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匯編(通用3篇)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匯編 篇1
1、 認識3個生字,學會7個生字。
2、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3、了解詩的結構,體會詩的內容。
4、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激發學生的寫信熱情。
教學重點:體會詩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教學難點:知道信是人真情實感的表露,是連接人與人心靈的紐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寫過信嗎?(展示手中的幾封信)老師手里拿著的就是老師的朋友寫給老師的信。(選讀幾段)信可以傳遞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使人與人的心更接近,情更相連。那你們想不想學會寫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一首兒童詩《信》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信的吧。
(二)通讀課文,掌握生字詞
⑴請同學們大聲地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它,把課文讀通順。
⑵小黑板出示生字詞,指名讀,糾正讀音:
姹紫嫣紅 雛鳥 替 蜜蜂 航海
⑶找出字詞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師補充)
⑷解釋詞語并造句:
①雛鳥:幼小的鳥。雛還可以組詞為“雛鷹”, 我們經常把小朋友比作展翅飛翔的雛鷹,希望同學們像雛鷹那樣,打好基礎,身體棒,學習棒,長大后成為有用之材。
②姹紫嫣紅:形容各種好看的花。姹:美麗,嫣:嬌艷。近義詞: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造句: 花展上來自各個地區、不同季節的花,聚于一堂,將這個冬天都渲染的姹紫嫣紅。
③風平浪靜: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比喻平靜無事。
造句:風平浪靜的日子里,清澈的西湖簡直就是一面大鏡子。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⑴現在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指名讀,評價,齊讀
⑶這首詩有幾節?請給它們標上序號。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這首詩可以分成幾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節):告訴人們寫信用紙和筆,用手和心
第二部分(第2-5小節):替不同的人寫信,表達自己美好的愿望
第三部分(第6小節):信是人與人溝通的紐帶
⑷思考并回答:我替誰給誰寫信?
預設答案: 我替(雛鳥)給( 媽媽)寫信
我替(花朵)給(蜜蜂)寫信
我替(大海 )給( 小船)寫信
我替(云)給( 云)寫信
我替(樹)給( 樹 )寫信
根據板書提問:老師把我字加了引號你同意嗎?為什么要加引號?
預設答案:這里的“我”指的是小作者,是課文中的“我”,所以加引號。
(四)學習第一部分(第1小節):
①小小的我為什么想寫那么多信(我剛學會了寫信,心里真高興!我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
所以這個時候作者的心情應該是怎樣的?(很興奮,很熱情)從文中哪一句話可以看出來?
(我多么想寫啊,寫許多許多的信)
②“想”、“多么想”有什么區別?(程度不同)誰能用“多么想”說一句話?(如:我多么想到北京親眼看看長城啊!) “許多”、“許多許多”它們有什么不同?“許多許多的信”是什么意思?你還能說出這樣的詞語嗎?(如:很遠,很遠很遠;好多,好多好多) 怎么讀更能體現寫信人的心情?(讀的時候要把多么想、許多許多這兩個詞語重讀,就能讀出句子的含義了。)
③用興奮的語氣齊讀第一小節
④老師這里有一個疑問了。作者說寫信要用筆和紙,手和心,用筆、紙、手寫信我能明白,那用心是指什么?
●用心就是用心想,寫信的時候寫出好的詞語和句子。
●用心就是要思考,寫出自己的心里話。
●用心就是要表達出自己心里的感情。
小結:用心就是要表達真情實感
⑤這一節有一個特殊的標點,它叫破折號,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引出了下面的詩歌
(五)結束語
作者學會了寫信,還替雛鳥、花朵它們寫了很多很多的信,下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下,作者替它們寫了些什么。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1、 有感情的齊讀課文
2、 提出問題:作者要用什么來寫信?用心指什么?她替誰給誰寫了信?
