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精選12篇)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1]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2]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
[1]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2]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3]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擺一擺,填一填。
四、匯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么。
五、總結下課。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使學生經歷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把平均分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數學、用數學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余數的形成過程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及余數的單位名稱。
教學準備:
課件、實物圖片、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把它們帶到了我們的數學課堂上。
一起來數一數吧!(貼12個蘋果圖)
下面老師就用這12個蘋果和大家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我想把這12個蘋果平均分放到一些盤子里,誰來幫我分一分?(指名上臺操作)老師用彩筆、尺子把學生分蘋果的方法畫在記錄單上。
老師的分法和他的分法一樣嗎?都是把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大家說她是不是我的好朋友呀?
二、探究新知:
(一)游戲操作中感知余數
1.這個游戲你們想玩嗎?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盤子、蘋果圖片和記錄單,一起來看看游戲規則吧!
(1)同桌兩人一組合作。
(2)1人將蘋果分放到盤子里后閉上眼,另1人快速把他的分法用彩筆和尺子在圖上畫出來,兩人再一起看看你們想的一樣嗎?
你問我答,用鉛筆填出分的結果:
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4)規定時間內,比一比,哪一組的分法多?任務完成的快。
2.學生分組操作,進行活動,教師巡視。
3.一起看匯報要求:
(1)每一組選一人匯報,另一人可以補充。
(2)匯報時完整地說:我們小組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
(3)一個組匯報,其他組認真聽。和你想的一樣,請做個標記。匯報完畢,如果同意就鼓三聲掌,有意見就舉手,一個組匯報過的其他組不重復匯報。
4.學生分組匯報,老師記錄。
預設:第一個出現把12個蘋果,每個一盤,能放盤,還剩個。
有和他們的分法一樣的嗎?指名到黑板前來分一分并說出想法。
指黑板提問:這是幾個一盤?能放幾盤?也就是幾份。
這個能放一盤嗎?為什么?那這個是(剩下的、余下的、多出來的)算一份嗎?
這種分法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請大家在記錄單上把黑板上的這種分法畫出來嗎?指名展臺前畫。
反饋:每個一盤,能放盤,分完了嗎?把沒分完的圈起來。圈出來的這部分表示什么?為什么余下了?余幾個?補寫:余個。
還有別的分法嗎?有就繼續匯報,沒有就同桌繼續合作。(同上)
師生互動,請小組臺前匯報:
1人說分法,1人黑板上擺出來,教師繼續記錄,其余同學邊聽邊把同樣的分法做上標記。
8.看老師的記錄單:有多少種分法?你能把這些分法分分類嗎?
一類是正好分完了沒有剩余,另一種情況是沒分完有剩余。
板書:沒分完有剩余(是平均分嗎?)
9.像這種分了之后有剩余的情況,生活中你遇到過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二)進一步深化理解余數的意義
1.看記錄單:12個蘋果,每個放一盤,能放盤。
這種分法,誰會用算式表示(生說師寫在記錄單上)
選兩種不同分法,列出算式。同桌兩人可以一人寫一個。(學生列式)
2.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預設:如果5個一盤,能放幾盤?算式怎么列?為什么用除法?(平均分)
展示:12÷5=2(盤)
12÷5=2剩2或12÷5=2余2(不帶單位)
12÷5=2(盤)剩2(個)(帶單位)
12÷5=2(盤)......2(個)
你認為哪一個算式能夠表示圖的意思?
3.(結合分蘋果圖)12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這2個呢?(剩下的2個)沒表示出來行嗎?
你認為該怎么辦?數學上規定用6個小圓點表示剩下的,在小圓點的后面把剩下的數寫上。板書:12÷5=2(盤)......2(個)
這個算式表示什么呢?把12個蘋果,每5個放一盤,能放2盤,還剩2個。
在記錄單上選擇一種有剩余的分法,列出算式,把開始寫得不對的改正過來。
檢查反饋:板書學生列的算式
提問:每一個數表示什么?或者這道算式表示什么?(指名說)
5.這些算式你會讀嗎?
