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1
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上完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教學反思。在《快樂的節日》的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后提出問題,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但上完課后,我甚感沮喪和困惑。課堂教學為什么會不理想呢?首先,對教材特點把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于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于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二,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著,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并梳理,確定本堂課著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后又讓學生讀文后討論逐個解決。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學生在讀題、讀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并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黯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反復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后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教學內容、教師情況;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2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快樂的節日》選自同名歌曲,整篇詩歌生動活潑,韻律歡快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了節日歡慶的氣氛。
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樂”這二個字進行展開,讓學生們想一想,找一找,讀一讀的方式去學習課文。
揭題之后,我請同學回憶了一下自己知道的節日,并說說你最喜歡的節日是哪一個,為什么最喜歡這個節日呢?學生們知道的節日還是不少的,有兒童節、建軍節、教師節、母親節、元旦、春節、國慶節、圣誕節等,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兒童節”和“春節”,他們說因為在這一天里能夠盡情地玩,還能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在課文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說說自已喜歡的節日,目的是想在他們說的過程中,同時回顧自己過節時那種咱快樂的情緒,從而更容易進入課文。
接下來的學習課文我與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范讀或是學生自讀的過程中請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曲,然后請同學們伴著歌曲,一邊看課文,一邊找一找課文里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快樂了。由于這種方式是一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得比較有興趣,聽得很認真,找得也很多。
例如有同學找到了:“鮮艷的紅領巾,美麗的衣裳,像朵朵花兒開放。”我請他們說一說,為什么這句話讓你感受到了快樂。有學生說:“因為我們穿著漂亮的衣服,在草地上,就像是一朵朵盛開的花兒,把草變得很美麗,所以我感到很快樂。”又有同學說:“我覺得我們長得越大,就像花兒就開得越旺盛,到處都會被我們裝扮得更美麗,所以我覺得很快樂。”也有人聯系了后面的話,說:“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現在學好了本領,就是把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美麗,所以我感到很快樂。”這些回答都溶入了學生們特別的理解,我覺得他們的快樂感受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表面。在講到“我們像小鳥一樣,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就勇敢地向著天空飛翔,飛向我們的理想。”我覺得這句話比較有深意,學生雖然能夠隱隱約約感受到它所包含的意義,但要通過自己的語言表達似乎有點困難。但學生自己通過逐句的理解,從中也感受到了一些內在的東西。比如說,有同學講:“等身上的羽毛長得豐滿就是說等我們慢慢長大了,就能實現我們的理想了。”也有同學說:“我們現在要好好學習,等我們長大了,就能夠成為科學家了。”又有同學說:“我們現在要努力,不怕困難,長大才成為好人(在這里我覺得學生說的好人應該是有用的人的意思吧)。”在對這些句子進行想、找、說了之后,我又請他們讀一讀這些話,有了前面的理解做基礎,學生們的朗讀更有聲有色。
在課堂的最后,我又播放了歌曲《快樂的節日》,學生能夠跟著哼上幾句,伴著歡快的節奏,感受著節日中那份快樂的心情。
反思與磨礪《快樂的節日》同題研究教學反思
《快樂的節日》采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本來在我的教學構想中,我是打算分小節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圖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深情朗讀與背誦。可是,上下來,發現效果沒有預期的好,主要問題體現在:學生對于有些文本無法理解,想象空間比較狹窄,所以整堂課上得比較僵硬,不夠活潑。
認真反思下來,我覺得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1、對教材把握還不透。這首詩我們小時候就接觸過,也唱過《快樂的節日》,但是如果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多加了解一下,我想在備課的時候,會更加用心思考幫助學生理解的輔助手段。同時,這篇文章的體裁是詩歌,本身自己對詩歌的特點等還了解得不夠,所以課堂中為學生提供的學習臺階也不夠,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詩句本身就是一個難點,再加上鋪墊有限,所以孩子們理解起來更加有難度,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潑。
2、對學生關注還不多。在課堂中,對孩子們的關注還不夠多,因為課堂氣氛不夠好,孩子們的理解想象等有局限,所以,可能自身的情緒受到影響,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把重心放在了知識重點上,急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些知識重點,而忽視了孩子們的掌握程度與課堂需求。
與前面幾課較之,這一課無疑是比較失敗的。盡管后來重新補過,但是效果還是沒有那么好。我想:以后碰到這種特殊體裁,有較深遠的寫作背景的文章,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反思是磨礪自己的過程,樂于反思是不斷進步的前提。
《4、快樂的節日》同題研究教學反思
本詩是兒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課伊始,我以這歡快、活潑的旋律導入新課,孩子們立即被這音樂所吸引,有的學生能邊聽邊做動作,積極性比較高,然后讓學生帶著對文本的喜愛之情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他們的學習熱情當然很濃。
教學中,理解課文第三小節的時候,我和孩子們一起暢談自己的理想,接著再引申到我們應該感謝祖國什么?這樣做,是為了降低學生對理解文本的難度,應該來說,理解這篇課文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點難的,但是為了感悟其中之意思,我盡量把問題提得簡單一些,在簡單易懂的基礎上再提高些,這樣,減少了課堂冷場的局面,所以,在課堂上,孩子們給了我較滿意的答案,他們說,因為祖國給了我們寬敞明亮的教室,有這么美好的環境,我們應該感到自豪,有的說因為祖國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天天開開心心地學習,這時,我就補充說,是啊,祖國媽媽給了我們那么好的學習環境,我們現在用的課本就是免費教材,就是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珍惜一切,通過聯系實際讓學生覺得祖國媽媽給我們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突破了這個句子的理解,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我覺得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閱讀、感受、體驗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去感受課文,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多給孩子體會與理解,讓他們真真切切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文中采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場面,歌唱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表達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在教學中,我緊扣主題抓住以下幾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我找到語文與藝術科之間的切合點,把藝術融入語文課堂。