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鏈 教案(精選13篇)
項鏈 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喜歡繪本閱讀活動,在欣賞與講述中理解繪本內容。
2.學會簡單的有規律的排序的方法。
3.懂得并感受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活動準備:
1.PPT《小刺猬的項鏈》。
2.排序練習操作紙人手一份。
3.彩色珠子圖片每組一盤。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出示封面圖片。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故事。在聽故事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故事里的主人公。他是一個渾身長滿刺的小動物,是誰啊?
1.出示小刺猬的封面圖片。
教師:他就是我們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叫拉亞。
2.引導幼兒與"拉亞"打招呼。
(二)欣賞繪本故事,根據故事情節出示相應的PPT圖片。
教師:小刺猬拉亞生活在美麗的大森林里。他是一個活潑、善良、喜歡交朋友的小刺猬。可是,有一件事情總是讓他非常得煩惱,因為,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總是害怕被他身上的刺扎傷,所以,經常離他遠遠的。每天,小刺猬拉亞只能孤孤單單地去果園里摘果子;一個人在家里安安靜靜地用晚餐。拉亞的日子過得好孤單呀,因為沒有朋友的陪伴。可是,有一天拉亞去果園里找來了許多的小豆子。
(三)教師針對繪本內容,進行相關問題提問。引出排序內容。
提問:
1.出示第五頁圖片。你們看看,這些豆子長得怎么樣呢?這些豆子有什么不一樣呢?(讓幼兒觀察豆子,引導其說出顏色、大小的區別)2.出示第六頁圖片。我們一起看看小刺猬拉亞的項鏈。你們覺得美嗎?美在哪里?(引導幼兒說出項鏈里藏著的美麗的秘密是按照"綠紅綠紅"順序排列的)3.出示第五頁圖片。森林里的小動物看到拉亞的項鏈,他們是怎樣的表情?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4.出示第五頁圖片。誰能發現小兔子的項鏈里藏著什么秘密?(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出顏色和大小的排列順序)5.與幼兒一起幫助小猴完成未串完的項鏈。(引導他們說出顏色和大小的排列順序,并滲透一些情感教育)
(四)幼兒操作"小動物未做完成的項鏈",教師提出串項鏈要求,并進行巡回指導。
教師:森林里的小動物也想要戴上美麗的項鏈,有的小動物已經為項鏈串了幾顆豆子了,有的小動物還沒有串,請你們幫助他們一起串成美麗的項鏈,項鏈里可以有一個秘密,也可以是兩個秘密。
(五)參加森林舞會,活動結束。
教師:小動物們都戴上了美麗的項鏈,他們可開心了,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森林舞會,開心嗎?
教師:天黑了,我們回家吧!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幼兒在數學操作區繼續練習排序操作卡。
活動反思:
此活動將繪本與數學巧妙地結合起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濃厚,而且將分享合作能力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給人已美妙的感覺,這是我工作以來到目前為止組織的最好的一節數學活動。
項鏈 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宛如一段優美的海邊風光短片的兒童散文。課文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沙灘海浪海螺貝殼玩耍的娃娃串串腳印,并對之作色彩描繪,很有動感。其中,對小娃娃動作的描寫先后有序,一氣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腳印比作大海的項鏈,非常傳神。作者巧妙構思,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加以詩意表現,學生從中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對大海應該是比較生疏的,惟獨極少數學生親臨過大海。但是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對大海充滿了憧憬和憧憬。因此,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要依據課文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認字學詞,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感受大海的美。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藍又笑”等11個生字,會寫“白的又和”4個生字,熟悉“禾木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娃娃海邊玩耍的快樂。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的項鏈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的詞語,累積語言。
過程與方法:
先情境導入,再通過初讀掃除字詞障礙,然后抓住重點詞語對文章進行細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由文章受到的美的熏陶,能夠投身到大自然中享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快樂,同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識字和寫字,理解詞語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大海的美,體會小娃娃的快樂。
難點:想象課文所描繪的畫面,理解大海的項鏈指什么。
課時安排:2課時
項鏈 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故事的矛盾來理解小說主題。
(1)從人物角度來看,學習分析主人公形象。
(2)從小說的各種矛盾來探討小說主題。
(3)分析小說波瀾起伏、跌宕多姿的情節特點。
2、從小說引出人生的思考:悲劇產生的原因與怎樣面對悲劇。
【教學重點】分析主人公形象;探討作品的主題。
【教學難點】悲劇產生的根源。
【教學主流程】
1、檢查預習,并概括小說內容。
2、擬設標題,把握情節。分析情節特點。
3、提要求,作指導,師生共同開展交流,分析各種矛盾,分析人物形象,探討小說主題。
4、作假設,設計情節,理解悲劇的根源。
【教學方法】
師生互動交流。
【教學用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請學生介紹莫泊桑,并講述其代表作《羊脂球》的故事情節。今天,與莫泊桑的另一著名小說《項鏈》來個親密接觸,真切感受短篇小說大師的藝術品的震撼力。
二、檢查預習。
1、指出下面加點詞的讀音。
寒傖——奢華——請柬——挑選——面面相覷——債券——租賃——謄寫——贗品
2、請連綴上面詞語,復述故事梗概。
三、擬設標題,梳理小說情節內容,分析小說情節特點。
1、要求標題的設置有點文學色彩,能扣住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比如第一部分可擬“夢幻狂想曲”或“清貧女子之夢”;第二部分可擬“令人尷尬的請柬”或“獵槍和裙子”。余下的四部分,每小組擬一題,比比看誰的標題更出色。不能用“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識項鏈”這樣的標題。
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標題的擬設。
3、學生報出小標題,形式特別的請釋道理,教師有選擇地板書。
參考:
第三部分:艱難的包裝;租借榮耀;玫瑰和項鏈;從憂愁到驚喜……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樂極生悲;曲終人散悲劇生;從云霧里跌下……
第五部分:痛苦和艱辛;十年辛苦不尋常;別了,青春……
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處去……
4、小結情節發展過程,看其情節發展有什么特點。
夢——機會——困境——曙光——光環——跌落——平凡人生——意外(情節起伏跌宕,曲折多姿)
四、把握主要矛盾,初步探討小說主題。
1、教師啟發示范,引導學生思考。
小說每一部分都有一對主要矛盾沖突,如第一部分,清貧的現實與奢侈的夢想形成矛盾;第二部分,機會(請柬)與能力(無力自我裝扮)形成矛盾。(板書:清貧——夢想;有請柬——無服裝)
2、學生分析其它各部分的主要矛盾。
第三部分:有服裝——無首飾
第四部分:滿足——失落
第五部分:一夕榮耀——十年艱辛
第六部分:十年艱辛——一件贗品
3、深入思考:
(1)這些矛盾中,主要矛盾是什么?(夢想與現實的矛盾)
(2)如何理解女主人公的夢想?與灰姑娘的夢想一樣嗎?
回到小說的描寫中來,找出對女主人公的“夢想”的描寫,分析其實質。(重點)
(不一樣,前者是追求奢華的生活,后者是追求幸福生活。女主人公的夢想是虛榮的、奢侈的,沾染了社會的腐朽作風。)
五、設計情節,認識人物,進一步探討主題。
(一)第一種假設。明確路瓦裁夫人貪圖虛榮、向往奢華的性格,從而更好地理解悲劇產生的根源。
1、教師引入思考:能否說悲劇的根源是虛榮心、腐朽的生活作風?如果不丟失項鏈,還會發生悲劇嗎?請展開合理的想象,假設未失項鏈,路瓦裁夫人的生活會出現幾種可能?
2、學生假設,交流,教師點評。
可能性1:成功躋身上流社會,卻以肉體交換為代價;虛榮之心,無底之淵,欲海難填,最終與路瓦裁離婚,另攀高枝。
可能性2:出身下層,教養不足,龍門難躍,夢想破滅,痛苦難堪。
可能性3:紅杏出墻,夫婦同床異夢;最終離婚,卻被情人拋棄,生活苦不堪言。
可能性4:每天在浮華場中打轉,生活卻沒有好轉,情緒更暴躁易怒,更加難以忍受這種煎熬。
……
3、小結:悲劇的根源是偶然的“天意弄人”,還是人物性格的必然?
追求奢華、貪圖享樂、愛慕虛榮的性格不變,她心靈上的不幸和不安、痛苦和失望就永遠不會消失。從這一角度看,項鏈是一條鎖鏈,貪圖享樂的欲望是一條鎖鏈。
(二)第二種假設。認識路瓦裁夫人性格的兩重性,從而更好地把握作者對人物的情感態度,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1、教師引入思考:丟失項鏈之后,路瓦裁夫婦的做法是否唯一選擇?還可以有什么選擇?
2、學生思考交流:
(1)申明真相,求得諒解
(2)假冒偽劣,以次充好
(3)遲遲不還,矢口抵賴
(4)轉移住所,隱姓埋名
(5)坑蒙拐騙,積財還錢
……
3、探討:路瓦裁夫人為什么選擇了最難走的一條路?
(1)根深蒂固的虛榮心:為了保住臉面,寧愿十年負債也不肯讓別人看輕自己。
(2)誠實守信,堅忍頑強,寧愿犧牲十年青春,了要賠償項鏈。
4、作者這什么這樣塑造路瓦裁夫人?
(1)增強悲劇性:正因為她以十年青春來抵一條假項鏈的價格,更突出小說的悲劇意味。虛榮之為害竟至于斯。
(2)表達了作者對小人物的同情。她們是誠實善良的小人物,卻受上層社會的浮華習氣影響,開始了他們的悲劇人生。
六、小說主題的概括。(答案不唯一)
七、小說技巧的補充介紹:突轉、留白。(略提)
突轉:應做到“出乎意料,又深合情理”。請分析文中兩處突轉(丟項鏈、假項鏈)如何做到這一點。文中有何鋪墊來支撐這個突轉。
留白:結尾戛然而止,這樣處理有什么藝術效果?(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引發想象)
八、作業:
回顧《麥琪的禮物》,同樣的貧苦人家,有什么不同的生活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別?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異同?
