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通用2篇)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篇1
知識目標1.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如“俄而、欣然、擬、未若”等;
2.背誦兩篇短文。能力目標1.結合注釋,運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點)
2.;發揮想象,學習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描寫事物。(難點)情感目標學習古人的智慧,培養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第一課時《詠雪》
學習
目標1.朗讀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
2.討論分析文中的兩個比喻句,學習摹景狀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雪花是嚴寒的冬天,仁慈的上帝送給我們的禮物,它是那樣的純潔、輕盈,你能拿什么比擬它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詠雪》,你和文中的兩位才子比試比試如何呢?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2.讀懂課文,理解重點詞句。
(1)重點字詞解釋:
①內集:家庭聚會②兒女:子侄輩③俄而:不久,一會兒。
④欣然:高興的樣子。⑤未若:不如,比不上。⑥講論文義:講解詩文。
(2)重點句子翻譯:
①白雪紛紛何所似
翻譯: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撒鹽空中差可擬
翻譯: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
③未若柳絮因風起
翻譯: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的漫天飛舞。
3.學生用現代漢語復述故事。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教學備注】
‖學法指導‖
文言文朗讀停頓的“兩個原則”:
1.結構原則:即不要把一個詞或一個短語斷開,要保持詞和短語的完整性。
2.意義原則:即根據語意停頓,把一句話分成幾個意群,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
‖教學提示‖
本文篇幅不長,疏通不難,可以在串講中明確重點文言字詞,加深記憶。
☞目標導學二:理解內容,體會寫法
1.文章開頭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句話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蓋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及主體事件等豐富的內容。正因為“寒雪日”“俄而雪驟”,才能引出“詠雪。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融洽、歡快、輕松的家庭氛圍。
3.“詠雪”的過程中,文章特別記載了兩個人的詠,即用“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對其中哪一個更欣賞?為什么?
“柳絮因風起”更好,因為柳絮比鹽更像雪。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意蘊強,有美感,這是“撒鹽空中”所缺乏的。“撒鹽空中”比喻了雪的顏色。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謝太傅對兩人的答案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后補充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
‖教學提示‖
通過質疑,讓學生感受謝家的濃厚的雅致氛圍,體會作者精巧的構思。討論交流解決難點。
☞目標導學三:運用比喻,想象寫作
1.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舉出幾句詠雪的名句。
“鵝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詠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李白《北風行》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
2.學生嘗試運用比喻,想像寫作:英語中有26個字母,從這些大寫字母中任選幾個,發揮想象,仿寫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進取。
B是兩個聯結的心,是友誼。
C是未滿的月牙兒,是缺憾
學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師生共點評!‖教學提示‖
讓學生積累詠雪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學生說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門,教師要多加鼓勵,培養孩子的興趣。
三、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本節課的設計,在理念上有學生意識,涉及的問題都是在學生精神需要的基礎上引導、發現。找到了學習語文的大規律:從整體感知到局部深入、從內容到語言的方式,體現了教學的層次性和層進性。
不足之處
解析課文和指導朗讀時經歷牽掣過多,時間分配欠佳,導致后面的詩文拓展無時間解決,
第2課時《陳太丘與友期》
學習
目標1.反復朗讀,感悟課文內容,積累文言字詞,背誦課文。
2.學會用自己的觀點評析文中人物(元方,父親的友人)。
3.從故事中學習做人的道理,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做一個誠實守信、正直寬容的人。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跟別人約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學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到公園玩,可是到了時間他還不來,你會怎么辦?(1-2名學生作答)古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又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與人約定的事情的。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
1.自讀課文,根據文意讀準節奏。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請同學們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借助書*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小組內四人討論合作解決。小組內解決不了的記下來。
3.強調重點詞語:
(1)與友期(約定)行(2)門外戲(玩耍)(3)太丘舍(放棄)去
(4)相委(丟下、舍棄)而去(5)尊君在不(通“否”)“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
認為元方并非無禮的理由是: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當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千里之外。
認為元方確實有失禮儀的理由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一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
‖學法指導‖
敬辭,即表示對別人敬重的詞語;謙辭,則是用于自我表示謙恭的詞語。千百年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使用了許多敬辭和謙辭,這充分體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特點,使用敬辭和謙辭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教學提示‖
老師引導學生積極爭辯時,不一定要求統一對問題的認識,尤其是對人物的分析,要從多角度進行展開。
☞目標導學三:拓展延伸,積累名言
1.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
——我們要懂禮儀、語言文明,學會尊重他人。
——要知錯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點錯誤。
——我們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
——為人要方正,辦事光明磊落,敢于堅持原則。
2.請你說出一句或幾句有關“禮”、“信”的名言警句。
(1)有關“禮”的名言警句。
a、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孔子)
b、不知禮,無以立也。(孔子)
c、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d、禮讓一寸,得禮一尺(曹操)
e、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歌德)
(2)有關“信”的名言警句。
a、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
b、禍莫大于無信(傅玄)
c、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以不信接人,妻子疑之。(楊泉)
d、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學法指導‖
結合課文內容談啟示可從不同角度入手。就本文而言,角度有:友人不守信,友人知錯就改,友人不守禮;元方拒絕友人的道歉,等。
三、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元方:答、曰、入門不顧——明白事理、直言不諱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8課《<世說新語>二則》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獲取情感體驗課前準備
【教學安排】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學習《詠雪》
一、導入:學生課前三分鐘朗讀描寫雪花的句子。
二、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學生誦讀,教師點撥優劣。
(二)學生讀注釋,注意古今異義,了解作者,說出課文的大意。(完成第一和第四題)
1、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世說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十分被看重。
2、《詠雪》譯文:
《詠雪》是一則千古佳話,表現了女才子謝道韞杰出的詩歌才華、對事物細致的觀察和具有靈活想象力。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輩們談論詩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那個女孩)道韞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三)問題導學:(可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1、文章開頭一句話,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內容?
