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精選5篇)
《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 篇1
仙居縣白塔中學 徐小花 電子信箱 郵編317300
一、 設計思想
“技術的未來”是第一章“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三節,是本章的最后一節,旨在引導學生展望技術的未來。還要對第一章進行小結,認識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認識技術與人,技術與科學、藝術等的關系。
在這一節里要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和理性的態度。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術的未來對生活前景的影響;通過辯論, 自主思考、合作討論等方法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
二、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有關 “技術的未來”的學習,力求通過 “案例分析”、“閱讀材料”和“討論”為主線,從一個個學生感興趣的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出發展開教學,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初步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三、 學情分析
由于高中學生鑒別力還不很強,缺乏主見,,易受錯誤思想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辯論、研究、分析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思考問題,理性的看待問題,了解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構建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四、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能力方法目標
1. 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 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2. 通過學習,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3、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難點】
如何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因為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為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 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學,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老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學習;課外活動實踐
七、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主要熟悉學生搜集的材料內容,把握好技術對未來發展的展望,同時也隱含著威脅。為保證學生課后能順利完成小論文,避免學生寫作漫無邊際,預先向學生提供一批用于寫作的參考論文題目,包括:寫作格式要求,作業完成日期和論文評分標準。
2、學生準備:
主要搜集有關現代科學研究成果,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所起的作用和影響。然后完成小論文的寫作。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景。)
無線通信飛速發展,新的技術和標準層出不窮,但是,孤立的網絡連接在未來通信中是毫無意義的。在未來無線通信中,用戶更希望能通過手中的多模終端,根據自己的需求隨意地接入合適的網絡進行通信,融合與可切換性成為未來無線通信主旋律。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要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出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幻燈片)
(二)提出問題:
(1)結合日常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某項技術,大膽設想該項技術的未來。
(2) 平時我們所說無線技術是什么?:
【案例分析】
“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
就“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根據自已所知道的技術,,口頭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月球城市”:(采用兩人對話:)
甲:月球城市”有多大?
乙:那時,你會到“月球城市”去嗎?
甲:你乘什么上月球?
乙:宇宙飛船
甲:聽說:乘“天梯”更好呢?
乙:“天梯”是什么呀?
甲:通往太空,連接空間站和地球的鐵路、纜繩,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
乙:奧,這么神奇呀。那我們什么時候可以乘上“天梯”呢?
甲:科學研究所愛德華茲說:“2019年”。天梯研發報告稱:“建成少則xx年,多則50年后”。(不過得是在資金到位的情況下)。
背景資料:
近年來,科學家提出的有關天梯的設想,以其誘人的前景和較現實的可行性,吸引了整個航天界。因為,天梯一旦建成,它就像高速公路一樣可以24小時運轉,將航天器和旅游者帶到太空去。由于天梯的運輸費用將比火箭小兩個量級,從而,人類將進入真正的“太空時代”。
從幻想到現實