利用《快樂的節日》這首歌,讓學生隨著歌曲唱歌、做動作,把學生的情緒推至高昂。貼合本課快樂的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學習本課奠定了感情基礎。我還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首詩語言通俗,情感愉悅,教師可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使朗讀訓練與情感熏陶融為一體。本節課中,我摒棄了煩瑣的分析,把大量的工夫花在了引導學生讀懂詩歌上,設計了默讀、自讀、挑戰同學讀、齊讀等環節。在教學每個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受到感情的熏陶,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意境。這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中“以讀為主”的教學新理念。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說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著。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學習。我還設計了全班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也傾聽到別人的想法。
三、注重學習,體驗情感。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不同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樣去讀?你心情怎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當學生說的不是老師認為的標準答案時,沒有批評,而是耐心地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課上就出現了一只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求知的慧眼,一個個創新的答案……
《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但是怎樣讓學生體會,感受文字的美妙,是個難點。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同時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以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愿望。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時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在課堂上要想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教師除了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外,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種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學生,使其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以看錄象、聽歌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小朋友怎么過自己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并且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
二、引導自問自答,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學生的問題是課堂上的主要學習任務,但解決的方法并不單一。一個問題提出,不僅能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爭論,還能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默讀課文后,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通過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把看到的說一說,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讀出來,學生自然就理解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自問自答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后的情感體驗不會相同,所以我會提供廣闊空間給他們,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讀,你是什么心情,誰的心情和他不一樣等等,讓學生在感悟中摸索學習。最后以贈送愛心卡為結束,在之前把快樂的孩子和苦難的孩子進行比較,讓學生們知道在自己得到快樂的同時也要想到把自己快樂給予他人,愛別人自己也會同樣得到快樂!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3
上課前,我和同學們一起拍著手,聽唱歌曲《快樂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由課間游戲轉移到課堂上來,接著,我問孩子們:“什么節日是最快樂的節日?你們都會怎樣慶祝自己的節日呢?”因為幼兒園里都過過兒童節,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說出了六一兒童節,我隨機引出你們在幼兒園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為有他們的親身體驗,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當時的快樂。孩子們有的說“去公園玩”、有的說“表演節目”有的說“買漂亮的衣裳”······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學生炫耀快樂的需要滿足了,也為課文的學習作一個鋪墊。接著,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里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很自然地讀出了快樂的感情。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我借助孩子們愛唱愛跳的天性,引導說:“同學們想學唱這支歌嗎?”“想!”“那就先自學一下歌詞吧。”音樂課的輕松愉快有效地促進了孩子們的自學激情,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后,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讀課文。
接著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生字登山比賽。就連基礎最弱的殷悅也能認識九個生字,這樣的學習效果大大地鼓舞了我。以后一定多放手,給孩子們充分的互幫互學空間。
語文課重在閱讀,詩歌更是要在讀中感悟。我認為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我讓孩子們自由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小節,說說喜歡的理由,并有感情地讀給小組同學聽。小組里每一位同學都要讀,互聽互評,互相學習。我比較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覺得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這首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后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而且詩歌圖文并茂,全詩以“樂”為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今天的朗讀,孩子們就像過節一樣快樂。
只是“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這個比喻句孩子們領悟得不是很好,仿寫的也很差。以后還要多下功夫。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4
《快樂的節日》是一首兒童歌曲的歌詞,寫得非常優美動人,但是怎樣讓學生體會,感受文字的美妙,是個難點。這課教學參考書上寫得也不詳盡,于是只好自己動腦筋。
我覺得詩歌中的比喻句用的十分精妙,于是抓住這個特色來教學。
教學第一、三小節時,我主要讓學生看看這里把我們小朋友比喻成什么?為什么?
