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的教學設計(通用12篇)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3個生字,能正確理解人聲鼎沸、浩浩蕩蕩等詞的意思,能給多音字薄、號、悶據詞定音。
2.學習抓住重點句子,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的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背誦課文3、4自然段。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學習作者抓住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感受錢塘江大潮壯觀的景象,體會當時人們心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提高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調 整 欄
1.今天老師要來領大家去觀潮(讀課題), 這里的潮指的是錢塘江大潮。
2.看過大潮嗎?對錢塘江大潮有哪些了解呢?
3.出示句子:
錢塘江大潮,被稱為天下奇觀。
(1) 觀潮和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奇觀呢?天下奇觀呢?
(2) 拓展:觀潮的習俗起源于漢魏六朝,唐代形成觀潮之風,沿襲至宋,盛況空前。
(3)朗讀指導:重音突出自古以來、天下奇觀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堪稱,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趕緊去看一看吧!什么時候去看?到哪兒去看呢,課文中有一句話就告訴了我們觀潮的時間和地點,看誰找得最快?
2.出示句子:
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1)這一天是指哪一天?這里又指哪里?據說可
換成什么詞?
(2)探究:為什么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引導閱讀資料袋)
3.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新詞,邊讀邊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4. 自學檢查
(1)生字新詞
字音重點(多音字):稱為 蒙蒙的薄霧 悶雷滾動 風號浪吼
字形重點:蒙 薄 罩 貫
(2)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板書: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3)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錢塘江大潮像一個魔法師在變魔術,你們發現錢塘江大潮發生了哪些變化?(初步感受)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我們先來看看潮來之前的情況吧。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潮來之前人和江的詞句。
2.潮來之前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景美;人多;江面平靜)
3.說話練習:今年的觀潮日又來了,鹽官鎮迎來了前來觀潮的各地朋友,如果你是一名中央電視臺的播音員,你怎樣介紹眼前的盛況?
4.總結:每年到錢塘江觀潮多達幾十萬人,江潮來臨之前,江面是平靜的,薄霧籠罩,幾座小山若隱若現。在這么寧靜的外表下竟醞釀著一場撼天動地的江潮,大自然的力量真奇特啊!
(四)布置作業:
1.朗讀課文。
2.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聽寫詞語
(二)批文入境,感悟奇觀
1.讀文
現在請大家認真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注。
2.品潮來之奇
(1)午后一點左右,你聽,潮來了,那聲音是怎樣的?(悶雷滾動)誰來學一學?這樣的聲音就叫悶雷滾動。
板書:悶雷滾動
(2)體會人聲鼎沸:假如你就是錢塘江大堤的一名游客,聽到潮聲來了,你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跳著叫著,揮手喊著:潮來了,潮來了)
(3)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
(4) 是啊,此時此刻,錢塘江堤人聲鼎沸,什么時候又沸騰了呢?
(5)品讀重點句
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從早上開始,人們等啊,盼啊,一直等到午后一點左右,
人們終于把潮給盼來了。怎能不沸騰呢?大家快去看一看吧,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潮?
板書:白線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板書:城墻
重點體會:
a.潮水的長:橫貫江面(區分橫貫與橫臥的不同,體會潮水動態之美)
b.潮水的高: 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兩丈多高相當于兩層樓的高度,面對這么壯觀的潮水, 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吃驚、驚喜、激動)讀出這種感受 。
c.拓展: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組討論: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之壯觀。)
板書:白色戰馬
(6)朗讀指導:大潮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把這種感受送到句子中吧!
(7)這三句話能調換順序嗎?為什么?(不行,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
(8)小結:作者按照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抓住潮水的聲音、形狀,寫出了潮水的壯觀。
(9)欣賞課件:請大家一起凝神*觀賞這驚心動魄、壯麗奇特的時刻吧!
(10)嘗試背誦:正像詩人蘇軾所說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讓我們把這壯觀的景象留在心間。趕快去背一背吧!
3.品潮后之奇
(1)潮過后,還能稱作是奇觀嗎?