項鏈 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 以項鏈為線索,理清小說的情節結構。
2. 分析瑪蒂爾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對她的態度。
3. 分析瑪蒂爾德悲劇產生的原因(個人、社會)。
4. 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二、教學設想:
通過對小說情節結構及人物心理描寫的點撥研討,引導學生領略《項鏈》精巧的藝術構思,把握作品主題,提高學生閱讀、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外國文學史上有三位作家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我們已經學習過了其中兩位作家的作品:俄國契訶夫的《變色龍》,法國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還有一位是美國的歐。亨利,代表作《警察與贊美詩》。引出莫泊桑的《項鏈》。(或者:因學生在英語教材中學過莫泊桑的兩篇小說,包括《項鏈》,由此引出課文)
(二)分析課文
1、品析情節,體會情節的作用
1) 小說以“項鏈”為標題,與作品內容有何聯系?(小說原題是“首飾”。)
“項鏈”是小說情節結構的線索。
2) 小說在“項鏈”這條線索牽動下,都寫了哪些情節?(用三個字概括每一個情節)
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還債務――識項鏈
3) 品讀小說的重要情節
“失項鏈”是命運變化的轉折點。作者對此有一段感嘆,請找出。作者說: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段話很明顯是針對“失項鏈”這件事而發出的感嘆。這段話的意思是什么?“失項鏈”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結合文中的有關片斷來談)
明確:性格決定命運,情節的發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
孤立地看“失項鏈”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的事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后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4) 其實,這篇小說中只有“失項鏈”這一個“偶然”嗎?小說的結尾作者才說出這掛項鏈是假的,這個結尾“有些也出人意料”,它合理嗎?前面作者有沒有暗示?為什么不在瑪蒂爾德去賠項鏈的時候設置一個情節,讓瑪蒂爾德知道項鏈是假的,不用經受十年的磨難?
明確:一方面欣賞結尾的藝術,體會前面三處鋪墊的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情節的發展對于表現人物和主題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讓她知道項鏈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現虛榮的代價,也無法表現作者對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諷刺。情節的發展有力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丟項鏈 識項鏈
2、當然造成瑪蒂爾德悲劇并非僅僅是個人的原因,還有其社會原因:
開頭“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是她們唯一的資格。女性只有憑著美貌與風姿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女性的意識與價值只有在男人目光以觀照下才得到承認。婦女毫無社會地位可言,她們只是作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當時的社會之中,遺憾的是瑪蒂爾德追求的正是這樣一種玩物式的生活。所以,以貌取人,金錢萬能的資產階級思想意識及上流社會奢侈腐朽的生活方式毒害了路瓦栽夫人,是造成她悲劇的客觀原因,是制約瑪蒂爾德們人生理想的一幅精神枷鎖。
個人原因和社會原因合在一起就是文章的主題。
3、作者對瑪蒂爾德到底是一種什么態度?(用三個詞語概括)
諷刺(主要是諷刺) 同情 贊賞
作者在諷刺她的同時,又傾注了同情與贊賞。
4、瑪蒂爾德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觀點應該是多種多樣,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正反面兼有的。如:
“誠實守信”觀。有借必有還,當尋覓無果時,她和丈夫決定賠償。即使自己只有一萬八千法郎.買項鏈就需要三萬六千法郎,她也沒動過用假項鏈偷梁換柱、蒙混過關的邪念,更沒耍起“項鏈已丟,無力賠償”“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她和丈夫的道德觀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用十年的心血償清債務,使朋友佛來思節夫人因禍得福,無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勞堅強”觀。馬蒂爾德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主意,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她辭退了女仆,租了小閣樓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兒: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膩的盆沿上和鍋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雜貨店,爭價錢,受嘲罵,一個銅子一個銅子地節省艱難的錢。盡管十年艱辛使她變成了一個美麗不再、粗壯耐勞的婦女,但她用行動證明了她的勤勞堅強。
“純潔高尚”觀。晚會上,瑪蒂爾德高雅迷人,壓倒所有的女賓。所有的男賓都注視她,連部長也注意她了這應該是她利用美貌改變命運的最好時機。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歡樂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陶醉于成功的光榮……”這表明,瑪蒂爾德來參加晚會只是為了展示美貌,讓自己唯一的“價值”得到承認。在那個金錢至上、道德淪喪的社會里,瑪蒂爾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賣靈魂和肉體,可她沒有這樣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潔的荷花。
“熱愛生活”觀。瑪蒂爾德社會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于現狀,對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這反映了她積極向上的生活觀。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沒有悲觀厭世,更沒有自尋短見,而是用行動一步步努力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終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
5、討論小說的主題
小說的主題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形象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一樣,對這篇小說 的主題,歷來有較大的爭論,目前還在進行之中,尚無權威定論。綜合這些爭論,大概有以下五種觀點(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種,理由是什么?
a、“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課文編寫者持這種觀點,“預習提示”中也是這樣表述的,這是一般認可的看法。
b、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與追求享樂的思想
c、小說表現了小資產階級地位的不穩定及對他們的這種尷尬處境的同情。
d、小說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命運的無常。
e、對女主人公的追求奢華生活遭到失敗的不幸表示同情, 對其以誠實勞動償還債務的行為予以肯定,對主人公的虛榮心作了批評。
點撥:關于小說主題,明確從三個維度去綜合把握
a、作品本身:情節、環境、人物、作者對人物的態度
b、作品的創作背景
c、生活實際
可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
女主人公的命運是悲劇還是喜劇?造成其命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自身性格和社會原因是什么?)
聯系生活,說說女主人公十年的艱苦值不值得?她得知事情真相之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示范:小說通過瑪蒂爾德的命運,形象地表現了人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過程,揭示了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重要性。
6、題目——“項鏈”的再度審視
“項鏈”是文章的物線索,同時又富有深刻的內涵:愛慕虛榮,追求享樂是套在瑪蒂爾德脖子上的一掛“項鏈”。其實,又何嘗不是栓在我們人類精神上的一根“項鏈”或者說是一根繩索!
一波一瀾,假假真真 “大家”戲劇;三起三落,悲悲喜喜“小資”人生
四、練習:
(1)小說最后出人意料的結局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瑪蒂爾德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請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聯系課文,寫一個《項鏈后傳》,不少于200字。
(2) 合瑪蒂爾德的經歷,談談女人的成功觀,或以“追求”為話題寫篇作文。
五 五、板書設計
主題 內容 情節
貪圖虛榮(但得) 一夜歡樂 借項鏈
諷刺 丟項鏈
情感傾向 同情 賠項鏈
贊揚 還債務
恪守誠信(不惜) 十年艱辛 識項鏈
上一篇:《項鏈》教學片段實錄
下一篇:《項鏈》教案2
項鏈 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現主題 的作用。
B、體會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及其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教學重點]
目標A、B
[教學難點 ]
目標C
[教學設想]
1、第一課時,完成目標1、2,第二課時完成目標3。
2、通過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結尾,“失項鏈”的“偶然”與“必然”,開頭六段“背景”的描寫來理解“情節的作用”;通過“背景”與“借項鏈”“失項鏈”來理解“心理描寫”,通過分析討論“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來領會把握主題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點、關鍵詞句和片斷,從具體的語言出發去理解內容與體會技法。
4、組織學生討論,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閱讀訓練與檢測
2、品析、討論情節
3、體會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一、導入 、出示目標
從“預習提示”中對瑪蒂爾德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爭論導入 ,激發學生的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消除“預習提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學生先入為主的心理定勢)。
二、整體快速閱讀訓練
要求:理清小說的情節,明確線索、順序;批注人物描寫,將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詞句批注出來。
三、 整體閱讀練習與檢測
一.字詞
1.選擇正確的注音
寒傖 (A、chan B、chen) 謄(A、teng B、 juang)
租賃(A、lin B、len) 褶 (A、zhe B、zhe)
面面相__(qu) 氣__(gai)
____(wei)幕 __(an)淡
2.根據解釋寫出詞語
A.因為自己的樣子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
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緒( )
二、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按什么順序組織的?
2、小說以什么這線索來將情節串連起來?
3、說說你最欣賞的地方,并簡述理由。
4、給分開的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5、根據小標題簡要概括復述情節(不看課本,用自己的話)。
明確:(一)1、B、A、A、B、覷、慨、帷、黯 2、A、自慚形穢 B、惆悵
(二)1、事件的自然進程 2、項鏈(物線) 3、不作具體要求4、背景、得請柬、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說得通即可,不強求統一)5、不能照本宣科,需概括
四、品析、討論情節的安排
(一)、梳理情節、理解情節設置的巧妙
十九世紀法國的城市可簡單分為以下幾個階層:大資產階級(貴族)、中小資產階級、城市平民、無產階級,假如我們以此為縱坐標,而以課文的七個部分為橫坐標,請畫出瑪蒂爾德和丈夫的地位變化的曲線圖,并簡要解釋這樣畫的根據。
明確:情節的發展表現了地位的變化也即人物命運的變化,本文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見板書)
(二)、品析情節,體會情節的作用
1、從上圖可以看出,“失項鏈”是命運變化的轉折點。作者對此有一段感嘆,請找出。作者說: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段話很明顯是針對“失項鏈”這件事而發出的感嘆。這段話的意思是什么?“失項鏈”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結合文中的有關片斷來談)
明確:性格決定命運,情節的發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
孤立地看“失項鏈”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的事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后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2、其實,這篇小說中只有“失項鏈”這一個偶然嗎?小說的結尾作者才說出這掛項鏈是假的,這個結尾“有些也人意料”,它合理嗎?前面作者有沒有暗示?為什么不在瑪蒂爾德去賠項鏈的時候設置一個情節,讓瑪蒂爾德知道項鏈是假的,不用經受十年的磨難?
