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詩兩首》(精選4篇)
《南朝詩兩首》 篇1
南朝詩兩首》(粵教版)
小黛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謝靈運和謝眺; 2. 了解南朝詩的基本藝術特色 3. 品味兩首詩情景交融的特色 4. 揣摩名句和煉字 二、 教學重點 1. 山水詩歌描寫和抒情方式 2. 早期山水詩的思路和句法 三、 教學難點 古體詩的展開思路 四、 教學過程 1. 作者及作品(以引發資料為準,教師作適當引導) 謝靈運:謝玄之孫,世稱“謝康樂”,政治失意,遂寫山水詩。 特點:外在平靜與內在不平靜的結合 意境幽深、明麗、孤峭 鮑照:“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語言富麗精美 有“有句無篇”之病 謝眺:又稱“謝宣城”,東晉謝安后代,“小謝” 特點:清新、流麗 情景交融 創作了不少新詩體(永明體) ―>產生于齊武帝永明年間、講究四聲搭配、對偶、用典、辭藻的詩 2. 學生自讀,積累字詞句 1) 字音 虬qiu2 棲qi1 怍zuo4 拙zhuo1 徇xun4 疴ke2 衾qin2 昧mei4 褰qian1嵚qin1 豳bin1 灞ba4 涘si4 甍meng2 綺qi3 霰xian4 鬒zhen3 2) 詞匯 衾:被子 昧:昏暗 景:日光 革:革除 緒風: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 塘:堤岸 索:孤獨 征:證明 綺:錦緞 練:白色的緞子 洲:水中陸地 英:花 方:將要 罷:停止 鬒:黑色頭發 3) 佳句集錦 n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n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n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n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3. 登池上樓 1) 語篇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由潛虬飛龍感嘆自己不得志的艱難處境 第二部分:登樓遠眺見到生機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觸景生情抒發離群索居壯志未酬的傷感 具體: ü 潛虬飛鴻 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 病處窮海(抒情) ü 臨窗遠眺 殘冬已去 春草鳴禽 生機勃勃(情景交融) ü 觸景生情 無限感傷 離群索居 竭力無悶(抒情) 2) 寫作特點分析 ü 情景交融:寫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舊去新來的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表現出詩人的喜愛與贊嘆 ,寫景自然貼切:寫活了春景,從色彩、聲音、氛圍、動靜多方面寫 3) 提問: n 寫“潛虬”、“飛鴻”的作用如何?為什么感到慚愧? 明確:寫潛虬、飛鴻的自由自在反襯自己處境艱難 n “窮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失落、悒郁、不得志 n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確:表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獨具匠心的表達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變化,寫的真切動人。前二句專注人們對溫度的感覺來寫,新舊相對比,流露出送舊迎新的歡欣;后兩句抓住春草園柳鳴禽的色彩、聲音的特點來寫,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種活力。“變”字很傳神,對鳴禽做了一種動態的觀照,突出了昔時冷落而非熱鬧的特色。寫景中很明顯滲透了作者熱愛春天、熱愛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n 綜合全文,作者在寫作時持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為貴族,才華出眾卻被投閑置散,他感到不滿和無奈。另一方面,又盡力讓自己通過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來排除這種憂愁,從而達到“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終都不能真正超脫,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卻世事。 4.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 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點名主題,表明作者望鄉思鄉的話題 第二部分:描繪作者登山所見到的壯麗景象 第三部分:抒發作者眷戀家鄉的感情 ü 運用句典 點明望京(定基調) ü 繪聲繪色 壯麗景象(繪美景)情景交融 ü 觸景生情 眷戀家鄉(抒感慨) 2) 賞析 n 作者并不是望“長安”、“京縣”,為什么要寫“望長安”、“視京縣”?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這兩句以王粲望長安、潘岳望洛陽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寫法,化用古人的詩句。 