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1
這是一篇詩歌,詩歌是詩人情感的迸發,而要讓學生和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最佳途徑就是讓學生去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因此,我在介紹了長江之后,學生說完自己對長江的了解之后,就開始讓學生讀詩歌。先讓車永輝讀了,他說他已經會背誦了,我要他讀給大家聽聽。一邊讀一邊指導他,解決正音問題。大家對他的朗讀發出了噓聲,的確有些詞語讀錯了,像“挽”讀成了“mian”,“戀”讀成了“lian”,“滌”讀成了“die”,但是他沒有灰心,對同學們的意見虛心地接受,我對此表示了贊揚,要求大家再流暢地聽他讀一遍。這遍他讀得很認真,大家聽得也很認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接下來的時間,我問大家聽過這首歌嗎?一下子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是聰明的,說:“老師你唱給我們聽聽。”之前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磁帶,看孩子呼聲這么高,我也只好高歌一曲,我也想唱一唱了,雖然我唱得不好。孩子們看到我的示意,安靜了下來。我唱了第一段,我知道孩子們是不喜歡美聲唱法的,再說我那也不能算是什么美聲了,孩子們雖然也不喜歡聽,但聽得很認真,有的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我知道效果已經達到一半。
于是我問孩子:“通過這首歌,你對長江又有什么理解呢?”
“宏偉,壯觀。”王穎說。
“氣勢磅礴。”吳正川說。
“我眼前仿佛看見滾滾的長江水。”徐號說。
“好!那么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
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長江之歌》第二課時
繼續和孩子讀《長江之歌》,也許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別是衛軍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課堂上好像有了一點的束縛,太過局限于“蕩滌塵埃”和“純潔的清流”的生成(其實這已經是我的預設)。我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理解的時候,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說出你的感受,學生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我并沒有著急,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于有了收獲,特別是關于“歷史的長河”的出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薛瞳說出:“歷史的長河里有很多灰塵。”之后,激起了同學們的思維,頓時課堂像炸開了花。徐鵬:“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里的渣滓。”“還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我知道大家把塵埃看得還是很小,局限于個人身上,于是我激發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回頭和同事一起說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沒有什么感受,好像說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衛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衛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于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在在班級里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采蜜本”——采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多元的匯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說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并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2
《長江之歌》是一首洋溢著贊頌感情的抒情歌曲,它謳歌了萬里長江的壯麗景色,抒發了各族人民對祖國錦繡山河的無限熱愛之情。通過演唱這首歌曲激發學生的偉大愛國熱情,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案例的。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播放電視記錄片《話說長江》進行情景再現,讓學生初步熟悉歌曲。讓學生討論觀后的感覺。
二、師生互動探討歌詞的藝術美。
作者在展示長江的奔騰、宏偉、博大的氣勢時,沒有拘泥于地理環境的描繪而是用“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這樣的生動詞句自然的聯想到從雪山到東海相距之遙,在表現長江的宏偉氣勢時則用“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使我們既感到了她母親般的慈祥,又感到了她巨大的力量。這種擬人化的:高度概括的藝術處理手法,使人和物,景和情水乳般的融為一體,增強了親切感。
三、學習歌曲旋律。
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通過教師范唱歌曲學生邊看曲譜分析旋律節奏,找出典型的弱起節奏型。
四、對比手法歌曲處理。
通過教師不同形式的演唱讓學生感知理解,這首歌曲演唱時要氣息飽滿通暢,氣勢磅礴宏偉,恰似長江從峽谷中奔騰而出、一泄千里。“你用甘甜的乳汁”一句,要唱得親切委婉“挽起高山大海”一句出現了全曲的最高音6,把樂曲推向了高潮,整個樂曲是漸強的大趨勢,唱到“大海”處音量放開,引出下面的再現樂段,聲音高亢嘹亮,似向長江傾訴著自己全部的依戀和敬仰。尾句要唱得親切深情。可以強結束,表現滾滾不盡的長江,波濤洶涌、永無盡頭。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3
長江邊的孩子愛長江,說起“長江”,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生出一種親切與自豪感,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家鄉情結。本文除了要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之外,還要讓我們的孩子了解一些有關長江的常識。為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長江之歌》、長江的發源、長江流經的省市以及長江的資源……當雄壯的歌聲響起,豐富、生動的畫面展現在孩子們眼前時,同學們都瞠目結舌、驚嘆不已,這狹長的、像綢帶一樣的就是我們的長江嗎?看著孩子們驚訝的樣子,我知道其實大家對長江的了解太少了。
非常感謝教材編寫者能把《長江之歌》帶進學生的課堂,讓孩子們能通過課文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拉近與長江之間的距離。長江的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歷史悠久、氣勢磅礴讓人望而生畏,肅然起敬。同學們今天的學習是滿懷激情的,是獲益匪淺的。
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讓孩子們自主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效果才會讓人滿意。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而不需要老師過度剖析講解,深挖微言大義。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學習詩歌就要反復吟誦,在誦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不禁感嘆這才是詩歌應有的魅力!
