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
經過幾次試教之后,在自己班級上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一課。課后各老師們都幫我提了很多建議,回顧整個上課的過程,這其中讓我學到了很多,也給了我很多感觸。
總結這堂課,課文是篇懸念迭出的小故事。課文思路清晰。在第一課時,我的設計是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國王是怎么樣選擇繼承人的。第二課時,重點研讀課文,體會“誠實”。我通過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來領略主人公的內心的矛盾斗爭。朗讀、粗讀、邊感悟邊讀,有感情地讀,讀讀背背等不同形式中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并且練習上下文理解并掌握這些詞語的用法。整堂課上下來,思路還算清晰,重難點突出,但是總體感覺朗讀環節中,學生還沒有被引進情境中來,因此,反思我的教學活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并且,以后在教學上,要不斷反思。
主要的問題:
1、教學環節中的反應不夠靈活,教學是需要機智的,特別是學生都是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想法,教我以后要想辦法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2、對學生的反饋要及時,特別是對學生的評價。評價要多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發言。學生的朗讀不是很理想時,要留給他時間再次讀讀。這樣,學生會更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3、要照顧到學習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的學生,多點時間留給學生思考。
有些學生能夠歸納總結的知識點,盡量讓學生來回答有些問題,不要太心急著把答案告訴他們,這樣就很有可能變成灌輸式教學了。回答問題之前讓學生用筆圈圈畫畫,這樣也可以給大部分學生思考的時間,效果可能會更好。
4、本課讀的效果沒有體現,所以我以后要善于煽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邊感悟邊朗讀。
5、有些提示語的指向性不夠明確,因此,平時的教學用語要規范。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就學會把一些預設的情況考慮盡量周全些,這樣能夠讓自己面對課堂上生成性知識點的時候,心里有準備,然后不斷訓練自己。
最后,我想自己平時還要多學習優秀老師的課堂,在家常課上,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扎扎實實學習教學基本功,提高自己課堂的質量。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2
在備《月亮的心愿》一課時,就想著如何把握課的整個結構與課時內容的安排。幾經考慮之后把目標切分為:第一課時讀準生字字音,會寫其中的三個字;了解課文內容,初步知道月亮的2個心愿;理解月亮的第一個心愿,感受春游的快樂。第二課時鞏固生字讀音,并會用方法識記;理解月亮的第二個心愿,體會女孩的孝心和母親的關心;感受月亮美好的心愿,人人都能快樂。有了目標的定位那么上課的內容切割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了。
通過今天備課上課,總的感覺就是老師對課文的整體把握非常重要,教師只有自己充分的解讀了教材,才能帶領學生在教材中走個來回,首先要帶領學生走近教材,第一步先要會讀課文,準確地讀準每個字音,第二步讀課文做到不添字、漏字,不讀破句;其次帶領學生閱讀感悟和學生一起走進教材,去體會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文中重點、難點句子的把握分析,字正腔圓、充滿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要跳出教材,去感受教材編者言外之意,真正落實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去做,怎樣做才是更合情合理的。在學生理解感悟教材的基礎上,與生活緊密結合,真正學為所用,而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3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后,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后,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
《春筍》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實物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將一個從菜市買來的春筍,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將春筍春筍的“外衣” 一層一層地剝去,那“嫩生生”的'筍肉。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當然會發覺春筍很像里三層外三層包裹著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發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讓學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后,我說:“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這樣叫:“春筍,春筍,快醒醒吧。春天來了,快來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這樣呼喚:“春筍,春筍,快出來!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玩兒。”
一位小女生,用很輕柔的聲音說:“春筍,春筍,快醒醒!快醒醒!春天來了,它在等你出來呢!”
