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教學設計(通用13篇)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
【教材解讀】
《碧螺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里的一篇課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碧螺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理念】
1、加強理解、體驗、感悟,通過讀、聽、看、練、議的最基本的語文教學形式,讓學生與文本緊密的接觸,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感悟文本,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茶藝,激發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2、注重實踐、綜合、開放。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自泡茶、品嘗。在品茶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韻味。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深化文本的意蘊。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茶具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披文入情
1、播放《中國茶》mtv。
師述:茶,是中國的特產,提起龍井、毛峰、綠楊春、鐵觀音這些名茶,更是名聞遐邇。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蘇州吳縣盛產一種以“蜷曲成螺,碧綠清香”而馳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書課題:碧螺春)
2、碧螺春馳名中外,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詩句)看了這句話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朗讀全文,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a、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b、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c、想想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學生自學,教師適時輔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3)、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寫什么?
4、學生討論分段情況。
第一段(1~2節)寫碧螺春的產地及名字的由來。
第二段(第3節)寫碧螺春的采摘。
第三段(第4~5節)寫碧螺春的制作。
第四段(第6節)寫品嘗碧螺春有一種陶醉的感受。
第五段(第7節)寫碧螺春以其獨有的特點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5、再讀課文,把你最喜歡的一段朗讀給大家聽。
三、學習課文第一節
1、“碧螺春”這個名字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把碧螺春的傳說講給同桌聽。
2、學生講述碧螺春的傳說。
3、小結
五、總結課文
今天,我們了解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它的采摘、它的制作更有著一道道工藝,要是能親自品嘗一下碧螺春,更是讓人回味無窮。課文同樣以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這些過程,請大家課后細細品讀課文語言,體會其中的樂趣。
六、作業: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課后詞語。
七、板書:
17 碧螺春
由來
采摘
焙茶
品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大屏幕播放背景圖,同時播放音樂)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碧螺春的產地和她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現在,在這優美的音樂中,你來把這個傳說介紹給大家,好嗎?
2、你從碧螺春的傳說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入出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過渡:碧螺春的出名不僅僅是因為它的香,它的采摘,它的制作,還有一道道嚴格的工序,要是品上一口啊,更是讓人回味無窮,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對碧螺春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二、精讀感悟
1、圖畫再現、走進茶鄉
談話:“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年剛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開始了。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碧螺春的故鄉——蘇州吳縣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長環境以及它的采摘過程。”(出示錄像剪輯)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嗎?你能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2)學生匯報。
(3)結合語言材料理解“這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①從“隨著幾聲嘹亮的雞叫,湖山的早晨醒來了”等語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指導朗讀。
②從“披著晨霧,踏著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結伴向茶園走去”等語句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靈巧和興奮喜悅的心情,練讀。
(4)給這幅圖加上一個名字,并且說說你的理由。
(5)配樂朗讀。
小結:湖山的茶園風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態美、動作美,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春光圖。
2、角色扮演、體驗茶藝
過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入夜制茶更是讓人新奇無比。
(1)自由讀,哪里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根據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一下翻飛,煞是好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3)你是不是也能像焙茶手一樣來演一演這些動作,另外請一個同學來為你解說。(學生演示)
(4)從這些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藝高超)
漸漸地,隨著水分的蒸發,葉芽的顏色變深了,條索纖纖,蜷曲成螺。這時一邊降溫一邊揉捻、搓團,待到茶葉捏攏放開就能自行松散之時,滿屋子已彌漫著濃郁的芳香。引讀:此時的茶葉——(媒體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5)為什么稱它“工藝茶”?(這是工藝品,不僅外觀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勞動與高超技藝的結晶。)
(6)看著這“工藝茶”你想說些什么呢?
過渡:看著這工藝茶,老師最想說,我要泡上一杯嘗嘗,你們呢?
3、實物演示、觀察品茶
(1)現場沏茶引導觀察(四人小組一杯)
(2)匯報:你們看到了什么?
(3)交流:色:碧綠清澈
香:清香撲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態動人
(4)你在品茶時想到了什么?怪不得連外國文詩人也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5)在這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你看到了什么?還看到了什么?
小結: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拓展練習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廣告策劃人員為碧螺春進行廣告宣傳,你的廣告語將怎樣設計?