(二) 教學第二部分:
1、 學習第2小節
⑴指名讀該小節
⑵“我”替它寫了什么呢?(替小鳥寫信,是讓媽媽快回家,天已近黃昏)
⑶“黃昏”是指什么時候?(傍晚時候,太陽快下山了)天已近黃昏,說明小鳥怎么樣了?(著急了)小鳥著急了。小鳥為什么著急了?擔心媽媽在外面有危險。那么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呢?(焦急、盼望)
⑷你們看雛鳥是不是很愛媽媽,很關心媽媽呀?雛鳥希望希望媽媽能平安,健康,媽媽也希望我們平安健康。這說明雛鳥和媽媽是心連著心的,對嗎?雛鳥和媽媽的心,貼得緊緊、緊緊……在這里,我們要讀出對媽媽的關愛之情。
指名讀,齊讀
2、 學習第3小節
⑴接下來作者又替誰給誰寫信了?寫了什么?(“我”替花朵給蜜蜂寫信,請他快來采蜜。)
⑵為什么要“快來”采蜜?(花已姹紫嫣紅) “姹紫嫣紅”什么意思?
⑶花朵向蜜蜂提供食用的蜂蜜,而蜜蜂呢,又為花朵傳播花粉,它們這是在互相幫助。說明它們的`心,貼得緊緊、緊緊……
⑷花兒們的心情是怎樣的?熱情、歡迎、期盼。
⑸誰想把這小節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3、 學習第4小節
⑴誰能告訴我,這一小節講了什么?
⑵“風平浪靜”是什么意思?(沒有風浪,水面很平靜,比喻平靜無事。)
⑶為什么大海要小船這個時候出海?(因為沒有危險了)如果有海上風浪小船出不出海呢?(不出海,進港躲避。)
⑷那你覺得大海對小船是怎樣的?(關心小船)大海總是為小船著想,這說明大海和小船得心……(貼得緊緊、緊緊)。在這里要讀出大海對小船的關愛之情。
⑸指名讀
4、 學習第5小節
⑴接下來你還讀懂了什么?
⑵“綿綿春雨”是什么樣的雨?(連綿不斷的小雨)雨從哪里來?(從云變來的)春天到了,這樣的小雨可以滋潤大地。而只有很多云聚在一起才能下雨。
⑶森林是什么?(樹多是林,林連成片就是森林。)當樹和樹團結在一起,共同生長,共同享受陽光和雨露,此時的它們是不是心和心緊緊相連啊?
⑷在這里要讀出云和云,樹和樹之間的相互關愛,團結一致。指名讀
5、作者寫了五封信,這五封信其實正代表了作者的五個美好的愿望。你們是不是也像作者這樣,希望這五個愿望成為現實啊?就讓我們懷著這種美好的愿望,共同深情的齊聲朗讀第2-5小節吧!
(三)教學第三部分(第6小節)
⑴指名讀最后一小節,畫出不懂的句子
⑵出示: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的緊緊、緊緊……
提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師:我們在第一小節就已經知道,寫信要用心,要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信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只有表露人的真情實感,才能使人與人互相信任,心更接近,情更相連。
⑶小組討論:書信有什么作用?(交流感情、互通信息)
⑷這一小節里也有一個特殊的標點符號,大家發現了嗎?這個省略號是什么意思啊?表示省略了一些,省略了自己給別人的信(學生自由發言)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這首詩多么的美啊!不但寫得美,里面的愿望也很美。你們喜歡這首詩嗎?讓我們齊讀這整首詩歌吧!
2、你們也想像作者那樣,替誰給誰寫信嗎?那就仿造這首詩的格式,拿起你們手中的筆,用心在紙上寫下來吧?
