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教學設計(通用13篇)
《序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1、在整體感知全文內涵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確全文主旨。
2、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能對課文思想內容進行適當的闡發、評價、質疑,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3、引導學生鑒賞和吸收本文的構思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把蘊含于文中的哲理運用于學生熟悉的歷史上的或身邊的真實例子,培養他們大膽質疑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掌握提要(分)——概括(總)——綜合歸納(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養學生對抽象內容的闡發能力和對含蓄內容的解釋能力。
3、把握并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學習、生活。
一、導入 課文,明確文章特點及學習要點。
1 、導語 : 唐朝的唐太宗曾經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也如一面見興替,知得失的鏡子,它折射出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這就是房龍的《寬容》序言。
2.介紹房龍及其作品《寬容》。
房龍亨德里克·房龍,荷裔美國人 ,著名學者。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在各種崗位上歷練人生,刻苦學習寫作,多才多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畫畫,他著作的插圖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堅定的信念。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用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而為無數青年讀者所喜愛,其作品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 《人類解放的故事》、《圣經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國的故事》。 房龍的書在中國早有譯本,對中國整整一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如歷史學家曹聚仁、作家郁達夫等)。 《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為什么要對異見進行寬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3.明確學習目標: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寫成。本文學習要點是理解與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二、在預習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法律殺死了他。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脅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世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第四部分(10)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三.細讀課文,思考問題,歸納故事蘊含的哲理。
1.把握文章體裁特點,把握文章形象
思考:
(1)本文的體裁有何特點?
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它既是序言,是理解《寬容》一書的一把金鑰匙,同時其敘述的筆調又像散文詩,又像哲理散文,敘述的故事又像一個寓言故事,因此本文又具有寓言的特點。
(2)如何把握文中刻畫的形象?
文中的形象不能理解成具體的個體形象,他們都具有象征意味。
2. 問題討論式深入課文,把握形象------無知山谷、守舊老人、村民、漫游者的形象意義。
(1)說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發生地“無知山谷”有什么特點?) 無知山谷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形象意義何在?
故事發生的時間,從序言的最后一小節不難看出“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這更增強了這則寓言故事的深刻含義,值得品味。 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
(2)文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
文中主要塑造了三類形象:一類是守舊老人,另一類就是與守舊老人進行殊死斗爭的勇敢的先驅者,第三類形象就是生活在無知山谷的無知人們
(3) 守舊老人是怎樣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村民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實施所有傳統對一切革新的鎮壓的代表,是無知山谷里權威與權力的象征。在無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們迷信過去,死守律法,膽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他們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
(4)教師范讀寫漫游者回到無知山谷至被處死的幾段,學生討論:漫游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于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恒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里,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5) 結句:文章結尾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新與舊的斗爭,將永遠繼續。只是我們之中,或許有人將是那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許我們只是大眾的一員,那么,在面對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時候,我們是否該有寬容的胸懷?
(6)理解含蓄,抽象的語句。
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個寓言故事,而敘述的筆調又像散文詩,又像哲理散文,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但一些比較含蓄,比較抽象的語句又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 討論式挖掘故事所蘊含的意義:
結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們終于醒悟。走出絕望的封閉,人們終于在痛悔之中內疚。在一切舊的秩序、規律、律法、習慣、信仰全都煙消云散的時候,人們終于崇尚智慧,過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義:勇敢終于戰勝膽怯,進取終于戰勝封閉,智慧終于戰勝愚昧,一切新的進步的事物,最終要登上歷史舞臺,以勝利而告斗爭的結束!生活就這樣繼續,歷史就這樣推進……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否定、鎮壓異見,會造成什么災難呢?只能造成先驅者的悲劇,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發展上的曲折。怎樣才能使真理順利發展,先驅者不被迫害呢 ?這就需要思想自由,寬容異見。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扼殺真理。這正是作者通過這一寓言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 這也正是《寬容》一書的精髓。
(三) 擴展理解:回顧歷史,發其所感。(自由發言)
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缺乏寬容:
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
缺少寬容將給科學的發展帶來多大地災難啊,值得稱頌的是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推動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
科學的發展需要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不需要寬容?
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有一個題為“對不起,老師”的節目,講的是文革時期一個學生不明政治,揭發老師致使老師遭受迫害,而自己又一直內疚,終于在他事業成功的時候勇敢地向老師道一聲“對不起”,得到老師寬容的故事。其實寬容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精神。
讓我們共同以汪國真的一首詩共勉吧: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寬容是一種理解,寬容是一種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緊緊地握住寬容的雙手吧!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4
《序言》教學設計 篇2
湖北隨州師范學校 孫登敏
[教學目標 ]
1、把握和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2、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教學重點]
把握與評價故事中的哲理。
[教學難點 ]
1 、 在整體感知全文內涵的基礎上,把握故事蘊含的哲理。
2 、培養學生對抽象內容的闡發能力和對含蓄內容的解釋能力。
[教學設想] 本文為課內自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分析評價、鑒賞吸收”,故教師擬以點撥為主,采用CAI(電腦輔助教學)的手段提高課堂密度,引發學生自主性。本課擬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輔助課件采用Powerpoint 編寫。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課文,明確文章特點及學習要點。
1 、導語 : 唐朝的唐太宗曾經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也如一面見興替,知得失的鏡子,它折射出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這就是房龍的《寬容》序言。
介紹房龍及其作品《寬容》。房龍是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在各種崗位上歷練人生,刻苦學習寫作,多才多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畫畫,他著作的插圖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堅定的信念。介紹這些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并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為什么要對異見進行寬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介紹這一點有助于學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2 、 學習“自讀提示”明確: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寫成(CAI顯示)。本文學習要點是理解與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二、在預習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
三、細讀課文,思考問題(CAI顯示),歸納故事蘊含的哲理。
1、文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他們各自有何特點?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類形象:一類是守舊老人,他們尊崇古老的律法,實現著我即法律的訓條,任意決定他人的生死,他們欺騙無知的人們,陷害先驅者,因此他們的行為阻礙了人們接受新思想,最終遭到人們的譴責。“守舊老人”則象征著傳統的過時的帶有偏見的祖宗律法,它處處阻礙著新事物的發展。另一類就是與守舊老人進行殊死斗爭的勇敢的先驅者,他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勇于沖破專制主義的禁錮,冒著死亡的威脅,離開無知山谷,艱苦跋涉,探尋外面的世界。他不顧迫害,又回來告訴人們他自己的發現。面對審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懼。歷史證明,他是對的,終究得到了人們的尊崇。“先驅者”象征著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第三類形象就是生活在無知山谷的無知人們,他們愚昧、無知,迷信古人,盲從守舊老人,視先驅者和真理為異端邪說,無形中作了守舊老人的幫兇,用沉重的石塊砸死了先軀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場生存危機,迫使人們推翻了傳統秩序,走上了先驅者開辟的道路,終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園,人們這才悔悟,認識到先驅者是對的,這才懂得尊重智慧。
2、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發生地“無知山谷”有什么特點?)
提示:至于故事發生的地點很明確是“無知山谷”。顯而易見,作者的意圖講故事發生的環境閉塞、貧窮、落后,因而造就了視野狹窄、知識淺薄、麻木不仁的無知的人們。他們僅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覺匱乏,反而心滿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極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經書,幾個守舊老人,可以鎮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無知的社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追往者,思來者。封閉只能導致落后,甚至滅亡。如何才能使這樣的社會獲得生機呢?不閉關鎖國,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開放大門,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無限強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說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放幻燈片)
4、討論,歸納本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否定、鎮壓異見,會造成什么災難呢?只能造成先驅者的悲劇,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發展上的曲折。怎樣才能使真理順利發展,先驅者不被迫害呢 ?這就需要思想自由,寬容異見。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扼殺真理。這正是作者通過這一寓言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放幻燈)這也正是《寬容》一書的精髓。
展開: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十年浩劫,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剛才要大家思考的問題:怎樣才能使這樣的事情減少發生?答案找到了沒有?“寬容”。對,寬容可以使這樣的事情減少發生乃至不發生。
大家說一說,人與人之間需要不需要寬容?為什么呢?
寬容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寬松,和諧;寬容可以使人們彼此之間更加理解,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緊緊地握住寬容的雙手吧!
