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精選4篇)
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重點
通過找尋《昆蟲記》中的“不一樣”,探尋不一樣的昆蟲世界,訪尋不一樣的作家人生軌跡,追尋不一樣的科普作品,激發讀者閱讀《昆蟲記》的興趣,學習科學家尊重生命、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教學難點
1.通過研討,掌握整本書讀書方法,如設疑法、評點法,感受《昆蟲記》作為科普作品特有的魅力。
2.通過預設,對整本書閱讀作系統規劃。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正如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不一樣的人對人生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對生活也會有不一樣的表達。今天我們跟著法國科普作家法布爾,走進不一樣的昆蟲世界——
(板書)昆蟲記 法布爾。
二、不一樣的昆蟲
1.不一樣的螢火蟲
(1)螢火蟲
(2)你印象中螢火蟲是什么樣的。
(3)法布爾為我們所展現的螢火蟲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大家自由朗讀下面的語段。
(自由讀)螢火蟲看上去既小又弱,像是與他人無害,可它卻是個最小最小的食肉動物,是獵取野味的獵手,而且,捕獵時還相當狠毒。
螢火蟲在啃食獵物之前,先對它施以麻醉,使之失去知覺。它的獵物通常是很小的蝸牛,……我不止一次地觀察到螢火蟲對獵物發動攻擊,對之施以靈巧的外科麻醉手術,使獵物在顫動著的莖稈上昏死過去,然后,對之下口,美餐一頓。
——《昆蟲記》
明確:法布爾筆下的螢火蟲是狠毒,聰明,不要被事物的表象迷惑。
2.不一樣的蝎子
(1)提到蝎子,我們立刻會想到成語:蛇蝎心腸,心如毒蝎
(2)現代詩:(一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蝎子
朋友啊,每塊石頭下都藏有蝎子,
謹防他襲擊,暗中施用詭計。
(希臘神話)
這是文學作品中的蝎子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狠毒。法布爾眼里的蝎子會是怎樣的呢?
(請一位同學幫助老師讀一下這段話)一旦當上媽媽,母蝎有一段時間就不再外出了,即使晚上,其他人都外出嬉耍的時候它也不出門。它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吃不喝,一心想著撫養子女。
——《昆蟲記》
明確:我們發現法布爾筆下的蝎子是一位當之無愧的慈母。在不同的文學作品中,事物的形象特征往往是不一樣的。
3.不一樣的圣甲蟲
(1)你認識它嗎?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2)我們來看vcr:你對圣甲蟲的感情會有什么變化?
(3)大家都笑了,是的,它以動物糞便為生,我們都認為它_____(丑、臭、臟),但通過視頻我們還看出了它_______。
明確:做人做事要像圣甲蟲那樣堅持不懈、遇到困難不氣餒。
其實,這段視頻的場景和《昆蟲記》中《圣甲蟲》的描寫異曲同工。
除此這外:
勤勞的螞蟻竟然是殘暴的掠奪者;而漂亮的螳螂依靠那一對彎鉤和翅膀,能將龐大的獵物嚇癱;那種名叫“米諾多蒂菲”的甲蟲是昆蟲中忠誠夫妻的典范;美麗的大孔雀蝶是個結婚狂,它具備一種奇妙的天賦——能飛過長距離,穿過黑暗,越過障礙,發現自己的意中人……
作者筆下的昆蟲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不一樣呢? 我們來走近作者。
三、不一樣的人
1.識其人要觀其境
請大家閱讀《荒石園》中的一段文字,看看法布爾的生活環境有什么不一樣?
假設我是法布爾的鄰居,有一天你看到我拉著我告訴我一件事情:膜翅目昆蟲簡直無法無天,竟然把我的隱居之所也給侵占了。白邊飛蝗泥蜂在我屋門檻前的瓦礫堆里做窩,為了踏進家門,我不得不特別小心,否則,一不留神,就會把它的窩給踩壞,正在忙活的“礦工們”將會遭滅頂之災。
明確:作者的生活環境不一樣,很多昆蟲,昆蟲們自由自在,愛護昆蟲、尊重昆蟲。
2.識其人,我們還可以聽其言。
請閱讀下面一段話,看看法布爾的的研究方法與一般的科學家有什么不同?
(齊讀)“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
明確:作者研究的方法: 解剖——觀察、聆聽、記錄。
3.作者對研究工作的態度有什么不一樣?