替春姑娘給種子寫信,春天已經來到,你們快快發芽。
替天空給小鳥寫信,天已經放晴,你們快來飛翔。
……
(五)結束:
信能讓我們真實的流露自己的情感,讓人與人實現心靈的溝通,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板書設計: 信
雛鳥 媽媽 快回巢
花朵 蜜蜂 來采蜜 信
“我” 用心寫信 大海 小船 去航海 讓心和心,貼得
云 云 變成春雨 緊緊、緊緊……
樹 樹 連成森林
……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匯編 篇2
一、 設計思想:
圍繞著“動腦筋解決問題”的專題展開,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較為全面地思考問題。《矛和盾的集合》全文在大家已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的基礎上加以深化,一改以往“矛”和“盾”不能并存的觀念,不僅使“矛”與“盾”同時存在,而且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進而形象地介紹了現代新式武器——坦克的誕生,使學生在這通俗易懂的故事中明白“只有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學會集中各事物的優點,才能創造出新事物”的深刻道理。
二、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發明家手持矛和盾,在與朋友對打比賽時,由矛和盾的長處想到了發明坦克。由此說明“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課文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1—4段)講發明家手持矛和盾,與朋友對打過程中,為了保護自己,由盾想到了鐵屋子;為了進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兩者結合起來,發明了坦克。第二部(第5段)講發明的坦克在戰場上打敗敵軍,大顯神威。
第三部分(第6段)由坦克的發明引出“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一道理。作者按發明坦克的過程──坦克的實際應用──從中引發道理的順序敘述。敘事簡潔清楚,用事實說明道理,是本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四、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但識字量比較大,教學先指導學生自學生字,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在自讀課文的時候,標出不認識的字,憑借字典,讀準字音,感知字義。文中有一些詞語較難理解,先讓學生自學課文,弄懂詞語,提出讀不懂的問題,再指導學習和討論,著重解決課文的重、難點部分。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認六個生字,會寫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字詞;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能聯系生活實際深入理解本課說明的道理。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培養學習邊默讀邊動筆邊思考的習慣。
2過程與方法:通過默讀思考動筆畫等方法,了解發明家思考的過程,在交流中,通過補充句子等方法,學生體會出發明家思考的深入與全面性。通過課外資料的引導,學生在感受坦克威力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吸收他人優點的重要性。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深入體會本文的道理。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五、重點與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
六、課前準備:課件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鄉鎮意見個人意見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初讀課文,了解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學習生字新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矛和盾的圖片:你知道哪個是“矛”?哪個是“盾”嗎?他們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兩種相對峙的武器,如果把它們集合在一起,結果會怎么樣呢?出示課題,齊讀:矛和盾的集合。
3、
學寫生字“矛、盾、集”。板書課題。矛:不要少一撇;盾:外側有兩筆;集:共有五橫,長短有變化字形才好看。(2)在插圖合適的位置寫一寫“矛”和“盾”。
(這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矛是攻擊別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為后面理解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課件 生字、生詞卡片,認讀。
指導識記字形,可通過形近字的比較,加強記憶,如:持和掛、炮和跑、擔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鞏固新詞。
4.指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錯誤。
5、自己把課文再讀一遍,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呢?。(1)默讀思考后同桌互相說-指名說,教師隨機歸納概括板書:矛-進攻-槍或炮口;盾-自衛-鐵屋子;
(2)概括成一句話,提供詞語:自衛 進攻 坦克 戰場 合二為一 大顯神威
(教學中要著重倡導在文章的大的語言環境下感悟語言。只抓孤立情節理解課文,學生常常會出現被動跟隨的狀況。先從整體入手,再重點關注情節,學生對情節語言的感悟會是豐富、生動的,將會更深刻的理解語言文字的真正內涵,從而逐漸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質疑提問,初步釋疑
1、學生再默讀課文,邊讀邊提出不懂的問題。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問題。
4、對于一些非重點問題,相機解決。
5、提煉重點問題,明確學習目標。
以下兩個問題可作參考:
a、 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b、
“是的,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這句話給你什么啟發?這兩個問題作為下節課學生討論的話題。
四、指導寫字
1、出示14個生字,要求:學生認記生字,并觀察哪些字最難寫,等一下給同學提醒。
2、重點指導7個左右結構的字。持、般、攻、炮、坦、戰、神
A、學生觀察這7 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演示這7 個字的布局。
3、學生提醒哪些字最難寫,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學生寫字,教師巡視,及時評議。
作業:
生字、抄詞、讀書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深入理解文章內容,揣摩文章說明的道理。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矛和盾的集合》的生字詞,下面老師這兒有一些字詞,你們能讀準字音嗎?