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2)組織討論:看看堤下,江水已經漲了兩丈多高了,人們為什么現在才注意到江水已漲了兩丈多高了?剛才人們干什么去了?(側面描寫,說明江潮的魅力)
(3)這樣的奇觀讓你激動嗎?帶著這份激動,向世界宣布,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
(三)作業
1.詞語運用練習。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潮水聲猶如( )。海堤上盡管( ),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么。漸漸地,潮去了,消失在( ) 的地方。
2.作業本5、6題
3、仿寫練習
仿照課文中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的寫法,寫一段話。
雨越下越大,
板書設計:
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
悶雷滾動 越來越大 山崩地裂(聲)
觀潮 潮來時:{
一條白線 白色水墻 千萬匹戰馬(形)
潮來后: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教后反思: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案背景
1、學科:語文(第七冊)
2、課題:《觀潮》
3、課時:二課時
二、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課文結構清楚,層次分明,不僅運用多種手法直接描繪了潮水鋪天蓋地的情狀和聲威,還以觀潮的人數和熱情間接地表現了大潮的奇特。
教學本篇課文,要引導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想畫面,從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還要引導學生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觀的資料,以豐富學生的見聞。
三、學生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能通過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但是由于遠離沿海,對海潮沒有直觀感受的經驗,對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的壯美很難形成深刻的感知,根據小學生對直觀的材料感興趣的特點,借助網絡資源搜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過程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教師要教會學生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表現自我,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新詞,會認7個生字,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感受錢塘江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過之后的景象,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六、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感受錢塘江的神奇壯觀。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七、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朗讀磁帶
2、學生準備
(1)閱讀課文,提出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2)利用網絡搜索與本課相關的資料。
八、教學方法、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感悟發現法、引導發現法。
學習方法:
1、合作學習,培養團結協作能力;
2、讀中感悟,感知文中的意象美;
3、入境促說,訓練觀察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感知自然美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潮起潮落嗎?下面就跟隨這段視頻了解一下漲潮時的壯美景象吧。
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視頻。要求學生:仔細看,用心去感受海潮的壯美。
大自然就像個魔術師,他的杰作常常令人驚嘆與震撼。剛才我們看到的只是海邊常見的漲潮景象,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觀潮》這一課向我們展示了世界上最壯美的潮水——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請大家先讀一遍課文,想象一下錢塘江大潮的壯美景象,說說錢塘江大潮有哪些特別之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情感,使其產生對美好境界向往的熱情】
(二)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課文的生字生詞。(小組匯報)
(2)學生閱讀課文一遍,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②課文的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比較深刻?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給學生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就是文章的精彩之所在,也是文本最值得研究的重點處。同時也能引起學生的關注。】
2、學習小組間相互交流自主學習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閱讀,弄懂課文大意,通過朗讀初步感知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津津有味。做到不熟讀課文,不讀通課文,“不去開講” 】
(三)研讀詞語,欣賞語句美
1、瀏覽課文,請用一個詞成語來概括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1)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天下奇觀”)
(2)比較理解“天下奇觀”和“觀潮”中的“觀”的意思。
2、閱讀課文,對照插圖,重點理解“奇觀”的含義。
3、播放錢塘江大潮錄像。
4、學生談觀后感,師給予評價,解釋“天下奇觀”,同時商討“奇”在哪些方面。(生小組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辨別“天下奇觀”與“觀潮”的“觀”的區別,從而認清“觀”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在理解詞語的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后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層層推進,并運用錢塘江涌潮的錄像的放映,創設吸引、感染學生的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
(四)研讀課文,自我感悟
1、再次朗讀課文,思考:
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抓住課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2、研讀,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本文作者采用分鏡頭攝影的筆法,按時間順序分別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盛況。
3、賞讀,欣賞課文的佳詞美句:你覺得哪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把它讀得精彩些。(學習小對子之間進行聽、評活動)
(1)學生先嘗試。
(2)指明學生進行閱讀,并且介紹朗讀的技巧,其他同學進行評議。
(3)教師小結后范讀。
(五)研究拓展,加深理解(見學研知道案003頁課后鞏固提升)
注:積累運用的主要詞語為描寫錢塘江潮水氣勢的四字成語4個;描寫人多的詞語4個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細品大潮的奇異美
1、(播放錄像)錄像里潮水的景象,課文也有,請找出。(第3、4自然段)
2、自己讀讀第3、4自然段,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覺得喜歡的,就多讀幾遍,努力把它讀好,待會讀給同學聽。
3、學生自由朗讀,精彩句子在小組里交流,自讀品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照大潮由遠而近的順序說、也可以結合畫面說)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下的讀書、思考、交流、練習應當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給足學生讀書、思考、交流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去讀、感悟、理解、體會、交流,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進行自主合作學習,培養閱讀能力,習得閱讀方法。】
4、全班品味錢塘江潮水來臨時的“奇”。(重點理解第四段“橫貫”、“浩浩蕩蕩”、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1)(小黑板出示描寫大潮聲音和形狀的4個句子)站起來,指給教師看,潮水多高?(用手比畫)巨浪從天而降,聲音像什么?(用嘴模擬)
