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精選16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需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生紛紛踴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協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師出示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生讀“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指名讀)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師送給同學“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和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身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假如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生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課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同學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局部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送給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爭的勝利。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考慮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考慮!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假如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譽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送給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生情緒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身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考慮。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考慮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考慮的?
(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競賽。誰愿意?
(生踴躍舉手,點一名同學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生和師一起向前走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板書: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生齊讀課文)
四、聯系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同學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小朋友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同學大膽質疑,師生一起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同學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考慮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保守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同學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的規范,同學的思維經常被束縛。可憐的小朋友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考慮,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協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研討】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是一堂別具一格的語文課,教師和同學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4.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認讀生字詞語。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①同學們,通過預習你都了解了什么?生自由說。
②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蘇聯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亞。板書課題,指導學習生字“匣”:讀準音:聯系木盒子識記形,了解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學生輕聲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開火車認讀字詞。
③朗讀展示: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引導學生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④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課文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嘗試幫助老師完成板書:( )木匣→( )木匣( )
⑤學生簡單談談自己覺得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
三、精讀感悟,明白道理
①學生輕聲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問題: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樣埋木匣的?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師指導學生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
b.教師引導學生畫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c.教師引讀:科利亞干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學生接讀第三自然段。
媽媽埋的東西同柯里亞的有什么不同?
四、指導書寫
1、生說說書寫需要注意的生字。
2、師范寫,生書空。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生默讀課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科利亞后來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導學生找出科利亞開始挖木匣時的言行的句子讀一讀,體會科利亞是個勤于思考、善于動腦的孩子。
b.重點指導學習第十一自然段。
②用簡筆畫幫助學生理解,啟發學生自己上黑板畫線段圖表示科利亞現在每一步的大小,應該畫幾步。
c.聯系上文,讓學生說說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讀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學生齊讀最后一段課文,邊讀邊思考: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讀這一段;分男生、女生讀這一段。
b.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從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c.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會上的事,也可以聯系學過的課文或課外讀到的文章來說說“我們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
二、學習寫法
課文用了怎樣的寫法?
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抄寫課文最后一段。
板書設計:
26 柯里亞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一切在變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3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 ,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么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干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伙伴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伙伴們也并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五)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后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后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布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設計意圖】
通過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齡變化,步子和步數變化的對比,明白“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難點。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4
一、素質教學目標
德育目標 能從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的不同結果中,認識到“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我們應隨著情況的變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決問題。
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如果……就”、“不光……還”等關聯詞語造句。
能力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能按課后練習題的提示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各段大意。
二、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這兩點是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是教學難點 ,要通過幫助學生在理清句群層次的基礎上理解內容。
四、教學疑點
1.課文寫柯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
2.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后面又要寫“科利亞只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
五、教具 科利亞坦東西和挖東西時量步子的示意圖。
六、教學方法 導讀法。
七、課時安排 三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審題
1.今天我們學習第15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
2.科利亞是一個小孩的名字,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出什么?(找出關鍵詞:木匣)這篇課文圍繞木匣寫出了哪些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生自學課文
1.默讀課文。讀完后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讀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讀準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課文中找出帶有這些生字的詞語,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這個詞語的意思。
3.劃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課文寫出了一件什么事?
寫出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認讀“箱”、“倍”、數數(sh( sh))、德(進行字形分析)
3.簡介衛國戰爭。
1941年德國法西斯入侵原蘇聯,蘇聯人民為了保衛祖國而與德國法西斯進行的戰爭。蘇聯人民經過四年艱苦卓絕的戰斗,至1945年9月衛國戰爭勝利結束。
(四)再讀課文,理清層次
1.學生標明自然段,朗讀課文。
2.文章圍繞“木匣”寫了幾層意思?
(文章圍繞“木匣”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科利亞埋木匣。
第二層:科利亞挖木匣。
第三層:科利亞從中受到啟發。
3.學生分小組討論怎樣分段。
4.指導第5自然段的歸屬。
(這一段是過渡段。“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和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兩句“在那兒,他們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亞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應劃到第二段里。)
5.分段歸納。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亞剛學會數數的時候,把木匣埋到離門口十步遠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亞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經過思考,在離屋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亞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在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請同學分節讀課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亞和媽媽是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
(2)他們為什么要把東西埋起來?
2.討論思考題。
(1)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亞怎么埋的木匣?媽媽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亞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蓋上土,用腳踩了踩,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媽媽從家門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課文為什么把科利亞埋木匣寫得那么具體?
(一是說明科利亞為了免得讓敵人發現,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細、認真。二是為后面科利亞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時,排除被敵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筆。)
3.學生質疑。
學生可能提出:(課文寫科利亞木匣里裝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關系?前面已經寫了“他從屋門口開始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為什么又要寫出“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亞埋木匣時是幾歲?五歲。因為年齡埋下的是自己心愛的玩具。只會數到十所以他數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業
1.抄寫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課文分幾段?各段寫什么內容?
2.科利亞怎樣埋木匣的?(什么時間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講讀課文二、三兩段
1.默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亞和他媽媽什么時候挖出埋藏的東西?從埋東西到挖東西這中間經過多長時間?
(2)媽媽怎樣挖箱子的?結果呢?
(3)科利亞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結果怎樣?
(4)科利亞又是經過怎樣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討論思考題。
(1)討論思考題①
四年以后,他們開始挖埋在地下的東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將近、大約。
(2)討論思考題②
引讀:
媽媽是怎么挖箱子的?學生接讀:“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媽媽說的話是什么意思?
(如果當初把箱子隨便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由于當初媽媽計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現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這說明算術確實有用。)
(4)討論思考題③
教師引讀:
科利亞是怎樣挖木匣子的?學生接讀:“這時候,科利亞也拿來鏟子,他從門口起量了十步,就動手挖起來。”
教師引讀:
挖的結果怎樣?學生接讀:“他挖呀,挖呀,卻沒有找到匣子。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匣子。他朝左邊挖了挖,又朝右邊挖了挖,仍然沒有。”
(5)討論用詞。這里三次寫到“沒有”,“沒有”前分別用了三個不同的詞,請大家找出來,說說為什么要用這幾個詞?
(“卻”表示結果出乎意料之外,“還是”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仍然”也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還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樣,但程度不同。這里連用這兩個詞,就強調了科利亞沒有找到木匣子這一結果。)
(6)媽媽的算術管用,而科利亞的算術為什么不管用?是敵人挖走了嗎?科利亞,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測?
(學生讀:“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亞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7)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
①科利亞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來量十挖不到木匣。
③利亞量五步挖到木匣。
問:從幻燈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歲時量十步埋木匣,后來他經過四年已經是九歲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數要減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書:
五歲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歲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結:科利亞挖木匣時量五步,這是科利亞冥思苦想的結果。事實也證明了科利亞的想法是正確的。
4.學生自由讀第二段課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亞為什么那么高興?
6.學生帶問題讀第三段課文。
(1)這一段有幾層意思?哪層意思更為重要?