這種大膽的設想首先是俄羅斯著名的航天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提出來的,他被巴黎的艾菲爾鐵塔所激動,提出建造一個塔通向太空。他設想在一個紡錘形的纜繩的終端放置一個太空城堡,這個城堡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圍繞地球旋轉。
愛德華茲博士在過去數年里一直都在潛心研究 “天梯計劃”。他介紹說,第一步,把一個攜帶天梯半成品的飛船發射到地球靜止軌道的衛星上,使其和地球同步飛行;第二步,把這個半成品的天梯從飛船上放下來,落到位于赤道海面的一個平臺上,這個平臺類似一般的海上發射衛星的平臺;第三步,把半成品的天梯錨定在平臺上;第四步,用一個由激光束提供能量的爬升器在這個天梯的半成品上上下移動,并把更多碳納米合成纖維纜繩擰在天梯半成品上,進一步完成天梯。整個制造過程大約要用兩年半的時間。另外,根據專家設想,天梯也可由電磁能驅動。電磁能驅動技術目前已在日本和歐洲的高速列車上得到應用。建成后這個爬升器就可以沿著天梯把物資和成噸重的衛星甚至人,緩緩運送到離地面約36000千米的地球靜止軌道上,時間大約需要7天半左右,回來也大約需要這么長的時間。
對愛德華茲來說,建造天梯最大的技術挑戰,就是找到制造纜繩的材料。它必須異常堅硬又要異常輕巧,還要能抵抗任何腐蝕。為了這個曾被稱為“無法得到”的材料,科學家們足足等待了幾十年。 1991年,日本科學家發明了碳納米管,這種材料比鋼輕6倍,而韌度要比鋼高出幾百倍。但這種材料的生產成本太高。美國休斯敦賴斯大學的史密斯和他的同事們正在研究一種專利——碳納米鋼索材料,據說,他們可以將碳納米鋼索的生產成本降到每克1美元以下。
目前航天飛機運送每千克物品需要2萬美元的成本,而天梯一旦建成,可將運送每千克物品的成本降到10美元。可以相信,由于天梯的出現,天地往返運輸費用將會大大降低,太空探索也變得簡單很多,從而,能夠把人類對太空的探索,跨越式地向前推進。
引導學生通過“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樂園、海底隧道、進行概括: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
技術的未來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術的未來
(三)自主學習:當確定了要探究的問題以后,不是告訴學生如何去解答這些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讓學生自己去探索,通過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自己的創新思維,獲取信息,從而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閱讀:愛因斯坦《告后人書》
愛因斯坦《告后人書》告訴我們什么?
問題提出:為什么愛因斯坦在《告后人書》中寫到:“一想到未來 , 大家都憂心忡忡。”
討論:互聯網技術、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來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四)協作學習:學生分組閱讀課本,解決原先確定的探究問題以后,互相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選派一位代表發言,共享討論、交流后的結論。
注:小組成員搜集的材料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拿出一份有代表性的方案作總結性的發言。
(五)課堂活動:分組展開辨論,在這過程中,不僅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加深鞏固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不僅能擴展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質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學現象的能力
辯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正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帶來進步。
反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帶來災難。
(如學生辯論時有困難,引導學生從克隆、核能等方面進行辯論)
辯論引導:
對“技術的未來”,既不需要曠世悲愴,也不需要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探究技術,并共同建構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六)課堂小結: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解放和發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對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時也隱含威脅;我們應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
九、知識結構
技術的未來:
1、充滿希望
2、隱含威脅
3、理性看待技術
十、 作業設計
1.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引導:注意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
2.綜合實踐活動指導:
課本p021. 3 談談你對“割骨增高術”的看法,就“如何理性地選擇技術”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進一步討論:管小姐是六個月前施行的手術,我們需不需要去看望她?或者通過某種途徑與她取得聯系。假設她現已出院,,“割骨增高術”取得了成功,你如何看待這項技術?
十一、問題和討論
1、未來的手機: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未來的手機”設計作業:
要求:設計過程中所出現的科學技術盡可能符合現有的科技水平,不要過于科幻的科技概念;作品為5—xx年后大眾化的手機。
討論:
(1)手機的不斷改進說明了什么問題?
