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屏”》教學設計(精選14篇)
《說“屏”》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注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弄明白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學生審美情趣,
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
含義。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學生拿著自己找的圖片或小屏風,向同學作介紹,語言可能不生動,教師可以就此導
人,看做者是怎樣介紹的。也可以用古詩詞中有描寫屏風的詩句導人。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教師配古箏樂曲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并思考: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
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a.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
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
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
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
把課堂上所說的“想像屏風的用途’’整理好,寫在作業 本上,學著用上古詩詞佳句,要用得得體。
作者郵箱:
《說“屏”》教學設計 篇2
第十五課說“屏”教案
教學目標 :
1掌握重點詞匯,正確的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3了解文章的說明方法,說明順序,體味文章生動的說明語言。
4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體味說明語言,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2體味文中三處引用的作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聽說過屏這種家具嗎?還記不記得咱們在一篇文言文中曾經讀到過屏。《口技》中有幾句,“于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在口技表演中,屏起什么作用?你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屏嗎?有的人在醫院里見過,在飯店里見過,在茶樓里見過。老師這里也找到了幾副屏的圖片,咱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屏有什么特點?它們都很美,上面都有圖畫,書法。我們不難看出,屏風是一種既實用,又有藝術特色的家具。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屏這一形象也是屢屢出現。白居易《長歌行》里有一句“攬衣推枕起徘徊,株箔銀屏迤儷開”古詩詞中的屏總是表達作者仕途的坎坷,人生的感懷,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陳從周先生是怎么說“屏”的。這是一篇科學小品文,屬于說明文的范疇。
二整體感知
1 學生速讀課文,解決生字,并給文章分層次。
明確:納涼 帷幕 傖俗忒
文章分為三層;
第一層(1)引出說明對象,概括屏的特點。屏的特點是一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微妙的東西。
第二層(2—4)分別介紹了屏的作用,屏的類別,屏設置時應注意的事項,
第三層(5)總結全文,點明寫作意圖。
2文章是什么結構?屬于說明文中的那種順序?
明確:
總——分——總 邏輯順序。
3我們來重點看看第二層,通過作者的介紹我們都學到了那些屏的知識?
明確:
屏的作用: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還可以擋風。
屏的類別:按建筑材料和裝飾華麗程度不同,分為金屏,銀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設置:在于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等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還要注意因地制宜,大小合適,造型輕巧,色彩高雅,繪畫要有詩意。
4文章介紹屏的知識時運用了那些說明方法?
明確:
舉例,“小時侯廳上來了客人就躲在屏風后望一下。舊社會男女有別,雙方不能見面,只得借助屏風了”“近來我也注意到,屏在許多餐廳,賓館中用的很普遍,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繪畫尚少詩意。”
分類別:“分為金屏,銀屏等“
作引用:“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瑩。”“錦屏人忒看得著韶光賤。”“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5引用詩文典籍的作用?
《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年時對屏風的無限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引起讀者興趣。
《牡丹亭》中的引用放在屏風定義后面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文章結尾兩處引用,點出屏風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的開發和利用屏風的愿望。
6文章表達了作者對屏怎樣的感情?
明確:
向往,喜愛。文中有表現“這是一個很富有詩意的名詞”“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他實在微妙”
7作者很喜歡屏,那么這篇說屏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
語言不乏說明文的準確,簡明.
既有語言平實的一面,又有富有詩意的活潑的一面。如“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華麗程度,分為金屏等。”這就是平實的語言。再如詩句典籍的應用,就是富有詩意的,語言。
8為什么要用這種富有詩意的語言來說“屏”呢?
明確:
首先:作者對屏是情有獨鐘的是喜愛向往的。
其次:屏風是一種古代傳統的家具,引用詩文典籍可以體現屏在古代日常生活中的普遍,
再次:屏風本身就是一種很神秘,很微妙的似隔非隔的家具,它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讓人有著無限的暇思,所以作者用富有詩意的,有韻味的語言來寫屏。
小結:
綜上所述,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語言,都是為著說明對象服務的。
總結:
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其實和屏風一樣,咱們中國很多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現實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讓我們期待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散發出不朽的魅力,也翹首期盼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能在今天流芳溢彩!
