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通用16篇)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
片斷一: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
生:喜歡!
師:你喜歡什么動物呢?說給大家聽聽。
生:我喜歡小白兔。
生:我喜歡小狗。
生:我喜歡小貓。
......
師:小動物很可愛(出示各種動物的掛圖),請大家觀察一下黑板上的動力物,它們都長了......?
生:耳朵。
生:眼睛。
生:嘴巴,還有腿。
生:還有一條尾巴呢!
師:真聰明!它們的尾巴是一樣的嗎?
生:不是!
師:是啊,每個動物的尾巴都不一樣。 今天,動物們都聚在了一起,要進行一場比賽呢!現在,老師就帶著大家到動物王國去看“比尾巴”大賽吧!
(出示CAI課件,板書課題)
教學反思一: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讓學生所有的感活動起來,每個學生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只是在于老師如何開啟,如何去引導他們去、去發現、去感受事物,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板書課題,范讀課文,這種舊的課前引導,只會讓學生產生依賴的情緒,讓學生習慣于教師的“落入”,而不是主動去想課文寫的是什么。激情是導求新知的最重要的推動力,是構成學習動機最活躍的成份,為了能有效地誘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師必須重視課前導入 工作,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片斷二:
師:大家看看,有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呢?
生:有猴子、兔子、松鼠參加了比尾巴大賽。
生:還有公鴨子和孔雀也參加了比賽。
師:很好,剛才,小動物們說要請小朋友們做評委呢!大家看,首先出場的是誰呀?(出示CAI課件)
生:是猴子。
師:哦,是猴子,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生:猴子的尾巴細細的,長長的。
生:猴子的尾巴真長,可以蕩秋千。
生:猴子的尾巴像一條繩子。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猴子的尾巴又細又長。
師:“誰的尾巴長?”
生:“猴子的尾巴長。”
師:我們再來看看接下來是哪位選手出場了?
生:兔子、松鼠。
生:兔子的尾巴好短。
生:我養過小白兔子,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很舒服。
師:真了不起。
師:“誰的尾巴短?”
生:“兔子的尾巴短。”
師: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松鼠的尾巴好大啊。
生:不對,是上面好大,下面小。看著好像是一把傘。
師:“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師:真不錯。我們看了三個小動物的比賽,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是一對反義詞。松鼠的尾巴好像是一把傘。第一場比賽結束了,現在請同學們把書打開83面,自由地讀一讀課文的1-2節。
(同桌對讀,分組讀)
教學反思二:
若要低年級學生對事物進行觀察,首先要從他們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著手,使學生對該事物產生興趣,讓學生產生觀察的欲望,教師加以引導,明解目的,而不是讓學生漫無目的、雜亂無章地去觀察。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大多都是自問自答,沒有讓學生用心地去想,去觀察,使學生的思想處于懶惰狀態。從一年級起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更有利于日后習作能力的提高,教育學家斯賓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教師要熱情鼓勵學生大膽去觀察、去發現。
片斷三:
師:大家看,第二場比賽開始了。有哪些動物出場了?
生:公雞、鴨子和孔雀。
師:我們看一看,公雞的尾巴是什么樣的?
生:公雞的尾巴彎彎的。
生:還很漂亮呢!五顏六色!
生:它的羽毛還可以用來做毽子。
師:是啊,公雞的尾巴彎彎的(相機用手勢表示“彎”),有好多顏色,好漂亮。還可以用來做毽子。
師:我們再來看鴨子的尾巴。
生:鴨子的尾巴扁扁的。
師:真對。鴨子的尾巴扁扁的。(用手表示“扁”)
師:“誰的尾巴扁?”
生:“鴨子的尾巴扁。”
師:我們來看一看最后一位出場的是誰呀?
生:孔雀。
師:孔雀的尾巴好看嗎?
生:好看。
生:比公雞的尾巴好要好看呢!
生:孔雀的尾巴像一把漂亮的扇子。
生:美麗極了。
師:說得好。小朋友們,比賽全部結束了,我們看了六位選手的比賽,小動物們說要你們評一評呢!
(生討論)
師:結果出來了嗎?誰得冠軍呢?
生:孔雀!
師:“誰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師:我們今天看了一場精彩的動物比尾巴大賽,知道了每個小動物的尾巴是不一樣的。還有很多很多的小動物沒參加呢!現大請大家把你收集的動物圖片拿出來,同桌相互看一看,比一比,觀察一下它們的尾巴。(在討論中結束教學。)
教學反思三: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要學生愿意去想,自主去想,因此想象力是依縛在自主探究上的,教師是放開手,讓學生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讓學生自由地去想,大膽地去探究,在傳統的教學中,課堂是教師的課堂,教師教,學生聽,這種學習方式被人稱為“靜聽”課程,學生在課堂上往往處于被動的“靜聽”狀態,幾乎沒有活動的余地和自己的經驗,而成為課程和教材的“奴隸”。新課標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的提倡和踐行。長久以來,我們教育往往只重視知識的傳承,剝奪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權利,新課標要求教師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敢想、敢說,愛想、愛說。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2
《比尾巴》是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我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營造氛圍,放飛學生潛能
在本課教學伊始,我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而后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后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著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
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識字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我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鑒于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于是我引出小猴——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運動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選手的名字及每件衣服上。學生在給選手穿上運動服中初步認識了這些生字。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后,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并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云、公、車。然后鞏固認讀,最后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為了寫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干凈、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范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并在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后,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三、動態生成,激活學生思維
教師除了要懂得鼓勵、欣賞學生,還要善于抓住課堂契機,捕捉課堂上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后,有個學生突然說:“我還知道燕子的尾巴像剪刀。”我趁機讓其他學生繼續往下編,于是就有了“黃牛的尾巴像細繩。”“松鼠的尾巴像被子。”“兔子的尾巴像絨球。”……比完了尾巴,學生的興致還很高,又開始“比翅膀”、“比四肢”,這樣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充分發揮想象力,學生在用語言描述的過程,思維也更深層地拓展了。
四、充分朗讀,引導學生感悟。
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占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于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后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后是個別讀,再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地讀,流利地讀,最后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制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著優美的音樂,看著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地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3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X,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發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著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范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后,請個別同學采用問答形式來讀,并請個別學生來表演著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著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我認為在低年級,只要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趣”字,無論什么課,在指導孩子朗讀上,只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他們,朗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一、以生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里,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為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中,我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而后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4
