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通用17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需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生紛紛踴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協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師出示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生讀“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指名讀)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師送給同學“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和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身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假如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生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課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同學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局部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送給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爭的勝利。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考慮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考慮!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假如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譽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送給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生情緒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身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考慮。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考慮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考慮的?
(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競賽。誰愿意?
(生踴躍舉手,點一名同學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生和師一起向前走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板書: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生齊讀課文)
四、聯系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同學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小朋友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同學大膽質疑,師生一起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同學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考慮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保守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同學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的規范,同學的思維經常被束縛。可憐的小朋友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考慮,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協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研討】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別具一格的語文課,教師和同學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2
一、復習導入
1.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
2.指名上臺畫圖,說說科利亞是怎樣埋下木匣子的?
二、讀中求悟,學習4~12節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允許討論交流)
2.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
生A:我讀懂了科利亞回來時已經大四歲。
生B:我知道他們回到村里時,發現屋里的東西被法西斯搶走了,但以前留下的箱子和匣子都還在。
生C:媽媽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
生D:我明白了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木匣子時因為他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當初的十步,現在只要五步。
生E:我覺得科利亞很聰明。……
注意點:當出現類似生D的回答時,教師可讓他上臺借助木匣的圖,示意說明。
3.教師小結:大家討論得很熱烈,科利亞經過動腦認識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長大了,按原來的步子找不到木匣。
4.大家來讀一讀課文,說一說該怎么讀。
生A:要體現科利亞起先挖不到時很著急,找到原因時開心的樣子。
生B:要讀出科利亞突然想通時的驚喜。
5.全班齊讀,指導朗讀。
三、借助朗讀,理解第13節
1.齊讀第13節,引導讀出高興的語氣。
2.交流匯報:幫科利亞把懂得的道理解釋給全班同學聽。
生A:科利亞懂得了世界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3.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例子: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我們應該怎么去面對這些變化呢?
4.師小結: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周圍的一切都講發生變化,遇事要勤動腦、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新事物。可見,科利亞真是一個的孩子。(機智、勇敢、愛動腦……)
5.指導朗讀。
四.作業
嘗試著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人教版《古詩兩首》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3
得到的啟發"為思路,啟導學生突破難點,獨立分段,理清事物特點前后變化的內在聯系,從而明曉事理搞好知識的遷移.在強化"雙基"的訓練中,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表達的能力.教學時,可按這樣的步驟進行:
1,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教者可用類比情境演示引入,導出本課讀寫訓練的重點內容,激發學生求知探索的熱情.上課時,先找一名學生與教師進行跨步比賽:兩人同時演示由教室門口向室內跨三大步,再由學生上前檢測兩人所跨距離的差異.接著,教師提問:同樣是跨三步,為什么距離會有差異 課文中的柯里亞是怎樣來認識這個問題的讓學生各自帶著問題去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2,問題引路,訓練閱讀理解能力:
本課記事順序清楚,結構思路明白,可讓學生根據文后思考題默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描寫柯里亞和媽媽"埋木匣"具體情景的語句,然后通過導讀引思,討論口說突破難點獨立分段,弄清事情前后的內在聯系.如:導讀承上啟下的第五自然段,可先讓學生找出"就在那一天"和"住了差不多四年"表示時間的詞語,啟發提問這段側重寫了哪個時間 埋木匣和挖木匣前后相隔有幾年 這幾年中柯里亞會發發生什么變化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獨立思考找出"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那時候還小","步子也小","我已經九歲啦!","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步子比那時候要大一倍呢!"等語句.這樣既能引導學生正確分段,又能在讀思訓練中弄清前后變化的內在聯系,加深對"周圍一切都在變化"一句話的理解.
3,設疑解難,訓練分析表達能力:
本文訓練重點突出,一些句子講出了時間和周圍事物的變化,導出了事物變化因果的內在聯系.因此,我們可以緊扣訓練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去尋找事物變化的因果聯系,并且能用自己的話將這種聯系表達清楚,將學生的思維滲透到"雙基"訓練中.如設疑:
⑴ 柯里亞和媽媽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埋東西 又是相隔多少時間才去挖東西的 媽媽為什么一下子就能挖到木箱子
⑵ 當初,媽媽不是隨隨便便地埋箱子的,而柯里亞是因為隨隨便便地埋木匣,所以現在一下子是挖不到木匣的.這樣說對嗎 為什么
⑶ 文中為什么要這樣具體地寫柯里亞埋木匣的情景,這樣寫與下文寫挖木匣又有什么聯系
⑷ 既然知道柯里亞埋木匣跟媽媽一樣不是隨隨便便的,那么他媽媽為什么能一下子挖到木箱,而柯里亞為什么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呢
⑸ 如果他媽媽小時候就認認真真地離門口三十步的地方埋下箱子,到現在也數三十步能一下子挖到當時埋的木箱嗎
⑹ 柯里亞不能一下子挖到木匣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們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從不同角度設疑,層層深入地推進思維訓練,促進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分析表達的能力.
