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精選16篇)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紀上冊,P49上的內容。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略)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1]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2]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
[1]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2]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3]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擺一擺,填一填。
1、∮∮∮∮∮∮
63=□
2、∮∮∮∮∮∮∮
73=□
四、匯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么。
五、總結下課。
教學反思:
略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3
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塘小學 羅永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 “有余數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知道余數的含義。
3、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 42÷6 = 72÷9=
2.能填幾?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1、教學例題1
(1)利用課件演示例1:提出問題,引出筆算。
學校運動會開幕式即將就要舉行了,需要布置會場。小朋友先般來15盆花,他們打算每組擺5盆,可以擺幾組?老師想請我們班的同學來分一分.
(2)動手操作:請同學上講臺進行分一分
(3)提問思考:有15盆花,每5盆擺一組,擺成了幾組?15盆花有沒有擺完?想一想15里面有幾個5?
(4)嘗試列式:如果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能列出算式嗎?
15÷5=3(組)
(5)加法和減法中,我們都能用豎式來計算,那么除法如何列豎式來計算呢?
(6)(課件出示:豎式)仔細閱讀課本P50頁,看看這個豎式中的每一個數和符號表示什么意思?同時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7)練習:豎式計算(并說出各部位的名稱)
27÷3=
2、教學例題2。
(1)課件演示例2:同學們打算將班級聯歡會的會場用鮮花布置,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會場,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2)23盆花平均每組擺5盆,用什么方法來計算?(除法);如何列算式?(23÷5)
(3)動手操作:讓學生小組合作,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看看每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4)嘗試列式:23÷5=4(組)……3(盆)
(5)認識余數:余下的3盆不夠再分一組,我們就把這3盆叫做余數,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接著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6)觀察比較:看看例1和例2的豎式,比一比,從這兩道題的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發現了當余數是0,也就是沒有余數,剛好能被分完.而有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3、小結余數的含義
余數就是不夠再分而剩余下來的數,就像分5盆一組,3盆因為不夠分成一組,而是剩余下來的,所以余數要比除數小(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拓展,運用新知
1、完成51頁做一做。
2、現在從小袋子中拿出50個小方塊,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個?剩余幾個?你會列算式和列豎式嗎?(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四、歸納小結,結束全課。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1、余數表示剩下的不能分的部分
2、余數要比除數小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324637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除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是8,比除數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是2,比除數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余數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比除數大,還可以再分;余數比除數小,不能再分。
小結:在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與除數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①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②檢查計算結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②找做題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5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有余數的除法》。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有余數的除法》屬于數與代數的范疇,從本單元與前后知識的聯系來看,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又是以后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基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從本單元內部的知識結構來看,第一部分是學習表內除法的豎式,第二部分是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第三部分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本課時也就是本單元的第二部分重點學習余數的意義和有余數的除法的橫式與豎式的寫法。
在教材的使用上,我采用的是參考教材,但以自己創設的情境為主要資源,再增添一些拓展性練習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對于有余數的除法,不能直接由口訣得到結果,就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掌握這個知識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從直觀認識向抽象認識的.過渡。根據這一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余數、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橫式與豎式的寫法,正確表達商和余數,并學會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一分,擺一擺,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感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情感目標: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從中體會數學的樂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引導,探索,討論的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放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去發現,自主學習,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三、說教學程序:
為了能最大化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情境導入,復習舊知”、“探索交流,學習新知”、“鞏固練習,掌握新知”、“回顧新知,全課小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導入,復習舊知
“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為了慶祝我們的節日,我們一起來裝扮我們的校園,讓我們的校園更美麗好嗎?”
在這一環節中我用課件出示情境圖,并提出問題,讓學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決。然后我再復習講解豎式的寫法,讓學生明確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含義以及商的書寫位置。
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必須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二)探索交流,學習新知。
1、問題引入,學習新知
如果現在我們只有17盆花,每4盆擺一個造型,一共可以擺幾組?
這部分分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拿出學具有17朵花的圖片,用這17朵花每4個擺一組,最多可以擺幾組?
