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精選12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設計
1、認知目標: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助網絡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關三國的知識(人物)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關心中國的歷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乙方一方,稱魏、蜀、吳三國。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課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背景下發生的。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設了一個計謀,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結果,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確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在整個事件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講讀課文,因為它有很深厚的歷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識面特別廣,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滿足于課文內的知識,而應跳出書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來豐富學習內容。
三、教學對象分析:
根據小學生具有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上網瀏覽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處理能力。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以及超文本結構特別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徹底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從而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創造性。讓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動口中自己閱讀、思考、質疑達到獲知、探索問題之目的。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以探求問題來引導學生在自主中學習,思考質疑,運用多媒體引導創新。原來基于歸納或演繹的講解式教學轉變為基于“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等多種新型教學方法綜合運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孕育。
操作過程是:輔以視聽,創設氛圍——網絡支持,把握人物——動畫演示,突破難關——圖文呈現,鞏固強化——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我采用這種多種信息技術整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以使課堂上的學生既能主動獲取知識,又能主動探索思考;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提高了他們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學媒體設計:
整個這節課貫穿著網絡的鏈接和搜索,以“蒙泰瑤光”編著軟件和“powerpoint”為交互主線。其中“蒙泰瑤光”作為教師授課的引導工具,本節課中,我分別在導入新課,突破重、難點,課后練習和拓展聯系中運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時,提供參考網址時使用。
六、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導入新課(輔以視聽,創設氛圍)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再一次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探尋1700多年前那場智慧與膽略的經典之作《三國演義》之《草船借箭》。
(二)進行新課(網絡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組內交流學習收獲,同時質疑。教師巡視指導。
2、各組選派代表運用各種手段交流(語言表達、電腦展示、學生表演、圖片講解等)匯報
教師補充說明,幫助學生拓展知識的深度及廣度。
匯報內容:A、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B、中哪些事例表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上知天文下曉地理。
(2)知己知彼。
(3)熟通兵法。(動畫演示,突破難關)
(4)有預見性。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出最能表現諸葛亮因神機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話讀一讀。
4、師生總結
(三)鞏固練習(圖文呈現,鞏固強化)
1、電腦配圖出示一個小故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讓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這個故事中哪些地方能體現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據你所知,還有哪些三國故事也體現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四)課堂延伸(網上沖浪,拓展視野)
利用互聯網了解更多的《三國演義》的人物和事件,學生邊瀏覽邊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剪切編輯,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的】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內容,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3、從《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汲取膽量和智慧,挑戰自我。
【教學重難點】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具準備】幻燈。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并復習
1、齊讀課題。
2、提問:
⑴主要人物是誰?跟諸葛亮有關系的幾個人物是誰?
⑵這篇文章講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天氣怎樣?回來時如何?
⑶借箭時,船怎樣受箭?
⑷課文中用了一個成語非常準確地概括了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板書:神機妙算)
二、新授
1、老師就這些內容(幻燈中提示的課文借箭的因素)讓同學們會去思考。為什么諸葛亮能夠神機妙算?你怎樣看諸葛亮這個人,老師讓同學們感悟諸葛亮其人,準備了嗎?
2、提出要求:
同學們,可以談上幾句,也可以談上一段,還可以談上一篇,聽到別的同學的發言也可以隨時補充,發表自己個人見解。
3、瀏覽課文,整理思路、內容,準備匯報:
4、學生匯報,教師適當予以引導,補充,點撥并板書,隨即進行朗讀訓練:
⑴諸葛亮和魯肅笑著說的話。
⑵周瑜與諸葛亮,魯肅與諸葛亮之間的對話。
⑶教師引導學生從善知人,知天文,懂地理,巧籌劃四方面去體會諸葛亮神機妙算。
5、學完課文,你還有哪些發現和見解?
6、小結:
諸葛亮靠自己的能力和自信,在談笑風生中,輕松獲得十萬支箭。又不至于和周瑜發生正面沖突,顧全了孫劉聯合的大局。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準讀通課文內容,了解故事脈絡。
2、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初步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3、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感受周瑜和諸葛亮的人物形象
指導方法:
抓因果讀故事,抓語言觀內心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聯系背景了解人物關系,導入課文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三足鼎立而相互討伐。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率領八十萬大軍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抗曹。(隨機板書背景圖)今天我們共讀名著《三國演義》中記述的孫、劉聯軍內部發生的故事:《草船借箭》(板書課題)。
二、弄清前因后果,讀懂故事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故事脈絡。
指導梳理故事脈絡: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誰?故事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圍繞“箭”他們分別做了什么?
板書:周瑜逼箭諸葛亮借箭魯肅助箭曹操防箭諸葛亮交箭
2、運用抓前因后果法讀懂故事
摘讀故事開頭結尾,說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板書前因后果)
理解“妒忌”:
(1)詞意: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換詞比較:羨慕
預設: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應從情節入手。不能簡單地認為周瑜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圈套陷害諸葛亮就是整個事件的起因,它只不過是展開矛盾沖突的契機。周瑜為什么要跟諸葛亮過不去呢?很顯然,諸葛亮因“挺有才干”而遭妒忌,這才是事情的真正起因,抓到了這點,才能抓住本質感受人物形象。
小結: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給他出了一個什么難題?
