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精選16篇)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朗中體會小松鼠的聰明活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通第一段,在此基礎上想象如果你是松鼠,在這么美麗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情怎樣?當學生體會到高興、快樂、開心時,馬上讓學生讀出小松鼠的高興勁。通過研讀重點句,理解摘的松果多、感受因為多而高興。體會松鼠因為松果好吃而高興。還有學生說到松鼠因為學會了摘松果而高興。
學生從多方面感受到了松鼠的高興,通過朗讀把體會到高興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又如學習2-4自然段時,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一個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小松鼠為什么要吃一個埋一個的原因。當學生找到“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這句話后。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并要求讀正確,接著我通過出示光禿禿的圖片,讓學生想象小松鼠當時的心情。
當學生說出擔憂,著急、難過的的心情時,馬上通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和小松鼠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所以本課的教學就是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走進文本,在讀中感知,讀中體會。從以上兩個事例不難看出,這一點在這堂課上還是比較成功的。在本課教學后,我覺得有必要對新課的預習更重視一些,像《松鼠和松果》一課篇幅較長的,如果不提前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和朗讀指導上根本達不到教學預設,特別是對我們學校所在的落后區域的孩子們來說。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2
上周四,我執教了一堂公開課《松鼠和松果》,縣語文大組成員的幾位老師進行了聽課,并在課后對我的課進行了點評,讓我感覺收獲頗多。
在上公開課之前,我在一(3)班先進行了試教,徐惠紅校長和本校的兩位語文老師對我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寶貴的建議。特別是徐校長在當天晚上就同樣的《松鼠和松果》給我們幾位年青老師上了一堂示范課,更讓我感覺受益非淺。
經過本校專家的指導,自我感覺那堂公開課比試教的那堂課順利好多,但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
1、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多,過于單調,不能根據小朋友的回答來適時評價。每次當學生回答完一個問題后,我都會對學生進行評價,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但是形式太單一,正如聽課老師所說得那樣,如果能夠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小朋友,也許學生學習的興趣會更高。
2、教學設計過程不很流暢,過渡語不自然。在每上完一個環節后,我總不能很自然地過渡到下一個環節。看來在以后的備課和平時的教學中,必須精心地設計好每一個環節,乃至過渡語該怎么說,都應該做到心中有數。
3、孩子們發言面不廣。自己說得太多,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也許教的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我總怕一旦放手就收不回來,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總不敢放開讓他們去自主學習。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會改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我知道本課教學中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但努力的過程卻讓我受益非淺;我也知道自己在低段語文課堂教學這方面還顯得比較稚嫩,但我相信上一次課就成長一次,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3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敘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體會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教學后,我有幾點感想:
1、讀要充分,要有質量:
“讀”是學習語文的法寶,讓學生充分自主地讀書,有目的地讀書,以讀代講,讀中領悟課文的真諦,教師在這當中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者說是引路人。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設計了多種朗讀形式,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賽讀、引讀、表演讀……但讀書不光要充分,更要有質量。開始學生的朗讀乏感情,是機械的、沒有活力的。但我真正的走進了課文,我會隨著課文中小松鼠的情感起伏而變化,我覺得我就是課文中的小松鼠,然后我就通過入情入境的范讀引領學生去體會松鼠的情感變化,這樣,學生受到了感染,達到了情感的共鳴,一雙雙小手高高舉起,爭先朗讀。在學生朗讀不是很到位時,我通過評讀、賽讀,或一句巧妙的點撥,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興趣,更提高了學生交際、朗讀水平,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詞句感悟,加深理解,增強語感:
我在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帶入文章所創設的'情景中,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交流。教學中,適機引導學生品味、體會文中的重點詞句。如:(摘了一個又一個),理解摘松果之多、(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體會松鼠很愛吃松果,進而感受到了小松鼠的高興心情,這樣學生的朗讀有了情感的寄托,自然豐富了語感。再如:讓學生解疑“為什么說是個好主意”?用“因為……所以……”說一說,再用“如果……就……”說一說。這一環節不但是對課文的理解,更是學生發展語言的一個訓練。
3、課文回歸,情感升華:
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夸張,愛幻想,好表現。當學生當小松樹表演完今后將是一片茂密的松樹林時。我創設一個小情境:孩子們,你們看,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祖孫三代都來了,來到了這片茂密的松樹林里,吃起了美味的松果,可真高興啊!來,讓我們再齊讀第一自然段!引領學生回到課文中體會小松鼠的擔憂在他們的努力下并沒有成為現實,子子孫孫的松鼠們依然那樣高興。學生感受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情感上得到了升華。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在教學中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這與本人自身能力有關,特別是低年級朗讀指導方面還需要更深一步研究。我想如果我課前能引導學生在搜集有關環保重要性的資料,在課堂上加以展示,在感受小松鼠的擔憂時,提出自己對人類將來的擔憂,那么這樣一來,學生能更真切、更實在地感受到松鼠擔憂的必要性,從內心深處更認同作者的看法。這也就是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4
師:猜謎是大家最喜歡的,今天我來讓大家猜一個迷語:頭像小老鼠,尾像降落傘,常在樹上住,忙著摘果子。
生:這是松鼠。
師板書:松鼠。
師:你對它了解嗎?
生甲:松鼠生活在樹林里。
生乙:松鼠喜歡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傘,幫助它跳躍,它的尾巴又能當被子。
師: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剛才有小朋友說松鼠喜歡吃松果(板書: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聽清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請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生甲領讀。
生乙領讀。
師:請同桌之間互讀互糾讀音。
生開始活動。
師:你能用巧妙的辦法記住生字寶寶嗎?
生甲:我記住了“聰”,耳朵靈,口會說,心靈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師:你就是個聰明的孩子。
生乙:我記住了“潑”,頭發在洗澡。
……
師:其余的生字,我們小組合作來學習。
生小組合作學習,師巡回指導,扶差。
師:下面我們開始“一看二想三讀”的環節,將生字寶寶放進我們的小腦袋里。
(師指導,生記字)
師:下面我們來做“摘松果的游戲”
大屏幕后面出現一棵掛滿松果的松樹,學生上臺摘松果,并將松果背面的生字讀準,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下面我們來讀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大聲說:有!
師:這篇課文應請幾位小朋友讀課文?為什么?
生:應請6個小朋友讀,因為課文有6個自然段。
師: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松鼠?
生甲:這是一只活潑可愛的松鼠,因為它蹦蹦跳跳,很可愛。
生乙:這是一只喜歡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這是聰明的小松鼠。因為它看到樹越來越少就要想辦法了。
生乙:這是一只保護環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樹越來越少,很著急。
師:你們看,一只聰明活潑的小松鼠走來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現課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懷著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聰明的小松鼠興高采烈地挎著籃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師:課文哪一段是寫這幅畫的?請一個小朋友讀第一自然段。
生甲:這個小朋友讀得還可以,可是還不夠高興。我能讀得比他高興。
師:他讀得很高興,臉上笑嘻嘻的,多高興哪,誰能讀得像他一樣高興?
生丙、生丁讀,齊讀。
師: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著吃著,忽然到了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劃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第2、3自然段。(課件出示這2自然段的文字。)
師:他們會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們吃果園里面的蘋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蘋果、桃子等水果,再說那是果農種出來的不讓他們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頭縫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頭縫里會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讓他吃的。
生:他們可以到別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樹林里的松果。
生:別的松林里的松果也會被住在那兒的松鼠吃完。他們去了,那兒已經是光禿禿的一片了。
師:小松鼠的心情怎樣?
