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課堂反思(精選13篇)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1
每個人都要自己的夢想,我的夢想是我的學生因為上我的課而感到是一種幸福,那三尺講臺是我夢想的舞臺,那里寄托了我所有的感情。年少的時候輕狂,無所畏懼,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什么都想嘗試,什么都敢嘗試,豪情滿懷的我就像那安塞的腰鼓一樣隆隆的在課堂上演繹者自己的夢想。
不是所有的夢想都是美妙的,當我以無知者無畏的精神走上講臺演繹《安塞腰鼓》的時候,它卻當頭一棒讓我清醒的看到了那個淺薄、浮躁的我。那節課上的無滋無味,看似華麗的導入,自我陶醉式的朗讀,活生生割裂的分析,把一篇蕩氣回腸的《安塞腰鼓》弄的支離破碎,加上不太精彩的調撥,學生在緊張中度過了35分,常舒一口氣后逃離了現場。記得當時老關親切的安慰我說:“不錯,比在學校強多了。”那一刻,我羞愧的無地自容。此后,我消沉好長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很失敗,甚至質疑過自己是不是不該做一個語文老師。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我自己舔著傷口,常常反思自己。潦草的筆記,壓抑不住的煩躁,最喜歡的書早以蒙上了灰塵,課堂那不用麥克就可以響徹走廊鏗鏘有力激情飽滿的聲音不在,而取代的是焦躁嘶啞低沉毫無情感的低語。
做不到像徐志摩那樣的瀟灑,揮一揮衣袖轉身離去,因為講臺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的事業,我引以為豪的夢想。離去還是繼續?混日子還是奮發圖強?像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恍惚的我,走路會撞到柱子,吃飯的時候會愣神。偶然又翻開那我最喜歡詩集。汪國真的詩句驀地跳將出來: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這不曾是我最喜歡的詩句嗎?為什么現在的我如此不堪,曾經校歌的誓言忘記了嗎?-----我們是年輕的師范生,努力學習園丁本領本領,不忘人民囑托,牢記黨的叮嚀,干撒滿腔青春血,換來延邊桃李紅、不能就這樣放棄,我倔強的昂起頭。慢慢長夜有了我翻看案例的背影,精彩紛呈的假日里有我奮筆疾書的寂寞。看著累加的筆記,心里莫名的喜悅,近了,更近了,頭腦由混濁漸漸的清晰。
當我的聲音又變得洪亮,狂魔亂舞的草體,變成端端正的楷體,我的心透亮了,少了點浮躁,多了點沉穩。
如果我在講《安塞腰鼓》,我會怎樣講?我會和學生一起以課桌為鼓,雙手為錘,和著那鏗鏘的節奏親身體驗一下什么叫激情四射,酣暢淋漓。我會讓學生用語言在現那鼓點隆聲震天,感受激蕩的生命和沖破束縛磅礴的力量。我會讓學生逐層撥去語言的.外衣,深入語言的深處體會安塞腰鼓所承載的生命的,赤裸裸、霸道、蠻橫,但是它會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讓生命宣泄在天地間,而不必計較功名利祿,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蒼白憔悴,讓人“遺落了一切冗雜”,“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為人,生命之所以為生命。讓學生感受內在的思想必須依賴外在的形式表現。學生會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掌握知識的情感,從而喚起對知識的興趣,學生因認識世界,而認識自我,從而喜歡語文。
厚積薄發是徹悟后我最大的收獲。要給學生一杯水以不是一桶水那么簡單。也許我要學習的更多,所以我必須彎下腰勤勉的學習,再學習。因為我的安塞腰鼓,是我的夢。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學習文章形神結合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朗讀品味,自主評價,在補缺中發現,在發現中發展。
3、情感與態度: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感知西北漢子的美。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感悟體驗、情境設缺
(播放光盤,讓學生觀看南豐蜜桔節上的腰鼓表演和北方腰鼓表演片段,共3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欣賞了兩段腰鼓表演,誰來說說你的感受?
生1:我覺得腰鼓表演很美,但我們家鄉人打腰鼓就是沒有北方腰鼓表演那么有力量。
生2:后面那段北方的腰鼓表演,更有氣勢,場面更壯觀。
師:同學們都同意他們的意見嗎?
生(齊):同意。
師:腰鼓表演我們并不陌生,許多大型文藝晚會上都有這類節目。在黃土高原,腰鼓表演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安塞腰鼓1992年在北京亞運會上一展風采后,曾令無數人魂牽夢繞。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劉成章的《安塞腰鼓》,看看他是如何用生花妙筆描繪這驚心動魄的表演。
二、缺口邊緣、整體感知
(學生聽課文朗讀帶,腦海里想象表演畫面)
師:我們剛才聽了課文朗讀錄音,請同學們用“___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概括評價,也可引用文中詞句。(師板書這一填空題)
生1:狂野奔放!
生2:豪放!
生3:元氣淋漓、驚心動魄、熱情奔放!
師:他說了這么多!(生鼓掌,繼續評價)
生4:火烈的、沒命的!
生5:粗獷的、壯闊的!
生6:雄渾激昂的、奇偉磅礴的!
生7:排山倒海的、讓人嘆為觀止的!
……
(教師根據學生的評價,抓住關鍵詞句靈活板書)
師:剛才同學們評價的非常好!
三、確立缺口、體驗感知
師:根據你所做的評價,你能從文中找出能體現你觀點的句子、段落嗎?讀出來!
生:“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這些句子能體現安塞腰鼓的火烈、豪放。
師:他讀得怎樣?
生:他好像沒有把這種激烈的氣勢讀出來。
師:那應怎樣讀?
生:要讀得急速高昂些!
師:那你來讀讀看!(生讀)
部分學生:好像比前一個同學讀得更有氣勢。
師(教師不看書誦讀了這幾句):那你們想不想試讀一下?
(生點頭,教師示意學生讀)(生齊讀)
師:剛才同學們把安塞腰鼓的氣勢讀出來了,這些句子有什么明顯特征?
