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精選17篇)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積累語言,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性和說明的條理性。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3.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3.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設想
1.指導學生廣泛搜集有關故宮的資料,并利用一節課交流。
2.讀寫結合,指導學生仿《故宮博物院》介紹一處建筑群。
3.通過指導學生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課時: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基本內容,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故宮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國現存的的最完整的帝王宮殿建筑群,舉世聞名。我們可以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高級編輯黃傳惕所寫《故宮博物院》看作一篇解說詞,下面我們就順著作者的解說去參觀故宮博物院。
黃傳惕(1934—),湖南省平江縣人。1953年考入中山大學語言文學系,1954年該系合并到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編輯部,從事新聞和專題節目的編輯與政治、文教等方面的采訪工作。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祖國各地》、《歷史故事》節目的編輯。
作者正式動手寫故宮博物院是在1979年夏天,但是開始醞釀寫這篇文章,卻是在頭一年秋天,在寫另一篇文章《*頌》的時候,作者翻閱的有關*的資料,大都是和故宮連在一起的。*和紫禁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皇城的正門,是皇帝“金鳳頒詔”的地方;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的大門,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游人從這里出入。站在*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月臺上向北眺望,故宮的重重殿宇,一直鋪向景山的萬壽亭,在湛藍晴空下,閃耀著一片金輝,給人以壯美、雄偉的感覺,這就激起了作者寫故宮的強烈愿望。
第一步,泛讀課文。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求用著重號標出說明文的寫作的對象,用橫線標出文章的說明點,用序號標出意義段,用波浪線標出說明對象的特點,批注自己的閱讀理解,列出不懂之處。
在閱讀過程中校正讀音,積累詞語:
矗立(chù)鰲頭(áo)湛藍(zhàn)琉璃(liúli)藻井(zǎo)蟠(pán)龍金鑾(luán)殿擊罄(qìng)檀木(tán)坤寧宮(kūn)鎏(liú)金玉璽(xǐ)嬪妃(pín)上諭(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宮修繕(shàn)詔(zhào)書
⑴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①舉世聞名(全)
②溥天之下(同“普”)
③率土之濱(沿著)
④殘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⑤*(使……受害;使……遭殃)
⑵解釋下列詞語
①斗拱:我國傳統木結構建筑中的一種支承構件。
②額枋:額,匾額。枋,兩柱之間起聯系作用的橫木,斷面一般為矩形。
③殿試:科舉制度一級考試,在宮廷舉行,皇帝親臨主持。
一、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㈠概括大意
1.(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狀。
2.(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狀、規模及布局特色。
3.(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1.位置及歷史沿革
2.整體布局及建筑特點
前朝三大殿的結構及功用
3.主體建筑及其功用內廷及后三宮的功用
御花園及其特點
4.神武門及景山的形成
㈡質疑問難
1.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那樣安排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明確:本文以空間為順序,沿著游覽參觀路線,按照從南到北的順序有主有次地介紹故宮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從篇章上講是按照先總分總的順序寫的。逐一介紹各個宮殿之前,先概括介紹故宮的總體布局以及它的外觀概貌和建筑特點,最后一段,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對這個建筑群總體和局部的特點,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2.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明確: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
3.本文突出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明確:抓住了故宮的特點來介紹。作者突出了故宮如下方面的特點:
宏大壯麗: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宮城呈長方形,占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基上。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建筑精美: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臺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云……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霧,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著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
統一和諧的布局:紫禁城布局統一體現在很多地方:紫禁城東西南北各有一座城門;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座角樓;三大殿規模不同,用處不同,而從外觀上看屬同一組建筑;紫禁城前后兩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對稱,如三大殿和后三宮遙相呼應。
總結固趣
布置作業: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一
第2課時
教學目的
1.研討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2.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教學內容與步驟
情景激趣
故宮的布局,處處體現著“君權神授”的觀念。作為“三垣”之一的太微垣之南,有三顆星,被古人視為三門,起名曰:端門、左掖門、右掖門。故宮也按此布局,在前面建了端門、午門、午門東西各建有左掖門、右掖門。金水河穿過午門和正陽門之間,是天宮中銀河的象征。皇帝、皇后居的乾清宮、坤寧宮,兩宮名稱,取天地之意,因為“乾”表示“天”,“坤”表示“地”。在其東西兩側有日精門與月華門,則是“日”“月”的象征。另外的東西六宮,也分別象征著天上的十二星辰。這種布局,代表著“天地合一”的觀念,表示了封建統治的威嚴,同時也為了封建帝王豪華、奢侈生活的需要。
太和殿的內部,更強烈地表現了封建帝王的意識形態。太和殿內皇帝所用的“寶座”安置在一個高約兩公尺的精雕細刻的基座上,使“寶座”從平地升起,有如須彌座托著太和殿的縮影,這樣,實際上重復了一次太和殿的節奏,進一步加強了皇帝的。在太和殿內空間的處理也很有特色。“為了突出以寶座為中心的明間部分,還充分運用了光與色彩的裝飾效果,把當心明間的四根金柱瀝粉畫成盤龍,而且全部貼金。這四根盤龍金柱,光彩奕奕,十分典麗而雄壯,同其余森然林立的暗紅色柱列形成強烈對照,不僅標志出明間的特殊重要地位和空間范圍,并賦予明間以相對獨立的性格。”(《建筑師》,1980年第2期,第151頁)殿里的裝飾大量采用了龍的形象,柱子上纏的是龍,屏風、寶座上雕的是龍,屋頂上盤的是龍,皇帝錦袍上繡的是龍,……太和殿可以說是龍的世界,皇帝在這里成了“真龍天子”。……此外,在殿內有限的面積密集著72根巨大的柱子,其中有6根金龍柱子。大量的柱子完全超出了實用的需要,表現出帝王的威嚴和永恒統治的幻想。
第二步,精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1.作者為什么要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
明確: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主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觀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重點介紹養心殿,是因為它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征。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能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能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3.作者是怎樣介紹寫太和殿的?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明確:先寫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其次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第三是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第四是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磬、煙霧繚繞。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
第三步,選讀相關內容,個性解讀
1.你對課文還有哪些不同見解?
2.學了本文,你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收獲?
總結固趣
布置作業:
預習《說“屏”》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
2.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特性以及具體說明。
3.增加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
通過讓學生擔當導游的活動方式,了解本文按空間方位順序,沿著參觀門路,著眼于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逐次先容建筑物的說明特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的說明順序。在逐一先容各個宮殿之前,先概括先容故宮的整體布局以及它的外觀概貌和建筑特性,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先容。最后一段,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做綜合總括。故宮中的每個宮殿也有它的整體構制和構成部分,課文一般也是按先總后分、先外后內的順序加以先容。
2.學習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特性。
學習說明文應首先抓住被說明對象的特征,因而我們在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抓住故宮的總特性: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作風。然后通過細讀課文,擔當導游這一形式,逐一先容這些特性,從而對故宮博物院有整體而明晰的印象。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
3.根據游覽門路,確定參觀的重點景點。
1.細讀文章,填空完成文后示意圖,了解故宮布局特性。
1.整體了解故宮知識,質疑發問。
默讀文章,整體了解故宮博物院的基本知識,用筆劃出自己沒有理解的地方,發問。
學生看書,然后質疑發問。學生互答解決基本疑難。有個別難點可以放到后面學習中再講。
2.再讀文章,了解故宮主要特性。
細讀課文,圈點重要的詞句,概括故宮的主要特性?完成文后示意圖。
學生看書順次概括。特性是:故宮的特性: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獨特作風。
三、第二步,明白參觀門路以及參觀重點
規模宏大的故宮建筑群,占地72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這么答一個建筑群,我們改如何領著游客參觀呢?
二、第一步,初步了解故宮景點相關知識
教后反思:我們看到了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壯麗,我們看到了太和殿建筑的精美,我們看到了故宮整體布局的統一。也深切體會到我們勞動群眾的智慧,讓我們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感到自豪。
布局特性:
14、《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
(2)紫禁城分為兩大部分。紫禁城以保和殿北面的小廣場為界把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筑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
學生研讀課文,圈點批劃環節詞句。
(3)故宮建筑是對稱是布局。整個故宮宮城呈長方形,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呈對稱建筑;宮城東西兩側的宮殿也是對稱布局,東面有一個宮殿,西面也會建一座同樣的建筑。紫禁城前后兩大部分的建筑基本上相對稱,如三大殿和后三宮鞭長莫及。
2.依據布局特性,確定游覽門路。
四、第三步,熟悉重點景點,演練導游先容
學生思考回覆。我們應該按照從南到北的空間方位順序,順次帶領游客參觀故宮的主要建筑。
提起故宮大家都沒有陌生,可如果讓你做一名導游,去先容故宮,你就沒有一定能勝任了,今天的你們都是導游班的實習導游員,故宮博物院就是你們的實習景點,今天你們的任務就是要面向游客先容故宮博物院。下面讓我們為今天的導游活動,開始準備吧。
請根據我們的參觀門路,確定你帶隊的重點參觀景點。
學生根據課文說明事物的詳略。確定各自的參觀重點。
好,下面,我們先請一名導游。用簡潔的語言,清楚的給我們先容一下,我們今天的導游重要景點,以及門路。
學生模擬導游先容參觀門路。
3.了解內廷特性,比較異同。
根據故宮的建筑布局特性,我們今天的導游門路如何確定呢?