(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層是知道了“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這兩層意思第二層更為重要。)
(2)為什么科利亞會說:“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因為科利亞從自己挖木匣的過程中明白了四年過去了,自己從5歲長到9歲,人長大了,步子也在變大,開始照埋木匣時的十步去挖,當然挖不到木匣,后來改為五步去挖,結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結論:“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3)“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結:我們只有隨著周圍的變化而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布置作業
1.填空。
(1)戰爭開始時,媽媽從家門口,量了( )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 )步,很快( )。
(2)戰爭開始時科利亞量了( )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亞從門口量了( )步,卻沒有找到木匣子。后來科利亞從屋門口起量了( )步,他一下子就( )。這是因為( )。
2.準備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第三課時
(一)復習
1.簡要復述科利亞挖木匣的經過。
2.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
(二)深究課文,理解課文前后內客的內在聯系
1.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明白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么?”從文中哪些詞語看出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在變化?
(1)“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這是說科利亞在埋木匣時年齡還小。
(2)“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個年頭。”這里講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間經過了四年的時間。
(3)“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這是講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利亞長大了,步子也變大了,算術也學得多了。
(4)“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兩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樣量十步沒挖到木匣,第二次改變了步數,量五步,挖到了木匣。這說明時間過去了,人長大了,步子也大了,當然只有改變步數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結:我們讀課文必須把文章的前后內容聯系起來讀,并邊讀邊想,才能真正讀懂課文。
(三)鞏固練習,總結全文
1.學生分段讀課文,并練習給各段列小標題。
(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2.領會課文寫法。
(1)課文主要寫科利亞埋匣子,挖匣子的過程,為什么還要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呢?
(科利亞埋匣子是模仿媽媽的樣子干的,寫媽媽挖到箱子與科利亞挖不到匣子進行對比,從側面說明匣子埋在地下,沒有被人拿走。科利亞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時沒有認識到自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了。)
(2)課文寫小伙伴的話有什么作用?
(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話襯托科利亞的毅力和決心,另一方面說明伙伴們也并沒認識到事物已隨著時間的變化發生了變化。)
3.請學生畫出科利亞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時怎樣量步子,怎樣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圖。
(四)指導朗的讀課文
(五)聯系生活中的事例說明“時間一天天過去,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
(六)指導造句
1.分析句子(幻燈出示句子)
(1)科利亞把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仍然”表示結果與前面一樣。如:你現在仍然是我的老師。補一補,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果然”表示事情的結果跟預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這樣”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
(3)科利亞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不光……還……”是表示更進一層。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僅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受到了啟發,明白了道理。
(4)媽媽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這句話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設一種情況,后半句表示這種假設實現后出現的結果。
2.學生口頭造句,師生共同評議。
(七)布置作業
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九、板書設計
15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設計意圖】
通過四年前和四年后的年齡變化,步子和步數變化的對比,明白“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有助于突破難點。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5
《科利亞的木匣》主要教學環節
一,檢查預習,疏理線索,整體感知
1,游戲方式檢查生字
①認字大迷宮(多媒體課件) ②玩玩詞語魔方(自制教具)③ 我會讀(開火車等方式)
2,自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誰 做了什么事
二,學習埋木匣部分
1,自讀第1,2段,劃出寫埋木匣的句子,反復讀句子.
2,邊讀邊想想,科利亞心里在想什么
三,學習挖木匣部分
第一次挖木匣
1,學生讀第8,9自然段,體會科利亞的心情.理解仍然.
2,指導朗讀,從讀得正確流利到有感情.
第二次挖木匣
1,學習第11,12自然段,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
2,自讀科利亞說的話,你讀懂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與同伴議論,師生交流)
3,用圖示法幫助學生理解大了一倍.聯系上下文理解果然.
4,朗讀讀11,12自然段
四,悟道理
1,師生合作朗讀13自然段
2,引向課外
《科利亞的木匣》教后說課
一,說教材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通過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上的特點.從教材出發,從學生認知基礎出發. 本課目標設定為1,認識生字2,理解仍然果然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4,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 周圍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5,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其中要達成的第4個目標也正是本課要突破的一個重點難點.三個難度滲透整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高.
二,說教法,學法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愛提問受發現,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喜歡參與多種游戲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給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學習,享受閱讀的快樂.
三,本堂課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大膽取舍,長文短教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的重要途徑,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的東西很多,而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我們提供給他們的學習菜單不能不經過精心的篩選.要選擇那些最利于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材料,最利于實現預習目標的材料來學習探究.在認真鉆研教材后,我依據課文寫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這條線索,抓住三個點來教學:埋 1,2自然段,第一次挖第8段,第二次挖及啟示第11,12,13段.語文學習是講究效率的,語文學習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實踐證明這樣的處理是妥當的,也避免使整篇文章來講字詞的瑣碎分析講解,突顯了重點.
(二)多種方式推進語文的學習
1,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新發現,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體驗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體驗文本作者的喜,怒,哀,樂.第一部分以科利亞一邊埋一邊在想什么為話題,引領學生讀文,體驗文中角色的內心世界,第二部分以科利亞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為話題,來對話,來指導朗讀.課堂上,我分明感覺到了孩子們的心與科利亞的心通過對話緊密聯系在一起.
2,朗讀
朗讀永遠是語文學習的最基本手段,通過讀文,情感得到熏陶;通過讀文,理解和積累語言;通過讀文,學習寫作表達方法.這節課的朗讀有兩點可取:①朗讀做到有層次.從正確,流利到有感情;②如何做到有感情呢,當然由于讀文的主體不同,應當呈現出來的方式也就不同,但最關鍵的是要引導學生去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有自己的感受和體驗,通過朗讀展觀給大家.我印像深刻的是第8自然段朗讀的教學,我分明看到孩子們由讀不通到讀得正確流利再到讀得有滋有味.
3,自主,合作,探究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第三個點是文本重點,我采取的方式是:學生自主質疑——通過討論,探究解疑——領悟語言文字.首先讓學生讀句質疑,接著讓學生和周圍的小伙伴們討論想辦法解決問題 ,然后師生合作完成板書圖示,最后回到語言文字,齊讀課文.
(三)開發課程資源,服務于語文學習.
新課程倡導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動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要加強綜合性,溝通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溝通與生活的聯系,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自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如理解大了一倍,讓學生們自行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方法來理解.然后請學生觀察自己的周圍起了什么變化來引領學生走向生活更廣闊的天地.
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樸實,真實,扎實.我認為這節課始終凸現語文課的本色.語文學習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支撐點.我們讀文,我們交流體驗,進行對話,我們合作探究,都是為我們學習語文所服務的.語文學習是整個課堂的靈魂.短短的四十分鐘,孩子們感受到了語文學習是快樂的,幸福的,學得有滋有味.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6
執教者:東山縣實驗小學 林睿謙
評析者:東山縣實驗小學 江麗芳
教學內容:《科利亞的木匣》(語文人教實驗版)第五冊
課例實錄: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不一樣。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將會告訴我們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故事的題目是……(師出示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木匣是什么東西呀?
生:是木盒子。
師:你真棒。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是通過查字典知道的。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能通過查字典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二、檢查預習,認讀字詞。
師:要讀懂這個故事,必須先闖字詞關,準備好了嗎?先開哪列火車?
(生紛紛踴躍舉手)
(師出示生字卡,生開火車讀生字,讀對的全班跟讀,讀錯的指名幫助正音)
師:火車順利地到達終點,有的火車還開得挺快的呢!現在我們把字娃娃帶到詞語 里來讀讀吧!
