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1
《當代神農氏》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
教學中從他的科學精神入手,重點體會文章內容,我重點設計了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
哪些重點詞句體現出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
“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本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方法,比喻的修辭,表現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沒找到”。“第二天,沒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像慈母似的撫摸著”。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時刻都能夠體現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通過討論,學生對袁隆平有了深入地了解,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代神農氏》教學反思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給四部分定了小標題,迅速抓住主要內容,效果較好。圍繞問題學生品讀詞句,深入品析,從字里行間體會感悟袁隆平的科學精神,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又是比較成功的。
《一個這樣的老師》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思路清晰,重點突出,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索,在閱讀中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品味人物形象,了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以及對學生的深遠影響,并能夠寫出對他的評價。
《詹天佑》教學反思
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對于教學難點的處理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讓學生看課件,充分感受詹天佑的偉大和杰出。
《當代神農氏》教學反思
“命運,總是朝敢于向他挑戰的人微笑。經過百劫千難,最后的成功,屬于不懈的追求者。”——讀完《當代神農氏》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在成功的背后,袁隆平付出了比平常人多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努力和時間,他常常是把一分鐘當兩分鐘來用,是呀我們只知成功卻不知在成功背后那些發明人員是多么辛苦呀!
學了這篇文章,我更加佩服袁隆平了,在炎熱的夏天,在烈日下辛勤地工作著,寒冷的冬天在凜冽的寒風里尋找著.即使在十年動亂中幾乎失去了信心也沒有放棄!但是命運是會沖著努力者來的,袁隆平終于培育出了雜交水稻.....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對自己說行,那你就行,說不行,那是你沒自信心。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2
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于敢于攀登科學高峰的人。---茅以升 預習 預習目標:1、學會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2、了解文章內容,熟悉袁隆平的事跡。3、自己總結知識點,在文中做好批注。測一測 1、看拼音寫詞語。 yán xù lài yǐ shēng cún jí jí kě wēi sì nüè ( ) ( ) ( ) ( ) mén fā qìn rén xīn pí wàn lài jù jì zhǎn zhuǎn fǎn cè ( ) ( )( ) ( ) chén xī fēng shuò jié hòu yú shēng lǒng zhào ( ) ( ) ( ) ( ) 2、給加點字注上拼音。篤( ) 馥郁( ) 灼人( ) 陰雨霏霏( ) 3、照樣子寫詞語。例:依依不舍 ( )( )( ) 4、給下列多音字注音組詞。折 ( ) ( ) 調 ( ) ( )假 ( ) ( ) 佛 ( ) ( ) 5、句子加工廠。(1)微風輕拂垂柳。(擴句) (2)這個故事使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改為雙重否定句: 改為反問句: (3)弟弟告訴小明:“我明天要去你家。”(改為第三人稱轉述) (4)他決計要像傳說中的神農氏那樣,制造一根神鞭,驅走中華大地肆虐的饑荒惡魔。(縮句) 小組合作,探究展示 學習目標:1、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構。2、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3、學習袁隆平的精神。4、學習本文鮮明的結構特點和倒敘的敘事手法。學習過程: 1、讀題目想一想,為什么把袁隆平稱為“當代神農氏”?(談談自己的想法) 2、速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熟悉文章內容。(1)文章分為幾部分,每部分講了什么?(2)為文中的四個片段擬小標題。(3)文章的結構有什么鮮明的特點?(重點閱讀開頭和結尾部分)應用了 敘事手法。(小組合作學習,各組展示,15分鐘) 3、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1)自讀每一個片段,從中找出能體現袁隆平精神品質的句子體會一下,這些句子表現了他的那些精神品質?(分組學習,交流匯報)第一組:第一片段第二組:第二片段第三組:第三片段第四組:第四片段提示:第一片段重點從“當時人們所面臨的重大問題是什么?袁隆平看到這樣的情景是什么感受?袁隆平的設想是什么?他是怎樣做的?”這幾個問題入手去學習。第二片段重點是抓住袁隆平所面臨的難題,以及他所表現出來的精神來理解體會。第三片段,雜交水稻實驗的第一步是什么?袁隆平是怎樣做的?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詞句來理解體會。第四片段,雜交水稻的研究經歷了哪些劫難?最終取得了怎樣的成就?從中能體會到袁隆平的什么精神品質?(2)再讀全文,整理分析,總結袁隆平的精神品質。(小組展示交流) 4、本文運用了數字說明的方法和比喻的修辭方法,從文中找出這些句子,體會一下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拓展延伸 1、丁丁說:“袁隆平失敗的時候多,成功的時候少。科學研究是不是都這樣呢?”請你結合你所了解的科學研究的事例來說說。 2、結合《相關鏈接》中的資料,算一筆賬,體會袁隆平對人類作出的貢獻。 相關鏈接 “南袁”,即:袁隆平 (1930.9.7 -)。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于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米神”等。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貢獻,增產的糧食每年為世界解決了3500萬人的吃飯問題。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采集和漁獵的生活,他發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采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進步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嘗遍百草,能食用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里,介紹給別人吃,用作藥用;不能夠食用的就放在身體的右邊袋子里,提醒人們注意不可以食用。 《神農嘗百草》 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隨州歷山出發,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后來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這里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后來,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后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這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蓋茅屋居住。后來,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說罷,他又接著嘗百草。 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直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這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后來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經》,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來,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首篇。
教材分析:
本文以《當代神農氏》為題,把“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作我們的祖先炎帝,這是作者及全世界人民對袁隆平的高度評價。文章講述了他從1964年到1975年這10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文章從四個方面表現了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
學生分析:
學生對寫人的記敘文已經熟悉,文章采用倒敘的方法,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章結構特點鮮明,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后,可以概括每個片斷內容(或擬小標題),并通過合作探究可以總結這四個片斷從哪些方面表現了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設計理念:
依據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上體現以下幾點:
1、體現教材的思想情感教育價值:培養青少年從小立志報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不畏艱險、獻身科學的精神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通過教學發揮杰出人物的榜樣作用和本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2、體現知識傳播教育價值:學生在閱讀中通過查閱資料,對水稻育種知識,袁隆平、神農氏等人物有一個再認識。
3、體現技能訓練價值:在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方面,通過四個片斷中重點詞句理解,來體會如何表達文章中心,同時學習通過幾個生活工作片斷來寫人和倒敘的手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萬籟俱寂、肆虐、晨曦”等詞語。
(2)學習袁隆平具有的堅持不懈、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3)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讀、有感情地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2)抓住關鍵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袁隆平具有的崇高精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體會袁隆平具有的科學嚴謹、執著追求的精神。激發學生培養自己的懷疑、勇于探索、創新的精神。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岌岌可危、沁人心脾、萬籟俱寂、肆虐、晨曦”五個詞語。
2、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構。
3、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寶雞是炎帝故里,你們知道炎帝的傳說嗎?(學生講有關炎帝神農氏的故事)。那么,同學們知道當代神農氏指的是誰嗎?(板書:袁隆平)。人們為什么稱袁隆平為當代神農氏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詞。
2、學生互相交流,掃清文字障礙。
3、小組合作讀課文,讀中鞏固識字,能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4、學生根據預習情況介紹袁隆平的事跡。
5、教師簡介袁隆平。
三、理解課文
1、再讀課文,熟悉內容
2、根據每部分內容。
3、分四個片斷來分析。采用小標題的形式把握其內容。
(片斷一:奇思妙想;片斷二:迎難而上;片斷三:艱難尋找;片斷四:終獲成功。)
同學們可自行設計小標題,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標題要能夠概括出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標題力求簡潔、有吸引力。
四、自主學習,提出質疑
1、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片斷進行學習。
2、同桌互相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3、提出質疑:
(1)為什么說袁隆平是“當代神農氏”?
(2)學生根據題目討論、交流。
(3)反饋學習討論情況。
(將袁隆平比作神農氏,是運用比喻的方法,體現他對人類貢獻之大,這是對他的高度贊美和評價,同時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吸引讀者興趣。)
五、學生感悟
1、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2、簡單談談對句子和人物的感受。
3、讀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袁隆平被譽為“當代神農氏”的原因是什么嗎?找出具體說明的句子來。
4、一起朗讀這句話。
5、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了袁隆平是一個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人,他的發明讓世界矚目,讓國人自豪。)
6、你知道“奇跡”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嗎?
(“奇跡”: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7、為什么說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跡呢?
(因為在全世界,這是一個不可攻克的難題,在此以前,沒有人取得成功。現在,我們中國的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終于獲得了成功,這是出人意料、舉世矚目的,所以稱為奇跡。)
六、布置作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外收集有關袁隆平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如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
2、學習科學家們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以及獻身精神。
3、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本文為什么以神農氏為題?
2、課文中四個描寫袁隆平克服困難,成功為雜交水稻育種的事情,分別用小標題概括。
二、探究學習,理解重點內容
1、過渡:同學們,這篇課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那么,課文中哪些重點詞句體現出袁隆平的科學精神?今天,我們就繼續來學習這篇課文。
2、教師引導
糧食,糧食,有什么辦法能增加糧食產量呢?袁隆平,這個普通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教師,憂心忡忡,心急如焚。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你知道“憂心忡忡”“心急如焚”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嗎?