生甲:他很擔心,擔心沒東西吃,沒地方住。
生乙:他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們都會死去。
師:那你們就帶著這種擔心、著急、害怕的心情讀一讀其中一兩句。
生自由讀。
師生配合讀。
師:小松鼠多著急,他會想什么辦法?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教學反思: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和情感體驗。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自愿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二.巧設游戲。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鞏固生字游戲,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在提問“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但我的設計內容過多,無法完成教學;重點不夠突出,各環節平均用力,沒有設定一個微觀目標,合作學習能力還需努力培養。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5
今天早上第一節課我在班級講了一節年組課,課題是《松鼠和松果》。我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收到的效果比較好。
這篇課文講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課前我能認真專研教材,明確本課的教學重點,我采用了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首先我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練習說話。出示松鼠的圖片,說說你對松鼠有哪些了解?板書課題叫同學們認真看,認真傾聽,放錄像范讀課文,學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這樣做為了叫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怎樣讀這篇課文,聽后叫學生自由讀課文。其次認讀生字,在這一環節我采用了先借助拼音認讀生字,去掉拼音認讀生字,在教一些識字方法,編兒歌,做動作,讀詞練習說話,把生字組詞讀,做識字游戲。方法的變換目的是使學生不枯燥,又認識了這些生字。然后開始學習課文,學習課文主要以讀為主,在老師引導下讀好,抓重點詞語指導朗讀,了解課文內容。在學習課文時適當的進行說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完課文進行思想教育,明白要保護環境。最后指導寫字,先觀察再指導寫。
這節課學生表現的比較好,但有些地方設計不好,要求有點高。例如在識字時,用生詞說話,沒有語言環境,孩子們有點蒙,句子造的不好,在一班試講時,有語言環境,孩子們句子造的比較好,我在本班去掉這一環節,是我高估本班學生的能力,以后改進。在學習課文時學生朗讀的感情不夠到位,老師有點著急,沒有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有待在今后教學中改進。寫字只指導上一個字就下課了。
只要我在每次的教學中不斷的反思,相信會有更大進步。為了學生我會努力的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孩子們打好基礎。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6
《松鼠和松果》教后反思
《松鼠和松果》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敘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體會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教學后,我有幾點感想:
1、讀要充分,要有質量:
“讀”是學習語文的法寶,讓學生充分自主地讀書,有目的地讀書,以讀代講,讀中領悟課文的真諦,教師在這當中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者說是引路人。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朗讀的指導,設計了多種朗讀形式,如:范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賽讀、引讀、表演讀……但讀書不光要充分,更要有質量。開始學生的朗讀乏感情,是機械的、沒有活力的。但我真正的走進了課文,我會隨著課文中小松鼠的情感起伏而變化,我覺得我就是課文中的小松鼠,然后我就通過入情入境的范讀引領學生去體會松鼠的情感變化,這樣,學生受到了感染,達到了情感的共鳴,一雙雙小手高高舉起,爭先朗讀。在學生朗讀不是很到位時,我通過評讀、賽讀,或一句巧妙的點撥,不但激發了學生朗讀興趣,更提高了學生交際、朗讀水平,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詞句感悟,加深理解,增強語感:
我在教學中注意循序漸進地將學生帶入文章所創設的情景中,讓學生在情景中感悟交流。教學中,適機引導學生品味、體會文中的重點詞句。如:(摘了一個又一個),理解摘松果之多、(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體會松鼠很愛吃松果,進而感受到了小松鼠的高興心情,這樣學生的朗讀有了情感的寄托,自然豐富了語感。再如:讓學生解疑“為什么說是個好主意”?用“因為……所以……”說一說 ,再用“如果……就……”說一說。這一環節不但是對課文的理解,更是學生發展語言的一個訓練。
3、課文回歸,情感升華:
一年級的學生喜歡夸張,愛幻想,好表現。當學生當小松樹表演完今后將是一片茂密的松樹林時。我創設一個小情境:孩子們,你們看,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祖孫三代都來了,來到了這片茂密的松樹林里,吃起了美味的松果,可真高興啊!來,讓我們再齊讀第一自然段!引領學生回到課文中體會小松鼠的擔憂在他們的努力下并沒有成為現實,子子孫孫的松鼠們依然那樣高興。學生感受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情感上得到了升華。
俗話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在教學中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這與本人自身能力有關,特別是低年級朗讀指導方面還需要更深一步研究。我想如果我課前能引導學生在搜集有關環保重要性的資料,在課堂上加以展示,在感受小松鼠的擔憂時,提出自己對人類將來的擔憂,那么這樣一來,學生能更真切、更實在地感受到松鼠擔憂的必要性,從內心深處更認同作者的看法。這也就是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親”。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我們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反思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作為一名年輕教師的我,更應認認真真地對每一節課做好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通過今天我執教的一堂公開課《松鼠和松果》,就使我想到了很多:
1、要想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理解課文更透徹,自己必須成為一眼流淌不息的“泉”:
雖然,自認為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可是,心里總覺得沒底兒。要上公開課的前一天,我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們請教,劉老師認真幫我修改了教案設計;董老師看了我寫的教案后,語重心長地告訴我:要想讓孩子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理解課文更透徹,自己必須成為一眼流淌不息的“泉”……我深深記住了這句話,為了吃透教材,我先找出課文的重點:課文敘述的是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體會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針對這些要求,我查閱了大量的有關“保護環境”方面的資料,如:從網中搜集洪水泛濫、沙塵暴、光禿禿的山、茂密的松樹林等,以增強孩子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把課文逐字逐句地研究一遍;把設計到的問題再梳理一遍;把孩子們有可能提出的問題也做了充分準備。在今天的課堂教學中就塌實多了。
2、較強的應變能力,是我應該提高的:
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動態的過程,常常會有意外的場面突現,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及時靈活的調整教學策略,順應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走自主探索的道路。我在這方面就有所欠缺,如:在分析課文的開始,我讓同學讀完課文后,請孩子們提出不明白的問題,本來把孩子們有可能提出的問題做了充分準備,但出忽意料,孩子們并不是按我的思路按順序提出問題,如:提問題的同學,一開始就提出“為什么說‘幾場蒙蒙細雨過后’,才長出小松樹呢?”這個問題應該在課文的最后才可以提出的呀!我不假思索地說:“咱們先從課文的開始提問題吧。”硬生生地把孩子的思路拉到了自己的思路上來了。因為沒有及時得到答案,這名同學只好悻悻地坐下了,眼里流露出一絲失望……現在想來,如果我能把這個問題委婉的繞一個彎,事情就不會這樣尷尬了。如:我可以這樣做“種子不但需要土和陽光還需要水,有了雨水小松樹就長出來了。那么咱們來看一下,小松鼠為什么要種松樹呢?”這樣就會自然而然地回到了課文的開始。
3、課堂教學講求實效,不能“玩花樣”:
雖然這堂課,我按照步驟要求,一步不落的完成了,可我總覺得有不足,是什么呢?在翻閱一本教育用書時,我突然看到這樣一句話:課堂教學應講求實效,不能“玩花樣”。對,是我講的課太膚淺了,不夠深入,不實用。如:我在課始,引導孩子復習生字時,(因為我講的是第二課時)先出示卡片齊讀,然后做 “摘松果”的游戲復習生字,看上去眼花繚亂,花樣很多。卻使我在這一環節上占用、浪費了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先前總以為,只有運用各種不同的電教手段,才能上好一節課,但是這些先進的教學手段只有在相應的課堂上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并不是每一堂課都需要的,有時會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認真積累每一點、每一滴教學經驗,多思考一些對教學有用的問題,做到踏踏實實,不玩花樣。
相信,我的課會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中豐富起來!我也會成長起來的!