生(齊):運用了排比。
師:對!那你們具體說說這些句子是從哪個角度描寫的?
生(部分):從腰鼓表演的場面。
生(另有部分):從火烈的狂舞。
師:不錯!是從火烈的舞蹈場面來突出這種氣勢。排比的語句還有很多,繼續找,并說說作者的描繪角度。
生:“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這是運用聯想來突出腰鼓表演的氣勢。
生:“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燒灼著你,威逼著你”這是通過描寫擊鼓的后生來突出這氣勢。
生:“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這是從變幻的舞姿描寫來突出這氣勢。
生:“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這是從鼓聲的描寫來突出腰鼓表演的氣勢。
……(還有很多同學在舉手)
師:說得非常好!本文用了大量的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這種手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層層遞進。(師點頭)
生:增強語言氣勢。
生: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
生:有如江河一泄萬里。
師:都非常好!我常用一泄千里來形容,我們同學更厲害,會用一泄萬里來形容排比句的氣勢。那大家一起來讀讀9、10、11節!
(生齊讀)(教師不看書誦讀了這幾節)
師:那我們換用小組輪讀的形式來讀出這種氣勢!
(三小組輪讀)
師:我們平時參加過類似的激烈競賽活動有什么?
生(部分):拔河比賽、跑步比賽…
師:那你看到拔河比賽的緊張場面,你會聯想到什么?
生:我會想到那繩子會不會被拉斷!
生:我會想到射箭的時候,就像箭在弦上,那快要射出的一剎那!
生:那一陣陣加油聲使我想起黃河的浪濤,奔向前方!
生:使我想到獅子的吼叫!
師:非常好!還有沒有能體現這種氣勢的句子,是從哪個角度來寫腰鼓表演的?看哪個同學“火眼金睛”,能快速找到并讀出來!(氣氛很熱烈,很多學生舉手)
生:“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隆隆,隆隆,隆隆。”這三段鼓聲的描寫都能體現安塞腰鼓的強勁有力。
生:她讀得沒力,不像打鼓。這也是從激越的鼓聲來寫腰鼓表演,但她沒有把這種強勁讀出來。(師請該生讀,好像讀出了氣勢)
師:我們來讀這三段,先女生讀一段,再男生讀一段,后男女生齊讀一段。(生讀)
生:課文一個排比接一個排比,一個高潮接一個高潮,快節奏使內容表達得更熱烈、更激蕩。
生:不光是排比,排比還和反復相結合。
師:很好!這里用反復和排比的手法,強調某種感情,使語言更有氣勢!
生:那一定是強調了安塞腰鼓的強勁!
師:(做個握拳動作)想想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靠的也是這么…(生齊:一股勁!)
生:我們國家經歷了太多苦難、太多束縛,但重新崛起,滿懷豪情走在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靠的就是這么一股充滿力量的勁!
師:他說得多好哇!(生鼓掌)
生:排比還和對比相結合,如“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變得燥熱了……使困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突出了安塞腰鼓的氣勢磅礴。
師:那我們男同學來體會一下這氣勢吧!(男生用深情贊頌的語調讀)
師:這腰鼓真讓人如癡如醉,我們平時在情緒低落時有沒有什么突然使你興奮了?
生:那一次我考差了,心情不好,但聽到音樂我的心情好了很多。
生:那一次我正感到無聊,路過娛樂廳,一聽到“蹦的”的音樂,我熱血沸騰,心情振奮!
師:非常好!還有誰發表意見嗎?
生:有! “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為什么都用這么短的句子進行排比?
生:突出安塞腰鼓迅猛的節奏。
生:營造激越的氣氛。
(分男女生輪讀這幾段)
師:像這樣短句還有?
生:“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生:“隆隆,隆隆,隆隆”
……
師:這里鼓借人威、人借鼓勢,人已不再是單純概念上的人,而是成了生命的載體、力量的載體!(引導學生讀類似短句,體會它的使用效果)
師:文中還有很多鏗鏘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句、節奏鮮明的反復句,從變幻的舞姿、鏗鏘的鼓聲、擊鼓的后生等角度來描繪安塞腰鼓,我們不一一舉例了,留給同學們課后繼續去體會。
師:好一個劉成章!讓我們從無聲的文字中感受到安塞腰鼓力量,那你們認為安塞腰鼓體現一種“________之美”(師板書)。
生:壯觀之美!(師在空白處上一行填“壯觀”)
師:還有嗎?(學生好像不好表達)
師:(提示)你看這鼓,沒人去敲它,它會響嗎?
生:力量之美!
師:那這力量來自何處?
生:來自人!
生:體現人的力量美。
師:人是生命的載體,生命與力量合一。
生(齊):體現生命力量之美!(師在空白處板書“生命力量”)
師:那我們一起來讀課文22至30小節,把這種生命力量之美傳遞給每一位聽課教師!
(生齊讀這一部分內容)
四、課外拓展、缺口延伸
師:聽著同學們的朗讀,使我想起李白的豪放“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使我想起蘇軾的曠達“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使我感受到江南江北各有千秋的美。同學們,你們上了這一課,會聯想到身邊哪些能體現生命力量之美的壯觀場面,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說一段話吧!
(有的同學在想,有的在寫)
師:你可以快速仿寫幾句然后讀出來,也可以“君子動口不動手”直接描述出來!
生1:我來描述一下運動會上的壯觀:駿馬一樣,是跑步的健將;大雁一樣,是跳高的選手;猿猴一樣,是機敏的籃球運動員;浪濤一樣,是此起彼伏的加油聲……
生2:我來描述一下南豐蜜桔節上的壯觀美:人們像潮水一樣聚集到一起,從前面一排往后面看,簡直是一個人海,人們像著了魔一樣觀看演出,每次精彩的節目過后總有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就像人海上空卷起一陣暴風雨……
生3:我也來描述一下蜜桔節上的壯觀氣勢:看到這熱鬧非凡的場面,使我想起了沙漠里的旋風;使我想起了平原上的疾風驟雨;使我想起了大海中的波濤洶涌……
師:這節課,我們不僅感受到安塞腰鼓的壯美,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精美。課后,讓我們用最新最美的語言來歌頌我們的祖國,贊美壯麗的人生,描繪美好的生活吧!
