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精選15篇)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3、憑借課文的語言材料體會富蘭克林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體悟富蘭克林大膽實驗、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從而明白想要獲得成功,就需要又百折不撓的精神。
4、學習文中烘托這種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天火之謎》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是的,這篇課文就是寫富蘭克林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的事。
二、找出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
過渡:同學們,我們都知道富蘭克林是一位科學家,科學家,這真是一個讓人無限向往的稱謂。他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也是科學實驗的過程,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一定的步驟,我們的課文在給我們揭示天火之謎的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科學實驗的一般步驟。文中他從開始關注雷暴到最終通過“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是經歷了許多個環節的。這些環節,就是科學研究的一般步驟,每一位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都要遵循這樣的步驟。
1、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步驟。
最好是能用幾個詞語來概括一下。
提問——觀察——推測——實驗——結論。
現在,就讓我們來一回當下最流行的穿越,通過書中的文字,時光穿梭,回到18世紀,跟富蘭克林一起揭開天火之謎。
三、品讀課文,了解富蘭克林的人物品質,感受成功的艱難。
(一)、提出問題:
1、我們先來看看,富蘭克林的科學研究的第一步:“提問”,所謂提問,其實就是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富蘭克林想研究什么?(雷暴)
2、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第一小節,告訴我雷暴有多可怕?
(交流重點: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場面恐怖進行朗讀
上帝的怒火雷神是不可觸碰的神明,非凡間凡間所有。)
3、口說無憑,耳聽為實,我們來聽一聽雷暴的聲音。(播放雷暴的.聲音)
4、帶著心中的這份恐懼,一起來讀讀第一小節,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雷暴的可怕。(齊讀第一小節)
5、面對這么可怕的雷暴,我們不禁想再次確認一下,富蘭克林你真的確定想研究如此可怕的雷暴嗎?真的確定?不怕危險?不怕神明?
(為了科學,無所畏懼,為富蘭克林喝彩。)
(二)、觀察和推測
過渡:同學們,看來,想成為一名科學家還真不容易,有沒有同學要放棄這次體驗的?很好,都很勇敢,有科學家的一點風范。做科學研究,可不是光靠勇敢無畏的心,其實,我們的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雷暴的一些秘密,并且已經有了研究的方向。
1、找出課文中描寫富蘭克林觀察和推測的內容的句子。
2、從這段文字中,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早就,長期觀察。觀察的具體內容,用科學眼光去細心觀察,他的觀察角度與普通人的觀察不一樣,思考,聯系科學的觀察)
(語言訓練:把推測換成猜測行不行?推測:有根據的猜測。科學家的推測都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學觀察的基礎上的。)
3、富蘭克林不畏懼可怕的雷暴,經過長期細致的觀察,終于提出了自己的推測,真是不容易。可是這推測卻遭到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出示文字)請同學們仔細閱讀這段文字,用心感受傾聽人們是怎樣嘲諷富蘭克林的,等一會,請你來說給大家聽。
4、想好怎么說了嗎?別急,老師這里還又一段補充資料,也請你去讀一讀,看看自己有聆聽到更多的冷嘲熱諷。(出示補充材料)
5、想象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嘲諷。
6、自己長期的研究推論,換來了人們無盡的取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想過放棄嗎?
(為了科學,不怕嘲笑,讓我們再次為富蘭克林喝彩。)
(三)、實驗探究
1、終于到了實驗的這一步了,真是步履維艱。實驗探究是整個科學實驗步驟中,最關鍵的一步,最精彩的一步,最讓人緊張的一步。這到底是一次怎樣的實驗啊?接下來,就讓我們跟富蘭克林一起走進那個震驚世界的實驗。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4小節,以四人為一小組,思考討論:這是一次的實驗。注意聯系文中的具體詞句,說出自己獨特的理解。
預設一:感悟危險——危險、勇敢、大膽、驚心動魄、緊張。
1、找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2、補充材料,感悟危險老師這里還有一段資料,也能看出這次的實驗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3、談感受。為了科學,不畏生死,再次為他喝彩。
4、配樂朗讀。
現在就讓我們在音樂中,親身感受一下這個緊張、危險的場面。準備齊讀。
預設二:感悟風箏——特別、精心準備、考慮周到、費勁心思、艱辛。
1、富蘭克林用來做實驗的風箏與我們平常看到的風箏又什么不同?(出示圖片)
2、精心準備,具有豐富的科學知識。艱辛,考慮周到、費勁心思、融入了對科學的摯愛、一絲不茍。下功夫,努力。
預設三:體驗成功——成功、爭氣、了不起。
過渡:這是一次特別的實驗,這是一次危險的實驗,這是一次精心準備,驚心動魄的實驗。這樣的實驗傾注了富蘭克林的所有的努力和心血,它理所當然取得了成功。所以這還是一次成功的實驗。
1、出示: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2、指導朗讀。
3、我們共同見證了富蘭克林的成功,這一刻,我們一樣欣喜若狂,讓我們一起來為富蘭克林歡呼。
(四)、問題解決
1、過渡:“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不過是無稽之談。富蘭克林成功了,此時此刻,那些曾經嘲笑過他的人會怎么想,怎么說?
2、冷嘲熱諷沒有讓富蘭克林停止自己的探索的腳步,眾人的吹捧和表揚也不會讓富蘭克林迷失自己,他在科學的道路上繼續探索著。
3、引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四、總結回顧,感受精神。
1、時光穿梭的幸福時刻到此就結束了,讓我們回到21世紀。同學們,在和富蘭克林一起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中,你一定收獲頗多,感想頗多。現在,你來告訴我,你覺得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
(勇于探索執著追求敢于實驗百折不撓)
2、那富蘭克林能最終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品質是什么?
永不言棄百折不撓
3、這就是成功的秘訣——百折不撓。
你還知道哪些人百折不撓,取得成功的故事。
這樣的人真是太多了,談遷、李時珍、諾貝爾、張海迪、愛迪生……
五、作業。
閱讀其他名人“百折不撓”的故事,學習他們的精神。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欣喜若狂”、“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揭題《天火之謎》。同學們,夏天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置身其中你是什么感受?
2、雷暴的可怕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你能感受到?讀文章第一自然段。劃出相關詞語。
3、“天火”到底是什么呢?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直到”“才”這兩個詞你讀出了什么?(揭開雷電的秘密不容易,不簡單,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富蘭克林很了不起。)這小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讀到這兒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速讀課文。用“—————”劃出謎底。找找富蘭克林解開謎團的根據。
1、雷暴是什么?(“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不過是無稽之談。)理解“無稽之談”。
2、富蘭克林怎么得出這個結論的?根據在哪?
“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他的根據在觀察到兩者的相似之處。——哪些詞強調了相似,讀出來。——你是富蘭克林把你的發現講給周圍的人聽。(復述這部分)
“富蘭克林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你能看懂他的實驗嗎?
風箏的制作:指名讀,畫出每部分,了解制作原理。想想分別派什么用途。讀不懂的地方到下文去尋找答案。(麻繩、鑰匙、絲綢的作用)
風箏捉電:烏云掠過,麻繩帶電!理解“怒發沖冠”——讀出“!”表達的驚喜。
閃電炸雷,電流通過。理解“導體”——讀富蘭克林接近導體的句子,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弗蘭克林的“欣喜若狂”:理解詞語,讀出情感。——用欣喜若狂造句。
3、想一想,做這個實驗,富蘭克林矛盾過嗎?體會人們的不理解、甚至嘲笑———出示第三自然段后部分的內容,理解“不足為奇”,模擬人們“冷嘲熱諷”,體會“決定”所包含的內容。
4、再讀第五自然段,標出“只是”,你讀出了什么?(強化主題)
5、解開了天火之謎,給我們人類帶來了福音。引讀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安然無恙”。
三、分段、歸納段意。
1、用課題擴展法歸納課文內容。
2、按照起因、經過、結果將課文分為三段。
3、選用課文語句概括段意。指導第二段的“選擇”。
友情提示:別在雷雨天放風箏,危險!
