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通用14篇)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1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丹頂鶴的美麗的外形、優雅的姿勢,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教完《美麗的丹頂鶴》一文,覺得有所收獲。
一、以讀促思。
由于這篇課文優美的語言,讓我們好似看到了那一只只高雅、美麗的丹頂鶴,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讓學生多讀書,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把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讀到了自己的心中。例如在教學丹頂鶴的外形這一小節,我抓住丹頂鶴的顏色讓學生感悟它的外形的美麗。由“潔白”和“黑”這兩種顏色讓學生感受到黑白分明的對比之美,潔白如雪的羽毛上鑲嵌著一圈黑邊,對比鮮明,煞是好看。從“鮮紅鮮紅”一詞與“鮮紅”的比較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頭頂那一抹鮮艷的紅色,是那么耀眼,那么奪目!不愧是嵌著的一顆紅寶石。接著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相機進行說話練習,從而自然理解了丹頂鶴名字的由來。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逐步感受到丹頂鶴外形的美麗。為孩子們配上舒緩悠揚的音樂,讓他們用朗讀給大家展示這美麗的丹頂鶴,我仿佛看到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在天空展翅飛來。
二、緊扣關鍵詞。
教學第三小節時,學生對“高雅”不太理解。我緊扣課文內容,逐步讓學生理解。首先,出示了一幅丹頂鶴引吭高歌的圖片,從三個“長”字讓學生對丹頂鶴修長的身材有了直觀的感知,修長的身材顯得很高雅。接著,我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它的兩種不同的姿勢,無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由姿勢來感受丹頂鶴的高雅。緊接著,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幅丹頂鶴的圖片,一組說話訓練讓學生感受丹頂鶴的高雅。丹頂鶴不論是在低頭覓食,還是在翩翩起舞,都顯得那么高雅。不論是在竊竊私語,還是在水中悠閑散步,都顯得那么高雅。緊扣關鍵詞“高雅”,不難理解丹頂鶴為何如此逗人喜愛。僅有直觀感知和體會還不夠,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來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受丹頂鶴的高雅。
三、巧用音樂渲染。
課文看似在描寫美麗的丹頂鶴,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什么。丹頂鶴之所以生活的無憂無慮,是因為黃海邊的人們珍惜丹頂鶴、愛護自然環境,所以這里蘆葦叢生,魚蝦肥美,食物充足,寧靜祥和,因而逐漸成為了丹頂鶴生活的快樂家園。丹頂鶴是我們的好朋友,可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只有一千五百多只了,我國北方就有九百只左右。曾經有一個女孩,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不幸滑入了沼澤,再也沒能上來,讓我們隨歌聲來一起來聆聽這個動人的故事!我適時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一段凄美的音樂讓學生油然而生保護丹頂鶴、保護野生動物之情。恰當的音樂渲染,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本課教學不足之處頗多,老師牽著學生走,導的太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能很好地發揮出來,還需不斷學習。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2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說明了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共有4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冬天快到了,美麗的丹頂鶴從北方飛到南方,暗示丹頂鶴是一種候鳥。
第二、三自然段寫丹頂鶴的外行美和姿態美。第四自然段講丹頂鶴每年到我國黃海之濱過冬。課文語言優美,適合朗讀。教學中,我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如教學“丹頂鶴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時出示圖片,使學生對丹頂鶴的特點一目了然。
第二、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具體描繪了丹頂鶴的美。教學時,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圖文對照,認真讀課文。透過重點詞語“逗人喜愛”“引吭高歌”等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丹頂鶴的.特點,同時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
教學的第四自然段,我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教師梳理問題并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學得主動、活動。
教學最后,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丹頂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們要愛護它們,“曾經有位女孩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就再也沒有上來…”(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或許,故事背景離他們太遙遠,但情節使他們感動。低年級教學(語文)應以生字教學為重點,教學本課時,我覺得課文分析太細了,把學習生字的時間擠掉了不少。今后,低年級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生字的教學上。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3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和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于是我首先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后,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兒美,再總結出:色彩美,姿態美,外形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有更深刻的教學作用。學生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能體會到丹頂鶴的美麗。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也能帶動孩子們更好的讀出丹頂鶴的美來。
語文教學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讀,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范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出丹頂鶴的美。
通過對“第二故鄉”和“無憂無慮”的理解來明白為什么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的第二故鄉。也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孩子自己說一說自己的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通過欣賞視頻片斷將對丹頂鶴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通過視頻的展示來更好的講解文章中關于丹頂鶴生活習性的內容。也豐富了孩子的課外知識。
最后讓孩子們欣賞很多野生動物的圖片,并將圖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看圖后的感想。再說一說地球和人和小動物之間的關系。并最后延伸出一個更高的主體“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進而引導孩子樹立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愛護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的思想。
上完這一節課,我相信孩子們對丹頂鶴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體會到了很多課文之外的內容。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4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描寫丹頂鶴的文質兼美的課文,全文充滿了迷人的形象美、意蘊美。面對一篇優美的教材,如何吃透它,讓“教”材變為“學”材,從單純地研究如何“教”轉到如何教會學生“學”上來,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實現語文教學的素質化。我要求自己先把課文讀通,讀透,讀好,真正讀出味來。凡須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的,自己先要感得深悟得透。同時注意教材的.聯系,怎么將“教”材開發成“學”材,憑借學材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實實在在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重視文本語言的內化、吸收。著眼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著力于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和運用知識的興趣、愿望和能力。可是由于自己在備教材這一環節上沒有過好教材關,對教材本身的感悟,把握都有偏頗的地方。對學生學情的了解不是很準確,對課文中的人文思想,教學內容理解不到位,導致在傳達與灌輸時也做的不到位,還沒能夠跳出文本,將科學與人文緊密地結合起來,并且抽象,提煉到一個更高的程度。自身對教材的研讀缺乏功力,較粗化地處理了教材,較少地考慮了教材傳達的信息,今后對教材的把握要從一元化到多元化,從各個方面去審視教材,落實蘇教版小語教材“起點低、要求嚴、訓練實”的教學要求。教師要立足于教材,充分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認認真真地讀書,實實在在地操作,才能體現從教材出發,走向兒童的觀點。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5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徒習性。課文即將丹頂鶴寫的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又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上完這一課,教學效果很好,自己較為滿意。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執教這一課時,我立足文本,緊扣題眼,圍繞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丹頂鶴美在哪兒?”引領學生學習。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圈圈畫畫。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分段閱讀感悟。不管是在感受丹頂鶴顏色美的過程中,還是在感悟丹頂鶴形態美、姿態美的過程中,總是讓學生在先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他們與文本對話交流。