明確:一方面欣賞結尾的藝術,體會前面三處鋪墊的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情節的發展對于表現人物和主題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讓她知道項鏈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現虛榮的代價,也無法表現作者對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諷刺。情節的發展有力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三)、欣賞心理描寫
1、剛剛我們欣賞了作者高超的結尾藝術,現在我們來看看開頭,小說的開端,很顯然是“得請柬”,那么作者在此之前為什么用了六段文章,近千字去寫一個背景,這個背景寫了什么內容,請概括出來。它與后面的情節的關系是?主要采用什么人物描寫方法?請找出這一部分中的心理描寫,體會其所表現的心理及人物性格。
從情節的欣賞轉入對心理描寫的欣賞,既是對前面環節所學的運用,又自然引出新的學習內容。
重點賞析兩組“夢想”。
明確:第一部分是對后文的鋪墊,是從面上去展現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個性格背景,后面的情節是在這一背景下的自然發展。
這一背景主要寫了瑪蒂爾德的現實與夢想及它們之間的反差,她的痛苦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寫。
2、請描述出從“得請柬”到借到項鏈時瑪蒂爾德的心理變化歷程。兩節中的心理描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請帖:高興——懊惱——不耐煩——悲痛——平靜 直接
借項鏈:郁悶不安憂愁——驚喜——猶豫不決——驚喜——遲疑 直接與間接相結合
發現、發抖、出神----遲疑而焦急---跑起來、摟、親、跑
無首飾的郁悶、不安、憂愁
發現鉆石項鏈的激動、神往,
想開口借而唯恐對方拒絕的猶豫不安
終于得到對方允許的極度歡欣.興奮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
3、這些心理描寫對于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試比較《祝福》中表現祥林嫂的描寫手法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明確:兩者相同的地方是都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祝福》中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言行間接表現人物的心理,而本文主要直接的描繪心理(第一、二部分尤為典型)。這也是中西小說的不同的特點之一,中國小說重人物言行,西方小說重心理。
五、小結
情節設置的三個“是否”和心理描寫的作用
六、作業 布置
小說以佛來思節夫人說出項鏈是假的為結尾,情節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的空間,請以情節設計的三個“是否”為要求,進行合理想象,補寫小說的結尾,400字以內。
七、板書設計
小資產階級
城市平民
無產階級
背 得 借 失 賠 還 明
景 請 項 項 項 債 真
帖 鏈 鏈 鏈 務 相
板書設計 二
現實 感覺 夢想
外貌:美麗動人 自己 美麗、豐韻、嬌媚、聰明
出身: 低微 無法 優美的姿質,溫柔的性情
婚姻: 不如意 只得 生活 住所
生活:拮據 穿---樸素粗陋 不幸 裝飾
住----寒傖黯淡 痛苦 生活方式
首飾------沒有 苦惱傷心 地位 被人艷羨
得人歡心
被人追求
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 項 鏈 》教 學 設 計[第二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補寫的結尾,并讓學生們評出最好一個,教師略作總結。
二、分析討論人物形象
1、提問:從上節課對情節和人物描寫的賞析中大家已經很明顯地得出一個結論:瑪蒂爾德是一個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形象。現在請大家總結一下,她的這一性格特點在文中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對她持怎樣的態度。(注意,是概括性的總結)
明確:她的對豪華奢侈生活的夢想; 她的痛苦無奈的感受;她借項鏈時的動作心理;她在舞會上的陶醉;她在舞會后的逃走······
作者態度:諷刺
(肯定有學生會涉及到她十年后的回想和小說的結尾,由此正好導入 第二環節)
2、瑪蒂爾德的性格僅僅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嗎?作者對她僅僅是諷刺嗎?請重點閱讀“還債務”和“明真相”兩部分。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還有其它的側面或者說她的性格是否有改變,如果有的話,是什么?請找出依據。
著重引導學生朗讀、品析以下片斷、設計如下問題來引導學生
1)賠項鏈的過程:她為什么不說明,不拖、不逃、不賴、不買一掛假的去騙?(可讓學生聯系現實,假如我們碰到這樣的情況會怎樣)
2)十年的生活及對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嗎?(比較前面的現實與夢想及感受)
3)她“一定得去告訴佛來思節夫人”:她為什么一定得去?(比較第一部分見佛來思節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1] [2] 下一頁
項鏈 教案 篇6
教材與學情分析《項鏈》猶如一段優美的風光片:大海蔚藍,寬闊無邊;沙灘金黃,綿軟細長;浪花 雪白,嘩嘩而來。幾個小娃娃赤著腳,拾海螺,撿貝殼。他們臉上寫滿快活,嬉笑著,奔 跑著,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課文如同影視拍攝一般,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海邊最富特色的 沙灘、海浪、海螺、貝殼,并對之作色彩描繪;然后又呈現腳印、沙灘、大海的遠景,很 有動感。其中,對小娃娃動作的描寫先后有序,一氣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腳印比作大海 的項鏈,非常傳神。作者巧妙構思,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加以詩意表現,學生從 中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我們教師只要把語文的課堂教學深入到生活中,把學習語文的快樂釋放到生活實際中去欣賞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樂返回到對語文學習的鐘愛和快樂中,不斷循環往復!真正讓孩子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生活的豐富多彩,把語文和生活緊緊地聯系起來!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特別注重和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心與心的碰撞。通過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整合,不斷使主題得以升華,讓學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蘊含的真情。同時,非常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自我展示的平臺:可以自由選擇識字方法,可以自由選擇讀書方式,可以發表自己讀文后的獨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體現其個性,體現快樂學習。
目標與重難點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 藍 又 等 11個生字和禾木旁 1個偏旁;會寫 白 的 等 1個生字
2.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娃娃海邊玩耍的快樂
教學重點: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詞語
教學難點:讀準 藍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會寫 的 等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的項鏈是什么 能合理搭配 的 字詞語
教學重點:正確 流利地朗讀課文;能合理搭配 的 字詞語
教學難點:讀準 藍 金 活 等生字的字音;會寫 的 等字
教學準備1.詞語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體,投影,歌曲《童年》。(教師)
2.贊美大海的好詞佳句,預習生字,朗讀課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紀念品、畫。(學生)
第一課時
一、感受美
1.學生用課前搜集的好詞佳句贊美大海。
師:孩子們,你們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詞好句來描繪一下。
2.引入課文題目。
(教師播放海浪及笑聲的錄音)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海浪聲)聽,這是什么聲音?(笑聲)今天讓我們下海好嗎?脫下鞋子,光著腳丫,一同體驗一下踩在松松軟軟的海灘上是怎樣的一種感覺,去感受那里帶給我們的快樂。板書課文題目,美讀課文題目。
設計意圖:本課起始體現了讀和說的相互聯系,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齡小、愛玩的特點,讓他們覺得這節課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悅、輕松起來,讓學生對本課學習充滿興趣。
二、領略美
1.播放課文內容和朗讀動漫。
2.問:大海好玩嗎?小娃娃快樂嗎?同學們,此時你們想讀一讀這篇課文嗎?自己讀一讀吧,注意讀準字音,再把圈畫的字詞讀一讀。
3.標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讀一讀,糾正讀錯的字音,再把圈畫的字詞一起讀一讀。
設計意圖:描畫面,想意境,讓學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樂,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愿望和學習興趣。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實現學生讀的愿望,達到流利讀課文的目的。
三、集中識字
1.出示本課生詞卡片。
師:詞語寶寶來到了我們的黑板上,你們試著認識認識它們。
2.師:選擇你喜歡的生字記一記。
3.師:把你記的字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互相學習。
4.師:把你喜歡的字和我們大家說一說吧,其他同學應該認真傾聽,并且繼續補充。
預設:
形聲字:藍、笑、和、活、金
數筆畫:又、向
加一加:藍、笑、和、娃、掛、活
減一減: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掛、貝——見
換一換:著(看)
反義詞: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師隨機引導:
掛:做動作“掛”。
5.指導書寫:(1)白(第一次書寫):先觀察“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仔細看老師范寫;學生書寫后臨寫,教師強調每筆的位置和筆順;學生自己書寫一個。
(2)和:認識新偏旁。
(3)學生練寫“的”“又”。
6.去掉拼音讀一讀。
7.師:都學會了嗎?接受挑戰吧!
(開火車檢驗詞語卡片)
(開火車檢驗生字卡片)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以學生為主體,遵循識字、寫字規律,用充滿童趣的語言和方式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學生先觀察,再臨帖、再觀察、再默寫,最終熟練掌握本課會寫字。
四、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找找描寫大海的小,讀一讀并能介紹給小伙伴們。
設計意圖:作業內容提高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提高了閱讀能力,同時也豐富了積累。這種開放性的作業,既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在學習方法和習慣上有了方向的指引,這對于一年級的小同學來說是十分有益的。
項鏈 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學習依據 ABAB 等簡單規律排列物體。
2.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重點難點
學習依據 ABAB 等簡單規律排列物體。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初步學習繩子打結
2.物質準備:紅色藍色氣球各五個、大小橘子各五個、一串項鏈、圓形三角形布織布若干、繩子 24 條,大小藍色珠子若干、各種顏色珠子若干、小熊家情景圖、項鏈展板一個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愛媽媽嗎?你們是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
2.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師小結:小朋友們都是這樣來愛媽媽的,小熊也很愛自己的媽媽,明天就是小熊媽媽的生日啦!小熊為媽媽準備了三個驚喜 。
3.出示氣球,幼兒感知紅藍紅藍規律排列。
(一)教師出示情景圖,展示氣球,幼兒觀察排列規律。
師:第一個驚喜是用紅色和藍色的氣球裝飾了家。
幼兒觀察氣球是按紅色藍色這樣有規律的排列。
師小結:原來我們的氣球是按一個紅色氣球一個藍色氣球有規律的排列的。
4.出示橘子幼兒操作嘗試大小規律排列。
(一)出示橘子幼兒觀察大小規律
師:家已經裝飾漂亮啦。猜猜第二個驚喜是什么呢?哇哦,是熊媽媽最愛吃的橘子。哎?看看桌子上的橘子有什么不一樣的?
師:對,一個是大橘子,一個是小橘子,小熊辛苦的把橘子擺在桌子上方便媽媽拿,看看他是怎么擺的呢?
(二)幼兒嘗試操作按大小規律排列橘子
師小結:橘子是按一個大橘子一個小橘子有規律的排列的。5.出示項鏈,幼兒操作嘗試。
(一)出示項鏈,幼兒發現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規律。
師:她的第三個驚喜就是她送給媽媽的生日禮物,一串美麗的項鏈,哎?是什么形狀串的項鏈?
師:它們是怎么排列的?
(二)幼兒操作嘗試按圓形三角形圓形三角形規律排列。
師:哦這條項鏈是按圓形三角形這樣的規律的排列。哎呀!小熊在串項鏈的過程中漏掉了幾塊圖形,誰能發現缺了什么圖形,請你幫小熊粘好項鏈。
師小結:小熊按顏色的規律大小的規律形狀的規律為媽媽準
備了三個驚喜,媽媽覺得這樣有規律的排列很漂亮,很喜歡, 你們想不想給媽媽做一串美麗的項鏈送給媽媽呢?
6.幼兒制作美麗的項鏈,教師巡回指導
(一)教師介紹串項鏈材料
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顏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材料,請小朋友任意選擇一種材料來為媽媽串項鏈。
(二)教師介紹串項鏈規則。
師:第一根據你所選擇的材料有規律排列,
第二我們制作項鏈時要注意安全,選擇珠子的小朋友不要把珠子放到嘴里或者鼻孔里,要輕輕拿慢慢串不要散落在地上。
第三,每一位小朋友用自己操作盒子里的材料串好項鏈記得要打好結,不會打結小朋友請舉手老師會幫助你。
(三)幼兒制作項鏈教師巡回指導
(四)幼兒個別展示教師評價活動結束:
幼兒按男女男女規律排隊把項鏈掛在展板上。
活動反思
幼兒通過觀察氣球顏色、幫助小熊擺放蘋果,觀察小熊媽媽的項鏈來掌握按 ABAB 規律排列物體,而為媽媽制作項鏈既表達了對媽媽的愛也通過串項鏈的過程學習按 ABAB 規律排列物體。在整個活動中,各個環節都緊扣目標,銜接流暢,教師對于幼兒的每個回答都有具體的評價語,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發散幼兒的思維,讓幼兒發現兩種顏色不同,
大小不同,圖形不同的情況下有什么排列規律?而不是一味的給幼兒灌
項鏈 教案 篇8
設想:
在把握形象的基礎上多角度探討主題
1、梳理情節,構成項鏈式板書。
2、從末節入手,溯源而上,落實對結尾及女主角的形象把握
1)、結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探討
2)、作用
3)、這樣的事為什么會在瑪蒂爾德身上發生?
