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秋天教學設計(精選14篇)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1
【設計理念】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里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并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于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受秋天的美。
2.結合插圖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朗讀并背誦課文,在多種形式的讀中感受秋天的美。
難點:在感受秋天的美的基礎上初步學會觀察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秋天》。上節課我們整體疏通了課文,認讀、書寫了生字新詞,現在老師先來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樣?(課件出示考題:課文的生字、新詞以及課文朗讀)
[設計意圖]利用典型練習題來檢測學生上節課的學習效果和復習情況,便于學生復習舊知識,并以此為基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新課學習中。
二、課文學習
(一)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點三名學生分別讀課文的3自然段。
教師提問: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那么課文里寫了哪些變化呢?(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2.指導學生理解第一自然段句子:天氣涼了,樹葉黃了,一片片葉子從樹上落下來。
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來抓住秋天的特點:天氣—涼了,樹葉—黃了、落了以及落的姿態,大雁—往南飛。指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重讀“涼”。
教師指導學生對文中疊詞“一片片”進行詞語拓展訓練。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指導學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天空那么藍,那么高。
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來抓住秋天天空的特點:天空—藍、高。
教師指導學生對文中詞語“那么……那么……”進行說話拓展訓練。
2.指導學生理解第二自然段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抓住大雁往南飛的特征來體會秋天季節的特點。可順便介紹一下物候的知識。教師指導學生用文中詞語“一會兒……一會兒……”進行說話拓展訓練。指導學生在朗讀這個句子時,語速要快。因為“一會兒……一會兒……”在很短的時間里做不同的事情,所以讀的時候語速要快點。
(三)課外拓展,思維延伸
教師提問: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除了課文里說的,你還知道哪些呢?(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秋天到
八月秋天到,天轉涼,風變爽,蟋蟀把歌唱。
九月秋收忙,魚蝦肥,瓜果香,田野翻金浪。
十月寒霜降,楓葉紅,菊花黃,大雁排成行。
[設計意圖]在解析文本、朗讀指導、讀寫結合等環節中,充分運用圖文、視頻、討論交流的策略,使學生積極進行觀察、思考和總結,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鞏固練習
1.照樣子,寫詞語。
一片片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課堂總結
本課主要朗讀、理解了課文內容,通過課文重點詞語和句子的學習,學生能結合生活實際來觀察并初步體會秋天的特點。
五、課后作業
1.觀察秋天,感受秋天,把你眼中的秋天畫出來,分享給家人和同學。
2.搜集有關秋天的詩歌。
[板書設計]
秋天
秋之美 秋之果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的:
1、培養兒童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引導兒童經歷發現的過程,體驗發現的快樂。
2、初步掌握秋天的自然常識,引發兒童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問題的探究興趣,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提升兒童發現美、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用觀察、搜集資料等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發現秋天的美,熱愛大自然,關注大自然,熱愛美好生活。
活動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觀察秋天,搜集一些和秋天有關的資料:樹葉、詩歌等。
2、課件,資料袋等。
[設計意圖:課前讓學生觀察秋天景物的變化,這樣,對于學生上課的介紹才能正確引導觀察,有生活實際經驗,使學生感悟到秋天是農作物成長、成熟的季節。]
活動過程:
一、猜謎入秋,發現美
1、 老師知道大家喜歡猜謎語,給大家帶來一個謎語“天氣涼,樹葉黃,大地穿上金衣裳”打一季節。
2、 導入:老師這有秋天的錄象(放錄象)隨著鏡頭的推進,一幅北方金秋宜人的風景圖展現在眼前。
同學們,你們感受到了什么?
3、 秋天到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落葉的金秋時節,共賞秋天的美!
(板書:5、秋天)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并不是只講兒童身邊的生活。課上,不僅引導學生介紹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課件欣賞了其他地區的美麗秋景,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二、童心識秋,感受美
(一)了解秋天的特征
1、師:同學們注意到了嗎?大自然里許多植物的顏色悄悄發生著變化。我們在北方,看到樹葉變黃了,就知道秋天來了。那么你還知道秋天有什么變化呢?
2、 學生以“我眼中的秋天”為題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
3、 (播放課件)(片片樹葉徐徐下落,出現幾行小字:“翻開日歷,每年的9月23日前后便是秋分,從此雨水減少,氣溫開始下降,涼風習習,秋高氣爽,秋天向我們走來了……)
(出示秋天人和動物變化的課件)在這金色的秋天里,當你在校園里嬉戲,在小區里散步,在道路兩旁行走,到郊外秋游,你和圖中的小朋友是否有同樣的發現?
(1)青蛙躲到哪里了?
(2)人們穿上厚衣服了。
(3)好久沒看到燕子了。
4、你還有哪些發現?比如白天和黑夜的變化……
(二)將“我眼中的秋天”整理后做成采集卡
師:請你把自己在秋天里的各種發現記錄下來,根據個人的積累情況,按發現的時間、地點、事物的特點和變化作好記錄。
[設計意圖:此環節讓學生了解秋天一些花草樹木和動物、人類的變化,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培養了學生表達與概括能力,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將校內外結合起來,說說自己的發現,富有開放性。]
(三)創設情境,感受秋天的美
想不想看看秋天什么樣啊?
(播放秋天課件《落葉》)體會秋天人們帶來的遐想和無限情趣。
(畫外音)秋風刮來了,天氣涼了,一片片枯黃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
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坐在里面,把它當作屋子。
樹葉落在溝里,螞蟻爬過來,坐在上面,把它當作小船。
樹葉落在河里,小魚游過來,藏在底下,把它當做小傘。
樹葉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見了,說:“秋風伯伯來信了,催我們快回南方去。”
[設計意圖:借助媒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課上,我不僅引導學生介紹了自己身邊的秋景,而且還借助幻燈片欣賞了其他地區優美的秋景,并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音樂,這樣不但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
三、童聲誦秋,欣賞美
1、師:小朋友們的發現可真不少,老師帶來一首兒歌,作為你們的獎勵(出示兒歌:秋天到,天氣涼,菊花開放橘飄香,樹葉落,草變黃,片片紅葉染山岡。)
教師范讀,學生跟讀。
2、秋天真美啊!股金中外有很多人贊美過秋天,下面我們做個游戲,夸秋天
可以帖圖片,可以說成語,可以讀古詩。
3、小結:聽了同學們熱情洋溢的贊美,秋姑娘可開心了。她為大家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果實(出果實)看看哪個聰明的小朋友會得到禮物
摸摸猜猜,猜對了送果實。
[設計意圖:體現和語俗的結合,豐富學生的語言,強化了知識。]
四、巧手描繪,創造美
下面我們就來個秋天的作品展示會,來表達對秋姑娘的謝意。
1、小朋友,你們準備制作什么作品呢?