二、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出示與文本語言相吻合的圖片,如顯示丹頂鶴羽毛黑白分明的圖片,丹頂鶴體形修長-----丹頂鶴的生活視頻以及文本中重點詞語、句子的突現,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在饒有趣味中細讀文本。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在品味語言的精妙時,我還運用了傳統的演一演、做一做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首先充分用好文本的教學資源----插圖,先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那些丹頂鶴正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頂鶴正在“展翅飛翔”,然后讓學生學著它們的動作做一做,談一談。顯示在高昂的情緒中,不但感悟了文本傳達的意思,而且獨處了詞語包含的意思,把這兩句話讀美了。學生在可感可觸的情況下,靜下心來細讀文本,抓住文本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細細品味,體味到了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及運用之妙,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三、突破文本,回歸生活
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立足文本,努力拓展教學的資源。如我以“無憂無慮”為切入點,圍繞教學目標,巧妙安排教學環節。當學生讀了第四自然段后,我問學生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生活怎樣?引出“無憂無慮”,然后讓學生觀賞丹頂鶴的生活視頻,其中每一組畫面旁我都標上名稱,如“悠閑散步”“追逐嬉戲”等。語言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些生動的畫面與語言文字緊密結合,既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我們在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積累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如在觀看視頻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丹頂鶴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有的-----有的----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詞語,并體現豐富的想象力。
語文課主要不是“學課文”,而應該是通過課文這個例子讓學生“學語文”,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用語文的方式習得語文的知識、語文的能力、語文的習慣。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6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徒習性。課文即將丹頂鶴寫的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又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于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上完這一課,教學效果很好,自己較為滿意。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 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
閱讀教學的核心是促使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和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執教這一課時,我立足文本,緊扣題眼,圍繞學生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丹頂鶴美在哪兒?”引領學生學習。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圈圈畫畫。在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分段閱讀感悟。不管是在感受丹頂鶴顏色美的過程中,還是在感悟丹頂鶴形態美、姿態美的過程中,總是讓學生在先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他們與文本對話交流。
二、品味語言文字的精妙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為教學服務,出示與文本語言相吻合的圖片,如顯示丹頂鶴羽毛黑白分明的圖片,丹頂鶴體形修長-----丹頂鶴的生活視頻以及文本中重點詞語、句子的突現,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在饒有趣味中細讀文本。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在品味語言的精妙時,我還運用了傳統的演一演、做一做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我首先充分用好文本的教學資源----插圖,先讓學生在圖中找一找那些丹頂鶴正在“引吭高歌”,哪些丹頂鶴正在“展翅飛翔”,然后讓學生學著它們的動作做一做,談一談。顯示在高昂的情緒中,不但感悟了文本傳達的意思,而且獨處了詞語包含的意思,把這兩句話讀美了。學生在可感可觸的情況下,靜下心來細讀文本,抓住文本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細細品味,體味到了語言的準確、鮮明、生動及運用之妙,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三、突破文本,回歸生活
在執教這篇課文時,我立足文本,努力拓展教學的資源。如我以“無憂無慮”為切入點,圍繞教學目標,巧妙安排教學環節。當學生讀了第四自然段后,我問學生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生活怎樣?引出“無憂無慮”,然后讓學生觀賞丹頂鶴的生活視頻,其中每一組畫面旁我都標上名稱,如“悠閑散步”“追逐嬉戲”等。語言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些生動的畫面與語言文字緊密結合,既幫助學生理解詞義,又加深了學生對這些詞語的印象,同時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我們在注重學生對語言的感悟積累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如在觀看視頻后,我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丹頂鶴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有的-----有的----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詞語,并體現豐富的想象力。
語文課主要不是“學課文”,而應該是通過可問這個例子讓學生“學語文”,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用語文的方式習得語文的知識、語文的能力、語文的習慣。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描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說明了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習性,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我覺得課堂教學中做得較為成功的幾點有:1、圖文結合,了解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2、借助板書,弄清文章來龍去脈;3、依托課文,學會丹頂鶴的自我介紹。這樣的教學,讓知識的積累更為扎實,學生的記憶更為深刻。
當然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比如孩子們的朗讀還不到位,我想教學中對于朗讀的指導還不夠完美;再比如,孩子們對于丹頂鶴的美的描述還不生動,有些孩子還僅僅局限于說一兩句比較僵硬的話,我想我平時的寫話指導也還不夠深入,沒有能做到對癥下藥。看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我圍繞一個“美”字展開教學。第一自然段中,主要是通過“嘹亮”一詞感受丹頂鶴的歌聲美;第二自然段美在顏色,我讓學生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潔白、黑、紅寶石、鮮紅鮮紅。再結合《補充習題》的練習,引導學生動手給丹頂鶴涂色,邊涂邊感受丹頂鶴潔白而不單調,如中國水墨畫一般的美麗;第三自然段主要是形態美,我播放舒緩的輕音樂,讓學生觀察掛圖,尋找自己最喜愛的丹頂鶴,再來介紹他的姿態。孩子們仔細地欣賞著,有的喜歡展翅飛行的丹頂鶴,有的喜歡引吭高歌的丹頂鶴,有的喜歡翩翩起舞的丹頂鶴,有的喜歡在水邊棲息的丹頂鶴……這里無需多說,在欣賞中,學生就能意會,丹頂鶴高雅的姿態已經深深印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了。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7
《美麗的丹頂鶴》課后反思
課后反思:
1、引導學生發現美。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里,在課文中找一找看到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
2、鼓勵學生說出美。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丹頂鶴的美?把你畫的句子說出來?
3、激發學生讀出美。為了激發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引吭高歌”、“展翅飛翔”、“高雅”、“優美”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后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并且采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范讀,自由讀,指名讀,同桌對讀、師生對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4、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大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后,又帶領學生體會了丹頂鶴的姿態美及形體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老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最后又在“答疑解惑”環節,通過講述丹頂鶴和神仙的傳說,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傳說美。
當然,這堂課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待進一步完善。