五、板書
碧螺春
采摘 美麗動人
制作 揉、捻、搓、抓
品嘗 色、香、味、形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2
【教材解析】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傳統文化吐馨香”中的第一課。本課通過名茶碧螺春,向我們展示了中國的茶文化。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可以這么說,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碧螺春》一課介紹簡潔明了,描寫細致入微,用詞準確生動,富有濃郁的文化氣息。課文開頭,僅用一句話點明了碧螺春的“久負盛名”,引發了讀者的閱讀期待,還介紹了碧螺春的主要產地。接下來,課文依次介紹了碧螺春的傳說、采摘、制作、品嘗碧螺春以及人們對碧螺春的評價和喜愛。文章結構緊湊,前后連貫,特別是第七自然段是過渡段,既承上概括了前面的內容是關于碧螺春的制作的,又概括出下面要寫的內容是關于品茶的,過渡非常自然。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把語文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習語文的主人。針對《碧螺春》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整體誦讀,梳理記敘順序到反復練讀,感悟重點的語句,再到研讀課文,感悟茶文化的魅力,使整個學習過程都讓學生在“涵詠文本”、“靜心體會”、“有感而發”。教師只是起到激勵、點撥、指引作用。教師采用創設情境、滲透歷史資料等多種方式,努力使學生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用心去讀,動情而讀,產生情感的共鳴,在讀中領略茶鄉人的生活,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積累精彩語言,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教學境界
【學情簡介】
六年級的學生對茶并不陌生,家里的長輩也有喝茶的,對于一些名茶如龍井、毛尖等略有所聞,但對于茶文化卻知之甚少。不過,六年級的學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找詞找句,圈圈點點劃劃,讀讀體會的感悟方法。而且本班學生的朗讀整體水平不錯,相信能夠自己讀通、讀懂課文,教師只要抓住重點語句引導學生深入品悟,通過語言文字,領略祖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簍、煞”等11個要求會認的字,掌握“霞、彌”等10個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4、了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
5、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并背誦課文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教學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參與,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迸發出無限旺盛的生命活力;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讀書,多種形式地讀,如自由讀、默讀、誦讀、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等方式,讀通、讀熟課文,邊讀邊思考,感悟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把所描述的實物與自己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五千年的文明滋養著一代代華夏子孫。如果讓你選擇一種事物代表中國,你會選擇什么?(長城、長江)如果讓你從飲食方面選一種,你會選擇什么?(餃子、茶)你知道哪些種類的茶?(龍井、毛尖、碧螺春等)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是世界產茶、飲茶最早的國家,世界第一部茶葉著作——《茶經》,就是出自我國唐代陸羽之手。今天,我們就通過中國名茶——碧螺春,領略我國茶文化的魅力。
二、板書課題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由大聲讀課文,把字讀準確,特別是本課要求會認的字,多讀兩遍,快速地記一記。讀完,想一想,文中圍繞“碧螺春”講了哪些方面的知識?
四、指名分段讀課文,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五、全班交流,疏通脈絡
通過問答方式,組織學生交流,本課圍繞“碧螺春”講了碧螺春的產地、名字的來歷、采摘、制作、品茶,以及人們的評價與喜愛。
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即先講了碧螺春的產地,然后用一個傳說介紹碧螺春名字的來歷,接著依次介紹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嘗以及人們的評價與喜愛。
重點點撥課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別是第七自然段是過渡段,體會過渡段能使文章前后連貫,結構緊湊,銜接自然。
六、作業
熟讀課文,重點是第四、第六、第八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齊讀----碧螺春,“碧螺春”一個多么富有詩意的茶的名字,再讀課題。板書:碧螺春
2、通過上堂課的學習,你對碧螺春有什么了解呢?
師:你能從這三個字上想出什么來呢?
預設:生:我從“碧”字,想到茶園里碧螺春翠綠欲滴,想到碧螺春茶湯色碧綠清澈。生:我從“螺”想到碧螺春茶葉“蜷曲成螺”,非常漂亮。
師:在古代,人們把少女頭上盤的高高的發髻叫“螺髻”。碧螺春外形如螺,可見多動人了!
生:碧螺春采制早春,因此名字中有個“春”字。
生:古代常用“春”字來代稱茶,在碧螺春的產地“碧螺峰”里其實就有“碧螺”二字!所以給這種茶取了這個雅致的名字。
師:竟然這樣巧合!真不知是天意,還是人意。是的.!春來了,太陽出來了,一切都欣欣然張開了眼。人們把如此美好的“春”賜予一種植物,再讀“碧螺春”,我們品味到“碧螺春”的名字不僅僅是一種雅致吧?3、文章中最美的當屬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嘗這三部分,這節課我們就主要圍繞茶的采摘、制作、品嘗,進一步感受祖國的傳統文化的馨香。
二、精讀課文
(一)采茶
1、同學們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下面就請同學們帶著這“三到”去品讀課文的第4自然段,通過文字,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比一比,看誰的讀書收獲多?