(2)未來的手機及使用可能會造成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2、 撰寫“科學技術與未來”小論文一篇。
來源:臺州通用技術的博客
《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 篇2
課題:1.3技術的未來
一、課程標準對本章的要求
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2.知道技術的發展需要發明和革新,并能通過案例進行說明。
3.理解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環境、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影響,能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理解技術活動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
4.知道知識產權在技術領域中的重要性,了解專利的作用、有關規定及申請辦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了解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過程與方法
1、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2、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難點: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的未來。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技術的價值和性質,對技術形成初步的認識,也對通用技術的認識更深刻,學生對這門課的興趣也越來越高,上課時我發現應該盡量多讓學生參與或讓學生主動的思考問題非常關鍵,所以《技術的未來》這一節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材分析
本章作為《技術與設計1》的第一章,既是全書的邏輯起點,也是全套教材的邏輯起點,因此不僅對全書具有引領作用,對全套教材也具有引領作用,他為學生理解技術及其性質、走入技術世界搭建了平臺,也為學生開展技術設計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本章通過引領學生走進技術世界,理解技術的基本知識,感悟技術產生與發展的歷程,掌握看待和分析技術問題的方法,形成對技術的敏感性和對待技術的積極情感,從而為學生進行其他模塊的技術學習奠定了良好的認知和情感基礎,較好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
本節主要讓學生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對于技術的未來這節課,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資源來展示,我想應該可以起到最好的效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圖片展,科技館。
七、教學用具
多媒體
八、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講述技術的未來,未來屬于未知性的東西,技術將如何發展,會對我們生活帶來什么,又如何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這些都得在老師引導下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
九、教學構思與流程
講技術的未來應該讓學生先了解一下20世紀的技術。對于技術的未來需要創新思維,但是不能脫離實際,比如永動機。技術的發明對技術發明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更多的技術創新表現為技術革新,往往是需要在上一個原有的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和變革而產生的。
第一部分:回顧20世紀影響人類的一些重大發明。
第二部分:展望技術的未來。
第三部分:本章小結。
十、教學過程
序號
教學內容
教師引領
學生活動
1
回顧20世紀影響人類的發明
先讓學生想想哪些發明比較有影響力。
集體回答
2
發明
1)蒸汽機
2)電話 觀看未來通訊視頻資料
3)汽車 觀看未來交通視頻資料
4)電視
5)登月
6)電腦
7)基因
回顧
3
展望技術的未來
1)月球城市
2)太空旅游
讓學生再想象其他的技術
4
案例:《神奇四俠》2視頻片段——基因技術
觀看視頻,感受基因技術的未來
觀賞,討論
5
本章小結
十一、教學反思
....
十二、附錄
文章1: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重大發明
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人類創造了歷史上最為巨大的科學成就和物質財富。這些成就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式及質量,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思維觀念和對世界的認識,改變并繼續改變著世界20世紀是科學技術空前輝煌的世紀,人類創造了歷史上最為巨大的科學成就和物質財富。這些成就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方式及質量,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思維觀念和對世界的認識,改變并繼續改變著世界的面貌,極大地推動了會的發展。
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革命的發展
傳統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為世界帶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后,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蒸汽機的開發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帶動了冶金、煤礦和紡織業的發展。蒸汽機的出現及紡織業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的用鐵量。由于英國擁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業化的步伐。18xx年出現的蒸汽機火車和18xx年出現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件,輔助了工業革命的發展。
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3月10日電話發明人亞歷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的。當時,這臺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于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于哈羅德·羅森發明的地球同步衛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絡上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網開始轉為商業用途。1995年網絡發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網年。在電子商業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國家的標志。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國人雷諾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動機的三輪汽車,并且成功企業化;19xx年,美國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xx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令許多汽車制造商停產,歐洲車商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汽車;1970年到xx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的發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展,向前奔駛。