(師出示課件,生齊讀生字詞)
師:“免得”“懂得”的“的”應該讀輕聲,請同學們再把這兩個詞語齊讀一遍。
(生讀“免得”“懂得”兩個詞語)
(課件出示多音字)
師:誰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或短語。
(指名讀)
師:你們真棒!都讀對了!老師送你們每人一個大拇指。
(師送給學生“大拇指”,全班齊讀那三個詞語或短語)
三、初讀感知,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一定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內容,那就請你們趕快打開書本,用自己 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讀一讀,看看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如果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就請你們在文中的空白處畫上問題泡泡吧!
(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1:課文講科利亞埋木匣的事。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2:還寫科利亞找到了木匣。
師:科利亞什么時候埋下木匣?什么時候找到埋下的木匣呢?
生3:科利亞四年前埋下木匣,四年后又挖到了木匣。
師:很好!四年前也就是文中提到的什么時候?
生4:戰爭開始的時候。
師小結、板書: 戰爭開始 埋木匣
四年后 找木匣
師:同學們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大膽地提出來吧!
生1:老師,什么叫手鋸?
師:老師這兒剛好有圖片,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手鋸”圖片)
師:這又是什么?
(課件出示“斧頭”“冰鞋”圖片讓學生認識。)
生齊答:斧頭、冰鞋。
生2:科利亞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來?
生3:因為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里來了,東西不能都帶走。
生4:法西斯是什么?
生5:是一座城市。
部分生答:不是。
生6:是一個人。
師:也不是。法西斯是德國侵略者的代號。
生7:這場戰爭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提得不錯。老師送你個“大拇指”。
(送給生7一個“大拇指”)
師:是這樣的。這場戰爭指蘇聯的衛國戰爭。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進攻蘇聯,蘇 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4年的艱苦奮斗終于取得戰爭的勝利。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生齊答:明白了!
生8:老師,我想提個問題。為什么科利亞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媽媽走三十步卻能找 到木匣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思考價值,老師送你一個“大拇指”。誰能解答?
(送給生8一個“大拇指”)
生9:因為媽媽過了發育期,個子不會長高,步子也不會再變了。
師:你的回答真精彩。老師同樣送給你一個“大拇指”。
(送給生9 一 個“大拇指”)
生10:課文的題目為什么不改為“科利亞挖木匣”?
師:哎呀!連老師都不會想到提這樣的問題。你可真會思考!
生9:老師。我知道。因為課文除了寫科利亞挖木匣,還寫到他埋木匣。如果以“科 利亞挖木匣”為題,那就不完整了!
師:真是了不起。老師由衷地稱贊你們,問得好,答得妙,每人各得一個“大拇 指”。
(送給生9、生10每人一個“大拇指”)
(生情緒高漲,踴躍舉手要求發言)
師:還有一些同學要發問,你們暫時把問題存起來,先幫老師解決個問題,行嗎?
(課件出示: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讓我們來交流交流。)
師:自己再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答案。然后到小組內和其它同學交流交流。
(生自由讀課文,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三、突破重點,感悟交流。
師:誰先來說說。
生1:科利亞是通過認真思考找到木匣的。
生2:科利亞量了五步找到木匣。
師:你們回答得都不錯,現在我們來看看科利亞是怎么思考的?
(課件出示第11自然段的內容,齊讀)
師:現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和我做個跨步比賽。誰愿意?
(生踴躍舉手,點一名學生上臺)
師:我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請你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向前走十步。老師也走十步, 下面的同學一起數。
(生和師一起向前走10步)
師:從剛才的演示,你們明白了什么?
生1:老師十步走得比較遠。
生2:老師的個子高,步子大,潔兵的個子矮,步子小。
師: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科利亞就是這么想的。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從家門口 向前走幾步埋下木匣?
生齊答:十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當時他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小。(師板書:步子小)
師:四年后,科利亞的步子怎樣?
生齊答:步子大一倍,(師板書:步子大一倍)
師:所以現在只要走幾步就可以找到木匣呢?
生齊讀:五步。(師用“腳印”演示)
師:最后科利亞有沒有找到木匣呢?
生齊答:有。
師:文中哪個詞語說明結果和他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很好。請同學們一起把第十二自然段齊讀一遍。
(課件出示第十二自然段,齊讀)
師: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課件出示第十三自然段,齊讀)
師:是啊,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
(師板書: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師:這個故事使我們很受啟發。同學們愿意再來讀一遍課文嗎?
生齊讀:愿意。
(生齊讀課文)
四、聯系生活,觀察發現。
師:我們的周圍哪些在起變化呢?請同學留心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新發現。下節 課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自我反思:
這節課我上得輕松灑脫,學生學得開心自在。
我想問題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我設計了讓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解疑,把提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致高漲,踴躍發問。分別提出一些意想不到且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令我驚喜。這不由使我想起傳統教學,以前老師一問一答,學生圍著老師的問題轉,老師的答案是唯一的標準,學生的思維常常被束縛。可憐的孩子只能成為知識的接受者,沒有爭議,沒有創新,不懂的問題只好“珍藏”在心里。
“教師應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越來越成為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位幫助發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這句話,讓我回味無窮。
同行評析:
這是《科利亞的木匣》第一課時的教學實錄,是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教師和學生都體驗到了課堂生活的快樂。剖析這堂課,我們發現,這節課,有幾個亮點值得一說:
首先,在識字教學上,能遵循三年級學生識字的水平、特點,讓學生預習,通過查字典等多種渠道,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生字的方法,自主識字,培養自學能力。課堂上,教師采用“開火車認字學詞”“多音字重點提示”的方法,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這樣,真正做到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教師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花的時間少,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初讀感知”這個環節,安排“質疑問難”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問題 ”,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由于問題的存在,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與解答,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激起智慧的火花。我們驚喜地看到,學生在課堂上所提的問題以及精彩的回答,完全出乎老師的意料。在這個教學環節,學生的心始終處于被激活的狀態,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再次,在理解課文內容這個環節,以“重點問題”為線索,抓住重點段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科利亞的木匣》篇幅較長,段落較多,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逐段講解,所費時間多,效果也不好。這節課,林老師拋出問題:“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通過討論交流、引出重點段落(9—11),在反復誦讀中,采用“比跨步”“擺腳印”的方式,知道了科利亞是怎樣找到木匣子的,并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總之,這節課,林老師始終用贊賞、尊重、呵護的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學生始終以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與教師平等相處,與文本進行自由的對話,在語文學習中感知自己、發現自己、提升自己!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認識6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初步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衛國戰爭的情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介紹背景:
1、導入新課。
在人們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給人以啟發。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科利亞的木匣》。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介紹背景。
本課是蘇聯作家左琴科寫的。課文中的“戰爭”指的是前蘇聯衛國戰爭。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蘇聯人民在斯大林領導下英勇抗擊,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于1944年取得了衛國戰爭的勝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時間,本文就是寫在那幾年中發生的一件事。
3、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初讀課文,劃出生字詞。
2、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新詞情況。
1、指名讀生字詞,正音:
2、讀準多音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結構記住字形,理解字義。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詞語。
5、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每人讀一自然段),注意學生生字詞的讀音
四、初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1、帶著問題讀課文。
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1)學生自己小聲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2)小組討論,這課寫了什么事?