附:板書設計
以上板書,圖一,圖二對比明顯,讓人一目了然.這樣,柯里亞心中的疑團和同學們心中的疑團(即板書中的" "),都被輕而易舉地解開,省去了許多口舌,學生也樂于接受.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4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 ,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么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干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伙伴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伙伴們也并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五)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后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后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布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設計意圖】
通過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齡變化,步子和步數變化的對比,明白“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難點。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5
一、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匣、鋸、階”,會寫文后十三個字,能正確讀教材后詞語表中本文15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悉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3、能從事例中感悟科利亞所表現出的精神品質,明白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4、能從身邊所見、所聽、所經歷的事情中收集到關于“一切都在變化”事例,從而樹立以變化的眼光看世界。
(設計理念:這四項目標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個方面概括了教學這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第一項強調了字詞等基礎知識教學的具體任務;第二項重在落實讀課文的要求及要達到的目標,不僅要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而且要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第三項是讀的延伸與深化,在熟悉課文的基礎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課文所蘊含的道理;第四項,重在拓展,讓學生舉一反三,初步樹立唯物主義思想。這四項目標從淺入深,從基礎到能力,指導著教師的教,引導著學生的學。)
二、學習重點:埋木匣和挖木匣。
三、學習難點:挖木匣的失與得。
四、學習方法:比較法與仿真操作游戲法。
五、學習準備:預習課文,給課文標序號,在文中圈畫生字詞,借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字詞意思。備好筆盒當木匣,鏟子4把、沙子等。
六、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扣題探究
板書題目“科利亞的木匣”,讀題目兩遍。
問:1、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2、請你猜一猜作者會圍繞題目寫些什么內容?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據題目思考與構思方法。)
二、初讀了解大意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明細節
再默讀課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寫部分,并在動作詞上畫上橫線。
四、范讀:學生聽老師范讀,并圈畫不懂問題,并準備馬上質疑問難。
五、自讀課文完成
1、結合上下文,結合預習中所查工具書理解生字、生詞意思;
2、在小組交流中進一步尋找正確答案。
六、朗讀練習:盡量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
七、練習:抄寫生字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的各步安排重在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我認為讀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大致情節,然后再去細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說初讀重在篇的整體理解。對于一篇講讀課文,值得學習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識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須要引導學生好好閱讀,盡量多的吸其精華。這一節我設計了五次讀課文,每次都有明確任務,采取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充分感知文本內容。“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我認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在讀中明白大意,在讀中動手批畫,在聽讀中學習生疑,在自讀中合作探究學習,解答疑問,在練讀中提高朗讀能力。這些教學環節的相連與完成,不僅促進了學習主式的變化,而且落實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現了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課文生字16個、詞語15個(見本文詞語表中)
2、說出你難讀的字、詞大家讀讀。
二、指名分節讀課文,思考:
科利亞是怎樣挖到木匣的?他從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閱讀
1、自由讀8、9、10節,說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進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現場表演埋、挖木匣經過。
(預先在教室前鋪上3.5米長,0.2米寬的長方形沙道,用木板攔住,用文具盒當木匣,備一把鏟子)
a、請一幼兒(或班上最矮一名)當小時候的科利亞,表演埋木匣過程。
完后老師采訪:科利亞小朋友,你埋的什么東西?為什么要埋?你走幾步埋下木匣的?
b、請一高個學生來表演挖木匣,找5位學生當小伙伴,表演好9、10節對話。
老師采訪這位高個學生:你的寶貝會被挖走嗎?為什么?你會采取什么辦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學生來多方面回答。)
c、啟發:媽媽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亞的木匣應該還在,那么科利亞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錯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展開議論)
d、指名讀11、12節,思考:科利亞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又如何呢?
比較腳步,埋、挖者上臺各走十步,比所走距離。
請現在的科利亞再次挖木匣。
問:你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時候走了十步,現在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說說“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讀8~11節。
(“咬住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對于課文的重點難點,教師要不惜時間、精力重錘敲打,讓學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時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實,挖木匣的失與得,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光讀一讀效果不會太好,我抓住他們好動、直觀性的特點,設計了課文內容現場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記者現場采訪法,活躍了氣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對學生重難點的理解與消化,也必將為學生領會課文中心鋪好道路。)
四、讀最后一節,思考:
科利亞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呢?
1、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哪些事物在起變化?