(生鼓掌,下課!)
【教后反思】
通過參加競賽和聽取評委們的意見,我深深感到:只有通過教師自己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感悟出新的教學理念。
我把兩個有梯度的教學缺口:“ 的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體現一種 之美”交給學生,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就是讓學生在活動、體驗和表現過程中去發現知識,進行開發性學習。更要求學生盡可能地躍過學習這一過程,直接進入發現,就這個過程來說,學習就是發現,發現就是學習。在引導發現的同時,也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發展能力。注重了學生求異求新思維的開啟。這樣,一方面對接了新課程自主學習的要求,一方面凸現缺口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的課堂生命意識。
我想,如果在這堂課上只是截取文中的某一、兩部分來學習和發現,留下部分作為讓學生課后學習和發展的缺口也許效果會更好,那樣,學生思想上閃耀的智慧火花也會讓我們老師備受鼓舞。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3
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每一次誦讀文本,每一次聽朗誦錄音,每一次觀看視頻、圖片,我都被安塞人民不屈不撓、頑強搏擊的生存狀態深深折服。我確定,這些文字打動了我,而這些聲光畫面同樣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想,生活在都市里的孩子對黃土高原、安塞腰鼓存在認知距離,若是給予前期渲染,調動他們的認知情緒,那品味文字一定會更細致,更到位。
基于這樣的思索,我準備在課堂上給他們聽陜北民歌,感知黃土高原的風格;看腰鼓表演片斷,感受安塞腰鼓火烈壯闊的氣勢;聽課文朗誦錄音,品味文字的同時,渲染贊嘆安塞腰鼓的情緒。從上課后反饋的情況看,這些教學手段的確起到了良好的鋪墊作用,極大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下課后,學生一致要求再放一遍視頻,再聽一遍錄音,再唱一次歌曲。對黃土高原及其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安塞腰鼓所折射出的不屈不撓、強盛搏擊的精神表示了強烈的認同。
然而,教學中,由于如何對教學素材進行取舍的問題沒有處理好,課堂上還是留下了些許遺憾──前松后緊,朗讀品味不充分!
其實,這堂課的重點應該是在朗讀文本,品味語言上。由于課前渲染鋪墊時間過長(約15分鐘),在重點環節的處理上,只能匆匆而就。我想,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壓縮導入材料。而可刪的素材是阿寶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以及腰鼓表演片斷一。
有時候,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舍不得,“舍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一種技巧。不要說導入的素材可以“舍得”,即使是課文內容,如果對完成教學目標意義不大,又未嘗不可以“舍得”呢?
“舍得”是一種策略,一種教學意識,更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敢于舍,巧妙地舍,才會重點突出,優質高效地完成教學。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4
誰是課堂探究活動的主角
——《安塞腰鼓》教學案例與反思
臨沭縣石門中學 孫元營
世界著名學者弗賴登塔爾指出:學生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認為在語文的互動—探究教學中,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親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現記錄《安塞腰鼓》的教學片斷,以期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案例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畫面導入 后。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然后請用“ 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以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
學生邊朗讀邊思考。
學生1:老師,我找到兩個——“豪放的安塞腰鼓”、“壯闊的安塞腰鼓”。
學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
學生3:“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
教師趁機鼓勵學生:我想同學們一定還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詞、句子來修飾、評價安塞腰鼓。
在老師期待的目光中,學生們表現得更為積極,紛紛動筆嘗試著、思考著……
2分鐘后,80%的學生臉上寫著勝利者的得意與自信,而其他同學有的還在凝神思考,有的寫了劃,劃了寫,還有兩名同學坐不住了,悄悄偷窺鄰座的本子……
教師趁機插話: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向周圍的同學請教。
教室里頓時失去了已有的平靜……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寫到黑板上?
全體同學要求強烈,無奈,教師只好請先舉手的兩名同學上臺。結果如下:
“元氣淋漓的安塞腰鼓”;
“奇偉磅礴的安塞腰鼓”;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師:既然大家都對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評價,那么你覺得安塞腰鼓美嗎?
學生齊答:美。
師:那好,咱們分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請各小組進行尋美點比賽,并用“ 美,你看(聽) ”的句式敘述出來。
大部分同學受上一環節啟發,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各小組同學躍躍欲試,“目無尊師”地爭論起來。
5分鐘后,教師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各小組同學情緒高漲,爭當小組發言代表。發言摘要如下:
1、“擊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2、“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3、“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
……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習慣地問: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有”,A同學站了出來,“老師,我突然有一個想法。”
師:是嗎?快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A同學:我們能不能像前幾天改寫古詩那樣,將這篇文章改為詩來讀呢?
師:這個想法非常好,很有創意,你能具體說說嗎?
A受到鼓勵后,非常自信的讀起了他改寫的詩。
A:我改寫的是第7段,請大家多多指教——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面對這一改法,個別同學似有所悟,多數同學則面帶困惑。
師面向全體同學:這樣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學搖頭表示不解,只有個別同學應和著。面對同學們的不解,A同學顧不上征求老師的許可就迫不及待地開講了:將這段文字改為詩后,我們就可以從中去體會、感受文章語言的詩意美、節奏美,這也是我們應尋找的美點之一。
同學們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學開始喊開了:原來這樣啊,我們也能改,保證比他改的好!
教師此時順水推舟:同學們按這種形式是否可以創作出更好的詩句,找出更多的美點呢?
