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0篇)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1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這里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語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碩果滿枝的豐收圖景,也可能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感慨,那么,郁達夫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秋天圖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學生翻開書,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并結合自讀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點與心境及時代背景的關系。這樣,在興味盎然中也較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要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如在講授《藥》時,鑒于魯迅小說語言的含蓄性,我先讓學生自讀設疑。學生的問題主要聚焦在“阿義可憐”“烏鴉箭一般飛走了”“華大媽的不足和空虛”等問題上。借著一位同學質疑小說第三部分與前后文的銜接問題,我們一起討論情節的發展,弄清了雙線結構。就“烏鴉”的描寫重點閱讀第四部分引出對主題的發掘。然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茶館的對話,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和思想狀態,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讓學生自己體味環境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2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1、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盡管是在復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志,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鑒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后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三維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設定的——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于《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于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并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系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采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于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2、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于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占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周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范文相結合。因為范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后,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于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為范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著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里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么寫。
3、對文言文的復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復習文言最好是貫穿于每天語文課里,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閱讀的語感,有助于今后獨立閱讀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師要有一顆鉆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鉆研不僅指要鉆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于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3
在即將過去的2005---2006學年中,我擔任了高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把教學重點放在了閱讀教學上。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平時的閱讀課上,我有意識的加強了學生讀書的習慣,或默讀或個人自由地放聲朗讀。每節閱讀課我都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里雖然一片靜悄悄,而學生的大腦卻處于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過去老師所喜愛的齊讀,因為學生要照顧讀的整齊,因而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念經”罷了。而默讀,因為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
這一年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還特別注意留 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置學生的感受于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以往的閱讀課上,我總是先布置思考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案預設的教學目標也順利達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師的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先入為主,造成了思維的定勢,嚴重地干擾了學生獨立自主地閱讀,無形中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這幾年的語文教學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學生潛心、認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潛心、認真、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
以上是我在這一學年教學中的心得和體會。在收獲之余,也碰到了不少問題。
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中學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問題的原因在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于一個基礎的問題,那就是語言材料的豐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么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并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現階段我面臨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4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于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于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誤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于類似:"通過……你讀懂了什么""還讀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并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于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么什么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最后,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么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么辦"