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學設計(精選17篇)
山行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古詩《山行》。
2.學會古詩《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理解古詩《山行》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用具:小黑板,音樂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后人傳頌。
3.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徑”“飄”
2.讀這兩個字,應注意什么?
3.指名讀課文。
4.回答問題:
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1.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2.為什么稱為“寒山”?
3.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
讀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4.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么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5.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
紅葉比什么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山行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寫好生字。
2、理解重點詞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3、感受山秋宜人的秋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學重難點想象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游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游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1、齊讀詩題。
注意:行的讀音是后鼻音,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路上行走。
2、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二、詩人在山路上行走看到了怎樣的景色呢?請大家自由讀古詩。
1、自由讀詩。
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
重點指導“生”“斜”。“斜”在這里應該讀xié,有人認為應該讀古音,但現在不提倡。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詩人描繪了深秋哪些景物呢?!
學生自讀。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
(相機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看文中插圖。
這幅插圖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1)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2)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什么叫“寒山”“石徑斜”
[ 多媒體演示:小徑彎曲、人家在白云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云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解決關鍵詞“坐愛”“ 楓林晚” “于”的意思,先讓學生說,教師再點撥。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么停車呢?
b、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①師生齊讀。
②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于”、“晚”。
④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鞏固練習
1、找出古詩中要求寫的生字。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記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認識了。
3、指導寫字,教師示范寫,學生在課堂上寫前三個字,教師注意巡視。
4、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山行
景: 寒山 石徑 白云 人家霜葉
情: 熱愛自然
教后記:
發現的問題有:
1、課堂上教師的話比較多,而讓學生自己思考表達的時間不夠充分,讀詩還顯得不夠,特別是對于基礎較弱的學生,如果沒有課前充分的預習,似乎聽得一知半解。
2、古詩的每句話里都有十分重要的詞語,只有真正理解詞語的意思才能理解詩意,進而感悟情感。在教學每句詩時,應該更加扎實地讓學生知道詞語的意思,讓他們說說,進而用自己的話說說本據詩的意思,而不是蜻蜓點水式地想當然以為孩子們會知道,其實,真正不需要老師點撥學得好的學生是非常少的,老師的教是服務于學生的學。
3、提問不夠整,沒有明確的主問題貫穿整節課,或者是備課時有這種想法,但課堂操作中卻被學生牽著鼻子走或是無法靈活應付,這也說明課前的預設還不夠充分,備課還不充分。
反思:
首先,上課是一門藝術,當我們設計某個教學環節時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我設計這個環節目的是什么?有效嗎?這個環節能達到本節課的目標嗎?如果熱衷于表面的熱鬧而變成低效的課堂,受害的不僅是老師,更是學生們。
其次,對于知識點的講解一定要清楚明了,因為語文本身是個包羅萬象的科目,教師不要以主觀的臆想或感覺來告訴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多讀課文,課前做做必要的習題,先考慮教什么,再考慮怎么教,這才是扎實真實有效的課堂。
最后,教學時應該有貫穿全課的主問題,這首詩應該緊緊抓住“詩人在山上行走看到了什么?”來教學,找出景物,理解關鍵詞,初步感知詩意,配合圖片創設情境悟出詩情,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詩歌的味道。
山行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山行教學設計 篇4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欣賞秋景圖片后說說你眼中的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
(意圖: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么季節的詩,并且讓學生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讓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2、釋題:在山上行走。
3、簡介作者: 杜牧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二、嘗試學習、讀詩明意。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2、請生朗讀,互相評價。3、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二)“扶”學第一句。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遠上”:用“聯系實際,展開想象”法。“斜”:用“簡筆畫演示”法。“寒山”:用學生“介紹”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說話順序。
3、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扶”著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因此在總結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半扶半放”學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并結合講解“生處”的寫法。(設計意圖:這個詞最容易寫錯。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與“深”區分。)
2、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四)“放手”自學三、四句。(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這一環節中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要采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這樣就是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
(五)以畫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著雙手,在欣賞著山中的哪些景色?我們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沒有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標記。
(2)結合我們剛剛看到的景色,選一選“徑”“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結合插圖,你能試著說說全詩的意思嗎?(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可感的圖片、影像比較感興趣。古詩的插圖恰恰將詩中所描繪的景色直觀地呈現與學生眼前,在這一環節中我借助色彩明麗的圖畫,整體把握了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又利用圖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義的選擇,還憑借插圖基本上疏通了詩句意思,從整體上感受全詩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讓學生通讀全詩,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引導想象: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3、播放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指導讀好后兩行。(設計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游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誦讀詩句,體驗美感。
設計意圖:古詩的教學除了理解詩句的意思之外,還應知道學生通過誦讀進入詩中意境從而領悟詩人的感情。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了解了整首詩的意思,你知道詩句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嗎?那用心讀讀好嗎?(設計意圖: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2、風景這么美,語句這么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讓學生再來讀讀看,獲取體驗。
3、學生匯報,歸納方法:
(1)帶著贊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2) 劃分節奏、讀出節奏感。
4、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設計意圖: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
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1、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這兩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么?)