n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景? 動靜結合。靜景:夕陽、澄江、雜英登,動景:喧鬧的小鳥 調動多種感觀:既描寫絢麗的色彩,也描寫美妙的聲音 運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練 n 寫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達對京城的留戀,景色越好,越舍不得離開。自然轉入對思念之情的抒發 n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妙在何處? 明確:這幾句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意境澄清、充滿生機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京城美景的熱愛和留戀。技巧高超:色彩和諧搭配、晚霞之紅艷、澄江之碧透、交相輝映;動靜有機結合,歸鳥之喧鬧,野花之茂盛,互為映襯。加之用了兩個貼切生動的比喻,將霞光比喻成彩錦,將澄江比喻成白練,令人感到美不勝收。 3) 寫作特點 n 情景交融:緊扣“望”寫出了景象的壯麗,更加反襯作者的離情。“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樂” n 寫景自然貼切:似乎不經意寫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對比,色彩相對,動靜相對;比喻生動具體;詞語選用非常好。“余”與“散”,“澄”與“靜”有內在因果關系。
《南朝詩兩首》 篇2
小黛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謝靈運和謝眺;
2.了解南朝詩的基本藝術特色
3.品味兩首詩情景交融的特色
4.揣摩名句和煉字
二、教學重點
1.山水詩歌描寫和抒情方式
2.早期山水詩的思路和句法
三、教學難點
古體詩的展開思路
四、教學過程
1.作者及作品(以引發資料為準,教師作適當引導)
謝靈運:謝玄之孫,世稱“謝康樂”,政治失意,遂寫山水詩。
特點:外在平靜與內在不平靜的結合
意境幽深、明麗、孤峭
鮑照:“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
語言富麗精美
有“有句無篇”之病
謝眺:又稱“謝宣城”,東晉謝安后代,“小謝”
特點:清新、流麗
情景交融
創作了不少新詩體(永明體)
―>產生于齊武帝永明年間、講究四聲搭配、對偶、用典、辭藻的詩
2.學生自讀,積累字詞句
1)字音
虬qiu2棲qi1 怍zuo4拙zhuo1徇xun4 疴ke2衾qin2 昧mei4
褰qian1嵚qin1 豳bin1灞ba4 涘si4 甍meng2綺qi3霰xian4
鬒zhen3
2)詞匯
衾:被子昧:昏暗景:日光革:革除
緒風:冬季殘留下來的寒風塘:堤岸索:孤獨
征:證明綺:錦緞練:白色的緞子洲:水中陸地
英:花方:將要罷:停止鬒:黑色頭發
3)佳句集錦
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3.登池上樓
1)語篇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由潛虬飛龍感嘆自己不得志的艱難處境
第二部分:登樓遠眺見到生機勃勃的情景
第三部分:觸景生情抒發離群索居壯志未酬的傷感
具體:
潛虬飛鴻自由自在
智力不足病處窮海(抒情)
臨窗遠眺殘冬已去
春草鳴禽生機勃勃(情景交融)
觸景生情無限感傷
離群索居竭力無悶(抒情)
2)寫作特點分析
情景交融:寫有聲有色、有動有靜、舊去新來的生機勃勃的春景圖,表現出詩人的喜愛與贊嘆
寫景自然貼切:寫活了春景,從色彩、聲音、氛圍、動靜多方面寫
3)提問:
寫“潛虬”、“飛鴻”的作用如何?為什么感到慚愧?
明確:寫潛虬、飛鴻的自由自在反襯自己處境艱難
“窮海”、“空林”反映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失落、悒郁、不得志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是千古名句,妙在哪里?
明確:表現了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和獨具匠心的表達能力。他抓住了由冬到春的變化,寫的真切動人。前二句專注人們對溫度的感覺來寫,新舊相對比,流露出送舊迎新的歡欣;后兩句抓住春草園柳鳴禽的色彩、聲音的特點來寫,突出了新生事物的一種活力。“變”字很傳神,對鳴禽做了一種動態的觀照,突出了昔時冷落而非熱鬧的特色。寫景中很明顯滲透了作者熱愛春天、熱愛新事物的情感,情景交融。
綜合全文,作者在寫作時持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明確:矛盾的情感。一方面,身為貴族,才華出眾卻被投閑置散,他感到不滿和無奈。另一方面,又盡力讓自己通過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來排除這種憂愁,從而達到“持操豈獨古,無悶征在今”的境界。但是作者始終都不能真正超脫,真正沉醉于山水忘卻世事。
4.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1)結構分析
第一部分:點名主題,表明作者望鄉思鄉的話題
第二部分:描繪作者登山所見到的壯麗景象
第三部分:抒發作者眷戀家鄉的感情
運用句典點明望京(定基調)
繪聲繪色壯麗景象(繪美景)情景交融
觸景生情眷戀家鄉(抒感慨)
2)賞析
作者并不是望“長安”、“京縣”,為什么要寫“望長安”、“視京縣”?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明確:這兩句以王粲望長安、潘岳望洛陽比喻自己回望京邑。用了用典的寫法,化用古人的詩句。
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來寫景?
