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臺(精選7篇)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1
任課年級:高一年級任課教師:劉老師課題:(小提琴協奏曲) 教材分析 :小提琴協奏曲由何占豪、陳鋼作曲。1959年寫成并首演。當時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他們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學目的 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全曲 2、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3、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教學重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時數: 一課時(40分鐘)教具: 音響、錄音帶、投影片、鋼琴、小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式)(5分鐘)“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下面請一位同學,用她那把心愛的小提琴來為我們演奏這首的主題。”(表演)提問:“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這首樂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歡這首作品?為什么呢?”(學生回答)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小提琴協奏曲。二、作品創作背景簡析(3分鐘)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愛情》)。 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在歷史上是否真有這兩個人物呢?(討論) 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于胡橋鎮。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三、樂曲的結構采用了歐洲古典傳統的奏鳴曲式(見分析圖) (奏鳴曲式)引子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 結束部 春 鳥 主部 連 副部主題 景 語 A B A 接 A B A C A 十 長 英 樓 哭 化 人 花 愛 草 主 部 同 共 八 亭 臺 臺 靈 民 香 情 橋 題 窗 讀 相 惜 抗 相 、 蝶 的 主 結 再 華 三 共 送 別 婚 會 控 同 題 拜 現 彩 載 玩 訴 情 樂 、 段 投 墳下面依結構圖欣賞作品(30分鐘)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樸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臺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回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后,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臺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愿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采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久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并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四、總結(2分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全曲,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2
《梁山伯與祝英臺》教學簡案
課型:音樂欣賞課
教學目標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主要音樂片段,粗輪廓了解《梁祝》音樂,對《梁祝》音樂感興趣,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創設體驗性、探究性的多種音樂活動,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出個性。通過聆聽、表現和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的美。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掌握音樂知識——協奏曲。
教學用具:
多媒體、小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二、欣賞《梁祝》音樂片段欣賞音樂片段一——為音樂配解說詞欣賞音樂片段二——用詩詞權時音樂欣賞音樂片段三——給音樂選配畫面欣賞音樂片段四——據音樂創設情景欣賞音樂片段五——給音樂命名欣賞音樂片段六——引出課題
三、簡介作品與作曲家,講解什么是協奏曲。
四、給音樂找家。
五、給音樂排序。
六、“化蝶”音樂欣賞。
七、課堂小節。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3
本周的教學內容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一課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分析主部,即草橋結拜。
上課前我先播放音樂《梁祝》,讓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師。導入時我提了個問題(剛才播放的音樂節選自哪部作品?)在點出課題后,我開門見山的簡介了小提琴協奏曲及奏鳴曲式的概念,接著分析了第一部分主部。
整節課都在我我的計劃中順利地結束了。
可后我聽了陳老師的分析,對這節課做了反思,這一節課一直在順著我的思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整堂課的教學計劃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使得整節課成了一言堂模式,這是我《新課程標準》學習得不夠深不夠透徹的緣故。《新課程標準》就是要改變一親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因此,我對此課作了以下修改:在導入時改問“我們剛才所聽的音樂的主奏樂器是什么樂器?”學生答完后再聽一遍問“除主奏樂器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樂器了?”由此引出“小提琴協奏曲的概念”,再向外引申出“鋼琴協奏曲”等等的概念。“奏鳴曲式”這一概念由于其理論性十分地強,因此把它放在第二課時,在“英臺抗婚”、“化蝶”這兩大部分欣賞完之后再介紹,在這一概念出現之前涉及到的“主部”、“展開部”等字眼都用“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化蝶”來替代。
