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學反思(精選3篇)
[必備]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批改完今天的讀書筆記,心中五味雜陳。
上節主題閱讀課,我帶領孩子們閱讀了三篇美文,預留的讀書筆記是:摘抄每篇的生字詞,不規定是哪些,視具體情況只寫自己真正不會的,摘字、組詞、加注拼音,一遍即可。本以為這次讀書筆記相較之前的做閱讀題式、寫小短文式已經夠簡單了,然而一個班的作業改下來,真的是震驚,不安,又惶恐。講過的字詞,拼音注不對,字形也寫不對。這種情況的大量出現,不僅讓我頓生不可遏制的挫敗感,也讓我不得不靜下心來問自己。
為什么?我一個一個挑出生字詞,一個一個敲擊進我的課件,一個一個查閱、標注它的字詞和釋義,在課堂上反復提醒,不僅提醒閱讀要求,也提醒處理生字詞的詳細方法,掃清字詞障礙才開始引領孩子們欣賞美文。可究竟是何原因導致了這般“狼藉不堪”場面的.出現呢?
不言自明,直接原因是他們在課堂上根本沒有完全吸收、掌握這些生字詞,那根本原因呢?或許用“獨角戲”來形容過于夸張,但也該怪我自己入戲太深,而未曾意識到他們卻始終游離在劇情之外吧。回顧整個課堂,由于時間限制,我沒有設置提問字詞這個環節,現在看來,增加此環節絕對大有必要。但為了給欣賞美文預留充足時間,也應該找到合適的提問方法。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關注,課堂進行的太快,給學生消化的時間不足。另外,轉變課堂形式,把課堂充分交給學生,把時間充分交給學生,把美文也充分交給學生,先讓學生談閱讀發現,談閱讀思維,談閱讀感悟,再來適時引導才更為合適。只有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才能給課堂鮮活、高效的生命力,顯然,我在這一方面做的還遠遠不夠好。方方面面都想抓,結果往往會是什么都抓不住,給每節課只預設一個著重完成的目標,并讓所有環節圍繞這一個目標來實施、開展,長此以往,一定會讓孩子們學有所獲,逐漸提高他們的閱讀素養和語文水平。而如何讓自己的課堂生動有趣,能夠抓住絕大多數學生的心思,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和上課興致,及時認真地完成作業,還需要向各位優秀的前輩學習,不斷積累經驗,然后在自己的親身實踐中加以運用,完善自身的各項教學技能。
我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讓每個孩子都學有所獲,都愛上讀書,都臻于思考,在蘊藏著無限寶藏的世界中盡情遨游。孩子,我會讓自己慢下來,同時,也請你讀進去。
[必備]語文教學反思 篇2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間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必備]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且對教學活動起著明確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并為教學評價提供依據。因此,備課時,教師要依據新歷史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根據學生個體的情緒、興趣、思維、意識等方面的差異,準確把握教材,制定出適合本節課有效教學目標及教學方法。
1、注重三維目標的設計。
歷史新課程的三維目標與有效性教學的關系如下: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的核心;把握過程與方法是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的保證;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有效教學的重要體現,三者不可偏廢。分割了就不是那個完整的“整體”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整體”意義。是否全面、整體地落實三維目標,是新課程背景下評價一堂課有效與否的重要標準,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
2、依據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及發展要求。
因年齡和心理原因而沒有發展成熟的青少年。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充滿著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學習熱情,但他們已有的知識準備還不豐富,已有的知識大多是零散的、感性的、具體的,還沒有形成可以認識更復雜事物的知識體系,還很難形成抽象的理論認識。由于年齡和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們還無法在學習上保持長時間的有意注意,因此,他們的好奇、探究、學習熱情和學習的注意力等,都還需要更多的間接興趣來提供維持的動力,如學習內容情節的'生動、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等。
在這種情況下,適當降低課程目標要求的難度、相對減少要求學生記憶和掌握的知識內容和理論內容就變得十分必要。因此,潛心挖掘符合學生發展要求的新教學目標。這一點可以說對歷史教師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師不但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同時還要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和當地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挖掘那些隱性的教學目標。
3、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新課程下的初中教學設計,要求貫穿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全面分析教材和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制定以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的教學目標和策略,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為教學主體,從而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因素,是行為的動力,而動機又產生于人的興趣和需要。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所追求的教學目的要求,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分析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把學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等實際情況,靈活、恰當地采用討論、座談、表演歷史劇等多種形式,有效地營造寬松、和諧、舒展的學習氛圍,從而來激發、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引發學生的興趣,收到好的教學效果。這一教學反思,來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