秋詞(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鶴排云去,便引詩情到碧宵。
臨平泊舟(元 黃庚)
客舟系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色涼。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2、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設計意圖: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趁著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板書設計】
3、《古詩兩首》
山 行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停車喜愛,楓林晚景
遠近相融,熱愛自然
我們應以文本中的古詩為點,讓學生在古詩海的暢游中,不但領略到各具形態的美,而且深悟到這種美所引起的審美情趣,以此來凈化學生的思想靈魂,為學生的生命發展打好亮麗的底色。
山行教學設計 篇5
古詩《山行》的作者是唐朝詩人杜牧,詩句內容共四句,但很有情致。其中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已達很高的藝術造詣,對于小學四年級學生,古詩內容較抽象,意境難以理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讓學生主動探究,質疑問難,再配以豐富的教學情境,去感悟古詩意境,最后誦讀,讓學生完全融入古詩的意境中,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設計如下:
1、緊扣重點詞,理解“坐”、“于”、“霜”、“寒”、“生”及相應詞語,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的凝煉與本詩的意境。
2、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引導學生以讀、說、議、想、劃的方式學習,以師生、生生互動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習的主人。此環節在小組討論中得以充分體現。
3、重視師生的情感交流,充分激發全體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的心向與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強與全體學生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積極主動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用鼓勵性評價,讓每個學生都感覺成功的喜悅。
4、重視古詩誦讀,古詩是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寶,它語言凝煉,意境深遠,本課采用不同形式的讀,不同環境讀,分小組讀,齊讀,范讀,自由讀,深入讀,感情讀,還大膽采用吟唱。在讀的過程不斷深入理解詩歌內容,最后直至情感的升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型】
古詩。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詞句,了解詩歌內容,有感情地朗讀。
2、能力目標:優等生能通過學法自學古詩,能創意地表達古詩內容,富有想象能力。
中等生能抓住重點詞,了解古詩學習的方法。
差等生在優等生的幫助下能基本了解古詩的學習方法。
3、情感目標:激發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欣賞古詩的意境美。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師:投影幻燈片、音樂磁帶。
生:準備兩首描寫四季景色的詩句。
【座位排列】
采用異質型分組每4~5人為一組,其中:a級代表優等生,每組為1人;b級代表中等生,每組為2人;c級代表差生,每組為1~2人。
【教學組織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觀看錄像《山行》,先向學生交代學習任務,然后簡介作者,理解詩題,設置懸念,激發 學生了解下文的興趣。 讓學生背出一兩首杜牧寫的詩。談談對杜牧的了解,通過查字典,翻找資料,請a級生總結杜牧是唐朝詩人,擅長寫景,人稱“小李杜”。
二、新授 1、初讀古詩,回顧學法
1、學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初步感知內容
⑴ 通過學生自由讀、分組讀、指名讀、齊讀等手段,初步了解古詩內容。
⑵ 請b級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方法,a級生補充點評。
總結出拆散、釋詞、理順、連貫。 2、通過學法自學古詩
2、小組討論,主動探究
⑴ 小組討論,抓住關鍵詞“坐”、“于”、“霜”、“寒”、“斜”等詞語,用查字典、查找資料理解。
⑵ 逐句逐句地理解,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提出來小組共同解決。 3、總結學習情況,師生共同評價
3、匯報學習過程
⑴ 讓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匯報學習古詩的過程,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⑵ 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
⑶ 請b級生說出文中的重點詞“坐”、“于”、“霜”、“寒”、“生”的意思,請a級生說出“斜”、“生”、“寒”、“霜”這些詞的用法好在哪里。
⑷ 請a、b、c級生用自己的話將古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要求a級生有創意地表達古詩內容,b級生能準確理解并表達無誤,c級生能在a級生幫助下基本理解古詩內容。 三、賞意境 請學生看黑板上的簡筆畫,聽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
1、啟發學生說出感覺最美的景色 1、先請c級生用簡單的幾句話來表達,例:我覺得高山美;我覺得石徑美;我覺得傍晚的楓樹林美。再讓b級生說出怎樣的高山、石徑、白云、楓樹美?把這些景物寫具體,最后請a級生創意地表達。
2、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你想做什么?
2、加以配樂,古詩意境,抒發心中的情感
⑴ 唱支歌來表達。
⑵ 跳支舞。
⑶ 照一張相。
⑷ 畫一幅畫。
⑸ 當導游介紹此處美景。 四、誦讀 1、指導朗讀
要讀出節奏美。
1、看圖中景物感悟讀,配以古箏樂,分自由讀、小組讀、齊讀、范讀、指名讀。先請b級生讀,a級生評,再請a級生范讀,讀出“遠上”強音,“石徑”次強,“白云”強音,“有”次強,“楓林晚”強音,“二月花”弱音。 2、吟唱 2、請a級生用熟悉的曲調吟唱,再請全班同學跟唱。 五、延伸 背出描寫四季景色的其他詩人寫的詩句。 回憶曾經學過或課外的古詩,例:《泊船瓜洲》、《望廬山瀑布》、《絕句》、《春曉》。 六、總結 不管是描寫春景、夏景、秋景、冬景,其中都表達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全班齊讀《山行》,情感升華至高潮。
【板書】
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分層作業設計】
a級生:
1、用自己的話創意地描繪出美麗的秋景。
2、寫一篇導游詞介紹山林的景色。
b、級生:
1、畫一幅秋色圖。
2、用一首歌來表達心中的感情。
c級生:
1、配樂吟誦。
2、默寫古詩。
山行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誦讀法
【教學用具】: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 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匯報交流。
點撥: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布置】:畫一幅秋色圖
【板書設計】: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云深處,人家居住
山行 熱愛自然
喜愛楓林,難抑驚喜
點明原因,揭示中心
【教學反思】:
山行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山行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 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2. 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書寫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領入詩。
喜歡旅游嗎?讓我們跟隨唐朝著名詩人杜牧去秋游吧——(音樂)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山行》(板書詩題)
1、齊讀詩題。
2、配樂范讀。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1、自由讀詩。
要求:讀準讀順。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詩。
重點指導“生”“斜”。
4、齊讀全詩。
三、再讀想象,整體感知。
1、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
學生自讀想象。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
(相機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
四、以畫為媒,研讀感悟。
1、課件出示圖畫。
(圖畫內容:石徑不斜,人家太顯,楓葉不紅,人物不見)
這幅畫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邊讀詩邊思考。
(1)學生個人自讀思考。
(2)小組討論研讀,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反饋,讀中悟詩。
根據學情,相機指導:
(1)指導朗讀第一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指名學生交流研讀情況:
根據學生指出的“小徑太直、人家位置錯誤”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 多媒體演示:小徑由直變曲、人家移至白云生處。]
②個人讀、學生練讀、師生共讀、齊讀相結合。
重點體會“斜”“生出”。
③教師引讀:白云人家,蜿蜒石徑,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時節啊,詩人遠遠望去,感嘆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④邊吟誦邊想象配樂齊讀。
(2)指導朗讀第二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濃濃的秋意之中啊!來,我們再來看看畫,讀讀詩,還有什么問題嗎?