學生自由發言,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
學生可以畫,可以寫,可以唱,可以跳,可以捏,可以拼,可以拍,只要學生說到的恰當的方式,教師都要予以肯定。最后教師適時引導,今天在我們的教室里,可以做什么呢?
讓學生選擇能夠現場完成的方式,比如畫畫,做樹葉貼畫能來完成。
2、展示活動成果
同學們的作品真是豐富多彩,誰愿意展示給大家?學生到前面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師把學生的作品貼到黑板上)
[設計意圖:邊學邊做是品德與生活課所積極倡導的,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和體會秋天美景和秋天的特點的基礎上,他們是樂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熱愛的,這一環節恰好創設了這樣一個空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平臺]
五、課后延伸,延續美
小朋友,秋天是美麗的,我們不僅要去發現美、欣賞美,更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課下,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愛秋行動,讓秋天更加美麗!
[設計意圖:〈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時間可以在學校其他活動或者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彈性的延伸。布置課后的繼續發現收集和積累作業,就是把品德與生活課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培養了學生實踐和想象能力,從而有效突破重點,難點]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③準備錄音帶、錄音機、微機或投影儀。
○教學設計
整體感悟
①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②師配樂范讀課文
[要求]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問題組: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研讀與賞析
①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a.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b.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說說你為什么喜歡,寫得好在哪兒?
②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a.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 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b.由遠及近的順序。
c.優美語句賞析:
◆先找出優美的語句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
◆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美句賞析參照)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為什么“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③齊讀、自背、齊背、比賽背誦。
課堂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拓展延伸
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布置作業
①寫自己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點 評
本課采用了以讀帶講兼以學生自學討論的教學方法。
課前安排有繪畫和有微機特長的同學參與課件或畫片制作,極富創意。制作的前提是吃透課文內容,并且要融入自己的想像,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他們都有一種被認同的喜悅,對其他同學也是一種刺激和鞭策。教師只做點撥,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新鮮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從教學流程看,開頭用秋瑾和宋玉的文句精心導入 ,在感情上與《秋天》一詩形成鮮明的反差,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學過程 中穿插朗讀指導,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領會詩歌。整體感知部分,考慮到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情感體驗,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研讀賞析部分設計看圖想像、描繪畫面、體會意境的環節,激發獨特的體驗與感受。拓展延伸部分進行比較閱讀,將本課學習引向縱深。安排摘抄寫“秋”的詩文,并做點評,是培養學生養成做摘抄的習慣,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特色鮮明。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
4、能用“……像……”說句子。
二、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課文內容。
課前準備:
字卡、詞卡、掛圖、小黑板
三、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演示課件:演示課件,出示相關內容的風光圖片:看圖說說這是什么季節?你看到了什么?教師板書:秋天。
(生動形象的畫面,將學生帶入了美麗的秋天,激發學生更多了解秋天的欲望,進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啟發談話。秋姑娘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找到她了嗎?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象。就讓我們在這迷人的景象中走進《秋天》吧!(板書課題)(導語運用得很好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進入,加強課內外的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對話平臺:
(一)自讀
1、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共有幾句話自然段?
2、指名分句朗讀,讀后評議。
2、小組合作讀,要求讀正確。
(自主讀書是一種能力,在培養過程中引導有目的地讀,與人合作地讀,會提高讀書的實效性。)
(二)識字
1、出示生字卡片,自由認讀。
2、借助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讀。
3、小老師領讀。愿意當教師的同學到前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同學認讀。
4、交流識字經驗。把自己好的識字記字方法講給同學聽。
5、多方式檢查讀。組詞、說句,進行鞏固練習。
(多識字有助于學生提早閱讀,但不可加重學生的負擔。在識字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激發識字的興趣,學習好的識字方法,進而全面提高識字的能力。)
(三)朗讀
1、小組內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師范讀,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2、尋找自己喜歡的學習小伙伴,讀喜歡的句子。
3、比賽讀,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多種方式地朗讀,激發學生讀書的熱情,在輕松的氛圍中,相互促進。)
(四)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當、塘、稻、梧、桐。學生認讀。
2、觀察生字特點,交流寫時注意的地方。
3、教師示范,學生評價。
4、學生練習,同桌互相評價。
(觀察與分析字形是寫好字的基礎,但由于學生年齡小,這種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養。在此環節中要引導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5、展示好字,及時表揚與鼓勵寫的好的同學。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開火車讀生字。
2、輪讀課文。
二、精讀: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小組內選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4、挑戰讀,向你認為讀得好的同學挑戰,看看誰讀得更好。
(教師的范讀為學生提供例子,不能讓學生機械的模仿,應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逐步獲得富有個性的朗讀感悟。)
三、誦讀:
1、(去)課件出示秋天的畫面,啟發學生談感受。
2、師引讀課文:天那么高,那么藍。藍天下……稻田旁邊……一片一片的黃葉……有的落到……有的落到……稻田那邊飛來……
3、同桌互相提示背誦。
4、背誦展示。比一比誰背得有感情。
(背誦是學生對語言積累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加強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背誦。)
四、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鋪、爬、旁、藍、望。學生認讀。
2、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3、學生練習,同桌評價。
(要加強學生之間寫字互評,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五、創意作業: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我們也搞一個“頌秋天”作品展,可以像學習伙伴那樣畫秋天,用落葉做書簽,還可以寫句子、兒歌、小詩贊美秋天等等。在班會上我們上臺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文章中的生字新詞。
3、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象,理解詩中擬人手法的運用。
4、初步感受現代詩的意象美和韻律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新詩的美。
教具準備:秋景的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激趣:同學們,一年四季,季節更替,轉眼,又到了秋天。秋天是碩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節,讓我們跟著詩人王宜振的腳步,一起到田野里去感受明麗的秋天吧!
2、(多媒體課件或幻燈片展示秋景)教師范讀全詩。
3、學生自由談:看了秋景,聽了寫秋的詩,你對秋天有了怎樣的印象呢?