1.明白先容三大殿順序以及重點。
我們明白了參觀門路以及重點景點之后,我們下面要重點了解主要景點的相關知識。
請重點研讀有關三大殿說明段落4—9段,思考我們應該按照什么順序,抓住三大殿特別是太和殿的哪些特性進行導游先容。
故宮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在故宮的中軸線上,這種嚴整的布局,以及同組建筑物之間講究同中有異、沒有同組建筑物之間講究對比與呼應,使得故宮的布局嚴整而沒有失于死板,這都是我國傳統審美觀的表現。
導游四的導游詞可設計為:游客們,你們好,你們中細心的人會發現,太和殿的位置正坐落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而太和殿里天子坐的金漆雕龍寶座,也在這條中軸線上。你們知道為什么么?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天子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都在這里接受朝賀。過去封建天子憑仗雄偉的建筑表現威嚴,因而它在設計方面具有獨特的象征意義,皇宮是全國的統制中心,天子是皇權的中心。
導游三的導游詞可設計為:進入太和殿內,我們會感遭到其內部裝飾的莊嚴雄壯。大家請看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俯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宏大的雕金蟠龍。……梁枋間彩畫爛漫,有雙龍戲珠、單龍翔霧,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細心的游客會發現在太和殿裝飾最多的圖案是龍,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么?對,天子自稱是龍的化身,自命為真龍天子,因而用龍做裝飾更表現出其特殊身份和地位。除了用龍做裝飾表現皇權外,太和殿在位置安排上也獨占匠心,究竟這里面有什么秘密請聽下一個導游的先容。
了解了先容順序和重點后請同學們自由準備,模擬導游先容三大殿以及太和殿,要求:導游詞能抓住事物特性條理清楚的進行解說。
1.導游接龍活動。
第二課時
一、導游先容活動
請學生自由準備。
請學生模擬導游先容。請一個同學先容三大殿,另一個同學先容太和殿的外觀,再接下去先容太和殿的內部裝飾,最后一個同學先容太和殿的位置和功用。
導游一的導游詞可設計為:游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去到三大殿。三大殿位于紫禁城的中心,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構成,三大殿規模沒有同,用處沒有同,而從外觀上看屬同一組建筑。各位游客請看,三大殿宏大壯麗、建筑精美聳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臺階上,臺階的三層都用漢白玉欄桿圍繞,上面刻有龍鳳流云。而且舉措措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三大殿中最重要的建筑是太和殿,下面就請另外一個導游領著大家繼續參觀太和殿。
先容三大殿以及太和殿,下面請導游繼續領著我們參觀太和殿。
導游二的導游詞可設計為:各位游客我們此時已經去到了太和殿。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天子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十分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代表性。各位游客請看太和殿是故宮的殿堂,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它有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揭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太和殿的內部裝飾更是莊嚴雄壯,就請我們的下一個導游領著大家進入太和殿繼續參觀吧。
2.導游先容三大殿和太和殿。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去到故宮博物院,故宮在北京的中心,是一座城中之城。故宮原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當時叫紫禁城,后去清朝滅亡,就改稱故宮,因為故宮中的支藏特別歉富,有九百多萬件,所以又叫故宮博物院。故宮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參觀這座規模宏大的建筑群。因時間有限,今天我們會沿著紫禁城的中軸線,從午門出發,過金水橋,上臺階重點參觀三大殿中的太和殿。過太和殿、中和殿到保和殿,進入乾清門內的內廷,即俗稱的后宮。重點參觀乾清宮和御花園。然后從神武們出故宮上景山再看故宮全景。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游覽門路以及參觀重點,但愿我的先容能讓大家對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基本了解。謝謝。
2.小結。
二、第四步,出故宮,登景山,回望總結
學生思考回覆。我們可以按照從總到分的順序,先整體先容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的特性,然后按照由外到內的順序順次先容太和殿的外觀以及內部裝飾和位置功用,特別要突出建筑及裝飾上突出皇權的特性。
參觀完“前朝”之后,游客一行去到了“內廷”也就是俗稱后宮的地方。請各位導游重點了解有關內廷先容的文段,邊看邊比較,與“前朝”三大殿相比,“內廷”的建筑作風、裝飾圖案、以及功能做用有什么沒有同?
請學生看書思考回覆,最后使其明白:“內廷”建筑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御花園。它的主要做用是天子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布局相同,但裝飾由龍變為鳳,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很多。特別是御花園更是園林建筑作風,幽雅、清靜、仿佛如同蘇州園林。
通過導游的先容真讓我們大開眼界,看到了三大殿以及太和殿精美的建筑,宏大壯麗的規模,還了解了三大殿在布局上的獨占特性。
在各位導游的帶領下我們游覽完了故宮,請問導游這時候候我們去哪呀?
學生可能回覆:我們的游覽還沒有最后結束,請大家跟著我出神武門上景山。到了,我們現在就在景山之上,請向南方看,故宮就在我們腳下。大家看,此時的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真讓我們驚嘆呀!
三、全文總結
學生完成示意圖填空,然后總結布局特性。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故宮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結構特點,可以運用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本文的寫作思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的得當的寫作方法,形成描寫復雜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獲得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說出故宮的布局特點和行文思路。
【教學難點】掌握事物說明文空間順序的寫作特點,并體會故宮的建筑美。
三、教學方法
游覽參觀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故宮博物院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學生平時在影視作品中對故宮的印象,增強本課的帶入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是首先寫了故宮哪些宮殿呢?
2.這幾座宮殿的順序是怎樣的?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寫宮殿的句子,從中發現文章的書寫順序:“中軸線”“南向北”。
(三)深入研讀
在大致了解故宮的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導游”帶我們去看看故宮為大家講解課文中提到的這些宮殿,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故宮結構,同時很好的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1.教師繼續引導發問:“如果你去故宮你會選擇那些宮殿去參觀呢?”
明確:太和殿。
2.大家為什么想去這個地方參觀呢?
明確:發現文中主要寫的事物。引出詳略得當的寫法。在描寫這樣一個復雜事物的時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無法寫出亮點來抓住讀者眼球的。體現了作者在寫作時的重點突出。板書:詳略得當。
3.范讀:
(1)“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
(2)“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
3.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作者此時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寫故宮的呢?
明確:作者是在遠處和近處去描寫的。
教師總結概括:作者是站在遠處整體的總寫,從近處上詳細的分寫,將事物的整體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讀者的面前。板書:總分結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會看到哪些景象并談談你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以“我與故宮”為主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利用本文學到的“總分結合”的手法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字數不限。例如: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4
《故宮博物院》教學設計
二十一中 黃冬梅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掌握說明文的基本知識:怎樣抓住特征來介紹事物,理清說明順序,了解常用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而本課是這一單元中唯一一篇以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
二、教學對象分析
首先初中學生空間概念不很強,其次是有許多學生沒有見過故宮。“僅憑老師一張嘴,任你天花亂墜”的講析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所以,只有憑借直觀的畫面,形成感性認識,然后才能達到目的。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動眼、動腦、動手、動口,從而突破空間想象困難,明確說明文的空間順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理解故宮的建筑布局及特點。
2、培養把握實物說明文空間順序和立足點的能力
3、開闊眼界,激發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1)理解說明的空間順序——條理性
(2)方位詞的準確運用——立足點
2、難點:找立足點。
五、教法設計
從實際出發,遵循知識傳授與能力發展相結合,形象感知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性情陶冶與知識拓展相結合以及學生本位的原則確定本課的教法:
1、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興趣。
2、讓學生當導游,從總體上把握全篇說明順序、建筑結構及布局,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以課文第六段為突破口,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實現以點代面的目的,突出課文重點,解決難點。
4、口頭作文,鞏固知識,促使能力遷移。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一提起北京,大家就會想到什么?(長城、故宮、圓明園、天壇、頤和園等等)是的,北京是一座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的古城,長城、故宮、天壇、頤和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紅墻黃瓦的巍峨宮殿,去領略我國古代宮殿建筑的風采。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初讀課文,我了解到 ”的句式,談對課文的理解。
2、小結:全文按照參觀游覽的路線,詳略得當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功用。從不同方面印證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高度贊揚了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精美和勞動人民的智慧。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重尋作者行蹤
1、請到過故宮的同學當導游,演示課件,帶領全班同學參觀故宮。
2、師生一起理清課文說明順序:
(1)、填寫課后練習一中的圖表
(2)、小結:文章基本上沿中軸線由南向北推進,又輔以左右(東西)兩旁建筑加以介紹,同時將線路上的建筑分成幾個部分,總體、個別介紹相結合,給人清晰鮮明的印象
3、變個順序說故宮
(1)、假如你站在景山上介紹故宮,你將怎樣解說?
(2)、假如逆作者的路線而行,你將如何導游?
(四)、精讀5——8段,引導學生透徹理解寫太和殿的文字
1、作者為什么重點解說太和殿?
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建筑的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利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外觀氣勢雄偉、色彩壯麗,內部裝飾莊嚴富麗,處處飾以龍形,且建于中軸線上,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特點。
2、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運用了哪些說明
方法?
內 容:規模、外觀、內部擺設和裝飾、功用、位置
空間順序:從外到內、由下到上 、先中間后兩邊
說明方法:列數字、摹狀貌
3、從第六段中找出方位詞,確定立足點
運用空間進行說明,方位詞的準確使用很關鍵,所謂方位詞就是表示方位的詞,如上、下、左、右、前、后、東、南、西、北、中等,然而確定方位詞是有標準的,我們把這個標準叫做“立足點”或“觀察點”,離開了立足點就無所謂上下左右。由此可見,研究方位詞,便可以確定立足點。
4、口頭作文:介紹電教室。
注意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五)文化熏陶
(多媒體展示幾組建筑圖片,配以老師的解說。)
建筑沉淀著深厚的文化,更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的國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會有不同風格的建筑。下面請大家欣賞幾組圖片:
布達拉宮是西藏的標志性建筑物,它將宮殿、寺廟與靈塔融于一體,并吸收漢族及印度、尼泊爾寺廟的建筑特色,形成獨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風格。