①根據學生指出的“人物馬車不見”的畫面問題,相機操作。
[ 多媒體演示:馬車出現。]
a、詩人坐在馬車上邊走邊看,為什么停車呢?
b、根據學生感受,相機操作:楓葉變紅。
詩人沒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紅紅的楓林,他停車就是因為愛這美麗的楓林!
c、師生齊讀。
②引導學生角色換位體驗:你就是詩人,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③學生交流個人感受,進一步體會“坐愛”、“紅于”、“晚”。
④練讀,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⑤多種方式讀詩:指名讀、小組共讀、師生讀、兩人讀等。
⑥配樂齊讀
3、配樂背誦
(1)描述畫面。
石徑彎彎曲曲地伸向遠方,白云繚繞的地方人家隱隱約約,秋意綿綿啊,當那一片楓林躍入眼簾時,那比二月花還紅的楓葉更讓詩人驚喜不已,他停車欣賞!留戀忘返!
指名讀
(2)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3)配樂齊誦
五、為畫題詩,指導默寫。
1、把畫送給大家,請你在畫上題上這首詩,為畫更增一份美。
2、學生默寫,老師指導。
3、展示作品,點評。
4、作業:好多同學也寫得不錯,拿回家給畫涂上顏色,還可以把它放進你的成長記錄袋里。
板書:
21.古詩三首
山行
杜牧
寒山石徑(斜)
楓林(紅)
白云(生處)人家
山行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3、認識10個生字,學會寫6個生字。
【教學重點】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在讀中理解古詩中字詞的意思。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教學課件、楓樹葉卡片、一枝鉛筆、寫有古詩的白板紙。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
同學們,喜不喜歡聽故事呀?老師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好嗎?唐朝啊,有一位大詩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歡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美麗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車里在山上行走的時候,看見了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了遠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隱隱約約還看得見有幾處人家呢!山路的兩旁是火紅火紅的楓樹林,那楓葉真美極了,它的顏色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團燃燒的烈火,實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車子停了下來,細細地欣賞這美麗的景色,并且還高興地寫了一首詩呢!詩的名字就叫《山行》,齊讀課題。
二、初步感知古詩
1、你們想聽老師配上音樂來讀一讀這首詩嗎?
2、詩人杜牧只用了28個字,就把我們剛才看到的美麗景色全寫下來了,景美詩更美!你們想讀一讀嗎?跟著老師一行一行來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三、學習生字、誦讀古詩
1、學習古詩第一行:
⑴ 這首詩呀,老師還給它配上了美麗的畫面,你們看(出示第一幅圖)誰能說說在這幅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⑵ 我們看,這正是深秋季節,深秋時節的高山會是什么樣呢?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樹葉有深黃色的,有淺黃色的,還有紅色的,真是五彩斑斕。山上還有一條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方伸展著。多美呀!那你們知道這幅畫面說的是我們詩中的哪一行嗎?
⑶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行詩。
⑷ 學習生字“遠”:
①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麗的圖畫,我們上學期學過一首詩就叫《畫》,還記得嗎?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個老朋友你還認識嗎?
(出示“遠”字字卡。)
②“遠”字在這里也是指遠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結構的字呢?我們在書寫的時候應該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呢?
③ 還有哪些生字是“辶”?
④ 我們再來讀一讀帶有“遠”字的那一行詩。
⑸ 學習生字“徑”:
① 這個字寶寶是我們的新朋友,它讀作(jìng),拼讀、齊讀、開火車讀。
② 這個“徑”字在詩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頭鋪成的,我們叫它(石徑),再讀。
⑹ 學習生字“斜”:
① 這條石頭小路是什么樣的呢?古詩中用了一個字來形容它,是哪個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讀、男生讀、女生讀。
② 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的這枝鉛筆,這是(立),這樣就是(斜)。
③ 詩中的這個“斜”字是彎彎曲曲的意思。
④ 你能給“斜”字組個詞么?
⑤ 第一行詩的生字我們都認識了,再來讀,相信你們都得會更好!
2、學習古詩第二行:
⑴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隱隱約約還看得見幾戶人家,這又是詩中的哪一行詩呢?
⑵ 齊讀第二行。
⑶ 同學們想一想:
白云浮動,炊煙裊裊,當落日的余暉灑滿整個山林的時候,你說這座山林美不美啊?
⑷ 這么漂亮的景色,我們在讀的時候,應該怎么讀呢?這回我們把前兩行連起來讀一讀。
⑸ 讀的時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間的小路上一樣,多美的景色啊,真讓人陶醉啊!誰愿意再把這兩行詩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
3、學習古詩第三、四行:
⑴ 詩人走在石頭鋪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兩旁是火紅火紅的楓葉,很美麗。)
⑵ 說得真好,這么美的楓樹林,杜牧實在是太喜歡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車子停了下來。下車后站在那里細細地欣賞這迷人的景色,這就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⑶ 學習生字“停”“亭”:
① 詩人杜牧實在是太喜歡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車子(停了下來),這個字就是“停車”的“停”。
② 為了更好地學習這個生字,我們先來看看這個字。
(出示“亭”字字卡。)
③ 你發現這兩個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了嗎?
④ 這個“亭”是哪個“亭”呢?它又是怎么來的呢?(演變):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樣子畫了下來,我們來仔細觀察,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經過很多很多年的演變,變成了這樣,最后又通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就變成了現在要學習的“亭”字了。
⑤ 你能給這個“亭”字組詞嗎?