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著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后,先作一番思想斗爭,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后,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么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于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后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于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么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么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煉,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占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后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5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這里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語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碩果滿枝的豐收圖景,也可能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感慨,那么,郁達夫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秋天圖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學生翻開書,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并結合自讀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點與心境及時代背景的關系。這樣,在興味盎然中也較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要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如在講授《藥》時,鑒于魯迅小說語言的含蓄性,我先讓學生自讀設疑。學生的問題主要聚焦在“阿義可憐”“烏鴉箭一般飛走了”“華大媽的不足和空虛”等問題上。借著一位同學質疑小說第三部分與前后文的銜接問題,我們一起討論情節的發展,弄清了雙線結構。就“烏鴉”的描寫重點閱讀第四部分引出對主題的發掘。然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茶館的對話,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和思想狀態,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讓學生自己體味環境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6
作為高中老師的你還在為撰寫教學反思而坐不住嗎?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一篇優秀的范文,希望對您有幫助。
高中語文教學已經進入基礎教育的尾聲,許多學習習慣已經養成,教學工作的開展不是很容易見成效.雖然對于高考來說,學好語文對于學生選擇自己滿意的學校有一定的幫助.但總的說來,語文課作為陶冶情操激發思維,促進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學科力量的發揮卻還遠不能盡如人意。據調查表明,有大量的學生對語文課有厭煩情緒,語文課作為人文精神的載體所應發揮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遠。也就是語文越來越成為一門"得分機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載體."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發現因受傳統觀念和現行考試制度和評價方法的影響,不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阻礙著語文課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發揮。
誤區一:語文課堂--"問題全解決了"
如果學生沒有問題意識,就不會去獨立思維,更談不上創新。語文課上,教師為了"緊扣教材",為了"調動"學生,便把"滿堂灌"演繹成"滿堂問",而所問的那些問題基本上屬于類似:"通過……你讀懂了什么""還讀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問題,學生回答這些問題都無須思考。還有些教師把教學參考書上的程式在課堂上"說教"一遍,把學生的思維完全限制在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框框之內。課堂上的閱讀也成為一種被動的閱讀,學生并沒有真正對課文用心去感悟,他們所"讀懂"的也只不過是根據以前的思維定勢而得到的"微言大義",至于課文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都無從知道。因而,課上學生自能"讀懂"等課結束了學生沒有問題可以問了。其實這種沒有問題實則是最大的問題,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大誤區,是學生缺乏獨立思維的一種表現。
語文教學怎樣走出沒有問題的誤區呢?我認為首先要轉變觀念,放手去讓學生思考問題,給學生以自由思考的機會。學生一旦提出問題,就應該鼓勵,語文教學反思,并順著這一問題去引導學生,給他從小種下探索思考的種子。就象我們經常所說的那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次,我們應該認識到語文課與活生生的生活實際的聯系,而不應囿于書本和教參的框框。我們不應該帶有"什么什么不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問題"這種錯誤觀念。我們只有打破學科分界,學生的問題意識才有廣闊的空間。而且所提問題不一定當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給學生一個善于思考的頭腦。最后,教師要盡可能擴大自己的知識面,要開闊學生的思維,先開闊自己的視野。以前我們經常談論是:"如果課堂上學生提出老師沒有想到的問題該怎么辦?"而如今我們應該思考"學生提不出問題該怎么辦"了。
誤區二:作文--套用模式,寫非所想
高中教由于面臨著高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寫作也趨向模式化,都想著有好的模式能夠給自己帶來高分,老師教學過程中也潛意識的傳達這一點.這就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而語文學科本來就是擴散式思維學科,作文更學要學生有良好的想象力.有調查表明,某班對某一作文題目,大多數同學寫的都是同一題材,格式都一樣,都是在遇到某情況后,先作一番思想斗爭,最后如何如何,然后再喊幾句口號。在現行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套題,程式化,抹殺學生真實感受的現象仍很嚴重。有些學生經常購買之類的作品,進行簡單的模仿,這樣的作品代替學生的真實感受,形成語文教學長期未能逾越的一大誤區。
要走出這一誤區,尋找良好的改革途徑,我認為,一定是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二是加強語文課的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聯系,講課文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孩子去欣賞,充分發揮想象,按自己的感悟去描述課文中的情景或事件。例如在講赤壁之戰時,在讓學生閱讀有關資料之后,按照他們自己的想象,去描述或續寫,也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即使是教師分析課文,也一定要確認學生是在主動地欣賞課文的語言和情景,而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你的灌輸。
誤區三:語文作業--"背誦古文"
目前,很多高中生學習語文經常認為語文沒什么好學的,語文作業就是遇到古文背一背,現代文中沒有任何東西值得學習。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時候也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方向引導錯誤.
高中語文學生的語文作業相對于初中和小學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一個地的差別.而學生在這樣的突然減負的情況下,往往不知所措.老師也會在學習古文后說把課文背誦下來.而背誦課文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如果不把課文理解了背誦,那背誦起來相當困難,同時考試的時候頂多能拿下默寫題的分數.而考試的時候還有實詞虛詞的理解,這就有賴于學生平時背誦古文一定要理解,并學會把知識點轉移才可以.
高中語文考試還有很多基礎知識的考察,而這些很多都是在現代文中學習的,因此對于學生而言,真正的語文作業還應該包括積累字詞這一工作.
同時考試更多的是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的考核.學生如果不走出"現代文沒什么可學的"這一誤區,上課的時候不用心聽講,不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那么他的理解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就不會得到鍛煉,考試的時候也會出現失分過多的情況.
