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通用12篇)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學習綜合多種表達方式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觸發學生的真實感受以思考這一事件
教學難點:講解時不失時機地觸發學生的思考
學情分析:要讓學生從現實再回到那個黑暗的時代去感受殘酷這本身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它有賴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是否能從中受到感染。
1.包身工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點一刻:起床
四點半后:吃飯
五點鐘:上工
下午五點(可能)收工
一、教學內容及活動:
1.板書課題和作者,進而指出課文的作者――夏衍
2.在新中國的報告文學史上,曾經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板書: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徐遲《哥德巴赫的猜想》
注:簡介這兩篇作品的內容。
二.在考慮本文的導語的時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這個詞匯。
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語言給學生以最具有沖擊力的感受,以促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其實,這里,學生有的已經不僅僅是興趣了,可能吸引他們的是那種具有震撼色彩的畫面以及動情的講解。
因此,本文的前四自然段將是最好的導語。
三.在結束了作為導語的前四段的講解之后,學生的狀態可能已經比較激憤。
這時,可以不失時機地提出如下問題:
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們的生活狀態為什么如此的惡劣?(以上問題可以先讓學生提出教師可以引導以及啟發。目的是為了引起下文)
四.(一)學生自瀆5-8自然段思考:
1.這幾個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何區別?
2.試概括這幾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設計小題目:
針對5-8段中的重要內容作針對性的講解主要是圍繞學生對段意的概括的基礎之上的。
可講內容:
1.關于包身工的居住環境,聯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條件。
2.關于帶工如何到鄉下去騙小姑娘的情形。
3.關于帶工賺錢的血腥,昧良心。
五.彈性安排:
1.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再講9-11段
2.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布置作業
A.寫出你對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產生這一情形的原因(字數不少于800)
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處理交上來
六.在以上基礎上,如時間尚有剩余,則安排一個小結。
學生活動:
一.在聽講的同時作一些必要的摘記
二.接受情感的震動,促發進一步的思考
三.思索,提出問題,說出講前四段的直接感受。
四.自讀5-8自然段,思考問題。
五.完成小練習。
六.聽講。隨興的課堂交流。
七.學生的小結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活。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理解文中有關語句的概括作用
3、認識包身工制度的殘酷野蠻的反人道本質,接受情感教育
二、教學重點:
本文的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難點:
典型場面、人物描寫和抒情議論片段所表達的深層意思,語言特色
四、教學方法:
講讀法討論法
一、課文導入: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體裁:報告文學
《包身工》屬于報告文學,中國最早的報告文學的代表作。
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采訪報告等的總稱,是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因為它是“報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為它是“文學”,就要求反映出來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許一定的藝術加工。其特點::新聞性、文學性、真實性。
二、介紹作家及作品:
夏衍:原名沈乃熙,號端先,浙江杭縣人。劇作家、電影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太陽社,是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主編《救亡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副刊。解放后,任全國文聯常務委員、文化部副部長等。曾寫過許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考驗》等話劇劇本,并把小說《祝福》《林家鋪子》等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
三、文章的結構把握:
段落、記敘、說明、議論
1—8(1—5)起床的情景(6—8)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
9—17(9—11)早餐的情景(12—17)分析包身工發展的原因
18—25(18—23)上工的情景(24—25)在中國的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
大的趨勢
26—33總結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
四、課文結構:
在了解課文結構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描寫包身工一天活動的段落,感受她們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A)分別朗讀1—4段,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這一場面描寫按什么順序著筆,下邊的分析哪一項不符合原文:
A、先寫打雜再寫包身工;B、先寫地下再寫樓上;C、先寫群體再寫個人;D、先寫環境再
寫人的活動(D)
2、試用一個詞概括穿拷綢衫褲的男子的形象。(兇惡)
3、用扼要的詞語概括一下這幾段中所描寫的包身工住宿的環境的特點。(地方窄,空氣濁)
4、分析描寫樓下包身工起床情況的這句話:“打呵欠……小便。”
(1)試用一個詞語概括句中所描寫的情況(亂哄哄)
(2)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住的地方太狹窄)
(3)這句話用了7個短語,這些短語按什么順序排列?產生怎樣的表達效果?(按起床時動作先后的順序排列,這一連串動作的記敘與描寫具體表現了的情況)
5、分析描寫樓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樓的句子“蓬頭、赤腳……”
(1)用一個短語概括這句子描寫的情況。(狼狽不堪)
(2)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綢衫的男子的威迫)
(3)“沖”這一動作表現了包身工當時怎樣的心態?(害怕)
(4)這句子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句話把描寫包身工起床后趕忙下來的短語放到主語前邊,突出了她們當時的狼狽相,更深刻地表現了她們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憐)
6、第二段最后兩句寫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覺的遲鈍,是一種怎樣的心態表現?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態的出現?
(表現了包身工長期受非人的折磨而變得麻木的心態)
7、1—4段和第5段都寫到包身工住的條件的惡劣,兩者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1—5段寫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紹惡劣的住宿條件,這是群像的描寫,寫的是“面”,作者還寫了群體中的個體即“點”。“點”寫的是誰?
(前面用敘述、描寫方式通過寫起床情況表現了住地的狹窄,空氣的污濁,后者用說明方式直接作介紹。前者形象、具體,使人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后者準確,使人有全面的了解。兩者結合給人較完整的認識。這樣寫法顯示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技巧的熟練);(十五六歲,沒有名字,手腳瘦得像蘆柴棒,被人叫作“蘆柴崐棒”的人)
B)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點”的描寫。請同學朗讀13—15段、21—23段,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1、作者在這里寫“蘆柴棒”受虐待是為了說明什么?
(目的在說明包身工沒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現她們受殘酷的壓迫。)
2、場面描寫著筆有輕有重,表現有主有次,14、15段的場面描寫重點是“蘆柴棒”的慘,打雜的“兇”,還是老板娘的*?(打雜的兇)
3、分析打雜的怎樣給“蘆柴棒”“醫”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寫打雜的虐待“蘆柴棒”的主要動詞找出來,體會它們的作用。
(摔、踢、潑三個詞表現了打雜的“兇”)
小結:這一段場面描寫用詞準確,文字緊湊,主次配合得很好。摔、踢、潑三個動作,一個兇似一個。“蘆柴棒”的“跳”使這個場面描寫達到了高潮,寒風的冷,“蘆柴棒”突然的跳,襯托了打雜的“兇”,突出了“蘆柴棒”受虐待的慘,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話既與上文“假病!老子給你醫!”相照應,又表現了她的殘酷,無人性,更顯出了“蘆柴棒”遭遇的悲慘,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發指。這一段“點”的描寫與“面”的描寫相配合,大大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4、選材要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點”的描寫,寫“小福子”受懲罰,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討論:
小福子為什么受懲罰?小福子受到什么懲罰?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懲罰?小福子受懲罰的時間有多長?
小結: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這話很能體現出她們悲慘的處境。文章對小福子受罰的敘述與描寫正體現了這一點。她只因為整好了爛紗沒有裝起這一點小事就遭打,“拿摩溫”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著墻壁站立,罰了兩個小時,趕不出一天的活,帶工老板又打她。此外還會被餓飯、吊起、關黑房子等懲罰。
小福子受罰的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受罰的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和時間長等特點,典型地表現了她們受壓迫的慘重。具體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課文的內容充分,典型突出的點上的材料使課文內容深刻鮮明。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C)全班朗讀26—33段,請同學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分析26段,并回答:
1、這一段是寫什么的?(是寫包身工的悲慘遭遇的)
2、這一段共有三句話,各從什么角度去表達這一段的中心?
(第一句從面上作概括的敘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寫,第三句舉典型人物作點上的描寫)
3、第一句開頭有六個短語,表述了豐富的內容,試指出每一個短語所指的內容:
“兩粥一飯”指:(惡劣的飲食)
“十二小時工作”指:(長時間的勞動)
“勞動強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役”指:(超經濟剝削)
“豬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條件惡劣)
“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指:(受壓迫的慘重)
4、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了什么表達作用?
(排比:加強了語勢,增強了感情色彩。反復: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使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提問:27、28段,29、30段各主要寫什么?(寫老板娘剝削包身工的狠心)
提問:主要寫什么?(以“蘆柴棒”為例,具體地揭露包身工受剝削的深)
小結:26—30段是課文第四部分的一個層次,作者作者從總體(面),從個體(點),又從反面寫老板的狠作反襯,揭示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第二課時
一、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是如何形成的?
6—8段由包工頭“招工”的實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實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發展的三個原因。
24—25以大量確鑿的數據闡明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實況。
19—23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脅和三大罰規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明確:文章用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動,使讀者對包身工的悲慘遭遇產生觸目驚心的形象認識。中間穿插的對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發展、趨勢等的說明、議論,又能使讀者對包身工制度獲得理性認識。
二、這種“吃人”的制度還會存在嗎?
學習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這幾段中作了怎樣的聯想,這些聯想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確: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聯想到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通過聯想把包身工和墨鴨比較,指出墨鴨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帶工老板,但船戶對墨鳴沒有怎么虐待,帶工老板卻殘酷壓迫包身工,連一點施與的溫情也沒有,強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壓迫的慘重,人不如禽的命運。
32段由包身工的處境聯想到16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指出20世紀的工人卻和16世紀的奴隸受著同樣慘無人道的待遇。
33段聯想到美國進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紀美國資產階級的話,既控訴了資本主義對包身工的剝削壓迫,又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新社會必然出現的信心。
2、“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為什么要用“飼養”這個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這一句中也用了“飼養”一詞,其作用與表達的感情有沒有不同?