(2)默讀4個句子,探究: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從哪些方面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此時此刻,你面對如此的情景,你會想些什么?會做些什么?(學生討論、評論)
(4)歸納、總結:錢塘江大潮與一般的海浪有什么不同?(聲音大、浪罕見)
5、想象潮水壯觀的情景,指導朗讀。
(1)錄音機朗讀,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
(2)潮水從哪兒來?氣勢是如何的?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嗎?(引導學生讀出潮水由遠而近的變化,讀出大潮涌來時的雄渾氣勢)
6、學生朗讀,教師按時間順序引讀,同時播放相應的潮水變化的錄象情景。
【設計意圖在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借助文本想象畫面之外,還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兩幅圖片幫助學生想象大潮的雄偉壯觀和變化。同時,向學生展示大潮的生動畫面,讓學生把自己的想象與形象的畫面作對照、補充,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思維和語言。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與管理,給學生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學習活動中豐富體驗,活躍思維,發展情感。】
7、集體朗讀,感受“美”
【設計意圖在讀中感受作者按一定順序觀察、寫作的方法。背誦這兩段內容】
8、語言實踐:同學們經過這么一段時間的學習,積累了許多優美的詞句,請你當一回導游,把大潮景象介紹給“旅游團”的“旅客”們聽聽。(見005頁課后鞏固提升)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情境練習。
(2)選派代表進行評說。
【設計意圖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樣對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
(二)展示環境,感悟人心的奇異情
1、質疑:
(1)為什么把農歷八月十八定為一年一度的觀朝日?
(2)為什么鹽官鎮是觀潮最好的地方?
(3)潮水沒來之前,海塘大堤上有哪些奇異的景象?請用筆畫出相關的語句。
2、輕聲讀第2自然段,說說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觀察了哪幾處地方?你哪個地方最吸引你?
3、此時的江面因為在雨后,所以有一層薄霧籠罩著,蒙蒙朧朧的,使江面更美麗了,遠處的小山一會兒看得清,一會兒又隱隱約約看不清,這個奇異的景象,文中是用哪個詞來形容的?(朗讀“若隱若現”)
4、此時,觀潮的人怎樣?(朗讀“人山人海”)他們的心情如何?從哪些詞可以看出?
【設計意圖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它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讀讀寫寫,學會表達(見005頁之課堂目標達成第3題)
那條白線很快向我們移來,逐漸,,。再近些,只見,形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1)在空白處填入恰當的詞語(可以是自己的想象)
(2)造句。猶如
(3)這段話從和兩方面來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四)總結全文,深化“奇觀”
1、討論探究
(1)小結:作者向我們描述了一次觀潮的盛況,抓住潮的聲音、氣勢和形狀具體描寫了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景象,描繪出江潮由風平浪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過程。結合作者的描寫和看到的視頻材料,說一說,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2)小組討論。
(3)集體交流。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觀潮》。
(齊讀課題。)
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
二、放錄像,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學生看錄象。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三、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學生自瀆課文,邊讀邊想:
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2、學生匯報交流。
四、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學習第二部分“潮來時”。)
1、學生自瀆:
邊讀邊畫出描寫潮水的語句。
2、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根據學生的交流描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3、教師小結:
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臨其境。
4、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潮水變化的?
5、讓學生帶著無限贊嘆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
(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段話。)
6、學生自學余下的幾段。
五、課堂總結
六、放錄像
讓學生整體領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七、布置作業
《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6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2、教學難點:
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
(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么樣呢?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說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錢塘又是怎么樣的?
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讓學生上黑板板書。)
3、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
板書:
天下奇觀
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說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后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請查閱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這一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么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⑴ 讀準多音字:
悶(mèn)雷薄(bó)霧漲(zhǎng)起顫(chàn)動 風號(háo)浪吼(hǒu)
⑵ 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
⑶ 指名讀課文,正音。
⑷ 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
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⑴ 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⑵ 同桌交流。
⑶ 說說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
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
⑴ 提出不懂的問題。
⑵ 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時間順序)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 學習課文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雄偉壯觀。
2. 理解,積累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
3. 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積累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了解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錢塘大潮錄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觀看錄像,感受壯觀。
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這一天下奇觀。
2、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3、詞語認讀
二、小組合作學習
師:我們今天繼續學習課文的3、4兩段——潮來時。各小組在小
組長的帶領下認真學習。
學習提示:1、大聲朗讀
2、你喜歡文中的那一句?