(3)這兩個詞語表現了什么?
(“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
3、重點品讀
“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
(1)指名朗讀這兩句話。
(2)你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兩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
4、教師引導
“第一天,沒找到。”
“第二天,沒找到。”
“第三天,還是沒找到。”
(1)你從上面的三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
(2)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一是要體現時間的漫長,二是要體現袁隆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質來。)
5、重點品讀
“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
(1)這句話,表現了科學家怎樣的心情?
(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2)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指名朗讀這句話)
6、重點品讀
“像慈母似的撫摸著。”你體會到了什么?
(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7、重點品讀
“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袁隆平都時刻守護在試驗田邊,精心培育。”
(1)你從這個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能夠體現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
(2)句子中的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種精神?
(不論……都……守護、精心。)
三、總結全文,理清文章脈絡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全篇采用倒敘手法,開篇先突出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偉大意義及獲得的高度贊譽,同時也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這么寫,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偉大精神品質。)
3、學生朗讀最喜愛的段落。
四、拓展延伸
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對待的?表現了他怎樣的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五、布置作業
1、積累詞語。
2、完成課后練習。
3、把袁隆平的事跡講給父母或朋友。
板書設計:
萌發奇想
當代神農氏 艱難尋找 熱愛科學 獻身科學
袁隆平 迎難而上
終獲成功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4
【簡介】
神農氏系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遠古人民過著采集、漁獵生活,神農氏發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農業生產。反映中國原始時代由采集漁獵向農耕生產過渡的情況。又傳說他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人治病。
繼伏羲氏之后,神農氏是又一個對中華民族頗多貢獻的傳說人物。除了發明農耕技術外,還發明了醫術,制定了歷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為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因以火德王,故稱炎帝、赤帝、烈(厲)山氏,則又成了與黃帝相爭天下的首領。
傳說神農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幾乎是全透明的,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見,還能看得見吃進去的東西。那時候,人們經常因亂吃東西而生病,甚至喪命。神農為此決心嘗遍百草,能吃的放在身體左邊的袋子里,介紹給別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身體右邊袋子里,作藥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們注意。
三湘四水,曾是遠古中華民族創始人—-炎帝神農氏的領地。炎帝神農氏在此始種五谷,以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嘗百草,以醫民恙;治麻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儲民用;削桐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場,以利民生;剡木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田耕的歷史轉變,實踐了從蒙昧到文明的過渡,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跨越。
炎帝率領眾先民戰勝饑荒、疾病,使中華民族脫離了饑寒交迫、患病無醫無藥、顛沛流離的日子。過上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醫藥,并且能上市場、聽音樂、唱豐年的日子。今天,海內外億萬人民皆以炎黃子孫自謂。
【記載】
《白虎通義·號》說,神農氏能夠根據天時之宜,分地之利,創作了來招等農具,教民耕作,使人民獲得很大的好處,故號神農。《世本·帝系篇》則首把炎帝和神農氏扯在一起稱“炎帝神農氏”,謂炎帝即神農氏,炎帝身號,神農代號。漢高誘注《淮南子·時則訓》,提到赤帝時又把赤帝與神農氏合起來,說赤帝即炎帝,少典之子,號為神農,南方火德之帝。《左傳》、《國語》和《禮記》曾提到烈山氏能夠播植百谷百蔬。東漢鄭玄注《禮記》和三國韋昭注《國語》,都說烈山氏為炎帝。《水經注》卷三十二又把烈山氏和神農氏相并,說謬水西南經過厲鄉南,水南有重山,就是烈山,山下有一個洞穴,相傳是神農氏的誕生處,所以《禮記》稱神農氏為烈山氏。而有關烈(厲、列)山氏稱號的緣起,又有二說。《路史》認為,烈山原字當作列山或厲山,因神農氏“肇跡”于列山,故以列山、厲山為氏。劉城淮《中國上古神話》則認為炎帝為人神,放火燒山很猛烈,故為烈山氏。
《史記·五帝本紀》則隱喻炎帝與神農氏并非一人,說黃帝時,神農氏的時代已經衰落,諸侯之間互相侵伐,暴虐百姓,神農氏不能征討,于是黃帝“修德振兵”,討伐危害最大的炎帝和蚩尤,把他倆伐滅后威望大振,于是代神農氏而有天下。神農氏不事征伐,這與《莊于·盜跖》說神農氏“無有相害之心”、《商君書·畫策》說神農“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相符合,怎么會變成炎帝這樣“侵伐諸侯,暴虐百姓”的人呢?英勇善戰的黃帝,竟然要與他“三戰,然后得其志”。此外,《史記·封禪書》分列炎帝和神農氏為二人,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也主張炎帝、神農氏為二人。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國的太陽神,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藥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于試嘗的毒草藥。
【神農嘗百草的傳說】
版本一
太古時候,人們沒啥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獵鳥獸維持生活。有時吃了不該吃的東西,中了毒,重時就被毒死。人們得了病,不知道對癥下藥,都是硬挺,挺過去就好了,挺不過去就死啦。神農帝為這事很犯愁,決心嘗百草,定藥性,為大家消災祛病。
有一回,神農的女兒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飯不想,渾身難受,腹脹如鼓,咋調治也不見輕,神農很作難,想想,抓了一些草根、樹皮、野果、石頭面面,數了數,共十二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活忙,就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那藥,肚子疼得象刀絞。沒大一會兒,就生下一只小鳥,這可把人嚇壞了。都說是個妖怪趕緊把它弄出去扳了。誰知這小鳥通人性,見家人咯煩它,就飛到地里尋神農。
神農正在樹下打瞌睡,忽聽:“嘰嘰,外公!嘰嘰,外公!”抬頭一看,是一只小鳥。嫌它吵人心煩,就一掄胳膊:“哇嗤——”的一聲,把它攆飛了.沒多大一會兒,這小鳥又飛回到樹上.又叫:"嘰嘰,外公!嘰嘰,外公!"神農氏覺得怪氣,拾起一塊土圪垃,朝樹上一扔,把它嚇飛了。又沒多大一會兒,小鳥又回到樹上,又叫:"外公,嘰嘰!外公,嘰嘰!"神農一犯思想,聽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說:"你要是我的外甥,就落到我的手脖上!"那小鳥真的撲楞楞飛下來,落在神農的左手脖上。神農細看這小鳥,渾身翠綠,透明,連肚里的腸肚物什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神農一出嘴,這小鳥接過量口唾沫星兒咽了。嘿,這唾沫是咋咽到肚里的也看的清清楚楚。神農高興透了。
神農托著這只玲瓏剔透的小鳥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嚇得連連回退,說:“快扳了,妖怪,快扳了……”神農樂哈哈地說:“這不是妖怪,是寶貝喲!就叫它花蕊鳥吧!”
神農又把花蕊公主吃過的十二味藥分開在鍋里熬。熬一味,喂小鳥一味,一邊喂,一邊看,看這味藥到小鳥肚里往哪走,有啥變化。自各兒再親口嘗一嘗,體會這味藥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十二味藥喂完了,嘗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陰三陽十二經脈。
神農托著這只鳥上大山,鉆老林,采摘各種草根、樹皮、種子、果實;捕捉各種飛禽走獸、魚鱉蝦蟲;挖掘各種石頭礦物,一樣一樣的喂小鳥,一樣一樣的親口嘗。觀察體會它們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經,各是何性,各治何病。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經脈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長日久,神農就制定了人體的十二經脈和《本草經》。
神農想想,還不放心,就手托這只鳥繼續驗證,他來到太行山,轉游了九九八十一天,來到小北頂(神農壇),捉全冠蟲喂小鳥,沒想到這蟲毒氣太大,一下把小鳥的腸打斷,死了。神農真后悔,極悲痛,大哭一聲。哭過,就選上好木料,照樣刻了一只鳥,走哪帶哪。后來,神農在小北頂兩邊的百草洼,誤嘗了斷腸草,死了。到現在,在百草洼西北的山頂上,還有一塊像彎腰摟肚的人一樣的石頭,都說是神農變的。
為了紀念神農創中醫,制本草,人們把小北頂改名為神農壇,并在神農壇上修建神農廟。廟里塑了神農像,左手托著花蕊鳥,右手拿著藥正往嘴里送。
現在,每天都有很多人觀看神農壇風光,瞻仰神農塑像。
版本二
上古時候,五谷和雜草長在一起,藥物和百花開在一起,哪些糧食可以吃,哪些草藥可以治病,誰也分不清。黎民百姓靠打獵過日子,天上的飛禽越打越少,地下的走獸越打越稀,人們就只好餓肚子。誰要生瘡害病,無醫無藥,不死也要脫層皮啊!
