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通用8篇)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一氧化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一氧化碳的毒性,進行有關的安全教育.
2重點難點
重點: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難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化學方程式的配平.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交流討論法
4拓展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5教學過程
5.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實物導入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集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提問]
通過觀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觀察并回答】CO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活動2【講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板書]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問]為什么會發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課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院治療。
[多媒體展示]
燃燒的煤爐中發生的反應:
活動3【活動】提問
[提問]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板書]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2CO+O2點燃2CO2
活動4【活動】討論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象。
活動5【講授】碳元素的化合價
[講述]根據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可以從O2繼續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活動6【活動】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活動7【活動】板書
[板書]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投影]實驗裝置圖
活動8【活動】思考討論
1、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2、為什么停止反應后,先熄滅加熱的酒精燈,直到冷卻后再停止通入CO?
3、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活動9【活動】小結
1、排盡試管內的空氣,防止CO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應完的尾氣一氧化碳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酒精燈點燃處理,避免散逸到大氣中,而污染環境。也可循環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來。
活動10【活動】拓展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活動11【講授】小結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一氧化碳氣體驗純;
3、點燃裝置最后邊的酒精燈;
4、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5、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6、反應完畢,先撤燈,后撤氣,再熄滅后邊的酒精燈。
[注意]在點燃或加熱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必須先驗純。
活動12【練習】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一氧化碳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
A 、比空氣的大B、比空氣的小C、與空氣的相等D、無法判斷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難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有人說,一聞到煤氣氣味就趕快將煤爐搬到室外去.
2、有人說,只要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三、思考題
(1)怎樣除去CO中的CO2?
(2)怎樣除去CO2中的CO?
活動13【講授】板書設計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課時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實物導入
碳燃燒可以生成兩種氧化物CO和CO2,本節主要學習CO的性質。
從集氣瓶中排出一瓶CO氣體。(集氣瓶倒置)
[提問]
通過觀察可得出CO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回答后給出CO的密度(1.75克/升)
【觀察并回答】CO是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小
[設問]
將一盆水放在煤爐上能否防止煤氣中毒?為什么?
指導學生歸納總結CO的物理性質
活動2【講授】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上面所說的煤氣中毒就是由于CO的毒性引起的,這是它的化學性質。
[板書]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提問]為什么會發生CO中毒,中毒的原因?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學生閱讀課文
(1)中毒原因
一氧化碳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的`結合,從而使血紅蛋白不能再與氧氣結合,造成生物體內缺氧。
(2)防治措施
用煤爐取暖時,注意通風。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時,輕者呼吸大量空氣,重者送往醫院治療。
[多媒體展示]
燃燒的煤爐中發生的反應:
活動3【活動】提問
[提問]
1.煤爐或煤氣燃燒時火餡的顏色是怎樣的?(說明煤氣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2.上述現象說明CO有什么性質?指導學生完成CO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提問]用什么方法檢驗CO燃燒產物?
[板書]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CO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
完成化學方程式:2CO+O2點燃2CO2
活動4【活動】討論
討論并回答:
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產物是CO2。
觀察、驗證實驗現象。
活動5【講授】碳元素的化合價
[講述]根據中碳元素的化合價分析,CO可以從O2繼續得到氧變成CO2。
標出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并進行分析。
活動6【活動】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設問]CO能否從其它含氧元素的物質中奪取氧,生成CO2呢?
[演示實驗]CO還原CuO
活動7【活動】板書
[板書]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投影]實驗裝置圖
活動8【活動】思考討論
1、加熱前為什么選通一會兒CO氣體?
2、為什么停止反應后,先熄滅加熱的酒精燈,直到冷卻后再停止通入CO?
3、試管上尖嘴處排出的主要氣體是什么?應如何處理?為什么?
活動9【活動】小結
1、排盡試管內的空氣,防止CO不純加熱時發生爆炸
2、防止生成的Cu重新被氧化。
3、未反應完的尾氣一氧化碳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是用酒精燈點燃處理,避免散逸到大氣中,而污染環境。也可循環利用作燃料,也可收集起來。
活動10【活動】拓展
復習有關可燃性氣體燃燒實驗注意事項
活動11【講授】小結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將一氧化碳氣體驗純;
3、點燃裝置最后邊的酒精燈;
4、通入一氧化碳氣體;
5、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6、反應完畢,先撤燈,后撤氣,再熄滅后邊的酒精燈。
[注意]在點燃或加熱任何可燃性氣體之前,都必須先驗純。
活動12【練習】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1、一氧化碳的密度與空氣相比( )
A 、比空氣的大B、比空氣的小C、與空氣的相等D、無法判斷
2、一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A、難溶于水B、能溶于水C、微溶于水D、易溶于水
二、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1、有人說,一聞到煤氣氣味就趕快將煤爐搬到室外去.