誰試著讀一下這道:12÷5=2(盤)......2(個)
(板書)讀作:12除以5等于2盤余2個。(小圓點怎么讀:余)
練習:指名讀黑板上的算式
(三)揭示課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觀察一下你們列的`算式和老師黑板上的算式
除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總數)它叫(被除數)
除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每份數)它叫(除數)
等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份數)它叫(商)
小圓點后面的數表示什么?(剩下、余下的數)
誰能給它起個名字呢?(板書:余數)
追問:余數表示什么?(沒分完或不夠分剩下的數)
像這些除法算式中都有余數,我們把它們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那除法里的余數表示什么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學習的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板書:有余數除法的意義)齊讀課題。
追問:有余數的除法表示的是平均分嗎?(板書:平均分)
在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寫成這樣?6個小圓點后面的這個數表示什么?從哪兒剩下的?(總數或被除數里面分剩下的)那余數的單位怎么帶?(和被除數的單位帶一樣的。)
三、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1.有21個蘋果,如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你能提一個數學問題嗎?
(每人分幾個?)用什么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擺、圈、列算式。
匯報:結果是什么?(每人4個,還余1個。)你是怎么解決的?
21÷5=4(個)……1(個)為什么這樣列式?
21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就是把21平均分成5份所以用除法。
余下的1個還能繼續分嗎?
怎樣做能夠正好分完?提示:去掉幾個,就可以正好分完?再添上幾個也可以正好分完?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看來大家的收獲都不少!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用到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具體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能力目標:使學生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難點:
懂得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展示課件:出示課本51頁的主題圖,創設情景,提出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二、合作探究,創新發展。
1.自學、交流,學習例2。
(1)自學、合作探究。
師: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我們課本P51的例2。
課件出示問題:一共有23盆花,每組擺5擺,最多擺幾組,還多幾盆?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仔細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跟你們組的小伙伴嘗試解決問題。
(2)學生自學、合作探究。
(3)學生自由匯報。
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
(4)師生共同點評學生答案。
小結:剩余的3盆,我們把它叫做余數(板書余數)像這樣的除法沒有正好分完,還有余數,叫做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的除法)
2.自學、交流,學習例3。
(1)猜想-驗證,突破難點。
a.讓學生猜想:假如除數是5,請猜猜余數可能是幾?
b.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驗證: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到底余數可能是幾?請同學們翻到52頁看例3,利用小棒擺一擺,再觀察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c.引導學生得出:余數<除數
d.小結:余數<除數
(2)看書質疑。
師:請同學們再看課本51-52頁的內容,有不懂的請提出來。
三、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課堂練習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
任務卡片、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情境導入
1、口算并說出口訣。
2、說出算式里各數的名稱,算式的讀法和算式的意義。
3、情境導入
(1)同學們,你們真聰明!還有一些小同學,他們也很聰明,你們看,他們學得多認真啊!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呢?(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下面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后匯報結果。
(4)質疑:根據我們剛才擺的圖形,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擺的圖形不同,剩余小棒的根數不相同。
4、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恰如我們平常分東西,有時候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在數學中,我們叫它余數,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
二、動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動手操作,探究意義。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出示圖片: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么擺?
(1)看一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數學信息。
(2)請同學們拿出6根小棒代表6個草莓,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
6÷2=3(盤)(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3盤。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出示:有7個草莓,每2個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1)和上一題觀察對比,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你還會擺嗎?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擺的?
動手擺一擺。
(3)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生: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4)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師:平均分后有剩余的1個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樣表示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并匯報
(5)師:7里面最多有3個2,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板書)怎樣讀呢?
(6)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在商和余數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表示有剩余,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7)引導思考師: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呢?
(8)組內討論并匯報
生:7是被除數,表示草莓的總數;2是除數,表示每份數;3是商,表示可以分的份數;1是余數,表示還剩1個,不夠再分。
3、比一比,進一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1)引導學生觀察6÷2=3和7÷2=3……1,這兩個算式,比較它們的異同點。
(2)學生組內討論,集體交流。
生:相同點:都是把物體平均分,都用除法計算。
不同點:一個算式沒余數,另一個算式有余數。
4、確定有余數的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1)師: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也是要寫單位名稱的,那你知道這個算式中余數的單位名稱是什么嗎?生是(個)
師:對,余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那你知道為什么它們是相同的嗎?因為被除數是被分物體的總數,而余數是這些物體剩余的部分,所以它們的單位名稱是相同的。
(2)商的單位名稱為什么是“盤”呢?