《比尾巴》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組內互觀課,課前我上網查資料、精心制作課件,并讓學生也進行了相關知識的搜集。為了一上來就能老老的抓住學生的視線,我采用了提問式引入:今天大森林里有很多小動物聚到一起要舉行一場特殊的比賽,你們猜什么比賽?學生齊聲回答“比尾巴”,這時我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質疑,一切都按我的教學計劃順利的進行著。學生讀了兩遍課文后,我引導他們: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比賽了?學生爭先恐后的回答,一個都沒拉下。為了鼓勵學生,我靈機一動,請學生充當小評委來宣布了參賽選手名單,學生興趣高漲,特別是當上小評委的學生更是神氣十足、像模像樣的,一副資深評委的派頭,看著他們,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愉快。
這時,我又適時拋出下一個問題?比賽就要開始了,第一個比賽項目是什么呢?屏幕上出現問句:“誰的尾巴長?”在學生搞清什么是問句后,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讀讀,并進行了范讀,可當讀到“誰的尾巴好象一把傘?”時,有些學生怎么也讀不好,并且“傘和扇”分不清,我有些灰心,也有些急,下面坐著聽課老師,我不敢戀戰,趕緊進行下面的教學內容,指著板書帶著學生以各種形式朗讀這首兒歌,其實也是看似熱鬧,實則蜻蜓點水。
因為我要多留些時間給后面拓展的內容,那可是我自認最出采的地方。學生們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在后面拓展的部分發揮的很好,很熱鬧,也顯現出了他們豐富的'課外知識,但上完課后,總覺得有些美中不足,學生朗讀中的失誤,讓我一直耿耿與懷。在新大綱中,“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句話反復提出,在各年級段都提到。一年級的學生剛剛入學不久,不懂得任何朗讀的技巧,需要老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5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準備了很多圖片。讓學生說的同時隨機出示6張詞卡:公雞、鴨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與動物打招呼中,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里的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暢暢而談這三個小動物的模樣,結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學生字長、短、把。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識字任務。隨后,我設計了兩道關口:識字挑戰與朗讀課文挑戰。孩子要讀的欲望強烈。為了朗讀好,理所當然得接受第一個挑戰:識字——比比誰的記性好,識字本領大。一年級的孩子們好表現,一見要挑戰,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維活躍,同桌合作想辦法記字效率也會高。字寶寶裝進了記憶寶庫,可是它調皮地躲進了課文中,你能響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嗎?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然后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后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
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著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后,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比尾巴教學反思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一年級第一冊《比尾巴》教學反思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采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么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范讀、錄音范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后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后,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里學會的?怎么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么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
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6
本課是看圖學詞學句,我利用課前收集的教學課件,在教學中有選擇的使用,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讓學生看錄像,觀察比較尾巴的特點。直觀地理解了“長”、“短”兩詞。理解“彎”一詞時,讓學生看錄像后用手比劃了一下。為理解“扁”一詞,我讓學生比較兩個盒子,再看錄像,觀察鴨子的扁尾巴,進而觀察它的扁嘴巴。我憑借錄像,不但幫助學生理解了“長”、“短”、“好像一把傘”之后,又讓學生觀察“牛、羊”的尾巴;觀察燕子的尾巴,用“好像”造句;觀察孔雀的尾巴,用”有的……有……還有的……”句式造句。這樣既理解了詞句,又掌握了句式,培養了說話能力。總之,教學中,只要能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形象直觀,訓練扎實,效裹還是比較顯著的。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7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一首兒歌,與動物知識相關的短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這邊課文容易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朗讀欲望,所以我選擇了這篇課文。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12個字,會寫“公、車”,認識新筆畫“撇折”及偏旁“八、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指導讀好問句的語氣,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會用“誰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像——。”的句式說話。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在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學生當裁判的環節,充分發揮本文的“趣”,讓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讀好問句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可以三個問句分開讀,因為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問句,教師應該先范讀,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跟讀。其中生字教學也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對于生字的教學,我的`導師也給了我許多建議,我自己平時也存在每課識字量太大的困擾。我覺得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點,特別是識字方法的教學,所以設計時還是把識字作為一個重要部分,并結合不同的識字方法穿插在短文的學習中,最后再進行一次集體的鞏固。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還設計了課外拓展這一環節,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結束本堂課教學。我事先準備好素材,讓學生仿照這兩小節的形式在用其他小動物編一編兒歌,如:問:“誰的尾巴?誰的尾巴?誰的尾巴?”答:“的尾巴。的尾巴。的尾巴。”
但作為一個新老師我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這些都值得我深思:
一、教學經驗不足,準備工作還不到位。
在示范讀問句時,自己都沒有讀正確。問句是從第一個字就開始上揚的,而我只上揚在了最后一個字。這樣教學,學生是無法理解問句和陳述句語氣的不同。如果我在解讀文本注意到這個難點,可以聽聽磁帶上的范讀,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想法讀就不會出現這個不應該犯的錯誤了。
二、不注意一年級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
上課時,班里幾個男孩回答問題時為了顯示自己聲音響亮費盡氣力大喊,我雖然覺得有些不妥,但又怕說了他們,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會小了,所以也就沒說什么。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默認的態度引起了更多學生的共鳴。齊讀時大家大喊特喊,課堂里嘈雜聲一片。在上課時我還發現學生的讀書姿勢都還不是很正確,才體會到自己平時上課對他們行為習慣的培養沒有很好的重視。
三、組織課堂紀律還有欠缺。
感覺這次賽課紀律方面沒有上次好,雖然時不時都在組織紀律,但整個課堂還是有不安定因素,總有那么幾個調皮的小朋友愛說話、愛做小動作,這可能是一年級小朋友的天性吧!我們班因為情況比較特殊,學生在學習習慣聽課習慣方面問題確實比較大,這讓我也很頭疼,以后這也是工作管理方面的重點。
雖然為這次賽課付出了一些精力和時間,但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是我平時花再多時間也未必能覺察到的。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8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美麗的森林圖)在這片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好多小動物,它們每天一起生活,一起游戲,過得可開心了。聽說今天它們又聚在一起了,它們會干什么呢? bǐ wěi bɑ
2、看,原來它們準備──(出示課題:比尾 巴)。指導讀好輕聲。3、平常你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這三個字呢?