(3)指名匯報:
本課寫的是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4、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埋木匣:1~3自然段
挖木匣:4~12自然段
受到啟示:13自然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示”的順序寫的。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3、通過學習,感悟到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一、導入新課:
二、品讀課文。
1、學習課文第1~3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
科利亞是怎么埋木匣的?
科利亞為什么埋木匣?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讓學生邊帶著問題默讀思考,邊填空。
出示填空題:
科利亞埋木匣的時間是(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埋本匣的地點是(從他家門口十步遠)。
媽媽埋箱子的時間是(戰爭開始的時候),埋箱子的地點是(從她家門口三十步遠)。
(3)指名讀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亞埋木匣的動詞:放、蓋、踩、撒,從埋木匣的這一連串的動作中,你體會到科利亞是個怎樣的孩子?(做事心細,想得周到)
(4)指名讀第3自然段:說一說科利亞為什么把木匣埋起來?
一是因為全家人要躲避戰爭,東西多不能帶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善于觀察思考,他見媽媽把家里的箱子埋起來,受到啟發,所以自己也學著媽媽的樣子把木匣埋起來。
出示句子讓學生體會理解:
“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亞數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讓學生讀這兩個句子,體會“只……就……”的用處。
在這里“只”強調了科利亞的年齡小,只會數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為他只會數十步,年齡小,才造成后邊挖木匣時,挖不著,為后邊的內容埋下了伏筆。)
練習用“只……就……”的句式說話。
(5)1----3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寫科利亞埋木匣。
2、學習課文第4——12段:
(1)出示思考題:
媽媽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時間,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媽媽是怎么挖的?
你怎樣理解媽媽說的話?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的4~7自然段。
(3)個人讀之后,小組學習討論。
(4)邊讀課文,邊填空:
媽媽挖箱子的時間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回到家鄉的時候),媽媽從家門口朝菜園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媽媽說的話,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媽媽的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強調了算術真有用,第二層意思是假設當初不是數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隨便挖坑埋箱子,那現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時,這里也滲透著,科利亞也是照媽媽的樣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為什么挖不著呢?怎么算術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這里又為下文埋下了伏筆。)
比較句子,體會“如果……就……”的用法,練習用其說一句完整的話。
比較兩個句子:一個是媽媽的原話,一個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表達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設句,先假設那么去做,就會出現后來的結果。
用“如果……就……”練習說話。
(6)學習課文8~12自然段:
讀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科利亞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亞從家門口(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沒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有找到。
讀句子,說說自己的發現。
(7)學習9和10自然段:
讓學生小聲讀課文,想:當小伙伴們笑科利亞的時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許”,是可能的意思。
學生讀第十自然段,談談自己的理解。
(科利亞心想:自己的方法沒有錯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沒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會被法西斯挖走。從科利亞的話中,暗示了他當時思維的過程,所以想來想去,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 )
(8)讀課文第11自然段:
通過讀課文,你讀懂了什么?
從“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看出科利亞遇事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從科利亞的話中體會三層意思:一是經過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當時很激動,會很大聲地告訴大家,用了嘆號。二是找到了為什么挖不著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會馬上找到木匣的。
體會當時科利亞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9)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齊讀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讀課文,劃出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再讀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亞說的話,一方面進一步理解他的話的意思,另一方面體會“不光……還……”的用法。
科利亞善于動腦筋,勤于思考,他從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過程中,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圍的一切都在發展變化,面對著發展變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變的態度,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關聯詞“不光……還……”,表示遞進關系。科利亞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還更進一步的意義是,他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
三、再讀課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間的聯系。
四、總結全文。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8
[案例]
【教學要求】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2,抓住重點詞句,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從而讀懂課文.
3,學會本課5個生字.練習用"仍然果然"造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抓住重點詞名,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
難點: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科利亞最后講的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的反應都很快,為了表揚大家,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科利亞(板書).科利亞是前蘇聯的一個孩子,他有許多小寶貝——冰鞋,小斧頭,小手鋸等等,你有自己的小寶貝嗎 你喜歡它們嗎科利亞像你們一樣,特別喜歡自己的小寶貝.由于特殊的原因,科利亞把他的這些小寶貝裝進一個木匣里,從家門口起數了十步,埋了起來.四年以后,科利亞又從家門口數了十步挖這個木匣,他能挖到嗎 (有的同學會說能,有的會說不能)到底能不能挖到呢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就知道答案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8課《科利亞的木匣》(板書)
二,預習課文
1,整體感知:本篇課文的范讀.
2,自學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3,學生根據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
⑴ 同桌相互聽,讀課文,相互糾正讀音和停頓不當的地方.
⑵ 指名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細讀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思考
⑴ 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 請找出有關動詞.后來他又是怎樣挖木匣的
⑵ 通過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
2,學生按思考問題自學,再四人一組討論.
3,師生交流思考題⑴
⑴ 指名讀與問題相關的語句.出示句子理解1,抓住"剛學數數"和"只會數到十"作重點理解.再通過找幾個動詞"放,蓋,踩,撒",讓學生體會科利亞做事心細,想得很周到,抓住這幾個詞指導朗讀.
⑵ 設疑:科利亞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埋木匣的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著重理解:一是為了躲避戰爭災難,東西多,不能都帶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媽媽埋東西的啟示.
⑶ 過渡導語:四年之后,科利亞回來了,他又是怎樣挖木匣的
指名讀有關段落,并出示句子理解2:
從"家門口","量了十步","挖呀,挖呀","很深了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你體會到什么 (坑挖得很深,范圍也很大,結果怎樣 "仍然沒找到"."仍然"是什么意思 (學生答后,正確解釋)
科利亞沒找到木匣,他當時怎么想
(算術不管用 被別人挖走了 )
指名回答并讀出有關段落,以排除以上兩種想法.
科利亞想出原因了嗎 (讀出有關段落).
科利亞怎樣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理解3.
"果然"什么意思 (生答后出示正確答案).
師生交流思考題⑵
⑴ 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出示句子理解4
⑵ 設疑:除了人在長大,步子在變大,周圍還有什么在起變化
(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四年后,戰爭結束了,科利亞上小學了,能數到100了……)
四,總結,擴展
請同學們想一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在發生變化 (學生討論,回答).
對發生變化了的事物我們應該怎樣對待 (我們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對待它,而是要
根據事物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1,分角色讀.
2,開火車讀(一人一句).
3,分段讀.
二,指導生字書寫
1,指導學生字形筆順(同步識字).
2,抄寫含有生字的新詞兩遍.
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歲 步子小 數了十步 變化
挖木匣 四年后 9歲 步子大了一倍 數了五步
[反思]
今天我想記錄課堂上的一段導語:
課前布置學生帶自己的成長記錄冊或小時候的照片
師:有沒有同學帶來自己的成長記錄冊 (翻開印有出生時孩子小手印,小腳丫的一頁)大家看,這是王平同學出生時手和腳的樣子.現在請他用手比一比.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生:他的手長大了,都是當時的兩三倍了.
生:剛出生時我們特別小.