四、作業:
1、把這個故事講給不知道的人聽。
2、分別用“欣喜若狂”“不足為奇”說一句話。
五、板書設計:
“上帝的怒火”“雷神”
天火之謎
觀察實驗
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3
作者:沖鋒舟 來源
教學目標:
1、理解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進一步感受富蘭克林“細心、智慧、謹慎、勇敢”等形象
2、完成“雷電交加、顛簸、欣喜若狂”等詞語教學。
3、完成對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復述。
4、體會課文表達的方法,學會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段意。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走近富蘭克林,感知富蘭克林(四)
1、指名用一句話概括富蘭克林是怎樣揭開天火之謎的。
預設目標:能概括出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揭開了“天火之謎”。
2、自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風箏樣子的句子,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3、小組討論、班級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4、出示富蘭克林的畫像,指名說說對富蘭克林的新體會。
預設目標:能理解風箏的特殊功能,能進一步體會富蘭克林的智慧、謹慎。
5、出示詞組并指名讀、集體讀:
風箏 拴上 系著 結上 鑰匙
1)字音教學。
2)用這些詞語說說富蘭克林的風箏與眾不同之處,可以帶上自己的評論。
預設目標:能讀準“箏、拴、系、結、匙”等字音。能對 “風箏樣子”進行創造性復述。
二、走近富蘭克林,感知富蘭克林(五)
1、 讀讀第四自然段中描寫實驗過程的句子。劃出自己體會深刻的句子。匯報理解,并練習朗讀。
預設目標:能抓住關鍵的句子體會出富蘭克林的勇敢。
2、出示句子:
風箏越飛越高,遠遠望去,猶如云海里的一葉小舟,顛簸著,搖晃著。
1)指名說讀這句話的體會。
2)體會富蘭克林此刻的內心活動。
3) 指名朗讀這句話。
4)出示富蘭克林的畫像,指名說說對富蘭克林的體會。
預設目標:能通過“一葉小舟、顛簸、搖晃”等詞語體會天氣的惡劣。能體會出富蘭克林當時復雜的心情——擔心實驗的成敗,想到人們的嘲諷等。能通過朗讀深化體會天氣的惡劣以及體驗人物當時心情。
5)過渡: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面對惡劣的天氣,面對實驗結果即將揭曉的一瞬間,偉大的科學家富蘭克林也有些忐忑不安了。但,在他內心深處,一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出示句子,指名讀。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
出示富蘭克林的畫像,指名“讀”出富蘭克林的眼神。
預設目標:能再次體會到富蘭克林的堅定。
3、出示句子:
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1)讀一讀,指名說自己的體會。
2)聯系自己生活,理解“欣喜若狂”,用“欣喜若狂”說一句話。
3)補充資料:前輩們研究“天火”的的種種不幸遭遇。展開想象,指名說此刻富蘭克林想到了什么?
4)指名有感情的朗讀: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預設目標:理解“欣喜若狂”,完成造句。能夠逐步體會到富蘭克林的欣喜若狂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5)過渡:聽聽富蘭克林是怎樣向那些嘲笑他的人莊嚴宣告的吧!出示并齊讀: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
聽聽富蘭克林是怎樣向全世界的人莊嚴宣告的吧!出示并齊讀: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
6)出示富蘭克林的畫像,指名說說對富蘭克林的體會。
預設目標:能體會富蘭克林的自信從容。
4、出示詞組并指名讀、集體讀:
雷電交加 顛簸搖晃 怒發沖冠 安然無恙 欣喜若狂
5、指名說,讀這些詞語時腦海中想到的畫面。
預設目標:能借用想象畫面的形式完成對“風箏實驗”的復述。
三、致敬富蘭克林,銘記富蘭克林。
1、假設站在高大建筑物的避雷針下,指名對富蘭克林說話。
預設目標:能說出一個自己心目中完整的富蘭克林形象以及表達自己的情感。
2、讀詞語并回顧富蘭克林的故事: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擊倒 劈開 斃傷
混為一談 難以置信 冷嘲熱諷 無稽之談 不足為奇
風箏 拴上 系著 結上 鑰匙
雷電交加 顛簸搖晃 怒發沖冠 安然無恙 欣喜若狂
預設目標:能讀準字音,積累詞語,能在詞語的提示下,初步復述全文。
4、完成課后練習4。
預設目標:能體會到文章表達的方法,學會用課文中的句子概括段意。
3、齊讀:富蘭克林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風箏實驗的原理,能根據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3、理解并積累詞語:冷嘲熱諷、不足為奇、欣喜若狂、怒發沖冠、無稽之談、安然無恙,會用不足為奇、欣喜若狂造句。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解讀雷暴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9課。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要問的嗎?生質疑。
通過預習解決了哪些問題?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過渡:富蘭克林是如何揭開天火之謎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一)、檢查預習
1、出示帶生字的詞語:
爆炸 冷嘲熱諷 斃傷 揭開 拴住 鑰匙 顛簸(1)學生讀。
2、出示詞語:不足為奇 難以置信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讀正確:指名讀,齊讀。理解部分成語的意思。
三、品讀第三自然段,感受品質。
1、課文的重點是第二段,那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主要有哪幾個階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說一說。(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觀察——推測——實驗)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一則伽利略的名言:(學生一起說)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來。富蘭克林就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課文哪一段介紹了他觀察、推測?默讀這一段,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勤于思考
學生找到句子(出示)“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爆炸聲,都能斃傷動物……”,說說自己的理解。引導體會“很多”等詞語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體會到富蘭克林“善于觀察”。(提醒注意:三個“都”)正因為做了細致的觀察,所以才做出了大膽的推測——
指導朗讀。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勇于探索
(預設1)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讀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預設2)他的推論在現在看來不足為奇,但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人們為什么難以置信?“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理解“冷嘲熱諷”,想象人們會怎么取笑他。
出示富蘭克林身世資料。結合資料,再讀讀上面的話,邊讀邊想象人們嘲諷富蘭克林的話語。(點出為什么寫人們的取笑,這是一種烘托的手法。)
富蘭克林的父親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兩年書就輟學當了學徒。從12歲起到他大哥的印刷所里當學徒,以后長期從事印刷工作。
面對嘲笑,富蘭克林的決定是——從中你看出什么?
齊讀第3自然段。
四、小結
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退縮了嗎?富蘭克林動搖了嗎?他決定——
富蘭克林是怎么樣通過“風箏實驗”揭開雷電的秘密的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
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布置作業。復述實驗經過。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4、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主要板書計劃:
(起因) 雷暴是個謎
大膽推測
25天火之謎 (經過) 解開“雷暴之謎” 風箏實驗
震驚世界
(結果) 發明避雷針
作業 設計:
課內1、抄寫詞語。
2、造句。
3、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課外1、朗讀課文,復述故事。
2、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生字,詞語,理清脈絡給課文分段。
2、學習文章第一段。
過程:
一、揭題導入 。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狂風暴雨,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
(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開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
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
4、齊讀第一節。
四、指導寫字
五作業 。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實驗的經過,體會富蘭克林的英語實踐的精神。
過程:
一、復習導入 。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
中國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政治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塔輪板書:
注意觀察認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6、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7、討論交流
(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
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
板書:習慣地
(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
(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
他讀得怎么樣?
