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掌聲》教學反思(通用14篇)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1
《掌聲》一課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從此微笑著應對生活。
全文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在這一課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課文資料,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經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現語文本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自讀自悟:引導學生將目光縮小到一個句子、幾個詞、一個詞去體會、感受人物的心理。
教學片段一:感受兩次掌聲
1、師:教室里,幾次響起了掌聲?每次掌聲都是什么情景下發生的?。
2、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
⑴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
師:從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
生:英子想上去,但有怕大家歧視她。
生:英子想展示自我的普通話水平,可又擔心大家看到她走路的姿勢。
生:此時,英子的心里十分矛盾。
生:英子拿不定注意。
師:這就是課文中說的“猶豫”。
生:我從“慢吞吞”感受到英子已經拿定注意了,她戰勝了自我。
生:我從“眼圈紅紅的”感受到英子很痛苦。
生:我從“眼圈紅紅的”感受到英子很激動,因為她以前從沒在同學面前走過,這一次最終要上去了。
師:為自我這次的大膽決定而激動。
⑵你覺得這是怎樣的掌聲?
生:這是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師:僅僅是響亮而長時間的“啪啪”聲嗎?(有同情、理解、鼓勵、信任、期望……)
3、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師:這又是怎樣的掌聲呢?(鼓勵、贊揚、肯定、羨慕……)
透過掌聲,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英子激動的表情、感動的淚水、迷人的微笑……同學們金子般的愛心……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那么,此刻你對“掌聲”是否又有了新的理解?(這掌聲就是愛)
教學片段二:感受英子
1、學生初讀課文后,交流: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憂郁、文靜、自卑)
2、帶著這份印象和感受,再仔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看看哪些句子、哪些詞語使你對英子有了這種感受。(學生自讀自悟,圈圈畫畫感受深刻的詞句)
3、研讀詞句,感情朗讀(強調重讀):
⑴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生:我“默默”“坐”等詞體會到了她很文靜。
生:我也從這兩個詞體會到了英子很害羞。
師:難道她不喜歡和同學一齊游戲,和同學一齊說笑打鬧嗎?
生:不是的,因為她有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師:這是一種自卑的表現,其實她內心十分的痛苦。
⑵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終一個離開。
師:你能從哪些詞語中也體會到英子的自卑心理。(早早、最終)
⑶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生:從“小兒麻痹癥”、“殘疾”兩個詞感受到英子很可憐。
生:從“不愿意”感受到英子很難為情,怕人家取笑她。
師:這場可怕的疾病,給英子留下了什么?(留下了終身的殘疾,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留下了傷痛,留下了心靈的陰影……)
這場可怕的災難讓英子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燦爛的微笑,失去了童年的歡樂,失去了對生活樂觀的態度……)
師:課文中說英子是個很“文靜”的女孩,此刻,你認為這“文靜”后面藏著的是什么?(害羞、自卑、痛苦、憂郁……)
請大家自由地讀讀第一自然段。如果你覺得英子是個怎樣的孩子,你就怎樣讀
教學片段三:理解“憂郁”
從那以后,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
1、師:以前英子是怎樣樣的?(默默地……早早地……最終……整天愁眉苦臉沒有笑臉聽不到她的笑聲心事重重……)
2、那么,你認為“憂郁”是什么意思?(愁悶憂愁)
二、教學過程中異常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學會經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主動積累,學會讀書,提高語文綜合本事;讓原本枯燥的語言文字訓練生動活潑的走入課堂共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掌聲處填白
師:如果你在這些同學中間,你的掌聲想表達些什么?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我們相信你能行,大膽講吧!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我們理解你,你不愿意上去是有原因的,但我們不會歧視你。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我們不會歧視你,我們都很同情你。
生:我用掌聲告訴英子,期望你能講好這個故事,也許取得成功后,你會自信起來。
師:在這熱烈而持久的掌聲里,英子一搖一晃地走上來了,她的內心是多么的激動啊。此時此刻,假如你就是英子,你在想些什么呢?
