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精選17篇)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
語言活動詩歌《家》的反思
活動實錄片段: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有家嗎?
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有
老師:那你們知道小鳥、蜜蜂、小魚、有家嗎?
幼1說:我看到過小鳥的家,小鳥的家在樹上。
幼2搶著說:我家墻上的瓦縫里也有鳥窩。
幼3說:小河是小魚的家。
幼4說:小河是烏龜、蝦還有螃蟹的家。
幼5說:花兒是蝴蝶和蜜蜂的家。
活動反思:
此次活動,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并用肢體表現模仿小鳥飛、蜜蜂飛、蜻蜓飛,使幼兒在寬松愉快的語言交往環境下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通過直觀教學法結合多次欣賞,使幼兒更好的掌握詩歌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詩歌的意境,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很好的鋪墊。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通過小鳥的家、蜜蜂的家、魚兒的家、蜻蜓的家,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做做,引導幼兒仿編詩歌,達到了教學目的。
不足之處: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時,應多多讓幼兒去感受去體會,教師應多引導、多提示、多模仿,深深的去體會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
2.在仿編詩歌時,大多數幼兒都能理解,但作為教師應兼顧到個體差異,多關心、多幫助、多鍛煉那些口語表達能力差的幼兒。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2
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里,有一顆大樹,樹上住著喜鵲一家。
有一天,狂風刮斷了樹枝,鳥巢從樹上掉下來,三只柔弱的小喜鵲墜落到地上,其中兩只當場就死了,只有一只幸存。這時,外出尋食的大喜鵲正好回來,圍著小喜鵲拍打著翅膀,叫個不停。郭奶奶發現后,把那只存活的帶回了家,大喜鵲這才飛走。
郭奶奶和女兒對小喜鵲關懷備至。他們為小喜鵲買來了漂亮的鳥籠,每天用小米、雞蛋喂它。那只大喜鵲經常停在郭奶奶家門前的大樹上,唧唧喳喳地叫。小喜鵲一天天地長大了。當小喜鵲可以展翅高飛的時候,她們把它放飛了。
后來,大喜鵲在原來的那棵大樹上又造了一個新家。被放飛的小喜鵲找到了大喜鵲,樹梢上不斷傳來它們歡快的叫聲。
白天,小喜鵲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會立即飛到她們面前,歡快地跳躍不止,像一個撒嬌的孩子。郭奶奶的女兒上班,有時候小喜鵲會跟隨著她;郭奶奶的女兒下班回到家,有時小喜鵲會在門口叫喳喳地迎接她。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鵲就會回郭奶奶家過夜。
小喜鵲就這樣有了兩個家。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3
在《家》一文的導學,我著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充分關注學生生命發展,弘揚每個學生的個性,在讀中激趣,在演中理解,在合作中交流,在模擬表演中提高,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片斷展示]
師:誰愿意讀一讀課文的前四句話?(生讀課文)
師:這四句話,你們能讀懂嗎?
生:能。
師:讀懂了可以講給別人聽,可以讀給別人聽,也可以演給別人看。今天啊,我們就用演的方法。老師先演第1句,給你們做個樣子,大家可要仔細看,認真聽啊!(拿出白云頭飾)這是什么?
生:白云頭飾。
師:(白云頭飾戴在頭上,邊說邊做白云飄動的動作)我是一朵白云,我在藍藍的天上飄來飄去,我離不開藍天,藍天就是我的家。)
師:誰是白云的家?
生:藍天是白云的家。
師:第2、3、4句請同學們自己演。誰來演?