看!我們孩子的語言就是這樣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著,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愿意怎么喚就怎么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著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說:“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沖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說,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沖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么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一個人就是一個春筍,書包當石塊壓在頭上,學生作出使勁的表情,將掀翻的動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直觀教學,使有限的教材內容再生無限,為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廣闊的空間,以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4
在這次課內比教學的年級組初賽賽中,我參賽的課題是《比賽場次》,通過先說課后講課再評課這一系列比賽,在這個過程中我覺得有許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
《比賽場次》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借助“比賽場次”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列表、畫圖發現規律,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在課堂中,應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問題的空間,采用對比、小組合作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方法。
1、創設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利用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我在導入中引用了學生最熟悉的動畫片人物:大力水手、大頭兒子、大耳朵圖圖和淘氣為慶祝奧運會而舉行扳手比賽,進而引出單循環比賽,進而導入比賽場次。這些動畫片人物對學生很有吸引力,但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些人物和他們的年齡有些不太相符,課后我覺得應該用一些他們現在比較關注的動畫人物可能對他們更有吸引力。
2、以我們所在班級為引例,提出素要解決的問題。全世界的運動員都在積極準備著,我們學校的同學們也響應全民健身的活動,選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我們六年級(2)班8名同學進行乒乓球比賽,每2名同學之間都要賽一場,一共要賽多少場?”問題一提出,學生迫不及待的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索開來。就連平時注意力一向不集中的同學也都一樣迅速的用自己的方法探究起來。課堂狀態一下子就進入了正題。
3、鼓勵探索方式多樣化。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給學生創造充分探索解決策略的空間,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為了解決比賽中一共要進行多少場比賽這個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游戲、圖例、表格等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發現答案,有的學生還能運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課前為學生制作好探索規律的圖表,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學生分組探究,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使學生知道怎樣設計圖例和表格。
4、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一是教學時間控制的不好,在引導學生探索規律時花的時間較多,學生練習時間較少,后面沒有時間拓展延伸。二是在教學中電子白板的使用中還出現了一點瑕疵,主要表現在對電子白板的操作還不夠熟練,特別是用手寫筆書寫時不流利。三是教學效果不是特別明顯,部分學生任然對不同比賽賽制區分不開,這樣就無法利用探索的規律來解決問題。
在同組教師的棒組合指導下,我相信如果再上這節課效果一定會不一樣了。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5
《棉花姑娘》一文選自人教版第二冊第八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病了,葉子上長滿了蚜蟲,它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給自己治病,可它們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趕來把害蟲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長,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的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6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以“雨”為主題的第10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清新自然而又充滿童趣的詩歌。文中描寫了春雨之聲“沙沙響”,春雨之形像“串串小鈴鐺”,“雨鈴鐺”掛在屋檐上,“丁零當啷、丁零當啷”作響,招呼萬物迅速回歸、復蘇、生長,開始新的生活。這將引起兒童無限的遐想,他們富于幻想的心靈將與“丁零當啷”的鈴聲一起飄得很遠……三月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在這個時候教學本課孩子更有切身的體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讀為本,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新思維和豐富想象力的培養。我把教學設計為五個部分,包括導入新課、初讀課文、品讀詞句、感情朗讀、生字學習幾個環節,40分鐘教學下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孩子收獲很多,我自己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想談談自己課下反思以后的幾點感受。