動靜結合。靜景:夕陽、澄江、雜英登,動景:喧鬧的小鳥
調動多種感觀:既描寫絢麗的色彩,也描寫美妙的聲音
運用比喻:余霞像彩霞,澄江像白練
寫景的目的是什么?
表達對京城的留戀,景色越好,越舍不得離開。自然轉入對思念之情的抒發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妙在何處?
明確:這幾句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意境澄清、充滿生機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京城美景的熱愛和留戀。技巧高超:色彩和諧搭配、晚霞之紅艷、澄江之碧透、交相輝映;動靜有機結合,歸鳥之喧鬧,野花之茂盛,互為映襯。加之用了兩個貼切生動的比喻,將霞光比喻成彩錦,將澄江比喻成白練,令人感到美不勝收。
3)寫作特點
情景交融:緊扣“望”寫出了景象的壯麗,更加反襯作者的離情。“以樂景寫哀情,倍增其哀樂”
寫景自然貼切:似乎不經意寫成,妙手天成。“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對比,色彩相對,動靜相對;比喻生動具體;詞語選用非常好。“余”與“散”,“澄”與“靜”有內在因果關系。
教學后記:
作者郵箱:
[1]
《南朝詩兩首》 篇3
鎖玉
一、教學目標 概括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掌握南朝詩的特征。
2、識記有關實詞、名句。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詩歌語言的凝練、含蓄與優美。
2、揣摩托車詩歌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寫作意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復雜的情感,或學習詩人高尚的品格。
二、聚集難點
詩歌蘊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與學
第一課時
《登池上樓》
(一)導語
南朝文論家鐘嶸說:“謝詩如芙蓉出水。”詩人鮑照也說:“謝公詩如初發芙蓉。”芙蓉
花,天生麗質,初發而出水,那必是自然清新、賞心悅目的。謝靈運詩的佳妙之處,正在于它不加雕飾,不用典故,自然形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代表作《登池上樓》,領略他芙蓉般清新的風格。
(二)點擊詩人
謝靈運,小名客兒,生于東晉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謝家原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后遷居南方。靈運很小就被送到錢塘杜明師的道館中寄養,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歡學習,博覽群書,文章寫得又快又好,在江南小有名氣。(他是淝水之戰的指揮者名將車騎將軍謝玄的孫子。
謝靈運具有深厚的文化素養,他一生的著述非常豐富,據近代人統計,見于著錄的有21種,可惜大多散佚。今天能見到的除了《大般涅盤》譯文外,還有90多首詩和4卷文。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詩歌,特別是山水詩。他是扭轉玄言詩風、開創山水詩派的第一個詩人。
(三)通讀課文,講解詩意:
本篇寫作者貶官永嘉、久病初起登樓所見所感,抒瀉了仁宦不得志的感傷情懷。
詩的前四句先從當前景物落筆,托物興詞,感懷喻志。首句寫俯視池中,不禁聯想起虬龍的深潛而自媚。下一“媚”字,把潛隱者悠然自得的情態描繪得栩栩欲活。詩人借助想象的彩翼,化虛為實,把本屬傳說的動物描繪得相當逼真。次句寫仰視飛鴻,想象它振翮高騫而揚音九霄,又描繪出進取者春風得意、奮發有為的情狀。
詩人于虬潛鴻飛,物類各得其所,聯想到自己欲在仕途上直步青云,但又非智能所及,因而有“薄霄愧云浮”之感;退隱躬耕,體力難濟,無以自養,因而又有“棲川怍淵沉”之嘆。“徇祿”四句寫明自己遠守濱海州郡、久病初起的情狀,實為失意情懷的具體抒寫,于自嘲中盡情發泄了仕途蹭蹬的滿腹牢騷。“徇祿”不得志以至于“及窮海”,其郁悶之情已難以自遣,再加上秋冬以來便臥病在床,以至于連節候更替都不知道了,這無疑使心緒更加愁苦。郁悶至極,必須想在大自然中尋求解脫,因而久病初愈便急于登樓眺望就寫得入情入理。“傾耳”六句,詩人用生花妙筆寫出了滿園春色。“傾耳”二句先寫遠景,境界開闊,詩人自我形象鮮明。“傾耳”一詞,詩人聆聽江濤聲的神情宛然可想;“舉目”一詞,詩人眺望遠山的神態宛然可見。“初景”二句寫明冬去春回,節候改變,是詩人的感受。“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二句轉寫近景,格調清新嫵麗,為全詩之警策,歷來為人所激賞,甚至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詩品》引《謝氏家錄》云:“康樂每對惠連,輒得佳語。后在永嘉西堂,思詩竟日不就。寤寐間,忽見惠連,即成‘池塘生春草’。故嘗云:‘此語有神助,非吾語也’。”詩人夢見惠連而得佳句,這是出于某種靈感火花的觸發,還是故神其說,今已無法得知,不過此聯確實是天生好語,仕途蹭蹬的詩人久病初愈,初登池上樓,看到瀲滟的池水邊已吐出了嫩綠的青草,花園中的柳林間,春鳥亂飛,鳴聲上下。