抓第一、二……段細膩的心理描寫加以揣摩,如“也”字,如“痛苦”、“夢想”
4)、經歷過這樣的事后,她怎么樣了?
結合真相大白前的幾段文字加以討論,基本歸結到從錯位到復位,從物質的貧瘠到精神的富有的轉變上。
5)討論一難點和爭議點:是否虛榮依然?
她坐窗前懷念的那段描寫很有味道,值得咀嚼。就我看,從后文的議論來說,這是人之常情,符合藝術和生活的真實。
3、歸納主題一:人生是多么奇怪啊,成全與敗壞盡在一念間
4、發現路瓦栽
1)、再次跳讀課文,找其語言、動作諸細節感受這是怎樣的男人。
如喝湯時夸張的話語、面對落淚的妻子“驚慌失措”“你怎么啦,你怎么啦?”可和“怎么啦,你?”比較、如舞會帶衣叫車、如鎮定面對突發事件、無怨無悔還債……
2)、十年后,她會如何評價他?想象發揮。可和十年前比較
3)、
用一兩句話寫“愛就是……”
(……付出,為了讓你愛的人幸福;容忍,包容你愛的人的種種缺陷;責任,撐起一個叫家的地方……)
5、歸納主題二:一曲愛的贊歌
6、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假如你為當事人會如何?(逃、離、跳……)
但他們選擇了還債,而且決然毅然,在他們眼里,什么東西最重要?那是不能突破的道德底線!
(誠信、尊嚴、信用)
7、|歸納主題三:……無價
8、作業
1)、兩篇作文,一是續寫,二是假如舞會后,項鏈沒丟,情節如何?合理想象。
2)、對下聯:一夜風光項鏈成鎖鏈
板書:
丟
賠
借
愛
項鏈
人生
……
識
項鏈 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布局。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體會小說精巧的構思
難點: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是誰?
明確:他們是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他們的短篇小說不僅數量眾多,文學價值更是不容忽視,因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項鏈》(板書課題),親身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檢查預習
1、提問: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
明確:項鏈
2、提問:圍繞項鏈主要寫了幾件事?
明確: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
3、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把整個故事情節簡略地復述一下。
投影出示教學目標
這節課我們主要解決兩個問題:
1、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2、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布局。
研析新課
(1)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那么本文所著力塑造的人物是誰?是如何塑造這個人物,主要采用了何種人物描寫方法?
明確: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瑪蒂爾德,主要采用了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和心理描寫等。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典型的是何種方法?
明確:是心理描寫。
請大家從文中找出心理描寫的有關語句,并簡要分析主要刻畫人物的何種性格?
教師歸納總結。
A:第一部分中的七個“夢想”:
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寫出了瑪蒂爾德愛慕虛榮,醉心奢華,渴望過上流社會貴夫人生活的心理。
B:舞會部分中的四個“陶醉”:
一連用了四個陶醉寫出了瑪蒂爾德夢想得到實現、虛榮心得到滿足時的狂熱興奮,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簡直有些飄飄然了。
C:十年艱辛部分中的一個“回想”:
十年艱辛并沒有使瑪蒂爾德徹底拋棄虛榮,可見其虛榮心是如何深入骨髓。
心理描寫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質,而本文正是通過這些生動、細膩的描寫,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瑪蒂爾德的內心世界,突出了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特征,這一點本文極為成功,體現了作者不凡的藝術造詣,也增強了小說的藝術魅力。
(2)、小說構思的精巧
這篇小說的藝術魅力不僅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主要體現在小說構思的精巧上。
提問:這篇小說的構思獨特在何處?(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總結。
先設伏筆,后明真相。
項鏈是贗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僅使主人公大吃一驚,也使讀者感到十分以外,但仔細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在文中,作者不止一次地做了巧妙的暗示。
A、借項鏈時,女友表現的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說:“當然可以。”
B、當瑪蒂爾德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這已表明項鏈不是什么貴重物品。
C、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帳薄”,說只賣出這個盒子,這就說明項鏈與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這樣描寫就更能增加情節的波瀾,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深思。
高潮迭起,動人心魄
討論本文的高潮
小結:小說的結尾是情緒高潮,丟項鏈則是情節高潮。
投影:“高潮這一概念不局限于故事情節和人物,作者與讀者在情緒、感情、興趣、思想上的矛盾性有關,人物情緒的高潮,不見得和事件的高潮同步,前者和后者往往有所謂焦點錯位。”—美學家王朝聞
戛然而止,耐人尋味
作品在道出項鏈是假的之后,戛然而止,這樣的結局令人拍案叫絕,瑪蒂爾德品嘗十年的艱辛才發現那是假的,悔恨、辛酸也會一齊涌上心頭,讀者也深感惋惜、不平,總覺言猶未盡。正因如此,才引來了許多的讀者續寫。
學生討論如何續寫,并比較哪種結尾好。
文中結尾好,因為這樣的結尾可以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時小說的結尾不僅是一個深刻的懸念,更是一個絕妙的諷刺,是對瑪蒂爾德追求虛榮的極為強烈的諷刺。
事雖偶然,理卻必然
作者認為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偶然,由一個極細小的事件造成的,其實,偶然中蘊涵著必然的因素在。從文中可看出,追求虛榮是當時整個社會的風尚,從她本身看,她追求虛榮的性格執著不變,因此她的悲劇是必然的。
因此瑪蒂爾德的悲劇命運,既是性格悲劇,又是資產階級追求虛榮、崇尚奢華的必然產物。如果說丟項鏈是偶然的,那么她的悲劇則是必然的。這篇小說是通過一個偶然的可悲的故事來揭示追求虛榮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必然的可悲命運,也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詛咒和嘲弄。
布置作業
【教學目標】
了解作者相關知識。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瑪蒂爾德的性格特征。
探討小說的主題。
【教學重難點】理解人物性格和小說的主題,以提高學生的小說鑒賞能力。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等
【教學工具】多媒體、常規教具
【教學準備】關于小說人物形象和主題問卷調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略
二、作者介紹
幻燈片展示
三、情節簡要回顧與結尾猜想
問:整個故事圍繞什么展開?
項鏈
問:故事基本上可分為幾部分,以“項鏈”為中心詞來概括。
借――丟――賠――假
問:哪個情節最為震撼人心?
結尾
問:故事結尾“抖了一個包袱”,出人意料,奮斗了十年竟然就是為了這一掛假項鏈!真相大白了以后,會發生什么事情?請你大膽推想,同組討論。
估測可能結果:
a、得到全部賠款(可能性不大)
b、得到部分賠款,瑪蒂爾德坦然接受了,皆大歡喜
c、得到部分賠款,瑪蒂爾德放棄了(可能性不大)
d、表示同情,但沒有賠款,瑪蒂爾德索要賠款(可能性不大)
e、表示同情,但沒有賠款,瑪蒂爾德淡然處之
估測瑪蒂爾德情感表現:
a、傷心難過,感到命運不公。
b、非常生氣,抱怨對方未能提醒(可能性不大)
c、感到震驚,但很快調整過來,明白了生活的一個幽默,淡然處之。
d、百感交集以致精神崩潰、喜怒無常。(可能性不大)
四、人物性格分析
過渡:剛才同學們的各種設計都是基于對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根據文本來分析一下主人公瑪蒂爾德。
1、問:在借項鏈之前,莫泊桑對她有過一些介紹。從首先外貌看,她長相如何?
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讓學生1讀)
問:莫泊桑說“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質,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美麗動人”意味著什么?
是通往上層社會,過上奢華生活的敲門磚。
問:文中有沒有現成的例子?
佛來思節夫人,她是瑪蒂爾德的“一個有錢的女朋友”,而自己則連陪嫁的資產也沒有。
問:長相是美麗動人,那么為什么作者用一個副詞“也”?
主人公欲望與處境的反差,雖然具有這一資格,但是她缺少機遇、確切地說是門第和金錢,因此她不甘心。這里表現出主人公微妙的心理感受。(讓學生1重新讀)
問:一、二兩段還有沒有表現這種“不甘心”感覺的詞語了?
只得、只好
問:當我們心有不甘,內心自然會充滿對未來的各種想法,那瑪蒂爾德在夢想什么?思考三、四、五段,總結為幾類。
豪華的住宅、精美的飾品、與男子閑談、美味的食品――――“物質享受”
問:對于這些物質享受作者用了“夢想”一詞,卻沒有用“幻想”或“想象”之類的詞語。為什么?
“夢想”本身有兩層含義:一是妄想,二是渴望。瑪蒂爾德對這些物質享受的渴望是顯而易見的。但瑪蒂爾德的社會地位似乎暗示了這一切是難以實現的。
問:當夢想不可得,瑪蒂爾德感到怎樣?用文中話來說。
“傷心、悔恨、失望、困苦,她常常整天整天地哭泣”一個“常常”,表現出這種苦痛的“綿綿無絕期”。
過渡:在痛苦之中的瑪蒂爾德終于得到一個絕好的機會,那就是可以參加教育部部長舉行的夜會。接下來就是借項鏈和陶醉于舞會幸福的云霧里的情節了。樂極生悲,在慌忙趕回家的時候,丟失了項鏈。
2、我昨天作了一個問卷調查,我發現同學們有一個觀點驚人地相似。這些同學的觀點都是基于小說開頭的介紹和參加舞會前后的情節。
展示幻燈片:
瑪蒂爾德充滿了虛榮心,借項鏈和丟項鏈都是對其虛榮心的極大諷刺
瑪蒂爾德為虛榮心付出了青春
話題:你是否也認為是“虛榮”,為什么?如果不是,你認為應該是什么?
話題準備:
什么是虛榮?虛榮應該是“停留于表面上的光彩”,言下之意是一種虛幻的榮耀,這種榮耀在漢語中指得是虛幻的、不切實際的'。
瑪蒂爾德虛榮嗎?我認為這肯定是有一點的,例如“她一向就是向往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這種虛榮我們有沒有?這是人的一種正常心理,只要不是在虛榮里面迷失自我,就無可非議。
但是僅僅認為她虛榮是淺顯的。
理由是:
一、瑪蒂爾德七個“夢想”側重于物質生活,很顯然,她極度渴望能進入上層社會,過著一種高貴奢華的生活,這在中國傳統思想中似乎是被人鄙棄的,因為中國人講究“安貧樂道”。而西方則講人權,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這是無可非議的。特別是在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對物質生活的極度渴望是整個社會的特點。因此,我們能否說,瑪蒂爾德有著對夢想的渴望,不甘于現狀。剛開始這種渴望僅僅停留于幻想之中,而不是以辛勤勞動來換取,這就是她人性的弱點了!
二、舞會時候的陶醉是不是強烈虛榮心的暴露呢?