老百姓的疾苦,神農氏瞧在眼里,疼在心頭。怎樣給百姓充饑?怎樣為百姓治病?神農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四天,他帶著一批臣民,從家鄉隨州歷山出發,向西北大山走去。他們走哇,走哇,腿走腫了,腳起繭了,還是不停地走,整整走了七七四十九天,來到一個地方。只見高山一峰接一峰,峽谷一條連一條,山上長滿奇花異草,大老遠就聞到了香氣。神農他們正往前走,突然從峽谷竄出來一群狼蟲虎豹,把他們團團圍住。神農馬上讓臣民們揮舞神鞭,向野獸們打去。打走一批,又擁上來一批,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野獸都趕跑了。那些虎豹蟒蛇身上被神鞭抽出一條條一塊塊傷痕,后來變成了皮上的斑紋。
這時,臣民們說這里太險惡,勸神農回去。神農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說著領頭進了峽谷,來到一座茫茫大山腳下。
這山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崖上掛著瀑布,長著青苔,溜光水滑,看來沒有登天的梯子是上不走的。臣民們又勸他算了吧,還是趁早回去。神農搖搖頭:"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他站在一個小石山上,對著高山,上望望,下看看,左瞅瞅,右瞄瞄,打主意,想辦法。后來,人們就把他站的這座小山峰叫"望農亭"。然后,他看見幾只金絲猴,順著高懸的古藤和橫倒在崖腰的朽木,爬過來。神農靈機一動,有了!他當下把臣民們喊來,叫他們砍木桿,割藤條,靠著山崖搭成架子,一天搭上一層,從春天搭到夏天,從秋天搭到冬天,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飛雪結冰,從來不停工。整整搭了一年,搭了三百六十層,才搭到山頂。傳說,后來人們蓋樓房用的腳手架,就是學習神農的辦法。
神農帶著臣民,攀登木架,上了山頂了,嘿呀!山上真是花草的世界,紅的、綠的、白的、黃的,各色各樣,密密叢叢。神農喜歡極了,他叫臣民們防著狼蟲虎豹,他親自采摘花草,放到嘴里嘗。為了在這里嘗百草,為老百姓找吃的,找醫藥,神農就叫臣民在山上栽了幾排冷杉,當做城墻防野獸,在墻內蓋茅屋居住。后來,人們就把神農住的地方叫"木城"。
白天,他領著臣民到山上嘗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著火光把它詳細記載下來: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熱,哪些涼,哪些能充饑,哪些能醫病,都寫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他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嘗,霎時天旋地轉,一頭栽倒。臣民們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經不會說話了,只好用最后一點力氣,指著面前一棵紅亮亮的靈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們慌忙把那紅靈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農吃了靈芝草,毒氣解了,頭不昏了,會說話了。從此,人們都說靈芝草能起死回生。臣民們擔心他這樣嘗草,太危險了,都勸他還是下山回去。他又搖搖頭說:"不能回!黎民百姓餓了沒吃的,病了沒醫的,我們怎么能回去呢!"說罷,他又接著嘗百草。
他嘗完一山花草,又到另一山去嘗,還是用木桿搭架的辦法,攀登上去。一直嘗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這里的山山嶺嶺。他嘗出了麥、稻、谷子、高粱能充饑,就叫臣民把種子帶回去,讓黎民百姓種植,這就是后來的五谷。他嘗出了三百六十五種草藥,寫成《神農本草》,叫臣民帶回去,為天下百姓治病。
神農嘗完百草,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饑的五谷,醫病的草藥,來到回生寨,準備下山回去。他放眼一望,遍山搭的木架不見了。原來,那些搭架的木桿,落地生根,淋雨吐芽,年深月久,竟然長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神農正在為難,突然天空飛來一群白鶴,把他和護身的幾位臣民,接上天廷去了。從此,回生寨一年四季,香氣彌漫。
為了紀念神農嘗百草、造福人間的功績,老百姓就把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為"神農架"。把神農升天的回生寨,改名為"留香寨"。
版本三
遠古的時候,人們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樹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蟲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傷。神農教人類怎樣播種五谷,用自己的勞動,保障有足夠的生活資料。
神農是慈愛的天神,他長的是牛頭、人身,力大無窮,他常常幫助窮苦人家耕種,像牛一樣,辛辛苦苦為人類服務。人類跟神農學會了種地,有了足夠的糧食,從此不愁挨餓一事。
可是,不少人吃飽飯之后,常常會生病。有的人患了病,很長時間也不好,只能挺到死亡為止。
這類事情被神農知道之后,他感到很焦急,他不相信巫醫問卜,但他也沒有治療疾病的辦法。于是,他便與不少人商討,怎樣才能把人們患的疾病治好,使他們擺脫疾病的困擾。他想了很多辦法,如火烤水澆、日曬、冷凍等等,雖然能使某些疾患的癥狀有所緩解,但效果卻不理想。
有一天,神農來到山西太原金岡一帶,品嘗草木,發現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種味道。他就將帶有苦味的草,給咳嗽不止的人吃,這個人的咳嗽立刻減輕不少;把帶有酸味的草,給肚子有病的人吃,這個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神醫嘗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僅要爬山走路尋找草木,而且品嘗草藥還有生命危險。神農為了尋找藥品,曾經在一天當中中毒70次,神農被毒得死去活來,痛苦萬分。可是憑著他的強壯的體力,又堅強地站起來,繼續品嘗更多的草木。大地上的草木品種多得很,數也數不清,神農為了加強品嘗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種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來鞭打各種各樣的草木,這些草木經過赭鞭一打,它們有毒無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熱,各種藥性都自然地顯露出來。神農就根據這些草木的不同賦性,給人類治病。他在成陽山上,曾經使用神鞭,發現不少療效顯著的草藥,如甘草可以治療咳嗽,大黃可以治療便秘,黃蓮可以消腫等等。所以對成陽山,后人管它叫神農原,也叫藥草山。
人類在世界上生活,所患的疾病很多,而神農所發現的草木有治病功效的不多,他為了治療更多的疾病,便不停地去品嘗更多的草木。一次,他在品嘗一種攀援在石縫中開小黃花的藤狀植物時,把花和莖吃到肚子里以后,沒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鉆心地痛,好像腸子斷裂了一樣,痛得他死去活來,滿地打滾。最后神農沒有能頂得住,被這種草所毒死。神農雖然被毒死,卻用他的生命,發現了一種含有劇毒的草,人們給它起名叫斷腸草。
【神農嘗百草開創中醫藥】
炎帝神農,中華始祖
三湘四水,曾是遠古中華民族創始人—-炎帝神農氏的領地。炎帝神農氏在此始種五谷,以為民食;制作耒耜,以利耕耘;遍嘗百草,以醫民恙;治麻為布,以御民寒;陶冶器物,以儲民用;削桐為琴,以怡民情;首辟市場,以利民生;剡木為矢,以安民居。完成了從游牧到定居,從漁獵到田耕的歷史轉變,實踐了從蒙昧到文明的過渡,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跨越。
炎帝在率領眾先民戰勝饑荒、疾病,使中華民族脫離了饑寒交迫、無醫無藥、顛沛流離的日子。過上了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醫藥,并且能上市場、聽音樂、唱豐年的日子。今天,海內外億萬人民皆以炎黃子孫自謂。
遍嘗百草,宣藥療疾
遠古時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動物蚌蛤為生,腥臊惡臭傷腹胃,經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壽命很短。炎帝神農氏為“宣藥療疾”,救夭傷人命,使百姓益壽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嘗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溫之藥性。為民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他幾乎嚼嘗過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農在嘗百草的過程中,識別了百草,發現了具有攻毒祛病、養生保健作用的中藥。由此令民有所“就”,不復為“疾病”,故先民封他為“藥神”。炎帝神農氏終因誤嘗斷腸草而死,葬于長沙茶鄉之尾。
藥典巨著,恩澤萬代
經過長期嘗百草發明了藥草療疾,炎帝神農悟出了草木味苦的涼,辣的熱,甜的補,酸的開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藥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為“宣藥療疾”還刻了“味嘗草木作方書”。這便是人類醫學科學的發端!神農親驗本草藥性,是中藥的重要起源。這一過程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無數次的反復實踐,積累下來許多藥物知識,被纂刻記載下來。隨著歲月的推移,積累的藥物知識越來越豐富,并不斷得到后人的驗證,逐步以書籍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成為中國最早的中草藥學的經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為宗,對中醫藥的發展一直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并逐步發展豐富,形成了如今世界聞名的中醫藥寶庫。
曠世經典,仍為今用
《神農本草經》闡述了藥物的三品分類及其性能意義,藥物的君臣佐使及在方劑配伍中的地位和作用,藥物的陰陽配合、七情合和、四氣(寒熱溫涼)五味(辛甘酸苦咸)、有毒無毒,藥物的采造,藥物的煎煮法,藥物與病證的關系等等,至今仍是臨床用藥的法規準則。它所記載的365味中藥,每味都按藥名、異名、性味、主治病證、生長環境等分別闡述,大多數為臨床常用藥物,樸實有驗,至今仍在習用。千百年來,它作為藥典性著作,指導著海內外炎黃子孫應用藥物治療疾病,保健強身。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認識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萬籟俱寂、肆虐、晨曦”等詞語。
2、學習袁隆平具有的堅持不懈、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3、通過重點句子體會人物品質。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難點:
1、體會袁隆平堅持不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2、理解課文中對袁隆平的描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當代神農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農氏”嗎?