讓學生在質疑后學會探究解疑──《松鼠和松果》教后反思
《松鼠與松果》一文通過一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的所想所為,來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教育效果。松鼠想的這個“吃一個、埋一個”的主意,正是松鼠環保意識的具體體現。因此,這是課文的關鍵點,也是教學的關鍵點。我在教學中抓住這一點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深化明理。從整個教學設計上來看,這個環節的處理是成功的,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但是,看起來好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也或多或少會出現不足之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就第4自然段中“對,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一個”進行質疑問難,學生思維活躍,提出了各自的疑問,有針對詞語的(如:“主意”是什么意思?);有針對句子表面意思的(如:松鼠想了個什么主意?);更有尋根問底的(如:松鼠為什么會想到這個主意?)等等。我呢,則沾沾自喜地解答他們的疑問,卻不知道自己疏忽了一點:質疑問難是一種能力,解疑釋疑更是學生應該提高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怎么能被教師的分析講解所代替?它應該是學生在自主學文、自主探究下慢慢形成的能力。教師的包辦代替只能抹殺了孩子自主探究的興趣,而沒有興趣的孩子是不會主動探究事物的。
就本文而言,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什么呢?原因有三點:其一、本文故事性強,內容也不深奧,深受小朋友的喜愛。二、就當前社會環境而言,環保這一話題學生較熟悉,即內容貼近生活。其三、學生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嘗試自主探究、解疑。
“讀”是學習語文的法寶,讓學生充分自主地讀書,有目的地讀書,以讀代講,讀中領悟課文的真諦,教師在這當中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者說是引路人。
新課標倡導“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充分相信學生有進行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培養與提高的。
《松鼠和松果》第二課時教后反思
《松鼠和松果》這篇課文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敘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體會到,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第一課時認讀了這課的11個生字,并指導書寫了“以、后、更”3個生字。
本課教學是第二課時,要達到的目標是:會寫“主、意、總”3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這個童話;以及德育目標:為使我們居住的環境更美好,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成功之處有這樣幾點:
1、課程一開始是通過一個找朋友的游戲進行組詞的復習:
將14個字分別寫在14張彩紙上。彩紙有紅、黃、綠、橙、紫、褐、粉等多種顏色。每張紙的形狀也有所不同,剪成蘋果形、圓形、花瓣形、菱形、正方形等不同形狀。目的是用多種色彩 和形狀作用于學生的感官,使抽象的漢字形象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游戲方法如,甲:我是“以”,我的朋友在哪里?乙:我是“后”,你的朋友在這里,大家跟我一起讀“以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興致一下子高漲起來,引起鞏固字詞的興趣,加深印象,積累語言,突出“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這一要求,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2、在本課高潮部分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
種樹除了能提供食物以外,還有什么好處?
學生有的能答出,有的答不出。此時教師相機出示投影,上面有圖畫,還有語言加以說明:
⑴ 我們可以擋住風沙;
⑵ 我們可以不讓水土流失;
⑶ 我們多制造些氧氣吧;
⑷ 真涼快;
⑸ 美化環境。
圖畫用兒童喜歡的方式繪制,如:
大樹和花朵身上畫上眼睛和嘴。抽象的道理用第一人稱敘述,使其通俗淺顯,親切生動。再加上我的講解、點撥。把課外資料引進課內,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放大,實現課內向課外延伸,這節課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從而形成開放式的學習新領域。給聽課的老師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指導寫字這一環節,我是將“主、意、總”這三個字很工整地提前板書于黑板上,用屏幕遮擋住。目的是,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講到這里時又便于學生觀察、分析。并且心字底中的臥鉤用紅筆標識,突出重點,化難為易。讓學生分析每個字的書寫要點后再書空、寫在格中。如果這里再讓學生比一比誰寫得最漂亮就更好了。
本次課的不足之處是:
學生朗讀得不夠好。
這篇課文我提前讓學生分三次共讀了至少18遍了。我原以為這樣學生會讀得熟練些。做不到有感情,起碼也能正確、通順些。但是也許是平時朗讀的訓練較少,如從沒有讓一排學生站起來朗讀課文。加上學生可能有些拘謹,張不開嘴。致使站起來讀的同學聲音很小。在轉天11課的教學中,我又采用了這種方法:一組一個自然段,站起來讀,(11課共有12個自然段,第10課有6個。)效果非常好。大家搶著舉手,都想讀一讀,聲音也很響亮,比較流利。很顯然這是前一天練讀的結果。
這個環節的失敗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語文課就要多讀,并要讀好:讀正確、流利、有感情。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重視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交流、對話,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使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個性化的閱讀收獲。讀書是寫作的前提,頭腦中積累的好詞佳句多了,下筆才會傳神。平時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采用多種方式,增加興趣,指導孩子們朗讀的技巧、方法,培養幾個讀得較好的學生,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
通過這堂課,我進一步領會了“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一理念。今后我會不斷地努力工作,讓學生學好語文這一學科。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7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的長處和不足:
1.識字作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在本節課中我力圖通過多樣的識字形式與方法使孩子輕松的掌握新字、新詞。在導入本課時,通過尋找聰明的孩子,引導學生認識了“聰”(會用耳朵認真聽-------耳,能很快接收到老師發給的信號并能迅速返回給我信號------倒著的“八”,能積極發言------口,能用心思考------心,這樣的孩子就是我要找的聰明的孩子);在新課的學習中,針對孩子的讀書及預習情況,“眨”讓學生做動作來識記;“忽然”“主意”通過練習上下文來識記;“聰明”讓學生造句來理解,還有我認為應該掌握的兩個生詞“光禿禿”“細雨蒙蒙”,借助多媒體課件隨文掌握。總之,多樣性避免了孩子乏味、枯燥的機械似的讀,孩子學得輕松。
2.朗讀的指導是低段教學的又一個重中之重,在本課的朗讀指導中,我引導孩子:讀詞語時要像我們平時說話那樣去讀,不唱讀,不喊讀;讀童話時,引導孩子在讀準、讀流利的基礎上,要求像講故事那樣讀;對于重點------松鼠擔心的那一部分設計了三次推進式的情景閱讀:第一次,這樣設計:當小松鼠想到這里時,他的心情怎么樣?(擔心)請用擔心的語氣讀讀他的擔心吧!第二次,這樣設計:看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只小松鼠,你感到什么?(特別擔心、難過)現在你就是他,來,讀讀他的心情。第三次,這樣設計:想著想著,小松鼠的腦海里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多媒體輔助依次出現光禿禿、沙化、干涸的畫面,引導孩子再讀。到這時,孩子們已經完全理解了小松鼠的擔心,讀得較好。
3.為了完成“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這個目標,結合第一單元學習的《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課后延伸活動----植樹綠化,將同學們開展活動的照片播放出來,行動優于說教,榜樣的力量樹立了起來,目標自然實現。
4.這節課避免了口號式的命令,用鼓勵的語言正向引導,課堂的組織還比較滿意。
5.從教學的時間分配來看,識字環節還應該再多投入一些時間,應該鼓勵孩子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充分地再去認字、讀詞、讀句。
6.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因此,在課堂中應該找出恰當的時間讓孩子休息一兩分鐘。
7.從教學的語言藝術這個方面來反思,還應該更加兒童化一點,使老師、學生、文本更加的融合。
總之,教學相長。在同課異構中互相學習,汲取他人之長,以補自己之短。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8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松鼠和松果》的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和情感體驗。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自愿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二.巧設游戲。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鞏固生字游戲,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在提問“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但我的設計內容過多,無法完成教學;重點過多,無法兼顧。合作學習能力還需努力培養。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很可愛的文章,字里行間都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童趣。周日晚上在備課時只想到設計本課時抓住2點來上,一是走近。二是走進。
“走近角色”這點我覺得孩子們學得很輕松,課前做了幾張幻燈片,課一開始就亮出可愛的小松鼠,讓孩子跟他打打招呼,讓學生接近松鼠這個角色,拉近距離和松鼠有一定的情感,從而有話要說。接著,我運用了圖片、教師的范讀,學生的朗讀等等形式。第一課時下來,感覺“松鼠”在孩子的心目中還是“活”,孩子對松鼠還是充滿了美好的情感。
“走進感悟”就是設想通過角色的體會產生情感,引發感悟。課堂上我簡筆畫了5幅不同的表情圖,“高興、顧慮、擔心、高興、欣喜”,讓孩子來排排位,說說依據。然后針對每幅表情圖,說說此時的松鼠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松鼠吃松果,松果和松樹的關系在不經意間全都一一明白。中上的孩子在朗讀中體會了松鼠的情感。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潘村小學李霞
地球只有一個!若人類只知索取不知愛護和回報,那么最終將失去家園——地球。注重環保,是每個地球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松鼠和松果》這篇童話正是以一只可愛的小松鼠的行為告訴孩子們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通過小松鼠的心理活動:困惑——擔憂——想出好主意,滲透了植樹造林回報自然的觀念。行文細膩真切,語氣天真可愛,貼近童心,我在教學本課時注重引領學生朗讀感悟,情中悟理。尤其在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時抓住松鼠擔心什么呢?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引領學生反復讀文,深入體會。結尾部分的兩句話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長成了茂密的松林。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之翼,感受松樹林的美麗,以及小動物們的快樂。