生:我想演小魚。(戴上頭飾)我是一條小魚,我在小河里快活地游來游去,小河就是我的家。
生:我是小鳥,我在樹林里飛來飛去,把窩建在樹林里,樹林就是我的家。
生:我是種子,我生長在泥土里,沒有泥土,我就不能長大,泥土是我的家。
師:同學們演得真好!這四句寫得多美呀!讓我們來美美地讀一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
師:課文寫得多美啊!現在讓我們也試著個小詩人,能不能學著他的樣,也來做一回小詩人
生:竹林是熊貓的家,草原是馬兒的家,書包是文具盒的家,教室是小朋友的家……
[反思]
在這個片斷中,學生的發言可謂精彩紛呈。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撞擊,相互融合,創新在求異中進行,使學生的思維向著全面、深刻的方向發展。
一、讓學生在讀中激趣
修訂版“大綱”明確提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在本斷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安排了兩次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趣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供給舞臺,演中理解
低年級小學生對表演特別感興趣,我設計了小鳥、小魚、種子的角色表演,這樣的設計是建構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弘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學生通過說說演演,深刻理解了“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的意思。這樣的創設舞臺,使課堂氣氛變靜為動,讓學生樂于參與,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樂的主動性,為孩子提供了說話的機會,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每個人都有機會說,每個人都能說,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飛躍的發展。
三、讓學生在合作中交流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際上是激活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和研究者。在教學中,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最喜歡的一句詩演一演,并一起討論: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動作?這樣,同學之間互相啟發,深化了對知識的認識;廣收信息,增強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大膽交流,提高了交往能力。大家集思廣益,形成了小組意見,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養了學生的群體意識。讓學生在創作中提高表達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讓學生在模擬表演中提高
模仿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而今是在學習中有所創新。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模擬表演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一條有效途經。在教學中,讓學生充當“小詩人”的角色,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模擬表演,大膽地表達對生活的感受。既能發揮他們的才干,又能很快促使他們進入雙向互動的語言訓練。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熱烈起來,為學生搭起了舞臺,弘揚學生的個性,開啟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4
《布勒門的音樂家》選自享譽世界的德國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蘊含著浪漫的想象,幽默的諷刺,真摯的情感。通過一頭驢、一條狗、一只貓、一只公雞因為年老體弱而受到了主人們的厭棄和迫害,它們沒有消極德坐等厄運的降臨,而是從無情的主人家逃離出來結伴而行,懷著美好的希望,準備去布勒門當音樂家。
童話故事總能使讀者受到一些啟迪,從而思想得到升華,所以深受人們喜愛。但對于童話故事的教學,我總有一些困惑:在教學童話故事的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收獲什么,從什么地方入手能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使學生學習興趣更濃厚呢?在教學《布勒門的音樂家》一課時,我有了新的收獲。《布勒門的音樂家》選自享譽世界的德國格林兄弟的《格林童話》。蘊含著浪漫的想象,幽默的諷刺,真摯的情感。通過一頭驢、一條狗、一只貓、一只公雞因為年老體弱而受到了主人們的厭棄和迫害,它們沒有消極德坐等厄運的降臨,而是從無情的主人家逃離出來結伴而行,懷著美好的希望,準備去布勒門當音樂家。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教學中應運用以讀為本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心體會四個伙伴機智、勇敢、團結的精神以及樂觀的人生態度;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懂得邪惡勢力如此不堪一擊。在預習課文時,有學生提出:強盜們為什么會被嚇跑呢?初步了解課文后,學生以為強盜做了那么多壞事都不害怕,怎么會害怕四只年老體弱的動物呢?學生出現困惑的原因所在是沒有看透四只動物想出的“好辦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刻意引導學生從“好辦法”入手,深入理解四個伙伴為了對付強盜所想出這個辦法的巧妙之處;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四只動物聰明、勇敢、團結、的精神。在談論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說出:四只動物疊在一起,猛然間闖進屋去出現在強盜們面前;再加上天黑屋暗,強盜們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是什么東西,一定會害怕的。學生最初沒能體會到“一齊大叫”的巧妙。我引導學生做了個小游戲,讓四位同學分別扮演四只動物一齊大叫。同學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妙處。我看到他們的眼神中閃爍出頓悟的喜悅目光。他們紛紛舉手說出自己的感悟:四只動物一齊大叫,猛然間是分辨不出什么聲音的,所以強盜一定會被嚇跑的。 接下來,孩子們的興致更高了,積極主動的到課文中去尋找那些體現四個伙伴聰明機智、勇敢團結的句子。邊讀邊悟,其樂融融。在討論四只動物為什么從主人家逃出來時,同學們有的說:“四只動物年老了,主人嫌棄它們趕不動活了,就想殺了它們。”有的說:“人類太饞了,喜歡吃動物的肉。例如驢肉可以作成醬驢肉,狗肉可以烤著吃,公雞吃法就更多了,有烤雞、燒雞,還可以煨湯喝。”還有的說:“我認為這些人太壞了,動物們真可憐!”我抓住這一動情點,進一步引導他們說:“這四只動物命運如此悲慘,但它們還是充滿信心的去布樂門當音樂家。你覺得它們怎么樣?”學生說它們很堅強、不灰心、有勇氣。我告訴學生這就是“樂觀”,并鼓勵他們說:“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不幸,最重要的是對生活充滿希望。”我想:教學童話故事時,就應該抓住一條感情線索,引領學生進入故事情景之中,挖掘故事內涵。通過探究領悟故事所闡述的道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愿意讀書,愿意探究故事的道理,,從而幫助學生養成愛讀書、會讀書的好習慣。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5