(2)學生上臺展示:用事物投影儀請學生把她們的擺法展示出來。
(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的過程,明確余下的不夠一份,不能再擺成一組,也就明確了余數的產生。并且在此基礎上引出今天要探究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4)教學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寫法:
根據學生的擺法,讓學生列出算式:17÷4=4(組)… …1(盆)
重點指導學生去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豎式。
并且初步引導學生感知余數比除數小。
2、判斷分析,總結規律
課件展示2道判斷題,讓學生分析判斷,并討論總結得出規律。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在交流中總結余數小于除數的規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知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三)鞏固練習,掌握新知
1、基本練習(此題考察學生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既鞏固了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又檢測了本節課知識目標的達成情況)
2、提升練習(通過此練習在辨析中,加深對有余數除法含義的理解)。
3、拓展練習(這是一道開放的題,學生要根據除數判斷余數,答案不唯一,進一步加深對余數的理解;。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想法,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
(四)回顧新知,全課小結
全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除法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7
這個月,教學內容是《有余數的除法》,這個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什么是除法,會計算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和擴展。這一部分的內容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很重要的知識點。“有余數除法”這一章節,學生要理解有余數產生的過程,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在計算時要進行試商、求余數、驗算。這一內容對于視力障礙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計算步驟增多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章內容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對于數學老師的我也是一個挑戰。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們都知道,計算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那我如何讓學生在已有的計算能力下,掌握這一章節的重點內容呢,如何讓枯燥的知識點更生動,更有活力,而且我的學生很特殊,教材顯現的豎式計算對于他們,書寫起來太難,該如何取舍教學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特點我又要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呢,這都是困惱的問題。而帶著問題,帶著自身的理解,我踏上講臺,在教學中做到;
一、分層教學
在普通學校,多位數乘一位數,教學重點、難點都放到,豎式計算上,但由于學生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根據我班學生計算能力、視力情況,進行針對性教學采取多鐘多樣計算方法,豎式計算、口算為主,算盤、計算器為輔。能力進行分層,A層學生有3人,其中2名低視力,使用明文,教授豎式計算,1名學生全盲學生使用盲文教授口算;B層學生3人,計算能力一般,100以內的減法需要借助算盤完成,對于這一部分的學生,教授珠算。C層學生2人,計算能力差,教授計算器計算,讓他們參與課堂、感受課堂。通過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在數學課堂上都能有所得,有所獲。
二、少講多練
教學中,有些孩子,怎么講都不會的情況下,那就需要做題,讓他們在做題中慢慢體會,計算方法的運用,對于會的學生更要如此,通過大量的做題鞏固知識點,同時提高計算的能力。為了避免學生在計算教學的枯燥性,在練習環節,采用趣味競賽方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和珠算的速度和準確率,把枯燥的計算練習,轉變成了學生愛學的內容。
三、課后輔導
每節課總會有學生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所以及時抓住機會輔導,這是我每節課下課后必做的事,課后再加一把勁,學生理解就容易多了,當然,對于學生而言,有點累,但是起碼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不好好聽課,課后還得學。
教學中不足的是,學生學習的方法多,需要的時間就相對的多,在計算的過程中會出現混淆的時候,教學時,還是學生被動的聽,討論,主動發言少,需要改善,發揮最大能力,讓學生說起來,動起來。
這個月給自己教學的建議是:充分的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學習特點、興趣愛好,設計符合他(她)們“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目標,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收獲到知識,多想想,把課堂的知識點融入故事或者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學是那么好玩,有樂趣的。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8
課題
有余數的除法
課型:新授課
修改
本課題教時數: 1
教學目標 :
1、通過實際擺放學具,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理解有余數除法中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
3、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概括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能清楚地表達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重點難點:
1、學生通過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理解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余數除法的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啟發談話,復習平均分。
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學校要舉行四輪驅動車比賽,每輛四輪驅動車需用3節電池才能讓它跑起來。現在老師這里有6節電池可以使幾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有9節電池可以使幾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有28節電池又可以使幾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呢?通過今天的數學學習就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這個實際問題呢?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興趣。為引探新知鋪墊。
(二)新授。
認識余數
1、提出問題。
老師想把10枝分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樣分?說一說。
2、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 )個人。
(學生動手實際分一分后,用語言把分得的結果匯報給大家,用算式表示出來。)板書:
10÷2=5
3、每人分3枝,會怎么樣?每人分4枝、5枝、6枝呢?