電視:人類自己創造的“魔鬼”
現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
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過。1884年,德國發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制造了影像機。
真正制造出畫面穩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臺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生了。
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艙已經登陸!”接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休斯頓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5億人都看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電腦:人類未來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后,占滿整整三堵墻的機器立即亮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并且向總工程師埃科特祝賀。“e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臺電腦。
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現生物的遺傳基因規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現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來的所謂的dna;1882年,德國胚胎學家瓦爾特弗萊明在研究蠑螈細胞時發現細胞核內的包含有大量的分裂的線狀物體,也就是后來的染色體;1944年,美國科研人員證明dna是大多數有機體的遺傳原料,而不是蛋白質;1953年,美國生化學家華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宣布他們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果,奠下了基因工程的基礎;1980年,第一只經過基因改造的老鼠誕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誕生;1999年,美國科學家破解了人類第22組基因排序列圖;未來的計劃是可以根據基因圖有針對性地對有關病癥下藥。
過去的一個世紀人類有很多值得回憶的東西,其中許多偉大的科技發明和創新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思想者的預言常常成為現實。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講過:將來人類的知識將會大大增長,今天我們想不到的新發明將會屢屢出現,我有時候幾乎后悔我自己出生過早,以致不能知道將要出現的新事物。他的話說得不錯。近1xx年來,人類的科技只能用突飛猛進這樣的詞匯來形容,如果讓一個19xx年的發明家來看今天的世界,他會認得汽車、電話、飛機,他也能想象出宇宙飛船、深海潛艇,但他絕對會對計算機、互聯網、基因工程、核能一無所知。現在,知識爆炸給人類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樂觀,有位作家這樣寫:“我真誠地相信,我們生活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知識時代,沒有任何事物我們不了解”,“只要是人能想到的事,總有人能做到。”20世紀科技的發展使這句話越來越像真理。科技進步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也使人類思考的方向有所變化。而未來的10到20年,科學技術會在許多領域出現爆炸性突破和擴展,這已經勿庸置疑。也許人腦與電腦能結為一體,也許我們能在火星上定居,也許每個人都能克隆備用的器官,也許……
文章2:影片《神奇四俠》介紹
發明家、科學家兼宇航員的瑞德·理查德博士長期奮斗的科學目標即將成夢想成真,他將擔任太空先鋒飛往宇宙風暴的中心,一心造福人類的他希望此行可以揭開人類基因碼的秘密。然而大多數政府官員建議減少瑞德的歷史性太空計劃的科學基金。無奈瑞德只好接受老校友兼情敵維克多·馮·杜姆(一位新晉成為億萬富翁的高科技企業家)的財政援助。
瑞德這次太空任務的成員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宇航員本·格林姆,蘇·斯通(馮·杜姆遺傳研究專家和瑞德的前女友),蘇·斯通魯莽的弟弟飛行員約翰尼·斯通,以及項目贊助人馮·杜姆,五個人一起踏上了太空探險的征程。實驗的開始階段一切平安無事,直到太空組員接近風暴中心時,意外發生了。瑞德發現了一個飛行速度的誤算,隨后的幾分鐘之內,不幸發生在他們身上。空間站被狂暴的宇宙射線吞沒,并徹底轉變了組員的基因,他們的dna已經無法恢復到過去,他們的未來從此改變。
返回地球后,全體組員的癥狀馬上顯露出來,但沒想到他們的出生入死竟給每個人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超能力。瑞德獲得的能力是延展和扭曲自己的身體,隨意改變成自己可以想象的任意形狀。作為小隊的領導者,他得到外號奇幻先生。蘇·斯通變成了隱形女,她能夠讓自己的身體隱形,并發出強大的保護力場,約翰尼成了霹靂火,他可以讓火焰迅速吞沒身體,并能按自己的意愿到處飛行。最后是本·格林姆,他的奇特改變是最令人震驚的,他變成了通身遍布橘黃色巖石,具有超強力量的石頭人。
瑞德、蘇、約翰尼和本四人組成了特別行動團隊:神奇四俠,利用各自的超能力幫助全世界。眼下,神奇四俠既要全力阻止毀滅鋼眼博士(鐵面版的馮·杜姆)的邪惡計劃,還要承受成為超級明星后所帶來的名人壓力。
《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和神奇,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2.能進行技術的未來的案例分析,并就技術對未來的發展進行辯論。形成與技術相聯系的經濟意識、環保意識、倫理意識等。形成和提高理解技術、評價技術以及邏輯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
3.形成和保持對技術問題的敏感性、探究欲望和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辯證地看待技術的發展,形成選擇技術的理性態度。
教學內容分析:
在這一節里教師要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發展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和理性的態度。要以案例的形式,思考技術的未來對生活前景的影響;通過辯論,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教學重點是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教學難點是通過對技術的未來的分析,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教學對象分析:
辯論是本課時的重頭戲,本節課要對“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進行辯論,3班、4班的學生是我校高一招的直升班,無論是知識面還是參與程度,比其它班要好,對這兩個班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11班、12班、13班、14班、15班要注意由于學生不感興趣導致冷場,需要事先指派正反兩方的主要負責人,并公布比賽規則,其它事情如各個辯手的挑選到主持人的選定等等七個班均由他們自己準備。
教學策略:
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為主,本課的教學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宜采用師生互動探究式教學方法。但是,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交流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時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1)回顧前面我們學的技術的價值,技術對人類、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會想到什么?