三、精讀故事,抓住人物語言,體會人物內心,感悟人物形象
(1)討論:你認為“三天造箭十萬支”這可能嗎?既是同盟軍,周瑜給諸葛亮出此難題的真正意圖是什么?引讀----“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2)導:原來周瑜請諸葛亮明里是----共商國事,暗里卻是----設下陷阱。周瑜怎樣一步步設下這“溫柔的陷阱”?默讀第二段,用不同的符號劃出對話內容。
(3)同桌分角色朗讀對話,自由說讀懂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導讀周瑜的話,分句采訪“周瑜”:你心里真正的想法(目的)是什么?
a理解周瑜話中的“希望”一詞:這里的希望和我們日常表達時的意思一樣嗎?區別是什么?b理解句子“周瑜很高興”。
小結:周瑜表面上客客氣氣,暗地里卻磨刀霍霍,在談笑風生中,一步一步地把諸葛亮引進溫柔的陷阱。周瑜逼著諸葛亮立下軍令狀造箭,原來不是為了與曹軍交戰,而是----引讀----“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讀到這里,你覺得周瑜是一個怎樣的人?
(4)導: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軍師諸葛亮,他可是三國人物中智慧的化身。為什么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諸葛亮在跟周瑜立軍令狀之前,到底想過些什么?
預設重點交流,讀句子:必然誤了“大事”,他心中的大事是-----?周瑜心中的大事是----?你讀出了什么?練讀句子想象諸葛亮怎樣回答“只要三天。”你又讀懂了什么?
(5)合作討論:給諸葛亮的話加提示語。交流朗讀,齊讀對話。
四、總結拓展
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試圖用短期內造十萬支箭的陰謀刁難諸葛亮,雙方這一番“舌戰”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周瑜面和心毒,笑里藏刀,而諸葛亮料事如神,將計就計,草船借箭終獲成功。周瑜長嘆一聲-----?你從這聲“長嘆”里讀出了什么?
讀課文:“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讀原著:“孔明神機妙算,吾不如也!”
總結:三國故事之“草船借箭”充分顯示了諸葛亮料事如神、神機妙算的非凡才干。因為有才干而遭周瑜妒忌,又因為有才干令周瑜自嘆不如。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品味人物語言,人物形象就鮮活起來了。
拓展歇后語講故事: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神機妙算料事如神)
五、閱讀作業
《草船借箭》中諸葛亮神機妙算,他到底“算”到了什么呢?課外閱讀課文或原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理清文章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認識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諸葛亮有知識、有計謀、有膽量、有膽略。更重要的是有利創新精神。
4、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敘述順序,通過草船借箭這件事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教學難點: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學時數:
約二課時
教學準備:
1、師生課前收集草船借箭有關資料;
2、教學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多媒體課件,生可以跟著節奏齊唱,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語文學習情境。
師:會唱這首歌的同學還真不少,有誰能說說,這首歌哪部電視名著的主題曲?
生:根據自己的了解匯報。
師:關于《三國演義》,你們都有哪些了解呢?(引導學生回答課前收集到的資料,重在強調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和方法。)
2、談話。
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還真多,說明大家都讀過不少的課外書籍。這節課,我們也來學一學根據《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改寫而成的有關“草船借箭”的故事。
3、板書課題:11草船借箭
二、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想想從中知道了什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旨在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教師要善于抓住來自于學生的每個契機,強化學生“讀”的本質訓練。)
2、聽讀課文錄音,觀看課文錄像。想想課文寫了哪幾個有關人物?主要人物是誰?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本環節在于把學生引入課文中去,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握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師相機板書:諸葛亮神機妙算
3、再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一步步寫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
重點引導生體會“神機妙算”,并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弄清諸葛亮做了些什么?為什么這樣做?
(或以“從哪些地方體現了諸葛亮神機妙算?”為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作進一步的探究。)
4、根據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試著分析與概括一下,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關聯詞連起來說一說。
生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然后小組選派代表匯報討論結果。
(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主要有:知人物、識天文、巧安排。)
師相機板書:知人物
通天文、地理
巧安排
三、課堂回顧,體驗文本,感情讀文。
1、在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中,作者匠心獨運,著力刻畫了四個典型的人物形象。周瑜陰險狡猾,諸葛亮從容鎮定,魯肅忠厚老實,曹操謹慎多疑。他們的這些性格特點,大多數都體現在人物之間的對話之中,請同學們把這些對話找出來,同桌或小組內試著分角色讀一讀。要讀出不同的語氣。
2、小組推薦代表分角色讀文,或者小組與小組之間挑戰朗讀。
四、實踐天地
1、你還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歷史故事?請給大家講一講。
2、將《草船借箭》改成課本劇,演一演好嗎?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在我國的古典名著中,還有許多英雄人物的故事,希望同學們課外注意收集,講給家人或朋友聽一聽。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5
浙江省上虞市百官鎮中心小學 王崧舟
【設計理念】
基于“研究性學習”理論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養。《草船借箭》一文,無論是從課文主題、人物形象看,還是從寫作手法、語言風格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模式的極好載體。
【設計特色】
以研究性閱讀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通讀課文,把握研究主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哪個詞語最有研究價值。經研究后一般會認定為“神機妙算”。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自由讀‘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處。”以“諸葛亮知天文”為例,教學過程 設想如下:
1.“誰來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詞句中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指名口答: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這場大霧,諸葛亮和魯肅都看到了。請大家體會體會,魯肅看到這場大霧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魯肅會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霧,船要是誤進了曹軍的水寨怎么辦?”“魯肅會大吃一驚:前兩天還是好好的,怎么現在會有這樣大的霧?”)