⑥ 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個“亭”字。
(教師范寫──學生書寫。)
⑦ 那你能不能用左邊的這個“亭”字來幫忙記住右邊的這個“停”字呢?
⑧ 說得很清楚,說到“停”字,我們就真正停下來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來活動活動吧?
⑷ 學習生字“車”:
① 活動之后,我們就要馬上回來抓緊時間學習了,因為時間就像小馬車一樣,飛快地向前跑,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這個字就是“小馬車”的“車”字,(出示“車”字字卡),拼讀音節,小組拼讀。
② “車”字是一個簡化字,在我國的古代和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
③ 大家看,這就是古時候的車,人們照著車的樣子畫了下來,同學們看像不像?仔細觀察,這里像(車把,車轅,車輪。)后來經過很多很多年的演變變成了這樣,這就是繁體的“車”,最后簡化為我們今天學習的“車”字了。
④ 說一說帶有“車”字的詞語或成語。
⑤ 看來大家都非常喜歡車,對車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們就來寫一寫這個“車”字。(大屏幕書寫“車”。)看老師在黑板上書寫,注意觀察每一筆的位置。
⑥ 誰想讀一讀帶有“車”字的`那行詩?
⑸ 學習生字“霜”:
① 詩人為什么把車子停下來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② 具體地說是被那些秋霜打過的楓葉所吸引了,因為楓葉在經歷了霜打之后它就會格外的紅,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③ 這個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讀、齊讀、小組讀。
④ 這個字里面還有一個我們要學習的新部首。(雨字頭)書空“雨頭”。
⑤ 請同學們觀察,當“雨”字變成“雨字頭”的時候發生了什么變化?
⑥ 帶有“雨字頭”的字還有很多,你能說出幾個嗎?
⑦ 誰能來分析一下“霜”字的結構?
⑧ 在深秋的早上,細心的同學會發現地面上、草地上會有一層白色的東西,太陽一出來,它就沒了,看見過嗎?那就是“霜”。
⑨ 你們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過的楓葉啊?(圖片欣賞)
⑩ 從同學們的表情中和驚嘆中,能看出來你們非常喜歡這美麗的楓葉,假如你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你想做點什么呢?
⑾ 如果我來到了這篇美麗的楓樹林,我就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這首詩的后兩行來: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⑿ 我們一起來誦讀古詩的后兩行好不好?
四、鞏固生字
1、認讀字卡:
⑴ 這些字寶寶我們都認識了,我們開火車來讀一讀這些生字。
⑵ 趙老師今天還為大家準備了幾片美麗的楓葉呢?看,好看嗎?楓葉的后面還藏著我們今天學習的字寶寶呢!誰想來摘楓葉、讀字卡?
⑶ 現在我們把這些帶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還會讀這首詩嗎?(齊讀)
⑷ 同學們非常喜歡這片楓樹林,假如你來到了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們在讀的時候就要帶著高興的語氣來讀,要有感情來讀。
2、游戲鞏固:(小白兔過河)
同學們讀得真好,山上美麗的風景不僅吸引了詩人,還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誰啊?他正準備上山看風景呢!可是面前的石頭擋住了他的去路,我們快來助他吧。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隨著詩人杜牧領略了深秋時節楓樹林的美麗風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也會發現它的美!
六、興趣作業
今天的作業就是把這首詩背誦給你的家人聽,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誦。
【教學反思】課堂上,不時引導學生們走上臺來,操作學習,以強化記憶。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態學習空間,老師和同學的有效互動,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在情景中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山行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簡析:《山行》通過詩人的所行、所見、所感,描繪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贊美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詩由寒山、石徑、人家、白云、楓林組成,有景有人,有情有景,構圖和諧,抒情自然。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在山中行走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
目標預設:
1、學會古詩《山行》,讀準“斜”,理解“寒山”“坐”“石徑”等字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山行》,感受古詩描繪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歌的意思,并能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背誦古詩。
2、難點:讀懂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于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后,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學方法: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引入:
1、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2、板書課題。
3、介紹作者:
同學們,你們知道杜牧嗎?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4、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輕聲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指名朗讀古詩,正字正音,引導讀出古詩的節奏之美(斜:xia)。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4、師生交流。
板書:(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楓葉)
三、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讀第一行詩。
理解“遠上”“石徑”“斜”。為什么稱“寒山”呢?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出示掛圖: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著,往遠處看到了什么?這幾戶人家在什么地方呢?
2、讀第二行詩。
理解“白云深處”。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深秋季節,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在山上飄浮白云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小結:前二行詩寫詩人看到的山林遠景。
3、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為什么詩人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4、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于”。霜葉比什么還紅?說說第四行詩的意思。
把第三、四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我所以停下車子不走了,是因為我喜愛這夕輝晚照下的楓樹林,要好好欣賞一番。)
小結:這兩行是寫詩人看到的楓林近景。
5、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小組內討論交流。
6、師生交流:這是什么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你是從哪里知道的?
(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7、教師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4、有感情朗讀背誦。
五、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古人寫秋,大多寫秋的悲涼,凄美,而在這首詩中我們感受的是作者對秋的深深愛戀之情。假如你來到了這片美麗的楓樹林,你會怎么樣呢?
