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精選5篇)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作品關于思想這一哲學命題的深刻內涵。
2.體會作者深邃的思想與詩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達效果。
思路理脈
第1段即是帕斯卡爾的一個核心觀點。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第2——3段,寫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
第4段,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
第5——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
第8——10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難點剖析
1.帕斯卡爾為什么要提出“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他是怎樣表達的?
帕斯卡爾提出“我們要努力好好地思想”,因為是思想形成了人的偉大,成就了人的尊嚴,是思想使人成為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沒有思想的軀體則是沒有靈魂的生命,這是我們必須思想,提高自己的根本原因。為了說明這一點,作者先抑后揚,形象地把人比作“葦草”,以示人在宇宙面前的脆弱,不堪一擊,然后用“然而”一轉,突出人比宇宙要偉大,因為人有思想,思想會使人的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從而擁有了超出宇宙的優勢,由此作者水到渠成地下結論,人要維護自己的尊嚴,證實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就必須“努力好好地思想”。
2.如何理解“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獸;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這一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寫出了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人,即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但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個顯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知的邪惡,而人又常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些邪惡。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導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描繪,但在歷史上,有多少的罪惡都是借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3. 如何認識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是它使人擁有尊嚴,是它形成了人的偉大。然而它又是卑賤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注,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
教學設想
帕斯卡爾是西方著名的哲學家,而且他的文章別具理性的色彩。學習這篇文章,應注意把握住作者的思想精華,讓文本中豐富的思想內涵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養料。這位哲學家的思想都是豐富而深邃的,就節選部分來看,都是其思想某一點的濃縮,我們與文本的對話,其實就是與哲學大師高貴靈魂的對話,應努力在這一對話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帕氏一文反復強調是思想使脆弱渺小的人高貴偉大起來并有了尊嚴。教學中應以文章觀點為核心設計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探究討論。學習本板塊的第二個重點是注意兩篇文章觀點的表述,這兩個觀點既是作者豐富思想的高度濃縮,也是極富詩意的表達,語言凝煉、雋永,閃耀著理性的光芒,容易使讀者產生心靈上的震撼,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品味鑒賞。
帕氏哲學思想博大精深,但把他們的作品選入語文教材決不是要求掌握他們的哲學體系和思想理論,因此脫離文本大談兩位大師的哲學思想,或陷在文本里逐句推敲一些名詞術語都是不恰當的。對這兩篇有相當深度的文章教學中要遵循“化繁為簡,深入淺出”的原則,在研習、探究過程中,既要讓學生的思想騰飛起來,又要切實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那么,這種文章如何才能教出“語文味”呢?首先,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住散發出思想華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觀點,根據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其次,圍繞本專題的人文話題,通過組織討論,要求學生把人生積累和經驗帶入文本,演繹自己的認識,與文本化為一體,在大師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如《人是能思想的葦草》一文,可以重點探討下面幾個問題:“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人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說人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無與倫比的東西,為什么又說它有缺點又是卑賤的?如何認識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最后,還可要求學生在鑒賞文章觀點表達充滿詩意的基礎上,也動手用形象雋永的語言來概括對本板塊話題的理性認識,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升華自己的思想。
《我為什么活著》
教學目標
1.了解著名思想家對人生價值的看法,理解文章表達的人生追求。
2.體會作者通過樸素真摯的語言表達獨特細膩的情感體驗的寫法效果。
思路理脈
本文作者以真摯的態度、樸素的語言道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他的人生價值取向也為我們彰顯了一個思想家的博大美好的情懷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全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我為什么活著?面對這個人類自身永恒追問的哲學命題,作者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白地做出回答: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于人類苦難的同情。
第二部分是第2—4自然段,作者對其人生的三大追求進行具體闡述。
第三部分是第5自然段,作者總結上文:“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它值得活。”
難點剖析
1.作者說“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為什么說同情心也是支配著作者的一生。
這些真誠的內心獨白,作者為人類的苦難而痛苦,無怨無悔的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生活目的。這種激情之所以支配了他的一生,正是源于這個偉大思想家拯救人類苦難的良知及其崇高的思想境界。他的經歷就是這種情感的最好佐證。他一生坎坷曲折,但始終以悲憫的目光關注著人類:反對戰爭,反抗獨裁專制,追求世界和平。為了拯救人類苦難者,即便是自己身受迫害也所不惜,他先后曾兩次入獄。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運動,奔走呼號,創立和平基金會。就在他逝世的當天,還為中東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而憂心忡忡,我們切實感知到了一個大思想家緣于人類良知的悲憫情懷和博大真誠的人類之愛。
2. 理解本文的語言風格。
本文的語言,凝練生動,灑脫自然,優美流暢,個性化的表述流露出作者獨特、細膩的情感體驗。例如,言及愛情之于擺脫孤寂的意義時,用“世界的邊緣”、“冰冷死寂、深不可測的深淵”的比喻描述“孤寂”的可怕,用“圣徒和詩人們所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來表述自己所追尋的美好的愛情境界。全文既充滿理性的力量,又有激動人心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間透露出羅素作為思想家的博大情懷和崇高人格。
教學設想
英國思想家羅素的一篇思想隨筆《我為什么而活著》闡述的實際上是自古以來人們無數次追問過自己的問題:人是什么?人為什么而活著?《我為什么而活著》一文思路清晰,文意暢達,可安排課外自讀或課內自讀。即使在課內學習,老師也稍加點撥即可。點撥時可抓住文中充滿理性的力量,又飽含巨大的激情的幾個句子重點探討,如,(1)這三種激情,就像颶風一樣,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來吹去,吹到瀕臨絕望的邊緣。(2)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 (3)愛情和知識,盡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總把我帶回塵世。在文本探討的基礎上,再引領學生思考這篇文章對于自己人生的啟發。為了幫助學生體會本文文筆優美流暢,感情真摯的特點,還可以引導他們比較不同版本的譯文,說說它們在句式特點和詞語運用方面的優劣。
如: 譯文一: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這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選自課本)
譯文二: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于愛情的渴望,對于知識的尋求,以及對于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 (選自《世界散文寶庫》,長春出版社1994年版)
問題應該由誰提出