下面請大家用填空的形式歸納一下本文的主旨:(放幻燈)
四、理解含蓄,抽象的語句。
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個寓言故事,而敘述的筆調又像散文詩,又像哲理散文,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但一些比較含蓄,比較抽象的語句又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下面請大家把書翻到70頁,結合練習二,我們來理解課文中含蓄抽象的語句。要注意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語境來分析。
1 、這里的“知識的小溪”是指無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智慧,創新思想)僅僅像一條小溪,淺陋貧乏。這里的“深邃破敗”象征無知山谷古老守舊,沒有知識的更新機制,沒有新知識的匯流,心如死水,了無生氣,“緩緩地流著”,說明這里的文化發展非常緩慢,社會停滯不前。理解了這句話,更加深了我們對無知山谷那種閉塞,保守,愚昧,單調的特點的認識。(放幻燈)
2 、守舊老人用“律法”無情鎮壓。無知的人們助紂為虐。先驅者孤軍奮戰,力量單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但是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擋的,嚴酷的律法擋不住,巖石高墻也擋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問題,“后來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先驅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為真理而奮斗,為真理而獻身,探索者、先驅者是可敬。
3 、是害怕“得不到園中果實中應得的份額”,因此“恐懼總是伴隨著人們”。由于特大干旱半數以上的人死亡,活著的人只有把希望寄托山脈那邊,而律法卻說:“不行!”。因此人們徹底失望。為了死里逃生,人們終于產生了叛逃的勇氣。所幸絕路逢生,人在死與生的進退關口總能爆發生命的最大能量。(置之死地而后生)
4 、句中省略的內容應是不會盲從守舊老人去殺死先驅者。這里作者不只是要表現無知山谷的人們對先驅者的歉意和敬意,還隱含著更深刻的道理。對于先驅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虛心學習,即使一時不能接受,也要采取什么態度?寬容態度。而寬容正是這個句子的言外之意,本文的主旨。
5、許多歷史事實都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說《天體運行》,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廣場,孔子,司馬遷等)而次此后發生的事件也像這個寓言故事的重演,這更增強了這則寓言故事的深刻含義,值得品味。
這樣的事將來不再發生,作者為什么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
明確;這是因為,頑固的守舊勢力總是要鎮壓創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們由于傳統的束縛,認識的局限,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創新者,這就意味著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我們希望”只是人們良好的心愿。如何讓這樣的事情減少發生呢?那就是寬容。文章正是這樣含蓄的語言形式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五、自由品讀,加深理解。
六、回顧總結,布置作業 。
寫一篇小作文,談談《寬容》序言給自己的啟示。(可以是內容上的,可以是寫法上的)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12
《序言》教學設計 篇3
福建福州二中 董舒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理解本序言的獨特寫法。
2、 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這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
能力目標
1、 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 培養對課文中抽象內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
1、 學習文中對“寬容”的理解。
2、 學習敢于懷疑,勇于創新的先驅者精神。
教學重點
1、 把握文章思路,明確文章的中心觀點。
2、 領悟課文中蘊涵深意的哲理。
教學難點
明確本文在構思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
教學方法
指導學生自讀,討論并評價,理解文中蘊涵的哲理,達到借鑒吸收的目的。
教具安排
多媒體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言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布魯諾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反對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說,震動了教會的統治,被天主教視為異端,最終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燒死在羅馬。
這種新舊思想、觀念的斗爭,可以說,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歷史的舞臺上不斷地上演著。今天我們來學習的《〈寬容〉序言》,要講述的正是一個關于這種斗爭是怎樣的勢不兩立,如何激烈的故事。
二、 簡介作家作品
亨德里克·房龍,荷裔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
他多才多藝,能說會寫10多種文字,會拉小提琴和繪畫,其作品的插圖全部出于自己的手筆。善于用極其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在20年代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也為中國青年所喜愛。
著名作品有:《寬容》、《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
《寬容》初版于1925年。在此書中,房龍縷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譴責反動勢力鎮壓新思想的罪惡。
三、 序言
序言介紹書的思想內容或寫作意圖以及寫作過程、寫作背景。這篇序言寫法奇特。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虛構了一個“創新”與“守舊”兩大勢力斗爭的故事,從而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寬容》一書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意圖。
四、 述故事情節
問:這篇序言的寫法很有特點,像是散文詩,又像是寓言。現在我想先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來回顧一下這個寓言,大致說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學生回答,經老師點撥后明確:)
在一個無知的山谷,有著一群守舊的人們,他們固守著傳統,愚昧、落后、固執,決不允許新生力量的出現,面對一位敢于向外邊的世界探險,尋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們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殘酷的鎮壓,最終青年被殘忍地殺害,而這些愚昧的人們也最終遭到了自然的報應。
五、 思考討論以下問題,歸納故事蘊涵的哲理
1、故事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他們各有什么特點?
(1)守舊老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可以任意決定他人生死,是無知山谷里權威與權力的象征。 頑固、虛偽,仇視一切革新,欺騙無知的人們,陷害先驅者,因而他們的行為阻礙了人們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終遭到人們譴責。
=》象征舊事物、舊律法,處處阻礙著新事物的發展。
(2)問:文中的漫游者原本也只是普通村民,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樣,任憑“日月流逝,年復一年”,“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過著所謂的“幸福生活”,可是后來他的命運卻發生了改變,他遭到了什么樣的境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局,如果由你來為漫游者立個碑文,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讓學生討論,回答后教師明確:)
漫游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于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恒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里,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3)在魯迅先生筆下,經常會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么一類人,在這個故事中是否也有類似的群體呢(——村民們),他們有什么特點?
村民們:他們愚昧、無知,迷信古人,盲從守舊老人,視先驅者和真理為異端邪說,無形中作了守舊老人的幫兇,用沉重的石塊砸死了先軀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場生存危機,迫使人們推翻了傳統秩序,走上了先驅者開辟的道路,終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園,人們這才悔悟,認識到先驅者是對的,這才懂得尊重智慧。
=》從愚昧、無知走向悔悟、尋求幸福。
2、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發生地“無知山谷”有什么特點?)
明確:至于故事發生的地點很明確是“無知山谷”。顯而易見,作者的意圖講故事發生的環境閉塞、貧窮、落后,因而造就了視野狹窄、知識淺薄、麻木不仁的無知的人們。他們僅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覺匱乏,反而心滿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極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經書,幾個守舊老人,可以鎮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展開: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無知的社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追往者,思來者。縱觀中國歷史,封閉只能導致落后,甚至滅亡。如何才能使這樣的社會獲得生機呢?不閉關鎖國,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開放大門,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無限強大、蓬勃的生命力。
3 、說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
明確:故事發生的時間,從序言的最后一節中不難看出:“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
4、討論,歸納本故事蘊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問:為什么在“將來”后面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呢?(“希望”顯然只是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福和心愿),這就讓我們不禁要問: “這樣的事”為什么過去發生了、現在發生了,將來還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將來不再發生,作者為什么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
明確:這是因為,頑固的守舊勢力總是要鎮壓創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們由于傳統的束縛,認識的局限,總是有意無意地傷害創新者,這就意味著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否定、鎮壓異見,不僅會造成先驅者的悲劇,還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發展上的曲折。許多歷史事實都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說《天體運行》,布魯諾被燒死在羅馬廣場,孔子,司馬遷等)而次此后發生的事件也像這個寓言故事的重演, 怎樣才能使真理順利發展,先驅者不被迫害呢 ?這就需要思想自由,寬容異見。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扼殺真理。這正是作者通過這一寓言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放幻燈)這也正是《寬容》一書的精髓。
展開:A、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十年浩劫,從反面 證明了這一點。
B、大家說一說,人與人之間需要不需要寬容?為什么呢? (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于待人”,都是告訴我們寬容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寬松,和諧;寬容可以使人們彼此之間更加理解,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我們要彼此寬容。)
六、 借鑒吸收,發散思維
1、問:在《拿來主義》里,魯迅先生強調對外來事物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本文講述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哲理,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思,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提示:組織學生討論后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明確: (1)、提倡寬容質疑;
(2)、反對禁錮壓制;
(3)、貧窮、落后、反動的根源在于無知、愚昧和閉塞;
(4)、人類追求真理的腳步是不可阻擋的,真理是一定要發展的,但真理的發展是曲折的,所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堅持真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5)、要勇于創新(先驅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創新需要勇氣和自信);
……
2、辨證地理解“寬容”
穿過那無知的山谷,趟過那緩緩流動著的小溪,房龍先生以這樣一個廣泛的意義上的 “寬容”一詞簡明涵括了我們常說的自由、民主、理性,《寬容》的另一種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房龍強調說,在現今的世界上,對寬容的需要超過了其他一切。他讓我們看到,現代的不寬容,無非“用機關槍和集中營武裝起來”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緩慢燃燒的火刑柱”的中世紀的不寬容,歷史不見得有什么進步(可以美攻打伊拉克為例適當展開);所以如今的我們依然反對戰爭,崇尚和平,反對恐怖,向往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寬容。
于是我們倡導寬容。可是,我們要一味地寬容嗎,讓我們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寬容》。我們會發現其實,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只要人類社會在發展,寬容與不寬容是同時存在的。
試問:在什么時候我們會有不寬容的原因呢?
