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活動同步設計案例:探尋人類起源(精選2篇)
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活動同步設計案例:探尋人類起源 篇1
蒲峻
探尋人類起源
劉珍偉 蒲峻
【活動目的】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培養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準備】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活動過程 】
開場白: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入 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1、每組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2、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3、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1、搜集查找關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2、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3、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為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4、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
b、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根據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成果展覽
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布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并為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 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寫作訓練】1、請同學們以“人類起源””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參考例文:
人類起源之說
話說盤古開辟天地之后,不知經過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間出現女媧。女媧在這荒涼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對著水,照見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間有幾個像自己的,彼此說說話,該有多好,便不自覺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體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風一吹,便成為活跳跳的東西,于是給他起名為“人”。
原先女媧一個接一個繼續不停的造人,但進度緩慢,終于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補遼闊的大地時,她背靠山崖,順手摘下藤條,懶懶地在和了水的泥漿里攪著,然后一甩藤條,灑落許多泥點,這些泥點落在地上,經風一吹,都變成了人,于是不停地揮動藤條,大地上的人也不斷的增多了。
圣經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記載在舊約的創世紀之中。話說上帝花了五日時間創造了大地萬物,到第六日祂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人的鼻孔后,就成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亞當。
上帝為了解除亞當的寂寞,不久便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造成一個女人,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
在女媧和上帝造人的神話里,可以發現共同之處是都按著她們他們的形象造人,由此可見女媧和上帝的長相和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圣經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參考資料】
從古猿到人的過渡
古人類學家認為在距今七八百萬年以前,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開始向不同的方向進化,這個過程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紀新生代的第三紀是指距今七千萬年到二三百萬年前的地質年代。②新生代的第四紀是指距今
二三百萬年前之后的地質年代。,世界范圍的造山運動很活躍,相繼出現了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在東非還出現了長達8000公里的斷裂谷。由于這樣大規模的地殼運動,致使世界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②,氣候變化加劇,出現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氣候巨大變化的影響下,原先一些連綿不斷的森林逐漸變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斷擴大,最終被稀樹草原所取代。這時,生活在這里的一些古猿逐漸由樹棲生活轉到地面上生活,最終進化成人類;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則進化成了類人猿。
人類的祖先來到空曠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漸能夠使用樹枝和石塊等來防御猛獸,或挖掘根莖等來食用。在這個過程中,古猿逐步由四肢行走轉變為兩足直立行走。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人類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們的身體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適應性變化,如身體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狀變為s形等。此外,兩足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祖先的前肢從用來行走和支持身體中解放出來,為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腦的進一步發展和增大創造了條件。兩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義,使人類學家把是否具備這一條件作為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標準。
人類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制造工具。早期人類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這些石器常常與動物的遺骸和人為弄碎的骨頭一起被發現,由此古人類學家推斷,石器的出現與早期人類的狩獵和肉食行為密切相關。
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人類祖先的大腦越來越發達,并逐漸產生了語言,形成了人類社會。
三、人類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大多殘缺不全,往往只有零碎的頭骨、頜骨、牙齒和股骨,而且化石的最早年代也不過在四百多萬年前。盡管如此,經過古人類學家的努力,已經弄清了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南方古猿
1924年,在南非的湯恩發現了一個古猿幼兒的頭骨化石,鑒定后定名為南方古猿。隨后,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特別是在斷裂谷的東部,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南方古猿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得知,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萬~10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是最早階段的原始人類。除直立行走以外,南方古猿的其他性狀大都像猿,如他們的腦容量很小,在450~530ml之間,與現代類人猿的腦容量(平均為415ml)差不多。
能人
自1960年起,古人類學家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與南方古猿特征相近的古人類化石,定名為能人。能人生活在距今200萬~175萬年前。與南方古猿相比,他們的顱骨壁變薄,腦容量增大,平均為680ml左右。與能人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石器,這說明能人已經能夠制造工具了。