這種新鮮而美麗的景色,確能使一直被苦悶和憂慮纏繞著的詩人的胸懷得到暫時的開豁,這種富有生意的新鮮感受與一時的愉悅心情融為一體,情韻兼勝,臻于化境,因而葉夢得說:“此語之工,正在無所用意,猝然與景相遇,借以成章,故非常情所能到”(據王若虛《滹南詩活》卷一引),胡應麟說“靈運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此卻率然信口,故自謂奇”(《詩藪》外編),正說明此聯的好處在于自然天成,誠如鮑照所評:“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南史·顏延之傳》)。這六句寫詩人登臨遠眺,耳目所接,由遠及近,層次分明,寫景如繪。然滿園春色固然能暫時舒展詩人的情懷,但難以盡遣心中之郁悶,于是詩人自然過渡到對隱居的向往。
詩最后六句寫詩人觸景傷懷,決意歸隱。“祁祁”二句寫詩人因看到春景而引起對古人歌詠春天情景的傷感情緒的共鳴。“豳歌”指《詩經·豳風·七月》,“楚吟”指《楚辭·招隱士》。而《招隱士》又是招尋隱士的詩,因之由此又引起以下離群索居等語。“索居”二句寫明離群索居容易覺得日久難耐,因而難以安心做到。這是一般而論,并非指作者自己。詩的最后兩句即寫明堅持節操不只古人能夠做到,“遁世無悶”(《易經·乾卦》)在自己已征驗實現了。詩人在《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一詩中說:“將窮山海跡,久絕賞心昭。”可見他本來就把出任永嘉太守看作遁世歸隱,所以此處才說“無悶征在今”。
靈運詩向有有佳句無完篇之譏,而此篇層次之間聯系緊密,由托物興詞、感懷喻志、借景遣懷到決意隱居,轉換自然,渾然一體,并且溝通并融化了玄言和山水,寓理于情,寄情于景,“于漢、魏外別辟蹊徑,舒情綴景,暢達理旨,三者兼長”(黃子云《野鴻詩的》),尤其是對春色的描繪,詩人調動各種藝術手法以準確地捕捉大自然的各種形象,畫面鮮麗清新,再加上有“池塘”一聯為全詩增色,因而愈加神光四射,引人入勝,因之可稱佳句完篇俱在的上乘之作。
理清詩歌的結構和內容
(四)品味結構:討論
小結:
全詩大致分為三層,但銜接很緊密。
前八句為第一層,主要寫官場失意后的不滿與當時矛盾的處境。
自“衾枕”以下八句為第二層,寫登樓所見滿目春色。“
最后六句為第三層.開頭兩句由登樓觀春聯想到古代描寫春景的詩,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緒又轉向感傷
(五)小結:
本詩以登池上樓為中心,抒發了種種復雜的情緒。這里有孤芳自賞的情調,政治失意的牢騷,進退不得的苦悶,對政敵含而不露的怨憤,歸隱的志趣……,雖然語言頗覺隱晦,卻是真實地表現了內心活動的過程。詩中寫景部分與抒情結合得相當密切,并且成為詩中情緒變化的樞紐。對景物的描繪,也體現出詩人對自然的喜愛和敏感,而這正是他能夠開創山水詩一派的條件。只是,語言過于深奧、句式缺少變化,因求對仗而造成某些重復,也是顯著的弱點。這些都有待于詩歌的發展來糾正。
第二課時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一)導語
謝眺,出身貴族,他的經歷、思想以致創作方法都與謝靈運有許多類似之處,又與謝靈運同族,故稱“小謝”。他是山水詩的代表作家之一,擺脫了玄言詩的影響。詩歌對自然景色描寫細致、生動,風格秀麗、清新。與詩人沈約開創的“永明體”對五言詩的格律化影響很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代表作《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二)檢查預習
1、字詞檢查 2、解釋字
(三)點擊詩人
謝眺 (464~499)南朝齊詩人。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據為謝安之兄,父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之女長城公主。謝眺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軍東閣祭酒,后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491),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眺也跟著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后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后遷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眺不預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
(四)補充注釋:
1.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長江南岸。還望:回頭眺望。這首詩是寫登三山時所見的美景何遙望京邑引起的思鄉之情。三山:山名,在今南京西南長江南岸。
2. 灞:灞水,源出陜西藍田縣,流經長安。涘:河岸。這句化用了王粲《七哀詩》中\\\"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一句。