二、初讀詩歌,理清詩歌的脈絡。
1、學生自讀全詩,邊讀邊標出詩歌的小節來。
2、指名讀全詩,相機正音。
3、出示生詞卡片,認讀:
明麗 釀造 煩惱 羊腸小道
照耀 珍藏 柔韌 井井有條
4、再讀全詩,將自己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試著背一背。
三、作業:
1、描紅課后生字,小組給出評價。
2、熟讀詩歌。
第二課時
一、復習: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秋天的美,用讀來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好嗎?小組輪讀課文。
二、進入新課
1、精讀感悟,體會秋天各樣的美
(過渡:跟著詩人我們走進了秋天,看到了秋天,你喜歡秋天的什么風景呢?讀讀課文,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讀完課文后學生自由談,教師相機板書:秋風、秋陽、秋色、秋實、秋香(可以打亂順序)
重點品讀:
a、秋風:
(1)你為什么喜歡秋風?指名學生答。(秋風像個淘氣的娃娃,又像一把柔韌的梳子……)
(2)“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是什么意思?你覺得這個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好像是風在一點一點擦拭腳印,掩蓋夏的痕跡。)
(3)能把你的喜歡用讀表達出來嗎?(感情朗讀這一小結,師生共同評價。)
b、秋實:
(1)秋天里,有哪些果實成熟了?都是什么樣子的?(稻穗、向日葵、蘋果、葡萄……)
(2)自讀第三到五小節,感受豐收的喜悅。
(3)匯報朗讀,教師指導。
(4)全班賽讀,看誰先背下來。
(5)在看到累累秋實的時候,我們還看到了迷人的秋色,都有些什么顏色呢?(紅、黃、紫。。。。學生可以想象補充課文中沒有的顏色。)
2、回歸整體,感受詩的韻律美
(1)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呢?(寫得美,讀起來上口……)
(2)你覺得這首詩還有什么特點呢?
學生自由談,只要有道理就給予肯定。(重點指導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
(3)教師小結:這首小詩運用擬人的手法,用流暢明快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秋天的美。
3、再讀全詩,試著背誦全詩。
三、拓展延伸,描繪自己心中的秋天
1、同學們,金秋是美麗的,在每一個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禮贊自己心中的秋吧!
2、自由組合,分組活動:
(1)、彩筆繪秋色,畫出心中的秋。
(2)、深情頌秋天,讀出心中的秋。(小組合作編排詩朗誦《秋天》)
(3)、妙筆描秋景,寫出心中的秋。(即課后練習4,將詩句改成一段話。)
3、全班匯報交流,教師總結。
四、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后收集寫秋天的詩,古詩,現代詩都可以。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感受秋天的美麗。
表達中應用已有知識儲備的詞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地表達,使表達清楚、具體。
教學重難點:
能夠發揮想象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順序地表達出眼里的秋天。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秋天的圖片、畫報、照片以及描寫片段。
教學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詩句導入
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秋詞》中寫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意思就是說從古至今每逢秋天都會感到悲涼寂寥,我卻認為秋天要勝過春天。”看來秋天在詩人眼里有別具一格的美。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呢?請你仔細思考,積極舉手發言。
劉禹錫
1小時前來自唐朝的iphone客戶端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
便引詩情到碧霄。
1小時前
說秋天
師:大家先來說一說,什么信號告訴你秋天來了?
生:樹葉變黃了。
師:那可不一定,在秋天可不是所有樹的.葉子都會變成黃色,想一想我們之前學過的《樹之歌》。
生:楓樹的葉子變成了紅色。楓樹秋天葉兒紅。
師:那秋天里動物會有哪些變化呢?(出示大雁南飛、小鳥搭窩圖片)
生:大雁往南方飛去了,因為北方的冬天很冷。
師:想一想我們之前學過一篇課文,也與秋天有關。
生:《秋天》
師:怎么描寫大雁的呢?
生: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人”字,一會兒排成個“一”字。
師:同學們,你們看課文中這么好的句子是不是可以積累下來,寫到作文里呢?
師:再看看下一幅圖片。
生:小鳥在銜樹枝準備搭窩,準備過冬啦。
生:小松鼠也在找過冬的食物。
師:許多小動物都在準備食物度過漫長的冬天,因為冬天很冷。
師:那植物呢?剛才我們說了樹葉的變化,想想還有什么呢?
師:我們還可以想一想之前學過的課文《四季》。
生: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
師:看看這幅圖,農民伯伯豐收了。
師:在秋天,稻谷成熟了。還有很多好吃的水果。
生:有石榴、柿子。
生:還有菊花也開了。
師:老師這里有幾張菊花的圖片請你們欣賞一下。
師:秋天到了,小朋友們有哪些變化呢?