8、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9、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是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10、引出第5節。
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
板書震驚世界
11、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
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2、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布置作業 。
復述實驗經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學習第六節,總結全文。
過程:
一、復習導入 。
復述實驗經過。
二=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總結課文。
1、齊讀全文,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2、完成課后練習4。
四、導復述全文。
1、憑借段意,安排好復述的順序。
2、根據板書內容提取重點詞語,組織語句進行連綴復述。
3、指名上臺復述,師生評議。
4、以四人為一組,輪流復述。
5、優選復述。
五、布置作業 。
1、復述課文。
2、完成練習冊。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6
前些天,在《濱湖之秋》語文優質課展示活動中,我有幸聽了一節薛志榮老師充滿語文課——《天火之謎》,讓我感觸頗深。
這篇課文不僅充滿了科普知識,而且文章用詞豐富、描寫精彩,處處表現出對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的崇敬和贊美之情。因此,在薛老師的課堂中時時透露著飽滿的,這種傾注既落實在學生對課文的朗讀之中,也凸顯在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練習之中。例如: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第三自然段)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第五自然段)這兩句話中的主要區別就在于“就是”“只是”兩個詞上,簡簡單單的兩句話中確飽含著濃厚的情感,這種情感只有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才能真正的體會到。于是,薛老師利用高年級學生能自學的特點,進行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思考、學習中成為真正的讀者。在這樣的學習之后,學生再來讀這兩句話,就自然而然的飽含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就更加的深刻、透徹了。
薛老師的這種讓學生成為真正讀者的教學方式,正是體現了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新型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
其次,薛老師抓住中心句,讓學生在朗讀中觸摸人物心靈。例如:抓住句
子“雷暴 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雷暴只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通過讓學生進行朗讀,對比兩句話的不同,分析課文相關段落,課件出示資料卡,初步走進富蘭克林,讓學生從朗讀中,從老師提供的資料卡信息中,感受富蘭克林當時的內心世界。播放伽利略、哥白尼、達爾文等科學家,因自己的學術結論不被當時宗教所接受而遭受到的迫害資料,配以應景的背景音樂,讓學生更深一步體會當時富蘭克林所頂受的壓力讓學生利用平實的語文文字去觸摸文章人物的心跳。
最后,薛老師搜集了一些有關富蘭克林的的評價性語言,并指導了學生圍繞課文閱讀搜集課外資料進行信息處理的方法,還要求學生課后進一步課外閱讀。最后的作業設計“拓展作業: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試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更多地了解富蘭克林,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秘。
這節課不僅讓我看到了一堂優秀的語文課堂教學,更讓我看到了一位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創新,這正是我所要學習的。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7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這學期我們積累了很多古詩,還記得高鼎的《村居》嗎?讓我們一起來背背這首詩。是呀“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一直都是快樂與自由的象征。但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中的風箏卻擔負著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它要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
板題:天火之謎
齊讀課題。
看了題目之后,你有什么疑問?
生1::“天火之謎”指什么?
生2:這個謎解開了嗎?誰解開的?是怎樣解開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字詞:
(1)出示第一類詞:(難讀字)
雷暴 斃傷 拴 攥住 顛簸 鑰匙 纖維
(2)出示第二類詞:(需理解詞)
雷電交加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3)交流以上詞的意思:(提示理解詞義的方法:a、理解關鍵字的意思,理解詞義。b、根據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3、指名試讀課文,相機糾正。
4、交流剛才同學提出的問題。
四、根據課后習題理清文章層次。
1、指名讀課后習題四的要求。
2、說說概括段意得要領。
3、默讀課文獨立完成。
4、交流。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
2、讀了這部分內容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4、感情朗讀這部分課文。
六、總結過度。
齊讀第二小節。
述:富蘭克林是怎樣解開這了謎團的呢?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
七、結合預習導航指導書寫:
暴:注意下面是“ ’’
揭:左窄右寬,里面是“ ”
顛:左右同等
斃:中間一橫不要過長。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整體回顧
1、板書課題。
2、聽寫詞語。
上帝的怒火 謎團 大膽推測
不足為奇 混為一談 冷嘲熱諷
雷電交加 怒發沖冠 欣喜若狂
普普通通 無稽之談 安然無恙
3、圍繞課文內容,試著用上面的詞語說一段話。
4、學生練說后師生交流,教師注意點撥、指導。
[設計意圖:這篇課文中的詞語十分豐富,積累詞語的最終目標是為了靈活運用。這里安排的說話訓練,一方面盤活這些詞語,另一方面讓學生在說話的過程中回憶課文內容,為理解課文、復述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朗讀課文,感受“艱難”
1、瀏覽課文,想一想揭開雷暴秘密容易不容易?
2、默讀課文,劃出有關語句,寫出體會。
[設計意圖:默讀是閱讀的基本形式,在默讀中學生全身心浸潤在課文的語言文字之中,自然讀得投入,讀得深入,體會得深刻。也只有讓學生經歷扎扎實實的靜思默想,才能迸發出個性的火花。]
3、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交流的過程完全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教師跟著學生走,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已見,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氛圍,讓學生以無拘無束的心態研讀課文,充分表達自己充滿個性色彩的閱讀感受。努力使課堂成為表達與交流的樂園,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引導、指導,讓學生讀出情感、讀出個性,讓學生的感受相互碰撞、相互補充、相互融合。
師:下面我們開始交流,交流時可以先讀一讀有關語句,然后說一說自己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富蘭克林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其他同學如果有自己的見解及時進行補充。
[設計意圖:這一段交流方法的要求十分重要,避免了課堂上的一些不必要的重復,避免了學生漫無邊際的放羊式的交流,可以有效地引領學生深入地解讀文本。]
預設:前后聯系
“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
生:我從這句話感受到富蘭克林揭開雷暴之謎的不容易。“‘啪’的一聲”和“手臂一陣發麻”告訴我們富蘭克林把手指靠近銅鑰匙是十分危險的。
師:文章還有沒有地方告訴我們“風箏實驗”是危險的?
生: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大叔劈成兩半。
生:一片烏云掠過風箏上方,富蘭克林發現麻繩上的纖維“怒發沖冠”般地樹了起來。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師:從這兩句話中你感受到什么?
(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我們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讀一讀好不好?(生齊讀)你想說什么?
生:富蘭克林真是太勇敢了。事實上,他應該知道“風箏實驗”十分危險,但為了自己的推測,為了真理,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他依然冒著生命危險完成實驗。
……
預設二:推敲詞句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師:從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你、感受到了想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
生:我從“一直”這個詞語感受到揭開雷暴秘密的艱難。因為“一直”說明雷暴是種可怕的東西在人們的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了,想改變人們的觀念是很不容易
的。
生:“一直”和“長期以來”都是說時間很長,說明18世紀以前人們在心理上完全認可雷暴是種可怕的東西,富蘭克林要揭開雷暴的秘密需要極大的勇氣。
……
生:我還從“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中的“才”字感受到解開雷暴之謎的艱難。看來,以前也有許多科學家試圖揭開雷暴之謎,可都沒有成功,所以說“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
生:我從“富蘭克林欣喜若狂的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中的“欣喜若狂”感受到解開雷暴之謎的艱難……
生:我從“‘風箏實驗’震驚了世界”中的“震驚”感受到雷暴之謎的艱難……
……
預設三:放飛想象
(一)
師:我們來看一看課文前面的插圖,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學生想象雷暴的可怕。)
(二)
“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
生:什么是“冷嘲熱諷”?
生:冷嘲熱諷就是言語十分尖刻的嘲笑和諷刺。
師:透過這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
預設四:虛心涵詠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富蘭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絲帶。”
師:請同學們用心讀一讀這幾句話,從這里能感受到富蘭克林解開雷暴之謎的不容易嗎?
生:我叢“天空烏云密布,雷電交加”感受到天氣十分惡劣,讓人感到可怕。在這樣的環境中做“風箏實驗”的確不容易。
生: “一只風箏”、“一根鐵絲”、 “麻繩”、“一段絲帶”、“一把銅鑰匙”這些材料看似平常,但每一個都發揮各自的作用,看來富蘭克林在實驗前進行了精心的準備,他考慮得十分周密。由此可以看出富蘭克林進行風箏實驗很不容易。
……
4、引導學生想象,把句子補充完整。
“在富蘭克林懷疑雷暴是天火的時候,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富蘭克林想_______。”而“在富蘭克林揭開雷暴只不過是普通的放電現象的時候,人們議論紛紛,有的說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__有的說________。富蘭克林想_______。”
從剛才的交流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
三、再現場景,練習復述
1、同學們,下面讓我們一起跟著課文錄音再次回到課文所描寫的場景之中。
2、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凝神靜聽。
[設計意圖:聽課文錄音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整體回顧的時空,同時還可以讓課文內容整個兒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可以促進學生具體、生動地復述課文。]
3、學生對照板書,練習復述。
4、指名學生復述課文。
四、示范引路,指導造句
1、這篇課文中有兩個詞語要求造句。(在板書中圈出“不足為奇”、“欣喜若狂”。)
2、這兩個詞語的意思理解嗎?