與學生談話,在了解學生如何度過星期天的同時,走進了《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在進行“速讀課文你搜索到什么信息?”這個環節時,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基本上都能抓住文中的要點,只是深度和廣度有很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就決定了學生在研讀探究文本時需要探究合作。所以,我認為搜索、質疑、提升、發展、創新,成為提高學生成績大面積豐收的陽光路。
學生在自己精讀課文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分析、質疑,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每個個體的素質是有差異的,這就決定了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認識與觀點有了很大的差異,所以要讓學生敢于、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大家彼此交流。有相同的見解,有補充的意見,有發展的建議,甚至還有相反的觀點。那么這種互相補充、互相印證、互相爭執的過程,正是學生完善觀點,拓寬見解,發展創新的過程,正是學生從文本中悟出自己獨特感受的過程,也正是學生思維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認知的過程。而這種被激活的思維,正是學生探究創新最可貴的,它常常能迸射奇異的耀眼的思想火花。所以從搜索信息入手,經過自己獨立思考質疑,再與同學們交流、討論、探索、合作、創新,是一條可行的教學思路。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6
《家》這首兒童詩,通過贊美鳥兒、蜜蜂、魚兒、蜻蜓的家,過渡到贊美自己的家,使家的概念更加具體形象。主旨是寫家溫暖幸福。表達了愛家的思想感情。
我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上,以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互動探究學習為基本形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學習的樂趣,讓課堂充滿創造活力為最高境界。
開課伊始,和學生進行談話,通過談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走進課文。
在新課的教學中,通過不同目的的多次讀文,不僅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為后來的感悟打下基礎。
讓學生對讀書方法、學習內容自主選擇,把學習的權力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自主學習、發展提供了空間,激活了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富有實效的小組學習,使學生不但學會了思考,而且學會了與他人合作。
在學生初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詩句讀,我采用多種形式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和體驗,自然形成語感。
課近尾聲,通過“幫小主人找家”的游戲,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氣氛中學習,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
在本課教學后,我感覺到,在對課堂生成性知識的引導上做的不夠,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深入思考。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家人之間的親密關系,初步體驗家人間的親情。
2.體驗父母對自己的愛,萌發愛父母的情感。
3.學會愛家人、家鄉、祖國的美好情感。
4.愿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表達自己的想法。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每人帶一張全家福、《我愛我家》音樂、教師的圖片、風光照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自己的家及家人
1.師:家里有幾口人,他們分別是誰?(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2.欣賞歌曲《我愛我的家》,說說自己的感受。
3.能幫爸爸媽媽做什么?
4.表達對父母的愛。(可以說一句話,也可以送禮物)
二、家人以外的愛
1.除了愛父母還會愛哪些人?
2.教師逐一出示圖片并簡單介紹一下各行業的情況。
三、對大家庭的熱愛
1.我們所有的小朋友都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面,這個家的名字叫《中國》,小朋友們愛不愛我們的大家庭呢?(愛)
2.看照片《各地的風光》
3.感受我們的祖國真偉大。
活動延伸:
1.教師畫好的房子輪廓,小朋友人手一份。
2.油畫棒人手一份。
3.打扮我們的家,給自己的家涂上顏色。
教學反思:
家是我們小朋友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兒最為重要,最安全、最為親切的生活環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親密的人,也是給幼兒最多體驗的人。孩子們在家里享受著父母的愛,是全家關注的焦點,他們在各方面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滿足,通過這次活動孩子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父母對他們的關愛,體會到成人的辛勞。并由此活動萌發了幼兒對家鄉、對祖國的熱愛。產生了愛家人、愛家鄉、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8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是一篇刻畫人物的文章,作者抓住四位作家的外貌和性格特征,運用了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
我設計的教學目標是:
1激發學生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2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運用語言、外貌、行動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第一課時,我課前布置學生查找五位作家的資料,識記作家的代表作。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資料,再用課件補充資料,落實“激發學生讀外國名著的興趣”這個目標。