2、有人說,只要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就可以預防煤氣中毒了.
三、思考題
(1)怎樣除去CO中的CO2?
(2)怎樣除去CO2中的CO?
活動13【講授】板書設計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二課時一氧化碳
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在通常情況下,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小。
二、一氧化碳化學性質
1.一氧化碳的毒性
(1)中毒原因
(2)防治措施
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還原性
Tags:課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教學設計,反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2
一、教學理念
通過探究式的教學活動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在學習中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成功的快樂,并培養學生探索的興趣。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進行教學情景的創設,使得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認識和感知化學學習的奧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二氧化碳,掌握其重要的化學性質,了解其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懂得設計實驗來驗證物質性質的方法。
(3)學會對實驗中出現的現象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的現象,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去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
(3)經過親自動手實驗,讓學生懂得二氧化碳可以與水反應生成碳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水溶性進行實驗設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思維的嚴密性。
(2)通過用浸過石蕊溶液的小花來進行實驗探究,讓學生親自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對化學學習的持續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水溶性
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以及碳酸的不穩定性。
四、教學策略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多次接觸和了解過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質,因此教師在引入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和歸納,這樣,除了可以培養學生的整理歸納能力以外,還可以避免重復與羅嗦。
2.教材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然后講二氧化碳的性質,這就使得教師不得不把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在講解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時就直接告訴學生。而在課題3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時,為了使這一教學重點得以突出,教師配合課本120頁的習題4設計了一個學生探究活動──讓學生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的`性質進行實驗設計。
3.對本課題的兩個探究學習活動設計各有側重:探究活動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和可溶于水,把重點放在了實驗的設計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有關問題設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回到家里繼續進行實驗求證;探究活動2: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則更側重了實驗的實施過程和對有關現象的分析以及由此可得出的結論等,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兩個實驗探究活動都鋪設了巧妙的階梯:對探究活動1采用了先演示實驗后給出提示的方法,對探究活動2則采用了填寫表格的形式,從而使得學生的探究活動得以順利的開展。
五、教學準備
1.教師的準備:CAI多媒體課件、裝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500 mL、350 mL)2瓶或以上、階梯蠟燭、火柴、小燒杯(裝水)等。
2.學生分組實驗的用品準備:大試管、單孔橡皮塞、導氣管(直角型的、直的)、橡膠導管、藥匙、酒精燈、小木條、火柴、集氣瓶(2個)、玻璃片(2片)、小燒杯、鑷子、浸過石蕊試液的小花(每小組4朵)、稀鹽酸、醋酸等。
3.學生準備:分好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并復習學過的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六、教學過程
附:學生學習資料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課時)
課堂小探究
1.請你根據課本p114頁實驗6-5和實驗6-6的構想,設計一些實驗來證明:(可畫圖)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2)二氧化碳可溶解于水
2.根據四朵浸有石蕊試液的小花在不同條件下顏色的變化,探究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生成物
生活事例鏈接
1.北方的農村,許多人家里都設有地窖用來貯存蔬菜。由于 致使里面含有大量的 氣體,因此,人們在進入地窖之前,往往會做一個“燈火實驗”:就是把燃著的 先放入地窖里,如果看到 ,證明里面聚有大量的 氣體,不宜進入;當看到 ,證明里面的 氣體較少,可以進去。
2.為了讓用石灰漿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這是為什么?為什么開始放炭火盆時,墻壁反而變潮濕了?
3.在意大利有一個奇怪的山洞,人稱“死狗洞”。人如果牽著一只狗進去的話,狗很快就會昏迷,但人卻安然無恙,你能猜想這是為什么嗎?
課后小探究
家庭小實驗:請你利用家庭中的一些小物品來制造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并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
2.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
2.通過實驗,體驗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結論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體會到合作與交流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二氧化碳的性質與檢驗。
難點 二氧化碳與水和石灰水反應的原理。
教學工具
儀器:試管、燒杯、集氣瓶、導管、塑料瓶、兩瓶分別裝有稀醋酸和水的噴霧瓶、白鐵皮架(有兩個階梯)等 藥品:石灰石、鹽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展示一套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請兩位學生互相配合,在3min內制好三瓶二氧化碳。引導學生適時地評價他們的操作。
師:下面我們就用剛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組實驗,通過實驗你能得到哪些結論?