1、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指導學生朗讀方法不靈活,缺乏簡練、精確的語言。
2、在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一節課的訓練點自己感覺還不夠,以后的教學中爭取做到精講精練。
3、在聽取其他授課教師的課堂展示后,更加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急需加強,自身素質還有待提高。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覺自己像經過一次洗禮,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收獲。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看了自己上課的錄像,覺得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改進,尤其是教學設計、教學語言、肢體語言等細節問題,略顯青澀,不夠成熟、穩重,具體表現在這幾處地方。
1、上課體態語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動作過多,一會兒拿書,一會兒拿教鞭,一會兒走過來,一會兒走過去……顯得非常忙亂。這些無意義的走動和小動作影響學生更專心更投入學習。應該要求自己對每個教學環節和對學生的要求爛熟于心。
2、從教學第四自然段開始的教學環節有些倉促,補充閱讀的故事也沒來得及讀給學生聽,這就顯示出教學內容安排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兩個地方浪費了時間:(1)第一自然段可以放在第一教時,這樣就把第二課時學習的重點放在理解體會丹頂鶴的美麗上,然后通過巧妙過渡教育學生愛護丹頂鶴、保護他們生存的環境。(2)復習舊知時,齊讀的環節也浪費了過多時間。
3、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這一環節,部分學生還是沒有準確地給丹頂鶴的脖子翅膀邊兒涂色,看圖介紹丹頂鶴的外形,學生也不能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說一說。我認為還是前面的教學不夠到位,學生沒有深入理解,充分朗讀感悟。這樣的指名讀和齊讀有“為讀而讀”的嫌疑。如果能結合圖片順勢用手指出“脖子和翅膀邊兒”的準確位置,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朗讀、感悟,待讀透之后再進行鞏固練習,自然水到渠成。
4、在教學語言上,我覺得還是不夠精煉、自然、巧妙,細碎的問題和語言還是很多,例如最后連問三個“有沒有”:有沒有人去傷害它們?有沒有人去侵擾它們?有沒有人去捕殺它們?為此,我再次給自己定下這樣的目標:要充分預設學生和課堂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設計好課堂教學語言,力求嚴謹、生動、流暢、具有感染力和激勵性。課堂上還要多關注學生,時刻注意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加豐富、準確,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提升,評價方式要靈活;教師還要再掌握一些課堂調控的藝術,讓學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等。
5、教學設計和處理方式不夠自然流暢,整堂課還缺少藝術性和美感。聽了朱朝華老師執教的第二課時,我覺得她有幾處值得借鑒,例如:在充分理解后的朗讀,可以播放音樂,創設情感,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教學環節過渡比較自然。
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二年級年段特點,抓住文本中的訓練點,要扎扎實實進行字詞句訓練。課堂上要善于運用形象、直觀的表達方式,創設美的情境,以情生情。在生動活潑的語文活動中發現美、感悟美、體驗美,陶冶情操,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上進心、自覺性、自信心,孩子們大膽地學,充滿自信地學,放飛學生的個性。
我們這些孩子的語文素養從哪里來?就是要從扎扎實實的課堂中來,從有效的教學活動中來。這學期,我也在不斷反思總結,摸索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規律。教學是門藝術,我總想盡快入門,做得更好,但是實踐起來還是有很多問題,這些都鞭策我平時還是需要不斷鉆研,向優秀教師學習、取經,為上好語文課不斷努力。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片充滿著美的課文,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發現。”于是我首先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后,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兒美,再總結出:色彩美,姿態美,傳說美。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有更深刻的教學作用。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能體會到丹頂鶴的美麗。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也能帶動孩子們更好的讀出丹頂鶴的美來。
語文教學中另外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讀,我通過讓學生各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范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通過讓學生讀課文,在讀中感悟和體會出丹頂鶴的美。
通過對“第二故鄉”和“無憂無慮”的理解,來明白為什么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的第二故鄉。也根據學生的特點讓孩子自己說一說自己的第一故鄉和第二故鄉。通過欣賞視頻片斷將對丹頂鶴感性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高度,通過視頻的展示來更好的講解文章中關于丹頂鶴生活習性的內容。也豐富了孩子的課外知識。
最后讓孩子們欣賞很多野生動物的圖片,并將圖片的最后定格在“地球”上。先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自己看圖后的感想。再說一說地球和人和小動物之間的關系。并最后延伸出一個更高的主體“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愛護我們身邊的動物”,進而引導孩子樹立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愛護我們的校園我們的班級的思想。
上完這一節課,我相信孩子們對丹頂鶴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體會到了很多課文之外的內容。課堂永遠是存在遺憾的,這些遺憾是下一次的經驗也是下一次的動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兩個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重點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無憂無慮”等詞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知道丹頂鶴是一種美麗的珍禽,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過冬的生活習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知道人們喜愛丹頂鶴的原因﹙丹頂鶴的外形美、姿態美、生活習性﹚
2、了解丹頂鶴的美麗外形,感受丹頂鶴的美麗,激發學生喜歡丹頂鶴,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教學難點: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重點: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讓學生體會丹頂鶴的美麗與人們對它的喜愛之情。
教具準備:有關丹頂鶴錄像、掛圖、生字及詞語卡片、課文錄音、為班里的每個學生復印一張畫有丹頂鶴的沒有色彩的畫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聽介紹,認識丹頂鶴。﹙板書:丹頂鶴﹚
3、理解“丹”。
﹙指紅顏色,因為它的頭頂是紅色,所以叫丹頂鶴﹚
4、丹頂鶴美麗嗎?
板書:20美麗的丹頂鶴
5、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要求:
①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不理解的詞語多讀幾遍。
③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2、檢查自讀效果。
①卡片認讀帶拼音的字,正音。
yáoquèlùnyǐnxiǎnchuánsuǒzhīlǜdù
遙卻論引顯傳所之慮度
②投影出示詞語
遙遠不論第二故鄉潔白傳說三五成群度過所以引吭高歌無憂無慮
顯得卻是嘹亮展翅飛翔嵌著黃海之濱
③學生自選自然段朗讀
3、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4、交流,討論。
5、齊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教學生字
1、怎樣記住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辦法?
2、口頭組詞。
3、教師在田字格中范寫。
4、學生書空筆順
5、要求:寫字時要做到“三個一”。
6、學生描紅。
四、作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齊讀。口頭擴詞。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知。
㈠、學習第一段。
1、聽老師讀句。(多媒體逐句出示)
⑴、冬天快要到了,丹頂鶴飛來。
⑵、冬天快要到了,美麗的丹頂鶴從北方飛來。
⑶、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⑷、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麗的丹頂鶴,唱著嘹亮的歌兒從遙遠的北方飛來。
2、播放丹頂鶴齊飛的錄像。
3、學生練讀,小組讀,齊讀句子。
4、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比較第四句寫得具體、生動,理解“一群群”、“美麗”、“嘹亮”、“遙遠”的意思。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掛圖)引導學生按從上到下,從左往右的順序,觀察丹頂鶴的外形。
⑴、指名讀課文。
⑵、填空:丹頂鶴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____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____寶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⑶、理解“嵌著”、“紅寶石”的意思。
2、學生拿出彩筆,為丹頂鶴涂顏色。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⑴、學生找出不理解的詞語,教師板書。
展翅飛翔
逗人喜愛高雅
傳說引吭高歌
旅伴
⑵、指名學生讀,全班齊讀。
⑶、播放丹頂鶴的錄像,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
2、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齊讀第四自然段。
⑴、出示詞語卡片:第二故鄉(學生齊讀)。意思是:指除故鄉外生活居住的時間較長的地方。
⑵、從哪兒可以看出,我國的黃海之濱是丹頂鶴的第二故鄉?