二、初讀課文,巧記生字
1、師范讀課文:馬上就要比尾巴了,請你豎起耳朵聽好,都有哪些小動物來參加呢?(多媒體隨機出示相應的動物圖)
2、誰來親切地叫叫它們的名字?(隨機出示相應的詞語)
3、個別讀;齊讀。(教師及時正音、教學生字。) 字音:“松鼠”一詞中的“松”是平舌音,“鼠”是翹舌音,較難讀,應重點指導。字形:可以用形旁表意的方法來記“鴨”字:“鴨”的右邊是個鳥字旁(用紅色凸顯現偏旁),你知道“鴨”為什么是鳥字旁的嗎?(指名回答)其實很早很早以前,鴨子也跟鳥兒一樣,是在天空中飛的,后來人們把鴨子捉來,關養在家里,慢慢地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公”和“松”是一對形近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再來看看這兩個字,“松鼠”的“松”和“公雞”的“公”(多媒體閃爍這對形近字),你發現了什么?“鼠”字比較難,但很有特征,多讀幾遍就可以了。
4、開火車去圖片讀詞:現在老師要考考你了,沒有了圖片的幫助,你還認識它們嗎?
5、把六種小動物分成兩隊(多媒體重新出現圖片):小動物們聽到你們親切的叫聲,可高興了。瞧,它們又回來了。不過,我一直在想,這么多小動物擠在一起比有點亂,所以把它們分成兩隊,你能用上“( )、( )和( )一起比尾巴。”來說一說嗎?
6、學生自由讀課文:那小動物們是怎樣比尾巴的?現在請你好好讀讀課文,要求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多讀幾遍,然后讀通課文。
三、再讀課文,讀出韻味
1、學習第一、二小節
⑴ 教師過渡:我們先來看看這一隊小動物是怎么比的?(多媒體出示第一小節)
⑵ 通過自由讀、個別讀、師范讀、齊讀等方式有層次的讀好這一節。
① 指導讀好輕聲“誰的”:“誰的”和“尾巴”一樣讀輕聲,讀的時候把前面的“誰”讀重,“的”字讀得又輕又短,好象藏在喉嚨里。并隨機教學:“短”──前鼻音;“把”──利用前面已學的“巴”字加一加的方法記憶。
② 指導讀好問的語氣:剛才我們讀了這幾句話后,發現它們的后面都有“?”(多媒體紅色凸現“?”)那你能讀出問的語氣嗎?生自練;指名讀;師范讀。根據學生體會和聽師范讀得出結論:讀問句的時候,句子最后幾個字的音像爬樓梯一樣往上爬高。齊讀。
③ 指導讀好“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個句子的停頓。
⑶ 師過渡:到底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老師問,你能答嗎?
① 師生一問一答。(多媒體出示第二小節)
② 同桌小朋友你問我答。
③ 指名表演對讀。
④ 男女同學對讀。
⑷ 理解“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① 讀著讀著,老師心里有了疑問:松鼠的尾巴怎么會像傘呢?看,(多媒體演示松鼠從大樹上落下的情景)這只松鼠要從這么高的大樹上落下去,全靠它的大尾巴。要是沒有大尾巴,會怎么樣?
② 學生想象,體會松鼠尾巴的作用。
③ 師小結:是啊,松鼠的尾巴真是一把輕巧實用的降落傘啊!你們看──(多媒體再次演示松鼠像降落傘一樣從大樹上落下的情景。)
④ 指導讀好這句話:讀好停頓;讀出松鼠擁有這樣了不起的尾巴而高興、自豪的心情。
⑸ 齊讀第一、二小節。
2、學習第三、四小節
⑴ 師過渡:瞧,猴子、兔子、松鼠在一起比得多開心呀,我們再來看看公雞、鴨子、孔雀又是怎樣比的?