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要變化。
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
問題提出:面對技術對人類社會的重大影響,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 ?
(2)板書課題:三 技術的未來
2、閱讀案例:
(1)學生閱讀 “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告后人書》、“月球城市”等案例。
月球城市
(2)要求學生在閱讀案例時思考問題:
技術的未來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術的未來。
3、討論和辯論:
(1)就“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根據自已所知道的技術,在膽設想,口頭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2)2020年你多大?“月球城市”有多大?比海口市大嗎?那時,你會到“月球城市”去嗎?
(3)走出課本:未來的生活
a. 太空旅游
b.水上住宅
c.海上度假樂園
d.海底隧道:海南汽車、火車直通大陸
引導學生通過“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樂園、海底隧道:海南汽車、火車直通大陸進行概括: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
對“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有沒有不同看法?
閱讀:愛因斯坦《告后人書》
愛因斯坦《告后人書》告訴我們什么?
問題提出:為什么愛因斯坦在《告后人書》中寫到:“一想到未來 , 大家都憂心忡忡。”
討論:互聯網技術、基因食品等高科技未來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辯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正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帶來進步。
反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帶來災難。
(如學生辯論時有困難,引導學生從克隆、核能等方面進行辯論)
辯論引導:
對“技術的未來”,既不需要曠世悲愴,也不需要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探究技術,并共同建構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4、本章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解放和發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技術具有目的性、創新性、綜合性、兩面性和專利性。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也隱含威脅。
《走進技術世界》知識網絡圖
5、練習:
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 篇4
三、技術的未來
學習目標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在日新月異的21世紀,人類社會將繼續發生重要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 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
案例分析
“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
文莉家安裝有無線家庭網絡,每個家庭成員都可接入無線高速因特網。退休在家的母親閑暇時,或者看看電視,或者上網與同齡人一起下象棋。家里的幾臺電視都無線連接到同一信號源,她既可以在臥室或客廳里用電視或電腦收看節目,也可以在浴室里使用防水掌上電腦收看。
文莉早晨上班前,先到機場接客戶。到了機場,發現客戶的航班晚點了,于是她便利用等待的時間用掌上電腦接 入辦公室的網絡收發郵件。與此同時,文莉的丈夫凱峰上班前,用電子鎖鎖上門。
中午,凱峰想起來要為母親準備生日禮物,于是他用手機上了因特網,選定合適的商品后,用手機的電子購物功能來購買商品。按一下自己的掌上電腦地圖,他看到代表文莉位置的點就在附近的一家快餐店里,于是他趕到快餐店,和文莉一起共進午餐。
下午文莉在駕車回家之前,先在車里查看了一下家里的溫度,她決定將暖氣調高2℃,用好怕掌上電腦或手機進行這種調節易如反掌。走進家門,家庭娛樂設備已探測到她的進入,頓時自動開啟她喜歡的音樂。文莉從冰箱里拿出晚餐需要的食物,取出的時候,內置傳感器自動記錄她取出的食物,家庭網絡同時更新了每周的補充購物單。此外,這些設備還可自動檢出已過期的食 物。凱峰回來了,他們一起做了晚 飯。
討論
請你根據自己所知道的技術,并結合案例,大膽設想,口頭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閱讀
《告后人書》
愛因斯坦曾寫下一篇“寫給五千年后人民”的《告后人書》,文中寫道:“我們這個時代產生了許多天才人物,他們的發明可以使我們生活舒適得多--------縱然有這一切------人人都生活在恐懼的陰影里,生怕失業------而且不同國家的人民還不時互相殘殺。因此一想到未來,大家都憂心忡忡。”
辯論
有人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解決當前技術自身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要相信技術,依賴技術。
有人則認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固然可以消除它所帶來的一切已知的危害,但是誰能保證,它不會給我們帶來新的更為嚴重的災難呢?