面對新鮮的樣式,同學們熱情更加高漲。
生1:我改9~12段……
生2:我改25~27段……
生3:我改第23段……
有的同學邊說邊比劃著……
此情此景,我已沒有一點插話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二、反思
本案例選自我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整個過程自然、貼切。教師三言兩語就把學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學生在教師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參與體驗和互學情感,真正成了課堂教學探究活動的主角。這不正是我們日常教學中所追求的嗎?說老實話,上課之前,我既沒有刻意去設計每個教學細節,也沒有奢望能達到一種怎樣的境界。因此,就這堂課本身的設計來說,它絕非完美無缺。之所以把它記錄下來,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評判和指教,進而探討出一種真實、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動—探究教學方法。
對于A同學的改詩主張,用替換文學體裁的方法品讀文章,我把它視為一種“獨創”,這種“獨創”及其同學們的發言,著實讓我有一種“后生可畏”的感覺。同時也給了我三點啟示:
1、教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的思維可能會超越教師、超越教材,出現新穎、獨特的想法。呵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就要提前預見并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教學意外,以做到適時引導,有效控制。
2、學生的創造需要有教師的及時調控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我嘗試、自我發現、自我評價和選擇為依托;需要有教師為其提供的心靈上的自由、教學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備了民主、平等、開放的教學空氣和土壤,自由的心靈才能夠呼吸、生存,創造的種子才能夠生根、發芽、破土成長。
3、教育就是一首詩,“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追求課堂上的“實、趣、活”,僅僅靠研究教材、選擇教法、學法,甚至上幾節研究課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善于關注國內外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思想始終處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加以實踐、提煉、完善和升華。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5
世界著名學者弗賴登塔爾指出:學生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根據這個指導思想,我認為在語文的互動—探究教學中,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親歷知識的探究過程。
現記錄《安塞腰鼓》的教學片斷,以期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案例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畫面導入后。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然后請用“ 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以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
學生邊朗讀邊思考。
學生1:老師,我找到兩個——“豪放的安塞腰鼓”、“壯闊的安塞腰鼓”。
學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
學生3:“驚心動魄的安塞腰鼓”。
教師趁機鼓勵學生:我想同學們一定還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詞、句子來修飾、評價安塞腰鼓。
在老師期待的目光中,學生們表現得更為積極,紛紛動筆嘗試著、思考著……
2分鐘后,80%的學生臉上寫著勝利者的得意與自信,而其他同學有的還在凝神思考,有的寫了劃,劃了寫,還有兩名同學坐不住了,悄悄偷窺鄰座的本子……
教師趁機插話: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向周圍的同學請教。
教室里頓時失去了已有的平靜……
師:誰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寫到黑板上?
全體同學要求強烈,無奈,教師只好請先舉手的兩名同學上臺。結果如下:
“元氣淋漓的安塞腰鼓”;
“奇偉磅礴的安塞腰鼓”;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師:既然大家都對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評價,那么你覺得安塞腰鼓美嗎?
學生齊答:美。
師:那好,咱們分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請各小組進行尋美點比賽,并用“ 美,你看(聽) ”的句式敘述出來。
大部分同學受上一環節啟發,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各小組同學躍躍欲試,“目無尊師”地爭論起來。
5分鐘后,教師請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各小組同學情緒高漲,爭當小組發言代表。發言摘要如下:
1、“擊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2、“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3、“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與影的匆匆變幻。”
……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習慣地問: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想法?
“有”,a同學站了出來,“老師,我突然有一個想法。”
師:是嗎?快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a同學:我們能不能像前幾天改寫古詩那樣,將這篇文章改為詩來讀呢?
師:這個想法非常好,很有創意,你能具體說說嗎?
a受到鼓勵后,非常自信的讀起了他改寫的詩。
a:我改寫的是第7段,請大家多多指教——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面對這一改法,個別同學似有所悟,多數同學則面帶困惑。
師面向全體同學:這樣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學搖頭表示不解,只有個別同學應和著。面對同學們的不解,a同學顧不上征求老師的許可就迫不及待地開講了:將這段文字改為詩后,我們就可以從中去體會、感受文章語言的詩意美、節奏美,這也是我們應尋找的美點之一。
同學們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學開始喊開了:原來這樣啊,我們也能改,保證比他改的好!
教師此時順水推舟:同學們按這種形式是否可以創作出更好的詩句,找出更多的美點呢?
面對新鮮的樣式,同學們熱情更加高漲。
生1:我改9~12段……
生2:我改25~27段……
生3:我改第23段……
有的同學邊說邊比劃著……
此情此景,我已沒有一點插話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二、反思
本案例選自我平時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整個過程自然、貼切。教師三言兩語就把學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學生在教師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盡情地釋放著自己的參與體驗和互學情感,真正成了課堂教學探究活動的主角。這不正是我們日常教學中所追求的嗎?說老實話,上課之前,我既沒有刻意去設計每個教學細節,也沒有奢望能達到一種怎樣的境界。因此,就這堂課本身的設計來說,它絕非完美無缺。之所以把它記錄下來,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評判和指教,進而探討出一種真實、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動—探究教學方法。
對于a同學的改詩主張,用替換文學體裁的方法品讀文章,我把它視為一種“獨創”,這種“獨創”及其同學們的發言,著實讓我有一種“后生可畏”的感覺。同時也給了我三點啟示:
1、教師的思維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的思維可能會超越教師、超越教材,出現新穎、獨特的想法。呵護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就要提前預見并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教學意外,以做到適時引導,有效控制。
2、學生的創造需要有教師的及時調控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我嘗試、自我發現、自我評價和選擇為依托;需要有教師為其提供的心靈上的自由、教學上的民主做后盾。只有具備了民主、平等、開放的教學空氣和土壤,自由的心靈才能夠呼吸、生存,創造的種子才能夠生根、發芽、破土成長。