一、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作為一年級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從細節入手,時時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前我提醒孩子應該準備什么、東西擺放在什么位置。用小任務的形式激勵他們做到坐姿端正、舉手發言。初讀課文時教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怎樣學會傾聽、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說話要完整、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寫字要做到“三個一”……隨時在教學中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隨文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怎么在有效的時間里提高識字的效率,降低識字的難度,隨文識字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鈴鐺的聲音引出“鈴鐺”,接著讓學生說說鈴鐺是用什么做的,進而引導孩子觀察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這樣非常巧妙地讓孩子認識了鈴鐺這個詞語。在初讀課文后對所學生字進行了朗讀和組詞訓練,當孩子說到“串”這個字的讀音時,順便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讓他們和冰糖葫蘆聯系起來,非常形象的就記住了這個字。在這節課上,各個環節都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富有兒童心理色彩的形式來進行。利用優美的聲音漂亮的圖畫讓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境地,用富有個性、富有想象力的心靈與美妙的詩句對話,經歷一次真正有趣而又意義重大的閱讀過程。
三、注重朗讀訓練的循序漸進
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老師在指導時要循序漸進。開始時,利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不添字、不丟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最后,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比如感情朗讀“沙沙響”和“丁零當啷”兩種雨的聲音,讓學生先傾聽雨的聲音,接著聽聽鈴鐺的聲音,再來讀讀這些詞,孩子們體會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讀出了春雨輕柔,輕快的感覺了。最后在掃清字詞障礙、理解障礙后,讓孩子們配著音樂看著美麗的春雨畫面感情朗讀直到背誦。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學習最后一句話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會招呼誰?會和他說什么?”并鼓勵他們學著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答道:“春雨在招呼小烏龜,快快出來做游戲。”“春雨在招呼青蛙,快快出來捉害蟲。”“春雨在招呼小松鼠,快快出來吃松果。”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文,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化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他們獨特的體驗所迸發出的奇思妙想是我們始料不及的,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正是教學的價值所在。
課后自己也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了一些不足:課堂上我將的課件出現問題,沒能把聲音播放出來,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大打折扣,且沒能讓孩子說說以前聽過春雨的聲音想什么?或可以讓學生再談談對不同的雨的感受,這樣的體會會更加全面。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還應更加全面,應給更多孩子說、讀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展示的空間。我想我會在今后教學中對每一節課進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7
今天,是我們本學期的第一次小教研活動。早晨第一課,我鄭重的邀來了心雨和細雨兩位老師。并一本正經地對孩子們說:“今天,兩位老師要來看看我們班小朋友上課的表現,過幾天呢,黃老師也要去看看一(2)、一(3)班小朋友上課的表現。我們還要給你們打分,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認真,上課回答問題最積極,聲音最響亮,老師會給你刻一個大拇指。。。”呵呵,這一招還真靈。就今天自我感覺,外加心雨和細雨的評價,我們班小朋友的表現還是相當不錯的。分析一下原因,多媒體當然是功不可沒啦。
這次在網上找的這個課件真的是很美,別說小孩子了,就連我們也陶醉其中了。晚上乘車回家,心雨對我說:有多媒體,真的是很幸福!是啊,多媒體,總能讓一些對于孩子來說長長的,可能難于理解的句子,就通過那么幾幅圖畫,或者一個簡單的動畫,就把所有的難點都搞定了。雖說多媒體是共享的,但是調換班級什么的也有很多麻煩,不是這兒沒空就是那兒要去上課什么的。
本來想讓所有的孩子都能欣賞到這么美的小池塘。可最后唉,很多無奈!但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們會盡量想辦法讓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的幸福!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8
《珍珠泉》一課內容淺顯,語言優美,四處可拾好詞好句。比如:
1、“綠色的大絨球不大整齊的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草,悄悄開放著的花朵,樸素的花環,青褐色的石頭,已經發黑的樹葉密密的樹葉,金色的光斑,彩色的珍珠,美麗的珍珠泉。”
2、“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通過三個“那樣”從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泉水綠的程度,表達了作者對綠的美感和贊嘆的感情。
3、“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聲中消失了。”則通過擬人手法的運用,將作者喜悅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圍繞第一句,從顏色、形狀、聲音、水泡消失的變化過程等方面把珍珠泉的特點給寫出來了,可以引導學生圍繞中心句來寫一段話。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9
《風》這首詩的作者是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風是什么樣子的,誰也沒有見過,它沒有形狀,也沒有氣味,可是我們卻能夠感覺到風的到來,作者通過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向大家展示了風的輕柔、風的頑皮。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需要我們留心才能觀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風也是如此。詩歌由三節組成,三節之間句式整齊,意思相近,語言簡潔明快,讀起來親切自然。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注重以下兩個環節進行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理解課文階段
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角度出發,適當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這首詩歌的理解重點和難點為“但是樹葉顫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但是林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但是河水起波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多數學生在初讀課文階段不能理解,為此,對于第一節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通過讀第一小節,你從哪些句子找到風?為什么說樹葉顫動的時候風在那兒了。通過看視頻,多數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詩人是在借林木、河水等景物寫風。