生:想不到大家都沒有歧視我,是我多心了。
生:同學們對我真好,我必須要好好表現。
生:多謝你們,多謝你們對我的鼓勵。
三、抓住揭示文章中心的重點句段,抓住關鍵詞反復誦讀。
本文最終一段,經過英子的來信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是全文的精髓。在教學中,我始終將這部分資料貫穿整節課,多次出示、誦讀。
當讀到第一次掌聲里,英子的淚水流了下來,她的內心充滿了感激時,我隨即導:這怎樣能忘記呢?幾年后,英子在給“我”的來信中說……(出示信的資料讀)
當學生感受了第二次掌聲后,我又這樣導:難怪英子在幾年后的來信中說……(出示信的資料讀)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能夠經過反反復復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還文本以畫面,還文本以情感,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2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
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3
洗去鉛華便是真,語文應該是讓人感動、讓人心靈震撼的東西;語文課堂更應該成為教育學生、教會學生做人的平臺。我希望我教授的班級是團結的、向上的;我希望我教出的學生懂禮、互愛。因此,我慶幸我是一名語文教師,能通過“語文”震撼學生的心靈,能利用語文課堂充分地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思想、人文教育。
初接這個新班,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發現這個班級存在很多“病癥”:同學們集體榮譽感不強,沒有集體這樣一個概念;同學之間關系比較冷漠,不懂尊重,不懂關愛;大家對待學習沒有熱情,比較被動,沒有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課堂上,積極開動腦筋發言的同學總是那么幾個,其它的同學總是呆呆地坐著,不會想也不會動。如何治好這些病,如何改變現在,讓集體向好的方向發展,是我這個新班主任,新語文老師重點要解決的難題。要想改變他們,語文課堂無疑成為實施教育的最好陣地。課堂上,我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我會用贊許的微笑告訴他們:對與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勇氣和思考的過程;我尊重每一個同學的發言,用心聆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因為我相信,我尊重了學生,他們一定會懂得尊重他人;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運用恰當的評價語言,給予他們信心和希望,理解和鼓勵學生對文字的不同感悟,讓他們敞開思維,自由馳騁于語文的天地,真正在美的熏陶與熱烈地交流中提高語文能力。每一節課,每學一篇新課文,我都會充分利用資源,字、詞、句、段、篇,只要對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教育學生、教育班級有利,每一個機會都不放過。有時刻意,有時隨機,總而言之,無時不刻地滲透這樣的觀念:我們的班級共同愛,我們的同學互相愛,我們的學習自己愛。一個學期下來,似乎略有成效。
在教學《掌聲》這一課的課堂上,呈現出許多令人可喜的地方。
1、刻意安排,入情入境
開課的情境導入,本來我設計的是“讓學生說說自己什么時候獲得過掌聲,獲得掌聲時心情怎么樣。”可在上課前十分鐘,我突然改變了主意,原因是因為名叫黃志航的學生。這個孩子特聰明,屬于猴精,但是太懶,因為貪玩經常不完成作業,即使勉強寫了,也是一些甲骨文。平時基本上沒有紀律觀念,讓所有的老師頭疼,屬于屢教不改的典型。再加上上周班級遭遇盜竊的事件他也要付一定的責任,所以我和同學們對他采取了冷處理的辦法。在我過去帶隊過來上課的時候,這個學生來找我誠懇地承認了錯誤,并希望大家能原諒他,看到他誠懇的態度,我知道這次的教訓起效果了。于是,我決定在等會的課上讓他和全體同學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既能和這篇課文緊緊相連,又能對他進行深刻的教育,還能讓同學們學會尊重、學會寬容,真是一舉三得。這樣一開課,效果出乎意料的好。以下是課堂實錄:
師:上課前,有位同學想借此機會和大家說說心里話,大家歡迎!
(黃志航低著頭走上講臺,掌聲響起。)
航:同學們,我知道錯了,我不應該不關心集體,看到教室門不關不以為然,看到有人進了教室也不去理會,導致了那么嚴重的后果,請大家原諒我,讓我重新回到這個集體。
(說著,黃志航同學的眼睛紅了,含著眼淚,聲音也哽咽了。教室里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師:同學們,你們為什么把掌聲送給了黃志航呢?
生1:我想用掌聲告訴他,我們已經原諒了他。
生2: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為他感到高興。
生3:我相信他會改正。
生4:我們歡迎他回到我們的隊伍!
航:謝謝你們原諒了我,我一定會改的!