師:大家再看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又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在慢慢地長大,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
師:對!不僅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很多事物都在時時刻刻變化著.你們看,我們開學時種的花已經開了,校園里的樹也長高了.孩子們,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科利亞的木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生活小事中往往蘊藏著很深的道理.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學生接受,同時也能夠激起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思考.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將生活和閱讀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激發了學生對課文濃厚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并從中獲得啟示。教育學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要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辦法。
2、學習生字新詞。能用“仍然”、“果然”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根據“思考·練習”的提示給課文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了解科利亞挖著木匣的原因;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難點:學文明理,懂得事物總在不斷發展變化。無論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了變的眼光對待它,而是要根據事物的變化采取相應的做法。
教具準備:課文內容錄像帶,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新課
生活中的事往往能給人以啟發。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發生的事就很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二、觀看錄像,了解課文大意
邊看邊想:這篇課文圍繞科利亞的木匣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導分段、歸納段落大意
1、自由輕聲讀課文.
邊讀邊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如何分段?
2、重點討論:第四自然段的歸并。
交流:這一段主要講四年以后的事情,應歸并到下一段。
3、歸納段意。
指點:可根據小標題,歸納各段段意。
要求:作為段意的句子要簡練、完整。
四、學習第一段“埋木匣”
1、指名讀第一段課文。
邊讀邊想:把第一段分為兩層,并概括層意。
2、重點討論:
(1)兩層之間有什么關系?
(第一層寫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第二層交代他埋木匣的原因。)
(2)如果調換敘述順序,先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然后寫他是怎樣埋的,與原文相對比哪一種寫法好?好在哪里?
(先寫科利亞埋木匣,后寫埋的原因,設置了懸念,可激起讀者繼續閱讀的興趣。)
3、質疑。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段內容
提問:媽媽和科利亞是在什么時候,怎樣把東西埋起來的?(根據回答,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二段“挖木匣”
1、默讀課文,圈畫有關詞句,討論填寫表格。(投影出示表格)
2、指點:
(l)媽媽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
(2)科利亞為什么開始沒有挖到木匣,后來又為什么挖著了?(根據回答,相機板書)
3、重點理解文中兩次描寫科利亞挖匣子的句子,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用“果然”、“仍然”說話。
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橫線的部分,理解句意。(投影出示句子)
(1)科利亞從家門口起量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是沒有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科利亞盡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圍大,結果都沒有找到匣子。“仍然”說明科利亞無論是朝左邊挖還是朝右邊挖,都和把坑挖深沒找到匣子的情況一樣。)
(2)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匣子。
(科利亞想出了找不到木匣的原因,還想出了找到木匣的辦法,然后按所想的方法去挖,結果找到了。“果然”說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三、學習第三段“受到啟發”
1、指名用高興的語氣讀第三段。
思考:科利亞通過動腦筋挖到了匣子,從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
2、理解句子: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投影出示句子)
(1)用陳述的語氣說出“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一句的意思。
(2)想一想、說一說:“周圍的一切”在文中指什么?你還想到了什么?說說身邊類似的事和處理的方法。
四、說話練習
用“不光……還……”這個關聯詞說說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
五、總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世界上的萬物都在不斷變化,我們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多動腦筋,根據情況的變化采取相應的方法。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0
【實例】
(課前布置學生帶自己的成長記錄冊或小時候的照片)
師:有沒有同學帶來自己的成長記錄冊?(翻開印有出生時孩子小手印、小腳丫的一頁)大家看,這是王平同學出生時手和腳的樣子。現在請他用手比一比。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生:他的手長大了,都是當時的兩三倍了。
生:剛出生時我們特別小。
師:大家再看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又發現了什么?
生:我們在慢慢地長大,我們的身體在不斷變化。
師:對!不僅你們在一天天長大,很多事物都在時時刻刻變化著。你們看,我們開學時種的花已經開了,校園里的樹也長高了。孩子們,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科利亞的木匣》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分析】
生活小事中往往蘊藏著很深的道理。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學生接受,同時也能夠激起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思考。這種導入方法自然生動,將生活和閱讀有機地結合了起來,激發了學生對課文濃厚的學習興趣。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1
《科利亞的木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10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通過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力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主動的、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情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著力給學生創設自主、創作、探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享受閱讀的快樂。
一、檢查預習、疏理結構、整體感知
(一)導入
師: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想的不一樣,做的不一樣,結果往往就會不一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16課《科利亞的木匣》說的就是這么一個理兒。這可是一個生動而有趣的故事,讓我們懷著期待的心開始今天的學習,來,齊讀課題。
(學生精神抖擻地帶著期待的神情讀課題兩遍)
(二)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檢查生活讀音。
師:昨天,同學們都回家認真做了預習,課文里的生字都認識了嗎?
生:(很自信地):認識。
師(懷疑):我可不信,我要來考考大家。我知道走迷宮呀,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一種游戲啦。今天我送給大家一件禮物就是玩一個“認字走迷宮”的游戲。注意聽,迷宮里藏著許多生字,當它跳出來時,大家準確、整齊地認讀兩遍后,就可以繼續前進。
(學生聽了以后,臉上充滿了好奇的神情,注意力很集中)
(課件出示“認字走迷宮”,學生認讀生字)。
●當讀到“懂”、“匣”、“搶”字時,沒讀準。生字上跳出音節,請小老師來教讀兩遍,全班再齊讀。
●當讀到“難”字時,先讀課文里帶字詞語“難過”,再讀生字。老師點明這是一個多音字,再請小朋友說出另一個讀音,并組一個詞。
(三)游戲活動“魔方輕輕轉”,檢查驗讀準詞語的讀音。
師(高興,神秘):啊哈,大家齊心協力走出了迷宮,你看,迷宮城的主人還獎給我們一個神奇的魔方。(課件出示)
師(拿出教具詞語魔方):“小朋友們快看,神奇的詞語魔方來到了我們的教室里。現在,我們來玩第二個游戲——魔方轉轉轉。轉到哪個詞語大家齊讀兩遍,讀得正確、整齊。魔方轉起來——”
(學生興致勃勃地讀詞):冰鞋、斧頭、手鋸、免得、算術、仍然,在讀“算術”和“仍然”時有困難,老師教讀兩遍。
(四)默讀課文,疏理結構。
師:通過預習,同學們課文都讀得比較熟了吧!好,請大家默讀一遍,讀完后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打開課本后,靜靜地默讀,并思考)
生:課文講了科利亞5歲的時候,埋下了他的“小木匣”,過了四年,又挖出了木匣,還從這件事中,獲得啟發,懂得了一個道理。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引導著,讓他說清楚,說通順,并板書“埋、挖、啟示”。
這部分教學通過球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認字走迷宮”和“魔方轉轉轉”來檢查了預習中生字詞語的認讀情況,通過默讀全文,回顧課文主要內容,來理清了文章的結構,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二、學習“埋木匣”(課文第1、2段)。
師(津津有味地):這個故事發生在科利亞的故鄉,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
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臨走時,媽媽把有些重要的東西放在大箱子里,埋在了地下。科利亞還小才只有五歲(同時貼出圖片“小科利亞”,只會數10。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1、2自然段,劃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學生讀文,邊讀邊拿起筆進行勾劃。)
生回答。(課件出示相并句段)
師(鼓勵):哪個同學敢單獨來讀讀這兩段,看看能不能讀得正確、流利
生讀。
師表揚學生讀準了幾個多音字的和難讀的詞語。如“數”“盛”“小玩意兒”“鏟子”。
全班也讀讀這幾字和詞語。
師(疑惑地):同學們自己再小聲地讀讀,邊讀邊想,科利亞一邊埋木匣一邊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生(讀完后,認真思考、揣摩)
生:我覺得科利亞當時的心里是十分喜愛粉的木匣的
生:他心里想,這些心愛的小玩意兒,我是多么舍不得啊!
