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教學反思(精選11篇)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1
高三生物第一輪復習共9個月左右時間。時間跨度長,重在生物學基本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在復習中把目標定在梳理課本知識、加強和鞏固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并及時解決仍有疑問的知識點上,幫助學生建立起自己的生物學知識網絡;通過階段測試,及時發現問題,要求學生做到每個考點過關。
1、復習安排:
在第一輪復習中一般不進行跨章節復習,但針對有聯系的知識點可以進行局部知識點的整合。如在復習有絲分 裂時,我與減數分 裂進行比較學習,就染色體、染色單體、DNA的數目變化、染色體行為特征、兩種細胞分 裂圖形判斷加以重點講解,而在復習減數分 裂時則側重精、卵細胞形成過程不同點的比較、與遺傳學三大定律內在聯系等方面,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減少復習過程中的重復性。
2、復習策略
(1)研究高考信息,把握復習方向考試說明是高考的依據,是生物復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尤其是考綱中變化的地方,以便明確高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復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復習的方向。
(2)注重知識體系的重組,形成學科知識網絡高三的課堂教學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拓展和深化。在復習中要抓住教材知識的主線,加以梳理、歸類和整理,并通過一定的組合方式有機組合,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建立知識網絡,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復習,更有助于學科內各知識點之間的遷移和綜合。
(3)營造良好的復習心理環境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以增強其信心,緩解其壓力,要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愛和耐心。
3、第一輪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
通過考試的情況分析,暴露出一些問題:
(1)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因果關系、運用條件和范圍、以及相關知識點的聯系和區別;第一輪復習即將結束,各知識點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決綜合題(如實驗設計題)時失誤較多。
(2)不重視課本,部分學生在復習中關注的重點是復習資料,大部分時間用于做題、核對答案、解答疑難習題上,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原先的水平。如對性狀分離、分離定律的實質、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等的理解仍是想當然,在解決考查能力的題型時,錯誤率較高。
(3)實驗探究能力薄弱。實驗是生物學科的基礎,高考歷來都非常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包括實驗設計能力、分析能力等。其分值一般都會達到總分值的50%。這在本次市質檢卷中也是如此。而實驗教學一直都是我校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由于我校的硬件條件和課時的限制,我們根本無法完成《考綱》中所要求的16個教材實驗(一般只能完成其中的4個實驗),即使是教師也有許多實驗沒有做過。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實驗能力的提升。
(4)解題能力弱:在復習過程中,學生進行大量的習題訓練,做的題多,但對失誤的地方不夠重視,缺乏仔細的分析過程,只關注答案,出現一錯再錯的現象,同時也暴露審題不嚴,答題不規范的問題。
4、二輪復習設想
結合第一輪復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有所側重地進行第二輪復習,第二輪復習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在二輪復習中,復習專題的選擇、習題的精選、解題技巧的培養是工作重點。主要達成以下目標:
(1)進一步完善知識體系,同時對重點和難點進行深化。
(2)將第一輪復習過的基礎知識運用到實戰考題中去,將已經掌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解題能力。
(3)把握高考各題型的特點和規律,掌握解題方法,初步形成應試技巧。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2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復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
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復習后,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復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脫離書本,脫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于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回歸課本。以書為主!做題為輔!