3、教師適時講解:
用“不足為奇”造句,所選的內容一定是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的確不感到奇怪的。比如:等上月球對人類來說已經不足為奇。
用“欣喜若狂
”造句,所選的內容一定值得人高興得發狂。比如:聽到北京申奧成功的消息,全國人民欣喜若狂。
4、集體交流,教師注意點撥、指導。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25、天火之謎 教學目標 基本目標: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夠綜合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自己收集的資料、老師提供的資料讀懂課文。
3、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4、能根據圖片提示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
發展目標:
1、激發學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奧秘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收集課外信息的習慣,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復述風箏實驗經過 媒體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第二課時 授課時間 3月26日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導入 1、讀題后提問: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天火是指什么?為什么說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呢?
2、天火之謎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那么這個謎是怎樣被富蘭克林解開的呢?(板書:富蘭克林 解開) 1、根據老師的提問回答,復習上一堂課的相關學習內容。
2、背誦老師引讀的內容“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 上堂課已經學習了第1自然段,在復習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們心目中的可怕程度,為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學習第3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指名說說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機板書:早就觀察、大膽推測、決定實驗。
3、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夠讀懂,哪些地方還不理解?讀的時候,可以用自己課外收集的資料來幫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記號,等會兒我們一起討論。
4、指名學生說說不懂的問題。并相機組織學生討論、朗讀課文。
(1)你們真的了解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之間的相似之處嗎?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師收集到了這樣三份資料,從這些資料中,你就會有新的發現。這些資料能幫你說明問題嗎?引讀,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2)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值得奇怪,但在當時卻令人難以相信。人們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話,你能聯系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嗎?齊讀這一段話。他們會怎樣取笑富蘭克林呢?
過渡: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板書“風箏實驗”) 1、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這一節的意思。
2、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或聯系自己收集的課外資料讀懂課文,不理解的做上記號
3、提出不理解的問題和解決自己或同學提出來的問題。
4、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對話中不斷理解課文,體會課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 先從整體上了解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運用讀懂課文的方法自己學習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自能讀書的本領
重點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和課外資料進行積極的信息處理過程,理解課文內容,在討論理解的過程中相機指導朗讀課文。 學習第4自然段 1、請同學自由讀課文第4自然段,聯系上下文或借助課外收集到的資料來理解課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
2、教師收集到了一段動畫,請同學們看仔細了,或許可以解開你心中的疑問。
3、看了這一段動畫,你又知道了什么?
4、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嗎?相機討論、指導朗讀。
(1)做這次實驗的條件有哪些?
(2)為什么麻繩上的纖維“怒發沖冠”般地豎了起來就說明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3)指導讀兩個感嘆句:第一句要讀出有驚奇發現的心情,最后三個感嘆句要讀出他成功的喜悅。
(4)讓學生聯系課文和補充課外資料,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5、這一段寫得很精彩,同學們能夠把“風箏實驗”的經過復述出來嗎?出示多幅圖片,讓學生練習復述。
6、指名學生復述課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復述就更加生動,誰來? 1、學生自學課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關語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記號。
2、觀看動畫,理解課文。
3、討論理解同學當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課文。
4、體會富蘭克林在實驗過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精神。
5、對照圖片練習復述課文。 學習這一重點小節,以讀懂課文、朗讀課文、體會思想、復述課文貫穿,突出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復述是課文后的要求,即是編者的意圖,一改通過文字提示指導學生復述,而是在觀看動畫的基礎上并輔之以多幅圖片指導學生復述。 學習第5自然段 1、“風箏實驗”成功了,這個實驗也證實了富蘭克林先前的推測――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板書:證實推測)
2、聯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風箏實驗”在當時的影響有多大?(相機板書:震驚世界) 1、知道實驗的結論。
2、說說做成功了“風箏實驗”在當時的影響。 通過想象,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風箏實驗”對當時影響以及富蘭克林所作出的貢獻。 學習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規模的放電現象,這是個震驚世界的發現,但富蘭克林并沒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繼續不懈地努力,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2、避雷針有什么作用呢? 1、齊讀第6自然段。
2、說說避雷針的作用。 在朗讀中理解課文的意思,感悟富蘭克林在科學上的不懈精神。 對照板書總結課文 1、對照板書,總結全文。
2、出示富蘭克林簡單生平和其它發明介紹資料。
3、拓展作業:
(1)課外閱讀《富蘭克林傳》;
(2)搜集關于避雷針的課外資料,說說避雷針是怎樣避免雷擊從而保護建筑物的? 1、了解富蘭克林的生平和其它發明創造。
2、課外完成作業。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對科學的熱愛。 板書設計 25、天火之謎 富蘭克林 早就觀察 大膽推測 決定實驗
解 開 風箏實驗 證實推測 震驚世界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9
作者:沖鋒舟 來源
教學目標:
1、檢查預習,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2、理解并感受“天火”的可怕;理解富蘭克林得出自己推論的過程,感受在這個過程中富蘭克林表現出的“細心、智慧、勇敢、自信”等形象。
3、完成“雷暴、劈、斃傷、難以置信、不足為奇”等詞語教學。
4、完成對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的復述。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揭題,齊讀課題。
2、了解預習情況。
預設目標:在點評中滲透預習的要求: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讀熟課文,收集一些與課文有關的資料。指出高年級學習中課前充分預習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3、指名分節讀課文,點評朗讀情況。
預設目標:檢查課文朗讀情況,糾正可能出現的錯誤:混為一談、風箏、系、鑰匙、纖維、無稽之談等詞語的讀音。對課文形成整體感知。
二、理解天火,感受天火。
1、指名讀詞語: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指名用這些詞語說上一句話。
預設目標:能明確四個詞語之間的關系:天火,古代西方人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在科學上,叫做雷暴。
2、指名讀詞語: 擊倒 劈開 斃傷
指名介紹“爆、劈、斃 ”等字字形的記憶方法。
預設目標: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
3、自由輕讀兩組詞語并指名說說讀這組詞語后的感受: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擊倒 劈開 斃傷
預設目標:能初步感受詞語背后的意象,為理解“天火”的可怕鋪墊情緒。
4、出示段落: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1)指名讀好這段話(部分關鍵詞標紅)。
2)提問:還可以從哪里詞句體會到雷暴很可怕?
3)再次指名讀好這段話。
4)視頻播放:電閃雷鳴。提問:面對這樣的場面,你的感受是什么?
5)齊讀這段話,讀出感受來。
預設目標:能抓住“劈開、擊倒、上帝的怒火、雷神、幾十億次、長期以來、一直”等詞語(根據回答隨機標藍),不斷深化理解,感受雷暴的可怕,并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5、同座練習用上面出現的8個詞語說一段話。指名匯報。
6、指名再讀詞語,讀出自己體會來。
天火 上帝的怒火 雷神 雷暴
擊倒 劈開 斃傷
預設目標:能梳理一、三自然段部分內容,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復述。能完成上述詞語的積累內化。
三、走近富蘭克林,感知富蘭克林(一)
1、提問:誰為我們揭開了天火之謎呢?
2、出示富蘭克林的畫像。指名說說對富蘭克林的初步印象
3、齊讀這個名字。
預設目標:能說出對富蘭克林的初步印象,讀好人名。
四、走近富蘭克林,感知富蘭克林(二)
1、雷暴是什么?快速默讀課文,找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劃出來。
預設目標:能找到以下句子:
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第三自然段)
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第五自然段)
2、自由輕讀上面兩句話,邊體會兩句話表達上的差異。
3、過渡:如果把這兩句放到它們所在的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可以觸摸到句子背后富蘭克林不同的心跳。
預設目標:能大概感知兩句話的差異,滲透學習方法——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體會句子。
4、齊讀句子: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1)出示靜電對人體放電后“怒發沖冠”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什么詞語來概括?
出示:“怒發沖冠”。提問:這里的“怒發沖冠”為什么要加引號?