課始以復習引入,做摘松果的游戲,每個孩子的識字基礎、識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摒棄常用的反復齊讀等方法,讓他們自由識記、自由交流各自的方法,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歡快的氣氛,鮮明的畫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時喚醒對松果的認知積累,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中。學習課文時以讀促悟,以悟激qing,在一遍遍的朗讀中體會小松鼠高興的心情。評議的過程既是學生交流自己對語言的體驗,又是在培養他們傾聽、贊美、交流的好習慣。同時,語言的感悟到積累、運用,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但又不拘泥于課文中的句式,努力體現“實”而“活”。 鼓勵學生做松鼠的朋友,以角色活動為紐帶,以思維為核心,以朗讀為主旋律,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逐步加深感悟,使他們在愉悅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小松鼠的聰明可愛。想象創造美。又通過貼圖,在此想象讓孩子們看到了懂得回報自然帶來的美好未來,直接感悟文本的主旨。同時,想象的帶領學生進入口語實踐的情境。改變一味依賴教科書的傾向,積極利用、拓展一切課程資源,構建開放的語文課程。廣闊的生活天地是語文的源泉,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松鼠和松果》是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十課。這是一篇寫松鼠的童話。課文敘述了兩只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 “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后”等6個字。2、在讀文中感悟小松鼠的環保行為,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復述童話。3、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
上完《松鼠和松果》這一節課后,我個人認為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幾點:
一、本人的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識字、記字,在生活中積累知識。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如: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學生來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
三、巧設游戲。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方式來鞏固生字,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課前收集資料的能力。
五、設計問題方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如:在提問“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課文。
除了以上優點外,本堂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生字寫得少,指導得不夠細致;教學過程設計的還不很精,有待進一步研究;課堂紀律不是很好;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以上的不足,本人會在以后的教學中慢慢地改正,爭取更大的進步!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以”“更”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1~3自然段。
2、過程性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學習能力。借助多讀,感情性的朗讀,培養學生語感。
3、情感目標:
學生初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依存關系。
【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依存關系。
【教學準備】
1、課件,生字樹。
2、學生課前搜集小松鼠的資料。
【教學實錄】
師:猜謎是大家最喜歡的,今天我來讓大家猜一個謎語:頭像小老鼠,尾像降落傘,常在樹上住,忙著摘果子。
生:這是松鼠。
師板書:松鼠。
師:你對它了解嗎?
生甲:松鼠生活在樹林里。
生乙:松鼠喜歡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傘,幫助它跳躍,它的尾巴又能當被子。
師: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剛才有小朋友說松鼠喜歡吃松果(板書: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聽清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請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生甲領讀。
生乙領讀。
師:請同桌之間互讀互糾讀音。 生開始活動。
師:你能用巧妙的辦法記住生字寶寶嗎?
生甲:我記住了“聰”,耳朵靈,口會說,心靈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師:你就是個聰明的孩子。
生乙:我記住了“潑”,頭發在洗澡。
……
師:其余的生字,我們小組合作來學習。
生小組合作學習,師巡回指導,扶差。
師:下面我們開始“一看二想三讀”的環節,將生字寶寶放進我們的小腦袋里。
(師指導,生記字)
師:下面我們來做“摘松果的游戲”
大屏幕后面出現一棵掛滿松果的松樹,學生上臺摘松果,并將松果背面的生字讀準,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真能干!接下來我們寫字,相信也能把生字寫漂亮。我們先觀察生字“以”、“更”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觀察并輕聲地說。
生先描紅并分別各寫一個。
生把已寫好的字和組里的同學交流,互相評價,師隨機指導書寫較差的同學。
師:小朋友通過努力寫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們來讀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大聲說:有!
師:這篇課文應請幾位小朋友讀課文?為什么?
生:應請6個小朋友讀,因為課文有6個自然段。
師: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松鼠?
生甲:這是一只活潑可愛的松鼠,因為它蹦蹦跳跳,很可愛。
生乙:這是一只喜歡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這是聰明的小松鼠。因為它看到樹越來越少就要想辦法了。
生乙:這是一只保護環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樹越來越少,很著急。
師:你們看,一只聰明活潑的小松鼠走來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現課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懷著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聰明的小松鼠興高采烈地挎著籃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師:課文哪一段是寫這幅畫的?請一個小朋友讀第一自然段。
生甲:這個小朋友讀得還可以,可是還不夠高興。我能讀得比他高興。
師:他讀得很高興,臉上笑嘻嘻的,多高興哪,誰能讀得像他一樣高興?
生丙、生丁讀,齊讀。
師: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著吃著,忽然到了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劃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第2、3自然段。
(課件出示這2自然段的文字。)
師:他們會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們吃果園里面的蘋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蘋果、桃子等水果,再說那是果農種出來的不讓他們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頭縫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頭縫里會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讓他吃的。
生:他們可以到別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樹林里的松果。
生:別的松林里的松果也會被住在那兒的松鼠吃完。他們去了,那兒已經是光禿禿的一片了。
師:小松鼠的心情怎樣?
生甲:他很擔心,擔心沒東西吃,沒地方住。
生乙:他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們都會死去。
師:那你們就帶著這種擔心、著急、害怕的心情讀一讀其中一兩句。
生自由讀。
同桌配合讀。
師生配合讀。
師:小松鼠多著急,他會想什么辦法?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教學反思】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1、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和情感體驗:
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自愿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2、巧設游戲:
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鞏固生字游戲,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3、巧妙設疑,激活思維:
在提問“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但我的設計內容過多,無法完成教學;重點過多,無法兼顧。合作學習能力還需努力培養。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片斷】
師:誰愿意當小老師領導著大家讀一下今天要學的11個生字。
生:(領讀)聰、活、潑、忽、然、眨、如、總、以、主、意。
師:仔細看看這些生字,你能用什么好辦法很快記住它?
(生沉思片刻,隨即踴躍舉手)
生:“說話”的“話”換成“氵”就是“活潑”的“活”。 師:真不錯,能用換一換的方法來記住生字。
生:“發”“頭發”的“發”加上“氵”就是“活潑”的“潑”
生:“女”+“口”就是“如果”的“如”。
(師不停微笑著點頭表示贊許)
生:我會認“眨”,它跟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
生:我用編兒歌的辦法來認“聰”,耳朵仔細聽,眼睛認真看,嘴巴多發言,腦子更聰明。
師:真了不起,還能編兒歌的方法來識字。
……
【教學反思】
傳統的識字教學,往往是教師出示一課生字,然后帶領學生逐個分析筆畫、筆順、偏旁、結構,枯燥無味。《新課程》中明確指出,低年級要注重“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我在引導學生在文中學會生字的讀音后,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記住字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潛能。學生有的用換一換的方法識記,有的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有的用編兒歌的方法識記,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識字教學的目標得以輕松實現。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1
下面是《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范文,歡迎閱讀!