是暴露了,但仔細分析似乎有些淺顯。她“得到成功”,她“狂熱”、“興奮”地跳舞,瘋狂地陶醉了!那她成功的表現是什么?因為什么而興奮?文中寫道“所有男賓都注視她,打聽她的姓名,求人給介紹;部里機要處的人員都想跟她跳舞,部長也注意她了”,很顯然,他現在正在享受上流社會的生活,他當初的“夢想”得以暫時的實現了,她證明了自己可以在上流社會中獲得尊重。
總之,虛榮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渴望幸福生活更是無可非議的。因此虛榮心不應該成為批評她的最大理由。
渴求幸福,無可非議。但是這種渴望僅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她輸給了自己性格的弱點。
4、過渡:中國人說“樂極生悲”,項鏈丟了。經過十年辛苦,瑪蒂爾德終于還清了債務,十年后的瑪蒂爾德有什么變化?
外貌和性格都發生了變化
外貌變蒼老了:由一個“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變成了“顯得老了”“她成了一個窮苦人家的粗壯耐勞的婦女了”“胡亂地挽著頭發,歪斜地系著裙子,露出一雙通紅的手,高聲大氣地說著話,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學生2讀出來)
問:那性格有變化嗎?
性格變化1、變得勤勞了。過去停留于幻想中,后來的她能夠以“英雄氣概”面對,變得非常勤勞。
性格變化2、敢于面對現實。由過去的舞會后“逃跑”,到現在勇敢面對佛來思節夫人。
問:瑪蒂爾德對于當初那個舞會感到后悔嗎?文中哪句話有表現?
“他一個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當年那個舞會來,那個晚上,她多么美麗,多么使人傾倒啊!”(學生3讀)還是很向往那種生活的美好。也許如果生活能夠再來一次,他還會選擇參加舞會,但是悲劇也許不會重現。
總之,瑪蒂爾德外貌變得蒼老了,但是她得性格卻變得現實了,成熟多了。具有了更多美好品質。
5、照應課堂開頭:
根據以上分析,瑪蒂爾德聽到假項鏈的消息時會怎樣呢?可能是獲得部分賠償,皆大歡喜,賠償方式可能是多樣的。
五、主題分析
過渡:小說借助這樣一個人物要告訴讀者什么呢?
幻燈展示學生觀點
總結:幻燈片
主題1、從哲理角度概括,也許就是莫泊桑本人所說的:“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
主題2、從情節角度看,對瑪蒂爾德遭遇表示同情,贊頌了瑪蒂爾德的美好品質。
主題3、結合作者作品看,莫泊桑作為一位現實主義作家,關注生活細節與人物精神的結合。(幻燈展示《羊脂球》等故事梗概)結合這些作品和時代背景可以看出,這篇《項鏈》主題在于表現瑪蒂爾德克服人性弱點,不斷完善自己的性格,并歌頌了瑪蒂爾德的美好品質。這是對十九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欲望膨脹、精神貧瘠現象的鞭撻和指引。
六、引申拓展
通過鑒賞這篇小說,我們有很多收獲:
1、小說三要素中人物形象的解讀往往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鑰匙。
2、小說人物,是立體的、發展變化的,我們要深入到人物內心世界,追尋人性發展軌跡。
七、課外思考
嘗試以性格的全面觀、發展觀去分析其它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項鏈 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
2、理解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3、體會小說精心的構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標
1、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2、引導學生從人性論的角度重新審視瑪蒂爾德,培養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評價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同情心、責任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不幸,可能都將與自己有關,要學會關心、尊重他人,不斷提升自己的心靈,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精巧的構思。
2、賞析對人物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發展過程。
教學難點
1、探究瑪蒂爾德的心理變化、性格發展過程,對其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方法
1、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小說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和心理描寫的細膩。
2、探究式閱讀。如:如何客觀、公正地評價瑪蒂爾德這個人物;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即作品的主題。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感知,理清小說思路。
2、品味重點段落,賞析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
3、分析小說巧妙的構思。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人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問題的另一方面,凡事過猶不及,過度的虛榮心,過度的愛美,不僅不會得到美的享受,反而還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蜘蛛也惜春歸去,網著殘紅不放飛”,我們要想過得幸福,就應珍惜青春年華,腳踏實地去奮斗,而不應該有妄想。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莫泊桑的代表作《項鏈》,這篇小說寫的是法國一位小資產階級婦女由項鏈引出的一幕人生悲劇。為了一時的滿足和榮耀,她為此付出了怎么樣的代價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莫泊桑的《項鏈》。
二、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后世產生極大影響。與俄國的契科夫、美國的歐、亨利并稱世界三大小說之王。
莫泊桑出身于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后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19世紀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體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和荒糜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篇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的同時,又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的同情。
短篇的主題大致可歸納為三個方面:第一是諷刺虛榮心和拜金主義,如《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寫勞動人民的悲慘遭遇,贊頌其正直、淳樸、寬厚的品格,如《歸來》;第三是描寫普法戰爭,反映法國人民的愛國情緒,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說布局結構的精巧、典型細節的選用、敘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筆,都給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讀準人物語氣,讀出情感。
(解說:朗讀能渲染氣氛,且為下面討論分析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礎)
識記字詞:
寒傖(chen)肴(yáo)鱸(lú)褶(zhě)
覷(qù)穢(huì)賃(lìn)謄(téng)
資質:人的素質。
艷羨:十分羨慕。
寒傖:不體面、寒酸。
惆悵:憂傷、失意。
自慚形穢:因為自己的樣子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面面相覷: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著,都不說話。
2、提問:標題“項鏈”與作品內容有何聯系?在“項鏈”的牽動下,都寫到了哪些情節?
學生再次瀏覽課文,自由交流后,抽查回答。明確:小說采用“物線法”結構。“項鏈”是小說情節結構的線索。在“項鏈”的牽動下,寫了四個情節: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識項鏈。
3、教師總結:《項鏈》的故事由女主人公丟失項鏈的前前后后構成。小說以“項鏈”為線索,將瑪蒂爾德為參加晚會而借項鏈,戴著項鏈在晚會上出盡風頭,回來時丟失項鏈沿途尋找未得而焦急萬分,四處借錢買了項鏈歸還,用10年的光陰償還所借款項,直到得知那項鏈原來是條贗品為止貫穿情節。
四、具體研習課文
1、在情節展開的開頭部分,作者用千字左右的篇幅,靜態地向我們介紹了這位女主人公—瑪蒂爾德。(1)提問:
在本部分中,多次用“痛苦”“苦惱”“傷心”來刻畫瑪蒂爾德的心理,用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為什么會這樣?
明確:“她覺得她生來就是為著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因此她不斷地感到痛苦”“她有一個有錢的女朋友,是教會女校的同學,可是她再也不想去看她了,因為看望回來就會感到十分痛苦”“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惱、痛苦、傷心”。
(2)提問:本部分前后共用了七次“夢想”一詞,她“夢想”了哪些內容?能否用一句話概括出來?
明確:她“夢想”幽靜的廳堂及裝飾;
夢想”寬敞的客廳及陳設;
“夢想”和最親密的男朋友在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閑談;
“夢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銀器;
“夢想”華貴的壁衣;
“夢想”盛在名貴的盤碟里的佳肴;
“夢想”一邊吃著粉紅色的鱸魚或松雞翅膀,一邊帶著迷人的微笑聽客人密談。
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瑪蒂爾德一心想過上流社會的生活。
馬蒂爾德自恃美麗動人,渴望過上流社會的生活,希望被男人追求,被女人羨慕。然而現實生活束縛了她,她只能在夢想中得到一時的滿足,這就揭示了她愛慕虛榮的心理。這一部分的描寫與后面主體情節是面與點的關系,是因與果的邏輯,是后面情節發展的鋪墊。
(3)提問:
本部分著力寫女主人公的夢想、苦惱,揭示了她怎樣的心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明確:瑪蒂爾德自恃面貌標致,人品出眾,渴望過上流社會那種奢華的生活,希望自己成為男人們追求的目標,女人們羨慕的對象。然而現實(低等的社會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縛了她,因此,她只能在夢想中獲得一時滿足。
這就揭示了她“愛慕虛榮”的心理。這一部分的描寫與后面主體情節是面與點的關系,因與果的邏輯,是后面情節發展的鋪墊。
正是有了前面的敘述,讀者才知道瑪蒂爾德愛慕虛榮;也正因為她愛虛榮,才產生了她付出十年艱辛的悲劇,才發生了小說以后描寫的故事。
2、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即從“然而,有一天傍晚”至“不過你得把這件長衣裙做得好看些”。然后思考:
瑪蒂爾德接到晚會的請柬后,有怎樣的表現?她的情緒有著怎樣的變化?怎樣認識她的喜與憂?
明確:瑪蒂爾德只有在拆信封時短暫的“高高興興”,接下來便是“懊惱”“惱怒”和“不耐煩”。這種情緒的變化在瑪蒂爾德身上表現出來,并不矛盾。
因為請柬給她帶來在上流社會風光一番的機會,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惱不已。最后硬從丈夫手里摳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這又讓我們再次認識了她的愛面子、好虛榮的特點。
3、提問:當瑪蒂爾德借到項鏈后,“她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著就帶著這件寶物跑了”。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明確:作者連用“跳”“摟”“親”“跑”幾個動詞,形象地刻畫了瑪蒂爾德借到項鏈后興奮至極之情。
4、提問:
如何理解瑪蒂爾德在舞會上的“陶醉”?
明確:作者連用四個“陶醉”寫出了瑪蒂爾德得到夢想的東西而興奮激動到瘋狂地步的心理狀態,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華生活,愛慕虛榮的思想品質,同時又為丟項鏈埋下了伏筆。
5、學生思考:如何理解“路瓦栽夫人懂得窮人的艱難生活了。她一下子顯出了英雄氣概,毅然決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償還這筆可怕的債務”一段話?
明確:這段文字寫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又一面:善良、誠實、質樸的本色,堅韌、忍耐和吃苦的精神。
6、學生思考:
如何理解“她要上前去跟佛來思節夫人說話嗎?當然,一定得去。而且現在她把債都還清,她可以完全告訴她了。為什么不呢?”一段話。
明確:這段文字寫出女主人公已經遠離了虛幻的遐想,成了明確生活目標而奮斗的女性,心態平和、自豪,成了一個心理成熟的女性。
7、教師小結
作者為了突出主題,為主人公設計了一個從逆境到順境,然后再墜入逆境的曲折經歷。
起初,瑪蒂爾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長舉辦舞會的請柬,給她打開了希望之門。舞服和首飾的解決,使她更接近成功。舞會上大出風頭,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
不料,丟失了項鏈,使她再次墜入了厄運。這樣,逆境—順境—逆境的轉換,使人物的境遇越發顯得悲慘,主題因此而更加突出。
再者,小說的心理描寫細膩、深刻。作者極善于用心理分析的方法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
如用“她一生就想望著得人歡心,被人艷羨,具有誘惑力而被人追求”,表現她擺脫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會,成為生活優裕,受人奉承的高貴夫人的夢想;通過“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表現她自覺頗有姿色,具有跳出平庸家庭,爬進上流社會的資本的自信心。這種虛榮心預示了瑪蒂爾德悲劇的必然性。
五、欣賞小說巧妙的構思
1、學生思考:
瑪蒂爾德把贗品當真物,是否有因可尋?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言。
學生甲:是有因可尋的。因為佛來思節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瑪蒂爾德“看望回來就會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瑪蒂爾德根本就沒考慮朋友竟會收藏如此低廉的贗品。
學生乙補充:依據“好馬配好鞍”的原則,贗品項鏈怎能放在“鑲著鏡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緞子盒子里。
學生丙補充:俗話講“慧眼識珠”。生于“寒門”(小職員的家里)、嫁于“寒士”(教育部的一個小書記)的瑪蒂爾德是很難一眼辨出真偽的。
2、提問:如何看待瑪蒂爾德丟失項鏈這一偶然情節?