3、教師簡介神農氏。(出示課件)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他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因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成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
4、那么,你知道當代神農氏指的是誰嗎?(袁隆平)
5、過渡:人們為什么成袁隆平為“當代神農氏”呢?今天,我們就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掃請文字障礙。
2、指名讀本文詞語,并說說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3、學生說說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袁隆平的事跡。
4、教師簡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為四個部分,并給每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難而上。
第三部分:艱難尋找。
第四部分:終獲成功。
三、學習新知
1、自由讀文,思考:袁隆平為什么會被譽為“當代神農氏”?從文中找出具體說明的句子來。
課件出示:
袁隆平先生培育雜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跡。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⑴、齊讀這句話。
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袁隆平是一個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人,他的成就讓世界矚目,讓國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跡”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嗎?
(奇跡: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為什么說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跡呢?
(因為在全世界,這是一個不可攻克的難題,在此之前,沒有人取得成功。現在,我們中國的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終于獲得了成功,這是出人意料、舉世矚目的,所以稱為奇跡。)
2、過渡:袁隆平憑借著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成功培育出了雜交水稻。那么,課文中哪些語句能體現出袁隆平偉大的科學精神呢?請大家找一找,畫一畫。
3、課件出示:
糧食,糧食,有什么辦法能增加糧食產量呢?袁隆平,這個普通的湖南省安江農校教師,憂心忡忡,心急如焚。
⑴、指名朗讀這句話。
⑵、你知道“憂心忡忡”“心急如焚”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嗎?
⑶、這兩個詞語表現了什么?
(表現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這一任務的艱巨。)
4、課件出示:
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過稻葉,滴進水中。
⑴、指名朗讀這兩句話。
⑵、你從這兩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兩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比喻的修辭方法,表現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
5、課件出示:
第一天,沒找到。
第二天,沒找到。
第三天,還是沒找到。
⑴、你從上面三個句子中,體會到了什么?
(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
⑵、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6、課件出示:
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了出來。
⑴、這句話,表現了科學家們怎樣的心情?
(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⑵、你能讀出這種心情嗎?(指名朗讀這句話。)
7、課件出示:
像慈母似的撫摸著。
你體會到了什么?(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8、課件出示:
不論是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是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袁隆平都時刻守護在試驗田邊,精心培育。
⑴、你從這個句子的描寫中,體會到了什么?
(這句話能夠體現出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堅持不懈的精神。)
⑵、句子中的哪些詞語最能體現這種精神?
(不論……都……,守護,精心)
四、總結全文,了解文章結構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全篇采用倒敘手法,開篇下那突出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偉大意義及獲得的高度贊譽,同時也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這么寫,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偉大精神品質。)
3、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五、布置作業
1、積累詞語。
2、熟讀課文。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會讀寫 “神鞭 惡魔 小心翼翼 壇壇缽缽 馥郁 氣人心脾 晨曦初露 陰雨菲菲 郁郁蔥蔥”
2、讀課文,通過研究雜交水稻,體會不畏艱苦,熱愛科學事業,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應,倒敘等手法對激起讀者興趣的作用。
4、領會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二、重難點
重點:給每個片段擬小標題,并探究四個片段分別從那些方面表現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難點:通過品味語言文字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1、預習探究
(1)、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并積累詞語。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過袁隆平研究水稻的過程,學習他不畏艱難,獻身科學的精神。
(4)、給文中四個片段擬小標題。理解課文內容。
2、討論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況下研究水稻的?
一、國內面臨嚴重饑荒。二、西方斷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難?
1、條件差 2、西方輿論壓力。 3、植株的尋找困難 4、“文革”期間人為破壞。
(3)、他是怎樣對待的?
袁隆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4)、對人類作出的貢獻、人類對其贊譽?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總產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5)、總結文章的寫作順序:
1、首尾呼應,首尾圓合,渾然一體。
2、中間四個片段按時間順序組織在一起。
3、教師指導
(1)、通過品味文字來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1、“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2、“硬骨頭、偏偏”表現他在迎難而上的決心。
3、“他迎難而上的決心——挖出來”表現對成果的珍愛和成功的喜悅。
4、“夜色下——撫摸著”表現了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2)、學習“第一天,沒找到。第二天,沒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
。”這三句話極短卻又都獨立成段,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這樣寫能起到強調作用。
4、達標測試
(1)、從那以后,不論是------,或是--------,不論是-------,或是---,袁隆平都時刻守護在試驗天邊,精心培育。
補充句子,并用帶點詞語仿寫一句話。----------------------
(2)、仔細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后面的問題。
“這時,---------找啊。”
1、本段主要寫的是----------。
2、填空后,讀讀所填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3、讀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和同學交流,并 把自己的體會寫在下面。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7
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 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構;2. 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3.學習袁隆平以及懷特森先生共同具有的堅持不懈、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自己的懷疑精神。教學過程:一、檢查預習情況:字詞、內容、有關袁隆平的事跡。二、展示目標(同上)三、學習新知:1、 生速讀課文,熟悉內容。2、 概括每部分內容。分四個片斷來分析。擬采用小標題的形式把握其內容。例如:片斷一:奇思妙想;片斷二:迎難而上;片斷三:艱難尋找;片斷四:終獲成功。同學們可自行設計小標題,但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標題要能夠概括出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標題力求簡潔、有吸引力。 3、設計思考題:為什么說袁隆平是“當代神農氏”?題目將它比作神農氏,運用比喻的方法,體現他對人類貢獻之大,這是對他的高度贊美和評價,同時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吸引讀者興趣。四、學生談感受。五、作業:練習冊內容,.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如何圍繞中心選取材料。2、學習科學家們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以及獻身精神。3. 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教學過程:一、回顧上節課內容。二、展示目標:(同上)三、學習新知: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表現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的歌頌和崇敬之情。1、哪些重點詞句體現出袁隆平的科學精神?(1)“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本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方法,比喻的修辭,表現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2)“第一天,沒找到”。“第二天,沒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3)“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4)“像慈母似的撫摸著”。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5)“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時刻都能夠體現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2、了解文章結構特點,體會倒敘手法的作用。本文全篇采用倒敘手法,開篇先突出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偉大意義及獲得的高度贊譽,同時也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3、生朗讀最喜愛的段落。四、練習鞏固五、作業:積累詞句。板書設計: 萌發奇想 當代神農氏 迎難而上 熱愛科學 艱難尋找 獻身科學 終獲成功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歷任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科院名譽院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并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并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7日生。1953年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歷任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科院名譽院長、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并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并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新詞,特別是理解和積累四字詞語。
2、感受袁隆平獻身"水稻雜交"事業的奉獻精神,以及他為了科學研究矢志不渝,知難而上,敢于拼搏的奮斗精神。
3、有感情地朗讀重點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默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隨機解決)
三、認讀生字新詞。
1、師:哪些字容易讀錯、容易寫錯,請同學們提出來。
教師提請學生注意這二個字的書寫:虐、曦
注意分清這二個字的讀音:焚fen 萌meng
2、根據意思說出詞語:
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十分憂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燒一樣。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歷盡災難后幸運地活下來了。
各種聲音都安靜下來。
四、小組討論:
師: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勤奮學習,立志攻堅;
第二部分:反復研究,大膽設想;
第三部分:苦苦尋覓,蒼天不負;
第四部分:歷盡劫難,終告成功;
五、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3-5句。
第二課時
一、默讀課文,思考:
師:國際友人是怎樣評價袁隆平的?請在課文中劃
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第五大貢獻
二、深讀課文,思考:
師:袁隆平的成功是輝煌的,是舉世矚目的,但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又是充滿艱辛的,一路走來,他遇到了哪些困難?請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1、難度大--許多外國研究人員都放棄或中斷了研究。
袁隆平知難而上。
2、時間長--整個研究歷時十多年,其中單是尋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之久。
袁隆平矢志不渝。
3、挫折多--"十年動亂"幾乎斷送了他的全部試驗成果。
袁隆平堅持不懈。
師:找出課文中那些最讓你感動的句子,說說體會,并帶著這種感受讀一讀。
三、討論交流:、
袁隆平的成功經歷給你什么啟示?你有什么話要說?
