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反應(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概覽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布驟。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分析、探究化學反應實質的能力。
3、培養學生全面認識事物、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
2、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
3、對學生進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辨證唯物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電離、離子反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設疑、實驗、討論、講解相結合
教學過程 :
[設問]下列物質中: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HNO3 ⑤Cu(OH)2 ⑥AgCl
⑦Na2CO3 ⑧C2H5OH ⑨H2O ⑩Fe ⑾SO2 ⑿石墨
(1)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
(2)屬于弱電解質的是 。
(3)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4)在溶液中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的是 。
答案:②③④⑥⑦ (2)①⑤⑨ (3)⑧⑾ (4)②③④⑦
[引入]因電解質溶于水后可電離成離子,所以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這樣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下面我們來學習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板書]四、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的反應叫離子反應。
[實驗] 請四位同學分別做實驗:
① 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② 硫酸鉀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鋇溶液
③ 硫酸溶液中滴加硝酸鋇溶液
④ 硝酸鈉溶液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設問] ①分別發生什么現象?
②三支試管中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怎樣形成的?(請同學寫化學方程式)
③這三支試管里澄清溶液中有什么離子?這些離子在發生反應前后的存在形式有什么區別?
用實驗證明實驗①中Cu2+和Cl- 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從現象分析本質。
[演示動畫](Ba2+ + SO42- = BaSO4↓)
[板書] 2、離子反應的表示方法
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我們如何書寫這些離子方程式呢?
[板書] 4、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以實驗一為例)
① 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CuSO4+BaCl2=BaSO4↓+CuCl2
② 改:易溶的強電解質改寫成離子形式(難溶、難電離的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Cu2++SO42-+Ba2++2Cl-=BaSO4↓+Cu2++2Cl-
③ 刪:刪去兩邊相同的離子:Ba2+ + SO42- = BaSO4↓
④ 查:檢查(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討論]“Fe +Fe3+ =2 Fe2+ ”這一離子方程式正確嗎?
[回答]不正確,雖然是質量守恒,但不滿足電荷守恒。
[小結] 書寫四步中,“寫”是基礎,“改” 是關鍵,“刪”是途徑,“查”是保證。
應該改寫成離子形式的物質:
a、強酸:HCl、H2SO4、HNO3等
易溶于水、易 b、強堿: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應物中
電離的物質 存在于溶液中,寫成離子形式,而為生成物時一般是沉淀,寫沉化學式。
c、可溶性鹽:請學生課后復習溶解性表。
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a、難溶的物質:Cu(OH)2、BaSO4、AgCl 等
b、難電離的物質:弱酸、弱堿、水。
c、氣體:H2S、CO2、SO2等
d、單質: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設問] 這三個反應的反應物不同,為什么能生成同一種物質,并能用同一個式子表示出來?同學們由此受到什么啟發?
小結后得出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板書] 3、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① 揭示離子反應的實質。
② 不僅表示一定物質間的某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討論] 為什么實驗四中的復分解反應不能進行?
[講述]上述Ba2+ + SO42- = BaSO4↓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可溶性鋇鹽(如BaCl2、Ba(NO3)2)與硫酸及可溶性硫酸鹽的一類反應。Ag+ +Cl— =AgCl↓離子方程式,可以表示AgNO3溶液與可溶性鹽酸鹽(如BaCl2、NaCl)的一類反應。
[設問] HCO3— +OH— =CO32— +H2O離子反應方程式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討論] 中和反應是一種特殊的復分解反應,以NaOH溶液與鹽酸的反應和KOH溶液與硫酸的反應為例,分析中和反應的實質。
[小結] 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H+ + OH-=H2O ,酸電離出來的H+ 與堿電離出來的OH- 結合成弱電解質H2O。
[練習] 寫出離子方程式:
① 在氫氧化鈣溶液中滴加碳酸鈉溶液
② 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氫
③ 氧化銅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 鐵屑放入硫酸銅溶液
分析同學們的書寫正誤,強調書寫離子方程式的關鍵——改寫。
請同學們寫符合Cu2+ + 2OH- =Cu(OH)2↓ 的兩個化學方程式,培養逆向思維能力。