“假如你是魯肅,怎么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害怕、吃驚的語氣。)
“那么,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諸葛亮會暗自高興。這場大霧,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假如你是諸葛亮,怎么讀這個句子?”(引導學生讀出暗喜、得意的語氣。)
2.“但是,光讀這句話,就能看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嗎?不能!為什么?因為這場大霧也許是湊巧碰上的呢?所以,你得再往前面讀一讀,你得聯系聯系上文。誰找到了可以聯系的句子?”(指名口答: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不過,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太啰嗦!前兩天不是沒動靜嘛,沒動靜有什么可寫的?完全可以寫成這樣嘛: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這樣寫既清楚又簡練,多好!改不改?為什么?”(組織學生議論。)
3.“只有這樣寫,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這就是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周瑜的一聲嘆息:“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在讀好周瑜的長嘆一聲之后,教師對研讀的策略做如下概括:“剛才,我們通過抓住前后句子之間的聯系,真正體會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學們,用聯系的方法來研究問題,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讀書能力。請大家用這種方法,再次研究‘霧中借箭’這部分內容,看看你還能從哪些句子的聯系中讀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后組織交流。
1.以“識人心”為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l)“誰來說說,你從哪兩個句子的聯系中讀懂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指名口答:①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營寨里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中,寫諸葛亮說話的地方有11處之多,但只有這個地方寫到了諸葛亮的笑。你們說,諸葛亮他在笑誰?”(聯系魯肅的吃驚,指出他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不知底細,這是寬厚的笑、幽默的笑;聯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輕易中計,這是諷刺的笑、輕蔑的笑;聯系“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陰謀落空,這是瀟灑的笑、勝利的笑。)
(2)“老師覺得諸葛亮的話并沒有說完。‘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這是話中有話、話后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寫出來嗎?”(學生練筆,寫后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例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弓弩手朝我們射箭,這10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么把這些話寫出來呢?”(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
2.以“懂地利”為例,感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引導學生找出:(1)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飛一樣地放回20多里,追也來不及了。)討論:諸葛亮是怎樣算準借箭的地理位置的。
【評點】本案設計的最大特色是寓學生的主動研究于閱讀活動之中。在初讀到位的基礎上,直入研讀專題:“神機妙算”最具研究價值,以此突出重點,集中了“研究”主題,并以此輻射全文,收以一當十之效,擺脫了“多余的情節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又充分體現了“反復誦讀、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從根本上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式,充滿了人文情懷。
(周一貫 評點)
[作者簡介] 王崧舟,男,1966年10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中學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浙江省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浙江省特級教師協會理事。先后被評為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先進工作者、全國語文“四結合”教改試驗先進個人、浙江省優秀青年教師、紹興市優秀教師,其事跡先后被收人《當代中國人才庫》《中國專家人才庫》。
王崧舟醉心于小學語文教學藝術的追求,先后師從朱作仁、周一貫等我國當代著名的小學語文教育專家研修語文教育心理和語文教學藝術,憑著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堅實功底,逐步形成了一種靈巧而扎實、雅致而簡潔的教學風格。他主張以發展學生的語感素養為核心,從個體生命的高度深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他認為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關愛生命、著眼發展、依學定教、發揚民主,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強化語感、鼓勵創見、引導質疑、敏于點撥,并獨創“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先后主持《電化教學與語感培養的研究》《語文習題導練模式的研究》《中國當代小學作文教學流派的研究》《計算機促進語文教學模式變革的探索》《“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的探索》等省部級立項課題的研究究,并在實踐中初步形成了“理論先行、注重實證、模式創新、服務課堂”的科研特色。出版學術專著《小學作文教學改革與流派》一書,在省級以上教育刊物中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主持的課題研究成果《計算機促進語文教學模式變革的探索》獲浙江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繼續教育與名師培養的實踐和研究》獲浙江省1999年度基礎教育優秀教科研居果二等獎。有關的實驗課便、課題論文及CAI課件還先后榮獲教育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平比一等獎。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6
《草船借箭》一文教學結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時,每節課教師都是主人,串講串問,有時學生脫離軌道馬上拉回來,生怕浪費一點教學時間,完成不了教學任務;有時又害怕學生造成尷尬的場面,自己下不了臺,每次涉及質疑問題,都是牽著他們走。可今天這次課堂上的兩個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學的輕松,學生創造的火花也在不斷閃爍。那么,我們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呢?通過《草船借箭》一文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創設安全的學習氛圍。
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設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如當學生提出第一個疑問“借”用得不對時,我就進行糾正,他也許會有苦惱,也許會有被批評的不悅,而我并沒有這樣做,這就還給了學生學習的充分自由,使他們充分享受到參與的樂趣,享受到發表不同意見的樂趣,使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揮。
二、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是“疑而不問”,那些不善于質疑的人,一般學習態度懶散、知識面狹窄,而樂于發問的人卻思維活躍,解決問題能力比較強。質疑就是刺激學生積極思維的誘因,也是促其發奮學習的動力。有了質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追求。“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學生由疑而問,也是一個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膚淺的問題。
三、張揚兒童創造的天性。
“疑”是創新學習課堂的主軸承,思維是創新學習的核心,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是發展學生智力與能力的突破口,而創造性是良好思維品質的重要方面,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學生確信書上寫的、老師講的,如果有學生提出異議,就很生氣,即使學生的意見是對的,也要頂回,其實這樣極大地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在上《草船借箭》一文時,如果我直接批評了那位學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對?”那樣,學生就不會發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通過這個“借”字表達得淋漓盡致,當然更不會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如果我先告訴那個學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諸葛亮的。”相信這個學生會很受打擊,以后可能只會遵循所謂的“正確與否”,從此扼殺了兒童創造的天性。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7