當然,真正的教學還不止于此,本冊教材中的習慣篇就告訴我們:要走進自然,走向社會,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更全面,眼界才會更開闊!我們離長江是那么近,何不親自去看一看長江呢?于是,我布置學生利用休息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親自到長江邊看一看長江,用自己的眼睛詮釋長江的內在魅力。同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長江邊的孩子愛長江”(出一期關于長江的小報,研究長江的歷史,唱一唱《長江之歌》……),利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去深切感受長江之美!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4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這篇課文是一首歌詞,又有著詩歌的特點。歌詞的內容蘊涵著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同時又表現出長江的壯麗。
如果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引領著學生去體會每個詞語的意思,我覺得我們很難捕捉到作者在瞬間迸發出來的靈感與感受。所以,在研讀課文的時候,我安排學生先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的感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我引導著學生們關注歌詞的寫作方法,這樣就避免學生陷入對某個詞語的糾纏之中。
在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以后,我設計了一項這樣的朗讀環節。我讓學生對比著來讀每段話,一個同學讀第一段中的第一句,另一個同學來讀第二段中的第一句……在讀書后讓學生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這樣一問,孩子們的話匣子算是打開了。
有的說:“某某句,標點符號一樣”。
有的說:“某某句,字數一樣”。
有的說:“第三句的意思相近”。
有的說:“每段的最后四句一樣。”
我將學生發現的內容一一寫在了黑板上,進行梳理。最后總結的時候,我指著板書上的內容告訴孩子們這就是歌詞的特點,掌握了這些特點以后,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歌詞作家。
這節課,我覺得唯一遺憾的地方是沒有讓學生們動筆寫一寫歌詞,如果讓他們也嘗試著寫一寫,我想他們的收獲會更大。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是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曲的歌詞。所以我在學習這首歌詞之前,先播放了《話說長江》的第一集,讓同學們對長江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然后導入新課。
播放《話說長江》之后,找同學來復述自己觀看過程中記住的東西,因為看得都很認真,所以長江的位置、起源、長度、經過的省份,都基本上能說出來。接下來我給同學們范讀課文,讓同學們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聽過之后,找同學來試讀,梁蘭方同學讀得很流暢,但感情不是太飽滿。我指出這是因為對詩歌內容不理解的原因。自然引出第三個教學環節:理解詩歌內容。這一部分,我放給同學們自學,讓他們結合手中的資料,找出兩節中反復的部分,理解反復的作用,并畫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在課本上作批注。同學們互相交流,大家對詩中的比喻擬人句都參準確把握意思。
在大家自學的基礎上,我引導同學們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詩歌共分為兩部分,請概括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2)、詩歌中有“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這句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通過討論,同學們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詩歌的主題:通過對長江的歌頌和贊美,表現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
這樣,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學生很快就能把握好詩歌氣勢磅礴、熱情豪放、舒展寬廣的誦讀基調。同學們自由讀、集體讀,然后指名讀。在這樣反復朗讀之后,這首詩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最后再播放歌曲《長江之歌》讓學生感受長江之美。
這節課,學生讀得比較充分,不足是賞析的深度不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層。這跟我的引導是分不開的,我也只是對詩歌有了初步的理解,并沒有深入地去鉆研這首詩的內涵。所以只能從字面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的賞析當然也只能達到表層的程度。反思這節課,我覺得每一節課前的充分備課都是必不可少的,來不得半點懶惰。尤其是要在平時有豐富而深厚的本體知識的積累,這樣課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地把學生引向深處。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qing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贊美。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