⑵ (多媒體出示第三小節)
① 指名讀。隨機教學“扁”──前鼻音;“最”──平舌音。
② 齊讀這一小節。
⑶ 過渡:剛才我們花了好長時間來讀第一小節,現在讀幾遍就會了,進步真快,相信下面會讀得更好。
⑷ (出示第四小節)
① 齊讀這一小節。
② 理解“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我們知道公雞和鴨子的尾巴也挺好看的,這里為什么說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呢?(出示孔雀圖)學生看圖體會,教師描述。
③ 指導讀好“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⑸ 背誦第三、四小節。
3、齊讀全文;評比朗讀明星。
四、總結全文,拓展遷移
1、通過今天這堂課,我們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和孔雀的尾巴形狀各不相同。其實,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動物的尾巴還有特殊的作用呢!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尾巴是什么樣的?或者有什么作用?指名學生說。
2、出示課前搜集的小動物圖片,讓學生學著“誰的尾巴( )?( )的尾巴( )。”的句式編一編。交流。
3、學生選擇三種小動物,學著課文的樣編一編。交流。4、游戲鞏固生字 :這節課,小朋友讀得認真,學得認真最后,我們再和生字朋友打聲招呼。五、書寫生字。
【反思】
一、總結成功點
1、基礎目標待強化,分散識字
針對一年級小朋友的年齡特點,我認為集中識字比較枯燥,而且不容易“消化”,即學生記不住。而且根據這文本的特點,前面出現動物名字時已有一部分生字需學習,我就帶領學生先學習,重點落實“鴨”(鳥字旁)、“松”和“公”的比較(八字頭),還有一部分生字出現在課文中,我就采用隨機教學法,一一落實。課文內容把一個個生字詞聯系了起來,如“短”“把”,在讓學生讀正確的基礎上,既教了新偏旁“矢”字旁,又聯系前文的“巴”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 “把”。生字詞容易為兒童理解、接受,一節課下來,學生大部分就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本課全部生字。二、指導方法練朗讀,扎扎實實。
2、具體指導,教給朗讀方法。
在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準“誰的”,念輕聲,讀出問句的語調,讀好“誰的尾巴像把傘”要有停頓等。如“誰的尾巴長”重音是“誰”,連讀“誰的尾巴”,讀出問句的語調。同時要求學生用一問一答的形式進行表演。
3、由扶到放,運用朗讀方法。
在學習1、2兩小節時,花了好長時間教學生讀好。在學習3、4節時,放手讓學生自己讀,齊讀,用了很少的時間,真正實現由扶到放的事半功倍。
4、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教師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范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三、教學體現開放性,興趣盎然。
最后環節,我在學生學完課文后明白動物形狀是各種各樣的基礎上,讓他們說說自然界還有哪些動物的尾巴長什么樣或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學生說得很興奮。這時候我抓住時機出現一些有明顯特征的動物,如魚、燕子、牛、馬、老鼠等,叫學生同桌合作學課文樣編一編,學生興趣盎然,編得不亦樂乎,想象得很有趣,聽課老師都為他們叫絕。我想這一設計是成功的。我積極開發課外學習資源,凸顯出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我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了解動物尾巴的特點,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認識世界的機會,又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像力。當然,我即時的鼓勵性評價,激起了全班學生上臺交流的欲望,師與生、生與生的信息處于良性動態交流之中。
二、留下的思考
我在試教《比尾巴》這課時,總感覺學生興趣不是很大,尤其是學到后面三、四兩小節時,學生懶得讀,連書也不愿意拿。我當時想:是不是因為別的班不適應,狀態不佳?如果是因為教學設計不夠新穎有趣,那該如何設計?我們一年級的老師都說只能這樣上上了。我自己也想不出好辦法,于是,只改動了一些細節問題。結果今天上了后,留給大家的仍是這一問題:學生學著學著就開小差,讀書的勁提不起來。現經竺老師一點撥,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竺老師說我們應該要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來營造課堂氛圍,這是教學的一門藝術。像這課就可抓住“比”來進行教學,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我想后應該采取如下教學比較好。
師:大家看看,有哪些動物參加了比賽呢?(出示動物圖形)
生說動物。
師:剛才,小動物們說要請小朋友們做評委呢!大家看,誰的尾巴長?
生:是猴子。
師:哦,是猴子,為什么說它尾巴長?說一說猴子尾巴的用處。
生說。
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猴子的尾巴又細又長。我們再來看看誰的尾巴短?
生說。
師:大家再看一看松鼠的尾巴。
生說。
師:“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學生一邊觀察一邊說,他們從自己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著手,產生觀察的欲望,教師加以引導,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自然地調動起來。在原來的教學中,我沒有讓學生用心地去想,去觀察,直接出示課文內容,使學生的思想處于懶惰狀態。
總之,教學無止境。我需要不斷實踐、思考、追求。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9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文采用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描寫,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文中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并能引起學生對動物尾巴特點進行觀察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認知特點以“朗讀訓練”為主線,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并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及作用,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說,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同學們都比較喜歡小動物,我就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比尾巴比賽導入新課,讓學生情緒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激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始終沉浸在積極的情感體驗當中,學習興趣濃厚。可見,教師在備課中,要不斷探索新穎的、適合本節課教學的導入方式,巧妙地導入新課。導入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進行導入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學習的始終。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注重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滲透,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等等激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注重分散識字,將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大量復現、說話落實。識字、記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鐘的寫字的環節,在學寫三個生字時,首先觀察每個字的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更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提高寫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課的“公”字,寫的時候要把重要的筆畫“捺”要寫得舒展,起筆時不要太往左,還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筆,而不是把筆畫送到頭。從孩子們寫字的情況看,孩子們都能寫得很漂亮,記得也牢固。
3、學會朗讀課文
首先,帶著思考的閱讀才是有收獲的閱讀,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清老師的問題:
(1)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
(2)它們都比得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接著,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范讀、錄音范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后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并且讓男女生對讀,同位互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三問三答的方式,體會文章的結構,了解六種動物尾巴各自的特點。
最后,我把學生的朗讀引向深入,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并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我就耐心指導,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我配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朗讀課文,同學們的朗讀熱情被激發起來了,朗讀的情緒更高漲了,朗讀的效果也特別好。
4、注重知識的遷移