請就上述觀點展開辯論。
對“技術的未來”的追思和憧憬,既不需要技術迷惘中的曠世悲愴,也不需要技術崇拜中的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從人類的共同利益出發,從人類的長遠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以親近技術的情感、積極探究的姿態參與技術活動,并共同 建構個人與社會、人類與自然、經濟與文化相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閱讀
“月球城市”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新近出版的《院士展望二十一世紀》一書中撰文認為,人類將于xx年在月球建立裝備加壓艙、發電設備、生活必需品和月球隊表面活動車等,使月球成為一個龐大、穩固而功能齊全的“天然空間站”;xx年將建立設備齊全的永久性居住地,研究人員可在月球表面滯留幾星期,以開展生命科學實驗和天文觀測;xx年將在月球建立小型的永久居住的月球基地;2020年將在月球興建實驗工廠、農場等,使月球的“地球村”自給自足,逐步建立“月球城市”。
21世紀,人類有可能在“月球城市”中建立全球性、并聯式的太陽能發電廠,并且通過傳輸為地球提供長期、穩固的能源。同時,人類還將從月球土壤和月球巖石中提取金屬、氧和其他氣體資源甚至水,利用月球上的弱重力、高真空和超純凈的條件,研制和生產地球上極難獲得的新型材 料等。
練習
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 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 響。
本章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解放和發展 自身提供了支撐,為人類改變工作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平臺。技術在保護人、解放人、發展人的同 時,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推動了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人類掌握的技術越廣泛,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就越深入。人類和自然應該成為朋友,人類在利用自然、合理地改造自然的同時,應與自然和諧發展。
技術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和愿望為目的,目的性貫穿技術活動的始終;創新性是技術的靈魂所在,任何技術的發展都需要發明和革新;技術具有跨學科的性質,需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的多方面知識,技術與科學、藝術的關系尤為密切;技術既有實用性又有功利性,由此引發的技術倫理問題尤其值得人們關注和思考;技術是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具有專利性,專利保護的權利需要依法取得。
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也隱含威脅。理性地看待技術的未來,才不至于迷失在技術的世界里。
綜合實踐
1、查閱并整理有關20世紀重大發明者的資料,分析其對人們生活和社會發展有何重要影響,評選出全班同學公認的“20世紀十大重大發明”,在此基礎上,選擇其中某一項發明,分析其技術性質并預測其未來發展趨勢。
2、 結合日常生活中某項技術的應用所帶來的正反兩方面的影響,談談你對恩格斯下面這段話的理解。
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曾警告人類,“不要過 分陶醉于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人類每一次對自然界的勝利都必然要受到大 自然的報復”。
3、 閱讀下文,談談你對“割骨 增高術”的看法,并就“如何理性地選擇技術”這一問題與同學展開討論。
xx年5月30日,廣州某醫院給接受“割骨”挑戰新高度的管小姐施行了手術。手術后,她腳上套著兩個沉重的鐵架,身上掛著引流管,背上插著鎮痛棒,儼然就是一個全副武裝即將出征的“斗士”。據了解,管小姐所接受的“下肢延長人體增高術”,就是截斷雙腿腿骨,通過人工方法強行讓骨骼和肌肉拉伸而達到增高的目的。手術后7天內,管小姐只能臥床療養,半年內生活都將無法自理。
《技術的未來》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讓學生對技術產生積極情感和理性的態度。
2、理解技術的兩面性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使學生養成主動深入地用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看待技術。
3、讓學生領略技術世界的奧秘和神奇,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
能力方法目標
1. 培養創新思維的能力和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
2. 通過學習,培養小組合作、交流表達及科學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氛圍。
2. 通過學習,讓學生有加強關心和愛護人類環境的意識和行為
3、 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
二、教學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多媒體輔助;課外活動實踐等方法。
三、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形成對技術的積極情感和理性態度。而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則為如何培養學生理性看待技術
四、教學準備
教師要準備的主要是熟悉學生搜集的材料內容,把握好技術對未來發展起促進但同時也隱含著威脅。為保證學生課后能順利完成小論文,避免學生寫作漫無邊際,預先向學生提供一批用于寫作的參考論文題目,包括:寫作格式要求,作業完成日期和論文評分標準等等。
學生要準備的是預習課本和相關內容,然后通過小媒體技術收集技術的未來的相關材料和內容。學生的分小組的所以事先要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一般一個小組有4——6個人,每組要先選出1個組長負責對整個小組的監督和督促工作,每個小組還要有一個發言人負責把小組的討論結果在課堂上的進行闡述,另外每組還要有資料收集員和記錄員,小組的每個人都要參與課堂的討論和課后小論文的撰寫。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1)回顧前面我們學的技術的價值,技術對人類、對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我們會想到什么?