板書
說 ”屏”
一(1) 對象 總 說明方法 說明語言
屏作用 舉例子 準確
說”屏” 二(2-5)屏類別 分 分類別 生動
向往
喜愛
屏設置 作引用 詩意
三 意圖 總 平實
《說“屏”》教學設計 篇3
說“屏”
作課人: 魏 霜 泗縣第三中學 2005年月11月
教學目標
1.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相關知識。
2.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3.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過程
一、走入“屏世界”
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導語 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古建筑園林專家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自由誦讀了解“屏”
積累詞語、 感知文意
三、深情美讀說說屏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2、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 竹屏等。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合作討論回答
1、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2、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3、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4、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5、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四、發揮想象設計屏
請發揮你的想象,自己動手設計一道屏,并為它寫一段說明文字。
五、 拓展延伸尋找屏
拋磚引玉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說“屏”》教學設計 篇4
【課前所思】《說“屏”》這篇課文,是園林藝術專家陳從周教授為現代中國的建筑師、家具師們寫的,希望他們“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故特別強調屏風的文化價值,這在文中有明白的交代。教科書編者在課文前所作的“閱讀提示”也有準確的引導,重點放在屏風“總是能牽動我們幽微的情思”,這“情思”二字確實十分緊要。作者和編者都在告訴我們,這篇文章不是一般的說明文,它有強烈的抒情性,又富有文化內涵,談的是器物文化,就是“先人善于在功能與美感上做文章”,這正是本文的藝術個性所在。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一課時
【教學用具】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屏的小藝術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學生說屏。出示屏風圖片.這是什么?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一下屏幕上的"屏".(訓練說話能力)
2、教師說屏。畫面流動。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屏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引發少文人騷客的無邊遐想。(激發興趣)
3、師生憶屏。回憶哪篇文章介紹了屏。(知識勾聯)
明確:《口技》“口技人做屏障中”“坼屏視之”
從句中可看屏的作用是?
明確:遮擋視線。
二、初讀課文,搜索文中信息。
方法:圈、點批、注;合作、交流。
1、你引起重視并解決了的詞語。(老師相機抽查)
2、你了解了屏的哪些知識,屏的特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等。
答案:略(訓練學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走進文本作者。
1、讀出作者
你認為作者對屏是怎樣的感情,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明確:感情——“喜愛和向往。”
依據——“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這是很有詩意的名詞”,“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結合的文章”,“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
點撥: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作者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2、讀出自己
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并用“我最喜歡______這個句子,他出自_______,喜歡它是因為”的句式回答問題。(多媒體展示)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你認為作者嵌入這些句子對這篇說明文起何作用?
明確: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蕩漾著詩情畫意。
四、研讀課文,說說評評。
1、找喜歡的字句,品味寫法。
點撥: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2、作者意圖
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希望建筑師們“能有超越前人的創作”,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
五、思維遷移
1、收集添加有“屏‘的詩句。
例如:例: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2、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國的屏風之所以富于文化內蘊,就因為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并重,這反映了中國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視生活的藝術化”。列舉生活中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身的物品。
明確:紙扇、茶具、漆盒、刺繡、景泰藍等。(注意區別純藝術品)
六、學生總結課文,教師提示。
小小組內總結本課收獲,抽代表發言,老師相機補充。(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輸理知識的能
備注:本課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學生剛接觸說明文,而本文因其濃郁的抒情色彩和優美的語言又不能規劃為一般說明文。根據學生的學情把主要精力放在訓練學生讀懂文本上,沒作過多遷移訓練。
一、導入新課:
1、學生展示收集到的各類雅間名稱,舉例說明數字命名好,如:11、12……還是文字命名好?
生活中常遇到這種情況,要分隔室內外,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你認為可以用哪些方法?
明確:(墻、屏……),在這眾多的可用器物中有種算得上是最“巧”的,那就是“屏”,今天我們跟隨著名建筑師陳從周先生一起來“說評”。
2、出示各類屏風畫面,讓學生從視覺上感知屏的魅力,教師解說。
明確: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屏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引發少文人騷客的無邊遐想。
3、師生憶屏。回憶哪篇文章介紹了屏。(知識勾聯)
明確:《口技》“口技人做屏障中”“坼屏視之”
從句中可看屏的作用是?