(不斷品讀)我四十年如一日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力,與貧困潦倒的生活苦斗著,終于,有一天,我的心愿得到了滿足。這是我我孜孜不倦、頑強奮斗的結果,其中的艱苦繁難我在此就不贅述了,反正,我的實驗室算是有了。
明確:持之以恒,戰勝困難等等。
三、不一樣的“記”
1.作者有不一樣的生活環境,用了不一樣的研究方法,有著不一樣的科學精神,他撰寫的《昆蟲記》風格又有哪些不一樣呢?
于是它外層的皮開始由背上裂開,里面露出淡綠色的蟬體。頭先出來,接著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與折著的翅膀。這時候,除掉尾部,全體都出來了。
接著,它表演一種奇怪的體操。在空中騰躍,翻轉,使頭部倒懸,折皺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然后用一種幾乎看不清的動作,盡力翻上來,并用前爪鉤住它的空皮。這個動作使尾端從殼中脫出,總的過程大概要半小時。
這個剛得到自由的蟬,短期內還不十分強壯。在它的柔弱的身體還沒有精力和漂亮的顏色以前,必須好好地沐浴陽光和空氣。只用前爪掛在已脫下的殼上,搖擺在微風中,依然很脆弱,依然是綠色的。直到變成棕色,才同平常的蟬一樣強壯了。假定它在早晨九點鐘占據了樹枝,大概要到十二點半才扔下它的皮飛去。空殼掛在樹枝上,有時可達一兩個月之久。
……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個月陽光下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當討厭它那喧囂的歌聲,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才能夠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可與飛鳥匹敵的翅膀,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什么樣的.聲音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來之不易的剎那歡愉呢?
——節選自八上《蟬》
(《昆蟲的故事》商務印書館1956年版)
2.我們和《百度百科》“蟬蛻”詞條進行比較
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蛻皮是由一種激素控制的。蟬蛹的前腿呈勾狀,這樣,當成蟲從空殼中出來時,它就可以牢牢地掛在樹上。蟬蛹必須垂直面對樹身,這一點非常重要。
這是為了成蟲兩翅的正常發育,否則翅膀就會發育畸形。蟬將蛹的外殼作為基礎,慢慢地自行解脫,就像從一副盔甲中爬出來。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當蟬的上半身獲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掛著使其雙翼展開。在這個階段,蟬的雙翼很軟,它們通過其中的體液管使之展開。體液管由液體壓力而使雙翼伸開。當液體被抽回蟬體內時,展開的雙翼就已經變硬了。
他用生動的描寫準確的寫出了蟬的習性,表達了對生命的尊重和贊美。其實這樣優美的文字在這本書中還有很多。
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充分了解前言的內容,體會前言對讀書學習的幫助作用。
2、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字詞句,領悟法布爾的精神。
3、結合《昆蟲記》選文,體會法布爾的文筆及其觀察力,感受他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
1、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展示法布爾的圖片及名字),大家根據自己課前查閱資料的情況,說一說你對法布爾的了解。
2、同學們對法布爾有了初步的認識,知道他寫了著名的《昆蟲記》,那我們就一起來讀一讀《昆蟲記》的前言,一起來了解一下法布爾和他的'作品。
二.走進名著
1、法布爾的童年是如何度過的?對他以后的成長有什么重要影響?
2、法布爾是如何進行研究與寫作的?有何特別之處?
3、人們對法布爾的評價如何?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評價?
法布爾童年一直生活在大自然中,環境造就了他的性格,《昆蟲記》的誕生離不開作者豐富的知識積累與認真研究,更重要的是法布爾的精神融入其中。說說法布爾精神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
認真研讀文本,結合自己所搜集的相關資料進行思考與討論。法布爾精神可以包括:堅持不懈地追求真理、探求真相,一絲不茍地觀察研究,尊重并熱愛自然與生命。
這一環節著重培養學生利用資料的能力,從中能歸納分析出深層次的含義。教師要注意引導作用,但不能包辦,盡量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分析出來。
三.結合選文加深理解
引導學生閱讀前言后面的《昆蟲記》節選——《蟋蟀的樂器》,加深對法布爾及其《昆蟲記》的理解。
可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這篇選文是如何體現法布爾的精神以及《昆蟲記》既是一部生物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的特點的?
