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5課《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學案(通用2篇)
必修2第15課《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學案 篇1
【學習目標】
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知識梳理】
1.交通工具的進步
(1)鐵路:①________前夕,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已經奠定。②20世紀上半葉,中國鐵路建設進展緩慢。③到“______”期末,中國的鐵路營運總里程已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④機車制造方面有很大進展,1997年以來全國鐵路實現了幾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運行效率。
(2)公路:①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在________等大城市。②________時期陸續修建了一些公路,發展受到很大限制。③新中國成立以后,全國建立起比較密集的公路網,包括________在內的許多偏遠地區也通了汽車。
(3)水運:①19世紀70年代初,洋務派創辦________,打破了列強在中國的壟斷局面。②20世紀90年代以后,輪船運輸業開始萎縮。
(4)航空:①19xx年,________制成中國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拉開了序幕。②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已成為世界________大國。
2.通訊工具的變遷
(1)電報:①19世紀70年代,福建巡撫在中國臺灣主持假設的中國第一條________線。②20世紀初,上海崇明裝置了________電臺。
(2)電話:①1875年,________招商局假設電話線,開通第一部電話。②20世紀初,清政府在________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③xx年末,中國擁有的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3)互聯網:近年來人們還通過互聯網來發送________。
【基礎練習】
1.“舉頭鐵索路行空,電氣能收奪化工。從此不愁魚雁少,音書萬里一時通。”此詩贊揚的是下列哪一項事業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a.鐵路運輸 b.航運
c.航空 d.電報通訊
2.鐵路在中國近代的發展之路充滿荊棘,其原因不包括( )
a.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控制 b.中國封建思想的阻礙
c.社會長期動蕩不安 d.中國暫時沒有能力單獨設計施工
3.隨著汽車、火車、輪船在近代中國的出現,“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憐坐下擠非常”這樣的竹枝詞也開始流行起來,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沖擊了傳統的倫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沒有改善人們的出行狀況
c.人們對新式交通工具的贊同與認可
d.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對交通工具改進的追求
4.奠定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是在( )
a.洋務運動后 b.戊戌變法時
c.辛亥革命前夕 d.抗日戰爭前夕
【互動探究】
唐朝杜牧《過華清宮絕句》“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說明了什么?用什么運荔枝?
問題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幾大方面?
問題2:簡述中國古代、近代、現代交通工具變化的表現。
鐵路:
時期 概況
19世紀70年代
19世紀80年代
辛亥革命前夕
20世紀上半葉
新中國成立后
20世紀90年代
期末
公路:
時期 概況
20世紀初
民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后
水運:
時期 概況
19世紀70年代初
新中國成立后
20世紀90年代
航空:
時期 概況
19xx年
1920年
1949年
改革開放后
問題3:近代交通工具的變化有哪些特點?
問題4:請概述通訊工具的變遷。
電報:
時期 概況
1877年
20世紀初
電話:
時期 概況
1875年
19世紀80年代
20世紀初
1949年
新中國成立后
改革開放后
xx年末
【效果檢測】
1.據記載,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條鐵路,慈禧太后因火車司機坐在自己前面開車,棄用了從德國引進的蒸汽機車而改用太監牽拉。這說明( )
a.頑固勢力拒絕引進西方科技 b.封建等級制度阻礙社會發展
c.清朝天朝大國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礙近代科技傳播
2.民國時期,政府推行服飾改革,但洋裝的流行并未取代傳統中國樣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裝的產生。這種現象說明( )
a.服飾代表的西方先進文化傳播困難 b.小農經濟的存在難以改變生活方式
c.服飾變化反映了人們審美情趣不同 d.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仍然有限
3.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謠:破戲臺,爛秀才,小足板子洋煙袋;火車站,德律風(指電話),大足板子畢業生。這反映出當地( )
①傳統習俗受到沖擊 ②文化教育日漸衰落 ③生活方式發生變化 ④思想觀念有了改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假如你生活在民國初年的天津,不可能遇到的生活現象是( )
a.普通居民大都居住在四合院里 b.偶爾乘有軌電車上街購物
c.穿西裝、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時尚 d.電話進入尋常百姓家
參考答案:
【基礎練習】
1.d 2.d 3.a 4.c
【效果檢測】
1.b 2.b 3.d 4.d
必修2第15課《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學案 篇2
【課標要求】
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身邊的交通、通訊工具的發展變化感受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歸納各個時期交通和通訊工具變化的特征結合生活實際分析各種交通方式的優缺點。
二、過程與方法:
搜集有關宜萬鐵路與宜萬高速公路的相關資料,從資料中生成相應的問題并盡力加以解決。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關注生活的態度,形成歷史觀和歷史態度;放開學生思維的翅膀,讓他們盡情遨游。
【教學重點】 近代以來中國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發展變化
【教學難點】 交通工具發展的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教學方法和學習指導策略】
導入新課: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相傳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喜食嶺南的荔枝,由于嶺南離當時唐都長安路途遙遠,唐玄宗為了防止荔枝在長途運輸中變味,于是命令每年飛騎傳送,走數千里,馬死無數而荔枝原味不變。這個故事說明古代長途運送新鮮果品實在太難了,不過,這類事情放到現在就不難了。現在,嶺南的荔枝從樹上摘下來用不了6個小時就可以擺上西安超市的貨架了。古今對比,說明了什么問題呢?