明確:遮擋視線。
二、初讀課文,搜索文中信息。
方法:圈、點批、注;合作、交流。
1、你引起重視并解決了的詞語。(老師相機抽查)
2、你了解了屏的哪些知識,屏的特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等。
答案:略(訓練學生收集文本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研讀課文,走進文本作者。
1、外國人至今對我國的屏風齊聲稱道,就因為一個“巧”字,你認為我國的屏風巧在何處?舉例說明。
巧在神秘;巧在意境;巧在構思;巧在實用;巧在內涵;巧在藝術……(可在文中或生活中找依據)
2、文中作者毫不掩飾自己的感情,直嘆“寧人消魂”,作者的這一感情在哪些地方得到體現?細心品讀這些句子。
你認為作者對屏是怎樣的感情,請在文中找出依據。
明確:“便不禁心生向往之情”,“這是很有詩意的名詞”,“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擅長在屏上做這種功能與美感結合的文章”,“可是總勾不起我的詩意”。
點撥: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作者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四、精讀課文,探討寫法。
老師簡介說明文的特點,學生討論本文與一般說明文的區別。
(1)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點撥: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蕩漾著詩情畫意。
五、思維遷移
1、作者在文中指出,中國的屏風之所以富于文化內蘊,就因為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并重,這反映了中國的民族文化特性——重視生活的藝術化”。列舉生活中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身的物品。
明確:紙扇、茶具、漆盒、刺繡、景泰藍等。(注意區別純藝術品)
2、受到陋俗文化的沖擊,屏的藝術性在流失,屏的吸引力有所減弱,,我們怎樣使周圍的屏能起到一點文化休憩的作用?(出示畫面,學生發揮想象力改進)
六、學生總結課文,教師提示。
小組內總結本課收獲,抽代表發言,老師相機補充。(訓練學生表達能力和輸理知識的能力)
七、作業
收集與屏有關的詩句。
《說“屏”》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 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相關知識。
3. 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4. 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5. 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6. 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重點難點]
2、3、4
[教具課件準備]
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一) 導語 設計
屏風,一個富有詩意的名詞,它有著神秘的作用,集實用與裝飾功能于一身。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 回憶學過的課文中提到的“屏”,并說明其作用。
明確:《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
屏的作用:遮擋視線。
(三) 學生列舉生活中見到的屏,猜想它們的用途。也可以展示搜集到的關于屏的圖片,并輔以簡單介紹。
(四) 作者簡介
陳從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
(五)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 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2、 配樂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3、 精讀課文,回答問題。
自主回答:
(1)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明確:“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解釋緊扣屏的用途。
(2) 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明確: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種類: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體展示不同種類的屏的圖片,讓學生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屏的設置,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
合作討論回答
(3) 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
抓住以下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明確:受古詩詞及古畫的影響,小時侯就對屏風產生喜愛、向往之情;后來在實際接觸和研究工作中,對屏風的認識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處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六) 探究理解文中古詩詞的意思,感受濃濃的詩意。
1、理解詩意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出自唐詩人杜牧《秋夕》詩。全詩如下:“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這是一首描寫封建帝王后宮宮女生活圖景的詩。整首詩描繪出寂靜凄清的環境氣氛,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痛苦。
(2)“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出自明代戲劇家湯顯祖《牡丹亭》的“游園”一出。杜麗娘為自己沒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熱望。
“錦屏人”指閨中女郎。“韶光”指美麗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讀“tuī”“太”的意思。這句話凝聚著主人公心中的無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臨江仙”的詞牌。寫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樓參佛誦經,頓悟一生得失。
2、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中國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七) 研讀賞析
1、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2、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1) 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2)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二、總結拓展
(一) 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 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二) 拓展延伸
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例:南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撰稿人:楊敏霞
單位:三門峽市實驗中學
聯系電話:0398--2652899
《說“屏”》教學設計 篇6
《說屏》教學設計
濉溪縣求實中學 鄭少平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了解屏的相關知識;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
教法:導讀法―――創設情景,指導、點撥。
學法: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掌握方法,在自學中實踐提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唐代詩人杜牧曾有詩云:“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銀燭、畫屏、小扇、流螢,構成了一副清麗雋永的畫面,其情境真夠令人銷魂的了。那種似隔非隔,在空間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就是“屏”,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文人騷客的悠悠情思。你想了解“屏”嗎?那好,讓我們走進古建筑園林專家陳從周的《說屏》一起去感受屏風的神秘作用和審美價值。
二、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1、大聲朗讀課文
出示生字詞,檢查字詞掌握。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思考:1.什么是“屏”?用文中語句回答。
2.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
3.“屏”具有怎樣的特點?
明確:1、“屏者,障也。”
2、喜愛、向往,贊美。
3、功能與美感相結合
三、研讀課文 合作探究
自讀課文,小組研討
屏的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關鍵在一個‘巧’字”?
四、品讀課文 體會妙處
讀一讀,議一議,作者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明確: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與韻味,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這種中國古代傳統器具是相稱的。作者具有深厚的古典詩歌底蘊,而且屏的介紹與古典詩歌的引用相得益彰,突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思考: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更好的去認識屏、欣賞屏、使用屏。
五、拓展延伸
我們的每一件傳統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好些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想一想,說一說,生活中集“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身的物品,還有哪些?
(紙扇、茶具、漆盒、刺繡、景泰藍等)
六、教師小結
中國的屏風之所以富于文化內蘊,就因為它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并重,這反映了中國民族文化的特性——重視生活的藝術化。讓我們共同努力,用我們的智慧,將我們的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發揚光大。
《說“屏”》教學設計 篇7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課文都是說明文,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基本的說明文的常識,本文的說明方法已不在是難點,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尤其是口頭表達的能力、語言組織的能力,并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充分預習了課文(能夠較流利地復述課文),即學生已經獨立地完成了個性化解讀(在他們心中已經擁有自己的尚未訴諸文字的讀后感受),所以課堂可以直接進入到“文本解讀”的對話層面——這個對話將是在多個文本之間、師生之間等多個維度要展開的。因為我力求進行一種生成性的、通過對話展開的教學,形成對主題的“臨時性共識”,所以在上此課前沒有進行過試教,課堂對話帶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的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讓學生掌握說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表演能力等。
5、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三)情感目標
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一、導入新課
(教師先出示金漆雕龍寶座的圖片)
師: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安放在朱漆方臺上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不知道你是否注意過安置在其背后的雕龍屏呢?屏面紋飾巧奪天工,更增添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就跟隨陳從周先生走進屏風的世界,感受我國屏風文化的博大精深。
(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介紹了關于“屏”的哪些知識?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思考后回答)
師:聽完了朗讀,哪位同學能說一說?