師:請一位同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讓學生觀察其顏色、狀態。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內加入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
3.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
師:從以上3個實驗,我們發現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
二、推進新課
二氧化碳的性質
師:1.物理性質
(1)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的大(同溫同壓下)。
(3)能溶于水。
師:二氧化碳也有三態變化,在加壓、降溫的條件下可以變成液體,繼續加壓、降溫,就可以變成固體。現在我們一起觀看固體二氧化碳。
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制二氧化碳固體。請幾位同學小心將固體收集到飲料瓶中,觀察它的狀態及變化。引導學生將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觀察木條的變化。
師:固體二氧化碳又叫“干冰”,易升華。
前面的蠟燭熄滅,現在的木條熄滅,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第一朵紙花噴上稀醋酸,第二朵紙花噴上水,第三朵紙花直接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第四朵紙花噴上水后,再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觀察四朵花的顏色變化。然后將第一朵和第四朵紙花取出小心烘烤,觀察現象。
現象:
師:①石蕊是一種色素,能在酸性、中性及堿性環境下顯現出三種不同的顏色。
②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紙花,紙花易燒焦變黑,影響觀察,可用燈泡發光提供的熱量完成這個反應。
師:①石蕊是一種色素,遇酸變成紅色。
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③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類似醋酸的物質,這種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
④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物質不穩定,加熱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師: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呢?
生:CO2與H2O能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穩定,容易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受熱時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探究: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
實驗步驟:打開雪碧瓶蓋,塞上導氣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振蕩,觀察現象。
現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師:說明雪碧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發生了化學反應。
師: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Ca(OH)2)反應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的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
Ca(OH)2+CO2===CaCO3↓+H2O,這個反應常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1)做滅火劑: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又不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當二氧化碳與空氣同時存在時,二氧化碳在下層,從而隔絕空氣與物體的接觸,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滅火劑。
(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碳氣體會變成固體,固體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華時,會吸收大量的熱,常用作制冷劑和人工降雨。
(3)因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飲料。
(4)二氧化碳是溫室肥料。
2.環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板書
第1課時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CO2+H2O===H2CO3
H2CO3===H2O+CO2↑
(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二、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1.對生活的影響
(1)做滅火劑
(2)做制冷劑、人工降雨
(3)可制汽水等碳酸飲料
(4)溫室肥料
2.環境的影響:溫室效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4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讓學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并且可與水、石灰水反應等化學性質。
3、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碳對我們生活與環境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環保思想。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通過實驗、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觀察與概括總結能力。
2、通過師生互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實際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探究,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化學學科在世界的神奇奧妙,增強學生學習化學學科的熱情和自豪感。
2、通過課件的演示和實驗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
學習內容分析:
本節課主要介紹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質。它是在學習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礎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同時根據總結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質去推斷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使所學知識為生活服務。
學習者分析:
學生在第一單元里學習了空氣,對二氧化碳雖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體有哪些性質、以及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并不清楚。二氧化碳是我們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物質,看不見又摸不著的。學生對二氧化碳肯定感興趣。所以我們要抓住學生渴求對二氧化碳要進行全面了解的心理。在教學過程中恰當的使用幻燈片,教師并加以引導,通過探究使學生獲得知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解決的措施:利用課件和實驗探究,通過師生互動、交流、合作來解決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二氧化碳與石灰水的反應。
解決措施:通過實驗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師生的互動討論來解決。
4教學過程4.1第一學時: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我們知道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僅占空氣體積分數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對人類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學們你了解二氧化碳嗎?那么今天我們共同來探討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活動2【講授】一、通過實驗交流、討論,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一)、播放幻燈片2,讓學生知道本節的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通過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推斷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對我們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二)、學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1、播放幻燈3、4、5、7,通過分組實驗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看幻燈片,按照教師的提示展開實驗探究,交流討論,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種性質。
2、播放幻燈6、8讓學生完成表格內容
3、播放幻燈9、10、結合幻燈片中的提示和知識點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讓學生交流總結,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狀態和廣泛的應用
(一)、播放幻燈11、閱讀教材p119---121頁討論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自學:
1、空氣中氧氣的來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
3、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
4、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的產生
(二)、播放幻燈12、13讓學生根據性質推斷二氧化碳的應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滅火(討論: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劑
3、氣體肥料(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觀看幻燈片3-12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翻開書,與書中的知識相對照幻燈片找出知識遺漏
教師給學生播放幻燈片3-12,同時把每一個幻燈片中的知識點加以強調,對于學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問題,給予及時的解答,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討論、總結。
四、讓學生談本節的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重溫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通過測試強化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師生交流相互補充。
活動3【活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二氧化碳不供給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與水反應
4、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
活動4【練習】二氧化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狀態和廣泛的應用
自學
1、空氣中氧氣的來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
3、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
4、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的產生
活動5【測試】課堂測試
檢測1:播放幻燈片14,通過實驗圖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質。
檢測2
1、地球大氣中CO2的含量不斷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壞臭氧層B、使溫室效應加劇