云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個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門樓,門樓是整個建筑的精華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繪、凸花磚等材料,串角飛檐,花枋輕巧,斗拱重疊、玲瓏剔透、雄厚穩重不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結構技巧上也獨具風格。
四大名樓,它們各具特色的造型,無不體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懸空寺,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設計非常精巧,建筑藝術高超。
江南古鎮,河衢交錯,臨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鄉間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緩緩而行,櫓聲篙影,漁歌回蕩,如詩如畫,儼然是夢中的水鄉……
所以,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也有人說“建筑是無言的史詩”,是“人類文明的紀念碑”。
(六)布置作業
從以下作業中任選2題
1、故宮的設計貫穿了“君權神授”的思想,這一思想是如何體現在建筑中的,說說你的理解。
2、在你的語文資料庫中設立一個“建筑覽勝”專欄,多方收集有關建筑的資料。
3、從文中摘抄10個形容詞,寫一段課外練筆。
4、以空間順序寫一篇說明文,介紹我們的學校,或者你的家、你的房間。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5
一、加粗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鰲頭(áo) 雍正(yōng) 迥然(huí) 琉璃瓦(liú)b.湛藍(zhàn) 額枋(fāng) 矗立(zhù) 中軸線(zhóu)c.蟠龍(pán) 鎏金(liú) 后妃(fēi) 紫禁城(jīn)d.檀香(tán) 擊磬(qìng) 藻井(zǎo) 金鑾殿(luán)二、從下列語句中,選出只有兩個錯別字的一句是( )a.大殿廓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b.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聯,而景然有序。c.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d.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廷院,彎彎的金水河象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坐精美的漢白玉石橋。三、填空題故宮又稱________和________,它的“三大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三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宮博物院》說明的重點是________。四、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故宮博物院》一文采用的是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使我們對故宮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印象。b.《故宮博物院》的特征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c.作者是以自己參觀的路線作為說明順序的,這也是故宮由南到北的建筑順序。d.說明文中沒有詳寫和略寫的區別,而記敘文中有這種區別。五、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問題(一)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梁柱,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臺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臺,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后是雕龍屏。方臺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彩,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1.第一段中使用的主要說明方法是________。2.“金瑣窗”的“瑣”的意思是________。3.兩段文字分別先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再從________部說明了________。4.太和殿的特征是________,殿內裝飾以龍為主題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5.第二段中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立足點是什么? 6.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表達方式是________。7.選文對太和殿的說明體現了故宮的什么特點? (二)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們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距今雖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2)。③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橋上,可以(3)左右。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筑中也是罕見的。1.文中橫線上(1)(2)(3)處依次應填補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b.(1)珍品; (2)奇巧; (3)隨意c.(1)精品; (2)精巧; (3)任意d.(1)珍品; (2)精巧; (3)隨意2.文中加粗詞“巧奪天工”是針對什么而說的?3.三段文字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對象的建筑結構特點(每個特點不得超過25個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①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三)①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它是人類藝術寶庫的一顆燦爛的明珠。②凡爾賽宮建于路易十四時代,1661年動土,1689年竣工,至今約有290年的歷史。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宮殿建筑氣勢磅礴,布局嚴密、協調。正宮東西走向,兩端與南宮和北宮相銜接,形成對稱的幾何圖案。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顯得端正而雄渾。宮殿外壁上端,林立著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③凡爾賽宮宏偉、壯觀,它的內部陳設和裝潢富于藝術魅力。500多間大殿小廳處處金碧輝煌、豪華非凡。內部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十七、十八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宮內還陳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藝術品,其中有遠涉重洋的中國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畫家、裝潢家勒勃蘭和大建筑師孟沙爾合作建造的鏡廊是凡爾賽宮內的一大名勝。它全長72米,寬10米,高13米,連結兩個大廳。長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園開的巨大的拱形窗門,另一面鑲嵌著與拱形窗對稱的17面鏡子,這些鏡子由400多塊鏡片組成。鏡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蘭的巨幅油畫,揮灑淋漓,氣勢磅礴,展現出一幅幅風起云涌的歷史畫面。漫步在鏡廊內,碧澄的天空、靜謐的園景映照在鏡墻上,滿目蒼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蔥蘢的園林中。④正宮前面是一座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園內樹木花草的栽植別具匠心,景色優美恬靜,令人心曠神怡,站在正宮前極目遠眺,玉帶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點點,兩側大樹參天,郁郁蔥蔥,綠陰中女神雕像亭亭玉立。近處是兩池碧波,沿池的銅塑豐富多姿,美不勝收。1.第①段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的,并用了________的說明方法突出凡爾賽的藝術價值。2.第②段是交代凡爾賽宮________和________的時間,然后說明全宮占地總面積,從中可以知道凡爾賽宮共分兩大部分:________和________。3.第②③段中使用什么說明方法,并各舉例分析其作用。 4.作為宮殿建筑,故宮博物院和凡爾賽宮有什么相似之處? 5.在建筑、陳設、裝潢等方面,兩座宮殿的主要不同點是什么? 【參考答案】一、d二、b(a.廓(廊) b.聯(連)景(井) d.廷(庭)象(像)坐(座))三、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太和殿。四、c五、(一)1.列數字 2.連環形花紋 3.外;太和殿的外觀;內;內部裝飾4.最大;皇帝是龍的化身 5.方位詞: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立足點:朱漆方臺和雕金蟠龍 6.描寫 7.宏大壯麗,建筑精美(二)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態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4.(1)圣母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飛閣流丹,氣勢非常雄偉。 (2)木雕飛龍: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 (3)魚沼飛梁:是一個方形荷花魚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飛梁,人行橋上可隨意左右。 5.空間順序 (三)1.地理位置;打比方2.動工;竣工;宮殿建筑;園林 3.“全宮占地110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凡爾賽宮占地面積大、氣勢磅礴的特點。“宮頂建筑摒棄了巴羅克的圓頂和法國傳統的尖頂建筑風格,采用了平頂的形式”運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它的端正、雄渾的特點。 4.規模宏大,布局嚴密、和諧,建筑精美,外觀壯麗。 5.故宮突出封建帝王的皇權地位;凡爾賽宮講究藝術魅力和欣賞價值。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運用尋讀法、面試閱讀法、跳讀法等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閱讀。
2.學習按“明確閱讀任務、快速閱讀全文、鎖定相關材料、仔細閱讀局部、篩選相關信息、完成閱讀任務”的六步驟完成本課閱讀任務一。
3.遷移有目的地閱讀六步法,自主完成任務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游覽路線圖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暑假里,國慶節,很多同學都出門旅游了,飽覽了祖國的壯麗山河,老師在暑假里去了一趟貴州,這是我游覽的路線圖。我從成都東站坐高鐵到達貴陽市,當天游覽了市區的甲秀樓和黔靈公園。第二天驅車往東北方向,游覽佛教名山梵凈山。第三天往東南方向,去感受了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鎮遠古城,然后向南參觀了千戶苗寨,這是中國的苗族聚居地,品嘗了那里的長桌宴。然后西南到達有地球綠寶石之稱的荔波大小七孔,最后一站游覽黃果樹瀑布,回到貴陽市。在這張簡易的路線圖上有景點、線路和方向,我還標注了起點。我了解到國慶節很多同學沒能出遠門,今天我們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大家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去北京參觀故宮,大家齊讀課題。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走,我們出發了!
二、學習用“六步法”完成任務一
1.播放故宮視頻,欣賞了這氣勢恢宏的皇家宮殿,相信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走進去一睹它的美,但參觀前我們需要設計好路線圖,這樣才能玩得更有意義。請大家讀第一個任務。
2.為完成這個任務,給大家一些提示,出示自讀提示一,再送給大家一把金鑰匙,生讀。
3.誰來分享這四則材料所講述的內容,生匯報。那哪幾則材料是我們畫路線圖所需要的呢?生答,師板書(一景點三出入四平面圖)
4.為了畫出路線圖,我們鎖定了一三四則材料。請大家讀自讀提示二,給大家一個建議,可將材料一和材料四結合起來閱讀,每讀完一段,就圈出景點,然后在材料四中找到相應的景點,這樣故宮的整個布局就裝進你的腦袋里了。學生五分鐘后匯報自己提取的信息。
5.提取這些信息后,大家可以畫路線圖了,路線圖上應該畫出什么呢?(板書:景點線路方向)出示ppt,現在用兩分鐘時間畫出路線圖。誰先來給大家介紹你設計的路線圖,最先嘗試的同學離成功最近哦!(通過你的介紹,我非常明確我的游覽路線了,謝謝你!還有沒有不一樣的路線?)
6.我們完成了第一個閱讀任務,回顧一下我們的步驟和方法。第一老師先讓大家明確了閱讀任務,然后迅速瀏覽全文,鎖定了一三四則材料,再仔細閱讀局部,最后畫出了路線圖。又用到了哪些方法呢?
三、練習用“六步法”完成任務二(遷移)
接下來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步驟和方法完成第二個任務,時間8分鐘,開始。每人先獨立完成再分小組交流最后全班匯報。
四、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生談)
2.老師小結:采用恰當的閱讀方法再按照這樣的步驟來完成閱讀任務,這是我們要掌握的閱讀策略,也是本單元我們要掌握的語文要素。
故宮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從不同角度去欣賞它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美,我們下節課再來感受它的美。下課!
板書設計:
故宮博物院
閱讀步驟:閱讀方法:
1.明確閱讀任務尋讀法
2.快速閱讀全文面式閱讀法
3.鎖定相關材料跳讀法
4.仔細閱讀局部提取關鍵信息
5.篩選相關信息……
6.完成閱讀任務
教學反思:
學生對于本節課的閱讀步驟和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方法肯定是還沒有完全掌握的,需要在學習這個單元的其他幾篇課文中再不斷地運用。之前在磨了課后才發現其實應該選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然后把這個有目的的閱讀步驟和方法教給學生,然后再借助后面幾篇課文來反復運用,這樣就能達到融會貫通,按照教材編排來說,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應該用來練習的。
