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精選14篇)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1
鄭愁予的《錯誤》教學案例
整體感知:
鄭愁予是中國臺灣當代著名詩人。他的名作《錯誤》被譽為“當代抒情詩的絕唱”。這首詩寫的是江南一個小鎮上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個遺憾的過程。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興趣盎然地鑒賞這首美麗的詩歌并針對其中鮮明的意象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要讓學生懂得好的詩歌應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同時,讓學生對鄭的詩歌創作及特點有初步的了解。
地點:多媒體教室
方式:以誦讀和互動討論為主
過程:一:
師:(導入 新課)
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中國臺灣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曾有人評價他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他的這首《錯誤》并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這些評價呢?那這首詩又是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感受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
先學生自由讀全詩,然后教師范讀。
師:請注意本詩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書面化的詞語,請同學們指出來。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幃(wei)、窗扉(fei)
“如蓮花的開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師:好的。請大家再齊讀一遍。注意詩句的停頓和節奏。
生:齊讀。
三:
師: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為什么起的詩題是“錯誤”呢?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這里隱含的一個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
生:(帶著思考和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一生答:我這樣理解:
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游江南,碰到一個癡癡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閨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信息,又沒有漫天飛舞的柳絮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無心去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此時教師點撥: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長深遠)。 終于,她聽到達達的馬蹄,美麗的馬蹄聲,以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歸來了。當打開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個過路人。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熱烈鼓掌)
師:非常好。不錯,這首詩是寫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寫了一個遺憾的 過程。這很容易讓人去描繪那時這樣一幅幅畫面。當他們雙眼交錯的一剎那,他們內心的琴弦是怎樣被激蕩起來的? 好,如果讓你當導演,把這個相遇的過程拍一部小的電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會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詩,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生:(熱烈討論)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時間:黃昏時分,火紅的夕陽正放射著自己最后的光和熱,慢慢向西天墜去。它的光輝照射著青石鋪就的街道上。
地點:江南一小鎮上。
人物:騎馬的游子,女子。
過程: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個浪跡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鎮上,在街道的盡頭,慢慢走過來一匹馬,馬上坐著一藍衣青年。那就是“我”,詩中的主人公。漸漸 落山的夕陽照射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小鎮上異常安靜。“我”騎馬踱在青石上,發出有節奏的“達達”聲。起風了,“我”的發絲微微地飄揚了起來。 然后鏡頭轉到小巷中長滿藤蘿爬山虎的青石墻。 看著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聽到“我”在輕輕吟誦席慕容的“如果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鏡頭轉到小巷盡頭一處閨樓之中,梳妝臺前坐著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繡,但眉頭緊蹙,心不在焉。樓下傳來小孩子嬉戲的聲音,但她充耳不聞。 這時,自街道上由遠而近傳來達達的馬蹄聲。 略一遲疑,隨即她又凝神細聽,確實是達達的馬蹄聲。 一束燦爛的笑容自她臉上綻放開來。她放下手中的東西,沖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遠遠的,一個人向她走來。但,那張臉,卻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人的。
(合)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詞。當四目交錯而過的那刻,影片響起了悠揚的音樂聲。風起了,柳絮漫天飄灑起來。鏡頭慢慢向上拉升,霧色籠罩著小巷、小鎮。
同學們都凝神靜思了一會,熱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補充一下。這時的“我”也可以牽著馬。
另一生:結尾也可以響起江南小鎮特有的街頭叫賣聲,讓影片籠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圍中。
師:太好了。現在我們回到本詩,在本課的開頭我曾經說過:楊牧曾評價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也就是說他和中國的“外國詩人”是不一樣的。那些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鄭愁予不同,他的詩歌是中國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在語言上還有哪些動人之處呢?
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
一生:文章標題是用“錯誤”起名,而且是“美麗的錯誤”。“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并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給人跌宕起伏的感覺。
(師補充:這首詩所表現出的意境,又與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有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成是它的中國性聯想)。
一生:他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這些我們在古典詩詞中見的較多。
(師補充:很好,舉個例子。東風這一意象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所以講鄭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的修養。)
停頓片刻,然后一生又問:詩中有句“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為什么這么說呢?
師: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等待的季節漫長,蓮花的開落也日復一日,時間在無聲中流淌,作者在這里以音響的延伸來暗示容顏的逝去,體現了詩的漸進性和暗示性。這里,講求的是詩句表達的一種節奏和韻味。在詩中還有幾句也有這種效果,你們能找到嗎?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師:很好。
一生:還有“達達”的馬蹄聲,這在中國文化里才有。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約定的。
(鼓掌!)
三:
師:很好。大家談了這么多,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鄭愁予的個人簡歷。也是為本課做一個總結。
放上投影片,老師帶領學生們看一遍。
附:[鄭愁予,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時期,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造新詩。不過,他說自己完全沒有承襲古典詩詞的遺產,大家認為他的詩有古典的神韻,只是因為他有古典詩人的情操,但詩的語言主要是白話,表現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體驗。
鄭比較有名的詩作,比如《錯誤》、《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對此,他不以為然,他說,“因為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的,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也許正是仁俠精神和浪子情懷的結合,才使鄭愁予的詩有如此動人的藝術魅力。
他的第一本詩集《夢土上》。]
四:
作業 ,課外擴展:
1、 為本詩寫一個小的電影劇本。
2、 或者閱讀鄭愁予在1951年18歲時寫的的《野店》,寫一篇小的詩歌鑒賞。
附:[野店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里的旅客/ 是誰掛起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朦朧的家/ 微笑著······/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后記:這首小詩里的美麗而遺憾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每位同學的心。寫作電影劇本的嘗試也使他們空前活躍。這種互動性的學習也使他們對鄭愁予在詩中運用的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在學習中,教師有意把鄭的個人經歷放在后面講,也為了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2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2、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教學設想:教時:1課時。重點與難點:同1、2點。教法:邊讀邊鑒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看兩首詞: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唐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人。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
注釋:①斜暉:偏西的陽光。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兩句,記一個懷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著那面臨江水的樓,切盼重逢。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眼前已是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腸斷之意,余味雋永。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 “過盡”兩句,寓情于景。此處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見一斑,因而人稱“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其中有幾句“想佳人妝樓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②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③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④ 苒苒物華休。⑤ 惟水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⑥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⑦ 想佳人妝樓顒望,⑧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⑨ 爭知我,⑩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⑾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進士,原名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時不為人重,但因擅長填詞,卻深受歌妓們的歡迎和賞識,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是當時一大詞家,他寫下的幾篇名闋,境界高絕,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千古傳頌。如《雨霖鈴》、《八聲甘州》等,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所寫內容不限于男女風月,尤工羈旅行役,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有相當多的詞篇抒寫了與歌妓舞女的誠摯戀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們悲酸的生活和她們要求過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釋】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后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②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③凄緊:一作“凄慘”。 ④是處: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翠:一作“綠”。 ⑤苒苒:茂盛的樣子。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遙遠。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⑨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⑩爭:怎。 ⑾恁:如此,這般。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品評】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里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并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干”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于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當代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凄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并論。
二、簡介作者。(見課本注釋①)
三、范讀課文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分析詩的“前奏”。
1、學生齊讀,討論前奏中比喻運用之妙。
2、分析: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花無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著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六、分析詩的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
2、問:從本部分看來,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溫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寫它的心態時,連用了四個比喻,請找出來,并說說它反映了這個女子什么樣的心緒?
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板書: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3、問:這個女子的心情是封閉、沉悶、落寞的。春帷不揭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她的院子里沒有人來,沒有一點動靜。
4、問: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確: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
板書:等待
七、分析詩的第二部分
1、過渡: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么,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2、學生齊讀。
3、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板書:(過客) 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后,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里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復。為什么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蘋洲”啊。
八、總結
1、問:本詩題為“錯誤”,這為什么是一個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 (1)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 (2) “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書:(美麗) (錯誤)
九、解決課后練習。
十、擴展
1、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也就不同。
附:整體板書設計
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蹄聲) (過客)
等待 驚喜 失望
(美麗) (錯誤)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3
閱讀理解能力是一種高度的鑒賞能力,是學習語文的重要內容,也是體現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呢?為提高大家的閱讀能力,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閱讀:《錯誤 鄭愁予》,希望對你有幫助。一起來看看吧!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19.詩中用了一個小倒裝句,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詩意盎然。這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這首詩中詩人選取了“蓮花、柳絮______、_______、東風”等意象,其中“東風”這一意象取自李商隱《無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運用的手法是_______,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2.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
A.從結構上看,本詩的開頭與結尾內容為首尾倒置,這樣處理,造成了結構上的參差錯落,因而更顯得詩意盎然,在不協調中閃出光彩。
B.“美麗的錯誤”是一個病句,既然是錯誤,就不可能美麗,同樣,美麗也不可能是錯誤的,因此詩人這一句值得商榷。
C.本詩中運用了中國傳統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東風”等,從而一再表現了鄭愁予中國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D.這首詩語言清新,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戲,竭力以最忠實的文字展示詩人最忠實的感情。
23.這首詩被廣為傳誦,它最主要的藝術特色是什么?(50字以內)(3分)
參考答案:
19.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20.馬蹄 春帷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21.比喻 倦守空閨的女子,嬌美的面容因等待而憔悴
22.B
23.鮮明的韻律感,具有古典美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含蓄動人的故事情境,是本詩最主要的藝術特色。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4
dsy
教學目標 :通過《錯誤》來進一步品味詩歌的趣味。
教學設計:
一、閱讀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1、 這首詩寫什么?
寫思婦樓頭,望人不歸。用思婦的形象和動態,寫她盼望與遠人團聚的心理。用“獨”寫出的她的孤寂。自然景物的描寫,景中有情,在思婦眼里:夕陽余輝脈脈含情,綠水悠悠,含恨無窮,不見遠人歸來,芳草離離,蘋花搖曳,讓人愁思滿懷。
2、 這首詩的特點是什么?
