎樣的想法?
③談一談讀“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后的想法。
5.課堂練習。
①默寫古詩。
②把古詩改寫成一篇寫景記敘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寫出來。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熟練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味,并能當堂成誦。
2、了解詩人游園所見所感,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并學習古人做詩的反復推敲。
3、揣摩詩句所蘊含的情感,感悟詩歌包含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會詩句用詞的精妙,感悟詩歌包蘊的哲理與啟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1、師生唱起《讓我們蕩起雙槳》。背誦古詩。
2、師:同學們積累了許多的詩歌。古詩可以讀、吟、唱、詠,關鍵在古詩的每一個字都是推敲出來的精華。那我們就來讀讀賈島的《題李凝幽居》和《尋隱者不遇》,體會在他身上發生的推敲的故事。師指導學生朗讀這兩首詩,注意五言詩的節奏。
3、師:賈島的兩首詩是都是寫不遇的。老師補充(課件出示)一些寫不遇的詩文題目。為什么他們要把這些不遇記下來呢?看來,這不遇中肯定有很多值得我們回味的東西。二、導入新課,通讀全詩,指導朗讀
1、師:雨過天晴,讓我們跟著宋朝的詩人葉紹翁一起來——游園,在游園的路上推敲推敲這個——不值。師板書課題,生解釋“不值”即“不遇”。
2、師指導朗讀,生自己試讀,談朗讀心得,教師及時指導。
3、指生再讀,齊讀。
三、整體感知,了解“相遇”內容
1、自讀基礎上,師引導學生找出詩人游園所遇的事物:蒼苔、柴扉、紅杏。
2、師指導學生分別談對于“柴扉”“蒼苔”和“紅杏”的認識。
(1)生談柴扉:窮困,簡陋,簡單。讀出這扇門的特別。
(2)生談蒼苔:綠色的小植物,將春天的生命喚醒了。讀出蒼苔的綠。
(3)生談紅杏:美麗,早春開花。師補充部分古人描寫贊美紅杏的詩句。
(生齊讀最后一句。)
3、師小結,配樂,生齊讀。
四、細讀品味,體會用詞和情感
1、師:我們對這些普通的景物賦予了怎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哪個字的字形看出來?生:“憐”字。師板書。
2、引導學生體會“印”字體現得對蒼苔的憐愛
3、引導體會“扣”字,對比“敲”字,體會對柴扉的憐愛。
4、學生談“出”和“關”、“一枝”和“滿園”的用詞,對比“出”和“遮”字的用法,體會對“一枝紅杏”的憐愛之情。
5、指一個學生扮紅杏,其他學生扮關在園內的花草,和紅杏對話。
6、師扮園主人,生扮詩人,和園主人對話,談游園的見聞感受。
7、師總結提升:我們想象園子有多美,園子就有多美,想象園子怎么熱鬧,園子就怎么熱鬧。這些都源于那一枝紅杏。我們明白了,心有多大,園子就有——多大。一切全憑我們的心啊!(老師和生齊讀整首詩。)
五、拓展閱讀,品悟哲理
1、師: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所以我還有必要非要進園子內不可嗎?我還有必要非要見園主人不可嗎?為什么?
生:詩人已經知道園子里春意盎然,所以沒有必要見園主人了。
師:我們明白了,原來這么多的不遇,是因為不遇中,已經獲得了最美的精神享受。師:所以不遇中有——
生:遇。不遇中有遇。師板書
師:讓我們回過頭來再讀課題——
生:游園不值。師:游園雖不值,但不值就是——生:值。
2、師:那就讓我們蕩起歡快的雙槳,唱起來吧。
(師生把《游園不值》填進《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中齊唱。)
【教材分析】
這首久享盛名的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詩的前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和憐春惜春的情懷,后兩句詩形象鮮明,構思奇特,不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使人受到哲理的啟示:“春色”是關鎖不住的,“紅杏”必然要“出墻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同樣,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禁錮不了的,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蓬勃發展。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上一板塊我們學習了對聯,知道這漢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及其語言魅力。如果說對聯在古代文學中一直薪火相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那么古詩便如一壺陳年的佳釀,意蘊悠長,耐人尋味。這節課上我們一同來品讀南宋江湖派詩人葉紹翁的一首《游園不值》
二、解題
1、通過預習結合書下注釋,誰能說說“值”是什么意思?“不值”呢?