3. 河陽:縣名,故址在今河南孟縣西,離洛陽很近。京縣:這里指洛陽。潘岳《河陽縣》中有\\\"引領望京室\\\"。這兩句用王粲望長安、潘岳望洛陽,比喻自己還望京邑金陵的情景。
4. 白日:明亮的日光。麗:附著。飛甍:飛聳的屋檐。
5.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這兩句是說日光照在飛聳的屋檐上,屋檐高高低低,歷歷在目。
6. 綺:錦緞。
7. 靜:或作\\\"凈\\\"。練:白色的綢子。這兩句是說天空中的余霞鋪散開來像一片錦緞,澄澈的江水靜靜流動如一條白練。
8. 覆:蓋。覆春洲:覆蓋了春日的小洲,形容鳥兒之多。
9. 英:花。甸:郊野。
10. 方:將要。滯淫:淹留,久留。這句是說離開了京邑將要在外鄉長久的滯留。
11. 懷哉:猶言\\\"想念啊\\\"。罷:停止。這句是說懷念故鄉的憂傷使詩人停止了歡宴游樂。
12. 佳期:指回歸的日期。何許:何時。這句是說惆悵歸期無定。
13. 霰:小雪粒。
14. 鬒(音枕):黑發。這兩句是說懷著思鄉之情,誰能不生白發呢?
(五)理清詩歌的結構
本詩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由開頭至“雜英滿芳甸”,寫登山臨江春晚美景。
第二部分:由“去矣方滯淫”至最后,寫遙望京都的故鄉情思。
【評析】詩人傍晚時分登上高山遙望長安,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景觀其中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句為最工,通過“綺”、“練”兩個字,形象的道出了晚霞五彩繽紛的美妙景象和澄江的曲折及流水的清澈,“練”用在這里是再貼切不過的了。通過對比,一個是天上的云彩,一個是地上的小河,一個五彩斑斕,一個猶如白練,真是景色美妙絕倫。更兼小鳥在小洲上鳴叫,落花鋪滿了小甸。如此美景詩人怎忍離去,不知何日能再故地重游。同時更引出詩人的思鄉之情。
(六)思想內容賞析
【品評】
這首詩寫登山臨江所見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遙望京師而引起的故鄉之思。詩
歌的前八句寫他登山所望見的景色。其中“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千古
傳誦的名句,詩人用“余”、“散”、“澄”、“靜”等宇把黃昏天空和春江
上的秀色佳氣生動地傳寫出來,真有思侔造化之妙。然后詩人把眼光落到那花
草繁茂的郊外:“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詩人用“喧”和“覆”字寫出
了日落時飛鳥紛紛投林的景色,而“雜”和“滿”字則寫出了群芳怒放的情形。
在詩人筆下,白日、飛甍、晚霞、江水、喧鳥、雜英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圖
畫。
詩歌的后半部抒發詩人去國懷鄉的悵惘之情。歸期渺茫,日夜恩鄉,詩人
的頭發怎能不斑白呢?詩歌圍繞著“望”字著墨,章法嚴謹。詩歌對仗精工,
講求聲津,與唐代律詩相近,所以后人說他“詩變有唐風”。
作者郵箱:
[1]
《南朝詩兩首》 篇4
19.南朝詩兩首
◎課前自主
【走進作者】
謝靈運(385-433),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世居會稽(今浙江省紹興縣)。東晉大士族宰相謝玄之孫。謝玄死后,謝靈運只有十八歲就襲爵康樂公,因稱謝康樂。四二○年宋高祖劉裕代晉后,謝靈運降公爵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臨川內史等職。他「自謂才能宜參權要」,但卻不被重用,所以對劉宋王朝心懷不滿。謝靈運為人奢豪放縱,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娛宴集,夜以繼日。元嘉十年因謀反獲罪被殺。
謝靈運是晉、宋之際的著名山水詩人。他善于用富艷精工的語言記敘游賞經歷、描繪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鮮明、意境優美的佳句。可是從全篇來看,往往是在結尾時落入玄言佛理的舊套,情調消極頹廢,缺乏社會內容。而且語言有時過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較晦澀。但謝靈運大力創作山水詩,開始從題材上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對南朝和唐代詩歌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作品有《謝康樂集》(明焦竑本)。黃節的《謝康樂詩注》就是根據焦竑本中的詩歌部分編注的。
謝朓(464-499)字玄暉,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附近)人。是南朝的世家豪門子弟。年少時就有文名,早年曾做過南齊豫章王的參軍、隨王的功曹、文學等職。后來曾掌管中書。詔誥,又曾出任宣城太守,所以又稱他「謝宣城」。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四九九),在統治階級內部斗爭中,因為他不肯依附蕭遙光而被陷害,卒年三十六。