首先,在遙遠的古代,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注定了人們要有“不寬容”的精神,這是必須的,因為人類要生存。
縱觀中國歷史,在朝代的更替中,對舊制度的沖擊決不能抱以寬容的態度。饑餓導致革命,這個過程中必然最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從康梁維新到辛亥革命,從南昌起義到全國解放,歷史證明:積極的革新、革命,其根本動力來自于對現實的不寬容。
我們再將目光轉到現在。在面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一個國家要想站穩腳跟,就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家內部的改革、對外的開放必不可少,一個個舊企業面臨停產甚至倒閉,一批新興工業正在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來不得一絲一毫的寬容。將之擴大到生活和學習中,這里的不寬容不僅體現在對強者的不屈服,還表現為對自己的不滿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說來,發展就要有對已不寬容、不松懈的態度,要有敢于挑戰的勇氣。
房龍先生堅信“寬容一統天下的日子定會到來,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的進步”。思想的束縛、戰爭的暴虐、種族的歧視等等,都在呼喚寬容,我們渴望那和平安詳的日子,生活中的寬容會讓你平和安詳,而發展中的不寬容會促進社會的進步,無論過去、現在、將來,二者都需要存在。
七、 課堂小結
最后,我想以我們的同鄉林則徐的詩句做為這堂課的小結:“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八、 布置作業
這篇課文講述的故事蘊涵著豐富的哲理,采用的文學形式也很特別,熟讀和理解課文之后,請結合歷史事件或自己的生活實際(生活和寫作)寫寫你受到了什么啟示?(寫作和哲理)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9
《序言》教學設計 篇4
東莞中學 曾維芬
介紹
時間:某年某月某日 地點:無知山谷的神圣祠堂
人物:
漫游者——30多歲的漢子
守舊老人甲——年近八旬,花白胡子的垂垂老者,前任谷主
守舊老人乙——年約70,無知山谷的智慧老人,山谷律法《大荒經》的解說者、傳播者
無知谷谷主——50多歲,鎮谷之寶(老祖宗留下的一塊銹跡斑斑的鐵皮)的繼承者
村民甲——年約30,漫游者的少年伙伴
村民乙——年近40,無知山谷的忠誠衛士
小孩——10歲左右
村婦甲——年過50
村婦乙——60多歲,漫游者的嬸娘
眾村民——除去以上所舉的大眾
[旁白(低緩)永恒的山脈依舊向東西南北各個方向蜿蜒綿亙,知識的小溪照例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的流著。可是,今天的無知山谷打破了昔日的寧靜,所有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聚集在無知山谷的神圣祠堂里。他們畢恭畢敬、鴉雀無聲,只是他們的眼睛無法掩蓋內心的驚喜,他們耐心的等待即將迎來的一場盛會。]
老人甲:(顫顫巍巍卻神情威嚴,向祠堂的祖宗牌位上香)慈悲寬容的無知圣主啊,請您原諒你那不孝不義的子孫吧,他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啦,我懇求您給他一個改過的機會,賜予他坐下反省的權力!
(村民乙立即拿來凳子)
漫游者:(搖晃了幾下,抬頭環顧四周,語氣堅定)我不必坐下,更不能反省,因為錯誤的人不是我!
(村民騷動)
老人甲:(轉過身來,上身傾斜,渾濁的目光直直地盯著漫游者)罪過呀,孩子,你逃出了山谷,違背了律法,你擾亂了所有村民安靜幸福的生活……啊!寬容慈悲的無知圣主啊,看在他迷途知返的份上,饒恕他吧!
眾村民(齊道):寬容慈悲的無知圣主啊,饒恕他吧!
漫游:父老鄉親們,我沒有錯。你們知道嗎(似乎進入無限遐想),山谷外面有個美麗的世界。那里有藍色的天空,那里有萬紫千紅的鮮花,那里有五光十色的石頭……
谷主:(高聲喝道)閉嘴!(迅速蹬上臺階,手舉無知山谷鎮谷之寶)無知山谷的子民啊,千萬不要聽信謠言。誰都知道,在我們富饒的山谷里,抬頭看見的天是灰色的,低頭看見的花是白色的,到處都有的石頭是褐色的。很顯然,這個別有用心的人在撒謊!撒謊的人是可恥的!
眾村民:撒謊的人是可恥的!撒謊的人是可恥的!可恥的!
村民乙:讓他閉嘴!
眾村民:讓他閉嘴!讓他閉嘴!閉嘴!
漫游者:(急切的,大聲的,沙啞的)不!不!我沒有撒謊——那里的城市光彩奪目,那里的天空比這里的好看,那里的鮮花什么顏色都有,那里的石頭很漂亮。
小孩子:(手里拿著小石子,怯怯的,小聲的)比我這個還漂亮嗎?
漫游者:(彎下腰,撫摸著孩子的頭,親切的)還漂亮,有綠寶石、藍寶石。那里還有很多很多的鐵片。
小孩、眾村民:(疑惑的)鐵片?
漫游者:就是谷主手里舉著的東西。不過,那里的鐵片更漂亮、更大。
(眾村民都把眼光投向了老人甲和谷主。)
(老人甲當場氣得說不出話)
谷主:(歇斯底里)放肆!(氣急敗壞,再次高舉鎮谷之寶)你給我閉嘴!
(眾村民竊竊私語)
村民乙:安靜!大家安靜!不要跟著觸犯律法!
漫游者:(高興的,向往的神情)聽我說吧,我剛從山的那邊回來。啊!美麗啊,山青綠水中的人間圣地!那里的人們用甘美的瓊漿把我的生命滋養!那里的牧場更寬廣,那里的牛羊更肥壯,那里的男女勞動時歌唱,那里的歌聲嘹亮。
(眾村民嘩然,似鹽入油鍋)
老人乙:(神情激動,雙手捧著《大荒經》急匆匆走出人群,來到老人甲身邊)善良的村民啊,千萬不要被這個惡毒的人侵害你們純潔的心靈。一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開創了這片美麗的沃土,帶給子孫享用不盡的財富。他啊!多么圣明和偉大!(再用手指者漫游者)可他,竟敢觸犯律法!
村民甲:(猶豫地問)智慧老人,律法是神圣不可違背的,可是那些古怪的字眼我們根本看不明白呀?
老人乙:(痛心疾首)天哪,難道作子孫的竟然要否認祖先的智慧嗎?(語重心長)孩子們,我會騙你們嗎?你們看不見陳尸崖的累累白骨嗎?《大荒經》告訴我們,上帝的旨意決定了一切。山谷是我們的,由我們掌管,所以果實和魚蝦都是我們的。但山是上帝的,山那邊的事物是不可以知道的,一直到世界的末日。
漫游者:他在撒謊。是他(指著老人乙),他(指著老人甲),還有他(又指著山谷谷主)欺騙了你們,就像欺騙了我一樣。什么山谷!什么家鄉!什么果實!什么魚蝦!——看啊,光禿禿的牧場;看啊,腥臭味的死水……啊,短暫的驚艷遮蓋不了災難的蔓延!啊,短暫的光明阻止不了黑暗的延伸!
村婦甲:(自言自語)是呀,昨天我又沒得到果實園中應得的份額啦。
谷主:嗯?!(兇狠的目光直逼村婦甲)
(村婦甲意識到自己的過錯,嚇得后退兩步,悄悄鉆進人群)
漫游者:(繼續,熱切的)鄉親們,聽我說吧。我已經找到一條通往更美好的家園大道,我已經看到了幸福的曙光。跟我來吧,我帶領你們奔向那里。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這兒,也在其它地方!
(他停住了,人群里發出一聲驚恐的吼聲)
老人乙:褻瀆,這是對神圣的褻瀆!(咆哮著)上帝啊,給他的罪行以應有的懲罰吧!
谷主、村民乙:給他的罪行以應有的懲罰吧!
(眾村民屏氣斂聲)
村婦乙:(哀求的,向老人乙跪下)寬容慈悲的智慧老人啊,請您原諒這個無知的孩子吧!他還沒有成家,他也沒有其他的親人。我想起了他母親那雙奇異閃亮的眸子,也回憶起他父親30年前在沙漠里失蹤的悲劇!(村婦乙悲哀過度,昏倒在地,守舊老人乙拂袖而去)
老人甲:(緩緩從座位上站起,慢慢向漫游者走去)年輕人,你不應該忘記——是誰幫你把母親厚厚埋葬,是誰把你好好養大!你氣息奄奄遠行歸來,又是誰把你抬上吊床?!無知山谷不望你回報恩情,只愿你做個好人。孩子,告訴大家實話,就沒有人會把你怎么樣。
漫游者:(低下頭,痛苦的)是你把我養大,又是你,把我欺瞞,把大家欺瞞。(抬起頭)啊,無知山谷,在美麗的光環下卑微地匍匐了一千年!天啊,我不能再度呼吸啦——這些沉甸甸的黑暗的負荷!魔鬼的咒語不斷地吮吸著我的血液;罪惡的思想不斷地啃噬著我的靈魂……啊,恩情!啊,命運!命運——把我撒在了這里,又吹到了那里,恩情——讓我回來把真話告訴你!(激昂的)不!恩情永遠不忘!可黑暗必須被打破,律法必須被毀滅!