課是上完了,但總覺得有一些遺憾,憑借原本的教學經驗,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先把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播放一下,讓學生欣賞之余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醞釀感情,為朗讀奠定基調。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于是對于這一屆學生,我也不例外,把《長江之歌》復制到教室電腦里,一切準備停當,準備播放時,結果班級的電腦與背投的連接沒有聲音,學生高亢的情緒一下子跌入深谷,于是,我只能用鼓勵的話語再次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這么好的詩歌,即使不聽這首歌,老師相信你們同樣能把對長江的贊美、熱愛、依戀之情表達出來,因為此時的心情跟作者的心情是一樣的。不妨我們來一次美文賽讀。”學生的積極性在美文朗讀比賽中再一次調動起來。
如果有機會,我覺得還是要補一下的,因為我看到了他們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總感覺對不起學生。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5
教學目標:
1、品味詩歌的語言,背誦詩歌。
2、吟唱詩歌,感受音樂美。
3、培養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吟唱詩歌,感受音樂美,培養愛國情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法設計:通過視頻欣賞、歌曲吟唱、歌詞朗誦等,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國情感。
情境導入:(播放《長江之歌》作為背景,在音樂情境中導入新課)
師:有一條大河,蜿蜒曲折,醞釀著中華兒女幾千年的愛國情懷;有一條大河,莽莽蒼蒼,承載著華夏民族幾千年的文明滄桑。這條大河從青藏高原的格拉丹東雪山走來,與兩岸啼不住的猿聲為伴,用健美的臂膀挽著高山大海,向粼粼東海奔去。這條大河從遙遠的亙古走來,與天外回蕩的濤聲為伴,用翻騰的巨浪蕩滌歲月的塵埃,推動我們新的時代。
她,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長江。我們贊美長江,因為她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因為她有母親的情懷。把我們的贊美與依戀串成一首歌,那就是《長江之歌》。
(學生沉醉于音樂節奏中)
二、知識鏈接
師:母親河長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們中華兒女。身為兒女的我們,對于母親河又了解多少呢?
生:長江從青海出發,流經10個省、市、自治區,最后注入東海。
生: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僅次于亞馬遜河和尼羅河。
師:同學們說的一點兒也不錯,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更多地了解母親河。
(展示投影:長江的實際長度是6380多公里。從長度來講,僅次于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第三大河。長江的干流從青海出發,流經西藏、四川、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一共10個省、市、自治區。最后注入東海。)
(學生全神貫注觀看投影)
很多其他的文人騷客也喜歡謳歌長江,同學們能不能調動自己的課外知識庫存,說出一些謳歌長江的詩句來呢?
(學生思考……)
生:我想到了一句。《三國演義》片頭曲里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其他學生投來肯定的目光)
生:我也想到了一句:“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學生討論熱烈,教師示意暫停)
師:謳歌長江的古詩文非常多,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不再一一枚舉。但是老師想告訴大家,古人贊美的長江,是未經改造的、質樸的長江,到了現代,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長江在經濟生活中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我們可以看看現在的長江有什么新的景象。
(投影:重慶、武漢、九江等長江流經的重要城市的圖片,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圖片,葛洲壩水電站、三峽水電站的圖片)
師:(配圖解說)美麗的長江,讓我們的經濟更加繁榮。為了贊美她,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她,中央電視臺曾經拍攝了一部大型紀錄片《話說長江》。下面,讓我們欣賞《話說長江》的視頻剪輯,來共同領略母親河的英姿。
視頻欣賞:(播放《話說長江》視頻剪輯,學生很有興趣地觀看)
師:《話說長江》拍攝于1983年,當年8月在央視播出的時候,引起全國觀眾熱烈的反響,幾乎可謂萬人空巷。在這種情況下,《話說長江》節目組在全國范圍內征集主題曲,成千上萬的作品如雪片般紛飛而至。優秀的作品當然不少,但格外引起評委們注意的是一篇名為《長江之歌》的作品。這首歌的作者名叫胡宏偉,名不見經傳,但是正因為這首歌,他的命運被改變了。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長江之歌》正是胡宏偉當年技壓群雄脫圍而出的優秀作品。讓我們齊聲朗誦它的歌詞,體會它的壯美吧。
吟唱長江
生:(齊聲朗讀)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
………………
師: 說說讀了這句詩想了解什么?