(家中東西、家、木匣子……)
2、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a、啟發:自己身體、學習、家庭……
b、奧運會:上一屆、這一屆金牌變化
c、天氣
d、其它方面
(有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中心句,創設情景,讓學生暢談真實感悟,只要是學生的真切體驗,只要是學生思想和內心的獨特表露,只要能自圓其說,都將予以肯定和接納。設計這一環節就是要把學生所吸收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見解,充分地釋放出來。這一環節要保證時間,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展示,讓學生的生命潛能得到張揚。)
五、齊聲朗讀課文,說說學了這一課的收獲(包括問題的質疑與解答)
(齊讀,富有感情地讀,進一步整體感知深入內化所學談收獲,包括基礎知識、寫法特點、明白道理等,同時,也讓學生有疑質疑,解決還未弄明白的問題。)
六、作業:
1、抄寫本文詞語表中15個詞語和最后一段課文。
2、回家給父母講講《科利亞的木匣》這個故事。
附板書設計
(周圍的一切 都在起變化)
(該板書緊扣題目與課文重點,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對比,用線段代表尺寸的長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敗、成功與當時埋木匣的關系,以及蘊含在其中的身體變化,直觀地顯示事例與中心句的內在聯系。一個問號,引發思考,一方面表現了科利亞愛動腦筋,另一個方面也在說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圍事物的變化特點,才能把事情辦好。)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6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
3、體會科利亞愛動腦筋、善于思考的特點,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難點
感悟“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的道理。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矛和盾的集合》,引發思考:
相同的課文結構:通過一個事例,說明一個道理,
《矛和盾的集合》通過發明家發明坦克的故事告訴我們: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那么這一課,又是通過一個什么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二、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1、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用課文中的原話回答)
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改成陳述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2、這個道理又是通過什么事例來說明的呢?
學生讀后回答:講的是科利亞埋木匣,過了4年,科利亞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來,他從中受到了啟示。
三、教師帶學生讀課文練習2,明確分段依據: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將課文分成三段。)教師板書。
教師問:為什么科利亞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來,從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們先來看看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樣埋的?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教師讓學生想一想:科利亞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學生讀第3自然段。
(1)為了躲避戰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
教師給學生簡單介紹課文中的戰爭——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前后差不多4年。這是場正義的戰爭。
(2)受到了媽媽的啟示。學生讀這段的最后兩句話。問:“媽媽是怎么做的?(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進地里)科利亞是怎么做的?(量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媽媽走了三十步,而科利亞為什么只走了十步?(因為他只會數到十,所以就量了十步。)科利亞看媽媽這樣做,他也學會了,照著媽媽的樣子做了,這說明了什么?(說明他是個善于模仿別人,自己肯動腦筋的孩子,同時他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學生概括說說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教師問:他是怎么埋的?木匣里都有什么呢?
(1)學生讀1~2自然段。
(2)學生回答:他先挖坑,再把木匣放進坑里,然后蓋上土,最后撒上細沙。
教師問:什么叫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又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埋木匣時年齡很小。)科利亞當時有幾歲?
(3)木匣里都有什么?(學生讀)
(4)“蓋上土,撒細沙”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認真仔細,想得很周到。)
五、學習第二段:
教師說:媽媽和科利亞在臨走時,分別把箱子和木匣埋在地里。那事隔四年,當法西斯被趕走后,他們又挖起自己的東西來,他們挖到了嗎?(挖到了)誰先挖到的?(媽媽)科利亞開始沒挖到,后來為什么挖到了呢?媽媽為什么能很快地挖著呢?學生讀第二大段。
1、請一個學生讀第二段,其他同學思考:他的媽媽是怎樣找到箱子的?挖到后,她說了什么?
2、讀媽媽說的話,體會其意思。
3、科利亞開始為什么沒找到,后來又為什么挖著了呢?
“沒找到……仍然沒找到”中“仍然”一詞是什么意思?(還是、照舊)
教師問:“當科利亞沒找到自己喜愛的木匣時,伙伴們朝他笑,他說什么了?讀他說的話。“這里面一定有原因”這句話說明什么?(說明科利亞愛動腦筋,現在他已經發現問題了,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教師問:“科利亞只發現問題就完了嗎?(不是)他還在找問題的原因。在他找問題的原因時,作者用了一連串的動詞,請同學們用‘△’標出。”(丟、坐、摸、想)從這幾個動詞中看出什么?(科利亞遇事多思考、動腦筋。)
教師:科利亞想明白為什么挖不到木匣了嗎?(想明白了)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呢?(突然,他笑了起來)想明白這個問題之后,科利亞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讓我們有語氣地來讀一讀科利亞的話。科利亞找到了自己的木匣子了沒有?他是怎樣挖著的?(量了五步,找到了木匣。)“果然”一詞什么意思?(結果與預想的相一致,在意料之中。)
教師:科利亞埋木匣時走了十步,挖木匣時只走了五步,這是為什么?
學生讀科利亞的話。思考:從這兒我們知道科利亞怎樣?(善于動腦筋,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5、學生讀第二段,概括回答:科利亞為什么后來找到了自己埋下的木匣子?