商是我們求出的結果,要求的是能擺幾盤,所以單位名稱是“盤”。
(3)小結:總之,有余數除法要根據除法的意義來確定單位名稱。商的單位名稱要根據“求什么”來確定,而余數的單位名稱要與被除數相同。
(4)師:剛才我們擺了小棒,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所擺圖形的結果嗎?注意單位名稱的使用。
(二)觀察比較,發現關系。學習例2
師: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的好孩子,不過教師還想考考你們的觀察能力,讓我們來用小棒擺正方形。
1、深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請同學們分別用8、9、10、11、12根小棒擺幾個下方形,并根據擺的情況列出算式。
(2)小組合作:擺圖形,記錄結果,列出算式。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8÷4=2
(4)如果繼續擺下去,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呢?13根……16根……屏幕出示
2、引導學生明確有余數除法中余數都比除數小
(1)師:觀察上面所有算式的除數和余數,你有什么發現?
(2)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生:除數都是4,余數有規律,是1、2、3的順序出現的。
這幾個余數都比4小。
再看看前面,我們用小棒擺圖形的算式,你又有什么發現?
生:除數不一樣,但是余數也都比除數小。
(4)有沒有余數比除數大的現象呢?為什么?
不會,剩的多,還可以再擺或再分。
(5)師生共同總結:在有余數的除法里,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6)用一堆小棒擺,如果有余數,可能會剩幾根小棒?最多剩幾根?最少呢?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呢?
三、動手動腦,鞏固新知
1、(1)10支鉛筆,每人分2支,可以分給人,列式:
(2)10支鉛筆,每人分3支,可以分給人,還剩支。
2、60頁“做一做”1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擺一擺、算一算
分別用6、7、8根小棒擺三角形,能擺幾個三角形?如果有剩余,余下幾根小棒?
4、判斷,并說說理由。
5、猜一猜,余數可能是幾
6、思考:
小花貓和它的13個小伙伴要到河對岸參加森林運動會。白鵝大哥說:“我的船小中,每次只能坐4個乘客”
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花貓和它的小伙伴要幾次才能全部渡過河嗎?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60頁例1、第61頁例2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 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體驗成功的喜悅。
目標解析: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有的表內除法的基礎之上,同時它也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老師不但給你們帶來了這些水果,老師還要給大家展示一項絕活,那就是你們只要說出一個號碼,老師不看屏幕就能說出這個號碼上的水果,你們信不信?不信咱就來試一試吧。其實,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新課探究:
(一)學習例1、
1、(出示例1)同學們請看,可以擺幾盤?(3盤)到底是不是3盤呢?請兩位同學來擺一擺。(一人擺盤子,一人擺草莓)教師指圖問:6個草莓,每兩個一盤,擺了幾盤?(生答3盤,師板書“擺了3盤”)擺完了沒有?(師板書“正好擺完”)剛才這個擺的過程怎樣列式?生:6÷2=3(盤)師板書列式。你為什么用除法來計算?(因為這道題就是求6里面有幾個2,所以用除法)誰能結合這個算式,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6表示有6個草莓,2表示每2個放一盤,3表示放了3盤。)那在這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叫什么?你們知道嗎?
2、那現在如果有7個草莓,還是2個擺一盤,又該怎樣擺呢?(指兩名學生到黑板上擺,其他同學看他們擺的對對?)
(師:7個草莓,每2個一盤,擺了幾盤?生:3盤。擺完沒有?生:沒有。師:那怎么樣?生:還剩一個。師板書“擺了3盤,還剩1個。”)
3、同學們看看,這一次擺的和剛才那一次擺的有什么不一樣?(第一次正好擺完,第二次還剩1個。)那為什么這剩下的一個沒有繼續擺呢?(剩下的1個不夠再擺一盤了。)象這樣在平均分的時候有剩余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解決。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那象這樣擺又可以怎樣寫算式呢?指名列式。7÷2=3(盤)……1(個)。問:這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擺了3盤)這里的1呢?(剩下的1個)誰能結合這個圖,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含義。(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1個。)師:咱們把這剩下的1個叫做余數。(板書“余數”)像這樣的除法,就叫做有余數的除法。這個除法算式可以像這樣讀(教師范讀,學生跟讀)那在這個除法算式當中7叫?2叫?3叫?1叫?