。
(課件顯示教材P1的表格)請同學們把分的不同情況記錄下來。
4、動手實踐。
(1)分小組動手操作學具,把10枝鉛筆按每人分3枝、4枝、5枝、6枝的情況分一分。
(2)匯報分得的結果。隨著學生匯報用電腦顯示分的過程并填表。
(3)啟發學生把分的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
10÷3=3(人)……還剩1枝
………………………………
3、建立余數概念。
(1)分小組觀察上面的除法算式。根據分的結果的情況觀察上面的算式可以分為幾類?
分類的依據是什么呢?分組討論后匯報。
我們把上面的算式分為兩類:
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
10÷2=5(人)10÷3=3(人)還剩1枝
10÷5=2(人)10÷4=2(人)還剩2枝
10÷6=1(人)還剩4枝
小結:把上面的算式按正好分完,還有剩余分完兩類,今天這節課我們研究還有剩余枝數這樣的問題,我們把剩余的枝數叫做余數。今天我們主要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去掉“還剩”兩個字用6個圓點表示。1枝、2枝、4枝叫余數。
例:10÷3=3(人)……1枝 讀作10除以3等于3余1
10÷4=2(人)……2枝 讀作:……
10÷6=1(人)……4枝 讀作:……
指出1枝、2枝、3枝都是余數。示范讀的方法。
(2)觀察比較。
同學們,在除法算式里我們把要分的10枝鉛筆叫做被除數,每人分的枝數叫除數,分給的人數叫做商,剩余的枝數叫做余數。請同學們認真觀察上面3個余數的除法算式,這些算式的余數和除數比較后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匯報:在上面算式里通過觀察我發現余數比除數小。
創設小組分鉛筆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經歷完全平均分,并復習除法算式。在此基礎上拓展內容,讓學生進一步通過動手操作,多次經歷平均分,體會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時有時還有剩余。
結合具體的實例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讓學生經歷這一抽象的過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加深除法意義的理解,體會余數產生的原因及其實際意義。從而較好地使學生建立余數的概念。
(三)信息反饋,質疑。
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試一試,你能把分鉛筆有剩余的其他情況,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
10÷4=□(人)……□(枝)
10÷6=□ (人)……□(枝)
2、說出每道算式中的商和余數是多少,再讀一讀。
17÷3=5……2 25÷7=3……4
3、每輛四輪驅動車需裝3節電池,28節電池可以使( )輛四輪驅動車跑起來。還剩( )節電池。28÷3=□……□
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反思知識,體會余數的意義。
加深除法算式結構的掌握。
前呼后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強興趣。
(四)數學超市。
1、二選一。
2、選做3題
3、選做一題
1、想想做做P1-P2。
2、先用小棍擺一擺,再填空。
8÷2=□ 8÷3=□……□
9÷2=□……□ 9÷3=□ 10÷2=□
8÷5=□……□ 10÷3=□……□
3、想一想余數最大可填幾?