謝朓和沈約同時,詩也齊名。號稱「永明體」。梁簡文帝曾稱贊他們兩人的詩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見《梁書•庾肩吾傳》)從謝朓現存的作品看,他的五言詩確實有新的特色,即:寄情山水,不雜玄言。雖然曾受謝靈運的影響,但內容的深刻和文采的清麗都超過謝靈運。嚴羽《滄浪詩話》說:「謝朓之詩已有全篇似唐人者。」這話說得不錯。今天看來,他的詩對唐代詩人是有較大影響的。謝眺的賦也寫得清麗,對后代也有影響。有《謝宣城集》。
【基本解讀】
《登池上樓》
池上樓,在永嘉郡(今浙江省溫州市)。謝靈運是從宋武帝永初三年(四二二)的七、八月到第二年(文帝景平元年)的七、八月在永嘉任太守的。這首詩應是寫在四二三年的初春。
《登池上樓》是寫詩人久病初起登樓臨眺時的所見所感。前部分抒發官場失意的牢騷,中間描繪登樓遠望所見到的景物,最后表達了懷人思歸的情緒。詩中成功地描寫了初春時節池水、遠山和春草、鳴禽的變化,使人感到生意盎然。但從全詩的思想情調來看卻有些低沉。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這首詩可能是謝朓出任宣城太守,離開建業,路上經過三山時所作。詩中抒發了登山眺望時的思鄉之情。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連。京邑:指建業(今南京市)。
【拓展提升】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江間作四首(其三) 潘大臨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隱龍宮。形勝三分國,波流萬世功。
沙明拳宿鷺③,天闊退飛鴻。最羨漁竿客,歸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臨(約1057~1106):字邠老,黃州(今湖北黃岡)人,善詩文。曾隨蘇軾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鷺:指白鷺睡眠時一腿蜷縮的樣子。
(l)第三聯兩句中各有一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答:
(2)從全詩看,作者向往一種什么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答: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即事 李彌遜①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②,宿鳥聲中自掩門。
[注]①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②張羅地: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2)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
3、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①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離懷銷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釋】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斗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后,多次拒絕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是日驚秋老:是無情的日月送來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驚。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遙相矚望。
c、離懷銷濁酒:離別的情懷只能借濁酒來排遣。
d、逐客已無家:亡國之人,已無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中的“肝膽”和“閱”在這里各是什么意思?這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③一般認為顧炎武的詩風接近杜甫,請指出顧炎武這首詩的風格特征,并作簡要分析。
4、閱讀下面的詩,回答問題。
山居即事 王維
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嫩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1)簡析“遍”字在頷聯中的表達效果。
(2)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
5、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②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臨長江。