生:課文中介紹了屏的特點、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還寫了作者對屏風裝飾的期盼。
師:概括的真好。
師:誰能再具體地說一說?
生:在介紹屏的特點時,作者引用了詩句“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的詩句,寫出了自己對屏風的向往之情,并概括說屏的特點關鍵在一個“巧”字上。
生:屏可以分隔室內室外,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還可以緩沖視線,這些都是屏的作用。在說明這一點時,作者還列舉了兩個事例。
生:“屏者,障也。”這一句是在給屏下定義,然后寫了屏的分類,按照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語言清楚明了。
師: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
師:實際上屏風離我們非常的遙遠,在生活中見的也很少,下面就請大家欣賞一些屏風圖片,可以看看,這些屏風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屬于哪一類屏風。
(教師出示一些屏風圖片,師生共同欣賞)
三、活動----“屏風推銷會”
師:屏風的世界的確讓人留戀忘返,接下來我們開一個屏風推銷會,讓大家初次嘗試做一名推銷員。
(教師準備了錦屏、石屏和竹屏的圖片,分發給各組。分組準備,小組是提前分好的,全班共分6組,三組推銷員,另外三組是相對應的顧客)
師:屏風推銷會正式開始,首先有請我們的錦屏推銷員。
(上來了兩位同學)
推銷員(男):我們推銷的屏風叫做“錦上添花”,它選用了上等的絲綢為主要建造材料,并配有徐悲鴻的馬、蘇東坡的詩、鄭板橋的畫等做裝飾,邊框是用檀香做的,絲絲如扣。
推銷員(女):我們的屏風制作精美,如若擺放在家中,一定會顯示出主人高貴典雅的氣質,相信我們,你的選擇不會有錯,我們的底價是2000元,熱忱歡迎大家購買我們的屏風,并提出寶貴的意見。
顧客:你們的屏風的確能顯示主人的雍榮典雅,如若安放在家中日積月累一定會沾上塵土,如果這樣就不容易清除污漬,它豈不是不能長久使用?
推銷員(男):我們在制作屏風時所選擇的材料為了起到雙層保護作用,特意在它的上面涂了一層保護膜,可以用清水輕輕擦洗,我們相信,它的主人一定會非常愛惜的,因為他是一個文化經濟水平相當高的人。(掌聲)
顧客:如若長期折疊,會不會留下痕跡呢?
推銷員(女):當然會的,但并不影響屏風的美觀。
……
顧客:既然如此,我們就買了。
師:“錦上添花”最終以2000元的價錢成交。
師:下面,我們有請石屏推銷員上臺推銷他們的屏風。
推銷員(男):大家好!我們是石屏公司的推銷員,我們推銷的屏風叫“事事如意”。看,它的結構是多么的堅固,造型是多么的奇特,上面的獅子頭像是多么的形象啊!這樣的屏風擺在您家里,既美觀又大方,而且經久耐用。
推銷員(女):我們的屏風是用上等的巖石制作的,它最大的優點是堅固耐用,不易破損,您可以把它擺放在室外,顯示出主人的尊貴。各位顧客,這么好的東西趕緊購買吧,不要錯失良機,我們的底價是3000元。
顧客:說的再好也沒有意義,這么笨重的東西搬動多麻煩呀,和錦屏相比太笨重了。
推銷員(男):正因為它重,所以才堅固耐用。
顧客:看,上面的圖案做工多粗糙,而且裝飾也不夠精美。
推銷員(女):沒關系的,這只是一個樣品,如果你真心想要,我們會按照你的要求打造,一定會讓你滿意的。
推銷員(男):這位先生一看就是個有眼光的人,相信你絕對不會錯過這次機會的,這樣的屏風也只有你這樣的人才相配,絕不辱您尊貴的身份。(大笑)
顧客:好吧,你能把價錢再降一降嗎?
推銷員(男):價錢好說,只要你真心想要,你說個價吧!
顧客:2000元。
推銷員(女):先生,你也太狠心了吧,如果這個價賣給你,我們都會被炒魷魚的。(笑)
推銷員(男):這樣吧,你再加點!
顧客:2500,這可是一口價。
(推銷員相互商量)
推銷員(男):好吧,2500賣給你。
(掌聲)
師:非常精彩,下面我們有請竹屏推銷員上臺。
推銷員(男):大家好!我叫劉云飛,我們推銷的屏風叫“胸有成竹”。你看這做工是多么精巧,用手摸摸,多么光滑,加上這生命的顏色“綠”色,給了我們無限的希望。
推銷員(女):可以把它擺放在臥室,既可以放松心情,又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我們的屏風是你理想的家居裝飾,我們的底價是2000元。
顧客:你能說說它的質地嗎?