對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有以下幾點的長處和不足:
1.識字作為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在本節課中我力圖通過多樣的識字形式與方法使孩子輕松的掌握新字、新詞。在導入本課時,通過尋找聰明的孩子,引導學生認識了“聰”(會用耳朵認真聽-------耳,能很快接收到老師發給的信號并能迅速返回給我信號------倒著的“八”,能積極發言------口,能用心思考------心,這樣的孩子就是我要找的聰明的孩子);在新課的學習中,針對孩子的讀書及預習情況,“眨”讓學生做動作來識記;“忽然”“主意”通過練習上下文來識記;“聰明”讓學生造句來理解,還有我認為應該掌握的兩個生詞“光禿禿”“細雨蒙蒙”,借助多媒體課件隨文掌握。總之,多樣性避免了孩子乏味、枯燥的機械似的讀,孩子學得輕松。
2.朗讀的指導是低段教學的又一個重中之重,在本課的朗讀指導中,我引導孩子:讀詞語時要像我們平時說話那樣去讀,不唱讀,不喊讀;讀童話時,引導孩子在讀準、讀流利的基礎上,要求像講故事那樣讀;對于重點------松鼠擔心的那一部分設計了三次推進式的情景閱讀:第一次,這樣設計:當小松鼠想到這里時,他的心情怎么樣?(擔心)請用擔心的語氣讀讀他的擔心吧!第二次,這樣設計:看看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如果你就是那只小松鼠,你感到什么?(特別擔心、難過)現在你就是他,來,讀讀他的心情。第三次,這樣設計:想著想著,小松鼠的腦海里出現了這樣的畫面------多媒體輔助依次出現光禿禿、沙化、干涸的畫面,引導孩子再讀。到這時,孩子們已經完全理解了小松鼠的擔心,讀得較好。
3.為了完成“愿意參加植樹活動或樹木認養活動”這個目標,結合第一單元學習的《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課后延伸活動----植樹綠化,將同學們開展活動的照片播放出來,行動優于說教,榜樣的力量樹立了起來,目標自然實現。
4.這節課避免了口號式的命令,用鼓勵的語言正向引導,課堂的組織還比較滿意。
5.從教學的時間分配來看,識字環節還應該再多投入一些時間,應該鼓勵孩子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充分地再去認字、讀詞、讀句。
6.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因此,在課堂中應該找出恰當的時間讓孩子休息一兩分鐘。
7.從教學的語言藝術這個方面來反思,還應該更加兒童化一點,使老師、學生、文本更加的融合。
總之,教學相長。在同課異構中互相學習,汲取他人之長,以補自己之短。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2
【教學片段】
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課的時候,課堂上發生了這樣一幕:
師: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沒有實現呢?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第5自然段。
生1:松鼠的愿望實現了,那里長出了好多松樹。
生2:它的愿望實現了,(讀文)因為,春天,幾場蒙蒙細雨過后,在松樹埋松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錯讀為 pa)的小松樹。
(孩子們都聽出來了,紛紛把小手舉得高高的。)
生3:,你把挺拔的拔字讀錯了,請你改正。
生2:挺拔的小松樹。
生4:,你少了一個棵字,應該是一棵棵。請你改正。
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
師:中間這兩大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樹,能不能用你的姿勢告訴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是怎樣的?
(孩子們個個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筆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著。有的還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葉狀!呵呵!我不由得贊嘆。)
師: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樹林啊!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那會怎么樣呢?
(孩子們的眼睛閃著,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來,還有的孩子皺著眉頭說,那到處都光禿禿的了,森林就不見了!)
師: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這個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伴著蒙蒙的春雨長出來了!那么將來呢,將來會怎么樣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著孩子們,特別是邊上兩個大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聲地說,“這里會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這時,角落里有一個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來。)
師:真是一棵聰明的小松樹!
(邊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陸續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來。)
師: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將來,這里會是一片──
生齊:更茂密的松樹林!
【教學反思】
這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個孩子在朗讀時的錯誤,孩子們相互糾錯時的表現引發了我的靈感──對啊,“光禿禿、一棵棵、挺拔、更茂密”,這些關鍵的值得品味、積累的詞語,不是可以串成一條線嗎?就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去理解、感悟吧!
課上到這里,孩子們很開心,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暈、快樂的微笑。我想,他們不僅讀懂了這些詞句的意思,不僅感受了表演的樂趣,而且還體驗了智慧帶來的快樂,感受了集體的力量。我和他們一樣快樂!
是否能再作一些改進呢?在學了《課程改革和主題構建》中“預設和生成相統一的教學”一文以后,我覺得預設是重要的,然而預設并不等于封閉和壟斷。現代課程改革提倡的教學是以學生的自學為基礎,以合作學習為途徑,以探究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所以作為老師音符及時了解課堂生成的動態,適時調動學生自學的興趣,使學生在自然和諧、自主探究的氛圍下共同發展。它是與與社相統一的。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3
在上《松鼠和松果》一課的時候,課堂上發生了這樣一幕:
師: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沒有實現呢?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第5自然段。
生1:松鼠的愿望實現了,那里長出了好多松樹。
生2:它的愿望實現了,(讀文)因為,春天,幾場蒙蒙細雨過后,在松樹埋松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錯讀為pa)的小松樹。
(孩子們都聽出來了,紛紛把小手舉得高高的。)
生3:,你把挺拔的拔字讀錯了,請你改正。
生2:挺拔的小松樹。
生4:,你少了一個棵字,應該是一棵棵。請你改正。
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
師:中間這兩大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樹,能不能用你的姿勢告訴
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是怎樣的?
(孩子們個個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筆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
望著。有的還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葉狀!呵呵!我不由得贊嘆。)
師: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樹林啊!
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那會怎么樣呢?
(孩子們的眼睛閃著,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來,還有的孩子皺著眉頭說,那到處都光禿禿的了,森林就不見了!)
師: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這個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伴著蒙蒙的春雨長出來了!那么將來呢,將來會怎么樣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著孩子們,特別是邊上兩個大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聲地說,“這里會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這時,角落里有一個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來。)
師:真是一棵聰明的小松樹!
(邊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陸續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來。)
師: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將來,這里會是一片——
生齊:更茂密的松樹林!
這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個孩子在朗讀時的錯誤,孩子們相
互糾錯時的表現引發了我的靈感——對啊,“光禿禿、一棵棵、挺拔、更茂密”,這些關鍵的值得品味、積累的詞語,不是可以串成一條線嗎?就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去理解、感悟吧!
課上到這里,孩子們很開心,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暈、快樂的微笑。我想,他們不僅讀懂了這些詞句的意思,不僅感受了表演的樂趣,而且還體驗了智慧帶來的快樂,感受了集體的力量。我和他們一樣快樂!
是否能再作一些改進呢?思考以后,我覺得:
1、 如果能及時地板書: 好主意 將來
光禿禿 —一一 棵棵 挺拔 —— 更茂密
能讓學生對這些詞加深印象,對這些變化之間的關系有一條更清晰的線索。
2、 對三個詞語的理解,還可以更深,更準些。如“光禿禿”的理解,可以請學生想想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光溜溜)增加學生ABB式詞語的積累。理解“挺拔”時,還可以聯系《鄧小平爺爺植樹》中學過的詞句(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里),說說,什么樣的樹是挺拔的樹。理解“更茂密”的時候,應該要求學生用更準確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相互之間挨得緊些)。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以”“更”兩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1—3自然段。
過程性目標: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合作學習能力。借助多讀,感情性的朗讀,培養學生語感。
情感目標:學生初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依存關系。
二.教學難點:使學生初步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依存關系。
三.教學準備:1、課件,生字樹。
2、學生課前搜集小松鼠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師:猜謎是大家最喜歡的,今天我來讓大家猜一個迷語:頭像小老鼠,尾像降落傘,常在樹上住,忙著摘果子。
生:這是松鼠。
師板書:松鼠。
師:你對它了解嗎?