( )÷7=6……( ) ( )÷5=7……( )
加深余數比除數要小。體會有時平均分后有剩余。
開發思維,拓展知識。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板書設計
有余數的除法
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分完后有剩余
10÷2=5(人) 10÷3=3(人)…… 1(枝)
10÷5=2(人) 10÷4=2(人)…… 2(枝)
10÷6=1(人)…… 4(枝)
余數
余數都比除數小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9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這部分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6個草莓每兩個一盤,7個草莓每兩個一盤,能分幾盤?理解什么是余數和有余數的的除法,再體會什么情況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知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通過實際操作感悟有余數的除法,通過合作交流探究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
通過直觀形象的學具操作等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整節課多數是讓學生在動手中認識余數,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結論:把草莓平均分后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沒有剩余,一種是有剩余。學生從“草莓”開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結論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整節課學生動手、動嘴、動腦,真正參與了活動的全過程,在自主、合作、討論中學生自己去交流、去溝通、去互動、去思考,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余數”概念的表象支撐,為抽象出“余數”概念打下了基礎。
但是這節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沒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導致教學內容過多,二年級學生的注意時間很短,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必須讓孩子們在課堂內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學生動手操作后,應該讓學生充分的說,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動手操作的流程。因此,在今后的備課乃至教學過程中要本著認真、虛心的態度,塌實地搞好教學工作,從了解學生、研讀教材、教參、入手,多聽聽經驗豐富老師的課,讓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進一步的提高。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0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余數除法的內容。這節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后,再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本課的重、難點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余數的產生,以及余數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鋪墊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2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小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么?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后還有剩余怎么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說明:7里面最多有3個2,這余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
列式:7÷2=3(盤)……1(個)
(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教學困惑:學生在學習有余數除法以前,已經認識了除法,知道要把一個數等分,可以用除法計算。至于這個數能不能正好分完,對每一個人來說,在沒有計算或進行分的實踐之前,是不會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那本節課要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有時‘平均分’后還有多余的.”的意義呢?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余數的產生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并掌握除法的豎式計算及豎式每一步的意義,初步掌握試商。
2.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教學難點:掌握試商的方法,理解除法豎式中“商和除數的乘積”。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學生每人發一張印有蘑菇圖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皮卡丘請小朋友到數學王國探索數學的奧秘,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認識余數
1、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沒有余數。
出示蘑菇圖,15個蘑菇,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幾份?可以怎樣列式?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這個除法算式中15、3、5分別叫什么?
(2)出現了余數
① 15個蘑菇,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幾份?這樣分,最多可以分幾份?15個蘑菇分完了沒有?還多幾個?多的1個能算一份嗎?為什么?
②當我們平均分物體的時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繼續分的數,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余數)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嗎?講解:我們在商的'后面點上6個小圓點,然后寫上余數。
2、進一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余數的產生
①還有其他分法嗎?
請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紙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擺了幾份?有沒有分完?這種分法可以怎樣列式?
②課件展示其他各種情況并請學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個)
15÷8=1(份)……7(個)
3、給除法算式分類:
15÷6=2(份)……3(個)
15÷5=3(份)
15÷8=1(份)……7(個)
15÷2=7(份)……1(個)
15÷3=5(份)
(二)學習除法的豎式
1、學習有余數除法豎式
(1)除法也有豎式,你們知道怎么寫嗎?
(2)試一試:把15÷2豎式寫出來。
(3)講解:先寫被除數15,接著寫除號。然后在被除數的左邊寫除數。商和余數又該寫在哪兒呢?
(4)7寫在哪里?
(5)14怎么來的,在圖中表示什么?
(6)在豎式中,余數是怎么算出來的?
(7)即時練習:筆算27÷6。學生獨立完成在紙上
問: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結:在試商時,我們想乘法口訣,試的商和除數相乘最接近被除數且比被除數小。
(8)小結:豎式計算的三步法
2、學習整除除法豎式。
15÷3=5(份)
(1)你能寫出這個除法豎式嗎?怎么寫?
(2)探究整除除法豎式的意義。
(3)怎么想出商5?
(4)即時練習:35÷5
(5)小結:
三、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第一層次:基本練習。
1、( )里最大填幾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豎式計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醫生
第二層次:發展練習
1、“( )÷5=3……( ),猜猜余數可能是幾?”