明確:丟項鏈雖是偶然事件,但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因為如不借項鏈,自然就無丟失項鏈的事,而瑪蒂爾德愛慕虛榮的獨特性格必然驅使她借項鏈。
另外,舞會上她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幾乎忘乎所以,為不使別人發現她的真實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會結束時她倉皇逃離,這都佐證了丟失項鏈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說明瑪蒂爾德的性格內涵。
3、提問:小說到最后才說出項鏈是假的,這是否符合生活實情?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是符合生活實情的。因為作者已于前文作了三處必要的鋪墊和巧妙的暗示:
一處是借項鏈時,她的女友佛來思節夫人表現得相當大方,毫不遲疑地說:“當然可以。”
二是當瑪蒂爾德丟了項鏈,去買項鏈時,珠寶店老板“查看了許多賬簿”以后說:“……我只賣出這個盒子。”這說明項鏈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三是當瑪蒂爾德惴惴不安地去還項鏈時,佛來思節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看。
這一切都是構成小說結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讓人大出意料之外,又點點都在情理之中。
這出乎意料的結局進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運。瑪蒂爾德一心想過“高雅和奢華的生活”,但不能夠;一輩子只在幸福中陶醉過一次,但樂極生悲,丟失了項鏈;十年含辛茹苦,剛剛有了點自尊自信,又突然發現項鏈的真相,發現自己十年辛酸的代價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義”的發現,給她精神的打擊不比十年前丟失項鏈輕。
這樣的結局無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運的不幸與可悲。再者這樣的結局有力地表現了作品的主旨。小說以“失項鏈”為轉折點,寫出了路瓦栽夫人瑪蒂爾德命運的前后鮮明對比:一時歡樂,十年辛酸。這些描寫對主人公的諷刺已夠深了,而結尾又一次突轉,既讓讀者為主人公又讓主人公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諷刺意味更深刻、更強烈了。
六、布置作業
1、從下邊兩題中任選一題,根據題意自擬題目,寫兩三百字。
(1)得知項鏈是假的以后,瑪蒂爾德會有什么表現?注意心理描寫。
(2)假如項鏈沒有丟掉,或者丟了以后立即得知項鏈是假的,瑪蒂爾德的結局將會怎樣?
2、自由討論,如何評價瑪蒂爾德這個形象。可寫成書面稿,供下節課討論。
項鏈 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品味歐享利式的結尾;認識虛榮的危害;學習文章留空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注意辯析虛榮和過度的虛榮,探求隱藏于悲劇后面的根源;鑒賞文學作品中“空白”的藝術魅力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步驟 】
一、閱讀課文,熟悉小說情節。(課前完成)
二、完成對文章結構的梳理。
1、以詩導入 新課。“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鳳凰何少鳥何多,啄盡人間千萬石。” (明·倫文敘題蘇東坡百鳥歸巢圖)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清·無名氏《冰雪詩》)
說明:這兩首詩前三句都平淡無奇,最后一句卻是奇峰突起,化平淡為神奇,詩意的大逆轉給人以特別深的印象。這種大逆轉類似于歐·享利式的結局,它們的共同點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項鏈》的結局也是如此。
2、(學生速讀三分鐘)運用演繹法,從文章的結局往前推,導出文章的結構。
提問:文章最后的結局是怎樣的?從結局往前看,連續發生了哪些事情?
請柬 借項鏈 丟項鏈子 還項鏈 發現真相
【從結局往前推,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可以較 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提問:從文章的內容看,大家不難理解出人意料,可說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據嗎?
有。三處:a 佛來思節夫人答應得非常爽 ,甚至沒有一句叮囑的話。
b 送還時,佛來思節夫人沒有打開盒子。
c 珠寶店里只賣出盒子。
【文章貴曲忌直,波瀾起伏的情節肯定比平鋪直敘更能吸引人,但情節的設置也應合乎事 理,不能脫離實際,這樣才是真正的好作品。不然,生編硬造,出人意料,卻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會有什么審美價值,也必將遭到人們的唾棄。對于文學作品,無論是長是短,都須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
三、分析情節發展的根本原因。
提問:
1、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它內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導致了馬蒂爾德的悲?
虛榮。
2、在文中有哪些表現?
環境:寒傖、黯淡、破舊、粗陋
夢想:古式、精巧、珍奇、華美、奇異、名貴
心境:傷心、悔恨、失望、困苦
3、一個如果所處的環境不好,有自己的夢想,有不好的心情,這不允許嗎?這有錯嗎?
沒錯。
4、那是否認同馬蒂爾德的做法?為什么?
不認同。我們承認人都有虛榮心,有虛榮心不一定就是壞事。相反,有虛榮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人有上進心的表現。面對惡境,無動于衷,并不令人稱道。但凡事皆有度,超過合理的度,事情就會向反向發展。馬蒂爾德正是因為虛榮心過于強烈,所以才會有不幸的結局。故事情節也正是在這種強烈的虛榮心的推動下,一步步趨向高潮。
5、文章以悲劇收尾,除了馬蒂爾德的個人因素之外,不會不會有其它原因呢?
還有社會因素。個體不能脫離群體而存在,個人也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特定的階級總會有特殊的反映,馬蒂爾德得到請柬之后的對話,多多少少透出一點當時上流社會的風氣。盡管這在文中表現得非常含蓄。
6、在深味虛榮的危害時,你同情馬蒂爾德的遭遇嗎?若有,想想是什么使你有如此感受。
除了虛榮的馬蒂爾德,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真誠的、負責任的、勇敢的馬蒂爾德。作品的人物形象是豐滿 的,是活生生的,是切合生活實際的。事實上,人性是復雜的,我們且不探究人性本 還是人性本惡,縱使大奸大惡之人,都會有人性中 的一面。以前樣板戲中所塑造的高、大、全的的物形象,是不切合生活實際的。人的好壞是一種比較寬泛的界定,不可能是壞人就絕無一絲優點,是好人就絕無一絲缺點。其實,有一話早就說明了這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總結到一點:我們在寫作中,不要把人物描寫片化,否則會削弱作品的說服力,甚至對文章的真實性發生懷疑。
【這樣分析旨在讓學生明白,萬事皆有度,過度地虛榮會毀滅一個人,其它事情也一樣。但有一點虛榮心,更準確地說,是羞恥心,不見得就是壞事,甚至可以說,這是促使自己憤發圖強的基礎。第二,學生在作文中表現出的辨證分析能力太弱,無論是寫人還是評事,都具有片面性的特點。對馬蒂爾德的形象分析 ,旨在告訴學生,應當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觀實際來寫。】
四、分析、鑒賞結局的空白
提問:
1、聽到佛來思節夫人的驚嘆之后,瑪蒂爾德會有什么樣的心理,她有可能改變自己的虛榮心嗎?
【一定不會有統一的意見,這正是此問所追求的效果,我想也是作品所追求的效果。再舉二 例引導學生品鑒文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一:中國的山水畫往往留有大片的空白,但我們不會認為這樣不好,相反,透過空白,可以領略到其中深遠的意境,那是一個比畫面宏大千萬倍的意境。不僅大,而且因人而異。雖虛而實,雖少而多。
例二:要畫一座寺廟,但又不得有建筑出現,咋辦?一僧、一溪、一桶足矣,雖不見寺,但寺己在心中。
2、文章的結局是實在的,但同時又是空白的。實在是指明確了項鏈是假的,空白是指我們不知道瑪蒂爾德到底想了些什么。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留下了懸念。留有余味。)
說明:其實,文章就是采用了空白的藝術手法。這種手法,是借無形表功現有形,賦空白于豐富多燕的形象性,依據欣賞主體的不同,表達更豐富的生活內容,虛實結合,有無互補,隱顯相益。創造出象外之意、言外之旨、含蓄空靈的藝術境界。
如果漠泊桑寫出了結局,就不會有你們現在的爭論,就會縮小讀者思考的空間,作品的余味也會大大降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你們心中己有了自己的瑪蒂爾德,這不就是最完美的結局嗎?
【藝術是不能追求統一的,得到了統一,便落入了平庸。】
3、要求學生舉出一些類似的文章結尾。
《藥》《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荷花淀》
五、根據自己的理解,合理地繼寫瑪蒂爾德的心理。
六、總結。
文似看山不喜平,情節的曲折,使作品波瀾起伏,搖生姿。本文情節層層推進,好比步一步登上滑梯的高處,然后從上面直落而下,爬得越高,跌得也越深。這樣的蓄勢就是文章的鋪墊,最后的直落是而蓄勢之后的總爆發,是震憾人心的爆響。而對于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是要“圓”的,而非“扁”的。也就是說,應切合人性的特點,應合乎現實生活,應是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一首好歌,會令人有余音 梁,三日不絕的感覺;一盤好菜,會令人有滿嘴余香的感覺。同樣,一個好的結尾,也會令人回味不絕。這樣的結尾,又可稱之為“豹尾”。
七、作業 。
1、如果你是瑪蒂爾德的丈夫,有何感受?
2、完成ABC上的作業 。
[1]
項鏈 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
A、理解曲折的情節、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現主題 的作用。
B、體會生動細膩的心理描寫及其對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學習根據小說的情節、人物形象、創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說的主題,訓練學生的鑒賞評價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教學重點]
目標A、B
[教學難點 ]
目標C
[教學設想]
1、第一課時,完成目標1、2,第二課時完成目標3。
2、通過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結尾,“失項鏈”的“偶然”與“必然”,開頭六段“背景”的描寫來理解“情節的作用”;通過“背景”與“借項鏈”“失項鏈”來理解“心理描寫”,通過分析討論“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來領會把握主題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點、關鍵詞句和片斷,從具體的語言出發去理解內容與體會技法。
4、組織學生討論,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整體閱讀訓練與檢測
2、品析、討論情節
3、體會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出示目標
從“預習提示”中對瑪蒂爾德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爭論導入 ,激發學生的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消除“預習提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給學生先入為主的心理定勢)。
二、整體快速閱讀訓練
要求:理清小說的情節,明確線索、順序;批注人物描寫,將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詞句批注出來。
三、 整體閱讀練習與檢測
一.字詞
1.選擇正確的注音
寒傖 (A、chan B、chen) 謄(A、teng B、 juang)
租賃(A、lin B、len) 褶 (A、zhe B、zhe)
面面相__(qu) 氣__(gai)
____(wei)幕 __(an)淡
2.根據解釋寫出詞語
A.因為自己的樣子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 )
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緒( )
二、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按什么順序組織的?