寫作更是占據了70分這樣的分植,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學生課后的語文作業,應更多的體現在寫作練習上.多讀書,多做讀書筆記,多背誦優美片段.學習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寫下自己的真情實感等.這是長期的過程,學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績.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7
本文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2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過去的半年,緊張、忙碌。冒著滿面風霜,頂著一天星光,跨過一路泥濘,辛勤耕耘,默默而無聞。這半年,收獲了一些成績,也有幾多感慨、些許慰藉。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催馬揚鞭自奮蹄,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無論任務多重,困難多大,只要學校布置了的,都盡力去完成,認真做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認真備課。
首先研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每年更新的考試大綱,領會精神,結合實際,落實到工作中去。然后鉆研教材,研究教材與課程標準的有機聯系,理清教材內部每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次內容,找好教材在教學中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必修五”時,本人就注意對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進行適量的補充或拓展,進一步優化教材結構體系,使之更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在教學《史記選讀》時,則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點,設置有提綱挈領性的問題,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全面推進閱讀和深入探討等。
認真研究教法和學法。
較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形式不拘,內容廣泛,點點滴滴,貫穿在每個細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尤其是新課標理念去研究教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探究和綜合表達的能力。強調“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適用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使之順應教學發展的新潮流。
積極參加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匯聚教學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與同行切磋,有創造地進行二次個體備課。精心編制教案,組織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流程。上課時能多次、及時、有調整地實施教案,容量、質量兩相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之成為學習主人和發展個體。堅持寫教后記,尋找不足,去補救缺憾。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良師益友是教師重要的角色。
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動關愛學生,言傳身教。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勤于跟學生交流且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勝的同學,語文成績一直不好,為此很苦惱,本人得知這一情況后,就主動去詢問,幫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學習,經過與之深入交談和予以熱情鼓勵,后來他的語文學習成績在短期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提升成績的信心。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有足夠的包容之心,用耐心去勸導,用誠心去感化。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學生們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然而,回顧歷程,卻又發現工作中存在許多不足,特歸納如下。
1、在執行新課標的過程中,對教材每個部分的具體要求和有實效的教法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
2、“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尚未在教學中一以貫之。
3、課堂教學的構思、環節、組織和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
4、激發學生興趣和挖掘學習潛力還做得不夠。
5、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作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如此等等,本人愿作深入剖析、誠懇反思;并相信:沒有反思的認識是膚淺的認識,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沒有反思的錯誤是永久的錯誤,沒有反思的教學是故步自封的教學;勤于反思是創造的胚芽,勤于反思會造就出不停上進的車輪!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愿再接再厲、努力作出更新更大的成績,回報黨,回報人民。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8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教學亦然。一味的教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學相長,反思必不可少。本學期我主要擔任了高二年級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回首一學期來的工作,引發了不少的思緒。
一、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提高語文能力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加德納,把人的智能分成八種不同的表現形式,而語言技能(語文應用能力)位于首位,由此可見在教育家的眼里,學生的語言智能的發展是多么重要。然而,長期以來學校教學中形成的一個怪圈,就是學校的師生天天用,天天練語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學科卻是語文,沒有多少學生敢說自己語文學得好,沒有多少語文教師敢說自己的語文教得多好。究其原因在于:語文能力的提高,取決于一個基礎的問題,一個長期積累語言材料的問題。一個人語言貧乏,必然帶來思維的貧乏;而思維的貧乏必然影響學習能力的提高。在我所帶的兩個班(073班和075班)中,學生語言材料貧乏表現得十分突出,特別是理科班073班。課堂上比較活躍,課后卻把大部分時間放在了學習其他科目,因而語文知識積累不夠,語文能力也不高,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成為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難題。
二、 教師在教學上的最大困難——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
不論是思維還是語言,都要靠積累才能豐富;語言能力是由無數點點滴滴細小瑣碎的知識匯聚而成。語文的學習是一個“聚沙成塔” 的過程。因而如何有效地加強積累是語文教學重中之重的問題。這也是語文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對此很多人可能不理解,認為不就是背背名句名篇,積累字詞嘛,有什么難的。其實,我這里所說的積累并不是死記硬背一些名句和詞語,真正的語文積累,內容更為豐富,不僅有詞語和古詩文名句,還應有學生個人的感受和體驗。情感體驗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感興趣的內容在記憶里“自由出入”時,才能活學活用;只有做到活學活用,才能為閱讀、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形成良性循環,從而達到提高語文能力的目的。
三、 采取措施,迎難而上