(黃志航同學感動極了,臉上也重新掛上了笑容。掌聲再次響起。)
師:同學們,黃志航的話語和眼淚告訴我們,相信他今后一定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你們的話語和掌聲打動了黃志航,讓他深深地感受
到同學們的寬容和集體的溫暖,同時也打動了我,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是呀,掌聲蘊含著無窮的力量,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21課――《掌聲》。
相信此時,無論是黃志航還是其他同學,在心靈震顫的同時都已經深深地溶入了掌聲中,溶入了課堂中。
2、巧用字理,深入人心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學離不開字理,字理教學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語文的學習,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對課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我的語文課堂離不開字理教學。這個班的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起初是陌生的,因為從未接觸過,所以要從頭教起,什么是象形,什么是形聲,什么是會意,各個部件表示的意思……一步一個腳印,從不會到會,從懵懵懂懂到基本接受,從不會分析到會想辦法記字析詞,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萬事開頭難,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灌輸,很多同學掌握了方法。這節課上,在第二個環節記字的教學中,韋曉璐同學的精彩發言贏得了大家的掌聲。請看實錄:
師:剛才四人小組學習了生字,有沒有實在不會記的字呢?
生:我們討論了好久,都想不出“班”字怎么記,請大家幫幫我們。
璐:我來幫幫你。“班”字是個會意字,左右兩邊的斜玉旁表示寶貝,代表著我們班的同學,我們都是寶貝,中間的刀字心表示小刀,表示用刀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這個答案出人意料,大家用掌聲表示對韋曉璐這個答案的贊同。)
師:聰明的孩子,真會想辦法,這個答案真是精彩。是呀,班里有男同學也有女同學,你們都是我們三(2)班的寶貝,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用刀也不能把我們分開。
一個簡單的環節在字理的幫助下得到了升華,這個答案的精彩不僅僅在于它解決了難題,而在于學生通過字的剖析受到了“團結就是力量”的教育,更在于通過這么一個字讓所有人感受到了中國文字的神奇力量。
還有一個環節也讓我記憶猶新。在第二課時中,我們在體會同學們的第一次掌聲,一個同學站起來告訴我們:“老師,同學們的掌聲響起得非常快,你看‘驟’字的馬字旁,形容像馬奔跑的速度一樣,說明他們肯定心里面從來都沒有瞧不起英子,看到她慢吞吞的走上講臺,都迫不及待地用掌聲鼓勵她,給她信心!
一節課中,同學們通過抓重點詞,運用字理解析的方法深切地體會了人物內心世界實例很多,把課堂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難道,這還不能足以證明字理的魅力以及它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嗎?
語文課要教的東西的確很多,但是,不能質否的是,它對教育學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教學生學會做人,學會關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只要你用心去教,一定會收獲無比的快樂。要上好一節課,不光是“備”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背后”下的工夫!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4
由于我所教的一個班里也有一個殘疾女孩陳映卉,她是左手殘疾,而本課的內容主要反應殘疾女孩英子的故事,所以在教學前我特地仔細地觀察了她,并側面地了解到她的心理狀態,她有點害羞,但由于各科老師都在有意鼓勵她,及同學們對她的幫助,她還沒有脫離班級。我就想借這一課,讓她忘掉自已身體上的不足,讓她有信心有勇氣和同學們一起競爭,在心理上不把自已當成殘疾人看。
我也是殘疾人,小時候受到過很多同學的奚落,后來我就一直保守秘密爭取事事做得比正常人還要好,我知道自身的缺憾帶給自已的痛苦有多深,我希望我的班級里沒有歧視只有愛,,所以這學期初得知轉來的這個女孩是殘疾后,一直很同情,處處鼓勵她,同時也對她嚴格要求,讓她不落人后。上課了,我請同學們讀文,自已說說自已從課文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們從英子的變化開始說了。
于是我就引導他們讀描寫英子的句子來深入了解英子的內心,了解同學們對她的態度,及這種態度帶給英子的力量。大家通過對英子心理的了解,又通過對英子能力展示的了解,知道了每個人都有優點有缺點,缺點并不代表著這個人的美與丑。
課尾我讓學生們交流自已從英子的變化而想到了什么,有的同學想到掌聲的力量很大,它可以使一個同學改變,所以我們要多給別人鼓掌,像我們班的陳映卉,她雖然手不好,但她很努力一直在進步,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有了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已敢不敢面對,要有勇氣戰勝自已才行,有的學生想到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生活就會很快樂,還有一個學生許浩在課堂上訴說陳映卉同學剛來時他笑話人家,有時還故意欺負人家,可是人家雖然身體不好但卻一直在努力,自已卻不如人家,以后要向她學習,再也不欺負她了,請陳映卉同學原諒,陳映卉也表明原諒他,并說自已要勇敢面對生活。
看來孩子們從這一課確實學到了很多。看著同學們真誠的眼光和陳映卉充滿希望的眼光,我放心多了!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5
《掌聲》這篇課文十分感人。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贊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異常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課文是以小英性格的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所以在教學時,我緊抓這條主線,借助了兩次掌聲的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持、信任、贊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先的自卑、憂郁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應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這節課上,我和學生都進入了狀態,因而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學生對文章理解深刻,讀的感情到位。可是課后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能夠更進一步。