交流:
(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精讀第1節
(1)自由讀,四人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默讀第1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精讀第2節:
聽錄音,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生:(“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
生:“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指導朗讀:
師( 引讀):…… 我們——贊美長江……
練習朗讀全詩。
并挑選學生進行示范朗讀。
提問:同學們,作者從空間和時間上歌頌了長江,學完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感想呢?
師(總結):長江源遠流長、宏偉博大、多姿多彩;長江古老悠久、氣勢磅礴、力量無窮。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去贊美長江,表達出我們對這位偉大母親的依戀之情。
課后作業:
(1)課后學唱《長江之歌》,還可以收看專題片《話說長江》。
(2)繼續收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詩詞、歌詞并在班級交流。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總體是順利的。學生對我所補充的視聽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但是也凸顯出了很多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積極的參與,有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我的提問總是用沉默來回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
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同時,這也是一節探索課。將音樂視屏等視聽材料與語文結合在一起,在輕松活潑的課堂活動中滲透語文知識,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陶冶了學生的愛國情操。
但是還是要注意把握這個度,不能為了加材料而加材料,要有的放矢,注意不要舍本逐末,而使學生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之外去。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6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進一步體會到了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效果才會讓人滿意。上課前,我知道孩子們對長江的了解很少,因此,課前我布置了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我以長江為話題,出示圖片、視頻,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這充分的體現了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這樣,一堂課沒有過多的贅述,學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閱讀與思考了。
我想詩是感性的,是用心去感悟的。所以,學習詩歌就要反復吟誦,在誦讀中直接感受詩歌的情感和韻味。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課堂上真正響起學生們對詩的用心吟唱時,不禁感嘆這才是詩歌應有的魅力!這才是真正的詩歌教學!
《長江之歌》學習中,我感覺到學生非常喜歡這首歌,我教會他們唱歌,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美文朗讀比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詩歌的含義;討論喜不喜歡重復出現的句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但是,在課堂上,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即使我看了他們好幾次,他們也無動于衷,過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學生的話使我感到尷尬,也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及時處理課堂中的生成,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意境是詩歌的核心,是詩人精神境界的藝術表現。葉圣陶先生曾經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進入詩歌所描繪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們所獲得的感受、理解、體會等,必將實在、親切、自然。所以,教學詩歌,必須在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情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于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讓他們學唱,通過組織全體學生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憑借語言材料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等,讓學生進入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產生情感的共鳴。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7
“宏偉,壯觀。”王穎說。
“氣勢磅礴。”吳正川說。
“我眼前仿佛看見滾滾的長江水。”徐號說。
“好!那么我們就用磅礴的氣勢來讀一讀宏偉壯觀的《長江之歌》。”
下面我又組織了孩子們小組賽讀,體會長江的壯美。
《長江之歌》第二課時
繼續和孩子讀《長江之歌》,也許是看了大家的帖子,特別是衛軍和紫雨的帖子之后,我在課堂上好像有了一點的束縛,太過局限于“蕩滌塵埃”和“純潔的清流”的生成(其實這已經是我的預設)。我在引導學生對這兩句話理解的時候,首先還是堅持讓學生去讀詩歌,在讀中說出你的感受,學生對此沒有太大的反應。但是我并沒有著急,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談談自己對“塵埃”的理解。孩子的討論終于有了收獲,特別是關于“歷史的長河”的出現,學生的想象力還是令人驚喜的。當薛瞳說出:“歷史的長河里有很多灰塵。”之后,激起了同學們的思維,頓時課堂像炸開了花。徐鵬:“中國的慈禧太后就是中國這條歷史長河里的渣滓。”“還有秦檜。是他害死了精忠報國的岳飛。他也是歷史中的塵埃。”我知道大家把塵埃看得還是很小,局限于個人身上,于是我激發孩子:你想一想中國本身有沒有塵埃。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