默讀《蟋蟀的樂器》,邊讀邊劃出富有文學性的語句以及能體現法布爾精神的語句。例如:文中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和生動形象的描寫,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真理的追求及對生命的摯愛。學生在閱讀完前言的介紹之后,非常有必要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原文的魅力。這一環節可以作為拓展部分,使學生加深對前言的理解,并通過閱讀,進一步提升品味鑒賞的能力。
四、閱讀其它選文
五、課后作業
1、摘錄前言和選文中你認為好的句子與段落,或者對你有啟迪意義的句子或段落。
2、寫下自己閱讀本篇前言及選文的感受。(300字)
3、自選題:選讀《昆蟲記》中的其他篇目,并寫下讀后隨想。按照要求,自主選擇完成作業。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多方面的學習潛能。
4、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某種昆蟲或者其他小動物,用文字細致地描繪出來。
5、結合前面所學習的內容,嘗試著給自己所喜愛的一本書寫一篇前言,向同學進行推薦;也可以為自己的習作集寫一篇前言。
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 篇3
【名著分析】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耗費畢生心血著成的一部昆蟲學巨著。法布爾懷著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復雜的昆蟲世界呈現在人們面前。在其筆下,昆蟲的靈性栩栩如生,昆蟲世界成了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閱讀本書,不僅能讓學生走進昆蟲世界,領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而且還能領悟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法布爾精神”。 培養學生對大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瀏覽、跳讀等讀書方法閱讀《昆蟲記》選文,走進昆蟲王國,領略神奇世界,感受自然魅力。
2.結合《昆蟲記》選文,并通過仿寫體會法布爾的文筆特點及其觀察力,感受他對大自然與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
3. 學會閱讀科普作品的閱讀方法。
4. 認識“法布爾”其人,感受法布爾精神。
【預習提示】
1.閱讀《昆蟲記》,完成閱讀調查表。
2.閱讀中,遇到專業性較強的概念、術語,查閱工具書或相關資料,把握其含義。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初讀完了法布爾的這本書。老師想問問:你喜歡讀這本書嗎?喜歡的理由是什么?學生:依據初讀體驗,暢所欲言。(教師引導評價)
二、 回顧名著,明確探究
(呈現“閱讀調查表”的趣味梳理和問題歸納。)
教師:課前下發的閱讀調查表,老師做了梳理和歸納,一起看屏幕:
同學們,我們這節課就重點圍繞著大家的興趣點和困惑處,進一步認識《昆蟲記》和法布爾。
三、 品讀細節,推進名著閱讀
(一)瀏覽跳讀——聊收獲
教師:同學們,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進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于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戳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里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贊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請同學們運用瀏覽和跳讀的閱讀方法,選擇你感興趣的章節或片段談談你的閱讀感受和收獲。
學生:暢所欲言。
例一:在池塘的深處,水甲蟲在活潑地跳躍著,它的前翅的尖端帶著一個氣泡,這個氣泡是幫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像佩帶在一個威武的大將軍胸前的一塊閃著銀光的胸甲。在水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堆閃著亮光的“蚌蛛”在打著轉,歡快地扭動著,不對,那不是“蚌蛛”,其實那是豉蟲們在開舞會呢!離這兒不遠的地方,有一隊池鰩正在向這邊游來,它們那傍擊式的泳姿,就像裁縫手中的縫針那樣迅速而有力。
明確: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指引下,進入了一個寧靜而又活潑、神奇又充滿生機的世界中。這個世界里的小生命是那么可愛而又多姿多彩、個性各異,像一個個小精靈:池塘邊的小蝌蚪、蠑螈等快樂地搖來擺去;池塘深處像“大將軍”一樣的水甲蟲氣宇軒昂;水面上是興高采烈地開著舞會的豉蟲們、泳藝高超、姿勢優雅而又悠閑的水蝎子們、不大講究衛生的穿著泥巴外套的蜻蜒幼蟲們;池塘底下的貝殼類動物與上面那些飄飄然的家伙們相比,要安靜多了,他們是田螺、水蛭,還有蚊子的幼蟲。
例二:《舍腰蜂》
明確:很多小昆蟲本是我們非常討厭的,但是讀了法布爾的文章后卻發現它們很可愛。讀到他的繪聲繪色的描寫時,不禁對這些小東西有了新的看法。每一次讀都能為作者那凝聚在昆蟲身上的濃濃深情所感染。
(二)精讀片段——品風格
1.法布爾寫作風格——細致觀察,細膩描寫
教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目錄,找出有包含 “蜂”字的標題,用橫線標上記號,數數幾個?