這篇課文是出自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這個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是要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基本的閱讀策略,形成運用閱讀策略的意識。這是部編版教材第四次以閱讀策略為主線組織的單元內容。第一次是三年級上冊,教學生會猜測,第二次是四年級上冊會提問,第三次是五年級上冊教提高閱讀的速度的方法。這種特殊的閱讀策略單元是以前北師大版沒有的,在教這樣的單元時我思考了三個問題:1.為什么安排這幾個閱讀策略單元?2.這幾個單元與其他單元是什么關系?3.其他單元不教閱讀策略嗎?思考了這些后,我明白了這個單元重在通過課文教方法,所以教學方法上不同于其它單元,不能按照常規課文那樣解決字詞,理解課文內容那樣的流程來上。
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故宮博物院》是一組非連續性文本,課上我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尋讀法、面式閱讀法、跳讀法等閱讀方法有目的地閱讀。學習按“明確閱讀任務、快速閱讀全文、鎖定相關材料、仔細閱讀局部、篩選相關信息、完成閱讀任務”的六步驟完成本課閱讀任務一。遷移有目的地閱讀六步法,自主完成任務二。遵循從認知到實踐再到遷移的規律。
這個單元的教學強調不讓學生提前預習,就是為了讓他們在課堂上習得方法,然后實踐遷移。路線圖聽起來簡單,但我們在磨課的過程中發現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學生拿到四則材料非常陌生,對于畫路線圖無從下手,要么照搬材料四的平面圖,這樣其實就違背了通過課文來教學生有目的地閱讀這一初衷。下次遇到沒有圖的材料就會束手無策。所以我采用出示貴州旅游路線圖的方式導入,讓學生明確簡易的路線圖是怎樣的,再進入課文。
本單元的教學與其它單元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課文需要反復、多次地閱讀。為了體會不同的閱讀目的下閱讀材料選擇的不同、閱讀方法選擇的不同,課文的學習就不能一次完成。學生每帶著一個目的閱讀,都需要再回到課文中,選擇各自對應的內容,運用恰當的方法,完成相應的任務。所以這堂課有兩個閱讀任務,每次方法會不同,而且完成第一個任務出現了兩次自讀提示,都屬于帶著不同的要求在讀。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7
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1、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和總分結合的方法;
2、學習本文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宮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
4、進一步學習說明的方法。
二、課時分配:
三課時
三、預習提綱
1、通讀課文,標清自然段;
2、看課文各頁下的注解,掌握詞語解釋;
3、其他生字詞借助工具書正音解詞。
教學過程
一、字詞教學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diàn)蟠(pán)龍鎏(liú)金藻(zǎo)井檀(tán)香御(yǜ)花園妃嬪(pín)湛(zhàn)藍修繕(shàn)
鳴鐘擊罄(qìng)詔(zhào)書中軸(zhóu)線
2、解釋詞語:
磬: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
攢:聚集,集中。
鰲頭: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后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鋁和鈉的硅酸化合物燒制成的釉料,常見的有綠色和金黃色兩種,多加在粘土的外層,燒制成缸、盆、磚瓦等。
藻井:(見課本注釋)
蟠龍:(見課本注釋)
中軸線:中心線。
二、理清順序和結構
1、要求學生依照課文中的導游去游覽故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課后練習一圖。(順次板書或用投影)
討論重點問題:
2、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引導學生理清各段之間的關系,了解結構,(邊講邊板書畫線句,也可不用板書)
問題: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劃出主要詞語。
1節:故宮的位置和歷史沿革
(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
我國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歷史)總寫
2節:故宮整體布局及特點
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3節:午門及護城河
4節:三大殿概況(總寫)
5、6節:太和殿(分寫)
7節:中軸線(插寫)
8節:太和殿(分寫)
9節:中和殿(分寫)
10節:保和殿(分寫)
11節:小廣場(前朝后廷間的過渡)
12節:乾清宮
13節:交泰殿
14節:坤寧宮
15節:御花園
16節:神武門與景山看故宮
三、重點研讀
1、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太和殿。
2、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一整體的臺基——臺基修建得很高(三層臺基高七米),并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著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梁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著多姿多態的龍);最后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說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征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借雄偉的建筑顯示其威嚴。使用的說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說和分說相結合。
3.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
歸納: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
5、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課后作業
1、寫一篇介紹學校校園的說明文,字數不限。
2、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家里有電腦可以上網的同學可直接在搜索欄內輸入“故宮博物院”中文字樣,即可打開故宮博物院網頁。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8
關于紫禁城(樓慶西)
1.紫禁城的規劃
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侯爵陳珪和工部侍郎吳中負責北京和紫禁城的規劃設計。
任何一幢或一組建筑,決定其規模和內容的自然首先是它們的功能需要,宮殿建筑也是如此。紫禁城是封建帝王執政和生活之地,具有多方面的功能。第一是辦理政務,需要有舉行各種禮儀和處理日常政務的殿堂、衙署、官府;第二是生活起居,包括皇帝、皇后、眾多的皇妃、皇子和太祖、太后生活、休息用的寢宮、園林、戲臺等;第三是供皇帝及其家族進行宗教、祭祀活動與念書習武的場所,如佛堂、齋宮、藏書閣、射騎場等;還有為以上各項內容服務的建筑設施,包括膳房、作坊、禁上房、庫房以及龐大服務人員的生活用房。據統計,在紫禁城內總共有近千幢房屋。
從歷代皇宮建筑群的規劃可以看到,帝王處理政務的殿堂總是放在宮城的前面,稱為前朝;生活起居部分放在后面,稱為后寢或后宮;這種合乎實際功能需要的前朝后寢的布局成了歷代皇宮的基本格局。明朝的紫禁城也是這樣,在這里,屬于前朝部分的主要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位于中軸線的前部,它們是皇帝在重大禮儀和節日召見朝廷文武百官,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不但有龐大的殿堂和廣闊的庭院,還要有做各項準備和作為儲存設備的眾多配殿與廊廡。
后寢部分有處于中軸線上的乾清、交泰、坤寧三座宮,它們是皇帝、皇后生活起居和處理日常公務及舉行內朝小禮儀的場所。三宮的兩邊有供太后、太妃居住的西六宮;供皇妃居住的東六宮和供皇太子居住的東西六所;供宗教與祭祀用的一些殿堂,供皇帝休息、游樂的御花園以及大量服務性建筑也散布在后寢區里。所有這些前朝、后寢兩部分的各種建筑都按照它們不同的功能和性質分別組成一個又一個院落,前后左右并列在一起,相互之間既有分隔,又有甬道相聯,組成龐大規模的皇宮建筑群。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王朝。他的臣下在咸陽興建起宏大的宮室。劉邦因為剛打下天下就大興土木而感到不妥,丞相蕭何對他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無以重威。”(《史記·高祖本紀》)可見古人早就知道宮殿建筑需壯麗宏大以顯示皇帝之重威。明朝帝王通過紫禁城所要表現的正是這種一代王朝的無上權威與宏偉的氣勢。
當時的規劃者是采取什么手法來實現這種要求的,遺憾的是,沒有發現保留至今的第一手文字與圖像資料,我們只能通過對紫禁城的具體研究與分析去探討當時規劃的思想與手法。
2.紫禁城建筑布局
在中國古代,禮可以說是統治者用以治國的根本。禮制是什么?《禮記》第一篇《曲禮上第一》說得很清楚:“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說:“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禮是決定人倫關系,明辨是非的標準,是制定道德仁義的規范。禮不僅是一種思想,而且還是一系列行為的具體規則,它不僅制約著社會倫理道德,也制約著人們的生活行為。這些規范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內容就是建立一種等級的思想和等級的制度。
在一部《禮記》中可以見到不少有關建筑形制的規范與要求。《周禮·冬官考工記第六》中將城市分為天子的王城,諸侯的國都和宗室與卿大夫的都城三個級別,規定:“王宮門阿之制五雉,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經途九軌,環途七軌,野途五軌。門阿之制,以為都城之制。宮隅之制,以為諸侯之城制。環途以為諸侯經途,野途以為都經途。”這是說王城的城樓高九雉,每雉高一丈,即高九丈;諸侯城樓按王城宮隅之制即高七雉;宗室都城城樓則按王城門阿之制,只能高五雉。王城的經途即南北向大道寬九軌,可并行九輛車;諸侯城的經途相當于王城環城道路的寬度,即寬七軌;而宗室都城的經途,只能有王城城外道路的寬度,即五軌之寬。
《禮記·禮器第十》中講:“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又說:“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規定從宮室、器皿的大小,死后墳頭的高低,棺槨的厚薄都有等級的區別,越大越高貴。在宮室、廟堂的建造中,又以建筑群的規模和房屋之高低為貴賤的標準。
為了讓禮在實踐中具有可操作性,歷代統治者制定了各種更為具體的規章制度,并將它們列入國家的法典。唐朝的《營繕令》中規定:都城每座城門可以開三個門洞,大州的城正門開兩個門洞,而縣城的門只能開一個門洞。帝王的宮殿可用有鴟尾裝飾的廡殿式屋頂,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只能用歇山式屋頂,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懸山式屋頂。明朝在建國之初即對親王以下的各級官民的宅第規模、形制、裝飾都有明確的制度。《明會典》中規定:公侯,前廳七間或五間,中堂七間,后堂七間;一品、二品官,廳堂五間九架;三品至五品官,后堂五間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廳堂三間七架。
“間”指房屋的寬度,兩根立柱中間算一間,間數越多,面寬越大。“架”是指房屋的深度,架數越多,房屋越深。“廡殿”“歇山”“懸山”都是中國古代建筑的屋頂形式,根據它們不同的構造和形式,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分別代表房屋由高級到低級的不同等級。所以,等級制在建筑上通過房屋的寬度、深度,屋頂形式,裝飾的不同式樣等被表現出來,建筑往往成了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征與標志。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相比,宮殿建筑的象征與標志作用自然會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所以我們首先從禮制的秩序與等級來探討紫禁城的規劃與建筑布局。
先從位于中軸線上的各座城門、院門說起。午門是整座宮城的大門,位于紫禁城的最南面。高高的城臺上,中央有一座九開間的大殿,在它的兩翼各有13間的殿屋向南伸出,在這殿屋兩端各有一座方形的殿堂,這種呈冂字形的門樓稱為“闕門”,是中國古代大門中最高級的形式。午門大殿用的是廡殿重檐式屋頂,這也是屋頂中最高級的式樣。午門作為紫禁城的大門,同時又是皇帝下詔書,下令出征和戰士戰后凱旋向皇帝獻俘的地方。每遇宣讀皇帝圣旨,頒發年歷書,文武百官都要齊集午門前廣場聽旨。官員犯死罪,傳有“推出午門斬首”之說,其實明、清兩朝執行死刑斬首示眾的地方是在離午門有相當距離的菜市口,午門廣場只是對官員執行“杖刑”的地方。午門城臺下正面有三個門洞,左右城臺各有一門稱為掖門。正面中央的門洞是皇帝專用的門道,除皇帝外,皇后在完婚入宮</PGN0120B.TXT/PGN>時可進此門;各省舉人匯集京城接受皇帝殿試,中了狀元的進士可由此門出宮,這算是特許的了。百官上朝,文武官員進出東門,王公宗室進出西門。如遇大朝皇帝升殿,朝見文武百官人數增多,和皇帝殿試各省晉京的舉人時,才把左右掖門打開,文、武官分別進出東、西兩掖門,各省舉人則按在會試時考中的名次,單數走東掖門,雙數走西掖門。一座午門的五個門洞也表現出了如此鮮明的等級制度。
紫禁城的后門為神武門,位于中軸線之北。神武門原稱玄武門。玄武為古代四神獸之一,從方位上講,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宮殿的北宮門多取名玄武門。清朝第二任皇帝康熙名玄燁,為了避諱,將玄武門改為神武門。神武門也是一座城門樓形式,用的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但它的大殿只有五開間加周圍廊,沒有左右向前伸展的兩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門低一個等級。
午門的北面是紫禁城前朝部分的大門太和門。太和門不是宮城之門而是一組建筑群體的大門,因此它沒有采用城樓門的形式,用的是宮殿式大門。大門坐落在白石臺基之上,面闊九開間,進深四間,上面是重檐歇山式屋頂,這是在屋頂中僅次于重檐廡殿頂的等級,大門之前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只銅獅把門,銅獅坐落在高高的石座上,張嘴瞪目,形態十分雄偉,增添了這座大門的威勢。明、清兩朝的帝王除在重大節慶日必須親臨太和殿舉行大朝儀式外,平日遇到需下詔頒令時往往在這座太和門內接見文武百官。所以太和門除了作為前朝的大門外,還有“御門聽政”的用處。
紫禁城后宮部分也有一座大門,稱乾清門,它位于前朝保和殿的北面,也是一座宮殿式大門。面闊五開間,單檐歇山式屋頂,也有白石臺基,門前左右也有一對銅獅子把門。但它畢竟是后宮的大門,所以在屋頂形式、面闊大小、臺基高低、銅獅子的形態上都比太和殿要低一個等級。在禮制規定的許可范圍內,為了不失后宮大門的身份,特別加建了兩座影壁,呈八字形聯接在大門的左右,與乾清門聯成為一個整體,使這座宮門也頗有氣勢。
我們再看一下中軸線上的幾個庭院、廣場和廣場上的主要建筑。從午門進紫禁城,首先來到一個橫向的廣場,面積有26000平方米。北面為太和門,左右兩邊各有門廊圍合成為封閉性的庭院。在廣場的中間,橫列著一條稱為金水河的小河,橫貫東西,將廣場分為南北兩半。河上架著五座有漢白玉白欄桿的石橋,正對著太和門。紫禁城里并沒有自然河道,這條金水河從何而來?
