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故鄉》教學的案例與思考
以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
---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故鄉》教學的案例與思考
sxm28202
網絡提供給人們的最大便利是可以隨意地和世界各個角落認識或不認識的人交流溝通、資源共享。身處信息時代,語文教學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借網絡這個“他山之石”來攻語文教學“之玉”。作為語
一、《故鄉》教學
在深入研究教材,深刻領悟作品內涵的基礎上,我借助常用的“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搜索相關的課件,又從“google”和“baidu”搜索作者的相關的材料。由于教無定法,所以現有課件的制作思路跟自己有或大或小的偏差,為了不至于被他們的程式牽制,自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思路,根據學生的特點重新編輯.借用能用得上的畫面或音效等其他資料,剪切粘貼,或改編組合.導入 語的切入點是他們早已學過的散文《百草園》,復習相關知識之后告知他們故鄉的寫作背景。此時在做好的幻燈片的基礎上又插入新的幻燈片和橫排文本框,抽學生在文本框中輸入魯迅的有關作品。學生通過網絡,搜索關鍵詞“魯迅”,就能迅速查找到。
趁著收獲的喜悅,我又跟他們交流了其他的搜索方法,“新浪、搜狐、163、菜單搜索、find+空格鍵+語詞搜索”等等,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教學過程
1、興趣式閱讀:在教師的組織下,選讀《故鄉》全文。
了解小說的情節,使學生對小說中刻畫的一個受盡舊社會摧殘剝削的勞苦農民閏土的形象;初步體會小說中所揭露的舊社會對農民從肉體到精神的重重殘害;一種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念。
2、探究式閱讀:布置任務,確立研討課題
將全班同學分成不同的組別,對不同的課題進行探究式學習。可查閱資料,可上網瀏覽查找,可同學之間研討,可提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根據研究內容和擬定成果,每組設立組長一名和發言者若干以供堂上展開研究鑒賞。
《故鄉》的語言風格研討題:
①.具體分析小說中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②.體會小說中運用修辭手法的地方及表達效果。
③. 揣摩小說中關鍵詞句、特殊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④. 具體分析文章語言的感情基調。
⑤. 找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段, 以供堂上討論。
3:課堂教學
教學重點:師生互動的鑒賞評價式閱讀及比較式閱讀,掌握鑒賞小說語言風格的技巧。
教學內容:
a、 教學導入
b、共同探究鑒賞小說的語言特色。
(一) 探究鑒賞第一個問題:鑒賞小說語言的情感基調。
(二) 探究鑒賞第二個問題:小說中富有個性化的人物語言。
(三) 探究鑒賞第三個問題:鑒賞小說中人物描寫的方法
(四) 探究鑒賞第四個問題:揣摩小說中關鍵詞語、特殊詞語的運用。
c、解答同學提出文中不太明白的字詞句。
d、總結《故鄉》的語言特色:
e、結束語:
二、相關思考
網絡能充分地利用人們的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其他各種感官,使學習者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充實、最具體的經驗,達到“學得快,記得牢”的目標。它活化了學習空間,以超越時空的方式積極創設有關的情境,無異也拓寬了老師和學生視野,因有“源頭活水來”,自成“渠水清如許”的佳境。一旦求知的興趣被激發,探索的積極性就大了起來。學生不僅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或老師教給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有興趣去探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語文教學根本上屬于人文學科,網絡只能給語文教學提供資源,絕不能代替語文教學。多媒體的出現只能適時、適量,決不能只是生硬地圖解文字,呆板地演示所有資料。以看代講,以看代練,甚至完全去除板書內容,把語文課變成了電子傳輸的教學方法是萬萬不可取的。
“想用長城的青磚連接艾菲爾鐵塔,想用黃河的波浪親吻撒哈拉的流沙,想用鼓浪嶼的琴石動聽維也納,想用尼亞加拉瀑布的流水沖開我的香茶……”, 讓我們唱著這首歌,借助網絡尋求語文教學中的的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