含蓄,精練,用擬人手法借夕陽流水來抒情。
二、閱讀席慕容《悲喜劇》:
長久的等待又算得了什么呢/假如/過盡千帆之后/你終于出現/(總會有那么一刻吧)
當千帆過盡/你翩然來臨/斜暉中你的笑容/那樣真實/又那樣地不可置信/白蘋洲啊/白蘋洲/我只剩下一顆悲喜不分的心
才發現原來所有的昨日/都是一種不可少的安排/都只為了/好在此刻/讓你溫柔憐惜地擁我入懷/(我也許會流淚/也許不會)
當千帆過盡/你翩然來臨/我將藏起所有的酸辛/只是/在白蘋洲上啊/白蘋洲上/那如云霧般依舊漂浮著的/是我一絲淡淡的哀傷
1、 這首詩和上面的詞之間的關系。
從詞中脫胎而出,有詞的痕跡,但內容上又有了增加,增加了一種可能性,所以稱為《悲喜劇》
2、 你覺得這首詩怎么樣?談談你的感受。
詩意不濃,沒有詞來得意味深遠,耐人尋味。
一、閱讀《錯誤》
1、 從主題上有閨怨詩的痕跡。繼承了含蓄委婉的特點。可以和《悲喜劇》比較閱讀。
本詩寫了一個女子等待遠人歸來的主題。時光悠悠,蓮花開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街上傳來的馬蹄聲給處于憂愁包圍之中的她帶來希望,但那希望不過是個美麗的錯誤,那不是她所盼望的歸人,而只是一個過客。
2、 對這首詩有沒有其他的解讀?你的理解怎樣?
本題由同學自由發揮,沒有限制。
錯 誤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幻燈片顯示呂本中詞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恰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1、根據所學知識判斷詞牌名為《采桑子》。
2、“暫滿還虧”是說 暫時的月圓月滿終歸還是要缺要虧的,好像是說夫婦間的聚少離多。
3、詞中的“君”是離家在外的游子,抒情主人公是在閨中等待丈夫的思婦。
這種反映妻子思念外出遠游的丈夫的詩詞就是“思婦詞”。這種“閨怨”題材的思婦詞,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們學習的鄭愁予的詩歌《錯誤》是一首新詩,其中也有思婦閨怨的句子。
二、學習賞析《錯誤》
1、集體朗誦,感悟詩情。
2、幻燈顯示《錯誤》,聽朗誦錄音,體會詩情。
3、解讀詩作
思考回答:
(1)“打”與“向晚”如何解釋?
“打”是“從”的意思,“向晚”指接近傍晚。
(2)“我”和“你”分別是什么人?
“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過”句為證。
“她”是一位閨中思婦,有許多詩句為證,關鍵字是“等”。
(3)第一節第二句內蘊豐富,請用散文的語言把它傳達出來。
時光流轉,春秋代序,那美麗、純潔如蓮花的思婦的容貌,也在癡情地等待中衰老啦!“開落”寫蓮花,又寫少婦的容顏和心境,暗示著時光的漫長。
(4) 詩歌中描寫這個“思婦”——“你”,運用了哪些意象?請一一指出來。
詩歌中依次用了“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來寫思婦的癡情的期待,就是“等”。
(5) 能否給這些意象進行歸納分類,并指出這些意象的表達效果?
一類意象是作為比喻句的喻體出現,如“蓮花的開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處意象。前者寫“思婦”的容顏的衰老,后三者寫“思婦”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類意象是與春天、三月有關的“東風不來”,“柳絮不飛”,“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來了,思婦卻視而不見。以春天的爛漫來反襯思婦的落寞。綜上,一類意象為比喻,一類意象為反襯。
(6) 那么,這位思婦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來?詩歌中的“錯誤”錯在哪里誤在何處?既然是錯誤,有何談美麗呢?思考后請舉手回答。
“錯誤”在于那騎馬的男子,第一人稱的“我”,只是個陌生的過客,不是她的丈夫歸來。說它美麗,是因為它曾經先引起了詩歌中女主人公情緒的激動。
4、證古詩詞
類似的“美麗的錯誤”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經出現過,在其他一些前人的詩詞作品中也曾有所表現。我們來分析并指出以下兩首詞中的“美麗的錯誤”。
幻燈片顯示溫庭筠《夢江南》、柳永《八聲甘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顰洲。(溫庭筠《夢江南》)
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
這兩首詞中的“美麗的錯誤”是什么呢?
溫詞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柳詞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兩處都是寫“美麗的錯誤”的。在這些詞句中,我們一樣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襲過作者心頭后迅速轉變為深深的失落。
5、再次齊讀詩歌,注意體味思婦等待丈夫歸來的癡情和落寞。
6、寫游子的語句和意象又有哪些呢?
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緊掩的窗扉
文中不僅寫了思婦對遠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寫了過客對家中妻子的思念,不僅寫了幽閨之哀怨,還寫了羈旅的愁苦。更進一步講,詩歌所寫的故事,不僅發生在兩對夫婦間,而且發生在所有分離生活的夫婦間。
7、外出遠游的丈夫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其他親人所寫的詩歌,文學史上也給予這一題材和主題的詩歌以專名,就是“游子謠”。
幻燈片顯示《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師點撥:試想,夕陽西下,游子坐在那匹羸弱的馬上,看著小橋流水旁炊煙裊裊升起的農家那一幅父慈子愛、夫唱婦隨如此這般幸福和美的生活圖景,他怎能不斷腸呢? 看來,那些把妻子丟在家中,一個人去外面的世界打拼的游子的生活也很辛酸的啊!大家不妨大膽地假想一把,讓這位馬致遠筆下的游子或者說過客踏著達達的馬蹄走進小城,穿過青石鋪就的街道,來到呂本中《采桑子》詞中思婦的樓下,進而走到她的門口,再進而來到思婦的窗前。這位過客口渴了,他只是想要來思婦的窗前討一碗清水,一碗涼白開而已。請大家注意,這位少婦卻正在思念和等待外出遠行的丈夫歸來呢?當她聽到了這位過客達達的馬蹄聲兒由遠及近而來到她的門前時,此刻她的心情又如何呢?
學生回答:(-------)
啟發:這位少婦的心中此刻肯定有一股幸福的激流涌過,她一定是趕快揭開那塵封了許久的窗帷,然后又趕快推開了那快要銹死的窗扉,去看是否是自己的丈夫歸來了。然而她的希望再次落空了,那并非是
丈夫遠游歸來,而是另一個游子或者說一位過客在她的窗前要討一碗水喝。錯了,錯了啊!她的心剛剛被高高地舉起,現在又被重重地摔下。她的眼中流露出失望,她的心中充滿了惆悵。
8、老師總結: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看到,《錯誤》這首詩不僅寫了閨怨的思婦,而且寫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婦詞,也是一篇游子謠。幻燈片顯示
游子謠,寫游子羈旅之苦;
思婦詞,寫思婦幽閨之怨。
在鄭愁予的許多詩作中我們都感悟到了一種濃郁的古典美,而選用古典意象,采用傳統題材,化用經典構思都是造成鄭詩古典美的原因。《錯誤》的所有意象我們都似曾相識,都可以在唐詩宋詞中找到大量的使用這些意象的句子;寫游子羈旅之苦、寫思婦幽閨之怨的題材更是從《詩經》直至新詩長期沿用的傳統題材;“美麗的錯誤”這一經典構思在溫詞和柳詞中又可以窺見它的影子。因此,我們可以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
《錯誤》這首詩歌學過之后,今后我們在自己的新詩習作中要自覺選用古典意象,采用傳統題材,甚至化用經典構思來成就新詩的古典美。
三、布置作業
1、背誦全詩
2、課外收集“思婦”“游子”的詩詞
推薦課外閱讀書目:
《鄭愁予詩選集》,中國臺灣志文出版社1988版;
《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版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從古典詩詞中汲取營養以提高文學修養和創作水準。
2.培養學生通過聯想和想象來感悟詩歌意象,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重點:
1.把握思婦詞和游子謠等傳統題材;
2.賞析鄭愁予詩歌的古典美;
教學設想:
結合溫庭筠《夢江南》、柳永《八聲甘州》、呂本中《采桑子》、馬致遠《天凈沙&秋思》的學習來體味古代游子與思婦的幽思愁緒,把握思婦詞和游子謠等傳統題材,賞析鄭愁予詩歌的古典美。最后布置作業 ,背誦詩歌,并把《錯誤》改寫為如張曉風《不朽的失眠》一般風格的抒情散文。
(吳玉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看兩首詞: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唐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人。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
注釋:①斜暉:偏西的陽光。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兩句,記一個懷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著那面臨江水的樓,切盼重逢。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眼前已是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腸斷之意,余味雋永。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 “過盡”兩句,寓情于景。此處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見一斑,因而人稱“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其中有幾句“想佳人妝樓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②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③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④ 苒苒物華休。⑤ 惟水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⑥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⑦ 想佳人妝樓顒望,⑧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⑨ 爭知我,⑩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⑾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進士,原名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時不為人重,但因擅長填詞,卻深受歌妓們的歡迎和賞識,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是當時一大詞家,他寫下的幾篇名闋,境界高絕,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千古傳頌。如《雨霖鈴》、《八聲甘州》等,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所寫內容不限于男女風月,尤工羈旅行役,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有相當多的詞篇抒寫了與歌妓舞女的誠摯戀情,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們悲酸的生活和她們要求過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釋】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后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②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③凄緊:一作“凄慘”。 ④是處: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翠:一作“綠”。 ⑤苒苒:茂盛的樣子。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遙遠。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⑨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⑩爭:怎。 ⑾恁:如此,這般。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品評】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里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并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干”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于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當代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
教學過程 :
由呂本中詞導入 。幻燈片顯示呂本中詞。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恰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教師吟詠,飽滿的感情感染了學生。然后提問。
師問:請根據我們前面學過的詞體知識確認這首詞的詞牌?
生甲答:《采桑子》。
前面學習毛澤東的《采桑子•重陽》時懂得《采桑子》是雙調,44字。
上闋四句,7、4、4、7,三平韻;下闋亦四句,7、4、4、7,三平韻。
據此,我推斷此詞的詞牌為《采桑子》。
師問:生甲的判斷正確嗎?