【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故事發生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周瑜由于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的暗算,表現了諸葛亮有膽有識,才智過人,也贊揚了他顧全大局的廣闊胸懷。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所以我把理解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作為教學的重點。這一重點是下單元的“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一個基點。又根據教材特點(即明暗線平行,表面上軍中需箭,造箭合情合理,實際上是妒忌才干,用軍務為難陷害)。我把理清明暗線索,體會課文諸葛亮的借箭成功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膽略作為教學的難點。
依據試用修訂版大綱對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及本課教材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系上下文著重理解“神機妙算”,練習用“委托”、“輕易”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這一教學既鞏固了詞句段的訓練,又體現了在語言文字訓練中進行思想教育;既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又不忽視技能、能力的培養。
【說教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要做到大綱的這一要求,關鍵在于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我根據本課故事性較強,學生較感興趣讀的特點,主要采用“自學研討法”理解課文,通過“扮演法”來復述,深化理解課文,突出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突破難點。
自學研討法也叫“引導法”,即自讀課文,按照教師教給的讀書方法、步驟或提出的思考題,在閱讀實踐中,從整體入手,再探究理解文章的內容,領會文章的感情。而教師要根據教材自身的重難點,引導學生按“讀通──讀懂──讀會”。
【說學法】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教給學生樸素的學習方法──“讀”和“議”。“讀”要正確、通順,直至有感情,同時通過有感情地讀,來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字里行間的感情。“議”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善于從互相討論、合作中獲得啟發,啟發自己的思維,又巧妙地組織語言表達出來,從而內化了課文語言,之后學到“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方法。
【說教學程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新的課程改革的突破口”。這節課我盡量減少提問,把騰出來的時間用在指導讀書、感悟和積累上,我是這樣安排課時的。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讀課文,讀正確、通順之后,通過小組討論,感知課文內容,領悟人物的情感。
第二課時,通過表演角色,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再現人物形象,領會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注意積累運用。
現以第一課時為例。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分五步來引導學生讀書。
一、板書課題
讀了這一課題,你想知道什么?(這一環節讓學生隨意說,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引導讀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拼讀生字,一句句地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得快的同學可讀第二遍,直至讀得慢的讀完一遍。
2、同桌互相聽讀(要求不讀錯字、不漏字、添字,不讀破句的。)
3、沒得優的同學可以起立再讀課文。
三、出示思考題,議讀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提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簡潔表達提綱外,列小標題,畫示意圖等方式)這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思維的獨特性。
2、周瑜為什么要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枝箭?
3、從哪里可以看出周瑜想陷害諸葛亮?
4、最后,周瑜的陰謀得逞了嗎?你覺得用課文中哪一個詞概括諸葛亮的特點最合適。
5、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6、在小組長帶領下學習討論,小組推選代表發言,匯報討論結果。采用“群體合作閱讀”著眼于全體學生參與研究、學習,用導讀提綱在于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相關言語信息進行提取、加工、分析,便于閱讀的理解、分析、評賞、綜合等訓練過程,這也是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認識水平的過程。
7、交流了“周瑜為什么要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枝箭?”和“從哪里可以看出周瑜想陷害諸葛亮?”之后,引導“分角色”朗讀第二節。
8、交流到“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諸葛亮的語言及指揮軍事的語言,再現諸葛亮料事如神,胸有成竹的形象。
比如文中的“不用問,去了就知道。”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等句子比較容易把握,該用何種語氣讀。
因為有了多次的自由讀、議讀、學生讀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四、啟發想象,引導創造性復述
通過上面的讀、議,雖說教學方法簡單,教學環節單一,卻扎扎實實。對學生的鞏固反饋必不可少,如何引導學生來復述這個故事,激發學生的說話呢?我設計了這樣的復述練習。
出示“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過”,魯肅見了周瑜,怎樣告訴他們?請你發揮想象力,把自己當作魯肅,選一位同學當周瑜。(同桌對說)指名說,(強調他們說話的語氣、神態、動作)
五、想開去,訓練發散思維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評價或展開聯想,或發表一定的見解,能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思維的深度和廣度。而發散思維又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這里,我選擇有思維含量的發散點,啟發學生想開去,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出示探討題:
如果三天之內江面上沒有大霧,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劃落空了,事情的后果會怎樣呢?“
(讓學生根據對問題的看法和對課文中人物的理解發表意見。)
六、布置作業(為下一節詞語積累做準備)
找出文中你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這樣設計以“讀”“議”為主線,步步深入,把課堂時間充分讓給學生,既注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又不忽視思維、能力的培養。)
【說板書】
這一板書圍繞本單元的重點,在簡明扼要的箭頭及提示中讓學生明了文中明、暗兩條線索,通過讀議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學生很容易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古典文
學的欲望。
【教學重點】 通過品讀人物語言、動作,分析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誰能根據上節課的學習,給大家介紹一下課文的背景? 生:《草船借箭》選自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講的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魏、蜀、吳的故事,當時魏國剛剛打敗蜀國,又派兵進攻吳國。于是,蜀、吳兩國聯手抵抗曹操。 師:文中一共有幾個人物,誰能幫大家理順一下人物關系? 生:課文中有四個人物,曹操是魏國的首領,諸葛亮是蜀國的軍師,而周瑜是吳國的都督,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 師:周瑜見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這才引出了這個故事。
二、 新課
過渡:同學們,你覺得這個故事精彩嗎?(精彩)是呀,文學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為作者塑造了許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而每個人物的塑造又都離不開語言文字這個工具。這節課,我們要再次走進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讓這些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人物躍然紙上的。