明確:用“飼養”一詞是運用了比擬(擬物)的的修辭方法,這詞在兩句中作用和表達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資本家不把包身工當人,表現了作者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寫農民的貧困,無力撫養兒女,只能像飼養牲畜那樣對待他們,表現了作者同情。
3、第32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開頭連續用了五個“沒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處境的同情;又用“沒有……”和“有時是……”對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殘酷,野蠻,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怒。
4、“黑夜,靜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著什么?黎明象征著什么?用“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黑夜象征著舊社會,黎明象征著光明的新世界;“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對新社會出現的堅強信念。
小結:人吃人的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是我們得記住:要趕走帝國主義,要x人吃人的社會制度,人們的先人曾獻出了無數的眼淚、血汗與生命。幸福不是無代價可以得來的,我們要居安思危,懂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地來之不易的。為了今天的幸福,為了更幸福的將來:愛黨、愛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應該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
三、寫作特點:
1、選材精當,有感性地表現了包身工生活情況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議論,具體地統計數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況的材料,也有點上的反映個別典型的材料。
2、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3、結構安排恰當。
4、語言生動有力。
四、作業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在復雜記敘的過程中穿插說明、議論和抒情,既以問題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線索來組織材料的寫法
2.認識包身工制度的罪惡本質,激發學生憎恨舊社會,熱愛新社會,熱愛美好生活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本文的線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為組織材料的主線,以包身工制度的發展、趨向為副線;重點人物:蘆柴棒、小福子
2.難點:本文的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3.安排三課時
三、教學內容與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語:
同學們,今天咱們要講一個故事,一個真實的故事看看這人能壞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負的人能慘到什么程度上節課,同學們和薛老師一起學習了《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奧斯維辛集中營那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最悲慘的一幕,人間地獄,殺人工廠今天咱們要回顧的這段往事,那也是被稱為人間地獄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殘酷最野蠻的剝削制度70多年前,在中國上海的一些工廠里,有著這樣一些中國女工,他們沒有基本的人權,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對于工作他們根本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二、作者及時代背景簡介:
夏衍,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原名沈端先,現代劇作家,革命戲劇和電影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主要作品有《夏衍劇作集》等早年留學日本,1927年回國后從事文藝工作曾參加太陽社,是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主編《救亡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副刊解放后,任全國文聯常務委員、文化部副部長曾寫過許多作品,著名的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考驗》等話劇劇本,并把小說《祝福》《林家鋪子》等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 參看夏衍《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
【寫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經過幾個月的調查研究、實際考察之后寫出來的1936年春發表在《光明》(左聯機關刊物、沈起予主編)的創刊號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戰爭以前這一個時期國統區的黑暗那時中國農村在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下日益破產,加上地主的剝削,農民生活極為痛苦靠近上海的蘇北地區,每年有大批無法生活的農家婦女被誘騙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不斷高漲,上海工人運動十分活躍日本資本家為了避免罷工的威脅,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來代替普通的自由勞動者這篇文章針對帝國主義這種殘暴掠奪進行了有力地揭發和嚴厲的抨擊,它對于動員人民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起了一定的作用
三、【體裁:關于報告文學】:
《包身工》屬于報告文學(同類題材有初中的《地質之光》、《誰是最可愛的人》) 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的總稱,是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它是一種直接取材于現實生活中有典型意義的真人真事,經過適當的藝術加工,迅速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品種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因為它是“報告”,就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為它是“文學”,就要求反映出來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許一定的藝術加工
“報告文學”的特點:新聞性、文學性、政論性
四、感知文章內容,劃分文章結構。
(一)字詞正音、詞語補釋:
蠕動(rú) 拎著(līng) 弄堂(lòng) 玀luó 賺(zhuàn) 抹(mā) 嘈(cáo) 執拗(niù) 簿子(bù) 秈米(xiān) 萵苣(wō jù) 揩地板(kāi) 搽粉(chá) 蹣跚(pán shān) 皮輥(gǔn) 諂媚(chǎn) 骷髏(kū lóu) 噩夢(è) 怔住(zhèng) 錠子(dìng)
烘①hōng象聲詞,形容許多人大笑聲或喧嘩聲;許多人同時發出聲音(哄動、哄傳)
②hǒng哄騙、哄逗
③hòng吵鬧、開玩笑(起哄、一哄而散)
說①shuō用話來表達意思(說話)
②shuì用話勸說使人聽從自己的意見(游說)
生殺予奪:指反動統治者掌握了生死、賞罰大權(生:讓活;殺:叫人死;予:給;奪:掠奪)
橫七豎八:有橫有豎,雜亂無章。
三差兩錯:指意外可能發生的錯誤(差、錯:錯誤)。
【不假思索】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二)結合文章內容解題,什么是包身工 ,對課文的811段和35段的信息進行分析和篩選。
問題1:包身工的來歷怎樣,或者說包身工原來的身份是什么?
明確:來歷:貧困農家女(貧窮困苦,無路可走)
問題2:他們是怎么直接淪為包身工的?
明確:直接原因:騙訂包身契(供給住食,介紹工作)
問題3:包身工的實質是什么?
明確:實質:賺錢機器(失去自由,勞無所得)
問題4.包身工的命運怎樣?
明確:命運:極其悲慘
(副板書):時 間:20世紀30年代
地 點:上海東洋紗廠
來 歷:貧困農家女
直接原因:騙訂包身契
實 質:賺錢機器
命 運:極其悲慘
通過對以上信息的總結:包身工是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在上海的東洋紗廠等外國工廠里為外國人做事的一些女工他們原本是一些貧窮困苦、無路可走的農村女孩,因為被誘騙而簽訂了包身契,失去自由,勞無所得,淪為賺錢的機器,命運極其悲慘
(三)感知文章內容,劃分文章結構
(1)先討論:哪些段落是記敘部分?記敘部分寫了幾個生活場景?
明確:
(1-5自然段)寫包身上清晨起身的情景,并說明惡劣的住宿條件。
(9-11自然段)寫包身工早餐的情景。
(18-23自然段)寫包身工勞動的情景。
(26-30自然段)以“蘆柴棒”為例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2)接著討論:課文哪些段落是說明和議論部分?這些部分寫了哪些具體內容?
明確:(6-8自然段)是說明部分,補述包身工的來歷、身份。
(12-17自然段)是說明、議論部分,插述日本廠家之所以特別愿意大量雇傭包身工的原因。
(24-25自然段)是說明部分,插敘日本大財閥三井系三十年資本迅速膨大的事實和日本紗廠雇傭包身工的數量。
(31-33自然段)是議論部分,揭示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結局。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為主線,以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為副線,兩條線索交互結合,脈絡分明。
【文章結構劃分為】:
第一部分(1─8):記敘包身工悲慘的日常生活和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會原因。
第二部分(917):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論及包身工制度的發展。
第三部分(18─25):記敘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
第四部分(26─33):沉痛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并指出黎明即將到來──全文的總結。
五、課文內容具體分析。
(一)、全班同學朗讀1-4段。
(1)這一場面描寫按什么順序著筆?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什么信息?
明確: 先寫打雜再寫包身工; 先寫地下再寫樓上;先寫群體再寫個人。
(2)試用一個詞概括穿拷綢衫褲的男子的形象——(兇惡)。
(3)用扼要的詞語概括一下這幾段中所描寫的包身工住宿的環境的特點。
——地方狹窄、空氣污濁。
(4)從那里可以看到這種特點?
提示:樓下包身工起床情況的這句話:“打呵欠,嘆氣,叫喊,找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
a 試用一個詞語概括句中所描寫的情況(亂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住的地方太狹窄)
c 這句話用了7個短語,這些短語按什么順序排列?產生怎樣的表達效果?
(按起床時動作先后的順序排列,這一連串動作的記敘與描寫具體表現了騷亂的情況)
(5)分析描寫樓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樓的句子:“蓬頭,赤腳,一邊扣著鈕扣,幾個還沒睡醒的‘懶蟲’從樓上沖下來了”
a 用一個短語概括這句子描寫的情況(狼狽不堪)。
b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綢衫褲男子的威迫)。
c “沖”這一動作表現了包身工當時怎樣的心態?
——提示:興奮?害怕?沖動?還是魯莽?正確答案應是:害怕
d 這句子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句話把描寫包身工起床后趕忙下來的短語放到主語前邊,突出了她們當時的狼狽相,更深刻地表現了她們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憐
(6)第2段最后兩句寫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覺的遲鈍,是一種怎樣的心態表現? 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態的出現?
——這一細節讓人內心震撼,這些女工大都是年輕的姑娘,愛美、自尊這都是天性,然而就在包身工制度的控制下,她們根本無法維持自身的生命,她們每日在死亡的邊界上掙扎,性命難保,又何談自尊、自愛,她們在這種非人的摧殘下,也被扼殺了人性這表現了包身工長久受非人的折磨而變得麻木的心態起床時間:四點一刻(早);居住壞境:擠、差、臟、亂;工人狀態:精神麻木
可歸納為:惡劣的居住條件。
(7)1-4段和第5段都寫到包身工住的條件的惡劣,兩者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前面用敘述、描寫方式通過寫起床情況表現了住地的狹窄,空氣的污濁,后者用說明方式直接作介紹前者形象、具體,使人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后者準確,使人有全面的了解兩者結合給人較完整的認識這樣寫法顯示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技巧的熟練)
第二課時。
(一) 導語。
可以結合大家吃飯的情景或打工吃飯的情景導入上節課我們感知了文章內容,并分析了文章第一部分,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它們生存環境的惡劣,那么為給自己帶來利潤,帶工老板們又會給她們什么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二、具體分析文章第二部分。
請一個同學朗讀13-15段,大家一齊思考討論下邊的問題:
思考問題1、包身工們吃的是什么,這又說明了什么?
——見課文,這說明她不僅居住環境差,而且飲食質量差、數量少,環境差可歸納為:飲食惡劣
問題2:如何理解“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是呀,與那些用鍋巴、豬食沖上冷水作為早飯的帶工老板們比起來,這些肯到市場收集菜葉,給包身工們吃菜的老板真可算是“慈祥”的非同一般了這“慈祥”一詞將包身工所受的非人的待遇盡言到極點 “慈祥”這, 個褒義詞,在這句中轉為貶義了,這說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來好像是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實質上卻是心懷鬼胎,為了從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潤“佳肴”本是褒義詞,指美味可口的魚肉等葷菜從菜場上收集來的菜葉當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稱為“佳肴”,變褒為貶,反襯出包身工粥菜之難得及質量之粗,暗含諷刺的意味。
問題3、如此生存條件,那么如果生病了又會怎么辦呢?在此作者是如何寫的?
——在此作者在這里借寫“蘆柴棒”受虐待來寫,有一位包身工,咱們不知道她的真實姓名,只知道她十五六歲,有一個外號叫“蘆柴棒”,她為什么會叫 “蘆柴棒”,那是因為她瘦得像蘆棒梗一樣就是這樣一位女孩,當她生病時,會得到怎樣的“醫治”?
(1) 場面描寫著筆有輕重,表現有主次,14、15段的場面描寫表達的重點是“蘆柴棒”的慘,“打雜的”兇,還是老板娘的奸?
——“打雜的”兇。
(2) 分析打雜的怎樣給“蘆柴棒”“醫”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寫打雜的虐待“蘆柴棒”的主要動詞找出來,體會它們的作用
——抓、摔、踢、潑表現了“打雜的”兇狠。
(3) 有一個動詞是描寫“蘆柴棒”的,是哪一個?
明確:跳
身體沒力,卻能跳起來強烈的對比使這個場面描寫達到了高潮,寒風的冷,突然的跳,襯托了打雜的“兇”,突出了“蘆柴棒”受虐待的慘,據說那是因為“蘆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腳趾這是含著眼淚在控訴! 作者用“畫外音”的方式,點出了蘆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憐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話既與上文“假病!老子給你醫!”相照應,又表現了她的殘酷,無人性,更顯出了“蘆柴棒”遭遇的悲慘短短的一段文字讀來催人淚下,使人發指這一段“點”的描寫與“面”的描寫相配合,大大豐富文章的內容,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4) 同學們想想這些吃人的家伙為什么要這樣給她“醫”病?
明確:她們每天的工資就是老板的利潤,所以即使在生病的時候,老板也會很可靠地替廠家服務,用拳頭、棍棒或者冷水來強制她們去做工作 短短的一段文字把資本家及其走狗慘無人道的剝削制度揭露得淋漓盡致作者帶著強烈憤慨的心情向人世間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惡“蘆柴棒‘露骨’的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足趾這是作者含著眼淚在控訴!“這樣的情況每個包身工都會遭遇到”“這只是常有例子的一個”:點出了蘆柴棒遭遇的普遍性和包身工的可憐
5作者在這里寫“蘆柴棒”受虐待是為了說明什么?
——目的在說明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現她們受殘酷的壓迫。
三、具體分析第三部分。
1、任何時候都要工作,那么在工作時又會遇到什么情況如果說上面是借蘆柴棒的事來反映的,那么這里是借誰來反映的——寫“小福子”受懲罰,大家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思考、討論:
問題1:小福子為什么受懲罰? ——明確:整好的爛紗沒有裝起
問題2:小福子受到什么懲罰?——明確:毆打、頂皮帶盤心子
問題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懲罰? ——明確:拿莫溫、東洋婆、帶工老板
問題4:小福子受懲罰的時間有多長? ——明確:兩個小時以上
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這話很能表現出她們悲慘的處境文章對小福子受罰的敘述與描寫正體現了這一點她只因為整好了的爛紗沒有裝起這一點小事就遭打,“拿摩溫”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著墻壁站立,罰了兩小時,趕不出一天的活,帶工老板又打她此外還會被餓飯、吊起、關黑房間等懲罰小福子受罰的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受罰的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和時間長等特點,典型地表現了她們受壓迫的慘重具體而又深刻地揭露了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相勾結,任意凌辱工人的罪行可以看出中外剝削者兇殘的面目
2、總之包身工過的是什么樣的日了呢?這里作者在第35節做了總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A)內容分析
——“兩粥一飯”指:——(惡劣的飲食);“十二小時工作”指:——(長時間的勞動);“勞動強化”指:——(沉重的工作);“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役”指:——(超經濟剝削);“豬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條件惡劣);“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指:——(受壓迫的慘重)
(B)、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了什么表達作用?