集合 招架 緊張
固然 烏龜 自衛
進攻 炮口 坦克
戰場 首次 長處
大顯神威 亂成一團
合二為一 勝利者
二、學習新課:
(一)出示坦克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
導讀課文第五自然段,多厲害的坦克啊。
為了讓學生能對發明家的發明過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可以抓住“大顯神威”這個詞分兩層來感染學生。
1、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你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學生在交流中不難發現,課文中“1916年,英軍的坦克首次沖上戰場。德國兵頭一回見到這龐然大物,嚇得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這生動具體的描述無疑是對“大顯神威”
的最好詮釋。其原因在于坦克巧妙地將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合二為一:既有保護自己的鐵屋子,又有進攻的槍口或炮口;更深層的原因在于發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實踐的優秀品質。)
2、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朗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緊接著在學生對大顯神威的坦克讀得威猛無比之時,拋出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
過渡:發明家是怎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起來,發明了大顯神威的坦克呢?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二)學習14自然段
1、聽課文錄音。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再讀讀2——4自然段看課文是怎么說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會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內因。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是:給學生創設一個渴望學習本文的情境,為后面深入領悟文章的內容、情感打下基礎。)
3、
正像同學們說的那樣,這坦克的發明本源于一場比賽。這場比賽進行怎么樣呢?你能找到有關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嗎?
4、 出示: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向他刺來,發明家用盾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
(1)雨點般: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雨點嗎,如春雨般溫柔嗎?是疾風驟雨啊,雨點又大又密集。請學生好好讀一讀
(2)在引導學生讀這段話的過程中,理解“左抵右擋”的意思。
(在這里培養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
(3)自己比劃比劃什么是“左抵右擋”,進一步理解詞語的意思。
(4)左抵右擋還是難以招架,比賽多么激烈啊。你能把當時的場面通過讀再現出來嗎?
(5)自由讀,指讀。
(要引導學生聯系句子來體會詞語的意思,在理解“難以招架”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對方的矛如雨點般刺來”、“發明家左抵右擋”來體會。“難以招架”的意思是,對方來勢猛,很難抵擋。
)
(三年級學生,在教學中還是要培養學生抓住一定的事物更好地體會文章內容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接受性學習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5、 如果是你,在這萬分緊急的情況下,你會怎么樣做呢?
(這里設計的目的是發散思維,說一說大家的想法,這樣更能體會出發明家思維的活躍。)
發明家此時卻是突發奇想,他想到什么?找到有關的內容進行默讀。邊讀邊思考,思考發明家是怎么想的。同桌交流,給出提綱:
1、發明家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發明家仔細考慮了一下,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發明家靈機一動,對了:_________________當然,這鐵屋子還要會跑,得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發明家發明了坦克。
6、交流討論。
(1)誰先來說說,他想到了什么辦法?
這個辦法好嗎?怎么好呢?用書上一個詞來說,這就叫做(自衛)
你讀讀書,把這個辦法好的地方讀出來、
(2)這是他先想到的,后來他又想到了什么辦法呢?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相關的詞句
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
是啊,自衛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呀,于是他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你能根據他想的內容,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
如果在鐵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__、
引導學生根據第四自然段的內容,補充這句話、(補充出兩句完整的話、)
那么現在這樣的方法好不好呢?(既可自衛,又可進攻)
(3)發明家先想到了自衛,又想到了進攻,他就是這樣經過深入的全面的思考后,有了這樣成熟的想法的。我們再把他思考的過程完整地讀讀吧。(再次體會科學家思考的嚴密性,這里設計的目的是突出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4)老師小結:通過剛才的讀書,我們知道發明家就是這樣把矛和盾的優點集合在一起發明坦克的。
7、 提問: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在打仗的時候,自衛重要還是進攻重要?(說出自己的想法,要有理有據)
8、老師小結:看來,自衛和進攻都是很重要的,應該把它們合而為一。
(三)學習第六自然段
1.現在你再想想看,科學家集合的是矛與盾的什么呢?(它們的長處)
2.齊讀第六自然段(在這里安排了齊讀的目的是烘托出氣氛)
3.是啊,由于集合了其他事物身上的優點,因此,使得自己優勢倍增。坦克的發明,在后來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展示出了它的威力。
課外資料的引入,進一步感受集合矛盾長處后的優勢。
三、總結全文
1
發明家將矛盾的好處集合在一起,發明了極具戰斗力的坦克。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或是聽說過這樣的事?
