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教學反思
我的空中樓閣作者李樂薇,祖籍江蘇省南京市,中國臺灣當代作家。1930年生,早年肄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后來一直從事文化教育工作,是中國臺灣當代散文作家。以散文見長,能夠運用聲、光、色、味、形的物象幻化暗示出微妙的“自我的情緒”,透露著濃郁的現代派藝術氣息。代表作有《我的空中樓閣》。《我的空中樓閣》選自《中國現代文學大系●散文》。
我的空中樓閣教學反思
一、教學方法反思
學無定法,教亦無定法。教學方法既要根據所授課型選定,同時也要正確判斷學生學習情況,而后對選定的教學方法加以修正,使其真正為學生服務。
朗讀是散文學習的重要方法,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走進散文,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散文教學的目的。這是朗讀的作用。因此,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著重于讓學生“讀”,以幫助學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文章。
首先,是課前導讀環節。學生因為是高一新生,內心有強烈的被認同的渴望。為此,給學生設置課前預習問題,查閱作者的相關資料、預習生字詞既可以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提出‘“空中樓閣”在本文中有何含義’的問題,旨在實現“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理念,同時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明確作者心志,把握文章感情基調。在此環節中,教師對學生的有效評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的正確評價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調節課堂學習氣氛。因此,我主張教師的教學評價中要中肯,找到學生的閃光點,而不要盲目表揚或批評。
其次是誦讀質疑環節。此環節的設置在于使學生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細讀文章,學生或教師(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學習能力判定問題的提出者)提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討論回答,確定正確答案,從而理清文章的整體脈絡。在《我的空中樓閣》教學中,根據本次授課班級的學生學習情況,我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我的小屋實際上是什么樣的?”“對于這樣的小屋,作者是懷著怎樣的感情呢?”“為了寫出小屋的美,作者選取了小屋周圍的哪些景物?”“小屋與景物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作者在描繪這些景物時,觀察的角度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層層深入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小屋”,同時隨著作者的觀察角度的變換,感受景物與意境的變化。作者并不是簡單的描摹景物,而是著重于神韻的把握,用大量的筆墨寫山、樹、花園、天空、以及“幸福的階梯”,著意于烘托渲染氣氛,把自身樂觀曠達的襟懷與優美的景致和諧交融,使文章讀來令人輕松愉快,這是本環節學生對作者感情的把握,輕松豁達。
在此環節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與指正,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在理清文章的思路后,學生精讀課文,細細品味字里行間所透漏出的獨特的韻味。“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這是全文的開頭,亦是那樣的吸引我,這樣一句話,似乎將我帶進了無盡的想像,什么樣的山能有那樣溫婉的氣質?小屋又會是如何的美?通篇讀來,似乎有山風吹過,清新、自然、爽潔。在教師的諄諄引導下,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把李樂薇輕靈躍動的文字含在唇齒之間,繪制成自己的一副動人畫卷。這樣可以使學生發散思維,學會思考,把單純的課堂教學擴展為散文教學,學會欣賞散文。
二、學習方法反思
在本次課堂教學中,學生充分的表現了其活躍的思維以及敏銳的文化觸覺,能夠充分與教師配合,成功完成了本次授課。
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默契得到了較好的體現,一年的摩擦,師生對彼此的教學方式較為熟稔,學生能夠流暢的跟住教師的教學腳步,而教師也能夠及時的把學生過于發散的思維帶回課堂。同時學生的敏銳也給教師以啟發,使教師在課堂上及時修改教學方式,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成功之處
分析本次課堂教學,我認為我的教學方法選取的較好,基本符合學生的學情以及教學要求,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的散文教學模式基本抓住了學生的思考模式,幫助學生學會學習,且情景教學法得到了學生的喜愛,打開了學生的興趣大門。
四、教學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