6、科利亞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示?學生讀最后一段,理解他的這番話。(時間在變,人在變,周圍的一切都在變。)
教師總結:事物不是靜止的,一成不變的。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要動腦筋勤思考。
六、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
1、看板書總結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量十步(步小)
事例量十步沒挖到
動思
挖木匣:四年后腦考
量五步挖到了(步大)
啟示: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反問句)
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陳述句)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 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布置學生帶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精彩兩分鐘
學生展示
二、課中研討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先來看兩張照片。(師出示照片)猜猜這張照片有多大(出生),再看這一張呢?(這是一周歲的時候)看完照片,你有什么發現?(生作答)
說說看:你和小時候比有什么變化?(生作答)
師:是啊,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老師的女兒已經一歲多了,你們也成了三年級的學生了。不僅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很多事物都在時時刻刻變化著。孩子們,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科利亞的木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
板書課題:科利亞的木匣,指導學習“匣”的音形義。
(二)初讀感知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認真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查字典或問同學解決。
學生自由讀課文,小組交流生字讀音,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當小老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圍繞木匣講了科利亞的哪些事?
板書: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4、小組討論: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的順序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并根據這三個部分講述的意思,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三)研讀埋木匣
1、師:科利亞和媽媽是怎樣埋東西的呢?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第一段,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多讀幾遍。
提示:他從家門口向前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敵人發現。
教師板畫科利亞埋木匣的過程。
2、教師分步引導學生讀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
教師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后學生自己練習想象讀,并嘗試背誦
(四)研讀挖木匣
1、師:從埋木匣到挖木匣經過了差不多四年的時間,科利亞已經九歲了。法西斯被趕走了,他和媽媽一起回到了故鄉。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可是戰前埋在地下的東西還在嗎?請同學們默讀第二段,思考以下問題。可以畫下來,然后討論交流。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思考:
(1)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2)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3)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學生認真讀課文、思考、小組討論。
師板畫科利亞挖木匣的示意圖。
師:看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示意圖,你明白了什么?
提示: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4)指導朗讀。
(5)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五)受到啟發
1、師:請大家默讀課文最后一段,想想通過這件事,科利亞有什么收獲?
學生讀書、思考、討論,練習概括段意。
提示: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2、師:經歷了差不多四年的時間,科利亞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從課文中找一找相關的句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六)總結全文
(1)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提示: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干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師:課文先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再寫從中受到的啟發,用了怎樣的寫法?
提示: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課后延伸
在學習本文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體會和認識以“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寫一篇作文。
26 科利亞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課前準備】
1、學生自讀課文,對照課后生遼表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標好每個自然段的序號,記下自己的疑問。
2、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一曲節奏舒緩的樂曲。
3、用紙分別畫一個5歲左右和9歲左右的“科利亞”的模樣,剪下來準備板貼用。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2、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3、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4、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5、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木匣
6、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7、引導學生質疑。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1、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⑴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學生找出句子讀: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教師結合生字的學習,啟發學生讀的時候注意突出“各種各樣、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其他小玩意兒”這些詞語。
⑵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⑶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⑴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⑵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圖和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亞是5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5歲的“科利亞”形象,讓學生自己從前后課文的有關語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據),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線段圖表示);現在的科利亞是9歲(教師在黑板上貼出9歲的“科利亞”形象),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⑶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⑷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⑴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⑵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⑶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四、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一、熟讀課文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二、鞏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2、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⑴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⑵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3、給生字組詞。
三、指導寫字
1、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學生寫字:
⑴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⑵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⑶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四、抄寫詞語
1、自己讀、記詞語。
2、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六、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9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體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真實、具體。
3、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后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預習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他們做了哪些事?
三、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
2、指名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四、結合課后第2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寫柯里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寫柯里亞挖木匣。
第三段(13)寫柯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發。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朗讀。
2、讀后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亞埋木匣是在什么時候?那時他幾歲?
(2)柯里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柯里亞為什么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么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六、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么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后來為什么又挖著了?
3、討論思考題。
4、指導朗讀第二段。
七、講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后說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3、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談認識。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1、課文寫的是柯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木箱、挖木箱呢?
2、課文為什么要寫小伙伴們的話呢?
三、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1、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2、指名說哪些內容真實具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完成課后練習第5題。
1、指名朗讀,齊讀詞語。
2、指導記憶字形。
3、抄寫詞語。
4、將課文中含有“仍然”“雖然”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5、指導口頭造句,糾正不當之處。
6、將句子寫下來。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30 柯里亞的木匣
時間變、年齡變、步子變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變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培養學生要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2、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科利亞怎樣從挖木匣中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意思。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從課文的題目看,《科利亞的木匣》,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著什么寫的?(木匣)這篇課文圍繞著木匣寫了一件什么事?都寫了哪些內容?
2、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⑴ 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⑵ 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⑴ 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⑵ 指名讀生字詞。
⑶ 正音。
⑷ 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本課有兩個多音字。“量”本課讀liáng(2聲),還有個讀音是liàng(4聲);另一個多音字是“數”,它可以讀“shǔ”和“shù”,本課兩個讀音同時出現,“科利亞剛學數數”,第一個數讀“shǔ”,第二個數讀“shù”。
⑸ 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在學生識記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你還會用什么方法記住字形和理解字義?引導學生按漢字的特點,記字形,理解字義,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區別“匣”和“箱”的字義,“匣”比較小,“箱”一般比較大。它們的共同點,都是盛東西用的。
區分字形
斧和爺;鋸和據;免和兔;搶和槍;難和灘;階和價。
4、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⑴ 帶著問題讀課文。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① 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② 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一件什么事?