用自己話理解一下整個題目
2、既然是不遇,由此我聯想到帶有“不遇”的古詩,你知道嗎?試著背下來。
詩人都把這些不遇記下來,一定用他們值得回憶的地方,今天我們一起品詩意,悟詩情
三、初讀感知
1,用自己喜歡方式讀詩,結合書下生字,自學并理解。
2,指名讀詩:注意讀詩的韻味(平長仄短)
3,同桌欣賞讀:思考,你從哪里知道詩人沒有遇見。
4,交流:從“小扣柴扉久不開”
為何不開?引出第一句:應憐屐齒印蒼苔。
利用工具書和注釋理解:憐、應、屐齒
那么詩人在不遇中又遇到什么呢?(蒼苔,柴扉,紅杏)
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些事物是怎樣的?對于蒼苔園主人是如何對待?
交流:憐在字典中的意思有兩種,在這里應選哪種解釋?是“愛惜、憐愛”。由怕木頭鞋在蒼苔上留下腳印,我們感到園主人怎樣?(憐愛蒼苔)那么對于詩人呢?
5、再讀這一句:現在應該帶著怎樣情感去讀?抓住詩眼“憐”。
詩人帶著滿心的憐愛走到柴門前:引讀第二句
面對這自然而古樸的柴門,詩人怎樣扣的?理解:小:輕輕地。
為什么要輕輕地敲?鼓勵學生想象,發表自己看法
(怕驚擾園主人,怕驚嚇園內小鳥,怕吵醒了園內一切生物。。。。)
6、再讀這一句:讀出“小扣”
作者有多憐青苔?扣門有輕?那么就有多么的憐愛這一切。而當他久敲而無人應時,他發現了什么?
7、引出:一枝紅杏出墻來。
而當柴門緊閉時,它卻探出墻頭,這是一枝怎樣的紅杏?
8、你都收集哪些有關紅杏的詩句?
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枝幽幽探出墻頭的紅杏預示著什么?(園內已是萬物復蘇、滿園春色)
9、齊讀后兩句
三、整體把握大意
苔自生,門自閉,紅杏自出墻,他日遇園主人時,葉翁會向他講述怎樣的游園過程呢?發揮自己想象,創造的表述一下。
1同學交流
四、課堂拓展
1陸游《馬上作》
五、寫法指導
學習古人善于推敲。及對景物的側面描寫。
六、小結
人生有許多不遇,但有時在不遇中有遇,詩人游園不值,在不值中有值。在不經意中你會看到希望,看到春天。只要心中有夢想,就像那枝出墻的紅杏。
七、板書設計
游
園 憐
憐春
不 扣 敬春
值 贊春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自學本文中的兩個生字,理解重點字的意思。能有感情誦讀古詩,提高理解與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形式地讀,結合書下注釋,利用手中工具書理解“應”“屐齒”“小扣”“憐”“柴扉”這些詞及這些詞所在詩句的大意。
情感與態度:感悟詩人所表達的情感,培養善于發現春天,熱愛春天,贊美春天的生機勃勃。
教學重點:理解“應”“憐”在文中的含義。
教學難點:作者在游園不遇時由一枝紅杏而聯想到園內早已是春色滿園,從中體會到春天向征著新生,有生命的地方是關不住的。
《游園不值》教學設計 篇16
教案背景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小學語文教科書所入選的古詩,其內容健康、語言優美,學習這些古詩,不但可以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一些情況,而且使學生能夠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還能使學生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更能使學生感受古代文學作品的精美,從而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感和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材分析
《游園不值》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作品。詩人以探出墻外的紅杏引導人們想象滿園的春色,構思奇巧,耐人尋味。前兩句詩是敘述事情,寫詩人滿心歡喜來游園未遇到主人很掃興的事。詩人卻筆鋒一轉,吟出后兩句,揭示哲理: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阻擋不住的,它總會沖破阻礙向前發展的。學生學習這首詩既能領略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又能感知詩中蘊涵的道理。
三、教學目標
1. 借助注釋理解《游園不值》詩句意思,感受這首詩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默寫古詩。
3、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4、拓展積累其他表現春天景象的詩。
四、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了解古詩所描寫的景物,領略詩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詩句中蘊含的哲理。
四、教學難點:
朗讀領悟“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深刻意蘊。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師:春天來了,她在同學們的心中是什么樣的呢?能不能用幾個詞來描述一下?(課件展示春天美景)
2、生:春暖花開、萬紫千紅、鳥語花香、桃紅柳綠、春花爛漫、姹紫嫣紅------
3、師:同學們用詞語來描繪春天的美,古代詩人卻用詩句描繪春天的燦爛美景。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二)、學習新詩
1、示《游園不值》。
2、對于詩人,你了解了多少?(百度搜索,簡介作者生平)
3、對于詩題,你知道什么意思?(借助注釋)
“園”,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異草的莊園。(了解宋代私人花園)
“值”,遇到。“游園不值”,游園未遇到主人,不能進去觀賞。
4、投影課本上的詩配插圖:生自讀詩,借助字典和插圖,想句子的意思,并標出不懂的詞語。
經過自學,你學會了什么,匯報一下。
“應”“憐”分別解釋成什么?