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臺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著關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著眼圈,準備走向講臺時,同學們的目光為“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持和信任。這樣才有當小英剛剛在講臺上站定,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情景出現。教學中我沒有抓住這些,未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只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找出了它的近義詞。而未想到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準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這是本人對文本解讀不夠到位造成的。
3。本課教學中,我經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在讀的指導上還應加強。
4。在經過三次比較之后,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終發自內心的感慨。教學中我設計了讀詩的環節,使中心得到拓展,學生情感得到抒發。
經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提高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6
[教后反思]
“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課堂上,學生由始至終都處于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他們或披文人情咂摸語言,或移情體驗感同身受,或言語交流體悟情感,或感情朗讀傳情達意,于情智交融中經歷了一次愉悅的精神之旅。靜心思忖,回頭審視,課堂效果如此,原因恐怕在于成功誘發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切實喚醒了學生的心靈感悟,有效調動了學生宣泄情感的欲望,與文中的人物唱和共鳴,與作者的情感同磁共振,產生了“悅目悅心”的情意體驗效應。
一、語言感召,喚起情感體驗
任何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表達強烈感情的產物。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以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撩撥學生情感之弦,切實喚起他們情感體驗的沖動,在“以情會文”的過程中,使體驗更加逼近課文的思想感情。在小學語文課文《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教者或繪聲繪色地描摹場景,或生動傳神地再現情境,或情真意切地傳遞情思,或聲情并茂地渲染氣氛,令學生如臨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了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學藝術首先是說話的藝術。”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需要具有感召力的語言,這其間的關鍵是語言要飽含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感受、理解、體驗。只有這樣才能準確、鮮明、生動地再現課文中的形象,出現心像、音像和視像;也只有這樣,才能把主觀情感融進相應的教學內容,才能從心靈深處進發出情真意切的語言感染學生,帶動他們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其次,語言要簡練生動。“簡練”要如孟子所說:“言近而旨遠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也就是說,教學的語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雖精少而能表達深奧的義理。“生動”則要求語言要有形象感,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實際,進行繪聲繪色地描述或講解,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激發他們的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從而較真實地再現作品情境,引領他們步入情感境地,觸景生情。
二、情境再現,催發情感體驗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讓學生置身于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能夠喚起相應的情緒、情感,有利于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在情境中學會領悟、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投向”、“注意”、“注視”這3個詞語通過想象再現了那短短的幾分鐘之內的場景,不僅體會到了小英既緊張又害怕,既難受又痛苦,既自卑又怯懦的復雜心理,還體會到了同學們那顆關愛弱小者的善良心靈。在學生充分感知情感的基礎上,緊接著,手指一張空座說:“同學們,你們看,小英站起來了!一步,兩步,三步……近了,近了,更近了……她終于走上了講臺!”在這一飽含深情的語言描述下,又一個情境再現了。我們有理由相信:此時此刻,學生的眼前出現了小英蹣跚而行的身影;他們的眼睛變得格外清澈透亮甚至有些濕潤;他們的心底一定掀起了陣陣情感的波瀾……這兩處情境的創設,幫助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完成了與文中人物進行心靈對接的任務,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課文所蘊含的內在情愫。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的體驗和領悟勢必更加深入,認知能力與情感能力也于其中得到了協同發展。
當然,再現情境的方法還有許多,如李吉林老師的“聯系生活展示情境”、“運用實物演示情境”、“借助圖畫再現情境”、“錘煉語言描繪情境”等都是很好的辦法。但在實際操作中,不能各執一端,需要從實際出發,熟練而恰當地綜合運用這些具體方法,實現最優化,提高教學效果。
三、角色參與,增進情感體驗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教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不會有心靈的震撼,也不會在思想上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課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個性也很鮮明。教學中,如果教師能讓學生親身經歷文中角色的動作、語言,體驗角色的心理活動,與他們同喜同悲、共樂共怒,無疑能使學生對文本感到真實、親切,從而強化感受,進而引發共鳴,并且在共鳴中動情。