③ 指名匯報: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⑵ 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⑶ 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5、作業:
⑴ 抄寫生字、新詞。
⑵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得到啟示,明白事物總是在發展變化的,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要根據事物的發展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并且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3、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課文后三個自然段,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明白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待學習目標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科利亞的木匣》一課的生字和新詞,并且初讀了課文,知道了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通過學習,讓我們知道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且使我們得到一些啟示。
二、講讀課文
小聲讀課文,邊讀,邊對照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順序,(即什么線索)寫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1、學習課文第1部分:
⑴ 出示思考題:
① 科利亞是怎么埋木匣的?
⑵ 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⑶ 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⑷ 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2、學習課文第二段:
⑴ 出示思考題:
① 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 媽媽是怎么挖的?
③ 你怎樣理解媽媽說得話?
⑵ 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⑶ 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⑷ 畫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⑸ 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① 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科利亞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說明挖得面積比較大,還是沒挖著。
② 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讓學生反復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 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讓學生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④ 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照媽媽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來,又用和媽媽同樣的辦法去挖木匣,媽媽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亞沒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來,經過科利亞動了一番腦筋,知道了自己沒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時自己年齡小,步子也小,現在九歲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時量十步,現在應當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從這件事中,科利亞受到了很大的啟示。
⑴ 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 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① 自己默讀,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啟示”的順序,說一說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怎樣挖木匣的,他從中得了什么啟示。
② 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③ 指名說一說,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總結全文:師生共同完成
1、用最簡練的語言說一說本課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學了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懂得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在發展變化之中,看問題不能用固定不變的態度,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四年前 5歲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歲 步大 五步
受到啟發:勤動腦,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人物像。同學們,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課文講了科利亞的什么事情呢?他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詞卡片,開火車請學生讀。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教師播放課文錄音帶,學生邊聽邊思考揭題時的兩個問題。
⑤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⑥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⑦引導學生質疑。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②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四、作業
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認識“匣、鋸、階”3個生字。會寫“挖、鞋”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等15個詞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熟讀課文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②自由朗讀全文,挑選自己喜愛的段落讀給大家聽。
二、鞏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認讀。