在完整欣賞“草橋結拜”前,又增加了主題音樂的學唱,由于有的學生會哼唱主旋律,所以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強烈。然后在分段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根據我的提示分析了音樂的重要情緒及使用的主奏樂器等等。
經過這一修改,在第二個班上時課堂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4
課型:音樂欣賞課
教學目標:
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主要音樂片段,粗輪廓了解《梁祝》音樂,對《梁祝》音樂感興趣,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 創設體驗性、探究性的多種音樂活動,激活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創造沖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出個性。 通過聆聽、表現和創造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的美。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 掌握音樂知識——協奏曲。
教學用具:
多媒體、小提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欣賞《梁祝》音樂片段
欣賞音樂片段一——為音樂配解說詞 欣賞音樂片段二——用詩詞權時音樂 欣賞音樂片段三——給音樂選配畫面 欣賞音樂片段四——據音樂創設情景 欣賞音樂片段五——給音樂命名 欣賞音樂片段六——引出課題
三、簡介作品與作曲家,講解什么是協奏曲。
四、給音樂找家。
五、給音樂排序。
六、“化蝶”音樂欣賞。
七、課堂小節。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5
教學目的
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
2、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3、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
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
重點難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一、導入:
播放《梁祝》音樂片段,教師語言導入。
教師:彩虹萬里白花開,花間彩蝶成雙對,千年萬代分不開,梁山伯與祝英臺。同學們,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家喻戶曉,下面請把你們課前收集的有關《梁祝》的資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課教學:
(一)出示課件
1、請學生(分小組)把自己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梁祝》的資料上臺來與大家進行分享(各種傳說、故事背景等等)。
師:我想同學們都聽說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請你們分小組上臺來介紹一下你們所收集到的有關梁祝的資料。
生:分小組介紹。
師:誰來講講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講述故事。
師:同學們講得都非常的精彩,說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聽過梁祝音樂的人,都永遠會為這種千古傳詠的愛情故事所深深撼動,愛情就是這樣,它是兩情相悅兩廂傾慕兩性向往生死相隨之最完美體現。而更讓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絕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緊密相隨的蝴蝶,在云南民間傳說中是指美鳳蝶。從它誕生以來,就一直成為世人的愛情楷模和民族偉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蘊育著民族精神和忠貞理想,中國人民深深喜愛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樣是喜愛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樂形式來表達這種情愫,在其中賦予著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用它那優美動聽的音樂向世人講述著古老而優美動人的傳說。
2、展示課件(介紹樂曲)
(1)協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相互競奏,并顯示其個性及技巧的一種大型器樂套曲。傳統的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進入20世紀后,協奏曲的表現形式有許多新的發展和變化。)
(2)樂曲的創作背景。(學生介紹)
(3)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教師簡單介紹)
師:剛才有同學介紹了這首樂曲主要是反映了人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梁祝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情去傾聽音樂述說的故事吧!(請學生邊聽邊思考,聽完后分別歸納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談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個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日子里開始了。
(二)欣賞樂曲。(出示課件)
教師和學生用生動的語言分別以講故事的形式結合畫面和音樂進行解說。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題―副部主題。
師: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國南方的一座村莊祝家莊,聰明美麗的祝員外之女祝英臺,沖破封建傳統的束縛,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在途中與善良、淳樸而貧寒的青年書生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音樂活潑、歡快),兩人同窗三載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樂轉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梁山伯送祝英臺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長亭依依惜別,這真是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舍祝英臺。
2、展開部: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師: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誰來給我們講講接下來將要發生什么樣的事情?