C、產生酸雨D、毒害農作物
2、檢驗久未開啟的菜窖內CO2濃度是否太大的正確方法是
A、帶入一個盛滿澄清石灰水的試管
B、帶入一杯水
C、帶入一個接通電源的手電筒
D、帶入一個點燃的油燈或木柴
活動6【作業】課后作業
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質: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2)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學時: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學活動活動1【導入】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我們知道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僅占空氣體積分數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對人類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學們你了解二氧化碳嗎?那么今天我們共同來探討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活動2【講授】一、通過實驗交流、討論,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一)、播放幻燈片2,讓學生知道本節的學習目標:
1、通過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2、通過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推斷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對我們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二)、學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1、播放幻燈3、4、5、7,通過分組實驗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看幻燈片,按照教師的提示展開實驗探究,交流討論,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種性質。
2、播放幻燈6、8讓學生完成表格內容
3、播放幻燈9、10、結合幻燈片中的提示和知識點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導點撥,讓學生交流總結,大膽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狀態和廣泛的應用
(一)、播放幻燈11、閱讀教材p119---121頁討論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自學:
1、空氣中氧氣的來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
3、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
4、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的產生
(二)、播放幻燈12、13讓學生根據性質推斷二氧化碳的應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滅火(討論: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劑
3、氣體肥料(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觀看幻燈片3-12后,讓學生帶著問題翻開書,與書中的知識相對照幻燈片找出知識遺漏
教師給學生播放幻燈片3-12,同時把每一個幻燈片中的知識點加以強調,對于學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問題,給予及時的解答,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引導學生討論、總結。
四、讓學生談本節的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重溫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學性質,通過測試強化學生的記憶,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師生交流相互補充。
活動3【活動】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二氧化碳不供給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與水反應
4、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反應
活動4【練習】二氧化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狀態和廣泛的應用
自學
1、空氣中氧氣的來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
3、溫室效應的產生原因
4、如何防止溫室效應的產生
活動5【測試】課堂測試
檢測1:播放幻燈片14,通過實驗圖回答下列問題:
燒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著的蠟燭,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質。
檢測2
1、地球大氣中CO2的含量不斷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壞臭氧層B、使溫室效應加劇
C、產生酸雨D、毒害農作物
2、檢驗久未開啟的菜窖內CO2濃度是否太大的正確方法是
A、帶入一個盛滿澄清石灰水的試管
B、帶入一杯水
C、帶入一個接通電源的手電筒
D、帶入一個點燃的油燈或木柴
活動6【作業】課后作業
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質: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2)人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5
一、說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直接影響到了當今社會關注的環境問題和能源問題;而且本節課也為學生將來學習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火》和第十單元《常見的酸和堿》做了鋪墊。所以這節課就顯得比較重要。在教材本身豐富的實驗探究基礎上,我添加進去幾個利用干冰來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通過這些實驗探究引導學生總結出二氧化碳的性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2)通過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2、能力目標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2)培養學生分析問題、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二氧化碳性質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究精神。
二、說學情分析
學習本節課時,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具備了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所以在本節課上,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指導學生積極動手實驗,再結合教師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三、說教法分析
三法:情境引入法、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
四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形成新知→歸納總結,反思交流→練習鞏固,應用提高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利用了干冰升華這一性質,做了一個“神奇”的實驗:干冰吹肥皂泡
(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
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探究相結合,引導學生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演示實驗內容:
實驗(1):教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
實驗(2):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使紫色石蕊小花變色實驗。通過學生觀察這組實驗,根據紫色石蕊小花變紅的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可以生成碳酸,拓展延伸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碳酸類飲料。
(2)學生分組探究內容:
實驗(1):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振蕩;
實驗(2):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
實驗(3):向紫色石蕊試液里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加熱;
實驗(4):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
第(1)個實驗通過現象讓學生感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第(2)個實驗不僅兩次讓學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還能證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第(3)個實驗通過觀察石蕊的變色,從而體會間接觀察法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第(4)個實驗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的鑒別方法,初步認識二氧化碳與堿的反應,為以后學習堿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三)歸納總結,反思交流
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經過小組交流合作后得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再依據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性質,結合生活經驗結合多媒體展示的幾組畫面和播放視頻讓學生感知二氧化碳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教會學生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人和事。
(四)練習鞏固,應用提高
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設計一系列習題鞏固二氧化碳的性質,例如:如何證明干冰就是固態的二氧化碳;解釋著名的“死狗洞”為什么人沒事,而狗卻死亡;為什么為了讓用石灰漿[Ca(OH)2]抹的墻壁快點干燥,人們常在室內生個炭火盆等等問題。在鞏固中深化學生對二氧化碳性質和用途的認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板書設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無色無味氣體密度大于空氣能溶于水固態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能升華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不可燃不助燃;不支持呼吸;CO2+H2O=H2CO3?H2CO3=CO2?+H2OCO2+Ca(OH)2=CaCO3?+H2O
六、課后反思
本節教學中,應用三法:情境引入法、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按照四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合作探究,形成新知→歸納總結,反思交流→練習鞏固,應用提高,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式學習。
謝謝各位評委,祝生活愉快,工作順利!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制取二氧化碳。
2.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
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了解并關注溫室效應。
教學重難點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質。
2.了解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反應原理。
教學工具
試管、集氣瓶、燒杯、蠟燭、可口可樂j干花、Cu0粉末等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深呼吸:吸氣二一呼氣。大家呼出韻氣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有毒嗎?會不會造成空氣污染?它對我們的生活和環境有何影響?