自覺今天的課不理想。回頭和同事一起說起的時候,大家都說沒有什么感受,好像說還沒有找到感覺。今天的課的失敗我總結下來有幾個原因:
其一:是太多預設。衛軍和紫雨的精彩來源于生成。而我今天一位地想讓孩子去享受他們的精彩,然而我想錯,他們有他們的精彩,而我們的孩子應該我們的精彩,當我們的孩子的讀《長江之歌》的時候,我想他們會有自己的精彩理解,自己精彩的問題和回答。我把衛軍兄和紫雨姐的“哈姆雷特”拿來給我們的孩子去讀,當然孩子覺得生疏,甚至有點莫名其妙。這是我的失敗,高估了自己的設計的精彩,而忽視了孩子與文本的對話。
其二:導得不到位。就開始的問題,我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去思考,或者去激發,但是我沒有。雖然通過孩子的討論之后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我們還要認識到這一點,教師的導對發揮的孩子主體作用還是非常重要的。
其三:是孩子的儲備不夠。我發現我們的孩子知識儲備很有限,這不能責怪孩子,只能是我們沒有好好的引導。記得下里巴人就曾對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發過一個帖子,我也曾想過這個問題,關于農村孩子的讀書問題,知識儲備問題。這不僅僅是引導的問題,我現在在班級里搞了“讀詩會”——讓孩子汲取中華文化之精華詩歌、“采蜜本”——采集當今最新新聞,這也是應本學期的學習習慣之一而開展的一個活動,我知道文化知識的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長時間的積淀,多元的匯總,從而形成孩子獨特的知識框架。因此雖說是孩子的問題,但是終究的癥結還在教師身上。(我并不是把責任朝身上攬。)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8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新學年,在新接手的班級上第一課——《長江之歌》, 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課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閱讀教材,上網查找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著力與立足教材實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特征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 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良好,在教學中也努力按照所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應該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可總覺得學生在課堂不敢積極的參與,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教師的提問總是沉默以應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不知道是他們對長江的了解知之甚,還是學生對教師有陌生敢,就感覺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相當的遠,一部分同學對問題的理解還是相當淺層次的.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不能把這些責任都歸咎與學生,還是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針對第一課所出現的問題,在以后的教學中必須加以改進,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獲與進步.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是電視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這首詩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qing和力量。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上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本堂課中,運用飽含激qing的詩意語言描繪意境,展示關于長江氣勢磅礴的圖片,播放《長江之歌》的音樂,學生沉浸在一片陶醉和激動之中。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句直抒胸臆的詩句,讓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思考:“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同時又具有‘母親的情懷’呢?”使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偉大精神。最后,我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朗誦這首詩歌。學生興致盎然,讀得深情并茂。特別是最后直抒胸臆的兩句,全班齊聲朗誦,把情感推向高潮。
但是,在課堂上,讓同桌討論交流時,我發現有幾個學生在忙著自己交流,不愿和同桌交流。課后通過了解,他們卻是這樣說:“老師,剛才你講的,我都懂了,你又不叫我,我只好在下面講,你才能聽得到。” 學生的話引起我的深思,我們的教學到底是為誰服務呢?“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課改的核心,作為教師,教學中不是為教案負責,而要時時處處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權利真正還給每個孩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真正使每一個孩子得到了發展。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本篇是一首詩歌,作者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以雄渾的氣勢,贊頌了長江的宏偉、壯觀,以真切的情感表達了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詩句讀來充滿激qing和力量,且淺顯易懂,句式整齊,節奏輕快,極富感染力。
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贊美。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在這首詩歌里,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那么,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發情感呢?