學生:看目錄,明數量。
教師: 老師做了統計, 《昆蟲記》中介紹的“蜂”就有 11 種之多。其實,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異,如果讓我們來區分肯定會一頭霧水,一起來看看法布爾是怎樣區分他們的,描寫他們的。
舍腰蜂:它的身體很有意思,中間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卻是非常肥大的,而 這兩個部分之間是由一根長線連接起來的。 礦蜂:這是一種細長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條明顯的溝,溝里藏有一根刺,這根 刺可以沿著溝來回地移動,它的身上有紅色的斑紋。 赤條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瓏,細細的腰,腹部分成兩節,上面小,下面大, 黑色的肚皮上圍著一條漂亮的紅色腰帶。 無翅黃蜂:它身上長著紅、白、黑相間的條紋,它沒有翅膀,形狀就像一只難 看而又多毛的大螞蟻。 樵葉蜂:樵葉蜂是白色的,身上帶著條紋,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 金蜂:它全身閃耀著金色、綠色、藍色和紫色的光芒。
教師:讀了這些片段, 你知道怎樣區分這些蜜蜂了嗎?看看這兩只蜜蜂,誰認得?(課件出示)
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辨別蜜蜂。
教師:你區分出它們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談自己的依據。
教師:幾乎是一模一樣的蜜蜂, 法布爾怎么會區分得這么清楚?而我們為什么一讀他的描寫, 也能區分清楚呢?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正是因為法布爾的細致觀察,所以能區分各種蜜蜂,正是因為他的細膩描寫,我們才能身臨其境, 各類昆蟲在他筆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就是法布爾的寫作風格。(相機板書:細致觀察,細膩描寫)
2. 法布爾寫作風格——賦予人的色彩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下面這段話,猜猜它描寫的是什么昆蟲?
它有纖細而優雅的姿態,淡綠的膚色,輕薄如紗的長翼。它的頸部柔軟,頭可以任意轉動,看起來溫 柔可人。現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莊嚴,寬闊的輕紗一樣的薄翼,像面紗一樣罩著。它前腿 彎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禱。 (課件出示段落,學生猜昆蟲)
教師:有讀過這一段落的同學舉手,說說你們的感受。
學生:暢所欲言。
教師:是呀,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世界和人類世界一樣,有美又丑,有善有惡,有勤勞有懶惰, 有熱情有冷酷。像這樣的描寫,書里還有很多,你們在閱讀時摘抄了哪些段落?說說你的體會。
學生:學生上臺展示,說感受。
教師:我們發現了,正是因為法布爾把昆蟲當人來寫。讓它們擁有了人的喜怒哀樂,人的善惡美丑, 所以,他的文章才更加引人入勝。這就是法布爾的寫作風格之一(相機板書:寫作風格:賦予人的色彩)
(三)深入閱讀——悟精神
教師:法布爾以生花妙筆寫成《昆蟲記》,他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昆蟲,已經算是奇跡了,他一生專為昆蟲寫出這樣的書,更是奇跡,而這些寫昆蟲的書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譯成五十多種文字,直到百年之后還會在讀書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轟動,更是奇跡中的奇跡。法布爾是如何做到的呢?你如何評價他呢?讓我們深入閱讀《昆蟲記》,探尋創造奇跡的秘密。
1.一貧如洗,堅持研究——一顆赤子之心
(1)閱讀《神秘的池塘》
教師:作者在小小年紀的時候,就對池塘中的小生命感到無盡的興趣和好奇,然后描寫池塘里的忙碌不息的可愛的小生靈,讓我們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我們一起再讀《神秘的池塘》,你讀出了他怎樣的人生境遇?你怎么評價法布爾?小組內交流。
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小組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有句古話說得好:并非所有的災難都是禍,早到的不幸常是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正因為作者童年時代比較貧寒,所以他能夠更多地與大自然接觸,與昆蟲們為伍,才開發出自己的獨特潛質,成就了一番“前無古人”的事業。
(2)閱讀《蛛網的建筑》
教師:法布爾和他的孩子毛遂自薦,成了“蛛網觀察家”。這個工作可是志愿活動,沒有一分報酬哦,但是他們兢兢業業。法布爾為何能夠做到?