[展示l-氧化碳的循環掛圖,說明二氧化碳的重要性,導人本節教學內容之一——二氧化碳的性質。
[討論]如何證明你呼吸時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氣體?(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實驗證明)
二、實驗探究
1.二氧化碳的性質。
師:(指著桌面上裝滿有二氧化碳并蓋有玻片的集氣瓶問):如何檢查集氣瓶是否收集滿二氧化碳?請你說出有關該氣體的物理性質?
生:可用燃著的木條放在瓶口觀察火焰是否熄滅。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
[實驗l]
教師演示教材中[實驗6-3]來證明這個學生的說法的正確性。
[總結](投影)
[實驗2]把燃著的木條伸入裝有二氧化碳氣體的集氣瓶中,觀察現象。
[結論]-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提問]我們是否根據二氧化碳的這個性質.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02的密度比空氣大?(組織學生討論)。
[實驗3]演示教材中[實驗6-4]o
[實驗4]演示教材中[實驗6-5]o
[結論l-氧化碳能溶于水。
[討論]根據實驗1、2、3、4,你總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
┏━━━━━┳━━━┳━━━┳━━━┳━━━━━┳━━━━━┳━━━━━━━━┓
┃ ┃顏色 ┃狀態 ┃氣味 ┃ 密度 ┃ 溶解性 ┃ 是否支持燃燒 ┃
┣━━━━━╋━━━╋━━━╋━━━╋━━━━━╋━━━━━╋━━━━━━━━┫
┃二氧化碳 ┃無色 ┃氣體 ┃無味 ┃比空氣大 ┃能溶于水 ┃ 不支持燃燒 ┃
┗━━━━━┻━━━┻━━━┻━━━┻━━━━━┻━━━━━┻━━━━━━━━┛
[討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二氧化碳溶于水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
[實驗5]演示教材中[實驗6 -6],觀察四朵小花的顏色變化,分析原因,給出結論。
[結論]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C02+H2O=H2C03
<說明實驗: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同樣h2c03(碳酸)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實驗6]將第四朵小花取出后小心加熱,觀察。
[結論]加熱后,小花又恢復原來的顏色。
[分析]碳酸很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oH2 C03=H2 0— - C02個
[展示]展示一瓶雪碧。說明生產汽水、雪碧等碳酸型飲料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質。
[提問]你們能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呢?
組織學生討論,并請一位學生上臺演示。
[分析]打開飲料蓋,用導管將氣體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一會兒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這就證明了該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C02)與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Ca(OH)2]反應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鈣沉淀。
C02 +Ca(OH)2=CaC030+H2 0(板書)o
[結論]該反應可以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投影資料]美國某地質勘探隊,有一次在勘探油礦時,他們用鉆探機往地下打孔,忽然從地下噴出一大堆像雪花一樣的固體。好奇的隊員上前滾雪球,結果手上起泡變黑。原來,那“白雪”不是雪,而,是一種名叫“干冰”的物質。 ,
師:于冰是什么呢?干冰和二氧化碳是什么美系呢?
師:(講解)原來那“干冰”不是冰,不是水凝結而成的,而是由無色氣體——二氧化碳通過降溫加壓變成的,即干冰就是固態二氧化碳。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使周圍的空氣溫度降低,而且沒有液體留下,因此可作制冷劑。如果用飛機從高空撤播干
冰,由于干冰升華吸熱,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冷凝變成水滴,于是就開始下雨了,這就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秘密。
師:剛才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很多性質在我們實際生活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的用途很多,同學們可以閱讀教材中有關內容,總結一下二氧化碳的用途。
[總結]二氧化碳的用途。
(1)植物的光合作用;(2)滅火劑;(3)化工產品的原料;(4)氣體肥料等。
師:二氧化碳有如此重要作用,是不是說二氧化碳氣體越多越好呢?