不管以何種方式提出問題,只要有益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是成功的教學。學生通過學習自己發現了問題,然后通過思考來解答,這當然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我們需要大力提倡。因為通常情況下,學生總是希望教師教給他們知識,而不是主動發現問題主動獲取知識,所以主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是當務之急。但是教師以提出精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考就應該否定嗎?由教師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來解答也是一條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主動性的好方法。教師在預設時能充分估計預設到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那么這樣的預設就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問題由誰提出并不是關鍵,關鍵應在于提出什么問題,是否引導學生思維的發展。可能是因為以前滿堂灌的事例太多,課堂上以有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就被視為洪水猛獸。滿堂灌中教師只顧知識的傳授,將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無視學生的思維發展,當然需要根除。而教師提出問題,只要以學生的思維培養為旨歸,就應予以肯定。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帕斯卡爾作品思想、道德、理性等人生哲學命題的深刻內涵。了解著名思想家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看法,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
2、能體會帕斯卡爾深邃的思想與詩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達效果,能了解用形象化的語言闡釋抽象道理的寫法。
3、指導學生讀寫結合,嘗試將理性的思考與真摯的感情相結合寫作斷片式的雜感或較復雜的說理文,或仿寫情理相融的片斷或格言。
重點難點:
1、思考帕斯卡爾在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的著名比喻中所體現出的對思想與人生的認識。
2、分析《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用斷片式的隨感寫出自己思考的寫作特點。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問題探討。
教學教程:
一、導入新課
人是什么?(學生討論)
這是具備深邃思想內涵的哲學問題。今天讓我們從[法]帕斯卡爾這里尋找答案。
二、作品小介
本文節選自《思想錄》的第六編“哲學家”,側重于對思想之價值的體認。《思想錄》原是帕斯卡爾一部未完成的手稿,部分已大致成章,有些則僅有題目或提綱。書中并沒有建構思想體系,屬于一種人生哲學,集中了帕斯卡爾對于人生和宗教等問題的沉思與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筆的流暢雋永已經成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
三、整體把握
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住散發出思想華彩的句子,抓住文章中的基本觀點,根據上下文弄懂基本意思。
第1段即是帕斯卡爾的一個核心觀點。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第2、3段,寫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
第4段,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
第5、6、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
第8、9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第10段,以“偉大君主”、“失了位的國王”類比,仍然強調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
四、問題探討
(圍繞本專題的人文話題,通過組織討論,要求學生把人生積累和經驗帶入文本,演繹自己的認識,與文本化為一體,在大師的思想沐浴下真正得到一次精神的洗禮。)
可以重點探討下面幾個問題:
1、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人什么樣的特點?
2、為什么說人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2、3段,寫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帕斯卡爾先把人放在闊大浩瀚的宇宙背景下,用只能在風中無力搖晃的葦草作喻,形象寫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擊的,這是人悲劇性的一面。然而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東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貴的,比能毀滅他的宇宙高貴得多,因為他有思想。宇宙的闊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作者曾說過,可以想像人沒有手、沒有腳,然而,不能想像人沒有思想。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主要標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勢,他的優勢表現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失卻了人成為人的起碼的條件。
3、思想既然是無與倫比的東西,為什么又說它有缺點又是卑賤的?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5、6、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是它使人擁有尊嚴,是它形成了人的偉大。然而它又是卑賤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注,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
4、如何認識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8、9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比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帕斯卡爾可以說是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疾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浮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覺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現相反性。人的偉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5、如何認識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
提示:這主要集中于第4段,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人,即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但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個顯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知的邪惡,而人又常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些邪惡。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導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描繪,但在歷史上,有多少的罪惡都是借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道呵。
五、拓展延伸
1、要求大家收集有關思想的名言警句。(課前準備)
有些思想家的觀點闡述的角度可能與帕斯卡爾所說不一致,比如:
羅素說:“人們對思想的恐懼遠遠超過對地球上任何東西的恐懼--甚至超過對死亡的恐懼。”
蒙田說:“思想像利刃一般危險,甚至對思想者本人。沒有任何一種牲畜能面對閃爍的光芒而不眨眼。”
確實,正如蒙田和羅素所說,歷史上思想有時給思想者帶來的不是尊嚴,而是折磨、迫害甚至被判以死刑。這是因為思想能破除迷信,沖破禁忌,揭穿騙局,照亮黑暗,嘲弄神圣,危及特權,動搖寶座。
2、探討:既然思想不能帶給思想者尊嚴,為什么人類的思想者還要前赴后繼,冒著殺身之禍頑強地思考呢?
提示:因為帕斯卡爾說,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這種尊嚴,應是普羅米修斯式的被餓鷹啄食的充滿苦難而又偉大的尊嚴,思想者用思想之火照亮了無思想的黑暗的天空。
六、總結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葦草”這一著名的比喻,不僅確立了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也蘊含著帕斯卡爾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與激情。揭示兩種相反的真理的關系,是帕斯卡爾思想的重要特點。帕斯卡爾認為要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錄》中,反復地論述了這一人的悖論:即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一,高貴與貧賤的統一,幸福與不幸的統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七、布置作業
1、預習《我為什么而活著》。
2、完成相關練習。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篇3
預習學案
1、通讀全文,圈畫出重點詞句,運用工具書解決生字、生詞,并重點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
葦( )草 蔑( )視 卑( )賤
愚蠢( ) 縱( )使 禽獸( )
2、“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人什么樣的特點?