2、猜一猜、算一算。(機動題)
同學們按顏色黃、綠、紅、藍的順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顆珠子是什么顏色嗎?第31個呢?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2
一、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教學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基礎內容,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并且這部分內容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的應用。因此,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必須切實學好。
二、說學情
《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經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包括認識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的含義,知道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較好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動手操作這個環節讓學生理解“從總數分走了一些,還剩的不能分,只能剩余”從而理解余數的產生和意義。
三、說目標: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五、說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導、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借助擺正方形,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操作,探究,討論,發現比較等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達到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動手操作,建構知識”、“鞏固新知”、“課堂總結”,四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
通過課前談話,告訴學生將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獎勵智慧星,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然后出示智慧星,六個智慧星,每人獎勵2顆,可以獎勵給幾人?讓學生到黑板前分智慧星,列出除法算式,復習鞏固除法算式的含義及各部分名稱。
(二)動手操作、建構知識
教學不是簡單給予,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提供機會,在課堂中盡可能給學生創造探索和體驗的過程,所以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兩次擺小棒來感知余數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第一次擺:
教師在6顆智慧星的基礎上增加一顆智慧星,現在有7顆智慧星,每人獎勵2顆,可以獎給幾人?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獨立操作,用小棒擺一擺,體驗有剩余,剩下的1個還夠不夠分給一個人?引出算式:7÷2=3(人)1(個),教師順勢教學有余數的除法的表達方式,用省略號把商和余下的數個開,并讓學生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
2、1各表示什么?確定除數和余數的單位名稱,明確“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在此基礎上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余數的除法》。
2、接著研究除數和余數的關系進行第二次擺小棒。
組織小組分工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兩組小棒根數不同)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然后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匯報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余數
這里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操作,探究,討論,發現、比較的.學習方法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利用小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優節省了全部都擺的時間,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三)鞏固新知,完成60和61頁的做一做。
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學會確定商與余數的單位名稱,并深化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四) 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來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歷程,暢談自己的收獲。評價自己及本組的表現,然后教師評價,獎勵智慧星,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反思能力與自我評價能力,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得到具有象征意義的獎勵,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愛學、樂學!
七、說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本節課的重難點,達到讓學生學好本節課的目的。
我的說課完畢,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3
一、說教材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之一。
本節課的教學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后,再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有余數的除法》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必須切實學好。教材是知識的載體,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是新課標所倡導的,因此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的認識及其含義”和“余數與除數間的關系”兩個大知識點進行教學,至于豎式的教學,我想只要學生能較好的掌握余數的含義以及它與除數間的關系,這一內容學生知識不難掌握。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①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②能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表示商和余數。
③通過自主探究明確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④會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本課的重、難點是在具體操作中,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明確余數與除數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操作、體驗感悟
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促進學生有意義地構建新知,我設計了一個擺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余數的產生,以及余數的意義。這個活動給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間,充分發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反思交流、應用提高
在教學余數和除數的關系中,我結合學生擺小棒的例子,鼓勵學生猜想、驗證,逐步抽象概括,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深刻地體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突破教學難點,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體會有余數除法在生活中的應用,以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流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復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節。
1、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是在理解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算式的寫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新課之前一定要對這兩個知識點進行復習,為下面探索新知做好知識,技能,經驗和心理上的準備。
我利用復習導入,“用18根小棒,每3根擺一個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讓學生知道此題可以轉化為“18里面有幾個3?”用除法計算,從中復習除法的意義。
2、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此環節讓學生理解余數的意義,會正確用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
(1)學生操作:請每個學生用9根小棒,擺正方形。(2)學生展示:學生擺出了2個,還剩1根。(3)全班交流:請學生分別說一說擺小棒的過程,明確剩下的是多余的,不能再擺一個原有的圖形,也就明確了余數的產生的意義。
接著,我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除法算式橫式和豎式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然后接著用十根小棒擺正方形,并列出橫等式及豎式,進一步體驗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最后,依次列出用12、13、14、15、16擺正方形能擺幾個余幾根的除法橫等式。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我讓學生觀察黑板上幾個算式中的余數和除數,大膽猜測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學生一般都會得出:余數﹤除數。
3、鞏固新知,享受快樂
這部分我安排了課本中的一些習題,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讓學生共同評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使學生經歷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把平均分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及余數的單位名稱。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圖片、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上。
一起來數一數吧!(貼12個蘋果圖)
下面老師就用這12個蘋果和大家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我想把這12個蘋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盤子里,誰來幫我分一分?(指名上臺操作)老師用彩筆、尺子把學生分蘋果的方法畫在記錄單上。
老師的分法和他的分法一樣嗎?都是把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大家說她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呀?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戲操作中感知余數
1.這個游戲你們想玩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盤子、蘋果圖片和記錄單,一起來看看游戲規則吧!