(組織閱讀教材有關“溫室效應”的內容及如何防止“溫室效應’’。)
[總結]防止“溫室效應”應采取的措施:
(1)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
(2)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等清潔能源;
(3)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亂伐;
(4)節約紙張,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2.一氧化碳的性質(簡單介紹)。
師:哪位同學告訴我,你通過什么途徑觀察到一氧化碳的燃嬈現象?7
生:我們觀察家里煤氣燃燒現象,煤氣的主要成分之一是CO,煤氣燃燒發出藍色火焰,把一個內壁附著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的石
灰水變渾濁,即CO燃燒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
師:對。家里的煤氣燃燒,煤爐里煤層上方的藍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燒。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它能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火焰呈藍
色.
師:除此之外,一氧化碳還有什么性質呢?
[實驗l]小白鼠實驗
[實驗2][實驗6-8]
師:看完實驗1你們有何感覺?殘忍!對!如果自然界中充滿了一氧化碳氣體,我們的命運就會和小白鼠一樣!因此我們必須學習一氧化碳性質,認識它,了解它,避免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災難。(繼續探討教材中[實驗6-8],分析人體中毒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總結]預防的重要——增強自身的環保和安全意識,急救措施——如果一氧化碳中毒,輕微者:應讓其呼吸大量新鮮空氣或進行人工呼吸;嚴重者:醫療上常用靜脈注射五甲基藍進行解毒。
師:一氧化碳有毒,我們就認為它可惡,不能存在,它真是一無是處嗎?請同學們再看一組實驗。
[實驗3]教材中[實驗6 -9],請同學們觀察氧化銅粉末的變化情況。
[結論]實驗說明,CO與木炭一樣具有還原性,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同時生成二氧化碳,Cu0+ CO——CU+ C02,利用這個性質,可以用一氧化碳來還原煉生鐵。
課后小結
師: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
1.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
2.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并能與水反應。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這個反 應可以用來檢驗二氧化碳。
4.一氧化碳能夠燃燒,具有還原性和毒性。
5.溫室效應及防止溫室效應增強應采取的措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7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王玲莉
湖北省武漢市水果湖一中 高建萍
一、教學設計思路
CO2是繼O2之后的又一重要氣體。該氣體與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在前期的學習中就有所接觸,但對CO2的性質和用途未必有科學的認識。由于在O2的學習中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教材中關于CO2的基礎知識,學生大都能通過預習來掌握。然而多年來的接受式學習,使他們的科學探究意識較為缺乏,看問題多停留于表面,缺乏深思的習慣。例如:當看到CO2通入石蕊試液中,石蕊試液變紅,他們就會得出CO2能使石蕊試液變紅的錯誤結論。
本堂課準備從生活實際引入課題,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CO2的性質提出一些大膽的猜測;在此基礎上先由教師提出三個探究任務:⑴向石灰水中吹氣;⑵向裝有兩只高矮不同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⑶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引導學生實驗探究,并發現新問題: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從而引發學生的再次探究。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使學生初步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會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保持和增強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本節課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學生接受式學習的心態;教學的核心是發現并解決問題。課堂教學的大致流程:
交流生活中有關二氧化碳的事例,
猜測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
學生分組實驗,驗證猜測。
交流實驗現象,總結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
發現并提出新問題: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討論、設計、優化并實施探究方案。
交流實驗結果,得出結論。
自主學習,小結性質、歸納用途。
實驗延伸。
二、教案
課題
二氧化碳
授課人
高建萍
學校
湖北省武漢市水果湖一中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知道CO2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并能舉例說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CO2的化學性質,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體會合理的假設對探究的重要性,嘗試根據實驗現象提出有意義的問題。
2.經歷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判斷、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CO2性質的學習,加深原有的關于CO2的認識,學習運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已經熟悉的物質。
2.通過實驗探究CO2的化學性質,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體會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勇于實踐對于人們認識物質的意義。
重點
二氧化碳與水的作用
難點
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并探究: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教學
方法
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基礎上的實驗探究。
儀器
藥品
集氣瓶、燒杯、試管、玻璃片、鐵架臺、橡皮塞、導氣管、吸管、膠頭滴管、酒精燈、試管夾、鐵皮、錐形瓶。
石蕊、石蕊試液、石蕊試紙、稀硫酸、蠟燭、石灰水、二氧化碳氣體。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課前,請學生收集有關二氧化碳的信息。
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
組織學生列舉日常生活或學習中與CO2有關的事例,推測CO2的性質。
教師歸納板書:
生活的事例 性質猜測
(課件配合出示學生提出的事例和相應的猜測)
交流發言、討論。
猜測:二氧化碳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二氧化碳可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可能會變成無色液體或固體。
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在頭腦中勾勒出對CO2的初步認識,將學生置于有意義的情景中,學習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根據事實做出合理的猜測。
組織學生第一次探究。
提出探究任務:
⑴向石灰水中吹氣;⑵向有兩只高矮不同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氣體;⑶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
多媒體播放自制的課件:紫色石蕊試液自述。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觀看課件。
學生分組實驗,記錄實驗現象。
集體交流、討論實驗現象;
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產生認知沖突:究竟是什么物質使石蕊試液變色?