4、你也想像剛才那倆位同學一樣感受一下和有余數除法打一下招乎嗎?完成做一做第2題小練習,集體訂證。
(二)學習例2
1、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和有余數的除法打過招乎了,那你們想不想更加深入的了解新朋友“余數”呀,其實我們的這位新朋友還藏著許多的數學小秘密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它。(出示例2)
2、同學們,你們用小棒擺過正方形嗎?想一想,擺一個正方形需要幾根小棒?那如果有8根小棒能擺幾個正方形呢?一起說,怎樣列式?8÷4=2(個)那9根、10根、11根小棒、12根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接下來咱們就分別擺一擺,并用算式表示出來。最后再把情況記錄下來。
5、匯報擺的情況:先說擺的情況,再說列式。現在,咱們不擺小棒,你能推算出,13根、14根、15根小棒的結果嗎?逐一匯報,之后,請學生說說發現。(余數總是1、2、3,除數都是4,)想一想為什么余數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呢?小組討論,指名回答。(如果夠4根的話就又可以擺一個正方形了)(師課件展示,如果余數是4,那就可以再擺一個正方形。)那16根小棒就可以擺4個正方形了。不能是4,那余數可不可以比4大?剩下5根可不可以?為什么?看來余數總是1、2、3,在不斷的重復出現。那根據你們的意見,余數不能等于4,也不能比4大,那余數只能比余數小。
5、小練習:
1、做一做:現在還是用小棒來擺這樣的五邊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剩幾根?
2、現在,不擺小棒給你一個算式(★÷6=▲……(?),如果有余數,可能是哪些?那再看(★÷8=▲……(?)除數是8,余數可能是哪些?看來在有余數的除法中,余數總是要比除數小。出示另一個算式(★÷(?)=▲……5)體會除數要比余數大。(★÷(?)=▲……7)
★÷7=▲……(?)除數是多少?
三、鞏固練習、剛才我們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還知道了它們的關系,現在你能用它們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做一做的第2題。和裝面包的問題。
3揭示猜一猜的小秘密。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余數問題,能正確的寫出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有余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用豎式計算:28÷9=
(2)有17個蘋果,每3個分一盤,可以分盤,還剩幾個?
17÷3=盤個
二、審讀題意,交流理解。
(1)理解基本數量關系。
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問題:你都知道了什么?
(2)預設:知道了劃船的人數,還知道了每條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條船。
追問:“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滿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應該讓每條船上都坐滿人,22個學生都上船)。
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道題的意思?
三、討論辨析,理解“進一法”。
(一)獨立嘗試
問題: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呢?
提示:可以寫一寫,算一算,畫一畫,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體會“進一法”。
找兩個學生板書算式并說說理由,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幾條船,就是求22里有幾個4,用除法解答)。
(1)討論辨析。
問題:豎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討論中規范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2)體會余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1.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5條船,還有的同學認為至少需要6條船,你覺得呢?
2.看來余下的2人是關鍵,應該怎樣安排他們?
檢驗:他們至少需要6條船,解答正確嗎?(教師和學生用活動貼紙擺一擺。)
梳理:在研究問題時大家發現,解決問題要注意考慮實際情況,即使坐不滿,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條船,這樣才能滿足讓22個學生都去劃船的要求。
四、結果檢驗,梳理強化。
做一做第一題
有27箱菠蘿,王叔叔每次最多能運8箱。至少要運多少次才能運完這些菠蘿?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3.至少要運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認識。
(一)審讀題意,獨立嘗試。
完成做一做第二題。
問題:
1.讀一讀,你知道了什么?
追問:“最多”是什么意思?