2、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聯想
——看到了清晨,采花女披著晨霧,踏著朝霞,三五成群,結伴向茶園走去;我看到太陽升起來了,湖山的上空金光萬道,茶園一片金色;到茶園里茶樹叢翠綠欲滴,采茶女個個神采飛揚,用靈巧的雙手敏捷地從茶樹上摘下一片片嫩芽。
——聽到了公雞嘹亮的叫聲,整個湖光醒來了。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聽見了采茶女采茶時發出的銀鈴般的笑聲。
——聞著淡淡的花香。
——感受到早晨湖山的景色很美;感受到茶園的空氣很清新;感受到采茶女采茶時很快樂,有說有笑的;感受到采茶女心靈手巧,一早就在茶園采茶很勤勞;感受到采茶女的腳步很輕快;感受到采茶女的心情很快樂;感受到作者很喜愛這湖山的晨景。
評價語師:你的語言清新如詩,為我們勾勒出了美麗的茶園清晨圖。
不用眼睛看,就憑鼻子聞、耳朵聽,茶園的景色也是那么怡人,你的描述讓我們身臨其境,感同身受。
師:同學們的讀書收獲可真多,讀書就應該這樣來讀。蘇軾評王維的詩與畫,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我讀這段文字,也有這種感覺,不但看到美麗的畫面,還聽到美妙的聲音。
3、指導學生朗讀
結合課文內容想象姑娘們清晨采茶圖,把自己的感受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預設:通過教師描述畫面,進一步指導學生朗讀“山鄉采茶女,人人都是報春鳥,百里綠坡,在姑娘們靈巧的手指上,趕著春天跑。春給她快樂,她給春笑聲,城市、鄉村,朵朵茶花杯中開,香飄萬人間。”孩子再來讀一讀體會這美好的畫面。
4、小結:作者之所以能把情景描寫得這么美,是因為他喜歡這樣的晨景。這晨景中有霧,有朝霞,有翠綠欲滴的茶樹,有萬道金光,有俊美的采茶女。這就像畫家筆下的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誰來給這幅圖取名?
抓住“歡笑”一詞,為這幅圖取名“采茶樂”。
(二)制茶
過渡:清晨,茶園里閃現著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飄蕩著她們銀鈴般的歡笑聲,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1、請同學們學習第六自然段,看看茶手是如何制茶的,抓住動作做一回小小制茶手。同桌一位同學演動作,另一位同學來為你解說(學生在下面演示)
2、集體交流: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茶手是如何炒茶的,找到相關的句子了嗎?
出示句子:“茶手短衣緊襖,利索地把揀好的鮮葉芽倒進滾燙的大鍋,叉開五指,在嫩葉中不住地翻拌。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
抓住了哪些動作?(板書:揉、搓、捺、抓),從“忽而”看出了什么?(動作非常快,非常熟練),課文中用了哪個詞?(利索),自由讀讀這段話?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茶手嫻熟的技藝和辛勤)。
誰能通過朗讀來體現茶手的嫻熟的技藝和辛勤呢?
3、你看過焙茶手勞動的場面嗎?請學生說說“茶手制茶圖”
4、面對這樣的焙茶手,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真了不起,能炒出這么好的茶葉)懷著贊嘆、欽佩之情齊讀“茶手短衣緊襖煞是好看。”
5、茶手利索地炒著茶,漸漸地(導讀“漸漸地,隨著水分的蒸發濃郁的芳香。)
6、此時的茶葉(干而不焦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師:談何容易!(引讀)雖然干生:但不焦。師:雖然脆,生:但不碎。
師:雖然青,生:但不腥。師:雖然細,生:但不斷!師:就像郭沫若筆下的“白鷺”:增一點兒生:(齊背)——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
師:真所謂增之一分則過,減之一分則不及。這就是“工藝茶”!這個工藝茶的名字就叫碧螺春!
(預設:真是所有的一切都拿捏到好處,真所謂增之一分則過,減之一分則不及。它已經不是普通的茶葉了,在我們焙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經誕生了真正的藝術品,它不僅可供沖飲,更可供欣賞。僅僅是看著,那都是一種享受。)
為什么稱碧螺春為“工藝茶”呢?(這是工藝品,不僅外觀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勞動與高超技藝的結晶)
讓我們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師: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看不到的是什么呢?這使我想起了一位焙茶手。他18歲做學徒,如今已經65歲了。為了保持茶的醇香,47年里,他從不用肥皂洗手7、這就是茶手的杰作,看著這樣的茶葉,你想說些什么呢?
預設:茶手焙茶的技藝高超,掌握火候真是恰到好處!此時,茶葉就象精美的工藝品,不僅外表美觀,還是焙茶手辛勤勞動與高超技藝的結晶,無怪乎人們稱它為“工藝茶”了。
小結:你覺得碧螺春僅僅是工藝品嗎?不!它是有生命的,有情義的,焙茶手把自己的青春、事業、情感融入了這些小小的茶葉。碧螺春是美的,她的美來源于采茶、焙茶人辛勤的勞動,是勞動創造了美。
8、我們為這幅圖取個什么名字呢?