原來在中國人的環境觀念中,背山面水是一種理想的模式,甚至以風水的形式被固定下來,即使沒有自然的地勢環境,也要人工創造出相應的條件以求得吉祥與安寧。紫禁城在興建時,用挖掘護城河的泥土在宮城的北面堆筑了一座景山,又從護城河中引出水流,自紫禁城的西北角流入宮中,并讓它流經幾座重要的建筑前面,以造成背山面水的吉利環境。于是,在這座重要的太和門前出現了這條金水河,河道彎曲如帶,也稱為“玉帶河”。當年皇帝御門聽政,文武百官清早就立候在這條玉帶河的南面,等帝王駕到,即從太和門的左右兩側臺階上門聽旨。玉帶河不僅具有風水作用,也有排泄雨水、供水滅火的功能,它橫貫太和門前,無疑也增添了環境的意趣,加強了廣場的藝術表現力。
進入太和門到前朝部分。先是一個十分寬廣的庭院廣場,紫禁城的中心大殿太和殿就坐落在廣場之北。太和殿是宮城最重要的一座殿堂,皇帝登基、完婚、壽誕,每逢重大節日接受百官朝賀和賜宴都要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禮儀。其后的中和殿是帝王上大朝前做準備與休息的場所。中和殿北面的保和殿是皇帝舉行殿試和宴請王公的殿堂。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組成紫禁城前朝的中心,無論在整體規劃與使用功能上都處于整座宮城最重要的位置,尤其以太和殿最為突出。
太和殿面闊11開間,共寬60.01米;進深5間共33.33米;通高35.05米;建筑面積2377平方米,它是中國留存的古建筑中,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屋頂最高的一座大殿。屋頂自然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臺基有三層,共高8.13米,三大殿共用這座大臺基。三層臺基的四周有石欄桿相圍,臺基的前后左右設有臺階,其中前后的臺階有左右并列的三道,中央一道為專供帝王上下的御道,御道上雕著九條龍紋。在最上面的一層臺基上,位于太和殿的前方,還布置著象征國家長治久安、江山永保的銅龜、銅鶴、石嘉量、日晷和成排的銅香爐。每當大朝之日,龐大的儀仗隊羅列廣場,旌旗招展,百官上朝,鐘鼓齊鳴,殿前香煙繚繞,這氣氛是頗具感染力的。試想當年朝廷百官或各路使節要覲見皇上,先在午門或太和門外候旨,然后經幾道門闕進入廣場,穿過儀仗隊,爬上高高的三層臺基才能進到太和殿,這種環境造成了一種威懾力。當年的規劃者和匠師們就是這樣運用最大的廣場,最高的臺基與建筑,最講究的裝飾,通過環境的經營,及建筑本身的形象與裝飾使紫禁城威武壯觀
后宮也有三座主要的大殿。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朝前期這里是皇帝、皇后的寢宮,有時皇帝也在這里接見下臣,處理日常公務。其后是交泰殿,為皇后接受皇族朝賀的地方。最北面的坤寧宮為皇后居住的正宮。清朝時將它分作東西兩個部分。西半部分按滿族習俗,沿墻設大炕,室內安置大鍋,每逢祭日,皇室在這里殺豬、做米糕、喝酒祭祀諸神。東半部為皇帝結婚用洞房,設有龍鳳喜床,雙喜字影壁等。三座宮殿同處于中軸線上,并且坐落在同一座臺基上。乾清宮與坤寧宮用的是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式屋頂。按禮制,后宮比前朝要低一個等級,所以這里的臺基只有一層。乾清宮前面的庭院遠沒有前朝的那么寬廣,在乾清門與大殿之間還連著一條甬道,使人們進入后宮大門后直接可以走到乾清宮而不必由庭院登上高高的臺基。凡此種種,都可以使人明顯地感到這里是供帝王生活的寢宮,不需要像前朝宮殿群那樣地威嚴而宏偉。
紫禁城的規劃與建筑布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世界觀和宇宙觀。古人認為世上萬物皆分陰陽,男性為陽,女性為陰;方位中前為陽,后為陰;數字中單數為陽,雙數為陰等等。在紫禁城,屬于陽性的帝王執政的朝廷放在前面,將皇帝、皇后生活的寢宮放在后方,這不僅適應使用功能方面的需要,也符合陰陽之說。前朝安排了三座大殿,后宮部分只有兩座宮(即乾清和坤寧二宮,交泰殿是后期加建的),符合單數為陽,雙數為陰之說。
古人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所組成。地上的方位分作東、西、南、北、中五方;天上的星座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官;顏色分為青、黃、赤、白、黑五色;聲音分作宮、商、角、徵、羽五音階。同時還把五種元素與五方、五色、五音聯系起來組成有規律的關系。例如天上五官的中官居于中間,而中官又分為三垣,即上垣太殿,中垣紫微,下垣天市,這中垣紫微自然又處于中官之中,成了宇宙中最中心的位置,為天帝居住之地。地上的帝王既然自稱為天之子,這天子在地上居住的宮殿也應該稱為紫微宮。漢朝皇帝在都城長安的未央宮即別稱紫微宮。明、清兩朝把皇帝居住的宮城禁地稱為紫禁城自然是事出有據了。五官除中官外,東官星座呈龍形,與五色中東方的青色相配稱青龍;西官星座呈虎形,與西方的白色相配稱白虎;南官星座呈鳥形,與南方朱色相配稱朱雀;北官星座呈龜形,與北方玄色(黑色)相配稱玄武。所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成了天上四個方向星座的標記,也成為地上四個方位的象征,因而也成了人間的神獸。秦漢時期已經有了四神獸紋樣的瓦當,成為當時用在宮殿上的特殊瓦當。唐朝長安的皇城和宋朝汴梁的宮城,它們的南門都稱為朱雀門,北門都稱為玄武門。明、清朝紫禁城的午門也稱為“五鳳樓”,鳳本屬鳥類,所以午門也是朱雀門,北面的宮門自然稱玄武門。
五種顏色中,除了東青、西白、南朱、北黑以外,中央為黃色,黃為土地之色,土為萬物之本,尤其在農業社會,土地更有特殊的地位,所以黃色成了五色的中心。在紫禁城,幾乎所有的宮殿屋頂都用黃色琉璃瓦就不奇怪了除了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之外,紫禁城的規劃者和營造者還采用了哪些原則和相應的手法呢?我國著名的建筑史學家傅熹年教授從紫禁城院落面積和宮殿位置的模數關系上進行了探討。他對紫禁城主要院落和重要建筑仔細測量與分析,發現了一些現象:
首先,測得后寢二宮組成的院落東西寬118米,南北長218米,二者之比為6∶11;由前朝三大殿組成的院落東西寬234米,南北長437米,二者之比同樣為6∶11;而且后者的長、寬都幾乎為前者的二倍,即前朝院落的面積等于后宮院落的四倍。其次,在后宮部分的東、西兩側各有東西六宮和東西五所,經測量,這東、西兩個部分的長為216米,寬為119米,這尺寸與后宮院落大小基本相同。由此可以看出,前朝院落與東西六宮、五所的面積都可能是根據后宮院落大小而定的。傅教授認為,中國封建王朝的建立,對皇帝來說是“化家為國”,所以以皇帝的家,即后宮為模數來規劃前三殿與其他建筑群,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另外,如果在后宮院落和前朝院落的四角各劃對角線,那對角線的交點正落在乾清宮和太和殿的中心。這很可能是一種決定建筑群中主要殿堂位置的設計手法,中心之前為庭院,之后安排其他建筑以突出主要殿堂的地位。這種現象在北京智化寺、妙應寺等重要寺廟中同樣存在。傅教授還發現,前朝三大殿共處的工字形大臺基,其南北之長為232米,東西寬130米,二者之比為9∶5。按陰陽之說,單數為陽,陽數為九屬最高,五居中,所以古代常以九和五象征帝王之數,稱“九五之尊”。在這座重要的臺基上采用此數,應當說不是設計者的無意巧合。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宮城,占地達72萬平方米,近千幢的房屋面積也有16萬平方米,要把這樣多的建筑安排妥當,使它們既能滿足宮廷各種物質功能的需要,又要合乎禮制,創造出表現封建帝王權勢的空間環境,當時的規劃和營造者必然采取了各種技術與藝術手段,在缺乏確切史料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通過多方面的研究探討,從而揭示出古代營造者們的規劃思想與具體的設計手法。
(選自《中國古建筑二十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故宮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結構特點,可以運用總分結合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本文的寫作思路,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的得當的寫作方法,形成描寫復雜事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獲得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自豪感,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夠說出故宮的布局特點和行文思路。
【教學難點】掌握事物說明文空間順序的寫作特點,并體會故宮的建筑美。
三、教學方法
游覽參觀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視頻導入,播放故宮博物院的視頻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聯系學生平時在影視作品中對故宮的印象,增強本課的帶入感。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是首先寫了故宮哪些宮殿呢?
2、這幾座宮殿的順序是怎樣的?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寫宮殿的句子,從中發現文章的書寫順序:“中軸線”“南向北”。
(三)深入研讀
在大致了解故宮的基礎上,教師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導游”帶我們去看看故宮為大家講解課文中提到的這些宮殿,通過這個環節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故宮結構,同時很好的鍛煉了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1、教師繼續引導發問:“如果你去故宮你會選擇那些宮殿去參觀呢?”
明確:太和殿。
2、大家為什么想去這個地方參觀呢?
明確:發現文中主要寫的事物。引出詳略得當的寫法。在描寫這樣一個復雜事物的時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無法寫出亮點來抓住讀者眼球的。體現了作者在寫作時的重點突出。板書:詳略得當。
3、范讀:
(1)“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
(2)“從龍口里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
(3)、引導學生理解文意,體會作者此時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寫故宮的呢?
明確:作者是在遠處和近處去描寫的。
教師總結概括:作者是站在遠處整體的總寫,從近處上詳細的分寫,將事物的整體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讀者的面前。板書:總分結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會看到哪些景象并談談你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以“我與故宮”為主題收集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利用本文學到的“總分結合”的手法說出來或者寫出來,字數不限。例如:故宮是我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瑰寶,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1987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本是導游詞,我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以參觀的方法進行學習,我現在回想剛剛的教學設計,其實可以讓學生去繪制一下參觀游覽的地圖,這樣就更能在空間位置上理清本篇文章的寫作順序,打到一種更為立體的教學,課下我會積極反思,將這一方法落實到我的教學設計當中。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解故宮這一世界遺產的規模、布局等建筑特點。
2、 學習本文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結構特點,體會空間順序在說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體運用及作用。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故宮體現出來的封建皇權本質上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古代人民勤勞智慧的欣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過程與方法
課前自學,課中師生互動、講練結合,課后完成有針對性的校本作業。
【教學重點】
1、 詳細解讀太和殿部分,學習本文運用空間順序說明建筑物(群)的操作方法。
2、 認識找準某個觀察立足點并運用方位詞對說明建筑物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
1、 理解封建皇權是如何具體體現在故宮建筑的各個方面的;
2、 體會本文有條不紊地組織說明內容的結構特點。
【教學準備】
學生自主預習,教師制作課件。
【教學安排】
一教時
【教學要點】
1、激趣導入;
2、通過提問或小測,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3、課件展示故宮風貌;
4、理清作者的游蹤,了解文本段落之間的過渡與銜接,理解“總—分—總”的結構順序,以突破第二個教學難點
;5、結合課后練習一,弄清故宮建筑群是由哪些大小建筑組成的;結合篇幅比重,理解其說明詳略安排與意圖,突破第一個教學難點;
6、結合課后練習二,師生解讀(5—8)段介紹太和殿的部分,突出第一和第二教學重點,突破第一個難點。
7、運用恰當的方位詞,口頭介紹我們班的教室;
8、完成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校本作業。
【教學步驟】
一、激趣導入
請到過同安影視城的同學介紹影視城的大概風貌,可以從規模特點或建筑風格、建筑布局等方面來介紹。
二、借助提問檢查預習:
1、 給加點字標音:
2、具體說說文中交代作者游蹤的語句:
3、解決課后練習一。
三、借助問題,解師生共同解讀課文。
(一)課文各段說什么?作者按什么思路組織材料的?作者參觀故宮的路線圖與課文的結構有什么內在聯系?