第二課時,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步驟:
1、作家代表作知識搶答。
2、理解、掌握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3、談收獲,悟寫法。
4、練筆,學習描寫人物。第二個步驟是重點,我主要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的方式來理解、掌握這個重點。
【存在問題】
1、時間安排有些倉促,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還不夠。
2、學生回答得不夠全面時,就急于把答案告訴學生,沒有引導學生深入課文仔細查找答案。
3、板書的內容過多,不夠簡練。
4、不應對四位作家平均用時,應以點帶面,重點研討對“左拉”的描寫,其余作簡要分析。
5、應增加“人物特征比較”環節。比如:都描寫了胡子,各人的胡子有什么不同;都有動作描寫,各人的習慣動作有什么不同;都德與福樓拜都能言善辯,可是又有什么區別。如果能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差異,就會對莫泊桑抓住特征刻畫人物有更深的理解。
6、由于缺少了對比這個環節,學生“談收獲,悟寫法”就談得不夠深,也由于學生談得不夠深,就急于把自己的觀點展示給學生看;另一方面,是擔心“練筆”這個環節時間不夠,就草草結束。如果能讓學生在“悟寫法”這個環節中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有所悟,寧可刪掉“練筆”這個環節。應根據學生的能力、興奮點來取舍教學環節,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和深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的開頭我同樣用了猜謎的方式來進行導入,學生對于這種方式通常很感興趣,當謎底手揭示的時候,我在手之前加了個( ),讓他們在里面填上合適的形容詞,于是“美麗的”、“可愛的”之類的形容詞就有好多,當有一個學生提到“胖乎乎的”時候,我抓住了這個詞語將其導入進今天的課文中,在這堂課中我覺得我用的這個課前導入是比較成功的。第一課時注重的是生字詞的識記,在教生字的過程中,我采用了齊讀、開火車讀及男女聲朗讀等方式來進行,學生很喜歡這種朗讀方式,所以氣氛也顯得比較熱烈,在這里我還套用了一個“小小播音員”的游戲來幫助記憶生字,效果比起以前的死記爛背自然是要強的多。這節課也有些不足之處,在指導書寫時,我沒有太注重與過去生字的連接,比如說“看”和“著”,缺乏知識的連貫性是我教學思路上所不足的。
在這節課的開始我先復習上節課中的生字,讓學生對生字有了進一步的鞏固,這在第二課時中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朗讀的過程中,我重點提出了三句話:“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過拖鞋呀”、“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和“這胖乎乎的小手幫我撓過癢癢啊”,這三句話分別是爸爸、媽媽和奶奶說的,所以在指導學生之前,我先讓他們想一想在家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他們是怎樣說話的,在出示這些句子,我覺得這樣對于學生模仿語氣會有些幫助,在說到撓癢癢的時候,我讓學生模仿動作,學生特別感興趣,后來我進一步提出要求,讓他們邊做動作邊朗讀,有些學生做起來很滑稽,學生們在開心的氣氛中朗讀,這是在這節課中我覺得比較成功的地方。不足的地方便是在創作畫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寫上想說的話,很多學生并沒有理解意思,結果并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我覺得在拓展性訓練上還有待加強。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0
轟轟烈烈的藝術課改實驗至今已有四個年頭,在這過程中我們曾困惑、迷茫,也不斷地研究、探索,總結,在思索中前進。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藝術課中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淡化基礎技能訓練,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知識,整合的內容太多、大雜燴等。針對這些現象,我一直在思考,在上這課時,我考慮既有藝術課的特色,又圍繞音樂開展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我努力在藝術課教學模式上加以改革,融入新的教育思想,力爭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扎實有效、豐富多彩,提高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
一、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
音樂的藝術,最好要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技巧才能表現的,但是藝術的音樂關鍵首先要使人有表達音樂的情感和欲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要讓他們愿意學、樂意學。有感才有受,有感才有智,要不然,再簡單的音樂技能技巧訓練,也只能成為機械的操練,呆板的重復。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2/4X X | X ||的節奏,先念拍、再擊拍、然后用腳跺拍,還讓學生圍著桌子跺節奏,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熟悉旋律。在識譜教學中,先采用柯爾文的手勢分別練唱音符,再采用劃旋律線的方法使學生對音高有一定的概念,然后由老師和學生接口唱,使學生對為新授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識譜教學做了鋪墊,打下了較為扎實的基礎。這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要開發學生的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才干。
二、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教師主導”是實,“學生主體”是虛,習慣于教師唱,學生學,這種學習學生總是處于被動情緒之中,他們不可能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立的人格。要使學生樂于學習,就要允許學生有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學習情緒。在本課教學中,從識譜、歌曲處理、表演,教師尊重學生的.創造和實踐,教師不是一味的講授,而是以多種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例如:在學生學會歌曲后,教師采用領唱和輪唱的演唱形式,提高學生的歌曲演唱能力,輪唱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我采用了全班學生和蝶片播放的聲音進行輪唱,學生就易于掌握,而且達到了輪唱的效果。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融歌舞于課堂教學中,使教學生動活潑,特別是最后的《阿細跳月》的舞蹈,老師能利用課堂資源,帶著學生圍著圓圈跳舞,使氣氛達到高潮。