生:穿上了長袖長褲。因為天氣冷了。
師:同學們說得可真好,那你們眼中的秋天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老師這里有些詞語你們來看一下。(出示ppt詞語:美麗的、金色的、豐收的、甜甜的……)
學生自由討論。
我筆寫我心
學生動筆寫作文。第一段點明主題。第二段寫秋天的景物。(可以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寫,也可以按類別寫,如:動物-植物-人。)第三段用幾個詞概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子的。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8
研究性學習名稱
秋天
所需時間
2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走進大自然尋找秋天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
2.通過此活動,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觀察生活的能力,良好的聽說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運用多種方式展示自己的收獲,樂于表達自己的感受;提高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和群體合作能力。
【情境】
1、多媒體播放何其芳的《秋天》中三幅美麗的圖畫: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感受秋天的美景。
2、教師展示校園秋天的照片。(播放鋼琴曲《秋日的私語》)
【任務】
1、引導學生主動參加綜合性學習,在廣闊的天地中觀察、收集“秋天”,著重強調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傾聽、觀察、捕捉、感悟秋天,并運用拼、剪、貼、畫、朗誦、歌舞等方法整理“秋天”。
2、組織開展活動,要求人人參與,人人活動,將生活、文字、能力與創新融為一體,體現綜合性。
3、學習中要培養孩子的自信;交流時,要引導孩子有禮貌、態度大方,認真傾聽、積極表演。并通過活動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
【過程】
【活動準備】
教師:1.與家長、任課教師及學校領導取得聯系,讓他們知曉活動的目的、意義和具體操作,保證孩子能充分地參與活動。
2.給學生交代安全注意等事項。
3.課件。
學生:學習之前,明確學習目的、內容安排,完成學習的前期工作,在野外采摘野花、樹葉、小草等,收集有關秋天的詞、句,勾畫心中秋的景色,改編歌、舞表達自己對秋的喜愛之情。
步驟一: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尋找秋天
1、.師:孩子們,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它正等著我們去尋找呢!你們知道到哪兒去找秋天嗎?(引導孩子討論,自主選擇,決定參觀路線和計劃,自由結合分組。這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
2、孩子討論后,決定到校外附近的田野去尋找。
3、學生尋找秋天
師:今天老師和孩子們先到田野里去尋找秋天,孩子們要仔細觀察,你們可以用眼睛看,可以用耳朵聽,也可以用手摸,還可以采摘自己喜歡的花、草和漂亮的樹葉。孩子們,一路上要團結合作,注意安全。看到孩子們那迫不及待的心情,老師非常高興,我們一起來唱《溜溜歌》好嗎?(好)
說明:師生在歌聲中愉快地融進秋天的大自然中,學生有許多表現,也有許多發現。教師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活動,并適當給予引導。
設計目的:這一活動目的在引導兒童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花、草、樹、小動物,結合觀察情況,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秋天的特征。
步驟二:組織自主活動,感悟秋天
一.訴秋:
1.學生介紹自己觀察到的秋天。如:田野里、果園里、花園里、山坡上處處都有秋景,注意指導學生把語句說完整。
2.學生介紹自己找到的喜歡的秋天實物。如:野花、樹葉、果實、小草、秋景圖片等。
設計意圖:這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一定的發展,也讓孩子表達了對秋天的情感。
二.賞秋
成果展示:
1、采拼。用自己采摘的.野花拼出一幅自己最欣賞的圖形。(用簡短的文字給圖形取名。)
2、剪貼。將剪和貼結合,用采摘的樹葉和小草,貼出表現秋天景色的圖形(要有特點),也給其取名。
3、朗讀。將課前收集的描繪秋天的詩歌、詞句等予以朗讀。
4、寫話。寫一段介紹秋天景象的話。
5、畫秋景圖。用彩色筆勾畫美麗的秋天。
6、表演歌舞。小組可以將自己學過的曲子改編成贊美秋天的歌曲或者舞蹈,在小組展示。
設計目的:這一活動,意在給學生充分想象的自由,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孩子設計出自己的作品,體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充分體現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過程”,還有“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語文課程與音樂、美術、手工的溝通”。
班上交流,進一步體驗創造的快樂。
鼓勵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互相學習,互相評議,互相交流和欣賞。老師相機點撥引導。
設計目的:此活動為培養孩子在探索與求知中的大膽和自信,讓孩子體驗創造的快樂。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9
【設計理念】
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易分散,并且好動、持久性較差。本課設計時注意到這些,采用多媒體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吸引學生的興趣。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拉他們走上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自然、自如、自娛、自悟中完成學習任務。
【設計特色】
教師教,重在"引導";學生學,重在"自主"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畫面激趣談話導入 。
1、你知道一年有哪四個季節?(春、夏、秋、冬)
2、(畫面)這里的風景到底是哪個季節呢?
(學生根據畫面上的紅色楓葉、金黃的稻田、往南飛的大雁、穿上毛衣的小朋友回答是秋天)
畫面上出示課題:秋天
[利用多媒體生動逼真的有聲畫面,激起學生的興趣,輕松的談話讓他們無拘無束地進入課堂,并且自己揭開了題目。]
二、讀課文初步感知
1、(畫面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課文,要求看清哪三種動物在說話,你最喜歡哪個小動物說的?記住它說了什么?
2、學生各抒己見(畫面出示學生說到的某個句子)
[讓學生練習邊聽邊看,還要邊記,由于是選擇自己的所愛,所以特別感興趣,畫面出示句子的一剎那,讓學生體驗成功。]
三、自讀感受角色體驗
1、初讀課文,(可以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要求讀準,讀通,模仿剛剛聽的錄音朗讀。
2、(讓小老師上臺)點好畫面,讀自己選的句子,提醒小朋友哪些字音要注意。(畫面也相應點出)領讀句子,可提出自己的朗讀要求。
[充分給予學生時間,自讀感受,注意字音,嘗試讀好。并且安排他們體驗"老師"這個他們感興趣的角色,學習興趣濃了,學習積極性高了。]
四、比較異同感悟語言
1、(出示第一自然段)喜歡這一句的小朋友讀,你為什么喜歡這一句?
(畫面上在第一自然段的邊上,出示"小鳥說,秋天是藍色的,因為天空是瓦藍的。")學生比較異同,你認為哪一句好,為什么?
2、后兩句與上面教法相似。
3、指導讀好第四自然段。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多彩的圖畫"
4、你認為秋天是怎樣的?為什么?小組交流。用"我認為秋天……我喜歡秋天"說話。你也可以注意觀察周圍之后再與老師、同學交流。
[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到疊詞、形容詞的美妙,在比較后自然而然理解了最后一句感嘆句的意思。后面的延伸問題,讓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五、創設情景表演鞏固
1、(畫面、配樂、頭飾)分角色朗讀,給時間準備。
2、上臺表演,鞏固課文內容。
[機械的背誦學生沒有絲毫興趣,創設有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有趣的頭飾的情景,學生興趣盎然,在表演中悄悄地完成了鞏固課文的任務。]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要求:
選一幅或畫一幅秋天的畫,先跟同學說說圖畫的內容,再寫一寫你選的或畫的畫。注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寫好后讀給同桌聽,根據他的意見認真修改,再把習作和圖畫一起貼在教室里,讓大家欣賞。
教學重點難點:
1、如何抓住秋天景物的重點,按照一定順序具體描寫秋天的景物一至三處片段。