二、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復習
高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游刃有余。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于第一輪復習的看書情況。
三、把握主干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主干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說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說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么對于書上每一節的主干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干,在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后聯系,并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于全書來說,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試說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
對于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為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為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于后者。但我不能說前一種是錯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么對于生物學科來說,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說,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為,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復習時,對于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五、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六、及時歸納、總結
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歸納總結外,在做題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對知識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體會,在筆記本上總結出來,每次在考試前翻看一下,會對你提高生物成績很有幫助。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3
一、獲得的教學經驗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復習三冊書,但是高三的內容是在高一,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方法就是以舊代新,先復習,逐步深入,再引出新知識,這樣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現在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非常全面,復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助學生全面的復習。
2.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于高三復習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內容查閱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后,運用于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3.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于理論聯系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并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4.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能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對比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教學中做得不到為的地方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里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后有的學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的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后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么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于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
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干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復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布置給學生的練習一定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并且細致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可以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能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接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應該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并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方面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擇題所占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并不知道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于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并寫出分析后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大量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非常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么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著大家重復,去復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于反復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一學年,練習模擬題非常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獲并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于后邊的復習。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4
經過一輪復習,二輪復習也近尾聲。在復習中一直思考復習課效率的問題,感覺常見問題主要是:學生做題有思路,但不知如何表達。學生對知識有印象,但對知識的記憶是模糊的,不準確的。針對以上問題我嘗試了一些復習課做法,與大家分享一下。
1、將口頭提問轉變成筆頭填空
把以前復習課“灌輸式”的教學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自己“回憶式”的學習為主。就是先引導學生自己回憶已學知識,然后根據回憶情況再重點講述。在實施中結合填空式的學習案效果比較好。這樣加深學生印象,比較來看比學生口頭回答記憶深刻,同時對專業術語的記憶也深刻,為書寫時表達意思積累了詞匯。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2、講評課上讓學生多講,多問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學習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能替代學生學習。因此在講評課上,把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先讓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其他同學給予解答,最后教師再總結。對于學生沒有找出的易錯點,教師再點出,可以用問題式的方法提出,比如這樣說:“好,同學們你們的問題解決了,我還有一個疑問A項中的”這樣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
在考試中試題與學生的關系其實就是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關系,因此高中生物復習教學中,提高課堂效益的重要途徑在于給學生提供鍛煉解決問題的機會和方法。根據考綱的知識和能力要求,設計一些有思維價值和探究價值的問題,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應具備啟發性和探究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一定讓學生形成文字。
4、繪制概念圖理清知識網絡關系
利用概念圖可以充分激發我們使用大腦的左右兩個部分。通過使用概念圖,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設法記下老師的每句話和閱讀一串串長長的句子,而是積極地對關鍵字進行加工、分析和整理,對知識進行系統化,并和老師積極進行對話。它會自動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同時概念圖還能清晰地表達各知識點的關系,便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5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復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
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復習后,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復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脫離書本,脫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復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通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于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回歸課本。以書為主!做題為輔!
二、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復習
高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游刃有余。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于第一輪復習的看書情況。