學生發言,教師出示詞語卡片:
三五成群無憂無慮整整一個
2、理解詞語的意思。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師小結:丹頂鶴是世界上的一種珍稀禽類,也是瀕危動物。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僅存2000余只,其中70%生活在我國,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黑龍江省的扎龍和江蘇省的鹽城建立了一北一南的兩個自然保護區,是供丹頂鶴棲息繁殖的場所。丹頂鶴常和松樹一起被認為是長壽的象征,歷來被人們所喜愛。
三、總結全文。
四、課堂練習。
填空:
1、丹頂鶴有一身____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____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____寶石,________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2、丹頂鶴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到這里,它們____,____地生活著,要在這兒____整整一個冬天。
五、聽課文錄音,播放丹頂鶴錄像,初步培養學生自覺保護丹頂鶴的意識。
六、齊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
七、課外拓展
1、觀察,寫話。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用幾句話把它的外形特征寫下來。
2、課外查找資料,交流我國還有哪些珍稀動物,它們有什么特點,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
板書設計:
20、美麗的丹頂鶴
外形美顏色美形體美、姿態美美
羽毛白
脖子和翅膀邊黑亮麗
頭頂鮮紅
展翅飛翔
逗人喜愛引吭高歌高雅
傳說旅伴仙鶴名字由來
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文章中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意義。本文語言優美,語句生動,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適合朗讀、欣賞。本課例的設計運用錄像、插圖、涂色、朗讀等手段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教師“導”而不“牽”,鼓勵學生自讀感知、感受、感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
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課文內容,借助錄像、掛圖,巧妙地創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如播放丹頂鶴飛翔的錄像,讓學生理解課文的詞語,看到丹頂鶴美麗的外形,激發他們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在此基礎上,告訴學生,人們不僅喜愛丹頂鶴,而且還保護丹頂鶴,培養學生初步樹立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二、品讀課文,讀懂課文,深入理解課文,體會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在語文課上,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本文通過品讀、解讀重點詞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等方法,誦讀優美的語句,讓學生了解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并讓學生通過口頭描述、動手涂色的過程中,使他們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使語感得到培養。教師還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觀察丹頂鶴美麗的外形,理解詞語的意思,使學生讀懂文章,體會到人們不僅喜愛丹頂鶴,而且還有保護丹頂鶴的情感——即課文的主題。體現了“以讀為主,以讀感悟、以讀感知”的教學方法,把讀的訓練落到實處,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拓展延伸
“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學結束后,課外拓展要求學生觀察一種自己喜愛的小動物,把它的外形特征用幾句話寫下來。學生在學會課文的基礎上,運用描寫丹頂鶴外形的方法,進行寫話,交流,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9
上完了展示課——《美麗的丹頂鶴》,我整個人就像身懷六甲的孕婦,終于把孩子生出來, 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但我感覺是早產,因為我還沒有把教案給背熟,感覺課堂是催生出來的。回想這幾天確實感到很累:不停地解讀文本,設計教案,修改教案、制作課件、構思教學手段,繪制藍天碧水圖,畫剪丹頂鶴小貼圖、真是筋疲力盡。再一想:現在的我正是需要打磨、鍛練的時候, 正是我的教學水平能得到提高的時候,正是能得到導師指點的時候,累卻很值得!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片充滿著美的課文,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于是我首先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句子。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
一 圖中畫美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同時有更深刻的教學作用。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能體會到丹頂鶴的美麗。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也能帶動孩子們更好的讀出丹頂鶴的美來。
你能把你們手上這只丹頂鶴也變得這么美嗎?
讓我們給丹頂鶴畫上美麗的外衣,使它們變成最美麗的丹頂鶴。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丹頂鶴和彩筆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著色。
板書:顏色美
老師想請幾位小朋友帶著你的丹頂鶴來到這一片碧水藍天之中。(學生把畫好的丹頂鶴貼在黑板上 貼完后可以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畫的丹頂鶴。
(我畫的是一只“展翅飛翔”“引吭高歌”的丹頂鶴……)
讓學生或讀,或劃,或思,或議,使學生得到了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充分發揮聰明智慧,目的是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我還十分注重朗讀和感悟。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使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讀的效果好,在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做的不夠.
二 玩中悟美
在這節課的課堂上,我致力于使整節課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閱讀、欣賞、游戲。在學習第四小節的時候,為了再現丹頂鶴無憂無慮地生活,依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了表演這個環節,為學生戴上頭飾,學生邊表演教師邊問:“你們在這生活的好嗎?環境怎么樣?這兒的人對你們怎么樣?明年還來嗎?還想帶誰來?、請學生扮演黃海之濱的丹頂鶴,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學習積極性很高,個個都想扮演那美麗的丹頂鶴,那其他的小朋友就順勢扮演黃海之濱的居民,相處融洽。教師也把問題拋了出來:“丹頂鶴就生活在你的周圍,你會怎樣對待它?你會號召你身邊的人怎樣對待它?”感覺整個課堂都處于一種游戲的氛圍之中,學生學得輕松,不累。
三 情中品美
音樂,本身就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情感。它有時甚至比老師空洞的說教更有感召力。播放音樂或歌曲,創設情感,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為了把環保意識滲透教學過程,融入學生的心靈,在教學最后讓學生觀看觀看徐秀娟的多幅照片,教師用感人至深的畫外音介紹徐秀娟:“正因為我們都是這樣地關心、愛護這丹頂鶴,它們才生活地這么無憂無慮。你們知道嗎?就在二十一年前,有一位女大學生叫徐秀娟。她非常喜歡丹頂鶴,在她大學畢業以后,仍然回到她養鶴的地方,1987年9月16日晚上,徐秀娟為了尋找一只失蹤的丹頂鶴,掉進了沼澤地里,就再也沒有上來。她的事跡不知感動了多少人的心,在離鶴群不遠的地方添了一座簡單的墳墓。徐秀娟的雕像與丹頂鶴一樣亭亭玉立。人們永遠記住了這樣一個女孩:徐秀娟。
我相信在大家的關心、愛護下,丹頂鶴一定會生活得越來越好。”
那凄美的旋律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發現有的學生紅了眼眶,學生有了很深的情感體驗,就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借用音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音樂與文學都是藝術,在反映生活和表達感情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我們可以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下借助音樂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課文。
由于我的教學經驗有限,整節課上下來,對本課文本的理解淺了一些,也因此,使我在教學中設計的問題不夠深入,沒有帶領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之中:
一 詞語理解不到位
帶領學生理解詞語“潔白”是這樣設計的:
師:潔白是什么樣的呢?指名答
拿兩種白紙作比較,感受潔白的特別。
像雪一樣白,那么的純潔,來,讀好這個詞!
(評:誰能讀得更白/我聽出來了,雪白雪白的)
如果這時再追問:“為什么潔白和黑這兩種顏色加在丹頂鶴的身上就如此美麗呢?”學生應該會有更美的享受。
感受鮮紅鮮紅這樣一個疊詞,我對它進行了一些拓展:
師:丹頂鶴還美在什么地方?
(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指名讀句子。
出示“鮮紅鮮紅”:這顆紅寶石是——(讀詞)
出示“鮮紅”:(讀)有什么感受?
再讀“鮮紅鮮紅”。(很紅很紅就是——;紅得鮮亮就是——;紅得艷麗就是——)
像這樣表示顏色的詞還有:比如說春天油菜花開了,黃得耀眼,我們送它一個這樣的疊詞-----(金黃金黃);秋天到了,一串紅開了,遠遠望去,紅得像火,我們送它一個這樣的疊詞-----(火紅火紅);菊花開了,有一朵白得像雪,我們送它一個這樣的疊詞-------(雪白雪白)。
丹頂鶴的名字中有一個字就是鮮紅鮮紅的意思。是什么字?(丹)生跟著書空。
比較“鮮紅與鮮紅鮮紅之間的不同?”學生朗讀如果出示兩組句子給學生比較一下:1,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的。2,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效果應該會比只是讀讀感受要好很多。
二 環節銜接突兀
在藍天碧水圖的應用上缺乏很好的銜接:
師:讓我們給丹頂鶴畫上美麗的外衣,使它們變成最美麗的丹頂鶴。
誰的速度快,丹頂鶴最怕有人吵,大家要輕輕的。
板書:顏色美
老師想請幾位小朋友帶著你的丹頂鶴來到這一片碧水藍天之中。(貼在黑板上 貼完后可以向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所畫的丹頂鶴。
(我畫的是一只“展翅飛翔”“引吭高歌”的丹頂鶴……)
(評:你不僅畫得漂亮,而且介紹得很清楚/說得很美)
我問的這一個問題:“你看到什么樣的丹頂鶴”?使學生感到我所提的問題很突兀,雖然回答出來了,但是明顯感到很吃力。如果把問題改成:“你們覺得同學們畫得怎么樣?”這樣就緊扣第二節的教學內容了,在第三小節上完之后,回到這幅圖再問學生:“你看到什么樣的丹頂鶴?”豈不妙哉!