②分類記憶要求會寫的`字。
a.找出左右結構的9個生字:挖、鞋、鋸、搶、難、初、敵、階、懂。有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形聲字特點來記憶字形。
b.學生利用筆畫、偏旁或熟字記憶其他4個生字:斧、免、屋、管。
③給生字組詞。
三、指導寫字
①出示9個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觀察這9個左右結構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寫字。
a.教師播放節奏舒緩的音樂,學生閉目靜坐,正確執筆,擺好坐姿。
b.學生對照范字臨寫。每個字寫兩遍。
c.教師巡視,及時評議。遇到共性問題可以范寫指導。將學生寫得好的作業即時展示。
四、抄寫詞語
①自己讀、記詞語。
②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五、復述課文
個人練習。指名復述,全班評議。
實踐活動
回家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26、科利亞的木匣
埋 挖 受啟發
人長大 步子變大 一切在變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2
【學習目標】 思想教育: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受到啟發,培養多動腦筋,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能力培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知識要點: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老師:同學們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講的是《科利亞的木匣》。 優優:我很喜歡這課書,我已經對這課書進行了預習,請您聽聽我的匯報。 <學習生字> 本課共有生字6個。在這6個生字中易讀錯音的有“匣”xiá。易寫錯的字有“挖”的最后一筆是“乙”不能再多加“丿”。 老師:除了優優以上的提醒之外,還要注意“德”的中間不能少“一”。我現在為你出示幾組詞語的練習。 優優:請檢查 醫(醫生) 究(探究) 鞋(皮鞋) 匣(木匣) 挖(挖坑) 洼(泥泥洼洼) 居(居然) 僻(偏僻) 倍(倍數) 鋸(鋸子) 避(躲避) 培(培養) 老師:優優做得全都正確。你都查了哪幾個詞的詞義呢? <理解、積累詞語>優優:我查了以下這幾個詞。木匣:木盒。冰鞋:滑冰時穿的鞋。法西斯:本課指德國侵略者。老師:除此之外,課文中提到的“戰爭”指前蘇聯衛國戰爭,是前蘇聯人民為反對法西斯德國及歐亞盟國而進行的正義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的艱苦斗爭,于1944年收復全部被占領土,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課文中講差不多四個年頭,即指這段時間。 <段落及中心>老師:本文通過敘述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告訴我們事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本文按時間順序分為三段。第一段(第1至3自然段):寫科利亞把木匣埋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第二段(第4至12自然段):寫四年以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了木匣。第三段(第13自然段):寫科利亞受到的啟發。優優,請你談談對這課書的重點句的理解。 <重點句解析>優優:1. 伙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析:這句話是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了世間的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變的態度。從中可以看出科利亞非常善于動腦筋,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2. 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析:這句話可以看出科利亞不僅具有一般孩子愛玩、喜歡小玩意兒的天性,而且做事心細,想得很周到。3.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析:科利亞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模仿媽媽埋好木匣,說明他是個善于動腦筋的孩子,并且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老師:優優,現在我們看課后練習3,請你談談理解。 <課后習題解答>p102 3仍然:表示情況繼續不變或恢復原狀。仍然——放學了,教室的燈仍然亮著,小紅同學連忙跑進教室將燈關掉。果然: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果然——聽說他是個愛讀書的人,果然,一到我家,他就被那兩個大書柜里的書吸引住了。 (答題時間:30分鐘) 1. 多音字組詞。 shǔ( ) liàng( ) 數 量 shù( ) liáng( ) 2. 把( )中不正確的讀音劃掉,用“√”表示正確的讀音。 你們瞧,我的步子(zǐzi)有多大,比那(nǎnà)時候要大一倍呢,所以原先數(shǔshù)的數(shǔshù)要減少一半,應(yīng yìng)該量(liáng liàng)五步。 3. 給下列句子加標點。 (1)匣子里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 有冰鞋 小斧頭 小手鋸和其它小玩意兒 (2)海底的動物真多啊 有海參 梭子魚 烏賊 章魚等 4.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他果然找到木匣子。 “把”字句: “被”字句: (2)蘇聯人民趕走了法西斯。 “把”字句: “被”字句: 5. 把句子補充完整。 (1)我們從小如果不努力學習,( )。 (2)小華不光自己學習好,( )。 (3)夜深了,老師( )。 6. 讀課文,完成練習。 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敘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科利亞( )、( ),以及他從這件事中( )的故事。學了這課,我懂得了( )。 7.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花壇 當你走進我們學校大門口,就能看見一個大花壇,它由三個小花壇組成。周圍是嫩綠的草地,美麗極了。 中間那個小花壇里,種著紅葉和含笑花,壇邊還圍放著一盆山茶花。“含笑”這個花名兒叫人一聽就覺得有趣,大概是因為這種花的花朵會露出親切的微笑吧!那紅色的山茶花火爆爆的,開得熱鬧,嫩綠的葉子隨風擺動,就像穿著紅裳綠裙的仙女,面對著太陽微笑,真惹人喜愛。 左右兩個小花壇里各種著玫瑰和杜鵑。玫瑰不但艷麗的色彩引人注目,它那撲鼻的香味,更令人陶醉。杜鵑花開得正艷,引來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在花間載歌載舞。 朵朵鮮花,棵棵樹苗,把我們的校園打扮得更美了。春風吹來,花枝招展,似乎在對辛勤的園丁問好、致敬。 (1)查字典。