(一) 賞析重點段(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思考: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寫人物的。(人物對話) 師:好,下面我們就來研究人物對話。(課件出示對話,隱去旁白)現在同桌一組,分角色讀一下對話,邊讀邊想:你所扮演的這個角色,再說這句話時,心里會想什么,臉上是什么表情?讀完后同桌把意見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揣摩人物心理,并啟發學生用恰當的詞語概括出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在每句對話前加上提示語) 師:大家都很聰明,能根據對話走進人物內心,下面我們加上提示語,再來讀一下課文。(課件出示加有提示語的課文,分角色朗讀,學生互評。) 師:通過這一段的學習,你覺得周瑜、諸葛亮各有什么特點?(學生談對周瑜和諸葛亮的初步認識)但僅僅根據這一段的文字,我們還不能透徹的了解人物特點,下文中,還有一些人物的語言描寫,找出來讀一讀,看你對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認識。
(二)感悟
1、指名讀一讀描寫周瑜的語言,總結出周瑜的性格特點是陰險狡詐。(板書:陰險狡詐)學生朗讀。 2、再說說諸葛亮的語言。 (1)指名讀,課件出示第一個句子,從中你有什么感悟。(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計劃,胸有成竹)你從魯肅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樣的人?(板書:忠厚老實) (2)還有那處寫了諸葛亮的語言?指名讀第二句話。(課件出示)老師發現,諸葛亮是笑著說的,我覺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諸葛亮說,為什么這個地方要加個“笑”字呢?來,我們先齊讀一遍。(齊讀)你們覺得諸葛亮在笑誰,笑什么? 匯報: 生(1):在笑曹操,是一種嘲笑。師:你說的真好,你來讀一讀,讀出對曹操的嘲笑。 曹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你從哪看出來的? (學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語言描寫,并體會到他的謹慎多疑。)(板書:謹慎多疑) 生(2):在笑魯肅,是一種友善的笑。你來讀一讀。 生(3):在笑周瑜,是一種勝利的笑。你來讀一讀。讀出諸葛亮的自信。 小結:你看,諸葛亮說得多準呀,他說曹操不趕出來兵,他真不敢出兵,說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帶著魯肅來取箭。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話說,諸葛亮真是——(學生一起說:神機妙算!板書:神機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條件 同學們,諸葛亮他神機妙算,都算準了什么呢? 生:他算準曹操不敢出兵、算準周瑜要加害他、算準魯肅不能出賣他。 師:也就是說諸葛亮他算準了人,這也是“識人心”(板書:識人心)但僅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嗎?他還算準了什么? 生:三天后有大霧。師:這是他知天文。(板書:知天文) 生:回來時順風順水。師:這是他曉地理。(板書:曉地理) 總結:是呀,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草船借箭才會成功。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諸葛亮?(有勇有謀、才智過人等) 三、 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不僅認識了這些性格鮮明的人物,還領略了古典名著的風采。其實,三國演義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老師希望課下,大家能以“走進三國”為主題,完成本周的積累,并把你積累到的知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板書設計】
19、草船借箭
周瑜----陰險狡詐 諸葛亮----神機妙算 (識人心 知地理 曉天氣) 曹操----謹慎多疑
魯肅----忠厚老實
【課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的安排,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活動,為學生打開學習名著的大門,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學目標我就確定在“通過對人物對話的研讀,感受名著中性格鮮活的人物特點,通過分角色朗讀,走進名著中精彩紛呈的故事。”教學時,針對高年級的閱讀水平和訓練重點,我主要引導孩子通過研讀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特點,再通過課后的延伸,達到讓學生愛上名著的目的。雖然課堂還有許多遺憾,比如指導朗讀還是不算到位,時空沒掌握好等,但是,從學生那積極地參與教學上,從課后孩子們賽讀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我覺得,一節課成功與否,關鍵看孩子們從課堂上收獲到了什么,在老師的引領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們在那短短的40分鐘里參與了,收獲了,就不失敗。 語文課堂就是充滿遺憾的課堂,沒有遺憾,又怎么有我們不斷完善教學的動力呢!在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們會走向成熟。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五個生字。掌握“商議、都督、委托、水寨、輕易、支援、甘受懲罰、大霧滿天、
飲酒取樂、神機妙算”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識、有計謀、有肚量、有膽略,更重要
的是有創新精神。
方法過程目標:
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情感價值觀目標:
1.感悟祖國燦爛文化的民族底蘊,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創新意識。
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教學重點:了解草船借箭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發展過程。
教學難點:從“草船借箭”這件具體事情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他的創新精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后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你還想知道什么?
如:怎樣借?為什么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干。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第一段,寫周瑜讓諸葛亮造箭;
第二段,寫諸葛亮準備造箭;
第三段,寫諸葛亮借箭;
第四段,寫諸葛亮借箭成功。
學生歸納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重點品析:
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么樣的人?
(師生讀書)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么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征.
(學生默讀、思考)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學會本課生字10個;理解16個詞語的意思。
3.會用“要是……就……”、“果然”、“神機妙算”各寫一句話。
4.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弊,知道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揭題激趣。
1.啟發入題,了解出處。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根據《三國演義》中的部分內容改寫而成的,是—篇歷史題材的課文。學習本文時,首先要弄清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還要弄清故事中寫了哪幾個歷史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怎么樣。
2.簡介背景,了解人物。
(1)東漢末年,正值孫劉聯合抗曹之時,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一歷史階段,也就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赤壁之戰》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諸葛亮、魯肅各是怎樣的人,之間關系如何?
(曹操是漢室的丞相,周瑜是孫權手下的大將,諸葛亮是劉備手下的軍師,魯肅是協助周瑜統率三軍的。渚葛亮和魯肅都是主張孫劉兩家聯合抗曹的人。課文通過草船借箭一事,贊揚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劃出生字新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聯系上下文或理解詞義)。
3.填空練習,了解大意。
要三天趕造。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詞語的意思)
2.初步理解課文意思。
3.指名逐節朗讀課文。(正音、評讀)
四、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給課文分段。
1.輕聲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裁詞?