3、理清文章的脈絡結構。
課堂學案
一、導入
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心。金燦燦的陽光,金燦燦的溪灘,金燦燦的笑容。周圍的東西影響我的心情,因為,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容易觸景生情。
二、走近作家
帕斯卡爾(1623~1662),法國著名的科學家、思想家、文學家。畢生潛心學術和宗教哲學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錄》、《幾何學的精神》等。帕斯卡爾,是在物理學、數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帕斯卡爾定理創始人,概率論創始人之一,物理學氣壓單位更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但是,他作為一個哲人的思考,卻不被人們所熟知。帕斯卡爾的一生是天才而又短促的,他對科學的貢獻正如他的名字一樣會被人永遠懷念,而他超出神學范圍之外以理性的思維研究哲學更是為人類留下了一筆無價的遺產。
三、背景介紹
帕斯卡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文學家蒙田的影響。蒙田認為思想很難保留和捕捉,“我把思想寫下來,樂事,我寫下的卻是思想逃逸了”,因為人的記憶能力差,念頭過多,要捕捉到有價值的思想全靠運氣。于是帕斯卡爾追隨蒙田《隨筆錄》的方式,記錄下偶然閃現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這就是《思想錄》。這些零星無序的思想比邏輯演繹的思想更加真實、細致,是一種智慧而不是胡思亂想。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思想錄》中有關思想價值的一個段落,來體會其思想的光輝。
四、文題指津
本文選自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思想錄》的第六編 “哲學家”。“葦草”即蘆葦,文中將人的生命比作大自然中脆弱的蘆葦,是為了表明生命存在于廣大的宇宙中是渺小和軟弱的。但人又是有思想的,文題告訴我們:人,從生命、形體的角度說,是最脆弱的,像一根葦草;從思想的角度說,他卻可以超越宇宙。是思想形成了人的偉大。
五、研習文本
1.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2.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么?
3. 指名學生讀第二段,思考:作者以“葦草”為喻說明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4. 第三段作者為什么說“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5. 怎樣理解“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禽獸;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這里兩個“天使”和“禽獸”的意思相同嗎?
6.第八、九兩節反復強調了什么意思?
7.總結全文
文中“能思想的葦草”這一著名的比喻,不僅確立了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也蘊含著帕斯卡爾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與激情。揭示兩種相反的真理的關系,是帕斯卡爾思想的重要特點。帕斯卡爾認為要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錄》中,反復地論述了這一人的悖論:即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一,高貴與貧賤的統一,幸福與不幸的統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六、美句品析
1.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賈生能演繹出偷香的浪漫;李白的杯中酒能讓他有無限的情思;曹雪芹的夢中淚能讓他成就巨著《紅樓夢》;多多少少的深閨女子為《牡丹亭》憂郁又癡狂。
2.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我會感嘆“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的那種瀟灑;會惋惜宋代那位“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女詞人;會感慨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和豁然;也會憐憫那位吟著“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多愁善感的葬花人。
3.帕斯卡爾曾說:“我可以想像人沒有手、沒有腳、沒有頭(因為只是經驗才教導我們說,頭比腳更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像人沒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塊頑石或者一頭畜牲了。”
課下練案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脆弱 致理名言 步入正規 荒唐可笑
b.禽獸 無與倫比 憂柔寡斷 分內之事
c.蔑視 深不可測 綿里藏針 糧食歉收
d.颶風 心猿意馬 文過飾非 人間心酸
2.下列句子表意明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然而即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
b.我尋求愛情,最后是因為在愛情的結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詩人們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縮影。
c.XX年金銀彩色紀念幣表面采用了熱轉印技術和剝光、噴砂,使得幣面著色細膩,色彩逼真,纖毫畢現,栩栩如生。
d.越來越多的下崗職工憑著再就業的優惠政策走上了創業之路,他們把國家貼息貸款的將近一半以上作為自己重新創業的啟動資金。
3.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獸,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
b.人的偉大之所以為偉大,就在于他認識自己的可悲。一棵樹并不認識自己的可悲。
c.我希望知道星星為什么閃閃發光?我試圖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數字支配著萬物流轉。
d.這款新手機的推出代表了一個手機新時代的開始,寬屏幕、移動電視、網絡瀏覽、百萬像素等等……預示了下一代智能手機的標準。
二、課內閱讀
閱讀課文選段,并回答問題。
思想——人的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它一定得具有出奇的缺點才能為人所蔑視;然而它又確實具有,所以再沒有比這更加荒唐可笑的事了。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點是何等地卑賤啊!
然而,這種思想又是什么呢?它是何等地愚蠢啊!
人的偉大之所以為偉大,就在于他認識自己可悲。一棵樹并不認識自己可悲。
因此,認識(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認識我們之所以為可悲,卻是偉大的。
這一切的可悲其本身就證明了人的偉大。它是一位偉大君主的可悲,是一個失了位的國王的可悲。
4.“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點是何等卑賤啊!”這里的“本性”和“缺點”指什么?
5.思想既然是無與倫比的東西,為什么又說它有缺點又是卑賤的?