(1).“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出自王安石的 (篇名)。
(2).對作品賞析恰當的一項是a.首聯從楊柳和春風寫起,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景。
b.頷聯以“傾”、“漲”夸張地抒發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聯寫出了作者因過早衰老,只能辭官歸隱的遺憾。
d.詩歌以“客思”貫穿全篇,表現了客居他鄉的哀傷。
(3).聯系全詩,賞析“雪”和“朱”的表達效果。
【課外文段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題
傳 記
傳記是一種實錄性的文學。在理論上,我也承認那些飛騰的想象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實際上,我總偏愛那些事實氣味比較濃重的作品。在那里,我仿佛更能夠接觸到一種真實生命的呼吸和表情。
但是,傳記所取材的人物和作家寫作的態度方法,是不一致的。有些傳記作品中的人物,只叫我們欽敬,甚至于只叫我們畏懼。他不叫我們憐愛,不叫我們反省。在羅曼•羅蘭的傳記中,許多人物,雖然性格十分差異——例如米開朗琪羅,既不和貝多芬相近,也和米勒有著分別——可是,讀了總叫人感動、反省和振奮。像貝多芬那種堅強、潑辣而富于人情的人物,他的震撼,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里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著他們休息一會”而已。有些傳記叫我們讀了,只深深贊嘆著作者藝術的高妙,可是對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動,卻不怎么興起重大的關心。我們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觀者和藝術的鑒賞者。這種性質的傳記,現代并不少。像莫里哀那樣的名手,他的作品多少也要叫我發生這種感覺。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分明是屬于另一類的。它不是沒有藝術的威力,而是這種威力在顯示了一種真實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來。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讀者的意識上——因為這樣會妨礙讀者對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會。這正是蒙莊所說的“得魚忘筌”的境界,第一流的藝術家要叫讀者經由作品直接地去“關心參與”活的人生。叫人只停留在他們藝術的戲法前而不過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罷了。真正的藝術應該超越藝術。
嚴格說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自然并沒有達到傳記文學應該達到的理想地步,例如,他對于那些偉大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等,就沒有給予比較深入的分析——特別是社會學的分析,而這在我們看來是相當重要的。可是,他另一方面的成功太偉大了,以至于叫人對于這種缺點也覺得并不怎么緊要。
(節選自鐘敬文《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1.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二項是
a.真正的藝術要求形式服從內容,二者是和諧地統一的.
b.“飛騰的想像”在文學作品中的重要性只有理論的意義.
c.優秀的名人傳記能同時使人參與人生卻并非不要藝術鑒賞.
d.羅曼.羅蘭是第一流的藝術家,他的名人傳記卻也并不盡如人意
e.作者告訴人們“事實氣味濃重.”的傳記作品,有些缺點也不要緊.
2、理解
(1)文中“枕著他們休息一會””一句的含義
是__________
(不得超過15字)
(2)文中“這正是蒙莊所說的“得魚忘筌”的境界”一句, “得魚忘筌”具體說的是一種怎樣的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
(不超過35字)
3.作者認為,羅曼羅蘭”另一方面的成功太偉大了.”這樣說的原因是________
(限15字以內)
【語言表達】
4、仿寫.要求(1)與原句子意思連貫;(2)句式現畫線句子相同,(3)另舉一事例.
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語言精煉而又富于形象性.<<木蘭詩>>雖然篇幅短小,不足400字,卻記敘了木蘭從軍XX年的事情,而且形象生動,氣韻流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讀下面某鄉政府發給各鄉村的通知,指出它內容上的4個毛病.
通 知
為了研討我鄉企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交流企業改革的經驗,推動企業改制工作,茲決定于本月8日召開鄉村企業改革研討會,希做好準備,按時參加會議.