直立人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萬~20萬年以前,他們的化石在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地區都有發現,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直立人(簡稱爪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簡稱北京人)等。其中,以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最豐富,研究得最全面。
北京人的腦容量明顯增大,成人的平均腦容量多達1088ml,四肢骨在長度、形狀等方面與現代人的基本相同,這表明他們直立行走的姿態與現代人相同,并且上、下肢已經有了明顯的分工。但是,北京人仍有很多原始性狀,如前額后傾、眉嵴粗壯、下頜骨無頦等(正因為直立人有許多類似猿的性狀,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猿人)。
在北京人的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石器,這些石器功能各異、加工精細,證明直立人制造工具的能力比能人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在他們住過的山洞里還發現了很厚的灰燼層,里面有燒過的骨頭、石塊和樸樹籽等,這說明北京人已經會用火了。火不僅可以用來取暖和驅趕野獸,還可以用來燒熟食物,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這促進了人類祖先體質的發展,特別是為腦的發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1萬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現代人。他們不僅完全直立,而且腦容量已經達到了現代人的大小(平均為1360ml),這標志著他們的智力發展到了更高水平。因此,古人類學家把他們與現代人歸為同一個種,即智人種。
早期的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5萬年前,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我國廣東的馬壩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還帶有一些原始性狀,拿尼人來說,眉嵴仍比較粗壯,并且頭蓋骨向后傾斜,頜骨向前突出。但是,他們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更為先進,除石器外還有骨器。從生活遺跡來看,他們不僅會使用天然火,而且會人工取火。
晚期的智人出現在距今5萬~1萬年前,他們的化石在各個大陸都有發現,如法國的克羅馬農人、我國的山頂洞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與現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不僅腦顱增大,下頦明顯,而且還具有黃種人的一些特征。晚期智人不僅能制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還會制造長矛、標槍,用以狩獵、捕魚。他們的狩獵能力也大為提高,會利用地形和設置陷阱來捕捉大的野獸。此外,他們會用大獸皮等修建簡單的房屋,用骨針縫制衣物,還創造出了原始的藝術。在他們住過的地方,常常能夠發現繪畫、雕刻和裝飾品,繪畫的內容多與狩獵活動有關。在這個時期,不同的人種已經開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在體質特征和文化遺物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充分反映出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目前,這種劃分方法已得到大多數古人類學家的認可。
四、人類起源的新說法
(一)海猿說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800萬~4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后,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它們是人類的祖先。
海猿說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征在別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身上都沒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存在。
其證據是:(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長有濃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沒有體毛。(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明顯不同于別的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獸相似。(3)人類淚腺分泌淚液以及排出鹽分的生理現象,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征。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4)人類所具有的性行為以及出汗等生理現象,也是靈長類所沒有而與水中生物相似。(5)人類在控制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制上同陸生哺乳動物大相徑庭,而與海獸極其相似。(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鐘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喜歡水,并有游泳的本能,這都說明人類與水的關系非同尋常。
海猿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1)古猿在下海的400萬年里,獲得了一些適于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征,重返陸地后,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應于海水生活而不適合于陸地生活的特證,如人類不能對體內所需食鹽進行精確控制等,為什么在返回大陸的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沒有丟失?(2)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在海洋生活就沒有化石可找了嗎?我們現在不也發現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嗎?(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所得的結論,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500萬~4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二)海陸雙祖先復合說
人類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于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組合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短到相對于地質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在十幾代到幾代的時間便可形成新種,從而可以說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這樣既可以說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說明人類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于是哪一種海洋生物,還沒有說明。
(三)外星人說
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于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并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于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設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馬萊斯的見解確能驚世駭俗,他舉出的證據是他對不久前在圣地亞哥發現的一具5萬年前的頭蓋骨的研究。他認為,那具頭蓋骨所代表的人種智力已遠超過今天人類的幾千倍。從而推測“他”就是古時來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還指出另一個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猿人結合的證據,那就是安第斯山頂絕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圖案。馬萊斯說,那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與地球猿結合的真實描繪。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于外星人,那么發現于30萬年前、40萬年前乃至100萬~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又當如何解釋?