2、由片段到篇章,完成整篇寫秋天景物的作文的寫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學生找秋天,尋找寫作素材。
這次作文,我們不是選一幅或想象畫一幅秋天的畫,而是組織同學們游覽我們的家鄉,觀察秋天的景色,因為這里有山區,有平壩,有河流,有湖泊,更有果園,有紅葉,還有茂密的樹林,時髦的農家小院,精彩的神話故事……景物比較齊全,內容比較豐富。同學們在大自然中這盡情地觀察,有了素材,就有了說和寫的基礎。
(這一過程是尋找寫作素材,做好作文“有米下鍋”的準備。)
二、組織學生畫秋天,訓練學生選擇寫作材料。
在山上,同學們看著秋天美麗的景色:山上的果園,平壩上的田野,近處的湖水,天空飛行的小鳥等等盡收眼底,美不勝收。同學們欣喜地尋找秋天的特點,看著秋天的迷人的景物,個個高興異常,他們揮動手中的畫筆,畫出了自己找到的秋天。
(這一過程是鞏固感知的表象,學會選擇材料,為作文打下基礎。)
三、組織學生說秋天,訓練口語,為寫作做進一步的準備。
1、組織小組同學分別看自己的秋天圖,再用自己學過的美詞佳句,相互說一說自己畫的秋天圖,看誰說得好,說得形象具體。同學相互評議、修改,最后推薦代表,準備在全班匯報。
2、匯報秋天圖。
學生對著自己的畫,用自己的語言,結合學習過的美詞佳句,描繪著秋天。他們帶著激動的心情描繪,對秋天圖有說出不完的欣喜和贊美。
(這一過程是進行口語訓練,讓說與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做好作文前的思想和語言文字的準備。)
四、運用學習認知、遷移規律,教給寫作方法,指導學生參與寫秋天的寫作訓練實踐。
(一)老師出示事例課件,引導學生總結寫景物作文片段的方法。
1、內容
秋天的果園
我愛秋天的果園,累累的果實掛滿了枝頭。紅艷艷的大蘋果,高高地掛在樹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仿佛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穿著鮮紅醒目的紅裙子,綴滿枝頭。黃澄澄的柿子,又圓又大,好象一個個玲瓏小巧的燈籠。石榴咧著嘴笑,露出了紅寶石般晶瑩的籽。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閃閃發光的珍珠,又
仿佛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瑪瑙,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使我垂欲滴。農民伯伯在果園里面摘水果,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眼睛瞇成了一條線。
簡評,寫的果園片段好在那里?1、用“總——分”的結構形式來寫秋天的果園圖的。第一句是中心句:我愛秋天的果園,累累的果實掛滿了枝頭。
下面幾句話圍繞著中心句來寫:蘋果、柿子、石榴、葡萄,農民。條理清楚,結構緊湊。
2、有重點地選擇蘋果、柿子等水果,分別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讓水果有了人的靈性和特征,美!
(1)紅艷艷的大蘋果,仿佛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穿著鮮紅醒目的紅裙子。(擬人)
(2)黃澄澄的柿子……石榴咧著嘴笑,露出了紅寶石般晶瑩的籽。(擬人)
3、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使句子更具體更生動:
(1)紅艷艷的大蘋果,高高地掛在樹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仿佛是一個個可愛的小娃娃,穿著鮮紅醒目的紅裙子,(比喻)
(2)黃澄澄的柿子,又圓又大,好象一個個玲瓏小巧的燈籠。(比喻)
(3)亮晶晶的葡萄,好似一串串閃閃發光的珍珠,又仿佛一顆顆晶瑩透亮的瑪瑙,(比喻)
4、使用“疊音詞”,使片段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感。
“累累”“紅艷艷”“高高”“黃澄澄”“亮晶晶”“一串串”“閃閃發光”“一顆顆”等。
5、動靜結合,使秋天果園圖更有生機與合力,有動態的美。
前面描寫的幾種水果都是靜態描寫,寫得有生機,形象生動,運用了動詞:“洋溢”“笑容”“瞇”。
(二)由扶到放寫片段
1、學生根據自己的畫,按照上面介紹的寫作方法,去寫秋天美景圖的片段。
2、學生寫出秋天圖的片段后,對照秋天圖,看看像不像畫的圖畫,請小組同學幫助檢查,看是不是圖文合一,內容一致。秋天美景片段在你的筆下到底美不美,請同學們提出修改意見,然后進行修改。
3、各小組選出優秀作文片段全班品評和欣賞,老師做指導,提出修改意見,使之更加完美。
4、在學生寫好一個片段后,再讓學生回憶,參觀的秋天的其他景物,用同樣的寫作方法再寫一個或者兩個不同的秋天的景物片段,完成作文由段到篇的文章內容的準備工作。
(這一過程是教給學生作文片段的技巧和方法,有條理地寫具體、寫生動、寫形象、寫感人作文片段是本次作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寫好作文的片段,掌握認知規律,由扶到放寫片段。)
(三)由片段到篇的完成,升華主題:添加過渡、開頭、結尾,點名中心。
1、教師:同學們寫的每個秋天圖景的片段都很美。但是我們如果將幾個片段(如:秋天的天空、田野、果園等)放在一起,也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是文章的主體部分,還需要加上開頭和結尾才行。每個自然段之間還需要過渡。
2、教師指導,要求學生用學習過的用遞進關系的關聯詞寫過渡句(段)。用學生學習過的前后照應的方法寫開頭、寫結尾,表達作者的心情。
3、教師指導,學生寫,之后出示課件:
過渡遞進過渡承上啟下:不但……而且……
不僅……而且……
開頭總起開頭引出下文我愛家鄉的秋天,家鄉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涼爽的季節,家鄉的秋天是一幅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結尾總結全文點名中心家鄉的秋天是美麗的,我愛家鄉美麗的秋天,更愛創造美麗秋天的家鄉人民。
4、認真仔細地把完整的文章讀一讀,體會秋天的美麗與可愛,體會作文的篇章結構。
教師出示文章結構板書:總——分——總。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
(這一過程是教給學生寫好一篇完整作文的方法,教給學生寫作文的開頭、結尾的方法,領會文章結構的寫作方法,使作文更加緊湊、完整。)
五、評比展示《秋天美》圖畫和《我愛秋天》的作文
將班上同學的秋天圖和《我愛秋天》的作文進行展示,請每一位同學欣賞圖畫和作文,評選出最佳秋天圖畫和最佳《我愛秋天》的作文,進行表彰鼓勵,以激發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并將優秀的作文推薦到校外報刊雜志去爭取發表。
(這一過程是進一步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觀、繪畫、寫作中找到學與玩的結合點,讓學生有學習寫作的成就感。)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經了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
2、語言積累少,干巴巴的,難以寫具體。
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
4、缺乏想象力。
5、題材千篇一律,難以表達真情實感。針對以上問題,如何來提高農村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1、讓學生寫熟悉的內容,以“趣”激趣。作文命題應開放,出寬題,緊緊圍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們周圍的人或事、景或物作為作文內容,以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學生感到有一種表達的愿望,有一種沖動想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表達出來。如根據學生的思想情況,命題為《,我想對你說》。又如根據學生最喜歡做游戲的特點。我們可以精心設計游戲內容,游戲前,告訴學生要留意游戲的過程,注意同學的言行和表情。游戲后組織學生說過程,討論從游戲中懂得的道理。學生玩得興高采烈,自然會說得興致勃勃,寫起來就不難了,而且有興趣了。
2、以成功的喜悅,激發寫作欲望。要使學生堅持不懈地自覺作文,最關鍵的是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養成習慣,滿懷樂趣地去學習,在實踐中我具體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給學生自信心。學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讀,小作者的眼睛會一亮,神情高興。哪怕學生寫得很不成功,也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課堂上講讀,以此激發學生特別是差生的作文興趣。其次在作文評語中給予鼓勵,為作文中的優點“喝彩”,哪怕只有一個詞用得生動、一個句子寫得好或一個地方有新意,也要為其叫好。讓他們覺得“我也會寫”,從“怕寫”向“要寫”、“樂寫”邁步,循序漸進,最后達到共同的目標。第三是辦好班級的習作園地,把優秀的篇,段張貼在上面,供全班學生學習、品賞。還可以鼓勵并指導學生向報刊投稿等。