1、我們像春天
學生找出“我們像春天一樣”,并找理由:
生:“春天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我們小朋友也是這樣跑來跑去。”
師點撥:“春天是多么充滿生機的季節呀!”
生:“我們就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
師:“毛主席說過,你們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朝氣和希望,春天不也是充滿朝氣和希望嗎?”
(學生點頭)齊讀句子。
2、我們像花兒
學生找到“像朵朵花兒開放。”
師:“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花兒多。”
師:“為什么小朋友像花兒?找句子。”
生:“我找到了,小朋友的衣裳很漂亮,紅領巾也很鮮艷,像花一樣美麗。”
師:“說得好,我們一起來讀讀句子。”
“請你說一說——我們像( )。”
生:“我們像小草,正在出土。”
生:“我們像小樹苗,正在發芽。”
生:“我們像小花,正在開放。”
……
3、我們像小鳥
大家讀讀第三小節,覺得我們還像什么?
生:“我們像小鳥一樣。”
師:“我們像小鳥一樣快樂自由,等身上羽毛長得很豐滿就要展翅飛翔。我們為什么要勇敢地飛向高空?”
生:“可能飛行時會遇到困難,比如有老鷹或者獵人,所以要勇敢。”
師:“要不怕困難。誰能聯系自己的實際說說。”
生(一位學習不太用功的孩子,竟有了體會):
“其實小鳥遇到老鷹和獵人這些困難就像我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一樣。”
師:“說得好,比如你的困難是?”
生:“我上課要不能堅持做端正,要和同桌說話。”
師:“現在你認識自己的困難,有勇氣克服嗎?”
(學生點頭)
師:“誰再來說說。”
生:“我們要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好好學習,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將來才可以實現理想。”
教學第二小節時,我遇到了困難。
4、花兒和白楊樹像小鳥?
這個環節我處理得不太好,我想讓孩子說說這里用了什么比作什么,但是開始沒有學生舉手。
于是,我提示這小節第三行“它們”說的是誰?
個別學生學生舉手了:
“它們是‘花兒’和‘白楊樹’。”
師:“它們為什么像小鳥?找找理由吧,自己讀讀。”
(許久,沒有舉手)
于是我只好自己講解:看,花兒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沙沙的聲音,白楊樹在嘩啦啦地響,他們好象在和我們打招呼,在向我們祝賀,向我們唱歌。
說到這里,孩子還是有點迷糊。我看到這里難理解,就讓孩子反復讀讀,讀中體會,然后說說它們在向我們祝賀什么?……
[反思:
課后我想,孩子畢竟不能光靠自己感知,雖然主體是他們,他們也能自己解決一些稍有難度的問題,但必要時老師還是起到了關鍵作用,不可缺少講解。
當時我沒有提示好:比喻句就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但是有相似的特點,雖然“花兒”、“白楊樹”和“小鳥”看上去什么關系都沒有,但是這里是動態的,“花兒”、“白楊樹”在風中會發出聲音,會說話、唱歌,這個聲音是和小鳥有相似的,所以,這個比喻句很獨特。
看來這個“導”者難度很大,以后的課上還要多斟酌每個難點字詞句的講解啊!]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5
這篇課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描寫了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愉快渡過自己節日的動人場面。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但是怎樣讓學生體會,感受文字的美妙,是個難點。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同時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以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愿望。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時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在課堂上要想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教師除了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外,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多種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學生,使其對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在本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以看錄象、聽歌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小朋友怎么過自己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并且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
二、引導自問自答,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解答學生的問題是課堂上的主要學習任務,但解決的方法并不單一。一個問題提出,不僅能引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學生的爭論,還能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默讀課文后,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通過課件展示畫面,讓學生把看到的說一說,并把自己理解到的讀出來,學生自然就
理解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自問自答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學生情感體驗的培養。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后的情感體驗不會相同,所以我會提供廣闊空間給他們,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如:你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讀,你是什么心情,誰的心情和他不一樣等等,讓學生在感悟中摸索學習。最后以贈送愛心卡為結束,在之前把快樂的孩子和苦難的孩子進行比較,讓學生們知道在自己得到快樂的同時也要想到把自己快樂給予他人,愛別人自己也會同樣得到快樂!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6
《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實際上是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語言很優美,是極適合一年級學生朗讀的,所以本課的重點便是指導朗讀和背誦。詩文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的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后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
上課伊始,我先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的節日有哪些?你們最喜歡的節日又是什么呢?這兩個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教室里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我適時引出另一問題:你們在幼兒園是怎么過兒童節的呢?在小朋友們回憶“節日趣事”的時候,我又問:過兒童節,你們快樂么?生:
“快樂!”接著,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里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
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為學習這篇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互動合作中,我設計了教師范讀,自由讀,全班齊讀,小老師領讀,男女對讀等一系列的朗讀方式。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然后,我又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們覺得最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再次感受節日的快樂。在這樣反復朗讀過后,很多學生都已經做到了熟讀,接著讓他們背誦也就更輕松了。
但本首詩篇幅較長,章節聯系不大,學生背誦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展示交流中首先為學生設置背誦比賽的情境,接著引導學生從章節再至整篇詩文的背誦,并交給學生背誦法,逐步讓學生體驗背誦成功的喜悅,培養背誦的興趣,堅定背誦全文的信心。經過這樣的訓練,很多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背誦一二章節了。