辨析“憐”的字義,為什么用“憐”字?得出“聯系上下文”的方法。(應該;憐惜、愛惜)。
“屐齒”的意思:古代一種木質的鞋,鞋底有橫木齒。底下鋸齒,可以防滑。
“柴扉”,柴門。重點理解“小扣”之意,(教師引導動作,學生學著用手輕輕敲)
學生說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應該愛惜這里的景物,不要讓鞋子下面的木塊踩壞了這翠綠的蒼苔。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很長時間卻不見主人來開門。(鼓勵用自己的話說)
詩人與花園主人約好了前去花園欣賞、游玩,為什么沒有見到主人呢?(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生:也許因為是柴門,詩人的敲門聲太小了,主人在午休,沒有聽見。
生:也許主人去了后門,而詩人卻敲了前門。
生:也許主人把約定的事情忘記了,出去游玩了。
生:也許勢利的主人根本就沒有把詩人當做真心朋友,不希望自己莊園的春景讓窮苦的詩人欣賞
生:也許------
(三)、領悟詩境
1、投影詩句,圖畫,指導學生有節奏地讀: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熟讀。
(1)按節奏讀。自由讀。
詩人滿心歡喜,游園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開,該是多么失望!你就是詩人你會壞著怎樣的心情讀這句詩?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就在詩人失落之際卻突然發現一枝紅杏出墻來,這時候詩人是什么樣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詩人,會怎么讀這兩句?
指導反復讀,男女比賽讀。
(設計意圖:因地制宜,既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能讓學生通過朗讀充分感悟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后那種由希望到失望,再到驚喜的心情變化。寫作也是如此。)
詩人僅僅是為一枝紅杏興奮嗎?師:春天到了,高高的圍墻卻把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園擋得嚴嚴實實的,詩人在失望之余卻突然發現了一枝紅杏伸出圍墻來。他突然感悟出了一個道理來,這是什么哲理呢?
生:任何新生事物都是不可阻擋的,它總會沖破阻礙向前發展的。 原來詩人在為無意中發現的哲理而高興啊!
(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的方法,其目的是開拓學生的思路,鼓勵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能力提出問題要著眼于教學的重、難點,立足于整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研討,在輕松的氣氛中解決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此外,教師還要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臺,抓住“教機”讓學生相互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敢于創新,追求更大的成功。)
3、整首詩中,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么?再有滋有味地讀一讀吧。詩中哪些地方是聯想?哪些地方是寫實實在在的事物?還有問題嗎?
(四)、拓展運用,小練筆。
師:詩人既然是來朋友家游覽莊園,為什么卻沒有見到主人呢?同學們猜測出了很多種原因。雖然沒有見到主人,心情有些失落,可是看見一枝紅杏出墻來,不覺感悟出了一個哲理。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春色滿園”到底是怎樣的?園里可能有哪些景物?小組先說一說,再用你們的彩筆把它畫下來吧。用你的筆把這首詩編成一個小故事寫出來吧!可以大膽地猜測,合理地想象。
1、學生練筆。
2、練筆交流,評價。
(五)、作業布置:
1、小練筆沒有寫完的繼續完成。
2、收集背誦有關春天的詩,第二課時交流。
附板書設計:
游 園 不 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哲理: 一切新生的事物都是無法阻擋的,它總會沖破阻力向前發展的。
七、教學反思
誦讀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要想有滋有味,傳情達意地誦讀一首古詩,解讀古詩內容,就應先理解詩人,如果對作者所處的政治背景、生活環境、氣氛做到心中有數,那么對作者思想的理解就會很深刻,誦讀時感情技巧的處理也就很容易了。如,教學時我首先請同學們了解詩人的生平,了解南宋的政治背景,為學生理解題意、明白道理做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注意反復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各種形式地讀,領略詩的語言美、意境美,充分體會作者在詩中的思想感情,這是教學的重點。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詩人為何沒有能進入園中”, 在學生了解作者所處的政治背景、生活環境后,就很容易地想到了南宋的宦官、雅士的私人莊園普通人是不容易進入的。讀了后兩句詩,我再次提出問題“‘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揭示了什么道理”,學生自然就明白了,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在學生了解詩意后,我讓他們根據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結合插圖,充分想象,分小組畫出作者沒有看到的"滿園春色"。學生興趣盎然,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有的想,有的畫,有的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審美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