四、給自己立一句勉勵自己的成功格言。
如:
成功貴在堅持。
五、以"走近科學家"為主題,要求同學在課外搜集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在班內作一個交流。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9
一. 本周教學內容:
第七單元:科學精神
單元課文:《當代神農氏》《一個這樣的老師》《詹天佑》《床頭上的標簽》《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
《當代神農氏》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概括每個片段的內容,或給每個片段擬小標題。
2、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中人物的高尚品格,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發獻身科學事業的熱情,滲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教育,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教學重難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概括每個片段的內容,或給每個片段擬小標題,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跟老師一起學
1、有這么一個人,他成功地培育了雜交水稻,掀起了糧食生產上的“綠色革命”,席卷了神州,震驚了世界。西方世界稱雜交水稻是“東方魔稻”。他的成果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也被認為是解決下個世紀世界性饑餓問題的法寶。國際上甚至把雜交水稻當作中國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他是被譽為“當代神農氏”的科學家,在國際上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就是袁隆平。
2、讀通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1)
袁隆平lóng 召 zhào 跡 jì 譽 yù 耒耜lěi sì
驟zhòu 岌jí 忡chōng 焚fén 肆虐sì nüè
孕yùn 稈gǎn 馥郁fù yù 脾pí 灼zhuó
穗suì 癢yǎng 挫cuò 壇tán 缽bō
涕tì 攪jiǎo 籟lài 輾轉zhǎn zhuǎn
篤dǔ 曦xī 霏fēi
(2)岌岌可危: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和滅亡。
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鮮空氣或喝了清涼飲料使人感到舒適。
萬籟俱寂:各種聲音全部停止。
肆虐:任意殘殺或迫害;起破壞作用。
憂心忡忡:憂愁的樣子。
馥郁:形容香氣濃厚。
3、再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1)分為三段
第一段:袁隆平被世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第二段:袁隆平經過反復試驗,終于取得了大面積栽種雜交水稻的成功。
第三段:袁隆平的雜交水稻,使國產糧食增產,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2)第二部分的每個小段加一個小標題。
片斷一:奇思妙想;片斷二:迎難而上;片斷三:艱難尋找;片斷四:終獲成功。
4、介紹資料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出生于北京,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
袁隆平從60年代開始致力于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1976至1987年間,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植面積累計達到11億畝,增產稻谷1000億公斤。1979年,雜交水稻作為我國第一個農業技術專利轉讓美國。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現有三系雜交水稻增產5%—10%的兩系品種間雜交組合。
1997年,袁隆平在國際“超級稻”的概念基礎上,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引起國際上的高度重視。為進一步解決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難題奠定了基礎。
袁隆平熱愛祖國、品德高尚,他的成就和貢獻,在國內外產生了強烈反響。雜交水稻的研究成果獲得我國迄今為止唯一的發明特等獎。他還先后榮獲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杰出發明家”金質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英國讓克基金會“讓克獎”、美國費因斯特基金會“拯救世界饑餓獎”、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獎”、日本“日經亞洲大獎”、作物雜種優勢利用世界“先驅科學家獎”、“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等八項國際獎。國際同行稱他為“雜交水稻之父”。
如今,袁隆平雖已70余歲,仍然一如既往地活躍在科研與生產實踐的第一線,從不間斷地進行著研究、實驗與應用。
中國科學家繪出水稻基因組草圖
水稻基因組草圖的意義
2002年4月5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的封面出現了中國云南紅河哈尼梯田。原來,這份世界權威學術期刊,以封面文章形式,登出了中國科學家繪出的關于水稻基因組草圖的論文。
《科學》雜志總編肯尼迪說:“毫無疑問,中國基因組學研究已達到世界水平。”破譯世界上最重要的農作物——水稻的遺傳密碼,將加速改進農作物的營養、產量和可持續農業的發展,以滿足世界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從近期應用和改進人類福利方面來說,水稻基因組草圖也許比人類基因組草圖還要有意義。
水稻基因比人多但并不比人聰明
酵母有4000多個基因、人類有3萬到4萬個基因,而我國科學家發現,水稻竟有4.6萬至5.5萬個基因。中國科學家的研究著實讓人們吃了一驚:作為低等生物的水稻,基因數目竟然比“萬物之靈”的人還多。那為什么比我們低等許多的水稻卻比我們的基因要多呢?
專家解釋說,雖然水稻的基因總數要比人類多,但是這并不表明水稻比人類要進步。在進化歷史上,人類無疑是最智慧的生物。打個比方,人類的基因就好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它可以讓你用一個基因干很多不同的事;如果你沒有瑞士軍刀,那你只能在口袋里攜帶一大堆工具,就像水稻基因那樣。
草圖用處何在?
“民以食為天”,正如專家們所說,繪出水稻基因草圖最大的貢獻在于世界糧食安全,它會成為提高糧食生產的利器。
水稻基因組的價值,不僅在于水稻是人類的主食之一、地球上最重要的谷物,還在于它是研究玉米、小麥、大麥、高粱和甘蔗等其他作物的理想模型。它為科學家們識別抗病等基因、分析基因功能,并進而改良物種、甚至改進其他谷物的生產提供了可能。
5、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記敘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自20世紀60年代到1975年這十多年里,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成功培育雜交水稻的故事。
6、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1)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2)袁隆平搞人工雜交水稻的試驗有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
(3)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給世人帶來哪些好處?
(4)袁隆平是怎樣的一個人?
(5)為什么把袁隆平稱作“當代神農氏”?
7、(1)為什么說袁隆平是“當代神農氏”?
題目將它比作神農氏,運用比喻的方法,體現他對人類貢獻之大,這是對他的高度贊美和評價,同時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吸引讀者興趣。
(2)哪些重點詞句體現出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用“偏偏”表現他迎難而上的決心,“硬骨頭”突出了這一任務的艱巨。
“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透過稻葉,滴進水中。”本句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細節的描寫方法,比喻的修辭,表現了尋找的困難,即這種試驗的難度之大,體現了袁隆平堅忍不拔的精神。
“第一天,沒找到”。“第二天,沒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體現時間漫長,表現袁隆平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精神。
“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地把稻株連根帶泥挖出來”表現了科學家們對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像慈母似的撫摸著”。比喻句再現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表現他對自己研究成果的珍愛,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不論晨曦初露,或是日落黃昏;不論晴空萬里,或是陰雨霏霏”,時刻都能夠體現他一絲不茍、對工作認真的態度,執著,堅持不懈的精神。
8、學習了這篇課文,你的內心都有哪些想法或感受呢?
《一個這樣的老師》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構;
2、學習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學習正、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
3、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4、學習科學家們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以及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習圍繞中心選取材料;學習正、側面相結合的描寫方法。
2、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跟老師一起學
1、在你的學習生活中,哪位老師給你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呢?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使大衛難以忘懷,為什么呢?
2、閱讀課文,讀通課文,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1)覷qù 狡黠jiǎo xiá 抿mǐn 駁bó 糾jiū 惕tì 駭hài
(2)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狡黠:聰明而狡猾。
饒有興趣:有很大的興趣。饒,豐富、多。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考慮,也寫作成竹在胸。
3、課文故事發生的先后順序。
敘述了在一節科學課上,懷特森老師運用“故弄玄虛策略”教給學生“新懷疑主義”的故事。
4、(1)“我”對懷特森先生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在文中有怎樣的作用?
喜愛→懷疑→不滿→敬佩。以對懷特森老師感情的變化作為線索,把所有情節貫穿在一起,使情節完整,結構緊湊。
(2)文中兩次寫“比利”的反應有什么作用?
“比利”在“生物比賽得過獎”,他在生物課上最有發言權,寫他很有代表性,側面烘托懷特森的與眾不同。
(3)為什么兩次提到“正視”別人的眼睛,并告訴他“你錯了”呢?
這樣寫是強調懷特森老師對我們教育的成功。使我們認識到,當面對科學的時候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使我們培養自己的新懷疑主義。這是通過一個側面來進行表現的。
(4)本文通過怎樣的角度描寫人物?
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是正側面相結合的描寫人物的方法。文中有對懷特森的語言、動作、神態的正面描寫,也有通過對學生的心理描寫側面烘托懷特森的形象,還有就是作者不惜筆墨地續寫懷特森的教育結果,這樣寫也是為了側面烘托懷特森老師教育的成功,對學生產生的深遠影響。
《詹天佑》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它們的含義。
3、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教學難點: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跟老師一起學
1、課文是以什么來命題的?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什么特點?根據經驗你猜想一下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讀課文。
3、思考:你認為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展開的?文章圍繞這句話安排了什么內容?
4、京張鐵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國上下歡欣鼓舞。詹天佑無愧是中華人民的優秀子孫,他沒有辜負全中華人民的期望,用鐵一樣的事實,給帝國主義者一個有力的回擊,一個響亮的耳光。
5、請你放開思路為這條鐵路起一個更有意義的名字,并說說理由。
6、想像一下當時當地的中國官員、普通百姓、外賓、帝國主義者,他們在聽到京張鐵路竣工的消息后,會有怎樣的表現?
《床頭上的標簽》
教學目標:
1、學習圍繞中心選取材料;
2、學習巧妙的細節描寫方法。
3、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4、學習科學家們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以及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習圍繞中心選取材料;
2、學習巧妙的細節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1、學習巧妙的細節描寫方法。
2、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跟老師一起學
1、李比希,德國著名化學家,在化學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被稱為“化學史上的巨人”。在他的科學研究故事中有一則特別值得我們讀一讀,故事的名字很有特點,叫“床頭上的標簽”。
2、讀課文,讀后說一說本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1)與本單元的前幾篇文章相比,本文的題目有什么特點?本文為什么要以此為題?
(2)本文是怎樣圍繞中心選材的?
(3)找找文中的細節描寫,想想從這些細節描寫中你有哪些感受?
