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精選4篇)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篇1
(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
了解細胞學說的發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細胞形態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
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度】:
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菜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用具:
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
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五、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一) 使用顯微鏡的高倍鏡觀察集中細胞
(二)第一課時的課后練習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彩圖,回憶4種細胞的來源以及復習在初中階段所了解的細胞的結構。
簡單復習一下顯微鏡的使用。用幻燈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以問題作為引導:你觀察的是什么細胞;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并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嘗試用簡圖來描述一下你觀察的細胞;你認為造成細胞形態結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比較)
小結,造成細胞形態結構差異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異。
課后聯系第1、2題
第一題:答案是b
第二題:
(1)上皮組織細胞、角質保護層細胞、皮下結締組織細胞;表皮細胞、保衛細胞、葉肉細胞、導管細胞、篩管細胞。
(2)共同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相異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
(3)因為兩者都有多種組織有機結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學生活動
思考并回答問題
制作臨時裝片并觀察。思考討論老師的問題,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練習
(二) 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第二課時)
(三)細胞學說及其建立過程
課后練習
科學前沿
本章小結
自我測試
引導學生比較上一節實驗課所繪制的細胞圖與大腸桿菌相片、模式圖的差異。提出問題:兩種細胞之間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導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代表生物。(真核細胞如動物、植物、真菌;原核細胞如細菌、藍藻)
以藍藻作為例子介紹原核細胞的生活習性。
1.什么是藍藻,身邊熟悉的藍藻有那些代表生物?(發菜、水華)水華對環境的影響和禁采發菜的環保意義。
2. 形態:比較小,營養方式。細菌主要以寄生、腐生為主,而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
4.用幻燈片比較一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不同點。然后比較兩者的相同點,突出細胞核與擬核物質組成的共同性。
設問:被譽為現代生物學三大基石是什么?(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遺傳理論、細胞學說)
簡單地解釋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描述了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第二要點描述了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三要點描述細胞的繁殖。(可以以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講)
以討論題引導學生閱讀“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
課后練習3:根本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共性是細胞核的組成物質。
(略)
比較兩種細胞的差異,討論并回答問題。(實驗中所觀察到的細胞都有成型的細胞核,而大腸桿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
嘗試解釋細胞學說的內容
閱讀資料,討論問題并進行交流匯報。
(1、例如科學發現是曲折,漫長的;
2、主要是闡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
3、例如對神創論有力的打擊等。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篇2
1.學習目標
(1)說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和聯系。
注意從細胞大小、細胞核、細胞質特點上加以理解。
(2)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
理解細胞學說的要點和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及其意義。
(3)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比較不同細胞的異同點。
通過實驗,掌握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和制作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技能。
(4)認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討論技術進步在科學發展中的作用。
2.學習建議
(1)在使用低倍物鏡的基礎上換用高倍物鏡,要通過實際操作熟練掌握換用程序和技巧,并注意觀察換用前后視野范圍、亮度等的變化。制作臨時裝片時,要注意比較材料的用量、切片的厚薄、加蓋蓋玻片的方式對觀察細胞的影響。
(2)通過觀察(大量的實驗材料)和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異同)來認識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3)列表比較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細胞大小
較小
較大
細胞核
無核膜,細胞核不成形,稱為擬核。無染色體,環狀dna不與蛋白質結合有核膜,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細胞質
有核糖體,無線粒體、葉綠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等其他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葉綠體(植物細胞具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等
構成的主要生物類群
藍藻、細菌等植物、動物、真菌等
(4)分析細胞學說建立者施萊登和施旺的觀點,指出其不足之處。通過分析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領悟科學發現的以下特點:①是很多科學家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②發現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③需要理性思維和科學實驗的結合;④科學學說的建立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細胞學說的建立,使千變萬化的生物界由于具有細胞這樣的共同結構而統一起來,也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依據: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它們之間都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篇3
教學反思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內容中有關實驗“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的教學,我在授課的幾天前就詢問過學生“有沒有使用過顯微鏡”,結果四個班的同學中只有五個是用過顯微鏡的,所以我覺得先幫學生復習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步驟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有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操作,學生才不至于手忙腳亂、也能減少由于操作失誤而導致顯微鏡的損壞。
此內容的教學剛好在星期一下午,因為那時每個班的多媒體還無法正常使用,所以只能靠一部顯微鏡來介紹和展示顯微鏡的操作。我演示完顯微鏡的操作后,就請有興趣的學生到講臺試著操作一下。有一個班的學生們面面相覷,很多人想去操作又不好意思,因為怕出差錯,最后我指定一位平時表現比較活躍的學生去操作,結果還沒操作完就下課了。而在另一個班,卻有學生主動大膽地到講臺去操作,帶動了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下課后都還有同學因為沒輪到他操作顯微鏡而惆悵。我問那個上講臺操作顯微鏡的學生以前是否使用過,他卻說沒有。原來,他按照我課前的要求,利用周末的時間,認真地復習了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中“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內容,還根據實驗冊預習了使用高倍鏡的有關知識。
從這件事中,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學生課前預習與否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師和學生都能認真貫徹三段教學法的各個環節,一定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二: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是本節課的學生實驗內容,也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一個生物實驗,我想,這恰好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生物素養的良好時機!于是,我帶著懷有期盼心里的學生走進了實驗室。我認為:顯微鏡的構造和使用知識在初中階段就已經學過了,這一點不需要我啰嗦,我只是按課本內容把實驗的目的、內容、步驟、要求及注意事項概括性地講了幾句,就放手讓學生自行操作了。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有的不知所措、有的亂擰亂動、有的毛手毛腳······簡直是一團糟!結果不僅沒有達到教學目的,而且還損壞了兩臺顯微鏡!課后經調查才知道:由于這個班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根本就沒有上過幾節生物課,更甭說是使用顯微鏡,甚至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見過顯微鏡!