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說……”、“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說……”等問題誘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于“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角色參與、角色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升華了思想認識,學生所體驗到的遠遠超出了課本上局限的內容。不僅如此,這樣的問題設計開放性極強,便于學生敞開心扉,宣泄情感,從而驅動了他們一顆顆靈動的心,激發了他們飛揚智慧的語言。學生的精神、情感、思想在優美的語言文字體驗中也得到了浸潤、感染和豐富。
角色決定著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讓學生擔當特定的而又是與教材相關的角色,會極大滿足學生主體的生命需要,他們會以“主體”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蘊,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往日“被動接納”的角色會變成“主動參與”的角色。教學時,教師要努力發揮這種“有我之境”產生的巨大而無形的導引效應,千方百計調動學生以往積累的生活、情感、知識等因素,以他們自己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和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讓他們充分經歷自讀自悟、自主探究、移情體驗的過程,不斷釋放自我潛能,不斷蓄積情感,使他們的體驗真實而多元且不斷深入,進而實現各對話主體在互動交往中的超越與創新。
四、朗讀體悟,傳達情感體驗
感情朗讀是進行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體驗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過朗讀來檢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基礎之上,融會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揚頓挫地表情朗讀,或思情并茂地朗朗誦讀,寓情于聲,以聲傳情,該激昂處還它個激昂,該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該悲涼處還它個悲涼,該歡快處還它個歡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將體驗到的情感酣暢淋漓地傳達出來。
小學語文課文《掌聲》這篇課文的核心語段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文字雖不多,但卻是情感積聚所在。教學時,每當學生獲取情感體驗,就引導他們富于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指導時,則要求學生讀出節奏,讀出情感,讓他們在讀中促進情感體驗,在讀中傳達情感體驗,再在體驗之后有感情地再次朗讀,引領著體驗活動不斷走向深入,使學生在感知語言文字的同時受到情感熏陶,產生強烈的情緒活動,既使語言文字訓練落到了實處,又使思想感情得到升華。
“文章不是無情物”。總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用一切情感因素,方能開啟學生的情感閘門,活躍其情感因子,才能使語言與情感共生,文心與人心交融。也惟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涌動著真情,充溢著美感,煥發著生命活力。教學反思《小學語文課文《掌聲》精讀教學片段及教后反思》,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7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殘疾的小女孩,因為不愿意讓別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總是最早來,最后走。但一個新來的老師不了解情況,請她到講臺上講故事。她在同學們的鼓勵下,終于大膽地上來講述自己的故事,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從那以后,她變得開朗了。幾年后,她在給同學寫信時說:那次掌聲,給了她信心,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她很感謝大家。課文的內容很具有感染力,但對于正常人,對于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英子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梁,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
一、環節設計
在環節設計上,我抓住兩個寫掌聲響起的句子,從第一次掌聲響起向前展開,探究英子的自卑及原因;從第二次掌聲響起向后展開,揣摩英子前后心情、性格等的變化,感受掌聲帶給英子心靈的震撼,并由此明白兩次掌聲的含義,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的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在拓展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朗讀一首關于愛的小詩,(并聯系實際說一說,愛還可以怎樣表達)不但烘托了課堂氣氛,而且情感目標也在意味深長的朗讀中得到了升華,成功地完成了教學重難點。
二、教學教法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特征。《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為此,在教學本課過程中,我采用了“以讀代講,角色轉換”的方法,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教師的示范讀等多種讀書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自已尋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不同的語氣朗讀,學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讀當中表現出對英子的同情和對英子轉變后開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體味,在課堂上,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這次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讓學生讀出自已真實的感受,才能實現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技巧。
有點遺憾的是,雖然我安排的朗讀的形式也多樣化,如:自由讀、指名讀、合作讀、男女分讀、分小組讀等。不過總不能把學生的朗讀水平提高到更高層次。
三、媒體利用
我巧妙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探究重點詞句,使學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
四、問題設計
在這節課上,我是圍繞英子的極大前后設計問題。不過問題比較多,當學生舉手不積極時,總是不放心的重復提問。