二、課外拓展階段
課外拓展,激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創編詩歌。在這一環節中,我先續編一小節,然后問學生,你能不能象老師一樣編一小節呢?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是我們無法估量的,魏凡昊同學就編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小草彎腰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玩耍了。”徐文雅同學編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風車轉動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課堂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然后積極主動的學習。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0
教學《看電視》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在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布置了學習任務:嘗試運用“發現法”學習課文。仔細讀課文,想想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在四人小組里討論交流,并強調學生能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發現得多,看誰的思維最敏捷。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教室里呈現出書聲瑯瑯、圈圈畫畫、主動思考、熱烈交流的景象。交流時,各小組的同學都爭著發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教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會學習,才能應用所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并進而構建新的知識。在這一教例中,我讓學生用自學討論法去讀書、思考、討論,解決問題,并注意保護學生的發現,相信學生,尊重學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1
一、沒有認讀生字直接讀書,還是有學生讀得不通順,比如周子琴就把“港灣”讀錯。所以基本程序是不能顛倒的。切記切記。
二、時間太緊,詩句的想象空間少了點,引導學生說話少了點。雖然詩句呈現的是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但還是要和學生一起情境再現,激發想象,說話表達。今天課堂上匆忙了些,不對!
三、學生教生字已經形成規范,但是今天只教了四個,還有四個很快就學了。另外學生課堂上寫字時間太少。以后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時間。
哎!我的時間怎么那么少呢?很匆忙,今天一節課寫了三篇反思,這篇寫的時候已經是吃飯時間了,簡單寫點吧!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2
在課文開始之前,我以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當學生猜出謎底為電視時,接著我讓他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我覺得這比齊讀更有效率,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個層面上,齊讀后某些能力好的學生能夠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較弱些的學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讓他們自己讀,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和閱讀習慣去尋找答案。在自己熟讀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學會了課后的生字新詞。教學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自己去認讀,再加上音節去拼讀,然后分析生字的結構,部首,組詞,接著用比賽的方式小組進行選詞造句,以便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但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小組合作沒有體現出來,生字的識記能力沒有體現等,今后有待改正。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3
做“小詩人”這一環節,提出問題后馬上讓學生合作學習,有點流于形式。
分析對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深透,忽視了部分學生沒能進行充分的個體學習與自我感悟。
對策合作學習要落到實處,在合作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4
一年級語文文下冊第一單元是關于春天的,識字一有八個四字成語:春回大地、萬物復數……一開始我覺得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的觀察春天,這些詞語是很難理解的。當我從百度上打開一個課件,課堂思路一下子明朗了。課件中有一幅春姑娘的畫面,我由她導入了本課的教學。
春姑娘沉睡了一個冬天,她帶著禮物來和我們玩耍了。誰知道她都帶來了些什么呢?同學們的積極性一下子提起來了。有的說是溫暖的陽光,有的說是漂亮的花兒,有的說是春雨……孩子的回答五花八門,精彩極了。同時,我們又回顧了上冊的《陽光》《雨點兒》,既與前面的內容相聯系,又學習到新的詞語,在相機出示精美的畫面,這樣一來對這八個詞語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且興致勃勃。
不過,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讓同學們提到春天開的花,居然說出有菊花,這是孩子們經常犯的常識性錯誤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生活實際,因此我們應多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篇15
優點:
1.本課重點還應是識字、寫字。所以我著重抓了識記字形、寫字訓練的教學。在分析字形時,我注意啟發學生運用自己的識字經驗,從而記住字形。另外我還提醒學生要嚴格按筆順去描紅、臨寫,把字寫規范、美觀。本堂課寫字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本堂課我十分重視“讀”,以問題為引領,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讀出感受,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長句,讀好反問句,使學生在充分地讀中內化語言,培養語感,加深情感體驗,同時注重學法指導,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從而達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
不足之處:
教師范讀對學生的示范性不夠強。
一年級的學生,在朗讀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師。因此,我作為一名老師,應該為學生做好朗讀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