真正的語文學習,要將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引向課外,能讓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么樣)?”出現了六次,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如牛、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等,學生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接著我讓學生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進行即興編兒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了解其它小動物的興趣,真正講課內學習轉向課外。
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書寫指導不夠全面,沒有照顧到程度稍差的同學,還是有往前趕課的嫌疑,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提高,今后,我要在兼顧所有的學生上多下功夫,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0
今天,在學校語文同伴互助組活動中我執教了第10課《比尾巴》,我在課堂上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活潑、自主的學習空間。下面就談談上完這堂課后我的一些感受。
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主體地位。
一、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一個與小動物交朋友的情境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
二、生字教學力求扎實
新教材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識字量增加是一明顯特點。識字教學要注重識字過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字“巴、把、公、松”放在一起比較,讓學生發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教師采用隨機教學法,把學習生字一一落實。有層次地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與認識的事物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的同時,發展語言,提高認識能力。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輕輕松松地掌握了本課的生字。
三、形式多樣,強化朗讀訓練
在朗讀中,我不但運用了指名讀、自由讀、范讀、齊讀、同桌分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而且讓學生評議,評后再讀,強化了朗讀訓練,培養了朗讀能力。
四、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課中,因為我運用了三種角度引出本課學習的生字,所以導致生字學習的時間比較長。我想如果抓緊生字學習速度,整堂課應該在時間掌控上會更合理。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1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趣味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主角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簡便、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此刻,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著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后,因為孩子們都十分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立刻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樣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資料,也為深入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此刻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么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我的尾巴。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么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可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能夠卷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樣的特點,那里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十分成功。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此刻孩子們的面前,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才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十分有情趣。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2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極富童趣的一篇文章,課文主角是動物。動物是一年級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我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也希望以動物為接入點引導學生。動物在森林里開展森林比尾巴大賽為主要的背景進行展開這一節課。整節課以比尾巴大賽為主要場景貫穿,讓學生們從玩中學,體會學習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另外準備了動物圖片,獎牌圖片,以起到吸引孩子們注意力的這樣一個目的。但是在上課的實際過程中。學生朗讀部分過少是我的一個缺失,我更多的關注了課堂的教學環節,還沒有關注學生本身。
在教學環節,知識點的內容傳授上,雖然有講到,但是并沒有練習到位,這一點的原因在于課堂把握時間不到位。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會更注意這一點,重視學生們練讀,并采用多種形式練習熟悉課文書本,并且在指導書寫的過程要更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能“握著學生的手一筆一筆教著寫”,而是要做到教會學生觀察字形筆畫特點,讓他們自己通過自己練習,有問題時再給予指導,提高學生學寫生字的積極性及書寫技巧。自身方面也要更加相信學生能力,在課堂語言的發揮上更加簡練,不絮叨。當然把控課堂節奏上還要再多多進行練習,教師主導的課堂,課堂節奏,課堂效率也會更好一些。
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多看多練課堂教學環節,使課堂環節爛熟于心,掌握上課進程,這樣才更有時間和余地來關注學生。一堂課結束,更讓我想到之后每一節課我的關注點,在關注學生的問題上,課堂上要關注到學生的聽說讀寫練,每節課根據課堂授業內容的不同,我們關注的重點也不一樣,一年級學生重點在識字,老師的教是一方面,但是學生們的聽是更重要的一個部分,聽在每節課都是非常重要的。著重訓練學生聽,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聽讀游戲,平常練習多進行聽寫練習,在不聽時采取一定的批評懲罰措施,在聽時采取對應的激勵獎勵方法。以此提高學生聽的效率。讀在練習時可以多采用男女賽讀,比拼的形式。
學生在主觀意見表達上有一些不周正,在之后的課堂上要加強學生表達的機會。在評價語言上需要在加強學習,比如“.敢說,就表示戰勝自我。”“你回答問題又完整又好聽。”“我知道你心里明白了,可就是語言還沒組織好,請你坐下再考慮一下。”在課堂評價的時候學生的時候更注意語言的合理性,連貫性。在今后的課堂中熟練運用,使得課堂氛圍上升,課堂節奏連貫,課堂效率提升。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3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里,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發”;“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游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于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同時也讓讓接近生活實際的'活動走進他們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這樣的情境確實很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兒歌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基礎好的學生在課前就會背了,為此,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我給他們配上節奏感很強的音樂,在語文教學中融入音樂元素,采用男女生對讀、拍手讀、跺腳讀等形式,調動他們的多種感觀來參與學習活動,使課堂充滿了活力。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讀課外書、上網找資料等多種途徑了解其他動物尾巴(嘴巴、耳朵)的特點,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然后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交流、處理,仿寫小詩,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孩子們寫出的一首首小詩,讓我感受到,這樣的教學是很有效的。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4