總之, 上完這一節課,我相信孩子們對丹頂鶴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體會到了很多課文之外的內容。我自己也感覺像經過了一次洗禮,在“成長”的道路上又加了一次“油”,有很大的收獲。課堂永遠是存在遺憾的,這些遺憾是下一次的經驗也是下一次的動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10
篇一
課文圖文并茂,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和高雅的姿態,使人讀了如臨其境,頓生喜愛之心。以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在第一環節我鋪設美麗的畫面,在導入課文第一段時設置一幅群鶴飛翔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第二自然段找出寫丹頂鶴美麗的句子;第三段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第四段中出示丹頂鶴無憂無慮的生活情景。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后提問:你從哪些詞語知道丹頂鶴的顏色美?讓學生合作交流,圈圈畫畫。又如在教學第三節時,在朗讀后讓學生邊讀邊想:哪些詞語使你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同時也通過動作來感受丹頂鶴的形體美和姿態美。不僅激發了興趣而且加深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理解。
通過講故事使學生產生對丹頂鶴的喜愛和保護之情。在此基礎上我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
最后,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涂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
整節課我注重朗讀和感悟。組織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悟,以讀為主線,以讀代講,讀中感悟,使學生讀的形式多,讀的時間長,讀的效果好,在閱讀實踐中培養語感。我想:在今后的課堂管理中我還應多下工夫,爭取把課上好,學生能學好。
篇二
新課標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語文教學強烈地呼喚著學生情感的回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更應該善于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形象的鮮明性,進而來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
一、鋪設美麗的畫面,喚醒學生情感的漣漪
教學這一課時,在導入課文齊背第一節時設置一幅群鶴飛翔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教學中間的比較句子、第三節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帶給人一種空靈灑脫之美,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還有,課前先在黑板上畫上背景:藍天、白云,青草地,清清的湖水,多么清新自然呀!一副簡單而又漂亮的圖畫就映入眼簾,教學時,讓學生一邊飛一邊貼丹頂鶴圖,再用文中的語言介紹丹頂鶴在干什么,并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丹頂鶴,自由徜徉在湖邊的情境,體會它們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
二、放飛自由的心靈,調動學生自主合作的情緒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像春雨一樣滋潤著我們的課堂,澆灌著孩子們懵懂的心靈。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后提問: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然后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涂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最后,在此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又如在教學第三節時,在朗讀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丹頂鶴哪些地方逗人喜愛?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最后,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邊做動作邊背誦,顯得輕松效果又不錯。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三、播放感人的音樂,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
音樂,本身就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情感。它有時甚至比老師空洞的說教更有感召力。播放音樂或歌曲,創設情感,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為了把環保意識滲透教學過程,融入學生的心靈,在教學最后讓學生觀看VCD《一個真實的故事》,感人至深的畫外音,動人的歌曲,那凄美的旋律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已經紅了眼眶,甚至流下了熱淚。學生有了很深的情感體驗,就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借用音樂或歌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音樂與文學都是藝術,在反映生活和表達感情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我們可以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下借助音樂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課文。
篇三
《美麗的丹頂鶴》這篇課文生動地描寫了丹頂鶴美麗的外形和姿態,引起了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是重點段。其中第二自然段抓住丹頂鶴的顏色展開了生動細致的描寫,表現出丹頂鶴亮麗和諧的色彩。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層層引導的:
一、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讀的訓練。朗讀的形式多樣,并在讀后給予了鼓勵性評價,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情感體驗,激發起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充分感受到了課文語言的美。
二、激發想象,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丹頂鶴在黃海之濱生活得怎樣?我驚訝地發現學生的想象是那樣的豐富多彩。
三、繪畫和語文學習的整合。
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學科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美術和語文在對學生進行美育方面的教育完全是可以融為一體的。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色彩繽紛的圖畫比文字能更形象地直接作用于他們的感官,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我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作畫,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把已經感受到的丹頂鶴的美,對丹頂鶴的喜愛通過畫再次表現出來,促進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11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一文介紹了丹頂鶴的顏色美、體形美、姿態美。教學目標是:1、通過多讀,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丹項鶴的美,初步培養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2、培養學生語感,能用“三五成群”說話。3、背誦重點段。
在學習這篇課文教學中,學生興趣濃厚,學得積極主動,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我營造了一種師生平等、互動、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下面我從語文新課程的三個維度來談談我這節課突出的地方。
(一)“知識與能力”方面,重視并加強了語文的雙基訓練
讓學生讀書后給丹頂鶴涂色,模仿丹頂鶴的姿態,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增強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通過師生對比讀,教會學生學會傾聽、比較,并初步感受語文文字的魅力及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學生理解了“三五成群”的意思后,指導造句,以及創設情境:有人捕殺丹頂鶴,你想對他說什么?這樣就豐富了學生說話內容,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上,注意增強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中,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讀自悟,給丹頂鶴涂色,體會顏色美,然后生生之間合作、探究體會丹頂鶴的體形美、姿態美。最后配動作朗讀,以讀悟美,以動悟美,然后師生合作背誦。通過人人動手、動腦、動口,使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參與。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我向學生介紹全世界僅剩1200余只野生丹頂鶴,并且指出有人捕殺丹頂鶴,對這種行為,問學生該如何去勸止?并且以《一個真實的故事》這首歌曲引出一個女大學生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而獻出了生命,來喚起學生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這樣在指導學生學好和運用祖國文字的同時,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整堂課下來,孩子們和我的情緒都非常高漲,并且孩子們甜美的讀書聲、優美的動作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總之這一節我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活動的空間,給學生表現自我和成功的體驗,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教學的內容過多,略顯倉促。