眾生齊答:正確!
師問:生甲的判斷及其依據完全正確!下面我們來齊讀這首《采桑子》,感悟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眾生齊讀。
下面繼續提問。
師問: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詞中的“虧”與“滿”兩詞的意義?
生乙答:滿,此指月圓;虧,此指月缺。
師問生乙:那么,“暫滿還虧”該如何解釋?
生乙答:暫,暫時,暫且;還,仍然,還是。“暫滿還虧”是說,暫時的月圓月滿終歸還是要缺要虧的,好像是說夫婦間的聚少離多。
師問:好!那么詞中的“君”是什么意思?
生丙答:君,第二人稱代詞,你。
師問生丙:那么,詞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稱的“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生丙答:“君”應該是一個外出的丈夫,詞中的抒情主人公相應地應該是一位獨守空閨的妻子。
師贊賞:好!
師解讀詩歌大意。
月圓之夜,一位少婦卻枕愁難眠。啊,原來是丈夫外出,沒有和她廝守在一起,不能與她在這江畔高樓共賞這皎潔的明月了。也許已半載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還不回來呢?思夫不得,少婦便生哀怨之心。“正說反說,俱是愁痕。”(錢鐘書語)讀解詞意,大略如此。綜上,我們把此詞定位為一首閨怨題材的思婦詞。
幻燈片顯示“思婦詞”三字。
師問:在呂本中《采桑子》詞中我們感悟了一位獨守幽閨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憂傷之情。請學生丁解釋“思婦詞”中之“思婦”一詞為何意?
生丁率爾而對:思念妻子。思婦詞就是思念妻子的詩詞。
師問:請三思而后答!請結合《采桑子》詞意,斟酌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
生丁匆忙否定前案,說:不!不!“思婦”一詞在此不是“丈夫思念妻子”而是“妻子思念外出遠游的丈夫”的意思。
師點撥:對!在此“思婦”一詞,不是動賓短語,而是偏正詞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遠游的丈夫的詩詞就是“思婦詞”。這種“閨怨”題材的思婦詞,古典詩詞中比比皆是也。今天我們學習的鄭愁予的詩歌《錯誤》是一首新詩,其中也有思婦閨怨的句子。下面我們來齊讀全詩。
學生讀書,感情飽滿,進入了詩歌所描寫的情境。學生齊讀《錯誤》。
幻燈片顯示鄭愁予《錯誤》
《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學生齊讀畢。
師趁熱打鐵:課前我問了幾個學生,都說對這首詩表達的思想情感似懂非懂。在我剛才的啟發和講解之后,現在你們齊讀鄭愁予的《錯誤》并體味其主旨,或者稍微明朗些了吧。請思考下面問題。
師問:詩歌中的“打”和“向晚”如何解釋?
生戊搶答:打,介詞,從。向晚,指傍晚;向,接近。
師問:根據詩歌中的語句,判定“我”、“你”分別是怎樣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過”句為證。
“她”是一位閨中思婦,有許多詩句為證,關鍵字是“等”。“等”字
涵蓋第二節的內容。
師問:第一節第二句內蘊豐富,請用散文的語言把它傳達出來。
生無人舉手,無人對答。
師講解:時光流轉,春秋代序,那美麗、純潔如蓮花的思婦的容貌,也在癡情地等待中衰老啦!“開落”寫蓮花,又寫少婦的容顏和心境,暗示著時光的漫長。
師問:第二節第五句和第二節第二句十分相似,請改變第五句。
生齊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
師問:好!大家都對了!請大家繼續思考。描寫詩歌中的這個“思婦”,也就是第二人稱的“你”,運用了哪些意象?請一一指出來。
生庚答:詩歌中依次用了“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來寫思婦的癡情的期待,就是“等”。
師問:你能否給這些意象進行歸納分類,并指出這些意象的表達效果?
生遲疑后答:不會。
師問:請大家一起來思考這個問題。能否給這些意象進行歸納分類,并指出這些意象的表達效果?
生辛舉手。
生辛答:我分為兩類。一類意象是作為比喻句的喻體出現,如“蓮花的開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處意象。前者寫“思婦”的容顏的衰老,后三者寫“思婦”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類意象是與春天、三月有關的“東風不來”,“柳絮不飛”,“春帷不揭”等意象。春天來了,思婦卻視而不見。以春天的爛漫來反襯思婦的落寞。綜上,一類意象為比喻,一類意象為反襯。
[1] [2] [3] [4] [5] [6] 下一頁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5
管 帥 中 學 教 學 案
第 2 章(課) 1節 2課時 備課時間 2003年9月9日
課題《錯誤》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教材重點、難點、雙基分析)1、分析這首詩的意象及其象征意義。
2、感受詩歌語言表現出來的節奏。
3、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當代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學目的(知識能力、德育的目標要求)1、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對當代詩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2、通過閱讀鑒賞,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人生、熱愛
生活的情感。
教具錄音機 小黑板教學方法導讀討論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簡介詩歌,導入 :
1、鄭愁予的詩素以婉約見長,他的愛情詩更可以說清新婉約,綺思無窮。今天我們學習的《錯誤》也是如此,它以江南的小城為背景,寫思婦盼望歸人的執著的愛情,意境優美而深婉,顯示的正的婉約的美學特點。
2、簡介作者:
鄭愁予,原名鄭文韜,中國臺灣現代派詩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中國臺灣。1955年服役。1956年參與創立現代派詩社。1958年趕赴美國,曾任愛荷華大學講師、耶魯大學教授。著有詩集《夢土上》、《衣缽》、《燕人行》。他創作的詩中貫穿著兩種互補的氣質神韻:一種是豪放、爽快、豁達的“仁俠”精神;另一種是曲折動人、情誼綿綿欲語還羞的婉約情韻,這兩種氣質充分顯示了詩人深厚的古典文學修養。
二、講授新課:
1、范讀課文(放教學錄音)。
2、要求學生齊讀課文一遍。
3、出示重點字詞,引導學生掌握。
跫音 春闈 窗扉
4、逐節講析并評價:
(1)《錯誤》第一節“我打江南走過1那留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在全詩中起怎樣的作用?
解析:這兩句詩在全詩的分段中,具有“詩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調上統攝全詩。
“我打江南走過”,短短六個字,暗示過客之匆匆,為下文做了鋪墊,同時又暗含了詩的主題“美麗的錯誤”。“那留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形象地寫出了思婦相思之苦。“開落的蓮花”,倒裝為“蓮花的開落”,增添了詩歌的音韻和諧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將親人遠行,獨守空閨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若非相愛之深、相思之切,怎會
容顏憔悴如斯。同時亦有自“君去后、首如飛蓬”之意,女為悅己者容,相思之人不在眼前,哪有心思,“日晚倦梳頭”。更為妙絕的是“留在季節里”,一個“留”字,韻味全出。
(2)《錯誤》第二節,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來描寫思婦的心理的?
解析:這一小節,作者主要運用兩個比喻來寫思婦之心,表現思婦的懷人心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穎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樣的寂寞?‘‘東風不來,柳絮不飛”,無東風,無飛絮,缺少了日長飛絮輕飄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問,江南小城怎會如此?思婦眼中又怎會不如此。景語,情語也。而柳絮不飛恰又是思婦心中實景,愛人不在,心如死灰。街是向晚的,青石板路,日落黃昏,思
婦目光所及,小巷悠長,空曠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緊掩的窗扉”,著以“小小”二字,自是妙不可言。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種相思,卻無人無處訴說,只得緊緊鎖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無物,以致
窗扉緊掩,春帳不揭,而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響”,游子不歸,這怎一個“愁”字了得。
本節比喻的精巧運用,除表現在喻體選擇的匠心獨運之外,還在于為了準確體現思婦相思之情而做的層層渲染,如“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對“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幃不
揭”對“窗扉”的烘托。
(3)為什么說“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這首詩抒發作者怎樣的感情?