(1)學生講述: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馬太守的威脅,為了父母和祝家莊,祝英臺被迫屈服。
師:這段激烈音樂表現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音樂中似乎也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憧憬,但現實給予的回答卻是由銅管代表的強大封建勢力的重壓
(2)師:聽,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莊探望并打算提親,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如訴如泣的曲調纏綿悱惻的音調,把兩人的內心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3)師:誰來說一說接下來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
生: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就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下定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在一個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獨自來到梁山伯的墳前祭奠,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
3、再現部―化蝶。
師:接下來,樂曲出現了開始的引子部分,把我們帶入了神話的意境。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形影不離,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三)出示課件。
1、展示整個樂曲的結構(由學生歸納,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學生談談自己聽后的感想和體會,形式不限。(學生講述或用歌聲表達等等)
(1)學生講述。
(2)學生演唱《化蝶》。
教師:非常好,同學們都說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想所有的人都會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讓我們帶著感動欣賞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尋找到真正屬于他們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三、總結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6
教材分析: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由何占豪、陳鋼作曲。1959年寫成并首演。當時作者是上海音樂學院的青年學生。他們為了探索交響音樂的民族化,選擇了這一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吸取了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臺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展開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并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學目的
1、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
2、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3、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
教學重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時數: 一課時(40分鐘)
教具: 音響、錄音帶、投影片、鋼琴、小提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式)(5分鐘)
“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下面請一位同學,用她那把心愛的小提琴來為我們演奏這首《梁山伯與祝英臺》的主題。”(表演)
提問:“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這首樂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歡這首作品?為什么呢?”(學生回答)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二、作品創作背景簡析(3分鐘)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愛情》)。
作品中的兩位主人公梁山伯與祝英臺,在歷史上是否真有這兩個人物呢?(討論)
這一民間傳說與史實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謂是千年等一回。據史冊記載,梁山伯是明朝的一個縣官,因秉公辦案,有“梁青天”的美稱。梁山伯死后,人們為了紀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橋鎮。可是在挖掘墓地時,發現一墓穴,穴中有一塊刻著“祝英臺女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記載著祝英臺的身世:“祝英臺乃是南北朝時代的陳國人,一生行俠仗義,后來遭貪官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當地人們偷偷將其安葬于胡橋鎮。由于梁祝二人都是為百姓辦好事的人,人們便把他倆合葬在一起。從那以后,在民間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關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樂曲的結構采用了歐洲古典傳統的奏鳴曲式(見分析圖)
梁山伯與祝英臺(奏鳴曲式)
引子 呈示部 展開部 再現部 結束部
春 鳥 主部 連 副部主題
景 語 A B A 接 A B A C A 十 長 英 樓 哭 化 人
花 愛 草 主 部 同 共 八 亭 臺 臺 靈 民
香 情 橋 題 窗 讀 相 惜 抗 相 、 蝶 的
主 結 再 華 三 共 送 別 婚 會 控 同
題 拜 現 彩 載 玩 訴 情
樂 、
段 投
墳
下面依結構圖欣賞作品(30分鐘)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樸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臺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回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后,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臺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愿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采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久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并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于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于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
四、總結(2分鐘)今天我們大家一起欣賞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全曲,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
梁山伯與祝英臺 篇7
教學重點難點
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獲得音樂情感的體驗。
教學目標與簡析
1、通過欣賞此曲,掌握音樂體裁:小提琴協奏曲;作品作者。初步認識奏鳴曲式的結構: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尾聲。
2、欣賞過程中音樂的表現手段與故事內容相融合,理性分析與情感抒發相結合,情感在音樂中獲得體驗,并能展開一定的聯想空間。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錄音機、多媒體、小提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設問:大家聽說過哪些傳說?有沒有聽說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
2、引入課題。
二、新課教學
1、作品介紹
介紹作品、作者,加深對作品的理解,為下面的欣賞做鋪墊。講授:協奏曲的特點。
2、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分段欣賞)
A、介紹作品的曲式結構。
B、按照板書曲式結構圖,分段欣賞愛情主題、梁祝共讀共玩、英臺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并回答:每一個片段所表達的情感?
c、教師演奏愛情主題
D、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所表達的音樂思想。
小結:這首樂曲通過獨奏小提琴與樂團的配合演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的傳說故事。并將中國戲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樂中,對中國近現代音樂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梁祝》贊頌了人類真摯的情感,批判了統治階級的無情。
三、看譜學唱《梁祝》主題
1、教師給學生發放《梁祝》愛情主題簡譜。
2、學生根據教師彈奏,進行視唱、模唱。
3、學生展示。
四、課堂小結
這部小提琴協奏曲,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的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的發展,精心構思布局,寄托了人們對悲劇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