3、開展形式多樣的作文活動,激發寫作興趣。學生好奇心強,愛表現,形式多樣的習作活動能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如開展課前讀報活動,讓學生到講臺宣讀自己的優秀習作,或是宣讀從作文選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斷等等,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為了表現自己,在課外時間他們就會趣味盎然地尋找或寫出自己滿意的習作。又如開展作文競賽活動,競賽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競賽中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增長,因而多數人在比賽的情況下學習和工作一般比沒有比賽的情況下好得多。小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好勝心強,開展競賽活動,給他們更多的參與和表現機會。這樣不但可以調節以往習作所形成的氛圍,激發學生“我要寫”的興趣,還可以大面積地提高習作的質量。
我們還可以用導語激趣,創設情境激趣等等來培養學生的習作興趣。培養寫作興趣是作文教學的突破口,是指導學生作文邁向成功的基點。
二、從讀學寫,讀寫結合。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從閱讀中汲取營養,利于學生從讀學寫,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也是作文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閱讀中學習文章的結構和表達方法。
我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作文指導滲透到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方法。每學習一篇課文后,注意對該文的結構和寫作方法進行分析。
2、聯系課文,適當摹仿,仿中求創。中外作家歷來強調創造,但在寫作中可以適當摹仿。
3、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其中道出一個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否則,縱有思緒萬千,筆下也難有片言只語。古代的一些文人學士,如韓愈、蘇東坡……他們壓根就沒學過語法,修辭、邏輯,但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好文章,其奧秘在于他們熟讀乃至背誦過大量的優秀作品,形成了敏銳的語感。所以語言的積累,語感的形成,有懶于多讀多背,實踐證明,運用語言文字,寫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讀多背,課內多讀,課外也需多讀多背。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儲備起來,提起筆來就不會難了。
4、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指的是人們在閱讀書報時所作的一些文字記錄。寫讀書筆記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寫讀書筆記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③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要做好課內課文的讀書筆記,但這還遠遠不夠,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作好讀書筆記。具體的方法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就會涌向筆端。
觀察圖文和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學生可以從讀和看中學到“怎樣寫”,但這也需要我們老師們長期有目的地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和看中學寫,讀看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讀出長句子中停頓和自然段間的停頓。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使學生了解秋天的特點,懂得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感受到秋天的美。
3.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二、 重點難點
1.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意思。
三、教材分析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創作的一首優美的抒情詩。詩人用情味深長的語言描寫農家生活,每一句詩都是一幅畫面,三節詩組合成三幅既流動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發了對秋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四、學情分析
一年四季,各具風韻,秋天亦有她獨具的風味,作者描繪了三幅秋天圖畫,寫了一個別樣的秋天。靈動的的語言、優美的畫面,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優美的意境。學生自學,就能品味出文中的清靜、明媚、快樂。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
五、課前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2)師生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3搜集有關寫秋的美文或詩詞。
六、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想象法,比較法。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國著名女詩人秋瑾詩中寫道“秋風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天是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秋天是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黃葉地”。在我國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憂傷的,凄婉的,令人惆悵的。不過也有一些喜秋頌秋的詩章,如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今天在詩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秋天,去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二)、感知課文
1.師配樂誦讀詩歌,生一邊聽讀一邊欣賞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2.資料助讀:作者簡介。何其芳(1912—1977),現代散文家、詩人、文藝評論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萬州一個守舊的大家庭。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于1937年出版,并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何其芳對于藝術形式的完美,表現出執著的探求。在詩歌方面,他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并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
3.齊聲誦讀。師作朗讀指導:重音的處理。
4.指名朗讀。
a生讀,全班同學找出每一詩節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確:全詩依次描繪了三個場景的秋天。
b生再讀,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聽讀,腦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畫面。以培想象能力,深入領會詩的意境。
5.小組合作:a一人朗讀,其他三人點評得失。然后小組內推選一名同學在班內舉行朗讀比賽。
(三)、問題探究,品味賞析
(1)三個場景分別是怎樣的圖畫,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這首詩歌寫的是“鄉村秋景圖”,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呢?
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3)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4)學生研讀全詩,說出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并談談理由。
品秋,體現閱讀的個性化,旨在使學生在交流中既鍛煉口語組織能力,又互相啟發,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師小結,生回顧。看大屏幕上一組秋景圖,配樂齊聲誦讀全詩。
(四)、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資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較此詩與課文的異同。
2、欣賞品評。資料:沙白《秋》。談談認識:你認為哪個詞句最生動?