解析:此句點明詩題。
“達達的馬蹄”帶來了歸人的消息,給閨中思婦帶來一股東風,應是柳絮飄飛、姹紫嫣紅的時令了,應是春風吹起帳幕,纖手打開窗的季節了,但“我不是歸人,是過客……”打破眼前的夢景,原來這一段美麗是“錯”出來的,是個美麗的錯誤。’
這首詩描寫的是思婦盼望歸人的執著的愛情。但細細想來,卻是歸人對思婦的思念,作者采用了換位的手法,通過設想思婦對歸人思念的情景,來表現歸人對思婦的相思之情。這種手法在古詩中常見。如杜甫《月夜》一詩,明明是身在長安的自己思念家中的妻兒,下筆時卻是“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香霧云鬃濕,清輝玉臂寒。”霧濕云鬃,月寒玉臂。望
月愈久而憶念愈深,甚至會擔心她的丈夫是否還活著,怎能不熱淚盈眶?而這,又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在這一點上,《錯誤》有異曲同工之妙。“如開落的蓮花的容顏”,“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和“小小的窗扉緊掩”的心,以及“達達的馬蹄”所帶來的那種欣喜,這一切也都是作者所想的,以“你對我的思念之苦”,來寫我對你的思念之切,構思精巧。
(4)有人說,這不是一首愛情詩,是游子思念故土的鄉愁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析:鄭愁予,本名鄭文韜’,1933年出生于濟南,少年時代隨當國民黨軍官的父親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飽覽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山水風光,1949年隨家人去中國臺灣。此詩寫于1954年,作者正20歲,遠離大陸,故土之思自會油然而生。而詩人之名鄭愁予,正是采用了辛棄疾的詩句“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之意,而辛棄疾此詞抒發的正是故國、故土之思,作者以此為名,深意不言自明。
詩中思婦思念游子,實則是游子思念思婦,游子是作者。思婦是故土、故鄉,抒發對故國之思是合情合理的,認為此詩是鄉愁詩是有一定道理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一、介紹海子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
海子是一位很有特色的孤獨的理想主義詩人。他的這首詩顯示了詩人充滿靈性、純真的創作風格。
讀來給人一種清新溫暖的感覺。
二、誦讀指導:
學生自由品讀詩作,體會詩作表達的情緒。
提示:本詩語言質樸明朗,而又雋永清新,要注意讀出詩中積極、昂揚的情感。
三、學生自由發言,探討詩人的情緒和詩作的內涵。
提示:海于是一個獻身詩歌理想而不惜放棄塵世生活的詩人,他的生活是清苦的,詩中那些溫馨幸
福的日常生活都是詩人擬想的產物,’幻想和現實構成了詩人兩難的境地。
明確:全詩共三節。第一節詩人勾勒了想象的塵世生活,“喂馬,劈柴”,“我有一所房子”等。第二、 ‘
三節表現了詩人博大的愛心,要給所有的親人寫信、給河山起名字,祝福陌生人等等,極富詩意和人情
味。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向讀者展示了一片溫暖而清新的意境,也表達了詩人心中開始萌生的對幸福塵
世生活的向往。
板書設計
錯誤
鄭愁予
1、繼承古代詩詞傳統。
2、鮮活的比喻和生動的意象。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1、揮之不去的悲涼感。
2、質樸本真的語言風格。
教后記
[1]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6
《錯誤》是中國臺灣當代詩人鄭愁予于1954年寫作的一首現代詩。全詩以江南小城為中心意象,寫出了戰爭年月閨中思婦等盼歸人的情懷,寓意深刻。是現代抒情詩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內外多次收入教科書與參考書。以下是應屆畢業生教學反思網站為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
第一單元的第三課中國當代詩三首中的《錯誤》是我走向三尺講臺的第一課時,在上這首詩歌的時候,我把所有的熱情都表現出來,盡量的讓學生看不出我緊張的情緒,這節課我以引發同學們的思考,發揮他們特有的語言和理解能力為主,設計問題由大到小,這節課下來,胡老師也對我的這一堂課作了評價,說我這一堂課非常的成功,在教學的過程中,很投入,導入設計也非常的好,讓學生有了思考的空間,也沒有看出有緊張的情緒,但是,以后上課的過程一定要注意板書的問題,因為在上課的過程中,同學們都在認真的聽你講解,而很多細節的地方他們可能不能記下來,時間長了他們也就忘記了,板書的設計其實就是讓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有一個復習的依據。雖然成功了,也得到了指導老師的肯定,但是我課后也做了一定的反思,總覺得很多地方沒有講到,也有很多地方存在不足。
鄭愁予的這首《錯誤》的原型是中國古典詩中的閨怨詩。而他之所以會選擇“馬蹄“作為意象,卻是來自童年逃難的經歷。他說:“小時候母親和我走過一個小鎮,那時還在抗戰,我們忽然聽到背后傳來轟轟聲響,后來就見到馬匹拉著炮車飛奔而來,母親和我站在路旁,看著戰馬與炮車擦身而過,這印象一直潛存在我的意識里,后來寫《錯誤》這首詩時,這個意象自然而然的就浮現在腦海中,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才有此佳作的呈現。那我在教學過程中,我的導入非常簡單,就是講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中國臺灣詩壇的一位著名的詩人。曾經有人評價他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
他的這首《錯誤》被譽為是“現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評價呢?《錯誤》這首詩歌又是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些疑問來感受這首詩歌。確實是疑問多多,一個人評價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就引起了同學們學習的好奇心,也在思考著為什么會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的詩人呢?這下,我對同學們發出這樣的疑問表示很高興,然而我對他們說:“今天我們就來解決所有的疑慮。首先請同學們根據你們的理解,發揮你們的想象,告訴我,這首詩隱含了什么樣的故事,我以這個問題開始了這節課講解,同學們也積極的思考問題并回答問題,在我以后的問題當中設計問題也環環相扣,也解答了同學們所提出的疑問。
中國的中國詩人怎么理解?
第一:鄭愁予是中國人;
第二:中國詩人是說“他的詩歌具有中國的文學傳統和特色。鄭愁予的詩《錯誤》從中國詩歌的濃厚傳統中吸取了豐富的養料,形成了濃厚的民族風格。但是講到這里的時候,我沒有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例來加以給同學們鞏固,這是在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小失誤,在講到中國風的時候,我應該結合現在最有名的歌手周杰倫專輯當中的一些帶有中國風特色的歌曲穿插在詩中進行講解,這樣更能激發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在用魏晨的一首《少年游》來詮釋中國詩歌的特色風格。
這樣的教學可能會使這堂課更加的有吸引力。
附: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項,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7
胡文勇 湖北谷城三中
《錯誤》是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廣為傳誦的名作。長期以來在眾多評價賞析的文字中,大都認為《錯誤》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變化過程,承受的是中國歷代閨怨詩的傳統。至于“錯誤”的形成,有兩說:一種認為:“錯誤”因女子而起,女子是主動者;一種認為“我”是主動者,錯誤是由“我”一手造成的。筆者以為,這些理解有其可取之處,但存在一些應當糾正、澄清的錯誤。
《錯誤》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這是正確的,但既然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那就不應當理解為描寫了一個女子如何如何的詩,也就是說,描寫的主體應該是男子而不是女子。既然如此,它也就不能說是承受了閨怨詩的傳統,因為閨怨詩的抒情主體,無疑應該是女子。李白的《玉階怨》、朱慶余的《宮中詞》、杜荀鶴的《春宮怨》、金昌緒的《春怨》無一不是如此。
其實錯誤所寫的是一種浪子情懷。詩人鄭愁予本身就因《錯誤》《水手刀》等被稱為“浪子詩人”,盡管詩人自己認為“仁俠”要比“浪子”準確,但二者志在天下的情懷是相同的。《錯誤》就是以“我”為主體的浪子宣言。“我”為女子愛慕、相思,“我”心里很清楚。他不但知道女子在寂寞中等待,也知道她已經等待了一段綿長的日子,已經等待得生命如同蓮花開落般寂寞的消逝,已經等得心如東風不來、柳絮不飛的小城般絕望,已經等得心如無聲無息、春帷不揭的窗扉般空寂。詩一二節用逐層遞進的手法,以男子的視角,渲染了女子等待的痛苦。這是在為第三節浪子言志鋪張聲勢。“我”知道這一切,為什么不走進小城,敲開窗扉,與女子相見呢?為什么“我”的到來是個錯誤?只因為“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我不是常常回家的那種人”(鄭愁予《情婦》),在《錯誤》中,“我”更變成了一個不回家的人——一個徹底的浪子。女子的有情,成了男子鐵石心腸的陪襯。“我”或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戰士,要投入戰斗;或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要投入工作;或許只是一個志在走四方的仁俠之士、浪子旅人……總之,女子愛上了一個不回家的人。
忠貞的女子愛上了鐵石心腸的男子,這是“錯誤”的根源所在。這到底是由誰造成的?筆者以為應該是雙方而非單方的。“我”在女子的生命里出現,是一個錯誤,反之亦然。這錯誤是雙方的人生目標不同所造成的不可調和的沖突。這種沖突,自古就有,而且將會與人類共存。正因為這樣,閨怨詩與浪子詩便成了一對雙胞胎。《錯誤》的繼承與創新就在于它是對閨怨詩的回答,這種回答并非兒女情長的相思,而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少有的男子漢的聲音:對不起,我有我的選擇!