3、教育就是一首詩,“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追求課堂上的“實、趣、活”,僅僅*研究教材、選擇教法、學法,甚至上幾節研究課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善于關注國內外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使自己的教學思想始終處于改革的前沿,并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地加以實踐、提煉、完善和升華。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6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作品,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安塞腰鼓》教案及反思,供你參考。
《安塞腰鼓》教案教材分析
《安塞腰鼓》是一篇用雄渾激越的鼓點敲出的優美豪放的詩章,是一曲旺盛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熱情頌歌。作者通過一群樸實得像紅高粱一樣的茂騰騰陜北后生在黃土高原上展現的壯闊、雄渾、激越、豪放的腰鼓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中華民族古老淳樸的民間文藝風情,顯示了生命的活躍和強盛。抒發了中華民族掙脫了束縛與羈絆、閉塞與保守后的歡樂和痛快、思索和追求。文章語言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在內容和形式上取得了完美的統一。課文多用短句來表現內容,顯得鏗鏘激昂,同時還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間的排比,交錯出現,一個接一個,使內容表達得更加熱烈、更激蕩,充分表現了生命和力量噴薄而出的神韻。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詩化的散文,有著雄渾偉奇的畫面,更有著與畫面風格一致的氣勢磅礴的語言,所以教學分為兩個板塊:感知氣勢;品味語言。整個過程又以“朗讀”一線貫穿讀、說、析、品、評,不知不覺讓學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學。
2、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凸現學生主體精神,力避教師煩瑣講解,突出新課程理念。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能力目標:能夠借鑒本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并把它們運用到平常的寫作當中去。.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本文用寫實的筆觸描繪了氣勢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觸可感的藝術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寫意。如何引導學生借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過聯系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方法
學生朗讀:通過讀感受語言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動。
討論品味:對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關鍵語句,仔細揣摩品味。
多媒體設計
1.腰鼓表演片段。
2.課文朗讀錄音。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資料了解安塞腰鼓,準備安塞腰鼓圖片及課文朗讀錄音磁帶并制成課件。
學生:1、搜集安塞腰鼓的有關知識及作者的情況;2、查閱工具書,疏通生字、詞語;3、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情美讀全文。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看錄像,談感受:
安塞腰鼓曾在我國多種大型活動中演出,可把其制成多媒體教學錄像。在正式講解課文時,放出來,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并調動學生的情緒。
學生邊看錄像邊品味文章的語言,體會其內容和形式的高度統一。
學生討論交流感受,教師適當相機引導:
(屏幕顯示)
①安塞腰鼓是黃土高原的“絕活兒”,它的粗獷、雄渾、動力十足的風格與當地自然環境、地理風貌、民風民情等渾然一體,不可分離。
②它是人、鼓合一的,沒有一種樂器能夠像它這樣要求人和樂器的高度合諧。人的表演和樂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勢,鼓借人威,酣暢淋漓,精、氣、神無阻無礙一脈貫通。
③安塞腰鼓的內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瀉;是羈絆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發、噴涌。
2、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安塞腰鼓的知識和作者作品資料,教師總結歸納
(屏幕顯示)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也是陜北人民精神風貌的象征。在古代既是激勵邊關將士沖鋒陷陣、浴血奮戰的號角,也是將士凱旋的歡迎曲。如今它已成為中華民族堅毅不屈、意氣風發、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象征。
作者作品:劉成章,生于1937年,陜西延安市人,現任陜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散文集《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安塞腰鼓》寫于1986年,它是一曲陜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頌歌,是一首黃土高原沉實、厚重內蘊的詩性禮贊。
朗讀感知課文
一、齊讀、正音
1.首先不作任何提示,讓學生齊讀全文。
2.糾正學生誤讀的字音。
二、讀出音樂美
1.學生自我評議剛才齊讀課文時所存在的問題。
2.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帶。要求學生帶著剛才評議的問題去聽,并根據錄音在文中作一些標記,如節奏、重音等。
3.對比評議:將自己的朗誦與錄音帶中的朗誦進行比較,發現他人長處。
朗讀指導:朗讀最基本的要求是讀準字音,接下來就是要讀準節奏。要讀準節奏,必須注意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停頓,還要分析課文的句式特點:本文以短句為主,因而節奏較快:讀準節奏以后還要注意語音的輕重,這樣才會產生抑揚頓挫的效果。
4.分節朗讀,學習重點:節奏、重音。
5.齊讀全文,注意音準、節奏、重音。
6.跟讀:跟錄音帶齊讀全文。
7.學生自由朗讀。
三、讀出畫面美
朗讀指導:朗讀水平若要向高層次發展,必須深鉆課文,才能身臨其境,進而讀出文章的畫面美。
1.尋找本文主體畫面的構成因素。
黃土高原(厚實、大氣)、一群茂騰騰的后生(熱情、充滿力量)、腰鼓(靈動而熱烈的陜北打擊樂器)。
2.分析全文畫面的構成。
以打擊腰鼓的不同過程為主,穿插一些想象的畫面(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等)、陜北農民的生活畫面、黃土高原與江南的對比畫面等。
3.教師示范朗讀片斷。
4.自由朗讀,力求進入課文情景,讀出文中的畫面美。
四、讀出力量美
1.討論:通過以上的朗讀,試用“ 的安塞腰鼓”的句式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內容。
學生各抒己見,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偉磅礴”“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好一個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從中讓學生感受腰鼓這種民間舞蹈的震撼力和蓬勃的生命力量。
2.播放配樂朗誦帶,讓學生體會文章的力量美。
3.學生誦讀。力求讀出本文所特有的陽剛之美。
五、總結尋美
分組朗讀,進行分組尋找美點比賽。用“ 美,你看(聽) ”的句式敘述出來。
學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發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而安靜。
②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③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擊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
⑤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
……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尋美,感受了安塞腰鼓那雄渾、激越、壯闊、火烈的特點和洋溢的陽剛之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內容賞析,品位語言,體會修辭,拓展訓練。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上節課我們通過“尋美”和“評價”感受到安塞腰鼓的激越和壯美,課文中也反復出現一句話,表現對安塞腰鼓的贊嘆,請找出來。
學生找出:“好一個安塞腰鼓!”
結構說明 文章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止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二部分為文章的主體部分,分別從四個角度來展示腰鼓舞的藝術魅力,且四個角度的分水嶺都是這一句話。
明確:這是文章內容與結構上的核心句。
內容賞析 出示問題:這樣“好”的安塞腰鼓使你聯想到什么? 它體現了什么樣的主題思想?