6.如何認識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7.“偉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國王”又是強調了什么?參考答案
預習學案
1、葦(wěi)草 蔑(miè)視 卑(bēi)賤
愚蠢(chǔn) 縱(zòng)使 禽獸(qín)
2、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
3、第1段即是帕斯卡爾的一個核心觀點。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第2——3段,寫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
第4段,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
第5——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
第8——10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課堂學案
2.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即: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3.形象寫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這樣比喻是為了襯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宇宙的浩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
4.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標志。因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勢,它的優勢表現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5.第一處“天使”和“禽獸”是表示人作為高等動物沒有天使那樣完美,但他有思想故而區別于禽獸。第二處,“天使”于“禽獸”是人的內心愿望和實際行動的反差。人往往有的愿望,追求天使般的完美,但卻常常不能擺脫欲念的支配,如禽獸般邪惡。
作者認為,人的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是矛盾的。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存在狀態中,才有了人性的不幸和悲哀、高尚和喜樂。人,即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
如前陣子一篇報道上寫的:一個歹徒去搶銀行,他拿刀對著一個孕婦,想以她當人質,威脅其他人員。可這時,孕婦正好臨盆。或許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喚醒了那個歹徒內心的靈性之光,他不但放下了手中的刀具,還叫了車送孕婦去醫院。可見,哪怕是邪惡的人,他的內心也想表現為天使。但是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如的邪惡,而人又常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種邪惡。
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的一個突出例子是《巴黎圣母院》中的教父克洛德•孚羅洛。他原本是一個虔誠的教父,一個想表現為天使的人。但他卻愛上了美麗的愛絲梅達拉, 因為她的抗拒而表現出種種邪惡,最后還致其于死地。
6.八九兩節寫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譬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
課下練案
1.c(a.至理名言,步入正軌;b.優柔寡斷;d.人間辛酸)
2. b
3.b (a.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獸;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c.我希望知道星星為什么閃閃發光,我試圖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數字支配著萬物流轉。d.這款新手機的推出代表了一個手機新時代的開始,寬屏幕、移動電視、網絡瀏覽、百萬像素等等,預示了下一代智能手機的標準。)
4.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使它使人擁有了尊嚴,使它形成了人的偉大。這就是思想的本性。
(由于思想,人類有了輪船飛機,由動物特征改制的雷達。這是人類的文明,是人類思想的結晶。而自然界中的其他類顯然不能。aa制造了飛機,實現了人類上天的愿望,bb制造了潛水艇,實現了人類入水的愿望,由于思想,人類的生存空間得到了不斷的拓展。)
同時,它又是有缺點的,卑賤的。
一種理解: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行為的一切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懷,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這就是思想的缺點。比如上海市市委書記陳良宇,北京市市長陳希同,他們有著豐富的學識,高深的思想,但他們還是無法擺脫心中的欲念,貪污受賄,最終走上不歸路。
另一種理解:思想的缺點在于想了卻沒用,問題無法解決。卑賤是與偉大相對的。(以這種理解為主,因為文章談的是人是什么,人作為大自然中的一類是什么。我們談家庭中的父親是什么,而不談父親的眼睛鼻子。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只要能自圓其說,而練習是應試的,我們還是以做到的答案為主。)
5.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是它使人高于其他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是它使人擁有尊嚴,是它形成了人的偉大。然而它又是卑賤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注,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
6.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譬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
但認識(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就像一則寓言寫到的:一群蠶在吃桑葉。其中一只蠶突然停下來,它開始思考:我為什么要吃桑葉?我吃了桑葉,長大了,結了繭,然后死了。我能不能不死呢?其他的蠶一直在吃,它卻一直想啊想啊,只到最后餓死了。這只蠶會思考,因此它是偉大的,但同時它又是可悲的,最終它還是得死。思考卻無法解決問題,因此它是可悲的。臺風、洪水、地震、大自然的惡勢力還是輕而易舉得將我們毀滅。因此認識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想了卻沒有結論,這也正是思想的缺點。
帕斯卡爾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嫉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膚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察覺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現相反性。人的偉大與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7.“偉大的君主”是指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智慧,高于自然中的一切事物。是沒有統治權的,無法主宰大自然,主宰一切,因為人是葦草,非常脆弱和渺小,他是“失了位的國王”,是可悲的。“偉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國王”類比,仍然強調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篇4
課前預習學案
【預習目標】
1. 閱讀文本,梳理文意,概括主旨
2. 把握作者常識與重點字詞
【預習及檢測內容】
1.作者常識:爾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是 國十七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歲,但在身后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 》,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該書又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稱為“ ”。 它與《蒙田隨筆集》《培根人生論》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2.注音聽寫
葦草 無與倫比 蔑視 荒唐 卑賤 愚蠢
課內探究學案
【學習目標】
1、通過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訓練,培養、鍛煉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內容,并體會用形象化語言闡釋抽象道理的寫法。
3. 與作者、文本對話,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并能演繹自己的認識。
4.了解著名思想家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看法,樹立積極健康的人 生觀。
【合作探究】
1、齊讀課文,感受文章詩意化的特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理解課文,理清帕斯卡爾的思路,并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的主要觀點。
2、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么?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人什么樣的特點?
(3)作者以“葦草”為喻說明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4)為什么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怎樣理解“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5)怎樣理解“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點是何等卑賤啊!”這里的“本性”和“缺點”指什么?
(7)第八、九兩節反復強調了什 么意思?第十節以“偉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國王”類比,又是強調了什么?[來源:學_科_網]
[來源:第一范文網]
(8)拓展延伸
a.搜集關于思 想的名言名句,并寫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b. 人生正如這座金字塔,我們不能只滿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應該有所追求?那么誰是你精神上的偶像,為什么?
【達標訓練】
大自然充滿了哲理,只要細心觀察,用全副身心去體會,就能在其中 發現無窮的真諦,一旦有所觸發,寫成文字,就會有真正的理趣。比如泰戈爾說“生若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 郭璞的“林無靜樹,川無停流”, 帕斯卡爾的“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
同樣是蘆葦的形象,在《蒹葭》中是詩意的象征,在帕斯卡爾眼中是脆弱的象征,在作家張弛心中又是什么樣呢?