——排比:加強了語勢,增強了感情色彩反復: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使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這段話,作者先從六個方面總結了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接著,連用兩個“還是”指出她們不能不做工;通過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況,形象地說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勞動,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罪惡制度的憤慨和對包身工寄予的關切與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間
2、如此惡劣的生存環境,這些人為什么要到這里來呢,實在不行我換場,行嗎?
提示:包身工制度的產生 原因為:
①、歷史原因:在帝國主義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下,農村破產,特別是災荒后貧苦農民無法維持生活,只好讓兒女到上海當包身工
②、直接原因:帶工老板用欺騙的方式讓讓那些無路可走的女孩簽訂包身契,從而淪為包身工。
③ 、一旦成為包身工,那就會被迫勞動,沒有任何自由通過文中二個細節:搜身、寫家信被打可以看出。
問題2:這些東洋廠為什么會雇傭包身工?
明確:歷史原因:九·一八事變以后,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國人民的抗日情緒不斷高漲,上海工人運動十分活躍日本資本家為了避免罷工的威脅,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來代替普通的自由勞動者
根本原因:三個原因:可靠(身體屬于帶工老板,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罐裝的勞動力,與外界隔絕,不受外界工潮的影響)、價廉(工資不及同類男工的三分之一)
總之,“有什么的需求就會產生什么樣的市場”這種需求又促進包身工制度的發展。
3、這種制度給廠家帶來了什么呢?
明確:由于吸收了廉價勞動力的滋養,在中國的東洋廠飛躍地龐大了通過1902年與1932年數據對比,來看日本紗廠的發展,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由一個廠,不到兩萬綻子,發展到有六個紗廠、五個布廠,25萬個綻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
4、由此,作者想到了美國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書上說過,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這樣聯想,日本紗廠的每一個綻子上面都附托著一個中國奴隸的冤魂! 如何理解這句話。
含義是:資本家的利潤,都是依靠殘酷剝削工人得來的表達了作者極為悲憤的思想感情這一層從正面點明了包身工制度是帝國主義國家對生產落后國家一種最殘酷、最野蠻的剝削,歸結到本文的主題
四、結束語。
今天,通過蘆柴棒和小福子的故事,我們對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過對包身工制度的分析,我們也了解了包身工產生、發展到龐大的過程包身工制度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溫床上,受到國民黨政府“特殊優惠”的保護,伴隨中國農村經濟衰敗生長出來的一顆毒瘤對于這樣一顆毒瘤,作者表達了極大的憎恨和憤怒的控拆,他是怎樣詛咒這種罪惡制度的,包身工最后的命運會怎么樣?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4
《包身工》正是一篇早期的非常優秀的報告文學。下面是關于《包身工》的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借鑒!
《包身工》說課稿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高一語文第四單元的第二課。第四單元主要學習新聞與報告文學。《包身工》正是一篇早期的非常優秀的報告文學。學習報告文學要聯系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學習敘事寫人的技巧,培養關注社會的意識。
二、說學情
對于高中的學生來說,了解什么是報告文學以及它有什么特點是必要的。這對于理順《包身工》這篇報告文學的思路和欣賞它的特色也是幫助的。
三、說教學設計
1、在詳細解讀《包身工》之前,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報告文學還有它的特點,教學設計主要圍繞其兩個主要特點展開。
2、重點放在幫助學生理順文章的線索。
3、難點在幫助學生領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以及體會作者的感情評價。主要采用講讀法,提問法。分為兩個課時,第一個課時主要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線索,歸納大意,體會報告文學其新聞性的一面,并為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做鋪墊。第二個課時主要就作者的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做進一步的分析,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的強烈情感,讓學生體會報告文學其文學性的一面。
四、說教學步驟(主要針對第一課時)
1、導入初中學過《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一篇報告文學。由此引出什么是報告文學還有它的特點。關鍵字:新聞性(真實,信息)、文學性(藝術方法,藝術形象,感情)。
2、檢查預習請同學對幾個字注音:弄lòng堂 游說shuì 輥gǔn讓學生說說作者為大家提供了怎樣的信息材料,理清線索。
提示:新聞背景和新聞材料,三個場景
3、重點分析第三段對包身工起床的描述,圍繞“遲鈍”,整體速寫,層層推進,很快地騷動起來——動作機械打呵欠,嘆氣,尋衣服——心靈疲憊胡亂踏在別人身上,叫喊——身體踐踏離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小便——自尊掃地 板書〔注〕繳交作業時,請同時提交一份電子文本給任課教師。說課過程和內容〔包括說教材、說學情、說目標(含重點難點)、說方法、說程序、說媒體等〕 說課輔助手段
4、分層掌握概括三個場景所要表達的關鍵內容,來進一步了解包身工的生活情況。從面積、空氣等方面反映住宿條件——囚牢不如;從質、量、環境等方面反映飲食條件——豬狗不如;從時間、環境、管理方式、工資等方面反映勞動條件——牛馬不如。
5、點面結合以“蘆柴棒”和小福子為典型。點面結合、記敘議論說明相結合、電影分鏡頭式敘述方法6、布置作業從宏觀上看,作者用點面結合、電影分鏡頭式的寫作手法,那么從微觀上,我們之所有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卻是因為文章中出色的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特別是其中的修辭手法,請同學找出來,說說表達效果。朗讀最后三段,思考作者要表達的情感。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學習綜合多種表達方式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觸發學生的真實感受以思考這一事件
教學難點:
講解時不失時機地觸發學生的思考
學情分析:
要讓學生從現實再回到那個黑暗的時代去感受殘酷這本身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它有賴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是否能從中受到感染。
板書設計:
10包身工
夏衍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點一刻:起床
四點半后:吃飯
五點鐘:上工
下午五點(可能):收工
教學程序:
教學內容及活動:
一
1板書課題和作者,進而指出課文的作者夏衍
2在新中國的報告文學史上,曾經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
板書: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徐遲《哥德巴赫的猜想》
注:簡介這兩篇作品的內容。
二在考慮本文的導語的時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這個詞匯。
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語言給學生以最具有沖擊力的感受,以促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其實,這里,學生有的已經不僅僅是興趣了,可能吸引他們的是那種具有震撼色彩的畫面以及動情的講解。
因此,本文的前四自然段將是最好的導語。
三在結束了作為導語的前四段的講解之后,學生的狀態可能已經比較激憤。這時,可以不失時機地提出如下問題:
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們的生活狀態為什么如此的惡劣?(以上問題可以先讓學生提出。教師可以引導以及啟發。目的是為了引起下文)
四(一)學生自瀆5-8自然段。思考:
1這幾個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何區別?
2試概括這幾個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設計小題目:選擇5-8自然段的正確結構示意圖
A5/6/78
B5/67/8
C56/78
(二)針對5-8段中的重要內容作針對性的講解。主要是圍繞學生對段意的概括的基礎之上的。
可講內容:
1關于包身工的居住環境,聯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條件。
2關于帶工如何到鄉下去騙小姑娘的情形。
3關于帶工賺錢的血腥,昧良心。
五彈性安排:
1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再講9-11段。
2時間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布置作業。
A寫出你對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產生這一情形的原因。(字數不少于800)
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處理。交上來。
六在以上基礎上,如時間尚有剩余,則安排一個小結。(可以讓學生來)
學生活動:
一在聽講的同時作一些必要的摘記
二接受情感的震動,促發進一步的思考
三思索,提出問題,說出講前四段的直接感受。
四自讀5-8自然段,思考問題。
五完成小練習。
六聽講。隨興的課堂交流。
七學生的小結是一個值得注意的活動。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6
《包身工》是一篇優秀的報告文學。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本課的語言運用和寫作方法,并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必須對教材有較為深入的鉆研,抓住文章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清楚、準確地進行分析和講解。因為學生只有真正理解了文章的某些特點,才能較好地去學習和模仿。
一、本文在組織材料方面的特點
“逐層深入”,“連貫有序”,“恰當穿插”,是這篇文章在組織材料上的特點。文章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從開始到“毆打之外還有餓飯、吊起、關黑房間等等方法”;第二部分從“在一種特殊的優惠的保護之下”到“直到被榨完殘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為止”;第三部分從“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至結尾。第一部分是通過對包身工這種帝國主義與封建勢力互相勾結而形成的特殊的剝削形式的介紹,著重描繪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并說明這種制度產生的社會根源。第二部分是從本質上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寫在這種剝削制度下,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包身工成分的激劇增加以及包身工們可悲的命運。第三部分抒發作者極度的憤懣之情,對統治者進行抨擊和警告,堅信黎明必定到來。總之,第一部分著重在介紹包身工制度;第二部分著重在揭露包身工制度;第三部分著重在抨擊包身工制度。這就體現了結構上“逐層深入”的特點。
說“連貫有序”,主要指時間的連貫性,這突出地反映在文章第一部分里。在這一部分,作者按時間的推移,有次序、有重點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文章開始,作者首先指明“四點一刻”這個具體時間。然后,重點寫包身工們被吆喝著起身的情景,分樓上、樓下兩處來介紹,側重寫住的方面。第二層指明的時間是“四點半”,寫了包身工們早上吃粥的情景,側重在吃的方面。第三層從“五點鐘”寫起,寫了包身工進廠上工的情景,側重在勞動方面。這樣,這一部分內容,就以時間劃線,自然地形成了三個層次,條理顯得很分明。作者這樣明晰而連貫地標明時間,也是對包身工剝削制度有力的揭露和控訴。看,這些包身工在“天還沒亮”時就得起身,從起身到上工,中間僅僅四十五分鐘,因而起身后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才“沖”下樓去,“擠”在自來水龍頭邊,才“一窩蜂地擠攏來”吃粥……,這就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包身工們確實是一群被野蠻管制著的奴隸。總之,這一部分內容,每一層都以具體的時間為開端;時間,成了貫穿這一部分內容的線索。因此,它使文章內容廣泛而不零散,豐富而不雜亂,篇幅較長而開闔自如,給人以集中、緊湊之感。
說“穿插恰當”,是指文章第一部分里作者不僅寫了在早上一段時間里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同時還著重寫了包身工們“被欺騙”、“受壓榨”、“遭迫害”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三個方面的內容,是作者寫包身工日常悲慘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補充,而在寫法上又做到了有機而緊密的結合,這就是結構上穿插的特點。如,寫四點一刻被罵做“豬玀”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們正式的名稱卻是包身工”一句作為過渡,寫這些鄉下姑娘是如何被帶工老板騙到城里來的。在介紹了四點半鐘包身工們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價的機器”來銜接,引出了包身工大量出現的原因,對包身工受剝削、受壓榨的情況做了具體、詳細的介紹。在寫了五點鐘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后,由對惡劣的勞動條件的說明,自然地寫出了包身工慘遭辱罵、毒打、受盡迫害的情況。作者這樣的穿插,使內容有近有遠;有一天的具體描述,有對日常的概括介紹;有生活現象,有社會本質。使讀者透過一幅幅悲慘的畫面,從生活的縱深處看到了包身工制度血淋淋的罪惡。
二、本文在選擇材料方面的特點
讀過《包身工》,人們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許多內容使人久久難以忘卻。為什么能有這樣的效果呢?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選擇材料方面注意了典型化,這主要體現在:
1、典型人物。文章中,作者對包身工們做了許多“面”上的概括介紹,但為了使讀者對包身工制度的野蠻和殘酷有更形象的了解,就從上海楊樹浦福臨路東洋紗廠工房區域內二千個左右的包身工中,選擇了“蘆柴棒”這個人物作典型,并以對她的描寫貫穿全文。作者先后對她做了三次較為集中的介紹。第一次,由老板呼喊她的名字而寫出她那“手腳瘦得象蘆柴棒一樣”的外形;第二次寫“蘆柴棒”病倒了,盡管她的病是急性的重傷風,盡管“她很見機地將身體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縮做一團,盡可能地不占屋子的地位”,盡管她啞著喉嚨,無力地做著手勢,請求打雜的憐憫,盡管是在冬天一個刮著寒風的很冷的清晨,但是,由是“生病躺著休息的例子是不能開的”,所以打雜的抓住她的頭發,狠命地把她提起來往地上摔,接二連三地用腳踢她,最后又用冷水潑在她的頭上……這是因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她們每天的工資就是老板的利潤”,所以,即使在她們生病的時候,老板也要用各種毒辣的手段來強制她們做工。第三次寫“蘆柴棒”身體瘦的象骷髏一樣,甚至連“抄身婆”都不愿意用手去接觸她的身體,即使這樣,老板也決不放她回去。“寧愿賠棺材,要她做到死”,接下去,作者又作了這樣的說明:“‘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錢三角二分做平均,兩年來帶工老板從她身上實際已經收入了二百三十塊錢了!”蘆柴棒是包身工中的一個典型人物。我們從蘆柴棒瘦小的軀體上看到的是每一個包身工的可憐形象;蘆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一切包身工經常受到的虐待和污辱的剪影;老板要蘆柴棒“做到死”,這便是包身工們最終都不可逃脫的厄運,這最后一段說明文字,則是包身工受剝削的真實記錄。正是因為老板這樣的榨骨吸髓,包身工才成為“骷髏一樣”的蘆柴棒。這里,作者雖然只寫的是一個蘆柴棒,但讀者看到的卻是成百上千個蘆柴棒。
2、典型事例。文章中許多地方,都是在對一般情況做了介紹之后,作者又舉出典型的事例,做進一步的說明。這些典型的事例,都更真實、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質,使點與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如作者描寫包身工們早上只準吃一碗粥的情形時寫道:“添粥的機會,除去特殊的日子,比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發工錢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難有的”。為了更具體、更深刻地揭露老板對包身工的殘酷剝削,作者接著這樣寫:“輪著擦地板或倒馬桶的,常常連一碗也盛不到。洋鉛桶空了,輪不到盛第一碗的還捧著一只空碗。于是老板娘拿起鉛桶到鍋子里去刮一下鍋巴、殘粥,再到自來水龍頭邊去沖上一些冷水,用她那剛梳過頭的油手攪拌下,氣烘烘地放在這些廉價的‘機器’們前面。”有了后面這個典型的事例,包身工過的那種非人的生活狀況,就更加充分地反映出來了。又如,在寫為了賺錢,“于是帶工頭不加思索地愛上了毆打這辦法”之后,就寫了小福子被毆打、受處罰的情況。有了這個典型的事例,帝國主義如何同中國的封建勢力相勾結,對中國工人進行欺凌壓榨的情況,就清楚地表現出來了。
3、典型場面。文章對包身工制度的揭露,對工人悲慘遭遇的反映,除去靠概括地敘述、說明之外,還選擇了一些典型的場面。這些場面,一般都是在一個特定的環境里,圍繞著一個中心人物,表現其他眾多人物的活動。如文章開始,作者簡明地指出了時間、地點之后,就描寫一個穿著和時節不相稱的拷綢衫褲的男子在大聲地呼喊,接下去就寫了在“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這個環境中,包身工們的各種活動,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當地的情景。看到這種情景,會使人們感到,包身工們過的真是“豬一般的生活”。又如,對包身工制度的形成也是通過帶工到鄉下“游說”的場面,形象地加以表現的。讀了這部分,我們既看到了帶工的如何花言巧語地進行欺騙,又仿佛看到了那些極端痛苦、走投無路的農民們在認真地聽著,在動心地思索,最后忍痛畫押簽字,把親生的女兒賣給了帶工的騙子。
4、典型細節。作者在表現包身工悲慘生活的時候,選擇了許多典型的細節。有了這些細節描寫,就會使讀者如同置身于那樣的環境之中,感受會是豐富、具體和真實的。特別是文章里的一些場面,基本上都是通過一系列典型的細節而鋪展開的。象“打呵欠”,“嘆氣”,“叫喊”,“找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等等都是一些細節。作者把這些細節連綴起來,就畫出了包身工們起床時的場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惡。又如,寫“蘆柴棒”著急地要將大鍋子里的稀飯燒滾,作者并沒有進行詳盡的描寫,只選擇了這樣一個細節:“倒冒出來的青煙引起了她一陣猛烈的咳嗽”。從這個細節,人們會引起許多聯想,引起對包身工們深切的同情。
5、數據使用。數據,是論說文中常使用的一種論證材料。在這篇文章里,作者為了更有力地揭露包身工這種剝削制度的罪惡,也多次地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很有說服力的數據。包身工居住的條件是十分惡劣的,為了具體地說明這一點,就列舉了這樣的數據:“每邊八排,每排五戶,一共是八十戶一樓一底的房屋,每間工房的樓上樓下,平均住宿三十多個人”。為了說明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膨大的情況,列出了這樣的數字:“一九○二年,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的資本收買大純紗廠而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后,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五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為了說明工人中包身工比例相當驚人,作者列舉了這樣一些數字:“楊樹浦某廠的條了車間三十二個女工里面,就有二十四個包身工。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小的約數百分之五十計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廠的四萬八千工人里面,替廠家和帶工頭二重服務的包身工總在二萬四千人以上。”這些數據,都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三、語言特點
《包身工》在語言上也是有其特色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看出:
1、飽含感情。作者對罪惡的包身工制度的無比憤懣的感情和對包身工們的深切的同情,在文章中都表現得十分強烈。作者的這種感情不僅會深深地感染讀者,也使文章的主題思想更鮮明地突出出來。作者這種感情的表達采取了多種形式,有時是反映在敘述中,如直呼工頭、老板為“流氓”、“野獸”。有時是通過一些反問、反語,含蓄地表達感情,如“粥菜?這是不可能有的。有幾個‘慈詳’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有時則是在議論中直抒胸臆。這當中,有的是運用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來表達,如“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還是工作,手腳象蘆柴棒一般的瘦,身體象弓一般的彎,面色象死人一般的慘,咳著,喘著,淌著冷汗,還是被壓迫著做工”。有的地方是運用比較襯托的手法,對包身工制度進行入木三分的揭露,表達出作者深沉的又是不可遏制的憤怒感情:“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時候看到過的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了。和烏鴉很相象的那種怪樣子的墨鴨,整排地停在船上,它們的腳是用繩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魚,起水的時候,船戶就在它的頸子上輕輕地一擠,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鴨整天地捕魚,賣魚得錢的卻是養墨鴨的船戶。但是,從我們孩子的眼里看來船戶對墨鴨并沒有怎樣虐待,而現在,將這種關系移到人和人的中間,便連這一點施與的溫情也已經不存在了!”這里,作者將墨鴨與包身工做了比較,包身工的命運比起墨鴨來,還要不如,還要凄慘。有的地方是運用對照聯想的方式,對統治者提出警告,直接表明自己的看法。如:“美國的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書上說過,美國鐵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這樣聯想,日本紗廠的每一個錠子上面都附托著一個中國奴隸的冤魂!”“黑夜,靜寂得象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樣的聯想對照,無論是對統治階級的揭露,還是抒發作者的感情,都顯得更加深刻和有力!
2、形象生動。語言的形象,特別表現在文章比喻句的運用上。“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被罵做‘豬玀’的人”,工房是這樣窄小,人是這樣擁擠,該怎樣形容起床時的情景呢?作者用了這樣一個比喻句:“象被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被分隔開的工房是什么樣子呢?作者比喻成“鴿籠一般”。工房區域被紅磚嚴密地封鎖著,工人永遠沒有與外面人接觸的機會,對這種情況,作者就用“紅磚罐頭”來概括。這些比喻,都是十分形象,耐人尋味的。此外,“帶工老板就好象趕雞鴨一般把一大群沒鎖鏈的奴隸趕出來”、“野獸一般的拿摩溫”、“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血肉造成的機器”等等都是通過形象的語言,表現了深刻的含義。語言的生動,特別表現在對帶工的老板、老板娘等人的刻畫上。請看下面這一段對帶工老板語言的描寫:“還用說?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魚肉葷腥。一個月休息兩天,我們帶著到馬路上去玩耍。嘿,幾十層樓的高房子,兩層樓的汽車,各種各樣好看好用的外國東西……老鄉!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見識一下啊!──做滿三年,以后賺的錢就歸你啦!我們是同鄉,有交情。──交給我帶去,有什么三差兩錯,我還能回家鄉嗎?”又是反問,又是呼喚,又是敘說,帶工老板當時的神態、語氣表現得維紗維肖。先是從住、吃、玩、用等方面進行引誘,進而用他所認為的人生“目的”來迷惑,緊接著再用金錢進行欺騙,最后則是用“同鄉”、“交情”來做保證。一個花言巧語、口蜜腹劍的騙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3、簡潔準確。在文章里,作者常將很充實、很豐富、一般需用幾個句子來說明的內容,在一句話里加以表現,語言簡潔而準確。比如,在一些句子里,作者將中心詞前面安排上一個含有一定意義的定語部分。從全文看,這樣的“定語”,大體顯示了這樣幾種作用:
⑴ 介紹情況。如:“長方形的用紅磚墻嚴密地封鎖著的工房區域”,這句話的定語部分對工房區域的形狀及被封鎖的情況做了說明。⑵ 表明特征。如:“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這句話的定語部分,將帶工老板的本質及性格特征鮮明地突出出來。
⑶ 反映心理。如:“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這句話的定語部分,顯示了那些貧苦農民痛苦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的心理狀態。
⑷ 構成對比。如:“……住著二千個左右衣服破爛而專替別人制造紗布的‘豬玀’,這句話的定語部分,對極不公平、極不合理的社會現象通過對比加以揭露。
⑸ 說明狀態。如:“有的用斷了齒的木梳梳理緊貼在頭發里的棉絮”,是怎樣的木梳,怎樣的棉絮,在定語部分里做了具體的說明、交代。
⑹ 補充交代。如:“晚上倒掛在墻壁上的兩張飯桌放下來了”,經這樣一說,我們就知道了這張用來吃粥的桌子,每晚還要倒掛在墻壁上,以騰出睡覺的地方,這就加深了人們對工房擁擠、窄小的印象。
以上列舉的這些定語,都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簡潔而準確地表達了文章的思想內容,起到了揭示主題的作用。
四、表達方式的特點
我們通常說的表達方式,主要有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在《包身工》里,這幾種表達方式,作者根據內容的需要,靈活地加以運用。文章從描寫包身工們起床的情景開始。然后就以說明的方式對工房區域做了介紹。接下去就寫了包身工制度的形成。這一部分,有描寫,有說明。在描寫了包身工早上吃粥的情景之后,就從三個方面介紹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原因。第一方面,主要采用描寫的方式,第二、三方面,基本上是說明和議論。在簡潔地描寫了包身工上工的情景后,作者先用議論的方式概括說明包身工們的遭遇,然后又以敘述、描寫的方式做具體介紹。在直接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本質時,先是用說明的方式,而后又進行敘述和描寫。而在描述中又夾以說明。文章的最后是議論中抒情。全文就是這樣時而敘述,時而描寫,時而議論,時而說明,根據表達中心的需要靈活地加以使用,將幾種表達方式,熔于一爐。
五、教學建議
1、對上述提出來的文章特點,不一定對學生一一進行講解,可以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加以選擇,有重點地進行分析、介紹。
2、可以安排一些練習:
⑴ 分析結構的練習。搞清文章的結構,對理解文章的內容十分重要,教師要設法引導學生首先列出文章的段落提綱,即將全文劃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按時間劃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里,又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包身工早上的生活,其二是對形成包身工制度的社會根源的表述。第二部分又有三個內容: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包身工成分的激劇增加和包身工的悲慘命運。這項練習內容,可以作為預習作業,也可以在教師講過之后,由學生進行歸納。
⑵ 語言方面的練習。根據文章的特點,可以做三種類型的練習:
① 教師提出一些簡單的句子,讓學生充實定語,使內容豐富起來,學習本文語言簡潔、準確的特點。
② 對文章中的一些比喻句進行分析,指出意義和感情。另外,教師可提出幾個比喻句中的“本體”,讓學生填上“喻體”,并指出比喻的作用,理解和學習本文語言形象的特點。
③ 寫一至二段人物的談話,生動地表現出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來,學習本文語言生動的特點。
⑶ 寫作方面的練習:
① 短文練習。讓學生寫一段話或是一個片斷,學習文章某一部分里或是體現在全文中的一個寫法。如,可以讓學生通過一連串的細節描寫寫出一個場面;通過一些具體數字說明一個問題;對一個問題展開議論,在議論中抒發強烈感情等等。
② 作文練習。在一次命題的作文里,讓學生學習課文里一個突出的寫作特點。比如,可以在《記一次體育運動會》或是其它作文里,讓學生學習《包身工》組織材料的特點,按時間順序,集中地寫出幾個動人場面,在每個場面之后,插入一些需要介紹、說明的其它材料。這樣寫出來,就會象《包身工》那樣條理既分明,內容豐富,手法上也有變化。
③ 反復修改,多次練寫。如果想讓學生多掌握一些課文中的寫法,就可以結合文章組織材料的特點,讓學生作文,學習這個特點。結合選擇材料的特點,讓學生對第一次的作文進行修改,注意材料的典型化問題;結合文章表達方式及語言的特點。讓學生對第二次作文再進行修改,學習課文運用語言和多種表達方式的特點。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對課文不斷認識、反復修改自己習作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理解本文選材和結構的特點: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動作為記敘主線,穿插有關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的說明和議論,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表現主題。
2.學習本文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以及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3.體會本文語言的形象、鮮明及句式豐富多變的特點。
4.認識包身工制度的罪惡,認識帝國主義及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激發學生對包身工的同情,對剝削壓迫者的仇恨。
教學設想
本課教學以自讀討論為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通過教給方法、提示、引導,達到提高學生自讀能力的目的。
1.布置預習,要求學生課前閱讀“預習提示”,分析提示要點;閱讀全文,按下面的提示進行思考,理清全文脈絡,理解全文內容。
①給課文劃分層次。(培養分析能力)
