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
【設計理念】
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四個基本理念,高中生物學教學重在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新課程對生物學教師和生物學教學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新課程,生物學教師要通力打造一個融啟發性、創造性、自主性、交互性于一堂的生物課堂教學氛圍。在生物學教學中,如何貫徹并達成新課程倡導的教學理念呢?在教學中認真落實主體性教學,注重課堂動態生成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切實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訓練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簡述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概念,舉例說明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方法的優點和不足。(簡述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2)舉例說明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在生產中的應用。
(3)討論遺傳和變異規律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4)總結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多倍體育種、單倍體育種異同點。
2、過程與方法
(1)嘗試將你獲得信息用圖表、圖解的形式表達出來。
(2)運用遺傳和變異原理,解決生產和生活實際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 討論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這一科技發展歷程中,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
(2) 通過對我國雜交育種和誘變育種成果的了解,關注我國的育種技術的發展及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認同育種技術的改進對解決糧食危機等問題的重要性。
(3)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教材分析】
本節在學習生物遺傳變異的基礎知識、了解遺傳變異基本規律的基礎上,而且生物育種知識是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中的重點知識,該知識內容不僅是必修2的學習主線之一,還與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中的基因工程專題有密切的聯系,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遺傳學的知識是怎樣用于指導生產實踐、提高和改善生產技術,最大限度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物質需要的,通過該內容的分析學習,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學情分析】
初中生物課中關于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的內容,使學生對選擇育種與雜交育種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書前幾章的學習中,學生又學習了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為理解傳統育種方法所依據的遺傳學原理打下了基礎。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搜集我國在育種實踐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遺傳學規律,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根據下面幾方面制作多媒體課件
1、課前準備
教師指導學生搜集我國在育種實踐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遺傳學規律,體會科學技術在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進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情境創設
教師展示課前收集的古人馴化野生動物、栽培植物的圖片資料制成的課件,按課件圖片的順序,先向學生展示古人馴化狗、馬、牛、豬、雞,培育玉米、小麥、水稻、各種蔬菜、水果的過程;再向學生展示現在的家禽、家畜、糧食、蔬菜、水果的各種優良品種的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
3、師生互動
這些優良的品種,都是人們利用生物的變異,通過長期的選擇,汰劣留良,培育出來的優良品種。教師要提倡或維護生生、師生平等交流互動的人際關系,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促進師生和生生的思維碰撞和情感的交流,達到《標準》對知識、情感、能力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