3、把你喜歡的`句子讀給你們組內的同學聽。
4、通過小組合作,你都學懂了些什么?
三、小組成果分享
1、作者是按( )順序來描寫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和大潮( )描述出了大潮的雄偉壯觀。
2.齊讀課文,感受壯觀。
四、朗讀指導,引導背誦
1、出示
音樂、畫面,激發背誦興趣
2、.評價:背誦得多有感情啊!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來越近,聲音(越來越響),浪頭(越來越高),氣勢(越來越大)。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我們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五、課堂小結:
錢塘奇觀天下傳,悶雷滾動出白線。潮頭怒吼貫江面, 山崩地裂城墻現。同學們,過幾天就是農歷八月十五了,有機會去欣賞欣賞錢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吧。如果不能親臨現場,也可以觀看電視直播或上網觀看。
板 書:
從遠處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 水天相接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一篇文質兼優的寫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過對農歷八月十八日的錢塘江大潮雄奇壯麗,氣勢非凡,景觀的描繪,抒發了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增長見識,學習作者的觀察及表達方法,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還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
能力目標: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從而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知識目標:學會生字新詞,重點理解“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橫貫、浩浩蕩蕩、猶如、如同、山崩地裂”等詞語的意思。會用“逐漸”“恢復”造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點
認識塘江大潮的壯觀情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聽其聲、觀其形、思其序的觀察方法,掌握觀察事物必須有順序的規律。
五、教學用具
1、錢塘江大潮的軟件片。
2、對比重點句的幻燈片。
3、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片。
六、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與人交流,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錢塘江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感受,需要老師提供直觀圖片和課件幫助理解。
七、教學方法手段
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和朗讀教學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言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領你們去浙江省杭州灣錢塘江口看一看那里壯麗、奇特涌潮,好嗎?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讀后釋題
課題《觀潮》的“觀”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觀:觀看。潮:指錢塘江大潮。觀潮:觀賞錢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學字詞的情況。教師檢查、指導。
①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亭、屹、罩、昂、盼、崩、鎮、若、逐、顫、余、吼、恢、漲”的讀音,并組詞語。
字音難點:多音字“顫”在本課讀(ch4n),避免讀成(zh4n),“鎮、罩、若、逐、顫、漲”為翹舌音,注意讀準確
②字形難點:“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錯寫成“古”。“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錯寫成“日”。
③理解詞義。
天下奇觀:奇觀、奇異、少見而又壯觀景象。本課是指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上少見的壯觀的景象。
橫臥:橫躺著。原是表示人的動作的詞語,課文里用來描述錢塘江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樣子,這里把錢塘江比作人。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形容水域廣闊。
橫貫:橫著通過去。課文里是說大潮滾滾而來,橫著漫過整個江面。
浩浩蕩蕩:課文里是講大潮滾滾而來,水勢很大的樣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開。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發生在強烈地震的時候,用來形容很響時,便帶有夸張的意味。
頓時:立刻。
人聲鼎沸:形容許多人在一起大聲講話,聲音喧鬧,像開了鍋一樣。
若隱若現:若,好像,仿佛。隱:藏起來,看不見。現,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見。本課指幾座小山在云霧中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又看不清。
余波:本課指潮頭過去后,剩下的波浪。
漫天卷地:本課指遠遠看去,潮水像連著天地卷滾過來。形容聲勢大,來勢猛。
風號浪吼:狂風在號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風浪大,叫聲響。
(三)再讀課文,理清段落層次
1、先按自然段閱讀,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 “潮來之后”劃分段落層次。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2、請按作者觀潮的過程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來之前,作者觀潮的時間、地點及觀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來之時,作者聽到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過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為兩段。
第一段(1自然段)寫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第二段(2——5自然段)寫觀潮的經過。
分三層:第一層(2自然段)寫潮來之前。
第二層(3、4自然段)寫潮來之時。
第三層(5自然段)寫潮過之后。
3、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后面第1、2兩個問題。
2、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言
今天上《觀潮》的第二節課,在上節課我們分了段,列舉了提綱,哪位同學能上黑板前來板書?
(二)講讀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課文。
2、教師講解: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所以吸引了許多人來這里觀潮,這個“觀”是什么意思?(看)看什么?(潮來時的景象)
(三)講課課文第二段
1、觀潮這部分分幾層?每層都寫了什么?