總之,我在整個的教學中,對學生不放心,有些急功近利,在時間的把握上有些不準,在指導朗讀上也不夠完美。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積極、認真總結自己的不足,多學習、多揣摩,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8
回顧我教《掌聲》。這節課比較得意的地方,就是從“深情引讀”開始,后面的環節很順暢;從“學生采訪英子”到最后形成了課堂的高潮,學生回答也很精彩。我帶頭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從而,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使我讓我深切地感受:
1、語言一定要精練準確
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我想問學生:英子在掌聲前給同學們留下怎樣的印象?而我卻提問:讀文后,一開始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有關的句子說說感受。結果學生并未領會“一開始”這個詞,就有同學說,“從那以后,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即使老師再說明是“掌聲前”的印象的句子,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談了英子的變化的句子。這樣就使得這個品讀重點句的環節顯得凌亂,而且浪費時間。我原以為“一開始”這個詞會讓學生說“掌聲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說“掌聲前”,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問題范圍。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后,我想其實還有補救的辦法:我再次補充提問的時候,應該果斷地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的提問,讓學生的再次關注教師強調的問題。或者,一個學生弄錯的時候,教師出示最簡單的一句(句子三)教會學生是找的掌聲前的句子,而且教師抓住“低下”這個動作詞,引導學生從動作詞來體會句子內容。
2、關鍵詞要教扎實。
詞語在三年級的《新課標》中還是被列為教學的重點。因為這些關鍵詞語,不僅是文章的靈魂,還是課堂的紐帶。用他們串起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只有教實關鍵詞,學生才能讀好,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對話。后來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出示了8個課文里要求聽寫的詞語,在學生讀完之后,讓他們選擇幾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目的是既檢查學生詞語掌握的情況,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進行整體把握,溫故而知新,便于新課的教學。
3、訓練點一定要集中。
在本課中我想體現的是:通過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而下面這三個句子都是描寫英子在掌聲前的樣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動作的詞。
句子一: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課前,她早早地就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是最后一個離開。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出句子二。“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腳腿落〔lagrave;o〕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句子二僅講講“落〔lagrave;o〕下”這個詞,就略講了……
句子三: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句子四: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這三處描寫我抓了,也訓練了比如,有的是通過練習說,有時的是換位思考,有的是通過采訪。但是海河司沒有抓到實處,學生沒有靜下心來讀書,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為了回答我的問題,沒有能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平等地對話。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后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突破: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閱讀中感受小英的心理變化過程,突出了教學重點。
其次,我通過讓學生補充句子,通過英子在掌聲前后的動作、神態的描寫的對比,感受掌聲的意義,讓學生的情感上升了一個高度。
本節課,我不光引導學生理解,也提示理解的方法。比如,在理解重點詞“猶豫”時,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猶豫的表現,再深入理解猶豫的心理狀態。又如,上課伊始,我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出描寫小英神態動作的語句邊體會。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又掌握了一鐘閱讀的好方法。本文的教學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那么在突破難點時,我是這樣去抓的: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使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課堂沒有活力,一直處于老師一問,學生一答中進行,沒有學生發揮的自由空間,讓學生通過朗讀品讀感悟到小英的前后變化,在朗讀指導上、品讀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夠機智。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10
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x x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x x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x x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 “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 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x x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x x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11