通過這節課,我深刻領會了“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的道理,備課中,不僅要熟悉教材,更要充分了解學生。從學生熟悉的知識背景出發,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體驗,遵循一般的認知規律,循序漸進,循環往復,螺旋式上升。上課之前,首先要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并通過下發預習學案,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充分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必要時,可作診斷性訓練,以做到心中有數;再根據學生實際,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保證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更要靈活應變,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即使是沒有達到教學目的,還應該有補救的措施:諸如及時補充顯微鏡的相關知識,設計有關的訓練題目,有針對性的進行反饋訓練,甚至讓學生重做實驗······
由于是高中生物的第一個實驗,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不僅僅是上好這樣的第一課,更要重的是要提高思想認識!為了上好第一課,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備、講、批、輔、考、練,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教學設計中,之所以要放手學生自行操作,本意是要體現新課標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然而,沒有教師指導的學習,絕對是盲目地學習,這也絕不是新課標的真正理念!教學過程中,我們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同時,絕不能忘記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比如說,對于不知所措的學生,我們應給予最基本技能的指導;對于亂擰亂動的學生,我們要及時制止,并進行思想教育;對于毛手毛腳的學生,要規范其操作,講解操作要領。
總之,實驗課的教學,既是生物課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要上好這樣的課,既要讓老師有充分的準備,也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又要達到課標的要求;既要尊重教材,又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理念!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篇4
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
2.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3. 細胞形態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4.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目標】:
1.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2. 制作臨時裝片
3.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2. 認識水華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菜的意義
重點難點
重點 使用高倍顯微鏡的步驟和要點。
歸納比較觀察到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與聯系。
難點 觀察到的細胞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1.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等有關實驗儀器。
2.本節相關教學課件。
3、學生收集的有關細胞及細胞學說的資料。
4、教師準備實驗觀察材料:
單細胞生物有酵母菌(真菌)、衣藻(低等藻類植物)、草履蟲(原生動物);多細胞生物有水綿、洋蔥、蓮的葉、蛙的皮膚上皮細胞、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等。 教學流程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彩圖,回憶4種細胞的來源以及復習在初中階段所了解的細胞的結構。
簡單復習一下顯微鏡的使用。用幻燈片指導學生制作臨時裝片并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并以問題作為引導:你觀察的是什么細胞;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后,視野發生了怎么樣的變化?為什么要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并將其移動到視野中央,再轉換高倍鏡?嘗試用簡圖來描述一下你觀察的細胞;你認為造成細胞形態結構差異的原因是什么?(同種生物之間和不同種生物之間比較)
小結,造成細胞形態結構差異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異。
課后練習第1、2題
第一題:答案是B
第二題:(1)上皮組織細胞、角質保護層細胞、皮下結締組織細胞;表皮細胞、保衛細胞、葉肉細胞、導管細胞、篩管細胞。(2)共同點: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相異點:植物細胞有細胞壁,液泡和葉綠體。(3)因為兩者都有多種組織有機結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引導學生比較上一節實驗課所繪制的細胞圖與大腸桿菌相片、模式圖的差異。提出問題:兩種細胞之間的主要區別在哪里?
導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概念、以及兩者之間的代表生物。(真核細胞如動物、植物、真菌;原核細胞如細菌、藍藻)
以藍藻作為例子介紹原核細胞的生活習性。
1.什么是藍藻,身邊熟悉的藍藻有那些代表生物?(發菜、水華)水華對環境的影響和禁采發菜的環保意義。
2. 形態:比較小,營養方式。細菌主要以寄生、腐生為主,而藍藻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3.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擬核
4.用幻燈片比較一下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不同點。然后比較兩者的相同點,突出細胞核與擬核物質組成的共同性。
設問:被譽為現代生物學三大基石是什么?(達爾文的進化論、孟德爾遺傳理論、細胞學說)
簡單地解釋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描述了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第二要點描述了細胞的生命活動;第三要點描述細胞的繁殖。(可以以設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講)
以討論題引導學生閱讀“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資料。
本節小結
做課后練習 作業或練習設計 課堂完成教材后練習,課外完成《世紀金榜》練習。 板書設計 第2節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
一、實驗 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幾種細胞
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和注意事項
1、步驟:對光——放置裝片——用低倍鏡觀察——將要放大觀察的部位移至視野中央——轉換高倍鏡——用高倍鏡觀察
2、制片臨時裝片的步驟:
3、實驗結果與結論
結果:(1)不同的細胞,其形態,大小千差萬別。
(2)不同的細胞有共同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結論:細胞既具有多樣性又有統一性二、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
項目
原核細胞
真核細胞
大小
較小(1μm~10μm)
較大(10μm~100μm)
細胞核
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遺傳物質分布的區域稱擬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細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不同點
細胞器
有分散的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
有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等復雜的細胞器
細胞壁
細胞壁不含纖維素,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無細胞壁
舉例
放線菌、藍藻、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的細胞
真菌、動物、植物等的細胞
均具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等結構
科學家
成就
1665年
英國,__________
發現并命名__________
19世紀
30年代
德國,______和施旺
創立了細胞學說
1858年
德國,魏爾肖
提出了細胞通過______產生新細胞的觀點
內容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__________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__________所構成。
②細胞是一個________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__________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細胞可以從__________中產生。
意義
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實驗比較簡單,但課前一定要組織好學生分組預習實驗。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要注意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明確高倍鏡和低倍鏡的使用原理,通過觀察得出不同的生物的細胞具有不同的形態,但結構類似,得出細胞既具有多樣性又具有統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