推銷員(男):當然可以,它是選用百年竹子,經工匠們精心打造而成的,它可花費了不少工匠師的心血呀!
顧客:做工確實精美,但是色彩過于單一,不夠明快。
推銷員(女):沒關系,這只是樣品,我們還有各種竹屏,不知你想要什么樣的?
顧客:我比較喜歡粉色。
推銷員(男):沒問題。
顧客:上面的圖案裝飾有沒有其他的?
推銷員(女):當然,我們會滿足你的一切要求的。
……
顧客:這樣吧,2000元我買了,你們得給我重新換一種屏風。
推銷員:沒問題。
師:很好,我們的推銷員都順利地完成了各自的推銷任務,我們向他們表示祝賀。
(集體鼓掌)
師:通過本次活動,大家有什么收獲呢?誰來談一談。
生:我懂得了如何向別人介紹一件產品,可以介紹它的質地、特點、作用,也可以和同類事物作比較說明。
生: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多觀察,發現事物的優缺點,這樣在購買東西時才不會上當受騙。
師:談得很好。我們應該知道,語文學習與生活是息息息相關的,可以說語文無處不在,我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中多方面積累,努力提高語文素養。
四、詩詞欣賞
師:古代有許多文人墨客寫了有關屏風的詩句,老師摘錄了一些,供大家欣賞。(出示課件)
南 朝 《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 《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 永 《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 賀 《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師:請大家隨著音樂輕聲朗讀。
《說“屏”》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屏風、納涼、帷幕、緩沖、造型、傖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詞語。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本文行文特點,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德育目標]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繼往開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局部研討,把握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揣摩文句,體會本文富含詩意和韻味的行文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朱漆方臺上安放著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在嘖嘖驚嘆之時,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著的雕龍屏,屏面上的紋飾巧奪天工,浮雕的云龍紋更增加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聚焦“屏風”,再次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
教師提示一些需積累的詞語。
(1).多音字:
屏風(ping) 傖俗(cang)
屏除(bing) 寒傖(chen)
(2).形近字:
帷幕 納涼(na)
維護 木訥(ne)
(3).釋義:
傖俗:粗俗、鄙淺。
納涼:享受涼爽。納:享受。
緩沖:使沖突緩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區別。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
2.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1.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四、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說“屏”》教學設計 篇9
《說“屏”》這篇課文選自義務教育階段八年級語文第3單元第15課。該單元反映的是建筑園林,名勝古跡,共5課,內容豐富多彩,主題集中,其中《說“屏”》是一篇帶有說明性質的小品文,作者陳從周,古建筑園林專家。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上課程序及板書設計等方面談一談這一課的教學設計。
首先說教材。作者著眼于向讀者介紹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對如何使用屏風提出建議和希望。本文多處引用古詩文,增添了屏風的文化意味。這篇課文特點鮮明,就內容而言,不能把它作為說明文處理,應強調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舍方面,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二是適當復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見過屏風實物,教師可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審美能力等。鑒于此,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1.掌握重點字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了解屏風的有關知識。4.理解文中古詩詞的含義。5.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語言。2.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中引用的古詩文的含義。
其次說教學法。《課程標準》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得到積極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如下:
1.導讀法——創設情境,指導點撥。
2.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方法,在實踐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搜集相關知識。
再次,說教學程序,分四個步驟來說。
(一)導入新課
激發興趣教師出示一面屏風,由此導入:1.這是一件什么東西,誰能說明一下?2.大家回憶一下,那篇課文中提到過這東西?3.除老師提到的外,你還見到過什么樣的屏風?
問題1有實物導入,創設情境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并由問題2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至于問題3,《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篇自讀課文的特點,此一環節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老師適當點撥,對學生適當表揚,達到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目的,同時也有利于活躍班級氣氛。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2.快速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做一個解釋,并說明其用處。(2)本文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指出具體的句子。
此一程序的設計旨在掃清閱讀障礙,讓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達到漢字辨形的目的,培養學生查字典的習慣。其中問題2的設計在于讓學生概括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課文。這一環節的時間實際上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復朗讀并變化方式,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討課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詩詞,并嘗試理解。
2.老師提供《秋夕》全詩,讓學生猜讀字面意思,詩歌內容,進而猜測意境。老師點撥:此為一個失意宮女深宮生活的圖景,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微弱的光,給皮膚上的圖畫添了幾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調。這是一個孤單的宮女用夏日的小扇撲打著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她在無聊中過著怎樣的日子?