學生討論主旨:
歌頌生命中奔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有西北漢子熱情奔放的腰鼓表現出來;
表現要沖破束縛、阻礙的強烈渴望。貧瘠的黃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物質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壓抑、羈絆。安塞腰鼓表現了掙脫、沖破、撞開這一切因襲重負的力量;
歌頌陽剛之美,一群茂騰騰的后生,他們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美;
人就應該這樣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現。打破人們身上層層堅硬的外殼,不必患得患失。
(有一定的難度,無須面面俱到,只要有所體會、領悟即可。)
品味語言
學生尋找自己認為寫得精彩的地方,朗讀三次。請用“我喜歡 句子,因為 ”的句式進行評點。
(教師提示:可以從用詞、句式、修辭、寫法等角度入手)
教師舉例:我喜歡“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句子,因為反義詞用得好,在強烈的對比中,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學生間互相交流,教師作適當的歸納。
從用詞方面說:
(1)“緊貼在他們身體一側的腰鼓,呆呆地,似乎從來不曾響過”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安靜時安塞腰鼓的狀態。
(2)“茂騰騰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風”中的“茂騰騰”“咝溜溜”用得好,好在疊詞的運用使語言親切富有韻味。
(3)“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中反義詞用得好,好在它們對比強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點。
從句式上說:
(1)“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中“發狠”“忘情”“沒命”用得好,好在它們語意層層遞進,語勢步步增強。
(2)“交織!旋轉!凝聚!奔突!輻射!翻飛!升華!”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們使文章語句鏗鏘,氣勢強勁,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與“看”獨立成段好,好在它們特別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畫面由靜到動的急轉。
從修辭上說:
(1) “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寫得好,好在比喻使對象更加形象具體,從而鋪排出一系列異彩紛呈的畫面。
(2) 文中的反復用得好,好在使語言節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 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樣的排比增強了語勢,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氣勢。
本文大量運用排比,有句內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句內部的排比:“一錘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句與句之間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段與段之間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流做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這些排比句使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錢鉆,能表達出強烈的思想感情。
從寫法上說: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寫得好,好在它使人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內涵。
(2)“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寫得好,好在“以聲寫靜”,更加突出了鼓聲止后的寂靜。
(3)文中開頭的靜態描寫好,好在它為文章后面寫動設下鋪墊,使文章靜中蘊動,動靜結合,充滿畫面美。
拓展延伸
教師將大家剛才讀的內容改成了另一種文學樣式——詩,(幻燈出示所改之詩)教師范讀。
驟雨一樣 是急促的鼓點
旋風一樣 是飛揚的流蘇
亂蛙一樣 是蹦跳的腳步
火花一樣 是閃射的瞳仁
斗虎一樣 是強健的風姿
學生反復朗讀,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內容。如:
愈捶愈烈 形體成了沉重而又紛飛的思緒
愈捶愈烈 思緒中不存任何隱秘
愈捶愈烈 痛苦和歡樂
生活和夢幻 擺脫和追求
都在這舞姿和鼓點中
交織! 旋轉! 凝聚! 奔突! 輻射! 翻飛! 升華!
小結:
這篇文章氣勢恢宏,語氣連貫,節奏明快,語句錫銘,寫出了安塞腰鼓壯闊、豪放、
火烈的特點。表達出作者贊美了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強烈的思想感情贊美陜北高原人們粗礦、豪邁、開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處運用排比、比喻,使文章氣勢恢宏,節奏明快,每個詞語都簡潔有力,每個句子都激越豪壯,增強了文章感人力量。
作業:
1、請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寫一段話,描述一個表演場面。(可事先準備一個表演錄象)
2、積累詞語,收集文中好字好詞。
3、背誦你認為精彩的語句,并摘抄筆記本上。
《安塞腰鼓》反思《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這篇課文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征: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贊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仿佛地底突騰運行的火山巖漿,最后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于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即:1、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學過程的設計,我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 1、創設情景朗讀。在朗讀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一些情景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2、尊重個性朗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對一篇課文學生認識的角度和欣賞的特點不同,可能對文章各個部分的認識也不同,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異。教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讀方式強加給學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個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不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當成是衡量學生朗讀是否有感情的唯一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孩子們思維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千萬不能強求一致。3、著眼情感朗讀. 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前兩項易指導,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則難度較大。怎樣讀算“有感情”地讀,我以為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融合讀者的情感,批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僅僅是力圖表現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無視作者之情,皆不能謂之為“有感情”的讀。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這節空講課上,我以“讀”為線索,一切教學環節都為“讀”服務,“讀”就是為理解“搏擊命運”的中心而服務。整節課我從三個角度入手:靜態電教手段——動態電教手段——教師自身的激情,講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師生共鳴的效果。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7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4、觀看開發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節,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干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節,提問:你比較傾向于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安塞腰鼓》教學反思
在明星鎮推進導學案的教研活動中,我講了《安塞腰鼓》一課。《安塞腰鼓》是我國當代作家劉成章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課文通過寫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贊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品味作者如詩如畫,極富音樂美的語言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安塞腰鼓是產生于北方黃土高原上的一種民間藝術,充滿原始的意味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學生對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我在課前應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好多媒體課件,在課的一開始,播放安塞腰鼓的視屏,給學生以感官的刺激,讓學生了解安塞腰鼓的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感受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我根據文本內容,結合《新方案》中的設問導讀,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有感情地讀、不同方式地說,理解文中四次“好一個安塞腰鼓”究竟好在哪里?并順手完成新方案中的鞏固練習,這樣來突破本課的教學重點。最后拓展練習,讓學生仿照文章中的一段,寫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這樣將語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