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意圖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自由選讀課文小節,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勾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
因為課文是一首詩,不同于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于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對于這點,我在課堂中有所忽略,而是著重于詩文的背誦,這是本次教學的不足之處。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加努力的彌補不足之處。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7
《快樂的節日》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共三節,通俗易懂,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孩子們在過節時的快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獨立認識文中的三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熱愛生活、享受快樂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利用課程的整合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開始。”,這句話一點不假。如在這節課上,我利用播放與課文內容相符的音樂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讓學生隨著《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個性差異,因此他們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用“你心情怎樣?你想怎樣去讀?”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再次、重視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時,我建議學生們自己摘、讀好詞好句;模仿文中的其中一句話,自己說一句。這一環節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本堂課的小主人,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了,同時模仿寫句子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了學習。由于前面的摘記好詞好句,我們在平時的彈性作業中也有做,所以這一環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完成,可以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品讀句子,升華感情!又如:聯系生活實際不夠,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使你感到快樂的事情,讓學生帶著這份體驗去品讀文本,可能學生在朗讀時,更有激情。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8
《快樂的節日》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二年級第四冊中的一篇課文。
《快樂的節日》這首歌傳唱了近五十年,從建立新中國的喜悅,唱到社會主義新生活,唱到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因為它傳達了時代的脈搏和氣息,又切合兒童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常唱常新。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以下幾點是做得比較好的:
一、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了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就成功了一半。在這節課上,我利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快樂鳥”考同學生字詞;表演讀,背誦;讓學生隨著《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快樂的心情等情景的創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
學習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了,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自學自己喜歡的小節時,我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地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說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學生說了很多的好句子:我聽見河水嘩啦啦地流著。小樹向我們招手。小草向我們點頭。星星在眨眼睛。太陽向我們微笑。……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學習。我還設計了全班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啟發,也傾聽到別人的想法。
三、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
學文重在情感體驗,然而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是不同的,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你想怎樣去讀?你心情怎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當學生說的不是老師認為的標準答案時,沒有批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保護,課上就出現了一只只高舉的小手,一雙雙求知的慧眼,一個個創新的答案……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閱讀、感受、體驗、學習課文時,還需要讓學生更深入地去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說說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去“品詞賞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升華感情!在學文時還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自己從幼兒園到現小學二年級的一些快樂生活體驗,這樣能更好地渲染快樂的情感。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9
上完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后提出問題,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課堂教學為什么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著,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并梳理,確定本堂課著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后又讓學生讀文后討論逐個解決。
第二,對教材特點把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于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一一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于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學生在讀題、讀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并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黯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反復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后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10
《快樂的節日》 教學反思
上完課后,我對本節課的過程進行了反思。教學中,我的意圖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學生主體的學習需要,讓學生讀題、讀文后提出問題,并以此來組織教學,試圖用學生自己想了解的問題鉤住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問題意識。面對今天的課堂,我甚感沮喪和困惑。
課堂教學為什么會不理想呢?