文章第一句“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第一句交代了詠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相當多。
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2、.“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營造了一種和睦、輕松、快樂、融洽的氣氛。
3.聯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兒女"的古意是:子侄輩的年輕一代;今天的意思是:兒子和女兒的合稱,與父母的關系是被生養關系。
4.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魏晉時極為看重人的出身門第,對于高門大族,特別是王謝兩家,最為高貴.謝道韞既是謝家女,又嫁與王家為妻,自然更為高貴。
5.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
叔父出韻起題,侄子即為唱和,正見其才思敏捷也。平心而論,“撒鹽空中”亦不失為一種比方,雪,以其粉白晶瑩飄散而下,謝朗就近取譬,用撤鹽空中擬之,雖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聰穎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長的才名。她覺得,以鹽擬雪固然不錯,但沒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隨風飄舞,紛紛揚揚,無邊無際的根本特征。于是,針對兄長的原句,她作了大膽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風起。”柳絮,作為春時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風而起,飄忽無根,滿天飛舞的特征。
《柳花賦》曾形容:“揚零花而雪飛,或風回而游薄,或霧亂而飆零,野凈穢而同降,物均色而齊明。”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由此較之,雪花柳絮,可謂是異跡而同趣了。如此再看“撒鹽空中”的比方,則未免有局促見肘之誚了。這次聯句,遂傳為一時佳話,謝道韞從此也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后來南朝梁劉孝綽寫過一首《對雪詩》,其中有“桂華殊皎皎,柳絮亦霏霏。詎比咸池曲,飄飖千里飛”。也許是受到謝道韞的啟發。
6、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李白《北風行》
(四)反復誦讀課文,爭取熟讀。
三、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各題中含《詠雪》的題目。2、筆頭翻譯全文,記住注解中的實詞與虛詞的意思。3、查找古代兒童智慧故事一到兩則。
第二教時:教學《陳太丘與友期行》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課前三分鐘:學生介紹古代兒童智慧故事。
二、誦讀課文,讀出文章大意來。教師點評。
三、導入:(先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再逐漸地引入課文)
1、“誠信”和“禮貌”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提及的兩個詞,是否有同學能結合自己的生活談談你對它們的認識理解呢?
2、總結學生發言,由此導入新課:
是的,幾千年來“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不斷地熏陶著我們。老祖宗們反復地告誡我們,誠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得誠實無妄、信守諾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們必須講誠信。
當然在為人處世中,我們還得講禮貌,因為這樣更能使自己受到別人的尊重,為自己迎得別人的信任。還記得歌德曾說過的話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鏡子。”禮貌待人對于個人來講是一個人內在美的體現,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接下來,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與“信”“禮”相關的文言文。
四、口頭表達活動:那么,誰能講講這則小故事?(講故事,不是翻譯)(教師進行評價)
五、再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放錄音(或師范讀)。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師正音,辨形。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爭取讀熟。
4、教師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并糾正閱讀中出現的問題。
六、疏通文意
1、生譯為主,師提示重點詞、句。(放幻燈片)
期:(古義)約定、(今義)星期。不:現寫作“否”,表示不。
引:拉。過:超過。顧:回頭看。委:丟下、拋棄。
2、〈1〉、小組成員結合課文注譯進行翻譯,并把不理解的詞句勾畫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
〈2〉、師生共同明確這則短文的重點詞句,并識記。
七、分組討論質疑體會
師預先準備,與學生的質疑相結合。
〈1〉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假如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可以選擇陳太丘那樣“舍去”,因為友人不守時,也可以選擇再等等或打電話問明情況,表現你的態度)。
〈2〉哪些言行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當父母問年僅七歲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簡單的回答“已去”,而是詳細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當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與人其行,相委而去”時。元方義正嚴辭地進行駁斥:“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些都表現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漸,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你認為元方這樣做是否失禮,為什么?(如答失禮,理由可參考:元方批評友人無理,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是有錯,也應以禮待之。如答不失禮,理由可參考:友人失約在先,是無信;友人罵元方之父,是無禮;對七歲的孩子不應求全責備)
〈4〉假如第二天陳太丘與友人見面,請設想一下,他們倆各自能說些什么?(開放性試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針對上述問題及質疑采用多形式解答:問題1、2由小組內成員自行討論解答:問題3、4、5、師指導生解答。
六、美文共賞活動(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說新語》。《陳太丘與友期行》進行比較閱讀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七、一文一詩活動: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之習乎?——孔子(讓學生識記)
八、小結,比較兩篇文章在內容上的異同:
《詠雪》描寫了人物群像,側重表現了謝道韞的文采。都與孩子有關。主要描寫了元方,側重表現了元方的懂禮識儀,聰明剛正。
九、布置作業
課本劇表演活動:課外小組成員根據《期行》的內容,適當分配角色,自編臺詞,編排課本劇。(目的:深入體會文章主旨,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
附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其行、期日中,過中不至,舍去(守時)
期友人:過中不至(無信)守時
行對子罵父(無禮)守信
元方:怒斥友人,有理有據
主題思想:通過陳大丘與友期行的故事,說明了“守時”、“守信”、“有禮”的重要性。
六、教師小結及作業的布置。
作業:復習記憶注釋,完成練習。
板書設計(略,見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