4、(1)標題別具匠心。本單元其它文章均以人名或人物職業為題,而本文卻以一件看似毫無關系的事物“床頭上的標簽”為題。“床頭上的標簽”是李比希“淺嘗輒止”而導致失敗的見證,他用這個標簽時刻提醒自己在做科學研究時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同時。標簽也是本文的線索。
(2)本文選了兩件事,而且是一成一敗,一得一失。這樣選材讓讀者感受到科學家也是普通人,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痛苦。同時也讓讀者明白:只有不斷地吸取失敗的教訓,才能迎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本文有兩處精當的細節描寫:一處表現了李比希對科學研究慎重的態度和懊悔的心情。另一處再現了他求實、自律的形象。
《炸藥工業之父——諾貝爾》
教學目標:
1、學習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
2、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3、學習科學家們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以及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學習側面烘托的描寫方法。
2、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學會通過重點詞句理解人物的高尚品德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閱讀方法。
跟老師一起學
1、每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都要進行諾貝爾將的頒獎儀式,這一世界性的盛會越來越引起全球各界人士的關注。諾貝爾獎從1901年正式頒發已經走過了102年的歷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個獎項的設立者——諾貝爾。
2、在了解諾貝爾的過程中,你覺得諾貝爾是個怎樣的人?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8)
第三部分(9)
3、讀第3節:在課文中,我們了解到諾貝爾一生在_______,他由看到工人在荒山野嶺里用 ,萌發了想發明一種能 的東西,這種東西就是后來的炸藥。
4、十幾年中,諾貝爾不斷發明越來越安全的炸藥,你從中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5、在炸藥發明的過程中,有著許多令人感動的事例,學習第3---9節。
(1)讀課文,用“——”劃出諾貝爾在發明炸藥過程中令人感動的語句。
(2)抓關鍵字體會諾貝爾的精神、品質。
6、諾貝爾“百折不撓、獻身科學”的精神令人敬佩,更令人敬佩的是他臨終的時候做出的決定,把他財產的一部分獻給了科學事業。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選詞填空。
尊敬 敬愛 敬仰 敬佩
1、( )師長,是我們學生的美德。
2、紀念碑前的棵棵松樹,象征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和( )。
3、我們懷著( )的心情訪問了戰斗英雄們。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也…… 只要……就……
4、( )來到了山腳下,山再高再陡,我們( )要爬上山頂。
5、我們( )來到了山腳下,( )要鼓足勇氣爬上山頂。
6、( )這座山再高再陡,我們( )要爬上山頂。
二、按要求把句子換個說法,句子的意思不能變。
1、看到天安門廣場這璀璨的華燈,我怎么能夠忘得了這位親愛的戰友?
陳述句:
2、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我們怎么能夠不受教育?
陳述句:
3、把“小草終于掀翻了阻止它生長的石塊”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被”字句:
4、擴句和縮句。
擴句:小河流水。
縮句:端莊典雅的居里夫人與異常簡陋的實驗室,給這位美國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讀下面一段話,找出修改的地方,把它修改過來。
我畫了枚火箭飛象月球。別的同學有畫商人的,有畫海面浮著大樓的、李君全神貫注地彎著腰,揮著筆。好像大家說話的聲音似乎一點也沒傳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臉頰,閉著嘴,拼命地畫著。
四、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病床上的作家》
《灰塵的旅行》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它的作者是現代著名微生物學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爺爺。高士其爺爺是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從 重)事寫作的。
高士其爺爺生于1905年,年(青 輕)時去美國留學,(攻 功)讀細菌學。1928年,23歲的高士其,在一次試驗中染上(惱 腦)炎病毒。病情逐(漸 慚)惡化,致使他全身癱瘓了,頭向左歪,語言不清,兩眼發直,四肢不能動,連飲食都很困難。
但是他(完 玩 頑)強地活著,幾十年來,為我們少年兒童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如《我們的土壤媽媽》《太陽的工作》《時間伯伯》……寫(作 做)時,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請別人(紀記 計 )錄。由于他說話不清,別人很難聽明白,他就要反復好幾遍。半天下來,往往只記下一二百字。而他卻已累得滿頭大汗。(即 既)使這樣,他仍然頑強地(堅 艱)持著。《灰塵的旅行》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1988年,敬愛的高士其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1、劃出短文括號中使用正確的字。
2、聯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詞語。
攻讀: 惡化: 吃力: 離開:
3、用“______”劃出短文中具體描寫高士其爺爺寫作時很困難的句子。
4、用“ ”劃出短文中具體描寫高士其爺爺病情嚴重的句子。
5、“即使這樣”中的“這樣”是指什么?
【試題答案】
一、選詞填空。
尊敬 敬愛 敬仰 敬佩
1、(尊敬)師長,是我們學生的美德。
2、紀念碑前的棵棵松樹,象征著全國人民對先烈的懷念和(敬仰)。
3、我們懷著(敬佩)的心情訪問了戰斗英雄們。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如果……就…… 既然……也…… 只要……就……
4、(只要)來到了山腳下,山再高再陡,我們(也)要爬上山頂。
5、我們(既然)來到了山腳下,(就)要鼓足勇氣爬上山頂。
6、(即使)這座山再高再陡,我們(也)要爬上山頂。
二、按要求把句子換個說法,句子的意思不能變。
1、看到天安門廣場這璀璨的華燈,我怎么能夠忘得了這位親愛的戰友?
陳述句:看到天安門廣場這璀璨的華燈,我不能夠忘了這位親愛的戰友。
2、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我們怎么能夠不受教育?
陳述句:讀了《十六年前的回憶》一課,我們很受教育。
3、把“小草終于掀翻了阻止它生長的石塊”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小草終于把阻止它生長的石塊掀翻了。
“被”字句:阻止它生長的石塊終于被小草掀翻了。
4、擴句和縮句。
擴句:小河流水。略
縮句:端莊典雅的居里夫人與異常簡陋的實驗室,給這位美國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居里夫人與實驗室,給記者留下了印象。
三、讀下面一段話,找出修改的地方,把它修改過來。
我畫了枚火箭飛象月球。別的同學有畫商人的,有畫海面浮著大樓的、李君全神貫注地彎著腰,揮著筆。好像大家說話的聲音似乎一點也沒傳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臉頰,閉著嘴,拼命地畫著。
我畫了枚火箭飛向月球。別的同學有畫商人的;有畫海面浮著大樓的。李君全神貫注地彎著腰,揮著筆。好像大家說話的聲音似乎一點也沒傳到他的耳朵里。他只是鼓起臉頰,閉著嘴,拼命地畫著。
四、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病床上的作家》
《灰塵的旅行》是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它的作者是現代著名微生物學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爺爺。高士其爺爺是在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從 重)事寫作的。
高士其爺爺生于1905年,年(青 輕)時去美國留學,(攻 功)讀細菌學。1928年,23歲的高士其,在一次試驗中染上(惱 腦)炎病毒。病情逐(漸 慚)惡化,致使他全身癱瘓了,頭向左歪,語言不清,兩眼發直,四肢不能動,連飲食都很困難。
但是他(完 玩 頑)強地活著,幾十年來,為我們少年兒童寫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如《我們的土壤媽媽》《太陽的工作》《時間伯伯》……寫(作 做)時,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請別人(紀 記 計)錄。由于他說話不清,別人很難聽明白,他就要反復好幾遍。半天下來,往往只記下一二百字。而他卻已累得滿頭大汗。(即 既)使這樣,他仍然頑強地(堅 艱)持著。《灰塵的旅行》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
1988年,敬愛的高士其爺爺永遠離開了我們。
1、劃出短文括號中使用正確的字。
2、聯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詞語。
攻讀:用功學習 惡化:病情嚴重
吃力:很費勁、費力的樣子 離開:逝世
3、用“______”劃出短文中具體描寫高士其爺爺寫作時很困難的句子。
4、用“ ”劃出短文中具體描寫高士其爺爺病情嚴重的句子。
5、“即使這樣”中的“這樣”是指什么?