關于丹頂鶴
丹頂鶴是世界上的一種珍稀禽類,也是瀕危動物。全世界野生丹頂鶴現僅存1200余只,其中70%生活在我國,是我國一類重點保護動物。黑龍江省的扎龍和江蘇省的鹽城建立起來的一北一南兩個自然區,都是供丹頂鶴棲息繁殖的場所。
丹頂鶴全身大部分羽毛為白色,頭頂皮膚裸露,呈朱紅色。所以稱作丹頂鶴。喙、頸、腿都很長,便于在水中捕食。飛羽黑色,長而彎曲,覆蓋在尾上,往往被誤認為黑色尾巴。丹頂鶴棲息在沼澤及蘆葦灘上,群居。主要以魚、蝦、貝殼和植物根莖為食。每年4、5月在我國黑龍江省一帶繁殖,雌雄成對,邊舞邊鳴, 鳴聲嘹亮、 舞姿優美。秋天結群向南遷飛,尋找新的棲息地筑巢產卵,孵化幼鶴。江蘇省的鹽城沿海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是丹頂鶴越冬之地。第二年的3月又自南向北飛回故鄉。
丹頂鶴壽命長達50—60年,常和松樹一起被認為是長壽的象征,歷來為人們所喜愛。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新課標提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語文教學強烈地呼喚著學生情感的回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更應該善于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形象的鮮明性,進而來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
一、鋪設美麗的畫面,喚醒學生情感的漣漪
教學這一課時,在導入課文齊背第一節時設置一幅群鶴飛翔圖,首先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印象,引發他們想了解丹頂鶴的興趣,教學中間的比較句子、第三節內容及資料都設計了天空的背景,帶給人一種空靈灑脫之美,不斷激起學生的新奇感。還有,課前先在黑板上畫上背景:藍天、白云,青草地,清清的湖水,多么清新自然呀!一副簡單而又漂亮的圖畫就映入眼簾,教學時,讓學生一邊飛一邊貼丹頂鶴圖,再用文中的語言介紹丹頂鶴在干什么,并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丹頂鶴,自由徜徉在湖邊的情境,體會它們歡快、喜悅的心情。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
二、放飛自由的心靈,調動學生自主合作的情緒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地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像春雨一樣滋潤著我們的課堂,澆灌著孩子們懵懂的心靈。如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后提問:你從那些地方體會到了丹頂鶴的美?然后根據課文內容給紙上的丹頂鶴涂上顏色,加深了對丹頂鶴顏色美的印象。最后,在此基礎上作了全面的總結,使他們對課文所要傳達給人的感受有了比較深刻的體悟。又如在教學第三節時,在朗讀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丹頂鶴哪些地方逗人喜愛?通過交流,理清了這一重點段的層次,給接下來的背誦作好了鋪墊。最后,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舞蹈形式邊做動作邊背誦,顯得輕松效果又不錯。這樣做,既保護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也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張揚。
三、播放感人的音樂,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
音樂,本身就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情感。它有時甚至比老師空洞的說教更有感召力。播放音樂或歌曲,創設情感,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
為了把環保意識滲透教學過程,融入學生的心靈,在教學最后讓學生觀看vcd《一個真實的故事》,感人至深的畫外音,動人的歌曲,那凄美的旋律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發現有部分學生已經紅了眼眶,甚至流下了熱淚。學生有了很深的情感體驗,就容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借用音樂或歌曲,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音樂與文學都是藝術,在反映生活和表達感情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因此我們可以在特定的課堂環境下借助音樂幫助我們深入理解課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12
語文教學強烈地呼喚著學生情感的回歸。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是通過形象去認識世界的。因此,教師更應該善于用形象、直觀的表現方式,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體驗形象的鮮明性,進而來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在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陶冶情操,達到發展學生語言的最終目的。《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充滿著美的課文,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一個“美”字來展開,鼓勵學生發現美、品味美、體驗美、升華美。
一、鋪設美麗的畫面,激起情感的漣漪
“教育不是簡單的告訴。”因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教學中,讓學生自主閱讀,在學文品句過程中,陶冶高雅的審美情操。我在熟讀課文的前提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美的句子。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后,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兒美。精讀第二自然段時重點讓學生通過讀發現丹頂鶴的顏色之美,著重品味“鮮紅鮮紅”,并借助紅寶石圖片比較體會比喻的精當。在這個自然段的教學中還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的環節。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調動孩子們動手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想讓孩子自主走進文本探究文本。要想畫出一只美麗的丹頂鶴就必須熟悉課文,才能體會到丹頂鶴的顏色的和諧美。而當學生給丹頂鶴涂上顏色時,一只栩栩如生的丹頂鶴不僅躍然紙上,更滲透進孩子們的內心。通過畫后對畫畫的介紹,把文本的語言變為自己的言語。遺憾的是課堂上部分學生沒有能完全涂好顏色,一方面學生自己還未真正讀懂文本,另一方面我提供的丹頂鶴的圖片稍微大了一些。理想與現實之間還存在著一些差距。
二、放飛自由的心靈,在美的情境中徜徉
教學中采用了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讀書環節,意在讓學生自由充分地讀懂文本,從而感悟語言文學的魅力,受到高雅情操的熏陶。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讓學生自主閱讀尋找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反復朗讀體會。重點抓住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用做動作的方法理解“引吭高歌”,用想象畫面的方法理解“展翅飛翔”,接著利用多媒體播放丹頂鶴的動作和姿態感知丹頂鶴的高雅;然后出示一組丹頂鶴活動的畫面拓展說話“丹頂鶴有的 ,有的 ,還有的 ,真 !”。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對于“丹頂鶴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的理解學生借助丹頂鶴靜立圖,把它想象成身材修長的美少女,朗讀時突出“長”。閱讀中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產生出丹頂鶴的形象美、姿態美。
三、播放感人的音樂,升華美德情感
音樂,本身就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靈魂,豐富人的想象力,激發人的情感。它有時甚至比老師空洞的說教更有感召力。播放音樂,創設情境,能讓學生在音樂中產生情感的共鳴。為了激起孩子對丹頂鶴的保護意識,我以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結束,讓學生在委婉動聽的旋律中升華情感,伴隨著歌曲所訴說的這個凄美的故事,學生的心靈一下子就被震撼了,紛紛表示要給丹頂鶴一個溫暖的家,保護好丹頂鶴的小寶寶。
教學中,努力創設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氛圍,營造濃郁的情感世界,在動情的音樂聲中,在惟妙惟肖的圖畫視覺中,在入情入境地朗誦聲中,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我想: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語文味的;這樣的課堂才是美麗的。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13
學生分析
小學低年級學生想象豐富,口頭表達欲望強烈,活潑好動,善于表演;普遍對動物感興趣,和小動物很容易找到“共同語言”。丹頂鶴這種珍禽,雖然離學生生活遠一些,但只要引導得當,同樣容易喚起學生的興趣。
設計理念
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中心,巧妙創設情境,注重雙向互動,讓學生在“找中說”、“說中創”、“讀中想”、“動中背”,在活動中積極參與,自主發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以學生喜歡的童話形式為主線,即以丹頂鶴的“尋人啟事”貫穿全課,以“為小丹頂鶴找媽媽”的愛心活動組織課堂教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理解部分生字、詞語、句子。
(3)知道丹頂鶴的特征,喜歡丹頂鶴,生發保護丹頂鶴的意識。
師: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有關丹頂鶴的資料你們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生:一年的產量。大約一千多只。
師:你從哪知道的。
生:從電腦上知道的。
師:你很會學習。還有嗎
生:我在網上找到了丹頂鶴睡覺的時候是和媽媽住。
師:小朋友們真不錯,老師也找了一組丹頂鶴的圖片,你們想看嗎?
生:想。
出示圖片。
師:小朋友,你們覺得丹頂鶴怎么樣
生:很美
師:在小朋友的眼中丹頂鶴很美,那在作家的眼中丹頂鶴又是怎么樣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9課,請小朋友們齊讀課題。
生讀課題。
師:看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生:丹頂鶴生活在哪里
生:丹頂鶴吃什么
生:丹頂鶴到底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丹頂鶴有多少斤
生:丹頂鶴可以在天上捉蟲嗎?