抓住描寫制茶的動詞,取名“制茶忙”。
(三)品茶
過渡:如果說觀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那么,品嘗碧螺春就更有一番陶醉般的心境地了。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板書),贏得了世人的喜愛。讓我們也沏上一杯,看看它,品品它。
(1)自讀課文,要求:
用筆畫出第8自然段中描寫碧螺春色、香、味、形的詞語,讀一讀這些詞語,把它們記在心里,再說一說碧螺春的色香味形分別是什么樣的。(板書:色、香、味、形)
(2)交流:你們品到的碧螺春的色香味形是什么樣的呢?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3
【教材解讀】
《碧螺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里的一篇課文。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描繪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碧螺春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教學理念】
1、加強理解、體驗、感悟,通過讀、聽、看、練、議的最基本的語文教學形式,讓學生與文本緊密的接觸,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課文、感悟文本,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茶藝,激發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2、注重實踐、綜合、開放。在課堂上讓學生親自泡茶、品嘗。在品茶的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韻味。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深化文本的意蘊。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茶具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披文入情
1、播放《中國茶》mtv。
師述:茶,是中國的特產,提起龍井、毛峰、綠楊春、鐵觀音這些名茶,更是名聞遐邇。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國蘇州吳縣盛產一種以“蜷曲成螺,碧綠清香”而馳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書課題:碧螺春)
2、碧螺春馳名中外,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詩句)看了這句話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同學們,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來朗讀全文,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難懂的地方多讀幾遍。邊讀邊想,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而難忘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學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a、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b、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c、想想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學生自學,教師適時輔導。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3)、課文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3、默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寫什么?
4、學生討論分段情況。
第一段(1~2節)寫碧螺春的產地及名字的由來。
第二段(第3節)寫碧螺春的采摘。
第三段(第4~5節)寫碧螺春的制作。
第四段(第6節)寫品嘗碧螺春有一種陶醉的感受。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弄清課文的段落層次;寫好本課生字
2.自學生字新詞,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當你看到了課題的時候,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激發學生興趣)
二.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新詞(放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學)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詞
提示注意:
捻:聲母是“n”
“搓”與“撮”讀音相同
焙:讀“bi”不能讀成“pi”
2.質疑。(不理解的詞語)
敏捷---動作等迅速而靈敏;
彌漫---充滿、布滿;
神采飛揚---形容人的臉上的神態煥發有精神。
四.學生按自然段試讀課文,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1.交流分段情況。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試說各段大意。教師隨機指導朗讀并歸納分段。
3.同位同學互查朗讀一遍
五.指導寫字。
1.先觀察字行,掌握間架結構;
2.突出指導,“煞”、“茸”部首約占字的三分之一;
3.學生描紅,臨寫。
板書設計:
14.碧螺春
煞汛焙襖搓捻撮茸
課題:14.碧螺春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5
作者:紫妍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學會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江蘇太湖生產地一種名茶叫什么嗎?(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久負盛名”什么意思?說明了碧螺春什么?
2、細讀第二段
(1)采摘茶葉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寫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園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集體交流:
從“空中彌漫……茶樹叢中”“太陽升起來……染上一層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
從“披著晨霧……結伴向茶園走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葉”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和靈巧及采茶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葉更有一番講究,閱讀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時談感受,抓動詞“揉、搓、捺、抓、揉捻、搓團”)
3、品讀第三段
(1)引讀: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
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2)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4、學習第四段
(1)引讀:碧螺春正是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總結全課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造句。
四、實踐活動
1、請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寫一句詩,贊頌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請課后搜集有關我國茶文化的資料,利用班隊課進行交流,比比誰搜集的資料多,看看誰介紹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學會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江蘇太湖生產地一種名茶叫什么嗎?(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久負盛名”什么意思?說明了碧螺春什么?
2、細讀第二段
(1)采摘茶葉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寫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園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集體交流:
從“空中彌漫……茶樹叢中”“太陽升起來……染上一層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
從“披著晨霧……結伴向茶園走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葉”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和靈巧及采茶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葉更有一番講究,閱讀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時談感受,抓動詞“揉、搓、捺、抓、揉捻、搓團”)
3、品讀第三段
(1)引讀: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
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2)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4、學習第四段
(1)引讀:碧螺春正是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總結全課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造句。
四、實踐活動
1、請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寫一句詩,贊頌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請課后搜集有關我國茶文化的資料,利用班隊課進行交流,比比誰搜集的資料多,看看誰介紹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2、學會5個生字,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關于”、“如果……那么……”造句。
3、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知道我們江蘇太湖生產地一種名茶叫什么嗎?(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一段
“久負盛名”什么意思?說明了碧螺春什么?