(1)同桌兩人一組合作。
(2)1人將蘋果分放到盤子里后閉上眼,另1人快速把他的分法用彩筆和尺子在圖上畫出來,兩人再一起看看你們想的一樣嗎?
你問我答,用鉛筆填出分的結果:
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4)規定時間內,比一比,哪一組的分法多?任務完成的快。
2.學生分組操作,進行活動,教師巡視。
3.一起看匯報要求:
(1)每一組選一人匯報,另一人可以補充。
(2)匯報時完整地說:我們小組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
(3)一個組匯報,其他組認真聽。和你想的一樣,請做個標記。匯報完畢,如果同意就鼓三聲掌,有意見就舉手,一個組匯報過的其他組不重復匯報。
4.學生分組匯報,老師記錄。
預設:第一個出現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還剩個。
有和他們的分法一樣的嗎?指名到黑板前來分一分并說出想法。
指黑板提問:這是幾個一盤?能放幾盤?也就是幾份。
這個能放一盤嗎?為什么?那這個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來的)算一份嗎?
這種分法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記錄單上把黑板上的這種分法畫出來嗎?指名展臺前畫。
反饋:每個一盤,能放盤,分完了嗎?把沒分完的圈起來。圈出來的這部分表示什么?為什么余下了?余幾個?補寫:余個。
還有別的分法嗎?有就繼續匯報,沒有就同桌繼續合作。(同上)
師生互動,請小組臺前匯報:
1人說分法,1人黑板上擺出來,教師繼續記錄,其余同學邊聽邊把同樣的分法做上標記。
5.看老師的記錄單:有多少種分法?你能把這些分法分分類嗎?
一類是正好分完了沒有剩余,另一種情況是沒分完有剩余。
板書:沒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嗎?)
6.像這種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況,生活中你遇到過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二)進一步深化理解余數的意義
1.看記錄單: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這種分法,誰會用算式表示(生說師寫在記錄單上)
選兩種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兩人可以一人寫一個。(學生列式)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預設:如果5個一盤,能放幾盤?算式怎么列?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盤)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帶單位)
12÷5=2(盤)剩2(個)(帶單位)
12÷5=2(盤)......2(個)
你認為哪一個算式能夠表示圖的意思?
3.(結合分蘋果圖)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這2個呢?(剩下的2個)沒表示出來行嗎?
你認為該怎么辦?數學上規定用6個小圓點表示剩下的,在小圓點的后面把剩下的數寫上。板書:12÷5=2(盤)......2(個)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個蘋果,每5個放一盤,能放2盤,還剩2個。
在記錄單上選擇一種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開始寫得不對的改正過來。
檢查反饋:板書學生列的算式
提問:每一個數表示什么?或者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說)
4.這些算式你會讀嗎?
誰試著讀一下這道:12÷5=2(盤)......2(個)
(板書)讀作:12除以5等于2盤余2個。(小圓點怎么讀:余)
練習:指名讀黑板上的算式
(三)揭示課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觀察一下你們列的算式和老師黑板上的算式
除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總數)它叫(被除數)
除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每份數)它叫(除數)
等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份數)它叫(商)
小圓點后面的數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數)
誰能給它起個名字呢?(板書:余數)
追問:余數表示什么?(沒分完或不夠分剩下的數)
像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數表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板書: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齊讀課題。
追問:有余數的除法表示的是平均分嗎?(板書:平均分)
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寫成這樣?6個小圓點后面的這個數表示什么?從哪兒剩下的?(總數或被除數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數的單位怎么帶?(和被除數的單位帶一樣的。)
三、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1.有21個蘋果,如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每人分幾個?)用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擺、圈、列算式。
匯報:結果是什么?(每人4個,還余1個。)你是怎么解決的?