六、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 霜 徑
2、師范寫。
3、生描習字冊,師個別指導。
板書設計:
山行
景: 寒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霜葉
情: 熱愛自然
山行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賞析詩畫藝術,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巧妙構思構圖,畫面體現古詩意境。
2.激發學生參與背誦古詩、了解古詩,更注重營造輕松愉悅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欣賞和想象繪畫能力,體現詩情畫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過古詩配畫,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畫面的巧妙構思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范畫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
2.你喜歡秋天嗎?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欣賞秋天的美景(課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你們想不想畫一畫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詩,并來畫一畫詩中的內容。板書:《山行》。
二、感知古詩大意,吟誦古詩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2.(課件)范讀
3.(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要讀出古詩的美感和韻味來。
(2)小組討論并了解這首古詩的大體意思。
學生感知古詩大意(自主學習,小組之間討論交流)
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戶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那經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3.檢查古詩誦讀情況。
誰來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生評價。
4.自編動作吟誦古詩(男女分組讀,紅黃藍綠隊賽讀)
三、欣賞激趣,構畫古詩
出示范畫,欣賞
1.畫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板書: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楓林、霜葉)
2.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3.誰來說一說古詩配畫的要求?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最后畫什么?(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
師:首先要畫上一座山,不過這是什么季節時的山呢?你從哪看出來?(寒,有楓林)
師:是啊,這是深秋時節的山,給人一種涼意,所以詩中稱它為“寒山”。
師:接著畫上什么?(小路)這小路是用這么鋪成的呢?(小石子)哦,原來是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課文中用了哪個詞啊?(石徑)但是這是一條怎樣的石徑呢?是筆直的嗎?從哪看出來?(斜)
師:詩中還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這人家該畫到近處還是遠處,為什么?
師:這云又是怎樣的云呢?的云
師: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繚繞的地方有幾戶人家,除了這些,你仿佛還看到了什么?
師:在這寒山上行走,最奪目的要數什么?(楓林)為什么?
師:老師該用上什么顏色呢?為什么?是啊,“紅于”在這里表示比……更紅,這霜葉比二月里的花還要紅,多美啊!你能用一個詞兒來形容這山上的楓林嗎?
師:這么美的畫面,我們想不想立刻把它畫下來。
四、作業超市
關于秋天的古詩:《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學生欣賞其它《古詩配畫》作品,感受詩情畫意。
2.學生自主選擇古詩,為古詩配畫。
3.學生為古詩配畫,教師巡視指導。
4.分紅、黃、藍、綠四個隊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畫得好,而且更有創意。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展示作業,師生評價。
2.教師小結
3.請同學們辦一期關于秋天的手抄報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山行教學設計 篇12
『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熱愛之情。教學中,引導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賞火紅的楓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發熱愛生活之情,是教學的重難點所在。
『目標預設』
1、讀懂詩句,理解內容,想象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重點、難點』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設計理念』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學習情境,本首詩優美生動,可以在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蘊涵,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設計思路』
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所以,教學的過程中,在以識字為重點的基礎上,我利用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揮想像,練習說話,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
『教學過程』
一、觀看楓葉,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片楓葉, 請學生說出它的名字并說一句說話(可以是介紹楓葉的,也可以是贊美楓葉的)。看誰說得好。
2、教師小結過渡:同學們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下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設計意圖:一下子就使得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提起興趣。】
二、初讀古詩,感受古詩內容。
1、板書:行,誰能用“行”字組一個詞語。
板書:山行,讀題,說說知道了什么。讀了詩題,還有什么問題要問。
2、簡介作者:杜牧,唐代詩人,有“小杜”之稱,多才多藝,工詩文,能書畫,流傳下來的詩有二百多首。
3、深秋的一天,杜牧乘著馬車,順著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讓他流連忘返,他情不自禁揮毫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絕句,引導學生自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4、(放音樂)師:同學們可以隨著音樂再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首先先了解詩題的意思與作者,為學好古詩打好基礎。配上音樂讓學生讀,意境更唯美。】
四、設置情境學詩,隨文識字。
1、配樂齊讀古詩。
2、出示幻燈片(老師將圖片順序打亂)學生討論:
(1)每幅圖上畫的是什么?(學生自己選擇想說的圖片)
圖意:第一幅: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第二幅:山頂上白云繚繞,飄著縷縷炊煙;第三幅:夕陽下詩人停下車來駐足楓樹下欣賞贊嘆;第四幅:漫山遍野似火的楓葉。
練習說話:讓學生總結每一幅畫上的內容。
【設計意圖:既學習了古詩,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再次討論:每幅圖片的內容和詩中的哪一句有聯系?
3、既然我們已經觀看了和這首詩有關的圖片,那請四人小組合作,利用多媒體的圖片及身邊的“無字詞典”,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4、小組匯報交流。
(1)一條彎彎曲曲的石板小路通向山頂,詩中是怎樣寫的?
(生:遠上寒山石徑斜)哪個字寫出了石板路的特點?(斜)
(2)楓樹覆蓋的山頂上飄著縷縷炊煙。從詩中哪個詞看出人家在哪兒?(白云生處)指導朗讀:白云生處有人家。
(3)漫山遍野如火的楓葉,詩中說:霜葉紅于二月花,為什么說紅于二月花呢?(楓葉不畏霜寒,經霜后更加明艷動人。)
(4)詩人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比較這樣寫好在哪兒?
師生共同討論: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覺到了山林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
(5)從哪句也可看出詩人非常喜愛楓葉?
生答:從“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能看出,詩人為了停下來欣賞艷麗的紅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
(6)師引導學生入情入境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以致作為名句千古流傳。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在頭腦中展開豐富的想象。
5、指導朗讀,進行朗讀比賽。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練讀。指名讀。
(3)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4)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5)對呀,詩人和你們一樣,被這美麗的秋景給迷住了,被這美麗、和諧的大自然迷住了,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這首詩。
【設計意圖:多種形式的讀,不但讓學生融入了美麗的秋景中,而且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從讀中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
五、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1、想象著詩歌意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指名朗讀
3、聽錄音朗誦后再次練習美讀古詩,體會情感。
4、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畫,然后指導背誦。
六、作業。
請你今天回去畫一幅秋景圖,然后配上這首古詩,并把古詩美美地背誦給父母聽。
山行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了解詩句的內容。
2、感受詩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領悟詩人表達的心境和情趣。
3、會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的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教學的難點】領悟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條悠久而豐厚的歷史長河中,唐詩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文學的星空上,剛才同學們已經背了幾首,今天老師和你們再來學習一首唐詩。
二、初讀古詩,了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你認為這是一首反映什么時節的詩?