2.默讀課文,根據事情的發展順序,結合課文第2題的提示,把課文分成4段:
①接受任務
②作好準備
③草船借箭
④按時交箭
五、課堂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完成作業本上第1、2、3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一、二、四段,完成部分作業。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
1.聽寫生字新詞。
2.給多音字“都”、“更”、“了”、“只”組詞。
二、學習課文一、二段。
1.讀一、二段。
思考:赤壁之戰時,周瑜的3萬軍士戰勝了曹操的80萬大軍,周瑜用的那么多箭是從哪兒來的?諸葛亮是怎樣借箭的?
2.出示思考題預習。
(1)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立下軍令狀,保證3天之后交10萬枝箭?
(2)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請他幫忙?
3.討論交流。
4.再讀課文一、二段。
思考:(1)周瑜為什么要害諸葛亮,課文中哪里看出周瑜要害諸葛亮?
(2)哪些詞句證明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立下軍令狀,保證3天后交10萬枝箭?
(3)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5.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6.反饋交流。
①周瑜為什么要害諸葛亮?
齊讀“周瑜見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理解“妒忌”。(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
課文哪些地方證明周瑜要陷害他?
(讀書上有關句子,并講出理由)
(周瑜要諸葛亮3天造10萬枝箭在當時是不可能的,這是周瑜假公濟私,圖謀置諸葛亮于死地。)
(“水上交戰用什么兵器最好”這是周瑜明知故問。)
當周瑜聽說諸葛亮3天能造好箭,還立下軍令狀,他的心里為什么很高興?
(在當時,3天肯定造不出10萬枝箭,既已立下軍令狀,完不成是要殺頭的。)
找出書中明確說明周瑜要陷害諸葛亮的話。
(周瑜對魯肅說的:“這是他自己說的……回來報告我。”)
②書上哪些地方證明諸葛亮知道周瑜要害他?
諸葛亮請魯肅幫忙時說的幾句話(“不過……就完了”)。
朗讀練習。(齊讀)
諸葛亮明知周瑜要害他,為什么還要立下軍令狀,說3天造好10萬枝箭呢?
(諸葛亮胸有成竹)
(顧全大局)
理解諸葛亮為顧全聯吳抗曹的大局,不計個人得失。
③魯肅是周瑜的部下,為什么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諸葛亮深知魯肅為人忠厚,顧全大局。)
從哪里可以看出,請把書上有關句子讀出來。
(“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7.朗讀練習。
小結:
學了這部分課文,我們知道了諸葛亮挺有才干,顧全大局;魯肅真誠厚道,言而有信;而周瑜卻挺妒忌諸葛亮,心胸十分狹窄。
8.分角色朗讀課文一、二段中的對話部分。
三、學習課文第四段。
3天前,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周瑜心里很高興。3天后,周瑜帶了500名將士來到江邊干什么?
(是抓諸葛亮的)
結果周瑜在江邊看到了什么?齊讀第四段。最后周瑜怎樣?
(欽佩諸葛亮)
書上從哪兒看出?
(長嘆不如)
長嘆什么?
(嘆諸葛亮神機妙算)
教師范讀周瑜長嘆說的話,學生自由學讀,齊讀。
四、鞏固練習。
作業本上第5題(1)、(2)、(3)。
第6題(1)、(2)。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勻第三段,總結全文,完成作業。
教學過程
—、復習鞏固,導入第三段學習。
1.草船借箭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結果是(周瑜長嘆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結果截然不同,是諸葛亮構機妙算使周瑜改變的。
什么叫“神機妙算”?
2.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里?
學了課文的第三段,我們就會知道。
二、學習第三段
1.一生讀第三段。
其它同學一邊聽,—邊找:哪些事說明諸葛亮神機妙算?
2.找出來劃好后,分小小組討論,
3.哪里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天時?
(第三天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齊讀。)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地利?
(順風順水撤得快)
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人心?
(知道曹操的脾氣,多疑多慮)讀有關句子
從哪些地方說明諸葛亮知道曹操不會出兵?
(讀有關句子)齊讀曹操下令說的一段話。進一步理解諸葛亮知道曹操多疑多慮,不敢出兵。
小結:
由于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所以向曹操借到了10萬枝箭;
4.諸葛亮是怎樣向曹操借箭的?
(1)生自由讀課文,劃出寫諸葛亮指揮船上軍士的詞語。
(“吩咐”“下令”“又叫”“又下令”“吩咐”)
(2)分五步說說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經過。
(向北靠近曹軍→船頭朝西船尾東→一字兒擺開→擂鼓吶喊→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繼續受箭→順風順水駛回。)
先討論交流,再請學生講,讓全體學生更深一層地理解課文內容,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江上霧很大,為什么曹操的軍士能那么準地射中諸葛亮的草把子呢?
(因為諸葛亮的`30個軍士在四更時分擂鼓吶喊,曹軍不習水戰,不敢出來。于是多疑的曹操在大霧之中只好下令朝擂鼓吶喊聲處放箭,這時箭像雨點一樣射過去,草把子上很快就插滿了箭。)
從這里,說明了什么?
(諸葛亮安排得很巧妙)
(4)船頭第一次朝西,第二次朝東。不這樣可以嗎?為什么?
(學生用手操作討論,后交流)
(5)完成作業本上的第4題,
(6J大霧還沒散完,諸葛亮就帶船隊走了,臨走之前還怎么說?,(“謝謝曹丞相的箭”)
指導讀這一句。是真謝嗎?
(7)曹操聽后,會怎么樣?為什么不追?
(因為諸葛亮的船隊順風順水走遠了。)
三、練習作業。
1.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他神嗎?
(神)
諸葛亮是神嗎?
(不是神,是人)
他的神機妙算是從哪兒來的?