CO2與紫色石蕊試液的作用是本節課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關鍵。學生缺乏對酸堿指示劑的感性認識,通過計算機設計擬人動畫介紹紫色石蕊試液和石蕊試紙的組成、使用方法和特性,為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奠定基礎。
通過實驗探究,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驗證假設,并能夠在實驗中發現問題。
組織學生第二次探究。
明確探究任務:探究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后,試液變紅的原因。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猜測原因、設計實驗方案。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驗證假設。
組織學生交流、評價各小組的驗證實驗。
猜測:石蕊變紅的可能原因有空氣、水、二氧化碳與水作用后的產物;二氧化碳本身等。
設計實驗方案:(一)向裝有蒸餾水的試管中吹氣,將所得試液滴到石蕊試紙上;(二)取兩張石蕊試紙,一張滴蒸餾水、一張保持干燥,同時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
分組實驗。
交流、討論,得出結論。
第二次探究的問題情景是建立在向紫色石蕊試液中通入CO2后,試液變紅色究竟能說明什么問題的疑問之上的。由此產生認知沖突,引導學生做出新的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驗證,真實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合作意識都得到了展現和提高。
引導學生自學。
根據有關CO2的性質,總結歸納用途。
自讀教材P—115,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
討論、交流,歸納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
引導學生用化學的視角看問題,感受和體會化學的價值。通過不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明白性質決定用途的道理。
設置實驗情景:點燃高低不同的兩支蠟燭,然后將一底部被剪開的飲料瓶罩在兩支蠟燭上。
猜測哪一只蠟燭先滅;
觀察實驗。
課后對這一現象展開討論,提出合理的解釋。
再次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生活中的事例 性質猜想 實驗探究 合作交流 再次探究 結論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篇8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CO2是化合物中氧化物的典型代表,與人類的生存和社會的發展關系密切,此前學生已學了氧氣及碳單質的知識,CO2的學習使學生對物質的認識由單質深入到化合物,對今后繼續學習其他化合物知識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本節課以學生身邊最熟悉的CO2作為學習素材,通過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使學生既能學習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初步認識物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又能從中體會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內容以及初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確定本節課的三維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CO2性質的探究,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初步學會歸納、概括、對比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討論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安全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并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歸納,落實知識,學會應用。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原理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二、說學情分析與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
經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強烈的探索,感受到了化學實驗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但他們的心理發展不夠成熟,認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較弱,對問題的認識往往比較膚淺和片面,因此學生之間需要合作,互動交流,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也需要教師的適時點撥和引導。
學法指導:主要體現了三個字“疑”、“探”、“用”。
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學,提出問題或疑惑。
探:通過學生自探,同桌合探,小組互探及師生共探等多邊互動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用: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相關的問題,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既要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得,也要注重學生智力和能力的發展。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啟發法,實驗探究法,歸納總結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主動建構知識,師生、生生間協作互動、平等對話。
教學手段:將現代信息技術(視頻、ppt課件)及傳統教學媒體(實驗、黑板等)與教學資源有機整合,以達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1、設計理念:
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增進對科學探究的體驗,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設計創意:
(1)打破教材編排順序,按情景、問題、探究的順序學習,以學生活動為邏輯主線,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2)簡單改進教材中的實驗,確保實驗成功,現象明顯。
根據上述教學理念,我設計從以下五個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個環節:創景激趣,明確目標。即導入新課(2分鐘)
首先用圖片引入課題,提出問題:為什么“我”有哪些用途?通過情景導入和設置問題懸念,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后,再及時提出學習目標,從而使學生思維積極迅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此環節用時雖短,但卻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第二個環節:互動探究,合作釋疑。即新課教學(28分鐘)
對二氧化碳性質和用途的認識是本節課的核心,采用三種方式進行。
1、自學課本,初步感知。