預設目標:能理解“怒發沖冠”的本意與具體語言環境的意義。
2)指名介紹自己知道的靜電放電現象并出示資料: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常聽到噼啪的聲響,而且伴有藍光;見面握手時,手指剛一接觸到對方,會突然感到指尖針刺般刺痛,令人大驚失色。這就是體內靜電對外“放電”的結果。
指名讀資料。思考、匯報:放電現象有哪些特點。
3)說雷暴就是一種放電現象,推測的依據是什么?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有關的語句。根據回答出示句子并齊讀。“:
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聲,都能斃傷動物……
出示句子: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指名把上面兩句話連起來說說。
預設目標:了解到放電現象的三大特點——發光、有傷害。能理解“雷暴是放電現象”的依據。
4)體會作為第一個發現者——富蘭克林的心情。帶著富蘭克林當時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預設目標:能體會出富蘭克林欣喜與興奮的心情,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5、富蘭克林對于自己的推論有把握嗎?
1)出示段落,讀中體會:
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聲,都能斃傷動物……由此他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2)指名讀好這段話。
3)充滿自信地讀讀這句話: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6、出示富蘭克林圖像。提問: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
預設目標:能抓住 “早就觀察到、大膽地推測” 等關鍵詞,理解“大膽推測”背后富蘭克林細心、勇敢、自信的品質。在朗讀中不斷深化理解。
板書:細心 大膽 智慧 自信……
五、走近富蘭克林,感知富蘭克林(三)
1、過渡: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這種推論在我們看來——(不足為奇),可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這簡直就是——這簡直就是——(難以置信、無稽之談、荒謬可笑等等詞語。)
預設目標:滲透“不足為奇、難以置信、無稽之談”詞語教學。
2、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落,找出有關描寫人們難以置信的句子。
1)出示句子:
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
2)出示富蘭克林身世資料。結合資料,再讀讀上面的話,邊讀邊想象人們嘲諷富蘭克林的話語。
富蘭克林的父親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
3)教學“冷嘲熱諷”。
4)指名讀好這段話。
5)想象富蘭克林內心的感受。
6)帶著體會齊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7)出示資料并配樂介紹:
達爾文擔心進化論的發表會對社會產生震撼,死后手稿才得以發表。
哥白尼的“日心說”觸犯了基督教的教義。他的著作被列為禁書,并遭到教會公開的侮辱。
伽利略支持哥白尼日心說的觀點。受到羅馬宗教長達二十多年的殘酷迫害。
布魯諾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地球只不過是無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塵埃。結果被天主教會在羅馬的百花廣場上活活燒死
8)過渡: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退縮了嗎?富蘭克林動搖了嗎?富蘭克林沉默了嗎?他毅然決然地相信——
齊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
3、出示富蘭克林圖片。再次說說對富蘭克林的認識。
預設目標:能不斷深入感受富蘭克林所遭受的壓力,逐步體會到富蘭克林的自信、堅定、勇敢……
4、出示詞語并指名讀:
混為一談 難以置信 冷嘲熱諷 無稽之談 不足為奇
1)教學“不足為奇”:“不足為奇”什么意思?課文中什么“不足為奇”?在當時,對于智慧大膽、充滿自信、意志堅定的富蘭克林來說,什么又是不足為奇的呢?在你的生活中,什么又是“不足為奇”的呢?用“不足為奇”來說一句話。
2)同座練習:用上這些詞語說說富蘭克林得出推論的過程。 指名匯報。
預設目標:能充分理解“不足為奇”,會用“不足為奇”造句。能活用詞語,完成第三自然段的復述。
六、結束
1、齊讀: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2、富蘭克林是怎么樣通過實驗揭開雷電的秘密的呢,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又感受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預設目標:實現簡潔、明快的課時交接。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0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同學們,夏天雷雨時的景象你們見過嗎?雷暴發生時,電閃雷鳴,還伴有,你能說說當時心情嗎?
2、你們的爺爺奶奶是怎樣看這個雷電的呢?你知道這個雷暴是怎樣發生的?
3、揭題天火之謎
4、學生質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發生的原因,它成了一個謎,誰來解開這個謎?他是怎樣解開的?這就是這篇課文要講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題。
(1)給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上序號。
(2)自由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讀順句子和課文。
(3)讀讀生字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適時輔導后進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卡片,注意讀準字音。(2)理解詞語。
4、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三、1、再讀課文,想想每一節寫了什么內容?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講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種可怕的東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用風箏實驗解雷暴的謎。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
四、學習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2、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可以用哪些語句來概括? (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3、為什么說它可怕? 板書:把人擊倒樹木劈成兩半4、齊讀第一節。
四、指導寫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習給課文分段,并用課文中的語句概括段意。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用語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一、復習導入。
1、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嗎?中國人稱“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學們你們是怎么認為的呢?
二、學習第二段。
1、出示第2節。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齊讀
“這個謎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揭開”
2、你了解富蘭克林嗎?家,發明了避雷針
3、齊讀第2節,想想這一節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4、你們想了解這個謎揭開的經過嗎?自由讀3--4節
思考:富蘭克林是怎么做的?(請劃出有關詞語)請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說,并想想你覺得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書:注意觀察認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膽推測決定實驗認真實驗勇于實驗)
5、分四人小組學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找一找,想想為什么讀一讀表達出來。
6、討論交流(讀好詞)早就(很早不是現在)--所以發現了--引讀
(1)“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觀察比較
(2)大膽推測:讀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電現象不能雷暴結合富蘭克林與眾不同。這種推論現在看起來不足為奇,但是在當時卻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與“推測”有什么區別?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也對他冷嘲熱諷”板書:習慣地冷嘲熱諷)不僅……就連人們會說些什么?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
(3)富蘭克林經過仔細觀察和大膽推測反復思考決定用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4)勇于探索還表現在哪里?(在雷電交加的情況下親自實驗)(動作)
(5)富蘭克林發現天火之謎的實驗過程能讀懂嗎?
用朗讀把你讀懂的內容表現出來。他讀得怎么樣?
7、有感情朗讀2-4節,體會人物特點。
8、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三、學習第三段。
1、富蘭克林實驗成功有何偉大意思?
2、板書:--安然無恙(理解)
3、指導朗讀,想想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8、同學們現在你認為雷電怎樣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還怕嗎?(指名原來有誤解的學生回答)可是還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節。齊讀第5節,理解“震驚”、“宣告”、“無稽之談”板書:震驚世界
10、想象一下當時的人們會怎樣說?自我慚愧夸獎富蘭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讀第5節。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不懂的詞語。2.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對人物言行的描寫中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從對人物言行的具體描寫中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用于實踐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解讀雷暴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19課。齊讀課題。懂得這里的“之”的意思嗎?看到這個“謎”,我們不由想到了另一個“迷”。知道“迷”的意思嗎?(引導學生從字形上推測)知道“謎”在課題中的意思嗎?預習后知道這里的“天火”是指什么嗎?(板書:雷暴,提示“暴”的字形)課文中有一段關于“雷暴”的介紹。
用黑板出示課文第一節:地球上空每年都要發生幾十億次雷暴,它能把人擊倒,將高大的樹木劈成兩半。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把它稱為“雷神”。長期以來,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
指名讀,指導讀通讀順。從這一段介紹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結。正因為雷暴一直帶給人們的是一種神秘,一直帶給人們的是一種恐懼,所以人們才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索欲望,想搞清楚它到底什么。但是,限于當時科技發展水平,人們無法認識到雷暴的本來面目,于是人類就充分發揮了想象力的作用,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國人則想象出了雷公、電母這樣的天神。齊讀第一節。
(二)整體感知
雷暴到底是什么?這個謎團直到18世紀才被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解開。(板書:富蘭克林)知道富蘭克林嗎?教師朗讀富蘭克林生平事跡的資料摘要,要求學生注意傾聽,思考:從老師的介紹中知道了什么?(讀《富蘭克林簡介》)討論。
下面我們就讓我帶著對富蘭克林的印象走進課文,了解富蘭克林是如何揭開天火之謎的。
1.檢查讀書,指名讀3~5節。讀第四小節時,提示“風箏”的“箏”讀輕聲。“鑰匙”這個詞讀輕聲。提示“顛簸”的讀音及字意,提示“劃”的字音。齊讀這一節。
2.富蘭克林揭開天火之謎的過程主要有哪幾個階段?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板書:觀察——推測——實驗)
①同學們,我們曾經學習過一則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來。富蘭克林就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指名讀描寫他觀察雷暴的句子。
②根據觀察,富蘭克林作出了大膽地推測——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同學們,這種推論在今天看來,是不足為奇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就像現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但在15世紀的歐洲,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教會卻認為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但是一批科學研究者通過長期觀察,提出“地球是圍繞太陽轉”這一觀點時,就遭到了宗教勢力的迫害,有的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因此,在那個科技不發達,人們還信奉神靈的時代,富蘭克林作出的這個大膽的推論同樣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課文中是怎樣說人們的反應的?指名讀有關句子。什么叫冷嘲熱諷?想象人們會怎樣冷嘲熱諷?