生:他要走時后,把所有心愛的小玩意兒,先裝進木匣,還埋起來。
師:請同學們再讀讀這句話,再體會當時科利亞心里想什么。(課文用紅線劃出“他……”)
生讀,再想。
生:他心里想,我要把小木匣埋好,不要讓別人發現了。
生:小木匣千萬別丟了,以后我回來時,還要把它們找出來玩呢?
師:那你們又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
生:你看他還用腳踩實,所以我覺得他埋得很認真,是不想讓別人了現了,把他的寶貝小木匣給挖走了。
師:是呀,科利亞是多么喜愛他的小木匣,埋得多認真呀!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兩段話,一邊讀一邊學著像科利亞的樣子“埋小木匣”。(學生不由自主地站起來一邊讀課文一邊做動作,特別“埋、挖、撒”這幾處,演得很貼切)
師:我想用畫圖的方法來表示科利亞埋木匣的方法,位置。我們大家一起來試試看。
生:他從家門口……
師(反問):幾步呀
生:十步
生一邊數數,師一邊畫線段圖。
師:啊,終于把小木匣埋好了。他是多么高興,多么激動呀!怎樣讀才能表現出科利亞的心情的變化呢?大家自己讀讀看。
學生開始練讀,有的學生邊讀邊停下來想想,有的學生邊讀邊做動作,有的學生和周圍的伙伴交流朗讀。
師:現在誰來讀好這段讀,讓我們都體會科利亞心情的變化呢?其它同學都要豎直耳朵,用心聽聽,看看他哪些地方讀得好,能表現科利亞當時的心情。
請一生讀,讀得正確、流利,但沒有什么感情的變化。
生:xx同學,你讀得很流利,但是我覺得“挖呀、挖呀”應該讀慢點兒,表明科利亞挖得很認真,挖得時間比較長了。
生: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要強調,讀還是“沒有找到”臉上這時應該現出有點焦急的神情,因為他當時心里想,怎么會沒有呀,到哪兒去了呀。
生:當科利當最終找不到時,臉上應該表現出失望的神情到最后可以讀慢點。
生:我認為還應該強調讀“仍然”。
師:那再請一個同學來試試。(課件出示:標出“挖呀、挖呀”)老師有意請了一個朗讀基礎較好的孩子來讀,起個示范的作用。
這個小女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還配合了合適的神情,動作,讀完以后大家教自由地送給她掌聲。
師:讓我們大家一齊來讀,相信也能讀得更捧。
學生齊讀,讀得有滋有味,聲情并茂。
三、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即第一次“挖木匣”。
師: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時間過得很過一晃四年過去了。你看科利亞長大了,個子長高了,步子也變大了,成為了一個英俊的少年(貼出大科利亞)。他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他們終于回到了故鄉,媽媽迫不及待地來到原來埋箱子的地方,挖出了箱子,全都在,多讓人高興呀,而科利亞呢?那種激動,期待的學習更別說了,眼看終于要和分別四年的心愛的小木工加重逢了,可正當他興沖沖的地開始挖的時候,發生了什么情況呢?
生朗讀第8段
師:同學們也來讀讀這段,想想科利亞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們小聲地反復讀了幾遍這段話,有的學生還動筆做了一些句劃圈點。
生:剛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分高興、后來當木匣分找不到時就變得很著急了。
生:想到要挖到木匣了,科利亞多高興呀,于是他動手開始挖,可是坑已經挖得很深了,咦,怎么沒有了,他那個時候心里肯定有點著急,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還是沒有,他泄氣了,不高興了。
生:不單是泄氣,因為他無論如何找,都沒有找到心愛的小木匣,該是多么失望啊。
師:同學們緊緊抓住了科利亞的動作來體會科利亞的心情,值得贊賞,使我仿佛邊浮現了科利亞的當時挖木匣的情景。那大家把這段多讀幾遍。
四、練習第10、11、12段,第二次“挖木匣”。
師:是啊,挖不到木匣,科利亞該多失望啊,正在這時候,小伙伴們圍上來了,都朝科利亞說,他們會說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讀第9、10段。
師生合作朗讀10、11段,生讀人物說的話,師讀旁白。
師:科利亞遇到問題時并沒有放棄,開始思考問題出在哪兒,有沒有解決的辦法,他靜靜地坐在臺階上,摸著腦門想,突然他想起來,他找到了問題的原因了嗎?
生(高興地):找到了
師:抽一生讀科利亞說的話(課件出示)
師:大家起來讀災個好,看能不能讀正確、讀順,(課件在“---------”下面劃橫線)
生讀。
師:你讀了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沒有?敢于提問的小朋友是善于思考的小孩子,你有問題了讓我們大家都來研究研究、討論討論。
生:“量”是什么意思?
生:用一種工具比如尺子來測量長度。
生:課文說是步子來量埋匣子的位置
生:為什么……大了一倍,應該……
生:我想知道“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師,提得好,只有弄明白“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我們才能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讓我們來的周圍的小伙伴討論討論,看能不能結合我們生活中的例子和其它學習分法讓我們都弄明白這“大了一倍”是什么意思?
學生三三兩兩湊在一起開始討論,各說各的辦法。
生:舉個例子來說吧,我第第五歲,我比他大了一倍,那就是十歲。
生:其實就是原來兩個這么多,用手比劃如果這是一步,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
生:我上臺來畫個圖給大家看看,(上臺)如果科利亞原來一臺是這么長,“大了一倍”就應該兩個這么多,就是這么長,(生雖然畫得不標準,但是下面的學生已經弄明白了)。
師:經過大家的講解,我好像也弄明白了,我也想舉個例子來試試,仔細看,看我是不是真正弄懂了,(拿出一段繩子,對折,再放開)
如果這是科利亞的一步,那大了一倍就是兩個這么多,對嗎?
學生連連點頭,回答“是”。
師:誰愿意上臺與教師合作,我們再用圖來表示科利亞第一次挖的情況呢?(老師請了一女生上臺)
師:大家一起來數,一起來畫,三個臭皮匠底一個諸葛亮。
師生共同畫圖,孩子們也在下面積極參與,動手動腳,指揮著。
師:咦,哎呀,科利亞走十步已經走過了,挖不到木匣喔。
生:應該往回走五步就可以了。
生:再畫一段用,只退五步就可了以。
師(喜悅):看著孩子們,經過一番思考,科利亞終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你們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了嗎?大家看著板書的圖示,并自己說說這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科利亞以前挖不到木匣呢,如果用上“因為………所以”就更好了。
學生望著板書,自己嘰嘰喳喳練習說形了。
抽生說:
生:因為科利亞那時還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應該量五步,他卻走了十步,所以他剛開始時,沒有挖到木匣子。
師:可事情的發展真的就像科利亞想的那樣嗎?走五走就能挖到木匣子,齊讀12段(課件拿出來。)
師(喜悅):找到了嗎?