首先,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著,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說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后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并梳理,確定本堂課著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而不是不顧學生實際、課堂教學的時間限制一個勁地鼓勵學生提問,然后又讓學生讀文后討論逐個解決。
第二,對教材特點把握不透。課文是一首詩,詩不同于一般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之類的一一敘述清楚,詩講究意象,想象豐富,跳躍性比較大,理解時較多地依賴學生的想象和對語言的感受力,應該說學習時比一般文章更困難一些。對于生活閱歷淺、語言感受能力還不強的二年級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更應該利用音樂、圖象、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臺階,讓他們一步一步走入詩中,讀詩、聯想、悟情。
第三,對教學理念理解不深。讓學生在讀題、讀文章后提出一些想了解的問題并以此組織教學,確實是一種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的好方法。但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質疑的意識并不意味著一定要以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教學。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有的方法,在甲地是鮮花,在乙地可能是毒草。也就是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都有其適應性和局限性,只有在適應的條件下,才能顯示其效果和威力,否則,便會黯淡無光。所以,教學本課時,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反復讀詩,喚起生活經驗,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自讀自悟,領會詩意,然后把詩編成故事講給大家聽,最后也可進行質疑問難。這樣操作也同樣能體現自主性、培養質疑問難意識,還更富有情趣。
如此看來,教學理念從書本從教師的頭腦走到課堂,關鍵在于教學方法的選擇,而這必須基于實際情況:包括學生情況(年齡、知識、能力、興趣等)、教學內容(課文的體裁、語言特點、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等)、教師情況(文化素養、教學技能、教學風格等);理念在課堂上的體現方式不是唯一的,不在形式,更在實質
《快樂的節日》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江蘇省常熟市練塘中心小學 姚春慧
今天按原計劃上了《快樂的節日》的第二課時,這首詩歌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歡度節日的熱情場面,歌唱了孩子們的幸福和快樂。這樣的快樂似乎沒有感染我們班的孩子們,對于我提出的問題,還是那么的“木訥”。
當我這么提問時:你們覺得春天美嗎?你是從什么地方感覺到的?(生答)那么,課文中怎么會說我們像春天一樣呢?提到這個問題時,班級里頓時鴉雀無聲,難道這個問題真得就那么難嗎?可能有點抽象吧,最后還是選擇我來講解,才結束了這個冷局。在今天課上,我也反復強調學生起來回答問題,要講完整的話,同學把不符合要求的同學逐個把關。習慣是慢慢培養的,只要堅持不懈,你們會養成回答問題全面、通順、連貫的好習慣的,期待著……
《快樂的節日》精彩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后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全詩以“樂”為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我認為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設計了課堂,想讓學生學得既輕松又快樂
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談話,讓學生們介紹自己知道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有課間游戲轉移到課堂上來,并且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因為幼兒園里都過過兒童節,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說出了六一兒童節,我隨機引出你們在幼兒園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為有他們的親身體驗,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當時的快樂。他們有的說讓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正是為了滿足學生這樣的需要,也為課文的學習作一個鋪墊。接著,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里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
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我設計了教師范讀,教師范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老師富有感情的朗讀中初步感受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老師的“情”感染學生,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因此,我讓學生閉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課文朗誦了一遍,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樂的情緒。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后,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讀課文。
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我比較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覺得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可惜由于是公開課,聽課老師很多,學生很緊張,以至于沒人敢舉手,課堂一下子變得冷清。我也由于緊張不知道如何應對,只知道讓他們再讀讀課文去找找。如果這時候我換個方式,跟學生說:“好,那我們就出發一起去過快樂的節日吧!”然后把多媒體點擊進入課文的第一幅圖。“看,我們來到哪兒了?”這樣順著思路帶領孩子們快樂地走進文本,可能他們就會慢慢地放松了,課堂的緊張氣氛也會消除了。
每一次開課前的準備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課過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課的輕松又是可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上不足和需要探討的地方,也看到了這節課中的閃光點,足以讓我心滿意足了。課堂常常不會完美,可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11
這是一篇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內容貼近兒童生活,語言生動形象,旋律歡快、活潑,是孩子們愛唱的歌曲之一。詩文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時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后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全詩以“樂”為線,心情之樂、成長之樂、理想之樂、場面之樂,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少年兒童歡慶節日時的快樂心境和歡樂熱鬧的情景。我認為只有一遍遍地朗讀,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朗讀,才能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快樂的心情。因此我精心設計了課堂,想讓學生學得既輕松又快樂。