3.老師小結:這些古詩詞使全文有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而這和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于讓學生體會文中古詩詞的含義,培養學生對古詩詞,對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感受濃濃的詩意,進一步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此環節旨在讓學生再次明確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并鞏固所學知識。
最后說一下板書。就文章內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么是屏,并引出其“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的特征。緊承前文,介紹了屏風的三個作用:分隔內外,藝術點綴,擋風,而后介紹分類,最后點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里行間又滲透著對屏的贊賞之情,所以做以下設計:
說“屏”
1.對象及特征
2.作用和分類贊賞之清
3.應注意的問題期盼之情
4.再強調作用
《說“屏”》教學設計 篇10
一、說教材 。
《說“屏”》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是一篇比較輕松.隨意的小品式說明文。對于屏風,作者不是從專業者的角度,而是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了屏風的實用功能和藝術裝飾功能,作者的看眼點在于對屏風的使用和設置方面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期望屏風在今天得到更好的使用。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不能只把它當說明文來教,教學中應強調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和搜集篩選信息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優美的特點,根據本課教材特點,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相關知識。
2.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點,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3.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
4.學習引用說明法,感受語言濃濃的詩意和韻味。
教學重點:
1.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2.通過本文學習,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古詩詞的含義。
二、說教學方法。
本文是一篇自瀆課文,應以學生自瀆為主,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自瀆,如有疑難,教師作一些必要的點撥,采用自讀,點撥相結合,小組合作探究。對于屏,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增加直觀性。
三、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語設計:我們學習《故宮博物院》時,許多同學都被金鑾殿上象征至高無上權力的雕龍寶座所深深吸引,有些細心的同學還注意到了寶座背后安放著的雕龍屏,它點綴著整個金鑾殿,更增加了寶座的莊重肅穆,大家再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哪一篇課文中還提到屏?(《口技》“口技人坐屏障中”“撤屏視之”)我覺得這樣的復習導入,不只是溫故而知新,而是利用已有知識,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更快地進入文本。
2.學生展示搜集到的屏風圖片,并猜想它們的用途,輔以簡單的介紹,新課標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這是訓練學生搜集資料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接著老師展示一組屏風圖片,讓學生初步認識“屏”。
3.作者簡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正音辨字這環節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目的是掃清閱讀障礙,重在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2.速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這一環節是訓練學生理清課文思路,從整體上把握課文,也是訓練學生歸納概括篩選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
兩個思考題: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再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并說說其作用。
2)概括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話給同學說說本文主要內容。
(三)研讀課文合作探究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
1.作者介紹了“屏”的哪些知識?
2.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談體會。
本環節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交流合作來解決問題,學生先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看法,然后派代表表述本組觀點,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介紹屏的分類時展示不同種類屏的圖片,讓學生再次獲得直觀印象,加深對屏的了解)
(四)品味語言賞析閱讀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根據這一指導思想,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并談談自己的感受。本環節主要探究文中古詩詞的含義,感受濃濃的詩意,(重點指導句子通過多媒體展示)要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來品味語言,在探討語言之后,總結本文的說明方法。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1.結束語的設計: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作用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其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能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課外搜集資料,寫“屏”的古詩詞及“屏”的圖片,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在自習課上,組織一次“話說屏風”的交流會。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克服以往以書本為中心的學習傾向,實現教材內外的溝通和教堂內外的交流。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說“屏”》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體會作者對屏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富有文采的說明語言。
3以屏風為媒介,激發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章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
2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能對傳統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提問:“同學們,你們聽說過我國有一種名叫屏風的家具嗎?”學生作出肯定的回答之后,展示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屏風的圖片,請同學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多媒體展示)
師:“那這種家具有什么作用呢?”(聯系同學學過的課文《口技》引導學生回答出兩點,美觀和起遮擋視線的作用)
師:大家剛才說的都很好,屏風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它逐漸由單純的家具演變成為了一種工藝品,古樸典雅的屏風往往會給人無限的遐想,難怪屏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留下各種優美的身影,琢磨一下,屏為什么總能牽動人們悠悠的情思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陳同洲先生的《說“屏”》。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吧。”
二、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情況,弄清重點詞語的讀音。(多媒體展示)
2、學生自讀課文,多媒體播放幽雅的樂曲,配合學生的朗讀。思考:
A什么是屏,課文介紹了關于屏的哪些知識?
B作者對屏的感情怎樣?(多媒體展示思考的問題)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并找出屏的特點)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1、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2、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3、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例: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要求學生找出文章中其它作引用的地方體會其作用。
引用湯顯祖的《牡丹亭》的戲文,既增添了想象空間,又使文章更加流光異彩。
作者結尾引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提倡屏的文化內涵,是平實的說明中流動著詩歌的韻律,使文章生動而富有文采。充滿了詩情畫意,也更好表達作者希望人們更好的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小結:剛剛我們體會到文章所用的說明方法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作引用,那作者巧妙的運用,展現出文章語言有什么特色呢?