錯誤為何美麗?表層來講,從女子的視角來看,“達達的馬蹄”會敲醒一段沉睡已久的感情故事,因為它觸動了女子的心而美麗;而從男子這個視角來看,也自有它的美:“我”明了一切,然而卻沒有選擇相見,這里面也自有一種刻骨銘心的遺憾。深層次來講,應該是,“我”與女子的相遇,早已注定是一曲千古遺憾的戀歌。但“我”傳達給女子的,并非卿卿我我的“美麗”,而是要用一種男性的理智告訴女子:我們的相遇是一個錯誤,不管這錯誤是多么美麗,它終究是一個錯誤,希望你能忘掉我。
總之,筆者以為《錯誤》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描寫了一個浪子的情懷,也是對中國傳統閨怨詩的一種現代式的回答:我是一個浪子,在你生命里注定只是一個過客,請你忘掉我……
讀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這是很自然的,但肯定有個高下之分。前面提到的一些不當的理解,也可以稱為“美麗的錯誤”,因為它們從不同角度豐富了作品的想象。但把《錯誤》的主題歸為余光中《鄉愁》一類,恐怕就不是“美麗的錯誤”了,那就坐實了,牽強附會了,那樣我會建議有這想法的讀者,干脆把“江南”改為“臺南”得了——我之于中國臺灣,只是一個過客,大陸才是我的家——豈不合乎情理,明明白白?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8
江西省遂川中學語文組 馮小兵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意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2、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特色。
教學設想:教時:1課時。重點與難點:同1、2點。教法:邊讀邊鑒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看兩首詞:
1、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唐詞)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人。少負才名,然屢試不第。又好譏諷權貴,多犯忌諱,因而長期抑郁,終生不得志。
注釋:①斜暉:偏西的陽光。②脈脈:相視含情的樣子。后多用以寄情思。③白蘋洲:長滿了白色蘋花的小洲。
分析:起首兩句,記一個懷人的女子早起用心梳洗后,倚著那面臨江水的樓,切盼重逢。可千帆過盡,不見歸舟,眼前已是脈脈斜暉、悠悠綠水,江天極目,情何能已。故末句,提出腸斷之意,余味雋永。倚樓望歸舟,極盡惆悵之情。 “過盡”兩句,寓情于景。此處女子凝望之投入、凝恨之深重可見一斑,因而人稱“千帆”二句“黯然魂消”也。
2、【宋】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其中有幾句“想佳人妝樓顒(yǒng仰慕)望(顒望:凝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
【宋】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② 一番洗清秋。 漸霜風凄緊,③ 關河冷落, 殘照當樓。 是處紅衰翠減,④ 苒苒物華休。⑤ 惟水長江水, 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 望故鄉渺邈,⑥ 歸思難收。 嘆年來蹤跡, 何事苦淹留?⑦ 想佳人妝樓顒望,⑧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⑨ 爭知我,⑩ 倚闌干處, 正恁凝愁。⑾
【作者】柳永是宋仁宗朝進士,原名三變。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仕途坎坷、生活潦倒,在世時不為人重,但因擅長填詞,卻深受歌妓們的歡迎和賞識,他是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是當時一大詞家,他寫下的幾篇名闋,境界高絕,成為詞史上的豐碑,千古傳頌。如《雨霖鈴》、《八聲甘州》等,在詞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擴大了詞境,所寫內容不限于男女風月,尤工羈旅行役,佳作極多,許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調唱出了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實感人。他還有相當多的詞篇抒寫了與歌妓舞女的誠摯戀情, 有部分作品反映了她們悲酸的生活和她們要求過合理生活的愿望。
。【注釋】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雜曲有《甘州子》。因屬邊地樂曲,故以甘州為名。《八聲甘州》是從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詞。因全詞前后共八韻,故名八聲。又名《瀟瀟雨》、《宴瑤沁池》等。《詞譜》以柳永為正體。九十七字,平韻。 ②瀟瀟:形容雨聲急驟。 ③凄緊:一作“凄慘”。 ④是處:到處,處處。紅衰翠減:紅花綠葉,凋殘零落。李商隱《贈荷花》:“翠減紅衰愁煞人”。翠:一作“綠”。 ⑤苒苒:茂盛的樣子。一說,同“冉冉”,猶言“漸漸”。物華:美好的景物。 ⑥渺邈:遙遠。 ⑦淹留:久留。 ⑧顒望:凝望。一作“長望”。 ⑨天際識歸舟:語出謝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橋》“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 ⑩爭:怎。 ⑾恁:如此,這般。凝愁:凝結不解的深愁。
【品評】 這首望鄉詞通篇貫串一個“望”字, 作者的羈旅之愁, 飄泊之恨,盡從“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樓凝望中所見,無論風光、景物、氣氛,都籠罩著悲涼的秋意,觸動著抒情主人公的歸思。“漸霜風凄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在深秋蕭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現游子的客中情懷,連鄙薄柳詞的蘇軾也以為“此語于詩句不減唐人高處”(宋趙令畤《侯鯖錄》引。《能改齊漫錄》作晁補之語)。下片是望中所思,從自已的望鄉想到意中人的望歸:她不但“歸樓顒望”,甚至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望穿秋水之際,對自已的遲遲不歸已生怨恨。如此著筆,便把本來的獨望變成了雙方關山遠隔的千里相望,見出兩地同心,俱為情苦。雖然這是想象之辭,卻反映了作者對獨守空閨的意中人的關切之情,似乎在遙遙相望中互通款曲,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從而暗示讀者:其人未歸而其心已歸,這就更見出歸思之切。另外,此詞多用雙聲疊韻詞,以聲為情,聲情并茂。雙聲如“清秋”、“冷落”、“渺邈”等,疊韻如“長江”、“無語”、“闌干”等。它們間見錯出,相互配合,時而嘹亮,時而幽咽。這自然有助于增強聲調的亢墜抑揚,更好地表現心潮的起伏不平。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當代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凄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并論。
二、簡介作者。(見課本注釋①)
三、范讀課文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分析詩的“前奏”。
1、學生齊讀,討論前奏中比喻運用之妙。
2、分析: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花無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著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六、分析詩的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
2、問:從本部分看來,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溫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寫它的心態時,連用了四個比喻,請找出來,并說說它反映了這個女子什么樣的心緒?
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板書: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3、問:這個女子的心情是封閉、沉悶、落寞的。春帷不揭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她的院子里沒有人來,沒有一點動靜。
4、問: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確: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
板書:等待
七、分析詩的第二部分
1、過渡: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么,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2、學生齊讀。
3、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板書:(過客) 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后,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里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復。為什么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蘋洲”啊。
八、總結
1、問:本詩題為“錯誤”,這為什么是一個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 (1)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 (2) “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書:(美麗) (錯誤)
九、解決課后練習。
十、擴展
1、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也就不同。
附:整體板書設計
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蹄聲) (過客)
等待 驚喜 失望
(美麗) (錯誤)
請多多提出寶貴意見!2004-9-20
email:
[1]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9
一:
師:(導入 新課)
鄭愁予是當代活躍在中國臺灣詩壇的一位著名詩人。曾有人評價他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重音),他能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他的這首并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你是否同意以上的這些評價呢?那這首詩又是講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感受這首詩。(板書課題)
二:
先學生自由讀全詩,然后教師范讀。
師:請注意本詩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和書面化的詞語,請同學們指出來。
生:柳絮(xu)、跫(qiong)音、春幃(wei)、窗扉(fei)
“如蓮花的開落”、“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師:好的。請大家再齊讀一遍。注意詩句的停頓和節奏。
生:齊讀。
三:
師: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詩為什么起的詩題是“錯誤”呢?請根據你的理解,談談這里隱含的一個小故事。
首先,大家先四人一組討論一下。
生:(帶著思考和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一生答:我這樣理解:
詩中主人公“我”騎著馬周游江南,碰到一個癡癡等待丈夫或情人的閨中女子,她的心 “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沒有東風”為她傳遞信息,又沒有漫天飛舞的柳絮為她排解心中的相思。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時刻留意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連帷幕也不揭開,無心去看窗外花團錦簇的春景。(此時教師點撥:劉禹錫《春詞》中“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與上述所詠的怨情似有異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但又悠長深遠)。 終于,她聽到達達的馬蹄,美麗的馬蹄聲,以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歸來了。當打開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個過路人。轉瞬間,這無限的喜悅變成了無限的失望。這“美麗的錯誤”捉弄了她,就好象上天捉弄了她一樣。 (熱烈鼓掌)
師:非常好。不錯,這首詩是寫了一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寫了一個遺憾的 過程。這很容易讓人去描繪那時這樣一幅幅畫面。當他們雙眼交錯的一剎那,他們內心的琴弦是怎樣被激蕩起來的? 好,如果讓你當導演,把這個相遇的過程拍一部小的電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會怎么去安排呢? 可以不拘于詩,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生:(熱烈討論)
一生:我有些想法,想和大家交流一下。
時間:黃昏時分,火紅的夕陽正放射著自己最后的光和熱,慢慢向西天墜去。它的光輝照射著青石鋪就的街道上。
地點:江南一小鎮上。
人物:騎馬的游子,女子。
過程: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個浪跡天涯的游子。一天傍晚,在江南的小鎮上,在街道的盡頭,慢慢走過來一匹馬,馬上坐著一藍衣青年。那就是“我”,詩中的主人公。漸漸 落山的夕陽照射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小鎮上異常安靜。“我”騎馬踱在青石上,發出有節奏的“達達”聲。起風了,“我”的發絲微微地飄揚了起來。 然后鏡頭轉到小巷中長滿藤蘿爬山虎的青石墻。 看著這些,“我”似乎若有所思。思什么不得而知,只聽到“我”在輕輕吟誦席慕容的“如果讓你遇見我/ 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為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鏡頭轉到小巷盡頭一處閨樓之中,梳妝臺前坐著一位女子,手中正刺繡,但眉頭緊蹙,心不在焉。樓下傳來小孩子嬉戲的聲音,但她充耳不聞。 這時,自街道上由遠而近傳來達達的馬蹄聲。 略一遲疑,隨即她又凝神細聽,確實是達達的馬蹄聲。 一束燦爛的笑容自她臉上綻放開來。她放下手中的東西,沖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街道上望去。 遠遠的,一個人向她走來。但,那張臉,卻不是她所熟悉的那個人的。
(合)馬上的人也注意到了她,停下了口中之詞。當四目交錯而過的那刻,影片響起了的音樂聲。風起了,柳絮漫天飄灑起來。鏡頭慢慢向上拉升,霧色籠罩著小巷、小鎮。
同學們都凝神靜思了一會,熱烈地鼓起了掌。
一生:我想補充一下。這時的“我”也可以牽著馬。
另一生:結尾也可以響起江南小鎮特有的街頭叫賣聲,讓影片籠罩在江南特有的氛圍中。
師:太好了。現在我們回到本詩,在本課的開頭我曾經說過:楊牧曾評價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也就是說他和中國的“外國詩人”是不一樣的。那些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字寫他們的“現代感覺”。鄭愁予不同,他的詩歌是中國化的,你是否同意呢?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在語言上還有哪些動人之處呢?
生:(討論熱烈)各抒己見。
一生:文章標題是用“錯誤”起名,而且是“美麗的錯誤”。“達達的馬蹄”敲響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靈深處,因而美麗。不過,這馬蹄聲僅僅從前面路過,并不為她的企盼而停駐,因而是個錯誤。這一起一伏,產生了高度的戲劇性,給人跌宕起伏的感覺。
(師補充:這首詩所表現出的意境,又與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有相似之處。這可以說成是它的中國性聯想)。
一生:他在詩中還運用了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如“蓮花”、“柳絮”、“馬蹄”、“春幃”。這些我們在古典詩詞中見的較多。
(師補充:很好,舉個例子。東風這一意象來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無題》中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所以講鄭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的修養。)
停頓片刻,然后一生又問:詩中有句“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為什么這么說呢?
師: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等待的季節漫長,蓮花的開落也日復一日,時間在無聲中流淌,作者在這里以音響的延伸來暗示容顏的逝去,體現了詩的漸進性和暗示性。這里,講求的是詩句表達的一種節奏和韻味。在詩中還有幾句也有這種效果,你們能找到嗎?
生找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師:很好。
一生:還有“達達”的馬蹄聲,這在中國文化里才有。這是中國文化傳統約定的。
(鼓掌!)