課后,教研室領導、教辦主任孟老師及同科教師對導學案的運用和課堂上的亮點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同時也提出了不足,如:課件的出示有些突然,或如果能用鼓響之前和鼓停之后的靜反襯鼓敲起來之后的鬧效果會更好。我將誠懇的接受這些建議,并且在教學中改進,力求推進導學案的順利進行,并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8
針對氣勢磅礴、力量雄奇的散文《安塞腰鼓》教學,如果嘗試運用上述教學法,首先必須適當地讓學生對作品內容有初步的整體把握,但是又必須突出重點,所以筆者選取了把三次反復出現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作為突破口,請學生自己說出這是作者在反復抒發對安塞腰鼓的贊嘆之情。借此以點帶面,替學生先梳理清楚作品的行文思路:此文實際用每一次出現的“好一個安塞腰鼓!”一句分別對前文作一個小結;而且在每一部分內容里面作者均是先描寫安塞腰鼓表演的壯觀場面,然后述說作為觀眾之一的作者身臨其境時隨之產生的豐富聯想,最后則是議論、贊美安塞腰鼓——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作品層層遞進的情感宣泄的特點,而且可以讓他們在自讀自疑過程中集中火力各個擊破。
自讀、自疑、教學相長的思路進行“非預設性” 教學鼓勵學生借助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積累,所以學習氣氛相對比較活躍,學生的積極性也比單純地由教師講解分析要高漲。比如同學在閱讀后提問:本文第10自然段表達的是什么意思?我適時先作引導:要理解這個句子,先必須依次明白前面的兩個段落的意思,而且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什么“使人想起”?學生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回答道:是壯闊、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我接著動情地說:對啊,當作者看見這腰鼓表演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古人所寫的詩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這是唐朝詩人的杰作,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這個詩句表現的戰爭場面,你有什么感想呢?學生在老師激情地引導下,踏實地對悲壯的古戰場似乎有了初步感受。而《安塞腰鼓》接下來的語段則引用了“信天游”陜北民歌《王貴與李香香》的句子: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我又啟發學生:你們抓住該句關鍵詞“千里”、“萬里”想象一下安塞腰鼓表演的場面是怎樣的?學生們又找到了答案:很遼闊。我趕緊趁熱打鐵:是啊,作者借助這個詩句是想要寫出腰鼓表演場面的空前壯闊!而聯系課文短橫線下的注釋,柴同學提出的問題里的“晦暗”是指人們對生活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人生的領悟境界,那么該句“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會表達哪個方面的感想呢?學生們回答道:那是針對人生話題的。我進一步開導他們:古語說人生,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其中“四十不惑”就是指每個人到了一定的年紀隨著閱歷的增加,對生活、對宇宙的感悟基本達到了大徹大悟的境界!我最終拉回學習話題:然而在本文中,帶給作者這種思想領悟的卻是安塞腰鼓,那么安塞腰鼓實在是非常神奇的啊,我們要好好領略一下作者展示的安塞腰鼓。
再如又有同學提出:怎樣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我啟發他們道:這是有前提的,我們先一起來看前面的語段所寫“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我說這里運用了“此時無聲更勝有聲”的藝術手法,我們來看句中的倆字“它”和“她”分別指代什么?學生們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個“它”指安塞腰鼓,后一個“她”指出奇寂靜的世界。我進一步啟發道:你們的回答很正確,我們可以嘗試想象一下曾經喧鬧的腰鼓一旦安靜了,確實會留給觀眾格外寂靜的感覺,但是倘若我們認為“雞啼”是實寫呢?在黃土高原上是有居住在窯洞里的人們,抗戰時期的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延安就坐落在陜西,那么傳來一聲意外的“雞啼”也屬正常;但是倘若這是虛寫呢,作用何在?毛昱博同學解釋說:人們當時沉浸在激情的回響中,“雞啼”反襯這份寂靜。我繼續發問:還有其他理解嗎?111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道:
人們沉浸在激情的回響中,被一聲“雞啼”喚醒。我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他們倆的回答怎么樣?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的。我評價道:兩個同學的理解都非常合理,111的理解毛昱博的似乎更翻進一層。
上述幾個例子只是在《安塞腰鼓》的教學過程中閃現的幾朵浪花,其實在兩課時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也讓老師感到震撼的“靈感火花”比比皆是,隨處可以采擷,這不能不說是得益于采用了自讀、自疑、教學相長的思路進行“非預設性” 教學的方式。因為在嘗試這種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老師與學生之間人格完全平等,老師時刻注意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也意識到老師僅僅是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而已;而教學活動又是在師生、生生之間從語言到知識結構到思想、心靈世界的對話中展開,所以這種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在完全開放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心靈世界完全敞開,思維的火花閃現得更加燦爛;同時授課的教師也可以從中獲得收益。雖然有些教學意外里超出教學設計,但真知灼見也往往在其中閃光。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9
《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通過描寫安塞腰鼓這樣一種舞蹈藝術來寫人,表現黃土高原人民粗獷、豪放的性格,表現高原人民活躍、旺盛的生命力,表現高原人民與貧困的生活頑強搏擊,夢想、追求美好未來的精神。
教學這篇課文,我有這樣幾方面的思考:
1.抓住“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一條貫穿全文的主線,以它為引子層層展開四個方面的教學,每一層都以“安塞腰鼓好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引領學生切入文本,并最終都回歸到這個點上,以 “好一個安塞腰鼓!”引導學生提煉、歸納每一層的要義,體會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突出、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抓住重點段、重點句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文章從四個方面寫安塞腰鼓的特點,其中一、三兩個方面是重點,所以我是濃墨重彩,引領學生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第6自然段重點抓了“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這一排比、比喻句,引領學生從詞語到詞組到句子層層豐富地品味語言的精妙,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其次是“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這一句,引領學生提挈三對反義詞(冰冷——燥熱;恬靜——飛濺;困倦——亢奮)來體會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火烈。3.以讀為主。這篇文章的語言非常獨特,文章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復的修辭方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所以我整堂課都是緊貼文本,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人讀、齊讀,有疊加讀、開火車讀,有男女生分讀和男女生接讀,等等,最精彩的是讀第6自然段的排比句時讓學生疊加讀,很有氣勢。通過讀,讓學生感知語言的精彩,感悟語言的含義和語言背后的深意,感受語言的魅力。