無論是“海猿說”,“海陸雙祖先復合說”,還是“外星人說”,都在有力地向傳統的“從猿到人”的進化學說發出挑戰。但要形成公認的科學結論,還證據不足。科學的發展,研究在深入,人類將用自己的智慧,來解開自身的謎團。
五、關于未來人
(一)新人類宇宙人乘風而來
在科幻影片中,明天的人類盡管生活在星際空間,但他們的體貌結構仍和我們相似。他們雙腳著地,在宇宙飛船中走來走去,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祖先”或者說和我們20世紀的地球人相差無幾。宇宙人真的就是這副模樣嗎?據航空與空間醫學專家加埃塔諾•羅通多教授講,我們的子孫在星際空間的生活不會很愜意,他們的身體將發生變化,他們必須學會在失重的情況下進行日常活動。因此,太空生活令人改變很大,一旦重返地球,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羅通多解釋說:“迄今為止所進行的太空探索活動表明,長期駐留在外空軌道,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最終導致人發生根本轉變:產生了一個具有更高智慧的智人的亞種,或者叫宇宙智人。這種變化目前僅僅是一種假設,并且只是以目前所進行的太空活動的結果為依據。在數世紀內,經過數代之后,人類將會有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受到人類在地球上緩慢進化的自然規律的支配。”
宇宙人將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失重。事實上,重力對我們的人體存在的方方面面起著制約作用:肌肉和器官的發展,平衡感和血液循環都離不開重力。
羅通多繼續說:“最重要和最明顯的變化將是體內液體的分布,大約2升的血液從腿部移向胸部和面部,因此面部將更圓,眼睛增大,這種臉型將趨向于亞洲人的臉型。眼睛和鼻孔變紅,面部靜脈擴張,就連脖子、手臂和手都會增大,由于不再為移動去克服重力作用,腿部肌肉將變得發育不全,有點兒像‘母雞的爪子’。胸部更短,因為膈膜將上升,所以將變得更小的心臟也會沿水平方向移動。腹部不再豐滿,脊椎失去生理彎曲,椎間空隙增大,身高增加幾厘米。臀肌的凸出部分將消失,加上腿部肌肉萎縮,這將給女性帶來性別方面的心理壓力以及重新適應的問題,因為她們同男性的身體差異減小了。”不過,這位專家安慰道,“足以令女性感到欣慰的是皺紋將消失,肌肉組織將更加豐滿,尤其是乳房越來越高挺,不再出現靜脈曲張。”失重也會使骨骼脫鈣,即所謂的“太空骨質疏松癥”,但是因跌倒造成骨折和外傷的頻率減少,這多少對骨骼的脆弱性有所彌補。
羅通多明確指出:“宇宙人在兩三天內,身體就會適應新的情況,通過尿來排出盡可能多的液體,調節多尿的垂體激素的功能將發生變化。至于血液的構成,紅血球和血紅蛋白的數量將減少產生所謂的‘太空貧血癥’。在宇宙人中,腎結石的發生率也趨于增高,這和排出體液以及排出鈣的數量關系密切。由于宇宙中存在的輻射增多,皮膚腫瘤將增加。細菌的感染將更加嚴重,因為在失重情況下,細菌更具進攻性,同時免疫系統效能將降低。”
(二)地球人和宇宙人
宇宙人為了在宇宙中生活,人體必須適應失重狀態,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及面貌將發生重大變化。下面就是埃塔諾•羅通多教授對宇宙智人所做的描述。臉:變圓,亞洲型。眼:眼睛增大,結膜變紅。鼻孔:充血。前額和臉:靜脈擴張。皮膚:全身光滑豐滿。大腦:更大,血流量更多。脖子:更長更寬,頸靜脈擴張。胸:短而寬,女性乳房更加豐滿,老年婦女也不例外。心臟:更小,水平移位。脊椎:直線型,椎間空間增大,彎曲消失,身體增高約2厘米。臂和手:靜脈擴張。膈膜:上升。腹部:體積變小,胯和臀肌變小。腿:細小,肌肉發育不良,血流量減少。骨骼器官:輕微脫鈣。血液:紅血球量減少。
重慶沙坪壩實驗外語學校 (400035) 023-65533102 023-66777789
作者郵箱:
七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活動同步設計案例:探尋人類起源 篇2
蒲峻
探尋人類起源
劉珍偉 蒲峻
【活動目的】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培養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準備】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活動過程 】
開場白: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入 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故事大王比賽
1、每組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2、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3、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自由辯論會
1、搜集查找關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2、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3、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為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4、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少評出一、二、三等獎。
b、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給未來人畫像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可以用電腦制作,也可以手工制作。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m×80cm,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根據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成果展覽
每組派出一名代表作評委會成員,組成評委組。
每小組將本次活動編輯的冊子、資料、獲獎獎狀整理好,布置一個有特色的展區。
每小組派2名代表站在自己的展區前,回答評委組提出的問題,并為本組展區設計•作簡要的解說。
由評委組給各個展區做出評定,評出一、二、三等獎。
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 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寫作訓練】1、請同學們以“人類起源””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參考例文:
人類起源之說
話說盤古開辟天地之后,不知經過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間出現女媧。女媧在這荒涼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對著水,照見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間有幾個像自己的,彼此說說話,該有多好,便不自覺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體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風一吹,便成為活跳跳的東西,于是給他起名為“人”。
原先女媧一個接一個繼續不停的造人,但進度緩慢,終于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補遼闊的大地時,她背靠山崖,順手摘下藤條,懶懶地在和了水的泥漿里攪著,然后一甩藤條,灑落許多泥點,這些泥點落在地上,經風一吹,都變成了人,于是不停地揮動藤條,大地上的人也不斷的增多了。