2、講讀第一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江面上是什么樣的?人們的心情是什么樣的?(畫出來)
(2)學生議答。(江面很平靜,越往東越寬,在雨后的陽光下,籠罩著一層蒙蒙的薄霧。)
①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靜的感覺)
②作者寫“江面越往東越寬”是什么意思?(這涉及到“潮汐”的形成問題,可作如下點撥:潮從哪個方向來?從書中找出句子來說明。(從“大家昂首東望”“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看出潮從東邊來。)潮從東邊來,江面越往東越寬,那越往西呢?(越往西越窄)潮水越往西,就會產生什么現象?(潮水越往西越急)。
③出示錢塘江口地形圖,補充錢塘江大潮形成的有關知識:錢塘江口是喇叭形,外寬內窄,外深內淺,水底還有一道人們看不見的“沙坎”,迫使潮水上升,因此潮波傳來,受到很大的約束,這是地理因素。另外是引力的因素,八月十八,太陽、地球、月亮三球的引力對漲潮影響最大。再有是八月中旬這段時間海面上常常刮東南風,所以潮波來勢特別猛烈。
④人們的心情怎樣?(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說明非常著急心情十分迫切。)急到什么程度?(昂首東望,學生可做一做動作。)
3、講讀第二層
(1)談話:要是你在人群中,你急不急?想不想看這天下奇觀?好,老師就領你們去看看。
(2)放潮來時的錄像片。思考:潮來時,給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聲音大,浪大)
(3)默讀第二層,邊讀邊畫出描寫潮水樣子和聲音的詞語。
(4)學生自由發言。(找出三處描寫聲音的句子,讓學生上黑板板書,找出四處描寫樣子的句子后,也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
板書: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越來越大 橫貫江面
白色城墻
山崩地裂 白色戰馬
(5)提問:大潮是從哪個方向來的?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具體寫潮水到來時的樣子和聲音的?(由遠至近)你能把潮來時聲形有條理地說一說嗎?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寫遠處的聲音。“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么變化”,是此時此刻的景象。
過了一會兒,聲音“越來越大”,“凍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前移動,逐漸拉長,變粗”,這是描寫稍近時潮水的聲音和樣子。“移動”、“拉長”、“變粗”便很快出現了橫貫江面的情況。
一瞬間,“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這是再近前時潮聲的樣子。
大海來到近前時,那樣子“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動得顫動起來”潮水越來越近,潮水越來越大,潮頭越來越高,潮勢越來越猛。)
(6)學生回答過程中教師適當點撥。
作者用一條線、白色的城墻、白色戰馬來比喻由遠到近的浪潮的不同樣子,說明潮大、雄偉。水來時是直立而行的,像白色城墻,氣勢雄偉,聲勢浩大。
板書:浪罕見,聲巨大。
(7)談話:如果你就在這觀潮的人群中,當你聽到像悶雷的隆隆響聲,看到一條白線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時,你的心情怎樣?會說什么?會怎樣做?(再放潮來時的錄像片。)
(8)學生議答。(人聲鼎沸,都在喊:“潮來了,潮來了!”都踮起腳往東望去,人群又沸騰起來。當人們看到眼前的一切,真是又高興,又驚嘆不已。)
(9)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層。
4、講讀課文第三層。
(1)自由讀課文。思考:潮來之時,聲勢浩大,潮過之后呢?
(2)學生談自己的想法。(一眨眼的功夫,潮頭就向西奔去。可是余波還在漫天卷地地涌來,江面上依舊風號浪吼。過了很久,江面才恢復平靜。)
(3)這里的“靜”和第一段的“靜”一樣嗎?
(4)停息后是什么景象?說明什么?(潮水大。)
5、練習讀第二段。
(四)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2、提問: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是怎樣表達的?