3、資料交流。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關于秋天的美文。
(五)、課堂小結
1.概述課文內容
《秋天》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中各幅小畫面,以及畫面的各個意象和諧統一,這種氛圍所賴以形成的清靜、清遠、清柔的特點無一不達到極致。詩不長,只有三節,每一節獨立構成一幅畫面,將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多景致皆收于筆下。
2.寫作技法
(1)語言生動、形象、凝練
(2)構思新奇、虛實結合
(六)、學生展示描寫秋天的古詩詞名句
1、.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2、.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
3、.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4、.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5、.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唐•杜牧《秋夕》
6、.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唐•杜牧《秋夕》
7、.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元•白樸《天凈沙•秋》
八、反饋矯正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1)丁丁( ) (2)肥碩( )
(3)鳊魚( ) (4)烏桕( )
(5)棲息( ) (6)寥闊( )
(7)枯涸( ) (8)清洌( )
(9)蘆篷( ) (10)夢寐( )
2.填空
(1)本詩作者________,四川萬縣人。現代________、________,代表詩集________等。
(2)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畫面,表達了對秋天的________的感情。
3.品味下列句中加粗詞語。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丁下地飄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句子,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默寫出你所掌握的寫秋的古詩詞(不少于3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讀李清照的《怨王孫》體味詩中詞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怨王孫
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中老,清露洗、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背誦何其芳《秋天》的基礎上,試根據詩的意境作一幅畫,或寫一篇敘事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略
2.(1)何其芳 詩人,評論家《預言》
(2)熱愛與贊美
3.“滿披”形象生動,“飄”字貼切傳神。共同構成一幅清凈潤澤的形、聲兼具的畫面。
[能力提高]
4.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5.參考答案: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③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6.對秋天的喜愛的贊美。
7.略
九、課后反思
通過上這節課,學生不僅得到了文學的熏陶,對于感知大自然的美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這首詩的內容簡單易懂,所以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詩意,體會情感,品味語言。在學習這節課時,突出了拓展訓練,我想體現的是閱讀與寫作的結合,整體感知與深入探究的結合,從書本向生活,由課堂向課外的延伸。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大膽發言,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回答,老師應該多對學生進行表揚,賞識,多鼓勵學生,這樣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之下有了更積極的表現,學習的也更主動。理解和寬容創設一個更開放的環境,學生也踴躍地大膽地表現自己,展現自己的風彩。
教師的感情應該更飽滿,語言應富有激情,在這堂課上,還未能很好的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以后在教學中應當解決的一個問題。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12
無錫市安鎮中學 林逍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通過各種形式的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對詩中充滿詩意的秋景進行賞析,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培養鑒賞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這首詩歌是何其芳早年的作品,詩歌通過描繪不同的場景和畫面,創造了一種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氛圍。語言清新優美,意境清遠,故確立以上三個目標。)
[教學重難點]
1、調動學生情緒,讓學生用心去體會詩中的美景,并用合適的語氣、語調、節奏把這種意蘊表現出來。
(通過朗讀,引導學生讀出詩的內涵和意韻,并逐漸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故詩歌教學中一定要抓住朗讀這一環節。)
2、品味詩中一些重點詞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深層意思。
(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審美能力是有限的,故這一環節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2.教師準備好多媒體課件。
[設計思路]
讀,能幫助理解詞義,能幫助再現情境,能幫助領悟詩歌內涵,能充實認知結構,能提高語言水平。首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通過初讀、聽配樂范讀、配樂試讀和配樂朗讀等多個步驟,讓學生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接觸到全身心地投入,去感悟詩中美景;然后學生通過互助探究的形式,深入感悟詩歌的深層意韻;最后通過對美國詩人狄金森《秋景》一詩的比較閱讀,讓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在思想上有一個升華。
[教學過程 ]
一.課前準備:
媒體出示:課題、作者姓名等,背景為美麗的秋葉圖,背景音樂為《秋日私語》。
(課前就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期學生在一上課就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和積極認真的態度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精心導入 :
在許多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杜甫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不過也有一些喜秋頌秋的詩章,如劉禹錫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同學們知道哪些寫秋的詩歌嗎?(生說)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何其芳的《秋天》到底是悲秋的呢?還是喜秋的呢?
(用古詩詞導入 新課,讓學生調動本身的知識儲備,并了解到新的詩句,還營造了一種學習詩歌的氛圍,以期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賞讀詩歌,領悟美感,把握作者的感情。
1.學生齊讀全詩。
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評價,并正音。
(讓學生再次初步感知詩中的意境,教師發現學生預習時存在的一些問題。)
2.媒體播放配樂詩朗誦,并配以不斷變幻著的美麗的秋景圖。播放前,請學生注意朗讀的語速、節奏、停頓等。
(這不僅是對學生聽覺、視覺的陶冶,更是給他們的心靈以美的熏陶。)
3.媒體播放背景音樂,學生輕聲的自由朗讀。
4.請幾位學生試著配樂朗讀。要求讀出感情。
5.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那么這首詩是悲秋的還是喜秋的呢?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后,形成了一定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能被他們自己清晰地意識到,就能進一步激發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四.互助研討,感悟詩歌深層意韻。
1.媒體出示:
品味下列劃線詞語,并在學習小組中討論:
(1)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答案:形象地描繪出豐收之景。)
(2)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答案:采用了擬人手法,意味雋永。)
(3)秋天游戲在漁船上。
(答案:既寫漁船上的實景,又寫了秋天的來無影去無蹤。)
2.學生在小組中研討。
3.各小組派代表參加全班研討。
(合作精神是21世紀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程理念的基本要求。這三個詞的運用,是這首詩的精妙所在,學生理解了這些詞的妙處,就能真正感悟到詩的精妙之處了。這也正是學習這首詩的難點,學生通過研討、合作和探究,能解決超出他們現有能力的一些問題。參考答案可以出示,但千萬不要作標準答案,只可起方向性的指導作用。)
五.概括提升。
1.全詩由三小節構成,三小節分別描繪了三個相對獨立的畫面,請給這三幅圖命名。
2.學生回答后,命名:“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點擊相應文字,媒體出示:相應的美麗的秋景圖。
(概括能力是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學習本詩后,在頭腦中形成了三幅生動的畫面,把這些畫面再抽象為三個短語又是一個提升的過程。)
六.比較閱讀
媒體出示:
秋景
[美國] 狄金森
晨曦比往日更柔婉,
毛粟變得褐色可愛;
漿果的面頰多么豐滿,
玫瑰在郊外盛開。
楓樹扎著華麗的絲巾,
田野披上艷紅的輕紗。
我不愿顯得古板,
也佩戴了一枚胸花。
1.齊讀《秋景》一詩。
2.小組中討論兩位詩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處。
3.師生共同研討答案。
(該環節使學生對詩句的理解由意象上升到思想和內涵上,讓學生意識到:同一題材的景色,可用各種各樣的形式去表現。)
七.賞讀課文,領悟美感。
再次由媒體出示畫面和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配樂朗誦中再次去感受詩中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意韻。
八.布置作業
1、學生課后誦讀課文,并將自己的配樂朗誦錄下來,教師對學生交上來的錄音作品作出評價,評出名次,并給予一定的獎勵。在全班播放好的錄音。
2、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
(語文教學的陣地不僅僅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課余生活中輕松地去進行語文學習,讓學生感知到:“生活處處有語文”。)
[資料鏈接]
[配套課件]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1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點,感受秋天的美,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2 、能按一定順序看懂圖意。
3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知道秋天的特點。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秋天。
教學準備:
錄音機、幻燈機、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夏天過去,秋天就來到了3 我們的身邊。秋天到了,天氣、動物、植物都有什么變化呢?讓我們一塊兒去看一看。
學生齊讀課題:秋天
二、講授與討論
看圖
1 、出示幻燈,請同學們仔細看圖,告訴老師,從那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幅圖是秋天的景象?