生(喜悅):找到了
師:課文里用哪個詞說明了,事情發展的結果,和科利亞想的一樣
生:“果然”
師(高興):音樂響起來,你看九歲的科利亞真不簡單,遇到問題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木匣,不但他很高興,我們也跟著高興,讓我們再讀讀第11、12段感受科利亞的快樂吧。
師生齊讀11、12段。
五、學生第13段
師:科利亞多么開心呀,高興的不單找到了匣子,還有更大的收獲,我想和大家地丐來讀這段話,我來引讀。
師生讀11段
師:我想信今天不光科利亞從埋、挖匣子這件小事中懂得了一個道,我也相信每個小朋友也從中有很多收獲,當你走出教室時,我們也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有,觀察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呢?只要你用心,你也會發現生活中會有很多秘密,將你觀察到的記錄在小本子上,下節課讓我們一起來交流。
學生喜悅地、充滿期待走出教室。
10
5
10
板書設計:
5歲埋
科利亞的木匣
9歲挖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此文轉載于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2
一、學習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斧頭、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算術、當初、隨便、仍然、敵人、臺階、所以、懂得”等詞語
2、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初步學習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人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事物變化的規律辦事的道理。
2、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三、知識鏈接:
同一類型的故事。
四、學習方法指導:理解文中關鍵詞、句,交流討論。
五、自主、合作、探究:
1、讀準字音,認清生字字形,讀通順每句話。
2、畫出不懂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書了解它們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請做上記號。
3、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4、 從這件事中,科利亞懂得了什么道理?
5、 從哪些地方看出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
6、學習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六、展示提升
1、各小組展示收獲。
2、分組匯報上面問題討論結果。
3、最后一段什么意思?讓我們明白了什么?
4、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過關檢測
1、讀拼音,寫詞語。
dé guó duǒ bì fǔ tóu tái jiē
( ) ( ) ( ) ( )
fáng wū yě xǔ suí biàn dāng chū
( ) ( ) ( ) ( )
2、比一比,再組詞。
倍( ) 故 ( ) 匣( )
陪( ) 敵 ( ) 匠( )
3、讀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符號。 。
(1)匣子里有各種好玩的東西 有冰鞋 小斧頭 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
(2)他挖呀 挖呀 坑已經挖得很深了 還沒有找到匣子
七、課后延伸
1、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2、推薦閱讀《猴子奇遇記》。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3
★基礎題
一、讀一讀,拼一拼。
bīng xié fǔ tou suí biàn suàn shù
( ) ( ) ( ) ( )
réng rán suǒ yǐ tái jiē dǒng dé
( ) ( ) ( ) ( )
二、下面每組的五個詞,有四個是同類的,找出不是同類的一個。
1.桌子椅子家具茶幾沙發( )
2.蘋果鴨梨葡萄水果西瓜( )
3.文具鉛筆本子小刀格尺( )
4.夾克衫襯衣裙子褲子服裝( )
三、找出下面句子里用錯的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里。
1.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彩實。( )
2.場上的小觀眾都仰著頭,跳著,笑著,暴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
3.我們觀看了好多項精采表演,都有趣極了。 ( )
★★提高題
四、找出意思相近的詞。
起初 原來 仍舊 照樣 早先 開始
當初——( )( ) 仍然——( )( )原先——( )( )
五、我會填
一( )木匣 一( )早晨 一( )細紗
一( )孩子 兩( )報紙 五( )雜志社
一( )電車 一( )風景 三( )伙伴
★★★拓展題
六、課文回放
《科利亞的盒子》講的是他( )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了
( )步埋下了自己的小木匣,( )年后數了( )
步挖出了木匣的故事。從這件事中他感悟到( )在變化,
( )在變化,( )都在變化的道理。從這件事中
我知道了我的周圍( )也在變化。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4
紫微中心小學 沈蘊云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在變化的道理。
3、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課文后3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復習導入
1、課文圍繞著“科利亞的木匣”寫了哪些內容?
b層學生回答。
研讀課文,
感悟語言
1、仔細讀讀“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寫科利亞埋木匣的句子讀一讀,思考下列問題。(出示要求)
⑴圈一圈這句話中描寫動作的詞。
⑵科利亞為什么要這樣做?
⑶從這些動詞,你看出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讀讀,思考問題。(出示要求)
⑴仔細找一找,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個字?
⑵從這5個“挖”字,你又讀懂了什么?
1、學生自由讀相關部分,找出句子,根據要求思考問題。
2、交流:c層學生讀句子;b層學生說表示動作的詞;a層學生回答科利亞為什么這樣做和科利亞是個怎樣的人。
1、學生自由讀相關部分,找出句子,根據要求思考問題。
2、交流:c層學生說用得最多的詞是什么;a、b層學生說從“挖”字里讀懂了什么。
抓住關鍵,
引發思考
1、讀課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寫科利亞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應的一個句子讀一讀,你能否站在科利亞的角度去思考并討論:科利亞當時在想什么?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存在哪些原因?
2、教師總結科利亞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數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對。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問題。
1、學生自由讀相關部分,找出句子,根據要求思考問題。
2、交流:c層學生讀句子;b層學生說說科利亞當時想些什么;a、b層學生推斷原因。
細讀探究,
討論排除
1、再讀課文,科利亞是怎么排除前3種可能性,只確定步子有問題的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到依據嗎?
2、引導討論三種可能性。
⑴討論第一種可能性:
讀課文,找出科利亞找不到木匣子之后與小伙伴們的對話。(出示對話:伙伴們說:“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
讀一讀,想一想,從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據?
教師小結:由此可知,科利亞斷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標大,木匣目標小,目標大的箱子沒有被發現,目標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發現,所以木匣一定還在。
⑵討論第二種可能性:
找出描寫媽媽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出示句子: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里,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讀讀這兩句,想一想媽媽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從中你又 找到什么依據?
教師小結:從媽媽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數步法是管用的。
⑶討論第三種可能性:
挖的方向有沒有搞錯?再讀讀課文,找出描寫科利亞他們家的房子的句子。
“房子還在”告訴我們什么?
3、歸納排除,得出結論。
⑴既然木匣一定在,算術真有用,挖法沒有錯,那錯的無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錯在哪里呢?找到寫科利亞一家離家出走的句子。4個年頭,科利亞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⑵讓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幫助理解。
1、學生自由讀相關部分,思考問題。
2、交流:
⑴讀課文,找出句子,思考問題,a、b層學生回答。
⑵找出句子讀一讀,思考問題,c層學生回答媽媽用了什么方法;a、b層學生回答。
⑶找出句子讀一讀,思考問題,c層學生回答。
3、找出句子讀一讀,思考問題,同桌互相討論。
⑴c層學生讀句子; a、b層學生想象四年的變化。
⑵a層學生上臺畫示意圖,并作出解釋。
結合生活,
深化道理
教師過渡:科利亞通過自己的分析,想出了辦法,找到了心愛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興,我們一起讀讀最后1個自然段。
1、聯系上文,說說你理解了科利亞受到的啟發嗎?
2、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我們的周圍有什么在起變化呢?