三、重視藝術人文素養
藝術課程把自己的課程性質定位為人文性,強調圍繞人文主題進行藝術學習;重視營造藝術能力形成的環境,強調學生在所營造的環境下學習探索藝術;重視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在明確藝術知識技能與藝術審美能力教學目標的同時,強調提高生活情趣,培養尊重、關懷、友善、分享的品質等充滿人文關愛的教學目標。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彝族的樂曲、歌曲、舞蹈中感受少數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圖片出示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的人文景觀、風土人情、服飾文化等,最后跳起《阿細跳月》,濃濃的民族風情貫穿始終,體現了藝術教學的美。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著不足,如語言不夠簡練,學生阿細跳月的舞蹈的舞步不夠整齊,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改進。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1
《家》這篇小兒歌以詩歌的形式描寫了蒙、維、藏、傣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表達了各族同胞幸福快樂的生活,揭示了祖國是個大家庭,各族兒童是一家的主題,使學生明白祖國是個大家庭,各族人民是一家,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傣族的生活習俗各是什么樣的,從而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于新課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和本篇教材的特點,本課教學有如下兩個亮點:
一、隨文識字,把識字教學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低年級的學生以識字為主,為了體現隨文識字又不失課文整體性的原則,我采用了字詞→句子→詩文的形式來學習,即由字詞帶出句子,其中需要重點記憶和容易讀錯的字詞著重強調讀,如“蒙族”一詞,最后進行詩歌的整體流利朗讀。整節課的識字教學目標定位于:讀準字音,記住字形,理解字義,書寫并運用生字。、
二、以讀感悟,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本節課中,我巧妙地運用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入境的誦讀創設多種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通過不同形式和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為第二課時教學時自然落實“理解蒙古族、維吾爾族、藏族、傣族的生活習俗各是什么樣的,從而感受祖國大家庭的溫暖,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做好了鋪墊。
1.讀的方式。
老師范讀,學生練讀,全班齊讀,小組合作讀……這樣通過不同形式地讀,不同要求地讀,讓學生感受文本,品位語言。
2.創設情境。
開課時播放《愛我中華》,為學生進入學習營造了美的氛圍;在引導學生了解蒙、維、藏、傣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時,向學生播放有關的風俗圖片,優美的音樂、生動的動畫、入境的誦讀,學生的多種感官被調動起來,學生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之,自然地落實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但是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本課只講完了兩小節,今后在時間的把我和分配上,還要更合理地安排。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2
《家》教學反思
《家》是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能把握兒童詩的特點,并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熏陶。我認為做得比較成功的有兩點:
一、體驗閱讀,讀中見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學《家》一課,我結合詩歌短小精悍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感受語言文字的美。結合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腦海中浮想與詞語相關的清晰具體的形象:樹林里小鳥在歡唱;清清的河水中,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從而進一步悟出“家”的內涵——溫馨、快樂。
二、句式遷移,突破難點
兒童詩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運用。《家》這課中句式是“(什么)是(誰)的家”,我進行了兩次遷移。一是在學習課文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前,其主要目的通過句式的拓展練習使學生對于我們和祖國關系的感悟。二是在學完整首詩后,讓學生用此句式創編兒童詩,自由討論,合作完成。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豐富閱歷,積淀對語文內涵的感悟。自我感覺不足之處,學生總是太活躍,我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是有些不足,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精煉到位,感情投入不夠。
課堂因提問而精彩——《家》教學反思
在聽了低年級老師講的蘇教版第一冊《家》的教學過程中,同學們讀了“藍天是白云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就有同學舉手提問了。
生問:“老師,藍天不光是白云的家。”
師:“哦?那你說藍天還是誰的家?”
生接著說:“我覺得藍天還是太陽的家。”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不錯可以這么說。”
這下激發了其他同學的想象,他們也積極的舉手發言。
生:“我說樹林還是小兔的家。”
生:“我覺得樹林也是小鹿的家。”
生:“樹林還是老虎的家。”
……
生:“我說小河,小河也是小蝦的家。”
生:“泥土也是麥苗的家。”
……
看著一張張因為動腦思考變得紅通通的小臉,看著一雙雙閃著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欽佩這位老師的教學水平。
是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直接經驗,獨立思考,對教科書自我解讀,充分發表自己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這樣一個過程是多么不簡單哪!