(從書中學來的)
(平時多觀察,多思考)
2.諸葛亮不是是。他的神機妙算并不是而是。
四、再次理解課題,總結談話,
1.體會神機妙算,能用“神機妙算”說一句話,然后朗讀全文。
課題為什么叫“草船借箭”?
(“借”字概括了事情的經過,又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課文從周瑜妒忌諸葛亮的起因,到周瑜自嘆不如的結果這一強烈的對比中,襯托了諸葛亮驚人的膽量,聞人的智慧。本文寫了一場智斗,全文按故事發展的順序,
緊緊圍繞“神機妙算”來寫的。在事件層層發展,人物性格對比中,突出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朗讀全文。
完成作業本上第6題的(3)、(4),(5)、(6)。
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周瑜
諸葛亮
魯肅
接受任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作好準備: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草船借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按時交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1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2.劃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讀訓練過。
教學過程 :
一、設計“懸念”,導入 新課。
1、教師導語 設計:今天,老師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在表演相聲時說,他知道周瑜的母親姓“紀”,諸葛亮的母親姓“何”。觀眾聽了非常奇怪,這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啊!原來這位演員在和大家開玩笑,他的“根據”就是周瑜在臨死前哀嘆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說:既然有了這個智勇過人的周瑜,為什么還要有這個比他更為強大的諸葛亮呢?周瑜是孫權手下的一名大將,有勇有謀。為什么還怕諸葛亮呢?學習了《草船借箭》,大家就會明白了。
2、師生共同介紹《草船借箭》的有關資料。
《草船借箭》是選自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相互討伐,史稱“三國鼎立”。當時曹操實力雄厚,剛剛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里幫助作戰。孫權手下大將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圈套,假意讓他負責趕造十萬支箭,企圖以造不成箭違誤軍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發生了這個故事。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檢查預習,質疑問難。
(1)指讀課文,正音,解詞。
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本課指周瑜因諸葛亮比自己強而忌恨他。
遲延:拖延、耽擱。
才干:辦事的能力。
委托:請別人代辦。
調度:調動、安排。
懲罰:嚴厲地處罰。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處。
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謀劃,形容有預見性,善于估計客觀形勢,決定策略。
(2)讀出最使你感動的課文內容。
(3)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2.自由朗讀,學生自悟。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哪幾個人?誰向誰借箭?
(主要寫了諸葛亮、周瑜、曹操幾個人物,是諸葛亮向曹操借箭。)
3.理清脈絡,討論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2)討論分段。(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任務并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自然段)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個自然段)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三、教師點撥,突破難點。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第一段,前后位討論這段寫的是什么?(寫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為難諸葛亮。)
(2)諸葛亮的才干怎樣?周瑜妒忌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嗎?哪些詞可說明并畫出來。
(“挺”、“才”)指導朗讀稍重些。
(3)默讀第一段,幻燈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樣“請”諸葛亮商議軍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從哪兒看出來?
(學生自由發言,各抒己見。)
(周瑜開始以“公事”為由迫使諸葛亮不要推卻,接著又以“十天為限”故意刁難,最后當諸葛亮答應三天造十萬支箭時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以便抓到字據,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設下計來陷害諸葛亮。)
(4)討論題,幻燈出示,諸葛亮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趕造十萬支箭的任務,并且立下軍令狀?
(諸葛亮已識破了周瑜的詭計,如當面揭穿必傷了和氣,孫、劉聯合抗曹戰線就可能破壞,有被曹操各個擊破的危險,同時又從大局考慮到與曹軍交戰必須用箭,于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
(5)分角色朗讀第一段,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2、教師總結,學生質疑。
通過第一段的學習,我們不僅對《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對于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點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節繼續深入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教師:周瑜設計請諸葛亮造箭,他的陰謀詭計得逞了嗎?從哪看出來的?
(周瑜的陰謀詭計沒有得逞,從第四段中可看出。)
(二)學習第四段
齊讀思考,幻燈出示思考題。
1.草船借箭的結果怎樣?
2.這時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為什么長嘆一聲?
3.從哪里看出周瑜的沮喪、慚愧?
(討論:結果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周瑜無可奈何,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不如諸葛亮。從周瑜說“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喪、慚愧。)
(1)提問:諸葛亮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神機妙算)
(2)從哪兒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第三段)
(三)學習第三段
指讀思考: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從哪句話看出。讀讀,抓住關鍵詞語理解,畫在書上。
(首先算到三天之內必有大霧,可以從這里看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不見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
1.出示幻燈,思考如下:
(1)為什么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開船借箭。
(2)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內必有大霧?
(因為此時天色微明,大霧封江,可蒙住曹軍眼睛,使之不明虛實。諸葛亮了解氣象變化,預測出三天之內必有大霧。)
2.學習第三段,思考,諸葛亮根據什么情況采取什么計策,這樣做有什么妙處?圈畫出來。
(1)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擺開,又叫船上軍士擂鼓吶喊,為什么這樣布局?
(船停在既能受到射來的箭,又能靠大霧使曹軍看不清虛實,“一字擺開”是為了受箭面積大、數量大。擂鼓吶喊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曹操。)
這說明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霧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
(2)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作樂,天亮了就回去。”
(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虛實之前,不輕易出擊,只會放箭壓陣,說明諸葛亮知己知彼。)
(3)觀察掛圖,魯肅和諸葛亮的表情一樣嗎?說明什么?
(說明諸葛亮對借箭胸有成竹。)
(四)自學第二段,找出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
1.諸葛亮請魯肅幫忙,借二十條船……
2.魯肅答應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1)諸葛亮了解魯肅的為人,忠厚老實,料定他不會泄露機密,可見諸葛亮知己知彼。
(2)三十名軍士,一千多個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蓋起來說明謀劃周密、巧妙。
3.默讀全文,想想還有哪些地方體現諸葛亮神機妙算?反映他什么特點?