明確:文章語言生動而富有文采,字里行間流露出感情,大量詩詞的引用是行文中蕩漾著詩情畫意。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四、拓展延伸
1、屏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和藝術的結晶,它或清雅或華貴的身姿總能牽動多少文人騷客的悠悠的情思,下面是一些大家有關屏風的詩詞,大家一起來欣賞欣賞。(多媒體展示,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詩句,并簡單的說明理由)。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2、現代屏風的演變(媒體展示)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課堂活動
展示自己制作的屏風,并配上精彩的解說。
《說“屏”》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屏風、納涼、帷幕、緩沖、造型、傖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詞語。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本文行文特點,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德育目標]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繼往開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局部研討,把握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揣摩文句,體會本文富含詩意和韻味的行文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朱漆方臺上安放著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在嘖嘖驚嘆之時,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著的雕龍屏,屏面上的紋飾巧奪天工,浮雕的云龍紋更增加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聚焦“屏風”,再次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
教師提示一些需積累的詞語。
(1).多音字:
屏風(ping) 傖俗(cang)
屏除(bing) 寒傖(chen)
(2).形近字:
帷幕 納涼(na)
維護 木訥(ne)
(3).釋義:
傖俗:粗俗、鄙淺。
納涼:享受涼爽。納:享受。
緩沖:使沖突緩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區別。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
2.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1.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牡丹亭》中“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四、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說“屏”》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積累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3、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4、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重點難點:
1、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本文生動的語言,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從《口技》中的屏導入。
二、作者簡介:
陳從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著有《說園》。
三、整體感知:
1、“問學生最想聽誰朗讀”的方式推選一學生配樂朗讀。
2、正音釋義,積累詞語:
wéi cāng tuī qì
帷 傖 忒:太 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麗的春光。韶:美
誠:這里是“果真”的意思。
3、多媒體展示古代的、現代的屏風的圖片。
4、介紹屏風的知識。
屏風歷來是我國室內的主要器具之一。古代稱之為“ (yǐ)”,亦寫作“依”,即設在戶牖之間的屏風。《辭海》上載有“黼(fŭ) ”“斧 ”“斧依”,都是一個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風,因上有斧形花紋,故名。
屏風有插屏和圍屏之分。插屏多是單扇的,圍屏則由多扇組成,少則二扇,多則十二扇,能隨意折疊,可寬可窄,使用方便。制作屏風,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為骨,蒙上絲織品作為屏面,用石、陶或金屬等其他材料作柱基。屏面飾以各種彩繪,或鑲嵌不同題材的圖畫,也有全素的屏風。
四、研讀與賞析:
1、導讀課文,梳理文中關于屏的知識,用以下的形式說話。
△假如時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風店的老板,
a、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屏風這種器具?
b、你將如何向顧客介紹擺放屏風的注意點?
c、你將進購什么特點的屏風,使你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明確要點:a、向顧客介紹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藝術上有雅俗之別,使用人可根據不同的經濟與文化水平選購所需的屏風。
b、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
c、屏的主要特點:功能與美感相結合,造型輕巧,色彩不傖俗,繪畫富有詩意。
2、選讀課文,給屏風下定義。
①引用原文:屏者,障也。
②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屏風是一種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擋風的,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生活器具。
3、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師:朗讀這篇介紹器物的知識性小品文,我們都覺得它結構靈巧,文筆優雅,文味十足,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①詩文的化用與點綴,得體而優雅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牡丹亭》中“錦屏人忒看得這韶光*”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
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使全文具有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這與本文的說明對象——屏風這種傳統器具是相稱的。
②抒情味濃郁的詞語運用,感染力極強。
“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銷魂”、“神秘”、“微妙”、“稱道”、“真夠吸引人”、“閑滋味”等。這些詞語也流露出作者對屏風的贊賞之情。
五、拓展延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我們每一件傳統器物里都浸潤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中國結、陶器、木雕、剪紙等。
六、作業:
1、查找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2、閱讀《中國結》。
中國結年代久遠。漫長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國結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純粹的文化精髓,富含豐富的文化底蘊。“繩”與“神”諧音,中國文化在形成階段,曾經崇拜過繩子。據文字記載:“女媧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又因繩像蟠曲的蛇龍,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神的形象,在史前時代,是用繩結的變化來體現的。“結”字也是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結果,還是結發夫妻,永結同心,“結”給人都是一種團圓、親密、溫馨的美感。“結”與“吉”諧音,“吉”有著豐富多采的內容,福、祿、壽、喜、財、安、康,無一不屬于吉的范疇。“吉”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主題,“繩結”這種具有生命力的民間技藝也就自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興盛長遠,流傳至今。