②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課后“思考和練習”的要求作口述的準備。(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③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作簡要的概括。(培養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和抒情議論片斷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作深入分析,理解作者表達的深層意思,語言的特色,學會精讀課文。
重點分析的片斷:
① 1-4段包身工起床的場面描寫。
② 14、15段“蘆柴棒”得病備受折磨這一場面描寫。
③ 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懲罰”的記敘。
④ 26段關于包身工悲慘命運的概括描寫。
⑤ 最后三段的抒情議論。
3.教學時,老師的講解和學生的討論、練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預習提示”弄清學習重點。
2.給課文劃分層次,理解作者選材、構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脈絡。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飲食、勞動的情況。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和趨向。
目的:①讓學生習慣于根據整個單元的要求和每課學習的重點,有目的有重點地學習;②大致弄清本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預習提示”,理解提示的要點。提問:“預習提示”有哪些要點?
老師小結:第1段三個要點:
(1)體裁:報告文學。報告文學是文藝性的通訊、速寫、特寫的總稱,要求有真實性和典型性,能迅速及時反映現實生活。我們學過的報告文學有《誰是最可愛的人》、《地質之光》等。
(2)寫作年代:1935年。作者經過兩個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廠觀察調查了解才寫成這樣真實的文章。 (3)中心思想:(見“預習提示”第1段第二句話)。
第2段的要點:文章的內容和結構。以記敘包身工一天生活為組織材料的線索,以說明、議論的表達方式介紹包身工制度的起因、發展、趨向作為配合。
第3段要點,本文寫作特點:(1)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2)點面結合,既介紹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勞動情況,又對“蘆柴棒”、“小福子”這兩個典型人物作點上的描寫。
二、提問:《包身工》全文可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講些什么內容?
同學討論后,老師小結:課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8段)記敘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況,描述她們惡劣的居住條件;介紹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說明包身工產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們惡劣的飲食條件;分析包身工發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記敘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廠勞動條件的惡劣,揭露包身工所受的殘酷剝削、壓迫,指出在中國的日本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大的趨勢。
第四部分(26-33段)總結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所受到的殘酷剝削、壓迫,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
三、請同學口頭講述包身工的生活、勞動情況。(參考“思考和練習”五的要求) 四、提問:讓同學根據課文回答下面的問題:
(1)包身工制度產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確: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農村破產,特別是災荒后貧苦農民無法維持生活,只好讓兒女到上海當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日本廠家特別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確:三個原因:可靠(身體屬于帶工老板,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與外界隔絕,不受外界工潮的影響)、價廉(工資不及同類男工的三分之一)。
(3)由于吸收了廉價勞動力的滋養,日本紗廠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發展,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 明確:從日本紗廠的發展看,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由一個廠,不到兩萬錠子,發展到有六個紗廠、五個布廠,25萬個錠子。從包身工人數看,上海三十間日本廠,包身工人數按最少占50%算,也有二萬四千人以上。
五、布置作業 :“思考和練習”一、二題。
板書設計 (可用投影機逐部分顯示出來)
一、記敘包身工起床情景,廉價包身工制度的產生。
二、記敘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論及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原因。
三、記敘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國主義工廠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削。 四、全文總結,概述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重點分析:(1)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場面描寫。(2)14、15段“蘆柴棒”得病備受折磨這一場面描寫。(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懲罰”這一段的敘述。
目的:讓學生了解場面描寫、點面結合的寫法和選材的典型性,并賞析語言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全班同學朗讀1-4段。
老師提出下面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可用投影機顯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這一場面描寫按什么順序著筆,下邊的分析哪一項不符合原文:
A 先寫打雜再寫包身工
B 先寫地下再寫樓上
C 先寫群體再寫個人
D 先寫環境再寫人的活動(答案:D)
(2)試用一個詞概括穿拷綢衫褲的男子的形象。(兇惡)
(3)用扼要的詞語概括一下這幾段中所描寫的包身工住宿的環境的特點。(地方狹窄、空氣污濁)
(4)分析描寫樓下包身工起床情況的這句話:“打呵欠,嘆氣,叫喊,找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在離開別人頭部不到一尺的馬桶上很響地小便。”
a 試用一個詞語概括句中所描寫的情況。(亂哄哄)
b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住的地方太狹窄)
c 這句話用了7個短語,這些短語按什么順序排列?產生怎樣的表達效果?
(按起床時動作先后的順序排列,這一連串動作的記敘與描寫具體表現了騷亂的情況)
(5)分析描寫樓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樓的句子:“蓬頭,赤腳,一邊扣著鈕扣,幾個還沒睡醒的‘懶蟲’從樓上沖下來了。”
a 用一個短語概括這句子描寫的情況。(狼狽不堪)
b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綢衫褲男子的威迫。)
c “沖”這一動作表現了包身工當時怎樣的心態?(提示:興奮?害怕?沖動?還是魯莽?正確答案應是:害怕。) d 這句子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句話把描寫包身工起床后趕忙下來的短語放到主語前邊,突出了她們當時的狼狽相,更深刻地表現了她們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憐。)
(6)第2段最后兩句寫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覺的遲鈍,是一種怎樣的心態表現? 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態的出現?
(表現了包身工長久受非人的折磨而變得麻木的心態)
(7)1-4段和第5段都寫到包身工住的條件的惡劣,兩者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前面用敘述、描寫方式通過寫起床情況表現了住地的狹窄,空氣的污濁,后者用說明方式直接作介紹。前者形象、具體,使人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后者準確,使人有全面的了解。兩者結合給人較完整的認識。這樣寫法顯示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技巧的熟練。)
二、請一個同學朗讀13-15段,大家一齊思考討論下邊的問題:
(1)作者在這里寫“蘆柴棒”受虐待是為了說明什么?
(目的在說明包身工沒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現她們受殘酷的壓迫。)
(2)場面描寫著筆有輕重,表現有主次,14、15段的場面描寫表達的重點是“蘆柴棒”的慘,“打雜的”兇,還是老板娘的奸?
(“打雜的”兇)
(3)分析打雜的怎樣給“蘆柴棒”“醫”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寫打雜的虐待“蘆柴棒”的主要動詞找出來,體會它們的作用。
(摔、踢、潑三個詞表現了“打雜的”兇狠。)
老師小結:這一段場面描寫用詞準確,文字緊湊,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潑三個動作,一個兇似一個。“蘆柴棒”突然的跳,襯托了“打雜的”兇,突出了“蘆柴棒”受虐待的慘,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話既與上文“假病!老子給你醫!”照應,又表現了她的殘酷,無人性,更顯出“蘆柴棒”遭遇的悲慘。短短的一段文字讀來催人淚下,使人發指。這一段“點”的描寫與“面”的描寫相配合,大大豐富文章的內容,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三、老師提示:選材要選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點的描寫,寫“小福子”受懲罰,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思考、討論:
(1)小福子為什么受懲罰?
(2)小福子受到什么懲罰?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懲罰?
(4)小福子受懲罰的時間有多長?
大家可以帶著這些問題聽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讀錄音。(放錄音)
同學議論、回答問題后老師小結: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這話很能表現出她們悲慘的處境。文章對小福子受罰的敘述與描寫正體現了這一點。她只因為整好了爛紗沒有裝起這一點小事就遭打,“拿摩溫”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著墻壁站立,罰了兩小時,趕不出一天的活,帶工老板又打她。此外還會被餓飯、吊起、關黑房間等懲罰。小福子受罰的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受罰的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和時間長等特點,典型地表現了她們受壓迫的慘重。 四、布置作業 :[思考和練習]四。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文章最后一部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語言作面上的概括,用典型的事例作點的刻畫,表現包身工悲慘的命運,揭露帶工老板剝削的狠,剝削的深,以總結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過聯想進行抒情、議論,憤怒控訴野蠻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題。
2.賞析文章中形象語言的特色。
3.總結全文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全班同學朗讀26-33段。
二、分析26段,請同學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
(1)這一段是寫什么的?(是寫包身工的悲慘遭遇的)
(2)這一段共有三句話,各從什么角度去表達這一段的中心?
(第一句從面上作概括的敘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寫,第三句舉典型人物作點上的描寫。)
(3)第一句開頭有六個短語,表述了豐富的內容,試指出每一個短語所指的內容:
“兩粥一飯”指:(惡劣的飲食)
“十二小時工作”指:(長時間的勞動)
“勞動強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役”指:(超經濟剝削)
“豬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條件惡劣)
“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指:(受壓迫的慘重)
(4)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了什么表達作用?
(排比:加強了語勢,增強了感情色彩。反復: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使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三、提問:27、28段主要寫什么?(寫老板剝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問:29、30段主要寫什么?(以“蘆柴棒”為例,具體地揭露包身工受剝削的深。)
五、老師小結:26-30段是課文第四部分的一個層次,作者從總體(面)、從個體(點),又從反面寫老板的狠作反襯,揭示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六、請同學閱讀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這幾段中作了怎樣的聯想,這些聯想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確: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聯想到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通過聯想把包身工和墨鴨比較,指出墨鴨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帶工老板,但船戶對墨鴨沒有怎么虐待,帶工老板卻殘酷壓迫包身工,連一點施與的溫情也沒有,強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壓迫的慘重,人不如禽的命運。
32段由包身工的處境聯想到16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指出20世紀的工人卻和16世紀的奴隸受著同一樣慘無人道的待遇。
33段聯想到美國進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紀美國資產階級的話,既控訴了資本家對包身工的剝削壓迫,又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新社會必然出現的信心。
(2)“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為什么要用“飼養”這一個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這一句中也用了“飼養”一詞,其作用與表達的感情有沒有不同?