三、把握主干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主干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說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說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么對于書上每一節的主干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干,在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后聯系,并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于全書來說,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試說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
對于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為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為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于后者。但我不能說前一種是錯的,因為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么對于生物學科來說,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說,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為,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系,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復習時,對于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五、弄清知識內在聯系,“瞻前顧后”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后,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著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群體之間的聯系(因為生物個體或群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六、及時歸納、總結
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歸納總結外,在做題時,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對知識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體會,最好在筆記本上總結出來,每次在考試前翻看一下,會對你提高生物成績很有幫助。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三生物教學反思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6
(一)經驗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內容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但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應該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助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里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么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復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于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么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復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但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系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高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內容加進來,先復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現在的學生,初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但是高考對知識的考查非常全面,復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初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助學生全面的復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于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內容相對比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內容查閱了大量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己的教學意圖修改后,運用于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高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于理論聯系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并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高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能力。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能力。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著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對比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里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后有的學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后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么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于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復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于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干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復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布置給學生的練習一定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老師去做很多題,并且細致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同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同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可以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能力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己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接受,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應該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并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己的問題,帶著問題去理解老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老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三)建議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高考中非選擇題所占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己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但是并不知道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于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并寫出分析后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高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能力要求高,但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能力是很難形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大量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非常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么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著大家重復,去復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于反復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非常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獲并不大。這樣就需要老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說明,找出高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可以考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正向推理,也可以逆向思考,放在一起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于后邊的復習。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7
在一輪復習中,因為學生對所復習的內容是熟悉的,其主動求知的欲 望得不到充分的調動,復習效率往往一般。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無論是提升學生高考成績出發,還是從培養學生能力出發,我們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探索創新高三一輪復習課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反思中,我摸索總結出一個“創設問題”為主線,實現學生高效復習的做法。