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會有不同,沒有正確與否的絕對標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學科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承認多種答案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自已的知識、生活經驗去主動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
承認多種答案的合理性還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新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學生創造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殊不知想象是人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因素,它在兒童的學習和思維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們常常抱怨現在的學生想象力太差。曾經有多家權威機構對中國人的想象力進行測試,統計結果都顯示:中國人的想象力與年齡成反比。隨著年齡的增長,想象力哪兒去了?我們教育工作者還是應該從自身的教學中去找找原因。“地是方的,天是藍的……”在課堂上,在考試中答案總是唯一的,與標準答案略有出入,學生享受到的便只有一個大紅*。對于想象力的發展來說,“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這種自由包括時間上、空間上、行為上、思維上等多方面的自由。讓學生自由地思考,自由地發表自已的意見。但現實中,部分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民主意識的情況比比皆是,一個出格的提問會引來不屑一顧的眼神,一個離奇的想法會引來劈頭蓋臉的批評。孩子慢慢失去了提問的興趣與能力。為了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而使學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培養,失去了創造力,這將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多些疑問又何妨,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獨特的視野、美麗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也是語文學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抓住課堂生成 提高教學機智——《家》教學反思
今天帶著孩子共同學習了這首優美的小詩《家》。文章精湛,短小,只有兩句話組成。早自習就帶領孩子們初讀了文章,字詞上面沒有太多令人擔憂的地方。只有幾個輕聲尤其要注意,我也在事先帶著他們讀了幾個來回。“我們是”有兩個輕聲,反復的在強調,“魚兒”、“種子”這幾個詞,孩子們也基本都會。因此,課堂上的識字環節對學生來說難度并不大。可是,如果老師備課的時候把這首小詩的詩意看成那么簡單,那就錯了。教完這節課,又讓我反思了教學中的幾點不足,以待思考和改進:
一、備課備進學生心里
今天,當我提出一個問題:“藍天為什么是白云的家?”,賈銘俁先說因為藍天非常的大,然后季坤小朋友又起來作答,他從科學的角度闡釋了為什么天空中會有白云,白云是怎么形成的。他的回答讓我對他刮目相看,說的非常全面,以至于我一時也沒能回過神來,只能讓全班孩子一起對他報以熱烈的掌聲。藍天為什么是白云的家?孩子們真的懂了嗎?可能在季坤說完,很多孩子還是云里霧里的并不能真正理解。藍天為什么是白云的家?僅僅是因為藍天上有白云在飄嗎?對于我們班那么多愛問為什么的小腦袋來說,也許許老師在課堂上僅僅給他們看幾張圖片,說幾句優美動聽的話,想讓他們理解“家”的含義,他們還不能滿足。季坤今天的這個回答,真是讓我恍然大悟,確實,這個問題是我事先沒有預設到得呀!是我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他們的課外知識非常豐富,他們有時甚至會語出驚人,竟然說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內容,怎么招架,怎么應對,怎么樣讓全班孩子在課堂這一生成下有所啟示。如果,老師事先備足了課,備課能備進孩子的心里,這時就可以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養分,讓他們每個人的目光都被老師提供的營養給吸引過來。抓住學生的目光,備課備進學生的心里。
二、抓住課堂生成,給孩子更多機會
在帶領孩子理解“藍天和白云的家”時,我花費了過多的時間,給孩子看了好幾幅圖,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白云在藍天自由自在飄蕩的自在,從而理解“家”的真正含義。我發現,孩子們在看第一幅圖時很專注,他們可能被蔚藍的天空和白云給吸引住了,但是后來我又連續給孩子們看了幾幅圖,看圖的時候全都是我一個人在說,卻忽略了他們的感受。看來,課堂上,老師對于問題的理解替代了學生的理解和回答,剝奪了學生說話的權利是不可取的。而在理解“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這兩行時,我也沒有給孩子更多說的機會。其實,這里也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老師應該抓住時機訓練孩子說話與表達的能力。
三、提高教學機智
今天的課堂出現了“小插曲”,一個女孩子在讀句子“藍天是白云的家”時反復的讀了3遍,還是沒有讀準,把“白”讀成了第3聲。這時,我聽見班級里有幾個小調皮已經在下面按捺不住偷偷的學著她讀了,于是接著,很多男孩子聽見了,都一邊學著一邊偷樂,貌似在嘲笑這個讀錯的小女孩。我看著她,發現當時的她特別緊張,眼淚已經在眼眶里打轉了,我還在鼓勵她再讀讀,可是下面的笑聲更大了。這時,我卻說:你們別笑了,都要哭了!我很無心的話,在我看來很正常的一個種處理方式,沒想到卻換來女孩的一聲哭泣,她的眼淚流了下來,男生笑的更樂了……
哎,怎么會這樣。看來,是我說錯了。一句話,卻激化了女孩想哭的欲望。
機智不夠,教學的機智不夠……
多思考,多實踐,實踐出真知啊!!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3
在這節課中,學生的發言可謂精彩紛呈。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撞擊,相互融合,創新在求異中進行,使學生的思維向著全面、深刻的方向發展。
一、讓學生在讀中激趣