講述新課內容:
【合作探究】中國古代交通的地域特點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68第一段和“歷史縱橫”,然后歸納我國古代交通的地域特點.
南方舟楫,北方馬車;百姓步行!
一、交通工具
(一)鐵路交通和機車制造
1.晚清的鐵路
(1)19世紀70年代,外國商人修筑吳淞口到上海的滬淞鐵路;
光緒二年(1876)滬淞鐵路通車,中國人就是在這兒,第一次聽到了火車的汽笛聲。
(2)19世紀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莊鐵路──中國鐵路誕生的標志;
(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國近代鐵路網的基本格局
2.民國以后,進展緩慢;
3.新中國建立后
(1)在“一五”期間建成了陜西寶雞到四川成都的鐵路。 “二五”期間又建成了甘肅蘭州到新疆烏魯木齊的鐵路,我國人民可以乘坐火車由西北、西南到內地了。
(2)到期末,京九鐵路全線通車。中國的鐵路營運總里程已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3)xx年7月1日青藏鐵路徹底竣工并通車。
青藏鐵路從西寧至拉薩全長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氣候條件最惡劣的高原鐵路。中國鐵路建設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創新精神。
(4)鐵路事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鐵路的延伸,而且還表現在火車機車和火車運行速度。火車機車的變化較大,我國現在基本告別了蒸汽機車,普遍使用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高速列車和磁懸浮列車已經嶄露頭角。xx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面積提速調圖正式付諸實施,主要干線開始“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運行,中國鐵路開啟“追風時代”。
【合作探究】閱讀p69“學思之窗”, 請談談,火車機車的不斷改進,給國民經濟發展、百姓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
解題關鍵:機車改進對社會的影響
思路引領:從經濟、社會生活角度考慮
運輸量大,有利于各地區的物資交流和勞動力流動,促進經濟發展;交通便利快捷;機車內部環境舒適,給百姓出行帶來方便。
火車機車演變
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高速列車──磁懸浮列車
未來新的領域之內陸地交通工具的展望未來20年到50年中,陸地上平原地區的現行鐵路內燃機列車,將大部分改為磁懸浮超導火車運行.時速將達500公里以上.從北京到上海3小時即可到達,人們可以住在北京乘火車去上海上班.
(二)公路和汽車制造
1.在20世紀初出現在上海,是權貴和富紳的代步工具。
【合作探究】2:20世紀初上海開始出現的汽車成為權貴、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發展較為緩慢,原因為何?
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敗,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車和油料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2.清末民初:由于外國近代筑路技術傳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敗經濟落后,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國:建起汽車制造廠,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網。
(三)水路交通
1.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在中國設立輪船公司,控制中國水上運輸。
2.19世紀70年代初,李鴻章創辦上海輪船招商局;(最早)最早的近代航運企業,首次打破列強的壟斷局面。
3.新中國成立后,發展較快;20世紀90年代,隨著公路、鐵路和航空業的發展,逐漸萎縮。有的轉向高檔旅游服務業。
(四)航空運輸
1. 19xx年,馮如制成第一架飛機。
2. 1920年,中國首條空中航線──北京至天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拉開序幕。
3.1949年有52條民航線。
4.改革開放后,發展迅速,中國成為民航大國。
【合作探究】為了解決交通運輸堵塞,你有哪些辦法?
①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軌設計,實現地面交通壓力最小化。 ②發展城市環線,實現市區的客流量的最小化。 ③實行單向行駛的道路交通,實現車輛行駛障礙最小化。 ④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實現車流數量最小化。
【合作探究】近代交通業發展的原因、特點及影響。
(1)原因:
①先進的中國人為救國救民,積極興辦近代交通業,促進了中國社會發展。
②列強侵華的需要。為擴大在華利益,加強控制、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縱中國交通建設。
③工業革命的成果傳入中國,為近代交通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④中國各地經濟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決定了各地交通發展的不平衡。
(2)特點:
①近代中國交通業逐漸開始近代化的進程,鐵路、水運和航空都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②近代中國交通業受到西方列強的控制和操縱。
③地域之間的發展不平衡。
(3)影響:
①積極影響:促進了經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轉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加強了中國與世界各地的聯系,豐富了人們的生活。
②消極影響:有利于外國的政治、經濟侵略,便利了對中國的掠奪。
二、通訊工具的變遷
(一)電報在中國
1.19世紀70年代,丹麥在上海建立一個電報機房
2.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在中國臺灣架設。
3.20世紀初,上海建立無線電報局。
(二)電話在中國
時間
成就
1875
上海招商局架設電話線,開通第一部電話。
19世紀80年代
外國開始在上海設電話局。
20世紀初
清政府在南京設立了中國第一個電話局。
新中國成立后
電訊事業快速發展,手機、電話、傳真機、互聯網已經被人們廣泛的利用。到xx年末,擁有固定電話與移動電話數量躍居世界第一位。
(三)互聯網發展迅速
與此同時傳呼機、電話傳真、互聯網的email已經被人們廣泛的利用,目前國內internet用戶已超過6 000萬戶,而寬帶用戶占到10%以上,數量十分可觀,信息的傳遞越來越快。
【合作探究】8:影響中國近代交通、通訊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1)外來技術傳入的推動;
(2)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國人民聰明才智。
【合作探究】9:近代以來交通和通訊工具的發展,對人們的社會生活有什么樣的影響?
一方面,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推動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促進信息的交流、開闊人們的視野、深刻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另一方面也有負面影響.如環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