明確:用“飼養”一詞是運用了比擬(擬物)的修辭方法,這詞在兩句中的作用和表達的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資本家不把包身工當人,表現了作者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寫農民的貧困,無力撫養兒女,只能像飼養牲畜那樣對待他們,表現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開頭連續用了五個“沒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處境的同情;又用“沒有……”和“有時是……”對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殘 酷、野蠻,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怒。
(4)“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黑暗象征舊社會,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對新社會出現的堅強信念。 七、老師小結本課寫作特點。(有時間可先讓同學自己歸納,然后老師小結)
(1)選材精當。有感性的表現包身工生活情況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議論,具體的統計數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況的材料。也有點上的反映個別典型的材料。例如,關于包身工的工資,既介紹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體介紹“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錢三角二分做平均,兩年來帶工老板從她身上實際已經收入二百三十塊錢。材料的精當,使人有一個完整、深刻的印象。
(2)結構安排恰當。以記敘一天生活為主線,把其他材料適當穿插到說明、議論中作配合,使文章顯得線索分明、內容充實,敘事中以順敘為主,間以補敘、插敘,既條理清晰,又安排得靈活。在表達方式的運用上,前三部分,記敘和說明、議論交錯運用,最后一部分總結部分著重在抒情,各有側重而又互相配合,成為有機的整體。 (3)語言生動有力。課文中比喻運用較多,恰切而生動。就以描寫包身工的比喻來說就有:“她們是帶工老板賺錢的‘機器’”、“血肉造成的‘機器’”、“罐裝了的勞動力”、“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手腳像蘆柴棒般瘦,身體像弓一般的彎,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慘”從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慘遭遇形象地表現出來。其次,作者善于運用排比句寫包身工群眾的情況,很有表現力。例如寫起床后的活動:“她們有的在水龍頭旁邊舀水,有的用斷了齒的木梳梳掉緊粘在頭發里的棉絮,有的兩個一組兩個一組地用扁擔抬著平滿的馬桶,吆喝著從人們身邊擦過。”貧民窟式的生活圖景躍然紙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慘遭遇:“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役,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踐踏。”六個短語簡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慘盡在其中。寫包身工病中:“咳著,喘著,淌著冷汗,還是被壓迫著做工。”短短十六字,寫出可憐萬狀。人物的語言寫得尤其生動。帶工老板下鄉游說那一番話,把騙子的嘴臉寫得活靈活現,一句“死懶!躺著不起來,活該!”顯示了老板娘的橫蠻;一句“不還錢,可別作夢!寧愿賠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繪了老板的兇相。此外,反語的運用,句式的變換都是很成功的。
八、布置作業 :[思考和練習]三。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8
【教例簡述】
此教例參照黃芬興老師論文《淺談〈包身工〉中“間隔異稱”的表現力》(《學語文》1988年第4期P31)改編。
【課時】
一節。
【教學內容】
《包身工》中的稱說。
【教學過程】
老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和表達方法。下面我們深入研究一下作品中使用“稱說”的技巧。請大家用幾分鐘的時間,找出所有關于“包身工”的稱呼、稱謂、稱說。
同學們指出的有:豬玀、懶蟲、蘆柴棒、女孩子、鄉下姑娘、包身工、試驗工、養成工、機器、罐裝了的勞動力、泥土、奴隸、墨鴨、冤魂……
教師:大家找出的這些稱說,我已經板書在黑板上了。大家能不能解釋一下它們各自的含義?
同學們競相發言:
“豬玀”,是帶工老板對包身工侮辱性的罵語,它表現了包身工身份的低下,揭示了包身工非人的生活環境。
“機器”,表明包身工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生活權利被剝奪,她們只是別人賺錢的工具。
“奴隸”,沒有人的一切權利,它一針見血地點破了包身工制度的本質,暴露了這種剝削制度的極端反動性。……
教師:下面再請同學們談談這些稱說的表達特點。
同學們繼續發表看法:
有比喻,有反復,有借用。
在反復使用中冠有不同的附加成分,表達出不同的含義。
作者借用了一部分稱呼,也客觀地解釋了一些稱說,還在抒情議論中使用大量的比喻性的稱說。
有的稱呼表現了包身工的處境,有的稱呼表現了包身工的來源,有的稱說表現了作者的憤怒。……
教師:
討論到這里。應該說同學們對課文中稱說的含義已經有了較深刻的理解。但大家注意了沒有,我把大家找出的二十幾處稱說有意識地板書為三塊。一塊為作品開頭部分的稱說,一塊為介紹包身工的來歷等內容的稱說,一塊為作者用來揭露包身工制度實質而安排的稱說。
大家要思考:
第一,三“塊”稱說的表達角度有什么不同。
第二,三“塊”稱說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不同。
第三,三“塊”稱說在表達文章主題上有什么作用。
第四,稱說在表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請大家從這四點中選擇一點,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寫一篇賞析短文。
【評析】
教例中的這個“點”選擇得很好。角度獨特,例證豐富,內蘊精深。充分分地顯現了教材的魅力。教例中表現了教師的“法”用得好。從總的教學思路講,運用了“選點突破法”。從擷取教學內容講,運用了“一線串珠法”。從教學的立意講,運用了“卒章顯志法”和“意外結尾法”。此兩法的運用,充分表現了教師教學立意的高遠。原來,教師的用意,是通過釋詞見義,將學生引向品評鑒賞,從字里行間入手,引導學生去回味文章勝景,去領略作者如此這般的深邃匠心。
但教師又不把話說完,只是點到為止,艱難的品析過程讓學生自己去經歷。可以說,學生決沒有想到教師還會“卒章顯志”,點出那需要深入思考的四“點”,它給了學生一個“意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需要探求的奇景,同時也提高了品評鑒賞的層次。有了好的教學材料,還要會巧妙地安排設計,這就是教師的魅力。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9
【教學目的要求】
一、了解舊社會包身工的悲慘生活,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互相勾結,殘酷壓榨我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二、培養閱讀比較復雜的記敘文的能力,學習以問題為中心,以一天活動為線索,選取典型生活圖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說明、議論和抒情的寫法。
三、了解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
【教學設想】
一、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題材較復雜,表現方法多樣,學生閱讀有困難。宜設計啟發性強的思考序列題,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線索順序,逐步深入課文理解課文。
二、內容方面,要緊緊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難的原因。 三、寫作方面,要講清楚中心、線索、選材、組材,然后再講清楚運用多種手段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啟發誘導為主,適當點撥總結,引導學生自覺深入課文、獨立思考、分析研究問題,可按“自學預習(啟發)——質疑問難(解答)——研究討論(點撥)——綜合練習(鞏固)”的順序進行教學。
【授課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簡介作者
夏衍,我國著名戲劇家、翻譯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參加太陽社,是左聯領導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建國后把文學名作《林家鋪子》、《祝福》改編為電影劇本。 《包身工》是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中的一類,是文藝通迅、速寫、特寫的總稱。基本特征有三:真實性(不同于其他文藝創作),新聞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學性(不同于一般工作報告、社會調查)。
二、與課文有關的材料
印發北京師范大學《高中語文選講》中魏灝選輯的《夏衍談〈包身工〉》,或現行通用高一語文《教學參考書》中夏衍的《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指導學生自學。 要求:了解作者寫作時間;了解寫作意圖;了解作者深入紗廠親自觀察體驗生活,調查搜集材料的情況,為學習課文、理解報告文學特點打下基礎。
三、閱讀課文
(一)運用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下列字詞必須注音解釋。
1.注音。
游說 抹桌子 著力 骷髏 錠殼 拎
2.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強化 優惠 施與
(二)思考回答以下問題(書面完成,課后交教師檢查)。
1.為什么以“包身工”為題?題目和課文有什么關系?
2.文章以記敘為主,記敘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間又穿插寫了一些什么材料?為什么記敘之中又穿插這些材料?
3.找出議論和說明部分列舉了哪些數字(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說明它們的作用。
4.記下自己疑惑不解的問題。
(三)布置作業 :讀一遍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檢查生字新詞
(一)注音
抹( )桌子 抹( )眼淚 抹( )石灰
猜著( )了 著( )力 我沒著( )了
(二)解釋(帶點的字要單獨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施與 著力
(三)聽寫。
毆打 憐憫 氣烘烘 懲戒
二、解題
(一)時代背景(著重引導學生用《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寫《包身工》的時間、意圖和調查搜集材料經過。)
《包身工》1935年寫成,1936年發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認識了一些在紗廠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紗廠工人的情況;1929年,從做工人運動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況。“一·二八”戰事后,為了寫《女性的吶喊》電影劇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對二十世紀帝國主義經營的工廠里,還公然保存封建奴隸制度非常憤怒,決心深入調查,打算徹抵揭露。由于紗廠工人的熱心幫助,作者深入工廠實地觀察調查了三個月,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體時代背景從略。
(二)題目的意思。
報告文學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包身工》屬于第三種,寫問題。以“包身工”為題,點明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同時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選擇成為閱讀障礙的問題,作扼要回答。多數問題可隨分析課文逐步解決。
四、分析文章的構思
(一)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為線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寫作意圖,掌握線索可以了解如何選材、組材。 (二)已經講過,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關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寫進去,需要加以選擇。
看課文,作者寫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選取了哪些材料?(議論)
明確:四點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點半,包身工吃飯的情景;五點鐘,包身工上班勞動的情景。
不是說以一天的生活為線索嗎?怎么只寫到五點鐘上班就中斷了呢?再看課文,還有沒有了?(議論)
明確:還寫了十二小時勞動后,抄身情景;黑夜里。這樣,從清晨四點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覺,一天的勞動生活十分完整。不過前后兩部分寫法大不一樣。前者寫得詳,后者寫得略:寫抄身,沒有明寫時間,又不是正面寫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沒有寫出來。顯然,作者把前三個生活圖景作為重點。起身和吃飯,表現包身工惡劣的住宿、飲食條件,上班勞動,表現惡劣的勞動條件,是寫勞動。兩方面合在一起,已經構成了包身工地獄生活的全貌。至于寫“黑夜”,沒有寫什么生活圖景,卻寫“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和結尾放在一起加以考慮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這篇作品不僅選取了幾個反映包身工悲慘生活的生活場景,還有別的內容,都是些什么呢?(議論) 明確:還有與描寫記敘生活場景相應的說明和議論。說明包身工是怎么來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說明包身工給帝國主義制造”了驚人的利潤;說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蠻最殘酷的制度。
附:板書(列表)。
為什么描寫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還要議論“包身工”制度?(議論)
明確:運用了描寫、記敘和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兩者結合,互相補充。描寫記敘部分好象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說明議論部分好象是特寫鏡頭的解說詞。特寫使人獲得形象認識,解說使人獲得本質認識。隨著時間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圖景越來越清楚,對包身工制度的本質認識越來越深刻。最后寫“黑夜”歸到結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劃分段落(運用上面“板書”)
第一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生活實況,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的勞動實況。揭露帝國主義靠包身工獲取驚人利潤。
第三部分: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業
完成“思考和練習”二、三。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上節課著重研究了《包身工》的構思(中心、線索、選材、組材),又研究了描寫記敘和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這節課要著重研究課文深刻的思想內容,附帶還要研究運用數字說明問題和語言方面的特點。 二、分析思想內容
這篇作品雖是以寫問題為中心,也離不開寫人物。一共兩類人物:一類是包身工,一類是壓迫和剝削包身工的帶工老板、老板娘、東洋婆、打雜的、拿摩溫、蕩管等。著重要寫的是包身工,寫第二類人物也是為了描寫包身工。全篇沒有一個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為整個包身工形象卻十分鮮明。
朗讀由“但是,……”到“立此包身契據是實”兩段。
明確:包身工是怎樣形成的?(原是農村里“咬著草根樹皮的女孩子”,被誘騙以契約形式成為包身工的。) 包身工過著怎樣的悲慘生活?