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小組內交流。(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法布爾是真實的,他研究昆蟲,無官無職無薪無俸,不需要去懼怕誰或迎合誰;法布爾是真誠的,他一貧如洗,把自己的每一點收入,每一點時間,每一點精力,都投注在了昆蟲的觀察和研究上,不圖名不圖利,但求不違我心,不負此生。
(3)閱讀《荒石園》
教師:這位多才多藝的文人與科學家,前半生為貧窮所困,但是卻未曾減少對人生志趣的追求。在一篇為《荒石園》為名的文中,法布爾以激昂的語氣,回應外界對他的責難,并力陳他對科學與生命的深切思考,非常令人動容。
學生:閱讀后談感受(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法布爾窮其一生進行研究,他自己的生活,也怎一個”窮“字了得。前半生一貧如洗,靠堅忍不拔的毅力自學成才,后半生用自己一個人的薪水支撐七口之家,也只能是勉強糊口。藝術家于是之說過:窮人在笑的時候,眼中也是含淚的。為了買心愛的書籍,他儉省節約,勒緊自己的褲腰帶。但是,他同時擁有濃厚的興趣和倔強的性格,不向命運低頭,不輕言放棄,幾十年如一日,從來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已的研究。他是幸福的,因為他能親近自己喜歡的那些小生靈,終生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遠離喧囂的塵世。他筆下那些多姿多彩的小生靈,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寫照呢?
2.熱愛生活,尊重生命——一顆未泯童心
(1)閱讀《蟋蟀》部分片段
四月的月底,蟋蟀開始唱歌,最初是一種生疏而又羞澀的獨唱,不久,就合成在一起形成美妙的奏樂,每塊泥土都夸贊它是非常善于演奏動聽的音樂的樂者。我樂意將它置于春天的歌唱者之魁首。在我們的荒廢了的土地上,在百里香和歐薄荷繁盛的開花時節,百靈鳥如火箭般飛起來,打開喉嚨縱情歌唱,將優美的歌聲,從天空散布到地上。而呆在下面的蟋蟀,它們也禁不住吸引,放聲高歌一曲,以求與相知者相應和。
教師點撥:生活中,沒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段文字表達出作者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感情。
我甚至用人為的方法來做這件事情。我非常輕巧地,用我的鉗子,使蟋蟀的左翼鞘放在右翼鞘上,決不碰破一點兒皮。只要有一點技巧和耐心,這件事情是容易做到的。事情的各方面都得很好,肩上沒有脫落,翼膜也沒有皺褶。
教師點撥:這段文字表現出作者不倦的好奇心和勤于動腦。因為作者是個童心未泯的人,所以才能將蟋蟀了解得如此準確。
并且它的聲音十分清澈,富有美感,特別動人。所以在這個世界上,從每棵小樹到每根樹枝上,都飄出頌揚生存的快樂之歌。簡直就是一曲動物之中的“歡樂頌”!
教師點撥:只有在法布爾的心中充滿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才能寫出如此動人的句子。
學生:閱讀后談感受(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總結:正如法布爾所說的“一個活著的微點——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它的快樂和痛苦,比無限大的物質,更能引起我的無限興趣,更讓我無比地熱愛你們!”在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他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作者人文的關懷,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正是這種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描寫微笑的昆蟲的書,成了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制——“昆蟲的史詩”。
3.熱愛真理,嚴謹研究——一顆求真之心
教師: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僅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尋找自然界中蘊含著的科學真理。正因為他熱愛真理,所以,在他撰寫《昆蟲記》時,一貫“準確記錄通過觀察所得到的事實,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大家讀讀《螳螂》中“它的巢”部分,就有體會。
學生:閱讀后談感受(教師點撥引導)
教師:法布爾介紹螳螂筑巢時不僅對它們用的材料進行說明,還對這兩種材料做進一步分析,體現了作者持有非常嚴謹的科學態度。法布爾為之獻身的,正是這種解釋、把握“真相——真理”的偉大事業。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勞動,他為此感到幸福與欣慰。
四、 總結交流,分享閱讀心得