(三)揭開謎底
③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沒有作口舌之爭。他知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于是,他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
④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第4節,對照插圖,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他的實驗過程的?這一段描寫中哪些詞、句給你印象深刻或令你有所感受?
預設:
⑴前四句反映了富蘭克林的實驗準備得很充分,考慮周到。
⑵“風箏越飛越高,遠遠望去,猶如云海里的一葉小舟,顛簸著,搖晃著。”
用一個比喻,暗示了實驗的過程是危險的,但這一葉小舟一定會乘風破浪,到達勝利的彼岸。
⑶這時,富蘭克林用手指靠近銅鑰匙,“啪”的一聲,驟然閃現一道藍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陣發麻。富蘭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電’了!”
理解“欣喜若狂”。聯系前文,你能理解或是體會到他此時此刻的感受嗎?
小結。
齊讀課文第5節。
⑤后來,富蘭克林根據放電的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
(四)感悟成功
⑥同學們,陽光總在風雨后,成功不會隨隨便便可以獲得。請你再完整地默讀課文,想想哪些因素讓富蘭克林獲得了成功?從他的成功中你想到了什么或領悟到了什么?寫下來。
小結。
設計理念: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著名科學家富蘭克林的解開雷電之謎的故事,表現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精神。課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因此,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擬從整體入手,以讀為手段,通過重點詞句的品味,通過前后聯系的方法,感悟人物特點,積累課文語言,有效落實教學目標。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2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冒著生命危險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進行“風箏實驗”的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往直前,大膽探索的科學研究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研究和實驗,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課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3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寫雷暴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是種可怕的東西。第二段(第2—5自然段),寫富蘭克林通過親自進行“風箏實驗”,終于揭開了“天火之謎”。第三段(第6自然段),寫富蘭克林利用他的發現造福人類,發明了防止雷暴傷人的避雷針。
巧妙地運用烘托的手法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是本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文章用過去人們對雷暴的害怕,來烘托富蘭克林為了探索自然奧秘而毫不畏懼的精神;用別人的冷嘲熱諷,來烘托富蘭克林能堅持自己觀點的勇氣和決心。透過這些烘托使人感到富蘭克林最終獲得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
因此,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用“推測”,“不足為奇”造句。
2、給課文分段,會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
為使學生能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教學時必須指導學生認真地朗讀體會,學習文中知識,閱讀一些相關文章,深入了解富蘭克林的情況。
課時安排:2課時
二、說教法學法:
本文主要向我們敘述了富蘭克林法解開天火之謎的經過,因此在教學時可采用“以述促讀”的方法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首先要向學生提出“述”的要求,告訴他們讀了這一課,每個同學要能面對全班復述課文,還要在課后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親近的人聽。要想講得好,就必須把故事的前因、經過、結果交待清楚,還要把關鍵的地方講具體、講生動。把讓學生體會“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作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一條主線。這樣,學生就有了精讀的明確目標和內在動力。接著,就可以圍繞以上兩點指導他們練讀、練述。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的理解和朗讀,通過人們對富蘭克林的冷嘲熱諷的態度和富蘭克林堅持不懈、為了探索自然奧秘而毫不畏懼的探索精神的對比,來真切地體會富蘭克林的堅毅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自然有許多的謎,比如風雨雷電,過去人們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去研究和解釋,因而產生了許多神話傳說,甚至是迷信,現在這些謎已經或正在被人類一一解開。在這過程中很多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為我們人類作出了哪一項巨大的貢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自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的內容。
(三)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整體感知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找一找課文的哪些自然段具體寫了富蘭克林解開天火之謎的經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并學著選用課文的語句概括段意。
2、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富蘭克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四)深入學習課文。
1、 教學第一段。
指導學生體會雷暴發生的頻繁和威力之巨大,由此體會人們對神秘的雷暴的害怕。
2、 教學第二段。
(1)自讀課文2—5小節,思考: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把你認為最能表現富蘭克林品格的語句劃下來,同時還可以寫寫你的感想。
(2)交流:
(第3自然段側重于朗讀)
抓住:“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面對人們的取笑,富蘭克林決定通過實驗來揭開雷電的秘密。”兩句話,感受富蘭克林勇于堅持自己觀點的精神。
在理解這兩句話時,要讓學生理解“冷嘲熱諷”一詞的含義,并且指導學生讀出人們對富蘭克林冷嘲熱諷的語氣以及面對人們的冷嘲熱諷,富蘭克林勇于堅持自己觀點的堅定信念。
(第4自然段側重于復述)
在學習第4 自然段時,可采用過電影的方式進行教學:
①初過電影: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把實驗的過程在腦子里想象出來。
②鏡頭再現:引導交流:留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鏡頭?
③再過電影:再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過電影。
④描述電影:組織比賽,全班分四組,講述風箏實驗的故事。
3、 教學第3段。
聯系前文內容,體會富蘭克林對人類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五)拓展延伸。
1、 讀書:富蘭克林是位偉大的科學家,讀讀他的傳記,對自己會有不小的幫助。找找有關的書,讀一讀,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2、觀察:現在的高樓大廈有沒有防雷裝置?他們所用的和富蘭克林當時發明的避雷針有沒有什么不同呢?有改進嗎?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3
無錫市江南實驗小學 鄒紅偉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表達方法。
2、了解富蘭克林揭開雷電之謎的過程,感受他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感悟富蘭克林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揭題
1、今天我們學習《天火之謎》。(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天火就是我們夏天常見的雷電,它常常伴隨著轟鳴的聲音、耀眼的閃光來到世間,這不,它來了。(播放圖片、雷聲)
3、大家都見過雷電,你對雷電了解有多少。
4、以前的人們對雷電了解并不科學。古時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中國人則……長期以來……
5、人們認為雷暴跟神靈有關,他是神靈發怒的表現。但偏偏有人不這么看。他認為——雷暴就是人們熟知的放電現象。(學生齊讀句子)
持這個觀點的是——富蘭克林(板書:富蘭克林)
雷暴到底是放電現象,還是上帝的怒火?這可真是個謎。最終這個謎解開了嗎?結果是——課件完善句子,學生朗讀。——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電現象,“上帝的怒火”只不過是無稽之談。
出示“無稽之談”什么叫“無稽之談”
人們心頭的問號變成了感嘆號,而把問號變成感嘆號的正是——富蘭克林。
二、深入探究
1、問號源于富蘭克林的推測,而把它改成感嘆號的方法是(實驗)板書。
2、交流富蘭克林的推測
我們先來看富蘭克林的推測,課文哪一段介紹了這個推測?默讀這一段,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1)富蘭克林善于觀察
學生找到句子“富蘭克林早就觀察到,天上的雷暴與靜電放電現象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會發光,光的顏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隨著聲,都能斃傷動物……”,說自己的理解。引導體會“很多”等詞語以及“早就”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體會到富蘭克林“善于觀察”。
大家能讀好這句句子嗎?