要查的字 查什么部 再查幾畫 查什么字母 取哪一種解釋,打“√” 引人注目 (1)灌進去(2)集中在一點(3)用文字來解釋詞句(4)記載,登記 載歌載舞 (1)裝運,乘坐(2)承受(3)充滿(4)又,邊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①引人注目:②載歌載舞:(3)本文是采用先總述后分述的手法寫的,請用“——”劃出總述的部分。 (4)給課文分段,在段后標||。 (5)分述部分共寫了哪幾種花? 1. 多音字組詞。 shǔ(數數) liàng(力量) 數 量 shù(數學) liáng(丈量) 2. 把( )中不正確的讀音劃掉,用“√”表示正確的讀音。 你們瞧,我的步子(zǐzi√)有多大,比那(nǎnà√)時候要大一倍呢,所以原先數(shǔ√shù)的數(shǔshù√)要減少一半,應(yīng√ yìng)該量(liáng√ liàng)五步。 3. 給下列句子加標點。 (1)匣子里有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它小玩意兒。 (2)海底的動物真多啊!有海參、梭子魚、烏賊、章魚等。 4. 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被”字句。 (1)他果然找到木匣子。 “把”字句:他果然把木匣子找到了。 “被”字句:木匣子果然被他找到了。 (2)蘇聯人民趕走了法西斯。 “把”字句:蘇聯人民把法西斯趕走了。 “被”字句:法西斯被蘇聯人民趕走了。 5. 把句子補充完整。 (1)我們從小如果不努力學習,(將來就不能為祖國服務)。 (2)小華不光自己學習好,(而且還幫助學習上有困難的同學)。 (3)夜深了,老師(還在備課)。 6. 讀課文,完成練習。 課文以“木匣”為線索,敘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以及他從這件事中(受到啟發)的故事。學了這課,我懂得了(事物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無論做什么,都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采取不同的做法)。 7.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花壇 當你走進我們學校大門口,就能看見一個大花壇,它由三個小花壇組成。周圍是嫩綠的草地,美麗極了。|| 中間那個小花壇里,種著紅葉和含笑花,壇邊還圍放著一盆山茶花。“含笑”這個花名兒叫人一聽就覺得有趣,大概是因為這種花的花朵會露出親切的微笑吧!那紅色的山茶花火爆爆的,開得熱鬧,嫩綠的葉子隨風擺動,就像穿著紅裳綠裙的仙女,面對著太陽微笑,真惹人喜愛。 左右兩個小花壇里各種著玫瑰和杜鵑。玫瑰不但艷麗的色彩引人注目,它那撲鼻的香味,更令人陶醉。杜鵑花開得正艷,引來了一群群蜜蜂和蝴蝶,在花間載歌載舞。 朵朵鮮花,棵棵樹苗,把我們的校園打扮得更美了。春風吹來,花枝招展,似乎在對辛勤的園丁問好、致敬。|| (1)查字典。
要查的字 查什么部 再查幾畫 查什么字母 取哪一種解釋,打“√” 引人注目 氵 5 z (1)灌進去(2)集中在一點(√)(3)用文字來解釋詞句(4)記載,登記 載歌載舞 4 z (1)裝運,乘坐(2)承受(3)充滿(4)又,邊(√)
(2)聯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①引人注目:吸引別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點。②載歌載舞:一邊唱歌,一邊跳舞。(3)本文是采用先總述后分述的手法寫的,請用“——”劃出總述的部分。 (4)給課文分段,在段后標||。 (5)分述部分共寫了哪幾種花? 課文介紹了5種花,分別是紅葉、含笑花、山茶花、玫瑰、杜鵑。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從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培養他們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體會課文哪些內容寫得真實、具體。
3、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練習用“仍然”“雖然”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柯里亞最后講的話。使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哪些寫得真實、具體。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二、預習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生字的音。
2、思考: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他們做了哪些事?
三、檢查預習。
1、認讀生字。
2、指名回答預習中的問題。
四、結合課后第2題,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第一段(1—3)寫柯里亞埋木匣。
第二段(4—12)寫柯里亞挖木匣。
第三段(13)寫柯里亞從這件事中受到的啟發。
五、講讀第一段。
1、指名朗讀。
2、讀后評議。
3、默讀第一段,思考:
(1)柯里亞埋木匣是在什么時候?那時他幾歲?
(2)柯里亞是怎樣將木匣埋起來的?
(3)柯里亞為什么把東西埋起來?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么不同?
4、討論思考題,檢查默讀情況。
(1)討論第1題,簡介時代背景。
(2)討論第2題,重點理解“剛學”“只會”兩個詞語。
(3)討論第三題,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東西多不能都帶走;受到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六、講讀第二段。
1、指名朗讀。
2、提出默讀思考題。
(1)他們什么時候挖埋藏的東西?從埋到挖經過了多長時間?
(2)媽媽是怎樣挖箱子的?結果怎樣?
(3)柯里亞開始是怎樣挖的?結果怎樣?后來為什么又挖著了?
3、討論思考題。
4、指導朗讀第二段。
七、講讀第三段。
1、指名朗讀。
2、提問:怎樣理解柯里亞最后說的這段話?(年齡小,步子小;年齡大,步子也大。)
3、學生自己結合生活實際談認識。
第二課時
一、指名分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總結全文,加深理解。
1、課文寫的是柯里亞埋木匣、挖木匣,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木箱、挖木箱呢?
2、課文為什么要寫小伙伴們的話呢?
三、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
1、引導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想,哪些地方寫得真實具體。
2、指名說哪些內容真實具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完成課后練習第5題。
1、指名朗讀,齊讀詞語。
2、指導記憶字形。
3、抄寫詞語。
4、將課文中含有“仍然”“雖然”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5、指導口頭造句,糾正不當之處。
6、將句子寫下來。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
30 柯里亞的木匣
時間變、年齡變、步子變
五步 四年后
埋 木匣 挖
十步 五步?
方法要變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4
一、初讀課文
1、今天,老師想請大家認識一位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板書:科利亞),誰來讀讀這個可愛的名字?
2、科利亞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木匣,板書:木匣(請學生讀)
誰知道什么是木匣?(用木頭做的小箱子)
那么用鐵做的小箱子叫——鐵匣
用銅做的呢——銅匣
如果這個小匣子里裝的是餅干,我們可以把這個匣子叫作——餅干匣
如果里面裝的是你的寶貝,那這個匣子就又可以叫做——寶匣
有個小朋友特別愛說話,他的嘴就像一個小匣子,你猜猜看,這個小匣子里裝得最多的是什么——話語,那么就叫做話匣。
今天,科利亞給我們帶的是木匣,再次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預設:科利亞的木匣是怎樣的?
科利亞的木匣裝著些什么?