(生讀《心中的蘆葦》,討論分析從不同角度立意的妙處。)
心中的蘆葦[張馳]
記憶中,有一片茂密的蘆葦。她像自由的精靈,在遠離世俗的淡泊中,獨守江畔一方瘠土,篩風弄月,瀟灑倜儻。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詩意一縷縷地挑亮,密密的蘆花像一片片燦爛的微笑,將野地的清苦和寧靜濃縮成亙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風,醉倒了詩人。仿佛是王維的山水 詩,尋不出現實意味和歷史痕跡,只有一抹淡遠空靈飄浮于煙的高度,還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為人知也無意讓人知曉的隨意與散逸,原始般的單純和清淡。
芊芊蘆葦,在灘涂上扎根,無拘無束;在纖橋旁搖曳,蓬蓬勃勃。從蒼翠的湖綠,漸漸化做凝重的墨色,卻依舊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節的山巒,靜候白霜降臨,那滿目的蘆花與天上的白云融為一體,綿延至月光不能觸及的遠方,也依舊潔白光澤,充滿蓬松的張力,然后在冰冷的純潔里畫上生命的句號。
這白發蒼蒼的蘆葦,是樵子柴擔上悠然飄起的一縷秋光,是村姑眉宇間揮之不去的一抹蒼涼的嫵媚。像衣香鬢影的女子涉水而來,從古代,從《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遂成千古絕唱。洄流中,弄蒿蕩舟的少年水手,采蘭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襯著茂密的蘆葦,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國最優美的詩行。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蘆葦之源,那么,你能聽到許多灘邊涯際拉纖的號子和寨子鎮尾浪漫的故事。你也會發現,蒼涼凄美的蘆花那么輕易就能撥動深藏的滄桑和歷史的痛苦。
易水之濱,高漸離擊筑,悲涼的旋律中,荊軻告別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歸路,他身后的蘆花,一定在蕭蕭寒風中輕揚。烏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腸寸斷,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嘆聲中,虞姬揮動長劍,裙袂飄飄,作最后的生命之舞。在她倒下的地方,霧茫茫,一片縞素,那是一岸的蘆花在為這悲愴的決別飄雪飛霜。汩羅江邊,披發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嘆息,仰天長問。佞臣專權,楚王昏庸。居廟堂,不能為民解難;謫鄉野,不能替君分憂。生命的大寂寞郁結于心,奔突于胸,使詩人縱身大江,蕩起漣漪是蘆葦悲鳴的淚滴,在濕濕的夜色中流淌。青春的生命的枝葉包裹起千千萬萬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歷史的長河,成為端午節最深沉的紀念。
真正擁有蘆葦,是在大學時代。我喜歡在學校后面的江邊漫步——那里,茂密的蘆葦像無邊的綢帶,向著遠處緩緩鋪開。流蘇似的蘆花,像云,陣陣清香在如紗似霧的月光中彌漫。牛乳般的暮靄流動如煙,小鳥在葦叢中呢喃,還有幾聲蟬鳴,幾聲蟲唱。寧靜,溫和,洋溢的詩情觸手可及。倘是周日,陽光暖暖地流瀉,我用葦葉編一只小船,輕輕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隨風而去。更多的時候,我一卷在握,于蘆花下,和屈子同憤,跟太白同醉,與東坡發少年狂。在綿綿秋雨和茸茸的蘆花織成的透明心境中,我讀懂了字里行間的辛酸、痛苦、孤獨、濃醇、率真 和苦澀。人世滄桑和歷史悲劇熔鑄的慘痛,猶如滴血的利刃,我們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寧可肝腸寸斷,也要噙著淚帶著微笑,輕輕地說,往事如煙啊!
人是孱弱的,就像一根蘆葦,但人又是堅強的,從柔弱中煥發出無窮韌性,那種連自己都有可能意識不到的堅韌,陪伴著我們一路向前。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說:“思想形成人的偉大。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
這根能思想的蘆葦,就是你,就是我……
【分析】
[來源:第一范文網]
【布置作業】一根纖弱的蘆葦,因為我們的審美視角不同,讀出是不同的精神內涵,這不就是人類思想的偉大之處嗎?課后請同學們放飛思想,尋找自然中隱藏的哲理,并寫成文字。
課后練習與提高學案
【 訓練目標】
提高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
【演練場】
閱讀文章,并回答問題。
一個偏見
錢鐘書
偏見可以說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沒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而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假如我們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廳,沒有臥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鏡子還得做出攝影機頭前的姿態。魔鬼在但丁《地獄篇》第二十七句中自稱:“敝魔生平最好講理。”可見地獄之設,正為此輩;人生在世,言動專求合理,大可不必。當然,所謂正道公理壓根兒也是偏見。依照生理學常識,人心位置,并不正中,有點偏側,并且時髦得很,偏傾于左。古人稱偏僻之道為“左道”,頗有科學根據。不過,話雖如此說,有許多意見還不失禪宗所謂“偏中正”,例如學術理論之類。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世界太廣漠了,我們圓睜兩眼,平視正視,視野還是偏狹得可憐。狗注視著肉骨頭時,何嘗顧到旁邊還有狗呢?至于通常所謂偏見,只好比打靶的瞄準,用一只眼來看。但是,也有人以為這倒是瞄中事物紅心的看法。譬如說,柏拉圖為人類下定義云:“人者,無羽毛之兩足動物也。可謂客觀極了!但是按照來阿鐵斯《哲人言行錄》六卷二章所載,偏有人拿著一只拔了毛的雞向柏拉圖去質問。偏激二字,本來相連;我們別有所激,見解當然會另有所偏。假使我們說:“人類是不拘日夜,不問寒暑,發出聲音的動物。”那又何妨?