生甲:松鼠生活在樹林里。
生乙:松鼠喜歡吃松果。
生丙:松鼠的尾巴像降落傘,幫助它跳躍,它的尾巴又能當被子。
師:小朋友知道的真多。剛才有小朋友說松鼠喜歡吃松果(板書:和松果)那松鼠和松果之間會發生什么事呢?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注意聽清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
師:請小朋友把小黑板上的生字自由讀一遍。
生自由讀
師:請小朋友來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生甲領讀。
生乙領讀。
師:請同桌之間互讀互糾讀音。
生開始活動。
師:你能用巧妙的辦法記住生字寶寶嗎?
生甲:我記住了“聰”,耳朵靈,口會說,心靈的孩子就是聰明的孩子。
師:你就是個聰明的孩子。
生乙:我記住了“潑”,頭發在洗澡。
……
師:其余的生字,我們小組合作來學習。
生小組合作學習,師巡回指導,扶差。
師:下面我們開始“一看二想三讀”的環節,將生字寶寶放進我們的小腦袋里。
(師指導,生記字)
師:下面我們來做“摘松果的游戲”
大屏幕后面出現一棵掛滿松果的松樹,學生上臺摘松果,并將松果背面的生字讀準,就可以把松果拿走。
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生字,真能干!接下來我們寫字,相信也能把生字寫漂亮。我們先觀察生字“以”、“更” 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觀察并輕聲地說。
生先描紅并分別各寫一個。
生把已寫好的字和組里的同學交流,互相評價,師隨機指導書寫較差的同學。
師:小朋友通過努力寫出的字真漂亮。下面我們來讀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大聲說:有!
師:這篇課文應請幾位小朋友讀課文?為什么?
生:應請6個小朋友讀,因為課文有6個自然段。
師:大家一邊聽,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小松鼠?
生甲:這是一只活潑可愛的松鼠,因為它蹦蹦跳跳,很可愛。
生乙:這是一只喜歡大森林的小松鼠。
生丙:這是聰明的小松鼠。因為它看到樹越來越少就要想辦法了。
生乙:這是一只保護環境的小松鼠。它看到樹越來越少,很著急。
師:你們看,一只聰明活潑的小松鼠走來了,他去干什么呢?
出現課件:一只小松鼠向大森林奔去。
生甲:一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懷著愉快的心情蹦蹦跳跳地向大森林跑去。
生乙:一只聰明的小松鼠興高采烈地挎著籃子跑到松林里摘松果。
師:課文哪一段是寫這幅畫的?請一個小朋友讀第一自然段。
生甲:這個小朋友讀得還可以,可是還不夠高興。我能讀得比他高興。
師:他讀得很高興,臉上笑嘻嘻的,多高興哪,誰能讀得像他一樣高興?
生丙、生丁讀,齊讀。
師: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松鼠吃著吃著,忽然到了一個問題。請小朋友劃出小松鼠想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第2、3自然段。(課件出示這2自然段的文字。)
師:他們會吃什么?到哪里去住呢?
生甲:他們吃果園里面的蘋果、桃子等水果。
生乙:不行,松鼠不吃蘋果、桃子等水果,再說那是果農種出來的不讓他們吃。
生丙:松鼠可以住在石頭縫里,吃草,吃山核桃。
生丁:松鼠住在石頭縫里會不舒服的,他不吃草,山核是人工栽培,不讓他吃的。
生:他們可以到別的松林里去住,吃其它樹林里的松果。
生:別的松林里的松果也會被住在那兒的松鼠吃完。他們去了,那兒已經是光禿禿的一片了。
師:小松鼠的心情怎樣?
生甲:他很擔心,擔心沒東西吃,沒地方住。
生乙:他很著急,不知道該怎么辦。
生丙:他很害怕,害怕松鼠們都會死去。
師:那你們就帶著這種擔心、著急、害怕的心情讀一讀其中一兩句。
生自由讀。
同桌配合讀。
師生配合讀。
師:小松鼠多著急,他會想什么辦法?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五.教學反思
我的這則教學設計努力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一.尊重孩子的個性,尊重孩子和情感體驗。這節課在識字教學環節中,讓孩子自愿當小老師,教識字方法。朗讀時,從自己的感悟出發去朗讀。
二.巧設游戲。在識字這個很枯燥的環節中,設計與本課內容有關的摘松果的鞏固生字游戲,既給學生帶來了活力,又使學生掌握了生字。
三.巧妙設疑,激活思維。在提問“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時,讓學生去思考,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認識到松鼠沒地方住了,沒東西吃了,體會到著急,擔心,害怕的情感,再帶著這種情感讀文。
但我的設計內容過多,無法完成教學;重點過多,無法兼顧。合作學習能力還需努力培養。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5
[教材分析]
人類的家園--地球只有一個!她是所有人賴以維持生存的唯一空間。但人類只知索取不知愛護和回報,對自己生活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地球母親在哭泣。愛護地球,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松鼠和松果》這篇童話正是以兩只可愛的小松鼠的行為告訴孩子們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要讓學生了解到,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大自然。銘記自己肩負的重任--“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地球!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聰、活”等11 個生字,會寫“以、意”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復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各種方式逐段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樹木是人類的好朋友,有珍惜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懂得植樹造林的好處,能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并能當一個愛護樹木的小宣傳員影響身邊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
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有愛護樹木的意識。
[教學媒體]圖片、生字卡片、投影片
[教學設想]
在教學設計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把識字和朗讀作為教學重點,在自主識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識字方法如:加一加,換一換等方法識字。引導學生逐段朗讀課文,朗讀描寫小松鼠的想法和行為的句子,理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增加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動畫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部好看的動畫片,想看嗎?看的時候要動腦筋想想動畫片中的主人公是誰,好嗎?(出示課件)
[設計說明:喜歡看動畫片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看之前必須提出要求,讓學生有目的的看,而不是盲目為之。圖文并茂的動畫片讓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而且,為孩子們創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師:孩子們,動畫片好看嗎?請問動畫片中的主人公是誰啊?(板書松鼠圖片)和它打個招呼吧!你們知道它最喜歡吃什么了嗎?(板書松果圖片)
板書課題:10 松鼠和松果(齊讀課題)
二、自由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第十課《松鼠和松果》,請大家打開課本42頁,你們想自己讀一讀這個故事嗎?讀的時候我們應該注意做到哪些呢?(1、標自然段;2、不多字,不少字,讀準字;3、圈出我會認的字。)請大家按要求讀一讀吧!(教師巡視,鼓勵和幫助讀書慢的孩子。)
[設計說明:通過學生喜歡的動畫引出課文,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自然引出課文,激發了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三、檢查讀書、識字情況
1、老師需要請幾位同學讀這篇課文呢?(六位)開火車,分自然段讀課文。
2、帶拼音抽生領讀生字。(聰、活、潑、忽、然、眨、如、總、以、主、意)
3、去掉拼音識字,說說識字的方法(獎勵)。
4、搶松果:這些調皮的字寶寶藏在了松果的后邊,看誰搶的多。(課件出示)
5、學詞語:好吃的松果是從松樹上長出來的,那么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后面還藏著許多的詞語寶寶,你們認識他們嗎?(出示課件,識記詞語)
6、這些詞寶寶還有一個更大的家庭句子,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它們吧!