2、說說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三、欣賞圖片,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1、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
2、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也是外出旅游的好時光,唐代詩人杜牧在外出觀賞美麗的秋景時,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動,文思涌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投影出示: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四、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說)
2、小結古詩學法:
⑴ 讀一讀:
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 動一動:
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 想一想:
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么?
3、自學古詩:
⑴ 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了解。
⑵ 合作學習,明確自學的任務。(完成表格)
⑶ 我會讀──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讀古詩
1、精講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⑴ 寒山:
深秋時節的山,因為深秋時節,天氣轉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 徑:小路。
⑶ 斜:彎彎曲曲。
⑷ 前半句句意:
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小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頂。
⑸ 后半句:
白云深處指的是云霧繚繞的地方。
⑹ 句意:
云霧繚繞的地方隱約可見幾戶人家。
⑺ 指導朗讀:
讀準字詞,讀出節奏。
2、小結學法:
理解詩中的字詞,進而理解句意。
3、師生一起學習、理解第二句:
⑴ 做:因為,古今異議字。
⑵ 愛:留戀,眷戀。
⑶ 晚:傍晚。
⑷ 紅于:比……更紅。
⑸ 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⑹ 句意:
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美麗的景色而停下車來,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山花還要紅艷。
4、讀一讀第二句古詩。
六、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⑴ 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
⑵ 配樂朗讀。(創設詩情畫意)
2、理解并領悟古詩:
⑴ 這首詩主要講什么?
⑵ 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⑶ 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讀一讀。
七、小結延伸
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云、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八、向學生推薦兩本書
《唐詩三百首》、《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
【板書】
山 行
【唐】杜 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設計意圖】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瑯瑯上口。因而,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說一說“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后引導他們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加深對“秋”的認識──秋天是一個收獲是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由此,唐朝的詩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連忘返,文思涌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山行》。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古詩,因為學習方法就象打開知識門戶的一把鑰匙。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最后,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唐詩三百首 》、《小學生必讀70首古詩》,讓他們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
【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個教學的難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景,引學生“上路”:
在導入新課,學生初讀古詩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么季節的詩,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根據生活的經驗,說一說秋天──欣賞美麗的秋色圖。得出: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適宜外出旅游的黃金季節。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山行》做好了鋪墊。
2、教給方法,讓學生自己“上路”:
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戶的鑰匙,在總結以往學習古詩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⑴ 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 動一動: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注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 想一想: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么。引導學生自學古詩。
3、指導朗讀,讓學生輕車熟“路”:
常言道:“書讀百遍,情義自現”,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范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遺憾的是由于課前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反饋理解詩意的時間稍長,最后不得不壓縮了指導朗讀的時間。因而導致了學生對古詩的節奏美、意境美領悟不深客。
山行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了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用具】:
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說)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獲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板題】:山行 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 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自由朗讀,讀到瑯瑯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匯報交流。
點撥: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⑵、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⑶、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é,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⑸、白云生處與白云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⑹、坐:因為。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⑺、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楓林晚:傍晚時候的楓樹林。
⑻、紅于: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理解詩意:
⑴、學生根據理解講解詩句內容。
⑵、教師點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云生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云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它蘊含多層意思:
(1)點明前兩句是白天所見,后兩句則是傍晚之景。
(2)因為傍晚才有夕照,絢麗的晚霞和紅艷的楓葉互相輝映,楓林才格外美麗。
(3)詩人流連忘返,到了傍晚,還舍不得登車離去,足見他對紅葉喜愛之極。
(4)因為停車甚久,觀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樣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葉紅于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了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么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游: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作業布置】:畫一幅秋色圖
山行教學設計 篇15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3、通過“山”“小路”“楓林”“霜葉”等詞引領學生通過想象,在詩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麗。
4、學習古詩新唱,培養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多元吟誦,練習背誦。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田字格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在星期六,幾個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見樹上的橘子綠綠的,橙子黃黃的,掛在枝頭,就高興地說:“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誦古詩。”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沒背出來,誰來幫幫他?(出示圖片)
生回答。
師:對呀,“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課件出示山行圖)。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古代詩人杜牧也非常喜歡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寫下了這首古詩——《山行》。(板書:《山行》)
2、齊讀課題,讀準“行”字。
①師板書,生書空。
②齊讀課題。
師:誰能說說“山行”是什么意思?
[設計意圖:以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引入,感悟秋天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讀古詩,認識生字
師:現在我想請我們小朋友自由朗讀一下這首詩,注意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再讀古詩,初步感悟詩境。
師: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詩人被這美麗的山景深深打動,那我們就再讀一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讀詩句,感悟詩境
(一)詩畫結合,品讀一、二句。
1、(出示圖片)師:是呀,秋天的景色多美呀!看在這幅圖片中,你知道詩人在那兒看到了哪些景色?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師:是呀。相機板書:(山 石徑 白云 人家)
師:這樣的景色美嗎?
師:這么美的景色,那我們就美美的讀一讀吧。(學生反復讀詩句。(指名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齊讀。))
2、理解“寒山”。
①師:小朋友們,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樣的山呢?
生:寒山。
師:為什么是寒山呢?請看張圖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圖片)
②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時候的山。
3、(出示圖片)認識生字“徑”、“斜”。
師:小朋友,在這句詩里面,有兩個生字朋友,他們很想和我們交朋友呢!(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出示圖片)師:同學們,我們現在已經成為了字寶寶的好朋友了,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這幅圖片,“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誰能用詩句來說一說呢?
多幾個學生回答
(二)詩畫結合,品讀三、四句。
1、回憶《秋葉飄飄》。
(出示圖片)師:說得太好了,你們都是小詩人。我也來給小朋友們背一首詩:“不是蝴蝶,不是小鳥,是紅葉舞,黃葉飄,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誒,這描寫的是什么景物呢?