略
【勵志故事】
宋朝司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余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制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就是他終于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10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篇主題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科學精神”。所選的幾篇文章中的人物顯然時代不同,身份不同,國籍不同,但他們對科學嚴謹,執著的態度,獻身科學的精神,卻同樣令人軟佩,讓人感動。《當代神農氏》就是這樣一篇真實感人的記敘文。作者用紀實的手法敘述了袁隆平經過幾十年的艱辛試驗,終于成功地培育雜交水稻的過程,歌頌了袁隆平不畏艱難困苦,熱愛科學事業,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教育學生學習這種精神,而且要培養他們具備這種高尚的品質。
學情分析
六年級第二學期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教材中個別的能力點和知識點,而是致力于綜合性的學習活動。在學習實踐中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廣泛的文化積累。所以,自主學習語文,讓學生又一次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并積累:驟增 籠罩 憂心忡忡 心急如焚 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 晨曦初露 陰雨霏霏等詞語。
2、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當代神農氏”——袁隆平不畏艱難困苦的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
3、合作研讀,給文中四個片斷擬小標題。
學習重、難點:
1、整體感知課文,給每個片斷概括一個小標題。
2、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主人公對研究成功的珍愛,對科學的熱愛。
自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引入新課。
1、收集神農氏的傳說故事以及袁隆平其他方面的資料,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和資料。
2、朗讀課文,自學生字,初步理解生詞。
3、“神農氏”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當代神農氏”又是誰?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贊譽呢?讓我們進入到今天的課文學習中去。
二、小組合作研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文章的開頭兩段對袁隆平在什么方面的成功進行了高度的評價?(雜交水稻)是怎樣評價的?(世界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氏”)
2、熟讀課文,學習第二部分四個片斷的內容。
方案一 :
認真閱讀每一個片段,說說每一部分分別從哪些方面表現袁隆平的科學精神。(畫出相關的詞句,仔細品讀)
片斷一:
(1) 袁隆平是在什么情況下萌發培育雜交水稻這個驚人的念頭的?(國內面臨嚴重饑荒)
(2) “憂心忡忡”“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表現了袁隆平怎樣的情懷?(憂國憂民)
(3) 袁隆平在這樣情況下是怎樣做的?(決計……,驅走……。)
片斷二:
(1) 當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時。”袁隆平又是怎樣對待這個輿論的?(迎難而上)
(2) “偏偏”和“硬骨頭”說明了什么?(迎難而上的決心和這一任務的艱巨)
片斷三:
(1) 袁隆平和助手是如何找到“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大海勞針”充分說明了什么?(尋找工作的艱難)
(2) “袁隆平和助手們跳進水溝,小心翼翼把水稻連根帶泥挖出來。”這句話表現了科學家們什么精神?(表現了科學家們對試驗成果的'珍愛和成功時的喜悅)
片斷四:
(1) 袁隆平是怎樣取得成功的,哪句話最能說明試驗研究的艱辛?(開頭第一句話)
(2) “夜色下袁隆平捧起劫后余生的四缽稻苗又驚又喜,像慈母似的撫摸著……”這個比喻句生動地表達了袁隆平怎樣的心情?(再現了袁隆平當時興奮、喜悅、失而復得的復雜心理)
方案二:
整體閱讀四個片段,歸納出袁隆平取得成功的過程中經歷的種種艱辛。(畫出相關的詞句,仔細品讀)
(1)壓力大:國內的饑荒形勢嚴峻;國外科學家的斷言。
(表現了袁隆平憂國憂民的情懷和不畏困難的決心)
(2)困難多:西方輿論的壓力;找“雄性不育植株”如“大海撈針”;“文革”期間人為的破壞。
(表現了袁隆平迎難而上的精神和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3)時間長:整個研究歷時十多年,其中尋找雄性不育水稻植株就化了六年時間。
(表現了袁隆平堅持不懈的追求和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
(4)挫折重:“十年動亂”幾乎斷送了他全部試驗成果。
(表現了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
3、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四個片斷是按什么順序組織在一起的?(時間順序)
4、研讀后給每個片斷概括一個合適的小標題。
5、文章最后的兩個自然段,再一次對袁隆平的科研成果進行了贊譽,稱之為中國對世界的“第五大貢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三、總結課文
1、就全篇來說,全文采用的是什么樣的敘述方法?(倒敘)這種寫法對于歌頌袁隆平獻身科學事業有什么作用?(突出了雜交水稻試驗成功的偉大意義)
2、本文以“當代神農氏”為題,表達了作者對袁隆平怎樣的思想感情?(歌頌和崇敬之情)我們應該向他學習什么?(從小立志報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獻身科學;不畏艱難困苦,堅持不懈的追求,發揚勇往直前的科學精神。)
四、課后作業
1、搜集摘錄科學家名言。 2、根據研讀的收獲寫一篇學習心得。
評析:
本課設計針對自讀和小組研讀的學習方法,大膽創新而設計。重點部分擬兩套方案,不拘泥文本的限制,不局限課堂的生成,力求適應不同學情的課堂教學的指導。
1、設計把握住了課標對第三學段在閱讀方面的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文章基本是表達方法。
2、設計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指導學生能夠樂學、主動地學、學有所得。
3、設計在重點部分設立了兩種方案,但要求都要在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實施。方案一的學法指導雖然精細,但注意不要著眼于支離破碎的分析,而應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感悟對科學精神的理解;方案二是個整體的粗線條,但如果不仔細地分片段品讀課文,也是不容易概括出來的。因此,無論哪一種方案,必須借助文中的重點詞句,才能達到理解的目的。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認識并掌握“岌岌可危、沁人心脾、萬籟俱寂、肆虐、晨曦”等詞語。
2、學習袁隆平具有的堅持不懈、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3、通過重點句子體會人物品質。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人物的心情。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袁隆平堅持不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精神。
2、理解課文中對袁隆平的描寫。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當代神農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農氏”嗎?
3、教師簡介神農氏。(出示課件)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他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因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成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
4、那么,你知道當代神農氏指的是誰嗎?(袁隆平)
5、過渡:袁隆平到底做出了什么貢獻,被人們稱為“當代神農氏”呢?今天,我們就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掃請文字障礙。
2、指名讀本文詞語,并說說對這些詞語的理解。
3、學生說說自己搜集到的有關袁隆平的事跡。
4、教師簡介袁隆平。
5、把文章分為四個部分,并給每部分加上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奇思妙想。
第二部分:迎難而上。
第三部分:艱難尋找。
第四部分:終獲成功。
三、學習新知
1、自由讀文,思考:袁隆平為什么會被譽為“當代神農氏”?從文中找出具體說明的句子來。
課件出示:袁隆平先生培育雜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一大奇跡。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袁隆平先生是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⑴、齊讀這句話。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袁隆平是一個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人,他的成就讓世界矚目,讓國人自豪。)
⑵、你知道“奇跡”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嗎?(奇跡:出乎意料的不平凡的事。)
⑶、為什么說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的成功是世界的奇跡呢?(因為在全世界,這是一個不可攻克的難題,在此之前,沒有人取得成功。現在,我們中國的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終于獲得了成功,這是出人意料、舉世矚目的,所以稱為奇跡。)
接下來,讓我們回顧文本,了解這位當代神農氏請看課文第一部分,請同學們輕聲讀第5、6、7自然段,你認為哪個詞最揪動人心?
【岌岌可危 憂心忡忡 心急如焚】
2. 能說說這兩個詞的意思嗎?(憂心忡忡: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心急如焚:心急火燎)
3.袁隆平為什么而憂?為什么而急? 指名讀課文。
4.出示補充資料。
令人心憂的饑荒
1959年,由于在制定國家農業生產計劃時出現了重大失誤,當年全中國的糧食播種面積減少了13%;再加上自然災害的侵襲,導致糧食畝產量深受影響;1960、1961年,盡管糧食播種面積有所增加,但由于自然災害加劇,農業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1961年國家糧食總產量比1959年減少了530億斤。
受糧食產量的影響,1959年我國農村、城鎮人均口糧供應逐年下降。除了數量有限的大米、面粉,人們吃得更多的是玉米、高粱、紅薯干、代食品(糠、藕渣、樹根、野菜、芋梗、榆樹葉……)。食用油、肉類奇缺,1960年農村戶口僅能供應人均每年3斤油,2.4斤豬肉。
由于供應的嚴重不足,全國出現大面積的饑荒。據《當代中國安徽》記載,1959年—1960年,中國人口凈減少1000萬人……
5.袁隆平為中國大地遭受饑荒而憂,為人民吃不上糧食而急,說明什么?(表現他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6.誰能帶著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句話?評價:你注意了這兩個詞,所以你讀得很好;從你的朗讀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袁隆平憂國憂民的情懷
7.直接引讀,面對這樣的現狀,袁隆平腦海里突然萌發出一個驚人的念頭:……
四、細讀品味
1.談話:袁隆平是如何實現他的奇妙構想,成為一個令世界為之稱道的當代神農氏的,大家預習過了課文,知道袁隆平的成功是輝煌的,是舉世矚目的,但他成功之路卻是——?書上有個詞說明他經歷了很多困難,是哪個詞?。(引導學生說出“百劫千難”隨機板書:百劫千難)“百劫千難”是什么意思?(“劫”和“難”都是困難、挫折的意思, “百”和“千”形容經歷的困難多)他都遇到哪些困難和挫折呢?默讀課文的二三四部分,劃出相關的句子,讀一讀,在旁邊簡單寫下你的感受
2.交流,相機出示有關段落
迎難而上,敢于挑戰
然而,水稻雜交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世界性大課題,難度非常大。外國許多有過這種設想的研究人員經過努力都放棄或中斷了研究。不少西方學者斷言:“搞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但是,神農氏的子孫袁隆平,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
①外國研究人員的放棄,西方學者的斷言,無形中給袁隆平施加了……(壓力)(相機板書:外界壓力)
②但是神農氏的子孫袁隆平卻——(偏偏要啃這塊硬骨頭)
“硬骨頭”在課文中指什么?(搞雜交水稻)
為什么稱之為硬骨頭?(水稻雜交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世界性大課題,難度非常大)
說的對,知道什么叫 “前無古人”嗎?(前人從來沒有做過的)
而袁隆平卻決定要——(“啃”)
③ “啃”可以用什么詞代替?(咬、 嚼) 可以換嗎?為什么? (因為“啃”更能體現出困難大,不易克服)
④前人沒有做過的世界性大課題,西方學者都為之卻步,就是這樣一塊“硬骨頭”,袁隆平卻偏偏要“啃”,你感受到什么?(迎難而上、敢于挑戰、勇于嘗試、不畏懼困難)隨機板書——、迎難而上、敢于挑戰、勇于嘗試、敢于挑戰
⑤ 把這些詞讀好了,句子就一定能讀好,誰來試試?(引導學生朗讀)
評價:老師聽出你把“硬骨頭”重讀了,讓我感受到這是迎難而上的袁隆平;重讀“偏偏,”這是一個勇于嘗試的袁隆平,“啃”這是一個敢于向困難挑戰的袁隆平
艱難尋找,堅持不懈
他卷起褲腿,腳踩污泥,頭頂烈日,手持放大鏡,像大海撈針似的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尋找。灼人的陽光曬黑了他的皮膚;小刀似的稻葉刮得他臉上、手上、腿上發癢發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的透過稻葉,滴進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 沒找到。
第二天, 沒找到。
第三天, 還是沒找到。
十多天過去了,雄性不育植株無影無蹤。連續十幾天烈日得烤曬。袁隆平的皮膚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過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個中國。
①你很會讀書,知道抓關鍵詞語幫助理解課文
②再讀讀這部分內容,看看那個詞最能表現出尋找的艱難,(大海撈針,隨機板書)大海撈針在文中指什么?尋找雄性不育植株就像在遼闊的大海中尋找一根針一樣,足以體現出艱難。
還有那些詞體現出艱難,你分析得很好,能帶著你的感受讀一下嗎?