禽囀于春,蛩啼于秋,蚊作雷于夏,夜則蟲醒而鳥睡,風雨并不天天有,無來人犬不吠,不下蛋雞不報。惟有人用語言,用動作,用機械,隨時隨地做出聲音。就是獨處一室,無與酬答的時候,他可以開留聲機,聽無線電,甚至睡眠時還發出似雷的鼻息。語言當然不就是聲音;但是在不中聽,不愿聽,或著隔著墻壁和距離聽不真的語言里,文字都喪失了圭角和 輪廓,變成一團忽漲忽縮的喧鬧,跟雞鳴犬吠同樣缺乏意義,這就是所謂人籟!斷送了睡眠,震斷了思想,培養了神經衰弱。
這個世界畢竟是人類主宰管領的。人的聲音勝過一切。聚合了大自然的萬千喉舌,抵不上兩個人同時說話的喧嘩,至少從第三者的耳朵聽來。人籟是寂靜的致命傷,天籟是能和寂靜溶為一片的。每日東方乍白,我們夢已回而困未醒,會聽到無數禽聲,向早晨打招呼。那時夜未全消,寂靜還逗留著,來庇蔭未找清的睡夢。數不清的麻雀的鳴噪,瑣碎得像要啄破了這個寂靜:烏鵲的聲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鸛鳥的聲音滯澀而有刺像把鋸子,都一聲兩聲地向寂靜來試鋒口。但是寂靜似乎太厚實了;又似乎太流動了,太富于彈性了,給禽鳥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滿。雄雞引吭悠揚的報曉,也并未在寂靜上劃下一道聲跡。慢慢地,我們忘了鳥囀是在破壞寂靜;似乎寂靜已將鳥語吸收消化,變成一種有聲音的寂靜。此時只要有鄰家小兒的啼哭,樓上睡人的咳嗽,或墻外早行者的腳步聲,寂靜就像宿霧見了朝陽,破裂分散得干凈。人籟已起,人事復始,你休想更有安頓。在更闌身倦,或苦思冥想時,忽聞人籟嘈雜,最博愛的人道主義者也許有時殺心頓起,恨不能滅口以博耳根清凈。離獸風濤等一切天籟能和寂靜相安相得,善于體物的古詩人早已悟到。《詩經》:“蕭蕭馬鳴,悠悠旆旌”,下文就說明“有聞無聲”;可見馬嘶而無人喊,不會產生喧鬧。《顏氏家訓》也指出王籍名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就是“有聞無聲”的感覺;蟲鳥鳴噪,反添靜境。雪萊詩里,描寫啄木鳥,也說鳥啄山更幽。柯律立治《風瑟》詩云:“海聲遠且幽,似告我以靜。”假使這個海是人海,詩人非耳聾頭痛不可。所以我們常把“鴉鳴雀噪”來比人聲喧嘩,還是對人類存三分回護的曲筆。常將一群婦女的說笑聲比于“鶯啼燕語”,那簡直是對于禽類的侮辱了。
鬧與熱,靜與冷,都有連帶關系;所以在陰慘的地獄里,太陽也給人以寂寥之感。人聲喧雜,冷屋會變成熱鍋,使人通身煩躁。叔本華《哲學小品》第二百七十八節中說,思想家應當耳聾,大有道理。因為耳朵不聾,必聞聲音,聲音熱鬧,頭腦就很難保持冷靜,思想不會公平,只能把偏見來代替。那時候,你忘掉了你自已也是會鬧的動物,也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你更顧不得旁人在說你偏見太深,你又添了一種偏見,又在人生邊上注了一筆。
1、結合“偏見可以 說是思想的放假”及從柏拉圖、來阿鐵斯和作者有關人的理解,說一說作者對“偏見”有何認識?(4分,1點2分)
2、為什么說“我們常把‘鴉鳴雀噪’來比人聲喧嘩,還是對人類存三分回護的曲筆。常將一群婦女的說笑聲比于‘鶯啼燕語’,那簡直是對于禽類的侮辱了”?(6分,1點2分)
3、結尾為什么說“你又添了一種偏見,又在人生邊上注了一筆”?這句話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6分,1點2分)
4、本文語言詼諧幽默,含意雋永。試舉例賞析。(6分)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學案參考答案[來源:]
課前預習學案
【預習及檢測內容】
1.作者常識:爾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 國十七世紀最具天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三十九歲,但在身后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代表著作是1670年首版的《 思想錄 》,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該書又被法國大文豪伏爾泰稱為“ 法國第一部散文杰作 ”。 它與《蒙田隨筆集》《培根人生論》一起,被人們譽為歐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經典。
2.注音聽寫
葦草wěi 無與倫比lún 蔑視miè 荒唐huāng 卑賤bēi 愚蠢yú
[來源:第一范文網]
課內探究學案
【合作探究】
1、齊讀課文,感受文章詩意化的特點,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理解課文,理清帕斯卡爾的思路,并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文章的主要觀點。
【明確】思想形成人的偉大。
(1)人從生理層面來看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
(2)人的全部尊嚴都在于思想。
(3)努力思想是道德的原則。
2、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1)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么?
【明確】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即: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2)“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人什么樣的特點?
【明確】思考和脆弱
(3)作者以“葦草”為喻說明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喻?
【明確】形象寫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這樣比喻是為了襯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宇宙的浩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
(4)為什么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怎樣理解“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明確】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 標志。因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 人有著絕對的優勢,它的優勢表現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這里作者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條件。
(5)怎樣理解“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
【明確】作者認為,人的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但是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如的邪惡,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種邪惡。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優勢八人引導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愛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等描繪,但在歷史上,有多少罪惡都是憑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6)“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點是何等卑賤啊!”這里的“本性”和“缺點”指什么?
【明確】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使它使人擁有了尊嚴,使它形成了人的 偉大。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時,它又是卑賤的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行為的一切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懷,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這就是思想的缺點。
(7)第八、九兩節反復強調了什么意思?第十節以“偉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國王”類比,又是強調了什么?
