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愛國運動說課稿(精選2篇)
五四愛國運動說課稿 篇1
《五四愛國運動》是岳麓版高一歷史17課的內容。現就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幾個部分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上承辛亥革命即舊民主主義革命,下啟五四運動以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又是歷史學科的主干知識,故教材的地位相當重要。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二十一條”的嚴重影響;巴黎和會的概況、性質;五四運動的爆發、口號、發展及結果;五四精神的內涵;
通過對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對比,認識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培養學生比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師生共同探究,發現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
②通過學生自主搜集資料,設置場景及相關問題,角色表演,探討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加深對五四運動的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二十一條”是日本妄圖滅亡中國而提出的,“二十一條”激起了人們的反帝斗爭,為五四運動的發生提供了深層背景。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②五四運動孕育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應該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
③使學生體會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學生是時代的主人翁,愛國是學生的優良傳統,培養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結果及五四精神
難點:五四精神的內涵
(四)教具準備及課時安排
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以輔助教學,內容包含五四運動的相關史料、板書設計等;本課安排1課時。
二、教法采用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本課教學本人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如講述法、提問法、設問法、多媒體交互演示法、引導討論法、小組討論回答得分法等,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本人還將采用倒敘法,打破教材結構,把五四運動背景放到五四運動經過、結果之后并采用學生分組討論的方法講授。對五四運動經過和結果的講授,本人將采用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學生融于其中。
教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一定要充滿激情,自始至終的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教學之中。
三、學法指導
由于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五四運動的背景、五四精神等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采取“提出問題—閱讀材料及課本—分析理解—分組討論—得出結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搜集歷史資料,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課堂中指導學生扮演角色,并采取閱讀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課后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加深對五四精神內涵的理解等,并指導學生用歸納法構建知識結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將本節的教學程序安排如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情境設計:多媒體課件顯示在1998年北京大學100周年華誕上的講話內容:“同志們,朋友們,今天五四青年節,79年前,北京大學的愛國青年發起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并提問“五四運動精神為什么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來導入。
二、講授新課(38分鐘)
(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13分鐘)
本目的講授,采取指導學生營造歷史情境,進行角色表演的方法來突破。
場景:
時間:1919年6月28日
地點:民國電視臺
事件:《新聞關注》節目錄制現場
人物:《申報》記者邵飄萍北大學生許德珩
北大校長蔡元培本臺評論員
主持人播放《五四運動》片段(課前準備的視頻)回顧五四運動的經過。
通過采訪邵飄萍,根據他的所見所聞及出示的材料分析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
通過采訪許德珩,根據他的親身經歷——五四運動前的籌備:口號和傳單的確定;運動的游行路線及其發生的重大事件;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以及被捕到最后的釋放等種種經歷,進一步落實五四運動的經過。
通過采訪蔡元培,根據他的所見所感掌握五四運動初步勝利成果及青年學生、工人階級、陳獨秀和李大釗等在五四運動中發揮的作用及其地位。
角色表演后,多媒體顯示五四運動的導火線、口號、二個階段,(用表格制作)和結果(取得初步勝利的三個表現),對基礎知識進行梳理。
教師總結:這次運動能夠取得初步的成功,我們同學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為我們同學的表現感到自豪、驕傲,也對我們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有我們這樣的學生在,中國的前途是光明的。也希望今后的同學,能以這次運動中學生表現出來的精神為榜樣,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做出更大貢獻。謝謝!
(二)“二十一”條與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的背景)(9分鐘)
本目是教學重點,我先通過五四運動時間、口號來簡單分析背景。然后打開多媒體課件顯示一組背景材料,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有關內容,再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并采用搶答和加分的方法讓學生歸納回答。
本目講授完后,再通過多媒體顯示:議一議“為什么袁世凱簽定‘二十一條’時國內沒有太大的反映,而現在一次外交失敗,國內都有這么大的影響?”從而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愛國主義思想得到升華。
(三)五四愛國運動的意義(6分鐘)
本目的講授,采用學生閱讀法和歸納法相結合,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五四精神”一目的內容,并歸納。
在講授到“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時,打開多媒體課件顯示新舊民主義革命比較表,請學生對表格里的要素進行回答,通過表格對比,學生就認識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
附:新舊民主義主義革命比較表
(四)五四精神(10分鐘)
本目既是教學重點,又是難點,我先指導學生對照課本找出五四精神的具體表現,然后設置問題,讓學生分組討論。多媒體顯示問題:如果你是那時的一個青年學生,在五四運動爆發以后,你會怎么做?你從那時的青年身上,又看出了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后指導學生上講臺發表看法,并打開多媒體幻燈片顯示二則材料:
弘揚五四傳統就是要更高地舉起愛國和進步的旗幟。
弘揚五四傳統就是要發揚民主、崇尚科學。
弘揚五四傳統就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
——《在北大100周年紀念會的講話》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活潑細胞之在人身,青年興則社會興,青年亡則國家亡!
——陳獨秀《敬告青年》
通過二則材料突出五四精神,特別是主旋律——愛國主義精神。
三、總結(2分鐘)
采用概述法進行總結。同學們,今天,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87年由北京的青年學生發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這場運動中,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顯示了偉大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青年學生應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努力奮斗,勤奮學習。
四、布置課后練習
作業分層布置,讓學有余力的學生進一步延伸知識,并布置小組合作探究題:新時代如何弘揚五四精神?
五、板書設計:
一、“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五四運動的經過和結果)
1.導火線
2.口號:
3.經過:
4.結果:
二、“二十一條”與巴黎和會(五四運動的背景)
1.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2.巴黎和會
三、五四運動的偉大意義
1.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性質)
2.傳播民主科學的新文化運動
3.思想解放運動
4.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四、五四精神——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名稱 性質 任務 主力 領導階級 結果 前途 指導思想
舊民主主義革命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反帝反封建 人民
群眾 資產階級 資產階級
共和國 資本
主義 三民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 無產階級 人民民主
專政國家 社會
主義 馬克思
主義
五四愛國運動說課稿 篇2
“五四愛國運動”是高一歷史第18課的內容。現就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幾個部分加以說明。
第一部分:說教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高一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于五四愛國運動的背景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先講解學生熟悉的過程,在通過過程來分析背景和意義。考慮到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本節課包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所以重點放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將形成本課的一個特色。
二、說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巴黎和會拒絕中國人民的正義要求;五四運動的爆發;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李大釗宣傳馬克思主義的論著 /
二、思想教育目標:
1、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中國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表現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2、 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青年學生應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斗。
三、能力教育目標
a) 引導學生對比五四運動前后中國革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
b) 通過五四運動和以前革命(特別是辛亥革命)的比較,引導學生分析五四運動的偉大歷史意義,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和歷史意義
為什么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五、說教學媒體:電腦及教學軟件
第二部分:說教法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本課教學采用了講述發、提問法、圖示法、多媒體交互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積極性和主動性。并通過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