……
好,那么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他的小木匣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請大家打開課本,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一遍。請讀準每一個字,讀通每一句話,動動筆,先把有關句子畫下來。
3、交流
根據學生找到的出示句子:
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要讀好這句讀,我們首先得關注這些詞語:
盛著冰鞋小手鋸小玩意兒
誰能讀?(學生讀)
再把他們請回到句子中讀讀這個句子。(生讀)
看到那么多小玩意兒,你心里覺得怎么樣?(高興、驚奇、羨慕)
那么,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真好,讀一遍不但認識了上些生字新詞,還解決了一個自己提出的問題,真會讀書。
二、再讀課文,知事
1、科利亞圍繞木匣做了些什么事呢?請大家認真地讀讀課文想一想。
交流:
板書:埋木匣挖木匣
能把這兩件事的前后順序排一排嗎?
(四年前科利亞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亞挖埋下的木匣。)
聽明白了,你說的其實就是我們這篇課文的大致意思。
2、說課文主要意思
出示:四年前,科得亞看到媽媽把箱子埋在地下,于是,他向前走了步,。四年后,他們又加到了家鄉,他已能數到100了,他數了十步去,結果,最后他想了想,,終于。
三讀:知事也論人
1、快速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子、挖木匣子的'句子。(學生劃出交流)
交流一: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請學生讀一讀
他從家門口向前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里。木匣里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無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2、透過這些句子你覺得科利亞這個小朋友怎么樣?
預設:a聰明。媽媽埋箱子,他也跟著埋木匣,善于模仿;才五歲就會數到十了,特別聰明。
b能干。先挖坑,再放木匣,蓋上土,踩實泥土,撒上細沙,做得一點也不含糊,非常有條理。
看來,大家已經喜歡上這個可愛的小朋友了。你能這些句子重新組織一下,完整地說說科利亞埋木匣的過程?
課件出示:我會說科利亞埋木匣的經過:
科利亞看到媽媽,于是他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去做了,他
交流二:挖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
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提及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透過這兩個句子,你又了解了關于科利亞的哪些信息?
預設:a有耐心。雖然挖了很長時間,仍然沒有放棄。
b愛動腦。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動動腦筋,量五步找到了木匣。
三、質疑
1、(引導學生讀板書)還有問題嗎?
為什么走十步找不到木匣,量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老師知道你對這個問題還有些疑問,相信再給我們一節課的時間,我們一定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而且還能得到很多啟示。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4.聯系實際生活懂得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利用生字詞卡片領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學習生字詞。
2、采用朗讀默讀對比讀讀讀畫畫等多種形式閱讀課文,理解課文。
3、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按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情。
教學重點
1、了解課文內容,懂得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通過生活中的小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科利亞的五歲相片,生字卡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一、預習探究
1、激趣談話,揭示課題
(課件出示5歲時的科利亞相片)孩子們,認識他嗎?是的,通過預習你們已經跟他很熟悉了,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故事。(板書“科利亞的木匣”,給匣注音,指導學生讀準。)
一般來說,木匣是什么樣子的?用紙做的匣子叫什么?那么科利亞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奧妙呢?那到課文中去找吧。
2、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下面請大家再次放開聲音朗讀課文,注意以下幾點:
①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讀音。
②一邊讀一邊思考課文講了什么故事。幫老師完成板書,理清文章敘述順序:木匣——木匣——
并思考這些內容分別是課文哪幾段寫的?
1學生在老師的導入中認識了科利亞,學會了“匣”字,增加了知識,激發了學習興趣。
2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情境,初讀課文,自讀字詞。
結合問題,邊讀邊思考。
1三年級孩子的年齡是九歲,大致和科利亞同歲。出示五歲的科利亞照片是為了引發學生對小時候的'回憶。對“匣”字的擴詞,是為了加大學生的詞語積累,并從實物或具體的語境中感悟匣的意思。
2三年級孩子的課前預習能力還是比較弱的,需要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再次預習。
二、合作
交流檢查交流:
1.卡片出示三個認讀的生字詞,采取領讀搶讀的方式來識記。重點指導“盛和量”兩個多音字的讀音,“匣”字學生容易讀成“甲”,再次強調。
2.課文講了科利亞和木匣之間的什么事?集體填空,討論。
3.同桌分段讀通課文。
1、通過多種形式學生正確品讀生字,區別多音字。
2、交流中學生大體說出內容,理清課文敘述順序,完成填空,得出:1——3自然段描寫埋木匣,4——12自然段寫挖木匣,最后一段寫受到啟發。
3同桌互檢課文的朗讀情況。
通過完成問題,便于學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學生的互助互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節省了課堂教學時間。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7
a組
一、辨別形近字,分別組詞語。
二、用多音字組詞。
三、按課文內容填空。
1.戰爭開始的時候,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____步,埋下了箱子。科利亞量了____步,埋下了木匣子。
2.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____,很快____。科利亞從門口起量了____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____步,他果然____。這是因為____。
四、讀下面的句子,用加粗的詞造句。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