2、小說以什么這線索來將情節串連起來?
3、說說你最欣賞的地方,并簡述理由。
4、給分開的各個部分加上小標題。
5、根據小標題簡要概括復述情節(不看課本,用自己的話)。
明確:(一)1、B、A、A、B、覷、慨、帷、黯 2、A、自慚形穢 B、惆悵
(二)1、事件的自然進程 2、項鏈(物線) 3、不作具體要求4、背景、得請柬、借項鏈、失項鏈、賠項鏈、還債務、明真相(說得通即可,不強求統一)5、不能照本宣科,需概括
四、品析、討論情節的安排
(一)、梳理情節、理解情節設置的巧妙
十九世紀法國的城市可簡單分為以下幾個階層:大資產階級(貴族)、中小資產階級、城市平民、無產階級,假如我們以此為縱坐標,而以課文的七個部分為橫坐標,請畫出瑪蒂爾德和丈夫的地位變化的曲線圖,并簡要解釋這樣畫的根據。
明確:情節的發展表現了地位的變化也即人物命運的變化,本文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見板書)
(二)、品析情節,體會情節的作用
1、從上圖可以看出,“失項鏈”是命運變化的轉折點。作者對此有一段感嘆,請找出。作者說:要是那時候沒有丟掉那掛項鏈,她現在是怎樣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這段話很明顯是針對“失項鏈”這件事而發出的感嘆。這段話的意思是什么?“失項鏈”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結合文中的有關片斷來談)
明確:性格決定命運,情節的發展是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的。
孤立地看“失項鏈”是一件偶然的事,但聯系全文(尤其是前文),可以看出其中的必然性,一方面,是由其性格決定的,如果她不去借,那么也就不會丟,但她的性格促使她要去借,即便這次不丟項鏈,也會有其它甚至是更慘的事等著她;另一方面,在晚會上的“狂熱”“興奮”“沉迷”“陶醉”及后來的“趕快逃走”,在這種慌亂陶醉中丟失東西也是很合乎情理的。
2、其實,這篇小說中只有“失項鏈”這一個偶然嗎?小說的結尾作者才說出這掛項鏈是假的,這個結尾“有些也人意料”,它合理嗎?前面作者有沒有暗示?為什么不在瑪蒂爾德去賠項鏈的時候設置一個情節,讓瑪蒂爾德知道項鏈是假的,不用經受十年的磨難?
明確:一方面欣賞結尾的藝術,體會前面三處鋪墊的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理解情節的發展對于表現人物和主題的作用。如果在前面就讓她知道項鏈是假的,也就不能充分表現虛榮的代價,也無法表現作者對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諷刺。情節的發展有力地表現了人物性格。
(三)、欣賞心理描寫
1、剛剛我們欣賞了作者高超的結尾藝術,現在我們來看看開頭,小說的開端,很顯然是“得請柬”,那么作者在此之前為什么用了六段文章,近千字去寫一個背景,這個背景寫了什么內容,請概括出來。它與后面的情節的關系是?主要采用什么人物描寫方法?請找出這一部分中的心理描寫,體會其所表現的心理及人物性格。
從情節的欣賞轉入對心理描寫的欣賞,既是對前面環節所學的運用,又自然引出新的學習內容。
重點賞析兩組“夢想”。
明確:第一部分是對后文的鋪墊,是從面上去展現主人公的性格,也就是提供了一個性格背景,后面的情節是在這一背景下的自然發展。
這一背景主要寫了瑪蒂爾德的現實與夢想及它們之間的反差,她的痛苦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特征,主要采用的是心理描寫。
2、請描述出從“得請柬”到借到項鏈時瑪蒂爾德的心理變化歷程。兩節中的心理描寫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得請帖:高興——懊惱——不耐煩——悲痛——平靜 直接
借項鏈:郁悶不安憂愁——驚喜——猶豫不決——驚喜——遲疑 直接與間接相結合
發現、發抖、出神----遲疑而焦急---跑起來、摟、親、跑
無首飾的郁悶、不安、憂愁
發現鉆石項鏈的激動、神往,
想開口借而唯恐對方拒絕的猶豫不安
終于得到對方允許的極度歡欣.興奮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
3、這些心理描寫對于表現人物有什么作用?試比較《祝福》中表現祥林嫂的描寫手法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明確:兩者相同的地方是都展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祝福》中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言行間接表現人物的心理,而本文主要直接的描繪心理(第一、二部分尤為典型)。這也是中西小說的不同的特點之一,中國小說重人物言行,西方小說重心理。
五、小結
情節設置的三個“是否”和心理描寫的作用
六、作業 布置
小說以佛來思節夫人說出項鏈是假的為結尾,情節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的空間,請以情節設計的三個“是否”為要求,進行合理想象,補寫小說的結尾,400字以內。
板書設計
現實 感覺 夢想
外貌:美麗動人 自己 美麗、豐韻、嬌媚、聰明
出身: 低微 無法 優美的姿質,溫柔的性情
婚姻: 不如意 只得 生活 住所
生活:拮據 穿---樸素粗陋 不幸 裝飾
住----寒傖黯淡 痛苦 生活方式
首飾------沒有 苦惱傷心 地位
被人艷羨
得人歡心
被人追求
愛慕虛榮、追求享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談談自己補寫的結尾,并讓學生們評出最好一個,教師略作總結。
二、分析討論人物形象
1、提問:從上節課對情節和人物描寫的賞析中大家已經很明顯地得出一個結論:瑪蒂爾德是一個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形象。現在請大家總結一下,她的這一性格特點在文中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作者對她持怎樣的態度。(注意,是概括性的總結)
明確:她的對豪華奢侈生活的夢想; 她的痛苦無奈的感受;她借項鏈時的動作心理;她在舞會上的陶醉;她在舞會后的逃走······
作者態度:諷刺
(肯定有學生會涉及到她十年后的回想和小說的結尾,由此正好導入 第二環節)
2、瑪蒂爾德的性格僅僅是“愛慕虛榮、追求享樂”嗎?作者對她僅僅是諷刺嗎?請重點閱讀“還債務”和“明真相”兩部分。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還有其它的側面或者說她的性格是否有改變,如果有的話,是什么?請找出依據。
著重引導學生朗讀、品析以下片斷、設計如下問題來引導學生
1)賠項鏈的過程:她為什么不說明,不拖、不逃、不賴、不買一掛假的去騙?(可讓學生聯系現實,假如我們碰到這樣的情況會怎樣)
2)十年的生活及對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嗎?(比較前面的現實與夢想及感受)
3)她“一定得去告訴佛來思節夫人”:她為什么一定得去?(比較第一部分見佛來思節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4)她“帶著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為什么是得意的?
5)補寫一句瑪蒂爾德聽說項鏈是假的之后的神情,動作或語言。
6)重新理解“一件小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認為“失項鏈”這件事是敗壞了她還是成全了她?(比較《母親》中的“母親”這一形象)
總結明確:瑪蒂爾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側面,且經歷了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如果說前半部分表現其“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這側重于表現其“勇于承擔責任,誠實講信用”這一側面,由愛慕虛榮、追求享樂而變成“吃苦耐勞、自強務實”的性格特點,作者對這一點顯然是持贊賞態度的。
[這一環節當是整節課的高潮,突破了人物形象,下面關于主題的討論已經水到渠成]
三、討論小說的主題
1、小說的主題主要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自然的完成的,正如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形象存在著不同的理解一樣,對這篇小說 的主題,歷來有較大的爭論,目前還在進行之中,尚無權威定論。綜合這些爭論,大概有以下五種觀點(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種,理由是什么?
A、“小說尖銳地諷刺了虛榮心和追求享樂的思想”課文編寫者持這種觀點,“預習提示”中也是這樣表述的,這是一般認可的看法。
B、小說尖銳地諷刺了小資產階級的虛榮心與追求享樂的思想
C、小說表現了小資產階級地位的不穩定及對他們的這種尷尬處境的同情。
D、小說表現了人生的無常、命運的無常。
E、對女主人公的追求奢華生活遭到失敗的不幸表示同情, 對其以誠實勞動償還債務的行為予以肯定,對主人公的虛榮心作了批評。
點撥:閱讀“單元知識”中關于小說主題的內容,明確從三個維度去綜合把握
A、作品本身:情節、環境、人物、作者對人物的態度
B、作品的創作背景
C、生活實際
可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
女主人公的命運是悲劇還是喜劇?造成其命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自身性格和社會原因是什么?)
聯系生活,說說女主人公十年的艱苦值不值得?她得知事情真相之后的生活會是怎樣的?