(因為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謀劃,所以借箭成功。反映了他足智多謀,具有非凡的才干。)
(五)圍繞中心,學習表達
1.作者是怎樣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
2.作者在幾個人物的性格刻畫上既鮮明又形象,這是為什么?
(1)作者通過對諸葛亮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描寫,從而刻畫出他的性格特點。
(2)因為作者抓住了幾個人物不同的特點,他們的語言、動作不同體現出人物性格各異。
3.由以上可知,在寫作中應怎樣刻畫人物?(抓住人物特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點,體現人物性格特點,這是我們寫作中不能缺少的。)
(六)總結、擴展
1.通過本文的學習,你認為諸葛亮、曹操、周瑜、魯肅各是什么樣的人?
2.為什么同學們對這個故事這么喜歡呢?
(教師總結注意引導學生對曹操、周瑜兩個人物的正確評價及認識,使學生知道他們倆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所謂的壞人,另外強調寫作時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特點體現人物性格。)
(七)布置作業
1.復述故事,講給小伙伴聽。
附:板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意圖:
1、緊扣“神機妙算”,通過諸葛亮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三個方面感受人物特點和品質。
2、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通過研讀人物語言、揣摩人物內心等方式,扎實訓練,強化對語言的感悟和積累。
3、自然拓展、整合資源、加深理解,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和語文學習能力。
教學目標:
1、抓重點詞句,通過人物心理、言行的揣摩,體會人物個性特點和品質。
2、以讀為本,讀中提升情感;引入材料,豐滿人物形象。喚起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共鳴。
教學重難點:學習“霧中借箭”,揣摩文章重點詞句,感悟諸葛亮神機妙算。
課前談話:
1、視頻播放《草船借箭》片段。
2、從錄象到圖片,選擇詞語形容曹操、魯肅、諸葛亮的表情。
教學過程:
一、重點研讀,感悟“神機妙算”
讀書不厭百回讀,默讀課文的4到10自然段,邊讀邊找諸葛亮笑的句子。
▲算天氣
出示: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1、諸葛亮巧借大霧借箭成功,課文是怎么寫大霧的?
出示: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2、諸葛亮早算準有這場大霧,抓“只要三天”,猜想這三天他都在干什么呀?
出示: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四更是什么時候?)
3、原來諸葛亮早就算到今天是大霧天(板書:算天),怪不得他笑了。
抓“這樣”,品讀: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算地利
1、好一個“只管飲酒取樂”,大敵當前之時,難道諸葛亮真的就只管飲酒取樂嗎? (諸葛亮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采取了哪些行動呢?
①“你借給我二十條船……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
②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③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⑤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2、欣賞視頻,諸葛亮是如何借助地利優勢借箭成功的?(板書:地)
3、諸葛亮算得如此天衣無縫,怪不得他只管飲酒取樂,笑得那樣從容不迫。
抓“只管”,品讀: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算曹操
1、俗話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哪!”天氣難料,這人心就更難測了。那曹操是不是真的不敢出來呢?
出示:曹操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
2、指導朗讀:觀察圖片,從曹操的眼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猜曹操有多少人馬,體會他的生性多疑。
3、諸葛亮就是算到曹操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不敢出來。這不,諸葛亮又笑了?
抓“一定”,品讀: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算魯肅
諸葛亮借箭需要誰的幫助?(魯肅)讀讀描寫魯肅的4、5、6小節,你覺得魯肅是一個怎樣的人?
1、諸葛亮說別告訴都督,魯肅“果然不提”、“私自撥船”、“照諸葛亮說的”。
2、抓“私自”體會魯肅忠厚老實、顧全大局、信守承諾。
3、諸葛亮算到魯肅一定會幫助他,怪不得諸葛亮笑得如此輕松。
品讀: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算周瑜
1、周瑜妒忌諸葛亮,想通過造箭來陷害諸葛亮,結果諸葛亮卻笑到了最后。
品讀: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2、教師小結,(板書 人)
二、品析古詩,品味“神機妙算”
品析古詩:一天濃霧滿長江,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孔明今日伏周郎。
三、課堂練筆,升華“神機妙算”
寫話訓練
師:曹軍有80萬,諸葛亮他們只有602人。曹軍已萬箭齊發,大敵當前之時,諸葛亮卻一邊飲酒取樂,一邊欣賞著美妙的琴聲和箭聲。聽,這琴聲多么悠閑、這箭聲多么暢快,諸葛亮笑得那樣輕松自在。此時此刻,你想對諸葛亮說些什么呢?
四、角色扮演,回味“神機妙算”
1、諸葛亮并沒有呼風喚雨的本領,但他知天時、懂地利、識人心,這不是神機妙算又是什么呢?怪不得在故事的最后,連一向忌妒他的周瑜也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分角色朗讀:“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體會人物心情:周瑜(心有不甘,自嘆不如),曹操(一拍大腿,后悔莫及),魯肅(十分敬佩,心悅誠服)
3、每個環節都關系著借箭的成敗,每個細節都彰顯著諸葛亮的智慧。是神機妙算讓魯肅心悅誠服,是神機妙算讓曹操追悔莫及,是神機妙算讓周瑜也自嘆不如,讓我們發自心底地說一聲:“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啊!”
4、諸葛亮草船借箭——滿載而歸(板書:滿載而歸)
五、作業超市
1、讀《三國演義》英雄人物的故事。
2、逐步積累三國演義人物的歇后語:
諸葛亮三氣周瑜——略施小計
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六、板書設計
草船借箭
天
算 地 ——→ 滿載而歸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