圣經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記載在舊約的創世紀之中。話說上帝花了五日時間創造了大地萬物,到第六日祂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于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人的鼻孔后,就成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亞當。
上帝為了解除亞當的寂寞,不久便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造成一個女人,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
在女媧和上帝造人的神話里,可以發現共同之處是都按著她們他們的形象造人,由此可見女媧和上帝的長相和人相似。不同之處在于圣經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參考資料】
從古猿到人的過渡
古人類學家認為在距今七八百萬年以前,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開始向不同的方向進化,這個過程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紀新生代的第三紀是指距今七千萬年到二三百萬年前的地質年代。②新生代的第四紀是指距今
二三百萬年前之后的地質年代。,世界范圍的造山運動很活躍,相繼出現了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在東非還出現了長達8000公里的斷裂谷。由于這樣大規模的地殼運動,致使世界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②,氣候變化加劇,出現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氣候巨大變化的影響下,原先一些連綿不斷的森林逐漸變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斷擴大,最終被稀樹草原所取代。這時,生活在這里的一些古猿逐漸由樹棲生活轉到地面上生活,最終進化成人類;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則進化成了類人猿。
人類的祖先來到空曠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漸能夠使用樹枝和石塊等來防御猛獸,或挖掘根莖等來食用。在這個過程中,古猿逐步由四肢行走轉變為兩足直立行走。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人類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們的身體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適應性變化,如身體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狀變為s形等。此外,兩足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祖先的前肢從用來行走和支持身體中解放出來,為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腦的進一步發展和增大創造了條件。兩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義,使人類學家把是否具備這一條件作為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標準。
人類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制造工具。早期人類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這些石器常常與動物的遺骸和人為弄碎的骨頭一起被發現,由此古人類學家推斷,石器的出現與早期人類的狩獵和肉食行為密切相關。
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人類祖先的大腦越來越發達,并逐漸產生了語言,形成了人類社會。
三、人類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大多殘缺不全,往往只有零碎的頭骨、頜骨、牙齒和股骨,而且化石的最早年代也不過在四百多萬年前。盡管如此,經過古人類學家的努力,已經弄清了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南方古猿
1924年,在南非的湯恩發現了一個古猿幼兒的頭骨化石,鑒定后定名為南方古猿。隨后,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特別是在斷裂谷的東部,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南方古猿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得知,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萬~10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是最早階段的原始人類。除直立行走以外,南方古猿的其他性狀大都像猿,如他們的腦容量很小,在450~530ml之間,與現代類人猿的腦容量(平均為415ml)差不多。
能人
自1960年起,古人類學家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與南方古猿特征相近的古人類化石,定名為能人。能人生活在距今200萬~175萬年前。與南方古猿相比,他們的顱骨壁變薄,腦容量增大,平均為680ml左右。與能人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石器,這說明能人已經能夠制造工具了。
直立人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萬~20萬年以前,他們的化石在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地區都有發現,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直立人(簡稱爪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簡稱北京人)等。其中,以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最豐富,研究得最全面。
北京人的腦容量明顯增大,成人的平均腦容量多達1088ml,四肢骨在長度、形狀等方面與現代人的基本相同,這表明他們直立行走的姿態與現代人相同,并且上、下肢已經有了明顯的分工。但是,北京人仍有很多原始性狀,如前額后傾、眉嵴粗壯、下頜骨無頦等(正因為直立人有許多類似猿的性狀,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猿人)。
在北京人的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石器,這些石器功能各異、加工精細,證明直立人制造工具的能力比能人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在他們住過的山洞里還發現了很厚的灰燼層,里面有燒過的骨頭、石塊和樸樹籽等,這說明北京人已經會用火了。火不僅可以用來取暖和驅趕野獸,還可以用來燒熟食物,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這促進了人類祖先體質的發展,特別是為腦的發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1萬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現代人。他們不僅完全直立,而且腦容量已經達到了現代人的大小(平均為1360ml),這標志著他們的智力發展到了更高水平。因此,古人類學家把他們與現代人歸為同一個種,即智人種。