2.你能自己解決問題嗎?動筆試一試。
(二)交流想法,體會“舍余法”。
問題:
1.最多能買幾個?你是怎么想的?
2.還余下1元呢,應該再加上1個面包嗎?
(三)對比感悟,提升認識。
同時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題。
對比分析:這兩道題,我們都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的問題,但上面這道題余下“2人”就要增加1條船,下面這道題余下“1元”,卻不增加1個面包。你發現了一個什么道理?
鞏固練習:
用這些錢能買幾個4元的面包?
總結:今天研究的問題你學懂了嗎?
六、課堂作業。
作業:第69頁練習十五,第1~2題。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8
【教學內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9
年 級:三年級上冊
教學內容:例1、例2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創設情境和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余數的產生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理解并掌握除法的豎式計算及豎式每一步的意義,初步掌握試商。
2.能力目標: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從中體會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能用除法豎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掌握試商的方法,理解除法豎式中“商和除數的乘積”。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學生每人發一張印有蘑菇圖的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皮卡丘請小朋友到數學王國探索數學的奧秘,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一)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認識余數
1、 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沒有余數。
出示蘑菇圖,15個蘑菇,每3個一份,可以分成幾份?可以怎樣列式?為什么要用除法列式呢?
15÷3=5(份) 這個除法算式中15、3、5分別叫什么?
(2)出現了余數
① 15個蘑菇,每2個一份,可以分成幾份?這樣分,最多可以分幾份?15個蘑菇分完了沒有?還多幾個?多的1個能算一份嗎?為什么?
②當我們平均分物體的時候,并不是每次都能正好分完,剩下不能再繼續分的數,你能給它取個名字嗎?(板書課題:余數)
③你能用算式表示剛才分的過程嗎?講解:我們在商的后面點上6個小圓點,然后寫上余數。
2、進一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及余數的產生
①還有其他分法嗎?
請小朋友把你的分法在紙上圈一圈,想一想你最多擺了幾份?有沒有分完?這種分法可以怎樣列式?
②課件展示其他各種情況并請學生列出算式。
15÷5=3(份)
15÷6=2(份)……3(個)
15÷8=1(份)……7(個)
3、給除法算式分類:
15÷6=2(份)……3(個)
15÷5=3(份)
15÷8=1(份)……7(個)
15÷2=7(份)……1(個)
15÷3=5(份)
(二)學習除法的豎式
1、學習有余數除法豎式
(1)除法也有豎式,你們知道怎么寫嗎?
(2)試一試:把15÷2豎式寫出來。
(3)講解:先寫被除數15,接著寫除號。然后在被除數的左邊寫除數。商和余數又該寫在哪兒呢?
(4)7寫在哪里?
(5)14怎么來的,在圖中表示什么?
(6)在豎式中,余數是怎么算出來的?
(7)即時練習:筆算27÷6。學生獨立完成在紙上
問:你是怎么想到商4的?
小結:在試商時,我們想乘法口訣,試的商和除數相乘最接近被除數且比被 除數小。
(8)小結:豎式計算的三步法
2、學習整除除法豎式。
15÷3=5(份)
(1)你能寫出這個除法豎式嗎?怎么寫?
(2)探究整除除法豎式的意義。
(3)怎么想出商5?
(4)即時練習:35÷5
(5)小結:
三、學以致用、鞏固新知
第一層次:基本練習。
1、( )里填幾
( )×4 29 ( )×7 44 ( )×827 ( )×538
2、用豎式計算
20÷3 63÷7 32÷9
3、我是小醫生
第二層次:發展練習
1、“( )÷5=3……( ),猜猜余數可能是幾?”
2、猜一猜、算一算。(機動題)
同學們按顏色黃、綠、紅、藍的順序穿珠子。你能算出第25顆珠子是什么顏色嗎?第31個呢?
四、課堂小結、質疑問難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知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生理解"余數"的含義;能夠正確讀、寫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感受、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探究性能力。
教學準備:
圓片或小棒、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春節的時候,你們的家里布置的漂亮嗎,都進行了怎樣的布置?
小熊也布置了自己的房間。瞧,它掛的氣球多漂亮!仔細看看,發現什么?(按紅、黃、粉、綠排列)
你們能很快猜出第31個是什么顏色的氣球嗎?