三:
師:很好。大家談了這么多,我們來簡單看一下鄭愁予的個人簡歷。也是為本課做一個總結。
放上投影片,老師帶領學生們看一遍。
附:[鄭愁予,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時期,隨母親轉徙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造新詩。不過,他說自己完全沒有承襲古典詩詞的遺產,大家認為他的詩有古典的神韻,只是因為他有古典詩人的情操,但詩的語言主要是白話,表現的也主要是自己的生活體驗。
鄭比較有名的詩作,比如、《水手刀》等,大多都是以旅人為抒情主人公的,因此他被稱為“浪子詩人”。對此,他不以為然,他說,“因為我從小是在抗戰中長大的,所以我接觸到中國的苦難,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這些寫進詩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實影響我童年和青年時代的,更多的是傳統的仁俠精神。”也許正是仁俠精神和浪子情懷的結合,才使鄭愁予的詩有如此動人的藝術魅力。
他的第一本詩集《夢土上》。]
四:
作業 ,課外擴展:
1、 為本詩寫一個小的電影劇本。
2、 或者閱讀鄭愁予在1951年18歲時寫的的《野店》,寫一篇小的詩歌鑒賞。
附:[野店 是誰傳下這詩人的行業/ 黃昏里掛起一盞燈/ 啊,來了······/ 有命運垂在頸間的駱駝/ 有寂寞含在眼里的旅客/ 是誰掛起這盞燈啊/ 曠野上,一個朦朧的家/ 微笑著······/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燒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換著流浪的方向······]
后記:這首小詩里的美麗而遺憾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每位同學的心。寫作電影劇本的嘗試也使他們空前活躍。這種互動性的學習也使他們對鄭愁予在詩中運用的中國傳統的古典詩歌的意象有了更深的把握。在學習中,教師有意把鄭的個人經歷放在后面講,也為了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10
安徽省亳州市第一中學 王宇青
教學目標
體會詩歌優美深婉的意境.
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詩歌意象,體會抒情主人公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優美深婉的意境.
2.掌握用比喻修辭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本詩的古典意蘊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方法
誦讀鑒賞法,情景入境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以簡介作者姓名由來("江晚正愁予,深山聞鷓鴣"),作者情懷(關懷社會關注民生疾苦),主要作品(《夢土上》),作品風格(以婉約見長,婉約如李商隱,豪放如李白)導入.
進入詩歌
整體感知
讀
學生默讀,初入詩境(要求學生注意音準,重音,節奏,語氣,語調)
一生試讀.
教師范讀,指導重音,節奏,語氣,語調.
學生自由讀.
教師學生齊讀
想
要求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把詩歌化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
學生思考,教師巡回指點.
說
學生代表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想象的畫面.教師總結.
畫面一:江南小鎮春意圖
具體描述:(略)關鍵詞——草長鶯啼,花紅柳綠,綠草茵茵,一片生機
畫面二:小巷深宅清冷圖
具體描述:(略)關鍵詞——斑駁古舊,幽深綿長,凄清冷寂
畫面三:馬蹄聲聲圖
具體描述:(略)關鍵詞——過客,馬兒,石板路
畫面四: 深閨思婦圖
具體描述:(略)關鍵把握閨中布置,思婦動作,表情,心理的變化
畫面五:途中道白圖
具體描述:(略)關鍵把握過客情感
整體把握詩意
A引導學生思索:從表達方式來看,這是一首什么詩
"我"對"你"的內心獨白,——>抒情詩
能找出記敘的要素——>敘事詩
既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也可以說是一首敘事詩
共同明確:
時間:陽春 地點:江南小鎮 人物:"我"——過客 "你"——思婦(還有兩個沒有出現的人物)
事件:"我"打江南走過,達達的馬蹄聲帶給深閨中苦苦思念的"你"心潮的起落.
B,學生自行概括詩意,教師總結:
本詩通過"我"一個匆匆的過客匆匆從江南走過為帶給深閨中苦苦思戀等待歸人的女子內心希望和失落而深感歉疚和無奈,表達了一份古老的情愫——閨怨.
具體賞析:
賞析引子
學生感情齊讀
學生討論研究交流:
內容:短短的二十字寫出了"我"打江南走過帶給思婦心潮起落的情景,格調清麗而婉傷.
表現形式及效果
比喻修辭和意象:蓮花的開落——江南女子的美麗容顏
——美麗容顏在等待中消退
——思婦情感的起伏
長短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漫長
學生再次感情誦讀引子
賞析詩的第一小節
一生感情美讀
學生齊讀
學生討論研究交流:
這一節主要以"我"之視角寫思婦的心靈世界.
運用了四個比喻:
不揭的春帷——隔絕
向晚的街道——清冷沉寂
寂寞的城——孤苦寂寞
緊掩的窗扉——封閉
倒裝句式
"街道向晚窗扉緊掩"化板為活,表意委婉
學生齊聲美讀.
賞析詩的第二小節
一生感情美讀
學生齊讀
學生討論研究交流:
在全詩的作用:詩眼
名句賞析——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過客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為什么是美麗的錯誤 (美麗——點燃了思婦重逢的希望
錯誤——馬蹄聲僅是從前面路過,不為她的期盼 而停住)
教師總結
這首詩格調清麗凄婉,被譽為"現代抒情詩的絕唱",我們再次感情美讀,嘗試著背誦.(師生齊誦)
4.難點揣摩:
教師引導:我們讀鄭這首詩,總是咀嚼出濃濃的古典意蘊,這種古典意蘊具體表現在何處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主題——閨怨
人物形象——深閨思婦
意象——蓮花,向晚,柳絮,東風
格調——清麗凄婉
擴展延伸
由此詩你能想到哪些表達閨怨主題的古詩詞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白居易《長相思》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萍洲.
——溫庭筠《望江南》
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
四,師生齊聲背誦全詩.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11
一、(課件展示1)導入 :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蔣維翰在《春女怨》一詩中寫道:“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進得來?”詩中用了花樹、庭院等冷景,通過寫景狀物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怨意。這些都是表示閨怨的作品,而當代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凄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并論。
二、(課件展示2)簡介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于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中國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后,在中國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三、(課件展示3)放課文朗讀錄音,指名讓一名學生朗讀,教師評點。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研討新課:
學生思考:
1、中國閨怨詩一向是含蓄不露,不違溫柔敦厚之旨,這首詩的風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澀,委婉地抒寫了離愁別緒,表達了一段纏綿悱惻的情懷。詩中所出現的意想也是傳統的、中國的,
請同學們通讀全詩,找找看那些是能夠喚起你心中親切聯想的中國式的意想?
(課件展示4) 蓮花(的開落);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跫音(不響);春帷(不揭);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緊掩;青石的街道向晚。
2、這些意向寫出了女子的怎樣的心緒?
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溫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但是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說明了她對心上人的感情執著、專一。
3、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么,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后,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里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復。為什么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頻洲”啊。
八、討論
1、(課件展示5)問:本詩題為“錯誤”,這是一個怎樣的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 (1) 一方面:女子癡癡的深情,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 (2) “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課件展示6)
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九討論本詩的特色
1、結構美
(1)大景到小景再到特寫:江南——小城——街道——帷幕——窗扉——馬蹄;
(2)倒裝 :開頭兩句應該是結尾,倒敘式的結構,使得詩歌詩意盎然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2、語言美
(1)優美的意境、前后情景的逆轉,具有高度的戲劇性
(2)、古典美:講著一個永恒、美麗的中國的 故事。傳達出了深層的中國傳統意識 十(課件展示8)拓展延伸
2、閱讀鄭愁予的《天窗》,體會其抒發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鄭愁予
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臥著,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象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占了循環著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間蕩著
那叮叮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這首詩的動人,是因為他用了鮮活的現代生活語言,表現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純然之美。它是那么滿溢著熱切的情緒一—因為懷想著一個人,詩人自喻為天窗——并由這一情緒帶動著意義的推展,使詩意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過程中,讀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們被一種美的情愫感動著,直到詩的末尾,當詩人的彩筆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雖意猶未盡,但卻得到欣賞上的滿足,并且領悟到,這“天窗”,是詩人的化身,而詩人之所以化身為天窗,乃是借此懷想一個人——“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于是,我們也會進一步發現,《天窗》一詩,原來是一首美麗的情詩。
[打包下載] [引用該文] [發表評論] [轉寄該文] [關閉窗口]
此文章相關評論:
該文章有2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
davidluxiang 發表于: 2004/11/27 02:51pm
、(課件展示2)簡介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于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中國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后,在中國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我認為這部分可以省略,因為這是垃圾信息!
頂部
yuanling79 發表于: 2004/11/27 06:43pm
你說的是,但是這是我剛上班時候上的第一課所準備的教案。當然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誠懇的借鑒您的建議的!
那么您覺得在上新課的時候是否需要跟學生介紹一下作者的情況呢?給學生說一些這樣的事實,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呢。特別是詩歌教學方面,您覺得聯系作者本身的情況是否更有利于教學呢?
[1]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12
吐魯番鐵中劉松義
教學目標 :
了解現代詩歌與傳統詩歌的繼承和發展關系,學會對比鑒賞詩歌的一些寫作技法。
教學設想:對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二.出示四首唐代閨怨詩和宮怨詩,總結其特點
1.蔣維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進得來?
2.王昌齡《西宮春怨》
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云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
3.白居易《春詞》
低花樹映小紅樓,春入眉心兩點愁;斜倚闌干背鸚鵡,思量何事不回頭。
4.劉方平《春怨》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閨怨詩、宮怨詩的特點:含蓄,通過寫景狀物來抒發心中的怨意,其意象常有花鳥蟲魚、庭院、夜色、月色、高樓、樹草等冷景。
三.對比學習《錯誤》
1.提問:有人說,此詩當屬于歐洲現代派詩歌,有人認為此詩繼承的還是中國詩歌的傳統,你怎么評價?
提示,我們可從主體和意象及其寫作技法分析。
2.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不同,通過朗讀來理解。
3.詩歌的標題很有新意,它妙在何處?