(這篇課文主要寫作者觀看“天下奇觀”——錢塘江大潮的經過。課文采用先總述后分述的表達方法。先總述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接著按“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來之時”、“潮過之后”的順序,描寫了錢塘江大潮。運用恰當的比喻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大潮的瞬息變化和雄偉氣勢。)
3、思考:全文貫穿著一個什么字來寫的?(奇)奇在什么地方?(錢塘江大潮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農歷八月十八這一天潮來時聲巨大,浪罕見,水位高。)什么是“天下奇觀”?(天下少有的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
4、小結:
從課文有條理地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大潮的發展變化的順序,有次序、有重點觀察的。我們要認真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順序確定觀察次序,按照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順序有重點地敘述,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會重點突出,條理分明。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讀同學看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錄像片,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理解課文。
(四)讀寫練習
練習用課后第3題中帶點詞語造句。
九、板書設計
1 觀潮
錢塘江大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潮來后:恢復平靜
十、自我反思
我的設計以讀貫穿整堂課,來讓學生感受錢塘江潮水的變化過程。首先我讓同學們自己初讀感受潮的氣勢;其次讓學生喜歡哪讀哪,讀出感受,老師相機指導,尊重了同學們的情感體驗;接著老師幫同學們屢清潮水變化的脈絡,然后再進行指導朗讀,讓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去感受、品味到潮的神奇,讀出潮水變化的過程,把情感體驗融在朗讀中,達到背誦的程度,接著引導同學們積累好詞佳句,在總結全文的過程當中運用積累的好詞,讓學生學后能實際運用到練習當中去,達到能力的提高;最后,老師讓學生觀看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錄像片,使學生身臨其境,進一步理解課文,再次驗證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是名副其實的,在同學們激情處在高潮的時候,給他們留了作業,讓他們運用積累的好詞佳句把自己的感受寫成讀后感的形式,讓學生們感情達到充分的宣泄。整堂課我和同學們處于激情飽滿的狀態中,大家學得開心熱情也很高。從學生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同學們真地領略到了錢塘江的壯觀氣勢,學到了知識,教學目標達到了,重點和難點也突破了。總的來說這堂課較成功。
不足之處,在運用課件時,由于我過于著急忘了使用幻燈片放映,影響了離得遠的同學們觀看了;開始初讀的環節中,我應該讓孩子們談談初讀的感受,這樣有助于學生學前和學后的有效對比,效果會更好;還有一個幻燈片雖然是潮來時的壯觀景象,但是對于講解“水天相接”這個詞,不太合適,我今后應切忌不合適的課件如果不合適,寧可不用,但不要濫用;后面的指導朗讀,如果讓學生在讀中自己去感悟,老師不去總結,這樣學生學的效果會更好。其實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己感悟的能力,只是老師不敢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去做。給這節課留下了遺憾;最后環節中的積累給人感覺與課文有些脫節了,如果選擇更好的方式能與課文更緊密地做到隨文學我想效果會更好。這些僅供老師們借鑒。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7
一、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我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了解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情形,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小組合作,探究課文3、4自然段,了解錢塘江大潮到來時的情景,體會其雄偉壯觀。
2、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語句,熟讀成誦部分語句。
3、體會作者留心觀察,抓住事物特點有順序的描寫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積累并運用課文中描寫潮水的句子;學會按序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感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二、教法與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閱讀教學從“獨白”走向“對話”,正是給了學生一個廣闊的閱讀發現、研究、探索的舞臺。學生可以在閱讀全過程中與文本、教師、同學進行全心的對話,在多層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閱讀對話中深入感悟文本,全面提高語文素養。
針對這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努力構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那種平等對話的交流、互動平臺。讓學生在一種民主、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大膽的交流各自的閱讀感悟。
《語文課堂標準》也提出: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先通過自讀、自悟,自己對文本有了一定的體驗與感悟后,在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才會出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性化解讀,學生彼此之間在交流之中才會相互啟發,才會出現智慧碰撞。我覺得只有這樣的閱讀對話,才能真正調動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真正地引導學生感悟解讀文本。
圍繞“全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素養“這樣一個核心,教學中,我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加之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手段的應用,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讀等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
在“想一想”中,讓他們學會善于思考問題;在“談一談”中,培養學生理解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在“演一演”中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并為今后獨立運用語言做好了準備。“讀一讀”中使學生熟讀成誦,比較輕松的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用一用”中內化課文語言,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目的。
三、教學過程
知識的獲取過程比知識獲取的結果更重要,因此,我為本課精心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質疑問難、引出“奇觀”。
1、談話引出課題。回憶:通過上節課初讀課文,錢塘江大潮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出“天下奇觀”)
2、比較“觀潮”和“天下奇觀”中“觀”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理解詞語過程中,先理解“觀”字,再理解“奇觀”,最后理解“天下奇觀”。由字到詞,便于教會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奇觀”的意思,為更深入的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3、圍繞“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句話,你想知道什么?(這一探究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首先來摸清學生的困惑,然后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來設計教學。處處體現“為學生學習服務”的思想。)
(二)合作交流、感悟奇觀
1、圍繞學生們自己提出的“錢塘江大潮為什么被稱為天希奇觀?”這一問題,先獨立在書上勾畫出有關語句。
2、與組內同學交流,聯系書中語句、自己生活經驗或課外所查資料來談感受。
(三)反饋交流、領略奇觀
重點結合3、4段,談從哪些詞、句能夠看出錢塘江大潮不愧為“天下奇觀”。
(1)讀一讀。讀出你喜歡的能體現大潮奇特的句子。
(2)談一談。學生結合對所讀的句子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或課外所查資料談錢塘江大潮“奇”在哪。
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文中的重點詞句,來達成對課文內容的深入學習。學生在交流感悟中,彼此互相闡述,互相傾聽,在與別人的思想碰撞中,不斷修正自己的感悟,從而促使學生不斷的接納別人的獨特感悟和體驗,不斷擴充自己的視野,最后又回到了自身,成了一個新我。本環節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演一演。對于課文中的“悶雷滾動”“人聲鼎沸”這些生詞,其意思學生懂了,并感受到了大潮來時的與眾不同,這并沒有達到目的還要讓學生學會運用。所以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先創設出具體的情境,然后再引導學生根據對詞語的理解,及生活經驗把當時的場面表演出來。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如身臨其境大潮來時的情景,更有助于對文章的理解。
(4)感情朗讀。通過指名讀、范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大量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豐富多彩。同時熟讀成誦,比較輕松的達到積累課文語言的目的。為讓學生直觀感受畫面,在本環節,利用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了錢塘江大潮來時的情景,學生讀文時,腦海中再現當時那壯觀的畫面,感情誦讀自然達成了。
(四)注重積累、學會運用
