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1
上這課前,考慮到這課篇幅比較長,讀通讀熟不容易,早讀課上讓學生重點讀,大概用了20多分鐘,通過檢查,情況還不錯。
因此,按照事先的預設導入后,先鞏固了生字新詞及比較生疏的詞(乳白色 執行 劃破 控制 僑胞;戈壁大漠 寒風凜冽 亮如白晝 肅然佇立 烈焰升騰 大漠震顫 直指蒼穹 清晰可辨 游弋 蘊含 澎湃 橘紅色)接著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飛船和太空的資料,學生們暢所欲言,找了很多內容,更可喜的是這樣的場面給今天的教學內容創設了很好的情景,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抓住時機,隨后問到:大家搜集的內容和今天要學的課文《夢圓飛天》有哪些不同。
馬上就有學生舉手回答:這篇課文中的飛船是首次載人飛向太空的。我很快又問:“首次”怎樣理解?有人回答:是第一次。“讓我們自由讀這篇課文吧”每個學生都很投入。課文中有好幾個場面都讓人印象深刻,有發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場面,有發射成功后激動人心的場面等等。
要想讓學生能對課文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想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文中按飛天的先后順序重點描寫了四個場面,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最令他們感動的場面說一說原因,主要以“送行——發射——問候”幾方面來講,你感受到怎樣的氣氛,體會到怎樣的心情這一大問題,一起和學生品味了,學生想說的很多,體會得也比較好,能扣住文章的關鍵詞體會到人們激動、期待、興奮等心情,也能從楊利偉的話語中,感受到他必勝的信心、堅定的意志、不怕犧牲的精神此外,讓學生課前去了解一些有關飛船的信息,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對于學好這篇課文也是有幫助的。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2
反思《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關于修辭的教學時指出:“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告訴我們學習修辭的目的不是為了系統掌握修辭學的知識,而是要服從理解課文的需要;告訴我們小學生學習修辭要掌握的“角”是“必要”,不要講得太深,要在學生所能理解的范圍內;還告訴我們不必另設修辭課專門講解修辭知識,應當采取“隨文學習”的做法。
比如,本課中的“從頭頂傾注而下的水滑過了我們的`臉,像一條小溪流,順著脖子緩緩地滑過了我們的胸和背……”和“先是像我們這樣的孩子……”前者是比喻,后者不是比喻,通過比較的方法,學生就能理解比喻容易出現的誤區。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3
這是一篇介紹讀書常識和讀書方法的課文。課文介紹了精讀和略讀兩種方法。
學生對精讀不陌生,用此教學對重點過閱讀課文,幫助學生感情課文所要說明的意思是如下幾點:一是略讀的意義;二是怎么進行略讀;三略讀該注意些什么。通過學習課文中介紹的略讀,幫助學生增加語言積累,應道學生感悟說明問題的條理和方法,重點是略讀的方法。閱讀教學不同于閱讀,略讀教學也有別于略讀。
略讀只是一種閱讀的方式,它的任務比較單一,只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則是一種教學活動,它承擔了更為廣泛的任務,不止是讓學生在略讀實踐中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學習略讀方法,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因此,在略讀教學中光讓學生略讀是不夠的,還要授之以法,循法而學。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4
《灰椋鳥》這篇散文描繪了灰椋鳥歸林時的壯觀場面,表達了作者對鳥兒的喜愛和對林場工人辛勤勞動的敬仰之情。這節課,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自讀自悟,領會并欣賞灰椋鳥歸林以及他們落下起飛、起舞爭鳴的景象,體會作者觀鳥時的興奮,歡呼時的情感,增強學生愛鳥意識。課始,我利用談話方式把學生引入了課文的重點段落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特別針對“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蕩蕩”、“傾訴”、“百鳥爭鳴”、“似……,如……”等重點詞、句的'理解、品味、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體會后再朗讀。
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創共生的過程,師生同屬于課程的構成因素,教師與學生平等地參
與教學,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我覺得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我開始復習時出示灰椋鳥的外貌,到最后沒有再出示進行比較,使課堂教學少完整;其次,在讓學生想象說話時,學生思路較窄,我沒有及時進行思維廣度的引導,使課堂缺少了靈性;還有,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上,我覺得自己的評價語言比較貧乏,對學生的激勵性不夠,使課堂語言少豐富。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5
今天這堂課,我從蘇軾的另外一句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入手,讓學生品讀雨之奇,扣住一個“奇”字,學生讀到了雨的來去匆匆,讀到黑云白雨的奇妙色彩……一個“奇”字,提領一頓,百毛皆順啊。