在這里是處理課文中黃泡泡提出的問題,這是在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讓學生用其他例子來說明課文最后一句話。可以作為擴展思考的題目,教師可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示幾個“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是勝利者”的例子,比如實際應用方面:雙層公共汽車、火車,帶橡皮頭的鉛筆;學習和做人方面:采納別人的優點等等,如:孔子拜師。以引導學生的深入思考,可以鼓勵學生展開想象,一方面從生活實際中選取類似的事例;還可以想一想生活中還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并提出改進和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學生要不斷思考,把自己隨時想到的這些有益的想法記下來,放入自己的“我的奇思異想”或“我的小發明”的成長袋中,為開展口語交際做準備。
2 通過以上這些例子,特別是我們學習了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啟發嗎?
3 齊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
板書
矛 和 盾 的 集 合
進攻
自衛
合二為一
槍炮
鐵屋子
坦克
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匯編 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答、應、骨、幾”,積累詞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青頭為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點。
3、體會青頭臨危不懼,解救紅頭所表現出來的朋友間真摯的情感。激發學生珍惜友情,團結互助。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青頭為救紅頭所做出的努力。
2、體會青頭與紅頭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課題質疑
1、同學們,你們去過外地嗎?你去那里干什么?問題即出,孩子們可能會回答:“我去過北京,是去天安門玩。”“我去過山東,是去看望住在那里的奶奶。”在學生說到興起時,老師及時總結:人們為了辦事或游覽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就叫旅行。(我這樣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談話和點撥的方式讓學生正確理解“旅行”。)
2、學習“旅”字。“旅”是本課會寫字,老師板書“旅行”時要求學生一起書空,并引導:“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這個字?”如果學生沒有好的辦法,老師可以提供一個形象的謎語:“西方人橫臥,下穿半截衣”幫助學生記憶。
3、質疑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次特殊的旅行,板書“在牛肚子里”,補充完整課題。讀一讀后質疑:讀完題目后,你想知道什么呢?
(題目體現了故事的主要情節,它是新鮮的,引人遐思的。學生可能提出許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系的問題。比如:誰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會在牛肚子里旅行?因為問題的答案就在課文之中,學生讀書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為學習新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試著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
(學生提出了問題,就有了讀書的需要與興趣,這時讓學生自己去讀書,試著解決問題,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讀結束后,讓學生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這一反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體會讀有所獲的快樂)
3、指名讀文,指導將字音讀準確,將課文讀通順。
(在這篇課文中,“貯藏、悲哀、一骨碌”,雖然不是會認字,但學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師指導其讀音。還有一些長句子的朗讀,比如“可憐的紅頭還沒有來得及跳開,就和草一起被大黃牛吞到嘴里了。”學生不容易讀通順,這時可以多叫幾個同學讀,必要時老師可以范讀。)
4、課文中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老師來考考你們。
(初讀環節不能忘記生字的任務。老師通過出示詞卡,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多種形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自學情況。)
5、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我準備采用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A、默讀課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紅頭旅行的故事嗎?
B、你能用兩三句話說清課文講的主要意思嗎?