《比尾巴》是有小學語文課標版教材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課是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我在設計過程中把整個閱讀教學安排在一個生動有趣的動物王國的比賽當中來進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上一下子擁有了很多的角色體驗,首先是一個閱讀的小學生,同時又是一個比賽過程中的一個小觀眾,一個小評委 ,一個創作者,使整堂課在一個輕松、愉快地環境中進行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
一、應用兒歌特點,營造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感情
新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部分提出了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我從四個層次體現了這個樂趣。
1、現在,我們隆重地請出這些參賽的模特,那有哪些動物來比賽呢?請這一排的小朋友來請,其他同學隨著音樂響起來。(請6人上臺貼出小動物的圖片,一邊貼一邊說出動物的名稱。音樂、掌聲)在熱烈的掌聲中,在嘹亮的音樂聲中,孩子們就把這些動物模特請上場,上場了以后,因為孩子們都非常喜愛,所以我們就主動觀察了這些動物尾巴的特點,看了尾巴的特點,那馬上順利成章的讓孩子們從課文的句子中找一找,這也就是動物們比尾巴怎么樣?六個問句,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也為深入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動物模特,瞧,模特們多么興奮啊!它們紛紛翹起了自己的尾巴。孩子們,現在你們就是評委了。我們來仔細瞧瞧動物們尾巴有什么特點,哪位代表先發言,有其他代表發言嗎?這位評委你說(學生說尾巴的特點)讓評委們發表對動物尾巴的特點的一個意見,比如說小猴子的尾巴,課文中是長,但是小孩子他就覺得除了長還有軟,還可以卷起來,其實也就強化了他對動物尾巴的一個認識,從小孩子的角度去認識動物尾巴,它局有什么樣的特點,其實這里也留給了孩子們很大的思考空間。
3、動物們的比賽進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記者到場參加,心里非常激動,當場做了一首兒歌。他就把這六個問句分成了兩個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個句子也分成兩個部分嗎?(學習小組合作完成)課文我們已經學完了,把整篇課文怎樣巧妙地呈現在孩子們的面前,我采用了小記者,這個小記者也參加這場比賽,看了以后非常的激動,就寫下了這么一個兒歌,這首兒歌就是我們剛才所學的,這樣孩子們自然地再回到語文書中,去進行朗讀,讓孩子始終感覺都非常有情趣。
4、告訴這些小評委,你們也可以當小記者,去爭當這樣一個小記者,你們還可以在動物王國里找一找其他動物,來給這些動物們編一編兒歌,這樣續編兒歌,孩子們也就發展了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展示了學生課外獲得的'信息(上網、課外書)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被關注的樂趣。
二、引導探究,加強實踐,讓學生感悟語言,應用語言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這意味著我們的語文課堂要由教師的講堂變成學生真正的學堂,要讓孩子在課堂上通過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在運用這個語言的過程當中,他來感悟語言,積累語言,來掌握語言,這是新課程標準一個明顯的特點,這樣才能為學生奠定好語文學習基礎,讓他有持續學習語文的后勁。
1、通過讀、說的語言實踐,引導學生去探究。在讀的方面呢,首先重視了他們的自讀自練,出現了問句以后,孩子們就運用他們所學拼音的知識,運用這個拐棍自己去讀這個問句,目的就讓他們讀通讀順,從而達到語文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初步感知這六個問句是什么意思呢?接著就是在讀中指導,六個問句出來以后,孩子們第一次發現這個問號,讀這樣的句子的時候和平時讀句號的句子有什么不同?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悟,然后問誰來讀讀看,看誰問得好?以后看到這樣的問號,就知道該怎么讀了。
2、在理解的過程中去讀,解決了松鼠的尾巴是很輕很柔的降落傘,孔雀的尾巴最好看,怎么去讀好這兩個句子呢?讓他們的體會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但是如果在這個時候出示這兩個句子就更好了。最后就是表演,尤其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很喜歡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來勁性表達,輔助自己去理解,去體會,去表達,讀兒歌的時候就加上了這個動作,孩子們帶著笑帶著動作通過讀表達出對兒歌的喜愛,對課文的喜愛,也可以說對學習語文的喜愛吧。在說的方面呢,也有一個層次,開始剛看到六個模特時,在說他們的特點,先是一個詞語,再是一個句子,后來在作為評委這個角色變了以后,他們運用自己所看到的一些電視或者一些收集到的資料,以前的一些舊知在輔助他們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像課堂上出現的松鼠的尾巴像雨傘、太陽傘,降落傘,棉被等等。孔雀的尾巴最好看,讓還孩子們不但要從形狀上去觀察還要從顏色等方面去考慮。孩子們的各種認識都是他們的獨特體驗。動物模特比尾巴大賽,學生學習的激情很高, 語文教學不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孩子們很快地進入了比尾巴大賽的現場。因為新課程倡導語文教學應該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我以主持人學生以評委的身份拉進了我們彼此之間的距離,然后在主持人與評委的一次次對話中解決問題,讓孩子們以評委的身份去觀察動物尾巴的特點,去公證仔細認真地評一評,在評議中達到學習課文的目的.因為我認為學習的方式比學習的內容重要。我們讓孩子找到學習的鑰匙而不是幫他直接開門。
三、拓展延伸,放飛學生潛能
這一次新課程改革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色就是構建開放的充滿生機的課程體系,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我們要努力的建設開放而具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那么就要加強學生課堂與課外,課堂與生活相溝通,把我們的語文課變成生動的語文實踐活動,比如說討論、欣賞、表演、展示、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課堂上都能動腦筋,動口,然后動手,讓他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努力使我們的小課堂能夠連著我們的生活大世界,所以要從課文中找出連接外面這個世界的連接點,這堂課中反復出現的問句和答句,抓住他切入這種創造性的教學,運用他已有的知識和積累跟文本展開對話,創造性的來仿造說的句式,孩子是從生活中來的,他對生活自己最興趣的東西其實真的非常的喜歡,因此課前我就讓孩子去收集、觀察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那么他們從生活中走來了,最后課文結束的時候,孩子們再走到生活的這個大世界里去,就是從課文中你們學到那么多尾巴的特點,你們知道這個兒歌的形式是這樣的,那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原有的一些知識的學著也去編一首兒歌呢。語文學習的空間應該是很寬的,正像有一位專家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寬,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有多寬。這方面我想還要繼續努力。
我相信,我們不斷地去優化教學過程,追求活動化、開放化,一定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活潑有趣,定會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5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本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生字、問句和答句的讀上。
首先,以生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在本案例中,堅持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里,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在整個課堂當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尤其對于班級里的問題學生,需要注重對他們在課堂里參與感的建立,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一位教育家說過:“在孩子的心靈播種理想,就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就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會收獲品德;播種品德,就會收獲命運。”葉圣陶先生也說過:“教育是什么,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的語文課堂習慣十分重要,尤其在一年級就顯的尤為重要。在平常的教學中,有一些習慣,我們常常不以為然。我們正在做著,或者曾經做過,卻沒有仔細去想“該不該”和“怎么樣”。反思教育習慣之所以重要,在于教師的教育習慣直接影響了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
教師要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課中,我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著童趣,充滿著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本堂課當中還有一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就如識字卡學習,不僅在識字卡教學中強調識字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在每次的識字當中,增強對已認識字的鞏固。其次,再進一步增強學生認字方法的總結,通過讓學生總結的方法,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導入 ,讓學生自主學習----《比尾巴》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16
我們在課堂上通過興趣談話、觀察課文插圖、做動作做游戲、引發學生思考、口頭表達、指導學生有節奏地讀詞讀詞組讀拼音,斷句有節奏地讀課文,創造了活潑生動的課堂教學情境。現舉幾例回顧分析如下:
一、《操場上》教學活動實錄片斷
師:你們喜歡什么活動 ?