教師:讀到這里,我想同學們對法布爾和《昆蟲記》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回到我們開始上課時的問題即“法布爾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是如何做到窮其一生做昆蟲研究的?”,大家一定有自己的理解了,請談談,共同交流分享。
學生:談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這節課上,你有什么收獲或啟發?可以任選一個角度來談。(提示:1. 閱讀科普作品的方法2.人生啟迪)
學生:總結。(預測:1.瀏覽目錄、作者小傳等了解作者內容2. 精讀品味語言3.前后聯系回讀4. 朗讀深入理解5.對比深入品讀6.資料工具書助讀)
五、 拓展閱讀,匯報閱讀建議
教師:恭喜同學們學到了閱讀科普作品的這么多方法,為了鞏固所學的閱讀方法和培養你們閱讀科普作品的興趣,老師推薦給大家部分適合你們讀的科普書籍:卞毓麟的《星星離我們有多遠》、蕾切爾 · 卡森的《寂靜的春天》、比爾 · 布萊森的《萬物簡史》、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對于專題探究,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專題一:跟法布爾學觀察
1.精讀書中描述法布爾觀察昆蟲的精彩段落,結合實例總結法布爾觀察的經驗。
2.借鑒法布爾的經驗,設計一個觀察實驗,并進行實踐,做好觀察筆記。
專題二:跟法布爾學探究
1.研讀法布爾著力探究的若干個具體案例,總結他的科學探究經驗。
2.借鑒法布爾的經驗,選擇你感興趣的一個科學問題,設計方案,進行探究實驗。
專題三:跟法布爾學寫作
1.從寫作的角度精讀《昆蟲記》,摘抄若干精彩片段,進行鑒賞、點評。
2.觀察你喜歡的小動物,學習法布爾的寫作技巧,進行仿寫。
六、 課堂結語
教師:同學們,人們常說文學需要激情,科學需要冷靜。但法布爾卻用自己的一生和他的《昆蟲記》告訴我們,文學和科學并不是涇渭分明的,他們都需要激情和冷靜,而在這兩者之上的是需要真實和真誠!
七年級語文《昆蟲記》教學設計 篇4
法布爾與《昆蟲記》(鄒華)
花城出版社出版譯自法文本的《昆蟲記》十卷全譯本,為這出“昆蟲總動員”劃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至此,距周作人、魯迅最初的介紹已近80年了。
在法布爾那個時代,研究動物是蹲在實驗室里做解剖與分類的工作,昆蟲學家的研究是把昆蟲釘在木盒里,浸在燒酒里,睜大眼睛觀察昆蟲的觸角、上顎、翅膀、足,對這些器官在昆蟲的勞動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卻很少思考;他們給昆蟲工人命名,卻不知道這個工人生產的是什么。昆蟲生命的重要特征——本能與習性等等,登不了昆蟲學的大雅之堂。法布爾挑戰傳統,將自己變成蟲人,深入昆蟲的生活,用田野實驗的方法研究昆蟲的本能與習性。他的這種研究方法遭到了正統勢力的責難,他辯駁道:“你們是把昆蟲開膛破肚,而我是在它們活蹦亂跳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你們把昆蟲變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憐的東西,而我則使得人們喜歡它們;你們在酷刑室和碎尸場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藍的天空下,在鳴蟬的歌聲中觀察;你們用試劑測試蜂房和原生質,而我卻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現;你們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生命。”(《昆蟲記》卷二)</PGN0164B.TXT/PGN>
在冷酷無情的大自然環境中,昆蟲們堅忍不拔地為個體與種族的生存而斗爭。法布爾也一如他所摯愛的昆蟲一樣,百折不撓地堅持自己的研究方法。當法布爾從他的“荒石園”中捧出濃縮他一生研究昆蟲的成果——《昆蟲記》,用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紛繁復雜的昆蟲世界真實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世界震驚了。
《昆蟲記》是一部嚴謹的科學著作,但面孔卻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沒有干巴巴的學究氣,沒有學術著作的晦澀枯燥與一本正經,“沒有充滿言之無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準確地描述觀察到的事實,一點兒不多,一點兒不少。”(《昆蟲記》卷二)
這也遭到正統派的指責,說他的文字不莊嚴。法布爾說:“如果說我是為了那些企圖有朝一日稍微弄清本能這個問題的學者、哲學家們而寫,我也為,我尤其是為年輕人而寫,我希望他們熱愛這門被你們弄得令人憎惡的博物史;這就是為什么我在極力保持翔實的同時,不采用你們那種科學性的文字,因為這種文字似乎是從休倫人(17世紀北美洲的印第安人——編者注)的語言中借來的。”(《昆蟲記》卷二)更何況那是一個“風格即人”的時代。當布封喊響“風格即人”以后,整個18、19世紀,博物學家大都熱衷于將研究成果寫成文學性著作。法布爾也不例外,也刻意在文章風格上下功夫,但《昆蟲記》沒有一般文學作品花里胡哨的俗態。法布爾的風格就如他的人格一樣:樸素而真實。