(2)富蘭克林敢于挑戰
(方案a)學生說自己的感悟。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讀了這句話,你讀到了什么味道?——人們在責備富蘭克林,讀好句子。(僅僅是責罵嗎,還有取笑,人們會怎么取笑呢?出示詞語“冷嘲熱諷”這就叫“冷嘲熱諷”)。
(方案b)人們同意他的推論嗎?哪里看出來?“人們已經習慣地認為天上地下是兩個世界,雷暴是神靈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間的事物混為一談呢?不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論,就連許多自稱有學問的人也對他冷嘲熱諷。”富蘭克林把這個推論告訴張三,張三說……告訴李四,李四說……找個有學問點的,告訴老師,老師說……(示范:你是我老師)找個更有學問的,更有學問的說……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看似有學問的,都在……富蘭克林面臨著……齊讀句子。面對嘲笑,富蘭克林的決定是——從中你看出什么?
3、交流風箏實驗
過渡:事實勝于雄辯,富蘭克林決定用實驗證實自己的推論。
1、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的這個實驗。大家了解這個實驗,那也就能了解富蘭克林這個人。
a這是個能揭開天火之謎的實驗,是怎么做的呢?
(1)學生說要準備的東西。(課件出示詞語)
(2)學生畫簡筆畫。其他同學讀關于試驗做法的片斷。畫畫學生解釋富蘭克林是怎么連的,引導學生注意“拴、結、系”的用法,簡單介紹原理?
(4)老師說過,了解富蘭克林的這個實驗,你就能了解富蘭克林這個人。實驗做到這里,你又了解到一個怎樣的富蘭克林呢?(學生說自己的感悟——科學嚴謹)
b現在就讓咱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1752年7月的那個雷電交加的一天,跟富蘭克林一起把風箏放上去。當我們做完這個實驗,你會發現,你對富蘭克林的認識又深了一層。請大家閉上眼睛,聽,我們到了……(課件播放雷聲,教師敘述)
……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這時富蘭克林把手指靠近銅鑰匙……
實驗完成了,請大家回到課堂。
剛才我們跟富蘭克林一起經歷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實驗,這一個試驗已經用文字記錄下來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回憶難忘的場景。
a討論靠近銅鑰匙,說說怎么看出勇于獻身的(板書“勇于獻身”后問同學你會不會把手指接近鑰匙?)。
b討論“欣喜若狂”。出示詞語,說說意思,(照理他應該難受才對呀)講講富蘭克林為什么會“欣喜若狂”聯系“捉住天雷”以及前文人們對他的取笑。讀好這句句子。
c還從那里可以看出富蘭克林勇于獻身?“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 解釋科學原理,說說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聯系自己的經歷談談。讀好這句句子,讀出喜悅。(或教師引導:剛才老師跟大家一起做實驗的時候,注意到了這個細節,出示句子——“這是麻繩帶電的信號!”——想想看,當老師看到麻繩“怒發沖冠”的時候,是什么心情——電流離我如此之近,害怕是人之常情。富蘭克林是什么心情呢?)
大家剛剛跟富蘭克林一起完成了這個風箏實驗,現在有一個任務要交給大家——把我們剛才看到的講給曾經嘲笑過富蘭克林的人聽。能完成嗎?
建議復述前先把這個片斷再好好讀一遍。
教師針對要點模仿無知者提問。
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很快,大家都知道了富蘭克林的這個風箏實驗。現在人們會怎么說?張三,你會怎么說?李四,上次嘲笑有你吧,現在你怎么看?這位老師?
三、結語
1、這個實驗震驚了世界,人們被什么震驚了?
2、對呀,這個實驗不光揭示了一個科學真相,還蘊含著科學家的科學精神。因此他發出的聲音才會擲地有聲。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宣言。
3、后來,富蘭克林根據放電原理,發明了避雷針。這樣,雷電轟鳴時,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無恙了。出示“安然無恙”解釋。
四、學習本課生字,布置作業。
1、學習生字
2、作業:
(1)復述課文
(2)按照分好的段落概括課文段意。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4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天火之謎》一文,篇幅較長,盡管學生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不少內容涉及到物理知識,語句描寫生動具體,如果不引導學生切實讀懂課文,學生就會一知半解。我在教學中主要教給學生兩個讀懂課文的方法,一是聯系上下文,二是借助課外搜集到的資料讀懂課文,其中后者是教學重點。一方面,在課前我讓學生廣泛搜集相關資料,以備課上增加自己發言的依據。另一方面,搜集一些資料,并且在課上適時地運用,力求讓學生自己在綜合閱讀中讀懂課文,并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
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是課后的要求。教學中我想方設法使朗讀與讀懂課文相結合,通過朗讀促進學生讀懂課文,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提高朗讀水平,并重點指導了兩處感嘆句的朗讀,體會第一句中那驚奇發現的心情,還有最后三個感嘆句體現的那分成功的喜悅。考慮到這篇課文比較長,在課內并沒有安排全文的復述,而是突出重點自然段,讓學生復述“風箏實驗”的經過。在復述時,我沒有使用“文字提示”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而是采用多幅圖的方法指導學生復述,我想這也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因為,我們回憶一件事的時候,腦子總是一幅幅畫面,而不是一個個關鍵詞語。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要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當學生自讀完第二部分后,讓他們說說富蘭克林是個怎樣的人,學生答案不一:有人認為他不迷信;有人認為他善于觀察;有人認為他勇于實踐;甚至還有同學認為他“傻”。而我并沒有拘泥于“標準答案”,而是引導學生說出合適的理由,并適時加以肯定。從而在教學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與文本對話,暢所欲言,個性飛揚,使閱讀教學具有了無窮的魅力。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其主旨是宣揚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試驗的精神,同時號召少年兒童向他學習。文章采用了對比烘托的手法來突顯人物品質。重點段落“風箏實驗”描寫細致,語言生動簡潔。
備課時,本想按著一般的老路子讓學生按著文本的順序逐步深入課文,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閃光之處,提高對人物精神境界的認識。但又感覺到這種老路子不利于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于是又仔細研讀課文,發現“風箏實驗”是本文的一個關鍵環節,富蘭克林正是通過“風箏實驗”才解開雷暴的秘密的。不如就從“風箏實驗”著手,讓學生充分品讀,談體會說認識,了解人物,塑造人物。我把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作為課堂的重點,從比較實驗風箏與一般風箏的不同,到感受富蘭克林為科學研究不顧自己的生命,再到富蘭克林發現秘密的欣喜若狂的心情。逐層深入,環環相扣,既了解了“風箏實驗”的經過和結果,又感受到了富蘭克林善于觀察、敢于嘗試、勇于為科學研究奉獻一切的精神。
課后反思了不足,發現學生學得還算比較扎實,但總感覺學生一堂課上學得太少,其實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細讀文本,讓他們在有感受的地方做做批注,然后選取典型句子品讀,分析,效果可能會更好。
《天火之謎》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向學生傳遞著某種精神,希望學生能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受到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激勵,對他們的人生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天火之謎》一文,講述的是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雷暴的秘密,在雷電交加的天氣里冒著生命危險進行“風箏試驗”的故事,贊揚了富蘭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實驗的科學態度,說明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揭開大自然的奧秘。
讀完課文,問學生富蘭克林是靠什么解開雷暴的秘密的,學生都答“風箏實驗”。然后再第二課時前置性預習中,讓學生思考富蘭克林是個什么樣子的人?并結合相關語句。通過品讀,學生感受富蘭克林為科學研究不顧自己的生命,再到富蘭克林發現秘密的欣喜若狂的心情。逐層深入,環環相扣,既了解了“風箏實驗”的經過和結果,又感受到了富蘭克林善于觀察、敢于嘗試、勇于為科學研究奉獻一切的精神。最后再問學生富蘭克林是靠什么解開雷暴的秘密的,學生的理解更進一層,感受到了富蘭克林為科學研究勇敢創新奉獻的精神。
蘇教版語文五年上冊《天火之謎》教學設計 篇15
《天火之謎》資料
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年)是18世紀美國的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
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為了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匯。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并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后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恒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制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迷信。他是一位優秀的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他出身寒微,10歲便輟學回家做工,12歲起在印刷所當學徒、幫工.但他刻苦好學,在掌握印刷技術之余,還廣泛閱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著作,自學數學和4門外語,潛心練習寫作,所有這一切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自立于當時的社會,他幾經周折,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印刷所.由于吃苦耐勞,講求信譽,注意經營管理,他不僅在印刷界激烈的競爭中站住了腳,并且把業務擴大到鄰近幾個州以及西印度群島,成為北美洲印刷出版行業中的佼佼者.