第一輪復習是把各種原來的已經教給了學生,而現在可能被遺忘的東西重新喚醒并加深理解,其中存在一個個體差異的問題,即可能這個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是熟悉的,也可能那個學生對那方面的知識是熟悉的。如果平鋪直敘的課堂很難讓每一個學生提高興趣,參與課堂教學。但如果設置不同的問題,就相當于帶著學生再看相同的風景時,看的方式改變了,看的順序改變了,看的深度改變了,學生的態度就不同了。
在圍繞教師所提的問題積極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因為設置的問題跨度大,從簡單到復雜,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各層次學生的興趣,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推動一輪復習的課堂教學的進程,實現一輪復習的目標。
例如在復習“生長素的發現”一節時,可以設置如下問題:“為什么說單側光引起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怎樣證明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光部位呢?”“胚芽鞘具體生長的部位怎樣確定呢?”“為什么胚芽鞘向光側比背光生長的快些呢?”“胚芽鞘尖端產生的促進生長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嗎?”“為什么取名為生長素呢?”“生長素從什么部位產生又運往哪些部位怎么運輸到的呢”“生長素和植物激素是什么關系”通過這些分層次的問題串,讓學生回顧課本中的生長素發現的科學史,運用這樣的順序再次從科學家當年的方法來探索生長素的發現過程和掌握和理解生長素的產生,運輸等相關知識。
要用問題串,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的難處是如何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置有價值的問題。一般而言,這些問題應當在“運用問題、分析問題、綜合問題或評價問題”的層次,要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對問題的問答,學生需要在腦海里迅速地檢索與問題相關的知識,對這些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得出新的結論,同時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給予指導,提示和幫助。
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可以利用以下幾點創設問題情境⑴通過演示實驗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⑵通過科學史中事實的敘述來設置問題的情境;⑶借助于各種模型或構建模型,顯示與學生的日常經驗,已有知識發生矛盾的事實,從而形成問題情境;⑷通過學生的錯誤創設問題情境;⑸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提出假設、檢驗假設,激發矛盾、產生問題情境;⑹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現象自身的矛盾,從而產生問題情境;⑺通過將問題“變形”創設問題情境;⑻通過“開放式“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等等。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保證所設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帶到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去,進行有效的復習。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8
篇一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
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里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么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復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于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么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復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
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人們的思維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過的內容全都當作重點;教師的復習導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太深刻了。提高做題的質量,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的習慣。往往作題,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做題的時候,要認真地審題,讀題,特別是信息題。有一些題目提供了信息,我們首先要看懂這道題,從中獲得一些解題的信息,從這切入,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再看看適應哪些原理,這樣提高做題的效率,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
有的學生手里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后有的學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后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么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于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復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于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四、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
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干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復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
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篇二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陣地,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教師業務素質的體現。
現將本人的反思釋放如下:
第一,對生物學科而言復習時間不夠,需要教師更好的整合教材內容,用有限的時間達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對生物一輪復習資料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可以做一些有效的調整。
復習內容的調整,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A、加強學科內綜合:這一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概括、綜合、歸納形成知識鏈,進而構成知識網。例如我們可以將教材知識結構重新組織,分成這樣幾個單元: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生物與環境。甚至可以以問題的形式組織教材,如生物體是如何構成的?生命活動是怎么進行的?生物與環境有什么關系?親代與子代有什么聯系?等等。
B、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C、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所謂生物學的熱點,主要是指哪些影響最大、幾乎人所共知的問題,同時也是學生能夠接受的內容,而不是指偏、難、怪的內容。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聯系實際則是指將生物學知識與自然現象、生產和生活的實際聯系起來。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
D、加強探索性實驗:如后所述。
對高三的教學內容的拓展宜從上述四個方面著手,切忌超出大綱要求、超出高考內容的范圍、超出新高考試題的難度和知識深度的要求濫加拓展。舉個例子,復習遺傳和變異時,基因的連鎖互換規律就不要涉及,對各種遺傳幾率的計算也要適當控制難度。
第三、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教法要靈活多變,要徹底拋棄一講到底、一練到底的教學形式,多采用討論式、引導式、過程式的教學。在學科內綜合的教學中,可多采用引導式教學。例如,復習細胞分裂就可以采用引導式,什么是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有哪幾種方式?每一種方式有何特點?細胞分裂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何意義?細胞分裂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何聯系?通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一步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成鏈、連成網。在一些跨學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熱點的內容中可以多采用討論式的教學。在探索性的實驗教學中應多采用過程式的教學。不論采用那種教學方法,我們都要把落腳點放在發展學生的能力上。也就是說要以發展學生能力為基礎來選擇和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高三的復習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識圖、實驗設計和操作、求同存異思維等方面的能力的發展。因為這些能力在高考中常會考查到。
所以今后再選擇生物一輪復習資料時應注意:首先,書不能過厚,最好不要超過300頁,否則一輪復習時間過長;其次,每一節后的題量要適中,難題不宜多,綜合性過強的題不應該出現,因為一輪復習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把基礎知識掌握牢固。一輪復習資料的選擇上原本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在使用的時候本該做適當調整,但我在本學年的一輪復習過程中沒有對復習資料做大膽的大量刪減,基本上是除超綱內容外全書挨個過,所以致使復習時間緊張,在以后的高三復習中我會精挑細選適量的練習題,在每一章復習完之后進行一次歸納總結和一次考試,這樣就不會總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松緊適度,相信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
第四,“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需要做一定的改進。我除了上習題課以外,其余時間都是從頭講到尾。有些典型例題我在黑板上講過一遍,一段時間后再遇到同一道題,一部分學生覺得從來沒見過,此時我是最受打擊的,每次上課的時候學生不是都睜著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聽的很認真嗎?我們的師生問答不是也都配合的很好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去聽同一備課組老師的課時,我才有了答案,學生一天坐在教室里要聽九節課,并且堂堂課老師都會強調“同學們,注意了,這是重點”如果不提要求,不去找學生的興奮點,他們怎么能夠做到九節課全部都集中精力的去聽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從頭講到尾,對簡單知識點可以讓學生通過查閱教材限時解決,對于重、難點知識在講之前先告訴他們:“此重點知識將不再重復講解”,并且設問,在講完之后對之前的設問進行提問,相信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果。