早期的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5萬年前,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我國廣東的馬壩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還帶有一些原始性狀,拿尼人來說,眉嵴仍比較粗壯,并且頭蓋骨向后傾斜,頜骨向前突出。但是,他們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更為先進,除石器外還有骨器。從生活遺跡來看,他們不僅會使用天然火,而且會人工取火。
晚期的智人出現在距今5萬~1萬年前,他們的化石在各個大陸都有發現,如法國的克羅馬農人、我國的山頂洞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與現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不僅腦顱增大,下頦明顯,而且還具有黃種人的一些特征。晚期智人不僅能制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還會制造長矛、標槍,用以狩獵、捕魚。他們的狩獵能力也大為提高,會利用地形和設置陷阱來捕捉大的野獸。此外,他們會用大獸皮等修建簡單的房屋,用骨針縫制衣物,還創造出了原始的藝術。在他們住過的地方,常常能夠發現繪畫、雕刻和裝飾品,繪畫的內容多與狩獵活動有關。在這個時期,不同的人種已經開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在體質特征和文化遺物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充分反映出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目前,這種劃分方法已得到大多數古人類學家的認可。
四、人類起源的新說法
(一)海猿說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800萬~4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后,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它們是人類的祖先。
海猿說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征在別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身上都沒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存在。
其證據是:(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長有濃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沒有體毛。(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明顯不同于別的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獸相似。(3)人類淚腺分泌淚液以及排出鹽分的生理現象,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征。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4)人類所具有的性行為以及出汗等生理現象,也是靈長類所沒有而與水中生物相似。(5)人類在控制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制上同陸生哺乳動物大相徑庭,而與海獸極其相似。(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鐘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喜歡水,并有游泳的本能,這都說明人類與水的關系非同尋常。
海猿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1)古猿在下海的400萬年里,獲得了一些適于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征,重返陸地后,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應于海水生活而不適合于陸地生活的特證,如人類不能對體內所需食鹽進行精確控制等,為什么在返回大陸的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沒有丟失?(2)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在海洋生活就沒有化石可找了嗎?我們現在不也發現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嗎?(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所得的結論,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500萬~4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二)海陸雙祖先復合說
人類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于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組合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短到相對于地質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在十幾代到幾代的時間便可形成新種,從而可以說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這樣既可以說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說明人類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于是哪一種海洋生物,還沒有說明。
(三)外星人說
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于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并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于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設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馬萊斯的見解確能驚世駭俗,他舉出的證據是他對不久前在圣地亞哥發現的一具5萬年前的頭蓋骨的研究。他認為,那具頭蓋骨所代表的人種智力已遠超過今天人類的幾千倍。從而推測“他”就是古時來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還指出另一個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猿人結合的證據,那就是安第斯山頂絕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圖案。馬萊斯說,那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與地球猿結合的真實描繪。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于外星人,那么發現于30萬年前、40萬年前乃至100萬~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又當如何解釋?