問題一:技術是不是還會向前發展嗎,技術的發展是否會向大眾普及?(學生回答)
問題二:技術發展的方向在哪里,技術的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學生回答)
(2)板書課題:三 技術的未來
2、創設情景:
通過小媒體讓學生欣賞電影黑客帝國的一個小片段,讓他們明白新的技術和標準層出不窮,人類社會依靠技術將繼續發生重要變化,技術將日益成為引導社會變化、塑造社會變化、應對社會變化的重要因素。面對技術對人類、對社會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人們常常會問:未來的技術將走向何處?出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幻燈片)
3、提出問題:
(1) 學生閱讀 “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月球城市”等案例。
(2) 要求學生在閱讀案例時思考問題:技術的未來是光明的還是黑暗的?如何看待技術的未來。
4、小組討論:
(1)就“無線家庭一天的無線生活”,根據自已所知道的技術,在膽設想,口頭續編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
(2)請描述到了2050年我們的生活大概是什么樣子,小組闡述未來生活的樣子。
5、教師引導和歸納:
a. 太空旅游
b.水上住宅
c.海上度假樂園
d.海底隧道:中國臺灣汽車、火車直通大陸
引導學生通過“無線家庭”的“無線生活”、“月球城市”、太空旅游、水上住宅、海上度假樂園、海底隧道:海南汽車、火車直通大陸進行概括: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
6、是不是每個同學對“技術的未來充滿希望”嗎,有沒有不同看法?
閱讀:愛因斯坦《告后人書》
愛因斯坦簡介:愛因斯坦(1879~1955)einstein,albert 德裔美國科學家。1879 年3月14日生于德國烏耳姆鎮的一個小業主家庭,自幼喜愛音樂。19xx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并取得瑞士籍。后在伯爾尼瑞士專利局找到固定工作。他早期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都是在這里作出的。1933年希特勒上臺,愛因斯坦因為是猶太人,又堅決捍衛民主,遭到迫害,被迫移居美國的普林斯頓。愛因斯坦在量子論、分子運動論、相對論等物理學的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他對社會進步事業也有重要貢獻。愛因斯坦《告后人書》告訴我們什么?問題提出:為什么愛因斯坦在《告后人書》中寫到:“一想到未來 , 大家都憂心忡忡。”
7、小組辯論
分組展開辨論,在這過程中,不僅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加深鞏固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不僅能擴展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質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學現象的能力
辯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社會帶來進步還是帶來災難?
正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帶來進步。
反方: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是給人類帶來災難。
(如學生辯論時有困難,引導學生從克隆、核能等方面進行辯論)
辯論引導:
對“技術的未來”,既不需要曠世悲愴,也不需要盲目樂觀。應當從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更加理性地看待技術,以更為負責、更有遠見、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術、探究技術,并共同建構協調的未來的技術世界。
8、課堂小結:
人類的需求和愿望是技術發明與創新的動力,而技術的發展解放和發展了人類,改變了人類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對技術的未來既充滿希望,同時也隱含威脅;我們應理性對待技術的未來發展。
9、練習:
查閱資料,分析互聯網、克隆技術、轉基因食品等高新技術未來的發展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每個小組撰寫一篇關于技術的未來的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