生:楓葉。(板書:楓林)
師:這里的楓林美嗎?(出示楓林圖)
2、學生反復讀詩句。
師:確實很美,詩人杜牧也留戀這傍晚時分的美景,而停下車來欣賞。(出示圖片)誰來讀一讀?
① 自由讀。
② 指名讀。
③小組賽讀。
④齊讀。
3、(出示圖片)師:小朋友們讀得真好,老師帶來滿山的楓葉來獎勵大家!你們覺得這個楓葉的顏色怎么樣呢?
生:很紅。(板書:紅)
師:對呀,因為了有這些紅紅的楓葉,讓我們覺得這里的景色更美了。(出示多張楓林圖)
4、理解“坐”、“于”。(出示圖片)
①齊讀。
②填空。
詩人停下車是 喜愛傍晚楓林的景色,
經過霜打的楓樹葉, 早春二月花還紅。
③了解“坐”是“因為”;“于”是“比”。
5、認讀“楓”、“于”,并書寫。
師:同學們學得很認真,有兩個字寶寶想請大家把它的名字寫一寫。(出示圖片)
① 討論交流識記方法。
②師范寫,生書空。
③生書寫,師巡視。
師:同學們,寫字時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做到:頭正身直腳放平,五指執筆筆桿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個生字寫2次,爭取一次比一次寫的漂亮。
④評議。
師小結:“楓”字要寫的左窄右寬。
【設計理念:按照我校上學期精品研究中“隨文識字”的做法去落實,使識字與閱讀相結合。并嚴格落實新課標關于學生課堂要寫字10分鐘的要求,改變“滿堂說”的課堂,讓學生不僅掌握生字的寫法,還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四、讀中悟情,多元吟誦,古詩新唱。
1、讀中悟情。
師:同學們,我們剛才已經理解了詩意,但是沒有讀出詩的節奏,讀出詩韻味。我們現在就一起來找一找讀古詩的方法吧!(出示圖片)
① 師范讀。
師:古詩有很多種讀法,你們喜歡哪一種方法,就用你喜歡的方式來自由讀一讀。
② 學生自由體會讀。
③ 指名讀。
④齊讀。
2、欣賞“古詩新唱”。
師:古詩不僅僅是吟誦,還能編成一首動聽的歌曲呢!現在我就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出示圖片)
①學生欣賞歌曲《山行》。
②生小聲跟唱。
③復習歌曲《贈劉景文》。
【設計理念:落實個性朗讀,老師不要限制學生一定要學生感情朗讀,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還引入古詩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創意地教古詩,快樂地學古詩”。】
3、背誦古詩。
師:同學們,我們跟著詩人杜牧一起欣賞了這深秋時節美麗的景色,那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詩背一背呢?
①填空式背誦。(出示圖片)
② 指名背誦。
③ 小組比賽背誦。
④齊背。
五、拓展運用
1、師:描寫秋天的古詩還有很多很多,如:在王勃的《騰王閣序》中有一句經典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出示課件)
師:我們欣賞了這么多的美景,這么美的景色我們也來說一說寫一寫吧。
2、說說寫寫。(出示課件)
我喜歡春天 , 因為 春天到處一片綠色 。
我喜歡夏天 , 因為 。
我喜歡秋天 , 因為 。
我喜歡冬天 , 因為 。
①自己寫一寫,師巡視。
②指名讀一讀自己所寫的內容。
【設計理念:一節課學習一首古詩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關作者的詩歌和同類型的詩歌,并讓學生有選擇說一說,寫一寫。】
六、全文總結
師:同學們,秋天是一個多彩的季節,是一個豐收的季節,讓我們把這么美的詩送給你的同學和在座的老師們。(齊背)
七、作業布置
1、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收集更多有關秋天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八、板書
4、古詩兩首
山 行
杜 牧
山行教學設計 篇16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山路、人家、白云、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掌握“車”字筆順。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大意.
3.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會認“徑、斜、亭、停、車、霜”6個字,會寫“遠、亭、停、車、霜”5個字.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表現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徑、斜”讀音.
教學準備:
1.課文掛圖、字理演變圖、生字卡片或課件。
2.朗誦的背景音樂。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掛圖(或課件出示),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氣已經很冷,遠處山林中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馬鈴聲,詩人杜牧坐在馬車上正慢慢走來,今天我們一起學一首杜牧寫的古詩《山行》。
2.初讀感知,識記生字,了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注意“徑、斜”讀音,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生處等詞含義.
小結:這首詩只用了二十幾個字,就為我們描畫了一幅這么美麗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實,這每一個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來,再來細細的品味它,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3.再讀感悟,背誦古詩
(1)邊放課件,邊放古典音樂,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人意境。(走在帶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盤旋曲折,斜斜地向遠處的山頂延伸。詩人一邊走一邊向遠處望去,只見那白云繚繞的地方住著幾戶人家。詩人走著走著,忽然停下了車,為什么呢?因為美麗的楓林晚景把他給吸引住了。詩人不禁贊嘆:“霜葉紅于二月花。”)
(2)剛才我們跟隨詩人一起觀賞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這感受讀出來嗎?(齊讀)詩人寫的美,你們讀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來。(自由背)
4.指導寫字
(1)“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鉤變成橫鉤。
(2)“車”字的下橫要寫得伸展。
5.拓展活動
(1)填字,涂色,說說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學生鞏固生字,并能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給秋天涂色,找到身邊的秋天并說一說身邊的秋天。教師應引導學生盡可能遵循客觀實際,
(2)背一背
《山居秋暝》(節選)描繪了雨后初晴、秋高氣爽的山中美景,《楓橋夜泊》寫出了秋天的蕭條景象,表達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導學生背誦積累。
相關資料:
1.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 “白云生處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學生很容易把“白云生處有人家”寫成“白云深處有人家”,因為以前學生學過“云深不知處”的詩句,可能受影響。有一些唐詩版本,就是寫的“白云深處有人家”,學生在課外可能閱讀中讀到的可能就是這樣的版本,先入為主,這個詩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腦子里。另外,“生”與 “深”讀音接近,而且用“生”與用“深”也都能講得通。“生”在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處”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繚繞的地方。 “深”在這里是“濃厚”、“濃郁”、“濃密”、“深層”的意思,“白云深處”就是在濃濃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山行教學設計 篇17
【教材簡析】
《山行》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詩,詩歌描繪了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構成的山林秋色圖.作者主要以秋天為主題,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所以這是一首秋的贊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大自然了解,渴望走進大自然的愿望.詩人筆下的深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生字,重點理解詩句中"坐"的意思.了解詩句的含義.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的大意,想象詩中所描繪的畫面.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特殊的課文,從語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漢語;從表現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煉,節奏強,跳躍大;從敘寫的內容上看,它離我們的時代較久遠.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在創設自由,和諧,民主,開放的學習環境基礎上,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活化古詩詞的形成過程,重新煥發古詩詞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設計思路】
在本課時的教學設計,我運用多媒體創設了學習情境,本首詩優美生動,可以在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蘊涵,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熟讀古詩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播放香山楓葉的錄像)
師:你們感覺這怎么樣 這么美的景色,若是讓畫家看到了他會怎么做 讓詩人看到了——(生:作一首非常有詩意的詩.)