生:丹頂鶴是怎么美麗的。
師:小朋友真會問問題,讓我們一起去書中尋找答案,一邊認真看題目,一邊聽老師讀課文。
出示課件
師范讀。
師: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第二個故鄉在黃海之濱。
生:我知道了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
生:冬天快要到了,它要從北方飛到南方。
生:要在度過整一個冬天。
師:小朋友們真會學習,要認真聽認真讀會學會更多的內容。咱們請來了智慧姐姐幫助我們。
出示:
1朗讀課文,劃出生字新詞仔細讀,讀準字音,
2現讀課文,找出長句難句反復讀,讀通課文。
師:開始吧。
生自讀。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呢?老師請來了采蜜本,采蜜本能幫助我們,現在誰來說說你都學會了哪些生字新詞。
出示:我學會了?
生:我學會了不論這個詞。
生:我學會了引吭高歌。
生:我學會了展翅飛翔。
生:我學會了三五成群
生:我學會了無憂無慮。
生:我學會了鮮紅鮮紅的。
師:老師把問題再講一遍好嗎?我問課后的字詞你學會了哪些?
生:我學會了所以。
生:我學會了傳奇的傳。
生:我學會了遙遠的遙。
師;老師這還有幾個詞看看你們認識嗎?
出示:顯得度過黃海之濱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大聲地朗讀好嗎?
生讀。
師:小朋友們生字都會讀了,老師想問問課文里的長句你們都會讀了嗎?
生:會。
師:那老師就來檢查一下。
出示: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生讀
師:你讀得真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齊讀。
師:還有一句長句,我們再來讀一讀。
出示:丹頂鶴
師:現在我們來一個男女生朗讀比賽,看看他是不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男同學讀一三自然段,女同學讀二四自然段。聽清楚了嗎?
生:聽清楚了。
師:開始。
男女生讀。
師:小朋友們誰勝了,男生?女生
生:女的,因為她們讀得通順。
師:好的,老師獎給女生一顆星。上課的時候同學們提了很多問題,最想知道的是丹頂鶴為什么美麗的,我們來看看課文,根據下面的提示,找出哪些句子是寫丹頂鶴美麗的。
出示:請小朋友們,學著不出聲,默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一邊默讀,一邊想:你感受到文中哪些句子能體現丹頂鶴的美?把它用_____劃出來。
生自讀課文。
師:來,你說說課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出丹頂鶴的美?
生:脖子和翅膀邊……
生:感受身上有潔白羽毛。
師:是嗎?來,小朋友一起來看這句話
出示: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羽毛,……怪不是人們都叫它丹頂鶴。
師:還有嗎?
生:它的頭頂……
師: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讀。
師:你能用像什么說一句話。什么像什么?
生:小鳥像飛機。
師:好像不是很恰當。
生:小魚就像潛水艇可以很久在水底下不浮上來。
生:我覺得它的腿長脖子長嘴巴也長。
師:就像一位身材修長的舞蹈演員。還有嗎?
生:丹頂鶴無論是在……
師:我們來看看這句話
出示:丹頂鶴不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
高雅。
丹頂鶴在地上引吭高歌
丹頂鶴在天上展翅飛翔。
師:讓我們來聽聽。
放丹頂鶴叫聲
師:現在你們知道了什么是引吭高歌了吧
生:知道了。
師: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生讀。
師:那展翅飛翔的感覺你能讀出來嗎?
生:能。
生讀。
師:我們一起來把這句話讀一讀,帶上你的動作。
生齊讀。
師:多美的丹頂鶴啊,課文里用什么詞形容它的這種美呀
生:高雅。
師:丹頂鶴在地上引吭高歌,顯得高雅
丹頂鶴在天上展翅飛翔。顯得高雅,課文是用什么詞把這兩句話連在一起的。讀一讀。
生讀。
師:你說。
生:是還。
生:不論。
師:是用了不論,還是,都把這兩句連在一起。你能用上這幾個詞說一句在其他時候的高雅。
生:無論是起飛的時候還是降落的時候都顯得那么高雅。
師:是呀,無論什么時候丹頂鶴的姿勢都是那么優美那么高雅,
師:傳說丹頂鶴是神仙的旅伴,所以人們又叫它
生:仙鶴。
師;其實它不僅僅是一種鳥,人們常常把它和松樹放在一起,預示幸福與祝福,小朋友們,丹頂鶴這么地美,你們喜歡它嗎?
生:喜歡。
師:那就讓我們好好讀讀。
生讀。
師:誰來讀給大家聽一聽。
指名讀。
師: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有感情。
生:他讀得很美。
師:誰再來讀讀。
生讀。
生齊讀。
師:美麗的丹頂鶴感染著大家,讓我們一起來呼喚丹頂鶴,
生:丹頂鶴,丹頂鶴
師:小朋友們把你喜歡的丹頂鶴畫下來吧。
學生畫。
孩子們把自己的畫貼到黑板上。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身邊更多的人都來關心保護丹頂鶴
教學反思
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并且能夠運用兒童喜歡的方式去幫助兒童建立丹頂鶴的美麗形象,對課文的人文與思想進行整合,讓學生在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后,把握后自覺地產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想法。但是在課堂上我還不能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善于從學生發言中捕捉信息,把握學生細微的情緒變化,不善于觀察學情的發展,熟知學生當時的心理,能夠全身心地傾注到學生身上,隨時切入學生的經驗領域和精神世界。如果我從學生身上捕捉到信息,并且善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好勝心,讓每個學生都能嘗到抵達目標的愉悅和成功感,肯定能為課堂教學增添色彩。此外,這一課的教學缺少個性化與特色化,要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品味,讓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摯的情感,教師與學生要合作與交流,通過多種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能夠親切、自然地去調控學生,善于開啟心智,而不硬行牽著學生走,耐心激勵而不壓抑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立足“自求得之”而不輕易告之,使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和諧,學得輕松而樂于思考,提高語文修養,不感到語文學習有壓力而是一種藝術享受。
小學二年級語文《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篇14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沙布小學 韓宇玲
得
課堂上教師反映出丹頂鶴歌聲的美,顏色的美,形體的美,說明王老師教材分析的透;能夠了直奔主題讓學生找丹頂鶴美在哪兒,讓學生去讀去背說明教師重難點把握的準。
失
一、課堂氣氛不夠有激情
一進教室教師的第一句話就把這堂課的氣氛給定格了。
師:今天看老師的表情怎么樣?(問了兩遍)
生:笑臉。
師:今天老師也想看到同學們的笑臉好不好?
教師的這兩句話本身沒什么問題,但教師的語氣不夠激烈,教師的表情也沒有充分地表現出教師的激昂和教師的精神飽滿,所以教師的這名話不夠能挑逗起學生的激情,這堂課的氣氛就這么定格了。
二、結尾的悲壯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片充滿著美的課文,文章的語言很美,文中所描述的丹頂鶴也很美。就連課文中一幅幅插圖也很美。所以我的教學設計也緊緊圍繞著“美”這個字來展開。前面的講,讀都是不錯的可當用了多媒體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本文一下子變成了悲壯的一課。其實教師應引導學生去欣賞音樂的美,感受大自然須要保護的意識。
三、詞句的訓練
師:吭就是喉嚨的的意思那引吭高歌是什么意思?