明確:惡劣的條件(舉例略);緊張的生活(四點一刻起床,四點半吃飯,五點鐘上班,勞動十二小時……);殘酷的懲罰(歐打、罰工錢、停生意、餓飯、吊起……);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感遲鈍);“嚴密”的統治(“罐裝的勞動力”……)。
為什么要身受這樣深重的苦難?
明確:包身工是“二十世紀的技術、機械、體制和對這種體制忠實服役的十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受雙重的壓榨剝削,是雙重奴隸。
為什么會成為雙重奴隸? 明確:國民黨反動統治,造成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加速了中國農村破產,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災害;農村破產造成了大量廉價勞動力流入城市。帝國主義又和中國封建勢力勾結起來拼命壓榨剝削。一句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動統治,是使農村少女變成雙重奴隸的社會根源。
這篇作品,在當時起到了動員人民起來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國民黨反動統治的作用。四十年后的今天,重讀這篇作品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舊中國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激發起加速現代化建設改變我國落后面貌的熱情。
三、分析寫作方法 (一)精確的數字——顯示報告文學真實性的特征。
這篇作品用了許多數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么作用?舉例:
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被罵作‘豬玀’的人。(合九平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擁擠程度。)
包身費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聽天命,先付大洋十元。“蘆柴棒”現在的工錢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三角二分做平均,兩年來帶工老板從她身上實際已經收入二百三十塊錢了。(表明剝削的驚人程度。)
單就這福臨路的日本廠子講,一九○二年日本大財閥三井系的資本收買大純紗廠而創立第一廠的時候,錠子還不到兩萬,可是三十年之后,他們已經有了六個紗廠,五個布廠,二十五萬個錠子,三千張布機,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萬元的資本。(用兩組數字前后對比,證明了在中國的日本紗廠“飛躍地膨大”,完全是殘酷壓榨剝削包身工造成的。) (二)生動的語言——顯示報告文學文學性的特征。
朗讀第一、二自然段。
明確:生動的人物描寫。寫清晨女工們忙著起床時,“那男子(打雜)虎虎地向起身慢一點的人的身上踢了幾腳,回轉身來站在不滿二尺闊的樓梯上,向樓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寫打雜的快速的連續動作,用“虎虎的”描寫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現出這個流氓的兇暴本相。) 生動的人物對話。打雜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來?懶蟲!等太陽上山嗎?”。(突出了日本資本家和帶工老板統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兇狠殘暴的性格。)
朗讀最后三個自然段。
形象的比喻。用船戶養墨鴨捕魚作喻,再和驅趕包身工勞動作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連這一點施與的溫情也已經不存在了”。
發人深思的警句。結尾“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當心呻吟著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凝聚了憤激的烈焰,一旦爆發出來,必將焚毀那吃人的制度。) 整個作品,生動形象的語言還有很多。
四、回答“思考和練習”二(略)
五、布置作業
(一)在課文中再找出五個生動形象的句子,簡析它們深刻的含義。
(二)完成“思考和練習”五。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舊社會包身工的悲慘生活,認識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勢力互相勾結,殘酷壓榨我國勞動人民的罪行。
2、培養閱讀比較復雜的記敘文的能力,學習以問題為中心,以一天活動為線索,選取典型生活圖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說明、議論和抒情的寫法。
3、了解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
【教學設想】
1、這篇課文篇幅較長,題材較復雜,表現方法多樣,學生閱讀有困難。宜設計啟發性強的思考序列題,引導學生領會作者寫作意圖,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線索順序,逐步深入課文理解課文。
2、內容方面,要緊緊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慘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難的原因。
3、寫作方面,要講清楚中心、線索、選材、組材,然后再講清楚運用多種手段表達中心思想的寫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啟發誘導為主,適當點撥總結,引導學生自覺深入課文、獨立思考、分析研究問題,可按自學預習(啟發)──質疑問難(解答)──研究討論(點撥)──綜合練習(鞏固)的順序進行教學。
【授課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
夏衍,我國著名戲劇家、翻譯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參加太陽社,是左聯領導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等,建國后把文學名作《林家鋪子》、《祝福》改編為電影劇本。
《包身工》是一篇報告文學作品。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中的一類,是文藝通迅、速寫、特寫的總稱。基本特征有三:真實性(不同于其他文藝創作),新聞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學性(不同于一般工作報告、社會調查)。
二、與課文有關的材料
印發北京師范大學《高中語文選講》中魏灝選輯的《夏衍談〈包身工〉》,或現行通用高一語文《教學參考書》中夏衍的《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指導學生自學。
要求:
1、了解作者寫作時間;
2、了解寫作意圖;
3、了解作者深入紗廠親自觀察體驗生活,調查搜集材料的情況,為學習課文、理解報告文學特點打下基礎。
三、閱讀課文
1、運用工具書排除文字障礙,下列字詞必須注音解釋。
⑴ 注音:
游說 抹桌子 著力 骷髏 錠殼 拎
⑵ 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強化 優惠 施與
2、思考回答以下問題(書面完成,課后交教師檢查):
⑴ 為什么以包身工為題?題目和課文有什么關系?
⑵ 文章以記敘為主,記敘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間又穿插寫了一些什么材料?為什么記敘之中又穿插這些材料?
⑶ 找出議論和說明部分列舉了哪些數字(在書上用橫線畫出來)?說明它們的作用。
⑷ 記下自己疑惑不解的問題。
四、布置作業
讀一遍課文。
第二課時
一、檢查生字新詞
1、注音:
抹( )桌子 抹( )眼淚 抹( )石灰
猜著( )了 著( )力 我沒著( )了
2、解釋(加粗的字要單獨解釋):
一聽天命 生殺予奪 施與 著力
3、聽寫:
毆打 憐憫 氣烘烘 懲戒
二、解題
1、時代背景(著重引導學生用《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寫《包身工》的時間、意圖和調查搜集材料經過。):
《包身工》1935年寫成,1936年發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認識了一些在紗廠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紗廠工人的情況;1929年,從做工人運動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況。一·二八戰事后,為了寫《女性的吶喊》電影劇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對二十世紀帝國主義經營的工廠里,還公然保存封建奴隸制度非常憤怒,決心深入調查,打算徹抵揭露。由于紗廠工人的熱心幫助,作者深入工廠實地觀察調查了三個月,獲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體時代背景從略。
2、題目的意思:
報告文學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包身工》屬于第三種,寫問題。以包身工為題,點明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同時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寫包身工的悲慘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
選擇成為閱讀障礙的問題,作扼要回答。多數問題可隨分析課文逐步解決。
四、分析文章的構思
1、文章以包身工問題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為線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寫作意圖,掌握線索可以了解如何選材、組材。
2、已經講過,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關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寫進去,需要加以選擇。
3、看課文,作者寫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選取了哪些材料?
(學生議論。)
明確:四點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點半,包身工吃飯的情景;五點鐘,包身工上班勞動的情景。
4、不是說以一天的生活為線索嗎?怎么只寫到五點鐘上班就中斷了呢?再看課文,還有沒有了?
(學生議論。)
明確:還寫了十二小時勞動后,抄身情景;黑夜里。這樣,從清晨四點一刻起床,到黑夜睡覺,一天的勞動生活十分完整。不過前后兩部分寫法大不一樣。前者寫得詳,后者寫得略:寫抄身,沒有明寫時間,又不是正面寫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沒有寫出來。顯然,作者把前三個生活圖景作為重點。起身和吃飯,表現包身工惡劣的住宿、飲食條件,上班勞動,表現惡劣的勞動條件,是寫勞動。兩方面合在一起,已經構成了包身工地獄生活的全貌。至于寫黑夜,沒有寫什么生活圖景,卻寫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這是和結尾放在一起加以考慮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
5、這篇作品不僅選取了幾個反映包身工悲慘生活的`生活場景,還有別的內容,都是些什么呢?
(學生議論。)
明確:還有與描寫記敘生活場景相應的說明和議論。說明包身工是怎么來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說明包身工給帝國主義制造了驚人的利潤;說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蠻最殘酷的制度。
6、為什么描寫了包身工的悲慘生活,還要議論包身工制度?(議論)
明確:運用了描寫、記敘和說明、議論相結合的寫法,兩者結合,互相補充。描寫記敘部分好象電影中的特寫鏡頭,說明議論部分好象是特寫鏡頭的解說詞。特寫使人獲得形象認識,解說使人獲得本質認識。隨著時間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圖景越來越清楚,對包身工制度的本質認識越來越深刻。最后寫黑夜歸到結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
五、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生活實況,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記敘包身工悲慘的勞動實況。揭露帝國主義靠包身工獲取驚人利潤。
第三部分:憤怒控訴野蠻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二、三。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11
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第二中學 謝文初 【教學目的】
1、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2、理解文中有關語句的概括作用。
3、認識包身工制度的殘酷野蠻的反人道本質,接受情感教育。
【教學重點】
本文的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典型場面、人物描寫和抒情議論片段所表達的深層意思,語言特色。
【教學方法】
講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文章體裁:報告文學。
《包身工》屬于報告文學,中國最早的報告文學的代表作。
報告文學,是文學體裁的一種,散文的一類,是文藝通訊、速寫、特寫、采訪報告等的總稱,是文學創作中的“輕騎兵”。可以寫人,可以寫事,也可以寫問題。因為它是“報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為它是“文學”,就要求反映出來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許一定的藝術加工。其特點:新聞性、文學性、真實性。
二、介紹作家及作品
夏衍:原名沈乃熙,號端先,浙江杭縣人。著名劇作家、電影藝術家、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太陽社,是左翼作家聯盟的發起人之一。抗日戰爭時期,主編《救亡日報》和重慶《新華日報》副刊。解放后,任全國文聯常務委員、文化部副部長等。曾寫過許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細菌》《考驗》等話劇劇本,并把小說《祝福》《林家鋪子》等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
三、文章的結構把握
(段落、記敘、說明、議論。)
1~8:(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
9~17:(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發展的原因。
18~25:(18~23)上工的情景。
(24~25)在中國的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大的趨勢。
26~33:總結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
四、在了解課文結構的基礎上,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細讀描寫包身工一天活動的段落, 感受她們所受的非人待遇,并概括包身工的悲慘遭遇
1、分別朗讀1~4段,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⑴ 這一場面描寫按什么順序著筆,下邊的分析哪一項不符合原文:
a、先寫打雜再寫包身工。
b、先寫地下再寫樓上。
c、先寫群體再寫個人。
d、先寫環境再寫人的活動。
答案:d
⑵ 試用一個詞概括穿拷綢衫褲的男子的形象。(兇惡)
⑶ 用扼要的詞語概括一下這幾段中所描寫的包身工住宿的環境的特點。(地方窄,空氣濁)
⑷ 分析描寫樓下包身工起床情況的這句話:“打呵欠……小便。”
① 試用一個詞語概括句中所描寫的情況。(亂哄哄。)
② 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情況?(住的地方太狹窄。)
③ 這句話用了7個短語,這些短語按什么順序排列?產生怎樣的表達效果?(按起床時動作先后的順序排列,這一連串動作的記敘與描寫具體表現了騷亂的情況 。)
⑸ 分析描寫樓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樓的句子“蓬頭、赤腳……”
① 用一個短語概括這句子描寫的情況。(狼狽不堪。)
②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綢衫的男子的威迫。)
③ “沖”這一動作表現了包身工當時怎樣的心態?(害怕。)
④ 這句子結構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
(這句話把描寫包身工起床后趕忙下來的短語放到主語前邊,突出了她們當時的狼狽相,更深刻地表現了她們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憐。)
⑹ 第二段最后兩句寫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覺的遲鈍,是一種怎樣的心態表現?為什么會有這種心態的出現?