師:對,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詩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那美景所吸引,觸景生情,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名詩——山行.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這首詩.
2,板書: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引導學生自讀.
3,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這首詩嗎 (喜歡)我們怎么才能把它學好呢 (學生各抒己見.)
師:說得真好!那我們就先來朗讀古詩吧!先自由地讀,讀好后再讀給同桌小朋友聽,要讀準字音,讀出重音,節奏.
學生自由地大聲朗讀,同桌互讀糾正錯誤,同學們自告奮勇地朗讀,小組讀,全班,齊讀等方式把古詩讀正確.
二,品讀古詩,領悟意境
1,明確目的,交給方法
師:小朋友真棒!一會兒就把這首古詩讀通順,讀正確了!但僅僅會讀還是不夠的,還要能理解古詩的意思,怎樣才能弄懂詩的意思呢 你們都知道哪些好辦法呀 (學生自由說)
下面我們就運用剛才大家說的這些方法同位合作學習這首詩.學習要求:(1)讀一讀這首詩.(2)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3)在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互相討論,再和同伴說一說詩的意思.
2,再讀古詩,品讀詩句
(1)詩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 (板書)從這些景物中,你們知道詩人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為什么
(2)解讀感悟詩句.(出示課件)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①誰來讀第一句 通過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語的意思 還有哪些是你不明白的 相機點撥:
遠上:向山的遠處伸展.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斜:作傾斜解釋,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處:生,生出,存在.指白云繚繞的地方,也說明那地方比較高.
②說一說第一句的意思 這些景物給了你什么樣的感受
③誰來讀一讀 (個別讀,齊讀)
過渡:寒山,石徑,白云,人家,映入我們眼簾的首先是這么一幅寧靜,悠遠的景象,詩人坐在馬車上,忽然叫道:"停!停!停!"這是因為什么呢 他看到什么呢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①欣賞楓林,感悟詩境.(出示楓林圖)
師:同學們,這些楓葉美嗎 在你的眼中這些楓葉又像什么呢
生:紅葉像天邊的火燒云那樣鮮艷,那樣壯觀.
生:紅葉像喝醉了酒似的姑娘,多么嬌艷.
……
②師:在作者的眼里,這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艷,還要美.誰來說說,春天的花是怎樣的
生:爭奇斗艷.
生:五彩繽紛.
生:生機勃勃.
……
③漫山遍野的楓葉為什么紅于二月花呢 詩人用"二月花"與"楓葉"進行比較這樣寫好在哪兒
師生共同討論: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覺到了山林熱烈,生機勃勃的景象.楓葉不畏霜寒,經霜后更加明艷動人.
④還從哪也可看出詩人非常喜愛楓葉
生:從"停車坐愛楓林晚"也能看出.詩人為了停下來欣賞艷麗的紅葉,竟然顧不得驅車趕路.(相機理解"坐".)
⑤同學們,詩人喜愛楓林僅僅是因為楓林很美嗎 感受楓葉不怕霜凍,越冷越紅的精神氣質.
⑥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體會得真不錯,"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鮮明地表白了作者對楓葉的喜愛之情,而"霜葉紅于二月花"一句將作者對楓葉的喜愛,贊美之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傍晚的楓林美得像一幅畫,連站在林中的詩人也成了畫的一部分,他怎能不發出這樣的感慨,誰來讀一讀第二句
(3)詩人和你們一樣,被這美麗的秋景給迷住了,被這美麗,和諧的大自然迷住了,讓我們一起美美地來讀讀這首詩.
三,整體感知,體會詩情
1,想象畫面,整體感知
師:你們真是了不起,不僅自己讀懂這首古詩,還讀得很有感情.那么,誰能看著畫面,邊想象邊用自己的話再來描繪這深秋的山林景色 (生看著畫面說)
2,配樂背誦
(1)指名看畫面背誦詩
(2)配樂齊誦
四,為畫題詩,指導默寫
1,(深秋山林圖的練習紙)請你在畫上題上這首詩,為畫更增一份美.
2,學生默寫,老師指導.
3,展示作品,點評.
五,總結學法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通過正確流利地讀古詩,看圖片想象畫面,理解詩意,學完以后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希望同學們以后也運用這樣的方法多讀,多背古詩.
六,識字,寫字
1,徑,霜:怎么記住這兩個字 看田字格,同桌記一記.
2指導寫"霜":說說要注意什么
3,教師范寫.
4,學生描紅,臨寫.
【作業設計】
1,回家給畫涂上顏色,放進你成長記錄袋里.
2,收集兩首描寫秋天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寒山 石徑
山 行 白云 人家
(喜愛 贊美) 楓林 霜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