品味詩文意境前后,學生對詩題中的“醉”字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剛接觸這首詩的時候,學生就注意到這個“醉”字,他們理解為喝了點酒寫下的'詩文,然而在學完詩文之后,學生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學生提出,這個“醉”,還有陶醉的意思。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6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文中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告訴學生禮貌的重要性: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教學之前,因為大隊部舉辦的“踏英雄足跡,做文明少年”的隊會活動中,我班學生將文中的三個事例進行了課本劇排練,所以教學時,我讓學生把三個小戲劇在課堂上進行了表演。再讓學生討論,同是問路,為什么岳飛就得到了悉心的指點,而牛皋就沒有得到指點呢?從而讓學生理解了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接著,我采用了放手的態度,讓學生自學后兩個事例,效果不錯。這節課,我還通過結合以前所學的課文讓學生了解了議論文的文體。但仿寫的效果并不理想。還應加強寫作指導。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7
《語文課程標準》中很強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重感悟。這就造成一種不良的傾向:學生只是匆匆讀過一遍課文,句子還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學生說感悟,往往造成課堂上的“死氣沉沉”。我在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并未一下子就讓學生談體會,而是進行了層次分明的朗讀、感悟。
我首先讓學生聽老師范讀,并說說你的第一感受,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最初了解。然后又讓學生邊讀邊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這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就又更進了一步,他們此時考慮的并非完全是課文中的原話了,而是把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都挖掘出來了。如有同學說“安詳”平時都是用來描寫人物的……最后我又設計了讓學生朗讀這一環節,使學生在對課文達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盡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實效。
《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節課在教學“我”和小外甥月下對詩時,我大膽地放開手了,從頭到尾都把學習課文的`時間留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探討詩中表達的作者的情絲,學做小詩人吟誦詩句。整堂課至始至終都是學生在學習、在思考、在探索。我只是他們匯報學習情況的組織者、牽引者。這就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高。整節課,在詩和月的光輝里漸漸度過,學生們很愉快,我也很愉快。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8
教學本課時,我抓住了兩個問題統領全文,其一: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其二: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對于司馬遷為什么要發憤寫史記?通過與發奮的比較,學生理解為“一場飛來橫禍”造成。通過教師補充“李陵事件”,使學生了解司馬遷是一個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漢子,是個是非分明的客觀的史官;接著抓住“血濺墻頭”“了此殘生”理解司馬遷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個男子漢一樣光明磊落的活著,可是現實卻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漢一樣壯烈的死去,可是父親的遺志沒有完成,理想沒有實現,他只能忍受著悲憤茍活著,他是一個偉丈夫。
因為開始提出的.問題準確地把握了課文的重點,貼近了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學生深入地讀書感悟、熏陶、內化,充分地開發文本的教育資源。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通過潛心會文和表情朗讀課文,感悟、體驗司馬談臨終時“淚流滿面”的遺囑,司馬遷受酷刑時“悲憤交加”的情景,使學生的心靈就會受到震撼,司馬遷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效果很好。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9
《月光啟蒙》是內蘊豐富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詩人孫友田。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時,在夏夜月光的伴隨下,母親唱民歌童謠和講神話故事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母親啟蒙教育的感激、懷念之情。孫友田感謝“月光啟蒙”,我也同樣感謝《月光啟蒙》。 《月光啟蒙》讓我進一步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而且這些不足還是教師對教材的解讀不夠準確和備課時偏重于備教材忽視了備學生而造成的。
1.“對話”問題。