讓學生課前先自學課本第117-120頁,并完成導學案上自主學習部分的練習,讓學生初步了解CO2,課堂上再讓學生觀察正放在桌子上的一瓶CO2,然后自己歸納總結出CO2的物理性質,這樣做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對知識的歸納能力。
2、實驗探究,深化認識。
對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是否支持燃燒及是否與水反應的學習,是讓學生先猜想,再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及學生分組實驗探究來驗證其猜想。
探究一:首先演示實驗和補充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及它是否能支持燃燒。然后對教材實驗裝置進行簡單的改進后教師再演示,因為這一實驗若按教材操作,成功率不高,甚至出現相反的現象,因此我用一個玻璃杯,然后把二氧化碳從背蠟燭的一面緩緩倒入,實驗這樣改進后,現象更加明顯,實驗成功率高,從而讓學生體會到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像水一樣傾倒,并再次證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探究二:CO2與水的反應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我設計用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來突破。我把教材中實驗設計為師生合作分組實驗,首先由教師演示稀醋酸、鹽酸、硫酸使紫色石蕊紙花變紅實驗,認識紫色石蕊溶液遇酸變紅規律的后,讓學生往前面CO2溶解性實驗后的礦泉水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觀察到溶液變成紅色,引導學生思考:溶液為什么會變色,是什么使它變色?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進行大膽猜想,學生可能會有許多不同的猜想,這時再引導學生分析做出以下三種合理假設:假設一:水使石蕊變色;假設二:CO2使石蕊變色;假設三:CO2與水反應后的生成物使石蕊變色。然后引導學生用控制變量的方法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小組間匯報交流、評價改進實驗方案后依據方案分組進行探究,學生小組內合作探究,交流、討論得出結論后讓學生代表上臺展示匯報實驗過程及結果。最后教師取出探究假設三這組實驗瓶中的紙花,用酒精燈烘干,向學生展示前后實驗中用到的五朵小花,對比觀察它們顏色的變化,師生共同收集證據,證明是假設三成立,得出是CO2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碳酸使石蕊變色的結論,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難點的目的。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方法與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和討論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上述設計正是體現了這一基本理念。
探究三:將雪碧碳酸飲料振蕩后打開瓶蓋,觀察到冒出很多氣泡后,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發現石灰水變渾濁。提出問題:為什么碳酸飲料會產生CO2?CO2如何檢驗?從而明確CO2與石灰水反應的原理,得出CO2檢驗方法,從生活走進化學。通過學生熟悉的碳酸飲料來探究物質的性質,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3、介紹完二氧化碳的用途后,我又展開對二氧化碳的另一面的學習。用學到的知識去分析,再利用課件模擬燈火實驗,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適時地進行安全教育。在教學中我用兩段視頻讓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界中碳的循環,以及國際上對溫室效應的處理措施,和個人應該如何做,讓學生的生活與社會聯系起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4、聯系性質,了解用途。CO2的性質學習完畢后,引導學生用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學科學習方法,同時聯系生活實際,由學生自己說說二氧化碳的用途,說不完整的,再由多媒體展示,以增大知識容量,縮短教學時間。這樣既能使學生懂得學習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際意義,又以新的形式鞏固了新課內容,加強了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體會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從化學走進生活。
第三個環節:當堂練習,評價反饋(8分鐘)
我設計了基礎題,鞏固題,提升題三個層次的習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當堂完成不同層次的練習,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然后師生共同對練習進行評價反饋,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查缺補漏。
第四個環節:總結反芻,發展能力(5分鐘)
課堂練習反饋后,我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討論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教師再進行補充完善,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這樣既能鞏固強化所學知識,又便于學生課后記憶,也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第五個環節:課后實踐,拓展思維(2分鐘)
讓學生課后通過圖書、互聯網等各種渠道查找資料,撰寫一篇關于CO2氣體的功與過的小論文,制作“保護環境”的宣傳小卡片,呼吁大家保護地球、保護環境。通過開放性、實踐性的課外活動,既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又促進學生將文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這樣的板書設計重點、關鍵突出,簡單明了,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也便于課后進行復習和記憶。
二氧化碳(CO2)
一、物理性質:
二、化學性質:
1、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滅火
2、不能供給呼吸
3、CO2+H2O=H2CO3(不穩定)制碳酸飲料
4、CO2+Ca(OH)2=CaCO3↓+H2O檢驗CO2
六、說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體現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放在首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但是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課堂生成資源,靈活調整教學思路,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探究、交流討論的時間和空間,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最后,我用陶行知所說的一句話來結束今天的說課,教師應當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他們,解放他們的頭腦,使他們能想;解放他們的雙手,使他們能干;解放他們的嘴,使他們能說。所以,我力求使和化學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想象探究的藍天,成為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