請看法布爾描寫寬厚的蟬在七月的一個下午鉆了一口水井,卻被侵略者搶占的情景:
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東張西望地轉悠著。它們發現了這口井,井邊滲出來的汁液把它暴露了。這群家伙一擁而上,開始還有一點兒小心翼翼,只是舔舔滲出來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趕到甜蜜的井口邊的,有胡蜂、蒼蠅、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龜,最多的是螞蟻。
那些個子小的為了走近清泉,便鉆到蟬的肚子下,蟬寬厚地抬起爪子,讓這些不速之客自由通過;那些大一點兒的昆蟲,不耐煩地跺著腳,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開,到旁邊的樹枝上去兜一圈,然后更加大膽地回來。它們越發貪婪了,剛才還有所收斂,現在已變成了一群亂哄哄的侵略者,一心要把開源引水的鑿井人從泉水邊趕走。
在這群強盜中,最不罷休的是螞蟻。我曾看見過它們一點一點兒地亂咬蟬的爪尖,逮著正被它們拉扯的蟬的翅尖兒,爬到蟬背上,撓著蟬的觸角。一只大膽的螞蟻就在我的眼皮下,竟然抓住蟬的吸管,拼命想把它拔出來。
這個巨人給這些小矮子煩得沒了耐心,最終放棄了水井。它朝這群攔路搶劫的家伙撒了一泡尿逃走了。(《昆蟲記》卷五)
法布爾寫《昆蟲記》并不局限于僅僅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觀照蟲性,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并以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充滿了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正是這種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敬畏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使這部描寫微小的昆蟲的書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鴻篇巨制。
貧窮和偏見困擾了法布爾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化學和數學天賦走一條駕輕就熟的捷徑,贏得掌聲和榮譽,過上夢想中的好日子。他之所以執著而艱難地堅持自己的研究和探索,是因為他有著某種精神;那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法布爾說:“我是圣多馬(耶穌十二門徒之一,親手觸摸耶穌傷口始信其復活。——編者注)難于對付的弟子,在對某個事物說‘是’以前,我要觀察、觸摸,而且不是一次,是兩三次,甚至沒完沒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鐵證下歸順聽從為止。”(《昆蟲記》卷七)求真,使他把昆蟲研究的實證精神發展到極其嚴謹的地步,必須通過反復的觀察和實驗來探究昆蟲世界的真相;求真,使他如孩童般天真,敢于根據自己的觀察和實驗質疑權威理論。法布爾在研究樹莓樁中的壁蜂時發現,他觀察到的事實與優勝劣汰的理論相悖,于是,他戳了進化論一針:
如果優勝劣汰這個據說是支配和改造著世界的著名規律言之有據,如果最有天賦的真的把最沒有天賦的從世界這個舞臺上排除掉,如果未來是屬于最強者、最有技巧者;那么壁蜂家庭自從它們在樹莓樁里挖洞以來,它們本應該就讓那些固執地要從通常的出口出去的弱小者死掉,而全都由善于從側面鑿洞的強有力者來代替的。……可是,強者的子孫并沒有使弱者的子孫消失,相反它們仍然是少數。優勝劣汰規律的巨大意義給我留下了強烈的印象,但是每當我想把這個規律應用于觀察到的事實,它卻使我空忙一場而得不到任何證據來解釋實際的情況。這個規律在理論上是宏偉的,可在事實面前卻是裝著空氣的球。(《昆蟲記》卷二)
達爾文的進化論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19世紀正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行其道的世紀,法布爾發出這不合時宜的聲音,正是求真的精神給了他勇氣。
洋洋灑灑二百萬字的《昆蟲記》,不僅詳盡地記錄著法布爾的研究成果,更記載著法布爾癡迷昆蟲研究的動因、生平抱負、知識背景、生活狀況等等,尤其是《阿爾瑪實驗室》《返祖現象》《我的學校》《水塘》《數學憶事:牛頓二項式》《數學憶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憶》《難忘的一課》《工業化學》這幾章。如果換一種眼光看,不妨把《昆蟲記》當作法布爾的自傳,一部非常奇特的自傳,昆蟲只不過是他研究經歷的證據,傳記的旁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