(二)作者是如何具體說明故宮建筑群特點的呢?希望通過語段的解讀,深入了解故宮作為封建帝王工作生活的地方,它在建筑上有什么規格要求,希望達到統治者的什么意愿。課文說明最詳細的是哪座宮殿呢?是太和殿。接著,我們通過解讀5段、6段和8段,不僅可以學習作者如何找準立足點觀察,如何運用方位詞的,同時,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窺見封建帝王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1、指名朗讀第5段。解讀:本段運用列數字和摹狀貌的方法,從外觀上說明太和殿的結構特點,突出它的雄偉壯麗。太和殿作為一個例子,具體體現了故宮建筑群的“規模宏大壯麗”的特點。
2、指名朗讀第6段。解讀:本段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按空間順序,運用列數字、摹狀貌方法,從內景上具體說明太和殿建筑精美。方位詞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方位詞,景物的布置就會混亂;如果調換方位詞順序,那么,展現在讀者眼前的就是另一番光景。可見,方位詞的運用使說明條理清楚,讀者可以通過想象了解太和殿的內景。
3、第7段交代太和殿的位置、用途,有關聯到中和殿與保和殿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小過渡。
4、指名朗讀第8段。
解讀:龜、鶴是長壽的象征,松柏表示長青,它們寓含著皇權鞏固、皇帝長壽的意思。
小結:這四段主要介紹太和殿的外觀、內景、位置、用途,品讀完,太和殿在大家心中應該有了個較清晰的影子了。從全文把握,思考:
(1)太和殿體現出故宮三大特點中的哪些特點?
明確: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扣準文本分析)
(2)為什么要重點介紹太和殿呢?
明確:A政治角度上:是行使政治權力、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也是皇帝寶座所在地,是皇權象征。B建筑角度上:是故宮最大的宮殿,最能完整體現故宮本質特點。這樣寫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突出了太和殿的中心位置。
(三)了解中和殿和保和殿
(四)了解后三宮。
四、小結教學內容
五、知識鞏固:
(板書設計詳見課件ppt)
1、全文結構及游覽路線回顧。(PPT展示)
2、說明對象、類型、特點、結構、順序、說明方法及作用
明確: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
說明類型——事物說明文
說明特點——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說明結構——總分總
說明順序——有南往北的空間順序
說明方法:
分類別:如介紹三大殿及后三宮——使文章層次分明。
列數字:如“御花園面積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說明御花園建筑之多。
作比較:如“這里的建筑布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 —— 突出事物的特點。
打比方:如“仿佛進入蘇州園林。”—— 形象、直觀地說明御花園的園林特色。
舉例子、摹狀貌:如“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姿多態,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騰龍的姿態。
說明語言:準確,周密,簡明(“現存”)
六、布置作業:
完成與建筑相關的篇章閱讀訓練題。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了解祖國傳統建筑藝術,了解故宮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和偉大成就。
2.了解方位詞在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事物時的重要作用。
3.整體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學習按照空間順序說明復雜事物的寫作思路。
4.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學以致用,初步學寫說明文。
5. 學習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進一步發揚民族的創造精神,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學習。
【教學重點、難點】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的說明技巧。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本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3.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教學準備
一、導語設計
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樂四年(即1406年),歷時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1925年改名為故宮博物院,它是世界上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需要掌握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 蟠(páan)龍 鎏(liú)金 玉璽(xǐ) 妃嬪(Pín) 湛(zhàn)藍 .......
上諭(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宮 修繕(shàn) 擊罄(qìng) 詔(zhào)書 .......
(2)詞語解釋
玲瓏:精巧細致。
湛藍:深藍。
布局:全面安排。
肅穆:嚴肅而恭敬。
幽雅:幽靜而雅致。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和諧動聽。
井然有序:形容整齊的樣子。
2.提問:
(1)故宮坐落在什么地方?
(2)故宮的規模有多大?
(3)故宮為什么又叫“紫禁城”?
(4)皇帝的金殿在什么大殿中?
3.教師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
明確:* 端門 午門 漢白玉石橋 太和門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小廣場 后三宮(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御花園 順貞門 神武門
三、理解文章的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的特征
本文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說明對象是故宮博物院。記得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曾明確:說明事物首先是抓住特征,那么作者抓住故宮博物院的哪些特征來寫?請迅速從課文中找出答案。
(答案:規模宏大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
四、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1)提問: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明確:本文是按照空間順序說明介紹故宮的,大體上按照游覽參觀路線沿中軸線由南向北逐次介紹的。
(2)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理解課文總說、分說相結合的特點。
明確:第1、2段是總說,概括介紹故宮的位置、歷史、在古建筑中的地位、總體布局和藝術風格。中間(3~15)是分說。根據故宮的特點,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廣場為界把故宮分為前朝和內廷兩部分分別加以說明。前朝主要介紹“前三殿”,先介紹殿前建筑(4),然后依次介紹太和殿(5~8)、中和殿(9)、保和殿(10)。內廷主要介紹“后三宮”,分乾清宮(12)、交泰殿、坤寧宮(13),接著總結介紹后三宮的彩畫圖案(14)和御花園(15)。最后一段對故宮作總的概括,再次強調其藝術特點。借登臨景山俯瞰故宮全景,對上文的具體分說作綜合總括,再次突出這個建筑群布局的和諧統一,使讀者獲得明確、完整的印象。
五、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作特色
1.學生精讀5~8段,思考:
(1)第六段總的順序是先下后上,其中有兩個“立足點”,各是什么?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明確:兩個“立足點”分別是方臺和雕金蟠龍。下面以方臺為立足點,依次向上、向后、向左右兩旁寫。上面以雕金盤龍為立足點,依次向下、向周圍寫。
(2)文章強調中軸線用意是什么?
明確:說明建筑意圖——把皇帝寶座安在中軸線上,以象征皇權。
(3)第六段的說明重點是什么?
明確:重點說明太和殿的用途。
(4)三大殿為什么太和殿介紹得最詳細?為什么多次寫龍?
明確:三大殿是故宮的中心,而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皇帝的寶座在太和殿。另外,太和殿也是最顯故宮氣派的地方,所以介紹得最詳細。
主要寫龍的原因有兩條:一是說明對象的特征決定的。故宮建筑突出龍,對故宮的說明也突出龍。二是龍的象征意義決定的。歷朝歷代皇帝都把龍作為自己的化身。龍也是作為皇權的化身。
六、課堂小結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一、學習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體會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宮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宮在建筑設計上處處反映以封建帝王為中心的特點。
三、學習方位詞。
教學設想
一、運用已經學過的關于說明文的知識和的“預習提示”,理清本篇的結構層次和說明順序,可結合讓學生填寫示意圖的方式進行。
二、重點研讀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的有關段落,其他說明可一讀而過。在討論中,強調介紹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筆墨,要詳略得當,詳略的處理卻須根據建筑物的特點而定。
三、師生共同總結,當堂完成一定量的練習。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掃除文字障礙;
1.給下列黑體的字注音:
金鑾(luán)殿蟠(pán)龍鎏(liú)金玉璽(xǐ)妃嬪(pín)湛(zhàn)藍上諭(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宮修繕(shàn)擊罄(qìng)詔(zhào)書
2.解釋黑體的字:
舉世聞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濱(沿著)
殘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禍國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閱讀“學習重點”和“自讀提示”,明確學習本課的重點。
二、速讀,理清結構層次:
1.教師發下示意圖(部分城門、宮殿名稱可預先填上),要求學生依照書上的導游去游覽故宮。按照課文介紹的順序把書上提到的城門、宮殿在圖上填全,并用線條和箭頭連結起來,讓學生對故宮的整體布局有總的印象。
2.提問:故宮的整體布局分為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學生根據課文第十一段的內容和所填示意圖作口述。)
3.分析課文結構層次及各部分的說明中心: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歸納:
第一部分(1):概括說明故宮稱屬、歷史及現狀。
第二部分(2--21):介紹故宮的歷史、現狀、規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紹故宮的文物價值和興衰歷史。
三、導讀,討論重點問題:
1.全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2.課文重點介紹的對象是什么?
3.(前朝──太和殿;內廷──養心殿)
4.研讀5--8段重點介紹太和殿的部分,
5.討論:
(1)各段說明的重點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點來介紹的?劃出表現這些特點的主要詞語。
(3)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從對太和殿的介紹中你能看出故宮建筑設計的主要特色嗎?
(4)這部分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師生討論后明確:
寫太和殿:
5段:寫外觀特征,抓住色彩特點。如:湛藍、金黃色、青藍點金、紅色、金鎖窗、朱漆門。
6段:寫內部裝飾,抓住龍的姿態特點。如:蟠龍、金龍、雙龍戲珠、單龍飛舞、行龍、坐龍、升龍、降龍。
7段:寫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權的特點。如: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皇帝寶座在這條線的中心點上。
8段:寫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嚴氣氛的特點。如:跪滿百官、排列儀仗、皇帝端坐、鳴鐘擊罄、煙霧繚繞。
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體現了故宮的本質特征,即處處反映出以皇帝為中心、皇權至上的建筑設計特點。所以建殿于中軸線上;因皇帝自詡為真龍天子,因而處處飾以龍形。
這部分采用了從外向內的說明順序,從殿外寫到殿內;寫殿內設置又按照方位順序寫:正中、上面、背后、兩旁、殿頂、中央、周圍等。請注意方位詞語用其在表意上的準確性。
4.研讀17--18段,重點介紹養心殿的部分,討論:
(1)這兩段重點介紹了什么內容?
(2)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3)主要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明確:這兩段重點介紹了養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統治活動的中心。是按時間順序進行說明的,采用了舉例說明的方法。
四、總結,完成課堂練習:
1.在眾多的宮殿中,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太和殿和養心殿作為重點來介紹?