上課前,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學生讀得都快會背了。因此,學生對本節課內容了如指掌,提前讓孩子把本節課的生字,多音字認識熟練。
本節課共分5個段落。在講第一段時,我通過讓孩子自由讀、情景讀的方式讓學生感悟英子的殘疾給他童年生活帶來的不幸。如:抓住“默默地、早早地、她總是”這三句話,讓學生談感受。又通過介紹“小兒麻痹癥”的癥狀和圖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英子的痛苦、悲傷難過、自卑等心理疾病。接著,我又讓學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英子變化的段落。學生很快找到了課文第4段,讓學生自由讀第4段,邊讀邊想:英子現在是一個怎樣的女孩?馬上學生得出:自信、活潑的孩子。然后,我又抓住時機讓學生想:是什么原因讓英子有了這么多的變化?這時,讓孩子分小組默讀第2、3段,畫出相關的句子并談自己的感受。再講這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當回演員,老師做導演。老師讀句子,孩子們表演。從而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到是掌聲改變了英子;是同學對英子的愛改變了她以前的生活。
本節課雖然較順利地結束了,但我通過聽后面的三篇課與自己的課作比較:我覺得課堂上仍有幾點不足之處:一是再講課文第2、3段時,我課下預設這樣一個環節:讓學生明白課文只是通過英子的動作、神態的描寫來突出重點,應該讓學生知道在今后的習作中也要用到這種寫作方法。結果在講課時忘記給學生點撥了。二是課文最后一段應該讓學生明白:英子之所以寫信不僅是因為感謝同學們的掌聲,而且還要讓學生明白這是英子對愛的回報。這一點我也忘記講了。三是課前積累在講課中應該適時貫穿文中。我只是讓學生為了讀背二讀背。
可能,這節課還存在其他缺點,只是我沒有感受到。請其他老師多多指點批評!謝謝!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12
這節課我注意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英子的內心感受,真正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理解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有效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整堂課,以“情”貫穿始終。
一、以形象思維激情。
生動具體的形象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將文中感人的信息調動出來,內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后釀化成強大的感染力,去感動學生,使學生通過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感情。帶著這種知識和感情,學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改的理念。我利用配樂旁白、學生想象的形式,將第一次掌聲響起時的情景,再現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生有了真切的感受,情感被充分激發,對掌聲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靈活引讀喚情。
引讀能將情融于讀,成為課堂情感升溫的有效方法。引發學生反復讀“教室里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的中心句。那些情感未被喚醒的學生也逐漸地隨著旋律的回轉,隨之盤旋上升,調整到審美的、優雅的、極富震撼力的狀態中。
三、以品味語言煽情。
我抓住關鍵詞“一搖一晃”渲染情感,伴隨著感人的音樂,觸發學生最敏銳的感官:“英子走下講臺時的“一搖一晃”和剛走上講臺時“一搖一晃”的還一樣嗎?”這一小小的細節卻突顯了濃濃的語文味。人文性和語言的學習同時落到實處。
四、以生活體驗冶情。
對英子掌聲前后變化的深切感受,離不開學生的主體發現,離不開對英子同學美麗心靈的發掘,這個過程是與學生的自身體驗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比如:“‘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樣?她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在這掌聲中對英子說些什么呢?”“你想怎么稱贊英子呢?”……這些發現、發掘的過程,都注重觸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情感的升華。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13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后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那么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現語文本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設計。
教學片段一:釋詞讀句,巧妙導入。
1、出示句子:“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讀完以后問:你了解小兒麻痹癥嗎?
2、老師介紹小兒麻痹癥:小兒麻痹癥又叫脊髓灰質炎。這種病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得了這種病,往往會留下終身殘疾,腿腳萎縮,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個孩子。
[ 解釋“小兒麻痹癥”既掃除了生字障礙,又讓學生了解了英子一生痛苦的根源及現狀,為順利進入新授,深入了解英子打好了基石。]
教學片段二:先抓首尾,再探中間。
1、學生初讀課文后,交流: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你在哪里找到的答案,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學生:寂寞、不自信、孤單)
2、剛才同學們說英子自卑、孤單,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哪個詞?大家找一找!(學生:憂郁)
3、她就這樣一直憂郁下去了嗎?沒有?你從哪里知道她沒有一直憂郁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么憂郁……)
4、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郁,后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是什么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今天我們變一種方式來學習這兩段課文。
[把第一自然段中英子經歷掌聲前的形象了解后,直接引導學生讀到第四自然段,看到英子經歷掌聲后的驚人變化,激發學生好奇心,是什么力量如此神奇?]
教學片段三:以演代講,以演促情。
1、默讀第二、三自然段,拿起筆在自己認為要重點表演好的詞句下面做一下標記。師問:誰自告奮勇來演這個英子呢?