2、細讀第二段
(1)采摘茶葉也有一番技巧,第三、四自然段就是寫了清晨,采茶姑娘在茶園里采摘嫩芽的情景,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這幅畫面,然后說一說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很美,給你的印象最深刻?為什么?
(2)集體交流:
從“空中彌漫……茶樹叢中”“太陽升起來……染上一層金色”中感受江南春光的無限美好;
從“披著晨霧……結伴向茶園走去”“不時傳來銀鈴般的歡笑聲”“采茶姑娘……摘下一片片嫩葉”中體會采茶姑娘的勤勞和靈巧及采茶時興奮、愉快的心情。
(3)制作茶葉更有一番講究,閱讀第五自然段,你看了制作碧螺春茶有什么感受?(交流時談感受,抓動詞“揉、搓、捺、抓、揉捻、搓團”)
3、品讀第三段
(1)引讀: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
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2)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3)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4、學習第四段
(1)引讀:碧螺春正是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
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2)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三、總結全課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2、完成課后的兩個詞語造句。
四、實踐活動
1、請學著外國詩人那樣,也寫一句詩,贊頌這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茶;
2、請課后搜集有關我國茶文化的資料,利用班隊課進行交流,比比誰搜集的資料多,看看誰介紹得清楚明白。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個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2、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四節)
教學重點:
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
課前準備:
茶葉,茶杯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通讀課文
1、看看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碧螺春。(師巡視)
2、交流并板書:名稱由來,采茶,焙茶,品茶。
二、學習課文第4節
1、指名同學讀。板書:美麗動人
2、美在哪兒?請劃下來讀一讀。
3、有感情的朗讀,(讀得要美)
4、指名朗讀,老師指導。(愉快、高興的心情)
5、欣賞音樂,感受環境。
6、指名同學配樂朗讀。
7、練習背誦。(個別檢查)
三、學習課文第5節。
1、讀課文,看了茶的焙制過程,你有什么感覺?
板書:新奇
2、怎樣感到新奇,怎樣焙茶?請同學讀一讀有關描寫的語句。
3、劃出突出動作描寫的詞語。
板書:揉搓捺抓
4、同學作動作示范。(演示)
5、體會動詞的.巧用,練習朗讀。
6、這樣焙出的茶才是上等的好茶。
四、學習課文第6節:品茶
1、自讀課文,邊讀邊想:怎樣才叫品茶?
2、交流并板書:色香味形。
3、分組品茶。
4、品嘗也是一門藝術,好茶碧螺春連外國人也稱譽。
板書設計:
采茶美麗動人
碧螺春焙茶揉、搓、捺、抓
品茶色、香、味、形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9
一、教案背景:
(一)面向學生:小學六年級
(二)學科:語文
(三)課時:1課時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茶具等。
二、教學課題:
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十七課《碧螺春》第二課時。
三、教材分析:
《碧螺春》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十七課,這篇課文以優美的語言,對碧螺春茶作了生動的描寫。主要描寫了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嘗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本課
教學力求在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得以主動發展。讓學生了解作者從碧螺春的色香味形來介紹碧螺春,感受文章描寫碧螺春優美的語言文字,并訓練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表達碧螺春的久負盛名。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的體驗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朗讀中悟情理,從而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四、教學目標:
(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三)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
和心靈手巧。
五、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六、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讓學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焙茶手技術的嫻熟美;陶醉于品茶時的濃濃情誼中。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導入新課:
1、(大屏幕播放背景圖,同時播放音樂)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碧螺春的產地和她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現在,在這優美的音樂中,你來把這個傳說介紹給大家,好嗎?
2、你從碧螺春的.傳說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入出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通過今天這堂課的學習,相信大家會對碧螺春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
(設計意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相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創設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增加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返樸歸真,像生活一樣,不斷揭開新的一頁,充滿不朽的生命力。這里教師充分調動六年級學生已有的教學經驗,進一步理解詩句,提高語文素養。)
(二)精讀感悟,親身體驗
1、圖畫再現、走進茶鄉談話: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每年剛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開始了。同學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碧螺春的故鄉——蘇州吳縣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長環境以及它的采摘過程。(出示錄像剪輯)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嗎?你能用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來談談你的感受嗎?”