明確:從全文看,重點說明前朝和內廷;就局部而言,重點介紹太和殿和養心殿。因為太和殿是故宮建筑的主體,最能體現故宮建筑設計的特色──處處體現封建帝王“唯我獨尊”、皇權至上的思想。重點介紹此殿,就能使讀者窺一斑而知全貌。養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動中心,文章較詳細地介紹封建帝王的罪惡歷史,說明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體現出“故宮”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點說明。
2.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在介紹建筑群時,分清主次,采用有詳有略的寫法,這樣才能突出重點,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寫出來,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重點與詳略的安排,卻要根據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課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體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確:2、21段都是對故宮全貌的總寫,而且前后呼應。這兩段之間的部分則是對故宮建筑的分寫,這樣顯得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4. 4、11段分別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總寫,這兩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對“三大殿”和“內廷”的分層。11段在全文中還起著分界、過渡的作用。
5.至此,明確采用的說明順序:
是按照先總后分再總的順序寫的。分說以方位為序,由南到北、從外入內寫去。這樣,有利于說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給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3
班級 姓名 小組 評價
【學習目標】
1、讀課文,扎實記憶文中字詞,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特點。
2、通過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3、全力以赴,陽光展示,培養愛國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
掌握文章以空間為序的寫作特點
【使用說明】
1、 大聲朗讀課文兩遍,充分預習:
① 邊讀邊給生字、生詞作記號。給段落標上序號。
② 再讀課文,抓住關鍵詞語,按順序主出故宮博物院的參觀路線(注意:方位詞)
③在此基礎上總結本文的說明順序有什么特點。
2、 認真限時完成,規范書寫;小組合作討論,答疑解惑。
【自學導航】
一、檢查預習:
矗立( ) 鰲頭( ) 湛藍( ) 琉璃( ) 鎏金( )
蟠龍( ) 中軸線( )金鑾殿( ) 擊磬( ) 玉璽( )
檀木( ) 攢( ) 乾清宮( )坤寧宮( ) zhào ( )書
肅穆( ) 上諭( )額枋( ) 藻井( )垂脊( )
jiǎo( )健 妃嬪( )翊坤宮( )修繕( )jiǒng( )
玲瓏:
湛藍:
布局:
肅穆:
幽雅:
悠揚:
井然有序:
舉世聞名:
二、讀課文,劃分文章結構層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說明順序。
三、走進故宮
1、今天我們組織一個免費旅游團,我是導游,因有事情,已先行來到太和門,你們是如何從天安門到太和門與我匯合?
2.現在已經進入了故宮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話可要說在前頭,本次參觀是免費的,導游無錢可賺,我可不會給大家做詳細的講解。
3.①走進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請描繪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兩相對照,課文的語言好在哪里?
②走,進去看看。
③在介紹中,描述龍有十次之多,為什么?
④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4.由于旅社時間安排過緊,本次參觀故宮博物院只能允許大家詳細參觀和殿,其余幾個景點只能邊走邊看了。下面我們馬上要到神武門搭車了,在出來的路上還可以欣賞到哪些宮殿呢?
【拓展遷移】
按空間順序畫出故宮的示意圖。
【自主練習】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間,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XX年),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筑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原來屋架全靠墻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撐。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屋頂黃綠琉璃瓦相間,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個侍女,是我國現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們或梳妝,或灑掃,或奏樂,或歌舞,形態各異,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生動,衣紋流暢,真是巧奪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距今雖近千年,鱗甲須髯,仍然像要飛動,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與工藝的(2)。
③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撐。橋邊的欄桿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橋上,可以(3)左右。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古建筑中也是罕見的。
1.文中橫線上(1)(2)(3)處依次應填補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1)精品; (2)奇巧; (3)任意
b.(1)珍品; (2)奇巧; (3)隨意
c.(1)精品; (2)精巧; (3)任意
d.(1)珍品; (2)精巧; (3)隨意
2.文中加粗詞“巧奪天工”是針對什么而說的?
3.三段文字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說明對象的建筑結構特點(每個特點不得超過25個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說明順序是________。
【本課小結】
【當堂檢測】
作者對“故宮博物院”的介紹可謂有條不紊,既突出了景物的特點又不蔓不枝,給了我們深深的啟迪,我們也借鑒這一寫法寫作文。
1.介紹我們學校較有特色的一個建筑物。(如教學樓、綜合樓、操場等。)
2.介紹教室、微機室。
要求:任選一題,注意用空間說明順序(運用恰當的方位詞語),選定立足點。
自主練習答案;
1 .d 2.圣母像及侍女像的神態和造型 3.圣母殿;木雕盤龍;魚沼飛梁 4.(1)圣母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極為寬敞,卻無一根柱子。飛閣流丹,氣勢非常雄偉。 (2)木雕飛龍: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云生,一派生氣。 (3)魚沼飛梁:是一個方形荷花魚沼,沼上架十字形的飛梁,人行橋上可隨意左右。 5.空間順序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故宮的建筑及功用特點。
2、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3、學習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能說說有關下列圖片的故事嗎?
二、故宮博物院簡介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為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并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建筑學家們認為故宮的設計與建筑,實在是一個無與倫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是上罕見的。它標志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三、作者簡介
黃傳惕,湖南省平江縣人,1943年生。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祖國各地》《歷史故事》節目的編輯。他是當代的作家。
四、預習生字詞
金鑾殿蟠龍鎏金琉璃藻井鰲頭
上諭傀儡中軸線修繕擊磬詔書
橫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著通過去。
繚繞:回環纏繞。
錯綜:縱橫交叉。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五、初讀課文搶答下列問題
1、故宮博物院座落在哪里?
2、“三大殿”具體指哪三座大殿?
3、皇帝在哪座大殿舉行登基大典?
4、雍正后,封建學子的最高級考試在哪座大殿進行?
5、“后三宮”具體指哪三宮?
6、文中說故宮建筑有哪些特點?
六、研讀課文
1、假如你要由天安門到神武門,要走哪些門,哪些大殿?請同學們根據文章內容,完成課后習題一。
①填寫故宮示意圖。
②本文作者是按什么方向介紹故宮的?
③本文采用了哪一種說明順序?
七、精讀課文
1、這么多的建筑,作者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重點介紹的是哪一處?
2、在介紹太和殿時,按什么順序介紹的?立足點是什么?立足點的選擇根據方位詞來確定,在書上圈點出方位詞。
3、太和殿為什么要設在中軸線上?其內景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為什么?
八、學有所得
1、介紹說明事物時怎樣才能做到重點突出?
2、學習本文后在寫作說明文上有什么啟示?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5
一、 教學目標
1、 積累文中重點字詞,了解故宮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 學習課文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事物的方法。
3、 學習本文在選材組織上突出重點,有詳有略的方法。
4、 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 教學重點
1、 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學習按一定的順序介紹建筑物。
2、 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方法。
三、 教學難點
掌握并學會運用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物。
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媒體
投影儀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介紹故宮博物院)
(二)檢查預習,疏通字詞。
(三)作者簡介。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了解本文的說明對象,完成課后練習一。
明確:說明對象——故宮博物院
說明順序——由南到北的空間順序(作者的參觀路線)
3、 故宮的整體布局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有哪些建筑?
(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各個建筑)
明確:前朝——三大殿、文華殿、武英殿
內廷——后三宮、東六宮、西六宮、御花園
(五)再讀課文,理清全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位置,歷史,整體特點。(總)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分)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紹景山,從景山回望故宮,再次點明故宮的整體特點。(總)
(六)重點研讀
1、故宮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紹了哪座建筑?(太和殿)
2、課文哪些段落介紹了太和殿?(5-8段)
3、仔細閱讀這四個段落,思考以下問題: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明確:5段:外觀特征
6段:內部裝飾
7段:建筑位置
8段:用途
說明順序:由外到內
(2)作者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說的重點?
明確: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小結:課文在組織材料上突出重點,詳略搭配的特點。
(七)課堂小結
(八)布置作業
寫一篇小作文,介紹學校或自己的房間。
要求:按照空間說明順序,重點突出,300字左右。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整體特征
學習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學習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學習文章圍繞中心突出重點的寫作方法
通過對故宮的認識,培養對祖國傳統建筑藝術的熱愛和自豪感
教學重點:
了解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情況
按空間順序說明建筑物
教學難點:
以空間為序的說明方法。學習確定立足點和準確使用方位詞
作業內容
預習:查閱相關資料準備“圖文并茂說皇城”
寫自己的家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以空間為序說明事物的順序,體會這類說明文的條理性。
2.認識并學習方位詞語的準確運用。
3.了解故宮博物院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認識古代勞動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創造才能,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教學設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廣播稿。據此,可設計一種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授課方式。在這種總體設想下,可分為兩個步聚:第一步,教師以導游或解說員身份介紹故宮博物院的總體概況第二步,在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下,由學生擔任導游,就某些局部內容向大家介紹,借以指導朗讀,增強學生對空間的感性認識,縮短與課文的距離。
2.對全文內容的掌握,可以與處理課后練習結合起來,首先組織學生熟悉課文,標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詞語;在這個基礎上,分組討論填寫練習一的《故宮博物院示意圖》;最后,全班一起討論填寫《故宮博物院示意圖》,使學生對全文空間說明順序,清晰分明的結構層次形成清楚的認識。
3.對說明的重點太和殿,可采取綜合方法處理,空間方位可由學生解決,政治含義以教師分析為主,最后用課后練習鞏固。
4.繪制《故宮博物院導游圖》(不標建筑物名稱和導游路線)大圖或投影膠片均可。備用。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故宮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結構層次說明順序。
2.初步認識故宮建筑群雄偉、壯麗的總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解題。
1. 注音: 矗立 鰲頭 湛藍 藻井 斗拱 蟠龍 金鑾殿 擊磬
檀木 攢 乾清官 坤寧宮 肅穆 額枋 矯健 鎏金
翊 妃嬪
2.解釋字義、詞義:攢 揮霍 湛藍 井然有序 點綴 錯綜相連 和諧 迥然不同
以上字詞可出示字詞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題。
學生朗讀“預習提示”第一句。
教師:這篇課文就是介紹故宮博物院的一篇說明文。(加黑字板書)
教師朗讀課文第1段,學生標注有關名稱,
教師提示;“紫禁城”:中國古代皇帝自稱天了,他的住地稱皇宮、紫宮,是禁地,不許百姓靠近,所以稱紫禁城。這個詞表明了它過去的封建性質和功用。
“故宮”:明清兩代已成為歷史,皇宮被人們稱為故宮,這是人們習慣的稱呼,表明著時代的變遷。
“故宮博物院”:博物院展覽陳列各種文物標本,供人們參觀。這個詞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為此,我們才能去參觀這座“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
課題采用“故宮博物院”既介紹了歷史淵源,也體現了現實功能,與文章內容一致。
二、學習課文一、二段,了解故宮概況與全貌。
提問:如果我是一名導游,你們是來首都北京觀光的游客,我們就要去游覽故宮博物院了,你們首先需要我介紹一些什么呢?
歸納:首先要介紹概況,即位置、歷史、價值。對這些,剛才我在讀第一段時做了介紹。
提問:我們現在來到了故宮的正門天安門前,我這位導游又該介紹些什么呢?
歸納:應當介紹一下它的全貌。課文第二段就做了如下說明:
教師朗讀第2段。
這一段介紹了故宮的四座城門,宮城的形狀面積,宮殿房屋數量,城墻、護城河和角樓。概括說,就是故宮的總布局。故宮建筑群的總特點又是什么呢?