針對以上教學中的問題,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夯實基礎——字詞句的抄寫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本學期一開學,在目標定位和思想動員課上,我就針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基礎明確提出了要求,要求學生準備兩個作業本,一個用來抄寫課本中出現過的生字詞,一個用來抄寫名句美文及寫作素材,每周要求學生交上來給老師撿查一次。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二是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
其次,加強閱讀。語文新課標要求從學生有效的閱讀課文起步,這是對閱讀主體——學生的尊重,也是對閱讀規律的遵循。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這一門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所以,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文字,突出語文教學的“語文味”,通過對語言文字的 “讀”,反復的“讀”,再從“讀”中獲得感悟和體會,提高閱讀能力。這才是有效的閱讀課文。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閱讀效果。因此,這一學期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就特別注意留給學生盡量多地讀課文的時間,要求自己做到“且慢開講,且慢啟發”,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再次,自我充電。“一日不學則落后,三日不學則無知。”在課程改革理念層出不窮的今天,教師的自我學習顯得優為重要。一位教師要會教書,首先要會學習,我深知教師的自我學習在整個教學中的重性,因此,在緊張的教學之余,我采取了多種不同途徑進行學習。如了解最新的教學理念及高考動態;積極向其他老師學習,取長補短;充分利用“校視通”里的優質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等。特別是對學校訂購的“校視通”學習資源,不敢說我是用得最好的一個,但可以肯定,我是學得最多的一個。同時也希望學校能夠繼續為我們開通“校視通”這一學習資源,讓我們老師能向高水平的教育看齊。
四、 今后的教學重心
學生的年齡在增長,知識也在不斷積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是培養他們閱讀的好習慣、方法,為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的課文語言的魅力。因此,如何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加強學生感受和情感體驗方面的積累,讓他們找到源頭活水,給語文學習帶來清泉溪流,成為今后教學的工作重心。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藝術,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和同仁們不斷的交流切磋。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9
篇一
過去的半年,緊張、忙碌。冒著滿面風霜,頂著一天星光,跨過一路泥濘,辛勤耕耘,默默而無聞。這半年,收獲了一些成績,也有幾多感慨、些許慰藉。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催馬揚鞭自奮蹄,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無論任務多重,困難多大,只要學校布置了的,都盡力去完成,認真做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認真備課。首先研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每年更新的考試大綱,領會精神,結合實際,落實到工作中去。然后鉆研教材,研究教材與課程標準的有機聯系,理清教材內部每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次內容,找好教材在教學中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必修五”時,本人就注意對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進行適量的補充或拓展,進一步優化教材結構體系,使之更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在教學《史記選讀》時,則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點,設置有提綱挈領性的問題,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全面推進閱讀和深入探討等。
認真研究教法和學法。較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形式不拘,內容廣泛,點點滴滴,貫穿在每個細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尤其是新課標理念去研究教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探究和綜合表達的能力。強調“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適用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使之順應教學發展的新潮流。
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匯聚教學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與同行切磋,有創造地進行二次個體備課。精心編制教案,組織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流程。上課時能多次、及時、有調整地實施教案,容量、質量兩相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之成為學習主人和發展個體。堅持寫教后記,尋找不足,去補救缺憾。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良師益友是教師重要的角色。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動關愛學生,言傳身教。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勤于跟學生交流且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勝的同學,語文成績一直不好,為此很苦惱,本人得知這一情況后,就主動去詢問,幫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學習,經過與之深入交談和予以熱情鼓勵,后來他的語文學習成績在短期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提升成績的信心。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有足夠的包容之心,用耐心去勸導,用誠心去感化。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學生們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然而,回顧歷程,卻又發現工作中存在許多不足,特歸納如下。
1、在執行新課標的過程中,對教材每個部分的具體要求和有實效的教法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
2、“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尚未在教學中一以貫之。
3、課堂教學的構思、環節、組織和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
4、激發學生興趣和挖掘學習潛力還做得不夠。
5、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作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如此等等,本人愿作深入剖析、誠懇反思;并相信:沒有反思的認識是膚淺的認識,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沒有反思的錯誤是永久的錯誤,沒有反思的教學是故步自封的教學;勤于反思是創造的胚芽,勤于反思會造就出不停上進的車輪!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愿再接再厲、努力作出更新更大的成績,回報黨,回報人民。
篇二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了,而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至今還沒有圓滿的答案。這里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內容要講到點子上
