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別了,不列顛尼亞 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
1、了解本文以時間順序組織材料的寫作特點。
2、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展示中英交接相關照片,回顧歷史
2、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和為祖國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品味本文莊重、含蓄的語言風格。
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義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2、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方法
自主 合作 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一首歌這樣唱:“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東方之珠,我的愛人,你的風采是否浪漫依然……”大家知道這歌里唱的“東方之珠”是什么地方嗎?(香港)(觀看圖片,由此導入新課:別了,不列顛尼亞。)
二、背景介紹
1、香港坎坷的歷史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后,英國強占香港島,事后清政府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1898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地區及附近262個島嶼,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
1942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1945年9月15日: 日本戰敗后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
2、鄧小平與香港回歸
1982年9月,中英關于香港地位的談判,在鄧小平和當時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之間進行。 鄧小平態度堅決地告訴撒切爾夫人:“主權的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們,中國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僅是新界,而且包括本島、九龍,否則,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待,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待。”鄧小平的話,令當時有著“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這位中國的“鋼漢子”面前,低下了頭。1984年12月19日:中英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落實香港1997年之后實行“一國兩制”制度。
三、知識回顧
1、新聞一般分為哪幾個部分?
標題、導語、主體、背景和結語
2、哪幾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標題、導語、主體
3、新聞的六要素是什么?
是五個“ w ”和一個“h”:
即1、when:何時 2、where:何地 3、who:何人 4、what:何事 5、why:何因 6、how:何果
四、文本探究
本文是一篇特寫,特寫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于電影的“特寫鏡頭”的手法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在有關香港回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游輪撤離香港的最后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