同學齊讀第2段最后一句。
“規模宏大,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十六個字,四個主謂短語,整齊和諧的從四個方面概括了建筑群的總特點,全文就是圍繞這十六個字說明的。
三、學習課文3——19段。理解課文主體的空間說明順序。
(一)學習課文3——10段。
1.默讀,標注有關建筑物的名詞,表明方位的詞語和說明走向的詞語。
2.四人一組討論,填寫練習一中《故宮博物院示意圖》有關部分(第2段中介紹的也一并填寫)。
3.出示《故宮博物院導游圖》,邊討論,邊填寫,邊講析。(圖,見文后)
講析:天安門是文章導游的起點。“里”、“前面”、“東西”、“北面”、“中心”等詞語標明了方位。“從……往里走,沿著……穿過……到……。走進……”,“過了……就到了……”表達空間轉移的走向。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介紹這座寵大的建筑群,作者選取了沿中軸線由南而北的順序,使讀者很快來到故宮最重要的建筑──三大殿。對三大殿的建筑介紹有分有合:4段、7段合,5、6、8、9、10段分;有詳有略:太和殿詳,中和殿、保和殿略。文章選用了合理的說明順序,而且很好的運用了這個順序。
(二)學習課文11——19段。
講析:第11段是過渡段。在這之前介紹的是前三殿,順便提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武英二殿,合稱“前朝”;在這之后轉入介紹“內延”即后三宮,東西六宮。
對“內延”的說明也有個重點。那就是養心殿和儲秀宮。同是重點側重面與對太和殿的說明又有所不同,不同在哪兒呢?請同學們思考,我們下節課討論。除此之外,“內延”的其他建筑也采取了合寫方法介紹。“前朝”是皇帝政務活動場所,以“龍”為主要圖案,“內延”居住后妃。“鳳”圖案增加。文章點明了這個主要特征的變化。
(三)對照圖,歸納板書。
四、學習課文第20段,總結全文。
教師:至此,我們游覽觀賞了故宮博物院中最重要的建筑物,對這座古代建筑群的“規模宏大,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有了初步認識。這時,作者帶著我們走出故宮,來到景山,居高臨下,再一次回顧這座“城中之城”。
同學齊讀第20段。
教師:“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既寫出了站在高處俯視的景象,又呼應第二段未句對故宮總的特點的概括,形象的語言給讀者貿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令人不能不驚嘆”抒發了作者對祖國文化和勞動人民的熱愛,欽敬之情;也是我們讀到這里所必然引發的激情。
布置作業。
1.將字詞記入積累本,并進一步鞏固。
2.整理課堂討論記錄,完成練習一。
3.預習課后練習二、四。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學習課文說明的重點:太和殿、養心殿的內容。進一步了解空間順序和故宮特點。
2.總結課文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說明三大殿的部分(4-10段)。
教師:上一節課,我們整體游覽了故宮博物院,由于文章采用了合理的空間順序,所以我們對這座古代建筑群的特點──主要是規模宏大。布局統一,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節課,我們首先重點參觀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進一步體會故宮建筑群的特點,學習按空間說明的順序。
1.指名朗讀第4段。提問:三大殿的名稱是什么,總的特點是什么?
歸納:高大──臺基七米多高、三層。
精美──漢白玉欄桿,刻著龍鳳流云,一千多個圓雕鰲頭。
未進殿堂,我們已清楚的感受到三大殿的“形體壯麗,建筑精美”。
2.提問:現在我們來到了太和殿前,假如你是一位導游,你應向客人們介紹什么,并按什么順序說明呢?
歸納:作為建筑物,我們應介紹它的外觀特征和內部結構;作為古跡文物,我們還應介紹它的歷史作用。
現在就請一位同學帶我們觀賞一下太和殿的外觀。指名朗讀第5段,注意突出事物特征的詞語要重讀。
提問:這一段說明了太和殿的什么,請歸納。
歸納分析:介紹外觀的高度,面積,格局和色彩。列出具體數字說明太和殿的高、大,格局的雄傳壯麗。參照注釋,同學們可了解大殿外部雕鏤設計的華貴和精美。色彩以金黃和紅色為主,金色表示富貴,紅色象征榮華。上映湛藍的天空,下襯白玉鑲邊的臺基,的確是色彩鮮明,金碧輝煌。具體說明了“形體壯麗、建筑精美”。
3.現在,我們就要邁入這座雄偉大殿的門檻了,請同學們先閱讀練習四,思考備答。
指名朗讀第6段。提問練習四。教師逐一歸納:
①方位詞有:正中、上面、背后、兩旁、中央、周圍、下面。②立足點:大殿正中的朱漆方臺前。③按空間順序:先以朱漆方臺為立足點,由上向后再向兩旁介紹下部布局,然后沿大柱導上,以中央藻井的雕金蟠龍為中心點向周圍展開,介紹上部裝飾。
先擇立足點,按照合理順序,準確使用方位詞語是運用空間說明順序的重要環節。
提問:太和殿內,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講析:龍多。座,雕龍;屏,雕龍;大柱,蟠龍;藻井,蟠龍。金色的龍成了太和殿的主宰。
提問:文章怎樣摹寫梁枋間龍的圖案的?
講析:先總寫“彩畫絢麗”,然后分兩組寫龍的姿態。“雙龍戲珠、單龍翔舞”,主謂短語,對稱整齊;“行”、“升”、“降”,排比出不同姿態;很自然的歸結為“多態多姿”。最后加上”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云火焰”一句,更烘托出龍的氣勢。短短一段,十二次寫龍,摹寫簡潔生動,太和殿,簡直成了龍的世界。
提問:為什么要這樣多的摹寫龍呢?
講析:因為故宮建筑,尤其是“前朝”建筑,突出的就是龍。皇帝自命“真龍天子”,龍是皇帝的化身,皇權的象征,突出龍,也就是突出皇權的威嚴。因此,對故宮中心太和殿的說明也突出龍,這樣,使建筑的特點得到明確。
4.閱讀第6——10段。思考回答:
強調三大殿建筑在中軸線上,用意是什么?
講析:突出皇權這個核心,皇帝的寶座就在這八公里中軸線的中心點。
第7段介紹的是什么?用意是什么?
講析:描摹大典的歷史畫面,說明太和殿在政治上的重要作用。
比起太和殿來,中和殿和保和殿說明得簡略得多,為什么這樣處理詳略?
講析:三大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從政治角度來說,它是皇帝寶座所在地,是舉行大典的地方,是皇權的象征;從建筑角度來說,它是故宮最大的大殿,是故宮建筑群中“形體壯麗、建筑精美”的杰出代表,首屈一指,因此詳細說明。
二、學習課文介紹養心殿到御花園的部分(16——19段)
1.閱讀16——18段。思考回答:相對于太和殿而言,東西六宮介紹得比較簡略,但也突了幾處建筑,是哪些?重點說明的是這些建筑的什么內容?為什么?
歸納:突出說明了西邊的養心殿,重點沒有介紹它的建筑、裝飾,而是說它的歷史背景。還突出說明了西六宮中與慈禧太后有關的幾個宮院,以儲秀宮為主,重點點明慈禧太后的揮霍。這樣選擇說明重點和重點方面既避免了重復,還介紹了有關知識。使我們在贊嘆古代勞動人民杰出智慧與貢獻的同時,也認識到統治階級的罪惡,從而對故宮有更完整的認識。
2.指名朗讀第19段,思考討論練習六。
講析:介紹宮殿,尤其介紹太和殿,用的是精雕細刻的工筆畫的寫法;介紹御花園,用的是速寫筆法。由“亭臺樓閣”到“點綴其間”,寥寥三十三字,寫出布局特點,烘托環境氣氛。正如文中所說,這里“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不同的事物,運用不同的筆法。給讀者的感受是景致典雅,布局和諧,耳目一新,仿佛參觀之后享受到休憩之趣。
三、總結。
這篇課文按空間順序介紹了故宮博物院這座“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筑群”,突出了故宮建筑群“規模宏大、形體壯麗、建筑精美、布局統一”的特點。在贊揚祖國古代建筑的宏偉精美、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同時,也對封建統治者的專權揮霍做了揭露。
故宮占地七十二萬平方米。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裝飾雕鏤更是紛繁復雜。把這個建筑群介紹清楚是很不容易的。作者成功的運用了空間說明順序,值得我們很好的體會、學習。
首先,文章選擇了一條重點突出的、合乎事理的空間順序。那就是在概述全貌后,經天安門、端門,選擇了午門為說明起點,然后依次介紹前殿、后延,最后神武門到景山結束。由南往北沿中軸線為序正與故宮建筑本身的序列吻合,因此,脈絡清晰,井然有序。
其次,在空間順序的線索上,選擇最能反映故宮本質和建筑特點的太和殿、養心殿等詳寫,其余略寫,繁簡適度,有合有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者,準確的運用了表示時間的方位詞語,簡潔而清楚的使用了表明走向的詞語,使空間順序一目了然。描寫適度,既突出了事物特點,又不蔓不枝,十分得體。
這些,同學們應當在以后的閱讀中進一步體會,在寫作中進行練習。
布置作業
1.根據課堂筆記,整理完成練習二、三、四、六題。
2.思考練習五、七。
初二上冊語文《故宮博物院》教案 篇17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文章以空間為順序的寫作特點。
2、體會課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3、通過對故宮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
2、以太和殿為例,體會課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繪多姿多彩的龍的用意。
四、教學時數: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欣賞一段錄像,感受故宮獨特的魅力。說說觀看后的印象。
故宮,是一座皇家宮殿,也是一座博物館。它凝聚著近600年的宮廷變遷和人世滄桑,它積淀了幾千年的文化訴說和生命智慧。今天就讓我們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宮中,來一次故宮之旅。
2、整裝待發——讀準字音
3、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及事物特征。
故宮之旅——俯瞰 速讀課文,標記游覽路線、宮殿方位及名稱。
故宮建筑群給作者的突出印象是什么?
4、重點分析課文5-8段,體會課文,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特征的寫法。
故宮之旅——近賞
教師引導:太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它在整個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性。集中體現了故宮建筑的藝術風格。
(1)太和殿如何體現故宮建筑群的三個特征的?瀏覽課文,提取信息。
(2)作者是怎樣說明的?說明方法、說明語言
(3)在介紹內景中,描述龍有十次之多,為什么?
(4)假如有一個外國旅游團正想參觀太和殿,詢問你參觀后的印象,你將如何向他們介紹?
5、故宮之旅——細思
在介紹建筑群中,重點介紹主要建筑,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還有困惑嗎?沒有困惑,是否證明有所收獲呢?
6、清點行囊
(屏幕顯示)本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作者運用空間順序介紹建筑物的方法。
學習本文后的啟示:
1抓住說明對象特點:故宮—宏大壯麗,布局統一,建筑精美。
2合理安排說明順序:參觀建筑物—空間方位順序為主,選定立足點,交代清楚方位詞。
3突出重點:一組建筑物要突出重點,體現特點。如:文中重點介紹太和殿來體現特點。
7、旅行日記
按照空間順序,向別人介紹你的學校,就如本文重點介紹太和殿一樣,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性建筑,做到重點突出,特征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