生:拍皮球,跳繩,彈珠子,踢球,打紙牌 , 跳房。
師:你們發現哪些活動用手 ? 生不會說時,師演示動作引生猜想。
生:拍皮球的“拍”,彈珠子的“彈”,打紙牌的“打”。
師: 說得好,拍皮球的“拍”,師邊說邊做拍的手勢。彈珠子的“彈”,師邊說邊做彈的手勢。打紙牌的“打”,師邊說邊做打的手勢。好,大家跟我一起邊說邊 做動作 ,拍一拍、彈一彈、打一打。
師:你們還發現有哪些活動用手 ?
生:紛紛討論。自由說,相互說。
師:你們發現哪些活動用到腳,師邊問邊用腳做動作引生猜想。
生:跳繩、跳房的“跳”、踢球的“踢”。
師:你們還發現哪些課外活動用腳 ?
生:議論紛紛,好像想不起來,說不出來。
師:看課文 P52 的插圖,圖上的孩子在做什么呢 ?
生:七嘴八舌,紛紛說。
師:你喜歡圖上哪些活動。
生:紛紛說,打球、踢球。
師:你還喜歡哪些活動。
生:賽跑。
師:你覺得哪些活動玩得最有趣。
生:拔河。
師:一一板書,同學們說得不錯,再看圖,你能按一定的順序把圖上的活動都講出來嗎 ?
生:看圖說話,指指點點。
師:邊巡視,邊提要求:看哪個同學能說得準,有順序,說得多,時不時指點、糾正某些同學的發音。
師:同學們發現圖上哪些活動用手,邊說邊做手勢。
生:一一找出。
師:引生讀,拍皮球的 / “拍” /p — ai= pai /pai/pai/pai/, 打乒乓球的 / “打” /d — a=da/ , da/,da/,da/, 拔河的 / “拔” /b — a=ba/,ba/,ba/,ba/ 。師邊領學生讀邊演示動作、做手勢。
生:現在你們自己讀一讀,做做手示,學生很活躍。
師:同學們發現哪些活動用腳。
生:一一找出。
師:引生讀,邊讀邊做動作。跳高的 / “跳” /t--i — ao=tiao/ ,跟我一起來,發現個別學生沒有跟著說,跟著動,領了一個學生上講臺,一起邊拼邊動。(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照顧差異,調控教學)踢足球的 / “踢” /t — i=ti , /ti/,ti/,ti/, 跳繩的 / “跳” /t--i — ao=tiao/ , tiao/,tiao/,tiao/, 跑步的 / “跑”, /p — ao=pao/ , pao/,pao/,pao/ 。
師:用手做動作的詞語“打,拔,拍”,邊說邊用左手做手示,邊板書在黑板上 ( 板書時把“扌”用紅色粉筆寫 ) ,然后問學生,你們發現這些字都用到什么偏旁 ?
生:紛紛說,“扌”。
師:一一指認每個字“扌”,拍皮球的“拍”用到手, p-ai=pai,pai,pai,pai 。 ( 左手用教棍指著“扌”,右手做動作 )
生:看著黑板,跟著讀,跟著做動作。
師:打乒乓球的“打” d — a=da,da,da,da ,用到手 ( 左手用教棍指著“扌” ,右手做動作 ) 。
生:看著黑板跟著讀,跟著做動作。
師:拔河的“拔”, b — a=ba,ba,ba,ba ,邊拼邊指著黑板上的“扌”做動作。
生:看著黑板跟著拼,跟著做動作。
師:用腳的詞語,我們剛才學了哪些 ?
生:一一說出,跳,跑,踢。
師:一一板書,把跳、跑、踢的“足”旁一一用黃色粉筆寫。問:這些字都帶一個相同的部首,你們發現是什么 ?
生:一起回答,“足”字旁。
師:課本 P54 面讀讀畫畫中,哪些活動用腳,帶“足”字旁。哪些用到手,帶“扌”旁。
二、《比尾巴》教學活動實錄片斷
師:課文 83 面有三個動物,你知道它們的名字嗎 ?
生:紛紛說出,猴子、兔子、松鼠。
師:你喜歡嗎 ? 喜歡猴子的舉手。
生 : 一部分舉手。
師:喜歡兔子的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喜歡松鼠的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你們喜歡它們的尾巴嗎?
生:好笑,紛紛看書,看它們的尾巴。
師:喜歡猴子尾巴的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和兔子、松鼠的尾巴比較起來,你發現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
生:猴子的尾巴長一些。
師:誰的尾巴長?回答我。
生:猴子的尾巴長。
師:這樣平平淡淡地說沒趣味,現在老師教你讀,讀出節奏。誰的/尾巴/長 ?
生:跟著讀,誰的/尾巴/長 ?
師:猴子的/尾巴/長。
生:猴子的/尾巴/長。
師領生反復練習讀
師:你們發現剛才為什么讀得好聽?
生:紛紛說
師:引生發現探究總結:一個詞一個詞地讀
師:誰喜歡兔子的尾巴 ?
生:一部分舉手。
師:和猴子、松鼠的尾巴比起來,你們發現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點呢 ?
生:兔子的尾巴短一些。
師:不錯,現在怎么讀,反復引導學生讀,劃節奏:誰的/尾巴/短 ? 兔子的/尾巴/短。
生:誰的/尾巴/短 ? 兔子的/尾巴/短。
師領生反復練習讀
師:哪些同學喜歡松鼠的尾巴 ?
生:一部分舉手。
師:和猴子、兔子的尾巴比起來,你發現松鼠的尾巴就像打著什么東西 ?
生:一一試說。
師:點撥,松鼠的尾巴從后面高高翹起,就像我們人打著一把小傘。
生:啊,象傘啦 ? 似乎認可。
師:怎樣讀,引生反復讀,劃節奏: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
生:松鼠的/尾巴/好像 / 一把傘。
師領生反復練習讀
師:現在同學們看看插圖,有節奏地把課文讀一讀。
生:紛紛讀。
師:巡視,肯定表揚讀得正確流利的同學,糾正、輔導拼讀有困難的同學。
師:出示第 1 組圖畫 --- 認尾巴,分別是猴子、兔子、松鼠的尾巴(只是尾巴部分,沒有身體部分),讓學生辨認。
生:紛紛辨認,哪是猴子的,哪是兔子的,哪是松鼠的尾巴?