請同學們再說出幾個氣球的號碼,誰愿意跟老師比比猜?
想知道老師為什么猜得又快又準嗎?學了今天的新知識你就知道了。(由猜氣球的顏色導入,學生興趣會很高。再看到老師總能很快猜對,不僅能讓學生驚訝,更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教學效果會很好。)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余數
1.春節的時候,我們去親朋好友家坐客,主人都會拿出一些糖果來招待客人。現在我們就幫助小猴子把買來的水果分裝在盤子里,準備招待客人吧。
2.瞧,小猴子買來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多少個?(10個)現在我們就幫它把這些桔子平均分一分吧。以小組為單位,用學具擺一擺,請組長記錄結果。
余數要比除數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不僅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交流擺法,并說說怎樣列示。(板書)
4.觀察這些分法,你能給分分類嗎?
5.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后有剩余的除法。(板書:有余數的除法)
6.你們能說說什么是"余數"嗎?指出幾個算式中的.余數分別是幾。
7.介紹讀法。指名讀、齊讀。
(學生參與了探究的過程,這會對他們理解余數的概念給予很大的幫助。)
(二)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1.想想剛才你們分桔子的經過,再看看這幾個算式,你能說一說為什么會有剩余嗎?
剩下的為什么不再繼續分了?剩余幾個就不能再分了,跟哪個數比比就知道了?記住: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2.余數比除數大或等于余數行嗎,為什么?
(通過引導學生操作、觀察、思考,調動他們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從而使學生在經歷、體驗、獲得的過程中加深對"余數要比除數小"的理解,使教學重難點迎刃而解。)
三、鞏固練習
1.書上第三頁練一練1題、2題。(鞏固基本概念)
2.拓展練習:一個數除以5,如果有余數,可能是幾?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35頁,有余數除法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進一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熟練有余數除法算式得讀法。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培養、解決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重點難點:
進一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熟練有余數除法算式得讀法。
教學準備:
電腦、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認識有余數除法,這節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課堂練習。
328= 146= 45-5=
29= 39= 345=
(學生獨立完成,看誰做的又對又快,同位互相說說做題理由,重點說說有余數的除法做法)
三、鞏固練習。
1、老師創設情境,讓小組同學擺出自己的學具:鉛筆數、橡皮數;再數數小組的人數;把這些學習用品平均分,每個人應分多少?
(小組同學互相說說,再指名回答)
強調:平均分成幾分有剩余的`情況。
2、分組練習
引導學生4人一組(一名學生出題,其他學生計算,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3、完成自主練習。
出示第1題。
練習時先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圈一圈,再一填,最后同位互相說說自己的算法。
(集體評議時,要關注個別學生)
出示第3題
學生認真看圖后,討論
三種杯子各能裝滿幾盒?各剩幾個?
集體評議時強調有余數除法。
出示第5題
讓學生親自動手做一做,然后互相說說,13個易拉罐可以搭幾輛小車?集體交流,并說說自己是怎樣做的。
出示第6題
學生看圖后想一想
每種工具都平均分給9個班,怎么分?
想一想,你還能題什么問題?
聰明小屋
(找規律的題目)練習時,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積極動腦尋找不同的規律。
練習時先讓學生認真觀察,說說題目的意思,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探索。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表現的非常好,能認真思考,積極參與,能把所學知識用到實際中。課后把今天學到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聽。
五、作業設計
進一步認識有余數除法;把學到的知識說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考考你。
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篇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60頁例1,以及練習十四第1題。
教學目標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能運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知道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具、學具準備
幻燈片、學具和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3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大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么?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談話: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除法,除法表示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與除法打交道,除法就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結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后還有剩余怎么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組內思考、討論)
O說明:7里面最多有3個2,這余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
列式:7÷2=3(盤)……1(個)
O小結:為了分清余數和商,我們要在余數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表示,余數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
三、練習鞏固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果,根據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師:從這節課中你們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在擺一擺、圈一圈中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當一些物品平均分時,有可能正好分完,也有可能沒有分完,有剩余的部分,后一種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余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