答:毛病(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則輕松的小故事,包含著多元而深刻的道理,請你為小故事加兩個不同的結尾,來凸顯故事的寓意。
一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與一書生爭論。富家子弟說《水滸傳》里的“黑旋風”是“李鬼”,書生說是“李逵”。二人爭執不下,就打賭10塊大洋讓《水滸》專家評判。專家聽罷,說道:“‘黑旋風’怎么可能是‘李逵’呢?明明是‘李鬼’嘛!”富家子弟拿著贏來的10塊大洋高興地走了,只剩下書生在指著專家生氣:“你算什么專家?你這不是明明在害我嗎?”專家說:“我害了你嗎?你只不過少了10塊大洋,我卻害了那小子一輩子,我讓他走到哪兒都認為‘黑旋風’是‘李鬼’,沒完沒了地出丑。”可見 。
(1)如果從富家子弟的下場角度加結尾,應該加
。
(2)如果從專家的用意角度加結尾,應該加
【作文訓練】
在希臘戴菲爾神廟的門楣上刻著這樣一行字:認識你自己 !的確,不管是在人類歷史中還是在個人生命中,認識自我永遠是一個哲學命題。
認識自我首先要正視自我。人類要正視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正視自己的得意與失意,只有善于認識自我,敢于正視自我,才能在正確的大路上且行且歌。
請以“正視自我”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可以寫你的認識、經歷、體驗、感受,也可以編寫故事、寓言,等等。所寫內容必須在“正視自己”的范圍之內。注意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19.南朝詩兩首
1、【參考答案】⑴“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現出鷺鳥在沙灘上棲息時的神態。用“退”字別致、生動地表現出鴻鳥在天空中飛行的狀態。這樣寫構成了作者江邊所見的一幅靜動結合的畫面。
⑵向往一種隱逸的生活。
①詩的前兩聯,作者從眼前之景,轉入懷古,遙想當年赤壁之戰時的人事,而今安在?從而發出了“波流萬世功”的感嘆。②詩的后兩聯,作者贊嘆宿鷺、飛鴻的閑適,接著又仿佛看到了漁翁的扁舟,聯系到“波流萬世功”的感嘆,于是提出“最羨漁竿客”,想駕一葉小舟在煙雨朦朧中歸去!
【解析】本題第(1)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語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對詩眼的把握,第(2)題重點考查考生鑒賞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解答時,除把握全詩內容外,還要結合作者及注釋內容理解。詩句中的動詞往往是最富表現力的。詩歌從懷古開始,如今隨蘇軾同游古代英雄爭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聯翩。再回到現實,眼前實景,著實可愛。而今只羨慕垂釣者(隱者)。
2、【答案】
(1)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
(2)表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嘆世態炎涼的情緒。詩的一、二句寫了暮春黃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從這些凄涼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緒。三、四句寫詩人家門前幾可羅雀,他只得在歸鳥的鳴叫聲中,關上了自己的家門,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
【解析】“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是寫景,即使是春景也并非生機勃勃,而是殘花敗景。“車坐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是敘事兼抒情,著力寫門前冷落。表達了在春日里心情也不好的郁悶之情。
3、(1)【答案】a
(2)【答案】肝膽:指自己的愛國之志,或對于故國的赤膽忠心。
閱:見證。
表現了作者雖已衰老,且明知復國無望,仍然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意思接近即可)
(3)【答案】
(1)風格特征:沉郁悲愴或深沉凝重。
(2)簡要分析:這首詩把深沉的愛國情懷與自己的人生遭際、眼前的具體情境緊密結合在一起,融鑄為凝練精純的詩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風格。(意思接近即可)
4、【答案】“遍”字表現松茂鶴多,“稀”字表現來訪者少,兩者對照寫出山居環境的幽靜。
【答案】寫出了夕陽西下,炊煙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愛,人們采菱而歸的景象。表現出作者悠然閑適的心情。
5、(1)《游褒禪山記》
(2) b
(3)“雪”隱喻了白發。與“朱”相對,產生強烈的色彩對比。隱含著詩人對過早衰老的感嘆之情。這種悲嘆與全詩抒發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為官不快的情緒融合在一起,使詩人關于衰老的感嘆更為深沉。
課外文段閱讀
1 、be
2.(1)把名人傳記作為生活的消遣品。(2)羅曼.羅蘭的的名人傳使人領悟并參與真實的人生,甚至忽略了它的藝術性。
3.寫出了真實的生命,真實的人生【意思相近就可】。
4.比如:“《陋室銘雖然字數不多,僅有81字,卻表達了劉禹錫高潔孤傲的志趣,而且意境高遠,文筆洗練,韻律和諧。》”【句意與原句子“我國優秀的古典文學作品,語言精練而又富有形象性。”
5.四個毛病是:※未寫明參加會議具體時間;※未寫明會議的具體地點;※未寫明與會對象;※未寫明發文單位。
6.(1)不學無術(無知)定受其害。
(2)對不學無術(無知)者的遷就,就是對他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