他注意觀察自然現象,研究科學問題.他從實踐出發,從事科學實驗和觀察,在電學上解答了“電為何物”的問題,將不同狀態下的電稱為“正電”和“負電”,提出了電學中的“一流論”,在大氣電學方面揭示了雷電現象的本質,被譽為“第二個普羅米修斯”.這些電學上劃時代的研究成果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第一流的科學家.他在光學、熱學、聲學、數學、海洋學、植物學等方面也有研究,并有新式火爐、避雷針、電輪、三輪鐘、雙焦距眼鏡、自動烤肉機、玻璃樂器、高架取書器、新式路燈等一系列發明創造.因而,他以僅讀過兩年小學的學歷,被美國的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愛丁堡大學、圣安德魯大學等六七所大學授予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
富蘭克林成名以后在北美殖民地的文化傳播和社會福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先后組織建立了“共讀社”、“美洲哲學學會”、“北美科學促進會”、報社、圖書館、書店、醫院、大學、消防隊、地方民兵組織等學術、文化、醫療衛生、消防、治安組織和機構;他還改革了北美殖民地的郵政制度,建立起北美殖民地統一的郵政系統.他是杰出的社會活動家,成為北美殖民地有影響的人物.
他不僅善于解決自然科學里的專門問題和社會*活動中的實際問題,還常常探索許多哲學問題和社會問題.他是自然神論者,認為精神依附于物質;他認為社會貧困的原因是勞動者必須養活寄生者;他酷愛自由和平,反對戰爭,痛恨種族歧視和奴隸制度,主張維護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利益.他是當時最淵博的資產階級自由主義思想家之一.
富蘭克林生活的時代正值美國從殖民地向獨立的資產階級國家邁進的重大轉折時期,他積極投身革命運動,對獨立戰爭的勝利和美國國家制度的初期建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1790年4月17日,富蘭克林與世長辭.在他出殯的那一天,為他送葬的人數多達兩萬,充分表達了美國人民對他的痛悼之情.同時,不僅美國國會決定為他服喪一個月,法國國民議會也決議為他哀悼,表明了他不僅屬于美國,也屬于全世界
本杰明.富蘭克林——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十八世紀美國最偉大的科學家,著名的家和文學家。他一生最真實的寫照是他自己所說過的一句話“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學習一生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制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十個孩子,富蘭克林排行第八。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范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1723年富蘭克林離開了波士頓,到費城的基未爾印刷所和英國倫敦的帕爾未和瓦茨印刷廠當工人。1726年秋,富蘭克林回到費城,這時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術,開始獨立經營印刷所,印刷和發行《賓夕尼亞報》,并出版了《可憐的李查歷書》,當時被譯成十二種文字,銷行于歐美各國。1727年秋,在費城他和幾個青年創辦了“共讀社”,組織了小型圖書館,幫助工人、手工業者和小職員進行自學。每星期五晚上,論討有關哲學、和自然科學等問題。這時富蘭克林還不到三十歲,通過刻苦自修,已經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和啟蒙思想家,在北美的聲譽日益提高。在富蘭克林的下,“共讀社”幾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來發展為美國哲學會,成為美國科學思想的中心。
1737年,任費城副郵務長。雖然工作越來越繁重,可是富蘭克林每天仍然堅持學習。為了進一步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他孜孜不倦地學習外國語,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廣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先進成果。為自己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捕捉雷電
1746年,一位英國學者在波士頓利用玻璃管和萊頓瓶表演了電學實驗。富蘭克林懷著極大的興趣觀看了他的表演,并被電學這一剛剛興起的科學強烈地吸引住了。隨后富蘭克林開始了電學的研究。富蘭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實驗,研究了兩種電荷的性能,說明了電的來源和在物質中存在的現象。在十八世紀以前,人們還不能正確地認識雷電到底是什么。當時人們普遍相信雷電是上帝發怒的說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識之士曾試圖解釋雷電的起因,但都未獲成功,學術界比較流行的是認為雷電是“氣體”的觀點。
在一次試驗中,富蘭克林的妻子麗德不小心碰到了萊頓瓶,一團電火閃過,麗德被擊中倒地,面色慘白,足足在家躺了一個星期才恢復健康。這雖然是試驗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維敏捷的富蘭克林卻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電。他經過反復思考,斷定雷電也是一種放電現象,它和在實驗室產生的電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于是,他寫了一篇名叫《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的論文,并送給了英國皇家學會。但富蘭克林的偉大設想竟遭到了許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電分家的狂人”。
富蘭克林決心用事實來證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陰云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桿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于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一道拉著風箏線,父子倆焦急的期待著,此時,剛好一道閃電從風箏上掠過,富蘭克林用手靠近風箏上的鐵絲,立即掠過一種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呼喊:“威廉,我被電擊了!”隨后,他又將風箏線上的電引入萊顧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蘭克林用雷電進行了各種電學實驗,證明了天上的雷電與人工摩擦產生的電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質。富蘭克林關于天上和人間的電是同一種東西的假說,在他自己的這次實驗中得到了光輝的證實。
風箏實驗的成功使富蘭克林在全世界科學界的名聲大振。英國皇家學會給他送來了金質獎章,聘請他擔任皇家學會的會員。他的科學著作也被譯成了多種語言。他的電學研究取得了初步的勝利。然而,在榮譽和勝利面前,富蘭林沒有停止對電學的進一步研究。1753年,俄國著名電學家利赫曼為了驗證富蘭克林的實驗,不幸被雷電擊死,這是做電實驗的第一個犧牲者。血的代價,使許多人對雷電試驗產生了戒心和恐懼。但富蘭克林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沒有退縮,經過多次試驗,他制成了一根實用的避雷針。他把幾米長的鐵桿,用絕緣材料固定在屋頂,桿上緊拴著一根粗導線,一直通到地里。當雷電襲擊房子的時候,它就沿著金屬桿通過導線直達大地,房屋建筑完好無損。1754年,避雷針開始應用,但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祥的東西,違反天意會帶來旱災。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針拆了。然而,科學終于將戰勝愚昧。一場挾有雷電的狂風過后,大教堂著火了;而裝有避雷針的高層房屋卻平安無事。事實教育了人們,使人們相信了科學。避雷針相繼傳到英國、德國、法國,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蘭克林對科學的貢獻不僅在靜電學方面,他的研究范圍極其廣泛。在數學方面,他創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這兩種幻方性質特殊,變化復雜,至今尚為學者稱道;在熱學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爐子,可以節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稱為“富蘭克林爐”;在光學方面,他發明了老年人用的雙焦距眼鏡,戴上這種眼鏡既可以看清近處的東西,也可看清遠處的東西。他和劍橋大學的哈特萊共同利用醚的蒸發得到負二十五度(攝氏)的低溫,創造了蒸發致冷的理論。此外,他對氣象、地質、聲學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杰出的社會活動家
富蘭克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社會活動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時間去從事社會活動。富蘭克林特別重視教育,他興辦圖書館、組織和創立多個協會都是為了提高各階層人的文化素質。
巨星隕落
富蘭克林度過的最后一個冬天是在親人環護中度過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點,富蘭克林溘然逝去。那時,他的孫子譚波爾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邊。4月21日,費城人民為他舉行了葬禮,兩萬人參加了出殯隊伍,為富蘭克林的逝世服喪一個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蘭克林就這樣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靜靜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第一塊墓碑立于富蘭克林逝世時,碑文是: 印刷工本杰明·富蘭克林 第二塊墓碑是群眾為他后立的,碑文是: 從蒼天處取得閃電 從暴君處取得民權 兩句碑文概括了他一生中的兩件輝煌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