語文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彼此分享對文章的理解,探討重點問題。作為教師,比孩子早一步解讀教材,其實在整個“對話”過程中更應該是充當“引路人”的角色。也就是說教師對“對話”在備課中是早有預設的。對于預設,在備課中我是相當細致的,從學生角度出發,設想了許多情境,同時也設計了必要的引學過程。但課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陷入自己的預設,這就不再是真正的“對話”了。
2.“評價”問題。
在課堂上適時的評價是推動教學,促進學習的一種有效的辦法。我在評價上做得總欠火候,有時一個手勢、一個微笑、適時的示范都是評價,往往“無聲勝有聲”。學生是否從評價中獲益,并有所提高,是評價有效與否的標準。在本課的教學中,對朗讀的評價是重點,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從評價中理解課文應該怎么讀好,讀出味道。如對歌謠的朗讀,第一次我是讓孩子在理解第四節的基礎上讀得柔美、深情。第二次則是讓孩子在理解歌謠的基礎上讀出文字的'意韻。
但在教學中,因為評價的意向性不夠明確,孩子沒有讀到位就急于推進教學,而使讀的層次體現得并不分明。可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有豐厚的語言底蘊,對于課堂中生成的問題能用妥當的語言引導,巧妙而又自然的推入下一環節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提高。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上了這一節課,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借助課文插圖,幫助理解。課文上方的插圖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清晰形象地顯示了金字塔的外觀形象,與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介紹也正好吻因此,我首先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暢談所見所感,無疑為學生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作了一個非常有益的`鋪墊。
2、通過多種途徑,扎實訓練。
1、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自主解讀;
2、誘導學生不但能看出金字塔的外形特征,而且能讀懂其內在的品格;
3、提示學生抓住關鍵詞語朗讀體會;
4、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悟。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音樂之都維也納》是一篇散文,作者用優美的筆觸描寫了維也納城市的獨特風貌,講述了維也納被稱作“音樂之都”的淵源,表達了作者對音樂之都的贊美和向往。
課文的語言簡潔、優美,對維也納的介紹層次清晰、明快,有詳有略,如音樂般急緩有致。從這篇課文的內容看,要理解維也納為什么會被稱為音樂之都,首先可以利用每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中心句;其次,一定要在學習課文前我讓學生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如各音樂家的生平、業績,維也納的公園、劇院,城市的裝飾,人們的生活習慣等等。
如果沒有補充一定的背景材料,就難以解決這一問題。經過預習,課上就產生了一個小小的亮點。我問學生:“維出納是大音樂家的'搖籃,后人為了紀念他們,用他們的名字來命名這些街道、公園。都會命什么名呢?”學生的思維被激發了,興趣被調動起來:貝多芬公園、海頓禮堂、莫扎特劇院、莫扎特街道、施特勞斯會議大廳、舒伯特公園、海頓公園……
但反思整節課,我覺得個性化朗讀還是做得不夠好。學生感受體驗作品的語言魅力這一過程教師的講解代替不了,學生的合作學習也取代不了,必須靠自己在閱讀中邊讀邊想,開啟心智。像《音樂之都維也納》這樣一篇課文提供了優美的語言,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如果能運用多媒體的優勢,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把維也納的美麗畫卷根據課文內容,通過展示,使學生產生感性的認識和體會,這節課也許就會更加激發學生喜愛音樂的情趣,效果也會更好些。
五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大江保衛戰》這篇文章記敘的是1998年解放軍英勇抗洪的情景。課文感情真摯、語言優美,對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的贊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無窮、震撼人心。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情感熏陶、語言品味、人格影響的好教材。
在教學黃曉文這個典型事例時,我也是借助學生已有信息的積累去感受。一根鐵釘扎進腳底,問同學們:你們有過這樣的受傷情況嗎?學生搖了搖頭,但他們說曾被針扎過,被刺扎過,那么我們如何面對的`?首先想到的是把刺兒拔掉。黃曉文扎的是鐵釘,可能有生命危險,他怎么做?找出了6個表示他當時動作的詞語:咬、拔、扯、捆、扛、爬。再注意這些詞:猛地、隨即、三下兩下、二話沒說、轉身、又。為什么?情況緊急,時間就是生命,所謂“搶險”是從時間的緊急中救出人民群眾的一切啊!這就是“全然不顧”啊!這就是“人民子弟兵”啊!
當學生的感動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的思維與感情已完全貫通,一觸即發,但憑借已有語言積累表達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有難度的,因為“所有的語言此時都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讀代講”:讓學生盡情地誦讀,讓激情在讀書中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