(表現了包身工長期受非人的折磨而變得麻木的心態。)
⑺ 1~4段和第5段都寫到包身工住的條件的惡劣,兩者運用的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
1~5段寫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紹惡劣的住宿條件,這是群像的描寫,寫的是“面”,作者還寫了群體中的個體即“點”。“點”寫的是誰?
(前面用敘述、描寫方式通過寫起床情況表現了住地的狹窄,空氣的污濁,后者用說明方式直接作介紹。前者形象、具體,使人有如臨其境的感覺;后者準確,使人有全面的了解。兩者結合給人較完整的認識。這樣寫法顯示了作者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技巧的熟練 。)
(十五六歲,沒有名字,手腳瘦得像蘆柴棒,被人叫作“蘆柴崐棒”的人。)
2、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點”的描寫。請同學朗讀13~15段、21~23段,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⑴ 作者在這里寫“蘆柴棒”受虐待是為了說明什么?
(目的在說明包身工沒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現她們受殘酷的壓迫。)
⑵ 場面描寫著筆有輕有重,表現有主有次,14、15段的場面描寫重點是“蘆柴棒”的慘,打雜的“兇”,還是老板娘的奸?
(打雜的兇。)
⑶ 分析打雜的怎樣給“蘆柴棒”“醫”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寫打雜的虐待 “蘆柴棒”的主要動詞找出來,體會它們的作用。
(摔、踢、潑三個詞表現了打雜的“兇”。)
小結:這一段場面描寫用詞準確,文字緊湊,主次配合得很好。摔、踢、潑三個動作,一個兇似一個。“蘆柴棒”的“跳”使這個場面描寫達到了高潮,寒風的冷,“蘆柴棒”突然的跳,襯托了打雜的“兇”,突出了“蘆柴棒”受虐待的慘,最后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話既與上文“假病!老子給你醫!”相照應,又表現了她的殘酷,無人性,更顯出了“蘆柴棒”遭遇的悲慘,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發指。這一段“點”的描寫與“面”的描寫相配合,大大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深刻地表現了主題。
⑷ 選材要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點”的描寫,寫“小福子”受懲罰,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討論:
小福子為什么受懲罰?小福子受到什么懲罰?小福子受到哪些人的懲罰?小福子受懲罰的時間有多長?
小結: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這話很能體現出她們悲慘的處境。文章對小福子受罰的敘述與描寫正體現了這一點。她只因為整好了爛紗沒有裝起這一點小事就遭打,“拿摩溫”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著墻壁站立,罰了兩個小時,趕不出一天的活,帶工老板又打她。此外還會被餓飯、吊起、關黑房子等懲罰。小福子受罰的描寫表現了包身工受罰的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和時間長等特點,典型地表現了她們受壓迫的慘重。具體形象的面上的材料使課文的內容充分,典型突出的點上的材料使課文內容深刻鮮明。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增強了課文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3、全班朗讀26~33段,請同學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
⑴ 分析26段,并回答:
① 這一段是寫什么的?(是寫包身工的悲慘遭遇的)
② 這一段共有三句話,各從什么角度去表達這一段的中心?
(第一句從面上作概括的敘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寫,第三句舉典型人物作點上的描寫。)
③ 第一句開頭有六個短語,表述了豐富的內容,試指出每一個短語所指的內容:
“兩粥一飯”指:(惡劣的飲食)
“十二小時工作”指:(長時間的勞動)
“勞動強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義務服役”指:(超經濟剝削)
“豬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條件惡劣)
“泥土一般地被踐踏”指:(受壓迫的慘重)
④ 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起了什么表達作用?
(排比:加強了語勢,增強了感情色彩。反復:表達了作者深切的同情。比喻: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使讀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⑵ 提問:27、28段,29、30段各主要寫什么?
(寫老板娘剝削包身工的狠心。)
⑶ 提問:主要寫什么?
(以“蘆柴棒”為例,具體地揭露包身工受剝削的深。)
⑷ 小結:26~30段是課文第四部分的一個層次,作者作者從總體(面),從個體(點),又從反面寫老板的狠作反襯,揭示包身工命運的悲慘。
第二課時
一、 包身工的悲慘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經濟原因是什么
6~8段 由包工頭“招工”的實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
12~17由“芒柴棒”等人的實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發展的三個原因。
24~25 以大量確鑿的數據闡明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實況。
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脅和三大罰規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惡。
明確:文章用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動,使讀者對包身工的悲慘遭遇產生觸目驚心的形象認識。中間穿插的對包身工制度的產生、發展、趨勢等的說明、議論,又能使讀者對包身工制度獲得理性認識。
二、這種“吃人”的制度還會存在嗎
學習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的問題:
1、作者在這幾段中作了怎樣的聯想,這些聯想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確:
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聯想到船戶養墨鴨捕魚的事,通過聯想把包身工和墨鴨比較,指出墨鴨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船戶,包身工養活帶工老板,但船戶對墨鳴沒有怎么虐待,帶工老板卻殘酷壓迫包身工,連一點施與的溫情也沒有,強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壓迫的慘重,人不如禽的命運。
32段由包身工的處境聯想到16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指出20世紀的工人卻和16世紀的奴隸受著同樣慘無人道的待遇。
33段聯想到美國進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紀美國資產階級的話,既控訴了資本主義對包身工的剝削壓迫,又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新社會必然出現的信心。
2、“看著這種飼養小姑娘謀利的制度”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為什么要用“飼養”這個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用他們多年熟練了的,可以將一根稻草講成金條的嘴巴,去游說那些無力‘飼養’可又不忍讓他們的兒女餓死的同鄉”這一句中也用了“飼養”一詞,其作用與表達的感情有沒有不同?
明確:用“飼養”一詞是運用了比擬(擬物)的的修辭方法,這詞在兩句中作用和表達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資本家不把包身工當人,表現了作者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寫農民的貧困,無力撫養兒女,只能像飼養牲畜那樣對待他們,表現了作者同情。
3、第32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開頭連續用了五個“沒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處境的同情;又用“沒有……”和“有時是……”對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殘酷,野蠻,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憤怒。
4、“黑夜,靜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著什么?黎明象征著什么?用“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黑夜象征著舊社會,黎明象征著光明的新世界;“畢竟”一詞表現了作者對新社會出現的堅強信念。
小結:人吃人的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可是我們得記住:要趕走帝國主義,要推翻人吃人的社會制度,人們的先人曾獻出了無數的眼淚、血汗與生命。幸福不是無代價可以得來的,我們要居安思危,懂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么地來之不易的。為了今天的幸福,為了更幸福的將來:愛黨、愛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應該是我們青年一代的責任。
三、寫作特點
1、選材精當,有感性地表現了包身工生活情況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議論,具體地統計數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況的材料,也有點上的反映個別典型的材料。
2、豐富的想象和聯想。
3、結構安排恰當。
4、語言生動有力。
四、作業
1、閱讀1932年一·二八凇滬抗戰的相關歷史。
2、課后練習題。
【板書設計】
包身工
夏 衍
從清晨到晚上 從現象到本質 從歷史到現實
↓
第 1、清晨四點一刻 2、追述包身工的來歷,揭示包
一 包身工被迫起身的情狀 身工制度的形成(說明)
│……………………………蘆柴棒……………
↓
第 3、四點半,包身 4、大量雇傭包身工的原因,揭示包
二 吃粥的凄慘景象 身工制度發展(議論描寫說明)
↓……………………………蘆柴棒………………
第 5、五點鐘,包身 6、揭示包身工制
三 工被趕進廠的情(至六點鐘) 度的膨大(說明)
│
│←…………………………小福子…………………………
└─→7、深刻揭露包身工悲慘命運的結局←─┘
(面) (點)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第四 抒發對包身工深表同情,對帝國主義、反動派憤慨并嚴正警告的激情
高一語文《包身工》教案 篇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及該課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包身工》是中國報告文學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篇文章,作者以確鑿的事實、精確的數據、精辟的評點,表現了苦難深重的包身工的不幸遭遇。《包身工》是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第二課的一篇報告文學,它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非常強,對于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人權意識等有著重要的作用。本單元是新聞和報告文學,新聞和報告文學具有及時性和真實性的特點,反映了新課標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素質提出的要求。通過對本單元典范作品的學習,讓學生感悟新聞追蹤時代的特有價值,引導學生體會新聞工作者的.道德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注社會、關注生活,培養他們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2、教學目標: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新聞和報告文學的要求是:了解新聞和報告文學的一般特征和結構方式,培養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培養篩選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心時事。據此,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學習本文點面結合的寫作特點,
探究多種手法穿插使用的寫作特色
②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引導學生認識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
③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領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④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和點面結合的手法。
⑤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解讀文本,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
第二課時,探究延伸,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解讀文本,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探究延伸,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學法:自主、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為輔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1、第一環節導入:
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合作:學生根據課前準備簡介包身工-明確什么是包身工:奴隸 ,受日本資本家和中國代工老板的雙重壓榨;簡介時代和創作背景,明確這種這罪惡制度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簡介作者及《包身工》在報告文學史上的地位:里程碑,藝術性和思想性都非常強,突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對中國女童的殘酷剝削,控訴了他們殘暴的統治手段,以激起人們的義憤和同情。設置意圖:長文短教,迅速切入主題。
2、第二環節回顧新聞知識(自主發言,教師點撥)
閱讀單元說明:報告文學脫胎于新聞,強調真實,但又不同于新聞,作者可以對所涉及的事件和人物進行合理的藝術加工,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報告”,意味著選材的真實, “文學”,意味著表達的生動性、形象的典型性,具有真實性、文學性、典型性的特征。
3、第三環節文本解讀(分組討論,合作探究)
速閱讀課文,設置思考:①本文是一什么線索組織材料的?理清文章脈絡,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
結構層次:以時間為線索,圍繞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來組織材料
1-5起床的情景 6-8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背景材料)
9-11早餐的情景 12-17分析包身工發展的原因(背景材料)
18-23上工的情景
24-25在中國的日本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大的趨勢(背景材料)
26-33 總結全文,概述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
設置思考②分析文中用到的材料,探究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背景材料:包身工的來源和身份,包身工發展及原因,在中國的日本紗廠因剝削包身工而飛躍膨大的趨勢,數字精確,記述詳實,體現新聞的真實性,強化了對包身工制度罪惡的認識,深化了主題,增強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多種手法穿插使用使兩種材料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設題意圖:完成對文本的初步解讀,學習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新聞事實和背景材料有機融合的寫作特色 ,完成知識能力目標
4、第四環節默讀課文,思考那些描寫最打動你的心。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
談談哪些描寫最打動你的心:關于蘆柴棒的描寫,關于小福子的描寫,關于起床場景的描寫,關于墨鴉的描寫等。對包身工的悲慘命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表達了極大的憎恨和憤怒的控拆。
設置意圖:體會報告文學的文學性,描寫生動細致:完成點面結合手法的認知。
第二環節 研討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內容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研討與練習三)
點撥分析:貶詞褒用,反復排比的修辭、整散結合的句式,直抒胸臆的情感表達 ,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憤怒和控訴,增強了警醒作用號召作用。
設題意圖:深入理解文章主旨,體會報告文學強烈的情感傾向,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第三環節:探究延伸
1、課件展示:20__年關于山西萬榮童工現象“死灰復燃”的報道及相關圖片,請同學們談感受
設題意圖: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現實,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完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2、探究延伸:你了解簡光洲嗎?結合研討與練習一談談報告文學的社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