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級數學《中位數和眾數》說課稿(精選2篇)
初中八年級數學《中位數和眾數》說課稿 篇1
八年級數學《中位數和眾數》說課稿
海南臨高思源實驗學校 林舒韻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中位數和眾數,共分為說教材、說學生、說教學法3個部分。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位數與眾數》是北師大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8章第2節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節內容的要求是:“根據具體問題,能選擇合適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集中程度。”“根據統計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體會統計對于決策的作用,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進行交流。”“認識到統 計在社會生活及科學領域中的應用,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中位數與眾數同平均數一樣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數據代表,是幫助學生學會用數據說基本概念,在此之前,教材已經安排了第1 節《平均數》,本節內容是繼《平均數》學習之后的后續內容,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又是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質疑習慣的良好素材。教材有意識地安排了一些以表格、統計圖等方式呈現數據,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鞏固了學生對各種圖表信息的獲取能力,同時也增強學生對生活中所見到的統計圖表進行數據處理和評判的主動意識。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能根據所給信息正確求出中位數和眾數。同時注意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各自適用的范圍。
(2)能結合具體的情境體會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三者的差別,能初步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對數據做出自己的評判。
(3)能從表格統計圖等參考資料中獲取信息,并能求出相關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
過程與方法:在數據的處理中,理解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區別與聯系,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價值,體驗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特質,喚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
3、重點與難點
重點: 掌握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并會正確 計算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
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選擇恰當的數據代表并作出自己的判斷。
4、對教材的處理:
為了創設一種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趣味因素,限度的吸引學生的課堂投入,在引入課題時將引例以課本劇的形式呈現;為了體現數學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又增加了“問題1”;為更好地突出重點在“合作探究”中,增加了“概念學習” 1、中位數、2、眾數,同時都各配以兩個小練習,引出了相應的點評以完成對兩概念的補充說明;為了內化知識形成框架,將:“議一議”作為課堂小結處理
二、 說學生
學生在小學五年級下時已學習過中位數、眾數的概念,并能夠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和實際問題,認識到了兩個統計量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價值。前兩節又學習了平均數,具備了一定的數據處理、描述和分析能力。而且八年級學生身心一進一步成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三、說教學法
1、說教法
課前將學生分為六個組,按成績由低到高的順序編上1~5號。根據教材內容和八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首先在課前將教學內容以“預習學案”的形式印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先獨立自學完成,再通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完成。重點、難點問題課上分組展示解決。教師調控課堂及時追問與點評。在課前準備中,要求分組調查八年級各班男同學的運動鞋號碼。
2、說學法
基于以上分析,學生以在自學教材、查閱相關參考書籍的基礎上,獨立自主完成學案為主,以課前小組內合作交流為輔進行。最后分組展示突破重難點。內化知識、訓練思維、培養能力。
初中八年級數學《中位數和眾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華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下冊第十章《統計初步認識》中,第三節的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數據統計中三個基本統計量,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能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二)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知識目標: 理解平均數、眾數與中位數的含義,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計算方法,明確平均數、中位數肯定有,眾數卻不一定有的事實;
能力目標: 會計算一組數據的平均數,會確定一組較簡單的數據的眾數與中位數,培養獨立思考,勇于創新,小組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體驗事物的多面性與學會全面分析問題的必要性,滲透誠實、上進道德觀念,培養吃苦創新精神。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三個基本統計量的概念以及其計算和確定方法;
教學難點: 平均數的計算,中位數眾數的確定。
二、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平臺;概念教學中,主要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從具體的事實上抽象出三個統計量的概念,通過三個統計量的計算與確定的練習幫助學生理解并鞏固概念;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學生,以生動有趣的實例吸引與激勵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采用情境教學法。 同時,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自學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學生“探究自學”“小組討論”“相互學習”的學習方式而進行。
三、教學過程的分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3分鐘) 引入采用“故事法”引入——《從四十名到第十名》。通過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全面了解并分析數據的必要性。如何能對數據全面了解分析?今天我們將學習從三個不同側面反映一組數據的三個統計量——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通過生動的故事,也是集中學生注意力的一種有效方式。
(二)自學輔導,建構新知(11分鐘)
提出概念: (3分鐘) 在學生還沉浸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中時,對故事的情節設問:主人公的成績在哪一檔次?中等成績約是多少?哪一檔分數的人最多?學生一一作答。在此基礎上,老師把平時生活中的說法(如:中等成績)規范化并抽象出統計中的基本概念(如:中位數)。 這樣可以使新的概念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上,便于理解和記憶。 自學
輔導: (8分鐘) 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教材,必須想辦法求出故事中的三個統計量,并找出平均數、中位數與眾數的計算方法。(小組討論、教師輔導)。 因為新教材的編寫比較適合學生閱讀,這一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較多,學生多有體驗,要讓學生理解并沒有太大的困難。這樣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主觀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小組協作的能力,充分利用“學生資源”,使他們互相幫助, 體驗在集體中的成長與發展。
鞏固整理: (20分鐘) 本節課的概念是一種動態性、操作性校強,所以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操作演練中去體驗、理解與鞏固概念。
(三)、 探究交流,發展能力 。 (6分鐘)
作為這節課的內容,還可以適當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閱讀圖表、分析數據并計算的綜全能力。小組為單位進行,看哪個小組算得又快、方法又巧。 利用表二計算,首先需要學生讀懂這些數據的含義,其次能正確的使用小學里乘法的意義導出“加權平均數”計算方法,第三這樣的數據的中位數的確定有一定的技巧,對學生的思維與分析要求教高。這是對學生的一次挑戰,利于對學生“思想方法”與“意志品質”的提升。
(四)結束新課,布置作業。(5分鐘)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計。 完成作業本10.2.1。 學生交流心得。 老師相應補充:分析數據 切不可盲目片面,學會全面分析;確定中位數 :關鍵是將數據排序;確定眾數 :作好頻數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