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在本斷教學中,我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安排了兩次個性化閱讀,讓學生結合平時生活中的觀察,激趣生情,讀出自己的感受,在讀中求知,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二、供給舞臺,演中理解
低年級小學生對表演特別感興趣,我設計了小鳥、小魚、種子的角色表演,這樣的設計是建構在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弘揚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學生通過說說演演,深刻理解了“樹林是小鳥的家”“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的意思。這樣的創設舞臺,使課堂氣氛變靜為動,讓學生樂于參與,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調動樂的主動性,為孩子提供了說話的機會,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每個人都有機會說,每個人都能說,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飛躍的發展。
三、讓學生在模擬表演中提高
模仿不是鸚鵡學舌,人云亦云,而今是在學習中有所創新。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模擬表演是學習知識、提高能力的一條有效途經。在教學中,讓學生充當“小詩人”的角色,模仿課文中的句式,進行模擬表演,大膽地表達對生活的感受。既能發揮他們的才干,又能很快促使他們進入雙向互動的語言訓練。使師生、生生之間的交往熱烈起來,為學生搭起了舞臺,弘揚學生的個性,開啟了學生思維,激發了學生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對一年級的孩子而言尤為重要,他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為了激發他們求知的欲望,我精心設計了用于上課的課件,盡力使平時不敢舉手的孩子都積極參與到朗讀學習中來。
在教學時,我的設計思路是按照“引學第1行——自學2—4行——共同體會第5行”為主線,以讀為主,配以精美的課件把課文內容變得更直觀,邊讀邊展開想象,互相提問題,讓學生有所感,有所悟。在讀、提問、匯報的同時,讓孩子們初步具有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較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協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勇于表現自我。師生間平等、民主;學生間團結、合作、友好、競爭,同時情感也得到了體驗,讓孩子們愿學、樂學。
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融入新課標的理念,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巧妙地開發學生智慧,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思維的空間里自由地翱翔,既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又于無形之中培養了學生對家的熱愛,同時也滲透了保護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著缺點:由于獎勵機制不夠,課堂氣氛較冷,學生都討論不起來。課上學生說得比較多,但所說的話還不夠完整,有的孩子還不能自己說出一段話,學生的口頭語也不夠豐富。今后在語言積累上還要加強。
閱讀沒有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朗讀不夠到位,效果不夠突出。最后的說話練習涉及面不夠廣,學生的語言訓練沒有充分的發揮出來。對低年級學生的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學習提高。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5
課前準備:板書好課題--5、家,張貼好掛圖在黑板。課前歌唱歌曲
一、情境導入
導入語:昨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家,認識了幾個詞寶寶,大家還認識它們嗎?
1、教師逐一出示白云、小鳥、魚兒、種子,讓學生集體朗讀,讀后就隨手粘貼在黑板上,教師要注意引導魚兒、種子要讀輕聲。
2、教師指著粘貼的四個詞說:這四個小家伙很調皮,偷偷跑出來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它們的家在哪里嗎?下面,請大家打開書本讀一次課文。
3、大家知道它們的家在哪里了吧,老師請四位同學把它們送回家(每組一個代表吧),同時讓四位同學上黑板把詞語卡片貼到掛圖相應位置。
4、讓四位同學站在講臺排成一列(最好按課文順序),然后讓學生用句式“什么是誰的家”說一說,老師在學生練說時相應出示藍天、樹林、小河、泥土。
5、教師小結:這四位同學說的得真好,其實把你們的話寫下來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優美的小詩,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句。
6、大家都知道:藍天是、樹林是、小河是、泥土是、---教師引讀前四行詩。
二、精讀訓練
1、這四行詩你最喜歡哪一行?請你把它找出來,同桌之間美美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給學生時間
2、讀后評議:隨機提問學生,你最喜歡哪一行,請大膽地讀出來,教師相機指導讀音。在學生讀準每行后,教師隨機提問引導解析。
第一行:為什么說藍天是白云的家?看看窗外,藍天上的白云怎么樣?
第二行:什么是樹林?為什么說樹林是小鳥的家呢?讀了這一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第三行:小河是魚兒的家引導學生想象,假如說我們的教師就是清清的小河,你就是一條小魚兒,你會在可愛的家里做些什么呢?(適時討論)帶著想象再讀這一句,相信你會讀得更好。(小組賽讀)
第四行: “泥土是種子的家”。教師描述:春天,陽光暖暖地照著泥土,小種子醒來了。它伸伸小腿,生根了;它伸伸手臂,發芽了。在泥土的懷抱里,它慢慢地長大,長成花,長成草,長成樹木和莊稼。我們再一起來讀讀這一句。
3、教師小結:你看,其實每一行詩的背后都藏著一幅很美的畫,只要你用心地去讀,去感受,你就會發現這美。請大家閉上眼睛,帶著想象,再次來讀這一句。
三、突破難點
過渡語:白云、小鳥、魚兒、種子都有自己的家,咱們大家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兒呢?請大家自由讀最后兩行詩。
1、指名讀、小組讀,教師相機指導。
2、誰知道什么叫祖國?