老人甲、谷主、村民乙:他已經喪失理智,膽敢嘲弄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漫游者把脊背轉向老者,向村民甲投去希冀的目光)
村民甲:(表情呆滯,似喃喃細語)不過律法畢竟是律法,必須遵守。
[旁白:所有的人都被激怒了。人們終于舉起了沉重的石塊,殺死了這個膽敢違背律法的家伙。村民們把漫游者的尸體扔到山崖腳下,借以警告敢于懷疑祖先智慧的人。]
場外音:寬容是美德,這種美德往往體現在原諒他人的錯誤方面,這樣的寬容在現實中并不罕見;可是能夠包容異端、允許其它思想存在的寬容似乎不多見,所以才有了無數的殉道者。殉道者常常贏得后人的肯定、稱頌,然而歷史的悲劇并不因此有太多的改變,許多新事物、新思想被接受的路依舊很曲折漫長。生活中真正缺乏的寬容不是良善的體現,而是眼界的開闊,境界的抬升。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6
《序言》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并能對文中的抽象內容加以闡發,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為什么不能夠“寬容”的原因?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體的特點,注重寫作文體的創新。
教學設想
本文是——篇自讀課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講瀆這篇課文時,充分體現它自讀課文的特點,讓同學了解,把握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種新穎的形式,以詩化的語言通過敘述一個寓言故事來表明《寬容》—書的主旨,它倡導思想自由,主張對異見的寬容,讓同學們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時,賞析、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領悟其內在含意。同時,展開思想的翅膀,以具體可感的歷史知識來豐富文章的內涵,來闡釋課文的主旨。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朗讀課文,體味詩化般的語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課時:再次朗讀課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語言,理解其內在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配樂朗誦課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聯系歷史的發展,深入理解,把握寬容的內涵
教學步驟
一、作者介紹
請同學們用“寬容”造一句話。“寬容”一詞的意思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導入 作者介紹)“寬容”一詞的含義是寬大有氣量,計較或追究。作者房龍用《寬容》為書名,詳述了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暢言思想自由,主張對異見的寬容,譴責了反動分子鎮壓新思想的罪惡行徑。這本書.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準備出版此書第二版時,正是法西斯勢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這是對他的“寬容”理想的嚴重打擊。由此也看到,我們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寬容。
房龍,荷裔美國人,善于用極其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而為無數青年讀者喜愛。他從本世紀20年代以來,發表了一系列這樣的作品,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譯本,對我國一整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
下面我們來閱讀、品味這篇文章,欣賞一下房龍的文章特色
二、配樂朗誦課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節)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2. (第二至第四小節)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法律殺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節)在死亡的威脅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的世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4.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說明《寬容》一書的精髓,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反對以愚昧無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
四、聯想歷史事例,舉出禁錮思想,排除異己的例子,談談你的看法。注意結合課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談談對作者的理解、認識。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發展中確實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避免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紀中葬身火海的布魯諾,二次大戰中屠殺猶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體現人們所生活的環境特點的詞語,分析其內在含義并進行總結。
詞語:寧靜的無知山谷 知識的小溪緩緩地流著 需求淺薄的村民 綽有余裕 守舊老人 神秘莫測的古書 神圣而不可褻瀆 古老的東西總是受到尊敬 誰否認……冷落等。
這是—個無知、愚昧、閉塞的環境。統治者是“守舊老人”,村落是“無知的山谷”,人們的視野狹窄、知識淺薄,他們可憐的一點點知識像一條窄窄的小溪,流經的地方是深邃破敗的溪谷,根本沒有新知識的匯流,它流得那么緩慢,與死水無異.可是,人們卻很滿足.他們滿足自己狹窄的生存空間,滿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滿足于這“寧靜”的死水般停滯的生活,滿足于這種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僅是他們滿足于這種閉塞、貧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們尊奉“守舊老人”,以一部千年古書為經典、法律。他們把固執與偏見視為天經地義,神圣不可褻瀆,而且用律法規定,不得離開山腳一步,使自己封閉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閉塞導致落后,使人們拒絕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極端,把真理視為異端,把先驅者一棍子打死。
結論:封閉導致落后,開放重獲新生。歷史的進步要靠知識的進步,要靠真理的發展。
六、作業 :朗讀課文。
思考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從文中找出敘述先驅者的詞句,先驅者給人們的啟示是什么?
先驅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試圖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對他的正面描寫不多。但他的事跡卻震撼人心。無知山谷盡管實行嚴酷的思想專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們禁錮得死死的。但是人類要生存,要發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擋的,嚴酷的律法擋不住,巖石高墻也擋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問題,“后來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先驅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為真理而奮斗,為真理而獻身,他是“一個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戰的人,他把人們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給人們的啟示是:真理是一定要發展的,人們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擋的。而他的行為更是使人們感到探索者、先驅者的可貴、可敬。
三、“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討論分析,這樣的事不再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教師總結:真理開初在少數人手里,如果像無知山谷那樣,對先驅者不但不予保護鼓勵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驅者的悲劇,也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發展道路上的曲折。學術自由是思想發展的絕對必要的條件。真理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傳統觀念不是神圣的,對于新的思想,必須采取寬容政策,容許其發展,讓實踐來檢驗真理性。只有這樣,真理才能順利發展,社會才能迅速發展。而這樣的悲劇也才不可能發生。
四、揣摩語言,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 知識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知識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們的文明程度僅像一條小溪。
“深邃破敗的溪谷”象征無知山谷歷史悠久,封閉落后,走向衰落。
“緩緩地流著”是說無知山谷發展非常緩慢。
2.“對于敢于離開山腳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敗。”
屈服和失敗的原因:一是守舊老人用“律法”進行鎮壓;二是群眾受守舊老人的欺騙,助紂為虐,反對“敢于離開山腳的人”;三是“敢于離開山腳的人”太少,孤軍奮戰。這三個原因,使“敢于離開山腳的人”最終“屈服和失敗”。
3。“失望把勇氣賦予那些由于恐懼而逆來順受的人們。”
人們為什么“恐懼”?由于人們害怕“得不到園中果實中應得的份額”。
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數以上的人死亡,活著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脈那邊,而律法卻說“不行”,因此人們徹底失望。 ·
為什么“失望”會帶來“勇氣”?為了求得生存,人們終于產生了叛亂的勇氣。
4.“對這件事我們的確很內疚,不過,假如當時我們知道的話,當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況下,應當怎么辦才不至于事后內疚呢?不盲從守舊老人、緊跟他充當打手,對于先驅者的新知,即使一時覺得無法接受,也要采取寬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為什么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
這樣的事將不要發生,僅僅是希望,實際上還是要發生的,至多發生得少一些。這是因為,頑固的守舊勢力總是鎮壓創新者;有些善良的人們為認識所局限,有意無意地難免傷害創新者,所以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以表示人們的心愿。
五、郁達夫說過: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分析總結其“魔力”何在。
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引人思考。作者將人類歷史上無數的事實典型化了。虛構成一個寓言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比實際的歷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強烈,因而更帶普遍性。讀這個故事能喚起許許多多聯想,覺得那些專制主義者的嘴臉跟守舊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臉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歷史的演變跟這個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學性,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道理,不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六、如有條件,在課堂上閱讀《寬容》片段。
布置下一課書的預習。
板書設計
《寬容》序言
環境:愚昧 落后 閉塞 無知
守舊老人:頑固 迷信 專制 殘忍
先驅者:勇敢 探求 不畏懼死亡
啟示:提倡思想自由,對異見寬容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8
《序言》教學設計 篇6
房龍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本文反傳統變革思想。
2.分析評價本文獨特的寫作方法。
3.借鑒本文的語言和表達技巧。
學習重點:分析評價本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難點 :分析評價本文寓言式寫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自讀討論法。
一.解題:
序言,說明書籍或著作的創作、出版意圖,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序”在書籍或文章的前面,后面的稱為“跋”。
二.作家作品介紹:
亨德里克·房龍(1882—1946)美國著名學者。他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從10歲起潛心“逃避在過去的生活中”,受人文主義的影響一貫反對愚昧與偏執。1903年在美國、德國求學,獲得博士學位,但這沒有使他飛黃騰達。他于是躲進書舍于1921年寫出《人類的故事》,一舉成名,從此飲譽世界,直至1946年去世。
房龍多才多藝,能說會寫10種文字,擅長于拉小提琴,還能畫畫,他的著作插圖全部出于自己之手。
三.解釋詞語,為加點字注音。
蜿蜒綿亙 綽綽有余 綽有余裕 天倫之樂 苦思冥想 彌天大罪 鴉雀無聲 死有余辜 殺一儆百 逆來順受 嶙嶙 深邃 褻瀆 蕩然無存 雕琢 朝禮 詛咒 眸子 畢恭畢敬 志同道合 刨根問底 一無所知 能工巧匠 光彩奪目 潺潺 餓殍遍野 轉危為安 饑寒交迫 忘恩負義 不濟 歸根到底 內疚 荒無人煙 神秘莫測
四.讀書思考問題:
1.從整體看,無知山谷的故事反映了哪些歷史規律?
2.先驅者悲劇的根源是什么?無知山谷中的律法是怎樣的律法?
3.先驅者明知自己為律法所不容,為什么偏要離開山谷去尋找外面的世界?為什么又偏要回到無知山谷?
4.守舊老人所代表的反動保守勢力有哪些特點?
5.無知山谷的群眾前后有什么不同?他們在內疚之余,應該吸取什么教訓?
6.這篇序言寫作上對你有哪些啟示?
7.“寬容”與“律法”的關系如何?文中的律法為何該取締?
五.分析內容。
(一)分析第一部分。
1. “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這里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樣的生活?
答:是這樣的生活:知識的小溪水淺流短;生活方式原始野蠻;重復著千年前的字眼;古老的習俗一層不變。這是一種愚昧保守、閉塞落后、黑暗衰朽的生活氛圍。
2.“知識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一句應怎樣理解?
答:“知識的小溪”指社會文明;“深邃破敗的溪谷”象征原始落后的社會;“緩緩”是說進步慢,這是由愚昧落后的思想統治造成的。
3.“他們向兒孫們……從遠方捎來的漂亮石子”一句表明了一種怎樣的矛盾?
答:暗示反動保守勢力與進步的天性總是存在矛盾。
4.為什么“在無知山谷里,古老的東西總是受到尊敬”?