【明確】八九兩節寫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譬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
帕斯卡爾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嫉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膚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察覺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現相反 性。人的偉大與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第十節以“偉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國王”類比,仍然強調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
(8)拓展延伸
a.搜集關于思想的名言名句,并寫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投影:1、我思故我在。
2、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3、一個人,只要擁有了思想,遇見鬼神,鬼神畏懼你;遇見高山,高山就給你讓路;遇見河流,河流會給你鋪橋;遇見天空,天空會給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無人能擋的。
投影: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 需求 )
【提示】生理需求是對食物、水、空氣和住房等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的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自我實現需求的目標是自我實現,或是發揮潛能,達到自我實現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
b. 人生正如這座金字塔,我們不能只滿足于自己的口舌之欲,在精神上應該有所追求?那么誰是你精神上的偶像,為什么?
略
【達標訓練】
【分析】 略
課后練習與提高學案
【附】參考答案
1、“偏見”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地、毫不掩飾地發表自己的看法;任何思維活動都有它的合理性,結論的正確與否,換一個角度說,都可能是一個偏見。
2、因為天 籟和人籟是有著本質不同;鴉鳴雀噪和鶯啼燕語都是天籟,而人的喧嘩聲和一群婦女的說笑聲都是人籟;天籟是能和寂靜溶為一片的,人籟是寂靜的致命傷,是遠不能和不會產生喧鬧的鴉鳴雀噪相比的,更不能和悅耳動聽的鶯啼燕語相比。
3、當你因為聲音熱鬧,頭腦很難保持冷靜,思想不會公平,曾嚷嚷以致隔壁的人不能思想和睡眠,這是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真實的表達;這樣寫和第一段“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老老實實、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想呼應,使文章結構嚴謹、渾然一體。
4、①“有思想的人的星期日娛樂”。所謂有思想的人,無非是總是試圖讓自己的觀點“不能懷挾偏見,隨時隨地必須得客觀公平、正經嚴肅”而少有真實地表達自己思想的人。在詼諧中把你帶進一個閃爍著哲理光彩的意境,處處都躍動著思辯的閃光。睿智而又幽默的語言,展示了作者淵博的學識和學者的氣質,使人領悟到一種蘊藉隱深的冷雋。
②“只有人生邊上的隨筆,熱戀時的情書等等,那才是實實在在、痛痛快快的一偏之見。”這句話幽默得親切。然而,這是另一種偏見,它充溢著坦誠、真摯。可見,作者所愛不在于“邊上的”或偏或正,而是“真實”!實實在在,痛痛快快地袒露出自己的、哪怕是“偏見”。
③ “我們圓睜兩眼,平視正視,視野還是偏狹得可憐。”當我們反思人類的認識進程時也會看到,人們總是在面對相對的前提,人世間的多少概念還在相對中存在啊,這不就是真理的現狀么?而這實在難免的“偏見”,正又顯現著善與惡,美與丑的分野:真實,哪怕是偏見,也是一種美;虛假的中正,從來都是丑的。毫地遮掩的偏宕之論,卻往往能“說透了人類一部分的要性” 。這話又來得多么辛酸。
④社會上,習俗、倫理,道德準則、政治流氓、黨棍學閥,明明都是偏摯一隅,唯已唯利,卻偏偏地要宣稱自己“客觀公平”和“中正”。真是“狗視著肉骨頭的時候,何嘗顧著旁邊還有狗呢”,這話又來得何等尖刻。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
2、文中重要語句的理解。
3、把握文章主旨“人因有思想而偉大”的深刻內涵。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帕斯卡爾
(1623—1662),法國17世紀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同時又是一位哲學家、散文大師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他在理論科學和實驗科學兩方面都做出巨大貢獻。幾何學上的帕斯卡爾六邊形定理、帕斯卡爾三角形,物理學上的帕斯卡爾定理等均是他的貢獻。他還創制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制作了水銀氣壓計。他同時還是概率論的創立從之一。
他一生體弱多病,只活了39歲,但在身后卻為自己留下了高聳的紀念碑,他的主要著作是《給外省人》和《思想錄》,前者常常被看做是法國古典主義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則為哲學和宗教方面的探討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成為人因思想而偉大的一個明證。
帕斯卡爾有言:“我們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帕斯卡爾指引人的力量在于他的心靈。
讀《帕斯卡爾思想錄》,是一次走進大師的心靈之旅,能幫助人從精神的噩夢中蘇醒。
二、關于《思想錄》
《思想錄》集中了帕斯卡爾對于人生和宗教等問題的沉思與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筆的流暢雋永已經成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本文節選自《思想錄》的第六編“哲學家”,側重于對思想之價值的體認。
世界上最偉大的隨筆經典,暢銷四百年,被譯成幾乎所有文字。帕斯卡爾以其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復闡述了人在無限大與無限小兩個極限之間的對立悖反,論證了人既崇高偉大又十分軟弱無力這一悖論,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偉大這一動人主題。
三、課文理解
1、閱讀課文,先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人比作是葦草。所不同的是人能夠思想。
2、理解第1節“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帕斯卡爾的一個核心觀點)
說明人的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
3、讀第2、3節,作者為什么把人比作是葦草呢?
帕斯卡爾先把人放在闊大浩瀚的宇宙背只能在風中無力搖晃的葦草作喻,形象寫出人本身的脆弱、渺小,在大自然中是不堪一擊的,這是人悲劇性的一面。
“然而…… 一無所知”是什么關系的復句,主要表達什么意思?因果復句
人是高貴的,因為他有思想。
4、第2節理解
作者更看到人脆弱表象背后的東西,那就是人又是高貴的,比能毀滅他的宇宙高貴得多,因為他有思想。宇宙的闊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囊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
這里,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主要標志。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勢,他的優勢表現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5、閱讀第3節,文中的“它”指代什么?“我們所無法填充的空間和時間”又該怎樣理解?“它”指代人的思想。
首先從空間上看,人相對于整個宇宙是渺小的,其次,從時間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
“無法填充”是指這種空間上的渺小和時間上的短暫都是人無法改變的命運。
6、為什么說“這就是道德的原則”?