21÷5=4(個)……1(個)為什么這樣列式?
21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個還能繼續分嗎?
怎樣做能夠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幾個,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幾個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看來大家的收獲都不少!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平均分(沒分完有剩余)
12 ÷=(盤)
12 ÷=(盤)
12 ÷=(盤)……(個)讀作:12除以等于盤余個。
12 ÷=(盤)……(個)
被除數除數商余數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18÷2=30÷6=49÷7=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15÷5=3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用11根小棒,每根擺成一個形,擺了個,還剩根。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說一說這個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稱
10 ÷ 3=3…… 1
這個算式讀作: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6÷3=(個)
7÷3=(個)……(根)
8÷3=……(根)
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一定比除數
4、判斷,并說說理由。
17÷3=4……5
13÷2=6……1
18÷3=5……3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
÷8=……
÷9=……
當一個數除以6,如果有余數,余數最大是
÷=……6如果除數是6,除數最小是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附:板書
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8÷4=2
7÷2=3(盤)……1(個)9÷4=2……1
余數10÷4=2……2
讀作:11÷4=2……3
7除以2等于3余1 12÷4=3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評課 篇16
教學目標:
1、在平均分若干物體的活動中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況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正確讀出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培養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用具: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先學探究:
談話:開學第一天,老師就準備了10枝新鉛筆來考考小朋友們,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提出問題:這10枝鉛筆我要分給大家。可是,怎樣分才合理呢?
(1)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引導學生統一認識:每人分得同樣多。
(2)談話:每人分得同樣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
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
幾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給幾人呢?……我們來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
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鉛筆,小組合作)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指導操作。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呢?請一組上臺示
范分一分。分完后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后有沒有分完?在表格中板書結果。
自主活動。談話: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別分給幾個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況記錄下來嗎?
學生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說一說:
①學生匯報交流,教師填寫表格,確認結果。
②談話:觀察分法,把它們分類,并說說怎么想的?
③小結:10枝鉛筆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正好分完,另一種是分后還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 表(2)
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每人分幾枝分給幾人還剩幾枝
(3)寫算式:
①觀察表(1)
提問:10枝鉛筆每人分2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2=5(人)
10枝鉛筆每人分5枝,可以分給幾人?分完了嗎?怎樣列式計算?
板書:10÷5=2(人)
提問:你能說出這兩個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
②觀察表(2)
談話:10枝鉛筆每人分3枝,可以分給幾人?有什么方法計算?(板書:10÷3)可以分給幾個人?分完了嗎?還剩幾枝?這1枝還能分嗎?
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們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圓點,把它記錄下來!
③認識余數。在除法算式里,每個數都有自己的名稱,在10÷3=3……1中,10、3、3分別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書。
反饋交流,全班齊讀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
④觀察比較:
10÷5=2、10÷3=3……1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另一種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
(4) 談話: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學生獨立在書上填一填。
反饋交流:10÷4=2(人)……2(枝) 10÷6=1(人)……4(枝)
(5)概括提煉: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2、探索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擺1個正方形,8根小棒擺2個正方形。像這樣用12、13、14、15、16根小棒擺正方形,結果會怎樣?
先擺一擺,再填寫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談話:請同學們觀察13÷4、14÷4……的余數與除數,你發現了什么?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
如果余數和除數相等,或者余數比除數大了,說明了什么?
小結:請記住,計算有余數除法,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數是6,余數可能是幾?如果余數是3,除數最小是幾?
三、反饋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題:讓學生各自用小棒擺一擺、填一填、算一算,再通過交流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有余數除法求商的思考過程。
2、第2題:先讓學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道題目的相同點與不同點,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
3、第3題:先讓學生按照題目讀一讀,再說說每題的商和余數各是什么?
4、第4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說一說。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生活中還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課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數的除法說一說,說父母聽。
五、課堂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