(2)學生匯報。
(3)結合語言材料理解這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
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及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重點難點
1.了解這篇課文講了碧螺春的哪些內容。
2.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體會表達的有序性,描寫的細致準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身邊的人有哪些人喜歡喝茶?你知道哪些關于“茶”的知識?(學生課前搜集了資料,認真做了調查。)教師適時評價:你們知道的真不少。
(課件依次出現圖片)其實中國是最早采制和飲用茶的國家,早在三千多前我國已有茶的栽培和加工,自古就有大茶樹的記載,唐代茶圣陸羽所作《茶經》中稱:“茶,南方之佳木也。”茶現在在我國已有很多的產區,而品茶也漸漸成為一種文化,一種生活的時尚。空閑之余,聽著音樂,品一壺茶,自己內心的疲備會放追逐在空寂淡泊里,感受的只有內心的一份快樂,這就是茶的魅力!古詩有云:“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大家猜猜這是什么茶?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享譽中外的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碧螺春(出示課題:碧螺春)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把字音讀準,語句讀通順,看看碧螺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讀課文,讀后回答)能用文中的一個詞來概括嗎?(久負盛名)什么意思?
2、文章究竟從哪幾方面寫了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并看哪幾段分別介紹了這些內容?
(明確:茶傳說第2段采茶3-4段制茶5-6段品茶7-8段)
3、課文中作者正是按照碧螺春的傳說,采茶、制茶、品茶這樣的順序來敘述的,你對哪一部分感興趣,就認真地讀一讀,看看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預設(1)茶的傳說
a.看來你是一個喜歡聽故事的小姑娘,就請你為我們大家來讀讀這個故事吧!看看這個傳說向我們講述了什么?(碧螺春名字的由來)
b.其實關于碧螺春茶,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老師講故事)看得出來碧螺春茶優美的傳說故事打動了很多同學,那你還對茶的哪一部分感興趣呢?
(2)茶的采摘(出示課件)
a.指名讀,其余同學邊聽邊想象采茶的繁忙景象。
b.請你看看這一部分,從中體會到什么?
C.一起來看看采茶姑娘是怎么采茶的。美嗎?什么美?
d.讓我們伴著清新的音樂再來讀一讀這一部分。(配樂朗讀)
(3)茶的制作
清晨采茶,入夜炒茶,這就是茶鄉人民的生活。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藝茶)對,那么你們怎么理解工藝茶?(學生談,教師可以結合“工藝品”引導學生。工藝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還要體現精湛的技藝。)
下面我們來讀讀課文描寫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讓你覺得碧螺春是當之無愧的“工藝茶”?并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
2、交流:
(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課件出示)
這句話你是怎么理解的?(學生談自己的理解)這就是碧螺春茶成形后的特點,真所謂增之一分則過,減之一分則不及呀!這樣的茶被稱為“工藝茶”,可以說是當之無愧!這個句子中,哪個詞表達了這個意思?(無怪乎)誰來讀出這種當之無愧的意味!(指名讀)怪不得《茶說》一書中寫道:茶以碧螺春為上,不易得。如此上等好茶,讓我們再來感受一番,齊讀。這么好的茶是如何制出來的?我們一起找一找。
(2)(出示這句話)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這句話中哪幾個詞是動詞?從這幾個動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我們來做一做
這幾個動作,炒茶是不是這樣慢慢地炒,為什么?你知道炒茶時鍋里的溫度嗎?是100-150度,這么熱的鍋,即使你再快的速度,你能把茶炒好么?看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難怪碧螺春茶被稱為“工藝茶”。誰來讀讀這一句,讓我們體會一下。(教師適時點評)
同學們,想親眼看看怎樣炒茶嗎?(課件出示視頻)炒茶手就是這樣在滾燙的大鍋內,用血肉之手這樣來回翻拌啊!此時此刻,如果炒茶師傅就在你身邊,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學生表達對炒茶手的贊美、佩服之情。)帶著這種感受,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
這一道道工序,讓我們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藝,所以說無怪乎人們稱碧螺春為工藝茶!正因如此,這種茶也被稱為“功夫茶”“心血茶”。
三、走進“月下品茶圖”
1、師:我想此時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來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們來默讀品嘗的段落,靜靜地默讀,細細地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
2、交流:
師:品嘗碧螺春時,什么讓你陶醉呢?
(1)茶水入水的姿勢。
(2)茶葉沖泡后的樣子。
(3)湯色碧綠清澈。
(4)香味清香撲鼻。
(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讓人回味無窮。
(6)情誼。人常說“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卻覺“朋友之情香如茶”啊!
(7)環境:我們中國人品嘗還十分講究環境之美呢!
我們中國人品茶可是很有講究的,我們一起看一下。
3、還等什么,讓我們快來品品這碧螺春茶吧!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我們大家再來醉一回,如何?(再次讀品茶這一部分)
4.碧螺春以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難怪那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情不自禁地吟出: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出示課件)讀著讀著,這一詩句在作者眼里仿佛又在向我們訴說著: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出示)
四、課外研究、
我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希望同學們不要停下探索的腳步,在課下選擇你感興趣的話題繼續研究。
1、中國茶文化發展。
2、茶藝茶道,現在茶藝盛行。
3、茶與健康,茶與現代飲料。
五、欣賞品讀
這就是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更多的茶文化等待我們去品嘗,就讓我們在品中學會生活吧!