2 、指名按從上到下或從遠到近的順序說說秋天的景象。
初讀課文
1 、同學們真聰明,作家叔叔也觀察了這幅圖,還把它寫下來了。
2 、請看書,聽錄音。
3 、自己讀一讀課文。
學習課文
1 、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 )看圖:誰能告訴老師,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2 )有多高?有多藍?能不能用另一個詞把“那么”換一換?
(3 )指導讀。
(4 )比較句子有什么不同。
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
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過渡語:在高高的藍天下,有什么呢?我們向遠處望,看見了稻田。
2 、請同學讀第二自然段
(1 )看圖理解“一眼望不到邊”
(2 )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作者要把熟了的稻子比作金子呢?
(3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然后齊讀。
指圖過渡:現在我們往近處看,誰能說說近處的景物?(生甲:稻田旁邊有池塘,池塘邊上有棵梧桐樹} 還有些什么?{ 生乙:地上有小螞蟻和落葉,池塘中有小魚}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咱們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的。
3 :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
{1} 想想春天的梧桐樹是什么樣的,秋天來了,梧桐樹有什么變化。{ 樹葉黃了,葉子落了}
{2} 梧桐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們一齊讀一讀下面這句話:
a 、一片一片的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b 、黃葉從樹上落下來。
(3 )第二句和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4 )填空:當黃葉落下來后
( )把黃葉當作( )。
學生口頭填空,先填課文中的,然后擴展,自由填。
(5 )教師導讀最后兩句。
過渡: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呢?
4 、男同學讀第四自然段。
(1 )秋天來了,燕子有什么變化?
(2 )燕子把黃葉當作什么?
(3 )電報是什么?燕子為什么把黃葉當作電報呢?
(4 )指名朗讀。
看圖小結
秋天來了,天那么高,那么藍;稻子熟了,黃燦燦的;梧桐樹的葉子變黃了,開始一片一片地往下落;燕子也準備飛到南方去過冬了。在我們身邊你也會發現許多事物在悄悄地變化。
六、作業
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秋天的變化。
有關秋天教學設計 篇14
授課日期: 年 月 日 總課時:
14 秋天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①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課前準備
①課前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寫出生字并正確注音。
②師生合作制作秋景圖的圖片或課件。
一、激趣引讀,誦讀積累
1、創設情景,導人新課
著名詩人秋瑾在詩中說“秋風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辯》中言“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憂傷的、哀婉的,讓人頓生惆悵……但是秋天也有絢麗的色彩、豐收的喜悅。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秋天,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板書課題)
2、誦讀積累,整體感知
①教師配樂范讀課文
a.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b.學生正確劃分詩歌的停頓。
③②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顯示)
二、合作探究,互動釋疑
1、合作探究:
a.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b.詩中刻畫了幾幅圖畫?(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c.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朗讀之后,學生四人小組討論明確三個問題。
討論明確:
a.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氣特征;提到農家:稻香、鐮刀體現農家特色;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這是在秋天。
b.三幅圖:農家豐收圖、霜晨歸漁圖、少女思戀圖。
c.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
2、圖畫描繪:出示學生繪制的圖畫或課件。(學生對照圖片展開想像,描繪自己喜歡的畫面。)
先請幾名同學朗讀最喜歡的一節詩。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據圖畫,展開想像,描繪畫面。學生描繪畫面(參考內容):
◆農家豐收圖:清晨朝露未唏的時候,有位農人來到幽谷,丁丁的伐木聲震蕩山谷;田野里發散出稻香的氣息,金黃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個身影在揮鐮割稻,晶瑩的汗珠濕透衣衫;果林中還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飄香,沁人心脾,摘下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禮物,放進背簍,這份喜悅要與親友一起分享……
◆霜晨歸漁圖:清晨的江面還彌漫著冷冷的霧氣,可以感受到些許的涼意。遠遠地有個漁人搖著船槳向岸邊駛來。依稀可見船篷上掛著層白霜,漁人熟練地撒下魚網,網上的青鳊魚就像烏桕葉,閃著銀色的光澤。歸航了,江面上傳來動人的漁歌,還有陣陣爽朗的笑聲……
◆少女思戀圖: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嗚叫聲,溪水清澈見底。羊兒的咩咩聲陣陣傳來,秋天的美景讓人賞心悅目,牧羊女卻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夏日里的笛聲悠遠、綿長,怎不見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誰能猜得透?
3、研讀賞析
a.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 由遠及近的順序。
b.想像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你喜歡的一幅圖畫,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c.找出你最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并說說你的感受。
例:◆優美語句賞析,主要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伐木聲飄出幽谷——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飽食”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出了豐收之景;“稻香”從味覺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豐收的圖畫。
秋天棲息在農家里——“棲息”運用擬人的修辭,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具體化,寫出了松弛、嫻靜的氛圍。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輕輕”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戲在漁船上——“游戲”一詞虛實相生,漁人是在漁船上游戲,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魚,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戲秋天,寫出了那份閑適。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夢寐”是朦朧的意思,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收起青鳊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這個比喻用得好嗎?
比喻青鳊魚像烏桕葉;另一層意思,江岸上烏桕樹,樹葉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網起的是烏桕葉的影子。用倒裝句體現漁民悠閑的心情。
4、互動釋疑:學生提問,小組全班相互解決
三、聯系生活,體驗延伸
以海鹽的秋天為生活舞臺,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四、教師小結,課外拓展
1、教師小結:本詩從多種感官角度出發,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寫出夏忙后農閑的景象:農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閑、愜意,少了些艱難苦恨,多的是清靜、清甜。這是一個明媚、快樂的秋天,一個樂在其中的秋天。
2、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①寫海鹽的秋天。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
②摘抄以“秋”為內容的詩文,并做點評。
③比較閱讀:讀《秋景》,比較與《秋天》在內容、感情、語言等方面的相同之處。
(武原鎮中學 陸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