2、試演兩次掌聲部分,其余同學結合課文中的詞句評議表演。
3、臺下還有很多優秀的演員想上臺來,但主角卻只需要一個,怎么辦呢?讓我們換一種方法來當演員,用我們高低起伏、或溫柔或有力的聲音來表演憂郁的英子和熱情的同學們。
[這是我的一點嘗試。平時的教學都是通過朗讀來啟發學生感悟課文人物的心理、情感,再把感悟到的情感融入到新一輪的朗讀中,這里通過表演的方法讓學生感悟人物的情感、內心,自演自悟后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片段四:抽絲出繭,對比理解。
1、我們的課題是掌聲,在第三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2、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次是支持、鼓勵;第二次是稱贊、表揚)(板書:支持、鼓勵、稱贊、表揚)
3、帶著不同的感情來讀兩次掌聲。
4、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師點擊出示: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聲里一搖一晃的走下了講臺。師問:大家看,這兩句話中都有“一搖一晃”這個詞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嗎?(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緊張、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興、愉快)
[如何讓學生領會英子的內心變化,從而體現掌聲對英子深遠的影響,就要讓學生學會對比。英子上臺前后的心理變化要讓學生對比;英子經歷這一次掌聲前后的變化要讓學生對比;幾年后的英子和當初的英子也要進行對比。對比是學好這篇課文的一座重要橋梁。]
二、挖掘教材空白點,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
教學片段一:“猶豫”處填白。
師:英子, 當我叫到你時,我看到你猶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來,眼圈還紅紅的, 你在猶豫什么?
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會笑話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會批評我。
教學片段二:“掌聲”處填白
師:同學們, 你們的掌聲這么熱烈這么持久,你們肯定是想借這熱烈持久的掌聲對英子說什么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持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同學們,我又一次聽到了這熱烈的掌聲,這一次你又想借掌聲對英子表達什么?
生:英子,你講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動人了,以后歡迎你再為我們講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教學片段三:“感動”處填白
師:英子, 聽了同學們這熱烈的掌聲, 你為什么流淚了呢?
英子:因為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師: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為什么?
生:感謝大家對我的表揚,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大家的稱贊,我以后也要加入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快樂地學習、游戲。
三、拓寬教材精神領域,把愛化做支持、鼓勵、表揚、贊許。
在這篇課文中,英子因為同學們的兩次掌聲改變了性格從而也改變了人生。課前閱讀提示說掌聲是一種愛的表現,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掌聲遠遠不是一個愛字能包括的,它還能細化成支持、鼓勵、表揚、贊許,從而也教孩子們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能把掌聲送給更多像英子這樣需要掌聲的人,他們不僅是殘疾人,還可以是貧窮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邊成績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反反復復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還文本以畫面,還文本以情感,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
語文《掌聲》教學反思 篇14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本課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要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愛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為此,我設計了一堂情意交融、開放、扎實而有效的語文課,讓愛的掌聲響起在課堂的每個角落。
《掌聲》,這節課是第二課時,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
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整堂課,我設計了激趣導入、新授、拓展延伸、總結點題四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英子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心理。當講到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臺時,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我又問那位女同學:“英子,聽到這么熱烈的掌聲,你想說什么嗎?”她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著面對生活。”就這樣,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教學反思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1、語言一定要精練準確
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
2、關鍵詞要教扎實。
詞語在三年級的《新課標》中還是被列為教學的重點。因為這些關鍵詞語,不僅是文章的靈魂,還是課堂的紐帶。用他們串起學生和文本進行對話。只有教實關鍵詞,學生才能讀好,才能真正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對話。后來我想如果我一開始就出示了8個課文里要求聽寫的詞語,在學生讀完之后,讓他們選擇幾個詞語結合課文內容連起來說一說。目的是既檢查學生詞語掌握的情況,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回顧,進行整體把握,溫故而知新,便于新課的教學。
3、訓練點一定要集中。
在本課中我想體現的是:通過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而下面這三個句子都是描寫英子在掌聲前的樣子,每句中都有表示動作的詞。句子一: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句子二:“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腳腿落〔lào〕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句子二僅講講“落〔lào〕下”這個詞,就略講了
句子三:輪到英子的時候,全班四十多雙眼睛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句子四: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這三處描寫我抓了,也訓練了比如,有的是通過練習說,有時的是換位思考,有的是通過采訪。但是還是沒有抓到實處,學生沒有靜下心來讀書,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為了回答我的問題,沒有能做到,平等中的首席,平等地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