教學效果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的具體體現形式就是學生成績,學生、家長、學校、社會都在問我們老師要成績,所以提高每一節課的課堂效果也就是我們這些戰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所應該努力尋求的目標,通過對本學年教學工作的深刻反思,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相信以后的教學效果一定會有所提高。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9
經過高中兩年的積極準備,05年高考已經結束。6月9日昌平區全體高三教師齊聚進校參加“高考”,我認為目的有三: 1、認識高考試題、2、體驗學生的感受3、通過親自做題,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成敗。
今年高考試題具有以下特點:(1)各科試卷整體平穩,在試卷結構、題目數量、題型和賦分比例等方面和考試說明保持高度一致,沒有出現超綱現象,沒有出現科學性和政治性問題。首次依據新教材命題,在嚴格遵循新教材和新考試大綱的基礎上,三科命題順利實現了“平穩過渡,穩中求變”。(2)各科試題平和,難度適中,注重基礎,突出能力,導向正確,區分度好(3)試題更加貼近生活實際,時代感強,北京特色逐漸顯現,對于今后中學的教學、教研工作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理綜生物試題也基本具有以上特點。前三個選擇題比較基本,只要認真復習,都可以做對,第四、五題難度加大,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有關蜜蜂的試題綜合性強,考到了生物間的關系,性別決定、動物的行為類型、遺傳的基本規律等。不育逐級設問,難度逐級增大。我個人認為“蜜蜂”這個“實驗”材料選擇得不夠好,一是學生對它不太熟悉,另外它是分為“工蜂”(雌性,受精卵發育成,不育)、“蜂王” (雌性,受精卵發育成,可育)、“雄峰”(雄性,未受精卵發育成),這個物種具有特殊性。還有它的“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只有“工蜂”才表現出來,“蜂王”和“雄峰”應該不可以稱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題中的遺傳圖譜給出“衛生型”和“非衛生型”容易誤導考生這一對相對性狀,當然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可巧由于雄峰“來源”特殊,測交后代同樣表現出四種類型。 海淀區2005年高三年級第一學期期末練習的48題與這道題十分相似,但是,題干中提示了“半衛生型”,避免了以上的誤導。由于海淀考生可能都做過這道題,雖然在互聯網上也可以找到這道題,但是作為北京市的高考題出現,顯然這道題對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是不太公平的,要是純屬偶然的話,全市其他區縣的考生是運氣差。最后的一道題是關于微生物的,個別問(如接種方法:平板畫線)有些刁鉆,大學本科四年,微生物接種、培養肯定做過若干次,但是我在做題時沒有答出來,我估計考生能答出來的應該微乎其微,但是它的出現可能會促使各個中學把無菌室建立起來,讓學生不再“紙上談兵”,我估計即使學生動手操作,也不一定能答對。
通過自己“參加高考”,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反思如下:
一、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里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大量的,而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己還不知道怎么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知道到底錯在什么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只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沒有反復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于典型的題目,過去高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么用?只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
二、高三復習階段切忌脫離課本,利用大量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例如,微生物的生長曲線一定是所有生物教師都復習的:四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意義,與生物群落“J”型增長的區別等,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考它的縱坐標的含義是什么。我做完高考題后再看答案,心想這下可完了,在復習過程中這點我沒有強調讓學生看書。結果印證了我的想法:抽查了昌平區六百多份試卷,此空無一人得分,幾乎所有的考生都答成了“微生物的種群數量”,而無一人答“微生物種群數量的對數”。由此可以看出:人們的思維容易形成一定的“定式”,把高考考過的內容全都當作重點;教師的復習導向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太深刻了。提高做題的質量,要養成良好的做題的習慣。往往作題,做了成百上千道題,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悟到自然科學的概念,再做類似的題仍然是錯的。所以,我想我們如何,就是做題的時候,既要認真的審題,讀題,把讀題審題要做好,特別是信息題,有一些題目提供了信息,我們首先要看懂這道題,從中獲得一些解題的信息,從這切入,然后再進行先定性分析再進行定量分析,再看看適應哪些原理,這樣提高做題的效率,獲得良好的效果。
三、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里有大量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高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一定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內容,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后有的學生就急于知道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現在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后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己做的題的對錯在什么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于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高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復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該羞于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四、重點突出,全面復習,不能“押寶”。有人說做歷年的高考題,能預測高考的出題方向。高考內容顯然是主要考主干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復習要把握復習主干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內容是不可取的。高考年年考實驗題,但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同的復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五、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著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己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該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己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深刻體會高考,反思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10
,它對高考試題的內容及呈現方式、題型結構、難易程度及以考查方式和要求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和說明。高考題反映了考綱的要求,是我們復習備考的主要依據。
教材是教學大綱內容的反映,我們要依據大綱、考綱將教材中的有關知識要求,落實到教材上,不但教師要落實,學生亦要落實。
制定各輪復習計劃 在充分了解以上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詳細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及時間安排表。
2. 抓教學常規落實,提高效率
⑴集體備課 群體合作是近幾年高考取得成績的主要法寶,通過幾位教師的充分討論,揚長避短,形成一個優化的教學方案,用集體的智慧創造出最佳的教學效果。
⑵作業與批改 ①布置作業,目的明確。②要求一定要嚴。③盡量多批改,特別是某些特殊學生,要通過批改及時反饋信息,使教學更有針對性。④記錄分析好學生的作業情況并及時講評和糾錯。
⑶聽課 每位教師每周至少要聽課1~2節,提倡青年教師先聽課后上課,并要有聽課心得體會。
⑷教師要準備習題本,及時將典型題目進行記錄,要求學生準備錯題本,并跟蹤檢查。
3. 研究備考方法,提升應考能力
⑴選好用好一本資料。學生以一本資料為主,教師可以盡量多地占有資料。
⑵夯實基礎,培養能力。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基礎,一輪復習要“細”、“深”、“透”。
⑶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做到“三講三不講”,即講易錯點,講易混點,講易漏點;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老師講了學生也不會的不講。
⑷加強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①對所有教材實驗進行分類復習,找出其中的異同點,并總結規律、指導方法。
②對手頭的有關實驗資料進行研究,從中找出實驗考查的規律、方法,并注意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
⑸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做到舉一反三,要對主干知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靈活運用。”
高三生物教學反思 篇11
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調整以適應不斷成長變化的學生,期望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本學期我主要調整了以下幾項工作方式:
1、依據考試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分析,發現學生是我們教師上課講的不如他們課外練的,課外練的不如考試考過的效果好。據此我們采用上課少講多練,課外少做多考的方式,如為了提高學生解選擇題的能力,我們備課組連續5周左右每周1-2次(每次10題)給學生隨堂考試,并且評分給予反饋,表揚得分較高的學生和進步較大的學生,期望提高學生解選擇題能力。
2、有些作業少批(但我們學生還是要檢查有沒有完成),要求他們自己批改,更多時間留給自己選題上,資料備課組全部共享。
3、最近我采用先學生做,他們問了問題之后再統一講評,有利于節省學生的時間,但自己的工作量加大了,學生成績能提高那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