[此討論不要求有正確答案,訓練目的是學習歸納主題的方法,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最后可用我自己的概括為示范:小說通過瑪蒂爾德的命運,形象地表現了人在社會生活中找到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過程,揭示了正確的人生定位的重要性。]
四、總結性練習
1.“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運的差錯,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一句中的“也”字隱含的意思是( )
[1] [2] 下一頁
項鏈 教案 篇13
教學環節
一、組織教學
二、課前普通話訓練
三、導入課文
人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問題的另一方面,凡事過猶不及,過度的虛榮心,過度的愛美,不僅不會得到美的享受,反而還會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今天將要學習的《項鏈》這篇課文里,它是一篇關于資本主義社會一個身處社會底層的漂亮女子為了滿足自己一時的虛榮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即,丟失了向朋友借的項鏈,為此付出了10年的代價,結果怎樣請同學們開始迅速地瀏覽即將學習的課文。
四、講授新課
(一)作者簡介:基.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紀后期法國著名的批斗現實主義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邦迪耶普小城附近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父親是個商人,父母分居,頗有文學修養的母親帶著莫泊桑住在海濱的一座別墅里,他幼時受母親的熏陶而愛好文學。
在盧昂中學上學時,受到他的老師、著名的詩人路易.布耶的指導,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創作。1870年到巴黎入大學攻讀法律專業,適逢普法戰爭爆發,應征入伍,目睹普魯士軍隊入侵家園的情景。一年后,法軍戰敗,1871年停戰后,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寫作,得到法國大作家福樓拜的指導。
1879年夏天,以左拉為首的6位標榜自然主義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別墅聚會,商定各寫一篇以普法戰爭為背景的短篇小說,匯成《梅塘之夜》出版。此后,他辭去教育部之職,專門從事創作,開始了他的作家生涯。
1880年到1890年,是他創作的旺盛期,這期間他寫成中短篇小說300多篇,長篇小說6部、游記3部,以及許多文學和時政的評論性文章。1890年因病導致精神失常,于1893年7月6日在一所精神病醫院去世。
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有“短篇小說巨匠”之稱。他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法國現實,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丑惡現象和社會道德風氣的墮落進行了揭露和嘲諷,對下層社會的小人物則予以同情和表彰。
(二)課文介紹
《項鏈》是莫泊桑短篇小說中的精品,主人公瑪蒂爾德是一個資產階級婦女形象,她向往豪華、舒適的生活,并為此去努力,結果不切實際的追求使她放棄了對夢幻生活的癡想,并為此花費了10年的心血與青春。
小說按事件的自然進程敘寫,以項鏈為線索展開情節,從借項鏈、丟項鏈、到賠項鏈,生動地刻畫了主人公的性格,從社會根源和個人因素兩方面提示造成她不幸的原因。
小說那意想不到的結局——項鏈是假的——把故事推向高潮,引人入勝,發人深省,令人回味無窮。
(三)課文分段
本文按照項鏈為線索,主要寫了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等主要故事情節,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接著就帶著這件寶物跑了”):它交待了女主人公的基本情況和借項鏈的原因。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介紹了路瓦栽夫人的家庭出身、社會地位和婚姻狀況以及她對上層社會生活的癡迷向往。
第二層:寫路瓦栽夫人得到部長的請柬,并為參加夜會做新衣。
第三層:寫路瓦栽夫人為參加夜會借項鏈;
第二部分(從“夜會的日子到了”至“她照他說的寫了封信”):寫路瓦栽夫人舞會上的成功及項鏈的丟失。這部分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路瓦栽夫人在舞會上大出風頭,虛榮心得到了滿足;
第二層:寫項鏈丟失,夫婦倆感到悲痛甚至絕望。
第三部分(從“過了一個星期”至“也可以成全你”):寫夫婦倆費盡十年心血終于還清了債務(即賠項鏈)。這部分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寫夫婦籌款賠項鏈,債臺高筑不得不傾家蕩產;
第二層:路瓦栽夫人為賠項鏈歷盡十年的艱辛,耗盡了自己的青春。
第四部分:寫發現丟失的項鏈是假的。
作者通過路瓦栽夫人丟失項鏈造成的不幸,尖銳地嘲諷了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深刻地揭露了享樂主義思想意識的危害;同時也對路瓦栽夫人在當時社會虛榮心毒害下的不幸遭遇抱有憐憫和同情。
小說構思精巧,布局合理,以項鏈為線索,沿著借項鏈、丟項鏈、賠項鏈的過程展開故事情節,最后點出是假項鏈。由于小說的情節發展切合人物的性格,再加上作者的鋪墊預示,所以波瀾起伏的情節和出人意料的結局都在情理之中,而且寓意深刻。
這篇小說與《守財奴》相比,不僅同樣具有情節結構方面的特色,同時還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描寫,而且還在情節上顯得跌宕起伏、搖曳多姿,結局更令人回味無窮。
五、課外作業
繼續閱讀課文,認真領會文章,從心理描寫和情節結構方面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社會本質。
《項鏈》(二)
教學環節
一、組織教學
二、課前普通話訓練
三、復習舊知識
課文人哪些方面寫了路瓦栽夫人與項鏈有關的事件?
明確:課文主要從參加夜會借項鏈、舞會成功丟失項鏈、面對現實賠項鏈、遇見故友知真相這中方面來寫路瓦栽夫人與項鏈有關的事件的。
四、講授課文
(一)人物的心理描寫,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它對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引導讀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起著重要作用。
《項鏈》運用多種方法生動細膩地描寫了路瓦栽夫人在各個場合下的心理活動。
1.開篇介紹了女主人公的典型環境和典型性格、路瓦栽夫人的現實經濟條件、對生活的認識以及她對上層社會的向往,鑄成她慕享樂、愛虛榮的性格特征。
下表就結合她典型性格和現實生活環境的對比來分析這樣一個人物在課文中的特點:
典型性格 現實生活環境
美麗動人的姑娘、迷戀上層社會的生活 出身寒微、現教育部的小書記結了婚
在婦女,美麗、豐韻、嬌媚就是她們的出身;天生的聰明,優美的資格;溫柔的性情,就是她們唯一的資格 不能夠講究打扮,只好穿得樸樸實實;
七個“夢想”:夢想著“寬敞的客廳,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室,精美的晚餐,漂亮的服裝”和珠寶“即”高雅和奢華的生活“ 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即“什么也沒有”
以上強烈的反差,造成了她尖銳的心理沖突,使她“感到十分痛苦”,她“傷心、失望、困苦”,并且產生了“悲哀的感慨”。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心理,是因為以下兩點原因決定的:
其一,以金錢和地位為追求目的的社會風氣的深刻影響;
其二,她這樣的女人所特有的慕享樂、愛虛榮的性格特征也起著決定性影響;
2.為了刻畫瑪蒂爾德小姐的性格,小說有的地方采用了直接描述的方法淋漓盡致地展現人物的心理,如開頭的七個“夢想”,提示了她對上層社會的癡迷向往,已經達到了狂亂的程度,而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又幾乎使她處于絕望的狀態,也正是這種心態,才使她一心尋找躋身上層社會生活的機會,為后文的悲劇產生作了鋪墊。
3.夜會上,她獲得了成功,作者用了四個“陶醉”來表現她虛榮心得到滿足時的內心世界(p95):
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勝過一切女賓;
陶醉于成功的光榮;
陶醉在人們對她的贊美和羨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霧里;
陶醉在婦女們所認為最美滿最甜蜜的勝利里。
這四個“陶醉”與前面的七個“夢想”相呼應,前者是她追求虛榮心和享樂的思想核心;后者是她虛榮心得到滿足時的真實體驗。
這種直接描寫的手法,以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剖析,表現人物在特定的情景下的心理活動,非常直觀而明快,從而加強了藝術形象,使人易于理解。
另外,在夜會上丟失項鏈后,小說在描寫女主人公的心理時,先后兩次出現“什么也想”這句話,仔細分析這兩個“什么也不想”的內涵是什么(學生思考找人回答后再分析)?
分析并明確:
前者的“什么也不想”是寫她在夜會上獲得成功的狂歡程度,表現她幸福滿足到了極點;
后者的“什么也不想”是描寫她丟失項鏈后的狼狽心理,表明她痛苦、惶恐到了極點。
這兩種心態的描寫正是女主人公從“幸福的云霧里”跌進傾家蕩產深淵的冷酷現實的心理變化的具體寫照。
(二)小說通過人物的行動、表明、語言等手法來間接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當路瓦栽拿回部長的請柬時,但她因為沒有像樣的服飾,便“懊惱地把請柬丟在桌上”,“用惱怒的眼睛瞧著他”,最后竟“哭起來”、“淚珠”“流到嘴角來了”,“丟”、“瞧”、“哭”等動作、表情的描寫,深刻地表現出她內心的矛盾和痛苦。
在女友那里借首飾時,面對諸多珠寶,她眼花繚亂,猶豫不決,當她終于選中一掛鉆石項鏈時,她“心跳”、“手抖”、“出神”;在得到女友的允許后,她興奮得“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著就帶著這件寶物跑了”。這種從郁悶——猶豫——狂喜的描寫,生動地刻畫出了她的虛榮心在滿足過程中的獨特表現。
(三)從小說的故事情節來看,借項鏈是情節的開端,丟項鏈是情節的發展,也是她災難的起點,買項鏈和還項鏈又深入了一步,付出十年艱辛還清債務進一步得到深化,故事的頂點和高潮上瑪蒂爾德知道假項鏈的那一刻,本來故事應該有結局,但作者卻突然止住,究竟如何往下發展,只字未提,這種寫法,不僅給人們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而且更令人回味無窮。
(四)對瑪蒂爾德這個人物的分析,我們發現她具有慕享樂和愛虛榮的同時,也應該用辯證的觀點去挖掘她可貴的另一面:
她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雖然充滿許多不切實際的幻想,甚至抱怨自己的境遇,但她卻能夠始終跟隨自己的丈夫,也沒有做出一些出格甚至令她丈夫難堪的事情,更沒有利用自己的美貌去換取美好的物欲享樂;尤其是在丟失項鏈后,面臨巨額債務時,她和丈夫并沒有相互埋怨和指責,更沒有為此大打出手,相反,她倆“毅然”作出決定,“要想辦法賠這件首飾”。為此,他們傾家蕩產,債臺高筑,即使如此,她也能夠面對現實,以自己實際行動,雖然經歷了生活的貧困、肉體的苦楚甚至精神的折磨,但最終還是與丈夫同患難。花了十年的時間。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和美好的青春這一巨大代價還清了巨額債務。這些方面無不說明了瑪蒂爾德小姐能夠直面現實、感情專一,又反映了她具有誠實、善良、能吃苦耐勞的可貴品格,這不僅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顯得難能可貴,即使在今天我們這個經濟不斷發展,相當一部分人顯得浮躁不安的社會里也顯得難能可貴,但她在各方面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也應該是值得我們許多人學習,同樣也給我們留下了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并不斷啟迪我們,從某種程度上講,她也給我們現代人樹立了一個正面形象。
五、作業
以《我眼中的瑪蒂爾德》或《項鏈續集》寫篇幅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內容符合原文主題思想。
補充說明:
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丈夫對妻子的理解、容忍和真愛?
1.費了很大的周折為妻子參加部長夫婦的夜會搞到一張請柬;p93
2.用預備買獵槍的400法郎為妻子做衣裙(這不知要比葛朗臺先生大方到何等程度了)。p94
3.當沒有首飾時,丈夫又出主意讓妻子到朋友家去借p94;
4.在夜會上即使很困也沒有干擾妻子,而是和幾個男人在一間小屋子里睡覺;參加夜會為妻子預備臨走時穿的衣服;當妻子覺得寒傖想逃走時,又怕她著涼,主動叫一輛馬車;p95
5.當項鏈丟失時,絲毫沒有責怪妻子,而是主動一人找遍了所有的地方且直到早晨七點鐘光景,未找到又幫妻子出主意“有周轉的時間(在又找了一天到晚后);
6.當絕望時,他斷然決定,“應該想辦法賠償”,并且拿出父親的遺產,又開始代號錢甚至“不顧后半世的生活”,十年中靠作謄寫員,甚至以五個銅子每頁的辛勤勞動終于還清了巨額債務。
以上這些事件等等。無不說明路瓦栽先生對妻子真摯的愛,這也是我們當今社會中許多人應該學習之處。
上一篇:《項鏈》教案1
下一篇:《項鏈》教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