綜觀整堂課,自己激情地演繹著《安塞腰鼓》的教學,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學中,安塞腰鼓已進入了我的心中,在心中隆隆作響。學生激情地朗讀著、深刻地解讀著文本,想必安塞腰鼓也已經敲響在他們心上。略有幾個細小的地方沒有我期待的那樣出彩,但整堂課燃燒著安塞腰鼓和《安塞腰鼓》的激情!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10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這篇課文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征: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贊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仿佛地底突騰運行的火山巖漿,最后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于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即:1、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學過程的設計,我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 1、創設情景朗讀。在朗讀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一些情景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2、尊重個性朗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對一篇課文學生認識的角度和欣賞的特點不同,可能對文章各個部分的認識也不同,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異。教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讀方式強加給學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個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不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當成是衡量學生朗讀是否有感情的唯一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孩子們思維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千萬不能強求一致。3、著眼情感朗讀. 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前兩項易指導,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則難度較大。怎樣讀算“有感情”地讀,我以為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融合讀者的情感,批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僅僅是力圖表現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無視作者之情,皆不能謂之為“有感情”的讀。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這節空講課上,我以“讀”為線索,一切教學環節都為“讀”服務,“讀”就是為理解“搏擊命運”的中心而服務。整節課我從三個角度入手:靜態電教手段——動態電教手段——教師自身的激情,講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師生共鳴的效果。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11
《安塞腰鼓》是劉成章先生的散文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這篇課文呈現出這樣幾方面的特征:第一,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言:“五情發而為辭章。”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就是“為情而造文”的標本。《安塞腰鼓》通篇貫注一個“情”字,作家通過一系列對“安塞腰鼓”贊美的語詞,來直抒胸臆。第二,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文心雕龍·情采》中又言:“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為了確保情感的暢通無阻,劉成章《安塞腰鼓》通篇用詩的方式加以強化。第三,想像奇偉,意境雄渾。“安塞腰鼓”這個特定的意象,在劉成章的腦際孕育、旋轉,仿佛地底突騰運行的火山巖漿,最后有最徹底、最盡興的噴發,燦爛的意象在瞬息之間紛翻飛舞。
但對于六年級的孩子們來說,要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我確立本課主要解決兩個問題,即:1、品味課文語言的氣勢、節奏與激情。2、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學過程的設計,我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 1、創設情景朗讀。在朗讀教學中巧妙地創設一些情景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2、尊重個性朗讀。《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對一篇課文學生認識的角度和欣賞的特點不同,可能對文章各個部分的認識也不同,朗讀的處理方式也各異。教師不可以把自己的朗讀方式強加給學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要珍視學生的朗讀個性,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不要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對作者情感的體驗,當成是衡量學生朗讀是否有感情的唯一標準。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限制了孩子們思維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千萬不能強求一致。3、著眼情感朗讀. 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前兩項易指導,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則難度較大。怎樣讀算“有感情”地讀,我以為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融合讀者的情感,批情入境,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僅僅是力圖表現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無視作者之情,皆不能謂之為“有感情”的讀。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葉老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這節空講課上,我以“讀”為線索,一切教學環節都為“讀”服務,“讀”就是為理解“搏擊命運”的中心而服務。整節課我從三個角度入手:靜態電教手段——動態電教手段——教師自身的激情,講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達到師生共鳴的效果。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12
學完劉成章的《安塞腰鼓》,我們被文章的內容所震撼。
怎樣理解本文最后一句“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我啟發他們道:這是有前提的,我們先一起來看前面的語段所寫“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的.寂靜,以至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我說這里運用了“此時無聲更勝有聲”的藝術手法,我們來看句中的倆字“它”和“她”分別指代什么?學生們略一思考就回答道:前一個“它”指安塞腰鼓,后一個“她”指出奇寂靜的世界。我進一步啟發道:你們的回答很正確,我們可以嘗試想象一下曾經喧鬧的腰鼓一旦安靜了,確實會留給觀眾格外寂靜的感覺,但是倘若我們認為“雞啼”是實寫呢?在黃土高原上居住在窯洞里的人們,傳來一聲意外的“雞啼”也屬正常;但是倘若這是虛寫呢,作用何在!一同學解釋說:人們當時沉浸在激情的回響中,“雞啼”反襯這份寂靜。我繼續發問:還有其他理解嗎?另一同學馬上站起來說道:人們沉浸在激情的回響中,被一聲“雞啼”喚醒。我問全班同學:大家覺得他們倆的回答怎么樣?大家一致認為:可以的。我評價道:兩個同學的理解都非常合理。
《安塞腰鼓》課堂反思 篇13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偉,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4、觀看開發大西北的圖片,感受大西北日新月異的變化,從而深入理解課文。
課堂上,我和學生平等對話。除此,我還設計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環節,不同的讀者對《安塞腰鼓》主旨不同理解的展示,讓學生思考,理解,探究,從而使學生對文本主旨有多元化的理解。在朗讀品味這個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干性的。在教學多元化探究文本主旨這一環節,提問:你比較傾向于哪種觀點,你的理由是什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現存的,而是要學生經過選擇,獨立思考,組織語言陳述出來的。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性。
但是課上完后自己覺得這堂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 注重結果,忽略過程
課堂教學應該是重過程,輕結果的。我在教學時偏重結果,而忽略了過程。如:有學生賞析“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這句話時,她的答案完美無缺,我很欣然,其實這答案是教學資料上的照本宣科,并不是她思考的結果。如果,我不沉湎于這個完美的答案,而提問一下他是怎樣理解的這個思考過程,這樣的課堂也許就更實在,更有味。
2、 問題設計有待推敲
在朗讀和品味這個教學環節。我設計的兩個問題是:①你認為哪幾個段落比較精彩,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②你最喜歡的哪幾個句子,說說你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其實有重復,一般來說,自己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往往就是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應該把兩個問題合并為:哪些段落你最喜歡,用你認為恰當的情緒和節奏讀一讀,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3、 缺乏追問藝術
在品味語句這個教學環節,本應是很出彩的環節,但由于我缺乏追問的藝術,而平淡了不少。如一個學生在談理由時,講他喜歡這個句子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我沒有追問排比這種修辭手法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這樣課堂就顯得淺薄,缺少深度。
總之,反思使我清醒,反思使我進步,這堂課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