答:這正是反動勢力——守舊老人實行愚民政策的結果,使得人們都因循守舊,所謂“尊敬”實際是不得不服從。
5.怎樣理解“正人君子”一詞?
答:所謂“正人君子”不過是因循守舊的保守勢力罷了。
6.“試圖攀越擋住太陽的高墻”的人是什么人?
答:是追求光明的開拓者、先驅者,是敢于向舊勢力挑戰的勇士。
7.“但他們陳尸石崖腳下,白骨累累”說明什么?
答:一方面反映了革新之路的艱難,第二方面反映了守舊勢力的猖獗,第三也反映了先驅者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
(二)分析第二~四部分。
1.面對違背律法的人,人們和守舊老人都“搖著頭”,他們搖頭的意思是一樣嗎?
答:不一樣,人們是同情的搖頭,是無奈的搖頭;而守舊老人是得意的搖頭,是裝模作樣的搖頭。
2.從第一二部分內容來看,無知山谷的律法到底是什么律法?
答:是千年前的老規矩,是維護家長制統治模式的依據,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枷鎖,是誰也不能違背的天條。
3.作者是怎樣表現先驅者與守舊老人的斗爭的?(復述)
4.人們殺死漫游者說明什么?
答:說明反動黑暗勢力還很強大,群眾受到的毒害很深,革命力量還很弱小,革命思想沒有影響到愚昧的民眾。
5.從漫游者的犧牲中,你獲得了怎樣的感受?你認為真理永遠掌握在多數人手里嗎/(討論)
(三)分析第五~九部分。
1.造成餓殍遍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是知識的小溪的枯竭。
2.災難發生之后,人們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無法生存,終于想到了山的那邊。啟迪:只有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才知道真理和謬誤的分別,這就是社會進步緩慢的要因。
3.守舊老人們乘坐最后一輛馬車踏上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說明什么?
答:徹底揭穿了律法的謊言,說明任何保守的力量也阻擋不住歷史前進的腳步。
4.“從那以后很長時間,人們又過著幸福的生活。”看來真正幸福的生活應該怎樣才能獲得?
答:不斷創新,不斷改革。
(四)為什么說這件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將來后面又何以加一個“我們希望”呢?
答: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新舊事物的矛盾是必然的,人們的思想總是受到“傳統習慣”的約束,先驅者總會在譴責中屈辱地死去,而殺死他們的不僅是敵人,甚至是他一心為之奮爭的大眾。——最先掌握真理的人,永遠要成為悲劇典型;“真理”一旦變成習慣,變成大眾的思想,那就離反動不遠了。這種歷史規律,將來也必然成立,所以不再發生只能是一種良好的愿望。
六.本文中心:
本文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說明《寬容》一書的精髓,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以愚昧無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
七.寫作的啟示:
1.寓言式的寫法:可以概括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的無數事實,因而更具普遍性,連而今的許多事也象這寓言故事。——啟示:寫現實之事,若不方便,就用寓言形式,既安全,啟發性又強。
2.詩一般的語言,雖只用敘述,但并不顯得單調乏味,概括性強,極富神韻。——啟示:文字的運用,全在表意,何必要拘泥于章法。
八.作業 :課后練習。
九.教學后記: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2
《序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
1、在整體感知全文內涵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確全文主旨。
2、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能對課文思想內容進行適當的闡發、評價、質疑,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3、引導學生鑒賞和吸收本文的構思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把蘊含于文中的哲理運用于學生熟悉的歷史上的或身邊的真實例子,培養他們大膽質疑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掌握提要(分)——概括(總)——綜合歸納(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養學生對抽象內容的闡發能力和對含蓄內容的解釋能力。
3、把握并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學習、生活。
[教學設想] 本文為課內自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分析評價、鑒賞吸收”,故教師擬以點撥為主,采用CAI(電腦輔助教學)的手段提高課堂密度,引發學生自主性。本課擬用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輔助課件采用Powerpoint 編寫。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課文
同學們,你們對“寬容”一詞是如何理解的?(學生回答),那么大家說我們人與人之間需不需要寬容呢?的確,寬容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寬松和諧,寬容可以使人們彼此之間更加理解信任,寬容是一種 胸懷,我認為它更是一種境界,為了讓我們彼此的心不足遙遠,讓我們永遠握住寬容的雙手吧!剛才我們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寬容,那么在整個人類思想發展過程中,我們將如何對待新生事物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房龍,在他豐富的想象和聯想中去體驗寬容。
二、介紹作者房龍及其作品
房龍--大象風格的歷史寫家。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在各種崗位上歷練人生,刻苦學習寫作,多才多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畫畫,他著作的插圖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作品有《寬容》、《房龍地理》、《人類的故事》、《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
《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并譴責反動分子鎮壓新思想的罪惡行徑。介紹這一點有助于學生理解本文的中心。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圖片,復述故事。
2、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這個地方有什么特點?
提示:至于故事發生的地點很明確是“無知山谷”。顯而易見,作者的意圖講故事發生的環境閉塞、貧窮、落后,因而造就了視野狹窄、知識淺薄、麻木不仁的無知的人們。故事發生的時間,從序言的最后一小節不難看出“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這更增強了這則寓言故事的深刻含義,值得品味。
四、再讀課文,加深理解
1、文中塑造了哪幾類人物?每類人物在故事發展部分各體現了什么特點?
提示:文中主要塑造了三類人物:一個是守舊老人,他尊崇律法,欺騙無知的人們,陷害先驅者,因此他的行為阻礙了人們接受新思想。另一位就是與守舊老人進行殊死斗爭的勇敢的先驅者,他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沖破專制主義的禁錮,離開無知山谷,艱苦跋涉,探尋外面的世界。他不顧迫害,又回來告訴人們他自己的發現。面對審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懼。歷史證明,他是對的,終究得到了人們的尊崇。第三類人就是生活在無知山谷的無知人們,他們愚昧、無知,盲從守舊老人,視先驅者和真理為異端邪說,無形中作了守舊老人的幫兇,用沉重的石塊砸死了先軀者。
2、文中形成對立的兩個人物,“先驅者”和“守舊老人”是兩個具體的形象嗎?為什么?我們應如何對待這兩個形象?(討論)
提示:“序言”中“先驅者”與“守舊老人”,不是指具體的人,而是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先驅者”象征著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而“守舊老人”則象征著傳統的過時的帶有偏見的祖宗律法,它處處阻礙著新事物的發展。因此對這兩者我們究竟應該采取什么態度呢?當然對新的思想、真理我們就提倡思想自由,實行寬容政策,而對那些愚昧無知、頑固兇殘的扼殺真理的態度應堅決反對并徹底摒除。這正是作者通過這一寓言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也正是《寬容》一書的精髓。
(以上各題逐步明確,合成一張電腦幻燈片。)
五、精讀課文,深入挖掘。
(分組討論后,請數名學生發言,允許不同見解的存在,能從不同角度闡發課文所含的哲理。)
1.知識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知識的小溪”指的是什么?“深邃破敗的溪谷”象征什么?“小溪”為什么是“緩緩地流著”?)
2.無知山谷里的村民們既然過著“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和睦相處”,為什么“恐懼總是陪伴著人們”呢?
3.“人們舉起了沉重的石塊。人們殺死了這個漫游者。”作者為什么要寫人們殺死了漫游者,而不寫守舊老人呢?
4.“對這件事我們的確很內疚,不過,假如當時我們知道的話,當然就......”。(人們想說什么?作者為什么不讓他們說出來?)
5.對于敢于離開山谷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敗。(說說“敢于離開山腳的人”“屈服和失敗”的原因。)
六、品讀課文,領悟提高
1、.“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這句話出現在第一部分開頭和結尾,之后在笫八部分結尾作者又寫道“人們又過著幸福的生活”。請問:“寧靜”是一種什么狀態?在文中是什么意思?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幸福和第八部分結尾提到的幸福是不是一種幸福?為什么?