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談話,讓學生們介紹自己知道的節日,使學生的注意力有課間游戲轉移到課堂上來,并且在回憶的過程中重新體會到過節時的快樂心情。因為幼兒園里都過過兒童節,所以小朋友印象非常深刻,一下子就說出了六一兒童節,我隨機引出你們在幼兒園是怎么過六一兒童節的,因為有他們的親身體驗,小朋友很容易感受到當時的快樂。他們有的說讓爸爸媽媽一起參加,把教室打扮漂亮,穿新衣服,吃蛋糕……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正是為了滿足學生這樣的需要,也為課文的學習作一個鋪墊。接著,我就直接揭題,在小學里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
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所以我設計了教師范讀,教師范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老師富有感情的朗讀中初步感受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通過老師的“情”感染學生,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因此,我讓學生閉上小眼睛,自己深情并茂地把課文朗誦了一遍,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感受到了快樂的情緒。把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來后,讓他們迫不及待地去讀課文。
當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就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和體會。我比較尊重學生的選擇,讓他們挑選自己認為讓他覺得快樂的小節有感情地讀一讀,初步感受節日的快樂。可惜由于是公開課,聽課老師很多,學生很緊張,以至于沒人敢舉手,課堂一下子變得冷清。我也由于緊張不知道如何應對,只知道讓他們再讀讀課文去找找。如果這時候我換個方式,跟學生說:“好,那我們就出發一起去過快樂的節日吧!”然后把多媒體點擊進入課文的第一幅圖。“看,我們來到哪兒了?”這樣順著思路帶領孩子們快樂地走進文本,可能他們就會慢慢地放松了,課堂的緊張氣氛也會消除了。
每一次開課前的準備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課過程都是辛苦的,但是上完課的輕松又是可惜的。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上不足和需要探討的地方,也看到了這節課中的閃光點,足以讓我心滿意足了。課堂常常不會完美,可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快樂的節日》教學反思 篇12
《快樂的節日》是人教版語文第二冊的一首詩歌。這首詩歌共三節,通俗易懂,采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出孩子們在過節時的快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獨立認識文中的三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熱愛生活、享受快樂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美,培養學生的語感。
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利用課程的整合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的開始。”,這句話一點不假。如在這節課上,我利用播放與課文內容相符的音樂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讓學生隨著《快樂的節日》歌曲唱歌、做動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由于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個性差異,因此他們的體驗也會有所不同。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獨特的體驗,用“你心情怎樣?你想怎樣去讀?”讓他們讀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摸索、體驗。再次、重視指導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參與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學生自由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時,我建議學生們自己摘、讀好詞好句;模仿文中的其中一句話,自己說一句。這一環節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本堂課的小主人,學習的積極性更加高了,同時模仿寫句子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開闊了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方面進行了學習。由于前面的摘記好詞好句,我們在平時的彈性作業中也有做,所以這一環節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上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讀中體驗,在讀中學習還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完成,可以讓學生具體說說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體會到了快樂,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去品讀句子,升華感情!又如:聯系生活實際不夠,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生活中使你感到快樂的事情,讓學生帶著這份體驗去品讀文本,可能學生在朗讀時,更有激情。
《快樂的節日》內容生動活潑,充滿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語言優美,適合朗讀。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視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認知經驗,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學會生字,讀好課文。同時,就發揮文章語文特點,引導學生感悟語言,獲得美的`享受,從而感到生活的快樂和幸福激發學生實現未來的理想和愿望。
這節課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用歌曲導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氣奮,對學習本節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體現了自主學習與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通過自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進一步培養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在自主學習后我安排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進一步讀準字音,互相糾正錯誤的發音,這又體現了同伴互助的教學理念。學生在小組內表現的積極主動、學的輕松、學的愉快。
四、讓學生充分的說。學語文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會說,所以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的讓學生充分的去說、盡可能的去說,以次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最綜目的。
五、在展示中體驗成功的快樂。為了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我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寫字成果,從而起到相互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