中國結不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盤長結、藻井結、雙錢結等,體現了我國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濃郁的宗教色彩,體現著人們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在新婚的帖鉤上,裝飾一個“盤長結”,寓意一對相愛的人永遠相隨相依,永不分離。在佩玉上裝飾一個“如意結”,引申為稱心如意,萬事如意。在扇子上裝飾一個“吉祥結”,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煙袋上裝飾一個“蝴蝶結”,“蝴”與“福”諧音,寓意福在眼前,福運迭至。大年三十晚上,長輩用紅絲繩穿上百枚銅錢作為壓歲錢,以求孩子“長命百歲”。端午節用五彩絲線編制成繩,掛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稱為“長命縷”。本命年里為了驅病除災,用紅繩扎于腰際。所有這些,都是用“結”這種無聲的語言來寄寓吉祥。中國人在表達情愛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隱晦的形式,“結”從而義不容辭地充當了男女相思相戀的信物,將那縷縷絲繩編制成結,贈與對方,萬千情愛,綿綿思戀也都蘊含其中。《詩經》中關于結的詩句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這是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一面與其扎結,一面叮囑許多禮節時的情景。這一婚禮上的儀式,使“結縭”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的《結愛》當屬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結”字,使我們同祖先思緒相連;“結”字,使我們與古人情意相通。正可謂是:“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說“屏”》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
二、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3、掌握說明文的基本寫法,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4、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5、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6、初步學習推銷的方法,增強競爭意識。
三、情感目標
1、以屏為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體會作者的感情,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屏”的有關知識
2、體味語言,弄清文中古詩句的含義。
3、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4、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學難點】
1、結合課內教學與課堂活動,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
2、在活動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組織語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查找有關屏的圖片,或上網查找。如果學生家中有屏的小藝術品,也
可借來一用,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
2、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手段 運用多媒體課件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展示一組屏風的圖片,并輔以簡單介紹。(課件展示)
2、這些圖片很漂亮,有誰知道它們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也許我們有的同學家中還在使用,但對于我們大數同學來說還是比較陌生的。它雖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見,但它獨有的魅力仍能牽動我們的情思,今天,讓我們與陳從周先生一道說“屏”。
二、走近作者
陳從周:(1918~20xx),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園林專家,并擅長文、史,兼工詩詞、繪畫。(通過預習說說你對作者感興趣的地方。)
三、檢查預習
四、整體感知
1、在生活中,你見過屏風嗎?在哪里?
2、教師配古箏樂曲,學生聽音樂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并思考:
⑴ 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
⑵ 作者介紹了關于屏的那些知識?
3、讀后學習小組討論明確:
⑴ “屏者,障也。”意思是:屏風,用作遮擋、阻隔的東西。
⑵ 屏的作用,屏的種類,屏在設置上應注意的問題。
五、研讀賞析
1、請你來當設計師:了解屏的作用——遮擋視線;起分隔作用;藝術點綴;擋風。
2、但是,你能告訴我,我應該買什么樣的屏風呢?它有什么樣的分類嗎?
明確: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裝飾的華麗程度,分為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3、你們能告訴我,總的說來,屏風的設置要注意什么樣的問題呢?
明確: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4、所以,難怪作者說,“屏風”,是一個很富有詩意的名詞?可見,作者對“屏”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提示:抓住關鍵語句把握:“富有詩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覺得它實在微妙”)
5、文中引用了不少與“屏”相關的詩句,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說說為什么喜歡?
⑴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放在文章的開頭的作用是…………)
⑵ “銀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
(放在屏風定義后是起了……的作用)
⑶ “閑倚畫屏”“抱膝看屏山”
(放在文章結尾是為了說明……)
6、課文多處引用古詩詞,有什么好處?
本文多處引用古詩詞,為文章增加了濃濃的詩意和韻味,和所介紹的古色古香的屏風相稱,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由此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古典詩歌的深厚底蘊。
7、賞析歸納
⑴ 文中運用哪些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明確:舉例子、分類別、引用等
⑵ 體味語言,把握寫作特色。
明確:本文是一篇輕松、隨意的小品式的說明文。
① 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介紹相關知識,使讀者在欣賞文章的同時了解屏風,不覺文章枯燥。
② 多處引用古詩詞,文白相雜,不僅很好地為說明對象服務,且使說明語言更生動。
六、總結拓展
1、課堂小結
本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和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永遠散發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重新大放異彩。
2、拓展延伸:積累與屏風有關的詩句。
南朝《閨怨篇》“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李商隱《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李賀《洛妹真珠》“金鵝屏風蜀山夢,鸞裾鳳帶行煙重。”
《屏風》“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七、課堂拓展活動:“屏風”推銷會
1、根據文中所介紹的關于屏風的知識,每個學習小組設計一座屏風并向同學說明自己的設計意圖。
2、分組準備發言材料:畫好設計圖、寫好發言提綱。
3、學生聽完介紹后投票評出創意設計獎,并談談本次活動的收獲。
八、布置作業
思考:是否也有一些如屏風一樣,曾牽動過古人絲絲情懷,但已經在今天這個主流生活中逐漸退卻的物品呢?請以“說?”為題寫一篇說明文。(提示:可以寫扇、銅鏡、繡、瓷、墨、硯、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