也正因為空間上人相對于整個宇宙是渺小的,其次,從時間看,人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想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的使命。作者更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能努力思考,人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失卻了人成為人的起碼的條件。
概括第2、3段主要寫什么?寫思想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
7、談談你對第4段的理解。
寫人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的矛盾。人,即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但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個顯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知的邪惡,而人又常常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些邪惡。
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往往把人引導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用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名之,也可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描繪,但在歷史上,有多少的罪惡都是借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
8、閱讀5-7節,為什么說“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
因為思想偉大、獨立、自由,能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
“出奇的缺點”指什么?思想中的邪惡、欲念等。
第5、6、7段,寫思想的“偉大”和“卑賤”。
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1)使人由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2)使人高于萬物,超越一切對手,成為萬物靈長。(3)使人擁有尊嚴,形成了人的偉大。
思想又是卑賤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人們總是被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注,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
9、第9段為什么“認識自己是可悲的,認識自己之所以可悲卻是偉大的”?
(1)因為人是渺小的,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認識自己是可悲的”。
(2)人又是有思想的,所以“認識自己之所以可悲卻是偉大的”。
第8、9段,寫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
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比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
帕斯卡爾可以說是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疾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了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浮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覺察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現相反性。人的偉大和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
10、第10段 “偉大君主”、“失了位的國王”
與“可悲”“偉大”有何關系?以“偉大君主”、“失了位的國王”類比,仍然強調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我們沒有感覺就不會可悲;一棟破房子就不會可悲。只有人才會可悲。
人的偉大——我們對于人的靈魂具有一種如此偉大的觀念,以致我們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視,或不受別的靈魂尊敬;而人的全部的幸福就在于這種尊敬。
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榮,然而這一點本身又正是他的優異性的最大的標志,因為無論他在世上享有多少東西,享有多少健康和最大的安適,但假如他不是受人尊敬,他就不會滿足。他把人的理智尊崇得那么偉大,以致無論他在世上享有多大的優勢,但假如他并沒有在別人的理智中也占有優勢地位,他就不會愜意的。那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位,無論什么都不能轉移他的這種愿望;而這就是人心之中最不可磨滅的品質。
而那些最鄙視人并把人等同于禽獸的人們,他們也還是愿望著被人羨慕與信仰的,于是他們就由于自己本身的情操而自相矛盾了;他們的天性來得比一切都更加有力,他們的天性之使他們信服人的偉大要比理智之使他們信服人的卑鄙更加有力得多。
人的偉大——人的偉大是那樣地顯而易見,甚至于從他的可悲里也可以得出這一點來。因為在動物是天性的東西,我們于人則稱之為可悲;由此我們便可以認識到,人的天性現在既然有似于動物的天性,那末他就是從一種為他自己一度所固有的更美好的天性里面墮落下來的。
因為,若不是一個被廢黜的國王,有誰會由于自己不是國王就覺得自己不幸呢?人們會覺得保羅哀米利烏斯不再任執政官就不幸了嗎?正相反,所有的人都覺得他已經擔任過了執政官乃是幸福的,因為他的情況就是不得永遠擔任執政官。然而人們覺得柏修斯不再作國王卻是如此之不幸,——因為他的情況就是永遠要作國王,——以致人們對于他居然能活下去感到驚異。誰會由于自己只有一張嘴而覺得自己不幸呢?誰又會由于自己只有一只眼睛而不覺得自己不幸呢?我們也許從不曾聽說過由于沒有三只眼睛便感到難過的,可是若連一只眼睛都沒有,那就怎么也無法慰藉了。
11、本文想表達什么?你讀完本文有何感想?
確立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蘊含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與激情。認為只有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一,高貴與貧賤的統一,幸福與不幸的統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四、帕斯卡爾的葦草(讀后感)
人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很脆弱的東西,但卻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我們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這是《帕斯卡爾思想錄》里最精彩的觀點。
•帕斯卡爾發現的不是人的渺小,他發現的是人的高貴。一個人,只要擁有了思想,遇見鬼神,鬼神畏懼你;遇見高山,高山就給你讓路;遇見河流,河流會給你鋪橋;遇見天空,天空會給你翅膀。思想的力量是無人能擋的。
蘇格拉底赤足走在冰天雪地里,思想讓他忘記什么是恥辱和刑罰,被捕之后,他拒絕弟子的營救,從容面對死亡。孔子懷著遠大的抱負,奔走于各諸侯國之間,然而他的呼號卻無人理睬。叔本華和尼采生前也把自己獻給了哲學,死的時候卻十分寂寞。
其實那些能夠在苦難與困頓的時代不放棄思想的人,都是真正的大思想者。在他們死后,他們的思想大都征服了后世的人。然而,他們的思想魅力不在于生前死后的進攻和征服,而在于拯救。蘇格拉底的思想拯救了古希臘青年,孔子的思想拯救了儒家社會,叔本華的思想拯救了戰亂后迷茫的一代,尼采用思想拯救了弱者的靈魂。
弘忍在把衣缽傳給慧能之前,對慧能說:“你是個貧賤的粗人,如何悟佛?”慧能答道:“人分南北,佛無分南北。”弘忍語塞,終授其衣缽。思想如佛,不分南北,不論貴賤。慧能一生貧賤,靠著高貴的思想,贏得了生前身后人們的喝彩與尊重。
有思想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不管何時何地,只要你有思想,思想就會帶你去飛翔。思想有多遠,你就能走得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