C、完成填空練習,準確把握主要內容。
青頭和紅頭是。有一天,紅頭不小心,青頭。在青頭的幫助下,紅頭。
(三年級正處于由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的閱讀教學的過渡時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個感知環節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因此設計時,我特別注重層次性。在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故事,在敘述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簡明”的要求,最后由老師引路,以填空的方式完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把握。由易到難,讀書與說話訓練得到有機統一,突破了第一課時的難點。)
三、學習生字
1、出示字卡,先進行抽讀,再練習組詞造句。
2、學生小組內說說生字的間架結構,交流書寫時的注意事項。
3、學生練寫。(學生的書寫工具已經由鉛筆變為鋼筆,寫字教學要注意提示使用鋼筆寫字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作業
1、練習寫生字,鞏固記憶。
2、朗讀課文,為下一節課的細讀感悟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在牛肚子里旅行》這篇課文,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青頭和紅頭是。有一天,紅頭不小心,青頭。在青頭的幫助下,紅頭。
二、細讀感悟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紅頭的這次旅行,都到過哪些地方呢?結合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紅頭: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紅頭的旅行路線。)
2、這是一次危險的旅行,紅頭的轉危為安離不開青頭的幫助。沿著紅頭的旅行路線,邊讀邊畫出描寫青頭的句子。想一想,青頭是怎么樣幫助和鼓勵紅頭的呢?老師隨機板書:青頭:“鼓勵幫助”。(明確讀書任務)
3、交流指導,品讀感悟。
(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體驗朗讀。這里沒有設計電教媒體的使用,只有老師繪聲繪色地用語言來渲染,精辟巧妙地點撥,把學生從旁觀者變為當事人,帶領學生進入教材與文本對話。隨后,將體驗所得通過朗讀凸顯出來。我認為只有抓住紅頭的心理變化,才能深入理解青頭的言行,所以由老師來引讀紅頭的話,用語言來創設情境是必要的。)
(1)在牛嘴里
我首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青頭和紅頭正在興致勃勃地玩著捉迷藏呢,這時意外發生了,一只大黃牛低下頭吃草,可憐的紅頭和草一起被大黃牛吃到嘴里去了。瘦小的紅頭只能看到大黃牛那白白的牙齒,你能想象小紅頭此時的心情嗎?”學生可能會說到“害怕、慌張”,老師順勢而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去讀紅頭的話。在一問一答中,通過想象朗讀,學生體驗到了當時的危險場面。接著老師繼續問:“這時青頭是怎么幫助和鼓勵紅頭的'呢?”指名讀相關段落。引導學生明白青頭是在告訴紅頭保全自己的方法。理解透徹青頭話語的用意后我這樣要求學生:“再讀這一部分,說說你在這些描寫青頭的句子中能體會到什么?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住“大吃一驚、一下子、不顧、一骨碌、大聲喊”這些詞語體會青頭不顧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朗讀比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讀出青頭在朋友遇到危險時那種著急的關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過渡語:當紅頭聽說大黃牛會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時,紅頭是怎么想的呢?(指名說出紅頭大哭以為自己馬上就要死掉了。)此后我再次用語言創設情境:“紅頭已經進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你能想象此時紅頭的感受嗎?”學生可能說出它害怕,近乎絕望了。老師追問:“作為朋友的青頭此時又在做什么呢?”讀相關段落,談體會。在指導感情朗讀中使學生悟出青頭是在用話語鼓勵紅頭,給它以信心。青頭的知識豐富,明白牛吃食的特點,用上這知識幫助自己的朋友。理解透徹后再次進行朗讀訓練,此時可以采用分角色讀,體會青頭對朋友的真心鼓勵。讀后,我又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小紅頭,聽了青頭的話,你會怎么想?怎么做?”學生想象青頭的話產生的作用和結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難時,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3)回到牛嘴里
“紅頭終于又見到了光明,可是他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想一想這時如果沒有人幫助它,會發生怎樣的情況?”學生可能會說:“紅頭又被牛吞下去吃了。”此時老師話鋒一轉:“多虧紅頭有個好朋友,青頭是怎么做的?”指名說一說青頭的做法。
4、想象對話
在青頭的幫助下,紅頭死里逃生,這時他會對自己的朋友說些什么呢?同桌一人當青頭,一人當紅頭,想象當時的對話。充分交流后再進行全班交流。(這是因課而設的語言訓練,利用文本的空白點給予學生個性表達的機會,要鼓勵學生的不同說法,不要急于否定學生的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5、分角色朗讀
再次體會青頭是怎樣幫助、鼓勵紅頭的。
三、總結升華
讀了青頭和紅頭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說些什么?在學生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繼續引導學生,“紅頭和青頭是好朋友,我們每個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讀了它們的故事,你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朋友?”讓學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幫助他,我們的幫助對他來說很重要。從而突破本課教學難點。
四、延伸擴展
這篇童話故事,還包含著一定的科學知識,那就是牛吃食的特殊之處。指名學生讀文中相關語句和信息窗的知識,了解牛的反芻(chú)現象。提示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查資料進行深入地了解。
五、作業
1、自主積累語句。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長聽。
(這兩個作業的設計是課堂教學在時間上的延伸,是語言內化的過程。)
板書設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青頭:鼓勵幫助
紅頭:牛嘴里牛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