2、學習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以上都通過課件展示)
七、回顧總結,加深學生印象。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3
《序言》教學設計 篇8
潮南區礪青中學 鄭光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
唐太宗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也像一面見興替、知得失的鏡子一樣,它折射出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這就是房龍的《<寬容>序言》。不過本文的寫法與一般序言不同,它是用寓言故事形式寫成。學習本文要注意理解與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二、介紹房龍及其作品《寬容》。
亨德里克·房龍,荷裔美國人 ,著名學者。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在各種崗位上歷練人生,刻苦學習寫作,多才多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畫畫,他著作的插圖均出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堅定的信念。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用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為無數青年讀者所喜愛,其作品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 《人類解放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國的故事》。 房龍的書在中國早有譯本,對中國整整一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如歷史學家曹聚仁、作家郁達夫等)。 《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為什么要對異見進行寬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三、整體感知:
在這個故事中,勇敢的先驅者和守舊老人進行了殊死斗爭。先驅者為了開辟美好的新天地,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沖破專制主義的禁錮,離開無知山谷,艱苦跋涉,探尋外面的世界。他不顧迫害,又回來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人們。面對宣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懼。歷史證明,他是對的,他終究得到人們的尊崇。
那守舊老人舉祖宗律法為神圣不可褻瀆者,在他們眼里,先驅者犯下了彌天大罪,法不容赦。而無知的人們一時也視先驅者和真理為異端邪說,在新思想面前,竟發出“恐怖的吼叫”,盲從守舊老人,用沉重的石塊砸死先驅者,拋尸山腳。
但是,真理終究是不可抗拒的。一場生存危機迫使人們推翻傳統秩序,走上先驅者開辟的道路,終于找到了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園。人們這才悔悟,先驅者是對的,這才懂得尊重智慧。
作者希望,這樣的事情將來不再發生,那么,怎樣才能不再發生呢?作者留下了發人深省的問題,答案隱含在序言之中。這個答案也正是文意所在。 四、指導學生劃分層次段落,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1小節): 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第二部分(第2~4小節):寫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法律殺死了他。
(2)一個敢于離開山谷的漫游者回來后即將受到審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紹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帶領大家前去。 (4)守舊老人以舊的法律煽動人們殺死了漫游者。 第三部分(第5~9小節):寫在死亡的威脅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進入新的世界,又過上幸福的生活,并紀念先驅者。
(5)無知山谷發生了特大干旱,饑嚎遍野。(6)半數以上的人在饑寒中死去,律法還必須遵守。(7)在失望中爆發了叛亂,人們投奔陌生的世界。(8)人們沿著先驅者開辟的道路找到了綠色牧場,認識到以前的錯誤。(9)人們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廈,立碑紀念先驅者。
第四部分(第10小節):寫作者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五、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這地方有什么特點?
答::是“無知山谷”。故事發生的環境閉塞、貧窮、落后,因而造就了視野狹窄、知識淺薄、麻木不仁的無知的人們。他們僅維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覺匱乏,反而心滿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極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經書,幾個守舊老人,可以鎮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2、“在寧靜的無知山谷里,人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這里的“幸福生活”到底是怎樣的生活?
答:是這樣的生活:知識的小溪水淺流短;生活方式原始野蠻;古老的習俗一成不變。這是一種愚昧保守、閉塞落后、黑暗衰朽的生活氛圍。
3、“知識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一句應怎樣理解?
答:“知識的小溪”指社會文明;“深邃破敗的溪谷”象征原始落后的社會;“緩緩”是說進步慢,這是由愚昧落后的思想統治造成的。
4、守舊老人是怎樣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答: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實施所有傳統對一切革新的鎮壓的代表,是無知山谷里權威與權力的象征。他們頑固、迷信、專制、殘忍。
5、“他們向兒孫們……從遠方捎來的漂亮石子”一句表明了一種怎樣的矛盾?
答:暗示反動保守勢力與進步的天性總是存在矛盾。
6、為什么“在無知山谷里,古老的東西總是受到尊敬”?
答:這正是反動勢力——守舊老人實行愚民政策的結果,使得人們都因循守舊,所謂“尊
敬”實際是不得不服從。
附:板書設計
《寬容》序言
環境:愚昧保守 閉塞落后 黑暗衰朽
守舊老人:頑固 迷信 專制 殘忍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二、分析第二部分。
1、為什么敢于離開山腳的人,等待他的一定是屈服和失敗呢?
答: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守舊老人用“律法”鎮壓;二是群眾受守舊老人的欺騙,助紂為虐,反對“敢于離開山腳的人”;三是“敢于離開山腳的人”太少,孤軍奮戰。這樣,悲劇就形成了。
2、從第一、二部分內容來看,無知山谷的律法到底是什么律法?
答:是千年前的老規矩,是維護家長制統治模式的依據,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枷鎖,是誰也不能違背的天條。
3、教師范讀寫漫游者回到無知山谷至被處死的幾段。討論:漫游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答: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韌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于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恒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里,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4、人們殺死漫游者說明什么?
答:說明黑暗勢力還很強大,群眾受到的毒害很深;進步的、革新的力量還很弱小,他們的思想沒有影響到愚昧的民眾。
5、村民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答:在無知山谷里死守的愚昧的人群。他們迷信過去,死守律法,膽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他們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
6、從漫游者的犧牲中,你獲得了怎樣的感受?你認為真理最終將戰勝謬論嗎?
答:守舊老人用“律法”無情鎮壓。無知的人們助紂為虐。先驅者孤軍奮戰,力量單薄。自然環境十分惡劣。但是人類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擋的,嚴酷的律法擋不住,巖石高墻也擋不住。不是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問題,“后來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嗎?。先驅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為真理而奮斗,為真理而獻身,探索者、先驅者是可敬的。
附:板書設計 :
村民們: 膽怯麻木 自欺欺人 不思進取 助紂為虐
先驅者: 敢于探索 敢于反叛 堅韌不拔 從容赴死
三、分析第三部分。
1、造成餓殍遍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是知識的小溪的枯竭。
2、為什么說:“失望把勇氣賦予那些由于恐懼而逆來順受的人們”?
答:人們為什么“恐懼”?為什么“失望”?為什么“失望”會帶來勇氣?人們害怕“得不到園中果實中應得的份額”,因此“恐懼總是陪伴著人們”。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數以上的人死亡,活著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脈那邊,而律法卻說“不行”,因此人們徹底失望。為了求得生存,人們終于產生了叛亂的勇氣。終于想到了山的那邊。
3、災難發生之后,人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給我們以什么啟迪?
答:啟迪:只有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才知道真理和謬誤的分別,這就是社會進步緩慢的要因。
4、守舊老人們乘坐最后一輛馬車踏上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說明什么?
答:徹底揭穿了律法的謊言,說明任何保守的力量也阻擋不住歷史前進的腳步。
5、“從那以后很長時間,人們又過著幸福的生活。”看來真正幸福的生活應該怎樣才能獲得?
答:不斷創新,不斷改革。
四、分析第四部分
提問:為什么說這件事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將來”后面又何以加一個“我們希望”呢?
答: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新舊事物的矛盾是必然的,人們的思想總是受到“傳統習慣”的約束,先驅者總會在譴責中屈辱地死去,而殺死他們的不僅是敵人,甚至是他一心為之奮爭的大眾。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新與舊的斗爭,將永遠繼續。只是我們之中,或許有人將是那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許我們只是大眾的一員,那么,在面對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時候,我們也應該有寬容的胸懷?
大家想一想,一個封閉、無知的社會會有什么樣的結果?追往者,思來者。封閉只能導致落后,甚至滅亡。如何才能使這樣的社會獲得生機呢?不閉關鎖國,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開放大門,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無限強大、蓬勃的生命力。 思想自由,對異己寬容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十年浩劫,從反面證明了這一點。怎樣才能使這樣的事情減少乃至不發生?答案就是“寬容”。
附:板書設計 :
啟示:提倡思想自由,對異見寬容
五、總結本文中心:
郁達夫說過: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其“魔力”何在?
在于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引人思考。作者將人類歷史上無數的事實典型化了。虛構成一個寓言式的故事,形象地說明《寬容》一書的精髓,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以愚昧無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這樣的故事比實際的歷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強烈,因而更帶普遍性。讀這個故事能喚起許許多多聯想,覺得那些專制主義者的嘴臉跟守舊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臉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歷史的演變跟這個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學性,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道理,不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六、擴展理解:
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缺乏寬容:
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
缺少寬容將給科學的發展帶來多大的災難啊,值得稱頌的是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推動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
科學的發展需要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不需要寬容?
讓我們共同以汪國真的一首詩共勉吧: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寬容是一種理解,寬容是一種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緊緊地握住寬容的雙手吧!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5
《序言》教學設計 篇9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侯朝暉
教學目標 :
1.聯系人類的演進,理解、寬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學習思維的深刻性;
3.理解文體的特點,探求事物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
①試分析作者刻畫的類型形象;
②試概要故事反映的歷史規律;
③試評析先驅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過程 :
一、作者介紹
亨德里克·房龍(1882~1946) 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多才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和繪畫,他的著作插圖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寫通俗歷史著作,為無數青年讀者所喜愛。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等。早有的中文譯本,對我國一整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
《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解放思想,寬容異見。本文以散文詩(哲理詩、寓言詩)形式為書序。
二、解題 導入 新課
“寬容”一詞的含義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房龍以其為名,他所說的 寬容又是指什么呢?