師在評點生的對錯時回顧各自尾巴的特點。
師:再出示第 2 組圖畫——貼尾巴,分別是猴子、兔子、松鼠的身體部分(只是身體部分,沒有尾巴部分),讓學生選第一組圖畫中的尾巴貼上去,看誰貼的尾巴準確。
生:紛紛試貼,對貼錯的尾巴哈哈大笑。
師在評點生的對錯時回顧各自尾巴的特點。
師:做課本 P85 讀讀畫畫:畫尾巴
師在評點生畫的 情況 時回顧各自尾巴的特點。
三、《菜園里》教學活動實錄片斷
師:同學們喜歡吃哪些蔬菜 ?
生:一一說,菠菜,黃瓜,西紅柿。
師:相機板書。
師:同學們還見過哪些蔬菜 ?
生:好像說不出。
師:提示:在菜市場里,在菜園里。
生:再說,茄子,辣椒。
師:補充,豆角,蘿卜,南瓜。
生:又說,白菜,包菜 ( 卷心菜 ) 。
師:看課本 P94 面,發現有哪些蔬菜 ?
生:一一試說
師:肯定,糾正。接下來看書上的詞語,你會認讀拼讀嗎?
生:一一試讀。
師:巡視了解,對讀得標準的同學予以肯定,糾正拼讀不準、不認真的學生。
師:你們發現豆角什么顏色 ?
生:青色 ( 綠色 ) 。
師:怎么樣的形狀 ?
生:細,長。
師:小結,豆角 / 青青 / 細 / 又長。
生:跟著一起讀,劃出節奏。
師:黃瓜什么顏色 ?
生:黃色。
師:原來的黃瓜是淺黃的,但是現在的這種黃瓜是綠色的,就好像我們穿著綠衣裳,看看,黃瓜的顏色像哪個同學衣裳顏色 ?
生:從教室里一個同學衣服上找出了綠色的一塊。
師:領讀,劃出節奏。黃瓜 / 身穿 / 綠 / 衣裳。
生:跟著讀。
師:茄子在枝上吊著就像什么?
生:紛紛說,
師:歸納,講解,像掛著的燈籠,茄子 / 高高 / 打 / 燈籠。跟我讀,劃出節奏。
生:跟著師讀。
師:看看書,豆角 / 青青 / 細 / 又長。
生:邊指插圖邊讀,豆角 / 青青 / 細 / 又長。
師:黃瓜 / 身穿 / 綠 / 衣裳,有沒有指著插圖?讀。
生:邊指插圖邊讀,黃瓜 / 身穿 / 綠 / 衣裳。
師:茄子 / 高高 / 打 / 燈籠。指著書沒有。
生:邊指書上插圖,邊讀“茄子 / 高高 / 打 / 燈籠”。
師:那么蘿卜長在哪里呢 ?
生:想一想,長在泥土里。
師:要找到蘿卜還要到泥土里去挖,那就像和我們在捉迷藏,蘿卜地下捉迷藏。指著圖跟我讀,劃出節奏。蘿卜 / 地下 / 捉 / 迷藏。
生:看看圖,跟著老師讀。蘿卜 / 地下 / 捉 / 迷藏。
師:辣椒是什么形狀呢?
生:說出了各種各樣的形狀。
師:一般的,辣椒尖尖的,看看圖上,辣椒就像長了一個尖尖的嘴巴,辣椒 / 長個 / 尖尖 / 嘴。指著插圖跟我讀,劃出節奏。
生:辣椒 / 長個 / 尖尖 / 嘴。
師:老的南瓜是什么顏色的?
生:好像不知道。
師:南瓜越老它的顏色就越黃,南瓜 / 越老 / 皮 / 越黃。指著插圖,劃出節奏跟我讀。
生:南瓜 / 越老 / 皮 / 越黃。
師:西紅柿、辣椒是什么顏色的 ?
生:紅色。
師:豆角、黃瓜是什么顏色的?
生:青色、綠色。
師:茄子是什么顏色的?
生:紫色像黑色的。
師:紅的、綠的、黃的、紫的,這些顏色各種各樣,好不好看?
生: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
師:喜歡紅色的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喜歡綠色的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喜歡黃色的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喜歡紫色舉手。
生:一部分舉手。
師:紅、綠、黃、紫真好看,菜園里呀一片好看的風光,菜園一片好風光。跟我讀,劃出節奏。紅 / 綠 / 黃 / 紫 / 真好看,菜園 / 一片 / 好風光。
生:跟著老師讀。紅 / 綠 / 黃 / 紫 / 真好看,菜園 / 一片 / 好風光。
四、教學反思:
以上幾課教學能做到:
1、以學生喜歡的活動、喜歡的動物、喜歡吃的蔬菜入手 - —— 能 從學生的興趣談起,“你喜歡、你覺得、你發現”,師民主地發問,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獨特興趣地發掘和尊重、個性化感受地認可和發掘、探究意識地培養和發掘。在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通過傾聽學生的心聲,引導學生走向自主探究 ;
2、圖上有哪些活動、圖上是哪些動物,各有怎樣的尾巴、圖上是哪些蔬菜,各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充分觀察插圖認識事物,探究比較事物特點,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
3、引導學生動手做動作比劃——加深學生對動詞等詞語地感受、領悟、體驗,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充滿動感;
4、辨認尾巴、選貼尾巴、畫尾巴——用從易到難的動手動腦游戲,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辨別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5、師說引生說、師生互說引起生生互說,有利于發展兒童的語言,在多向合作探究的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體現了由引導說到放手說,由說得少到說得多、由說得不大好到說得比較好的訓練過程 ;
6、指導學生有節奏地讀詞讀詞組讀拼音,斷句有節奏地讀課文——使讀準確而平添趣味,有利于引起學生讀的興趣,從而多讀,讀通、讀熟、直到讀出感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