(1、松鼠聰明活潑,學會了摘松果吃。
2、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來了。
3、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后到處光禿禿的。
4、松鼠有了好主意。)
7、學習生字
大家學習課文很用心,也明白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相信同學們的字也一定學得很漂亮。寫字指導。教師重點指導“以、意”的寫法,鼓勵學生自己看清田字格的結構,自主寫字。
[設計說明:這部分的識字教學的設計,充分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通過整體感知課文,自主識字、搶松果、識詞語、讀句子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輕松的認識本課的生字。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興趣的激發者。]
四、精讀課文,以讀代講,感悟體會
l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松鼠看見大家這么聰明很想和大家交朋友,瞧它來了。出示松鼠吃松果圖。課文中哪個自然段寫這幅圖?請一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小松鼠現在的心情怎么樣?(生:高興、快樂、興奮……)
2、用高興的語氣齊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發現幾名同學很有表情,就獎勵他們一棵小松樹。
3、出示高高興興,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詞語嗎?
4、練習用“那么……那么……”說話。
[設計說明:多種方法練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學習,合作學習。讓學生用“那么……那么……”說話,既可以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l 學習二、三自然段
1、師:松果那么香,那么可口,小松鼠正在大飽口福時突然想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請同學們讀一讀2、3自然段,用直線畫出小松鼠想到的問題。
[設計說明:用“嚴重”一詞,更能激發學生尋找答案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求證思維能力。]
2、抽生回答。(課件出示)
3、請學生帶著擔心、焦急、害怕的心情來讀這幾句話。指名讀。發現幾名同學很有表情,有進步的學生就獎勵他們一棵小松樹。
4、出示“摘、栽”兩個字,通過做動作,部首區分,平翹舌音區分兩個字的不同用法。
[設計說明:“摘、栽”平翹舌音比較難。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覺還不那么強。教師的范讀有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
6、師:如果真的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松鼠怎么生存呢?出示光禿禿的山圖片,學生展開想象力。
7、師:這時,小松鼠想到了誰?生(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還有嗎?小小小小松鼠、小小小小小小松鼠…咱們說得完嗎?我們可以用一個標點符號來表示--省略號。省略了很多很多的小松鼠,就是子子孫孫,子孫后代。
8、生齊讀2、3自然段。
[設計說明:通過看圖,讓學生設想什么也沒有的情況下松鼠的生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知植樹造林的重要性,體會松鼠“前人栽樹,后人吃果”的美德。]
l 學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1、這真是一件讓人苦惱的事情啊,可是這難不倒聰明的小松鼠,他們有了一個好主意,聰明的你能能找出來讀一讀嗎?請學生讀四自然段。
2、“主意”還可以用哪個詞代替(辦法)
3、小松鼠的愿望實現了嗎?生齊讀5、6自然段。
4、出示課件,理解蒙蒙細雨、挺拔。注意“場”的發音,它表示雨下的次數,要念第二聲。
師:請同學們起立,如果你們就是一棵棵小松樹,你能用你的姿勢告訴大家什么是挺拔嗎?
師:假如黑板就是小松鼠生活的地方,在這里老師也幫他們種下一棵松樹,可是太少了,你們愿意幫助他們嗎?請把你們手中得到的獎品-松樹也種上來吧。(生把自己的松樹貼到黑板上)哇,你們也是一個個保護樹木的小衛士啊!
5、你們看在我們的努力下,樹長得又多又密,這里變成了怎樣的松樹林?(茂密)
6、師:松鼠種松樹(貼松樹圖)松樹長松果,松鼠吃松果,他們誰也離不開誰。(隨機板書:種、長、吃)森林媽媽有小松鼠這樣的愛家小衛士,未來的家園一定會更加美好。
7、請同學們帶著成就感,幸福的感覺讀一下4、5、6自然段吧!
[設計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學生的肢體感悟,一起種松樹的教學方法,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習,真正愛上語文課,讓學生體會語文教學的情感性、人文性、綜合性。]
五、拓展創新
師:(邊看圖邊講述)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小松鼠一樣保護森林,他們濫砍濫伐破壞了我們生活的環境,久而久之變成了一片片沙漠,動物沒有了家,人類不能安心的生活。孩子們,我們生活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媽媽。讓我們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多植樹造林,保護環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吧!
[設計說明:通過視覺的刺激教師的講述,讓學生更深刻的意識到破壞環境的嚴重性及帶來的后果,進而教育學生要有保護生態環境的愿望和行為。]
六、總結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保護森林的小松鼠,回去以后,大家可以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我們共同的媽媽吧!
教學反思:
一、生字教學符合一年級學生
在生字教學中,首先讓學生結合課文找出本課所學的生字,即了解課文又加深了印象。其次,利用多媒體讓學生運用帶拼音記字、去拼音記字、搶松果識字、詞、句等,讓學生在語言情境中認字,并結合詞語理解字義。在教學中學生利用學習過的識字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謎語的識字方法加深學生對本課所學字的識記。在學生識記的基礎上學習寫字。在教學中我主要指導學生寫:“以”和“意”兩個字,從字音到字義到字形,層層遞進,相信通過這樣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應該是比較好的。
二、閱讀理解抓準訓練點
低年級的文章內容比較淺顯,理解難度不大,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較弱,在學習課文前先讓學生看動畫片,初步感知課文,提高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加深印象。這樣學生通過朗讀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問題已經不是很大,因此我結合實際設計了這樣的訓練點,第一段的教學抓住聰明活潑,指導朗讀。尤其是“那么……那么……”的朗讀,并會運用那么……那么……說話讓學生通過說話,既可以檢查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法練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領悟,在讀中學習,合作學習。
第三段抓住一個省略號和光禿禿讓學生想象光禿禿的世界是怎樣的?小松鼠們又是過著怎樣的生活?在想象體會之后學生知道了沒有松樹,沒有森林的日子是多么可怕,再讓學生讀這段話感情自然就出來了。
最后一段我說,我利用獎勵給學生的獎品松樹讓學生自己種松樹,理解“茂密”一詞,體會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
三、重視學生的朗讀體驗。
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朗中體會小松鼠的聰明活潑。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自由讀通第一段,在此基礎上想象如果你是松鼠,在這么美麗的森林里摘吃松果心情怎樣?當學生體會到高興、快樂、開心時,馬上讓學生讀出小松鼠的高興勁。通過研讀重點句(摘了一個又一個),理解摘的松果多、感受因為多而高興。(每個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體會松鼠因為松果好吃而高興。還有學生說到松鼠因為學會了摘松果而高興。學生從多方面感受到了松鼠的高興,通過朗讀把體會到高興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又如學習2-4自然段時,以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一個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小松鼠為什么要吃一個埋一個的原因。當學生找到“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這句話后。我先讓學生自由讀這句話,并要求讀正確,接著我通過出示光禿禿的圖片,讓學生想象小松鼠當時的心情。當學生說出擔憂,著急、難過的的心情時,馬上通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使學生的情感和小松鼠的情感產生了共鳴。
四、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引導學生學習“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后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么呢?到哪兒去住呢”?這句話時。先是引導學生理解這個省略號表示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小松鼠。再通過想象說話: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和它的孩子們會死掉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想讓學生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能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語言,感受松樹對松鼠的重要。抓住學生的這一情感讀課文,讓學生切身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意義。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有了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的意識,在課后可以和孩子們給小樹澆水讓孩子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達到了教學要求。
一年級語文《松鼠和松果》教學反思 篇16
我在上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二冊《松鼠和松果》一課的時候,課堂上發生了這樣一幕:
師:“對,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里埋下一個。”那么,松鼠的愿望有沒有實現呢?請你自己讀讀課文第5自然段。
(同學們認真地讀課文,很快就有人舉手)
生1:松鼠的愿望實現了,那里長出了好多松樹。
生2:它的愿望實現了。因為,(讀文)春天,幾場蒙蒙細雨過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漏一字:棵)挺拔(錯讀為pa)的小松樹。
(孩子們都聽出來了,紛紛把小手舉得高高的。)
生3:某某,你把挺拔的拔字讀錯了,請你改正。
生2:挺拔的小松樹。
生4:某某,你少了一個棵字,應該是一棵棵。請你改正。
生2: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
師:中間這兩大組的小朋友,如果你就是一棵小松樹,能不能用你的姿勢告訴我,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是怎樣的?