陸地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廣闊的是人 的胸懷。 (雨果)
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的谷粒。
往事如煙俱忘矣,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
三、提問 你是怎樣認識這篇文章的,可以針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也可以自己另擬題目自行發言。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2、概括文章五個片段的內容。(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3、文中塑造了哪幾類人物形象?他們各自有何特點? 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們什么哲理(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4、無知山谷諸意象的特點及象征意義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5、概要故事反映的歷史規律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6、討論先驅悲劇的社會根源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7、給我們的啟示、文章的主旨(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8、寬容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9、“寬容”有沒有什么限制?(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寫法有什么好處?(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11、歷史上這樣的悲劇還有嗎?(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10
《序言》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
1、在整體感知全文內涵的基礎上,理清文章思路,明確全文主旨。
2、在教師點撥下,學生能對課文思想內容進行適當的闡發、評價、質疑,理解“無知山谷”、“知識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義,理解故事中“先驅者”、“守舊老人”、“無知的人們”三種形象的典型意義。
3、引導學生鑒賞和吸收本文的構思和表現手法上的特點,把蘊含于文中的哲理運用于學生熟悉的歷史上的或身邊的真實例子,培養他們大膽質疑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如何引導學生掌握提要(分)——概括(總)——綜合歸納(析)的方法,以期把握文章主旨。
2、培養學生對抽象內容的闡發能力和對含蓄內容的解釋能力。
3、把握并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并把它用之于學習、生活。
一、導入 課文,明確文章特點及學習要點。
1 、導語 : 唐朝的唐太宗曾經說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也如一面見興替,知得失的鏡子,它折射出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這就是房龍的《寬容》序言。
2.介紹房龍及其作品《寬容》。
房龍亨德里克·房龍,荷裔美國人 ,著名學者。他的人生經歷豐富,曾在各種崗位上歷練人生,刻苦學習寫作,多才多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畫畫,他著作的插圖均出自于自己之手。且有追求,有堅定的信念。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用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而為無數青年讀者所喜愛,其作品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 《人類解放的故事》、《圣經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國的故事》。 房龍的書在中國早有譯本,對中國整整一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如歷史學家曹聚仁、作家郁達夫等)。 《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思想解放,主張對異見的寬容,為什么要對異見進行寬容呢?序言作了含蓄的回答。
3.明確學習目標:本文用寓言故事形式寫成。本文學習要點是理解與評價故事中蘊含的哲理。
二、在預習的基礎上,復述故事情節,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第二部分(2—4)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法律殺死了他。
第三部分(5—9)在死亡的威脅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世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第四部分(10)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三.細讀課文,思考問題,歸納故事蘊含的哲理。
1.把握文章體裁特點,把握文章形象
思考:
(1)本文的體裁有何特點?
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它既是序言,是理解《寬容》一書的一把金鑰匙,同時其敘述的筆調又像散文詩,又像哲理散文,敘述的故事又像一個寓言故事,因此本文又具有寓言的特點。
(2)如何把握文中刻畫的形象?
文中的形象不能理解成具體的個體形象,他們都具有象征意味。
2. 問題討論式深入課文,把握形象------無知山谷、守舊老人、村民、漫游者的形象意義。
(1)說說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故事發生地“無知山谷”有什么特點?) 無知山谷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形象意義何在?
故事發生的時間,從序言的最后一小節不難看出“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這更增強了這則寓言故事的深刻含義,值得品味。 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舊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
(2)文中塑造了哪幾類形象?
文中主要塑造了三類形象:一類是守舊老人,另一類就是與守舊老人進行殊死斗爭的勇敢的先驅者,第三類形象就是生活在無知山谷的無知人們
(3) 守舊老人是怎樣的人?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村民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其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
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實施所有傳統對一切革新的鎮壓的代表,是無知山谷里權威與權力的象征。在無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們迷信過去,死守律法,膽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他們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
(4)教師范讀寫漫游者回到無知山谷至被處死的幾段,學生討論:漫游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于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恒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里,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5) 結句:文章結尾說:“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伴隨著人類的存在而存在,新與舊的斗爭,將永遠繼續。只是我們之中,或許有人將是那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許我們只是大眾的一員,那么,在面對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時候,我們是否該有寬容的胸懷?
(6)理解含蓄,抽象的語句。
這篇序言同一般的序言不同,既像一個寓言故事,而敘述的筆調又像散文詩,又像哲理散文,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但一些比較含蓄,比較抽象的語句又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 討論式挖掘故事所蘊含的意義:
結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們終于醒悟。走出絕望的封閉,人們終于在痛悔之中內疚。在一切舊的秩序、規律、律法、習慣、信仰全都煙消云散的時候,人們終于崇尚智慧,過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義:勇敢終于戰勝膽怯,進取終于戰勝封閉,智慧終于戰勝愚昧,一切新的進步的事物,最終要登上歷史舞臺,以勝利而告斗爭的結束!生活就這樣繼續,歷史就這樣推進……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否定、鎮壓異見,會造成什么災難呢?只能造成先驅者的悲劇,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發展上的曲折。怎樣才能使真理順利發展,先驅者不被迫害呢 ?這就需要思想自由,寬容異見。反對迫害先驅者,反對扼殺真理。這正是作者通過這一寓言告訴我們的深刻哲理, 這也正是《寬容》一書的精髓。
(三) 擴展理解:回顧歷史,發其所感。(自由發言)
思想自由,寬容政策是歷史進步,社會發展,真理暢通無阻的必要條件。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缺乏寬容:
意大利著名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生活在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天主教統治的時代,他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并極力堅持科學真理、捍衛真理而被判處刑,燒死在羅馬。 達爾文的進化論遭到世人嘲笑;愛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論,遭到幾乎所有老一輩物理學家的反對,甚至連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個支持狹義相對論的普朗克也反對他的理論;馬克思的科學共產主義學說及革命活動遭到各國政府的嫉恨。
缺少寬容將給科學的發展帶來多大地災難啊,值得稱頌的是他們都沒有妥協,反而堅持真理,維護真理,推動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
科學的發展需要寬容,人與人之間需要不需要寬容?
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有一個題為“對不起,老師”的節目,講的是文革時期一個學生不明政治,揭發老師致使老師遭受迫害,而自己又一直內疚,終于在他事業成功的時候勇敢地向老師道一聲“對不起”,得到老師寬容的故事。其實寬容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精神。
讓我們共同以汪國真的一首詩共勉吧:
寬容與刻薄相比,我選擇寬容。因為寬容失去的只是過去,刻薄失去的卻是將來。
一個不懂寬容的人,將失去別人的尊重,一個一味地寬容的人,將失去自己的尊嚴。
對待別人的寬容,我們應該知道自慚;我們寬容地對待別人,應該知道自律。
寬容者讓別人愉悅,自己也快樂;刻薄者讓別人痛苦,自己也難受。
如果別人已不寬容,就不要去使勁兒乞求寬容,乞求得來的寬容,從來不是真正的寬容。
如果你還要想寬容別人,就不要等到別人來乞求,記住一句老話:給永遠比要令人愉快。
寬容是一種理解,寬容是一種信任,寬容是一種胸襟,寬容更是一種境界,為了使我們彼此心靈的距離不再遙遠,讓我們緊緊地握住寬容的雙手吧!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4
《序言》教學設計 篇11
烏蘭浩特市第四中學侯朝暉
教學目標 :
1.聯系人類的演進,理解、寬容新事物;
2.把握故事的哲理,學習思維的深刻性;
3.理解文體的特點,探求事物的象征意義。
教學重點
①試分析作者刻畫的類型形象;
②試概要故事反映的歷史規律;
③試評析先驅悲劇的社會根源。
教學過程 :
一、作者介紹
亨德里克·房龍(1882~1946) 荷裔美國人,著名學者。多才藝,能說和寫10種文字,會拉小提琴和繪畫,他的著作插圖均出自于己手,善于撰寫通俗歷史著作,為無數青年讀者所喜愛。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等。早有的中文譯本,對我國一整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
《寬容》一書主要敘述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提倡解放思想,寬容異見。本文以散文詩(哲理詩、寓言詩)形式為書序。
二、解題 導入 新課
“寬容”一詞的含義是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房龍以其為名,他所說的 寬容又是指什么呢?
陸地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廣闊的是人 的胸懷。 (雨果)
寬容是在荊棘叢中長出的谷粒。
往事如煙俱忘矣,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刃,無欲則剛。
三、提問 你是怎樣認識這篇文章的,可以針對以下問題展開討論,也可以自己另擬題目自行發言。
1、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點?(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2、概括文章五個片段的內容。(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3、文中塑造了哪幾類人物形象?他們各自有何特點? 他們的言行告訴我們什么哲理(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4、無知山谷諸意象的特點及象征意義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5、概要故事反映的歷史規律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6、討論先驅悲劇的社會根源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7、給我們的啟示、文章的主旨(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8、寬容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9、“寬容”有沒有什么限制?(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10、文章采用寓言式的寫法有什么好處?(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11、歷史上這樣的悲劇還有嗎?(討論)然后展示課件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10
《序言》教學設計 篇12
江蘇省江都市丁溝中學 張廣祥
-、教學目標 :
1、指導學生進行賞析性閱讀――找到切入點,進行深入探討。
2、透過本文主旨,進行創造人格的熏陶,培養對新事物理解、寬容的態度。
3、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能正確、全面、透徹的看待問題。
二、難點:此篇序言很特別,像散文詩,又像是寓言。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虛構的故事中包蘊著怎樣的深刻意味,學生不容易做到透徹理解。
三、資料: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荷裔美國人。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用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而為無數青年讀者所喜愛,其作品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房龍的書在中國早有譯本,對中國整整一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如歷史學家曹聚仁、作家郁達夫等)。
四、教學程序
(一) 導入 新課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喬爾丹諾·布魯諾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燒死在羅馬。布魯諾進一步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反對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說,震動了教會的統治,被天主教視為異端,最終將布魯諾處以極刑。
這種新舊思想、觀念的斗爭,可以說,自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在歷史的舞臺上不斷地上演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寬容〉序言》,來看看這種斗爭是怎樣的勢不兩立,如何的激烈,并進而想想我們該怎樣對待新思想、新事物。
(二)簡介作者
(三)提名閱讀
(四)分析
提示:教師談談本文的寫作特色:不同于一般的序言,像……,又像……。
1、 問題討論式深入課文,把握形象――學會就文本本身對以下形象作分析:
(1)無知山谷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形象意義何在?