全班齊讀。
b層學生說科利亞受到了什么啟發;a曾學生說說自己周圍有哪些變化。
拓展延伸
根據學生的交流,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通過一件事寫下來,可以是《由<科利亞的木匣>想到的》為題。
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嘗試小練筆。
2、全班交流、評議。
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歲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木匣 九歲 步子大 五步
懂 得: 一切都在起變化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讀寫"木匣,冰鞋,小玩意兒"等詞語;練習用"仍然,果然"寫句;聽寫最后一個自然段.
2.朗讀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經過,懂得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道理,培養多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讀懂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挖木匣的,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教學難點
科利亞冥思苦想后對小伙伴說的那段話.
三,教學重點
科利亞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什么啟發.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入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 有位同學給我們準備了一個故事,看他給我們帶來什么
聽了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板題讀題)課文里的小朋友科利亞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他有沒有想辦法解決呢 他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大家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初讀
自由讀文,通過讀文你知道了什么
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埋木匣,挖木匣,受啟發
匯報.
精讀
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媽媽和科利亞是怎樣埋木匣的
各學習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本部分內容.
匯報(表演,講故事等形式均可)
根據匯報板書:科利亞
(四年前)埋
媽媽:30步
4.小結
第二課時
(一)引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戰爭開始時,科利亞和媽媽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亞跟著媽媽回來了,他們將要挖出他們的木匣了.關于"挖木匣"這部分,同學們想知道些什么
(二)帶疑學文
學生質疑,抓住重點問題板書,如:科利亞是怎么挖的,挖出來了嗎 有沒有遇到困難 怎么解決 媽媽又是怎么挖的
小組讀書討論解決
(主要)
3 .匯報,主要圍繞重點問題進行理解.
⑴抓含"仍然"的句子分析,指導朗讀.
⑵柯利亞找不到箱子,他是怎么思考的
(學生讀:"小伙伴們,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年齡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問:科利亞的想法對嗎 后來他挖到木匣子了嗎
請學生邊板書邊說明
板書:四年后 挖
(這回科利亞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證明科利亞的想法對了.)
指導朗讀,抓含"果然"的句子
⑶科利亞遇到的這種情況媽媽遇到了嗎
板書: 30步
⑷引疑:從板書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
討論:為什么媽媽步子不變能挖出箱子,而科利亞不能
⑸從媽媽和自己身上,柯利亞懂得了什么
(學生讀最后一段)
板書: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周圍一切都在起變化",告訴我們要怎樣做事情呢
(我們做事情,要隨著情況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三)深化拓展
1.科利亞遇到問題能認真思考,所以他能順利地解決了問題.現在,請同學們給《刻舟求劍》里的那個人想想辦法,找到那把丟失的劍.
2.事物總是在不斷變化的,在你身邊也有,你能舉例說說嗎
引導說話:隨著時間的……(引發學生多方面思考,如身體變化,家鄉的變化,社會的進步,國際形勢的演變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總結全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不斷發展變化,希望同學們帶著這個啟示,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去探尋生活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啟示.
附:板書設計
科利亞的木匣
科利亞 媽媽
(四年前)埋 30
(四年后)挖 30
懂得:一切都在起變化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科利亞的木匣》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會認3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冰鞋、手鋸、玩意、免得、搶走、難過”等詞語,理解“仍然、果然”
2、學習課文,了解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得啟示的過程,初步懂得周圍的一切都是在起變化,學習科利亞愛動腦筋、勤于思考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知道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得啟示的過程,明白科利亞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教學難點】懂得周圍的一切都是變化的道理,學習科利亞愛動腦筋、勤于思考。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匣”字導入
1、板寫“匣”,仔細看老師寫“匣”字,最后一筆是豎折。
2、猜一猜什么是匣。放東西的方形小盒子,所以一邊是不能封口的。木頭做的小盒子就可以叫木匣
3、小朋友,你們有木匣嗎?你們的小木匣里會放些什么呢?(都是自己最心愛的東西,都是你們的小秘密)
4、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它叫科利亞,(相機知道“亞”的讀音)。
5、板書課題,質疑,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科利亞的木匣里有什么,科利亞的木匣有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1)劃出生字新詞,讀準生字
(2)把課文讀通順,標上自然段序號
(3)解決課前的疑問并思考課文圍繞木匣寫了科利亞的哪些事
2、生字詞 字音:多音字“量” 字形:挖、搶、懂
三、細讀文本
1、科利亞的木匣里裝著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生字教學“鞋、斧、鋸”
朗讀指導:讀出喜愛的心情
2、木匣里都是科利亞最喜愛的小東西,為什么要把這些放進木匣?在什么情況下埋木匣的?
3、學生交流法西斯戰爭、戰爭帶來的破壞。
4、所以科利亞把自己的小木匣——( ),簡單地概括,埋木匣。他是怎么埋的,
5、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到科利亞埋木匣的動作詞語。從這些動作里,你感受到什么?
朗讀指導:埋好木匣,免得被人發現,小心翼翼的。邊做動作邊讀。
6、故事還在繼續,科利亞和木匣之間還有哪些故事?
7、理清思路,課文圍繞木匣寫了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懂道理(得啟示)
8、挖木匣又是一個怎么樣的故事,又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下節課繼續學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復習生字詞
2、復習課文圍繞木匣寫了哪些事
二、以挖木匣切入
1、找到文中具體描寫科利亞挖木匣的自然段,默讀兩處
2、解讀第八自然段
1)“也”:為什么要用“也”,說明誰也挖木匣?
媽媽是怎么挖木匣的?結果怎么樣?媽媽為什么高興?高興地讀一讀媽媽的話。從中你感受到媽媽是怎樣的人?
2)“十步”:科利亞看到媽媽成功挖出木匣,他想到自己曾經埋下的木匣。他是怎么挖木匣的。第一步怎么做?
為什么走十步?說明那時還小。畫一畫科利亞四年前怎么埋木匣的
3)“挖”:接著怎么挖?理解“仍然”的意思。
挖呀挖呀,找到了嗎?坑已經挖得很深了,找到了嗎?朝左挖呢?朝右挖呢?可能還怎么挖?挖得怎么樣?(滿頭大汗,汗流浹背)
你感受到科利亞挖得怎么樣?(辛苦)辛苦地讀一讀。
他想挖的是什么?是一個怎樣的木匣?仍然沒挖到,心情怎么樣?(著急、焦急)讀一讀。
他最后挖到了嗎?心情怎么樣?(失落、失望)帶著這種情緒讀一讀。
3、媽媽用三十步的方法找到了木匣,為什么科利亞沒有找到?是不是被法西斯挖走了?找出理由。到底是什么原因
4、解讀第二次挖,第十二自然段
1)、 理解“果然”,結合課文內容說說對“果然”的理解
2)、找到這次成功的關鍵因素。步子大了一倍,簡筆畫展示
3)、一起畫一畫,驗證是不是真的能找到木匣
4)、如果你就是科利亞,此時的心情怎么樣?讀一讀
5、通過這件事,科利亞有什么收獲?從十步沒有挖到后來五步挖出心愛的木匣,科利亞知道了什么?
6、在變化的僅僅是步子嗎?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你能說說自己的理解嗎?結合例子
7、科利亞這個巨大的收獲,靠得是什么?你認為科利亞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三、拓展觀察
尋找周圍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