3、你知道我們祖國叫什么名字?
4、聯系第一句,老師引讀藍天、樹林、小河、泥土、,引導學生理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5、討論:為什么說祖國是我們的家?引導理解沒有國就沒有家,國家富強了,我們就能是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比如現在免費讀書,我們要樹立遠大理想,好好學習,將來為國家就建設做出貢獻。
6、讓我們再次來讀一次這一句。
四、句式遷移
1、指名朗讀整首詩,教師相機提問:藍天還是誰的家?樹林還是誰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誰的家?相機滲透德育教育。
2、學做小詩人:現在請四人小組合作,用“什么是誰的家”的句式每人說一句話,小組作出一首詩。
3.小組交流。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以后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哪個詩句。組織進行簡單評議。回家把你們小組作的詩句背給爸爸媽媽聽,或者請爸爸媽媽和你們一起再作一首這樣的詩,好嗎?
五、指導背誦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首小詩,它的題目就是---家,你們會讀了嗎,讀書時一定注意姿勢,注意停頓和連貫,下面聽老師讀一讀。
2、試試看,能不能不看書,把這首詩背給你的同桌聽聽?給學生活動時間。
3、邊欣賞畫面邊背誦,會背的站起來一起背。
4、不會背的同學也站起來跟著背。
六、總結課堂
1、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誰的家,她們的家分別在哪里呢,要求學生用課文向我們介紹了、的家,它們的家分別在、句式回答。
2、教師小結: 這首詩用了打比方,把藍天,樹林,小河,泥土當成了白云,小鳥,魚兒和種子的家。它們有了自己的家,生活多么幸福啊!我們也有自己的家,那就是偉大的祖國,我們在祖國的懷抱里長大。
3、讓我們一起歌唱祖國吧,全體站起來歌唱。
七、課外延伸
1、請小朋友用畫畫出你想象中的可愛的家。
教學反思:
1、在培養低年級學生閱讀興趣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
2、在教學過程中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學生用句式“什么是什么的家”說一句話,激發了學生興趣,培養了說話能力。
3、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性較好,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很好落實。
4、在指導讀書方面還停留在表面,學生還有唱讀現象,今后需要更耐心的引導。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6
這首小詩運用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告知學生,自己是祖國大家庭中的一員,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比起《我的家》,這首小詩的內涵深入了一層,從滲透愛家、愛父母到愛祖國、愛大自然的教育。我想,根據學生學習情況,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尤為重要。所以,我在教學中采用了聽師讀、自己讀、生讀生評、男女生互讀互評、齊讀、表演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并通過生動描述以及與學生對話交流,激發學生情感,并把這種情感帶到朗讀中,從而讀出感情。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我在隨文識字“祖國”時,便向學生介紹我們祖國的名稱、國旗、國歌等祖國的標志,以及祖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等常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理解到了我們是祖國的一分子,我們在祖國的懷抱中幸福成長。
本課還要認識11個生字,學習比劃“橫折”,學寫“口”字。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采用了自讀、小老師教讀、開火車、組詞等活動將生字落到了實處。在寫字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自己認真觀察,認真發現每一筆在田字格的位置,幫助學生養成認真觀察、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總的說來,這節課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好。我想,自己還需要在探索聽讀識字的有效性、課堂學課文與識字與寫字的合理安排上下功夫。
幼兒園語言活動詩歌《家》的教學反思 篇17
《家》是一首詩歌,一聽課題就有溫馨、美好的感覺。全詩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蒙古、維吾爾、藏、傣等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表達了各民族同胞幸福、快樂的生活,揭示了祖國是個大家庭,各族兒童是一家這一主題。課文重點寫了四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教學前讓學生,通過查資料說一說他們的生活習慣,再學習本課內容。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讀準、讀通課文,整體了解課文所要表達的內容,再利用多媒體視屏把學生帶入他們美麗的家鄉去看一看他們的生活。真實的體會到雖然風俗不同、地域不同,但是生活在祖國這個大家庭里,他們都生活的自由自在非常的幸福。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長了不少見識,開闊了視野,心中又多了一個美好的向往。讓學生知道在以后的生活交往中,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在這個大家庭里才能和睦相處,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