從學習語言的心理過程看,積累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如果能創設新的情境,將學過的詞語、句子用一用,給學生有語言實踐的機會,這對于學生語言的發展極有意義。這堂課最后一個環節就是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的用一用。先采用比賽的形式,教師說詞語的意思,學生很快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然后出示一段話,讓學生填空,啟發學生用上今天學過的詞語,把它補充完整,使這段話表達的更清楚、更通順。
四、總結遷移,拓展延伸。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本文作者通過細心的觀察、運用豐富的語言,向人們再現了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壯麗景色。為此,我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繼而,根據學生的情況做出了綜合性的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開始。我布置的課外作業是:繼續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準備召開“錢塘江大潮”知識交流會。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領會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觀潮、據說、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悶雷、水天相接、沸騰、猶如、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霎時、余波、風號浪吼、恢復”等詞語。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節。
教學重點:
1、字詞教學;
2、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
教學難點:
領悟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教學掛圖、課文錄音、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步了解課文,理清文章順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說說海潮什么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里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墻,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么這里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老師簡介錢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生字。
(1)學習“潮、浩、沸、漲”,指名讀,說說共同點。(偏旁相同,都是形聲字。)組詞:觀潮、浩浩蕩蕩、沸騰、漲潮……
(2)學習“猶、據、踮、恢”,指名讀。組詞:猶如、根據、踮腳、恢復……
(3)出學習“罩、薄、崩、霎”,說說特點:上下結構的'形聲字。組詞:籠罩、薄
霧、山崩地裂、霎時……
(4)出示“悶”:里外結構。組詞:悶雷。讀音:mèn
(5)說說你還有哪個字記不住?哪位同學愿意幫助他?
如“罩”字,口訣:“桌”子缺兩腿,上邊變“四”蓋。
2、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敘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四、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朗讀課文,體會錢塘潮的壯麗。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著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什么?(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閱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
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 “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
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錢塘潮的游客介紹錢塘潮呢?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五、作業
1、背誦第四、五節。
2、收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同學間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觀潮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述,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說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培養學生“抓住主要資料”的本事,要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特點,了解敘述的順序,抓住主要資料。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按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經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4、說教具: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像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分用電化教學手段,幫忙學生入情入境,理解課文資料,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說教法
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學生,即引導學生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學生采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結合學生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二)逐段分析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后,我緊之后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從哪里明白(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學生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后,我隨后用充滿活力的語氣說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必須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教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學生興趣勃勃地,迫不及待地觀看錄像。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據說那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么隨著錄像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學生介紹,并提出問題,讓他們思考。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說說你明白了什么(依照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此刻讓我們隨著錄象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場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述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景,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及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述的學生輕聲朗讀課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學生自由組合檢查,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并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并引導學生把自我的真情實感經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學生經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
(板書:恢復平靜)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齊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布置作業(略)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10
一、“耳聞目睹”勝于“萬語千言”。
《觀潮》是s版第七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全文圍繞“奇”字介紹了觀潮的過程,表達了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形象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面描寫,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較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通過創設情境,縮短心理距離,才能促使學生形成最佳的情緒狀態,從而積極有效地投入學習。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教學時怎樣做到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學會作者的觀察方法,感受大潮的雄壯,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呢?根據課標和對學生的分析,我在教學時采用了放錄像——讀中感悟悟中想象——語言描繪的方法,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在初步談話,理解課題,檢查預習,反饋交流之后。我馬上讓學生觀看錄像,感受大潮雄偉的情景。具體過程如下:
師:同學們看見過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嗎?你一定很感興趣吧?有沒有見到過?