明確:它概括了女子由期待到驚喜再到極度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
4.總結詩歌技法:結構上雙線結構----縱線:自大景到小景,層次分明《江雪》;橫線:倒敘結構。語言上----文字純凈清新,語言優美,意境深邃: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四.作業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13
二. 教學目標:
1. 了解一些中國新詩不同的風格。
2. 感知優秀的外國詩歌作品,開闊眼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感受中、外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及其聯系。
3. 深深思索每一位詩人通過詩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學重難點:
1. 鑒賞詩中新穎豐富的意象和深刻細膩的思想感情。
2. 體味詩中蘊含的哲理。
3. 感受中外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四. 知識分析:
1.《斷章》分析
1.1了解作者
卞之琳,筆名:季陵,出生年月:19xx年12月8日。祖籍江蘇溧水,19xx年生于江蘇海門。1933年畢業于北平北京大學英文系,就學期間曾師從徐志摩,深受徐的賞識,徐不僅將卞的詩歌在其編輯的《詩刊》上發表,還請沈從文先生寫題記,給卞之琳編了一本取名為《烏雅集》的詩集,準備交新月書店出版(1931年徐空難去世后未能出版)。因為這段經歷,卞之琳被公認為新文化運動中重要的詩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詩人。此外,在這一時期,卞之琳與何其芳、李廣田還合出過一本名為《漢園集》的詩集,因此又被合稱為漢園三詩人。以后,卞之琳還擔任了北京大學西語系教授(1949—1952),中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務,是中國莎士比亞和英詩翻譯名家。
主要作品:《漢園集》、《雕蟲紀歷》、《十年詩草》、《人與詩:憶舊說新山山水水》,《小說片斷》、《莎士比亞悲劇論痕》、《莎士比亞悲劇四種》、《英國詩選》
1.2認識作品
卞之琳是30年代現代詩派的重要詩人,《斷章》寫于1935年,是卞之琳的代表作。這首詩雖只短短4行,卻試圖用簡明的意象闡釋深刻的道理。
詩人通過對“風景”的剎那間感悟,涉及了“相對性”的哲理命題。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而相對于樓上的人來說,橋上的“你”就是他們眼中的風景,他們“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而相對于夢見“你”的人來說,“你”則像窗外的明月一樣,“裝飾”了他們的“夢”。
這首詩從字面上看非常簡單,好像看一遍就懂了。但看完后又覺得不全懂,似乎簡單的字眼里藏著很深的道理。學者、翻譯家李健吾認為,這首詩是在“裝飾”兩個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過是互相裝飾,蘊含著無奈的悲哀。卞之琳本人卻不以為然,他說:“這是抒情詩……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寫一剎那的意境。我當時愛想世間人物、事物的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風景,也可能自覺、不自覺點綴了風景;人(你)可以見明月裝飾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覺不自覺地成了別人夢境的裝飾。”又說:“我的意思是著重在相對上。”這樣看來,詩人的主要意圖是表現人與人之間、物與物之間,不論自覺與不自覺都可能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相對關系。如此抽象的哲理,卻能通過這樣一首極其短小、通俗易懂、畫面鮮明的小詩表現出來,其高超的表現技巧令人佩服。
當然,也可以把這首詩當做情詩來讀,這更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更能引起他們閱讀和探究的興趣。
2.《風雨》
2.1了解作者
蘆荻原名陳培迪,廣東南海人。三十年代曾編輯詩刊,解放后從事教學和文藝工作。1935年開始發表作品,出版有《桑野》《田園新歌》《海南頌》《蘆荻抒情》等詩集。
2.2認識作品
一場暴風雨把整個世界變得天昏地暗。風雨中,詩人平日熟悉的景象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詩人也因此產生了年輕舵手的“憂懷”,寫下了《風雨》這首短詩。
這首詩的含意不難理解:風雨中的“大地”,看起來像是波濤起伏的海面,大地上的“房舍”,就像海面上飄搖不定的舟船;“我”面對“大地的海”,憂思滿懷,就像一個缺乏出海經驗的年輕舵手,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方向。
詩中,“大地的海”是一個獨特的意象,它實際上是詩人用主觀情緒折射客觀現象所得到的結果。這個意象使我們知道詩人的人生坐標發生了動搖,對未來感到茫然。“大地的海”的意象是與風雨如晦的現實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產生了“房舍如舟”“年輕的舵手”等聯想,形象地表達了年輕人面對難以預料的世事,產生的一種被動、困惑、無助甚至有些害怕的心理感覺。
3.《錯誤》
3.1了解作者
鄭愁予,中國臺灣詩人,中國臺灣“現代詩社”成員。祖籍河北,生于濟南,1949年去中國臺灣。其詩作表現手法很現代,而選擇的意象,運用的詞藻,傳達的情感,卻多是傳統的,于現代精神感受中交織著宋詞元曲的遺韻。詩集有《夢土上》《衣缽》《燕人行》等。
3.2認識作品
這首詩寫于1954年,當時的鄭愁予年僅21歲。他在原詩的《后記》中說:“童稚時,母親攜著我的手行過一個小鎮,在青石的路上,我一面走一面踢著石子。那時是抗戰初起,母親牽著兒子趕路是常見的難民形象。我在低頭找石子的時候,忽聽背后傳來轟轟的聲響,馬蹄擊出金石的聲音,只見馬匹拉著炮車疾奔而來,母親將我拉到路旁,戰馬與炮車一輛一輛擦身而過。這印象永久地潛存在我意識里。打仗的時候,男子上了前線,女子在后方等待,是戰爭年代最凄楚的景象,自古便是如此……母親的等待是這首詩、也是這個大時代最重要的主題,以往的讀者很少向這一境界去探索。”詩人這番話為我們找到了解讀這首詩的鑰匙。
這首詩的背景是狼煙四起的戰爭年代,詩的主人公“你”在江南小城里寂寞地等待著親人從戰場歸來。“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這兩句使我們知道了主人公容顏美麗如蓮花,隨著“我”的來而又去的腳步,這容顏經歷了希望和失望,就像蓮花綻放又凋零。主人公在寂寞中等待。寂寞是無形的,詩人用“東風不來”“柳絮不飛”“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窗扉緊掩”等意象來指代女主人公寂寞的心情。
結尾一段,“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以“美麗”為定語修飾“錯誤”,具有一種錯位的美學意義,使主題更具有表現性,更能感動讀者。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使用倒裝語句,如“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緊掩”,比起“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緊掩的窗扉”這樣的表達,顯然在意境和語氣上都有更加悠長深遠的韻味。我們也可以把這首詩解讀成情詩,表達閨中怨婦盼望歸人的心情。
4. 《回旋舞》
4.1了解作者
保爾•福爾(1872—1960)法國象征主義詩人。福爾數十年如一日始終不懈地寫作“巴拉德(歌謠)”,這是他畢生創作詩歌的固定形式。他的作品收入總集《法蘭西巴拉德》,于1896年出版。后多次重版,每次都有所增益,直到1949年還有新版問世。戴望舒稱他為“法國后期象征派中的最淳樸,最光耀,最富于詩情的詩人”。
4.2認識作品
在這首詩中,保爾•福爾用童話般的想像展示了“世界大同”的思想。
詩的前兩節提出了兩個假設。“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攜起手來”“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這兩個“假如”排除了全世界所有男孩女孩之間的誤解、隔閡、歧視,甚至沖突。如果這兩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假設能夠實現,“她們可以在大海周圍跳一個回旋舞”“他們可以用他們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麗的橋”,那么全世界的男孩女孩將有可能組織起盛況空前的全球人類大聯歡。正如詩的最后一節強調的:“人們便可以繞著全世界跳一個回旋舞,/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攜起手來。”
5.《在一個地鐵站》
5.1了解作者
龐德(1885——1973),美國詩人,意象派詩人,被文學史家稱為“美英現代主義文學的助產士”。他很早就離開了故鄉——愛達荷州。15歲入賓西法尼亞大學,19xx年獲碩士學位。一度曾在印第安納州的沃拜士學院任教。19xx年前往英國。19xx年他與友人一起創立了風靡一時的意象派。他的詩論對英美、現代詩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龐德樂于助人,他曾以不同方式幫助過喬伊斯、艾略特、弗羅斯特、海明威、葉芝等。龐德二戰時居意大利。它主要的著作是他花了五十年心血寫成的長詩《詩章》。長詩中有許多章節以中國為題材,他特別喜歡中國詩。他的譯詩《神州集》出版后,受到普遍好評,成為意象派詩人學習借鑒的榜樣。
5.2認識作品
這首短僅兩行的小詩作于20世紀初,是最早的意象派詩歌之一。
詩的上下兩行,分別呈現了兩組互相對應的意象。一是地鐵車站的人群中,幽靈般顯現的面孔;二是濕漉漉的枝條上的許多花瓣。這兩行詩句之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比喻關系,而是兩組意象之間的相互疊加的關系。把這兩組意象吸引在一起的力量,是詩人的直覺,它使兩組意象在相互作用的狀態下迸濺出詩的火花,產生深刻的意味。龐德自己說它是“一剎那思想和感情的復合體”。
這首詩在西方現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把詩歌從19世紀陳舊的寫作手法和抒情習慣中擺脫出來,給現代文學帶來了啟示。埃茲拉•龐德后來也成為意象派詩人的領袖。
【典型例題】
1. 閱讀北島《迷途》,對詩歌象征意義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
沿著鴿子的哨音
我尋找你
高高的森林檔住了天空
小路上
一棵迷途的蒲公英
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
在微微搖晃的倒影下
我找到了你
那深不可測的眼睛
a. “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喚,“森林”象征遮擋于前進道路的障礙因素。
b. “蒲公英”象征一時迷途的同伴,我與同伴一起找到追尋的目標。
c. “湖泊”象征追尋的歸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 “你”“眼睛”象征著深不可測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答案:d。
分析:這是一首從總體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朧詩。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種意義。這是新詩常用的手法,這一手法打破了真實描寫和直抒胸臆的傳統表現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義則是常見的考查內容。《迷途》按“追尋—被阻一歸宿”的思路展開。“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尋的歸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雙重特質,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詩意象而言,則是一種象征。
2. 閱讀康白情《草兒》(1919年),指出分析不準確的一項( )
草兒在前,
鞭兒在后。
那喘吁吁的耕牛,
正擔著犁鳶,
古著白眼,
帶水拖泥。
在那里“一東二冬”地走著。
“呼——呼——”
“牛,你不要嘆氣,快犁,快犁,
我把草兒給你”。
“呼——呼——”
“牛,快犁快犁。
你還要嘆氣,
我把鞭兒抽你”。
牛呵!
人呵!