(孩子們個個挺直了腰板,挺起了胸脯,筆直地站立在那里,瞪大了眼睛朝我望著。有的還伸出手臂作茂密的枝葉狀!呵呵!我不由得贊嘆。)
師:真是一片挺拔的松樹林啊!可是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那會怎么樣呢?
(孩子們的眼睛閃著,有的孩子唰的一下坐回到了座位上,有的孩子把伸直的手臂慢慢地垂了下來,還有的孩子皺著眉頭說,那到處都光禿禿的了,森林就不見了!)
師:哎呀!一棵松樹都沒了,到處都——
生接:光禿禿的。
師:是啊,幸好松鼠想出了這個好主意!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伴著蒙蒙的春雨長出來了!那么將來呢,將來會怎么樣呢?
(我用期待的目光含笑望著孩子們,特別是邊上兩個大組的孩子。很多孩子大聲地說,“這里會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這時,角落里有一個孩子噌的一下站了起來。)
師:真是一棵聰明的小松樹!
(邊上的孩子相互望了望,陸續有孩子恍然大悟般地站起來。)
師:是的,又一棵,一棵,又一棵!將來,這里會是一片——
生齊:更茂密的松樹林!
課上到這里,孩子們很開心,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紅暈、快樂的微笑。我想,他們不僅讀懂了這些詞句的意思,不僅感受了表演的樂趣,而且還體驗了智慧帶來的快樂,感受了集體的力量。我和他們一樣快樂!
這是在我的教學設計之外的一幕。它源于一個孩子在朗讀時的錯誤,孩子們相互糾錯時的表現引發了我的靈感,我恰到好處地因勢利導,引導孩子們通過動作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在朗讀、體驗中品味、積累詞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抓住生成點達到生成的辦法也應是實踐,引導學生在誦讀、體驗中領會情感,在思考想象中領悟語言的內涵,在比較揣摩中賞識語言的神韻,在熟讀背誦中積淀語言的材料,在讀寫結合中完成語言從內化到外化的遷移。 是否能再作一些改進呢?思考以后,我覺得:對“一棵棵”、“挺拔”、“光禿禿”、“更茂密”等幾個詞語的理解,還可以更深,更準些。如“光禿禿”的理解,可以請學生想想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光溜溜)增加學生ABB式詞語的積累。理解“挺拔”時,還可以聯系《鄧小平爺爺植樹》中學過的詞句(像戰士一樣筆直地站在那里),說說,什么樣的樹是挺拔的樹。理解“更茂密”的時候,應該要求學生用更準確的肢體語言來表現(相互之間挨得緊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時“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其實大量的課程資源都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只是有時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關系,我們可以稱為“沉睡”狀態,于是就需要去開發、捕捉、喚醒它。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建構、共同成長的過程。“動態”與“生成”是其鮮明特征。在課改實施過程中,教師課前預設的文本方案必然會遭到緣自“互動”的強勁挑戰。有時是突發事件,有時是教師的“失誤”,有時是學生的“錯誤”……面對這些富有生命氣息的教學資源,如果沒被我們“拿來”,與之擦肩而過,白白流失,就太可惜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富有生命氣息的教學資源,對其進行加工整合、巧妙的設計,使其富有藝術情趣,喚醒學生沉睡的激情,教學就會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生活與課程三者同構共生。《新課標》告訴我們,跳出備課預設的思路,靈活應變,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批評,尋求個人理解的知識構建,課堂會因生成而變得美麗。
上述教學片段,就是對這個理念的最好詮釋。如果在教學當中我沒有很好的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教學資源,就肯定沒有后面的精彩互動,沒有學生所釋放出來的智慧火花,沒有學生生動豐富而具有創意的肢體表演,更沒有學生對文本更深層次的理解,那么何來教學的鮮活靈動呢?由此可見,教師要做教學的有心人,要時時觀察學生,時時注意學生,認真傾聽來自學生的聲音,對來自學生的言行及時解析,使其成為我們教學的資源,從中迸發出教學靈感,創造性地展開教學活動,那么課堂教學就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動態生成。
那么如何才能使一堂課成為生成性的教學呢?
我認為必須要做好—預設,好的預設是生成的前提。預設是教師面對教材、面對學生應考慮的兩個問題:學什么與怎樣學最有效的基本定位和假設路徑,預設包含了教學理念及在理念引領下的具體教學的操作層面(策略),它具有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動學習并有機整合學習目標的“理想意圖”和操作思想。新課程下的預設,首先要求構建一個“學習主題”,應該思考怎樣合理組合學習內容,使內容與目標一致;應該思考運用哪些學習策略,使效益與方法一致(有效地達成目標與掌握學習方法相一致);更應該思考學生對學習內容會有怎樣的體驗和情感。在預設過程中,教師從傳統的線型設計(關注“教師怎樣教”的設計)轉到了新理念下的框架設計(關注“學生怎樣學”的設計)上,即從“以教定學”轉到“以學定教”這一新理念上來。
葉瀾指出:“課堂應是向未來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園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所以,一個真正關注人的發展的教學設計,會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僅是認知的)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和對及時反饋提出要求。”可見,教學設計要為動態生成而設計。使教學盡可能的能在預設之內生成,做到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不變,教學內容不變,教學重點不變,教學策略不變,教學流程不變。當然,老師在預設時,不可能窮盡也不必窮盡課堂的可能的變化,要憑借教育智慧在教育機智中生成,預設目標可以在生成中隨機升降,教學重點可以在生成中調整,探究主題可以在生成中適時替換,教學的流程可以在生成中即時變奏。
新課程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得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其實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精心做好“預設”教學環節的同時,更應關注課堂的“生成”,讓語文教學更有意義,更具有生命活力,成為快樂的源泉。
有一次我聽了一位老師執教的《夜宿山寺》,在初讀、再讀、三讀詩文后,教師請學生說說詩句中寫了哪些事物,并說說自己的理解,有興趣的可以進行小組交流。但教師很快發現許多學生并沒有參加小組交流,而是饒有興趣地在畫畫,并發現其中一幅有問題的畫,那是一張畫有星星、月亮和一座傾斜得厲害的高樓。教師默許并支持了這一學習方式,并請學生對那幅畫做出評價,學生很快糾正了錯誤,從而讓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詩句中“危”字的正確解釋不是“危險”而是“高”。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不再死抱“預設”,而及時關注到了課堂的“生成”。教師的機智在于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并在過程與方法中融入新知識的學習指導。我們相信學生對這個詩句的理解也已融入他的生命中。《新課程標準》不再視知識為確定的獨立于認知者的一個目標,而是視其為一種探索的行動或創造的過程,它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中的獨特的和個性化的學習方式,教師要不斷探索這三大學習方式具體有效的操作方法。這些方法不單來自教師的實踐和創造,更應該關注學習者自身的實踐和創造,他們自己創造的方法更適合他們自身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師者多么需要敏銳地捕捉和推廣“畫畫”這類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方法的“生成”。
教學需要預設,但預設不是教學的全部,教學的生命力與真正價值在于預設下的生成教學。“關注生成”,它所蘊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第一要義的教育總旨,它所倡導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它是對新課標理念的全新展示。
“生成”不會是一種不曾預約的精彩,他是一種富有靈性的召喚,更是一種價值引導下的自主構建。表現在實踐上,它是一種充分預約的精彩,在充分預約中尋求平衡,醞釀突破;只有我們不斷反思生成,我們的教學才能涌動著生命的靈性,我們的課堂才能充滿智慧的靈光。
一起來享受語文帶來的快樂吧!快樂語文不正是我們最期待,最想看到和追求的目標嗎?讓語文課堂成為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舞臺,成為真正的師生“學習共同體”,變成孩子們的快樂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