③渲染:老師仿佛看見,炎炎烈日下,袁隆平揮汗如雨,他彎著腰,弓著背……你仿佛看見怎樣的情景?(指生敘述)
④誰能想象著當時的情景,讀讀這部分?
⑤烈日當頭,袁隆平就是這樣艱難的找啊,找啊……(引讀)到底找了多長時間?(六年)
⑥整整長達六年啊,一年是365天,六年呢?(隨即在黑板上板書)2190天啊,歷盡千辛萬苦,就為尋找一株“雄性植株”,此時,你感受到什么?(尋找的艱難、堅持不懈、鍥而不舍)隨機板書——(堅持不懈)誰來帶著你的感受,讀讀這段?——
⑦這六年來,袁隆平僅僅在一個地方找?而是——跑遍了半個中國,什么叫跑遍了?(踏遍了每一寸土地,走過了每一個角落,叫跑遍)
小結:為了尋找一株雄性不育植株,歷經2190天,足跡遍布半個中國,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袁隆平的堅持不懈,讓我們和袁隆平一起艱難的尋找(齊讀這段話)
過度:從文章第四部分,你還能感受袁隆平經歷了哪些困難,他又是如何面對的?
不顧安危,終獲成功
那是一個陰沉的黃昏……污水攪拌成一團
1. 十年動亂期間,人為的破壞,令袁隆平——痛哭流涕 痛苦不堪,他為什么“痛哭流涕、痛苦不堪”?(“十年動亂”幾乎斷送他的全部實驗成果,稻苗被毀壞)板書:十年動亂
2.這場劫難令每一個人都感到心痛,但令我們喜出望外的是袁隆平的助手保存了四缽稻苗,這是四缽怎樣的稻苗(失而復得劫后余生),面對這四缽稻苗,袁隆平……的神態是怎樣的?
夜色下,袁隆平捧著劫后余生的四缽稻苗又悲又喜,像慈母似的撫摸著。
①通過這個句子,你充分體會到什么?(對稻苗的珍愛,對科研成果的熱愛)
②誰能深情地讀讀這句話?
③小結: “十年動亂”期間,人人自危,可是袁隆平一心掛念的只有他的科研和科研成果,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不顧個人安危、不計個人得失、熱愛科學)隨機板書:【不顧安危】
過渡語:在研究雜交水稻的過程中,可謂困難重重,袁隆平頂住了西方輿論壓力,大海撈針般艱難尋找雄性不育植株,經歷了十年動亂的人為破壞,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堅持不懈地追求,終于在1975年成功研制出早熟高產的水稻。
(二)過渡語:那么雜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么樣的收益呢?(指讀32.32自然段)
(三)過渡語:袁隆平最終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國際友人是怎樣評價他的?讀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找出相關的句子,(隨機板書:第五大貢獻)
(四)、總結:培育雜交水稻成功,這不僅是袁隆平一個人的光榮,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造福人類的奇跡。袁隆平不計個人得失、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精神,以及他為人類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一切都說明他不愧是——“當代神農氏”
四、總結全文,了解文章結構
1、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全篇采用倒敘手法,開篇下那突出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偉大意義及獲得的高度贊譽,同時也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2、這么寫,有什么作用?
(更能突出人物的偉大精神品質。)
五、布置作業
整理袁隆平的事跡,積累更多科學家的事跡。準備進行“我最喜愛的科學家事跡交流會”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會讀寫 “神鞭 惡魔 小心翼翼 壇壇缽缽 馥郁 氣人心脾 晨曦初露 陰雨菲菲 郁郁蔥蔥”
2、讀課文,通過研究雜交水稻,體會不畏艱苦,熱愛科學事業,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應,倒敘等手法對激起讀者興趣的作用。
4、領會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二、重難點
重點:給每個片段擬小標題,并探究四個片段分別從那些方面表現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難點:通過品味語言文字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三、教學過程
1、預習探究
(1)、熟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并積累詞語。
(2)、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過袁隆平研究水稻的過程,學習他不畏艱難,獻身科學的精神。
(4)、給文中四個片段擬小標題。理解課文內容。
2、討論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況下研究水稻的?
一、國內面臨嚴重饑荒。二、西方斷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難?
1、條件差 2、西方輿論壓力。 3、植株的尋找困難 4、“文革”期間人為破壞。
(3)、他是怎樣對待的?
袁隆平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熬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經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擊。
(4)、對人類作出的貢獻、人類對其贊譽?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總產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雜交水稻的創始人,是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5)、總結文章的寫作順序:
1、首尾呼應,首尾圓合,渾然一體。
2、中間四個片段按時間順序組織在一起。
3、教師指導
(1)、通過品味文字來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1、“憂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現他憂國憂民的情懷。
2、“硬骨頭、偏偏”表現他在迎難而上的決心。
3、“他迎難而上的決心——挖出來”表現對成果的珍愛和成功的喜悅。
4、“夜色下——撫摸著”表現了對科學事業的熱愛。
(2)、學習“第一天,沒找到。第二天,沒找到。第三天,還是沒找到
。”這三句話極短卻又都獨立成段,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這樣寫能起到強調作用。
4、達標測試
(1)、從那以后,不論是------,或是--------,不論是-------,或是---,袁隆平都時刻守護在試驗天邊,精心培育。
補充句子,并用帶點詞語仿寫一句話。----------------------
(2)、仔細讀下面一段話,完成后面的問題。
“這時,---------找啊。”
1、本段主要寫的是----------。
2、填空后,讀讀所填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
3、讀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和同學交流,并 把自己的體會寫在下面。
板書設計:當代神農氏
贊譽
研究背景
遇到困難 科學品質
尋找植株
獲得成功
北師大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當代神農氏》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讀寫 “神鞭 惡魔 小心翼翼 壇壇缽缽 馥郁 氣人心脾 晨曦初露 陰雨菲菲 郁郁蔥蔥”
2、讀課文,通過研究雜交水稻,體會不畏艱苦,熱愛科學事業,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應,倒敘等手法對激起讀者興趣的作用。
4、領會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給每個片段擬小標題,并探究四個片段分別從那些方面表現袁隆平的科學精神。
教學難點:
通過品味語言文字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當代神農氏。
2、你知道什么是“神農氏”嗎?
3、教師簡介神農氏。(出示課件)
神農氏是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他本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領,后發明農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穡飼養、制陶紡織及使用火,因功績顯赫,以火得王,故為炎帝,世號神農,曾建都山東曲阜,并被后世成為農業之神。神農氏又曾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找尋治病解毒良藥,以救夭傷之命,后因誤食“火焰子”腸斷而死。
4、那么,你知道當代神農氏指的是誰嗎?(袁隆平)
5、過渡:人們為什么成袁隆平為“當代神農氏”呢?今天,我們就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二、默讀課文。
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能不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教師隨機解決)
三、認讀生字新詞。
1、師:哪些字容易讀錯、容易寫錯,請同學們提出來。 教師提請學生注意這二個字的書寫:虐、曦
注意分清這二個字的讀音:焚fen 萌meng
2、根據意思說出詞語
形容十分危險,快要傾覆或滅亡。
十分憂愁的心情。
急得心里像火在燃燒一樣。
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歷盡災難后幸運地活下來了。
各種聲音都安靜下來。
四、小組討論
師:給課文的四個部分各擬一個小標題。
第一部分:勤奮學習,立志攻堅;
第二部分:反復研究,大膽設想;
第三部分:苦苦尋覓,蒼天不負;
第四部分:歷盡劫難,終告成功。
五、研讀課文,體會特點。
讓學生獨立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重點體會倒敘手法的作用。 老師小結:文章采用了倒敘的寫作手法,開篇先介紹了雜交水稻培育成功的意義,從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之后文章從四個方面,使用典型事例,具體講述了袁隆平先生的感人事跡,使得文章結構嚴謹,思路清晰,最后呼應文章的開篇,用具體數字進一步說明袁隆平先生為世界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非常具有說服力。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語。
2、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3-5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