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即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我們的學生的知識面與閱讀面都是比較窄的,所以在課上我穿插了長江的許多方面知識,如長江名稱、長江源頭、長江著名景觀、長江主要橋梁、長江交通功能、長江電力功能等,極大的豐富了學生對文中詩句的理解。更能體會出對長江源遠流長氣勢磅礴宏偉博大的理解。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這篇歌詞是圍繞“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來寫的。那么為什么說是無窮的源泉?為什么是母親的情懷?學生不太好明白,在教學中我注意到課后練習就有這個問題,如果上完課后學生對這個問題還不明白,就說明老師教學的點沒有抓得準,教學的節骨眼沒有找到。這就要通過前面反復的講述,從不同視角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深刻含義,并把所講的一切都歸納到這點之上。
此外,我在課前播放這首歌,并教會他們唱歌,引來學生嘖嘖的稱贊,調動了學習積極性;課中進行的美文朗讀比賽再一次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了詩歌的含義;討論喜不喜歡重復出現的句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這一環節,把自主學習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甚至出現了爭先恐后發言的現象……課堂上學生們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氣氛熱烈,教學效果良好。
《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良好,在教學中也努力按照所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應該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
可是,我覺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積極的參與,有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教師的提問總是用沉默來應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出現這樣的問題不應該把這些責任歸咎于學生,還是應該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9
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一課是一首詩歌《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贊美。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
在這首詩歌里,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發情感呢?
我是這樣做的:
一、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
二、多角度審視長江。課前已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體現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在這里,學生有的介紹了長江的發源和流量,有的帶來了有關長江的圖片和歌曲,有的朗讀了長江的詩歌和散文,在諸多交流中,學生對長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學生知道了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長江給了多少詩人詩的靈感,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國演義》片頭曲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讓學生對長江有了更多的感慨,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感悟文本,升華情感。我用聲情并茂的范讀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高聲朗讀起來,那投入的樣子真讓人神往,幾分鐘過去了,學生紛紛舉手說自己的體會,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著我們。”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既溫柔而又充滿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溫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層浪,“博大而無私”“宏偉而壯觀”“熱愛而依戀”這些關鍵詞都從學生口中如詩一般地流淌而出,帶給我不小的驚喜,學生是偉大的,他們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學生還發現了作者用“你”而沒有用“她”;發現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處而又有不少不同;發現了“走和奔”給人的感覺不同;發現詩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兩句話是一樣的;提出“為什么說長江能推動新的時代?”等有價值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記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做上記號,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有困難時稍作點撥,這些問題解決了,對課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討論的過程中,輔助以感情朗讀,很明顯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在不斷深入,不斷升華。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認真補充閱讀了《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和蘇軾的《赤壁懷古》,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和這兩首補充詩歌,較好地拓展了課文的學習時空。學生寫寫學學生再次感受到“長江是歷史的象征,她是一條母親河,更是一條歷史之長河”,有的說:“母親是無私的,母親永遠是天底下最美的人,母愛永遠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有的說“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千百年來她給了詩人多少詩的靈感!”……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10
新學期開始了,這是這批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了。
開學的第一課是《長江之歌》,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給學生一個良好的開始,在上課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閱讀了教材,上網查找了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希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來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并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
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信息,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后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后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升華對文本的認識。
課上完了,但總覺得有一些遺憾:在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辨認長江時,幾乎沒有學生準確能說出,對于我們的母親河,學生知識的匱乏超出了我的預料,在國情教育方面作為老師可以適時的補充、填補。課堂上,不少學生很“沉默”,本來班級上課就不算活躍,這樣一來課堂的整體氣氛顯得比較悶,與我熱情洋溢的情緒恰好形成的對比,沒有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是不成功的。
課堂教學反饋時,全班居然有4個學生對文中體現“無窮的源泉”“有母親的情懷”的詩句毫無知曉,可見其聽課的情況。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11
在這首詩歌里,長江不再僅僅是長江本身了,她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如何通過教學讓學生充分感知感悟文本,激發情感呢?