(學生在音樂中自由品讀,感悟碧螺春的魅力。)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1
武進區古方小學 馮嘉賢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對于信息技術的需求與日俱增,應用也已越來越頻繁,這也要求我們的教育應使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因此,現代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為一體,對于全面培養學生素質,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旨在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變革傳統的教學模式,間接促進信息技術的掌握,從而使我們的學生與教師達到共同成長。 一、教材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十七課《碧螺春》。 二、教學目標設計1、 知識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能初步了解色、香、味、形俱佳的——中國名茶碧螺春,知道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了解采茶的時間、制茶的工藝、品茶的方法等茶知識。2、 智力發展目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學知識去理解課文;在創設的情境中,通過整體感知,增加語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課文,鍛煉學生的記憶力。3、 情感目標本課通過對久負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來以及它的采摘、制作和品嘗情景的學習,體會作者對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愛,使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以及中國人民的勤勞、聰明。4、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碧螺春色、香、味、形的美。5、教學難點:從碧螺春的采摘和制作過程中感受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三、教學內容分析課文分為四個部分,可概括為得名、 采茶 、炒茶、 品茶 。 四、教學對象分析 在本課教學之前,學生對于茶還僅僅是一種“嘗過”的理解,對于有關茶的知識是少之又少。基于這種情況,在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并了解一些關于茶的知識,學生通過詢問、網絡等多種途徑去搜集資料。這些知識將成為本課學習的基礎。參加本課學習的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協作交流的能力。五、教學輔導策略及教法設計1 、創設情景多媒體課件資源創設與課文內容相近的情境,為個性化的朗讀作保障。在教學中,文字、畫面、圖片交替呈現,創設了與課文內容相似的情境,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朗讀語言文字自然有了獨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語言文字所帶來的意境。2、提供背景資料解決教學難點借助多媒體展示畫面和教學重點,以小組學習的方式,自由選擇內容。然后通過討論,幫助理解碧螺春采摘、炒制、品嘗等重難點知識。3、課內外閱讀材料有機結合新課程下,要讓課堂充盈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小課堂連接大世界。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古詩閱讀、創作充實教學。4、學習評價強調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對學生的評價重在學生的感悟和體驗,重在學生的全員參與,強調評價的激勵性,努力形成有助于全體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氛圍。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本課堂力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下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互動對話,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己設計問題,討論、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組織、參與、引領、服務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步驟教師行為學生行為設計思路及分析復習導入出示畫面:1.談話:夏日午后,手捧好書,桌擺香茗碧螺春,人生最愜意的事莫過于此。為什么碧螺春總是愛茶之人的最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2.提問: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課文,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碧螺春的? 思考后作答 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回答課一開始就借助多媒體畫面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渴望和興趣,積極進入狀態之中。品讀感悟1.提問:碧螺春原產也我們江蘇太湖的東山和西山,人們為什么會給它起這樣的名字呢?2.過渡:碧螺春是我國的十大名茶之一,它的采摘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一看它是如何采摘的。3.提問: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讀了這一小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4.過渡:對,這位同學說的真不錯,這真是一幅美麗動人的圖畫,你就不想給這幅畫取個名字嗎?同桌試一下好嗎?5.這個名字起得真是既符合文意又不失優雅。同樣的,課文五六自然段都描繪了一幅畫,你能用剛才的方法來給它們取個名字嗎?介紹茶名的由來 學生讀后自由說 取名 為另兩自然段取一個合適的名字 在品讀優美的語言文字時,借助多媒體的輔助,使教學由靜止、平面、單一的情境優化為活動、立體、多維的情景,引導學生去想象、感受美的氛圍,再指導學生美讀,使學生自然進入一種情景交融的境界,從而對文字的感悟就更為深刻。自學探究1.出示:仔細研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看看哪些描寫使得這些畫面如此生動,從而吸引了你,在你認為值得咀嚼的地方作上記號,仔細研究,并選擇一幅你最感興趣的畫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2.過渡:剛才大家討論的真熱烈,我相信大家一定有許多的話想要說。誰第一個來?這三幅畫中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讀要求 小組內交流 指名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幅畫,并說出為什么。借助多媒體呈現知識,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探討,聽取不同的意見進行比較,以達到對問題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產生新穎的創見。課內延伸1.碧螺春正是一它獨特的色、香、味、形贏得了人們的喜愛,剛上課時老師提的問題大家會回答了嗎?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是否也對這舉世聞名的碧螺春茶產生了喜愛之情呢?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后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2.讀一讀,思考一下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3.大家說的都非常棒,其實不止是外國詩人曾寫詩贊美碧螺春,在很久以前,我國就有一位詩人寫過這樣一首詩(出示)仿照這兩首詩你能寫上一句或一首詩嗎?試試看,說不定你會寫的更好哦! 說感受 讀詩《太湖春色》試寫詩交流 多媒體呈現書中外國詩人在品茶后寫下的詩句。激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培養閱讀興趣,同時激勵學生試寫一首或一句詩。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增加自己的知識內涵。作業創新課后作業: ①茶與現代飲料的比較②名茶介紹、茶俗茶趣、茶文化選擇一個你比較感興趣的題目,課后收集有關資料,我們利用語文實踐課的時候進行交流,比比誰收集的多,看看誰介紹的好。 選擇其中自己感興趣的一個題目,課后搜集有關資料開放性作業的設計,意在激發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10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六、八自然段。
3、了解碧螺春的傳說和采摘、制作過程,了解有關茶文化的信息。
過程與方法:
1、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
2、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表達的有序性。體會描寫的細致與準確,積累相關的詞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茶鄉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感受茶鄉人生活的美好及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體會勞動人民的勤勞和心靈手巧。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身邊的人有哪些人喜歡喝茶?都喝什么茶?你知道哪些關于“茶”的知識?