生:(遺憾地搖搖頭)沒見過。
師:別遺憾,老師呀,把這大潮給錄下來了,想不想看?
生:(大聲地)想。
師: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讓我們一起目睹大潮的雄壯氣勢,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吧!
(播放從網上下載下來的錢塘江大潮錄像:隨著由聲音到影像的越來越響,越來越近,潮水越顯得壯觀。并出現了一線潮、回頭潮、碰頭潮等。)
生看錢塘江大潮錄像,不時發出驚嘆聲。
師:能用一句簡潔的話表達你此時的感受嗎?
海鑫:錢塘江大潮真雄偉啊!
晨裕:錢塘江大潮的景象真壯觀啊!
劉濤:錢塘江大潮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啊!
師:剛才錄像里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生:課文3、4自然段。
師:自己讀讀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的,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學生自由讀,讀完匯報)
朵妮: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生:激動。
師:讀出這種感覺來。
生:(齊讀)
黃瑛: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多么壯觀!你們能讀出壯觀的感覺嗎?下面我們來分組賽讀。
(學生在小組里練習朗讀,然后各自挑戰其他小組,比賽朗讀)
潤曉: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學生全體舉手)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片斷:
師:誰來給我們讀讀第2自然段?(一個學生讀)
師:聽他讀完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覺得海很平靜
師:你從哪里看出海很平靜?
生:“江面很平靜……”我從這句看出。
生:我從“鎮海古塔、中山……”看出海很平靜。
師:你們還有什么感受?
生:人很多。
生:人們很急。
師:你從哪看出人的多和急切?
生:我從人山人海這個詞看出人多。
生:“大家昂首東望,等著,盼著。”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人們很急切。
師:誰能給我們讀好這幾句。(指名3個學生個別讀)
師: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沒有讀出急切的語氣
師:那你能不能來讀讀?
齊讀句子
……
師:我們要學會積累一些好的詞語。比如這課中的這些好詞,我們一起讀一讀。(生讀詞語)
讀一篇文章,總要像吃飯一般細嚼,這就是訓練朗讀、培養語感的過程。在《觀潮》的教學中,老師善于抓住了重點句子和詞語,結合朗讀訓練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讀課文,再讓學生談讀后的感受。學生很快在讀后找到到潮來前表現海的平靜和人的急切的詞句,接著老師又引導學生通過個別賽讀和齊讀的方式來感悟這些詞句,這樣指導方法很及時。
不過教學中,學生朗讀的面不夠廣,朗讀的指導似乎還可以更深入些,朗讀的評價作用似乎沒有好好發揮。如果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評讀的作用,進行細細品味,那么學生就能在讀中理清文章脈絡,記住妙詞佳句,學得語言文字,感悟語言的意蘊。
在最后一個環節,教師出示了文中出現的一些好詞讓學生齊讀,目的是讓學生積累運用好詞。但只是讀讀就過,是否就能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呢?語文教材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會讀寫技巧。如果教師讓學生在品讀潮來之前和潮來之后的重點段后,課后去仿寫某個場景的片斷,積累和運用的目的可能會更好地達到。
《觀潮》的教學設計 篇12
一、說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它既是第二單元《抓住課文主要資料》的繼續,又是第四單元《從資料中體會思想》的延續,同時還為完成第五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寫》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經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著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資料:“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到達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資料,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并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本事,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說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采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能夠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本事,并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說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臺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說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說教程
1.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后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那里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后說說“觀”字各是什么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我走上講臺,當小教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后同桌互說。
(學生經過讀理解課文資料,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僅在于教師的導,還在于學生的學。學生經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境。
4.那么,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日讓我們隨著錄像細細觀賞一番,可是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主角,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后,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的說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說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后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說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于培養學生觀察本事,發展學生的想象本事和動態形象的思維本事,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閱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明白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能夠討論。
學生經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墻”、“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后,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完美,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我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墻、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經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本事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終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說一說自我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經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齊,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齊,構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后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經過自我學習,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本事。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研究)。
學生想好后,自告奮勇說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本事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本事,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本事。
總之,在《觀潮》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應用了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發揮了課堂教學“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注意積累寫作材料”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當前,教育正面臨著由“應試”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信息革命的浪潮正加速著教育技術化的進程。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必須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研究,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斗
我的說課資料結束,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