我是這樣做的:
一、以長江為話題,激發學生對長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過談話讓學生產生對長江的興趣,產生探究的問題,產生了解長江的強烈愿望。
二、多角度審視長江。課前已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長江的資料。課堂中讓學生對資料進行整合,用簡要的語言介紹,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體現資料為學習服務,交流為提高語文能力的功能。在這里,學生有的介紹了長江的發源和流量,有的帶來了有關長江的圖片和歌曲,有的朗讀了長江的詩歌和散文,在諸多交流中,學生對長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學生知道了長江是我們的母親河。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我告訴學生長江給了多少詩人詩的靈感,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如《三國演義》片頭曲和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讓學生對長江有了更多的感慨,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三、感悟文本,升華情感。我用聲情并茂的范讀激起了學生的情感。在此基礎上,學生自由高聲朗讀起來,那投入的樣子真讓人神往,幾分鐘過去了,學生紛紛舉手說自己的體會,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是位偉大的母親,她無私地哺育著我們。”有的說:“我覺得長江既溫柔而又充滿力量,你看她……”我在黑板上寫下了“溫柔而有力量”一石激起千層浪,“博大而無私”“宏偉而壯觀”“熱愛而依戀”這些關鍵詞都從學生口中如詩一般地流淌而出,帶給我不小的驚喜,學生是偉大的,他們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學生還發現了作者用“你”而沒有用“她”;發現了文本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處而又有不少不同;發現了“走和奔”給人的感覺不同;發現詩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兩句話是一樣的;提出“為什么說長江能推動新的時代?”等有價值的問題。
在這個環節,我記下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書中做上記號,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要求學生認真讀課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在學生有困難時稍作點撥,這些問題解決了,對課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在討論的過程中,輔助以感情朗讀,很明顯看得出學生的情感在不斷深入,不斷升華。
第二課時,我讓學生認真補充閱讀了《三國演義》中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和蘇軾的《赤壁懷古》,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和這兩首補充詩歌,較好地拓展了課文的學習時空。學生寫寫學學生再次感受到“長江是歷史的象征,她是一條母親河,更是一條歷史之長河”,有的說:“母親是無私的,母親永遠是天底下最美的人,母愛永遠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愛。”有的說“不同的人看長江會有不同的感悟,千百年來她給了詩人多少詩的靈感!”……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12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手法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先播放了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讓學生欣賞之余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醞釀感情,為朗讀奠定基調,果然在朗讀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而后,我又抓住全詩中“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這個中心句,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又是具有‘母親的情懷’呢?”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到長江的源遠流長,磅礴壯觀,以及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的無私的偉大的精神。但學生的回答很難明顯區分這二者的不同,仔細想來,這首詩是將長江的“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有機結合、相互交融來寫的,沒有必要將哪些句子是寫“無窮的源泉”,哪些句子是寫“母親的情懷”這樣截然分開來理解。只要學生能從詩句中領悟到長江具有“無窮的源泉”和“母親的情懷”這兩個特質即可,哪怕從同一個詩句中既領悟到長江無窮的源泉,又感悟到長江母親的情懷,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都是應該得到肯定。
六年級語文下冊《長江之歌》教學反思 篇13
《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贊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贊美;后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贊美。在這首詩里,我們仿佛看到一位充滿溫情的母親正向我們走來,她溫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無私,宏偉而又壯觀,健康而又美麗。讓人不由對她產生敬仰和依戀。課是上完了,但總覺得有一些遺憾,憑借原本的教學經驗,在指導學生朗讀時,先把殷秀梅演唱的《長江之歌》播放一下,讓學生欣賞之余調動其學習積極性,醞釀感情,為朗讀奠定基調。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于是對于這一屆學生,我也不例外,把《長江之歌》復制到教室電腦里,一切準備停當,準備播放時,結果班級的電腦與背投的連接沒有聲音,學生高亢的情緒一下子跌入深谷,于是,我只能用鼓勵的話語再次激發學生的興趣:“同學們,這么好的詩歌,即使不聽這首歌,老師相信你們同樣能把對長江的贊美、熱愛、依戀之情表達出來,因為此時的心情跟作者的心情是一樣的。不妨我們來一次美文賽讀。”學生的積極性在美文朗讀比賽中再一次調動起來。在《三亞落日》賽課教學的最后,抓好對落日三個比喻的理解。作者把太陽比作是“一個快樂的孩童”、“紅燈籠”、“跳水員入水”,讓讀者整體感知日落的動態過程。
從“下沉→停住→蹦跳→彈跳→入水”這一過程來體悟落日似孩童般的“頑皮”、“任性”。體會作者多三亞落日景象的留戀和贊嘆。在教學《煙臺的海》的最后一段的時候,要想突破這一難點,光靠學生一遍又一遍的朗讀還不能很深刻地領悟作者的情感。借助影像資料,讓學生親眼目睹那壯觀的場景,忙碌的場面,人海相依的溫馨,再理解“煙臺的海”是“一幅畫,一道廣闊的背景,一個壯麗的舞臺”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