草兒在前,
鞭兒在后。
a. 詩中的“草兒”對牛而言,是一種生存誘惑,而“鞭兒”則象征著一種威脅壓迫,這是“牛”的主人軟硬兼施的兩手。
b. “草兒在前,鞭兒在后”這種矛盾、險惡的境遇,使人感到牛辛苦拉犁的悲壯,“牛”的主人隸使牲口的狡黠。
c. 牛這一形象其實就是在田野上“一東二冬”地艱難勞作的中國窮苦農民的形象。
d. 詩人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熱情贊美以牛為代表的中國農民沉默堅韌的生命力與吃苦耐勞的精神。
答案:d
分析:詩人作于1919年的這首詩,表達了對中國窮苦農民的同情和對剝削階級的憤恨,“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全詩的感情基調,對“牛”有哀其不幸之心,卻無“熱情贊美”之意,d項對詩人情感的把握是不準確的。
3. 閱讀周作人《小河》(片斷),指出對詩歌形式分析不準確的一項( )
一條小河,穩穩地向前流動。
經過的地方,兩面全是烏黑的土;
生滿了紅的花,碧綠的葉,黃的果實。
一個農夫背了鋤來,在小河中間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
上流的水被堰攔著,下來不得;
不得前進,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亂轉。
a. 每一詩行有一定的節拍,隔行押大致相同的韻,讀起來瑯瑯上口。
b. 詩人以自己的情緒支配詩行,不受標點約束,每行無固定字數。
c. 詩歌語言口語化,從容不迫地傳達出詩人舒緩的情緒。
d. 詩句的內在節奏十分和諧,與散文語言完全不同,給讀者以美感。
答案:a
分析:新詩,包括兩種詩體,即格律詩和自由詩。自由詩“無論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長短,還是平仄、押韻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標點”(高中第四冊《現代詩歌的鑒賞》)。周作人的《小河》被稱為“白話詩史上第一首長詩”(茅盾),詩行、節拍、語言完全服從表情達意的需要。顯然,這首詩是不押韻的,詩行的節拍也不一致。
【模擬試題】
1. 下列詞語有兩個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必竟 嘔吐 好征兆 令人咋舌
b. 諦造 暴躁 大路貨 獨出新裁
c. 荏冉 山岡 剎那間 滿目創痍
d. 浩翰 函養 棉制品 半身不隨
2. 下列作家、年代(或國籍)、作品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卞之琳——現代——《斷章》
保爾福爾——法國——《回旋舞》
b. 鄭愁予——當代——《錯誤》
龐德——英國——《在一個地鐵站》
c. 蘆荻——當代——《風雨》
毛澤東——現代——《沁園春 長沙》
d. 艾青——現代——《我愛這土地》
余光中——當代——《鄉愁》
3. 下列一組句子中修辭手法與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項是( )
a. 我有年輕的舵手的憂懷。
b.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c. 人群中這些面孔幽靈般顯現。
d. 他們可以用他們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麗的橋。
4. 下面對龐德的《在一個地鐵站》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這首詩準確生動地表現出詩人在走出地鐵車站車廂那一瞬間的美感:一個陰沉的雨天,地鐵車站人潮如流 ,突然黑壓壓的人群中閃現了一張張美麗動人的女子的臉龐,恰似朵朵開在濕漉漉的樹枝上的美麗的花瓣。
b. 此詩妙在通過意象的疊加,用意象本身直接去激發讀者的想象。詩中第一行的“面孔”與第二行的“花瓣”本無聯系,但兩個意象一旦疊加,就形成了相互映襯的比喻,成為一個新的意象復合體。
c. 小詩通過意象的描寫營造了一種陰冷昏暗、壓抑低沉的意境,暗示了作者對現代都市社會中冷漠的人際關系的厭惡和批判。
d. 綜觀全詩,“幽靈”一詞揭示出那些“面孔”的出現在一瞬間就消失了,就像風雨中枝頭上的“花瓣”,雖然美麗,但同樣會很快凋零,作者似在感嘆現代都市生活中的短暫易逝。
閱讀《斷章》完成下列題目
5. 詩句中出現四個“你”,所指代的對象是否同一人?為什么?
6. 這首詩以極精煉的語言描畫了生活的一個片斷,喻意朦朧,留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空間,談談你對這首詩意境的理解?
7. 對沙白的《紅葉》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風,把紅葉,/擲到腳跟前。/噢,秋天!/綠色的生命也有熱血,/經霜后我才發現……
a. 詩歌開頭用一個“風”和一個“擲”字,寫出秋風盡吹,枝葉稀疏之狀,是一幅簡潔的秋色圖,從這圖景里看不出詩人的愛憎。
b. 詩中“噢”字以下,道出了詩人的領悟:已是深秋了,并點明對這些景物有獨特的感受。
c. 此詩迥異于他人的新發現在于“綠色的生命也有熱血”,即賦予綠色以生命、和平、蓬勃生長之意。
d. 最后一句虛實兼備,既寫出了樹葉經霜變紅的事實,也暗喻了作者經受風吹雨打,霜欺雪壓的考驗。
8. 對艾青《盼望》一詩分析不當的一項是( )
一個海員說,/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那一片潔白的浪花……/一個海員說,/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出的/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一個盼望到達
1979年3月于上海
a. 詩人抓住輪船起錨出發和到港拋錨的兩個瞬時場景,將現實生活中看得見的圖景融入了對盼望的哲理思索,構成了令人回味的意境。
b. 海員們為什么喜歡“盼望出發”,又為什么高興地“盼望到達”,詩中作了明確的回答。
c. 兩位海員不同的心態,表達了同一種愿望,即對航海事業的無限熱愛,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們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標。
d. 這首小詩意象單純,主體是兩個海員的兩句富于形象的話,而這兩句話又由兩個象征性的意象組成。
9. 對下面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一代人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遠和近
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
a.《一代人》闡釋的是:黑暗使一代人覺醒,使一代人產生更強烈的尋找光明的愿望與毅力。
b. 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于你與云的距離,因此詩人的主觀感覺有悖常理。
c. 《遠與近》所寫的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顯得那么孤寂而不可接近;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
d. 兩首詩都有童稚和夢幻色彩,但細品卻充滿成年人的孤寂與憂傷。
【試題答案】
1. b 2. b 3. d 4. c
5. 如果理解為不是同一場景那么“你”指代對象應該是同一的均指在橋上看風景的人。如果理解為同一場景,那么“你”的指代對象似乎不是指同一人,一、二句中的“你”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人;三、四兩句中的“你”可理解為在樓上看風景的人。
6. 可以理解為哲理詩,你看風景,你又成了別人印象的風景,世間的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意義,體現了事物的相對性。
7. c 作者在這里是將綠色與流血、奮斗、犧牲聯系起來。
8. b 詩人沒有說,留給讀者去思考。艾青一貫強調詩歌的語言應富有啟示性。
9. b 此說與詩的題旨不符。
語文教案-鄭愁予《錯誤》 篇14
汕頭市潮南區礪青中學 鄭光程
一、導入 :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才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蔣維翰在《春女怨》一詩中寫道:“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兒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進得來?”詩中用了花樹、庭院等冷景,通過寫景狀物來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怨意。這些都是表示閨怨的作品,而當代中國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它是當代的閨怨詩,此詩美麗凄哀,人們評價它堪與宋詞小令相提并論。
二、簡介作者。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于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于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中國臺灣后,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后,在中國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為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為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
三、放課文朗讀錄音,指名讓一名學生朗讀,教師評點。
四、整體把握詩意。
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五、分析詩的“前奏”。
1、學生齊讀前奏部分,討論前奏中比喻運用之妙。
2、教師分析: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花無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著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六、分析詩的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本部分。
2、問:從本部分看來,描寫的應是春季的江南,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女子卻不能感覺到那溫柔的春風,那婀娜的柳絮。作者描寫它的心態時,連用了四個比喻,請找出來,并說說它反映了這個女子什么樣的心緒?
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閉;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四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為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板書: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3、問:這個女子的心情是封閉、沉悶、落寞的。春帷不揭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她的院子里沒有人來,沒有一點動靜。
4、問: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確: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出現。
板書:等待
七、分析詩的第二部分
1、過渡: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么,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2、學生齊讀本部分。
3、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么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4、問: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愿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的心里充滿了失望。
板書:(過客)
失望
5、問: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后,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里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復。為什么呢?
明確:我們想象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復剛才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頻洲”啊。
八、總結
1、問:本詩題為“錯誤”,這為什么是一個錯誤?(學生討論,教師分析訂正)
明確: (1)女子誤以為“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 (2) “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
2、問:為何又說這個錯誤是美麗的呢?
明確: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后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為女子的生活起了褳漪,有了情節,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書:(美麗) (錯誤)
九、解決課后練習。
十、擴展
1、關于這首抒情短詩的內容有兩種理解,一是錯誤因女子而起,一是錯誤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據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誦本詩。
提示:答案不求統一,但朗誦時可指導學生:理解不同,朗讀的重音處理也就不同。
2、閱讀鄭愁予的《天窗》,體會其抒發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鄭愁予
每夜,星子們都來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臥著,好深的井啊。
自從有了天窗
就象親手揭開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們都美麗,分占了循環著的七個夜,
而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間蕩著
那叮叮有聲的陶瓶還未垂下來。
啊,星子們都美麗
而在夢中也響著的,只有一個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這首詩的動人,是因為他用了鮮活的現代生活語言,表現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純然之美。它是那么滿溢著熱切的情緒一—因為懷想著一個人,詩人自喻為天窗——并由這一情緒帶動著意義的推展,使詩意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這過程中,讀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們被一種美的情愫感動著,直到詩的末尾,當詩人的彩筆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雖意猶未盡,但卻得到欣賞上的滿足,并且領悟到,這“天窗”,是詩人的化身,而詩人之所以化身為天窗,乃是借此懷想一個人——“那南方的藍色的小星”,于是,我們也會進一步發現,《天窗》一詩,原來是一首美麗的情詩。
附:整體板書設計
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閉、沉悶
春帷不揭 落寞、孤單
窗扉緊掩
(蹄聲) (過客)
等待 驚喜 失望
(美麗) (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