師:放開喉嚨唱歌
……
教師不需要急切地告訴學生答案其實應讓學生觀察彩圖,讓學生去說,那就可以理解成伸長脖子歌唱。
比較兩個句子
它的頭頂是紅色的。
它的頭頂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師:讀讀這兩個句子看哪句好?好在哪里?
生:……
師:具體,生動。
……
其實這個問題學生是很難回答的,只要學生能回答出第二句比第一句美就可以了。不需出現具體,生動這些詞語。至于“嵌”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學生更難說出,只有讓學生觀察插圖去感悟“嵌”的意思就行了,學生用語言是難以回答的。
四、內容的整合
教師在運用“尋人啟示”來引導學生說丹頂鶴的美,學生把丹頂鶴的美都說出來了,但很零散。只憑著丹頂鶴的一個特點是很難找到媽媽的。比如:
生:我的媽媽可美了,有潔白的羽毛。
生:我的媽媽可美了,腿長、脖子長,嘴也長。
生:我的媽媽可美了,頭上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
……
教師不能只要求學生找出一個句子讀讀就行了,要有一個完整的丹頂鶴的美。要把這一個個的點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去讀去感悟丹頂鶴的美。
《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是二年級的一篇課文。課題中 “美麗”是題眼,課文抓住“美麗”,主要寫了丹頂鶴的顏色美、形體美和姿態美,這也是課文的重點和難點。課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配有精美的插圖,如何有效的運用文本資源,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美麗的丹頂鶴,感受丹頂鶴的美麗,從而激起學生對丹頂鶴的喜愛,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呢?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丹頂鶴的顏色美。我預設通過觀察課文插圖,說說丹頂鶴的樣子,讓學生對丹頂鶴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再圖文對照了解丹頂鶴顏色搭配是那么的協調,那么美,接下來請學生給丹頂鶴涂顏色,最后通過朗讀來感受丹頂鶴顏色的美。經過這樣一個層層深入的學習過程,丹頂鶴的美麗就會深深的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課堂完成情況:
在實際的教學中,“涂顏色”這一過程用的時間太長,導致在品讀丹頂鶴顏色美時不到位,個性化朗讀很少。
課后思考:
一、涂顏色的環節要不要?不要,可以省出很多時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品味語言;要,通過涂顏色,學生對丹頂鶴各部分的顏色會有更清楚、更具體的印象,為感受丹頂鶴顏色美做一個感性鋪墊,而且這也是課后的一個練習。如果從教師的角度從發,省去這一環節,可以使課堂結構更加緊湊,擠出時間去完成更精彩的設計,課也顯得更語文些;如果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很少能親眼見到丹頂鶴的學生來說,這個環節會讓丹頂鶴那美麗的外形印在腦海中,為品讀課文打下基礎,也為學生將來觀察描寫小動物的外形做個熏陶。我們的教學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我覺得這個設計可以保留。
二、怎樣完成涂顏色的環節?圖畫的太大,一個學生上來涂色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可以這樣改進:圖畫小一些;或幾個學生合作,分別在不同的部位涂色;或師生共同完成。
第二環節: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丹頂鶴的形體美和姿態美。我預設以“丹頂鶴很逗人喜愛”為切入口,抓住“逗人喜愛”引導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去發現丹頂鶴逗你喜愛的地方,接下來是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觀察課文插圖,理解“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的意思,朗讀品味丹頂鶴的姿態美,然后出示一組丹頂鶴其他姿態的圖片(翩翩起舞、追逐嬉戲、悠閑散步、尋找食物),在感受丹頂鶴那優美的姿態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它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在學生對丹頂鶴的各種姿態有了美的感受之后,鼓勵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式來贊美丹頂鶴(不論……還是……都顯得)。圖片的欣賞,文本語言的品讀,以及內化文本的語言形式來贊美丹頂鶴,都是為了讓學生對丹頂鶴的姿態美有深刻的感受,為“高雅”一詞的理解做個感性的鋪墊。因為“高雅”這個詞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用語言來表述實在太難了,只能通過一些具體的形象來感受。
課堂完成情況:
預設的目標基本完成。在出示丹頂鶴的其他姿態時,課件顯示很不清楚,畫面的美感沒能出來,我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丹頂鶴的其他姿態來彌補課件的不足。
課后思考:
一、學生對“引吭高歌”、“展翅飛翔”理解很準確,也很到位。在指導理解這兩個詞時,我主要借助課本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找出這兩種姿態的丹頂鶴,然后做做動作,最后再說詞語的意思就不難了。這種借助圖畫閱讀的方法也是課標中對低年段閱讀的要求。“高雅”一次的處理我也較滿意,效果也不錯。
二、當處理意外情況時,教師可不必過分強調,避免給學生負面的心理暗示。當課件顯示不清楚時,我一連說了幾次課件不清楚請大家原諒。原來活躍的氣氛一下子冷了許多。
三、引導學生想象,要給學生創設一個情景作為想象的依托。
當課件看不清楚時,我讓學生想象丹頂鶴在干什么,學生不知道說什么,于是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在碧綠的草地上,在輕輕的小河邊,在潔白的雪地里,在黃昏的晚霞里……學生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
第三個環節:了解丹頂鶴在黃海之濱過冬的情況,理解“第二故鄉“、”無憂無慮“等詞語,滲透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課堂完成情況:
因為時間的關系,“無憂無慮”一處的處理被淡化了。
課后思考:
課堂結構的安排,時間的劃分要合理。
幾點感想:
一、關于備課。我們通常會備教材、備教法,備學法、備課標,而忽視備學生。上完課以后,把不成功的因素大多歸在學生身上。其實教師更應該反思的是自己。當課堂上學生的答案與我們的預設不一樣時,我們事先有沒有考慮到?考慮到了,能拿出幾種預案來?如果我們能像老班許梅老師講的那樣,備三份預案,一份自己預想并且是學生應該達到的,一份是高于預想的,一份是低于預想的。有了這樣充分地預設,我想不管課堂學生如何變化,我們都能揮灑自如。
二、關于“關注”。就像我們的導師王仁元講的,上課之前,教師一直在備課,心里裝的都是課,一旦走進課堂,心中便沒有了教案,教師的眼里和心里就只有學生,教師要專心傾聽學生的發言,用心和學生交流,這樣才能抓住稍縱即逝的瞬間,獲得精彩的生成。
三、關于成長。成長是一個恒久不變的話題。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在成就自己,教學相長是每一個教師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想教師的成長可以從這四個方面努力:(一)學習。包括讀書、聽課等。持之以恒才能厚積而薄發。(二)實踐。我們要認認真真上好每一節課,積極爭取上公開課的機會,積極爭取參加教改實驗的機會,因為這樣不僅增加了自身的壓力,而且會獲得更多的指導、批評、建議,得到更多的錘煉機會。(三)反思。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可以讓我們總結實踐,升華經驗;反思可以讓我們發現不足,渴求新知。反思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快樂的源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會使我們感到溫馨,對學生富有感情,使自己品嘗幸福。反思可以使我們擺脫匠氣,增長悟性,使我們的教學常教常新。(四)動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看文章、聽講座、聽課過程中閃現的思維火花,如果不寫下來,很快就會忘掉。寫文章還可以使人變得深刻,實踐中的體會、感悟可能是感性的、淺層的,寫文章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思考挖掘、提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