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合集(精選3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合集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整體感知詩文內容,把握詩的主旨。
2、感悟黃河的英雄氣魄,感受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培養朗讀能力,把握詩的主旨。
【課前準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
【教學過程】
1、話說黃河歷史:
學生介紹搜集來的有關黃河的資料。
⑴從黃河的概貌來說: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經我國九個省(自治區)──“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
⑵從城市的角度來說:現在黃河中下游的許多城市──咸陽、西安、洛陽、鄭州、安陽、開封、商丘等都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⑶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根據中國歷史的記載,中國幾代帝王建都均在黃河流域。平陽(今山西臨汾)是堯的都域,舜之都為蒲圾(今山西永濟),禹的都城是陽翟(今河南禹縣)。
⑷從黃河給我們帶來的寶貴財富來說: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兵馬俑,開封的鐵塔、龍亭,洛陽的龍門石窟、白馬寺,天水的麥積山石窟,銀川的海寶塔,劉家峽的炳靈寺石窟等等,宏偉壯觀,技藝高超,造型優美,不僅當時舉世罕見,也是當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⑸有關黃河的詩句、故事、傳說等。
(略)
2、吟誦黃河頌歌:
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無論在哪個時代,黃河都象征著中華民族偉大的血脈和精神。詩人光未然作為時代的歌手出現,站在高山之巔,代表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唱出了頌歌。我們來一起吟誦詩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黃河情、愛國心。
(播放滾滾黃河的多媒體)
⑴首先聽老師配樂讀(或錄音磁帶),同學們將你聽到的語氣旁批到書上。聽完后,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或一節,說一說應怎樣讀,如:
①“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最有味道,這句總領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該越讀越激昂,表現黃河的氣勢。
②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偉大堅強!”充滿了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③喜歡讀“啊!黃河!”這一句。具體來說,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這句詩將歌詞主體部分分為黃河“養育”、“保衛”、“激勵”了中華民族三個層次。
⑵分三個小組分別讀這三節,比一比,看哪組讀得更好。
(1、2、3小組的同學讀,4組的同學評)
⑶全班齊讀。
3、探究黃河精神:
⑴黃河有著怎樣的氣勢和精神?你是怎樣體會的?
①從“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濁流宛轉,結成九曲連環”中我感受到了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氣勢。
②“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寫出了黃河在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背景,“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身邊扮演”顯示了黃河永遠激勵著中華兒女前進發展。
③“用你那英雄的體魄,筑成我們民族的`屏障。”這里的“屏障”既是天然的、軍事上的屏障,也是中華民族精神上的屏障。
④“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把黃河比喻成巨人,把黃河勢不可當的雄偉氣勢和力量展示出來了。
⑤“一瀉千里,浩浩蕩蕩”中那勇往直前的力量激勵著我們族的發展與騰飛。
⑥詩的最后一節發出了向黃河學習的誓言,將黃河的精神、民族的精神、詩歌的精神融在一起。
⑵結合時代背景,你認為作者描繪黃河一往無前、無堅不摧的特點,歌頌它偉大堅強的精神,是要表達什么情感?
⑶你能用一個相似的短語來替換詩歌結尾的“偉大堅強”這個詞,發出你的誓言嗎?
詩歌寫了黃河的精神,并且發出了自己的誓言。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值得我們學習的黃河精神更是多方面的,你能用一個相似的短語來替換“偉大堅強”這個詞,發出自己的誓言嗎?
一往無前、豪情萬丈、勇敢無畏、博大寬廣、保衛祖國、開拓進取等。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合集 篇2
[學法導引]
《風箏》是一篇意蘊深厚,發人深省的散文詩。文中回憶了“我”粗暴地毀掉小兄弟苦心孤詣做好的風箏這一少年往事,抒發了自己懺悔、自責的思想感情,字行間流露出濃濃的同胞手足之情。這篇散文詩可以多角度、有創意地解讀。
[課時訓練]
一、《風箏》選自散文詩集 ,作者 ,原名 ,字 ,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 家, 家、 家。他寫的第一部小說集 ,其中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為話文小說是 。
二、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嫌惡( ) 瑟縮( ) 什物( ) 苦心孤詣( )
寬恕( ) 丫杈( ) 驚惶( ) mú( )樣 nüè( )殺 jué( )別 伶dīng( )
huǎng( )然大悟
三、在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下劃線,將正確地字寫在括號內。
A、絕別 笑柄 塵封 驚慌失措 ( )
B、什物 糊涂 寬怒 苦心孤旨 ( )
C、肅殺 虐殺 點輟 恍然大悟 ( )
D、吐雷 墮落 懲罰 毫不憶及 ( )
四、語言運用
1.根據課文填字(每空填1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 )他風箏,( )( )他放,( )他放,我和他( )( )放。我們( )著,( )著,( )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胡子了。
2.改正下面句中的錯別字。
于是二十年來豪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于精神的虜殺的這一暮,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仿拂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3.按要求寫成語(或俗語)。
(1)表達愉快心情的,如:
(2)成語中帶“苦”字的,如:苦心孤詣
4.請用下面三個詞語寫一段話(詞序可以調整)。
塵封 肅殺 傲然
課內精讀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的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里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蕩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并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于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5.作者為什么看到“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6.第一段中的景物描寫襯托了“我”的心情。
7.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寫襯托了“孩子們”的心情。
8.“我”為什么向來不喜歡放風箏,不但不愛,而且嫌惡他?
9.第三段中哪些語句表現了小兄弟對風箏的喜愛之情?
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合集 篇3
教學目標:
1、再讀課文,仔細思考寫“趣”的方法;
2、歸納總結“記趣”的寫作方法;
3、運用寫作方法,寫出“物外之趣”。
教學重點:
1、再讀課文,仔細思考寫“趣”的方法;
2、歸納總結“記趣”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寫作方法,寫出“物外之趣”。
計劃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幼時記趣》中憶——統領全文(童年生活);小——貫穿全文(神游其中);趣——滲透全文(物外之趣)。今天我們再讀《幼時記趣》,去想想要寫出“物外之趣”,我們要掌握哪些方法。
歸納方法
一、請同學們用四字詞語概括這篇文章寫了哪三件事?
觀蚊如鶴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二、這三件事都突出了“趣”字,那么作者是如何寫出“趣”的'?
(PPT)學生齊讀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
(2)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4)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這四個句子,都寫出了“趣”,具體的方法是什么?
明確:小物大寫,劣物美寫,低物高寫,實物虛寫。
之所以能將“小物大寫,劣物美寫,低物高寫,實物虛寫”,是因為加入了作者的
明確:聯想和想象
(教師板書)寫“物外之趣”要——不拘現實,大膽想象
(PPT)學生齊讀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
(2)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
(3)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
(4)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
這四個句子,也寫出了“趣”,具體的方法是什么?
明確:描繪了聲音和形態,刻畫入微,文字極富表現力。神行兼備,情趣橫生。
(教師板書)寫“物外之趣”要——繪聲繪形,生動傳神
(PPT)學生齊讀下列句子:
(1)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
這四個句子,直接抒情,寫出了“趣”,具體的方法是什么?
明確:直接抒情,真情實感。
(教師板書)寫“物外之趣”要——真情實感,由衷抒發
小試身手
運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寫一段《童年趣事》的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