今天我們來認識我們江蘇太湖的名茶“碧螺春”。
二、范讀課文(聽錄音)
聽課文錄音,提出學習要求:為什么茶葉的名字要用上“春”呢?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全班交流)
三、自讀課文(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順每句話。在小組進行糾錯。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四、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課文,幫助糾正字音和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對學生不懂的詞語教師作適當講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了解了碧螺春的產地和她的一個美麗的傳說,現在,你來把這個傳說介紹給大家,好嗎?
2、你從碧螺春的傳說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詩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入出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二、精讀感悟
1、出示圖畫、走進茶鄉
(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嗎?
(2)學生匯報
(3)給這幅圖加上一個名字,并且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湖山的茶園風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態美、動作美,這一切構成了一幅美麗動人的江南春光圖。
2、角色扮演、體驗茶藝
(1)自由讀,哪里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2)根據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一下翻飛,煞是好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3)學生演示
(4)從這些動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藝高超)
(5)為什么稱它“工藝茶”?
3、實物演示、觀察品茶
(1)現場沏茶引導觀察
(2)匯報:你們看到了什么?
如果說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種新奇的感覺的話,那么——品嘗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種陶醉的感受了。
(3)體會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句。)
(4)讀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5)交流: 色:碧綠清澈
香:清香撲鼻
味:甜津津的
形:清螺入水,姿態動人
(6)有感情地誦讀這一段,體會品嘗碧螺春茶的溫馨和愜意。
小結:怪不得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余,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三、總結課文
這篇課文主要向我們描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四、拓展練習
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廣告策劃人員為碧螺春進行廣告宣傳,你的廣告語將怎樣設計?
五、板書
碧螺春
清晨采茶圖(喜愛)
入夜焙茶圖(敬佩)
月夜品茶圖(陶醉)
《碧螺春》教學設計 篇13
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為人師者都已熟知的觀點,可是在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不少教師感到困惑。從《碧螺春》一課的教學中我終于找到了答案。教學中,不難發現,詞語的理解由過去的教師簡單的說教,轉變為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能力習慣和已有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存在的問題,他們或有所疑惑,或躍躍欲試,或踴躍發言,或各抒己見。學生不再是等待教師注入知識的容器,被動地接受老師所給予的東西,而是自己自主地學習,主動地探究。整個教學環節,學生學得是那么的充分,那么的投入,學習主人的地位得以凸顯。
合作的過程不再流于形式。合作的動力是什么?那就是學生的心中有著自己的疑問,心中迫切希望解決它。什么樣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那就是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到了從學習伙伴那里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或自己還不具備的知識、方法、技能等方面的東西。可以說,離開了這兩個要素談合作,那是空洞的,不符合學生實際的,流于形式的。在教學中,學生心中有著自己不理解的詞語,他們想從伙伴那里得到幫助,這就有了合作的動力;通過合作,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這也就證明了這個過程對學生來說是有效的。
學習的過程是充滿激情的。衡量學生學習的質量,就看學生是否積極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文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自己或同學提出的不理解的詞語展開討論。這時的學生有著一種強烈的渴望,那就是把面前的詞語全部搞懂。美國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除了探究,知識沒有別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探究是積極主動的,當他們從中獲取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時,他們的心中有著一種無以倫比的高興和滿足,這種心態下的學習,是洋溢著激情的。
靜心思考《碧螺春》一課的教學,我對合作學習又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