語文教學要主則詳,次則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紹、時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這種八股味很濃的程式化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難以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教學效率必然低下。教師必須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飲。”即緊抓住課義的重點,牽動人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時間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獲。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許會浮現出一幅碩果滿枝的豐收圖景,也可能會有“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感慨,那么,郁達夫給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秋天圖景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故都的秋》。學生翻開書,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點“清、靜、悲涼”,并結合自讀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點與心境及時代背景的關系。這樣,在興味盎然中也較容易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節省了時間,有提高了學生的聽課效率。
三、著力點要放在能力訓練上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訓練過程中培養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能力訓練上。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徹底改革以知識學習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以教師講析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的基本教學體系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基本教學形式。要堅持以訓練為主線,使教和學都成為訓練的手段,在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掌握字詞句章等知識。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如在講授《藥》時,鑒于魯迅小說語言的含蓄性,我先讓學生自讀設疑。學生的問題主要聚焦在“阿義可憐”“烏鴉箭一般飛走了”“華大媽的不足和空虛”等問題上。借著一位同學質疑小說第三部分與前后文的銜接問題,我們一起討論情節的發展,弄清了雙線結構。就“烏鴉”的描寫重點閱讀第四部分引出對主題的發掘。然后請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三部分茶館的對話,分析人物間的關系和思想狀態,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讓學生自己體味環境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之基礎,根本之根本。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點:即了解學生的知識底細,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而已。教學目標決定課堂教學的方向。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最新高二語文教學反思范文 篇10
過去的半年,緊張、忙碌。冒著滿面風霜,頂著一天星光,跨過一路泥濘,辛勤耕耘,默默而無聞。這半年,收獲了一些成績,也有幾多感慨、些許慰藉。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催馬揚鞭自奮蹄,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無論任務多重,困難多大,只要學校布置了的,都盡力去完成,認真做好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
認真備課。首先研究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及每年更新的考試大綱,領會精神,結合實際,落實到工作中去。然后鉆研教材,研究教材與課程標準的有機聯系,理清教材內部每個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分清主次內容,找好教材在教學中的切入點。例如,在教學“必修五”時,本人就注意對一些篇目的取舍或必要的整合,進行適量的補充或拓展,進一步優化教材結構體系,使之更切合我們的教學實際。在教學《史記選讀》時,則注意找出教材的好的切入點,設置有提綱挈領性的問題,層層遞進,步步為營,全面推進閱讀和深入探討等。
認真研究教法和學法。較詳細地了解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習慣,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形式不拘,內容廣泛,點點滴滴,貫穿在每個細節。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尤其是新課標理念去研究教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審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等,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探究和綜合表達的能力。強調“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選擇適用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結構,使之順應教學發展的新潮流。
積極參加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匯聚教學智慧的最好方式,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與同行切磋,有創造地進行二次個體備課。精心編制教案,組織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流程。上課時能多次、及時、有調整地實施教案,容量、質量兩相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之成為學習主人和發展個體。堅持寫教后記,尋找不足,去補救缺憾。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良師益友是教師重要的角色。本人在工作中能主動關愛學生,言傳身教。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建立民主、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勤于跟學生交流且取得較好的效果。例如,有一位叫于祥勝的同學,語文成績一直不好,為此很苦惱,本人得知這一情況后,就主動去詢問,幫助他分析原因。他表示很愿意下功夫,但不知功夫用在哪里,如何安排學習,經過與之深入交談和予以熱情鼓勵,后來他的語文學習成績在短期內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提升成績的信心。對于犯錯誤的學生,有足夠的包容之心,用耐心去勸導,用誠心去感化。經過半年的努力工作,學生們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然而,回顧歷程,卻又發現工作中存在許多不足,特歸納如下。
1、在執行新課標的過程中,對教材每個部分的具體要求和有實效的教法缺乏細致深入的研究。
2、“自主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尚未在教學中一以貫之。
3、課堂教學的構思、環節、組織和內容有待進一步優化。
4、激發學生興趣和挖掘學習潛力還做得不夠。
5、需要更加深入有效地作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如此等等,本人愿作深入剖析、誠懇反思;并相信:沒有反思的認識是膚淺的認識,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沒有反思的錯誤是永久的錯誤,沒有反思的教學是故步自封的教學;勤于反思是創造的胚芽,勤于反思會造就出不停上進的車輪!在今后的日子里,本人愿再接再厲、努力作出更新更大的成績,回報黨,回報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