無論是“海猿說”,“海陸雙祖先復合說”,還是“外星人說”,都在有力地向傳統的“從猿到人”的進化學說發出挑戰。但要形成公認的科學結論,還證據不足。科學的發展,研究在深入,人類將用自己的智慧,來解開自身的謎團。
五、關于未來人
(一)新人類宇宙人乘風而來
在科幻影片中,明天的人類盡管生活在星際空間,但他們的體貌結構仍和我們相似。他們雙腳著地,在宇宙飛船中走來走去,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祖先”或者說和我們20世紀的地球人相差無幾。宇宙人真的就是這副模樣嗎?據航空與空間醫學專家加埃塔諾•羅通多教授講,我們的子孫在星際空間的生活不會很愜意,他們的身體將發生變化,他們必須學會在失重的情況下進行日常活動。因此,太空生活令人改變很大,一旦重返地球,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羅通多解釋說:“迄今為止所進行的太空探索活動表明,長期駐留在外空軌道,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最終導致人發生根本轉變:產生了一個具有更高智慧的智人的亞種,或者叫宇宙智人。這種變化目前僅僅是一種假設,并且只是以目前所進行的太空活動的結果為依據。在數世紀內,經過數代之后,人類將會有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受到人類在地球上緩慢進化的自然規律的支配。”
宇宙人將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失重。事實上,重力對我們的人體存在的方方面面起著制約作用:肌肉和器官的發展,平衡感和血液循環都離不開重力。
羅通多繼續說:“最重要和最明顯的變化將是體內液體的分布,大約2升的血液從腿部移向胸部和面部,因此面部將更圓,眼睛增大,這種臉型將趨向于亞洲人的臉型。眼睛和鼻孔變紅,面部靜脈擴張,就連脖子、手臂和手都會增大,由于不再為移動去克服重力作用,腿部肌肉將變得發育不全,有點兒像‘母雞的爪子’。胸部更短,因為膈膜將上升,所以將變得更小的心臟也會沿水平方向移動。腹部不再豐滿,脊椎失去生理彎曲,椎間空隙增大,身高增加幾厘米。臀肌的凸出部分將消失,加上腿部肌肉萎縮,這將給女性帶來性別方面的心理壓力以及重新適應的問題,因為她們同男性的身體差異減小了。”不過,這位專家安慰道,“足以令女性感到欣慰的是皺紋將消失,肌肉組織將更加豐滿,尤其是乳房越來越高挺,不再出現靜脈曲張。”失重也會使骨骼脫鈣,即所謂的“太空骨質疏松癥”,但是因跌倒造成骨折和外傷的頻率減少,這多少對骨骼的脆弱性有所彌補。
羅通多明確指出:“宇宙人在兩三天內,身體就會適應新的情況,通過尿來排出盡可能多的液體,調節多尿的垂體激素的功能將發生變化。至于血液的構成,紅血球和血紅蛋白的數量將減少產生所謂的‘太空貧血癥’。在宇宙人中,腎結石的發生率也趨于增高,這和排出體液以及排出鈣的數量關系密切。由于宇宙中存在的輻射增多,皮膚腫瘤將增加。細菌的感染將更加嚴重,因為在失重情況下,細菌更具進攻性,同時免疫系統效能將降低。”
(二)地球人和宇宙人
宇宙人為了在宇宙中生活,人體必須適應失重狀態,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及面貌將發生重大變化。下面就是埃塔諾•羅通多教授對宇宙智人所做的描述。臉:變圓,亞洲型。眼:眼睛增大,結膜變紅。鼻孔:充血。前額和臉:靜脈擴張。皮膚:全身光滑豐滿。大腦:更大,血流量更多。脖子:更長更寬,頸靜脈擴張。胸:短而寬,女性乳房更加豐滿,老年婦女也不例外。心臟:更小,水平移位。脊椎:直線型,椎間空間增大,彎曲消失,身體增高約2厘米。臂和手:靜脈擴張。膈膜:上升。腹部:體積變小,胯和臀肌變小。腿:細小,肌肉發育不良,血流量減少。骨骼器官:輕微脫鈣。血液:紅血球量減少。
重慶沙坪壩實驗外語學校 (400035) 023-65533102 023-66777789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