明確:封閉、保守、陳舊、破敗,沒有生氣,沒有希望。就的一切被迷信著,被維系著。新的一切被排斥著,被殘害著。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觀念、意識,一切封閉的制度、秩序、狀態,一切陳舊的傳統、法則、定律。在這樣一個典型環境里,漫游者的命運可想而知。(聯系《祝福》中的魯鎮)
(2) 守舊老人是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明確:是無知山谷里律法的執行者,是陳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實施所有傳統對一切革新的鎮壓的代表,是殺害漫游者的罪魁禍首,是無知山谷里權威與權力的象征。(聯系《祝福》中的魯四老爺)
(3)村民們是一個怎樣的群體?
明確:在無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們迷信過去,死守律法,膽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他們甘心受制于守舊老人,對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紂為虐,對漫游者加以迫害。(聯系《祝福》中的人們以及魯迅小說所寫到的中國人)
(4)漫游者是一個怎樣的人?形象意義何在?
明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一個敢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懷疑祖先鐵定的律法,敢于對人們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戰,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舊世界發出反叛的聲音。他有堅定的信念,有無畏的精神,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從容赴死的氣概。他不畏艱險,敢于冒險。他勇敢無私,為喚醒麻木沉睡的心靈,宣告真理的存在,傳播美好希望,不惜犧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劇,留給人們永恒的回味。而當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時候,他最終成了人們永遠愛戴、敬仰、歌頌和感恩的先驅。這里,有一個讓人永久回味的結論: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2、 討論式挖掘故事所蘊含的意義:
思考:作品是不是告訴我們智慧最終會戰勝愚昧,新事物最終會戰勝舊事物這樣一個真理?
明確:聯系注釋1。
五、布置作業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11
《序言》教學設計 篇13
學習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和“先驅者”與“守舊老人”兩個形象的典型意義。并能對文中的抽象內容加以闡發,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為什么不能夠“寬容”的原因?學習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聯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體的特點,注重寫作文體的創新。
教學設想
本文是——篇自讀課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講瀆這篇課文時,充分體現它自讀課文的特點,讓同學了解,把握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種新穎的形式,以詩化的語言通過敘述一個寓言故事來表明《寬容》—書的主旨,它倡導思想自由,主張對異見的寬容,讓同學們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時,賞析、品味文章的語言特色,領悟其內在含意。同時,展開思想的翅膀,以具體可感的歷史知識來豐富文章的內涵,來闡釋課文的主旨。
教學時數。
第一課時:朗讀課文,體味詩化般的語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課時:再次朗讀課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語言,理解其內在含義。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配樂朗誦課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聯系歷史的發展,深入理解,把握寬容的內涵
教學步驟
一、作者介紹
請同學們用“寬容”造一句話。“寬容”一詞的意思是什么?談談你的理解。(導入 作者介紹)“寬容”一詞的含義是寬大有氣量,計較或追究。作者房龍用《寬容》為書名,詳述了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暢言思想自由,主張對異見的寬容,譴責了反動分子鎮壓新思想的罪惡行徑。這本書.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準備出版此書第二版時,正是法西斯勢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這是對他的“寬容”理想的嚴重打擊。由此也看到,我們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寬容。
房龍,荷裔美國人,善于用極其輕巧俏皮的文字撰寫通俗歷史著作,而為無數青年讀者喜愛。他從本世紀20年代以來,發表了一系列這樣的作品,大多成為美國的暢銷書,并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類的故事》、《房龍地理》、《發明的故事》、《圣經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譯本,對我國一整代年輕人有過深刻影響。
下面我們來閱讀、品味這篇文章,欣賞一下房龍的文章特色
二、配樂朗誦課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 (第一小節)寧靜的無知山谷,閉塞落后,愚昧守舊。
2. (第二至第四小節)漫游者要把人們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舊老人卻根據法律殺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節)在死亡的威脅下,人們把守舊老人推到一邊,沿著漫游者開辟的道路走進新的世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開始懷念先驅者。
4.希望這樣的事將來不要發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說明《寬容》一書的精髓,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反對以愚昧無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
四、聯想歷史事例,舉出禁錮思想,排除異己的例子,談談你的看法。注意結合課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談談對作者的理解、認識。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發展中確實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寬容,避免以頑固兇殘的態度扼殺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紀中葬身火海的布魯諾,二次大戰中屠殺猶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體現人們所生活的環境特點的詞語,分析其內在含義并進行總結。
詞語:寧靜的無知山谷 知識的小溪緩緩地流著 需求淺薄的村民 綽有余裕 守舊老人 神秘莫測的古書 神圣而不可褻瀆 古老的東西總是受到尊敬 誰否認……冷落等。
這是—個無知、愚昧、閉塞的環境。統治者是“守舊老人”,村落是“無知的山谷”,人們的視野狹窄、知識淺薄,他們可憐的一點點知識像一條窄窄的小溪,流經的地方是深邃破敗的溪谷,根本沒有新知識的匯流,它流得那么緩慢,與死水無異.可是,人們卻很滿足.他們滿足自己狹窄的生存空間,滿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滿足于這“寧靜”的死水般停滯的生活,滿足于這種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僅是他們滿足于這種閉塞、貧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們尊奉“守舊老人”,以一部千年古書為經典、法律。他們把固執與偏見視為天經地義,神圣不可褻瀆,而且用律法規定,不得離開山腳一步,使自己封閉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閉塞導致落后,使人們拒絕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極端,把真理視為異端,把先驅者一棍子打死。
結論:封閉導致落后,開放重獲新生。歷史的進步要靠知識的進步,要靠真理的發展。
六、作業 :朗讀課文。
思考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從文中找出敘述先驅者的詞句,先驅者給人們的啟示是什么?
先驅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試圖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對他的正面描寫不多。但他的事跡卻震撼人心。無知山谷盡管實行嚴酷的思想專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們禁錮得死死的。但是人類要生存,要發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擋的,嚴酷的律法擋不住,巖石高墻也擋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懷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問題,“后來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先驅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為真理而奮斗,為真理而獻身,他是“一個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戰的人,他把人們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給人們的啟示是:真理是一定要發展的,人們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擋的。而他的行為更是使人們感到探索者、先驅者的可貴、可敬。
三、“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討論分析,這樣的事不再發生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教師總結:真理開初在少數人手里,如果像無知山谷那樣,對先驅者不但不予保護鼓勵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驅者的悲劇,也造成無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發展道路上的曲折。學術自由是思想發展的絕對必要的條件。真理的發展是沒有止境的,傳統觀念不是神圣的,對于新的思想,必須采取寬容政策,容許其發展,讓實踐來檢驗真理性。只有這樣,真理才能順利發展,社會才能迅速發展。而這樣的悲劇也才不可能發生。
四、揣摩語言,加深理解課文內容。
1.“ 知識的小溪沿著深邃破敗的溪谷緩緩地流著。”“知識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們的文明程度僅像一條小溪。
“深邃破敗的溪谷”象征無知山谷歷史悠久,封閉落后,走向衰落。
“緩緩地流著”是說無知山谷發展非常緩慢。
2.“對于敢于離開山腳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敗。”
屈服和失敗的原因:一是守舊老人用“律法”進行鎮壓;二是群眾受守舊老人的欺騙,助紂為虐,反對“敢于離開山腳的人”;三是“敢于離開山腳的人”太少,孤軍奮戰。這三個原因,使“敢于離開山腳的人”最終“屈服和失敗”。
3。“失望把勇氣賦予那些由于恐懼而逆來順受的人們。”
人們為什么“恐懼”?由于人們害怕“得不到園中果實中應得的份額”。
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數以上的人死亡,活著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脈那邊,而律法卻說“不行”,因此人們徹底失望。 ·
為什么“失望”會帶來“勇氣”?為了求得生存,人們終于產生了叛亂的勇氣。
4.“對這件事我們的確很內疚,不過,假如當時我們知道的話,當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況下,應當怎么辦才不至于事后內疚呢?不盲從守舊老人、緊跟他充當打手,對于先驅者的新知,即使一時覺得無法接受,也要采取寬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為什么要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
這樣的事將不要發生,僅僅是希望,實際上還是要發生的,至多發生得少一些。這是因為,頑固的守舊勢力總是鎮壓創新者;有些善良的人們為認識所局限,有意無意地難免傷害創新者,所以加上“我們希望”四個字以表示人們的心愿。
五、郁達夫說過:房龍的筆“有一種魔力”,分析總結其“魔力”何在。
生動、形象,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引人思考。作者將人類歷史上無數的事實典型化了。虛構成一個寓言式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比實際的歷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強烈,因而更帶普遍性。讀這個故事能喚起許許多多聯想,覺得那些專制主義者的嘴臉跟守舊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臉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歷史的演變跟這個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學性,形象生動地闡述了道理,不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六、如有條件,在課堂上閱讀《寬容》片段。
布置下一課書的預習。
板書設計
《寬容》序言
環境:愚昧 落后 閉塞 無知
守舊老人:頑固 迷信 專制 殘忍
先驅者:勇敢 探求 不畏懼死亡
啟示:提倡思想自由,對異見寬容
《<寬容>序言》教學設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